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口腔健康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調查對象
本研究是一項橫斷面調查,調查對象(受試者)為本院口腔科門診或住院患者,符合輕度至中度慢性牙周炎的臨床診斷標準,目前在接受基礎治療。受試者納入標準(反之為排除標準)包括:在不同象限至少有4顆牙的探診深度(probingdepth,PD)≥4mm,有骨喪失的放射影像學證據,健存牙齒數≥20顆且至少有4顆磨牙,納入調查前6個月內沒有接受廣泛的牙周治療,全身健康狀況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數據采集
在牙周病基礎治療前,通過臨床口腔檢查和問卷調查采集相關數據。臨床口腔檢查:在采集完整病史后即行牙周檢查,在每顆牙的6個位點記錄下列牙周參數:
①PD:檢查時用Williams探針,精確到毫米(mm);
②牙齦出血記分:記錄為上述探針檢查后有無出血。排除以下幾個牙齒的檢查:阻生牙、殘根及殘冠。
③菌斑記分:采用“菌斑控制記錄”(plaquecontrolrecord,PCR)方法記錄有無齦上菌斑,以百分率(%)表示菌斑控制率。問卷設計與調查:根據文獻和理論來設計問卷內容。通過文獻回顧確認口腔衛生和自我照料的幾項關鍵行為(后述),基于“自我照料”和“口腔健康促進”兩個理論引入口腔健康態度和信念。經過預測試并征求口腔醫師的修改意見后,本問卷最終版本由14個問題組成,其中前12個為“選擇回答”,后2個為“自由回答”。調查時由護士督促患者現場完成問卷,以確保所有問題能夠被正確理解。
1.3統計方法
數據錄入Excel電子表格,并進行校正和檢錯。對于問卷調查數據,因不能確立變量的定性界值,故將應答頻次二分化(轉換為二分類變量)。應用Fisher精確檢驗來評估應答頻次變量與口腔衛生狀況的關系。所有統計分析均使用SAS9.1統計軟件,P值經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一般情況共有72名患者參加本次調查,其中男性27人,女性45人,平均年齡(53±16)歲,年齡范圍24~76歲,受試者平均每人完成問卷調查的時間為5~11min。調查人群的臨床特征:平均牙齒數為(25±3)顆,PD為(3.47±0.84)mm,探診后出血的位點占(27.1±21.5)%,PD≥4mm的位點占(32.3±20.8)%,PCR為(48.5±21.6)%。
2口腔衛生
在口腔衛生(行為)方面,1/2受試者表示1天刷牙3次或以上,17%的人表示1天僅刷牙1次;絕大多數受試者使用牙膏;近2/3的人表示定期用牙間隙刷或牙線清潔牙間隙;35%的人使用漱口液或其它輔助潔牙產品。為便于分析與菌斑的關系,將每個PCR值二分化,界值設為40%(考慮到PCR均值、受試者處在起始治療階段,這個界值設定是合理的),PCR成為分類變量。分析發現,刷牙次數和牙間隙清潔與菌斑有統計學顯著關聯性(P<0.05):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習慣與PCR改善有關,清潔牙間隙的習慣同樣與PCR改善有關。
3口腔健康觀點
關于自我口腔檢查的次數,45%患者表示每周至少有1次自我檢查;大多數患者強烈希望自己的牙齒能盡可能長久地保留;61%的患者表示他們愿意做一切事情來改善口腔情況;不到1/3的人定期去牙科接受檢查(1年內至少有1次);雖然知道預防的重要性,但仍有17%的人表示從不聽從或接受口腔護理的專業建議;27%患者不愿意接受挑戰和(或)改變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未列入表);66%的人相信他們的行動能夠影響口腔衛生。至于最后兩個“自由回答”的問題,對“你對自己口腔健康的期望”的討論在牙周病領域應強調口腔問題的多維性以及考慮患者的行為和口腔健康觀點,這將有利于牙周病的綜合治療。用一種完善的調查工具來進行綜合評估固然好,但可能由于醫生們工作繁忙、時間有限而難以實施。因此,有必要探尋一個簡易問卷,既能很快完成、同時又能提供制定牙周治療計劃所需要的信息。本研究設計的這份問卷簡短(打印僅需1頁紙)、容易回最多回答可歸納為“享受吃東西”和“沒有口腔異味”,對“你可能采取什么行動來改善自己的口腔健康”的最多回答可歸納為“執行醫護人員建議的口腔護理計劃”和“接受必要的牙科護理”。
分析發現,“定期做牙科檢查”和“接受專業建議”與菌斑有明顯的關聯,即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和接受牙科醫師(護士)有關口腔衛生照料建議的患者PCR記錄更佳。答,患者可以不費力地完成。由于研究證實飲食習慣對口腔衛生的影響較小,故本問卷省略這一項調查內容,以突出重點。我們認為,在本研究范圍內這份問卷揭示了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行為和觀念的主要信息。為防止齲齒和牙齦炎進展,一般建議患者每天刷牙2次、至少清潔牙間隙1次。在本研究中,83%的患者報告他們每天至少刷牙2次,61%的患者清潔牙間隙。但是,這些似乎良好的行為并沒有帶來令人滿意的菌斑控制效果,受試者初始檢查時PCR平均僅為48.5%。盡管如此,在這些人群中,“每天刷牙3次以上”和“有牙間隙清潔習慣”還是與較好的口腔衛生狀態關聯。因此,在牙周病的口腔衛生指導中必須把牙齒鄰面區域的清潔放在重要位置。本研究中只有28%的患者近1年內去牙科接受定期檢查,而17%的患者表示他們從來不遵從或接受關于口腔照料的專業建議。
我們發現,那些堅持定期牙科檢查者、更準確地理解并依從牙科醫護人員建議者,他們的牙科衛生狀況明顯更好。這些結果也體現了自我照料過程中患者承擔義務的重要性。我們選擇了兩個理論來研究口腔自我照料的決定因素,這些理論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并包含單一健康行為模型忽略的方面。自我照料理論提示:口腔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對話交流來加強激勵作用,這種交流產生的結果是承擔義務即患者要對自己負責,設定目標。口腔健康促進理論可概括為:口腔健康促進是與口腔健康相關的情感、行為、認知、時間等因素的函數,這個理論在國外已被應用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自我照料的分析。口腔健康理論的臨床應用也具有教育意義:通過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來理解口腔疾病預防的意義和口腔健康促進的基本要素,它們應成為口腔科護理學的內容。國外研究者一直嘗試引入關于自我照料的行為認知途徑,這些嘗試在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預后中已顯示出良好的結果。
研究表明,針對行為管理的心理學方法能改善口腔衛生相關行為。用對比研究來考察與健康行為相關的心理學特點,研究人員發現“自我效能”與口腔健康習慣及治療依從性有關。通過這些文獻回顧,我們匯集了各個口腔健康理論的精華,使本問卷中口腔自我照料的幾個關鍵行為得以確定。但是,所有健康行為理論在解釋人類健康行為的復雜性時都存在局限性,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形成有效對策,改善患者對健康促進方案的長期順應性,特別是面對那些需要改變生活方式的慢性疾病(如牙周病)。本研究的局限性是人口的偏倚,樣本量較小,不一定代表整個慢性牙周炎患者人群。此外,我們沒有按性別匹配受試者,而有文獻報道年齡和性別差異可能是口腔自我照料的一個影響因子。我們下一步計劃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開展對健康照料行為與牙周參數關系的研究,評估年齡和性別差異的影響,進一步檢驗問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總結
山東省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山東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口腔內科疾病的分布情況及診療措施,為口腔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0例口腔內科疾病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該院口腔內科疾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較多;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就診患者中高達61.52%,牙周病患者僅占7.39%;91.52%為恒牙;治療方法主要是根管治療和牙髓治療。結論 口腔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口腔醫療保健意識和宣傳教育力度需要加強。
[
關鍵詞 ] 口腔;內科;疾病;回顧性分析;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c)-0017-02
口腔內科疾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在內科門診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屬于常見多發病,齲齒、牙髓病、牙周病等均屬于口腔內科疾病[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度也逐年增加,但近幾年的口腔內科疾病的發病率卻在逐年增長,嚴重影響著患者健康與生活[2]。口腔內科疾病中,齲齒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青少年與兒童患者中,齲齒的發病率可高達60%~80%[3],為了解口腔內科疾病了解口腔內科疾病的分布情況,該院隨機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460例口腔內科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0例口腔內科疾病患者,從中隨機選取4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 200 例,女 260例,年齡3~65歲,平均年齡(36.8±5.9)歲,研究內容主要有: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分類、牙位以及治療類型等。
1.2口腔內科疾病的診斷標準及治療
1.2.1診斷標準所有患者根據口腔內科學中關于口腔內科疾病的診斷標準分為齲病:包括淺齲病、中齲病和深齲病;根尖周病:包括急性根尖周炎、根尖膿腫、根尖囊腫、根尖肉芽腫等;牙周病:包括牙齲炎、牙周炎、牙周膿腫、牙齲牙周聯合病變等;牙髓病:包括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和牙髓變性、牙髓壞死、牙髓退變和特發性吸收;另外還有牙釉質發育不全、畸形牙、楔形缺損、磨損、隱裂等[4]。
1.2.2治療方法齲病患者主要采用填充術治療,一般情況向采用一次性充填的方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詳細分類;對于根尖周病治療多采取根管治療,對于牙周的治療,主要采取齒良上潔治、齒良下刮治、牙周上藥等方法;對于牙髓病的患者主要采取失活封藥、去髓術、干髓術以及切髓術;對于其他口腔疾病的患者主要有藥物治療、漂白、磨改、脫敏等方法。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獨立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口腔內科疾病患者男女構成比
該研究所選擇的460例口腔內科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260例,所占比例為56.52%,男性患者有例200,所占比例為43.48%。
2.2患者乳、恒牙的構成比例
該研究中,患牙多為恒牙,共421個,所占比例為91.52%,乳牙39個,所占比例為8.48%。
2.3患者疾病分布情況
該研究中,口腔內科疾病患者以根尖周病和牙髓病為主,其次是齲病和牙周病具體情況見表1。
2.4患者的治療方法
該研究中,口腔內科疾病患者所接受的治療中,以根管治療最多,其次為牙髓治療和充填術,牙周治療最少,具體情況見表2。
2.5充填術治療所涉及的牙面情況
該研究中接受充填術治療的83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累及1個牙面,36例患者累及2個牙面,具體情況見表3。
3討論
口腔內科疾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在我國的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該研究為了解口腔內科疾病的分布情況及診療措施,為口腔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對該院收治的460例口腔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該結果與劉魯川等[5]的結果相近,分析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女性比男性更喜歡吃零食,尤其是甜食,過多的甜食極易導致口腔內科疾病的發生;另外,女性會比男性更加重視對口腔疾病的診治,該研究還發現,恒牙的就診率高達91.52%,乳牙的就診率僅為8.48%,但有研究報道[6],兒童齲病的發病率高達70%,但在該研究中,兒童的就診率卻很低,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們對乳牙疾病不夠重視,大多數人都認為,乳牙遲早會被恒牙替換,因此,即使兒童得了齲齒病,只要還沒有發生腫脹,多數家長均不會給予重視。但實際上,兒童如果過早的發生齲壞,會極易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兒童出現面部現缺陷[7-8]。因此,口腔衛生保健應從兒童抓起,使兒童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防治口腔疾病。
臨床上一般認為牙病發展主要經過3個步驟: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該研究中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就診患者中高達61.52%,而齲病的治療僅為15%,這也說明人們對齲病的治療確實不夠重視,哈斯也提·玉素甫,郭慧麗,邵剛[3,9-10]等也得到了與該研究相近的結果。多數患者認為,只要沒有發生牙痛,就不需要治療,這種錯誤的觀點導致了齲病向牙髓炎甚至是根尖周炎的發展,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根管治療和牙髓治療的方法也比較多。
綜上所述,應加強對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保護口腔的保健意識,對于齲病應及時預防和治療,減少口腔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
參考文獻]
[1]李麗.1000 例兒童口腔內科疾病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09,6(18):37.
[2]章巧麗.口腔內科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健康必讀雜志,2012(11):65.
[3]哈斯也提·玉素甫. 口腔內科疾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9):161.
[4]王向榮,孫礁礁.7494例兒童門診口腔疾病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4):38-40.
[5]劉魯川,溫秀杰,賀慧霞,等.重慶市口腔內科疾病患者調查分析 [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2,12(6):337-340.
[6]王向榮,孫嬿嬿.7 494 例兒童門診口腔疾病分析 [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4):38-40.
[7]沈佳麗.口腔病的防治援[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36-37.
[8]盧飛,應麗芬.口腔內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識認知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3(10):928-929.
[9]郭慧麗.口腔內科疾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472-473.
【關鍵詞】口腔醫療;PEST分析;產業生命周期
一、行業現狀概述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口腔患病率高達90%。雖然相比前兩次調查,我國居民口腔健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主要體現在兒童口腔健康方面,但中老齡人的口腔健康狀況無明顯改善,單就齲齒一項,我國35歲~44歲的人群,患齲率為88.1%,齲均4.5顆,治療率為8.4%,65歲~74歲老年人患齲率為98.4%,齲均14.65顆,進行有效治療的更低,僅為1.9%。
另一方面,直到2014年,我國口腔醫院機構數為432所,相關從業人員為107,818人,同期全國人口為136,782萬人,平均每家醫院需要覆蓋300多萬人,每位從業人員需服務1.27萬人,對比發達國家的人均牙醫配比等口腔醫療資源,我國口腔醫療資源非常緊缺。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口腔健康越來越重視,口腔疾病的高發病率和口腔資源的緊缺導致我國口腔醫療行業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20052014年,我國口腔醫院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9.53%,同期GDP增速為14.64%,在整體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口腔醫院的增長成績仍然非常搶眼;再關注近年來口腔科用設備及器具制造企業的相關數據,規模以上企業合計收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9%,增長情況超過了大多數行業。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一國衛生費用支出與該國GDP正相關,其中美國、瑞士人均GDP增長帶來的衛生費用支出的增加更多,目前中國、印度該數據比較接近且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和衛生費用支出占GDP比重向發達國家靠攏,我國口腔醫療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醫療行業是國家重點監管行業,在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政府制定了行業準入門檻和產品質量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行業發展將更加規范有序。
二、監管及政策
目前,我國口腔醫療行業采取市場化運作的代表之一是口腔科用設備及器具的制造相關環節,行業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部聯合監管。其中發改委負責從宏觀層面對醫療器械行業進行把控,比如擬訂行業發展規劃、調整行業結構、補充制定行業產業政策等,衛生部主要負責擬訂衛生改革與發展相關的目標、政策以及起草行業相關法規草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總局的監管重點是制定行業準入、技術標準并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產品進行行政監管。
(一)法律法規
編號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文號生效日期
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6號2000年1月4日
2《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 8 號2014年10月1日
3《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 7 號2014年10月1日
4《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 4 號2014年10月1日
5《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5號 2004年4月1日
6《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10號2004年10月1日
7《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號2014年6月27日
8《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量體系考核辦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22號 2000年7月1日
9《醫療器械廣告審查標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40號 2009年5月20日
10《國家重點監管醫療器械目錄》食藥監械監〔2014〕235號2014年9月30日
11《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分類分級監督管理規定》食藥監械監〔2014〕234號2014年9月30日
12《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試行)》衛生部令第82號2011年7月1日
13《醫療器械分類規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5號2000年4月1日
醫療行業對企業資質、產品質量、安全性能的要求較高,因此,政府制定了行業準入門檻和產品質量標準,并不斷加強企業注冊、產品備案、廣告營銷等環節的監管,以切實保障產品安全和性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二)行業政策
序號相關政策政策文號相關內容
1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務院,2006年人口與健康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優先主題有城鄉社區常見多發病防治、先進醫療設備與生物醫用材料等
2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2010―2030)國發〔2010〕32號文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
3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3―2020)國發[2013]40號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4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工信部,2016年制定了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目標,包括行業增長速度、創新能力、質量安全、行業集中度等
5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國科發計〔2011〕705號提升行業創新能力、完善產業環境、突破若干醫療器械方面的關鍵技術、開發一批高性能、低成本以及目前主要依賴進口的基本醫療器械產品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綱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包括增加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覆蓋面、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健康服務業、發展醫療保險,加強婦幼健康、公共衛生、精神疾病防控、兒科等薄弱環節建設
為了促進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盡快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國家出臺了長短期配套、不同期完美銜接的一系列產業政策,長期政策確定了產業中長期發展目標,短期政策主要包括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醫療行業相關的政策。
十二五期間在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等產業政策的支持下,醫療行業的年均增長率在25%左右,遠高于同期GDP增速。時值十三五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綱要更是將健康中國戰略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政府對國民健康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三、行業環境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PEST)
十三五規劃綱要打造健康中國、政府加大醫療投入
行業標準逐步建立、法律對消費者和勞動者的保護加強E
人均收入增長、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但包括醫療行業在內的部分朝陽產業增長迅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健康相關產業政策
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
S
人口老齡化、口腔醫療資源緊缺、口腔疾病的高發病率和低就診率、生活水平提高帶來就醫能力和意愿的提高強T
行業準入門檻逐漸提高、技術進步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互聯網的應用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
(二)產業環境分析―生命周期分析
口腔醫療設備及器具制造行業目前處于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階段,主要體現在:
1.行業內競爭加劇,成長期銷售收入增長快、利潤空間大的特征開始消失,行業內企業對銷售的投入增加,部分規模以上企業開始虧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企業在競爭中更有優勢。從2014年數據發現,行業整體銷售收入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應的成本下降更快,故在銷售費用略增的情況下,行業實現了利潤總額的增長。
2.行業內企業資質良莠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終端消費者對產品性能、質量不了解,導致行業內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但政府從14年9月起密集了一系列辦法和規定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及企業分類進行監督,不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逐漸被淘汰,行業正在形成良性、健康發展的局面。
3.行業毛利率水平趨于穩定,關注行業近10年數據,行業毛利率在2009年達到了最高水平,為31.83%,從2012年起,行業毛利率基本維持在19%左右。
四、發展趨勢
綜合來看,行業呈現出如下幾大趨勢:
(一)行業標準逐步建立,不合格的將被淘汰。目前行業內仍有部分企業不符合行業準入的資質要求,產品不合格、成本低于市場水平,一方面導致合規企業不得不降價與之競爭,另一方面產品不合格不能切實保障消費者利益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
(二)技術進步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消費者將能享受到性價比更高的口腔醫療服務。一是企業原材料、制造工藝的改進有助于研發出性能更好的口腔醫療設備,二是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和制造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樣產品的價格勢必會跟著下降。
(三)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漸普及和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將逐步出現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臨床連鎖化將口腔醫療服務標準化,建立與消費者的實時溝通渠道可以對消費者的需求更快作出反應,企業向消費者開放可供參觀并向消費者科普口腔健康及基本口腔設備的知識,可減弱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劉思麟;李剛;公文,等.社會大眾口腔醫療支付的現況分析與發展對策〔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3年第27卷第1期
[3]南東旭;陶紅兵;張汝檸.基于我國社區口腔健康需求的公立口腔專科醫院營銷策略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6年第1期
[4]瞿星;王萌;施文元,等.中國口腔醫療保險發展之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1年01期
【關鍵詞】《生命周刊》 年輕化 專家團 互動性
醫學科普讀物越來越受到歡迎,這對報紙醫學科普專版的編輯記者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抓住機遇為讀者架起“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之間的橋梁”,并從大思維、大健康的思想角度去干預人們的行為?怎么樣將專家的高深理論轉化為普通讀者“一看就懂、一讀就會、一用就靈”的科普知識,讓廣大讀者受惠?筆者立足于自己工作的新安晚報《生命周刊》,嘗試性的以實踐做出回答。
一、“內容為王”爭取年輕讀者
新安晚報《生命周刊》于2004年初創刊,筆者從2006年起在《生命周刊》從事采編工作。在2007年創刊4周年之時,筆者曾專門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閱讀《生命周刊》的讀者55%為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30歲以下的讀者僅占15%左右。在獲取信息多樣化的年代,傳統媒介的健康周刊如何抓住年輕讀者的眼球,成為筆者一直努力嘗試的方向。
眾所周知,在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劇和社會競爭壓力增大的背景下,許多“老年病”逐漸年輕化,同時,由于有的年輕人生活不規律,作息時間顛倒黑白,滋生了許多“時代病”。但是作為社會頂梁柱的年輕人群,由于受工作和生活所迫,并不把早已“潛伏”在身邊的健康危機放在心上。筆者以為,這群“頂梁柱”應該成為《生命周刊》爭取的閱讀對象。如何吸引這群潛在讀者,是《生命周刊》的編輯記者所要思考的問題。
“高血脂、糖尿病、痛風,以及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骨質疏松、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齡都是60幾歲。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結構等的改變,近年來這些疾病正悄悄逼近年輕人,降臨到了20歲至45歲的年輕人身上。”2008年,筆者通過采訪省內眾多三甲醫院專家,以連續報道的形式,在《生命周刊》連續刊登《聚焦越來越年輕的“老年病”》,分別從疾病的形成、預防、治療等方面加以闡述,讓廣大年輕人關注自身健康。
隨著現代互聯網的發展,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從網絡獲取各種信息,但他們往往分不清眾多不同,甚至是觀點截然相反的信息,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能力是爭取他們的重要手段。因此,周刊的選題以及選擇的對象就顯得尤其重要。時下,很多年輕女性熱衷從網絡上獲取美白嫩肌的知識,有的甚至照搬網友的經驗,帶來了很多嚴重的不良后果。筆者在2011年7月份的《生命周刊》上,連續撰文“時尚美白誤區”、“美容大王的歪理”等,并配合大量臨床中出現的事件,以科學的數據和醫學權威專家的客觀分析,讓年輕讀者走出誤區。
另外,由于現代性觀念的開放,不孕不育患者增多。為此筆者在《生命周刊》開辟“醫生論壇”,邀請從事生殖健康的專家從醫生的角度分析門診中的案例,并教讀者如何避免同類事故。文章除了科學性、趣味性之外,在措辭上還盡量有親和力,使人覺得有個關心你的醫學博士在指導你的私生活。此類科普版受到了贊賞。
減肥是時下十分熱門的話題,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熱捧各種減肥新方法,甚至盲目追求骨感美,一些人因方法不當或者被誤導,導致很多不健康的事件發生。如何引導正確減肥成為筆者關注的內容。為此,每周四出版的《生命周刊》整形美容板塊,編輯從多方面搜集目前國際上最為流行的減肥信息加以分析:物理、化學、藥物手術等各種方法,然后有傾向性的讓營養專家去引導科學減肥,讀者反映較好。
二、廣邀專家構筑健康新理念
筆者雖涉足醫療衛生新聞報道,但由于并非醫學專業出身,對一些疑難問題并不能做出科學的解析。在遇到此類問題特別是面對幾種不同觀點該如何取舍時,筆者均請專家核實后再發表,并虛心聽取專家意見,與專家保持密切聯系,得到專家的認可和信任,這一無形資產使筆者獲益頗多。
2004年《生命周刊》創刊以來,在報社領導的支持下,我們專門開辟“安醫生問答”欄目,廣邀省內知名三甲公立醫院專家作為《生命周刊》的專家團成員,其中包括省衛生廳原廳長、著名保健專家戴光強,省立醫院婦產科專家趙衛東、安醫大一附院皮膚科專家劉盛秀、省中醫院專家王宗殿、合肥市一院急診科專家程立順、合肥市二院心血管病專家徐明安、省立兒童醫院專家冷志勤等,專家團成員均來自省內各大公立醫院,設計專業包括婦科、產科、心臟內科、急診科、兒科、營養科等多個學科。2006年以后,每期《生命周刊》均開通熱線和郵件形式接受讀者咨詢,并邀請專家進行權威解讀,最后以“安醫生問答”的形式刊登。此欄目成為健康領域的無形資產和品牌,由于專家們的參與,凸顯了稿件的權威性,版面很受歡迎,自然也得到了讀者喜愛。
全國愛眼日、世界睡眠日、世界哮喘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一年之中多達60個以上的健康節日,成為筆者重點關注的對象。由于人民健康意識的增強,抓住健康節日這個關鍵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成為《生命周刊》的一大亮點。
2009年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記者通過采訪安醫大二附院口腔科專家夏榮,從口腔疾病為何多發、口腔疾病帶來的危害、口腔疾病預防等三個方面對口腔疾病進行解讀,為讀者提供最權威的口腔健康知識;2009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松日”,筆者采訪了合肥市二院骨科專家鄭曙翹,通從骨質疏松的現狀、病理、危害和防治等四個方面,為讀者解讀骨質疏松這個“默默的流行病”,提醒廣大市民對骨質疏松早發現早治療;2009年三八婦女節之際,《生命周刊》推出特刊,以“女性健康新生活”為主題,分別從女性疾病、婦科檢查、女性整形、女性營養、女性心理等多方面,以8個版的形式推出,受到廣大女性讀者的關注……初步統計,一年之中《生命周刊》以頭版形式推出關注健康節日達到20期以上。
這些健康稿件地推出,與《生命周刊》專家團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筆者以為,作為健康周刊的編輯記者,一定要牢牢把握專家資源,一方面可以提高健康新聞的可讀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也可達到提高專家知名度的目的,從而實現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加強讀者互動提高傳播效果
如何使健康宣傳在較少投入的情況下得到較好的宣傳效益?筆者認為,誰能以最吸引人眼球的手段開展宣傳教育,傳授讀者最新的健康理念和技能,使其對健康的渴望不斷變成現實,誰就能收到更大的宣傳效益。
為了提高健康宣傳的傳播效果,筆者在《生命周刊》加強與讀者互動性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收效較好。首先,根據季節的變化和不同的社會需求,采寫關于四季保健的知識,并多次面向讀者開展有關腫瘤、高血壓、心臟病、失眠等方面題材的征文活動,以此來響應讀者需求,與讀者增強互動。這與選題的準確性有很大關系,比如在父親節之際,面向讀者征集“我與父親的故事”征文并進行刊登,文章故事多娓娓道來,以真情來觸動讀者的心靈。2010年,筆者在生命周刊開辟“生活小竅門”、“民間偏方”等欄目向讀者征集稿件,一時間收到眾多讀者的投稿,不僅吸引了健康人群的關注,更受到其他行業讀者的喜愛。這樣的征文形式很受讀者歡迎,有商業敏感的商家立即與本刊開展類似合作,比如黃金搭檔、減肥產品等,與本報開展“母親節征文”和“我的減肥故事”等征文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周刊的知名度,另外也收到了頗好的經濟效益。
除了報紙上靜態的征文活動外,我們還開展動態的戶外活動。比如,在2006年10月本報的讀者節上,筆者邀請著名中醫針灸專家王振琴出席,現場接受患者咨詢并給予治療,一天共給200多人進行義診,成為當天讀者節上的亮點。每年本刊都會與多家醫院合作,開展多場大型義診活動,邀請著名的醫學專家根據讀者的需求講授多發病、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誤區等,現場通過有獎問答、專家問答的形式與讀者進行互動,并派發由本刊與醫院共同編寫的小冊子,成為讀者喜聞樂見的健康宣傳形式。
【關鍵詞】 肝硬化失代償期;健康教育;需求;護理對策
肝硬化較為常見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暴飲暴食、饑飽不時、過食烈酒、煙、油、酸甜、辛辣、咖啡或藥物等,一旦患病,其病情較為嚴重,并且多伴有嘔吐、惡心、疼痛等不適感。通過細心的護理,能更好地減少患者不適感。本文中就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護理對策,進行探討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齡34-76歲,平均48.7±3.5歲。
1.2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表的內容包括患者所選擇的健康教育方法,患者所需求的健康教育內容以及患者出院后所要求的健康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包括由醫生或護士一對一宣教、病人講座、設立宣傳欄、發放宣教資料;教育內容包括關于疾病的知識、治療方法和效果、用藥注意事項和預防誘因的措施;教育方式包括電話干預、院內咨詢、短信提醒、發放健康手冊。問卷經相關專家審定,效果合理,信度可靠。由發放者向患者具體講解填寫要求,發放問卷1h后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1 心理護理 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并發癥較多,病情反復,預后差,且普遍存在焦慮、煩躁、失望等不良心理[1]。做好心理護理十分重要,鼓勵指導病人學習適當的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內容,增強自信心,耐心安慰病人,幫助適當參與自我護理,減輕痛苦[2]。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和家屬進行溝通,得到家屬的積極配合。共同參與護理。
1.2.2 飲食護理 少食多餐,肝硬化患者要絕對禁酒、避免食用損害肝臟的食物,最好不抽煙。當高血氨癥時,則禁食蛋白質飲食。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時飲食應進軟食[3]。肝昏迷的飲食宜供給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豐富維生素和適量熱能的飲食。血氨中度增高,應控制蛋白質攝入量,隨著病情的好轉,蛋白質可逐漸加量,防止可能引起的負氮平衡。肝硬化伴腹水的患者應限制鈉、水的攝入,防止進食減少,加重營養不良。對于早期稀釋性低鈉血癥需嚴格限制進水量,總人量控制在1L/d左右[4]。
1.2.3 腹水護理 ①對大量腹水患者,采取舒適(如半臥位等),以保證呼吸功能的穩定[5]。減輕患者呼吸困難和心悸癥狀,輕度腹水患者,應盡量取平臥位,以增加肝臟血流量,保護肝細胞。②要定期測體重、腹圍、記錄出入量。③肝硬化失代償期抵抗力低下,胃腸道菌群失調,易引起敗血癥,腹膜炎,長期臥床易引起肺炎、褥瘡、口腔炎等。護理主要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潔,注意皮膚的清潔護理。要保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加強營養,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的發生或加重。
1.2.4 出院護理 患者均接受常規的出院指導,包括服藥知識、復診告知、疾病注意事項、飲食禁忌等。主動地隨訪也激發了患者家屬對健康的關注,進一步密切了醫患關系,也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 結 果
2.1 患者所選擇的健康教育方法分布,見表1。
2.2 患者所需求的健康教育內容,見表2。
2.3 患者出院后所要求的健康教育方式,見表3。
3 討 論
眾所周知,肝硬化作為一種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會給患者造成極其嚴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此類疾病一經確診會給病人及家屬帶來巨大的打擊。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往往具有焦慮感、失望感和恐懼感,因此患者不僅需要臨床中細致的治療護理,對疾病相關知識及飲食注意、治療效果和用藥注意事項、預防措施的均有需求。因此加強患者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重視是治療中應該重視的一個方面。
本文中我們就健康教育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及健康教育的方式需求進行問卷調查,通過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能影響患者臨床療效的因素進行干預宣教,從而引起患者的重視,使患者在平時的治療護理過程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達到較佳的治療護理效果。在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中因其多數存在病程較長的特點,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其可以對治療起到更為有效的輔助效果,從而達到有效的治療護理效果。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健康教育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及行為表現中的效果,從而達到較佳的輔助治療護理目的,在此類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同健康教育的實施,不僅滿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了患者、家屬的滿意度;而且密切了醫護人員的協作,得到醫生及同行的認可;同時健康教育的實施,進一步深化了整體護理,落實了健康指導,激發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及成就感,提升了專業價值。進一步推進了優質護理服務,豐富了服務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孫蘭英,李景良.臨床疾病的現代治療與護理[M].吉林:吉林技術出版社,2010:1066.
[2] 王連紅.肝硬化失代償引起電解質紊亂的觀察與護理[J].江蘇醫藥,2007,33(5):528.
[3] 張字雷,歐陽龍.肝硬化失代償期的飲食護[J].內科雜志,2007,2(4):556.
【關鍵詞】幼兒健康;教育;意義作用;方法改進
幼兒的健康教育是指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依據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而進行的系統性教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健全狀態,健康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結果。增強幼兒的健康不僅能提高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有益于多種疾病的早期預防,為其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對其一生有重要的影響。怎樣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呢?自己在實踐中體會如下:
一、要明確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要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幫助幼兒逐漸地學會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的教育。
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識的傳授,一是要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會健康,才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該怎么做;二是要對幼兒進行健康態度與健康意識的培養,讓幼兒有健康意識才知道要這么做,使行為產生動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三是進行健康行為和健康習慣的培養,幫助幼兒逐漸從學習到學會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
二、選擇適宜于兒童的培育方法
幼兒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觀摩、共同討論、自我學習、動作技能練習、感知體驗等,《綱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主的嘗試。”
1.引導幼兒親身感知體驗。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動中,讓幼兒喝豆漿、吃餅干,啟發幼兒通過感知并說出食物在身體中經過了哪些地方,使幼兒知道了食物在身體中經過的器官,并且通過體驗餅干在口腔中變軟變碎的過程,從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變化。
2.反復練習一些生活知識。通過技能行為訓練,形成穩定的動作、行為習慣。例如,穿脫衣服、疊被子等。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學習怎樣刷牙、保護牙齒、預防齲齒的,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
3.根據活動需要進行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聽故事和念兒歌等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對幼兒講一些有關健康的故事和兒歌,通過淺顯的故事內容,讓他們了解有關健康的知識,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的簡單道理。
三、注重日常行為的引導
1.培養自理能力。《綱要》指出“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們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教育活動。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褲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著老師幫忙,于是筆者想到用兒歌激發幼兒自己穿衣褲的興趣:"小朋友來穿褲,就像火車鉆山洞,嗚嗚嗚出了山洞真高興。"孩子們邊說兒歌邊完成了穿衣褲的動作。這樣把游戲運用到生活中,孩子們又高興學得又快。
2.培養衛生習慣。殃及全國的"非典"留給人們的啟示之一就是提高國民的公共衛生意識。所以,在生活中筆者和孩子們一起爭當"環保小衛士",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環境衛生,并設計了主題活動“爭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3.爭當健康寶寶。 盧梭認為,"教育的核心是怎樣看待飲食"。兒童的飲食必須符合兒童體質。要培養幼兒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有意識地向幼兒灌輸一些飲食制作及營養價值,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進食時往往只圖美味,于是筆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藝術化”后介紹給孩子們。例如:我們班的吳展宇間食不吃水果,筆者就把橘子剝開,告訴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讓小船劃進他們的海洋吧!這種方法不僅讓吳晨宇開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紛紛效仿。為了幫助幼兒改進偏食的毛病,筆者還設計了''爭當健康寶寶"的主題活動,看看哪個寶寶的臉色最好、身體最棒,讓幼兒了解飲食對身體成長的重要性。
四、加強幼兒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強幼兒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規建設。我國關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條文很少,只有1990年國家教委和衛生部聯合會頒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1992-1993年國家教委分別下發的《中小學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國家的法律法規相對來說較少,所以說,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管理部門要在貫徹落實上述兩個條例之外,進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部門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規章制度。
2.提高幼兒園健康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水平。要制定合理的幼兒園管理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制定幼兒園管理辦法時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則,既要尊重教師和幼兒的權益,又要起到加強管理的作用。具體做法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第一,賦予教師一定的教材選擇權;第二,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第三,實行問責制。對幼兒的各項事宜都安排專人負責,一旦出現問題直接找負責人。可見,幼兒園如果實行人性化管理對健康教育的實施會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關 鍵 詞:學校體育;健康相關行為;青少年;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1)06-0101-03
Comparison of the tendenc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es on
teenager health related behaviors
WU Ji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studied the tendenc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iteratures of researches on Chinese teenager health related behavior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term of research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in most researches; in terms of investigation subject selection, there were researches on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ut they we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 there were more researches on health harming behaviors than researches on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level 1 indexes for investigation were relatively unified, but level 2 indexes were different.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es should be expanded, and that researches on the extensiveness and profoundness of harming behavi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health related behavior;teenager;China
青少年健康狀況關系到祖國的未來,而他們的健康相關行為又是促進和影響健康水平的關鍵因素。查閱有關我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的研究文獻發現,無論是對健康相關行為理論的探討還是有關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的調查研究都存在問題。所以有必要對我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研究的文獻進行梳理,提出存在問題,認清后續研究的著力點和方法論上的突破口。
1 健康相關行為的分類
健康相關行為類別劃分目前存在多種形式,其中有兩種類型的劃分比較常見,即健康行為和疾病行為、健康促進行為和健康危害行為。
1.1 健康行為和疾病行為
健康行為學強調從心理和社會文化兩個角度去理解人們健康和疾病的行為表現,誘導和激勵公眾的健康行為,去除或降低非健康行為和疾病行為[1]。由此可見,健康行為學注重將與健康有關的行為劃分為健康和疾病行為。這種劃分是基于行為的結果來說的,行為指向性比較明確,即健康行為主要指向健康,而疾病行為主要指向疾病,這種劃分能夠讓人們明確哪些行為可能會導致疾病發生,而哪些行為是可以促進健康。但采用這種劃分方法在研究中不多見。
1.2 健康促進行為和健康危害行為
相對較多的研究在行文中談到與健康有關的行為時,將其分為健康促進行為和健康危害行為[2]。即便有的研究尚未明確說是分類,其實已隱含其中。這種劃分是基于對健康的作用來說的,即健康促進行為對健康起著促進作用,而健康危害行為對健康起著危害作用。有的研究將“促進”和“危害”兩個詞提到了“健康行為”的前面,即“促進健康行為”和“危害健康行為”。還有個別研究者將健康危害行為稱作“健康危險行為”,或采用“積極健康行為”和“消極健康行為”等來劃分。
目前,人們對與健康有關的行為從正負雙向性上進行劃分已達成共識,但是在核心詞的確定上還不夠一致。正向的除了健康行為、健康促進行為,還有促進健康行為和積極健康行為等;負向的除了疾病行為和健康危害行為,還有不良健康行為、危害健康行為、消極健康行為等[3]。本文認為,將健康相關行為劃分為健康促進行為和健康危害行為較為明確。
2 健康相關行為研究的群體分布和研究內容的傾向性
2.1 健康相關行為研究的群體分布
目前,對于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的研究,有著不同的群體選擇:小學生的9.09%、初中生的3.41%、高中生的9.09%、中學生的12.50%、中小學生的3.41%、大中學生的6.82%、大學生的38.63%、大中小學生的17.05%。
大多數研究是按照學段來劃分群體的,如有的對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等各學段的學生進行了研究;還有把初中和高中作為中學生來研究的[4];還有的把大中小學生作為一個總體[5]來研究。從以上研究的群體分布發現,人們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有較大的差異。
雖說健康行為理論有其共同性和普遍適應性,但對于群體整合性研究,不應該采取統一的問卷來對不同群體進行調查,因為對于大學、高中、初中、小學生群體而言,由于其認知發展、生理發展水平不同,接受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所處的教育環境各異,因此,健康行為的形成各有不同,甚至是同一個健康行為指標下的不同群體,其各健康相關行為的分布是有一定差別的,這就要求盡量區別對待,尤其是研究學段跨度較大時,更應該多加關注群體差異性的客觀影響。
2.2 調查內容的分布
本研究在梳理前人調查內容的基礎上,將研究內容歸納為飲食營養、個人衛生、睡眠保健、運動休閑、吸煙飲酒、冒險傷害、藥物、兩性與生殖、控制體重等9個方面。這9個方面呈現如下規律:
1)都有對各學段飲食營養、個人衛生、運動休閑、睡眠保健這4個方面的調查,而對小學生的調查尚未涉及到吸煙飲酒行為、冒險傷害行為、生殖兩、藥物行為和控制體重行為[6]。另外,除大學外,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也尚未涉及控制體重行為的調查。
2)每個學段所調查的內容各有側重。如小學側重于對個人衛生行為的調查,所有對小學的研究都有涉及;初中則側重于飲食營養與運動休閑的調查,也是所有的研究都包含這兩項內容;高中比較側重于吸煙飲酒和冒險傷害行為的調查,對這兩類行為的研究分別占80%和60%[7];大學則注重飲食營養、運動休閑、吸煙飲酒及冒險傷害行為[8]的研究。以上規律反映出不同學段的學生其健康相關行為傾向性是有一定差別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學段的變遷,對人身可能產生一定傷害健康危險行為將會改變并逐漸增多,如初中以后可能會開始出現吸煙飲酒、冒險與傷害,甚至。因此,對不同學段學生進行負向健康行為干預與研究時,不可忽視不同年齡階段的行為傾向性。
3 健康相關行為調查群體的指標選擇差異
在關于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研究中,不同的群體調查指標的設定呈現出1級指標的統一性、2級指標的差異性。
3.1 小學生群體健康相關行為調查指標及特點
在所有對小學生的健康相關行為的調查中,研究者都關注到了個人衛生行為,其他比較關注的依次是:飲食與營養(71.43%)、運動與休閑(42.86%)和睡眠與保健(28.57%)。但在同一個1級指標下調查內容呈現差異,如對小學生個人衛生習慣的調查,有的側重于刷牙、臉手清潔、衣服整潔等,有的細化到刷牙次數以及刷牙方式等,還有的則同時關注到平日是否有喝生水以及躺在床上看書的習慣。由此可見,盡管不同的研究者都注意到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對小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但衡量或考察小學生個人衛生習慣的關注點卻有所不同,這或許與研究者所接觸到的小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以及對其的影響不同所致。
同樣,在對小學生的飲食營養行為進行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也出現了指標選擇不一的現象。有的偏重于是否吃早餐和蔬菜水果等,而有的則側重于偏食和挑食行為的調查。
3.2 中學生群體健康相關行為調查指標及特點
所有研究者都對初中生的飲食營養和運動休閑行為進行了調查,對個人衛生、睡眠保健、吸煙飲酒、冒險傷害、生殖與兩的調查都在60%以上。而研究者對高中生的健康行為調查側重于吸煙飲酒、冒險傷害行為。在調查指標的確定上又出現了各自為戰的現象,如有的研究在生活習慣方面側重于中學生的吸煙、飲酒、睡眠等常規指標的調查,而有些研究卻更側重于參與賭博、藥物成癮等特殊指標方面的調查[4,7,9-10]。
3.3 大學生群體健康相關行為調查指標及特點
當前關于大學生健康相關行為的研究相對較多,占所有群體的38.63%,調查的維度也最多,即9個維度都有所涉及。研究比較多的維度依然是飲食營養(62.39%)與運動休閑(63.12%)兩大類行為。對大學生體重以及減肥控制體重的研究受到關注。盡管只有11.11%的研究者對此問題進行調查,控制體重行為大學生中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相對于初高中生來講比較突出[11]。
在2級指標確定方面,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傾向性。如在研究冒險傷害行為時,有的側重調查有否酒后駕車的經歷,有的側重于自殺行為意向。除此之外,像飲食營養、運動休閑、吸煙飲酒、生殖與兩的調查中也同樣出現類似現象。
當前對大中小學生健康行為的研究很難全面而準確地衡量學生目前的健康相關行為的狀況。一是因為調查的指標不同,實際所反映的問題是有差異的,因為不同的行為可能接受著不同的教育和周圍環境和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二是沒建立相關行為的評價體系,評價大中小學生的健康相關行為指標究竟有哪些?當一個學生存在一個或多個不利于健康的行為時,應該如何定位他的健康行為度?這都是值得人們去思考的問題。
縱觀我國與外國對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的研究,無論是研究視角還是研究深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如國外的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危害健康的行為,如青少年吸煙行為、飲酒行為、性危險行為、暴力行為、自殺行為等[12]。在健康相關行為的分類上,類別的命名比國內的分類更加細化,如有人在研究中,把健康相關行為劃分為健康行為、低度危險行為、中度危險行為和高度危險行為;有人劃分為正向健康行為和負向健康行為[13]。當然,還有很多研究在分類上有一致性,如也有國外的研究把健康相關行為劃分為健康促進行為和健康危險行為的。在健康相關行為與影響因素的關系研究上,國外的研究涉及到的有健康態度與行為、吸煙行為與健康等[14]。
從國內外關于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研究的比較上,國外對敏感的話題如自殺行為、并不回避,而國內涉及到這兩個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15]。其實,自殺行為和在當今社會青少年學生中的發生率逐漸攀升的情況下,研究者的視角也應該拓寬,并需要加強危害健康行為的廣度和深度的研究。
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健康促進行為不容樂觀,健康危害行為的出現與學生所處的學段有著一定關聯,學段越高,健康危害行為類別越多,且危害健康的程度越大。因此,在了解不同學段學生健康相關行為發生情況的基礎上,設計干預方案并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對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全面健康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謝佩娜.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行為的培養[J]. 體育科研,2005(6):82-85.
[2] 潘茜. 成都市職業學校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調查[J].職業衛生與病傷,2009(5):272-274.
[3] 郭艷萍. 關于高校學生不良健康行為的診斷和矯正[M]. 周口師專學報,1998(5):93-94.
[4] 牛曉麗. 銀川市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狀況調查[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6(6):504-506.
[5] 鄭思明. 青少年健康上網行為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6] 邢秀蓮. 蕭山市242名小學生口腔健康行為調查[J]. 浙江預防醫學,1997(4):30-31.
[7] 邵麗文. 慈溪市1 172名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2(2):174-175.
[8] 代金芳. 大學生不良健康行為及其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0):953-955.
[9] 劉全斌. 高中男女生健康行為調查與分析[J]. 中國科技信息,2008(18):223-227.
[10] 季成葉. 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J].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4):289-291.
[11] 章燕. 大學生危害健康行為及其心理社會因素預測作用研究[D]. 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0.
[12] Arthur L W,Kimberly F. Behavioral health in multiracial adolescents:The role of Hispanic/Latino ethnicity[J]. Public Health Reports,2006,121(.2):169.
[13] Haralambos Tsorbatzoudis. Evaluation of a planning behavior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me to promote healthy eating[J]. Perceptual and Moto-Skills,2005,101(2):587.
唇腭裂是口腔頜面比較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畸形,據世界衛生組織權威機構統計,全球約7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唇腭裂患者,占人類先天性畸形的25%。唇腭裂患兒的降生給其家庭、父母帶來的心理壓力及患兒長大后承受的心理損傷是難以估量的。該病癥治療期間,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與科學心理疏導,可有效緩解患兒家屬的心理壓力,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 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分析
1.1 虧欠感 由于家長知識缺乏對唇腭裂這種疾病的病因認識不全面,又顧慮孩子今后的生活、事業、前途等會受到影響,使患兒父母倍感壓力,心理上更是覺得虧欠孩子太多,平日常常百倍的呵護、溺愛,甚至嬌縱成性,我行我素。
1.2 焦慮情緒 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醫,初來到一個陌生環境,口音的不同以及受長期負面心理陰影的影響,一時間溝通交流會比較困難,往往醫護人員善意的建議也不被理解和接受,以至于給護理和治療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1.3 顧慮重重 很多家長對手術情況不了解,有些家長已咨詢了很多地方患兒手術后的情況。根據他們了解的情況,個別不成功的手術、不良的病例及嚴重的后果,進一步加劇了患兒家屬擔心手術失敗和手術預后的壓力。
1.4 抵觸情緒 住院后患兒家屬看到別的孩子手術前禁食、靜脈穿刺等非常痛苦,出于心疼孩子的心理,有時會對醫護人員正常的治療護理產生抵觸情緒。
1.5 素質差異 患兒和家屬來自天南地北,從農村到城市、從省內到省外,生活方式、日常習慣各不相同,對喂養知識了解不同,以及孩子營養狀況不同,家屬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不盡相同,這些都會影響醫療護理的正常進行。
2 減輕患兒家屬心理壓力的護理措施
2.1 不定期與患兒家屬進行徹底的、細致的溝通和交流 幫助其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打消不必要的顧慮和擔心,對年齡較大患兒進行同樣的健康心理教育,幫助其盡快恢復心理健康。確保醫護治療正常進行。關于溝通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可利用多種場合與患者家屬交談,內容包括喂養孩子的日常知識;給孩子穿衣、保暖等知識;還可利用晨護、交班、查房及治療過程等多種機會與患兒家屬真誠、友好地談話,使其能更好地服從醫護管理,配合治療。
2.2 根據不同情況,針對不同家庭背景幫助家屬做好患兒看護 由于受區域文化氛圍影響和城鄉差異,一般情況城鎮家庭對孩子喂養知識了解較多,相比之下很多農村家庭孩子較多,受各種條件制約,家長往往不能對孩子有正確的看護方法。筆者在工作中應“對癥下藥”,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內容形式的宣傳教育,使患兒家屬能及時了解治療過程中的有關知識,從而服從醫護管理。
2.3 術前術后治療要服從醫護人員的要求 傷口護理要嚴格按照醫護宣傳知識進行。針對患兒實行科學喂養,飲食必須符合規定要求,患兒家屬遇到疑難問題,不可盲目自行解決,可隨時找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估計:到2000年在世界范圍內就業婦女達9億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4.5%。在我國,女職工人數每年約增加100余萬人,目前已占職工總數的52%。
關于職業壓力的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愈來愈受到重視。1994年日本工業衛生年度報告顯示典型的職業中毒病人逐漸減少,而由不良工作方式所致疾病的人數逐漸增多。這些原因所引起的缺勤率男性為62.9%,女性為72.5%。在英國,每年因工作壓力所導致的冠心病死亡者約18萬,每年所造成的工作日損失為7000萬天;所有因病缺勤的30%~40%是由于心理和情緒失調所致,每年所造成的工作日損失為4000萬天。在美國,自從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于70年代初確認首例壓力性殘疾以來,目前每年因精神損害的壓力相關性賠償高達3000例以上。
在對北京10000名25-45歲的城市職業已婚婦女調查顯示,有80.75%的女性認為壓力很大。由于社會競爭、婚姻問題、經濟壓力等種種原因,城市已婚職業女性面臨著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使其在生理、心理上不堪負重。其特點是:①城市職業女性的體力勞動強度和時間比過去小,但精神壓力明顯加大。②59.6%的被調查者表示,她們是家庭成員健康的主要維護者,但對自已健康總是的關注程度排在老人、孩子之后,表現出對自身健康的忽略。③城市環境喧鬧,住房擁擠,加之作為女兒、妻子、母親、雇員等角色的矛盾與沖突長期存在,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
壓力的概念及影響力
綜合當代科學文獻所提出的定義,壓力至少有3種含義:第一,壓力指那些使人感到壓力的事件或環境刺激。第二,壓力指的是一種主觀反映,是壓力或喚醒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第三,壓力也可能是人體對需要或傷害侵入的一種心理反應。
工作壓力可產生以下三個消極個人后果:心理癥狀、生理癥狀、行為癥狀。
(1)心理癥狀:心理失調與工作條件有重要的關系。下面列出了不同職業產生的工作壓力的典型結果:焦慮、壓力、迷惑和急躁;疲勞感、生氣、憎惡;情緒過敏和反應過敏;感情壓抑;交流的效果降低;退縮和憂郁;孤獨感和疏遠感;厭煩和工作不滿情緒;精神疲勞和低智能工作;注意力分散;缺乏自發性和創造性;自信心不足。
(2)生理癥狀:心率加快,血壓增高;腎上腺激素和去甲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腸胃失調,如潰瘍;身體受傷;身體疲勞;死亡;心臟疾病;呼吸問題;汗流量問題;皮膚功能失調;頭痛;癌癥;肌肉壓力;睡眠不好。
(3)行為癥狀: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現和生產能力降低;酗酒和吸毒人口增加;工作完全破壞;去醫院次數增加;為了逃避,飲食過度,導致肥胖;由于膽怯,吃得少,可能伴隨著抑郁;沒胃口,得快;冒險行為增加,包括不顧后果的駕車和賭博;侵犯別人,破壞公共財產,偷竊;與家庭和朋友的關系惡化;自殺和試圖自殺。
在感受壓力的過程中,一般可有下列情況的發生,繼而導致疾病:
腦――壓力可能激發如焦慮及沮喪等行為及情緒上的問題。
頭發――壓力可致斑禿等禿發癥。
嘴――壓力會造成口腔潰瘍和口腔扁平苔癬等口腔疾病。
肺――在壓力情況下,哮喘患者的病情常會惡化。
心――在壓力或之后不久,常會出現心絞痛、心律紊亂癥狀。
肌肉――人在壓力狀態下,各種輕微的肌肉震顫現象及“神經質”現象會變得更明顯。
消化道――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及過敏結腸炎等消化道疾病,有的是由于壓力所造成的,有的會由于壓力而更加惡化。
生殖器官――人體此部分與壓力有關聯的問題包括月經紊亂(如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的陽萎、等。
膀胱――許多人的膀胱在壓力狀態下的反應是“尿意頻繁”。
皮膚――有些人在壓力狀態下,會發生濕疹及牛皮癬等皮膚病。
壓力與女性生殖系統心身疾病
北京市婦幼保健院對519例職業女性所面臨的職業壓力運用較高信度與效度的問卷進行了多因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職業女性總的工作不滿意感發生率為17.9%,醫生為24.2%,企管人員為21.2%,銀行及商業人員為18.4%,教師為11.8%。通過多元逐步回歸的分析,證實職業女性較為突出的壓力因素為:角色沖突、工作沖突、角色模糊、工作危險、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自主性、工作期望等,這些因素與心理健康感、抑郁癥狀的發生,工作滿意感的獲得密切相關并產生不利的影響。
壓力通過中樞神經系統(CNS)對各內分泌腺發生著巨大的影響,并經由后者影響著心身健康,甚或促成心身病癥。
1.原發性痛經:
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影響疼痛的表達,具有不同人格類型的人對月經、疼痛的理解不同,因此其痛經癥狀及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25歲的女性有42%有痛經,5%痛經較嚴重以至影響日常活動。15歲的痛經少女更加缺乏自信與自尊,而25歲痛經者較非痛經者成就動機高,進取心強。而且痛經婦女較非痛經婦女更具有傳統的女性氣質。
情緒因素:抑郁和焦慮是原發性痛經研究最多的兩個情緒因素。抑郁和焦慮等情緒因素影響痛覺表達。
社會因素:包括年齡、文化程度、種族、婚姻狀況、經濟收入、吸煙、飲酒、運動等都可能與痛經有關。
原發性痛經是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是指婦女在月經前期出現生理、精神以及行為方面的改變,嚴重者影響生活和工作,常于月經來臨之前的10天左右發病。
人格情緒因素: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患者常常情緒不穩定,有神經質、內向、抑郁焦慮、急躁易怒、自我評價過低、適應能力不良、甚至自殺等心理學特點。具有比較脆弱的人格特點的婦女,對適應環境的變化常存在較大困難并易產生焦慮威脅感。
社會因素: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患者常因家庭不和睦、工作緊張或不順心而激發。Coyne認為,當人們在社會環境中的支持、舒適感消失后,以及已獲得的價值觀破滅后,容易產生抑郁。
3.圍絕經期精神障礙:
女性從出生到衰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生殖器官開始萎縮向衰退過渡的時期為女性更年期。
絕經時各種抑郁癥狀增加可由社會心理因素解釋,如與性角色、婚姻狀況、子女問題、工作環境、社會經濟地位相關的壓力及失去親人的痛苦等,而不單純是生物因素。
4.產后抑郁癥:
與產后抑郁癥發病有關的社會心理因素:許多研究認為,在疾病發生前的某些因素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中,比疾病本身對病人的影響更為重要,這些影響包括生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
產后抑郁癥是由于婦女對成為一個母親而產生一系列緊張感不能適應所致。這些緊張的應激源來自經濟、婚姻關系、社會和重大的生理變化以及新角色的心理需要等,無論對初產婦或經產婦均如此。詳細內容包括額外經濟負擔,睡眠剝奪,工作量增大,責任增加,孤獨感、被迫學習新的生活技能、虛弱感、不能預料的各種工作任務,長時間勞累,得不到丈夫的足夠支持,母親幸福感的不真實或對自已要成為一名好母親期望過高等。
5.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是婦科常見癥狀之一,一些病人可以找到諸如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原因,但許多人僅有微小病理變化或器質性變化,對于這類病人可以從社會-心理方面得到一些解釋。慢性盆腔疼痛和情緒障礙、人格障礙等有關。
與慢性盆腔疼痛有關的社會、心理因素:研究發現慢性盆腔疼痛可能是情緒障礙,如抑郁、焦慮、人格障礙及無明顯病理變化及創傷性性經歷等造成。
Reiter等對106名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研究發現,48%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有創傷性性經歷(包括性搔擾、或等),而對照92人中僅有6.5%具有該經歷。研究認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障礙發生率高于對照組,臨床實踐也表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婚姻不幸福和障礙,尤其是疼痛發生率高。
6.不育癥:
人格特征:國外對不育癥患者的人格特征沒有專門報道,僅在一些心理測試的文獻中涉及到這個問題。Wright(1991)認為不育癥患者的心理反應不同與其各自的人格發育有關。Barbara(1990)等提出不育男女都有人際關系疏遠、焦慮的人格缺陷。張占英等(2000)對不育癥患者及健康對照人群進行Eysenk個性問卷調查發現,男女不育癥患者內外傾向分低于對照組,神經質分高于對照組。說明與同性別健康人群相比,不育癥患者偏于內向,情緒不夠穩定、易怒、緊張。不育與人格特征的因果關系目前不清楚。
不育癥患者的壓力問題:國內外研究發現不育癥患者表現出明顯的煩惱憂傷、焦慮壓抑。Domar等對不育癥婦女和健康女子進行對照研究顯示,不育癥婦女的抑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張占英等(2000年)的研究顯示不育癥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男性的軀體化,焦慮明顯;女性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精神病理性明顯
職業女性壓力與保健措施
國際勞動組織已把職業壓力、飲酒、濫用、暴力及AIDS作為一個工作中的心理與社會問題進行綜合考慮。實施項目:英文簡稱為“SOLVE”(stress. alcohol. drugs. violence. HIV/AIDS)。通過該項目的活動使理論概念成為政策,并把政策在國家或企業水平上變為行動,付諸實施。
我國目前在職業女性壓力研究方面尚沒有形成有系統、有規模的學科,理論研究與科學調研的資料較少。因此,這一領域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討。目前,部分學者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預防職業女性壓力首先應探尋和明確壓力源,并從組織和個人兩個方面來采取預防措施。前者應設法消除壓力源,改進作業環境、工作內容和勞動安排,后者則設法增強對職業要求的適應能力,實施亞健康期的保健措施與健康促進。但無論從哪個方面干預,都需采取綜合性措施。
(一)監測與評估
一個人對工作能否適應,通常是指他在特定的條件下對特定的工作是否適應。在評價一個人對工作的適應性時,應考慮到職業人士須在不損害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完成工作任務,并為個人、企業和國家的共同利益充分發揮自已的能力。為此,應對職業人士與其工作環境間在體力、腦力、社會和經濟多方面的適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或監測,并評估作業者與工作環境間的適應情況,查明其職業性壓力的壓力源。在此基礎上,針對壓力源建立作業者與管理者直接對話的有效途徑,采取同時兼顧醫學、保健學、社會心理學和技術或經濟需要的綜合措施,使工作崗位基本與作業者相互適應。
(二)立法措施
即從立法上明確生產技術、勞動組織、工作時間(包括倒班)和工資制度都應有利于促進生產,并應避免對作業者產生心理和生理的負面影響;在工作中保證作業人員了解生產要求和有機會獲得職業安全衛生的信息,并有自主決定發揮和保持其技術的機會;允許職業人士參與生產計劃和民主管理等。
(三)組織措施
促進組織管理機構創造人與環境一個較好的適應關系,在工作方式和勞動組織結構的設計和安排上符合衛生學的要求,并應盡可能滿足作業者的心理需求,如作業者對完成工作的意義的認識,工作的自主性和責任感,生產過程中發揮技能的條件和提高知識,和上級管理者的對話以及與其他作業者的合作交往的機會等。
(四)培訓與教育
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為了增強作業者與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可先借助能力測試、工作分析,了解作業者的能力差距,針對需要進行職業指導或就業技術培訓,幫助其克服物質、精神和社會上的困難和障礙,鼓勵作業者自已身邊的環境,創造條件改善人與環境的協調性。
(五)健康促進
世界衛生組織賦予健康的定義為“健康乃是一種身體、精神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殘疾”。為此,在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同時,建立健康的工作場所及工作環境,采取措施促進精神健康,增強職業女性抗御職業性壓力的能力。
專家簡介
丁輝 教授 主任醫師高級心理保健師 首都醫科大學公衛學院兒少與婦幼衛生學系主任,瑞典于默奧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獲得者。現任首醫大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及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兼任世界衛生組織母嬰健康與婦女保健研究培訓合作中心副主任、衛生部CDC婦幼保健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婦產科學會學術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學術委員、北京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學會主任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