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 市值是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成效的體現,表現為公司股本與股價之積。其中股價是公司價值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是不斷變化的。而公司股本相對固定,市值主要受到股價的影響。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市值管理 溢價
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內涵分析
2007年5月第一屆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并對市值管理的內涵達成了共識:所謂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號,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合規的價值經營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公司價值創造最大化、價值實現最優化的戰略管理行為。
對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的大小直接影響了公司在資本市場中的話語權,影響到兼并、收購等一系列資本運作的成功。更為重要的是,伴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全體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股東對市值的敏感性大大增強,如何達到市值最大化即如何達到股東利益最大化,市值大小成為全體股東共同關心的問題。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要溢價方法
1.主營業務溢價
主營業務溢價是指上市公司通過著重發展優勢業務,收縮劣勢業務,增強內在價值,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實現公司流通市值的增加。因此,上市公司進行主業溢價的管理,就是要明確公司定位,選擇有核心競爭力的主營業務,在此基礎上培養公司持續發展能力。從已有的經驗來看,業務結構簡單清晰,主業突出且發展戰略明確的公司最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通過這一方式實現溢價的成功案例為萬科公司(000002),萬科為國內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的龍頭企業。1991年上市后,公司反思了全能型的發展途徑,向專業的房地產公司轉型。經過復權發現,萬科的股價從91年上市的15.63元,漲到2007年10月的最高點944.66元。市值的巨大增長和公司的主營業務成就是密不可分的。
2.公司治理溢價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對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所謂公司治理溢價,即投資者認同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在二級市場上給予更多支持。事實上,一家擁有良好治理結構的公司,能夠更好的協調公司內部的運作,加強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并協調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分配,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因此,這樣的公司會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充滿信心,實現公司治理溢價。
實證研究表明,良好的治理水平對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現有著明顯的正向推動作用。從二級市場看,2009年,上證180治理指數上漲幅度為88.0%,高于同期上證指數79.98%的漲幅,可見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的認可度。
3.股權激勵溢價
股價激勵溢價主要來自于股權激勵措施的推出,可以改變原有收入分配體制,最大限度的激發公司高管及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員工歸屬感和責任心,提高公司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推出股權激勵的公司往往被市場熱捧。
在2007年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榜中,推出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多達22家,幾乎占去“百佳”上市公司的1/4,基金投資者明確表示愿意為股權激勵支付超過20%的溢價。由此可見,股權激勵是實現上市公司溢價的有效手段之一。
4.行業龍頭溢價
行業龍頭溢價是指上市公司在同行業中,由于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和穩定的營業收入及利潤來源,在行業中獲得領先地位,股價擁有更高的溢價的情況。行業龍頭在上下游產業中有更充分的市場話語權,享有更多的融資機會,強大的資產規模決定了其抗風險的能力,也增大了并購發生的可能性。這樣的上市公司容易受到投資者青睞,獲得更高的溢價。行業龍頭溢價效應在同行業進行對比時較為突出。
5.入選指數溢價
入選指數溢價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入選成為某些指數的標的股。入選指數的股票和一般股票相比,擁有更強大的號召力。目前基金品種日益完善,指數型基金如ETF、LOF的規模逐漸龐大,這些基金通過跟蹤滬深300指數等標的,實施被動的管理。因此當公司股票進入“滬深300指數”、“上證180指數”等指數體系時,不僅知名度大大提升,還會成為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組合的標的,從而獲得市場的關注,實現一定的市場溢價。
6.并購重組溢價
并購重組溢價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過兼并收購、資產重組等方式,壯大公司規模,提升公司經營范圍和管理能力,獲得市場認可,不斷提升公司市值的情況。并購重組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獲得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開拓新的經營模式,實現企業財務的擴張。
2010年2月25日,市場傳言上海浦發銀行(600000)將出售20%股份,引入中國移動作為戰略投資者。此舉可以使浦發銀行迅速獲得手機銀行服務。當天浦發銀行股價大漲5.49%。復牌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上漲幅度高達40%。
并購重組的另一種方法是兼并收購。其中,反周期并購管理,是推動市值的最佳方式。所謂反周期,即在市場低迷時進行大規模的現金并購,以低廉的成本獲得對方的股權;而在市場熱情高漲時,使用定向增發、換股并購等方式,壯大企業規模,進一步放大市值。
反周期管理運用最典型的上市公司為中信證券(600030)。公司在2003年到2006年間熊市期間連續收購萬通證券,金通證券,并成立中信建投證券公司。隨著股市由熊轉牛,中信在2006和2007年的股價高位上,兩次增發融資。經此一系列動作,公司總市值從2003年底的194億元,升至2007年9月的3000多億元。
參考文獻:
[1]施光耀,劉國芳,梁彥軍.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評價研究.管理學報.2008(01).
市值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價值創造的最大化和價值實現的最優化,為股東可持續地創造財富。上市公司要有效地開展市值管理,首要功課就是要了解影響和決定其市值的關鍵因素以及這些關鍵因素的溢價效應程度。
從理論上講,影響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不外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公司的盈利能力、資本結構、行業地位、公司治理水平等,外部因素包括投資者關系管理水準、投資者偏好、市場環境、宏觀因素等。內部因素是市值的決定性因素,外部因素則對市值有重要影響。本文將分析影響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從而找出影響上市公司市值諸因素的溢價效應,為上市公司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值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企業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企業盈利能力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股東的股利大都是從公司的盈利中取得,企業盈利的增加常常是市值增大的直接原因。
主營業務利潤率越高,企業的盈利越穩定,市值越大。主營業務利潤率揭示在企業的利潤構成中,經營性主營業務利潤所占的比率,反映企業盈利的穩定性。通常來說,企業要獲得長足的進步依賴于主營業務的積累。對2006年的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主營業務利潤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市值增加1.4%。
每股收益反映了普通股的盈利水平,對投資者的影響力相當顯著。每股收益越大,企業經營效果越好、越有能力發放股利,從而投資者得到回報越高,股票的價格越高,市值越大。
雖然每股收益是企業過去經營績效的表現,對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并沒有絕對的正相關關系,但投資者對過去每股收益高的企業持有更好的預期。實證研究表明:每股收益對公司市值有顯著影響,每股收益每增加0.1元,市值就增長12.99%。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體現了公司管理層的經營能力,也間接體現了企業資產的質量。由于該指標為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財務杠桿三項指標的乘積,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一般來說,凈資產收益率越高,投資盈利水平越高,市值越大。然而,對我國證券市場2006年的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凈資產收益率對市值的影響不顯著。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證券市場還是一個新興的“弱有效”市場,投資者的行為還不夠理性,另外,2006年的制度效應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較大,從而弱化了其影響。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三項指標中,每股收益對市值的影響大于主營業務利潤率,而凈資產利潤率對市值的影響不顯著。我國股市還是一個新興市場,投資者選取股票主要看每股收益,對主營業務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關注不如關注每股收益的程度,導致每股收益對市值影響的突出,從而弱化了主營業務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
公司治理與資本結構
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不僅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框架,而且是企業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競爭力和提高經營績效的必要條件。一個治理良好的公司,能給投資者以極大的投資信心。有關研究表明,投資者愿意為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支付20%的溢價。在這方面,深萬科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良好的治理形象和穩定增長的業績促使其市值不斷增長壯大。
股權激勵是一種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形式給予企業經營者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實踐證明股權激勵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經營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公司業績,從而對市值的增加起到積極的作用。實證結果表明:股權激勵對市值有顯著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如果進行過股權激勵方案,市值將增加30.3%。例如:廣州友誼2004年推出股權激勵辦法,當年各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凈資產利潤率為12%,達到股權激勵的考核標準。
資產注入能夠增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還解決了上市公司不得不進行卻又飽嘗爭議的關聯交易問題,從根本上提升了公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有利于增加公司市值。對2006年證券市場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資產注入對市值有強烈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有注資行為或概念,市值增加69.1%。如金嶺礦業在新任大股東將優質資產注入后,在2006年還虧損的情況下,全年實現凈利潤6866.23萬元,扭轉了公司多年連虧的局面,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埋下伏筆。
行業地位是分析上市公司的前提,也是連接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的橋梁,是基本分析的重要環節。行業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處在生命周期發展階段不同的行業,其投資價值也不一樣。公司的投資價值可能會由于所處行業不同而有明顯差異。因此,行業是決定公司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說來,處于上升周期的行業和在本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上市公司的市值會有較大的溢價效應。
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大小,表明股權的相對集中或分散,其控股地位相對較強或較弱,容易出現股權爭奪戰。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大,股權就相對集中,大股東的控股地位較強,很難出現被并購的情況。反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小,股權就相對分散,大股東的控股地位較弱,容易出現并購的情況。實證研究表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增加一個百分點,市值將增加1.7%。
機構持股比例的高低反映了買方市場的活躍和低迷,一般來說,機構持股比例越高,表明該股票交易活躍,對公司屬于利好消息,公司市值越大。對2006年的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對公司市值有比較顯著的影響,機構持股比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市值增加2.9%。
資產負債率反映公司負債經營程度和抗風險的強弱,資產負債率越低,表明公司負債經營程度低,償債壓力小,但公司同時也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進行融資以壯大公司的機會。一般說來,對單個公司而言,存在一個最優負債率。在這個負債率下,公司的市值取最大。對總體而言,負債多少沒有定論。對2006年的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高負債率(大于70%)對公司市值有著顯著的正面影響,這與我國的借貸成本較低有關。
外部因素分析
滬深300指數是官方的跨市場指數,匯聚了滬深兩市主要的績優股,并且每半年調整一次,是廣大機構投資者和指數基金的重點投資對象。一般來說,進入滬深300指數的公司都是大盤股,經營業績好,其市值可以享受巨大的機構資產配置溢價效應。筆者對2006年證券市場數據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屬于滬深300指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其市值要高出177.1%,影響十分顯著。
影響市值的宏觀因素很多,主要有宏觀經濟因素、宏觀經濟政策因素和其他宏觀因素。宏觀經濟因素包括經濟周期、通貨膨脹率、國際貿易、國際收支、國際經濟活力、國際經濟合作。宏觀經濟政策因素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監管政策。其他宏觀因素包括政治、戰爭和災害。由于宏觀因素很多,對市值的影響錯綜復雜,不僅有來自國內的,同時受國外因素的影響也較大,它的影響面廣、持續時間長。
提高市值溢價的“捷徑”
通過上文對影響市值因素的分析,筆者認為,上市公司要提高自己的市值溢價,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采取對策:
苦練內功,力爭躋身滬深300指數,分享滬深300指數巨大的資產配置溢價效應。滬深300是國內第一個由官方的跨市場指數,匯聚了滬深兩市主要的績優股,成為廣大機構投資者首選的投資目標,尤其是指數基金的重點投資對象,因而存在巨大的資產配置溢價效應。作為上市公司,應按照滬深300指數的評選原則來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已達到要求,在哪些方面未達到入選要求,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全面提高公司的綜合實力,力爭入選滬深300指數,收獲滬深300指數巨大的溢價效應。
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吸引有價值的機構投資者進入,分享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市值溢價效應。相對于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在資金、研究和信息方面無疑擁有巨大的優勢,機構投資者擇股相對來說重視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長性,因而機構投資者進駐或增持一家上市公司不僅能直接帶來該公司市值的增長,并且因為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對散戶有著較強的示范效應,還能間接帶來散戶跟隨的溢價效應。上市公司應主動加強與機構投資者交流與溝通,讓公司的價值獲得他們的認同,吸引他們的進駐或增持。
在資本市場經歷“寒冬”時,上市公司除了積極開拓市場增加利潤外,也不應忽視市值管理這項“內功”,必須內外兼修,為今后經濟環境的好轉做準備。在此,我們根據國內外形勢,從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和價值經營三個方面對2009年的市值管理進行預測與分析,希望能給上市公司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價值創造:
業績呈前低后高態勢
價值創造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基礎和重要手段之一,是公司生存發展的前提,尤其在當前的熊市中,業績成為評價上市公司實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伴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蔓延,2009年無疑也會是宏觀經濟與上市公司業績的“寒冬”。在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國際金融局勢惡化的雙重打擊下,上市公司總體業績在2008年呈下滑趨勢,這種趨勢在三季度尤其明顯。上市公司2008年難看的業績將在09年一季報中顯露無疑,另外,需求回落使企業的利潤率水平繼續下降,上市公司的處境越發艱難,所以業績下滑在2009年上半年會繼續延續。
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政府出臺了密集的刺激消費政策,例如投入的四萬億投資計劃、鐵路、公路、水利、電網等重要基礎設施領域新增投資9100億元等,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經濟形勢,擴大國內需求,諸如鋼鐵、水泥、工程機械、化工等行業有望在2009年出現回升,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可能會有所好轉。
總體來看,2009年上市公司業績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需盡早想出相應對策。
價值實現:
從三方面掃除障礙
在中國這個弱有效市場中,價值實現存在障礙,市值大幅度偏離其內在價值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上市公司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對投資者要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對客戶要強化企業品牌管理;對社會公眾要強化企業社會責任。
投資者關系管理任務艱巨
2008年中國A股市場的情形可以用“慘痛”來形容,一路不停留的從年初的最高點5522點下跌至最低1664點,最大跌幅接近70%。上市公司市值持續縮水,投資者損失慘重,信心跌至谷底,和上市公司的交流也充滿了“火藥味”,使得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難度大幅增加。
根據上面的分析,2009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并不會有明顯好轉,尤其是上半年尤為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勢必會更加艱巨也更加重要。公司應更加主動地通過各種渠道聯絡投資者、媒體以及研究員,展開形勢多樣的投資者交流會或召開業績說明會,并謙遜、有耐心地安撫一些在二級市場上投資受損而心存不滿的投資者,加強相互理解。
信心是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根源,而在弱市中要提升信心,就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爭取到投資者的理解,提升公司形象。
危機公關預防為先
危機預防和應對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內容。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全流通時代后,市值成為資本的新標桿,突發的危機事件可能引發上市公司的股價下跌甚至狂瀉,上市公司市值蒸發,從而影響股東利益。由于資本市場的開放性和瘋狂的新媒體的無孔不入,上市公司是最易遭遇危機襲擊的組織之一。
2008年是上市公司危機頻發的一年。在熊市中,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和寬容度都遠不如牛市,加之一些媒體報刊會在報道中捕風捉影添油加醋,有時稍有不慎,一點小事就可能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公司危機。
危機無論大小或解決的結果如何,都會或多或少給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造成損失,嚴重者甚至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而2009年的資本市場形式依然不容樂觀,上半年甚至是雪上加霜,所以上市公司對危機公關決不能掉以輕心,牢記“防火甚于救火”,危機防范是危機管理的第一要義。上市公司應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危機應變的心理準備,積極做好危機預防和應對工作,建立一套危機管理機制,對危機進行監測,建立危機警戒線,在危機到來之前,把可以避免的危機消滅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
激勵或將有起色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如今已有取代傳統激勵方式,成為績效考核主流激勵方式的明顯趨勢。但是2008年由于大盤嚴重超跌,上市公司在高點時制定的行權價格已遠高于目前的股價,導致最后不得不終止股權激勵計劃。曾經風靡一時的股權激勵計劃,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暴跌,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與20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扎堆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相比,現在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放棄股權激勵。然而由于股權激勵將管理層的報酬與公司的長期利益有效捆綁在一起,人與所有者的利益高度一致,股東價值的提升也成為管理層努力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源動力,上市公司并不會輕易放棄激勵高管及員工,只是激勵方式和限制條件會有所不同。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如果市場環境有所好轉,股權激勵或許會再度開閘,有一部分公司可能轉向現金激勵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這兩種方法,或成為2009年上市公司激勵的兩大手段。
價值經營:
市值管理的放大器
價值經營作為市值管理成效的放大器,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價值經營往往具有前瞻性,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實現價值創造打下基礎。
IPO壓力仍在公司質量是關鍵
2008年以來,IPO審核隨著市場調整放緩,發行規模大幅萎縮。前三季IPO融資額分別為550億元、360億元、130億元,呈明顯的縮減態勢,而第四季度IPO工作呈現停滯狀態。全年融資總額為1040億元,同比降幅達77%。
2009年IPO市場的壓力仍將繼續,不適宜再增加更多的發行量,而2007年和2008年大量發行帶來的新的增量流通股,也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消化。另外,2008年有較多已經過會還未IPO的企業也在等待機會,監管部門何時開閘會參考全局情況。
然而這并不是說企業就只能打消IPO的念頭了,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對于中國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更多的在于心理,而不是基本面的影響。準備IPO的公司可以等市場企穩時再上市,在這段期間內提高企業實力,以良好的業績增加上市的成功率。
債券市場牛勢依舊
2008年12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推出金融30條,為債券市場向廣度發展提供了依據。其中明確表示將擴大債券發行規模,積極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工具,穩步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開展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試點,并推進上市商業銀行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試點。
2009年的債券市場將迎來質的飛躍,一方面是債券發行品種不斷豐富,另一方面是巨額銀行資金有望進入交易所市場。另一個重要原因是,09年上半年經濟依舊處于通貨緊縮狀態,依舊有強烈的降息預期,在經濟形勢嚴峻和強烈的降息預期背景下,債市作為資金避險的主要通道,依然會受到市場追捧。
此外,如果股市持續走弱,企業債的規模有可能進一步增大。由于增發等股權融資方式困難重重,越來越多資質優異的企業將會選擇發行企業債券募集營運資金。債券融資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成為舉足輕重的融資方式之一。
>>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現金股利政策與投資者保護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與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關系問題研究 機構投資者偏好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響研究 投資者保護視角下交叉上市與現金股利政策研究 基于中小投資者保護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工作初探 基于投資者利益保護的股利政策研究 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中的投資者保護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管理與投資者保護的實證研究 成為備受投資者尊敬的上市公司 基于中小投資者視角的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研究 基于市值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 基于投資者角度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注冊制背景下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博弈分析 投資者情緒、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研究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投資者保護路徑:公司治理的外部機制視角 東北地區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與公司價值的實證研究 美國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的借鑒 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與公司績效實證分析 基于投資者保護視角的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實證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10-30.
[3]李丹,任曉卓.股份回購與中小股東利益保護[J].北方經貿,2009,(5):39-42.
[4]【美】弗里曼.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5]王小哈.股票回購:中國與國際對比[J].決策借鑒,2002,(3):30-33.
[6]高文娟,趙麗萍.股份回購信息及其披露現狀研究——基于滬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數據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0,(4):114-120.
[7]周熙乾,林孝敏.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股票回購價值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09,(15):48-49.
[8]林敏.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股利決策:現金股利與股票回購[J].生態經濟,2007,(9):61-63.
[9]石濤.股份回購的市場效應和財務效應——基于華海藥業、九芝堂和天音控股的案例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1,(4):32-34.
[10]譚勁松,陳穎.股票回購:公共治理目標下的利益輸送——我國證券市場股票回購案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4):105-117.
[11]尹蘅.中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理論分析與現實檢驗[J].經濟與管理,2007,(5):61-65.
[12]周偉迪,郭岱維.股票回購及庫存股制度研究[J].經濟與社會,2011,(26):241.
[13]Dann, L.Y. Common Stock repurchases: A analysis of returns to bondholder and stockholder[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1,(9):113-138.
[14]Konan Chan, David L. Ikenberry,Inmoo Lee. Do managers time the market? Evidence from open market share repurchas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7,(9).
[15]姜國華,徐信忠,趙龍凱.公司治理和投資者保護研究綜述[J].管理世界,2006,(6):161-170.
[16]Beiner S.,Drobetz W.,Schmid M, Zimmermann H.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n Valuation[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3,(2):249-283.
[17]Black B S.Jang H, Kim W.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Predict Finns’Market Values? Evidence from Korea[J].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2006,(2):366-413.
對于分拆上市,實際上我們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的時候,美國的AT&T分拆無線業務上市,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IPO。摩托羅拉公司本次分拆上市的理由是為了改善公司多項業務的市場估值,聽起來有點1+1>2的意思。拆分后,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包含了公司的移動電話業務和線纜機頂盒業務,而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則繼承了公共安全業務。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摩托羅拉移動的市值約為90億美元,摩托羅拉解決方案的市值則約為128億美元。也就是說,摩托羅拉公司的主營業務的估值還低于解決方案的業務。
這樣的一宗拆分案子,放在國內肯定是說不過去的,一定是被認為有掏空上市公司資產的嫌疑。
分拆上市的海外模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上市公司頻頻使用分拆上市作為工具。俗話說合久必分,每個經濟上行的周期,總是要經歷大的并購浪潮,上個世紀美國企業發展也不例外。冒進的擴張性并購后,往往容易消化不良,并購后的公司問題多多。將子公司價值通過分拆上市獨立出來,股價大多會上升至合理的水平,這符合投資者價值最大化的要求。
1997年4月28日,肯納金屬Kennametal公司的子公司――JLK直銷公司,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430萬美元的IPO申請。JLK直銷公司IPO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6.9%,其余83.1%的股份由肯納金屬持有。JLK直銷公司以經營板金消耗品和相關產品為主業,而Kennametal公司則以經營機床為主業。在JLK直銷公司遞交IPO申請當天,Kennametal公司股票價格微漲5.6%。JLK直銷公司發行價格為20美元,首次交易當天達25.5美元。
事實上,早在2000年左右,國內上市公司就開始分拆部分業務到海外上市。其中,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控股的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創業板成功登陸。2001年6月1日,聯想分拆出神州數碼在香港實現單獨上市。
自立門戶,難以服眾
對于分拆上市的理由,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想不通,這其中也包括易凱資本的董事總經理王冉。他笑稱,有的企業喜歡把一張餅越攤越大(比如微軟,通用,谷歌),有的企業好像更愿意在一個大籃子里堆滿金燦燦的雞蛋(比如華潤,旗下上市公司不少于十家)。
有人說企業分拆有利于旗下高增長業務獲得更高的估值,這種說法表面看不無道理。不過把高市盈率的業務分拆出去,也就意味著把低市盈率的業務留了下來。就好比分家的時候好的資產都讓兒子挑走了,老爸剩下的家產在價值上也要打折扣。
也有人說把企業分拆上市是把雞蛋裝進不同的籃子,有利于分散風險。按照這個邏輯,通用電氣早就應該至少分拆成四、五家公司;同樣按照這個邏輯,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如果當初把證券交易業務分拆和資產管理業務出去,可能也不至于如此下場。
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把一個上市公司拆成多個上市公司,表面算賬一定是不合算的,因為要維持幾個上市公司的成本,比一個公司是要大很多的。這也就是為什么2010年的5月,戴姆勒公司選擇從紐交所退市的原因,因為這樣可以降低財務成本。
還是上面舉的例子,在JLK直銷公司上市后的第三年,公司股價僅為4.875美元;同期,母公司盈利為-54.6%。可見,拆分上市,看上去很美,卸妝后有落差。
分拆上市是“富人的游戲”
如果分拆上市,對于公司在業績層面幫助不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驅使內地的企業對于分拆上市如此熱衷?
2010年3月31日,證監會首次在內部溝通會上認可境內分拆上市,并提出主板公司分拆至創業板上市的六大明細條件。一個月后的4月30日,分拆上市首單落戶中興通訊,其參股26%的國民技術華麗登陸資本市場,發行價87.5元,開盤便翻倍至161元。國民技術的前身是由中興通訊出資60%發起設立,歷史上通過股權轉讓、增資等,中興通訊持有國民技術的股權在上市前稀釋到26%。
圖1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在調整后的股權架構中發現創投機構的身影。在40名自然人股東名單中,國民技術的高管們悉數進入,而且這些高管,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于中興通訊。中國人,向來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后”的說法。從上市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搖身一變成為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高管,這樣奮斗愿景,是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們很愿意嘗試的。
在2010年9月,證監會官員特地澄清,創業板原則上不鼓勵分拆上市,只有主板一些大的企業滿足特定條件,才可以申請在創業板分拆上市。這似乎是在說明,分拆上市,只是大公司的游戲。
分拆創業板圈錢被嚴控
將母公司的優質資產分拆出來上市,有損母公司投資者的利益。很明顯,分拆上市注定遭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質疑。尤其是這種行為可能存在巨大的道德風險,有圈錢的嫌疑。一方面主板公司將子公司分拆到創業板上市,圖的就是創業板的融資的高溢價;另一方面,創業板的高價發行與高估值,為高管們提供了暴富的機會。高回報驅使之下,難避免腐敗行為產生。
美國國內的調查研究表明:在48個樣本案例中,34個案例存在新申請上市公司CEO在原上市公司擔任管理職務的情形;57個樣本案例中,56個新申請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至少有一名是原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盡管國內沒有這方面的數據統計,但是分拆上市中的利益輸出是難以避免的現象。
在A股市場低迷、IPO暫停以致退出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一些投資機構尤其是關注后期項目投資的PE,開始把目光盯在已上市公司項目,甚至是ST上市公司項目的投資中。
根據縱橫合力日前披露的投資案例,中國無線移動數據業務服務商空中網剛剛宣布在納斯達克上市,諾基亞成長伙伴就以5年期可轉換債券的形式,投資680萬美元。而在不久前,IBM中國投資基金剛剛向四川長虹注資1.08億元人民幣。江蘇瑞華投資也向一上市的輸配電設備制造商投資2.99億元人民幣。
“這類投資近來確實開始出現,而且有一類PE專門做這類投資。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可操作的市場空間。畢竟這只是投資市場低迷狀態下的一種反向操作。投資機構賭得就是中國A股市場能在2009年開始回升。”東方富海投資副總裁周紹軍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選“殼”不易
當下上市公司的重組,大都采用向優質目標資產的股東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這使得在市場存量沒有增加的同時,卻使優質資產逐步注入到ST公司內,提高了上市公司整體的質量。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管理層(證券監管部門)也較支持。
在這個背景下,投資已上市公司項目,甚至是ST上市公司項目就有了基礎條件。根據深圳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他們正在籌劃一個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并且只針對A股市場的并購型基金,投資重點集中在醫療、健康、消費、輕工業制造、新能源等行業,目標公司則是已經有3000萬以上凈利潤的Pre-IPO公司,而其主要的操作模式為通過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并以“借殼”的方式在A股實現上市與退出。
對此,深圳創投創新投資發展研究中心總經理李夏博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企業的擴張發展需要有資金來助推,而IPO的暫停使得其融資渠道停頓,因此通過借殼的方式會是一個可選的途徑。但通過‘借殼’這種方式,其最主要的不確定性在于買到合適的殼資源,要去選和該未上市企業盈利估值規模相稱的上市公司‘殼’資源并不容易。”
“在中國的股權分置改制以前,境內許多的借殼上市參與方更多著眼于短期利益,出現了不少的投機性重組。但在當下全流通的市場格局下,既能讓目標資產的股東轉化為上市公司的新股東,分享二級市場的股權增值成果,又能讓原上市公司的老股東分享新注入資產的利潤增值結果,這就為A股市場的并購型基金提供了基礎條件。”嘉富誠投資總監劉健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分析。
“這就需要有嚴格的投資紀律,即使收益少一些,也不能違背紀律去犯方向性錯誤。” 深圳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廖梓君對此表示。
成本優勢
“通過對已上市公司項目(包括ST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可以使所司的資產迅速改善、并進一步優化。進而拉升股票,并選擇合適的時候獲利退出。這在IPO暫停的情況下,不失一種投資策略,而且收益也相對穩定。而這類投資也有了新名詞叫PIPE。”美國光速投資董事總經理曹大容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說。
根據清科統計的數據顯示,2008年,熊市造成了PIPE的萎縮,當年PIPE在整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案例中占比7%,比前一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但2009年已開年,PIPE就爆發出能量,并出現了井噴跡象。
“國內大多PE或VC機構存在投資二級市場的歷史基因,對二級市場比較敏感,當股市有回暖跡象,便會選擇出擊。如進入2009年后,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加大,尤其是2月。據金融數據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德資訊統計,在‘大小非’累計拋售的4.86億股中,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的股份達到1.99億股,占比超過40%,這些動作的背后都存在PE或者VC影子。”李夏博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說。
談起這種現象,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之所以投資上市公司項目,是因為股權投資資金實在別無去處。當下經濟正在調整,企業利潤在下降,投資機構不敢也不會輕易投資。但為了生存也必須將資金用來產生收益,而已經上市的公司顯然具有優勢,畢竟二級市場的資產價格足夠便宜。”
據劉二海介紹,一級市場當下的市盈率水平大致是好的企業7、8倍,差的企業5、6倍。而當下二級市場不少企業的市盈率已經達到或者接近這個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型PIPE投資還會同企業進行議價,成本往往低于市場價。
對此,周紹軍也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做了進一步地分析:“這種情況,比較適合于具有技術優勢的投資機構。比如,剛剛宣布投資上市公司的諾基亞成長伙伴、IBM中國投資基金等。這些公司在投資上市公司項目后,能把相應的技術帶進去并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所司的市值。而二級市場低迷、銀行貸款縮減等原因導致上市公司資金鏈趨緊,通過PIPE獲得資金支持將在短期內成為新趨勢。”
■記者觀察:短期趨勢不會成為投資主流
從去年9月11日發審會最后一家IPO公司博云新材的會議公告后,至今A股市場IPO已暫停達5個月,而IPO重新開閘的時間表目前仍無法看出端倪。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投資機構開始進入逐漸回暖的二級市場,進行已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而從投資法人股到借殼的轉變,則是這些本土資產管理者順應當前市場形勢的應變之舉。但在復雜的形勢與操作中如何控制風險并為投資人增值,無疑考驗著這些本土的資產管理人。投資上市公司項目可以在避免因IPO遙遙無期,進而造成股權投資資金流動性停頓方面表現出優勢的同時,與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溝通整合成了最關鍵的內容。
股市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許多企業、項目的價格沒有體現其內在價值,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偏差也可能越高。這大概是一些投資機構投資上市公司項目的最大理由。
但問題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資機構在向上市公司投資后都能在短期內提升所投上市公司的市值。而根據記者的多方了解,好多投資機構幾乎一致認為只有那些擁有相關技術背景的投資公司,才可能做的更好。而對于普通的投資公司仍將以投資未上市公司,并借助上市退出為主。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數量達5233起,披露案例數量為4496起,披露交易規模高達3328.5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15%、21.35%和5.72%,創下近7年新高。僅就A股市場來看,據Wind統計,當年滬深上市公司涉及的并購事件為2007起,其中完成交易的657起,交易總價值6044.48億元;未完成的1350起,涉及金額9853.67億元。
2013年中國并購市場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跨國并購活躍。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090家企業直接投資,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
熱鬧非凡的中國并購市場上,最大的亮點是券商系并購基金的逐漸成長,以及“上市公司+PE”式并購基金得到市場的認同。
券商系并購基金崛起
2013年是并購基金崛起的一年,券商系并購基金尤其引人注目。自2012年6月中信證券旗下金石投資獲準籌建第一只券商系并購基金后,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等券商紛紛跟進,成立了并購基金(表1)。
相比券商的直投業務主要對處于發展初期的項目進行股權投資,且只能使用自有資金投資,券商并購基金一般投資于成熟項目,部分資金可以向社會定向募集。并購基金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份,獲得其控制權,然后對其進行整合和重組,待經營改善后,通過上市或轉售等方式實現退出。跟其他并購基金相比,券商豐富的客戶資源、專業性較強的投行團隊、強大的行業研究能力,為其在基金募集、項目篩選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優勢;但在標的企業整合上,如何選擇具有資深經營經驗和優秀整合能力的決策管理團隊,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
作為一項重要的投行業務,券商參與并購基金不僅能夠獲益于企業價值的重新發現,也可為并購客戶提供過橋資金支持,從中獲取回報,目前國內已有類似案例。在A股市場的并購狂人藍色光標(300058)2013年收購博杰廣告時,華泰紫金投資有限公司作為這一交易獨立財務顧問華泰證券的關聯公司,即為藍色光標提供了2.3億元的過橋貸款。此舉使國內投行在并購中的收入由原有單一的財務顧問費擴大至資本中介收入,被視為投行并購業務盈利方式轉型的一大突破。
“上市公司+PE”式并購基金
不僅券商紛紛介入并購基金,PE與上市公司也開始聯手發力這一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A股市場有近10家上市公司與PE合推并購基金,基金規模從5000萬元到30億元不等(表2)。
PE攜手上市公司成立并購基金,完成對目標企業的收購,打破了以往上市公司直接向目標公司增發股份完成收購的傳統方式,也是其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一種新嘗試。上市公司參與私募股權投資,一般通過三種方式實現:一是作為LP參股PE基金;二是設立直投部門或通過子公司進行產業投資;三是獨立發起并設立產業基金。在第一種模式下,上市公司只能作為財務投資者分享收益,第二、三種模式則要求其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豐富的并購經驗與專業的人才,符合這些條件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數。
【關鍵詞】東南融通 財務舞弊
一、東南融通公司舞弊事件介紹
東南融通公司于1996年在廈門成立,是中國領先的金融IT綜合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金融機構重要的IT綜合服務提供商和戰略合作伙伴。2007年10月24日,東南融通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軟件企業。被質疑前東南融通是中國在美上市市值最大的軟件企業,市值超過10億美元。
二、東南融通公司舞弊的手段
(一)利潤率遠遠高出競爭對手。
東南融通財報公布的利潤率高得驚人,遠遠高于其他中國同行企業。東南融通公布2010年財報顯示,毛利率為69%。其他競爭對手的財報顯示毛利率為15%到50%之間,營業利潤率為10%到25%甚至更低。
管理層對高利潤率的解釋是,他們的標準化軟件銷售比競爭對手更多,而標準化軟件的毛利率約為90%。東南融通宣稱,這些解決方案和軟件模塊為新客戶安裝時可以節省工時和費用。即使標準化軟件毛利率高達90%,然而東南融通在定制軟件開發方面有60%到65%的毛利率,依然遠遠高于同行企業。
(二)違反常規的員工模式。
根據香櫞的報告,東南融通的大部分員工都不是公司直接招聘來的。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東南融通有4258名員工,其中3413名員工(80%)都是通過第三方人力資源企業,即東南融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招聘的。
香櫞大膽斷言東南融通進行欺詐,通過組建自己的人力資源企業來逃避一定的責任,少計員工福利,導致利潤虛增。報告認為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東南融通沒有為特定員工支付社會福利費,涉嫌違反中國《勞動法》;二是東南融通按照廈門最低保障線900 元和最低扣繳率的標準為非廈門籍員工支付了相關社會福利費,這可能給投資者帶來誤導,如果按照員工所在城市的具體標準為員工扣繳相關稅費,則可能對公司的毛利帶來負面影響。
三、東南融通舞弊事件的啟示
首先,需要檢討境外上市中國概念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目前,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已具相當規模。其中,既有具全球視野、嚴于自律的企業為追求卓越而選擇境外上市、融資融制,也有因境內上市困難而選擇到境外上市的企業。后一類企業中就有部分可能屬于自身動機不純并通過造假上市的企業,或因知識、經驗不足而“被”中介機構境外上市的。因此,往往可能存在粉飾財務報表乃至財務造假等行為。
其次,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穩妥推進國際板建設和籌劃跨境對等監管。一要完善上市標準、上市公司內控體系與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提高上市公司內控報告提交頻率及違規懲罰力度,以防范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二要考慮國際板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和維持成本,保持境內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三要思考跨境監管對國際板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幅員遼闊、物產豐富,領土面積居全球第六,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十分穩定,擁有世界公認的穩定、高效、透明的政治、經濟和法律體系。澳大利亞延續英聯邦歐美法律的案例法體系,經濟體系更是與歐美主流國家一脈相承。
澳大利亞和中國有良好穩定的外交和經濟關系。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商業合作伙伴,2012年澳洲向中國出口量達到789.8億澳元,使中國成為澳大利亞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大出口國。《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特別指出,要求加快與澳大利亞自貿區談判進程。同時在2014年2月18日,中國銀行與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ASX)在悉尼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協議,有利推進了中澳經濟合作前進。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澳大利亞擁有連續23年不間斷經濟增長的卓越經濟環境。按照GDP增長衡量,2013年澳大利亞居世界自由貿易排名第三位,超過了美國和英國。同時,澳洲資本市場增長快、通脹低的特點使其成為全球公開認可的上市與投融資平臺。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2013年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5萬億美元(《澳大利亞財政部年報2014》),經濟結構以服務型經濟為主占據了GDP總值約80%,澳大利亞也是GDP增長最快的發達國家,2013年實質GDP增長率達到3.4%,遠遠超越了英國2.3%和美國的2.6%。同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在2013年10月的未來發展報告中預測,2012到2018年度,澳大利亞的年度實質GDP增長應達到每年增幅3%,該預測使澳大利亞成為預計增長率最高的主流經濟體。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澳大利亞的未來增長型行業,如旅游、留學和財富管理走在世界前沿,同時也是澳洲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根據2014澳洲財政年報顯示,澳大利亞20個主要支柱性行業中有16個超過全球行業生產力平均值,其中醫療、教育、旅游和天然氣行業超過全球平均值20%以上;農業、礦產和石油行業更是超越全球生產力平均值40%以上。根據IMF預測,2014年澳大利亞負債凈額將僅占GDP的14.5%,遠遠低于發達經濟體平均78.7%的負債凈額。世界行業分布中,澳大利亞還在農業、教育、旅游、礦業以及財富管理這五大行業中占據世界性重要地位,全球行業排名中財富管理行業排名名列第三、礦業第四、教育產業全球排名第五。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澳大利亞資本市場
澳大利亞是亞太區最主要且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之一,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商業環境。
澳大利亞資本市場目前擁有超過2300家上市公司,涵蓋各行業及眾多地域的不同企業。澳大利亞資本市場擁有穩健的融資能力,常年被視為首次及后續融資的領先市場之一。按照自由流通市值計算,澳大利亞擁有全球第三大可投資資金池,管理資產超過1.7萬億澳元。
2008年至2013年這5年期間,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上市股票發行商的證券融資總額高居全球第四位,據彭博社(Bloomberg),澳交所ASX成為繼紐約證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倫敦證交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和香港證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證交所,融資能力在納斯達克之上,2008年至2013年6月,5年連續融資總額達到2910億美金。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在澳大利亞上市的企業囊括多種行業,更是以能源、金融、消費、高科技行業為主。這些企業兼具不同的公司規模與發展階段,從行業龍頭企業到初創期的高增長企業均有。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同時,澳大利亞資本市場是高度成熟的資本市場,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市場交易總額和平均總市值顯示,2000年至今,澳大利亞市場流動性已經翻了三倍。
全球幾大資本市場的區別和優劣分析
美國資本市場:
美國資本市場規模最大,體系也最復雜。美國有五個全國性的股票交易市場,公司無論大小,在投資銀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資的機會。從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盡管存在多個不同層次的證券和股權交易市場,但各自都有自己明確的特點和市場定位。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擁有其他市場不能比擬的資金容量和流通量,其發展的階段也決定了它擁有最強的資本運作能力,同時股價變化更為活躍。
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有兩個選擇: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股票交易中心。紐交所主要面向發展成熟、有良好業績的大型企業,因此上市門檻相對較高。納斯達克相對門檻較低,因而具有更好的市場適應性和更為多元化的參與者結構。
在美國,IPO(首次公開發行)、RTO(反向收購)及ADR(美國存托憑證)都是常見的上市方法,但是,在美國IPO整個程序性過程加上前期談判和路演大致為一年,且成本較為昂貴,平均費用大約150萬美金。加上目前進入到中國的美國投資銀行是美林、摩根士丹利這樣的第一梯隊成員,一般中等規模的中國企業很難通過其對企業的規模篩選要求。
優點:資金充足、流動性好、殼成本低且是凈殼。
缺點:IPO費用昂貴,文化背景差異大造成中國企業市場認知度低。
新加坡資本市場:
新加坡市場的上市公司以制造業和高科技企業為主,尤其是在新上市的外國企業中,制造業比重超過50%。新加坡交易市場的總市值是香港市場的1/3,因此,雖然其交易值只有香港市場的1/2,但以1/3的市場容量完成1/2的交易量,在事實上,新加坡市場的活躍度反而高于香港。
新加坡交易所二級市場的配股和增發也很活躍。新加坡市場規則相對制定比較寬松,企業上市6個月內如果有再融資要求,可以和交易所溝通后進行融資。二次融資不但費用更低而且周期也短,許多企業上市后的再融資成功募集到比首次上市更多的機會。
優點:二板門檻低、上市成本較小、上市周期短、語言和文化差異小。
缺點:規模相對較小、國內企業對其市場缺乏了解。
英國資本市場:
英國市場以倫敦交易所(主板市場)和AIM(全國性的二板市場)為主。倫敦交易所的會員公司中,有1/3是由外資控制的,世界上著名的大銀行和證券商大部分都是倫敦國際股票交易所的會員。
在主板上市一般須有3年的經營記錄,并須呈報最近3年的總審計項目,如沒有3年的經營記錄,某些科技產業公司、投資實體、礦產公司以及承擔重大基建項目的公司,只要能滿足證券交易所《上市細則》中的有關標準,也可上市。通過倫敦證交所進行國際募股,其總股本一般要求不少于2500萬英鎊。
AIM相當于中國的創業板市場,與主板相比,上市條件寬松得多。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要在AIM上市,通常包括以下條件:最好有3年營運歷史,最近2年獲利(稅后凈利),且呈增長狀態;最近一個財務年度的稅后凈利潤在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企業具有一定的行業地位;企業有一定的國際地位;系統、規范的運營管理制度;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包括董事會(外部董事)、監事會、審計監督委員會等;對于高科技企業、生物科技企業及礦業企業無盈利要求。
優點: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三大交易所,股票持有者可隨時將股票變現,流動性好,換手率高。
缺點:與美國股市同步性較強,易受事件和市場的驅動暴漲暴跌。
日本資本市場:
日本的交易所分為三個層次:全國易中心、地區性證券交易中心和場外交易市場。東京證券交易所是日本證券市場的主板市場,具有全國中心市場的性質,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大阪、名古屋等其他交易所構成地區性證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備條件到東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證券,這幾家地區性市場構成日本的二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包括店頭證券市場和店頭股票市場,在此交易的公司規模都不大,但很有發展前途,其中店頭市場的債券交易市場占了日本證券交易的絕大部分。
優點:小企業機會多,市盈率較高,上市后仍方便靈活融資。
缺點:股票價格幾乎是由外國投資機構操縱的,外資交易頻繁,快進快出,在給市場增加流動性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波動。
香港資本市場:
香港是離大陸最近的優質融資地,也是長久以來企業尋求海外上市的首選之地。香港的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認知度比較高,再加上香港擁有全球最為活躍的二級市場炒家,使得香港的資本市場擁有很好的流動性,通常優質的中國企業在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都很令人滿意。
通常情況下,香港IPO整個過程需要7個月左右,但由于一些民營企業的不規范操作,聯交所加強了審批的謹慎性。同時有太多中國企業申報香港上市,大大延長了時間并降低了成功率。在香港首次上市費用為主板15―65萬港幣,創業板10―20萬港幣,加上保薦人、包銷商的傭金和相關財務法律和宣傳推介專業費用,總體超過100萬港幣。但若是反向收購,則香港的殼成本較高,主板約5000萬港幣,創業板約2000―3000萬港幣,且資金注入較為困難。總體來看,在香港上市雖然有地理優勢,但成本相對較高。
優點: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對中國企業認知度好。
缺點:上市費用高,殼成本高昂且不是凈殼。
加拿大資本市場:
加拿大的上市公司必須成立一個由至少3名成員組成的審核委員會。審核委員會制度是公司治理和財務申報的基石,涉及大量境外運營業務的公司,其審核委員會的成員組應熟知加拿大證券法知識及財務申報要求并通曉境外業務所在地的語言和關稅等事宜。
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主板(TSX)上市的公司,要求其在上市時發售至少100萬加元可自由買賣的股票,總市值達到400萬加元,股票必須由至少300名加拿大公眾股東持有,每位股東都持有一個或多個買賣單位的股票。
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TSXV)要求其上市申請公司至少發行50萬可自由買賣股票,且公眾持股總市值應達50萬加元。在申請過程中,公司需讓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TSXV)相信,上市時其已發行的股票中至少10%由公眾自由買賣和持有股票至少有200名公眾股東持有,每名股東都持有一個或多個無轉售限制的買賣單位的股票,公眾持股量至少達20%。
優點:融資渠道廣,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制定不同的上市規則,適合不同成長階段的上市公司。
缺點:高流通性、高換手率,帶來波動較大。
澳大利亞與中國經濟的關聯
澳大利亞和中國一直有良好穩定的外交和經濟關系。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商業合作伙伴,2012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總量達到798.8億澳元,使中國成為澳大利亞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個出口國。201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指出,要加快與澳大利亞的自貿區談判進程。而在2014年2月18日,中國銀行還與ASX(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協議,有力推進了中澳經濟合作前進。
澳大利亞在中國一直都有投資行為,且進入的時間很早,規模也很大,只是他們本身做事比較低調,往往不為大眾所知曉。中國很多高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智聯招聘都得到來自澳大利亞的資金扶持。不久前,澳大利亞總理還親自帶隊到中國招商,四五百名澳大利亞政府官員、企業家在北京、上海、成都舉辦澳大利亞周,目的就是進一步加深兩國企業的交流合作。
國內資本市場及企業上市狀況
中國大陸的上市條件:
對中國企業來說,選擇在本土上市,理應是首選,但是,面對《公司法》規定的中國企業的上市(主板)要求,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只能望而卻步。《公司法》規定:公司的總股本達到5000萬股,公開流通的部分不少于25%;公司在最近3年連續盈利;公司有3年以上營業記錄;公司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份額不能超過20%。
證監會2000年通過了《創業板市場規則》,但企業仍然面臨很重要的問題:一是中小企業的門檻不會比主板低很多,二是一樣需要審核。
國內上市的局限性表現在:
1、漫長的審核過程。在中國大陸上市采取的是核準制。由企業和中介機構向證監會提出上市申請,由證監會對企業的上市資格進行一系列的審核,符合條件的給予上市。但由于申請上市的企業眾多,而證監會每年審核批準上市的數量又局限在一定的數量,因此就造成企業上市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審核過程。
2、上市門檻高。《公司法》規定的企業上市的要求,尤其是對股本方面的要求是很多中小企業無法達到的,而中小企業板塊,雖然是為中小企業服務,但其實上市的門檻并沒有降低太多。
3、上市費用并不低廉。在很多企業印象中,在中國本土上市所需要的費用應該是最低的,但實際上,在本土上市的費用并不低廉。基于對已經上市的公司的統計,在中國上市的平均前期費用大約為1500萬元人民幣。
因此,可以說適合在中國本土上市的企業是大型企業,并且企業不是基于需要發展資金,能夠接受長時間的審核過程。
國內資本市場現狀:
1990年12月,我國建立了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二十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在拓寬融資渠道、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分散市場風險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A股市場已有兩千多家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位居全球前三位。國有控股或參股的重要骨干企業基本都已成為上市公司,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借助資本平臺,大量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脫穎而出。
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對于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支持,也為企業開辟了一條融資渠道,但卻存在著一些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1、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投資者現在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數量相對較少,兩者比重相差較大。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主要是以投機為主,其投資行為取決于個人對證券產品的投資偏好,這種投資偏好的市場隨機性很強,增加了不穩定性。國際證監會組織的數據顯示,2010年馬來西亞的境內專業機構持股市值占總市值的69%,境外機構占22%,境內企業和個人僅占9%;韓國的境外機構占36%,境內機構占23%。我國境內專業投資者僅占16%,境外專業機構只有1%,更不合理的是,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市值占26%,但完成的交易額卻占到全市場的85%左右。
2、上市公司結構不合理
一方面表現在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國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過于集中,導致“一股獨大”現象;公眾流通股比重非常低,絕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過于分散,機構投資者比重小;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在國家股和法人股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流通股規模較小,很容易形成機構大戶操縱市場的局面。
另一方面表現在上市公司組成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國有企業比重大,非國有企業比重小;大中型企業比重大,小企業比重小;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業整體上市公司少。
3、資本市場層級結構不合理
我國的資本市場體系結構單一,缺乏層次性。首先從監管、防范風險角度出發,形成了全國簡單劃一的,以滬、深兩個交易所為中心的單一資本市場,而缺乏適應市場需求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我國目前只有主板市場,雖然推出了中小企業板塊,但離真正的二板市場還有距離,三板市場還遠未形成氣候,資本市場缺乏層次性,不能滿足投資者和籌資者多樣性投融資要求。
國內上市公司遭遇尷尬
1、上市公司面臨高稅賦
以今年為例,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上市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也有所加大,其中稅費負擔過重成為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今年的調研情況表明,全國兩千多家上市公司中有一百多家公司上繳的稅費是其凈利潤的5倍以上。研究表明,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稅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稅賦越輕,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越好。
2、2014上市公司財務安全狀況近6年來最差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的《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財務安全評估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整體財務安全水平繼續下降,為近6年來最低。
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優秀企業的總體數量減少,同時,存在風險的上市公司數量正在增加。已有財務風險的上市公司將面臨嚴格的審查,可以預計,中國上市公司退市數量和比例將快速增加。
從板塊分布來看,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的財務安全狀況基本保持平穩,這與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安全狀況仍在快速下降形成鮮明對比。2011年以前,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財物安全狀況遠高于主板,但到了2014年,雖然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FSI指數仍略高于主板,但差距已經非常小了。從投融資角度看,如果這個趨勢繼續延續,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投資價值將失去優勢。
在所有行業中,財務安全指數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第三產業的休閑服務行業,行業整體呈現斷崖式快速下跌態勢;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行業跌幅超過10%。第二產業的鋼鐵、化工、輕工制造、采掘、農林牧漁等行業的財務安全指數也呈現較快速下滑趨勢。其他財務安全指數下降的行業還有建筑裝飾、食品飲料、計算機、紡織服裝、醫藥生物、商業貿易、電子、有色金屬、機械設備等行業。
中國企業到澳洲上市是快速實現企業上市融資和走向國際市場的途徑
中澳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礦產及畜牧業資源,而中國擁有強有力的需求市場,在澳洲上市有利于資源類及農業企業進行產業鏈整合。
澳洲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高,可以提升公司國際知名度和品牌,以澳洲為新的平臺進入國際市場,引進豐富的國際合作資源。
澳洲投資者對外國股票有強烈的興趣,容易獲得投資者青睞,有利于提升股價,同時澳洲上市周期短,通常9―12個月即可完成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