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

        第1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一、嚴格控制增量,努力盤活存量

        要想控制建設用地的外延,要在盤活存量上下工夫。切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挖潛,從源頭上防止用地規模盲目擴張。充分利用閑置、破產、停產或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通過兼并、收購、轉讓、租賃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土地雖然具有不可再生性,但卻可以通過開發整合實現循環利用。堅持重點在存量土地上下工夫、找出路,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鼓勁、引導外來投資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合理合法地取得土地使用權。同時,也可以適當提高城鎮建設項目如住宅、商業、行政等用地的容積率;可以通過土地置換提高市區(建成區)的土地利用集約度,采取土地有償出讓和房地產開發等形式,把占據市中心的工業、倉儲等企業向郊區轉移,騰出的土地調整為金融、貿易、信息等第三產業用地。另外,還可以由政府與長期閑置、瀕臨破產、效益低下等類型的企業(單位)簽訂收回協議,重新實行出讓。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努力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建成高產穩產基本農田,保證農業的高產穩產。保證在用地總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建多層廠房,吸納企業增加投資,搞好企業的升級換代,盡量節約耕地面積。

        二、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把用地審批關

        根據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和從嚴從緊的原則,把有限的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到能源、交通、基礎設施以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業用地和涉及社會民生的建設用地上,配置到前景廣闊、技術力量雄厚、產品附加值高、效益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項目上,從而實現資源利用和資源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完善定額標準,引導和促進建設項目集約高效利用,保證各項用地的合理利用。

        三、嚴格按規劃和計劃,加強土地調控

        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規定,要堅決貫徹土地的基本國策,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從嚴從緊控制農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總量和速度,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收住18億畝耕地面積這條“紅線”。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嚴格執行土地出讓的招拍掛規定,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利用計劃,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的面積,保障城鎮化發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科學安排土地開發利用的時間和空間序列,實行建設用地使用權“凈地”出讓,防止土地閑置和浪費,合理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宗地規模。積極鼓勵一些小宗地使用權的出讓,縮短開發周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產出最大的效益。

        四、嚴格依法辦事,加強用地監管

        土地資源的管理“規劃是龍頭,地籍是基礎”,只有嚴格土地管理,堅決打擊土地違法違規行為,抑制土地投機。按照上級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整治“以租代征”行為和清理閑置土地的力度,規范用地行為,防止造成政府土地收益流失。加強對各類建設用地的批后實際利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提高土地利用率;嚴格執行土地管理行政首長問責制,對違紀違規者要嚴肅追究責任。建立健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等制度,增加土地市場信息公開的透明度,不斷增加土地市場的分析、預測等能力和快速反應的能力,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第2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35-0062-02

        1 概 述

        自從我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發展對土地提出了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激烈,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縣城邊界不斷外擴,建設用地總量逐步增加,但縣城內部同時存在嚴重的土地浪費、粗放式利用的現象,土地利用不集約的現象十分嚴重。由于縣域經濟和范圍占我國的經濟總量比例較大,縣域土地粗放利用直接地導致我國整體土地的不集約利用。因此,亟需開展有關縣域經濟發展與土地高效利用的研究,在保證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目標,促進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更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2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2.1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李嘉圖。整體而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土地進行合理規劃,盡量少占用耕地;

        第二,強化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學評估土地產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效率;

        第三,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優化土地利用的整體布局,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

        已有研究認為,土地節約集約區別于粗放式開發模式,其以單位面積內產出效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通過調整投入產出,有效地控制土地利用規模,逐步提升利用土地資源的能力,同時也改善土地資源的使用能力。

        因此可知,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具體包括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從廣義上看,指的是通過規劃和分類布局,實現區域內部最優的土地利用配置,通過創新管理,提升水平,盤活土地,提高利用率。從狹義上看,就是指單位面積內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產出。

        2.2 經濟可持續發展

        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指一定區域內,按照這一地區的基本情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現狀,運用科學、合理的分析方法,對所掌握的各類資源進行科學統籌的規劃,明確經濟發展目標,對資源進行整合,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實現短中長期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2.3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土地資源是人類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人類所有的剩余價值都來源于土地。對于縣域發展而言,土地資源是保障經濟發展的條件,尤其是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對于要想獲得更好發展的地區,就要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原有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改變單純依靠人力投入、消耗能源、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方法,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經濟增加值、增加工業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經濟的效益,與此同時,這種增長方式與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不謀而合。

        根據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開展對土地資源的科學規劃,不斷提高土地投入,嚴格保護耕地數量,不斷優化配置土地利用結構,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與保持縣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密不可分。也只有保護將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好、開發好,才能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縣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相互促進、耦合協調的關系。

        土地是支撐各項經濟活動的載體,土地利用將經濟發展作為重要目標,要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在縣域范圍內,實現土地集約利用有利于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的全面統一和協調,實現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

        此外,土地可持續發展與土地集約發展有不同之處,首先,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求以高效效率、集約用地為基本利用方式,促進土地經濟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出發點是實現土地資源的長期保護,所以必須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要求從區域的具體情況出發,開展科學、合理的調研,科學統籌規劃現有的發展資源,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踐行區域短期、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實現經濟的集約型增長和土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具有靜態的含義,它關注某一階段,它的目標是短期內的土地利用效率。但是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求長期的發展和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說,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包含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而土地節約利用并不能代表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部內容。

        3 協調縣域土地利用與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3.1 完善土地統一規劃,優化用地布局

        根據公共利益理論,干預市場、對企業進行監管是對市場失靈的調控,這一理論的前提假定是政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來改善社會福利,并假定政府管理者只追求這目標。因此,據此理論而言,縣級政府對土地市場進行的監管是對公共需要的一種反應,它大體上都包含這樣的前提,即政府干預與監管是針對私人行為和其他商業利益集團的公共行政政策,是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而制定的政策,最終目的是控制市場失靈行為,糾正違背公共利益的行為。

        在縣域范圍內,為維護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兩者的協調,政府應該充分全面的發揮政府的強制管理和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在管控進入、協調價格、保障服務質量、違法違規治理措施及制度相應的規定方面加強管理,并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目標對土地市場及土地利用、保護、開發機制等作出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監督機制。

        3.2 發揮市場調節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市場遵循著同樣的價值規律,并且以價值的評判機制作為資源配置的規律,對土地資源利用和土地市場開發進行調節。土地市場上,受限于供求關系,土地使用者需要根據自身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出計算土地使用者利用土地資源的分攤成本,一般情況下,土地擁有者會根據市場平均價值作為標準、并且結合土地地理位置等屬性計算得到土地價格。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分攤成本與所用者的提出的土地價格運用價格杠桿在價值的上下波動,土地使用者不會選擇超出自身實際經營所得和利潤的土地,并且會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土地所有者不會選擇明顯低于土地成本的交易行為,并且會最大化自身收益。這就最終導致土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不斷地較量,最終在價值、供求、競爭規律的互相作用下,促成一種最合理的而且符合兩者最大利益化的交易價格。

        為此,縣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要建立土地綠色信貸,在融資渠道間接地推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做的比較好的企業,應該給予優惠性的低利率;對于浪費土地資源的企業要供應懲罰性高的利率,并且限制貸款額度。

        在直接融資渠道方面,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行股票時,證券管理部門要研究制定針對兩高企業的具體對策,如果企業保護土地措施不合理、執行標準不嚴格的企業要加大對其融資上市和再融資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力度;反之,還要提供行之有效的便利。

        3.3 加強監管,嚴格執法

        縣級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控機制,建立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高效執法體系,發揮監管作用,主動提高服務職能,轉變管理方式和運行方式。要明確土地利用管理的職能和權力區間,集中人力物力進行統一的協調,全面做好具體的統籌安排。在明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監督管理責任的同時,徹底打破分割狀態,不斷理順關系,建立統一的溝通協調體制機制,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相關法律和具體的監督管理活動的有效實施。另外,監督還包括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外部力量可以有效監督政府管理部門的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土地管理部門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執行相關法律、依法行政執法,開展各種有效途徑,保障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管理。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處理群眾根據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提出的違法違規案件,對申請人提請的申訴、控告等進行認真的研究、審議和批復,自覺主動的接受群眾監督。對政府部門的內部監督,要求土地管理部門要根據合合法的程序開展行政管理活動、進行行政行為,全方位地監督政府管理工作人員要根據法律賦予的相關職權,科學合理履職,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執法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超.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D].太原:山西 財經大學,2015.

        [2] 劉文儉,張傳翔.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與城市經濟的持續穩定 發展[J].現代城市研究,2006,(5).

        第3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關鍵詞:節約用地 集約用地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1(a)-0238-02

        “耕地減少、投資房地產、拆遷”這些詞匯在當代中國成了熱詞,種種詞匯都指向“土地”。從中可以看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在逐漸的減少,如何保障我國的土地資源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得到優化利用,成了當今社會討論的重點。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帶動市場經濟的發展下,節約集約用地隨之興起,是當代中國進行的一個重要成果,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著重要關聯。因此,要把優化土地資源與高度的經濟化結合起來,充分的利用現有的土地來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莫讓土地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2012年6月25日是第22個全國土地日,其宣傳主題是“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中的口號“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落實節約優先戰略,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我們可以看出集約節約土地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

        1 節約集約用地的基本內容

        1.1 節約集約用地的概念

        其含義指的就是采取措施更充分有效的使用土地,用最小的土地成本,實現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的需要。

        1.2 節約集約用地的內涵

        1.2.1 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因

        第一,節約集約用地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它能幫助建立節約型的社會,能夠運用最小的土地資源,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促進環境保護,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第二,我國的國情決定了要節約集約用地,因為土地供求矛盾劇烈:土地資源逐漸減少但是需求卻日益增長。第三,我國存在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浪費現象嚴重危害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2.2 節約集約用地的方式

        第一,遵守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第二,國家要嚴格用土審批制度,對土地的總量進行宏觀控制,引導地方節約用地,由傳統的粗放型用地轉化為節約用地模式。第三,對各項建設用地實行嚴格控制制度,保護耕地不能減少,防止土地大面積消耗。第四,提升人民對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尤其是土地有關部門要做好決策部署工作,認識到土地節約集約的重要性,從實際行動中落實各項節約集約措施。

        1.2.3 節約集約用地的具體內容

        文章所稱節約集約用地,是兩方面的結合,即節約用地和集約用地。兩者方式是有些差別的,節約注重用地結果,集約注重用地的方式。

        土地節約的主要手段既然是土地集約,那么集約方式就得引起足夠重視。土地集約可以分為資金集約型、勞動集約型和技術集約型。土地集約方式并不是在各個地方統一適用的,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尋找最佳的集約方式,使得當地的土地資源與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共同提升。現在我國社會面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化的住宅、工業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普遍出現的現象是占用大量耕地,導致耕地迅速減少。不光是耕地需要集約,我國的森林、草地、河流等用地也是需要規劃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集約用地的全面貫徹。而且還要注意,土地集約利用不是一個靜止的過程,它會隨著不同的地理環境而有不同的要求,也會根據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現在農村出現“有房子但不居住”的狀況,就導致了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因此,必須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實況,來采取不同的節約集約方式,使得每種方式都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節約集約作用。

        2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我國經濟正逐步從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向發展,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必能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質是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它依賴生產要素的質量和效率以及他們之間的優化重新組合,來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設備原材料的投入產出量,以此來實現經濟增長。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擴張生產要素,增加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生產的效率和效益,不僅能夠降低投入還能增加產出。相比如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增加新項目和擴大經營規模,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大多采用保持原有基礎,不是增加新的,而是充分利用舊的,運用創新等方式,對舊的進行改造和發展。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表現為經濟的整體持續、快速、健康、有效、有序地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適應和諧社會的構建內容。但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只是一種波動性增長,沒有什么實質內容。為了更好的推動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要更加關注資源能源的節約以及合理使用,應用新技術來推動節能資源的使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能源資源的意識,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生活態度,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3 節約集約用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資源是有一定關系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資源就會相應的減少,這樣也會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由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向集約型增長模式轉變,促使資源配置更加的合理、公平。只有推動節約集約用地,才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也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隨著目前建設用地的不斷增長占據越來越多的土地,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來節約土地資源。對于城市來說,應該合理布局房屋建設與工業等的用地,對人口密集度進行重新的設置,以便節約用地。要明白土地節約集約有利于減少城市建設的土地投入,降低成本,因此能夠在投資一定的前提下更多的將資金投入到城市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高幸福感。

        由此可以看出,節約集約用地能夠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向集約方向發展,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一步促進節約集約用地,保證經濟賴以發展的土地資源能夠持續存在。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條件的,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也不能單獨強調某一方面。

        4 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措施,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4.1 對節約集約用地進行宏觀指導,提升集約型經濟增長幅度

        土地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能夠推動土地資源重新有效的分配,實現土地的更高價值。要充分利用市場的價格機制來刺激土地市場建設的健康發展。在土地開發的整個程序當中中,要做到“四個嚴”,即嚴格設計規劃、嚴格項目落實、嚴格土地審批、嚴格規劃實施,改變對土地利用的粗放形式,利用高科技手段等提高土地節約集約水平。具體操作步驟就是:通過嚴格的土地設計規劃,能夠形成一個對節約集約用地的宏觀指導體系,能夠明晰各地區的總體土地規劃,防止一些任意濫用土地的現象發生;在申請土地建設時,要嚴格審核,看申請是否在地區總體規劃的范圍之內,一旦不符合總體規劃,堅決不能依靠其他方式給予審核通過。有了土地利用的宏觀指導體系,能夠完善土地利用的結構,使得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能夠形成合理的布局,對整個地區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4.2 嚴格管理節約集約用地,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保駕護航

        也就是防止、制止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為了防止浪費嚴重,應該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視土地開發利用規劃,要根據具體項目的實際土地需求,來進行規劃,做到投入既有產出,能夠合理充分的應用地區的每塊土地,提高土地質量,防止出現空心建筑。第二,對土地使用設置一定的標準,而對一些小的、污染環境、經濟效益低的項目則要適時的限制用地。第三,項目用地標準要與其產出相對應,提前做好項目的預測,防止一些“豆腐渣”工程出現,不僅造成經濟效益的降低,還會浪費土地的充分利用率,破壞環境。第四,對于一些工程項目,一旦審批了土地利用,就要監督其開工、實施過程,防止出現“占地荒廢”現象的出現。第五,根據市場對土地利用的觀察,逐步加大對土地市場利用率高的投入,撤銷一些占地面積大但效益差的項目,推動土地調整與整個集約型經濟增長相適應,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實現經濟的最大化收益。

        4.3 創新現有土地利用手段,深度挖掘土地潛力

        要促進經濟的集約型發展,就土地而言,就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保證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功能,獲得相應的經濟社會效益。因此,不光要利用產出效益好的耕地資源,也要對產出比較差的土地(如戈壁、沙漠、荒地)進行開發使用,能利用這些土地的就盡量不要占用耕地;要對農村地區的空心房進行開發利用,防止閑置的房屋阻礙土地資源的再次開發升值,因為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向更激烈的方向發展,一些收益不好的企業可能就會被淘汰,如果其他企業接受不及時的話就會形成一大批荒廢的廠房,占用的土地就會被荒廢,對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形成阻礙。所以,要對這些閑置土地進行重新開放利用,整治成耕地或者其他高效益的項目用地。再次,要保護現有的土地資源,就要針對水土流失、耕地沙漠化現象進行調整與控制,可以采取種植樹木來組織水土流失,改造山區,利用地形展開特色“護土工程”,突破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保證農業用地的可持續發展。針對一些地區建立的功能區,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地形、地貌優勢,將工業區與住宅區分開,充分利用水流資源來建設依山傍水的功能區,使得工業發展能夠順勢而成,也使得居民能夠生活在美麗、幸福的社區。

        5 結論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且在自然資源中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消耗殆盡將不會再生,它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須的資料。不過,現在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面臨這種人地關系沖突,為了保證經濟的發展,必須要采取積極措施,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認真研究經濟發展與節約集約用地之間的關系,通過節約集約用地來促進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轉變。

        參考文獻

        第4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一、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的深刻內涵

        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不簡單是指對土地資源的節約使用,而應該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以及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其中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是指各項建設活動都要盡量節省用地,想方設法地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林地等;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是指每宗建設用地必須提高投入產出的強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是指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數量和節奏,改善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挖掘用地潛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然而由于土地所有權的實現制度不合理,土地供求調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城鄉規劃中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因此現階段加強城鄉規劃中土地資源的節約與集約利用分析,探討加強城鄉規劃中土地資源節約與集約利用的主要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二、我國城鄉規劃中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展的進程中,對于促進經濟水平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浪費。根據2004年國土資源部的土地利用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耕地面積自1996年以來已經減少了近0.076億hm2,城鄉規劃過程中的閑置、空閑土地面積達26. 374 萬hm2,這相當于當前全國城鎮建設用地總量的7. 8%。

        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幅員遼闊,但是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并不多,而且很多管理人員在進行城鄉規劃時,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意識不強,再加上土地所有權的實現制度不合理,土地供求調控制度上的缺失等制度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城鄉規劃中出現大量的土地資源閑置或浪費,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土地資源不合理利用現象嚴重

        在我國很多地區為了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大面積的進行城鄉規劃建設,繼而忽略了對耕地、林地的保護,有些地方甚至出現非法、不合理圈地、抄地現象,導致很多土地資源出現規劃不建設,大量土地閑置、違法用地現象,這樣不僅造成城鄉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還降低土地產出效益,土地價值不能充分實現。

        2、土地資源不能公平配置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火爆,很多開發商開始囤積大量資金進行房地產投資,于是很多地方出現大量買地、圈地建房現象。很多開發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盲目進行別墅等高檔樓盤建設,這樣擠占了大量的優質土地資源,使得很多綠色產業無法獲得適合的土地資源,影響了城市經濟的多元化和持續性發展。

        3 、土地利用粗放化

        我國由于建國時間較晚,很多制度體制不完善,比如土地所有權的實現制度不合理、市場交易機制不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缺陷、土地供求調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還停留在粗放型利用模式,比如很多城市的布局極為松散,集聚性差,隨處可見寬馬路大廣場,空間利用率低下;很多農村、鄉鎮由于缺乏統籌規劃,普遍存在著空心村和空置房問題,以及農村宅基地超占現象。

        三、加強城鄉規劃中土地資源節約與集約利用的有效措施

        鑒于當前我國城鄉規劃中普遍存在的土地資源閑置、浪費現象,進行合理的城鄉規劃,探討更為合理的土地資源節約與集約利用的措施刻不容緩,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強化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意識

        意識影響和控制著行為的發展,因此在進行城鄉規劃時,樹立和強化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提高,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而相關管理人員也要提高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意識,在進行城鄉的規劃時注意從宏觀角度出發,將節約集約利用作為土地資源開發的重要原則,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

        2、加強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

        面臨著土地資源日益減少的難題,做好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也很必要。目前對于城鄉規劃不僅要注意土地的平面、空間規劃,還要注意土地利用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生態保護的協調統一。這就需要相關土地管理規劃部門、環保部門以及經濟發展部門相互配合,從土地利用的縱橫向布局考慮,注意地下和空中空間的開發利用,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3、制定完善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規劃標準

        規劃在城鄉土地資源的利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制定完善的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規劃標準,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對土地資源進行精細化控制,從而為科學合理的城鄉規劃提供可能。制定完善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規劃標準主要是指根據城鄉土地面積、人口數量等指標,確定建設用地總量、規模等,同時還要做好各項用地標準的修訂。再進行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規劃標準的制定時,要優先進行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工作,嚴格控制居住用地指標、工業開發區建設用地指標、環境生態建設用地指標以及農村宅基用地等標準,堅決避免出現各種違規圈地、占地現象。

        4、做好各類閑置土地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據統計目前我國由于礦產開采、磚瓦燒制、燃煤發電、興修水利、拆遷等人為原因導致很多地方出現大量的閑置土地,這些閑置土地不僅污染環境,影響城市、鄉鎮的整體美觀,還造成了嚴重的土地浪費,因此為了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需要對這些閑置的土地進行改造和再利用,比如在建、已建商業項目在現有房屋(建筑)基礎上增加投資,提高容積率,對城市河流、危險坡地進行加固治理和整治,以實現后續的開發利用等。

        5、完善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運作

        土地的節約和集約利用不僅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制定合理的宏觀的調控政策和科學的規劃措施,還需要注意靈活運用市場手段,完善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運作。若要完善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運作就需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通過了解土地市場經濟情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總體規劃標準,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的土地市場交易機制。

        四、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進行合理的城鄉規劃時,如何科學的進行土地的節約和集約利用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做好土地利用和城市總體規劃等標準的制定,還要注意靈活運用市場手段,完善土地交易市場的交易機制,以實現城鄉發展建設空間的合理布局,以及生態和自然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王靜,邵曉梅.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技術方法研究:現狀、問題與趨勢. 地理科學進展,2008,27(3):68-74

        第5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破解資源管理難題,落實共同責任機制,不時總結探索制定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新機制,依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的通知》國土資廳發〔〕41號)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河南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豫國土資發〔〕59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鄭政文〔〕210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決定在全區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區創建活動(以下簡稱“創建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中央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節約集約作為國土資源改革創新的主線,不時完善維護資源和保證科學發展新機制;把“創建活動”作為以資源利用結構調整,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力抓手,發揮資源節約集約在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中的作用;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我區土地綜合利用工作,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能力,達到產業聚集、用地集約的目的實現產業升級跨越,促進我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組織領導

        經研究,為保證“創建活動”順利開展。決定成立區創建節約集約模范區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人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辦公室設在區國土資源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創建活動”業務指導、督促檢查和日常協調工作。聯系電話:

        三、創建目標

        進一步完善創建土地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政策、法規。一是通過土地集約實現經濟集約,以政府為主導。制訂節約集約用地規范和多行業節約用地指標體系,以土地集約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引導循環經濟發展。要嚴格執行供地政策,確定用地定額指標、土地容積率、建筑系數、土地投資強度、土地產出率等,供地中嚴格以各行業定額節地規范核定各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用地門檻,把好項目入口;妥善處置保證與調控的關系,優先保證產業升級、基礎建設、重點項目、重要產業和民生項目用地;設定行業準入門檻,把粗放型企業擋在門外,限制產能過剩行業和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用地。二是制訂節約集約用地激勵政策措施。對實行節約用地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獎勵。三是完善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估和管理辦法,考核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與年度建設用地指標掛鉤,與干部的考核掛鉤。

        優化節約集約的土地資源配置。一是市場配置土地資源中,以市場為導向。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作為硬指標,實行土地招標、拍賣、掛牌供地。同時,嚴把市場準入關,對存在閑置、浪費土地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拒之市場之外。二是鼓勵通過內涵增長,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提高投資強度,鼓勵企業建多層、高層廠房,對投資強度低、占地多的企業堅持“騰籠換鳥”三是以經濟杠桿調節地價,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作用,運用價格、財稅、金融等手段和產業、投資政策,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從用地利息上促進用地單位高效用地。

        促進節約用地方式的轉變。一是盤活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建立工業用地退出機制,對工業閑置、低效利用土地在規定期限內達不到整改要求的退出用地,由政府收購貯藏后進行集約利用。可以通過儲藏、轉讓、改變用途、土地置換等方式,盤活存量土地。二是促進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建設用地向空中、地下挖掘,加快“城中村”空心村”改造。三是加強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維護耕地,嚴禁毀田燒磚等現象發生。加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鼓勵拆村并點,建造多層和公寓式農民住宅,引導農村居民住宅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凡村內有空閑地,未利用老宅基地的不得批準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四是開展節地科技研究,推廣立體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生態工業等模式和技術,引進無土栽培、工廠化生產及自動化控制技術,加強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的監管。一是加強對全區各用地單位和個人的監督管理,以法制為保證。強化全程監管,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形成“地上查,網上管”監管體系。責任到人,定期巡查。強化批地后監管,制止一切浪費土地資源的行為。二是建立節約用地統計制度和信息制度,促進各行各業改進工作,堵塞浪費土地資源漏洞。三是嚴格土地管理“問責”制度,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31號)對本轄區內發生土地違法行為不制止、不查處或隱瞞不報、壓案不追的應追究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四是嚴肅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要堅持政府各相關部門協調作戰,強化執法合力,形成既重視用地,更重視管地的工作局面。

        形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社會風氣。一要運用多種宣傳教育手段和輿論媒體,五)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加強對土地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宣傳教育,建議節約土地的新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會建議節約文化、節約文明,形成節約意識、節約觀念。二要加大節約集約用地的典型宣傳,從用地管理體制、經濟運行機制和法律制度上加以總結推廣,使節約集約用地成為全區社會的導向和主流。三要大力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型社會的創建活動,把創建土地資源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節約型政府、節約型城鎮作為目標和載體,推動“創建活動”有效落實,務求建設土地資源節約型社會工作取得實實在效果。

        三年內達國土資源部創優規范并授予模范區稱號。通過“創建活動”力爭我區在實現試點產業聚集區和節約集約模范區達標基礎上。

        四、階段布置

        創建活動”分為啟動、推進、申請、總結4個階段開展。年。

        具體負責“創建活動”指導協調。各鎮(辦)區政府各相關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啟動階段(年6月上旬—7月上旬)成立領導小組。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制定活動方案,多途徑宣傳,大力營造輿論氣氛,全區形成節約集約用地的良好氛圍。

        同時將創建活動和“作風建設”創先爭優”土地綜合整治”等活動相結合,推進階段(年7月上旬—10月下旬)制定創建活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基本工作制度、工作順序和相應的工作機制。不時總結、研究在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面形成的新機制。推進我區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工作全面展開。

        三)申請驗收(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依照“創建活動”指標規范體系和“實施方案”積極申報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區。

        認真總結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面形成的好做法、新制度、新機制。四)總結懲辦階段(年12月中旬—12月下旬)領導小組”召開懲辦大會。

        五、工作要求

        統一思想。各鎮(辦)區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充分認識開展“創建活動”重要意義,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作為國土資源改革創新的主線,把“創建活動”作為貫徹落實中央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

        第6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理論基礎;節約集約;建議

        中圖分類號: U412.1文獻標識碼:A

        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基本理論分析

        (一)概念辨析

        必須明確的是,土地節約利用(land save using)與土地集約利用(land intensive using)在內涵上是存在較大差異的,節約針對無償,是相對于浪費而言,集約針對有償,是相對于粗放而言。具體來看,前者指的是在滿足土地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過采取一系列政策、經濟和技術措施,減少對土地資源的消耗。在土地開發利用中務必遵循力求節省、杜絕浪費,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后者主要是指在合理布局、優化用地結構的前提下,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依據,通過增加對土地投入、改善經營管理等途徑,充分發揮土地使用潛力,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合理的提高,最終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過程。

        (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理論依據

        1. 區位理論

        區位布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是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最原始的理論基礎,也最具有影響力。在它的指導下,眾多土地利用模式也應運而生,如全球土地利用的極地模式、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模式等。對土地集約利用模式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 土地報酬遞減理論

        17世紀中葉的威廉? 配第發現一定面積的土地的生產力有一最大限度,超過這一限度后,土地生產物的數量就不可能隨著勞動的增加而增加了。土地報酬遞減規律理論認為在一定科技條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土地收益隨某一投入量不斷增加將出現由遞增到遞減的現象。這一理論是優化土地利用投入產出關系與經營方式的根本依據。

        3. 地租地價理論

        由于土地受自然、社會、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處于不同地段的土地會表現出不同的利用方式,地價的高低和地租的多少直接影響土地利用潛力的發揮,即地租地價決定著土地的用途和利用方式。地租地價是引導土地合理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經濟杠桿。地租地價不僅為土地供給、需求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土地區位指示,也為土地供求雙方以及管理方建立了利用效益或強度評價指標。

        4. 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思想以保護自然為基礎,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的發展,不僅重視數量的增長,更追求質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和能源的節約,從而為后代開創一個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人們在利用時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在不破壞土地生態平衡的前提下,挖潛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相對供給能力,避免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三)節約和集約用地是我國土地利用的唯一出路

        長期以來,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搞GDP至上,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拼資源、高浪費、低產出;建設盲目鋪攤子,建寬馬路、大廣場,大量占用城郊良田;建設用地占地增長速度大大高于經濟增長速度。這些都是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共同特點是占地多,產出率低,其后果是浪費土地資源,嚴重損害了子孫后代的利益。這種以巨大的環境和資源代價來換取眼前利益的方式已不適應我國國情。我國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人多地少的國情,要求必須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學用地。這就是走集約用地之路。

        節約和集約用地是由土資源有限性和我國土地基本國情決定的。當前,隨著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建設用地供給的缺口很大,土地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我國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惟一出路在于節約和集約用地,走“內涵挖潛”之路。利用好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最少的土地役入,獲取最在的利用效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約化土地利用方式轉變。

        二、促進節約與集約利用的思路

        (一)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度。

        為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強化土地集約利用責任意識,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集約用地宣傳工作機制;二是建立集約用地工作征求意見制度;三是建立集約用地工作匯報制度;四是建立集約用地工作調查研究制度;五是建立集約用地工作年度考核評審制度。 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各類閑置土地的準確數量。針對土地集約利用的內容和特點,開展區域土地利用集約度評價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土地集約利用評價體系和指標,并作為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的基本依據之一。

        (二)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盤活城市存量土地。

        首先,從嚴從緊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規模。對城鎮建設用地及工礦、交通、能源等非農業建設用地,應制定政策引導采用高度集約化的用地方式,立體利用土地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節約用地,少占耕地。其次,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要從發揮土地適用的優勢上,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效能。應依據土地利用的生態經濟適應性使之用得其所,發揮最大綜合效益。再次,合理利用地下空間,深化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對用地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設地下空間作為地上建筑配套或附屬設施的,可以劃撥方式使用;對利用地下空間從事經營性活動、銷售或轉讓應依法有償使用的,出讓金減半收取。最后,積極盤活存量土地,鼓勵土地優化。對工業、倉儲等利用率較低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調整為科研用地的,可以協議出讓方式供地。

        (三)充分發揮地價的經濟杠桿作用,用經濟手段來管理土地。

        要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作用,最重要的杠桿就是地價。首先,要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穩步推進工業用地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和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加快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其次,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調整土地收益分配,鼓勵企業開發、利用閑置土地。再次,制定地價與土地集約度的調節系數,對土地利用率低的項目提高供地價格,對土地投資強度高的項目降低廠房租金、地方稅收等。

        (四)充分利用現有土地,提高容積率。

        采取“兩高兩嚴”辦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兩高”是提高容積率和建筑高度;“兩嚴”是嚴控建筑密度和嚴保綠化率。倡導建筑向高空發展,謀求內涵式發展,嚴格限制單層廠房,鼓勵支持建造多層、高層公寓、廠房。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聚集程度,發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所產生的規模效益,節約土地投入。

        (五)設置土地閑置稅,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加大土地保有的機會成本,促進集約利用。改革現行土地閑置費為土地閑置稅,以占而不用的土地為課征對象,對空地的實際持有入課稅,發揮稅收的強制功能,有利于促進企業或個人節約用地,促進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杜絕浪費土地的現象發生。

        三、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階段,發展和建設必然要用地,其中還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因此,為了我們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根本的出路在于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第7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1.加強對產業結構同土地利用規劃的結合

        土地利用規劃實質是各種產業要素配置的空間表現,產業的空間結構表現為土地利用的類型,因此,根據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的理論,制定同產業結構相適應的土地利用規劃將有效地節約利用土地并獲得更大的產出。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規劃時,應當在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全面、系統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地區產業結構和發展前景,通過系統分析,制定科學的土地政策。

        同時,應當制定多層次的土地利用規劃。具體來講,應當對土地資源分層、分區域研究,對大城市、小城鎮、農業土地制定不同的利用規劃,特別是發展迅速的小城鎮的土地利用規劃。我國工業化進程已經發展到中期階段,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工業發展迅速,用地面積不斷擴大。小城鎮土地資源利用應當克服分散布點的現象,以緩解發展、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ii分散布局是我國小城鎮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不僅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更加容易造成基礎設施、廠房建設等資源的浪費。因此,對小城鎮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小城鎮相對集中發展,對小城鎮土地資源的集約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2.加強土地資源的環境保護

        隨著經濟發展、工業企業不斷增加,大量工業污染物、生活垃圾等給土地資源帶來嚴重威脅,嚴重影響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人們的健康。因此,應當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制定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已經建設的污染項目,要嚴格控制其規模的發展和擴大,并嚴令加強排污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確保污染物處理符合相應的標準。應當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特別是一些規模小、技術設施簡陋以及生產危險化工原料的鄉鎮企業的監管,要求建設相應的污染處理設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應當嚴格新建工業開發區審批工作,防止出現反復建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問題出現,從而優化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集中處理、減少對土地資源的環境污染。

        3.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土地集約利用評價體系

        為嚴格貫徹土地資源利用的政策和規范,應制定相應的土地利用評級體系,將政府、企業、個人等主體的活動納入體系之中,通過量化土地資源利用,更好地規范資源利用活動。評價體系應當明確區域現有的土地資源類型、數量,并提出明確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就主體內容而言,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評價體系應當涵蓋各類建設用地定額指標各類建設用地指標(例如,工業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城鎮安置用地、宅基地等)、政府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評價體系(著重針對政府在開發區建設、其他建設用地節約方面的行為評價)、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獎懲機制(例如,土地集約利用與用地指標安排相掛鉤、考核結果作為政績考核的依據、給予政策上的優惠等激勵措施),只有通過有規劃、有章程的保護措施,才能推動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工作的開展。

        4. 讓節約集約土地理念深入民心

        土地資源短缺無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土地資源的警鐘的撞擊無時無刻不是在提醒我們——過度消耗、低效利用資源的粗放增長方式以及依賴大規模開發后備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式難以為繼。除了政府層面的法律、政策之外,大眾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意識更應當提高。鑒于此,應當加強對民眾的宣傳和教育,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開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理論研究;開展相應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研究;對各級地方政府開展“創建活動”的相關人員進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培訓;委托部分知名院校進行“創建活動”信息系統開發;開展面向一般公眾的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宣傳教育。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為節約集約土地做宣傳、造聲勢,節約集約土地的理念必將播種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間。

        總之,土地資源集約和有效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動以及各類單位和個人的合力推動,只有通過科學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加強土地資源環境保護、構建合理的土地利用評價體系、動員全民參與,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國土地資源利用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土地資源才能得到保護和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邵曉梅,劉慶,張衍毓: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進展及展望,《地理科學進展》,2006年3月刊第25卷第2期,第83頁。

        第8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利用;節約;集約

        中圖分類號:F30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4-0058-1

        0 前言

        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之一,土地資源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活動,同時,它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也會有枯竭的一天,我們必須要合理地利用它,不斷優化土地的控制與管理制度,對它進行節約化、集約化利用,確保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達到一種和諧的統一效果。

        1 目前土地資源利用的概況

        1.1 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我國人均的土地面積一直低于世界人均面積,同時,我國的耕地面積還在不斷地減少。與此同時,就產生了耕地面積與糧食供應之間的矛盾關系。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對糧食的供應也是亟需的,但是,在隨著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其糧食的供需矛盾一直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

        1.2 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取得不斷發展的同時,對土地資源的利用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其中的一些建設爛攤子,嚴重浪費了土地資源,加劇了土地利用的緊張狀態,使得其利用效率始終提不起來。在一些開發區,為了本區間內的建設發展,大肆進行圈地,造成了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利用的不合理,直接導致其利用效率的低下。

        1.3 城市化建設浪費土地現象嚴重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城市化已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必然會涉及到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雖然國家有關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城市化土地利用的政策,但是,目前城鎮人口的人均用地面積已大大超過了國家標準,這與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嚴重相違背。

        1.4 農村建設用地的浪費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我國農村的建設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隨之而來的土地浪費現象也日益突出。一些農村建設的不合理現象,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其布局的雜亂無章,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2 節約集約土地資源利用的建議

        2.1 節約土地利用的建議

        第一,加強對耕地面積的控制與管理。耕地面積是土地資源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與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加強對耕地資源的保護是必須執行的,也是要堅決執行的。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要盡量少占用耕地面積,要走與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的國情相適應的道路。

        第二,節約農村建設用地。目前,我國農村的建設用地規模很大,一般農村的大院落式利用耕地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但是國家的土地控制與管理的力度還不能達到這個角落。所以,在農村使用土地資源的過程中,要強化土地的管理機制,盡量減少建設的用地面積。

        第三,控制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利用。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化的趨勢必然會占用到大量的建設用地,這時,就必須要合理控制住其土地的利用情況,科學地規劃建設用地與住宅用地,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需要,真正把節約土地利用做到實處。

        2.2 集約土地利用的建議

        第一,提高土地開發投資的密度。現階段,我國在土地開發投資的使用密度上還比較缺乏,其投資的密度與單位土地的產出值還達不到一定的比例,處于相對比較低的密度階段。所以,要想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值,就應該提高土地的開發投資的密度。

        第二,提高城市建設用地的使用效率。在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中,其必然會規劃大量的建設用地,這樣,就涉及到一個土地使用效率的問題。比如對于城市中的綠化土地而言,必須要提高其單位面積的使用效果,綠化面積要與居民的生活狀態相適應。再比如居民樓的建設,可以再適當的向上提升高度,實現土地的集約化利用。

        第三,加大執法管理土地的力度。要想實現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其中有效的法律保障是必須的手段。要利用法律對那些非法占用土地的現象進行嚴懲,控制與管理好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做好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3 結語

        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對其利用是要有限度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大力倡導節約化、集約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為我國的建設與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價值,讓它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所用。

        參考文獻

        [1] 劉向民.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2(9).

        [2] 林憲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推動河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6).

        [3] 康鴛鴦,郭艷,楊傳俊,劉秀華,潘濤.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節約利用土地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

        [4] 劉會春.節約集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的思考與建議[J].綠色科技,2012(9).

        第9篇: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范文

        關鍵詞:農用地;集約節約;評價指標體系;長豐縣

        一、引言

        土地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科學合理利用土地。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城鎮化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加劇了土地的供需矛盾。與此同時,土地的粗放利用、建設用地的過度擴張、利用結構不合理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基礎。

        隨著長豐縣經濟建設快速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特別是近幾年,長豐縣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鎮化過程中存在著過度占用耕地、土地資源集約化水平低、城鎮用地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制約了長豐縣經濟的發展。因此,長豐縣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切實協調好經濟發展和耕地保護的關系,保障經濟發展的供地要求,走出一條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長豐縣縣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二、長豐縣農用地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城鎮化速度加快,耕地保護問題突出

        長豐縣地處合肥市的北部地區,受合肥市北城區向長豐南部延伸發展及本縣城鎮化速度加快的影響,占用耕地的規模將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耕地保護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

        (二)農用地經營粗放,利用率偏低

        全縣精壯勞力,以及文化素質較高的勞力,大多數都外出務工,留守的很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結果導致部分耕地拋荒或暗荒。耕地拋荒不僅降低了土地利用率、生產力,有些地區甚至破壞了土地的生產力。

        (三)農業科技含量不高,產業化水平低

        改革開放以來,以良種良育為主的農業技術在本縣得到初步應用,取得較好的成效。但與農村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本縣農業科技含量還比較低,農業科技貢獻率僅在40%左右。

        三、集約節約評價的指標建立

        結合長豐縣農用地的現狀,擬采用以下7個指標對全縣農用地集約利用現狀進行評價,構建農用地集約節約指標體系。并采用特爾菲法確定長豐縣農用地集約節約利用評價各因子的權重(權重值在0-1之間)(見表1)。

        四、集約節約評價

        (一)計算方法

        1、評價指標的無綱量化及標準化

        為了使長豐縣各項農用地指標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必須將原始數據無綱量化并壓縮在[0,1]區間之內。本研究采用比重法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設有m個參評指標X1、X2、……Xm,且已取得n個參評對象的上述指標的數據Xij(i=1,2……,n;j=1,2……,m)為原始數據矩陣。在同一指標下,計算參考對象的取值占全部參考對象取值的總比重。

        2、計算參評指標的熵值

        對于原始數據矩陣中的某項指標,如果該指標值的差距越大,則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如果某項指標的指標值全部相等,則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不起作用。

        其中調節系數k=i/lnn。

        3、將評價指標的熵值轉化為權重

        計算指標的差異系數hj,定義為:

        hj=1-H(xi) j=1,2,……,m

        則j項的參考系數定義為:

        指標權重越大,熵值越小,反之越大。

        4、土地集約度的計算

        公式如下:

        Yi為長豐縣農用地集約度,其取值范圍為[0,1],理論上當Yj=1的時候,則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到理想狀態,土地的集約達到最優。但是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實現中的Yj

        (二)長豐縣農業地集約節約評級結果

        1、數據來源(見表2)

        2、評價結果

        根據以上計算方法可以得出長豐縣農用地集約利用分值表(見表3)。

        從圖1可以看出來長豐縣農用地的集約度水平是不斷提高的,但是還是處在第三級的水平,2005年農用地集約度為0.1712,與1996年相比提高了70.5%。長豐縣農用地集約利用水平總的說來處于一個中等水平的集約度,那么農用地還有一定的潛力可以挖掘,但是由于目前長豐縣農用地利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未能充分發揮,長豐縣的農用地具有較大的集約利用增長空間和內涵挖掘能力。為了長豐縣長遠的發展,應該提高農用地的集約節約水平。

        五、農用地集約節約利用的對策

        (一)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

        根據《安徽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試行)》(2009年1月1日實施),結合本縣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田間路、生產道等基礎農用設施的標準,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如整理后,田間道路分為主干路、支路兩級;主干田間路與支溝或斗溝結合布置,路面寬度為4米,占地寬6米,可供大型農機具單向通過,中小農機具雙向通過,路面高于地面50厘米,采用砂石路面;田間支路與農溝結合布置,路面寬度為2.5米左右,占地寬3.5米,可供中小農機具單向通過,路面高于地面30厘米,采用砂石路面或土路面等。

        按照上述開發整理標準,長豐縣有大量的零星土地可以歸并,農田可通過田坎整理,降低田埂系數,還可平墳還耕、平整溝塘拐角地等整理措施,提高農用地的土地利用率,節約利用每寸土地。全縣現有農用地面積為111442.76公頃,規劃期內,可整理農地面積為33432.84公頃,其中整理增加耕地面積為3309.85公頃,增加耕地系數為9.90%。全縣未利用地面積有3505.81公頃,在規劃期內全縣土地開發潛力約占未利用土地總面積的98%,增加耕地系數約為20%,即本縣土地開發潛力約為3465.31公頃,增加耕地的潛力約為642.09公頃。

        (二)加快中低產田改造

        中低產田改造不單純要提高當年產量,更要著眼于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耕地特別是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基本建設,要針對不同類型中低產田采取綜合措施,清除或減輕制約產量的土壤障礙因素,提高耕地基礎地力等級,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改造中低產田中應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養地作物,增施有機肥,并進行生態農業建設,進行山、水、田、林綜合治理,提高土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長豐縣現有耕地的質量總體上不高,中低產田約占耕地總面積的70%,糧食增產潛力較大。根據安徽省產能核算的結果預計2010年和2020年長豐縣糧食單產將分別達到10745公斤/公頃和11820公斤/公頃左右。

        (三)提高農用地集約度

        提高農用地的集約度關鍵是給農業注入更多的現展觀念,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同時強化農業的科技支撐,促進農業集約生產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提高農業的技術設施裝備水平,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還要大力培養新型的現代農民,以提高農用土地的集約度。

        參考文獻:

        1、嚴金明,燕新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土地問題[J].中國土地科學,2005(6).

        2、黃繼輝,張紹良,侯湖平,周獻俊.城鎮土地節約利用與集約利用概念辨析[J].國土資源導刊,2006(6).

        3、毛蔣興,閆小培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研究述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2).

        4、李南潔,姜樹輝.村鎮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南方農業,2008(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色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