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取得顯著進展,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達到0.79。
1.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因地制宜,統籌城鄉和區域寬帶協調發展。到2015年,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超過2.7億戶,其中光纖入戶超過7000萬戶,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發達城市達到100Mbps,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光纖到村?;ヂ摼W國際出口帶寬達到6500吉比特每秒(Gbps)。3G網絡基本覆蓋城鄉,用戶數超過4.5億,LTE實現規模商用?;ヂ摼W網民超過8.5億人。基于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實現規模商用。縣級以上城市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實現數字化,80%實現雙向化。應急通信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2.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再上新臺階。制造業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關鍵工序數(自)控化率達到7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技術綜合集成應用達到中等收入國家領先水平,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顯著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初步建成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信息服務體系。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9%。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系統軟件、關鍵元器件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集成電路芯片規模生產工藝達到32/28納米。
3.電子政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作用更加顯著。以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干網為基礎的統一電子政務網絡基本形成,中央部委和省級政務部門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超過85%,地市級和縣區級政務部門分別平均達到 70%、50%以上。電子政務服務不斷向基層政府延伸,基于互聯網的政民互動逐步普及。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框架基本形成,社會信用、綜合治稅、市場監管、社會保障等一批重大業務協同應用取得實效,電子政務技術體系和運行機制日臻完善。
4.社會事業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推進農村中小學遠程互動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初步形成支撐教育現代化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建成規范可共享的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覆蓋70%以上的城鄉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省范圍內即時結報。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8億,基本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
5.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A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和應急管理能力持續提高,網絡信息內容管理體系、信息安全協調機制更加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基礎性工作全面推進。網絡信任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掌握一批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核心技術,初步建成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產業體系。安全可控關鍵軟硬件應用比例大幅提升,基本形成技術、裝備、系統和服務一體化支撐能力。
主要任務
一、促進工業領域信息化深度應用。
圍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全方位、多層次推動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覆蓋滲透、應用集成和融合創新。
1.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全面普及。深化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的應用,大力推廣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促進研發流程變革和模式轉型,實現多專業、跨企業研發協同創新。加快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推廣原材料工業集約化、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消費品工業精準化生產方式。全面普及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客戶關系等管理信息系統,加快推動經營管理現代化進程。
2.推動綜合集成應用和業務協同創新。促進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信息集成和業務協同,推動企業從單項業務應用向多業務綜合集成轉變。以集成應用支撐業務流程優化,促進組織結構合理化、運營一體化和決策科學化。推動信息化應用從單一企業向全產業鏈協同創新轉變。
3.加快制造業服務化進程。推動制造企業完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售后服務、回收處理的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和跟蹤服務,面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設計和整體解決方案,加強備品備件管理、在線實時監測、遠程故障診斷、工控系統安全監控、網上支付結算等增值服務。繼續深化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4.推廣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推動重點行業節能減排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深入應用,提高綠色研發設計能力,加大主要耗能、耗材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建立健全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監測和評價體系,改進資源能源需求側管理,提升資源能源供需雙向調節水平。大力發展環保裝備專用測控一體化技術,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發展和區域生產力布局特點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監測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完善污染治理監督管理體系。
5.建立兩化融合服務支撐體系。完善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評估認定體系,推廣行業評估規范,指導中介機構開展重點行業和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健全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工作機制。建立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中心,支持面向具體行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加強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支持地方開展兩化融合評估和監測,完善區域信息化服務體系。
二、加快推進服務業信息化。
適應服務業發展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深化信息技術在服務業的應用,積極培育新型服務業態,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1.引導電子商務健康發展。鼓勵工業和商貿流通領域骨干企業開展網絡采購和銷售,加強供應鏈協同運作。推動中小微企業普及電子商務應用。
2.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促進信息技術應用與現代物流發展的融合創新,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水平,鼓勵發展新型物流業態和服務模式。
3.提高服務業重點領域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動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信息共享,提高金融宏觀調控和綜合監管能力;運用信息技術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促進消費金融發展;圍繞增強普遍服務能力,提高面向中小微企業和農業農村的金融信息化服務水平。
三、積極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支持與服務,推動中小企業在核心業務環節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四、協力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把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出位置,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善農民生活、統籌城鄉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信息強農惠農。
1.完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全國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資源整合、多方共建的原則,加快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和信息員隊伍建設,形成村為節點、縣為基礎、省為平臺、全國統籌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2.加強涉農信息資源整合。科學規劃各級政府部門涉農信息資源建設,集約建設涉農信息系統、服務平臺和農業綜合基礎數據庫。發展專業性信息資源服務平臺,豐富農村信息服務內容。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各環節的應用,引導農業生產經營向精準化、集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推進農業信息化試點示范,促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信息化應用模式。
五、全面深化電子政務應用。
加強頂層設計,繼續深化電子政務應用,推進政府組織結構優化,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六、穩步提高社會事業信息化水平。
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不斷提高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信息化水平,為加快社會事業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七、統籌城鎮化與信息化互動發展。
發揮信息化在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和提升城市服務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為破解城市發展難題、實現精確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1.提高城市運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立足城市功能和空間生產力布局,依托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深化空間地理信息應用,推動各類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協同。運用感知、傳輸、智能計算和處理技術,增強城市空間要素的可感知度,推廣網格化管理模式,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城市運行、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引導智慧城市建設健康發展。
2.推進社區信息化。推動社區網絡和信息資源整合,鼓勵建立覆蓋區(縣、市)或更大范圍的社區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一次采集、資源多方共享,優化區(縣、市)、街道、社區等面向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的流程,為逐步實現行政管理、社會事務、便民服務等社區管理服務一體化,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模式提供支撐。
3.提高公共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入推進公共安全領域信息化建設,加強對公共場所、重大危險源、危險化學品的智能監管,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體系。開展重大自然災害的預測預警,擴大監控監測覆蓋面,加大對維穩、反恐、打擊犯罪、治安防控等信息的綜合應用,提高信息資源共享水平,完善社會治安防控信息體系。健全公共突發事件的信息報送、、應急響應和災難救助機制。
八、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繼續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不斷增強公益性信息服務能力,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1.提高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能力。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唯一身份標識,完善以居民身份證信息為基礎、相關職能部門業務信息為補充的人口信息資源庫,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機制,為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支撐。
2.加大公益性信息資源利用力度。建立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長效機制,加強農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就業和社會保障、法制、國土資源等重點領域信息資源的公益性開發利用。
3.發展先進網絡文化。實施先進網絡文化發展工程,鼓勵開發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文化產品,推動網絡知識的創造、整合與傳播,增強信息化時代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4.壯大數字內容產業。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文化內容的融合,引導數字內容資源制作、傳播和利用,提高數字內容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建設數字內容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培育數字出版、數字視聽、游戲動漫等新興產業。
九、構建下一代國家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把握信息網絡演進升級的機遇,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以寬帶普及提速和網絡融合為重點,加快構建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1. 加快寬帶網絡優化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優化骨干網絡架構,完善業務節點國際布局,提升國家骨干網傳輸能力。采用多種技術推進光纖向用戶端延伸,擴大無線寬帶網絡覆蓋,提升用戶端接入能力。優化互聯網數據中心空間布局,實現互聯網信息源高速接入。
2.促進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商用和前沿布局。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聯網,抓緊開展IPv6商用試點,適時推動IPv6大規模部署和商用,加快推進IPv4向IPv6的網絡過渡、業務遷移與商業運營,在設備制造、軟件開發、運營服務等環節形成較完善的產業和協同創新鏈條。
3.建設安全可靠的信息應用基礎設施。綜合考慮業務需求、設施配套、信息安全保障等因素,引導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推進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規?;?、集約化、節能化、綠色化升級。加強統籌管理,逐步形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內容分發網絡(CDN)。
4.加快推進三網融合。組織實施三網融合全面推廣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規劃,加快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標準體系,加大資源開發和業務創新力度,大力發展新興融合型業務,培育壯大文化產業、信息內容產業和信息服務業。加強三網融合法制建設,強化網絡信息和文化安全監管,建設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體系。
5.優化國際通信網絡布局。
十、促進重要領域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
加快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資源等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促進重要基礎設施的精準管理和高效運行。
1.加快建設智能電網。
2.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智能化水平。提高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公共信息平臺,逐步建立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采集、交換和共享機制。積極推動客貨運輸票務、單證等的聯程聯網系統建設,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全國監控、公路聯網和不停車收費系統。
3.提升基礎性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進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進程,構建布局合理、動態監測、信息共享和科學決策的水利智能應用體系,強化水資源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健全環境資源監測系統,建立土地、礦產資源、森林等基礎性資源全程動態監測、污染源控制、生態保護信息系統,提高國土資源和環境保護領域的預警、決策和執法能力。
十一、著力提高國民信息能力。
十二、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政策措施
1.完善產業政策。取消或下放一批信息領域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管理事項,優化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程序。放寬信息咨詢設計、系統集成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電信市場,降低互聯網企業設立門檻。完善信息技術應用政策,加大信息技術創新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資加大對民生領域以及金融、電力、鐵路、交通、水利、農業等戰略性行業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的投資力度。推動形成安全可控的技術、應用、產業良性發展循環,提高信息化發展質量和效益。在企業推廣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2.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國家科技計劃、科技重大專項、有關產業發展專項等,加快推進信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積極發揮財稅金融政策的杠桿作用,加大對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示范等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和產業化傾斜。支持符合條件的寬帶應用服務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完善信息服務業創業投資扶持政策。落實國家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公共服務、基礎教育等領域寬帶接入工程建設。
3.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適應新時期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對制約信息化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清理修訂。繼續推進電信、廣播電視傳輸等信息化立法,加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出版、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政府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技術服務等管理辦法,逐步完善網絡市場準入、網上交易稅收征管、電子證據、電子支付、電子合同等相關管理規定。積極參與研究制定相關信息化國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