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社區教育發展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教育發展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區教育發展現狀

        第1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社區教育 呼和浩特 服務體系

        一、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發展現狀

        1.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社區管理部門健全,人員配備完整、系統設施完善,各種職能運行正常,但在社區教育工作上,基本上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僅有部分社區的老年大學開設“老年書畫班”、科協的“科普班”及部分社區自開的“老年心理健康班”,大多數社區無任何社區教育活動。同時,參加社區教育的群體也非常單一,僅僅是常住社區的老年人。教育內容偏重老年人愛好、需求。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及駐區單位的多層次、多種類的需求。先進的社區教育應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滿足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人員的需求,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完成社區教育。而現階段的社區教育是缺乏系統規范的組織、缺乏長遠規劃、缺乏行之有效的安排。長此以往,不僅社區失去了組織教育活動的積極性,連學員也沒有了學習興趣,社區教育就會陷入停滯、無活力、走形式的狀態,無法有效連續開展社區教育活動。

        2.社區發展不均衡

        呼和浩特市的社區發展極不平衡,新建社區的硬件設施齊全,條件優越,工作人員配備整齊、素質高、工作環境好,但是與之相反的是,老舊社區的硬件設施落后,工作人員老化、素質相對低,工作條件差,已遠不能滿足社區發展的需要,部分老社區改造難度很大甚至根本無法完成改造,連最基本的社區職能也不能發揮,就更不用說社區教育了。這樣的現實情況嚴重影響了社區教育的推廣與發展。

        3.社區教育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真正需求

        呼和浩特市各個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況參差不齊,這就決定了需求也各不相同。以政府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醫務工作者、高級知識分子等為主要居住對象的社區,對社區教育的需求層次較高,以滿足精神需求、健康需求為主。而老企業職工、舊城區老住戶、外來務工人員較集中的社區,社區教育還停留在滿足生活需求的層次,多以學習教育知識、就業知識、工作技能為主。因此,在以往開設的社區教育課程里,呼市電大都先調查居民的實際需求,然后安排課程計劃、開設課程,較好地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大部分的社區居民和單位對社區教育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4.呼和浩特市從事社區教育的主體不明確

        雖然從事社區教育是很多機構和單位都能完成的事情,但片段式的、簡單的、運動式的教育形式和自行安排教育內容對社區缺少針對性的教育方式都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社區教育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統一的思路、缺乏統籌的安排、缺乏科學的考察、缺乏有序的組織、缺少有層次的教師、缺少相關機構的支持,所以,各機構和單位就成了敲鑼打鼓地組織開幕式,請領導和新聞媒體參加社區教育儀式,以后的教育效果無人負責的運動式社區教育活動,這樣的社區教育不是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區教育。

        5.基層社區缺乏積極性

        各社區日常事務繁雜瑣碎,無暇顧及社區教育,雖然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但由于工作繁忙,經費缺乏、場地匱乏、人員不足而不得不放棄社區教育。同時,社區的工作人員對社區教育的概念也較模糊,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開展社區教育、聘請教師、培訓教師及解決社區教育的對接問題。

        綜上所述,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的現狀已成為提高社區居民素質、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

        社區教育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對城市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關心。城市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矛盾,很多矛盾都需要社區教育去進行調和,同時,城市發展也是在為社區教育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社區教育是在社區建設中最主要和核心的要素和內容。社區建設離不開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素質的提高,要緊密依靠教育來實現,這是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社區教育是社區建設的重要支柱。

        社區教育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起點和抓手,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它也推動著教育的變革。而社區教育具有“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特點,可以起到彌補學校教育這方面缺失的作用。

        社區教育首先要以了解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提高居民素質為目的,切實做好社區需求的教育培訓。居民如果想了解政府決策,社區教育就提供“時事及政策講座”;居民如需要再就業,就會提供“就業技能培訓”、進城務工人員的城市化培訓、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教育求真務實的態度是滿足社區居民需求,解決社會問題的最佳保障;方便、快捷、就近是社區教育的優勢;成本低、見效快、覆蓋廣是社區教育效率所在。

        1.由專門的教育機構組織

        呼和浩特市是首府,也是內蒙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聚集地。社區教育是實現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基礎之一;社區教育應該面向本社區全體成員,有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旨在提高本社區全體成員的人文素質、生存技能和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是教育與社會的最廣泛融合,擺脫教育功能單一化、學校化的狹隘屬性的教育。由專業教育機構組織社區教育不僅會提高教育的質量,還會豐富社區教育內容。職業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社區教育的優勢,職業學院的專業教師參與教育能解決社區居民獲得就業技能的需要、改善生活的需要、陶冶情操的需要。

        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大學利用自身網絡教育的優勢,在呼市建立多處直屬電大學習中心,網絡已普及并覆蓋全市,同時,呼市電大也擁有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建起了呼市電大終身學習網,能夠通過網絡完成社區教育。呼市電大并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后,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教師資源就成為呼市電大社區教育的共享資源,從職院教師中招募志愿者教師,經系統培訓后,深入社區進行社區教育。呼市電大從事社區教育已有三年,為社區開設了計算機基礎入門與輔導操作、合唱團、書法繪畫班、嬰幼兒行為規范教育、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道德教育等多種社區教育課程。不僅呼市電大在教育與培訓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社區教育經驗,還能夠按社區的需求培訓教師定制課程,組織社區教育教學,呼市電大已逐漸成為呼市地區社區教育的主要力量。

        2.社區的大力支持

        有針對性的社區教育才會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才能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社區的工作也好開展。在社區系統中,區屬社區辦和街道社區辦是基層的政府機構,最貼近群眾生活、最了解民生、最熟悉居民,所以基層社區辦真正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把居民的需求與教育機構溝通,教育機構才會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專家定制課程 ,并對社區居民進行培訓。改善社區的學習條件,加強網絡的全天候使用,免費教育培訓、由政府指導和引領,有政策支持,專業教育機構、志愿者的補充會使社區以積極的態度、持久的生命力投入到社區教育中。

        3.實效的政策及充足的經費支持

        社區教育是一項全民受益的教育,可以豐富全民生活,提高群眾生活品質,解決群眾生活困難,化解社會矛盾,傳遞政府思想。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是社區教育的風向標,引導社區教育的走向。政府在經費上給予支持,就是社區教育的發展動力。積極鼓勵部門機構參與、鼓勵群眾參與,能夠增強社區教育的活力,能夠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使社區教育成為群眾生活所需的教育。社區教育是解決民生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單靠有積極性的幾個機構和部門是無法把社區教育做大、做強的。

        社區教育也是一項消耗資金的教育,沒有經費來源的社區教育無法持久開展,社區教育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越早投入、就會越早受益,也會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地區的居民素質及生活質量。

        三、綜述

        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實質就是政府、社區、教育機構的三點共建的模式,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會穩固構建維系社區教育的支點。政府優惠政策與充足經費的支持,社區的有效組織和合作協調,教育機構的專業師資培訓輔導,三方共同努力利用社區教育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百姓安居的典范城市。為了全面配合市委市政府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近期呼市電大策劃并逐步推出“全民有獎網上讀書”活動,此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社區辦和呼市電大三家聯合舉辦。通過網上和網下兩種途徑,吸引社區居民及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學生參與。該活動設立一二三等獎,答題內容將結合要求市民必須知道和掌握的條文、法規及有關知識。此次活動將會把呼市社區教育活動推向一個嶄新的水平。

        社區教育必須由政府主導;面向社會不同人群生存和發展的多方面終身學習需要;以本社區居民為對象;內容多元化(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形式多樣化(包括各種活動、面授教學、遠程教學等)。經過上下努力,多方合作,使呼和浩特社區教育步入正常軌道。

        參考文獻:

        第2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一、古交市農業生產及設施農業狀況

        古交市屬土石山區,境內國土面積1500平方公里,全市轄七鄉、三鎮、四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9萬人。總耕地面積約22萬畝,人均耕地僅1.05畝,耕地以旱坡地為主,水澆地約1萬畝左右。氣候為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時數2808小時,年最高氣溫達40℃,最低氣溫為-20℃,年平均溫度9.5℃。年均降水量460毫米,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結冰期從11月份開始,翌年3月解凍,冰期約5個月,凍土深度0.5~0.8米。無霜期平均158天,糧食作物傳統種植制度為一年一熟。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馬鈴薯、谷子、玉米、豆類、糜黍、蔬菜等,2011年農業總收入19533萬元,占全市經濟總收入1058488萬元的1.85%。

        目前,全市發展各類設施農業880余畝,主要以蔬菜種植為主。其中溫室558.04畝,大棚239.15畝,小棚83畝。設施農業用地僅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的0.4%。據2011年統計,我市日光能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達到2~4萬元,是露地蔬菜畝產值(3000~6000元)的6.67倍;是傳統種植糧食作物畝產值(300~600元)的66.67倍。因此,發展設施農業潛力巨大,效益顯著。

        二、古交市設施農業發展的幾種模式

        1.集體牽頭、個體經營模式

        此種經營模式占全市設施農業總面積的19.93%。邢家社鄉龍子村就這種模式,龍子村有耕地510畝,專業菜田485畝,設施農業(蔬菜)占地118畝。其中日光能溫室50畝,鋼架大棚40畝,小棚28畝,設施農業用地占全村總耕地的23.14%。2011年蔬菜產量250萬公斤,該村僅蔬菜一項人均收入9800元,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95.47%。被評為農村“一村一品”省級示范村。其經營方式采用承包地歸個戶所有,由村集體牽頭,組織農戶投資建設設施農業及蔬菜生產與銷售。農業部門進行技術指導、服務,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到2011年底,龍子村蔬菜基地生產的蔬菜全部達到無公害標準,有18個蔬菜品種已經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是古交遠近聞名的蔬菜村。

        2.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

        該運作模式占全市設施農業總面積的43.55%。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老農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園屬此種模式,園區規劃總面積1000畝,計劃總投資1.2億元。2011年已建成設施農業204.8畝,其中日光能溫室102畝,日光能大棚102.8畝,有40畝日光能溫室實現當年建設、當年受益。園區經營體制走“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農戶既可得到穩定的土地傭金收入,又可賺取合作社打工收入,還可獲得合作社股份分紅收入。合作社制定了“八統一、一分散”的管理模式,即:統一建棚、統一劃域種植、統一品種劃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無公害認證、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品牌包裝、統一銷售、分散生產管理。確保蔬菜生產高效益、蔬菜產品高質量。合作社還將在品牌上做文章,包裝上下功夫,標準上求突破,銷售上搞創新。把園區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古交特色的設施蔬菜種植和畜禽養殖基地。

        3.煤焦企業轉型發展設施農業高效模式

        該模式占全市設施農業總面積的6.77%。例如古交市龍城向新公司是一個主產煤焦的企業,2011年公司全面關停煤礦和洗煤焦化企業,成立了龍城向新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建立了向新高科技蔬菜園區。向新蔬菜園區占地面積600畝,按照園區的總體規劃,園區內計劃建設設施蔬菜300畝,其中日光能溫室50座,塑料大棚100座,5000平方米的工廠化育苗溫室一座;現代農業科技展示中心、凈菜加工車間、蔬菜檢驗中心、果品采摘園等,總投資1.1億元。2011年開發土地300余畝,新建日光能溫室40.6畝,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園區內安排了82個農民工就業。

        4.農戶個體分散經營模式

        該模式為土地承包戶獨立經營、自產自銷,其設施較為簡陋,科技含量低,種植品種多、面積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低下。個體分散經營模式占全市設施農業總面積的29.75%。

        三、山區發展設施農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古交市當前發展設施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水資源瓶頸

        古交市的河川水澆地只有1萬畝左右,二坡地發展設施缺乏灌溉條件,需要很大的投資引水上山,而且旱坡地實施設施農業條件差,需要平整改造后才能利用,限制了設施農業的發展。

        1.2科技水平較低

        農民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常年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中老年人,學歷偏低,一般是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青壯年勞力多外出打工,年輕人、有文化的人大多不愿意從事農業。農民科技知識儲備不足,對新技術、新的經營理念較為消極,一般是憑經驗進行農業生產,高新技術應用較少。

        1.3資金投入不足

        設施農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如果沒有一定的投入很難產生相應的規模和效益。而農民自有資金不足,想新建農業設施力不從心。

        2.對發展山區設施農業的建議

        2.1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

        政府部門要圍繞設施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強化服務;建立健全設施農業管理組織機構,結合實際制定統一的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和建設標準;制定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如對設施農業技術裝備、生產機具進行補貼,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等;在引導設施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有序發展的同時,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的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帶動農副產品加工業、飼料生產企業、營銷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引導民間資本和吸引外資來開發設施農業,提高設施農業工業化水平;積極培育產地交易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促進產銷的流暢和銜接,積極向外界銷售信息,解決農民的銷售難題。

        2.2建立以政府扶持為導向、社會投入為主體、自我積累發展為基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制

        近年來,我市在綠色轉型跨越發展中,一些耗能高、污染大的企業相繼關停,這些企業家在多年的經營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正在尋找資本投資出路,政府要創造條件,做好土地整合和流轉,積極引導這些社會民間資本投資開發設施農業,并與農民組成合作社,既解決了富裕階層投資去向問題,又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問題,農民們既可得到耕地的固定收入,又可安心的在外打工或到合作社工作。這也是解決偏遠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2.3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素質

        設施農業需要全新的耕作方式和理念以及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組織農民到設施農業示范區實地參觀學習,或聘請有經營管理水平的技術人員介紹經驗并進行指導,使經營者和農民掌握先進的管理和種植技術。同時提高設施農業科技水平,大力推廣我市當前發展起來的三種設施農業建設、經營模式,引導農民由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向聯戶連片成園區、基地規模發展。并擴大設施農業應用領域,由單一種植蔬菜,發展到蔬菜、瓜果等稀缺優良品種以及畜禽養殖領域。還可發展新型設施農業,變管護房為農民居住房,既可供農民居住,也可發展為休閑觀光旅游農業。

        2.4建設新型日光能溫室

        在提高河川耕地質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國家改造二坡地的扶持政策,對靠近城鎮的二坡地進行改造,利用山區條件,建設半地下式日光能溫室,這種溫室可節約部分建筑材料,也利于山區防風,起到保溫、保水、抗旱節水的作用。從而逐步擴大設施農業的規模。

        2.5建立農業保險機制,用保險來穩定農業風險對設施農業生產的沖擊和影響,以保持設施農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第3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問題導向;高職院校;社區教育;服務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6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0-0-02

        1 問題導向的內涵

        所謂堅持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將問題融入到研究過程中,邊實踐邊反思邊研究。堅持問題導向,不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工作意識。首先是要形成問題意識。問題是發展的動力,問題意識會強化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先要提出問題,再以問題驅動思考和自我反思,產生思維的碰撞。其次是養成反思行為。個人反思是個體與自我的對話,是開展研究的基本前提,是研究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是促進發展的核心因素。

        傳統的社區教育研究主要以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素質為目標,關注社區課程設計與組織實施,重點是社區教育發展模式研究,較少與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相結合。在國家加快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堅持問題導向原則研究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策略,就是要通過充分調研,理順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工作機制、服務意識及能力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科學設計服務路徑提供有力依據。

        2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大開發社區教育資源,且鼓勵學校開展繼續教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更加明確了要建立職業教育服務社區機制,推動職業院校社區化辦學。在此背景和需求下,地方職業院校廣泛參與社區教育實踐,如:按照國家和地方文件精神,建立了職業院校與社區的聯動機制、開發了社區教育課程、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了服務設施等,取得了初步成效。

        3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由于職業院校自身和外界的一些原因,高職院校在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3.1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識不強

        3.1.1 高職院校對于“服務”的定位不準確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高職院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發展思路,在該發展思路的引領下,高職院校主要以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人才為主要方式作為其落實“服務”功能的主要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高職院校將主要資源集中到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學歷教育,對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3.1.2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熱情不高

        一方面,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地位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生源數量與質量正在快速增長穩步提升,高職院校通過單一的學歷教育能實現學校的正常運轉與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歷教育經過多年的辦學積累,形成大量的學歷教育經驗與成果,在滿足學歷教育要求上駕輕就熟,相較于學歷教育,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實踐,需要開展大量新的基礎性工作、開發新的社區課程、共享教學資源與設施,這都會給高職院校帶來新的“負擔”,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熱情不高。

        3.2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完善

        3.2.1 社區教育發展的制度不健全

        社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法律法規的制度支撐和政策措施的持續關注。縱觀我國的社區教育發展歷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社區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國社區總體上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任務是探索和積累經驗,社區教育制度機制和政策體系仍不健全。相關的具體政策、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都還不太健全,在法律法規層面更是缺少設計和規劃,使社區教育還停留在非常規的工作層面,沒有真正形成有制度保障的常規工作體系,以及常規性的工作力量、工作資源和工作制度。

        3.2.2 高職院校缺乏參與社區教育的激勵制度

        在參與社區教育實踐中,高職院校要開發社區課程資源、共享實訓設備與材料等,這些活動均會增加高職院校的人力、財力投入。而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辦學機構,本身具有鮮明的公益性質,屬于非營利性單位,如果在此過程中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和回報,無疑會加重高職院校的負擔。就目前來看,鮮有地方政府出臺可操作性強、吸引高職院校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的鼓勵政策,由此,勢必會大大降低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

        3.3 高職院校與社區教育相關方溝通不暢

        3.3.1 高職院校與社區溝通不夠

        一方面,從隸屬關系上來看,社區主要是在區級政府和街道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是基層管理機構,高職院校一般有省級教育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或者地市人民政府主辦主管,兩者分屬不同的管理序列,工作內容(任務)交叉少,聯系不多。另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與社區雖委派人員進行銜接溝通,但專門機構缺失,相應的多方參與機制暫未建立,導致雙方的對接、溝通不暢。

        目前,高職院校根據國家和地方要求,開發建設了一些社區課程。在已經開發建設的社區課程中,但定位不準。呈現出兩個特點:第一,絕大所屬院校主要是結合院校自身優勢專業進行課程設計與開發,較為注重突出院校自身辦學特色,但是該類課程的難度較大,雖然適宜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但作為社區教育課程難度偏大。第二,開發課程覆蓋面較窄。由于高職院校對社區居民的需求調研不充分,沒有全面掌握居民行業分布情況和需求情況,整體來講,社區教育的課程資源不豐富,不能滿足社區居民需要。

        3.3.3 高職院校之間溝通不夠

        當前,積極服務社區教育發展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廣泛共識,并著手進行實施。但在實踐過程中,以職教大學城為主要形式的地方高等職業教育集群發展模式,使高職院校集中到一塊兒,而高職院校的就近服務原則使社區教育的院校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為保證社區教育課程門類齊全,各高職院校均開發建設了通識教育類課程與專業培訓類課程,但通識教育類課程內容基本相同,重復建設情況嚴重。

        3.4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資源不足

        3.4.1 人力資源不足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目前辦學規模已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高職教育飛速發展的背后,高職院校的師資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的迅速增長要求數量與之匹配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對“雙師”素質的要求提高了教師的準入門檻。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隊伍(特別是公共課教師隊伍)處于較重負荷運轉,不堪承擔更多教學任務。

        3.4.2 課程資源不足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推動職業院校社區化辦學,并要求職業院校到2015年開設10門以上社區課程。目前,職業院校均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社區課程建設,投入了人力、財力,開發了部分社區教育課程。但就推動社區教育發展而言,該項工作落實力度還遠遠不夠。一是社區課程的數量太少,不能滿足社區教育需要;二是不同院校之間重復開發、建設的情況比較嚴重。

        3.4.3 場地設備和圖書資源開放不夠

        第4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模式勢在必行策略與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00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14-01

        1探究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健康促進工作模式的研究

        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分析。自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社區建設的總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但是在高速建造社區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對社區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社區健康教育是保證我國社區建設的基礎,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健康宣傳與健康教育意義重大。我國居民在進入高科技時代后,產生了懶惰的休閑心理,煙酒文化與網絡文化的滲透讓人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降低,導致不同病癥同時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大大提高,影響我國人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因此,健康教育必須要從我國基層的社區健康教育開始,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普及率。

        2探究進行社區健康教育的幾項措施

        2.1社區積極進行健康知識宣傳。現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多種娛樂方式的出現,導致社區居民失去了健康運動的興趣,致使社區居民的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大大提高,最終致使全民健康水平降低。因此在社區日常活動中,對社區健康教育的鼓勵政策應大大提高,社區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是健康教育的基礎,通過宣傳板,及宣傳單的方式,對居民的健康教育進行提醒與宣傳,在宣傳中對居民生活方式的優化提出中肯的建議,側面提醒居民要進行健康的生活與運動,保證了健康教育宣傳的有效性。

        2.2社區醫生進行健康教育講座。社區醫生是社區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社區物業應對所有居民發出號召,由社區醫生進行健康問題的問答,對全體社區居民健康問題要做到有所把握,在社區醫生的總結研究下,召開全體社區居民的健康講座,對現有居民的健康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優化社區居民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案,對居民的健康問題作出評價,為全社區的健康教育做出榜樣與貢獻。

        2.3由社區醫院組織進行全社區體檢。隨著醫療改革的發展,社區醫院已逐漸被社區居民認可與接納。以由社區出面,將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進行合作,為全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檢查,并進行健康問題的總結與評價。對于社區居民來說,社區醫院的醫生是家庭醫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可以進行掌握與調整,為自己的健康添磚加瓦。除此之外,社區醫院也是抵御社區爆發流行疾病的第一道防線,對全體社區居民負責。在每一個流行病爆發之際,社區醫院派專業人員下社區進行流行病的防控指導,確保社區居民的健康。

        3探究提高健康促進工作模式下效率的有效措施與手段

        3.1正確認識當今時代主題的變化,結合時展,進行社區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整體的思想與精神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開發與發展,而現如今我國網絡文化與信息文化深深融入到社區人民的工作與生活中,可以說當今時代的主題就是高速與信息,通過網絡進行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模式工作的創新改革已經是必然趨勢,也能更加貼近居民社區的整體思想水平,因此在進行社區要及時把握當今時代的發展規律,將網絡手段與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能夠提高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的傳播程度與有效性,有利于社區各個單位與部門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當今全體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必須要結合當前形勢,推動健康促進工作模式的進步與發展。

        3.2政府加大對社區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全民健康教育體系。我國社區建設的重要管理部門就是政府,對于健康教育,屬于公共設施的一部分,應該有政府進行投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我國的社區健康教育進行贊助。但是由于我國社區建設范圍較大,對全體社區的健康教育不能做到全面兼顧,因此要在政策上進行保護,為社區的資金招納頒布優惠機制,而且在這方面加大廣告宣傳的力度,積極為社區與大醫院進行聯誼與合作,通過進行全體社區居民體檢的方式來達到與醫院,政府等部門的多方共贏,在健全居民社區健康體系方面獲得成功,并能為社會獲得經濟效益。

        3.3加大力度培養專業社區健康教育管理人才,健全社區健康教育制度。完善關于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模式方面的規章制度,加強社區內部健康教育管理人員結構的優化。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模式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能夠進行社區人員的裁剪,優化社區管理部門內部的人員結構,這需要可行的制度來保障。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模式管理部門的人員制度,它規定了社區管理部門內部對人員管理的標準與準則,強調了人員工作的合格標準,避免了人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消極懈怠,在眾多制度中,獎懲制度與約束制度是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模式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當的人員獎懲使社區管理部門的內部人員結構形成有機的淘汰制度,能大大提升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員工資的熱情,也有利于提高專業人員的加入,保證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模式效果的最優化。

        4結束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社區建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地步,社區的基本結構健全,包括物業,管理部門,以及健康教育管理部門,對于我國社區居民來說,健康教育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社區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對我國政府來說,社區基層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人民的整體健康素質,保證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需要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黃橋梁,潘耀東,朱昆鵬,姚芳,俞浩.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進活動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8年10期

        [2]潘耀東,姚芳,黃橋梁,俞浩.蘇州市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進活動效果評價[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8年01期

        第5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 成都市交通擁堵對策研究 成都市青羊區商業性健身場所的經營狀況與對策研究 成都市藝術體操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經費的調查研究 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統計評價及優化對策研究 成都市出租車營運系統問題及對策研究 成都市公租房政策執行現狀及對策研究 成都市中學生籃球項目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成都市社區體育設施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成都市“農家樂”營銷對策研究 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研究 成都市中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成都市老年服裝市場調研及產品設計 成都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狀況的調查與對策 成都市統籌城鄉團建試點調研分析 成都市住宅精裝項目研究 成都市養老地產發展研究 成都市會展品牌研究 成都市交通擁堵問題研究 成都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 成都市藏族流動人口生存狀況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譚兆紅.基于動漫的幼兒園藝術教育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

        劉 彤,四川傳媒學院編導與戲文系副主任、講師;

        陸 薇,四川傳媒學院編導與戲文系教務辦主任、助教;

        第6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摘 要 為了進一步研究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問題,本文針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據此總結了影響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主要因素(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變化;重視和關注程度不夠;競技武術的發展的影響),探討了有助于中國傳統武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即:加強傳統武術的保護工作、重視傳統武術的大眾化發展、重視傳統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的推廣三點,希望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能夠有所啟發。

        關鍵詞 傳統武術 發展現狀 影響因素 發展對策

        中國傳統武術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其不但具有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同時還具有博大的精神外延,在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捍衛中華文明的歷史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開始由以往的農耕社會向現代化的工業社會轉型,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中國傳統武術也因此受到了一系列的沖擊,生存的土壤和環境開始逐漸惡化,發展的前景也不容樂觀,傳統武術的當代流失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保護我國的傳統武術,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鑒于此,為了進一步研究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問題,本文就針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有助于中國傳統武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希望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能夠有所啟發。

        一、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進入近現代之后,中國傳統武術開始受到了西方體育、奧林匹克運動等強勢文化的擠壓,再加上其生存土壤和環境的變化,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開始變得舉步維艱,甚至出現了整體衰退的現象,部分傳統門派拳械開始逐漸銷聲匿跡。面對這種情況我國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針對傳統武術的流失現象進行了拯救和保護,例如:我國曾在1979年就發起過全國武術挖掘整理活動,但是雖然說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我國傳統武術的整體流失情況,也使得個別的優秀傳統武術拳種,如:少林拳、太極拳以及武當拳等出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從整理的層面看來,目前,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仍然不容樂觀,這一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雖然近些年我國傳統武術中的個別優秀拳種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整體發展卻仍然處于日漸式微的狀態之中。例如:在我國第一次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中就發現,我國有據可查的傳統武術大約有129個拳種,但是目前在各種傳統武術活動中卻主要是以常見的幾個拳種為主,雷同的現象十分嚴重,并沒有呈現出中國傳統武術多樣化的特點。

        二是,雖然說將傳統武術引入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提法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出現,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我國傳統武術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推廣和普及情況并不理想,即使部分學校認識到了傳統武術的教育價值和教育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也并沒有切實的加以貫徹落實,從而不但使得我國傳統武術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也影響了我國傳統武術通過學校教育而進行科學的傳承與發展。

        三是,雖然近些年我國對傳統武術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有所提升,但是與對競技體育發展的關注和重視相比較而言仍顯不夠,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使得很多傳統的武術拳種、武術文化內涵開始逐漸流失、消亡。例如:部分傳統武術有意無意的采取了單純的、簡單化的發展模式,將原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傳統武術,逐步簡化為簡單的伸伸腿、彎彎腰的身體運動,而卻將其中的文化意蘊置之不顧,從而出現了嚴重的傳統武術文化內涵流失的情況。

        二、影響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而之所以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據分析是由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的,概況來說,最為主要的幾點主要如下:

        (一)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變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的進步、工業的騰飛、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等等,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人們周圍的生活環境。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開始越來越快,而這種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也使得人們喪失了農耕時代的悠閑,使得中國傳統武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開始出現了變化,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更加傾向于選擇那些簡單易學的現代體育運動,如健身操、跆拳道等等,而卻很難抽出時間去感受和體會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和傳統情感,以至于中國傳統武術開始出現了日漸式微的狀況。另外,在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化環境所帶來的東西文化的碰撞、各種思想觀念的沖擊,也在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部分人受到西方拜金主義的影響,去追求利益更為顯著、更為直接的體育運動,從而使得我國的武術人口不斷減少,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對中國傳統武術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不夠

        在之后,為了改變我國體育運動水平落后的情況,我國制定了競技體育有限發展的戰略,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發展競技體育,而中國傳統武術在這個過程中卻沒有得到應用的重視和關注,甚至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這一點突出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相關部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競技體育的發展上,以至于很少針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問題進行研究和實踐,從而造成了中國傳統武術賽事少、活動少等問題,很多傳統武術的拳種即使挖掘整理出來了,也仍然是束之高閣,并沒有起到真正的推廣和傳播的作用。二是,并沒有充分利用學校教育這個重要的途徑進行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學校教育是體育運動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但是由于受舉國發展競技體育的影響,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都以競技體育為主,即使有部分學校涉及到了武術,也多指的是競技體育或者是冠以傳統體育名稱的競技體育,不但沒有充分利用起學校教育這個有效的傳承和發展途徑,而且還造成了我國傳統科研活動的滯后。

        (三)競技武術的發展對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影響

        在我國“競技體育優先發展”的背景下,自從“武術入奧”、“武術走向世界”的方略制定和實施以來,我國的競技武術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完善,并在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雖然說,競技武術的發展具有多個方面的積極意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其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例如:為了促進競技武術的優先發展,我國針對競技武術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而這些政策和措施絕大多數都是針對競技武術專門制定的,并沒有囊括和涉及到中國傳統武術,從而影響了群眾對于傳統武術的參與熱情,影響了我國傳統武術人口的增加。再如,隨著競技武術的發展,競技武術套路開始逐漸成為武術發展的主流,而傳統武術也因此受到了滲透和影響,在技術規范和技術風格上出現了長拳化的傾向,部分人甚至為了追求武術套路的觀賞性,盲目的將一些競技武術的難度動作添加在傳統武術套路中,使得部分傳統武術也開始如競技武術一般追求速度、難度和優美的造型,而卻失去了中國傳統武術原有的內容與特色,從而阻礙了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

        三、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對策

        為了促進我國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上文分析的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影響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主要因素,特提出了如下幾點對策:

        (一)加強傳統武術的保護工作

        要加強傳統武術的保護工作,一是要注意保護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的流失,是中國傳統武術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不注意關注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的流失問題,中國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就會逐漸流失并異化為西方體育文化價值觀念下的競技武術,從而失去中國傳統武術的底蘊與特色。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強傳統武術文化的安全意識,注意保護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通過大力宣傳與弘揚傳統武術文化、將優秀的傳統武術文化資源納入國家文化安全戰略等多種方式來杜絕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的流失問題。二是,要注意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武術的保護意識。只有喚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武術的保護意識,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熱愛,才能夠真正從根本上確保中國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加強傳統武術的保護工作,就要注意通過組織各種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宣傳功能、積極組織與傳統武術相關的展示活動等多種方式來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三是,要注意加強對傳統武術傳承人的保護。傳承人是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武術的關鍵力量,因此,做好傳承人的保護工作,也是做好中國傳統武術保護工作的關鍵。所以,面對目前中國傳統武術傳承人不斷減少的狀況,應積極鼓勵其摒棄門戶之見,鼓勵其廣納弟子,并通過養老補貼、生活補貼等保障政策,來確保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揚工作之中。

        (二)重視傳統武術的大眾化發展

        中國傳統武術具有很高的健身價值和廣泛的適應性,其不但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武術發展的根基。而為了實現傳統武術作用的有效發揮,促進其普及與發展,走大眾化發展的道路則勢在必行。

        概況來說,要重視傳統武術的大眾化發展,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視傳統武術的科學化發展。中國傳統武術的科學化發展,指的是在發展中國傳統武術的過程中,要科學的看待摒棄與繼承關系,對于中國傳統武術中一些落后的、不可學的、不利于其發展的內容就要合理的摒棄,而對于其中能夠體現民族特性,又具有健身健心功能的內容則要加以繼承和弘揚,從而立足于傳統,著眼于發展,實現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與超越。

        二是,要重視傳統武術的規范化發展。傳統武術的規范化發展是針對傳統武術賽事而言的。體育競賽是促進體育運動發展的杠桿,也是規范體育運動的重要方式,這一點對于中國傳統武術來說也不例外。因此,為了實現中國傳統武術的規范化發展,就要注意根據傳統武術的特點,建立規范的、相應的競賽體制、積極進行制度的改革。并通過制定統一的比賽規則、評判標準等來規范中國傳統武術,促進中國傳統武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是,要重視傳統武術的社區化發展。社區體育是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一種重要方式。中國傳統武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易于推廣,所以將其融入社區體育,作為開展社區體育活動的一種新形式來加以推廣,能夠通過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來帶動傳統武術的社區化發展,而傳統武術的社區化發展則能夠有效的增加中國傳統武術的人口,從而對中國傳統武術的大眾化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促進中國傳統武術的大眾化發展,一定要注意培養武術社會指導員,讓中國傳統武術融入社區,融入社區體育。

        (三)重視傳統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的推廣

        傳統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的推廣和普及是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為了實現中國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重視傳統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的推廣工作。

        而要做好傳統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的推廣工作,一是要注意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增加傳統武術的內容。例如,可以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增加一些有代表性的、簡單實用而又易于掌握的傳統武術套路動作,向少林拳中的五步拳、五形八法拳以及南拳等等,均可列入學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之中。除此之外,為了將中國傳統武術貫徹落實到學校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學校還應積極組織與傳統武術相關的活動。如: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以教師為主要負責人,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傳統武術協會組織,還可以有計劃的組織開展傳統武術的競賽和表演活動,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武術,帶動中國傳統武術在學校教育教學領域普及和發展。

        基金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傳統武術保護與傳承研究,課題號2012073。

        參考文獻:

        [1] 王崗,王鐵新.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審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 郭玉成.武術傳播引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3] 李吉遠,謝業雷.“文化生態”視閾下傳統武術的傳承與保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02).

        第7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 湘西北地區農產品物流信息化調查研究報告 廣東移動助推粵東西北地區教育信息化 西北地區社區矯正現狀調查與模式研究 西北地區普通高校競技健美操現狀調查與分析 對鄂西北地區“民生體育”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西北地區電網改造現狀與思考 西北地區體育師范生英語水平調查與對策研究 粵東西北地區高職院校國際化現狀與對策 西北地區 全省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召開 西北地區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西北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滿意度調查與分析研究 我國大西北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鄂西北地區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西北地區農村民辦幼兒園管理現狀調查 魯西北地區高校足球文化現狀調查分析 西北地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太陽能在西北地區的應用調查 西北地區中小學生生存狀態調查研究 桂西北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調查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11-12.

        [2] 教育部.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EB/OL]. .

        [3] 郭紹青,楊曉健等.甘肅省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26-32.

        [4] 周玉霞,張喜艷等.西部地區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遠

        第8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社區教育;臺灣地區;空中大學

        [中圖分類號]G7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17)03-0058-03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倡導終身學習,打破教育的人為壁壘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降低受教育的門檻,p少受教育的成本,擴大社會中受教育的人群范圍,提高社會整體的受教育水平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大勢所在。在這一趨勢的帶動下,所謂社區大學、空中大學或開放式大學應運而生,在國家原有的教育體系下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和發展模式。最早的開放性大學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組建開放性大學是促進教育事業改革創新、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手段。開放性大學將教育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有利于將教育資源輸送到廣大農村、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和特殊人群,有利于促進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在文化和習俗上一脈相承,經濟社會發展也有諸多之處,但臺灣地區空中大學社區教育卻因為其規范化的發展歷程、多元化的辦學模式、多樣化的資金渠道、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和高度的開放融合等特征,值得大陸地區的社區教育學習借鑒。開放型大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其發展面臨著諸多歷史和現實問題,存在多種體制機制障礙。加強比較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開拓視野,汲取有益經驗,彌補發展的不足。本文旨在通過對臺灣地區空中大學社會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辦學模式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對比大陸地區社區教育的情況,分析得出相應的啟示。

        一、臺灣社區教育現狀分析及空中大學的概況

        1.臺灣地區社區教育的發展現狀

        臺灣地區的社區教育是民間教育改革運動推動的產物,其目的在于解放知識、創造新文化、提升公民素養、構建和諧社會,并希望借此打破精英獨享的教育象牙塔,為成人提供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和認識現代社會的成長渠道。自1998年,臺灣地區首個社區大學成立以來,社區大學紛紛興起,并與社區居民緊密結合,推動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新浪潮。據研究者統計,臺灣的368個鄉鎮中,共有社區大學124所,覆蓋了三分之一的鄉鎮行政區。其中已注冊的社區大學共有83所,社區大學分校16所,靠社會力量自籌,不依賴財政資金補貼的社區大學有25所。臺北、新北、臺中、臺南和高雄五市的社區大學分布最為集中。

        2.臺灣空中大學概況介紹

        空中大學是臺灣地區第一所也是最大一所采用視聽傳播媒體教學的公立開放大學,秉承著“敦品入學、敬業樂群”的宗旨,力爭成為華人網絡化教育的領航者以及華人世界終身學習的重要平臺。空中大學的組織機構也較為全面系統,學校的辦學網絡覆蓋面很廣。就內部設置而言,空中大學分為內部教學處室、學系所、指導中心、空專和產學結合五個部分。空中大學內部設置教務處、教學媒體處、輔導處、研究處、秘書處、電算中心、推廣中心、出版中心以及圖書館等教學管理和服務機構,設有人文學系、社會科學系、商學系、公共行政學系、生活科學系、管理與資訊學系等教學板塊,空專設有行政管理科、企業咨詢管理科、社工和福利科、綜合商業科以及生命事業管理科。此外,空中大學還在基隆、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宜蘭、花蓮、臺東、澎湖、金門和馬祖等地設有指導中心或輔導處,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產學結合方面,空中大學目前已經成立了數位認證中心、創新育成中心、健康家庭中心、中華函授學校、金門社區大學、澎湖社區大學、樹林社區大學、臺東原住民部落大學等組織機構。

        空中大學自成立伊始,便注重法制化和規范化的發展方向,按照臺灣地區頒布的《空中大學設置條例》《空中大學組織規程》設立。同時,在辦學理念上,也始終秉持著“入學從寬、考核從實、畢業從嚴”的原則,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教學質量。正是因為這種辦學模式,使得空中大學的畢業生在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領域內都活躍著積極的身影。

        二、臺灣空中大學的主要辦學特點

        1.臺灣地區社區大學教育發展的總體特征

        臺灣地區的社區教育之所以能夠走在發展前列,原因是多重的。有研究者總結出臺灣社區大學具有法制進程深入、辦學模式多樣、經費多源籌措、管理體系規范以及發展開放融合這幾個特點。

        第一,臺灣地區在推行社區教育的過程中注意發揮法律的制度保障作用,通過立法明確社區大學的法律地位以及社區大學的學位問題、保障社區大學穩定的經費來源以及規范化的管理制度。

        第二,在臺灣地區,社區大學多由財團法人、公益社團法人和大專院校來承辦,以其極強的民間性和自主性,服務社會公眾,在社會上發揮著引導社會創新、促進社會改革、維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完善社會服務體系以及補充正規教育體系的作用。

        第三,在經費來源上,根據所處區域的人口密度和開設課程的數量,社區大學可以從學校獲取相應的補助。

        第四,就社區大學的管理體系而言,分為四個方面:一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對地方行政機構辦理社區教育業務評鑒;二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對社區大學的補助及獎勵審查;三是地方行政機構對社區大學的校務管理;四是社區大學促進會推進認證制度。

        2.臺灣空中大學的辦學特點分析

        一是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學分兌換和認證制度。臺灣空中大學通過其眾多的分支機構,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涉及各類學分課程、非學分課程、證照班和政府委辦產投業務課程,內容體系完整、且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將終身學習和技能學習相結合,為政府機關和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另外,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通過頒布專門規定,明確社區大學和空中大學的學分可以相互抵免,經教育主管部門的授權,空中大學還對遠程教育學習的學分進行認證,這些舉措客觀上都擴大了空中大學學生學分和學歷的接受范圍。

        二是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上,空中大學與一般的高等教育機構截然不同。首先,在入學之初,空中大學便不按專業招生,入學也不分系,而是通過選課來自由地決定畢業學系的歸屬。為滿足公眾多方面的需求,空中大學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也非常多樣,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既有通識教育課程,也有專業知識的教學,除學位課程以外,還設有非學位課程,教學模式多樣且能夠適應不同的需求。

        三是空中大學有著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通過聯合服務中心、新生導師制度、空大家族輔導計劃、課業輔導專線、各學系課業輔導、線上學習助理、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支持服務,讓學生可以充分地開展自我探索和深耕學習,實現學習零時差和輔導零距離;空中大學也通過提供多項獎助學金,來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幫助他們順利愉快地完成學業。再次,豐富的社團活動也是空中大學的辦學特色所在,空大在各地的指導中心通過一百多個社團,為幾萬名學生提供培養公民素養、專業素養、樂學素養和樂活素養的平臺,幫助學生們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咨詢應用能力、公民參與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智慧生活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空大也注重培養其獨具特色的文化,如詩性化、藝術性、哲理化的校園文化,便利性、多元性、有效性、交互性的網絡媒體文化,專業性、實用性、靈活性、趣味性的課程文化等。

        四是有開放包容的辦學宗旨。空中大學的開辦是建立在對社區教育發展速度和規模急劇增加這一社會趨勢的認識之上的,旨在實現高等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并行,實現終身學習和數位學習的宗旨。

        此外,空中大學還積極地將社區教育和服務社會相結合,通過設立數字認證中心、創新育成中心、健康家庭中心和中華函授學校,服務創新型企業、家庭發展事業以及華人教育事業,以上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空中大學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三、臺灣空中大學社區教育帶來的啟示

        通過以上關于臺灣地區社區教育現狀以及空中大學辦學總體情況的介紹,以及對空中大學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學分兌換和認證制度,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人文關懷,以及開放包容的辦學宗旨四個特征的分析,比照內地社區教育的一般情況,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學習、借鑒并加強進一步研究。

        第一,積極探索并適時引入學分銀行制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重點任務分工中對繼續教育、開放大學和學分銀行的定位和具體要求作了明確規定,強調電大轉型、開放大學建設和學分銀行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關系。適時引入學分銀行制度,并將其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開放性大學的長遠建設。相較于現有的學年學分制度而言,學分銀行制度自由度更高,更具靈活性,學分的存儲、兌換和認證有利于開放大學與各類教育實現溝通銜接。探索m合內地社區教育發展的學分銀行制度,關鍵在于通過制度設計,充分發揮學分存儲、學分兌換和學習成果認證三大基礎功能。

        第二,學生自身的需求,選擇修讀科目,安排學習進度和時間,充分體現了自由學習的理念。在教學模式上,要轉變“學歷教育”的舊觀念,轉向“素質教育”的新模式,通過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課程設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展,實現“全民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第9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范文

        農村成職教育是我國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然要求。鄉鎮成職教育在農村成職教育網絡中具有承上啟下直接為“三農” 服務的功能,承擔著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地位,不容置疑。然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不斷深化的重要歷史時期,農村正經歷著根本性的變革,而鄉鎮成職教育卻因多重因素,正經歷著改組、改革、撤并的現實,并面臨淡化、萎縮,甚至被替代的危險,發展舉步維艱,出現許多新形式、新問題。

        面對現狀,我們應該分析原因,積極應對農村體制改革和農業產業化推進的新形勢,用新的視角審視鄉鎮成職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最終探索出一條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成職教辦學之路。

        一、當前鄉鎮成職教育發展的現狀

        據來自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鄉(鎮)、村成校辦學所數少于90年代中期四成,如湖北成職教育所數在全國占第29位,該省所轄宜昌市鄉(鎮)成人技術學校辦學所數,在全省占第二位屬于中上水平,而該市現所轄八縣市五區僅剩三縣一區有鄉鎮成校。鄉鎮成職教育發展為何如此不景氣?原因多多,我通過十多年成教工作實踐發現鄉鎮成職教育發展存在以下方面現象。

        (1)鄉鎮機構改革,各地成職教育機構撤并,工作人員大幅減少,造成了在90年代已發展成的獨門獨院校舍、財產、資金的大量流失。一部分鄉鎮成校與中心學校等部門合并后,僅保留1~2名成教管理干部編制,教學設施、師資等己不能適應新時期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和農民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逐步被邊緣化。

        (2)教育體制改革,落實以縣為主體的管理體制,是辦好普教的有力保障,而農村成職教育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為“三農”服務,縣一級承受著普教重負,沒有太多財力投入,鄉鎮一級財力不足且投入的積極性不高,農村農民無錢“買單”學技術,成職教育因經費投入不足,而停滯不前。

        (3)鄉鎮成職教育缺乏系統管理體制。注重在統計數據、創建達標的形式上,沒有注重在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內容上,最主要的是缺乏一套執行、落實、評估的監督考核機制,難以檢驗真實的教學效果及辦學狀況。

        (4)“農科教結合”作為鄉鎮成職教育整合部門優勢,服務“三農”的重要工作機制,近幾年來也逐步淡化。

        (5)鄉鎮成職教育教學設施簡陋、師資不足、發展不平衡,呈現出辦學模式單一、內容陳舊、層次不高,影響農民求學的欲望和鄉鎮企業主開展職工教育的信心。

        (6)不同行業、部門及相關培訓機構,圍繞各自發展需要,辦學很少溝通,條塊分割,交叉重復,農村流形于“半天式,一陣風”的會訓一體培訓模式,使受教育者處于盲目狀態,致使許多農村勞動者無法被納入教育培訓行列。

        (7)因機構改革等因素,鄉鎮成職教育自主辦學,獨立法人地位缺失,活動空間受限,不能呈現出為“三農”服務的主體地位,農村人力培訓資源市場逐步被相關部門、社會組織擠占,鄉鎮成校呈現辦學難的局面。

        二、產生鄉鎮成職教育發展現狀的原因分析

        影響鄉鎮成職教育發展因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

        (1)重視不夠,認識不足。一是長期以來,不少領導認為,農村成職教育是一種“不正規”的教育,忽視了農村成教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是很多人認為成職學校培養出來的算不上什么“人才”,只盯住初中培養多少上重點高中,高中培養多少上一類大學,受狹義人才觀的影響,給成教發展帶來困難、阻力。三是從成教投入與產出權衡比較,發揮的效益不太明顯,也不象普教那樣受大眾觀注,受急功近利的業績觀思想影響,當地行政領導對發展成職教育缺乏足夠信心。認識缺位,重視不夠是發展鄉鎮成職教育的主要制約原因。

        (2)成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財政資金與教育的巨大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有限的財力只能用在公益性更強的普教上,在一個長的時期內成教投入不足不會有大的改觀,增強自身造血的功能的工作機制,辦學產業化的運作模式尚未形成。成教發展經常處于一種“無米之炊”的境況。

        (3)“農科教結合”服務“三農”不令人滿意。因領導體制難以理順,各部門看重自己的利益,參與積極性不高,同時在工作機制上缺乏相應約束機制和經費保障,僅靠成職教育部門單抓本應屬于行政統籌行為的事項,缺少社會支持等原因,“農科教結合”不令人滿意。

        (4)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農村正經歷著一個轉型的重要時期,加上鄉鎮成教機構改革“瘦身”,給鄉鎮成職教育發展帶來巨大的生存、發展壓力,特別是一些思想準備不足,跟隨時代不緊,缺乏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要求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開拓創新意識的成教工作者,因不適應時展需求,而裹足不前。機構和人的因素是困擾發展的主觀因素。

        (5)部分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收入低下,仍處于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對參加成教培訓依靠科技增收信心不足。部分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等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只重視物質投入而看不到人的素質對企業發展的助推作用,對提高職工素質的積極性不高等,是成教發展緩慢的潛在因素。

        三、發展鄉鎮成職教育的思考

        隨著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戰略的實施,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05年10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的召開等,為農村成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機遇與挑戰、希望與困境并存的發展時期,鄉鎮成職教育必須增強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圍繞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形勢,農村成職對職業教育多樣化需求的新趨勢,必須堅持改革辦學體制、教學模式,創新農村人才培訓工作新機制,只有勇于走出叢林才能沐浴陽光。

        (1)當前鄉鎮成職教育面臨的經費投入不足,培養人才的目標、質量不能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現狀等,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用產業化的思路和市場經營理念運作成職教育,要變辦好鄉鎮成校為經營好成校。在堅持正確的辦學方針下,要向民辦培訓機構、相關人才資源培訓實體機構學習他們挖掘市場、分析把握市場的經驗。一句話:就是要用企業的理念經營農村成職教育,要用市場的手段組織農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專業、品牌的師資、品牌的學校,在農村人才資源培訓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學校的辦學實力在產業化運作中提升,最終實現學校發展與人才培養雙贏互動。成職教育發展產業化,使鄉鎮成校必須面臨的、不可回避實質性課題。早轉變早發展,慢轉變慢發展,不轉變不發展。

        (2)職成發展一體化。“成人教育”一詞的由來是因其受教育對象是成人,而就其所從事教育內容均屬職業教育范疇,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兩教”)同屬于農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成職一體化發展有助于互補雙贏。作為高中編制的區(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有良好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實習基地,但與農民相距遙遠,難解農村需求科技之渴,而改革中的鄉鎮成校雖與農村零距離接觸,但缺少師資、教學實習設備、新科技項目等,不能滿足成職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把成職教育拿入職業教育中心的統一管理范疇,等同職教教師并作為其外派機構,與地方雙重管理,實施“兩教”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拉長職業教育為農服務鏈條,實現職業教育由職前教育走向職中、職后教育,實現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而成職教育以職業教育為后盾,發展起來更踏實,服務“三農”更有效。我認為堅持在區一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領導下,以職業教育中心為主管理,鄉鎮統籌配合管理, “兩教”發展一體化,使鄉鎮成校管理體制重新改革,能切實有效地改變鄉鎮成校當前辦學現狀。

        (3)整合教育資源,組建社區教育學校。加強由當地政府統籌下的農科教領導力度,積極探索新的農村經濟體制條件下工作的新模式,構筑新的成職教育工作體系,增強為“三農”服務能力。在各鄉鎮成校的基礎上,組建社區教育學校,可設想以縣(區)所轄區劃為主,把鄰近幾個鄉鎮成校聯合一起,建一所達到初中建制的社區教育中心學校,建強陣地,按社區教育工作體系,實施全員(覆蓋社區全體成員),全程(人的生命發展過程)、全面(包涵思想道德、基礎文化、職業技術、藝術修養等)的教育,克服當前鄉鎮成校辦學所數多,師資、教學設施、設備嚴重不足的矛盾,由“小而多”向“大而全”合并,辦成規模,立足于為大農業服務,這也是一種可行的鄉鎮成職教育發展模式。

        以上三種鄉鎮成職發展模式的思考,不同程度能克服現實弊病,達到促進鄉鎮成職教育發展的目的。在當前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時期,鄉鎮成職教自身必須改革,只有堅持正確的成職教改革觀、發展觀,才能有效克服現實弊病,走出一條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辦學之路。

        正視鄉鎮成職教育的發展現狀,研究其產生現狀的深刻原因,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鄉鎮成教的發展趨勢,運用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觀點,變革其原有辦學體制、辦學模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使鄉鎮成校加快發展,真正肩負起能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的重任,服務“三農”,推進農業產業化,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學習化的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參與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堂日本美女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爽视频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 视频久久久久久97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