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職業技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技能訓練 職業道德 計算機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224-01
1 技能培訓過程中對職業道德的培養。
1.1 引導學生養成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和認真、規范、嚴謹的職業態度
由于在競賽中,參賽學生首先做到尊重裁判、遵守紀律、服從裁決,發揮特別能吃苦、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才能把精湛技藝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來。計算機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計算機專業理論性強,實踐性更強的專業。一張圖紙,一幅作品需要一天甚至幾天坐在電腦面前,不但要求學生認真、細致更考驗學生的耐心和毅力。由此在平時技能訓練中,訓練學生專業技能上的技巧提升,同時著重對學生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鍛煉。
因為專業技能方面高水平的學生往往不分伯仲,但在職業道德方面卻會有細微的差別。比如,有的學生在點名排隊時,井然有序,遵守紀律,服從監考教師安排,在電腦出現問題時,及時告知監考老師將競賽題整齊放置在桌面,有的卻大聲喧嘩,在電腦出現問題時,慌張得不知道如何處理,或自己動手隨意解決,這樣的學生在職業道德方面肯定會失去寶貴的分值,從而無法取得優秀的名次。所以在平時技能訓練中,引導學生嚴格遵守紀律,每次技能培訓的時間都有嚴格的規定,嚴把考勤制度。不能遲到,不能早退,不能請假。由于計算機專業有專業特性,電腦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在自己電腦出現問題的時候,嚴禁自己將電腦亂點或任意拆卸,必須告知老師,在老師引導在進行修復。其次,在競賽中學生操作的細致性以及頑強拼搏意識等也是職業道德的重要體現。比如,在競賽中學生對題目的解讀細致,直接影響學生答題的正確性,學生答題的耐心程度等,在學生技能訓練中是密不可分的。在技能訓練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吃苦精神,訓練題在由剛開始的一天三道,到第二天的五道,第三天的八道,不斷地累加,使他們沒有時間喘息并沒有時間去多想,只需完成當天的訓練量,并不斷地加大訓練時間,由第一個星期兩節課,到第二個星期四節課,第三星期七節課12小時的強化訓練,鍛煉了他們的耐力和意志力。這種職業道德的培養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實踐環節中,并通過職業技能訓練來推動,并以此為方向引導學生職業道德的學習和養成。
1.2 引導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
一個人想要飛,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就是他的兩只翅膀:缺一不可。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在技能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技能大賽中,具有處亂不驚、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的學生更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遇到困難或出現意外情況時能夠沉著冷靜,將專業技能項目完成得相對完美,取得良好成績。平時訓練成績好的并不等于大賽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做為指導老師的我帶隊在參加、組織技能比賽的經歷中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加強學生計算機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配合以適當的競賽心理輔導,通過選拔賽、模擬賽等反復錘煉使參賽的學生不僅具有了高超的技能水平,還具備了過硬的心理素質。
在技能培訓過程中,我不斷地給學生加大習題的練習,并不斷提高難度,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他們不斷看書,不斷從網上獲取資料,一個一個地攻克我給他們的難題,并在每三天之后進行一次250分鐘的模擬賽,評出第一名,作品展示在訓練機房墻上。每五天一次的選拔賽,讓他們在緊張有序的環境下不斷提升自己,在不斷的壓力下,不放松,堅持、堅持下去是唯一的信念:相信,我們的堅持都會有回報。同時,也在不斷地給學生做心理疏導,讓學生把每一次的練習當做比賽,把每一次的比賽當做練習。平時在制作作品過程的每一步都必須Ctrl+S進行隨時保存,防止制作的作品出現異常問題情況(突然死機、斷電等)情況下,有效保存作品的完整性。平時的點滴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學生明白遇到各種突況如何解決時,學生的心理穩定性就在不斷提高。
同樣的道理,學生在參加工作以后也會遇到各種突況,在這種情形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順利度過危機和難關的必備職業道德。
1.3 引導學生形成團結協作精神
“道相同則心相知,心相知則力相合”。團結不是一團和氣,而是能否凝聚各方力量,有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
在技能訓練過程中,疑難試題一旦出現,學生不知從何做起,我一般要求學生自己解決,一個學生在網上找資料解決辦法,一個學生在網上下載相關輔助軟件,幾個學生專門從書上來研究,一個學生解決問題找到答案后,一個個地講解疑難,使得全體同學都能完全掌握。
我將學生分成兩個組,第一個組是有經驗的,參加過市級、自治區級、國家級比賽的學生,第二組是沒有經驗,今年第一次參加比賽的學生,分別出題,第一組學生做疑難試題,并負責指導第二組學生的試題,講解較難步驟及疑難問題的解決;第二組學生題量大于第一組,在量中求質的變化,在量中找到規律,找到熟練程度,遇到問題隨時問第一組學生,如果有好的做題步驟或方法與第一組學生商榷,第一組和第二組“團結作戰”,通力合作,發現問題互相提醒,互促互幫,共同成長,在比賽中“厚積薄發”。大家在疲憊的狀態下仍能頑強地解決各種訓練中的難題,懷抱必勝斗志,不斷超越自我和提高自我。
現在社會,只有合作是才能辦成任何事情的;只有合作才能讓我們在比賽訓練中技能不斷長進,心智不斷成長,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 起,幾乎是萬能的。――美.韋伯斯特。凡是參加過技能訓練的團隊和個人都有這么一個共識,并將深深地影響今后的職業生涯。
2 結語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職業技能競賽 實踐教學
課 題:本文系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以職業技能比賽為導向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GXZZJG2016B276)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國正處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 “互聯網+”戰略的新時期,計算機網絡技術早已滲透到社會各個行業。許多研究表明,中職生就業競爭力低的根本原因是實踐技術水平低,很多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畢業生僅僅掌握辦公軟件的簡單使用,滿足不了網絡工程、W絡安全技術、網絡綜合布線、無線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工作要求。為解決此問題,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對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進行了近一年的嘗試,總結了一些經驗,現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職業技能競賽對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提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的“網絡搭建與應用”賽項規程也明確了競賽內容,是“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和集成企業進行調研和分析,根據行業企業業務背景進行網絡業務需求分析、技術應用環境分析、理解實際的工程應用與業務架構分析。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系統集成、系統應用、網絡工程、網絡安全及售后技術支持等五個崗位,競賽內容即崗位工作主要內容”。由此可見,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是中職畢業生今后要主要從事的工作,要和企業需求形成無縫對接。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無論是學生層面還是在教師層面,“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都是職業技能大賽中的常設項目。該項目不但能很好地檢驗學生的技能水平,也檢驗教師的技能水平及指導能力。
職業技能競賽與日常實踐教學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能幫助學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技能教學質量,從而使“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成為真正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職業技能競賽與實踐教學能無縫結合是理想的狀態,但筆者學校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真正做到“將實踐課程改革與技能競賽相結合,汲取技能競賽的內容和標準對實踐課程進行及時更新、轉化、提升”,是實踐教學中的技術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益面小,難以惠及全體學生
參加“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技能競賽的學生僅是幾個人,他們擁有更多的訓練機會。該項目的技術性較強,不容易學懂。賽前,指導教師都會對參加競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指導過程中參賽學生所遇到的無論是理論上還是技術上的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這也使得指導教師會比在教學上花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而對其他學生,任課教師所花費的時間將會少一些,也沒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導每一位學生,難以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所學技能。因此,真正受益的學生不多,絕大部分學生得到的實訓機會也僅限于課程安排的實訓。
2.實踐教學難點滲透率低,易產生兩極分化現象
大多數中職生有厭學情緒,存在“理論不重要,會操作就行”的認識誤區。然而對于計算機網絡專業而言,理論知識是實踐操作的必要支持。由于專業知識較難理解,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結合了技能競賽的內容難點進行教學指導,不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然不強,覺得“聽不懂”“看不懂”。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直接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3.專業教師難以兼顧日常教學和競賽指導
“網絡搭建與應用”競賽項目需要的是整體的相互配合,稍有錯就很難進行下去。不少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教師都是身兼日常教學和競賽培訓兩項工作,在技能大賽的準備階段,參賽選手通常都是選擇在晚自習時間、周末雙休日甚至是寒暑假備賽,這要求專業教師付出更多的業余時間來指導選手。而且競賽內容常更新,要求指導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點,這也是很費時費力的工作。因此許多教師為了兼顧日常教學,常常回避參賽指導。
4.實踐教學的教材不適用于日常教學
市面上的計算機網絡專業教材和大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內容是相對不變的,這就容易與市場的反饋和企業的需求脫節。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和技術應用的更新是日新月異的,僅靠教材難以與時俱進。在實踐體系改革嘗試階段,筆者學校先后采用了清華大學出版社《交換路由實用配置技術》與機械工業出版社《路由型與交換型互聯網基礎(第3版)》作為教材。前者理論部分較為詳細,但實訓部分是基于思科設備的,職業技能競賽選用的設備卻是神州數碼的。筆者學校網絡實驗室主要的實訓設備也是神州數碼,因此教材不適用于設備。而后者雖然實訓部分是基于神州數碼設備的,但理論部分或過于晦澀,或過于簡單,也不適用于日常教學。
三、經驗總結
1.融合競賽,設計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實踐實訓內容
要解決受惠面積小的問題,讓非參賽學生也能受益于職業技能競賽,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實訓任務就需要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這就要求在設計課程實訓內容時,了解學生已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結合技能競賽內容的關鍵知識點,參考企業對人才的知識需求,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實訓設備,設計相關實訓任務。例如大賽中可變長的子網掩碼(VLSM)的劃分,這是一個即使在教師賽中都很容易出錯的部分。目前很多中職網絡課程教材并不提及VLSM,但其又是網絡工程一個很基礎的理論知識點。對于“子網規劃”的實訓內容,為使學生理解為何需要VLSM,教師們自己設計了典型案例,采用場景教學法,以一個實際的網絡工程設計作為背景來說明為何要節約IP地址空間、減少路由表大小,讓非參賽的學生也能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網絡的一些關鍵技術。
2.優化實踐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式
要避免學生兩極分化,就要修改并優化評價系統,讓評價系統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是一個團體競賽,將技能競賽的評分標準引入到實踐教學的考核環節,可以直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學生網絡部署、網絡設備操作、服務器系統的管理等實際操作能力,合理設置其所占學生成績比重,比如:學生評價=50%日常教學評價+50%期末考核評價。日常教學評價主要為課堂學習表現(如考勤、紀律、實訓完成情況等)、階段性考核、團隊合作能力等。階段性考核以通過實訓課中增設的障礙性實驗為主,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障礙性實驗的設置,主要將技能競賽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設置故障類、實驗系統延伸類、實驗方案調整類題目,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期末考核以綜合性題目為主,以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綜合運用水平。
通過考核方式向技能和綜合素質部分的側重,可向學生傳達專業課程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思想,提升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手的實踐技能訓練意識。
3.深化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要激勵教師主動承擔競賽指導的責任,就要健全機制,完善配套制度。教師產學研踐習成效與教師評價考核掛鉤,與學校職務評聘、福利待遇、年終獎金等掛鉤,與職務晉升、聘任等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掛鉤,從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通過指導學生參賽,能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深入企業積累實戰經驗,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生產發展同步,教出來的學生能與企業需求匹配。參加和指導技能比賽,教師不但可以了解和學習本專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實踐技能的考核點,提升自己本專業的實踐水平,還能提高自己的收益,w現自身價值,真正實現“以賽促教”的雙師型教學。
4.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實踐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
在學校的教學中難以實現的是實踐教學。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對于很多學校而言,所選企業是否適合教學實踐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那么依托于職業技能大賽,學校與大賽設備供應商就能采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這樣的雙贏合作模式。大賽供應商大多是國內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如與筆者學校合作的神州數碼、西安開元、新大陸教育等企業,它們不但能解決學校技術變革相對閉塞的問題,使學校增加了符合行業標準的實訓器材,對實訓基地的總體布局、設備配置、環境布置等方面嚴格把關,科學設計流程,努力實現與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的“零距離”對接;它們還能提供師資培訓,及時為幫助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師提高自身的技術技能。
四、小結
筆者學校基于“計算機網絡搭建與應用”競賽項目,從實踐教學的硬件和軟件方面著手,已初步實現“以職業技能比賽為平臺,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導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方式。但探索中待解決的問題仍有許多,還需積極研究和探索,以期為同類中職校學生職業技能培養途徑和方法提供思維啟發和經驗借鑒,豐富中職校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翁敏峰.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02Z).
[2]李傳之.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6 (2).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 計算機網絡技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7-0138-02
舉辦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大創新,是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展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術動手能力。“依托技能大賽平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是高等職業學校重要的辦學理念。[1]
筆者,既擔任過廣西職業技能大賽——計算機網絡應用項目的評委,也作為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參加過該項目的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發現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不但可以展示師生良好的職業技能,而且對學科專業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改革與評價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職業技能競賽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一)開拓師生視野,加強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
職業技能大賽為兄弟院校間的老師提供了互動的平臺。競賽期間,選手、老師、廠商之間構成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增進了兄弟院校間的了解,彼此之間吸取經驗,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讓原有的經驗和新的交流、收獲碰撞出新的火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理念,從而更好地促進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推進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的有效開展,不僅僅是學生的參與,教師更要在競賽中成為參賽的主體。隨著企業產品的不斷升級,行業標準的不斷更新,引領競賽項目的發展,教師也必須用競賽引領自己前進,通過競賽促進自身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激發進行教學研究的熱情,優化教學改革模式,形成相互“學技能、比技能”的師資隊伍建設良好氛圍。
(三)強化職業技能教學,以競賽促進教學改革
職業技能大賽有顯著的兩個特點,一是競賽采用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和標準,反映了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通過比賽,我們要認清當前的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需求間存在的差距,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從而為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改革指明方向;二是大賽主要考察選手在項目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使得我們要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使學生永遠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刻不容緩。
二、職業技能大賽反映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目標定位過高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涉及的學習領域非常廣,網絡相關技術更新的速度又非常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容易忽略高職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熟悉又陌生學科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總是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些都對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的有序開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二)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關聯性不強
教材都是一個知識點配一個實際案例,彼此之間關聯性不強,學生很難將所有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藍本,教師采用“填鴨式”的講授方法
教學模式單一,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無法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發揮,就不能完全掌握該專業所必需的職業技能。
(四)考試內容和形式單一,試題主要采用筆試,側重于記憶,只重視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但影響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而且影響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參與質量,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對現有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迫在眉睫。
三、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圍繞典型案例,重新編排教學內容
在整個授課過程中, 要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目標,圍繞一個完整的應用實例,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內容。此外,還要設計一些實際中經常遇到的,與新舊知識有縱橫聯系的問題作為思考題,使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計算機課程以學生為主,教師利用一些課前準備好的案例和習題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查閱文獻資料,鼓勵學生以固定團隊的形式開展討論,并形成團隊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風以及團隊協作的科研精神,從而形成生動的課堂氛圍。教學的重點是要創造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環境,在該環境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與結果。
(三)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
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才愿意學并學得輕松、主動。計算機網絡很多原理性的知識點,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OSI參考模型下的數據流向模型”、“VLAN工作原理”等,我們都可以借助生動的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效果,讓學生有更加直觀地感受,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四)建立相應課程的網絡課程
以課程知識、操作技能及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創造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課后學習的教學環境。筆者開發了一個《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課程,網站內容包括教師教案、課件、教學錄像,課程中重點、難點以專題的形式呈現,課程難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動畫展示,該網絡課程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開發了一個虛擬平臺,課程中的所有實驗操作都可以在虛擬平臺中實現,學生課后不用到實驗室,也能在網絡上自主動手完成網絡的配置。另外,網絡課程也可以實時上傳課程相關技術的最新動態,介紹最新的案例等,為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創造了一個便利的環境。實踐證明,有了這樣一個網絡平臺后,學生的課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性非常強,該專業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在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大賽的訓練中,實訓基地是技能訓練的唯一場所,是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平臺,是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至關重要。筆者所在的學院根據教學、大賽需要,創建了銳捷、思科網絡實驗室,并與這兩家公司實現資源共享,這也是我們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障。
四、結語
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是我國高職教育在改革發展道路上的一項重大舉措。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作為載體,不僅使參賽師生終身受用,而且對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發現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并總結經驗,最終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競賽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競賽的本身。
[ 參 考 文 獻 ]
[1] 方向陽.開展職業技能大賽促進職業教育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2009(5).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專業;職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勞工人員嚴重萎縮,市場需求和勞動供給的人員繼續新的增長,引起就業壓力增加。與此同時,由于高校擴招,擴大計算機教育,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急劇增加,和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越來越多,由于有計算機,通訊相結合的電子產品,可能需要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然而中職學校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差,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校只有加大學生職業能力整體素質的培養,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發展。
1、職業能力的意義
職業能力是指那些不直接相關的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能力和技能,它是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和責任的情況下,確定選擇的能力;主管不可預見的變化,在他的職業生涯的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在社會立足的根本。抓只有職業道德教育、技能教育、就業和創業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職業技能,必要的文化基礎和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中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將提中職教育的質量得到真正落實。
2、培養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作為中職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具有較高的容量的特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更高的要求,對生產者,生產者不僅更加成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需要,也有各種各樣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現代化的生產作業;現代社會生產過程中,集體活動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明顯,個人能做的就是與他人一起工作,以雙贏合作,創造更大的價值在集體發揮“團隊精神”。這也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學生學會生存,更好的就業和創新。
其次,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使學生適應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應用軟件升級到獲得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需要適應計算機專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在社會上站不住腳的,未有遠見、訓練有素的學生在學校里有一個很好的技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職業道德素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3、培養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教育現狀
首先,中職學校的教師的認識上存在很多誤區,他們認為,在校學生,只要掌握行業和專業技能,融入社會的技能和能力來謀生發展,忽視了學生適應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復雜性和多市場的必要的專業能力,一些教師甚至常常職業教育作為培訓的目標,突出了實用技術培訓,就業培訓,從而削弱甚至無視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此外,中職學生的基礎低,他們的理解能力,溝通能力是有限的,大多數計算機畢業生在校期間很少涉足其他領域的知識,導致學生的專業狹窄,難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4、職中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的途徑
4.1 豐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素質的培養
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相結合,堅持以優良的理論,多實踐,注重能力,尋求創新的原則,建立在此基礎上開發技能計算機課程。計算機課程體系可分為以下兩個模塊:
一是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如:(1)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模塊:中心課程“計算機原理”,“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2)辦公自動化模塊:Office辦公軟件,現代辦公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的中心課程。
二是專業技能模塊,根據專業類別,采取針對特定類型的學習模塊的工作。可分為:(1)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模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銷售和服務中心課程(2)技術模塊:局域網組建與管理,網站建設和網頁設計中心課程;(3)廣告設計模塊:中心課程時,Photoshop平面設計(4)動畫設計模塊:中心課程閃存3DMAX(5)電影和電視制作模塊:瑪雅的Adobe Premiere,中心課程(6)編程模塊:中心ASP編程,C語言,VB程序設計課程。具體方法:基礎級。基本技能+知識+的基本素質。一年級學生畢業,有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文字排版,靜態網頁,辦公自動化的層次結構,形成的辦公室工作。二年級學習技能,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專業品質“的一個層次。二年級畢業,學生能夠基本能力:Windows服務器管理和維護Linux服務器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可以綜合布線,建立一個網站設立的企業園區網中,可以配置網絡服務,網絡防護能力,創建動態網站的簡單的網絡故障排除能力。三年級實踐水平的綜合技能+知識+的整體素質結構。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夠通過個性化的階段,以適應未來的就業或繼續深造。
4.2 職業道德、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
首先,計算機專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讓學生面對電腦的Flash界面,熟悉了解每個菜單項的功能,教師應耐心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地去發現新的問題,引導學生測試,并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辦法,使學生在連續運轉,總結解題方法。為了提高學習的課堂氛圍,學生應在交流中互相影響,在測試過程中的規律性問題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改進,最終將不僅是能夠把握的要求和學生的全部內容,是最大的收獲是學會如何學習軟件,學生可以獨立使用其他軟件奠定了基礎。
其次,學校要加強教師道德素質和社會素質,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嚴格學生的行為準則,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豐富校園文化,努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學校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的催化劑。主要是指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的整體素質。通過創造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開展、組織與專業需求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進入生產線,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技能熟練度,但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產組織過程中不能達到在學校的東西,鍛煉他們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開展的第二課堂平臺
5.1 成立專業協會、工作室
針對專業特點,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專業協會和專業工作室,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生管理自己的活動的策劃,組織,該協會或小組由其中的成員負責,教師引導。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溝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鍛煉,同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
5.2“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舉辦各種研討會,溝通與交流,以學生活動的意識和工作。建設高水平的教師業務經驗,關鍵是有教學經驗的培訓人員,學校發展教師力量,實施教師培訓計劃,使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知識,教學經驗豐富,同時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專業素質。通過這種方式,以有效教學的專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教師在教學上充分參與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
總結:只有具備了職業道德、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一體的專業能力,贏在起跑線上,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培養持續發展的人才,這才是中職學校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探索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擁用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能已經成為現代人所必備和賴以生存的基礎。
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普及,各種職業崗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面臨此種需求,就要求高職院校不斷提高對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水平。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應培養學生在本專業相關領域中的計算機應用與開發能力,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
高職院校如何使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利用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分析處理本專業領域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已經成為重要的課題。
一、目前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忽略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教學
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在高中學過計算機,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但一部分學生,特別是農村或偏遠地區的學生幾乎沒有學過計算機知識,因此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然而,計算機基礎教學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疑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顯然,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如何才能保證有基礎的學生學得更好,零基礎的學生快速學到計算機知識及相應的操作能力,已成為高職教學起點的選定和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2.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及應用能力較差
高職學生自覺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通常是教師教點,學生就學點,自學能力不強。不能有效的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較差。尤其對于新生來說,學習方法還沒有轉變過來,學習應用中缺乏創新能力。
3.計算機基礎教學沒有與各專業應用整合
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在各個專業學科的領域中,都會用到計算機知識及操作,包括文檔處理、數據分析與統計、算法設計、圖像處理等。而目前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知識內容都是通用的,沒有專門針對不同專業領域應用進行知識技能拓展,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各專業職業崗位需求結合不緊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有限,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后續職業能力發展。
二、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
1.合理設定教學起點,因材施教
針對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新生問卷調查表,調查了解大一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按照學生水平的高低,選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合理設定教學起點,保證大部分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是未來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而且是比較流行的,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兼顧知識水平兩端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實踐內容時可以分層次教學,水平較差的進行補償教學,適當降低實踐任務的難度;也可采取興趣小組等形式,分類指導,使所有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空間。
2.按照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定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應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合理設定突出培養應用技能的教學內容。具體做法如下:在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下,對企業相應的崗位進行歸類,按專業大類,確定本專業所面對的典型崗位(群),再對典型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出學生所必須掌握的有關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對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進行梳理,確定需要開設的課程內容。這樣設置的計算機教學內容,既能夠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又能為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專業基礎,不會造成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專業課程所需計算機能力脫節,甚至兩極分化現象。
3.利用各種機會,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意識
學生自己有求知欲望遠比教師的強行灌輸效果要好得多,計算機教學應使學生逐步意識到,盡管學的不是計算機專業,但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現代社會的各行業都離不開計算機,學生們應很好地利用現在的學習條件,多掌握計算機應用的技能。還可以在課堂上,講述相關計算機應用的信息,指出計算機應用方面還有許多前沿問題等待人們去探索。我們還應要求學生寫文章,介紹計算機應用的研究內容、應用領域及研究的熱點等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計算機應用的發展,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使自己更適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這些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書寫表達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等。
4.加強計算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現有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結合行業標準、崗位能力需求,專業技能實行按行業確定適應行業職業特點的統一標準,不同專業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評價方式和標準應各具特色。能力評價的信息反饋,促使教學工作不斷創新和改革,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環境。做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三、在計算機課程中,給學生應用和創新的機會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目的就是使學生會使用計算機,學會辦公應用軟件的使用方法。
1.拓寬知識內容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加入一些課外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要細化講課的方法與技巧,吸引學生注意,這樣才會使零基礎的學生主動學習,有點基礎的學生不會厭煩學習與初高中相同的知識內容。同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要讓學生加深對計算機課程的理解,使其對本課程培養的興趣得以延續,也使學生在表現自己所設計的作品時更加得心應手。
2.提高作業質量
想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必須要加強實踐環節,精心設計和準備學生的上機實踐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理解并掌握課堂所學內容。同時,要提高課堂或課外作業質量,課堂上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內容,當堂考核記錄成績,加強巡視。課后作業要求不允許出現雷同內容,否則兩人都沒有作業成績。這樣學生有了約束,就會認真完成,減少了互相抄襲拷貝的作法,提高每個人的動手及設計能力。
3.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要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就必須要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能只是一個復制機器,只會按照老師講授的任務照著去做,而讓學生自己根據一個主題去設計一些東西時,卻又無從下手,這樣的學習效果不是我們想要的。計算機教學本身是一個寓教于樂、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過程,我們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還要在設計創新方面多一些訓練,自由設計一些作業內容,讓學生獨立或是小組合作完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4.舉辦計算機操作技能比賽,豐富學生課外活動
學生的學習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各高職院校的一門通用的公共基礎課程,因此,面向的是整個學院的學生教學。可以開展一些豐富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比賽,設立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
四、結束語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開設一些合理的計算機課程,真正幫助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做一個適合職業崗位的合格畢業生,對于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探索研究和創新改革,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以市場需求及就業為導向,培養符合社會崗位能力需求的實用型技能人才,提高高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及職業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沈書生,顧小清.實用教育技術-面向信息化教育(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汪蓉.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咸寧學院學報
[3]謝志偉,田慧.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3.
[4]劉維奇.高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現狀和對策[J].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關鍵詞:通用能力;計算機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2012)04-0000-02
在這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現代化社會,計算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高科技產品,而是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融入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每個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操作,能夠使用一些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就成了各高職院校所有專業的公共必修課。
職業通用能力指的是對每一個領域或行業來說,共同適用的功能模塊。要遠寬于特定的職業技能,是相同或相近似的職業群中顯現出來的具有共性的技能和知識。因此,它們往往是人們職業生涯中更重要的、最基本的技能,也具有更普遍的適用性和更廣泛的遷移性。開發和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通用能力與核心能力,是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終身從業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基礎,其影響和意義極其深遠。
職業通用能力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核心能力,在現代社會的人才能力培養中,除了考慮具體行業和職業崗位的需要外,還必須考慮日后會遇到的職業變更、技術更新和個人發展的需要,既要重視“專業技能”,又要重視“通用能力”的培養。目前通過調查得到“企業很看重、教師認同度較高、學生較欠缺”的七項能力分別是:學習發展能力、信息應用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體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共同構建了當前高職學院學生通用職業能力結構。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操作應用能力,屬于信息應用能力的范疇。在教學環節中運用科學現代的教法,融入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目標,恰好可以在教與學中相得益彰。
一、現狀分析
(一)課程分析
計算機的學科知識更新變化的比較快,書本的內容往往跟不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最前沿的知識書中少之又少。有些內容冗余繁雜,學生在自己看書后既沒有直觀認識,也沒有切實的體會。部分教材沒有特色,采用了統一的教學內容,與專業應用聯系不緊密,沒有較強的專業針對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基本包含: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網絡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多媒體等的基本應用。
(二)教學對象的分析
在我校大專生、高職生和中職生中都有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因學生的能力層次不同,在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的深度上也不一致。部分專業的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知識表現冷淡,甚至是被動的學習。有部分專業性較強的內容,學生不太感興趣,對有一些應用較多的如:Office辦公軟件,學生才表現得比較熱情,但往往在操作時又很難做到熟練。
(三)對教學方式的分析
教師教學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講解知識點,然后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演示操作,再讓學生上機實踐操作,最后老師給予輔導。所以目前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講授理論知識時,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師在演示操作時,學生又難以領會操作要領,到真正感興趣的操作實踐環節,學生又往往眼高手低,對所學知識點不感興趣,而對上網、視頻、聊天等卻情有獨鐘。
二、改變觀念,教學中融入通用能力
將職業通用能力引入計算機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融入職業核心通用能力的培養目標,引導學生為職業發展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同時又運用職業核心通用能力的要求引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學習發展能力,培養興趣
學習能力是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加工利用信息,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興趣是個人傾向于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
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學習計算機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要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應用知識在職業發展中能發揮的重用作用。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是現代信息社會職業發展的必備技能之一。掌握計算機的應用知識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僅讓學生覺得學會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或用途,還應讓學生知道所學知識在今后職業生涯中的潛在價值。
(二)信息應用能力,靈活運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切實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已超越了時空和距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活,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信息應用能力是培養計算機應用的教學關鍵。特別是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互聯網的知識庫中找尋自己學業上、職業上的所需,能迅速幫助到我們的學習。因此教學中應縮短講授篇幅,鼓勵學生直接在計算機上操作,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溝通交流能力,提問自修
溝通交流能力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它能體現出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而學習不僅僅是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通用能力的教學中提倡體驗式學習,這是一種通過邊做事邊反思的學習活動。所以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學習的目標,注重實踐和學生的實際參與,關注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提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自修能力。
(四)社會適應能力,與時俱進
社會適應能力是反饋個人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是個體融入社會的能力表現。而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需要通過培養來不斷提高。由于計算機教材的更新速度大多是跟不上新知識變化,陳舊的知識會脫離社會的需要。教學中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設計,將某些長時間都能保持重要性的知識進行提取,對過時的或者已經更新的知識進行補充。在授課時著重提醒學生,補充這方面的知識。同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去自學提高,保障所學知識的時效性與實效性,確保知識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與時俱進。
(五)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操作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各種難題時能具體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能力。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上機實踐是關鍵。在實踐操作時教師應給學生相對寬松的任務,讓學生自己發揮,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學時不僅要提高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學有所用,同時要考慮所授知識能夠與專業緊密聯系,以提高學生對操作應用的熱情。在教學環節和知識點的選擇上,應多傾向實用性、操作性強的與實踐相關的內容,強化操作環節,促進學生主動實踐。
(六)團體協作能力,互助共進
團隊協作能力是在一個團隊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激發團隊整體最大效率的能力。對于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把學生按照學習和操作的能力搭配分成若干小組,在學習和應用中讓小組成員團體協作,共同探討領會新知識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小組的團體力量,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關鍵詞】技能大賽 中職 計算機應用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16-02
職業技能大賽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一個創新,是衡量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職業技能大賽基本覆蓋了職業學校的所有專業,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研究以技能大賽為平臺構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一、中職技能大賽對專業建設的推動作用
經過多年的實踐,職業技能大賽得到了各中職學校的重視,它們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比賽,展示本校教育教學成果,提高學校影響力。由于技能大賽項目設置與企業用人崗位需求相對接,因此技能大賽吸引了各企業的參與,為學校與相關行業企業的溝通、合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職業技能大賽對專業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以賽促改,推動課程內容改革。職業技能大賽對接企業用人需求,推動計算機專業課程內容改革,促進了計算機課程體系的變革。目前計算機應用類技能大賽項目主要有動畫制作、數字影音后期制作、電子商務技術、工業產品 (CAD)設計、企業網絡搭建與應用、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等。職業學校自行組織的大賽項目則更加豐富,除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項目,還增加了計算機專業的基本技能掌握項目,如文字處理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組裝與調試技能等。中職學校專業課程內容改革逐漸與技能大賽項目相對接,課程改革不僅充分反映技能大賽對教學的要求,而且也隨著應用技術的發展而變化,所以專業課程教學的觀念必須隨之而變化。社會需求的變化,促進職業技能項目內容的變化,從而推動課程體系的改革。
(二)以賽促教,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技能大賽項目一般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來組織大賽試題的,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以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實訓教學為重點,形成以工作任務引領課堂的教學理念,逐步推行“在做中學,在做中教,教學合一”的教學方法。目前技能大賽項目需要綜合多個教學項目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制訂與技能培養相符的項目教學計劃,推行理論知識、課堂實訓和技能強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因此,職業技能大賽對更新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的更新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以賽促變,推動實訓條件改變。技能大賽的訓練場地和設備必須滿足大賽的要求,因此,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了專業實訓條件的改善。在全國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大賽以來,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各中職學校更加重視各類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國家在各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中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如計算機應用專業隨著職業技能大賽項目的設立而新建設的標準實訓室有虛擬網絡營銷、計算機組裝與調試、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計算機數字藝術等專業性較強的實訓室。同時,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的核心是對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大賽項目內容充分反映企業用人崗位需求,用企業標準引領技能大賽標準,實現職業教學與職業崗位需求的對接,參與職業技能大賽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學校充分與企業合作,進一步改善了實訓條件,同時,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開展,學校充分利用相關企業資源和企業“訂單式”就業政策,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以實現學校、企業、學生共贏。
(四)以賽促學,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在技能大賽中,學生是大賽的最大受益者。為能在技能大賽中取得較好成績,學校首先要面向全校學生,組織各項技能培訓班,組建專業大賽團隊,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優秀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在全校性技能培訓中,優秀學生也會在訓練中帶動其他學生訓練,實現了全員參訓,全員提升的效果。同時,大賽的獎勵機制等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學生群體參與技能大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強化操作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技能水平,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近年來,通過技能大賽,更多學生意識到“勤奮出成績,技能走天下”,學習技能的熱情高漲,在學生中涌現出了一批職業技能高手。
二、以技能大賽為平臺構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以賽促學人才培養模式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知識及技能要求。根據筆者對周邊地區用人單位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及技能要求的調查,目前計算機專業技能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包括計算機組裝與調試、文字處理、圖像圖像處理、動畫制作、計算機網絡構建與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基本知識和能力。技能方面要求有:計算機系統熟練的操作技能;計算機系統的安裝、檢測、維護、維修的技能;計算機設備、網絡和機房的安裝及維護技能;辦公自動化操作技能;專業平面設計技能;影視后期制作技能等。
(二)構建計算機應用專業以賽促學人才培養模式。要確定一種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根據崗位技能需求進行構建。通過調研各屆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能大賽項目設置情況及比賽內容,分析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能大賽對學生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能力、專業職業技能的需求,并以此為平臺,通過實施“理實一體化”的項目教學,將課堂教學、崗位認識、技能訓練、工作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按“崗位技能訓練職業技能提升職業技能強化”遞進,構建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的以賽促教人才培養模式。
以技能大賽為平臺構建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是通過職業技能大賽為平臺,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企業和社會為宗旨,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主線,通過校企合作,全面整合、優化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結構、實訓項目、課程內容、職業鑒定資源等,分析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對應的典型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分階段分層次設置大賽項目,依托行業和企業崗位的職業標準,改革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構建基于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編寫配套校本教材,制訂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制定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培養思想品質過硬、專業知識過硬、崗位技能過硬的技能型人才。如圖1所示。
(三)制訂以賽促學人才培養方案。以技能大賽為平臺,調整和改革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結構、組織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制訂相應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寫相關的專業技能實訓指導書和技能培訓校本教材,制訂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案,按照企業的崗位要求和行業標準結合專業技能大賽制定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保障學生職業技能教學的順利實施。
(四)推行以賽促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效。通過以技能大賽為平臺,構建計算機應用專業以賽促學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需求的對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技能操作能力。以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從實施的情況看,計算機專業學生參加全區技能比賽,獲獎人數從無到有,逐年增加,幾年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加技能培訓和比賽,學生的技能水平也逐年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對口率不斷提高,改革取得明顯效果。
總之,以技能大賽為平臺構建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更好地使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材與技能對接,進一步促進技能實訓條件的改善,促進教師隊伍的提升,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技能水平,適應就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培養技能型人才紀實[N].甘肅經濟日報,2010-07-16
[2]張娜,袁程.以職業技能大賽為載體 構建高職實訓新平臺――以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技能大賽體系為個案[J].中外教育研究2009(11)
[3]牛鵬濤.技能競賽對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意義探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關鍵詞:職業能力 教學改革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特點,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職業技能,不僅是信息素養的直接體現,而且關系學生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為全面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塑造,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 教學現狀分析
1.1 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中的對口生和普高生的計算機知識基礎有著較大差別,不同地區生源的計算機起點也存在落差,理科生與文科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也存在差距,學生學習興趣也存在個體差異,這些因素使得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把握有一定難度。
1.2 教學與實踐課時不足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多且雜,涉及面十分廣泛,但教學總課時數少,實踐課時明顯不足,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之比很難超過1:1。學生上機動手鍛煉時間有限,導致其實際操作能力不強。
1.3 教學內容設置不盡合理
教材內容過于注重知識性、系統性和理論性,知識點面面俱到,針對性差,沒有高職特色,不能緊密結合學生的職業需求,也不能貼近企業最新發展需要,與學生就業聯系甚少,很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4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或單一
開設該課程的專業與班級多,多數采用“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法或者單一的演示教學法,缺少師生間互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積極性。
1.5 計算機應用能力評價與培養目標不匹配
采用計算機等級考試或者傳統的理論考試和上機操作相結合作為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過分注重考試通過率,忽視了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不能充分體現高職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要求。
因此,如何突出職業實用和職業基礎,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是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教學改革與實施
2.1 合理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從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確定課程教學目標,以職業能力訓練項目為教學載體,使教學內容貼近生產、服務或管理一線的實際,從根本上解決學非所用、課程教學與職業實際相脫節的問題,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根據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新教學內容,突出職業基礎性;基于就業導向,滿足企業需求,精選教學內容,突出職業技能性;結合專業特點,加強不同專業教學內容的區分度,突出職業實用性;參照學生計算機水平起點不同,因材施教,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體現出層次差別和針對性;與計算機等級考試掛鉤,考證促學,使之相得益彰,不斷積累職業競爭資本。
2.2 采用“機房互動式”教學模式
所謂“機房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將“面向專業、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計算機課堂教學進機房的上課方式,“精講多練、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相長”的互動式教學融會貫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機房上課,利用局域網和“極域”同屏軟件,教師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講解和演示,使學生與老師保持同步;學生也可以自由練習,隨講隨練,發現問題教師及時解決,逐一輔導、糾正,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3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有機結合,采用現代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上機熱情。計算機課程都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多上機、多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課堂講授的知識。
3 結束語
通過研究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工作,切實改革傳統教學的弊端,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強化職業能力的培養,以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全面提升教學效果以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應,使高職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夏奕.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J].現代商貿工業,2013(14).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9.
[3]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高專“六位一體”課程教學模式操作方法與評價標準及經典范例實用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6.
[4]賈小兵.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與發展[J].中國電力教育,2010.
[5]秦勇,劉乃瑞,李燕萍.能力本位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5).
[6]顧準.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職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
基金項目:
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經費支持項目(YJZY1204)。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技能包模塊化實施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社會需要大量既熟悉專業知識又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技能包模塊化教學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及計算機應用的迅速普及,計算機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社會對人才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計算機應用技能是學生職業能力中的第一個重要的基礎技能。教師不妨通過對專業崗位與計算機基礎專項能力進行分析,可以將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劃分為如下六個技能模塊:
第一模塊: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包括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領域、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社會、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數據間的相互轉換、計算機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理論課:實踐課=1:1。
第二模塊:計算機系統操作。以Windows XP為例:包括操作系統簡介、Windows XP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Windows XP的磁盤管理、Windows XP控制面板、Windows XP的附件、Windows XP的中文輸入方法。理論課:實踐課=1:1。
第三模塊:Office 辦公軟件。重點是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據專業而定。理論課:實踐課=1:2。
第四模塊:Internet網絡基礎。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Internet基礎知識與應用(IP地址概念;連接Interne;Internet基本操作、瀏覽、下載、上傳;收發電子郵件)。理論課:實踐課=1:1。
第五模塊:計算機系統安全。包括計算機病毒,防火墻技術,常用防、殺毒軟件的使用。理論課:實踐課=1:1。
第六模塊: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包括壓縮軟件WinRAR和WinZip、看圖軟件ACDSee、抓圖軟件HyperSnap-DX、播放軟件、電子書閱讀軟件。理論課:實踐課=1:1。
二、精心實施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舉一反三和自學的能力,尤其是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我評價。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身個性的學習計劃;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教師對學生起示范作用,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定。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我們要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⒈采取一體化、分層次教學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六個模塊的教學中,要實行集中學習、一體化教學。教師上課時要少講理論多傳授操作技能,增加與學生相處的時間,便于對學生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有的放矢的輔導,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⒉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教師依據學生的愛好、能力、所具備的知識等相關因素,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學過程中可將學生分成4-6組,每組5~6人,并讓技能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在平時授課和實訓過程中有意識地安排相關學習任務,讓各組之間展開競爭,讓同學們在競爭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實驗內容,按時完成實驗,在學生上機時,教師應對各小組進行指導,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要細心觀察學生的操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有代表性的問題要統一講解。小組成員之間彼此相互合作、相互激勵,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可以充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⒊采用典型案例教學法
我們應選擇具有典型性、最好能舉一反三的例子,達到提高理論知識的教學效果。平時普通的教學過程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我們在篩選案例時應挑選與所教授班級學生的基礎相適應、同時在示例中保留少量基礎性和擴展性的內容。讓整個示例的知識點內容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技能模塊精心設計一個個典型的計算機“任務”,在“任務”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面對一個綜合性的計算機操作時,學生可能感覺到無從下手,但是通過教師的“任務分解”,將一個大的任務層層分解為小的基本操作,然后學生再進行逐步的學習和任務的實現,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逐步形成―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可把每個技能模塊設計一個或者幾個大任務,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合適的小任務。例如:學習“第三模塊:Office 辦公軟件”時,將“Office辦公軟件”分為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三大任務。以“Word文字處理”任務設計為例: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自我簡介。此任務中隱含的技能要點如下:①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②設置字體、字號、段落排版;③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印;④Word的圖形功能;⑤Word的表格功能。把這5個技能要點隱含在5個小任務中,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收獲一個技能要點,多個技能要點就形成了一個技能包。
⒌采用先實踐后理論的模式
曾有部分教師認為,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深奧莫測,對他們以后用處不大,而不重視理論部分的講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計算機基礎理論,必然會影響學生計算機文化素質的形成以及其他計算機知識的學習。通過全方位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學校開設該課的真正目的。比如:學習“第一模塊: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為了使理論知識便于理解,可以先將計算機硬件系統放在最前,甚至可以第一堂課在計算機實驗室進行,一邊向學生介紹計算機硬件,一邊演示組裝計算機,學生動手跟隨操作,在實踐中體驗技能,產生學習興趣;然后,教師精簡地傳授必要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這樣,既滿足了學生早日學以致用的需求,又能避免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枯燥的理論知識打壓,而且學生在實際操作和直觀認知的基礎上學習理論也可事半功倍。
⒍做好該課程的考核工作,處理好與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關系
這就要求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要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充分認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按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進行正常的教學和考核,通過多種方法檢查學生的技能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上課出勤情況及參加課程實踐等各種分數的累加可占總成績的30%;平時的上機實驗完成情況占總成績的40%;對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可在期末安排筆試考試,這部分占總成績的30%。針對計算機等級考試,可實行教考分離,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等級考試是面向社會的,且在進行上機考試時考生隨機抽取題目的難易程度有時相差甚遠,所以不能按等級考試的要求來教學,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和等級考試的內容不能完全等同起來。如果學生自身有參加等級考試的要求,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課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考前指導并上機強化練習,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考試。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程教學中,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技能包模塊化教學,使學生從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轉化成一個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探究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實踐每個模塊的環節中收獲應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逐步具備各模塊的技能包,能真正利用計算機技術獨立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成為傲立信息化社會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⒈孫麗萍: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的討論[J],科技信息,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