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室外環境景觀設計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 園林景觀;植物配置;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區用地不斷增加,居民的生活質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檔次與質量,他們對戶外環境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居住小區綠化是建立居住小區眾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小品、鋪裝、水體等所承載的色彩使小區園林景觀形成一個既有統一又有變化、既有節奏感又有韻律感、既有相對穩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間,對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態系統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區居住環境質量的重要標志,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居住區環境的好壞。園林景觀色彩設計要遵循色彩學的基本原理,運用色彩的對比和調和規律,以創造和諧、優美的色彩為目標。以下從幾個方面分析色彩在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1、目前小區園林景觀的現狀
園林景觀發展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適應現代園林景觀研究只有四十幾年。所以,很多人對園林景觀的認識很膚淺。他們認為園林只是種花種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開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國的機會,看到歐洲的幾何對稱的園林,開闊的大草坪很壯觀。于是出現歐陸風、草坪風。隨著房地產的興起,中國園林風、歐陸風吹進了居住小區,他們不考慮小區人性化空間和功能性空間,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東方園林的風格和特色,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服務的對象。
2、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
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居住環境的設計原則應該是環境的內容和尺度要適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觀的核心是生態;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現代的、樸素的和簡單的。居住區空間環境形象的建設要堅持以取悅于人、方便于人、服務于人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為設計依據的原則。
目前許多居住區的環境設計,在內容上過于強調裝飾性的景觀,如雕塑、噴泉、亭臺、大理石鋪裝等,實際上是誤導,居住區景觀的核心應該是生態的、自然的。
2.1居住區區域位置及配套設施對居住區位置選擇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原則,保證住區有清新的空氣、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風條件,根據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與大環境結合,善于發揮地段優勢。居住區可借鑒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象錢學森所說的“有學校、有商場、有飲食店、有娛樂場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來往,又有綠地園林可以休息。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園林,讓現代中國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住區以居住為主體,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鍛煉、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區要環繞居住中心,根據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2居住區的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交通中以人為本,即人行優先,不能讓車干擾居住環境,有條件可人車分流。居民區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遷居,滿足消防、救護需要,減少對住的干擾,保證住的安寧為原則進行布置,從而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住區道路系統要分級明顯,架構清楚,通而不暢、順而不穿。環境景觀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動曲折的布局,人在通過道路的過程中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通過道路表現出景觀的主題。
景觀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為主的街道,而是通過道路引人人勝,引導居住者進入情景之中。這就要求景觀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適當時候,通過巧妙布置,讓人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人帶來感嘆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滿人情味 受到歡迎。另外,優美容易認知的道路線型、清晰的道路系統、良好的斷而組織與路面鋪裝,也是體現居住環境質量的重點。
3.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
3.1開敞性空間設計
住宅區開敞性空間一般集中在會所周邊、中心廣場等區域,結合大面積鋪地和水景設計,提供人們活動交流的場所。植物配置通常選用喬木、矮灌木和地被植物,而較少采用中間層次的大灌木和小喬木,使空間在人們視線和行為尺度上通透開敞。喬木龐大的樹冠又能遮蔭防曬,為居民生活創造舒適的環境。根據開敞空間的需要對喬木采用孤植、列植、叢植、群植等方式。一個好的園林植物配置應該做到“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有機結合。
3.2水景空間設計
水景空間的設計一般是在中心景觀區域做成自然式的置石溪流,水生植物、石、樹的有機過渡,形成自然堤岸,水生植物的配置講究有斷有續有疏有密,要留有充足的水面產生倒影效果,切忌“滿植一池或沿岸一圈”。根據植物習性因地制宜,當幾種水生植物混合配置時,要考慮它們生長在一起的主次關系,抓住形體、姿態、葉形、葉色的特點,在花期、花色上產生對比協調。常見的水生植物有:菖蒲、鳶尾、水蔥、荷花、睡蓮等。通常是選用耐水濕的灌木花草栽于水邊,加強水景趣味,豐富水邊色彩。如玉簪、麥冬、花葉姜、鶴望蘭、美人蕉、春羽、龜背竹等。挺水,浮水,沉水等不同習性的水生植物營造豐富多彩的水景空間,構建了穩定的生態結構,給住客提供了自然生態的視覺享受。
3.3小區道路綠化設計
實用親切、溫馨愉悅是住宅區帶路景觀設計的出發點,小區道路兩側宜種植迅速生長,且大葉的植物,一般以喬木為主,在空間比較大的位置,片植喬木、灌木和植物色彩帶,形成景觀色彩上的縱向與橫向對比,達到變化與統一的原則,局部與樓房前后綠化融為一體,以點帶線,以線連點,在適當的位置設置景點小品,融休息、景觀、于一體,從而達到道路與樓房綠化的高度融合。
在喬木底部種植綠籬,可以遮擋視線,防止噪音。宜選用四時常茂而不落葉,枝葉稠密而無間隙,下枝伸長而不枯萎的植物。在居住區中綠籬分兩層,甚至三四層種植效果更佳。
3.4活動場所周邊
小區中常用植物和鋪裝來分隔與界定兒童游樂場所。通過植物的高度和郁閉度來控制聲音和視線,使家長從樓上可以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又使孩子們的喧嘩不易影響底層住戶。由于兒童生性活潑、好奇心強,因此周邊植物應配置一些能給他們帶來感覺上刺激和興奮并能提供學習機會的植物。所以,選擇植物時應先確定植物的玩耍價值,首選色彩鮮艷、再生力強的植物;嬌嫩植物要慎用,有毒、有刺、有新液等污染性植物要避免選用,如構骨的刺會傷害到兒童,夾竹桃的葉和莖皮有劇毒等。常見可玩的植物又適用在兒童活動場的植物有:紫薇,又稱癢癢樹,撓其根部,全樹都顫,足以滿足兒童的好奇心理;又如銀杏,植物界的活化石,有其獨特的扇形葉片,很容易的就會引起兒童的注意。
3.5建筑小品周邊
小品是居住區環境設計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如雕塑、花架、座椅等不僅有美化環境的景觀價值,還有不可忽視的實用價值。
花架的設置更是離不開植物,各種攀緣植物隨著花架的形式營造出綠意盎然的休閑空間。常用的攀緣植物有:爬墻虎、紫藤、炮仗花、使君子等。
雕塑小品周邊的植物配置要以設置點的場地特征進行考量。一般作為景觀節點的雕塑都會擺放在相對開敞的空間,形成視覺的焦點。此處的植物配置切勿喧賓奪主,盡量低調,形成背景,烘托主角。
座椅的布置就直接影響了該處環境的使用率。通常在座椅附近植有落葉喬木作背景,使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夏天能在樹蔭下乘涼,冬日能在陽光下交流,以增進鄰里關系。根據人們的行為心理,座椅背后一般要以稠密的植物作為依托,從而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時還起到軟化建筑墻角的作用。
4、案例分析
金地·格林小鎮由景觀設計師首先進行住區環境景觀規劃,然后再進行建筑設計,并且采取了創新性的“線性景觀”的景觀設計理念,亦被業界人士稱為北京的“住宅景觀設計革命”。 采用線性景觀帶的形式來設計社區整體環境景觀是格林小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貫穿小鎮的三條線性景觀帶。以往的社區景觀設計大多采用組團綠地和中心綠地結合的方式,綠化景觀相對集中在一些孤立的節點上。中心綠地景色雖美,但卻可望而不可及。在格林小鎮設計師的眼里,小鎮的美景應該屬于每一個住在這里的人,景觀也不僅僅是為了讓人遠遠地欣賞,更要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在格林小鎮,沒有設計集中式的中心景觀,而是沿著主要步行干道形成三條各有特色,又相互輝映的步行景觀街道。極大提高了住宅景觀的均好性,也讓景觀具有了很好的可利用性。以真正的環境給客戶直觀的景觀感受,所謂“賣房子先賣環境”。格林小鎮樣板景觀工程的完成大大地加快了整個的銷售速度,引來了不少購房人以及業內人士參觀,而坐落于樣板景觀內的售樓處裝飾精致高雅,流水潺潺,魚翔碧水,每天客戶絡繹不絕。
5、結語
一個優秀的小區環境設計,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個樓盤的文化品味,渲染擴張其獨特個性,強化樓盤的買點,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房地產市場上讓人眼前一亮、脫穎而出,給樓盤帶來無可估量的價值增量和源源不絕的客流,這一點已經是勿庸置疑的。所以說住宅小區的環境設計日益重要,要想獲得市場的認同,都必須突出一個人性化的設計思想,以人為本,最終目的都是讓都市中忙碌的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更多地接觸自然,因為人離不開自然,親近自然是人內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體現就是水與綠色。但一味講求自然而沒有文化內涵的園林也最終會流于粗糙膚淺,一樣不會成功,只有賦予了人文的色彩,園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鮮活起來,生活亦然。
參考文獻:
一、藝術設計專業
“環境藝術是一種綜合計劃,由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與藝術構想方案兩部分組成,細化下來有審美功能計劃、使用功能計劃等。環境設計是藝術的一種,比建筑規模更為龐大,規劃領域眾多,和工程比起來極具情感。這種藝術包容了眾多的藝術,愛管閑事,是舉世矚目的傳統藝術”。現代化建設向前推進,城鎮化加快了前進的步伐,環境藝術設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市場需要大量的環境藝術設計師。環境藝術專業使培養的人才熟悉家居裝飾設計手段,掌握施工圖制作能力與效果圖制造能力,具備簡單技能技巧與綜合預算技能,培育面向多領域,如服務領域與管理領域等專業技能人才。環境藝術是一類系統性新型邊緣工程,交叉了多種學科,涵蓋了材料學美術等多領域知識,在專業領域的廣度與多樣性上,均具有典型性。
二、藝術設計行業情況
環境藝術設計包含層面廣泛,主要是由于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市政建設工程大量興起,景觀設計與室內設計均需要眾多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環境藝術專業打破了傳統的室內設計發展,變成了當前多方位、多范圍的設計領域,包含了橋梁設計與室外設計等。人們生活和公共消費水平越來越高,設計不再集中于過去的硬件設計,轉變成立多深度與更深意的理解,其中有對人生理和行為等的重視,講究聯想性、美觀性和藝術性是行業新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市場前景廣,只要涉及環境藝術設計方面均可勝任,如環境景觀改造與室內外效果圖設計都具有不錯的待遇。
三、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需求及就業區域分布
環境藝術設計伴隨改革開放的推進,取得了質的發展。尤其體現在景觀設計與室內設計上,這方面的社會需要逐漸增長,為此,該專業人才也出現了缺口,社會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以往國內大型美院培養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開設這門專業得到市場的檢驗,因為本專業在行業中成本高,為此員工資福利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在區域分布及崗位上,可以從事的單位包括裝飾公司、園林公司等。剛開始從設計員做起,經過兩年磨練,擔任高級設計師,一些時候還可以成為公司領導,管理工程,抑或開設自己的公司,在區域上主要遍及上海、蘇浙等地,一般發展中的城市均開設了這門專業。
四、環境藝術專業人才就業方向及分析
(一)環境藝術專業人才就業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具有寬廣的應用范圍,具體包括以下領域:企事業單位、三維制作、市容規劃、建筑設計等。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均離不開大量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公共場所消費檔次越來越高,環境設計不再是以往的偏重于硬件環境設計,轉變成了當前意義更為廣泛的理解,包含了對生理環境、生理及行為等的理解,不僅具有美觀性,而且還追求創造性與藝術性,是新融入市場的一類行業。我國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長期以來有著寬廣的就業前景,只要是和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多可承擔,其中像園林景觀設計與建筑裝飾設計等具有著可觀的薪資待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員如果作為設計師工作轉正后薪資待遇在3000 元上下,基本工資2000元加提成,往上沒有極限[1]。主任或者高級設計師工資收入在5000~8000 元上下。
我國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建筑行業可以從事的職業有施工監理,在設計行業可以從事的工作有工裝設計與施工圖設計師、平面設計師,此外,還可以從事新聞出版行業等。我國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畢業后可以在以下企事業單位中工作,如景觀設計工程公司與建筑設計研究院等,或者在一些大專院校從事教育行政方面的教學工作,也可以從事房地產方面的工作,當然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擔任建筑設計管理及城市規劃方面的職位。
(二)環境藝術專業人才就業分析
就業層面寬、職業人才緊缺、職業優勢對比。環境藝術設計就業,沒有太大的競爭壓力,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中,市政建設項目興盛,景觀設計與室內設計均需要此類專業人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以往室內設計的基礎上,拓寬到了多種領域,如城市道路橋梁設計及室外設計上,范圍廣,層面寬。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對環境的要求也 越來越高,新的建筑開始增多,城市環境改善是必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將炙手可熱,是對環境的藝術加工。環境包含自然環境、建筑與園林環境等。建筑環境劃分為室內外環境。環境藝術非藝術視覺而存在,在多種感官方面吸引觀眾,將觀察者所處的整體環境視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拉近了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距離,破除了傳統審美的界限,讓藝術和生活的距離更近一步。一份調查數據表明,環境藝術設計工程師職位比較受計算機行業的青睞,企業對這種職位的招聘需求旺盛。國內許多計算機行業也來越重視這類人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為我們生存的環境融入了許多美好,美化環境也是未來發展的需求。為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首先,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經濟飛速發展,人們關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藝術類畢業生成為新寵,市場需求下,各院校開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短時間內培養了大量環境藝術設計人才,迎合了市場的部分需求。隨著高校擴招規模的增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原來百人的系部發展成千人,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但市場容量畢竟有限[2]。
其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層面不廣,從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崗位來看,多限定在設計師與制圖人員上。信息社會到來的今天,裝飾行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被細化開來。一是我們所熟知的設計師與制圖人具有有限的市場需求;二是市場匱乏該專業的工程項目預算與管理人才;新興的家具和家居飾品設計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從中可以看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因為擴招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但并非主要因素。就業難根本原因是由于環境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弱,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再次,設計單位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要求畢業生要具備工作經驗,重視應聘人員實際技能,希望新員工能夠立刻熟練工作,以創造工作效益。在企業制定的眾多招聘標準中,最先看重的是經驗,所占比重達42%,其次是技能要求,所占比重達24%,緊隨其后的是理論知識,所占比重達18%,職業規劃與面試素養所占比重分別為9%、7%。從中可見,企業招聘的是有技能和經驗的畢業生,無法滿足上崗即入手的要求。部分學校在培養中,未重視對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際上學生不具備工作經驗,沒有形成職業意識,盡管一些學生拿到了文憑,然工作能力和普通設計要求相差甚遠。
六、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新培養方案
(一)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培養目標
結合社會需求實際,適時調整課程設置,采用“雙型”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教育目的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還要取得執業資格證書,提升市場競爭優勢,適應工作崗位。在一些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對應資格證課程設置,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工程預算員與項日經理的資格證,為學生就業提供充足指導[3]。
(二)推進高校實驗、實踐基地構建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滿足社會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實訓基地建設營造逼真的實踐環境。安排《畢業設計》、《餐飲空間》等一些課程;設計專題要考慮企業或者行業案例,以案例開展教學。有效表現創新意識,讓學生在這種逼真的實踐環境中接受教育,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學生做完有關理論設計及技法學習后,借助設計有關材料,操作自己的實施方案,將設計付諸現實;理論結合實踐,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了就業的基石。構建科學的產學基地及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爭取獲得企業支持,拓寬校外實訓基地,為企業輸送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4]。從企業意見反饋中,讓學校了解企業需求,合理安排課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使畢業生很快融入職場角色,縮短適應期。
(三)以企業為依托,建立‘雙師型”師資團隊
“雙師型”不但要面向學生,而且也面向客戶、工程項目。對沒有工作經驗的教師,采取有效對策,讓教師利用閑暇時間到大企業歷練,了解設計行業最新需求,強化教師實踐能力。教師在專業課上引入具體案例,學生練習具體社會項目,提升實戰性,提高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在中國當前的教育模式下,學生首先接觸到的資源就是教師,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設計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程度,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高校是否能培養出優秀設計人才、設計教學質量的好壞、設計教學發展和完善的程度。因此,設計教師必須要掌握豐富的設計理論知識,受過系統而規范的專業學習和訓練,還應具備豐富的設計教學經驗、設計實踐經驗。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所涵蓋的范圍除了室內空間外,還包括室外環境景觀設計。因此,要求教師隊伍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以適應學科發展的要求。因此,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良好的藝術修養和道德修養,最好自身是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多年的設計行家,具有準確的鑒賞設計作品的能力。教師還要有準確的表達能力,能夠很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領會知識的內涵,從而保證教學的質量。在課程的教學中,不斷充實新的信息、觀點和方法,并結合現實案例,更新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更新,是用不斷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從相近的學科中得到啟發。例如,《酒店空間設計》課程中,將酒店空間設計與園林、雕塑、裝飾相互聯系,并列舉香山飯店等案例,體現中國傳統藝術與空間設計的融合,從而使學生拓寬設計思維。合格的設計教師不僅要具備全面的專業素質,而且有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將理論知識、設計技能技巧、熟練地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藝術表現,讓學生從課堂上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且可以融會貫通。
2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必須堅持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涵蓋內容非常廣泛的學科。設計的學習是需要經過長期不懈的堅持,積極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由易到難,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有計劃地學習,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設計的學習不僅是一項技能訓練,更是一種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設計學習是一個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從熟練到精通、不斷深入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僅憑經驗來決定教學內容,忽略學生自身的具體條件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使其各方面都處于不適應、緊張的狀態,即使是非常有天賦的學生,最終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該對教學中每個環節都必須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專業教學。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專業的特點,開展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討論、小組學習等,增強教學互動性;這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發揮創造潛力具有推動作用。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不斷趨于成熟的,因此,設計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嚴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3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人才培養的原則
(1)要針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在現有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目標下,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風格,做到具體分析,區別對待。這也是目前教育界中的重要教學原則之一。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學習中逐漸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個性和特點,特別是學生對設計內容的感知、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情感表達等各方面的差異,每個學生的設計思維、設計手法以及設計目標等各種條件是不同的,因而對設計技巧的掌握、設計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也就大不相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專業程度和個性差異等多種因素,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特殊性,一般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專業授課,能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以及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把握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選擇設計訓練的內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針對設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的訓練。培養學生通過形式的、想象的方法來進行創造。例如,《快題設計》課程中將環境藝術設計表現、設計色彩、方案設計相融合,快速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并結合所學的手繪表現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學生應該具有寬廣的知識視野和良好的專業素質,要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并具備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成熟的專業設計能力。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實踐學科,從事理論研究的人較少,而且研究水平也相對較低,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應該不斷加強理論修養和意識。但是學生不能只有理論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專業習慣。第一,做事要有心,設計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建筑、雕塑、燈具、服裝、書本等,這些都是設計方面的事物,在設計原理方面是相通的,要研究成功案例的方法學習人家的長處。第二,隨時記錄自己的靈感。設計方面的學生可以隨身攜帶一個記錄本,把自己的體會隨時記錄下來,或者通過手繪的方式繪制下來,同樣可以用相機拍攝下來。通過長期的積累一定會有很大積累,最終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第三,多交流,多溝通。和其他學科的同學多接觸,盡量做到知識廣博,結合不同學科的特色和知識的相互貫通性,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能力。作為大學生要學會表達,將自己的設計思路、作品的閃光點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大家喜愛并接受我們的設計,符合具體的要求,將自己的設計向外推出去。當今的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多屬于個性張揚的一代,但在很多行為處事上不夠獨立,依賴性強。性格的獨立與行為的依賴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設計專業的學生以特立獨行的行為標榜自己的標簽。思想激進、行為懈怠體現在這些學生身上,眼高手低是他們的通病,致使專業設計能力不足,創新觀念淡薄。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是一種“標新立異”,也是一種個性的體現。創新不僅需要個性的張揚,也需要行為、興趣、信念等其他因素。創新理念不僅需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態、堅強的性格,還要有必勝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動力,更應具有經得起失敗的勇氣和忍受挫折的考驗,這一切因素綜合起來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培養。
設計創新思維的形成,是理論知識、設計手法、設計技巧、設計認識、設計鑒賞等有機協調配合的過程。作為教師要科學地協調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使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建立起正確的設計思維習慣。教師不能囿于成見,拘泥于教科書和已有的結論,扼殺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設計的本質就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基礎固然重要,但是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是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必備的專業素養。有必要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抽象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集思廣益的能力,把幾何學的、生物學的多種邏輯方式應用到設計創作中來,打開學生的視角,豐富學生的創作思維。學生往往受到原有的視野和思維的局限,或是想象力不夠豐富,只停留在造型語言的堆砌,沒有深層次的思索,或是造型語言過于夸張,極盡能事地標新立異,完全沒有審美可言。創造力的培養是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它與知識、經驗、思維方法和哲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基礎課開始就注重對創造力的培養教育,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藝術的創造力與審美能力有直接的聯系。三大構成體系的教學目前是我們藝術設計類基礎必修的課程,通過三大基礎學科的教學活動奠定了扎實的造型能力和基礎。但是在設計創意上表現不夠活躍,存在一個瓶頸。因此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