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

        第1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珍惜節約糧食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講話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我們學過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人們的生活開始富裕了起來,餐桌上的菜多了起來,人人過起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卻容易忘記了農民的辛苦,在餐桌上總會剩下很多的飯菜。漸漸地就養成了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

          要知道,中國的糧食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雖然我國糧食的總產量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糧食僅有幾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有十三億多,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是我國的第一大問題。就世界而言,糧食并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著饑餓。在現代,世界上仍有很多人在忍受著饑餓與寒冷,我們比起他們來說是幸福的。可以這么說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糧食的消費國。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是我們的生存之本,更是我們的命根子。如果有哪一頓讓我們吃不上飯,就不能正常學習和工作了。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說,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并不是很多。在校園里,時常能看到有些同學將饅頭咬了一口就隨手扔掉,水槽中經常會出現一堆堆白花花的米飯……在他們看來,倒掉一些剩飯剩菜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一點剩下的飯菜也值不了幾個錢。同學們,你可知道,這些倒掉的糧食,粒粒都是我們農民們用汗水換來的!看著這些倒掉的飯菜,真讓人心疼,我們要知道,浪費糧食應該是可恥的行為之一。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它的宗旨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今年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節約每一粒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們作為學生更應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老師、同學們,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謝謝大家!

          

          珍惜節約糧食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的名字是…

          我來自中央小學四年級,今天很榮幸站在這里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 《珍惜糧食,告別浪費》。

          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詩:讓我們一起記住這首古詩(會背的同學請一起背)

          “鋤地日是中午,

          汗水將谷物滴入土壤,

          誰知道中國菜,

          粒粒皆辛苦。"

          是的,每一粒都是來之不易的,它凝聚了許多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每個人都應該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珍惜食物。作為學生,我們不應該浪費食物。

          俗話說“人以食為天”,“人不吃飯就慌”,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

          沒有人能沒有食物。每個人都需要食物。我們要珍惜。但在生活中,只吃幾口饅頭,扔掉一半食物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同學們,我們有剩飯剩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菜是很難來的?當我們扔掉不喜歡的食物時,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有多少兄弟姐妹?

        妹在挨餓;當我們挑肥揀瘦、講吃講喝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饑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頓飯浪費一粒米,加起來就是13億粒米,那么一天、一月、一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   小就會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我們從小就知道;長大之后我們更應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中間要經過耕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等至少20多道工序,這中間勤勞的農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可以說粒粒糧食都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浪費糧食糟蹋的不只是糧食本身,更是對他人勞動的不尊重。

          同學們,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美好的明天有待我們去創造。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讓節約糧食成為你我的自覺行動!

          我今天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珍惜節約糧食演講稿

          

          從以往的“民以食為天”隨著時代逐漸的發展漸漸演變成了“民以食為樂”越來越多新奇古怪花樣百出的食物出現在我們桌上,讓大家漸漸忘了食物原本的意義

          逢年過節,家里常常來了許多人做客,一套套傳統的菜被端了上來,老人們的眼里都布滿了笑容和滿足,而小孩子卻在旁邊拿著筷子嘴里嘟囔著:“怎么又是這些菜呀。”

          記得那天,當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開始抱怨:“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膩了,我們出去吃肯德基麥當勞。”桌子被敲得咚咚的響,爺爺奶奶有些生氣了,眉間顯露出了一股滄桑感,雙目盯著那幾道菜,眼神飄得很遠:“你們這些小孩呀,現在整天就想著吃好的,其實有的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想當年我們那會吃飯吃肉都不是頓頓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們也開始議論道:“爸媽,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不要老是跟孩子們說舊時代的事,孩子們,總想著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過去的就過去了就別再想了。”

          爺爺奶奶聽了,神情顯得有些尷尬和失望,無奈的搖了搖手:“說的是這樣沒錯,但是。。”“好了好了,別說這些了。”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他們深深的嘆了口氣。

          飯吃完了,桌上剩許多剩飯剩菜,看著這些菜,爺爺奶奶想說些什么但還是猶豫著沒有說什么,安安靜靜的坐在旁邊同時我仿佛又聽到了他們的嘆息。

          坐在一旁的我聽著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書上看到過的文章,現在的生活哪有好轉,那些受到戰爭侵略的人呢,他們不是跟爺爺奶奶那輩一樣么。許多人因為戰爭飯都吃不飽,他們沒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為他們卻連吃飯都顯得有些奢侈。盡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處處都想到自己啊,也許節約一點食物節約一點水資源,那些人民也不會顯的那么貧乏了。

        第2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新飽食主義之健康篇――每餐只吃八分飽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

        樊 旭 劉自力

        編者按:擺脫貧困、實現溫飽并步入小康的人們,早已不再為沒吃的而發愁,想得更多的是怎樣吃才合理,才健康。就食量而言,是逞口腹之欲而飽食終日、膏粱厚味,還是食不過量、自然健康?

        新飽食主義提倡:每餐只吃八分飽。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民以食為天”的飲食觀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重要性。食為心根,根穩心安,沒有飯吃,就無所謂生存和發展,更談不上健康長壽。中醫認為,“人以食為養”,乃表示“人以飲食維持生命延續”,“人以飲食供養五臟六腑”之意。在人類生活的諸多因素中,要數飲食對人的健康影響最大。

        食之過飽,疾病來擾

        饑餓年代曾給人們帶來諸多不幸,如營養缺乏和傳染性疾病,使人類實際壽命遠遠低于自然壽命。然而,飽食終日,大腹便便真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嗎?非也。孔圣人在《論語》中說:“食無求飽。”莊子在《外篇》中說:“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黃帝內經》也有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有節,重在不過。”那么,“飽食”何以致憂呢?

        一、易傷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很短,每2天~3天就要修復一次,一日三餐經常飽食,胃排空時間延長,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復的機會。食物長時間滯留胃中,迫使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壞胃黏膜,易產生胃糜爛、胃潰瘍等胃腸疾病。

        二、易加重冠心病。過度進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別難消化,這就大大加重心臟負擔,使腹部脹氣,隔肌位置升高,從而限制心臟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另外,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較多地集中在胃腸道,使冠狀動脈供血更加不足,從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進而危及生命。

        三、易致肥胖。“魚生熱,肉生痰”,長期過量飲食,特別是過多進食大魚大肉等營養品,就會使攝入的熱量過剩,日積月累,久發肥胖。肥胖已被認為是大多數代謝性疾病的溫床,對健康危害極大。

        四、易患腦管病。種類繁多的腦血管疾病,大多與飽食導致的高血脂,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當今,腦血管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最嚴重的三大疾病之一。

        五、易患糖尿病。這種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癥狀的代謝性內分泌疾病,誘因雖多,但公認的誘因是與長期飽食和喜美食有關,故此病別稱“富貴病”。因此,糖尿病治療除藥物降糖外,主要是節制和控制飲食,改善營養結構。

        六、易患癌癥。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通過研究發現,機體免疫功能衰退是各種癌癥的促發因素,而長期飽食就會使人體的免疫功能過早地衰弱或減退。一項調查顯示,每人每天攝入2700千卡熱能,腸癌死亡率為11.7人/10萬人,當攝入增至3900千卡時,死亡率可增加數倍。

        七,易造成骨質疏松。人體內甲狀旁腺激素的多少與平時飲食量成正比,長期飽食就會使甲狀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過分脫鈣,造成骨質疏松。從年輕時就經常飽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體內甲狀旁腺激素含量明顯增加,即使攝取較多的鈣,也難以沉著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質疏松的機會就會明顯增加。

        八、易加速衰老。有關學者還證實,吃得太飽會讓人腦內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急劇增加,而這種物質又被證實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元兇,腦動脈硬化則與老年癡呆密切相關。此外,學者還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約20%的老年癡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都是喜歡吃得很多的“美食家”。

        食不過量 長壽自找

        可以說,大部分現代流行病都是“飽食”惹的禍。面對美食我們如何選擇呢?答案早已有之,那就是:八分飽,保健康。

        有學者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大鼠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限制飲食,只吃八分飽;另一組自由取食,隨便吃,觀察兩組大鼠的壽命長短。最后結果是,吃八分飽的大鼠壽命更長。美國科研人員對蠕蟲、白鼠和猴子進行觀察,每日供給的食物只有總熱量的70%,其壽命比供給足夠熱量的同類長30%。我們人類也是如此,雖然長壽的后天因素很多,養生的方法也不少,但只吃八分飽的養生方法是值得大家仿效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第六條強調“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明確指出了“食不過飽”對健康的重要性。《黃帝內經》亦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如果人人都食八分飽,那么剩下的“二分”不但會增加我們的壽命,還能節約大量的糧食,節糧從節制飲食開始。

        新飽食主義之心理篇――青少年飲食態度的心理解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所 徐岫茹

        編者按:有過挨餓經歷的中老年人大多有省吃儉用的習慣,而他們在教育子女或者孫子女時,卻總是怕孩子餓著、吃不飽。家庭節儉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青少年在學校和社會中奢侈浪費現象嚴重。本篇僅談青少年飲食態度的心理解析,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唯如此,作為父母的我們才能從中反觀己身,擔起責任。

        新飽食主義提倡:飲食態度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程度。

        近日有一則新聞報道說:某校高中生因學校伙食較差而罷課……由此也驚動了上級教育部門、新聞媒體,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爭議。可見,青少年面對“盤中餐”的心態,需要認真研究,才能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形成科學健康的對策與正確的教育理念。

        飽腹非情趣 選擇要自主

        生活在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社會,青少年從小眼界開闊,享受了與父輩不同的生活方式,對“吃飯”這件事,許多孩子的說法是:只為吃飽啊?那多俗呀,好沒情趣!于是,他們要尋求飲食的種種情趣,并希望有自主選擇的自由。青少年在飲食方面的心理行為表現,可簡略歸納如下:

        1 挑食偏食很自然:為孩子的成長發育,家長必給孩子吃好,即使自己舍不得吃,也得留給孩子吃;為保證身體好、考試成績好,就更要孩子

        吃最有營養的,最精致的美食:這樣,孩子挑食、偏食、浪費,吃“獨食”等,都有了充分的“理由”。

        2 攀富比闊甚坦然:有的孩子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包下一家餐廳,花個數干上萬元也不心疼,這是炫耀家庭“經濟實力”的好機會,孩子好有面子,家長“出血”也心甘。

        3 美食名吃追時髦:孩子也常有機會參加國內外旅游或社交活動,令其見識了各類“豪華盛宴”“饕餮美食”。這就難免在同齡人中攀比,甚至沒有進過五星級飯店、沒吃過西餐的,都被當作“土老冒”。

        4 請客交際是當然:孩子更會向大人“學樣”,校友聚會、選干拉票、發小敘舊、哥兒們聚餐等,“餐桌關系學”被許多孩子玩熟,但卻不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諦。

        5 餐桌戀愛多浪漫:隨著青春期到來,異性之間交往也會增多;不但要過我國傳統的民族節日,還要過洋節,甚至有小學生也開始嘗試了。

        6 嘗鮮情趣更多元:許多愛上網的青少年還會追隨網上“美食家”的足跡,有人常在網上新開張的特色餐廳或是獨具特色的美食信息,其生動、新穎、奇特的“廣告”,會迎合青少年的好奇心與從眾心理,并積極跟進試吃。

        綜上所述,不禁令人懷疑:這些“吃法”與填飽肚子究竟有什么關系呢?

        作為心理咨詢師,筆者接觸過上百例“飲食障礙”患者,多為青少年。其表面上看是飲食無規律、不科學,或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怪癖行為,而其實質上則是嚴重的心理障礙。飲食障礙的表現主要有:①以大吃放松心情;②心理失衡易貪食;③胡吃以宣泄抑郁;④絕食皆因無自信;⑤吃吐循環成自虐;⑥青春厭食避風港。實際上,無論貪食還是厭食行為,都與一定的心理障礙有關,一方面要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要做臨床醫學和營養方面的治療,可以說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家中若有孩子患上貪食癥或厭食癥,會給父母心理上和經濟上帶來巨大壓力和沉重負擔。

        重識盤中餐 環保又健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唐]李紳《憫農二首》

        這兩首小詩,孩子從幼兒時期可能就會背誦,但對其中的含義能夠理解嗎?如今的大多數孩子,包括部分農村娃,因上學念書,而沒有機會接觸農業勞動。深圳的一個女孩第一次看見豬,竟然被嚇哭;大學生回村下田除草,卻不識野草與禾苗的區別……看著這些削肩膀,小細腰、高挑身材的男孩女孩們,看著那些肥胖身軀“規模”遠超父母的小男生小女生們,就可領悟什么叫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了。

        針對我國青少年當前存在的問題,應該提倡下列健康飲食理念:

        1 生活做減法,事業成加法:飲食簡單,需求適度,物質做減法,精神更充實;可有更多精力與時間用于學業、事業,這是成功人士們的重要人生經驗之一。

        2 新節儉主義。求實不奢華:節儉是一種超級智慧和美德的前提,將資源用于最需要之處,而不貪圖私有和虛榮,是新新人類應追求的境界。

        3 生活方式病,可防也可治:貪食和厭食都是生活方式病,做一個身心健康的“青春精英”其實并不困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應爭做身手矯健的“健美之星”。

        4 重識盤中餐。糧食應珍惜:“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這是任何時代顛撲不破的真理,糧食乃生命之本,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甚至可以說是愛祖國愛人民的神圣使命。

        5 環保時代潮,人人必參與:節約糧食的實質就是節約能源、土地和保護環境;人人應做環保衛士,做稱職的地球公民,“物盡其用”則是“人盡其才”的保障和前提。

        6 節約反浪費。愛心無限美: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這永遠是真理;如今世界上還有8億多人挨餓;我國也還有為數不少的貧困人口;對于中國13億人口,糧食問題更不可掉以輕心。

        一日三餐非小事,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對于食品有一種科學的態度和善于自我控制的健康飲食行為,真是比繪孩子“吃得好”重要千萬倍啊!

        新飽食主義之節能篇――節糧的蝴蝶效應

        張田勘

        編者按:當前社會,人們都喜歡關注數字,CPI、GDP,股指、房指……可是你知道嗎?每天的一日三餐,每一碗米飯,都包含了哪些數字呢?而這些數字都能最有力地證明:你節約的每一粒糧食,都在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世界做著貢獻。

        新飽食主義提倡:從現在開始,節約每粗糧。

        對于糧食的節約,中國人歷來十分重視。例如,《顏氏家訓》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就代表了中國人千百年來養成的節約糧食和其他消費品的良好行為方式。其意義在于,即使是富裕者也能以細水長流的方式獲得可持續發展,維持一個家庭的基本生存,擁有、享受和過完美滿的人生。今天的節約糧食還賦予了許多新的意義,節糧是與節水、節約耕地、節約能源和節約資源等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節糧的效應擴大開來是一種蝴蝶效應。

        節糧與節水

        1993年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托尼?艾倫(Tony?Allan)提出了一個“虛擬水”的概念,用以計算食品和消費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用水量。這個理論認為,人們不僅在飲用和淋浴時需要消耗水,在消費其他產品時也會消耗大量的水。

        通過計算,人類在生產糧食時所耗費的水最為驚人。例如,生產1噸小麥需要耗費1000噸的水資源,生產1噸玉米需要耗費接近1200噸的水資源,生產1噸稻米需要耗費2000噸的水資源。而一杯咖啡在種植,生產、包裝和運輸的過程中需要消耗140升水,這相當于一個英國人平均每天的飲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甚至一個漢堡包也需要消耗約2400升水。當然,非糧食產品的生產也要耗費水。如生產一個2克的32兆芯片也要消耗32升水。而按“虛擬水”概念計算,平均每個美國人每天大約要消耗6800升水。是一名中國人消耗量的3倍以上。

        當然,虛擬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水,而是以虛擬的形式包含在產品中的看不見的水,因此,虛擬水也被稱為“嵌入水”和“外生水”。但是,虛擬水并非只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可以貫徹和應用到生活中去的可行做法。其意義在于,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量入為出,不浪費糧食,每人一年節約1000克稻米(這是極容易做到的),只要1000人,就可以節約一噸稻米,也就等于每年節約了2000噸水資源。如果把這種節約推廣到全國13億人身上,一年就可節約130萬噸大米,相當于節約了26億噸水。這種節約如果換成是小麥,則可節約水13億噸,如果是玉米,則可節水15.6億噸。所以,節約糧食也就是節約水資源,這對于我們的生存事關重大。

        節糧與節地

        生產糧食必須依賴土地,因此,土地從古

        至今都是與糧食密切相關的資源。按中國的13億多人口計算,每人年均需要糧食300多公斤,對糧食的總需求量大約是每年5億噸。而2007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剛好為5億噸(2006年為4.9億噸)。也就是說,18.27億畝耕地產出的糧食,剛剛能解決13億多人的吃飯問題。

        而實施國家保護耕地政策的國土資源部的官員說,到2010年,中國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億人。要保障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18億畝耕地是底線,絕對不能突破。目前中國其實是依靠提高糧食單產量,用占世界10%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為了保證中國糧食安全,必須保證18億畝耕地這個底線,也就是糧食紅線。

        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節約糧食,可能就會節約更多的耕地。而節約耕地也可以引進新的“虛擬土”戰略,這是2004年由湖南農業大學副研究員羅禮貞等人提出的。虛擬土同樣不是真實的土地。而是以“虛擬”的形式包含在糧食產品中的看不見的土地。例如,每生產一噸稻米就需要2畝土地,當然,如果產量低的地區,生產一噸稻米就需要3畝土地。

        虛擬土的提出也為人們節糧帶來了新的意義。如果每人一年節約1000克大米,1000人也就能節約1噸大米,至少也就節約了2畝地。而13億人一年則可以節約260萬畝地。這對于緩和我國的耕地具有至關重大的意義。

        節糧與節能

        糧食生產不僅要耗費土地和水,還要消耗人力、技術、化肥、農藥、能源(電、石油)等,如果把這一切換算成生產的消耗成本,例如,以生產小麥為例,可以讓我們更為清楚地知道糧食中所凝聚的勞動和資源,并通過節糧來節約能源、資源,并保護生態。

        如果按照虛擬水和虛擬土的節水節地模式,每1000人節約的糧食等于節約了2畝土地,13億人就等于節約了260萬畝地。按投入到這260萬畝地上的種種能源和資源來看,就相當于節約化肥費2.52278億元,節約農藥費0.25818億元,節約機械作業費1.8213億元,節約灌溉費0.5759億元,節約種子費0.79872億元,節約土地租金(以2007年小麥畝均土地成本為63.84元計)1.65984億元。

        再加上農民和農業工人的勞動力和技術成本,如機械操作的農機人員的技術成本,2007年小麥每畝總成本為424.53元,以此計算,則節約260萬畝土地,就相當于節約了11.03778億元。當然,如果以小麥每畝現金成本248.6元計算,則可以節約6.46336億元。

        第3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節能減排;新疆大學生;對策

        中圖分類號:G526.5文獻標識碼:A

        一、節能減排的意義

        節能減排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和促進科技進步的主要陣地,搞好“節能減排學校行動”,不僅可以促進學校本身的能源資源節約,降低辦學成本,在社會上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還有利于促使廣大學生樹立節能環保意識,掌握節能環保技能,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新疆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為226,012人(含研究生數)。為了了解新疆大學生節能減排行為,2009年4月筆者對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醫科大學、新疆財經大學五所學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11份。其中,新疆大學100份、新疆農業大學100份、新疆師范大學80份、新疆醫科大學106份、新疆財經大學125份。

        二、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了10個題目,具體情況如下:

        1、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注意節約用水?通過調查,248名學生選擇了“時刻注意”,所占比重為48.5%;230名學生選擇了“偶爾注意”,所占比重為45.0%;33名學生選擇了“沒有刻意去節水”,所占比重為6.5%。

        2、您平時是否注意隨手關燈?通過調查,384名學生選擇了“時刻注意”,所占比重為75.1%;119名學生選擇了“偶爾注意”,所占比重為23.2%;8名學生選擇了“沒注意過”,所占比重為1.7%。

        3、當使用完電視、電腦時,您會怎么做?通過調查,384名學生選擇了“及時切斷電源”,所占比重為75.1%%;127名學生選擇了“使其處于待機狀態,以便下次再用”,所占比重為24.9%。

        4、購物時,您會自己準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嗎?通過調查,141名學生選擇了“經常”,所占比重為27.6%;194名學生選擇了“很少”,所占比重為38%;176名學生選擇了“看情況”,所占比重為34.4%。

        5、如果校園中出現分類垃圾桶,您是否會主動將垃圾分類扔進去?通過調查,339名學生選擇了“是”,所占比重為66.3%;42名學生選擇了“否”,所占比重為8.2%;130名學生選擇了“看情況”,所占比重為25.5%。

        6、當您有小了或舊了的衣服或物品時,您會怎么做?通過調查,102名學生選擇了“扔掉”,所占比重為20%;42名學生選擇了“收起來”,所占比重為41%;130名學生選擇了“捐贈或給他人”,所占比重為39%。

        7、當您點的飯菜不合口味時,您會如何?通過調查,70名學生選擇了“另點一份”,所占比重為13.7%;441名學生選擇了“收起來將就著吃掉”,所占比重為86.3%。

        8、您是否經常使用一次性碗筷?通過調查,37名學生選擇了“從來不”,所占比重為7.2%;391名學生選擇了“偶爾”,所占比重為76.5%;83名學生選擇了“經常”,所占比重為16.3%。

        9、您是否思考“節能減排”問題?通過調查,25名學生選擇了“從來不”,所占比重為4.9%;335名學生選擇了“偶爾”,所占比重為65.6%;151名學生選擇了“經常”,所占比重為29.5%。

        10、在實際生活中您更注重在哪些方面的節能減排?通過調查,面對這道多項選擇題,選擇“節電”的學生比重達81.2%;選擇“節水”的學生比重達79.1%;選擇“節約糧食”的學生比重達65.9%;選擇“合理用紙”的學生比重達43.6%;選擇“回收利用”的學生比重達40.7%。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1、新疆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還不夠強。從問卷調查中得知,經常思考“節能減排”問題的學生所占比例只有29.5%。這說明新疆大學生對節能減排雖然有一些認識,但意識還比較淡薄,沒有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

        2、在具體的行為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時刻注意節約用水的學生所占比例僅僅為48.5%;購物時自己準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的學生所占比例僅僅為27.6%;選擇將舊衣服或物品扔掉的學生所占比例高達20%;從來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學生所占比例僅僅為7.2%。當點的飯菜不合口味時,有13.7%的學生選擇了“另點一份”。此外,時刻注意隨手關燈和使用完電視、電腦后及時切斷電源的學生所占比例也未達到80%,兩者的比例均為75.1%。事實上,在所設計的10個題目中,沒有一個題目的最佳選項達到90%。

        (二)對策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如,輔導員及班主任可以組織“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校園、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養成節約習慣,從自身做起,杜絕浪費。學生社團要廣泛開展節能、環保科技創新活動;每年在校園開展節能知識和技能競賽,對優勝者給予獎勵,不僅可提高學生的節能意識,還可以達到宣傳節能知識的目的。認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資源節約活動。

        2、加強節能宣傳工作,將節能減排的理念灌輸給學生。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人人崇尚儉樸,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動員學生從點滴做起,自覺養成隨手關燈習慣,離開教室前斷電,杜絕白晝燈、長明燈,室內盡量使用自然光;計算機設置成自動休眠狀態。在學生宿舍、圖書館、餐廳等公共場所,水龍頭盡量開小,養成隨手關閉的好習慣,堅決杜絕“常流水”現象。購物時使用環保袋,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有資料表明,如果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節能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萬噸,這是十分可觀的。此外,計劃好每一頓飲食,節約每一粒糧食。這是每一個新疆大學生都能做到的,是最現實的、也是最有效的節能減排活動。據有關資料顯示,如果全國平均每人每年減少糧食浪費0.5千克,每年可節能約24.1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61.2萬噸。可見,節約糧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節能減排行為,新疆大學生應當積極行動起來,計劃好每一頓飲食,做到營養均衡,又不浪費任何一粒糧食。這既學會了自我理財,又達到了節能減排的作用。

        3、設立網站及制作展板。新疆各高校可設立專門的節能知識網站,以便更好地向學生介紹各種節能專業知識。另外,可制作展板在各高校進行節能宣傳,活動中可邀請各界名人出席。

        4、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饋制度。各高校應安排專人負責全校節能工作檢查,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懸掛意見箱,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師生意見,采納好的建議,不斷完善規章制度。

        總之,通過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新疆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將對新疆高校節能減排工作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使新疆節約型校園的建設取得預期的成績。

        (作者單位:1.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喬飛,苗慶霞.高校開展節能減排工作之我見[J].繼續教育研究,2009.2.

        第4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

        第一,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像今年的黃巖島,等事件,讓學生看新聞討論,看清美國日本的險惡用心。 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談到如何培養意志力,如何克服困難等,不需要教師逐一講解,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針對具體問題談談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采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盡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運于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講到節約糧食時,我們可以搜集平時浪費糧食的材料圖片,然后到網上下載貧困山區人們的生活狀況視頻,兩相對比,學生自然就能感受到節約的重要性,從而對自己的浪費行為感到羞愧,進而落實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上。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在學習“消費”內容時,我以房屋消費為例進行教學,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學生對這個例子的反映明顯不同,此時,我就及時引導他們了解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等知識。除了要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第5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學;德育教育;說明;滲透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學校對小學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小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只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總的來說就是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小學生在這個時期是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且現在我們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小學生每天都會接收來自多方面的信息,而且小學生在現價段的自制力也是不強的,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那么這與國家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相違背的。國家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高的知識水平,在思想上更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念。由此可見,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在這我們采取的是滲透的教育模式,在小學課堂上及一些活動上進行滲透教育。

        一、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簡要說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得到變化,現階段的培養目標不僅是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現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科學技術融入到了生活中,小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那么對小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就會有誤導作用。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小學生進行滲透教育,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中,這都是需要做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樣小學生就會有良好的思想品質,這種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具有熱愛生活,熱愛國家,喜歡幫助他人,團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高尚品質。而且這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師進行長時間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著很深遠的意義。教師需要積極的去探索一些措施,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二、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思考

        (一)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時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

        德育教育的滲透對小學生思想教育的形成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時,要注意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因為小學生現在處在自我約束力不強的時期,而且喜歡自由,不喜歡被別人強制性的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先去了解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滲透教育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進行滲透教育時,教學方法也要適當,不要太單一,在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這是教師需要做到的,從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促進德育教育的滲透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學生的愛國情感在小學德育教育的滲透中是很重要的一項措施。教師在對學生的愛國情感的培養時,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出發。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祖國和黨的偉大,和我國的一些人文情懷,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的時候為學生放映關于這方面的資料,或者為學生講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增進對國家的情感。這些知識的講解就可以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滲透,讓學生提高自己的愛國情懷。而且在各個學科中也都可以找到關于我國優秀文化的知識,去為學生講解我國的優美的山川與河流,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其次,在課下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去布置一個小的作業,而且作業是與課堂所學的知識相關的,然后在側面可以提高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比如學到關于環境的課題的時候,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更好的保護環境,愛護環境,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又可以讓學生了解環境的重要性和意義,提高了學生對國家的熱愛。

        (三)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時,要注意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的銜接與聯系

        在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時,要注意學科與德育內容之間的銜接與聯系,也許我們大多數會認為在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時,認為在一些文科性的學科中比較容易實現,但是在一些理科性的學科中就不容易實現了,其實通過對知識的分析,在一些理性學科中也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比如,在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時,會學到電費,電量的知識,這時就可以對學生普及節約用電的知識,讓學生懂得節約用電,這也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或者是在學習糧食和利率的知識的時候,讓學生懂得節約糧食是一個好習慣,這些都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所以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時,要注意內容之間的銜接性。

        (四)在一些活動開展時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德育教育的滲透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并不是只是在課堂教學時進行德育教育,在舉辦一些活動時,也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比如,學校在開展運動會的時候,讓學生懂得團結一致,懂得集體的重要性,以及班級榮譽的意義,在運動會中要讓小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團結一致,讓學生懂得一個班級就是一個整體,這樣小學生的思想也會得到熏陶。或者學校舉辦一些關于德育教育的演講活動,而且優秀的演講者也可以獲得獎勵,這樣就會很大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也會進行思想教育,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滲透時,要從多個角度出發,這樣德育教育的滲透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德育教育的滲透是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然后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滲透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認識,提高對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福英.論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110-111.

        第6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一、將環保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環保行為

        幼兒環保行為的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們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更注意從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加以強化,幼兒就由不自覺到轉化為自覺的行為。

        1.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提出“五學會,五不”的要求,既學會正確用餐,不掉飯粒;學會垃圾的回收和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學會主動入廁,不隨便大小便;學會走路輕,做事輕,說話輕,不大聲喧嘩;學會開小水,節約用水,隨手關水龍頭,不浪費水的好習慣。平時,我們教育孩子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紙張、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在日常活動中,我們都會帶領幼兒去園外撿紙屑,看到地面上果皮紙屑撿起來扔到果殼箱里,并在班中開設“環抱地球小衛士“獎,及時獎勵他們,從而不斷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寓環保教育于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他們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悅和滿足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體育游戲《青蛙捉害蟲》,通過讓幼兒在四散追逐活動中,使他們懂得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我們不能捕殺它們,更不能吃它們的肉。知道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之后,孩子們便很自然地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了。

        3.教學活動中的環保教育。

        豐富幼兒環保知識應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在國內外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日有關的紀念日,我們都要開展一些主要與環保有關的活動,如:在“植樹節”時給幼兒介紹森林資源及其作用,森林與人類的關系及人為破壞森林引起的地震、臺風、大氣污染等惡果,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再如:在“愛鳥日”則給幼兒講述大量捕捉鳥類會出現的惡果等,既豐富了幼兒的環保知識,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另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環保內容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如:地球清潔工、垃圾的處理、禁鳴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濫、空氣水等污染等。記得在一次活動中給孩子講了《地球清潔工》的故事,孩子們知道了烏鴉、海鷗、禿鷲、蚯蚓等動物能消除地球垃圾,地球公公就錄取他們當清潔工,他們成為了地球的保護神。孩子們對動物的清潔作用很感興趣,有些小朋友聽了故事,把這些地球清潔工惟妙惟肖地畫了出來。我就是通過這些適宜而豐富的內容,使孩子們了解了森林、動物、大氣等環保知識,為進一步進行環保教育提供了“食糧”

        4.自然觀察中環保教育。

        午餐后帶幼兒散步來到了種植園地,一個幼兒好奇地把小青菜拔了出來,我就及時地利用這個活教材,使幼兒知道小青菜離開了土壤媽媽它就活不成了。我們千萬不能拔地上種植的花、草等植物,慢慢地培養了幼兒不隨意破壞綠化的好習慣。

        二、充分利用家庭資源組織家長積極參與讓環保教育得到延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指出了家長這一資源不可忽視的力量。

        1.要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春天,帶孩子去看小草是怎么發芽的,帶她去油菜田看小蜜蜂采花蜜;夏天,帶孩子去樹底下聽知了的叫聲,帶她去捉熒火蟲,告訴她,熒火蟲為什么會發光;秋天,帶她去撿落葉,回來做樹葉畫,帶她去稻田,觀察大米是什么樣子的;冬天,帶她一起去雪地里堆雪人,帶她一起做實驗,讓她知道水是怎么結成冰的。讓孩子走進大自然,不僅讓她親身體會到了大自然中的美好,觀察到了大自然中的萬物生靈,還了解了動植物與大自然的關系。

        2.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一些事例,告訴孩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記得有一年的夏天,跟女兒一起看新聞的時候,剛好看到某地正在爆發山洪,泥石流。女兒就問我:媽媽,為什么會有泥石流呀?我說:因為他們把山上的樹都砍掉了,所以下大雨了,把山上的石頭全沖下來了。女兒又問:那我們這里會發生泥石流嗎?我說:不會的,因為我們的山上都種滿了樹。小樹的根把山上的石頭牢牢抓住,就不會發生泥石流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小樹的。女兒點了點頭,說:哦,知道了。我想,雖然女兒當時還不能完全懂,但適當的灌輸這種知識,等她慢慢的長大,學了更多的知識,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過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幼兒園共同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如:與孩子一起制作環保標志;到田園里統計樹木種類;指導孩子設計未來農村綠化等等。這樣一來,家長不僅了解到幼兒在園內的活動,能及時的提供一些材料,支持、參與、幫助教師完成教學計劃,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的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對樹立幼兒環保意識大有幫助。通過爸爸媽媽們的身體力行,讓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榜樣,意識到環保行為其實就在我們的周圍,人人都可以為環境保護貢獻一點力量。

        第7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保護環境;家庭環保教育;凈化空氣;有害物質

        1、環境保護的意義:

        1.1 什么是環境?

        廣義地說,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的總和。通常,可以按照環境的主題、范圍、對象等進行分類。按照環境主題來分,環境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其它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看作環境的對象。

        環境法規中指的環境,往往把應當保護的環境要素或對象稱為環境。我國《環境保護法》明確指出:“本法所指的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稱,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1.2 什么是環境保護?

        所謂環境保護,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利用資源,防止環境污染,保質生態平衡,保障人類社會健康地發展,使環境更好地適應人類的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1.3 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類生活、生產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并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后代。

        2、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

        2.1 目前我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途徑

        2.1.1 廢物回收利用:包括分類收集、分選和回收。

        2.1.2 廢物轉換利用:即通過一定技術,利用廢物中的某些組分制取新形態的物質。如利用垃圾微生物分解產生 可堆腐有機物生產肥料;用刻塑料裂解生產汽油或柴油等。

        2.1.3 廢物轉化能源:即通過化學或生物轉換,釋放廢物中蘊藏的能量,并加以回收利用。如垃圾焚燒發電或填埋氣體發電等。

        3、家庭環保教育

        節能減排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2010年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拉開帷幕,189個國家將在世博會上展示最先進的綠色科技、環保技術。回想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55個國家做出到2020年減少和控制溫室氣體減放的承諾,總理在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將作出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提倡綠色環保、提倡節能減排已經成為目前全國乃至全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與重要任務,家庭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孩子的節能減排意識,幫助孩子從小樹立節能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具有重大的意義并產生深遠的影響。

        3.1 事例:喬治·布蘭森和阿麗娜·桑切斯是一對熱衷環保生活的夫婦,他們在40多歲時有了自己的企業,夫婦倆住在洛杉磯一套帶有3間臥室的房子里。他們覺得,雖然自己在節約能源方面已經做得不錯了,但日常用水量始終降不下來,把問題歸結于蓮蓬頭不夠節水。為了將環保做得更好,他們減少30%到40%的花園灑水量、提高閣樓絕緣性、換掉舊熱水器和一個蓮蓬頭。此外,他們倆換掉車子——布萊森先生1997年買的薩博和桑切斯女士1998年買的沃爾沃,改成相對省油的混合動力車,一年可以節省1200美元的汽油費,并減少50%的汽車尾氣排放。這對夫婦表示,總有一天他們將會改用電動車。

        3.2 家庭如何對孩進行環保教育

        當今社會,人們對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新的認識,發出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強烈呼吁,這就意味著我們將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顯然,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對他們加強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盡管社會和學校是對幼孩子實施環保教育的窗口,但家庭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途徑。充分利用家長的資源,發揮他們的優勢,讓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環境保育啟蒙教育,使之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

        3.2.1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環保中來,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孩子是家庭成員中的一份子,家里的大小事務應該讓他們參與進來,裝修房子的時候或者平時家里擺放美化環境的物品必然涉及到種類和材料的選擇,這便是一個很好的讓孩子了解并做出判斷的好機會。比如選擇花卉類時,可以選擇仙人掌、龜背竹、曇花等能在晚上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茉莉晝夜都能放出揮發性香清油和負離子,使室內空氣保持清潔,所含的芳香能消除疲勞。燕子掌(玉樹)、觀音蓮、黑法師、八寶景天、長壽花等白天晚上都吸收二氧化碳 釋放氧氣。家具盡量選擇木制品,少用復合板類,因為這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甲醛。選擇墻面漆的時候先看各種元素含量的多少,超標的品牌一定不能選擇。

        3.2.2 加強家長自身的環保素質,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應該多看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書籍及媒體報道,來豐富自己的環保知識,多關心我們周圍的環保狀況。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如不隨地吐痰、瓜皮果殼仍進垃圾箱,不在公共場合喧嘩等,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在平時,家長要多收集一些相關的知識,如:在教孩子認識駱駝時,就請家長給孩子講講什么是沙漠?沙漠化給人類帶來表示們后果?家長們都認真落實,又看書又翻資料,然后講給自己的孩子聽。結果,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是沙漠,沙漠化給人們帶來沙塵暴、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所以,人們要多種樹,治理沙漠使沙漠變綠洲。另外,可以參加“環保綠色”活動,家長從中獲得了對我國一些珍貴動物如何進行保護,水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認識,并能影響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能夠懂得許多保護動物、保護水資源等知識。

        3.2.3 深入大自然,萌發孩子保護環境的情感

        大自然是孩子環保教育最直接、最生動的場所,經常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在自然環境中結合所聽、所見、所聞和所想,啟發和引導孩子觀察自然,發現問題,讓幼孩子逐步認識到自己是環境的一分子,自己無時不刻都不能離開生存的環境。所以為了進一步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情感,除了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玩沙區、玩水區、觀察角和種植園地外,應把孩子帶入大自然中去,使他們對大自然的情感更加深刻與豐富。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出去找一找自然中的小動物、小昆蟲等。又如:利用春天、秋天等時機,帶領孩子游覽參觀大自然,采集果子、落葉等,觀察季節變化的一些明顯特征,深刻感受季節的轉換所伴隨的環境中萬物的變化,感受到優美環境所帶來的身心愉悅,激發他們對自然現象和生態環境變化的興趣。一旦孩子在觀察中發現新奇的事物,家長就應進行及時的引導,從周圍環境擴大到廣大的空間,使孩子意識到世界是很大的,自然界是充滿趣味的,它與我們人類是密不可分的,從而萌發保護自然人人有則的情感。

        3.2.4 抓住契機,培養孩子良好的環保習慣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教育無出不在,關鍵看你是否有心”。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多的教育時機,那么我們家長就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在秋天到來之際,可以帶孩子去看一看秋收的情景,體驗一下農民收割的辛苦,感悟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幫助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在平日里,家長可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垃圾分類,把可再生的垃圾分開,利用塑料罐、易拉罐做一些手工作品帶入學校或者裝飾自己的房間,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創造力又節約了能源、減少了污染。同時,還要教育孩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等好習慣,對于孩子在環保習慣上的錯誤行為應幫助分析事情錯在哪里,使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有一個新的認識,從而使孩子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

        優美的環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創建好的;環保意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好的。只有在社會、學校、家庭的潛移默化下,孩子的環保意識才能得到增強。因此,家庭參與環保教育,共同教育孩子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是促進孩子環保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渠道。

        參考文獻

        [1] 《環境保護法》

        第8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關注學生;注重實踐

        由于數學內容自身抽象性和教材結構嚴謹性,使初中生感到學習數學枯燥無味、趣味性不足,導致一些學生因對數學的學習望而生畏而出現“短板效應”。初中數學教學如何避免和克服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學也要“接地氣”,即關注學生和注重實踐。

        一、關注學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所謂關注學生,就是指數學教學要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1.走進學生心靈和學生交朋友

        初中數學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課余交往、家庭走訪等一切可能的機會和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取得學生信任的前提下和學生交朋友,并適當采取表揚和正面引導的手段,激勵學生學好數學。“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會因信任數學老師而愛學數學。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學會學習,掌握方法。這不僅是完成當前學習任務的需要,而且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乃至一生的成就都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如,要求學生書寫認真,教師板書應從不馬虎。(2)勤于指導,反復訓練。(3)爭取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統一要求。(4)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將良好習慣的培養,同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一樣貫穿于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

        3.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師跟學生情感交流和溝通的主要場所之一。

        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授節奏和方式。如,在夏季的下午第一堂課,學生容易受困乏、精神不振等因素影響,教師若是侃侃而談,學生就很容易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必然不會好。此時,教師可以創造出能使學生提起精氣神的課堂氛圍,例如,幽默的講解、開展分組比賽等方式,使學生擺脫“困”境,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學效果或許會更好。

        4.了解學生的生活基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研究證明,學生的生活基礎決定了學生數學學習“最近發展區”的范圍和可能。

        數學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生活范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蘇科版數學(下同)七年級上冊“平行”這節內容時,城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塑膠操場直線跑道上的跑道線、地鐵的軌道、馬路上的斑馬線等逐步抽象出“平行”的概念。農村的學生可能沒有見過上述實物,如果采用這些實物來引導,就可能因其過于“新鮮”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農村教學的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面相對的邊緣線、黑板面相對的邊緣線、課桌面相對的邊緣線等逐步抽象出“平行”的概念。

        二、注重實踐

        數學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反過來又廣泛應用于實踐。

        1.從實踐中獲取數學知識

        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應理解實踐對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作用,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學習。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平面圖形的認識》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自己生活實踐中列舉相關的平面圖形的例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來認識這些圖形物體,從大量的實物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從而形成各種平面圖形的概念。這樣,學生的生活實踐作為課程資源與課本知識的有機結合,就會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2.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社會實踐

        如,在教授《數據在我們周圍》時,讓學生列舉生活、生產過程中數據的出現和應用、人口普查的實踐操作和意義、統計圖的應用等。這些課程的內容都是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這樣的教學,既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又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一舉兩得。在教學“感受100萬”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統計全國13億人每人每天少浪費一粒米,一年可節約多少噸大米?這些大米可供全新沂市人(100萬人)吃多少天?(按每人每天吃0.5千克大米計算)通過小組實驗,學生自己得出驚人的數字,同時明白了要節約糧食的道理。每當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時,自己感覺自己“了不起”。這種自我感覺同時會大大提高其繼續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第9篇: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 校園告示語 言語行為理論 禮貌策略

        1.引言

        告示語作為一種公示性話語,涵蓋的范圍廣,凡在公共場合張貼或印刷的旨在為一般公眾或特殊群體提供指南、提醒、警告等幫助的宣傳性、服務性語言標牌標語都可以歸于告示語的范疇(陳新仁,2001:58)。在校園內張貼或印刷的旨在為廣大師生提供指南、提醒、警告等幫助的宣傳性、服務性言語標牌標語被稱為校園告示語。在學校的食堂、教室、閱覽室、辦公室、綠地、走廊、寢室、操場、廁所等各地都有醒目的告示語,內容主要包括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愛護公物、講究衛生、健康成長、安全防護、說普通話、好好學習等涉及師生學習活動的方方面面提示,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文明風尚,構建美好和諧校園環境。現舉例如下:

        (1)言出必行。So said,so done.(打印室)

        (2)禁止踐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綠地)

        (3)請勿亂棄。Please don’t litter.(垃圾箱)

        (4)嚴禁大聲喧嘩。No shouting.(走廊)

        (5)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足踐。Seeing is better than listening while practice is the best.(實驗室)

        (6)用美的心靈奏出動人的旋律。Beautiful heart plays wonderful music.(電子琴室)

        上例幾條校園告示語具有簡潔醒目、鮮明準確、通俗易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征。然而,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這幾條校園告示語設計的風格各異,運用了不同的設計理念。本研究以各種校園告示語為語料,從言語行為理論入手,微觀探討其語用語言特點,以及相關語用策略的使用狀況。

        2.校園告示語與言語行為理論

        Austin(1962)認為,語言研究的目的應該是澄清所有言語交際情境中的所有言語行為。為此目的,他主張區分言語行為的不同層次:我們說出一句話的時候,其實同時實施了三個次行為,即以言指事行為、以言行事行為和以言成事行為。以言指事行為指的是話語的表述方面,指說話人說出一句有特定意義和指稱的、能讓人理解的話語的行為。以言行事行為也可譯作施為行為,指說話人旨在通過話語實施某個交際目的或者執行某個特定功能的行為。以言成事行為指的是某句話說出之后在聽話人身上產生的效果或結果(何自然、陳新仁,2004:63)。從交際的角度看,一則校園告示語就是一個交際行為。在這個交際過程中,校園告示語策劃者也就是校園管理者是發話人,被告示的對象即被管理者是受話人,屬于“單向交際”,發話人只發出信息,受話人只接收信息,而且不是一種面對面的、在特定時段發生的交際,在這種單向交際中,交際的雙方不會去商討、交換信息。作為雙方交際載體的校園告示語具有持久使用的特性。就目的而言,校園告示語的使用也是為了以言行事,影響管理對象的行為舉止。校園告示語可用來實施下列類型的以言行事行為。

        A.禁止性(forbidding)言語行為屬于指令類以言行事行為,其交際意圖在于以強制性方式來阻止或預防特定行為、事件的發生。禁止性告示語的語用語言特點表現為祈使句式以及“禁止”、“嚴禁”、“不得”、“不準”等字眼的使用,英文一般使用“no”、“don’t”等字眼。例如:

        嚴禁大聲喧嘩。No shouting.(走廊內)

        此處嚴禁停車。No parking here.(教學樓門口非停車區)

        B.祈求性(requesting)言語行為也屬于指令類以言行事行為,但其語氣要弱一些,留給受話人選擇服從或拒絕的回旋余地較大。執行祈求性言語行為的告示語有一個明顯的語用語言特點,那就是“請”或“請勿”的使用,英文一般使用“please”或“please don’t”等字眼。例如:

        請隨手關燈。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leaving.(教室門口)

        綠樹優美,請勿攀折。Trees are graceful.Please don’t pull them down or break them off.(綠地)

        C.宣傳性(advocating)言語行為也是一種指令類以言行事行為,旨在號召人們為某一目的或宗旨而努力由于受話人廣泛、籠統、含糊,因此其影響力比上面兩類指令性言語行為都要弱許多。宣傳性告示語沒有明顯的語用語言特點,但常帶有某種修辭色彩。例如: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操場)

        宿舍是我家,衛生靠大家。Dormitory is my family.The cleaning depends on everybody.(宿舍)

        D.告知性(informing)言語行為屬于闡述類或斷言類以言行事行為,其作用在于向公眾提供某種相關信息或指南、告知性言語行為一般使用陳述句或省略句。例如:

        安全出口。Fire exit only.(安全出口處)

        3.校園告示語中禮貌策略的融入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校園告示語屬于一種社會性標志語,社會的文明發展要求它趨向于多元化和人本化。因此,校園告示語中禮貌策略的融入將對其本身的強化發展有著現實的規范和指導意義。本文主要從Leech的禮貌原則和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著手,分析禮貌策略在校園告示語中的運用。概括地說,禮貌原則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信念減弱到最低程度[3]。Leech(1983)將禮貌準則歸納為六條:(1)得體準則(Tact maxim),(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何自然、陳新仁,2004:44)。而Brown和Levinson(1978)在Goffman等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論,力圖將面子作為一種普遍的語言現象來研究。他們認為面子是每個社會成員想為自己爭取公開的自我形象(self-image)。人們在交際活動中希望彼此維護對方的面子、并隨面子威脅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較高程度的禮貌策略(何自然、陳新仁,2004:46)。“嚴禁類”告示語以“盛氣凌人”的姿態對受話人直截了當地做出強行指令或警告,嚴重威脅了受話人的尊嚴或“面子”,其結果往往降低了告示語的警示功效。禮貌原則卻具有更高一層的調節作用,它維護了交際雙方的均等地位和兩者之間的友好關系。這些策略的運用使得話語在特定語境下的接受性大大增強,對于校園告示語的文明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下面就傳統的校園告示語與融入禮貌策略的告示語進行一個比較。傳統的校園告示語帶有“嚴禁××,不許××,禁止××”等字眼,英文以“No”、“please don’t”,或以動詞開頭的祈使句為主要標志。如在走廊的墻壁上張貼者“嚴禁大聲喧嘩”(No shouting)的標語,在綠地旁邊豎立著“禁止踐踏草坪”(Keep off the grass.)的標牌,此類告示語雖說是為了維護秩序,保障公眾利益,優化教學學習環境,但其在表達方式上是一種冷淡生硬的感覺,以一種強行命令的口氣來警示告誡人們應該怎樣做,不該怎么做,其結果是受話人產生逆反的心理或者在完全理解告示意義的情況下“明知故犯”產生適得其反的言后行為。相比之下,另一類校園告示語,融入了禮貌策略,語氣則軟化許多,強行命令的口氣和生硬的語氣逐漸減少,多出了一份禮貌和友好。如在食堂中張貼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Achievement comes from hard work.)這樣的標語,以一首小詩的形式說明了節約的重要性,讓同學們通過此詩樹立一種“節約糧食”的意識,相比“不要浪費糧食”(Don’t waste)這樣的告示語,以詩歌形式出現的告示語更易為廣大同學所接受。再如走廊內張貼的標語“排隊學大雁齊齊的,走路學小貓輕輕的”(Line up with the orderliness of wild geese flying and walk with the lightness of cats prowling.),比喻的運用,使得表述既形象又生動。相比“上下樓梯靠右走,以免摔倒碰破頭”(Walk on the right side to avoid falling and hurting your head.)這樣的字眼多了幾分幽默與生動,既緩和了發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緊張情緒,同時也顯示出發話人的文化涵養和聰明才智。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校園告示語逐漸改變了生硬、專斷的語氣,減少了對公眾造成的消極公開面子威脅效應,逐步過渡到人本化、禮貌化的境界,考慮到語言接受者的情感因素,在淺顯的字面意義上間接地融入了認知推理因素、風趣因素,逐漸在言詞中加入了對人的尊重和關愛。校園告示語的形式選擇的變化,體現了人們對人類和諧友好的人際社會關系的追求。

        4.結語

        校園告示語作為社會用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得體校園告示語,不僅有利于樹立文明新風、警示師生、增強師生安全意識,而且作為一種校園文化給校園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有利于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從總的趨勢來看,校園告示語正朝著更為人性化、更為禮貌化的方向發展,委婉親切,樂于接受,不斷引導學生的言行向著文明健康的方向發展。相信此舉定會使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M].London:Edward,Anold,1994.

        [3]陳新仁.漢語告示語的語用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