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在線開放課程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在線開放課程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線開放課程方案

        第1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在線開放課程;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和教育信息化的同步發展,教育行業也產生了歷史性的改變。在教育文化、教育形態、教學理念等領域均受到信息技術的深度影響,“互聯網+教育”已成為現階段教學改革中的新方向。在該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應運而生,不僅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進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而且提升了教育質量。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是一門面向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因該學科課程涉及領域較多,知識點相互交叉,具有認知性強、知識點繁多等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效果不理想[1]。基于此,學校開展在線開放課程教學,不僅克服了教學時間、地點的限制,并從時間、空間領域中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機會,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并取得較好效果。

        1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的探索

        1.1在線開放課程前期工作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不僅局限于素材的設計、制作工具的選擇,更取決于教學設計的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前,需立足于教學知識點的個性化教學設計,將課程中關鍵知識點、技能、實踐原理等重新整合、分類歸納整理,保障在線課程知識的全面性及技能的針對性[2]。基于學校往屆畢業生的崗位技能需求、工作的實際情況調查分析發現,應變片對物體質量的檢測、氧氣測試儀的安裝與使用、霍爾傳感器的安裝與使用、光纖傳感器的調節與使用是崗位領域中較為重要且常用的知識點,在該些知識要點的教學中,深化了教學內容的開發、制作。為了進一步滿足實踐教學需要,提升實踐教學效果,不斷尋求與各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合作,教師實地考察各個傳感器的實際應用環境,在掌握傳感器工作狀態、安裝使用方法的基礎上,將現場數據、環境、實際操作過程等內容進行拍攝,與企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等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制作成相應的動畫或視頻,納入教學,作為實際案例素材。

        1.2教學安排

        1.2.1課前導入課前需將教學內容通過以短視頻、微課、小組討論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對教學中基本內容、知識要點等方面的整體性認知,明確教學任務目標,讓學生能夠借助學習平臺、電子教材等資源進行課前自主學習[3]。

        1.2.2課堂教學在線開放課程教學中,可融合小組協作的學習方法,基于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能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開展小組式教學,每組實施組長輪流制,優化組內學員的分工,并對教學任務進行分解,由小組團隊共同完成對各類資料的收集、方案的設計。各小組成員可通過平臺進行演示,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待小組討論結束后,再通過短視頻、微課等資源進行知識要點的強化和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要點、實踐技能,提升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4]。

        1.2.3課后學習教師完成在線開放課程的設計后,需借助網絡平臺實施教學資源的共享,建立在線開放平臺。將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并對教學資源進行唯一編號,并將其二維碼粘貼在各教室、實訓室中,便于學生掃碼后進行觀看,使其不受任何地點的限制,反復研習、強化知識要點和技能,完成對知識要點的學習和總結[5]。小組長可將設計方案、報告總結等內容,上傳至教育在線平臺,實現教學數據資源共享。

        1.2.4建設傳感器應用專題網站通過網站的功能模塊,組織學生使用該網站提供的資源,可通過合作學習、探索學習、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打造模塊建設、主題建設,收集國內外高校關于傳感器課程的精品教學資源,將網絡教學資源進行知識的重構,提升學生對該專題知識的整體性認知,培養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6]。如設計教學視頻、電子課件等,并整理不同類型傳感器在不同領域中的典型運用,提升學生對傳感器的整體認知,縮短實際生產與教學之間的距離。

        2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踐教學策略

        2.1板塊教學

        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課程是注重實踐技能培養的課程之一,在線平臺教學模式的開展中,需做好常規教學與在線平臺教學的融會貫通,以最大程度發揮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的優勢[7-8]。建立有效的交流溝通渠道,通過留言、班級群等渠道,收集學生對在線平臺教育內容的反饋,提升教學質量。另外,教學中基于該課程的板塊化教學內容,開展不同板塊的案例教學。例如,在光電檢測方面,需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光電傳感器的工作運轉原理、特點等,并通過光電傳感器在各領域的應用,拓展學生的學習任務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專題網站的學習拓展;并在動態教學模塊中,了解光電傳感器的發展、應用現狀,并對光電傳感器的不同類型、品牌、特性等方面差異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課程模塊的學習,消化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也可通過自主學習專題網站來拓展學習任務、總結學習報告等,鼓勵學生深入分析光電傳感器如何替代以及替代后優劣勢的對比等相關問題,發表自己的核心觀點。

        2.2優化教學管理

        在線課程教學中,需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管理模式,確保課程建設、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課程質量。因此,需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課程設計培訓,保障線上線下教學的互補,并鼓勵教學管理人員優化教學管理方法,學習數據挖掘技術,構建科學的運行機制和評價方法,整合公共教育服務功能,組建優質的教學服務體系,以便為教師提供及時性的幫助。為進一步確保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質量,高職院校需基于國家政策要求,主動承擔教學質量保障義務,制定規范的制度和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學習支持、技術支持、質量監督體系,規范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基于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制定科學的評估體系、質量標準、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確保教學設計的規范性;制定科學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3在線課堂教學的應用展望

        3.1構建一體化教材

        充分意識到高職院校教材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將互聯網教學資源和課程教材深度融合,建設互聯網教學服務和云平臺有機融合的數字課程,滿足在線開放課程信息化課程教學的發展。

        3.2建立區域聯盟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資源管理方面相對封閉,開放、共享、合作理念認知程度參差不齊,優質資源共享、公平教育的教學目標尚未實現。在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推進課程共享方面的作用,并積極引導各企業參與,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理念,各高職院校需建立自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增加課程數量,提升課程質量,建立區域聯盟合作發展機制,使其在未來競爭中占領最高點。

        3.3打造虛擬教學資源

        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將全景、增強現實、視頻等資源,采用三維形式展現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通過模型交互等方式,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第2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2016年冬至,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響起,重度霧霾再度籠罩京城,全市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北京二中利用4G網絡直播教室向學生們進行網絡授課;北京第五十中學分校利用“物聯網+”模式對學生進行網絡輔導;北京市通州區則充分利用正在試點的“智慧學伴”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對一在線答疑和輔導……全市師生利用豐富的信息平臺開展著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

        極端天氣的出現,讓我們心情沉痛。應對霧霾,停課不停學,體現了北京市教育治理觀念的轉變。北京市教委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教育的“靶向治療”,打出了“五個超越”的教改牌,即超越課改、課堂、課程、資源、考試的邊界,為學生和教師搭建開放性的學習和實踐空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來,北京市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的理念、全球化的視野,推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公平發展。

        2009年以來,北京市推進了3批共100所數字校園實驗校,為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全新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搭建新的教育生態,提升教學質量。2014年,北京市教委啟動北京數字學校建設,通過網絡和電視平臺為全市學生和家長免費提供數字化名師課程資源和網絡學習空間,并推出多種在線教育服務項目。2015年,北京市教委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項目,構建開放的教與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北京新中考方案也提出將學生活動考核納入中考原始成績。2016年,繼“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之后,北京市教委實施了中小學教師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計劃,創新教師研修供給服務,為教師提供精準支持。2016年11月,為積極應對新中考方案,彌補區域間、校際間、學科間師資配置的不均衡和義務教育公共服務的短板,北京市率先在通州區試點啟動“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利用互聯網讓優質教師服務跨越學校和區域邊界。

        一直以來,北京市以促進“供給側結構性變革”為基本理念,在教育政策、考試評價、課程、教學、教育服務及資源配置等各個關鍵環節發力,實現基礎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進而推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讓改革成果惠及首都人民。

        第3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課程建設;精品資源;共享;實踐

        中圖分類號: 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8-0161-03

        1 研究背景

        《網絡組建與維護》課程組經過“走出去”到企業調研、將企業專家“請進來”探討和論證、在國家示范性院校建設中勇于探索和改革,提出了基于“6Z6C”的專業建設與教學整體解決方案,即6個零距離6個轉換(6Zero6Change),如圖1所示;設計了基于“1H3S2A”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其內涵為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校企合作共建一個硬件平臺(1H),合作配置三類軟件(3S),從兩方面使用好實訓基地(2A),積累凝練了比較成熟的課程設計思路。

        研究本課程建設,通過深入企業進行再調研、進修學習。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針對工作崗位的能力、知識、技能和素養的要求,制定項目考核標準,全方位、多層次滲透職業性;另一方面以實際項目為背景,基于工作過程,真題實做,把企業真實的項目加以提煉,序化,融入職業素養的教育,讓學生能切實掌握實際技能。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突出課程的實踐性。注重行業、企業參與課程設計,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針對畢業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潛在的就業崗位,如網絡管理員、網絡工程師、網絡信息化管理等,按照“分解崗位工作任務確定工作能力設置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思路”課程設計思路,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內容體系,采取“項目案例”式組織教學。“項目案例”均由合作單位共同參與制訂,每一個項目均按照“項目描述知識準備項目實施過程項目實施步驟實訓結果驗證實訓項目考核小結點評相關學習資源”的模式來組織,多數任務在實訓室或企業現場講解,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2)注重課程的針對性。結合國家、社會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確定課程內容在課程設計上,我們注重當前信息類產業的特點,一方面緊扣國家職業資格認定的相關內容,同時加強與華三、銳捷等知名廠商的認證體系結合,將其職業資格認證與企業培訓課程引入課程體系。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拘泥于國家與廠商的認證內容,而是結合區域經濟、技術發展的要求,借助課程置換、拓展教學等辦法對其內容進行取舍,使得我們的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3)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借鑒社會培訓、認證的先進經驗,開發立體化的自主學習教學資源,確保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我們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開放式實訓平臺、在線網絡課程、論壇等技術手段,設計實現學生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目標。

        3 研究基本內容和效果

        《網絡組建與維護》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綜合實訓課程[1]。課程建設研究內容主要基于示范性建設時期提出的“6Z6C”的專業建設與教學整體解決方案,圍繞“1H3S2A”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和課程設計思路,進一步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采取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通過市場、企業、行業的最新需求進行再調研,進一步明確崗位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案例、細化工作任務,以集中課程訓練為主、在線學習為輔的方式來實現學生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的全面提高。通過行業標準與實訓項目標準相結合、典型工作任務與企業真實項目相結合以及校內實訓基地與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相結合的原則甄選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和制定考核標準,實現課程建設的職業化、技能化和標準化。

        課程建設圍繞五部分的技能點展開,本課程共五個單元,分別是局域網組建技術基礎、WINDOWS 2000、Linux組網技術、網絡設備配置、局域網管理維護。共抽取了20個工作任務。

        本課程采取“理實一體化”模式教學,以集中課程訓練的方式來進行。

        教學安排一般為集中兩周,60學時。

        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采用引入真實或模擬的項目案例,按照實際崗位工作過程,主要以小組協作方式來進行,通過實踐研究,課程建設從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效果。

        (1)突破了設備配置實驗、校內實訓基地網和實訓平臺的物理局限性。完善課程實訓平臺建設,依托校園網和SSL VPN技術,在校園網出口部署Array 3000一款VPN設備,師生可以依據賬號安全、方便地訪問校內資源和校內實訓平臺,把實驗平臺安全延伸,使學生可以虛擬化、開放式、全天候的申請配置設備和進行Web組網實驗,做到“開放、兼容”管理已建成的lamp遠程實驗平臺[2]。

        SSL VPN 是采用 SSL 技術的一種 VPN 產品,適用于 Client to Site 的安全接入方式。SSL技術是位于 TCP 之上的協議,具有數字證書身份驗證,數據加密等安全手段。在實現 VPN訪問內部應用時主要采用 Proxy 、Application Traslation 、Network Extension 等技術手段實現。用戶通過 SSL VPN 訪問內部應用系統,必須先用 HTTPS 協議登錄到 SSL VPN 網關提供的 SSL VPN 門戶站點,我們稱之為 Virtual Site,Array 的 SPX 系列單臺設備可以配置多個 Virtual Site ,具體數量視 license 而定。

        部署后校園網拓撲如圖2所示:

        通過以上設備的部署,不管電信用戶還是教育網用戶在訪問學院門戶網站以及其他web應用都比較快捷。同時也解決了其他非校園網用戶(不在學校家屬區居住的教職工、出差在外的教職工、假期的學生)訪問校內資源的問題。他們通過登陸VPN網關依據SSL的加密隧道可以快速訪問校內應用,既方便快捷又安全。

        (2)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根據我國IT人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分析,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專業培養目標一致,根據網絡行業、企業不同崗位的工作需求,以綜合職業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課程提煉20個典型工作任務,從網絡的規劃與設計、綜合布線施工方案設計、Windows 2000及2003服務器的配置、Linux服務器的搭建和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等五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懂網、建網、用網和管網的綜合能力。如圖3所示。

        在課程案例化研究過程中,直接參與學院信息中心網絡設備Linux管理系統建設和綜合服務中心的網絡規劃與調試工作,提煉教學案例1個,抽取典型工作任務3個。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Linux校園網設備管理服務拓撲如圖4所示。

        (3)教學案例更加實用。《網絡組建和維護案例教程》緊扣職業教育的特點,按照全國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中關于課程建設的基本精神,課程的建設,進一步精選了實用組網及維護過程中的典型案例;校企合作,把實際公司項目與課程內容融通結合;在具體操作上,老師為輔,學生轉換為企業員工,通過真題實做,從組建網絡的技術要求和崗位能力出發,通過完成案例(公司項目)的目標要求,使學生在理解網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掌握組建和維護網絡的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

        2011年項目組成員帶領學生分別完成了學院財務收費和新生報到專網的改造,提煉網絡規劃和方案設計真實教學案例各1個,綜合布線、施工管理和用戶培訓等典型工作任務抽取3個。

        2012年項目負責人帶領學生完成了甘肅隴南某鄉鎮數字化鄉鎮的網絡改造,提煉網絡規劃和設計方案教學案例1個,綜合布線、設備調試和互聯、網絡策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務3個。

        2013年項目組成員、信息中心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了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網流量控制和網絡認證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工作,隨著校園網應用增加及用戶越來越高的上網體驗需求,導致校園網出口壓力十分巨大。為了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保障有效辦公帶寬,此次改造的流控系統實施了基于橋模式的IP帶寬控制策略,策略控制了P2P、BT、迅雷下載及暴風影音等大流量的數據應用。系統實時統計功能全面,可以做到實時統計出口流量、樓宇流量及在線主機應用等。通過主持項目建設,將真實項目轉化為真實網絡管理與維護教學案例1個,提煉流量管理、策略配置、特征識別和網絡認證等典型工作任務4個。

        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將真實案例教學化處理,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教學案例更加實際具體,進一步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課程活力。

        (4)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得到增強。一是加強行業標準與實訓項目標準的結合,按照網絡工作人員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軟件水平考試、行業企業認證所必需的知識(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法律知識、安全知識)、技能(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職業道德(職業道德基本知識、職業守則)要求來選取教學內容,制訂課程標準,采取項目標準式教學模式,開發實訓項目子標準和實訓項目卡,組織實訓教學。二是注重校內實訓基地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為了要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體現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作用,開發基于校園網的在線實訓平臺,構建網絡自主學習課程,使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真實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實施[3]。

        課程建設組成員依據標準,重新修訂了《網絡組建與維護課程標準》,增設網絡安全考核細則,增加網絡安全取證要求。2011―2013年,該門課程完成行業認證取證(趨勢科技信息安全專員)和銳捷網絡工程師取證共300人次,取證率達93%。

        項目組成員帶領學生參與完成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網和在線實訓平臺建設,提煉網站管理與設計、Windows 2000服務器額配置真實教學案例2個。

        (5)突破學習方法單一、溝通渠道不暢通、資源更新不及時的難題。課程建設過程中,注重立體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在BlackBoard學習平臺上,建設《網絡組建與維護》網絡課程,設置師生交流論壇、實現在線交流和答疑、遠程教學和在線測試;建設課程知識庫,不斷更新課程資源和行業信息,使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技術知識和崗位能力要求。課程網址:http:///webapps/login/

        4 創新與總結

        《網絡組建與維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中,較以前版本有如下優點:

        (1)以行業企業為依托,與職業崗位需求相結合,確定課程設計目標,體現課程職業性。

        通過深入企業(如銳捷網絡、H3C、甘肅教育網絡、甘肅萬維、甘肅海騰、上海威訊)進行調研、進修學習、掛職鍛煉,并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和課程組成員,充分剖析市場對網絡專業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并針對工作崗位要求和知識、技能和素養的要求,通過每一個項目完成過程,通過企業認證標準作為課程考核手段,從多方位、多層次滲透了課程的職業性。

        (2)以企業真實項目為背景,學以致用,強化技能訓練,突出課程實踐性。

        從企業引入真實的項目加以提煉,融入職業態度、素質的教育,讓學生能切實掌握實際技能,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在深度和廣度上層次遞進,以真實性促進實踐性。

        (3)根植企業,面向行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用職業人的標準來衡量,強調能力培養,注重開放性。

        合作開放,密切與行業企業合作,保持內容標準不斷更新,將職業素質、職場文化融入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職業態度,提升職業能力;自主創新開發blackboard在線學習平臺,平臺與精品課程網站、實訓網站完美結合,課程立體化資源更豐富。學習方式開放,利用Bb在線學習平臺,本課程的教學可通過網上在線教學;實訓開放,實訓室對專業學生實施開放,專門的試驗平臺可通過遠程實訓。開放性可保證學生按需學習和自主學習,增強持續學習能力。

        (4)過程考核,專業認證,采用社會化評測機制,確保質量保障的公平公正。

        多樣化的過程考核,特別是項目標準及運行卡的實施,注重細節,注重過程;專業認證方式,是一種社會化的評測機制,更貼近于實際。

        通過本課程建設的研究,密切與行業企業合作,能保持課程內容標準不斷更新,將職業素質、職場文化融入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職業態度,提升職業能力;在教學中增加實踐環節,包括課內實踐、課外拓展、自主學習、生產性實訓、項目實戰等,校企合作,校內外實訓基地相結合,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從深度和廣度上層次遞進,以真實性促進技能提高。因此《網絡組件與維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進一步甄選了教學內容、優化設計思路、設計教學案例、開發課程資源和完善課程考核標準,是“1H3S2A”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最佳化實踐,是“6Z6C”人才培養模式的集中體現,具有很高的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東,梅,姜惠民,等.高職《網絡組建與互聯》精品課程的建設[J].職教論壇,2010(32):34-36.

        第4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摘要:面向社會需求,以創新型和實踐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本文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的引入,建立師生互動教學平臺,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混合教學;線上線下;交通工程;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180-02

        新形勢下,互聯網技術和通訊技術日趨成熟,交互式網絡教學平臺在我國迅速發展。網絡教學形式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備受推薦,成為廣大師生最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之一。本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擬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基礎上,結合網絡授課,基于《交通工程導論》課程,搭建混合教學平臺,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創新地開展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

        一、混合教學模式的界定

        混合教學模式是基于多種理論指導,運用多種教學設備和工具、教材和媒體,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它將課堂教學方式與互聯網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建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最終達到最優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1]。

        混合教學模式可結合課堂面授和網上教學的優點。課堂教學以“教為主”,網絡教學強調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顯示老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種方式引導、幫助學生積極地與老師進行溝通,課后鞏固課堂教學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混合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主,注重課堂面授教學與在線教學的互補,以發揮其最大的優勢。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當前網絡教學可視化、面對面溝通的優勢,將集中的課堂教學部分轉移到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學生可利用業余的零散時間進行知識鞏固;同時,混合教學模式改善了傳統的枯燥、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混合教學環境搭建

        混合教學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2]。硬件環境包括教學環境的準備,涉及教室和教室內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室、校園網建設、教學資源庫、教學平臺安裝,以及平臺的管理和維護。軟件環境包括課程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資源搜集、開放教學空間搭建、網絡課程的設計和制作、課程習題庫建設等。軟件環境主要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平臺,加強老師和學生的互動。

        硬件教學環境提供基本的教學設施,軟件教學環境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開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混合教學模式中軟件教學環境的搭建是其與普通教學模式的主要區別。

        三、混合教學課程規劃

        對《交通工程導論》課程而言,應站在國際化交通大舞臺的前沿,進行課程改革方案設計,充分融合當今各城市出現的交通問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課程應緊密結合交通背景和課程擬解決的問題,如交通擁堵的解決方案、交通需求措施的實施、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協調、道路網規劃等問題[3]。

        目前教學大綱中,《交通工程導論》課程為60學時,每周4學時。實現教學模式多樣化后,增加線上教學的課時量。參考其他專業和學校的教學模式設計,擬安排線下教學30學時,線下教學模式20學時,增加課程設計環節10學時。

        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包括交通參與者行為特性、交通流理論、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規劃、公共交通系統分析、道路交通管理與控制、停車設施規劃、交通安全、交通環境和道路景觀設計、交通仿真等主干課堂。

        四、課程教學方式設計

        線上教學方式采用目前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的開放課程[4,5],包括微課、視頻公開課(Open talks)、TED、課件(Courseware)、MIT OCW、在線課程、網絡課程(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學術交流資料(Conference,Lecture)等。授課老師針對某些課程或知識點,制作視頻課程,上傳到指定的網絡教學平臺。此外,開發網絡互動平臺,為老師和學生提供面對面的溝通機會,增加了交流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諸如“實時通訊”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線下教學方式:針對某些特定的知識點,以文字、幻燈片、音視頻、動畫等方式進行具體、詳細地展現和講解;然后以案例的形式鞏固和加強知識點的理解。如《交通工程導論》中的交通流知識點,可以以動畫的形式生動地表現交通波的傳播過程;交通規劃內容可以用案例的方式,詳細講解四階段交通規劃法的應用。

        課程教學活動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在線活動包括在線答疑討論、課程問卷、教學郵箱、教學筆記、個人資源、研究型教學、課程作業、在線測試等。線下教學包括課堂活動,如課堂講解、討論、答疑、案例分析、小組活動等,以及室外的實驗室、現場教學,如實驗室操作、訓練、觀摩、調研等。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結合可依據下述原則來進行:

        1.線上線下混合講授,在統一的教學大綱指導下進行。線下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講授式教學,以知識的系統講授為主。線上學習以學生自主看視頻為主,學生自主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強調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在此種方式下,課前預習、課程測試和作業以在線形式完成,包括在線、在線討論、在線作業和在線博客的方式。而課堂講授仍以傳統的教室授課的形式展開。線上和線下教學遵循統一的教學大綱,因此在制定培養計劃時,需考慮到線上教學的比例和內容;擬定教學大綱必須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

        2.在線講授,定期輔導的方式。線下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授類似,學生在互動網絡平臺上進行系統知識學習,以課為主。線上輔導針對知識內容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與輔導。在線講授的關鍵環節在于針對特定知識點,制作圖文并茂、音視頻合一的課件,如視頻、PPT等,詳細講解可提升效率。在線講授與課堂授課的不同點在于:課堂授課是系統學習,針對全體學生,需注重知識的普適性;而在線講授需針對具體知識點,注意特定學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可借助于各種定性評價方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實現有效“反饋”,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輔導和討論。激發學生的自發性學習興趣,主動提問,及時溝通,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五、混合教學課程的評價和考核

        混合教學課程的評價分三方面。教學資源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資料的完備性、豐富性、前沿性、開放性等,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反饋。教學效果評估:考核課堂教學效果和在線學習效果,增加在線學習效果的權重,將線上問答、視頻學習、線上交流納入到考核指標中。教學實施過程的評估:由第三方介入,聘請本專業的教授組成督導團,隨時參與到課程教學環節中,通過隨堂聽課、參與線上互動、與學生交談等方式,對教學過程進行評估。

        考核綜合多種方式,除了傳統的課堂筆試成績外,線上學生的參與程度、作品的展現形式、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此外,課程設計環節、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將加入到考核中。三種成績的權重需要通過調查,慎重確定。

        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評估,分析混合教學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教學方案,反饋教學效果,達到提高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綜合能力的目的。

        通過搭建線上線下混合式互動教學平臺,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可以實時通訊的公開開放的溝通方式,將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為媒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改進教學效果,充分挖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培養創新型、研究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迎.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田富鵬,焦道利.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5,4(144):63-65.

        [3]李巖,陳寬民,王建軍等.科研創新型與工程實踐型人才培養的課程實踐[J].教育教學研究,2013,(39):271-272.

        [4]吳長偉,陳靜,鄧紅,等.基于慕課的應用型本科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5,(3):57-59.

        [5]潘文濤.基于網絡資源的混合教學模式行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8(235):49-51.

        收稿日期:2016-11-28

        第5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創新能力;開放式教學

        林下經濟資源利用課程是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在全國各大院校開設植物資源學課程基礎上,適應林業行業“發展林下經濟”而開設的具有林業行業特色的本科生課程。林下經濟資源利用是一門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發展林下種植業、采集業、森林旅游業等的課程。林下,主要指樹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對有限的空間。林業行業發展林下經濟,主要是發展林下林菌、林藥的種植業。廣義的林下經濟資源利用,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1-5]。林下經濟資源利用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理論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行總結,為基于課程學習中心和翻轉課堂的東北林業大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學提供參考。

        1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類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1.1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類教學設計的依據

        2017年,全國首個“林下經濟”博士點學科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為林下動植物資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資源撫育及利用、林下資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據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定義以及相關博士點研究方向,林下經濟資源利用主要是發展林下林菌、林藥的種植及其利用,涉及較多的是非木質林產品,非木質林產品、經濟植物學的含義[6-14]如表1所示。表1可為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的非木質林產品種類等提供參考。

        1.2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類的教學實踐

        依據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的定義和表1,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為林藥、林農藥、林果、林菜、林菌、林精油、林油脂、林樹脂、林樹膠、林纖維、林色素、林淀粉、林鞣料、林草、林花等15類,每一類細化為林下、林中、林上等3小類。主要參考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編寫的《中國植物志》講授資源植物的植物學名、科、屬、主要利用部位形態特征、資源分布與生境等,吉林農業大學楊利民主編的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資源學》的植物資源分類、張以山等的《林下經濟概論》講授,如林藥資源利用、林果資源利用等。

        2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2.1課程論文教學設計的依據

        林下經濟資源利用課程第4學期開課,第5學期學生將接觸到更多專業課,專業性和實踐性增強。第4學期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利用自己4學期所學知識申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來提高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需要寫申請項目的申請書,設計實驗方案等。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學科歸屬植物資源學(經濟植物學)學科,所以課程教學可以參考植物資源學和經濟植物學課程教學。北京林業大學經濟植物學課程采用了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15]。林下經濟資源利用課程應用性較強,比較適合鍛煉學生寫課程論文,來增強自己實踐能力。第4學期,學生具備了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能力,依據課程內容鍛煉學生撰寫課程論文,是比較合適時機。能力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鍛煉過程,學生需要在文字表達、方案設計方面加強練習。第4學期依據課程內容鍛煉學生撰寫課程論文,增加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對學生大四撰寫本科畢業論文也是一個很好的鋪墊。

        2.2課程論文教學實踐

        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工具查閱文獻,撰寫課程論文,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國際視野、溝通、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課程論文,不占用教學學時,單獨組織。題目自擬,以林藥、林果、林菜等一種資源植物為例,綜述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研究,結合植物資源的特點以及林學專業特點(如森林植物資源等),談談你對林下經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建議(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如林藥種植模式案例分析等或科研項目綜合性實驗方案設計等)。

        3理論聯系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設計與實踐

        3.1開放實驗及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能力培養的依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資源學課程在森林旅游、林學、林產化工等林學院、創新學院、農學院相關專業開設。將最新的學科動態及研究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先進性[16]。開放實踐性教學在其他大學植物資源學課程均有體現[17-19]。

        3.2開放實驗及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

        通過開放實驗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實驗等(不占用教學學時,單獨組織),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能夠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實驗儀器獲取數據,提取信息,具有林特產品加工利用等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開放實驗主要是設計綜合性實驗,鍛煉學生利用自己學的理論知識去設計解決實踐中的科研實驗項目問題,為生產實踐服務。自己設計,自己利用業余時間,自己到實驗室驗證,可以預約,老師給予指導。驗證性實驗,已經在課程學習中心都有,課程學習中心有實驗關鍵步驟的微視頻(1-3min)、學生開放實驗照片,供學生網上在線學習。分層次教學,感興趣的學生就看一下,不做硬性要求,愿意實踐一下就預約去實驗室體驗一下。開放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學生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每個人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依據理論課程,增加學生設計綜合性實驗能力,以一種合適的方式,考核學生設計科研項目能力,還有網絡在線學習能力,可以在閉卷考試體現,加強這方面的應用題。理論課也一樣能培養學生能力,現在互聯網發達,學生可以多渠道獲得知識和創新能力,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累積實踐經驗。開放實驗等給學生提供一個利用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尤其是綜合性科研項目設計中的一個體驗機會,閉卷考試時側重原理應用和方案設計。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大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板書輔助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手段,以課堂講授為主,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講解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結合案例分析、課程論文、開放實驗等教學環節共同實施。線上、線下、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特點和優勢,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結合,百花齊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適合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以山,曹建華.林下經濟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全國林下經濟實踐百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3]李榮和,于景華.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新模式[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4]王海英.課程學習中心網絡資源的混合式教學研究[J].廣東化工,2016,43(24):162-163.

        [5]王海英.課程學習中心在線學習教學實踐[J].廣東化工,2016,43(13):282-284.

        [6]胡延杰.非木質林產品認證[J].森林與人類,2016(3):136.

        [7]WickensGE,王維榮.什么是經濟植物學[J].世界科學,1991(7):18-21.

        [8]楊利民.植物資源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9]楊雨晴,萬志芳.黑龍江省發展林下經濟影響因素分析[J].林業資源管理,2016(6):17-21.

        [10]王孟生.淺談如何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J].中國林業產業,2017(1):119.

        [11]梁珍海.新時期發展林下經濟的模式研究[J].綠色科技,2017(1):83-84.

        [12]張玉柱.黑龍江省林下經濟資源開發與高效利用探討[J].防護林科技,2015(12):101-102,104.

        [13]黑龍江省院士工作辦公室.2013年院士龍江行暨林下經濟發展咨詢會在伊舉行[J].中國國情國力,2013(9):2.

        [14]李婭,陳波.我國林下經濟發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3(3):36-38.

        [15]賀康寧,趙云杰.進行開放式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水土保持經濟植物學”教學改革嘗試[J].中國林業教育,2000,18(1):48-49.

        [16]蔡靖,張文輝.“植物資源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13,31(4):73-76.

        [17]任玉鋒,魏玉清,周立彪.“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應用于植物資源學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5(16):194-195.

        [18]黃寶康,秦路平,張宏,等.《野生植物資源學》選修課程的教學策略[J].西北醫學教育,2010(6):1169-1172.

        第6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網絡資源;教學改革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是公共可訪問的教育資源,給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資源,幫助其改進課程內容,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注意。外科護理學是高職院校護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涉及多方面的護理學知識,而且越來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學方法。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的醫學教育促進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臨床實踐的開展,我們在此基礎上,利用強大的交互性,通過實時反饋、調查問卷等形式,應用于我校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的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護理學慕課的時間跨度為6個月,內容包括閱讀材料、視頻講座和多種選擇問題,其特點是由教師指導的課程與考試、作業結合在一起,利用網絡較低的成本縮小師資力量不足帶來的差距,如果學習者達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過在線測試來確定,鼓勵學生和老師共同參加在線討論,以反饋和分享他們學習的知識內容。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共納入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護生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夠嚴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訓。2.研究方法(1)教學改革方法。參與了此次學習,當他們登錄“在線課堂”,并且至少訪問了一個學習模塊(視頻課程或作業)時,參與者均完成了我們的在線課程調查。平均來看,大多數同學都有回答“我學到了一些在我的課程中使用的東西”。我們繼續評估這門課程對他們的專業教育和實踐的影響,并給以更細節的網絡問卷調查。這次課程的教學大綱包括流行病學、預防醫學、診斷學、遺傳學、藥理學等多學科的內容。(2)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2016級護理專業2006名學生進行無記名調查。共發放問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為有效問卷。問卷分3個部分,分別為學生一般資料、對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教學改革的看法、對教學方法及效果的評價。(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關于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對教學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學很喜歡這種學習方法,80%的同學獲得了該學科的知識,75%的同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并且提高了臨床實踐能力,87%的同學拓展了專業網絡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討論

        在為期6個月的在線課程之后,參加實驗的同學們都提高了外科護理學知識,并且提高了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在2006名學生中,有超過90%的同學表示,他們改善了對外科護理學知識理論和實踐操作的認識,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通過這門課程學習,提高了他們對相關基礎課程的聯系。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生中,大多數人(89%)表示,他們獲得了與未來職業相關的知識。這表明,以適當的教學基礎設計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可以改善學習效果而從中受益。通過增加與網參與者的互動,充分地認識到改變一個人的知識并不一定會轉化為她們的實踐或行為。不過,當前研究尚存一個局限,由于我們的數據是基于自我評估而非客觀測量的,因此,無法準確地調查課程參與者的能力。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對結果的客觀評估,比如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對護生職業生涯的影響。醫學教育,包括基礎和臨床醫院,仍然是護理學的支柱。外科護理學是相互關聯的學科,影響了很多的護生的職業定位。過去十年技術的進步,為醫學專業學生繼續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機會。在線教育,尤其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成為學校教育的主力,也作為學生繼續教育的重要補充,并讓學生們認識和掌握了相關疾病的新的治療方法和指導方針,更新學生的知識儲備。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是一個在線教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無論位置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參加課程。然而,這些在線資源和課程的影響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調查。為了提高我們的調查的價值,在學生完成整個課程的過程中及結束之后,我們將所有調查問卷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參與的學生。基于目前的研究設計,抽樣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正如之前所解釋的那樣,但是,回憶偏差,尤其是在理論上,反應偏差可能會對我們調查的有效性產生影響。毫無疑問,在當前的設計中,我們無法控制調查的數據受選擇偏差的影響,然而,調查參與者和課程參與者并沒有顯著差異。鑒于調查參與者和課程參與者在年齡、性別和完成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我們認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對得出的結論是能夠支撐的。

        第7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個性化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發展與改革一直是高校計算機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每年都有相關的全國性和地域性的研討會議舉行。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當今大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術的掌握已經非零起點,但有較大差異,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同、專業區別較大,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認識各異。同時,用人單位對新員工的計算機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社會的信息化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傳統的計算機教育系統缺乏針對性,未能達到預期的成效[1]。因此,針對學生的興趣、專業、層次等來調整和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面向學生專業和個性發展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教學已成為必然。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整體思路

        以專業和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探討如何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學生專業相結合,與學生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以尊重差異為前提,以促進個體自由而充分的發展為目的,以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和自主選擇為手段,建立促進學生專業與個性發展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教學模式的過程。

        面向專業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我們首先需要分析大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專業應用需求;然后通過深入研究和充分討論,確立分專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分層次教學實踐;同時,在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中,大力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研討,構建適合個性化教育的網絡教學平臺,加強教學資源的組織和建設。

        2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施

        2.1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興趣的調查與分析

        首先,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我們對大學生進入課程學習前的學習基礎與興趣進行調查和分析[2],主要對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進行調查,從學習和應用兩方面分析學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學習興趣。大學新生計算機水平的“非零起點”并不等于有了“好起點”,懂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并不意味著具有了良好的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基礎。調研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和研究人員提供了有益參考,便于對學生進行分類分層次、個性化教學。

        為了保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滿足不同專業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個性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們各個專業的計算機應用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包括在校生、畢業生、專業教師、用人單位等各個方面,綜合這些信息得到最終的結論,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提供依據。

        2.2確立分專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

        我們結合各專業的培養要求和學生計算機基礎的實際,以學生專業和個性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主導,設置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并確定與此課程體系配套的改革方案。

        以湖南商學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課程體系設置為“2+X”模式,對應于3門課程,分別是:

        1)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面向所有非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包括計算機、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中的信息存儲、計算機系統組成、典型的PC操作、Word文字處理軟件、Excel電子表格軟件和PowerPoint文稿演示軟件等。

        2) 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面向所有非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包括網絡基礎、局域網組成、Internet基礎、Internet網絡連接、瀏覽器的設置與使用、郵件管理、文件傳輸與工具使用、網頁設計與制作、常用網絡工具軟件介紹等。

        3) 面向專業需求的計算機應用課程。按經管類專業、會計類專業、文法類專業、藝術類專業開設不同課程。具體為:經管類專業開設Excel高級應用課程,會計類專業開設Access及應用課程,文法類專業開設常用工具軟件課程,藝術類專業開設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

        同時,形成了與此課程體系改革方案配套的方案,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優化方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環境建設方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和《開放性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等。

        2.3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從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給予學生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水平的測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專業和個性發展需要[3-5]。分層次教學主要采用分級的形式進行,包括學生分級和教學目標分級制定兩方面。

        在學生分級上,為了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引導,學校主要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進行分級教學,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門計算機公共課程,如果教學起點過低,必然會使程度較好的學生受到影響;若起點過高,教學又只能為少數尖子生服務。我們根據學生入學摸底測試成績和學生的申請,把學生按起點的高、中、低分為3個層次,依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分別實施教學。

        在教學目標分級的制定上,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切實把握用人單位對的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體現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精選教材,組織課程邏輯框架,加強實踐訓練環節。

        2.4彈性的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式有導向作用,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會極大妨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分級教學的成績評定宜采取彈性原則,給教師一定范圍的成績評定權限。同時,對學生的考核不再以期末考試為唯一標準,而是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

        例如,我們對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進行彈性考核評價嘗試,將總評成績分為期末考試(50%)、上機實驗(30%,包括一次網頁制作大實驗和幾個關鍵實驗)、考勤與作業(15%)、創新與突出表現(5%)。通過這樣一種彈性且細分的考核方式,教師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把握更加準確,監控更加到位;也使得學生對于平時學習和實踐更加重視,對于與專業、社會實踐、生活相關的應用能力鍛煉更加有自主性和針對性,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2.5網絡教學平臺構建與應用

        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構建個性化網絡教育環境,共享網絡資源,進行開放、交互和協作式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輔導的交互性、實時性,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教學信息、教學資源、在線學習、在線交流、在線作業、在線實驗、在線考試系統等。

        網絡教育平臺的服務以學生為中心。可以根據學生的在線作業、在線實驗、在線考試等的難度和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和數據挖掘,分析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不足。例如,通過在線作業和在線實驗的成績分析模塊,可以獲得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和各題的難度等,從而評價學生能力、教學效果、習題和試卷質量等,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包括調整教學重點、改善教學方法、選取試題等,提供有效的參考。

        通過構建網上教學互動系統和評教系統,借助調查、互動和評教,教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及時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方案等。

        2.6教學資源個性化推薦

        教師向學生提供課程電子教案、免費第三方課件、開放工具軟件、免費電子書籍與參考資料、相關課程練習與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等資源是必要的,而且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讓教學資源得以優化,做到因人而異。一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和自測的情況,挑選相關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和使用;二是根據學生對教學資源訪問情況,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網絡教學服務。

        學生在網絡上獲得資源,進行學習、實驗、作業和考試的同時,也在服務器端留下了大量的訪問數據和有用信息,對這些數據和信息使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知識獲取,可以指導教學和改善網站結構。學生登錄網站以后,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根據其訪問信息生成推薦課程、學習建議及輔導資料、推薦文章鏈接、個性化網站結構等,還可以將學生訪問網絡教學資源的情況與學生圖書館查詢借閱信息、學生選課信息、學生考試成績等進行整合后,進行更進一步的個性化教學資源推薦。

        3結語

        面向專業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在專業領域中的計算機應用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和興趣的發展。其成果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和可擴展性。我們將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指導下,以學生專業和個性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把握專業需求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繼續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種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深化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 熊馨,張鵬. 試論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 教育與職業,2009(12):181-182.

        [2] 何典. 大學新生計算機學習基礎與興趣的調查分析[J]. 計算機教育,2008(12):29-32.

        [3] 趙丕錫,劉明才,王雁霞,等.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 遼寧教育研究,2006(7):106-107.

        第8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在線教學;家具設計;教學模式;策略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從傳統互聯網空間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繼而再到云計算平臺,短短數年間就使我們的知識獲取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創造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新的工作方式。在高等教育領域,其中的一個代表性事件就是2012年出現的大規模網絡在線公開課程,使得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知識獲取渠道更加靈活與多樣。作為工業設計學科重要的一個分支方向,家具設計專業的教學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利用在線課程教學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是今后家具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1-2]。

        1在線教學發展概述

        1.1在線教學發展概況

        從廣義上說,在線教學是一種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行為,她使得教師和學生可以“丟棄講臺和桌椅”的束縛,從而通過網絡這一虛擬的空間建立各種的形式和內容的教學平臺進行網絡授課和學習[3-4]。在線教學不僅得益于計算機和互聯網在技術層面的充分保障,也依賴于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網上學習型論壇及各類在線教學培訓平臺而構建的理想的虛擬學習環境。在上世紀90年代,各種語言類網校、技能培訓網站以其靈活、多元和廣眾的特點成為當時在校學生和廣大互聯網使用者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成為了傳統線下課堂教育的有力補充,可以看作是在線教學發展的雛形和早期形式[5]。進入新世紀,基于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為代表的各類在線教學資源和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Udacity、Coursera、edx等知名的MOOC平臺在全世界廣泛地推廣和應用,在線課程和用戶數量呈現井噴式的快速增長,形成了一股在線學習的熱潮。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各類在線教學模式和平臺在強大的商業資本夾持下,如雨后春筍般以各種形式冒了出來,將知識通過網絡傳遍世界,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地方都能通過網絡學習到優質的在線教學資源。尤其是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時代,在線教育逐漸開始擺脫固定的PC限制,在手機app移動終端和人們的碎片化時間中將長尾效應發揮到極致。綜合來看,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在線教學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一是突破時空的限制,使得知識獲取方式更為便捷和靈活;二是可實現碎片化學習,尤其是智能手機等便攜式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全天候學習成為可能;三是內容更加多元,豐富的教學內容提供者和平臺支持讓我們可以獲得更加優質的學習資源。

        1.2基于MOOC基礎的在線教學模式及發展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這一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第1次提出。2012年以來,以Coursera等為代表的幾家國際在線教學平臺順勢推出并迅速發展了這一教學模式。從字面上看,MOOC的主要特點是大規模、在線和開放。大規模:相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受到教室面積的限制,即便是大課,也只能容納幾百個學生聽講,而MOOC課程則不需要擔心物理空間的限制;在線:MOOC課程大部分的知識學習是在互聯網上完成,不受時間的限制;開放:MOOC課程一旦上線,受眾即面向全世界互聯網用戶[6]。隨著對MOOC模式研究與應用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MOOC其實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尤其是部分突出應用技術學習的高等職業學校脫離了自身辦學的實際情況,盲目跟風推行在線教學,完全舍棄相對較為成熟的課程教學形式,一方面教師疲于應付各種在線教案的撰寫,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學生在短時間內也很難適應,教學滿意度等均不理想。因此,人們意識到,在線教育需要回歸到課堂教學中并與之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最佳教學效果。因此,基于翻轉課堂、微課等形式的混合教學模式逐漸開始盛行,如歐美的一些高校已經超越MOOC,在此基礎之上,以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POC)的模式開展線上課程學習與線下面對面的教學相結合。SPOC是教師將課程的相關學習素材通過網絡平臺,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他們在線下進行自主學習,并在真實的課堂中講解、考查和答疑,并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對網絡資源進行及時調整和完善。不難看出,其實SPOC是MOOC的一種衍生版本,但相比較而言,SPOC有著更強的針對性,從SPOC的“小規模”和“私有”兩個重要特性就可以看出,SPOC在使用對象上呈現出小眾化和靶向性的特點。可以說,SPOC利用了MOOC資源輔助傳統校園課堂教學,實現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一種典型的混合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更符合高等職業學校應用型教學的實際需要,也是今后在線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7-9]。

        2家具設計專業特點及適用在線教學的可行性

        從家具設計的專業屬性而言,其專業教學遵循一般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框架,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家具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層面的設計師,為其將來的職業生涯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科學的邏輯思維和相應的職業技能。通過一系列的基礎和專業課程教學,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清家具設計的實質,通過科學的設計方法和程序的學習設計,從而加速從準設計師到專業設計從業人員的轉化[10]。從家具設計的專業特點來看,該專業具有多科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涉及藝術、技術、工程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該專業的教學方式所培養的學生其真正的設計能力是非常薄弱的,畢業生根本無法滿足家具企業的需要,基本上就業后都需要在企業一線進行較長時間的“磨合”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生產要求。產生以上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在設計上似乎“完美無缺”,從若干的專業基礎課程,到一系列的獨立專業課程,甚至還有專業特色課程,看似做到了“面面俱到”,但線下傳統的教師授課方式使這種培養方案存在的一定的先天缺陷,它將原本需要綜合與協調處理的復雜的設計問題人為地割裂開來,散點式的簡單知識講解互相孤立,課堂授課又無法將不同課程有機的串聯起來,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形成完成的知識鏈,這是目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所在,勢必使高校培養的“準設計師”們需要花費更多的培訓和適應時間才能夠變成獨當一面的真正的一線設計師,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人工成本,降低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效能,顯然是雙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如何讓線上和線下教學有機的結合和互通是未來家具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高校家具設計專業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

        3在線教學模式應用于家具設計專業的策略

        3.1始終以學生需求為中心

        目前開設家具設計專業的既有本科層次的高校,也有高職高專等應用技術型院校,生源既有藝術生,也有毫無藝術基礎的工科生,專業設置的多層次、院校分布和學生背景的多樣化使得家具設計專業的在線教學必須堅持始終以需求為導向,通過加強課程資源建設,以滿足多樣化的課程教學需要;此外,應根據原有的文理科背景、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將來的就業需要設置多樣的在線教學和學習模式,從而真正使在線教學建成專業教育的共享體系。

        3.2堅持共享和開放的理念

        在線教學應始終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相關高校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也有義務把優秀的課程資源上線,擴大共享的輻射范圍。目前高校的優質課程資源,雖然也有一部分諸如《中外家具發展史》等基礎課程以精品課程的形式走出校園,開始在網絡上推廣,但大部分家具設計類課程還是僅僅限于個別高校中,通過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獲得小部分學生的認可,極少在在線教育平臺上看到家具設計方面的課程資源。因此,今后有關高校應該加強在線教育課程的推廣,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種在線網絡平臺,讓優質的教學資源從學校推廣到校外更多的受眾群體[11]。

        3.3強調規范和標準化建設

        目前,在線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但也由于缺乏相關標準,以及該模式本身“開放包容”的先天特性,使得現有的課程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在管理和評價上均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對于課程進行個性化開發的效果亦不甚理想。對于家具設計專業的教師而言,尤其要按照教學目標定位,依據課程教學體系,從橫向(藝術造型課程、結構設計課程、工藝課程等)和縱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訓課程等)的不同維度研究不同類型課程的建設標準、資源加工與技術標準,從而找出規律,形成典型的在線課程設計樣式。

        3.4健全課程建設保障機制

        在線課程資源建設不僅需要教師開發課程方面的熱情,更需要高校在資金、版權、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在經費保障方面,高校應該在相應的高教和教改領域增加資助和預算,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技術支持方面,高校應該配合教師建立獨立運作的通用技術平臺、在技術上保障在線課程建設的順利開展。在激勵機制上,應在項目申報、課程開發等多方面給予傾斜[12]。

        4結語

        第9篇:在線開放課程方案范文

        關鍵詞:慕課;高職英語;職業能力

        慕課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2008年9月,喬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開設了第一門慕課課程,標志著慕課這一新興教學模式的產生。我國高校也逐步參與到這一浪潮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都先后加入不同的慕課平臺,自己的慕課課程。2013年,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成立,有近70個成員單位,該年被稱為“中國的慕課元年”。

        一、慕課的特征與優勢

        慕課體現了開放的教育理念,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開放課程、開放學習、開放評估、開放平臺。開放課程意味著學習者可以自由組合不同的教育資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由確定學習進度。開放學習意味著慕課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課堂,只要有合適的設備,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學習與活動。開放評估改變傳統的評估方式和手段,利用同伴評估、集體評估為學習者提供更合理的評價。開放平臺指的是慕課平臺所搭建的動態的、交互的開放性教育社區,信息和數據能夠在不同的平臺之間共享。

        美國新媒體聯盟2013年的《地平線報告》指出,慕課帶來的資源的開放以及信息的易獲取性在未來五年內是對高等教育產生影響的第一大重要趨勢。在我國,高職教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慕課的發展也必將給高職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國家大力倡導“走出去”,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高職英語并沒有得到重視,社會、學校和學生三方對于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都缺乏應有的關注,高職英語教學存在各種問題。

        1.高職英語教學與專業脫節,無法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大學英語進行了大量的專門用途英語與通用英語的討論與實驗,與其相比,在這方面高職院校所做的嘗試還很少。高職英語教學仍停留在完成基礎英語教學后再開設專業英語的階段,這一方面造成基礎英語與專業脫節,另一方面擠壓了專業英語的學習時間,且對于專業英語,學生普遍有不知所云的困惑。

        2.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之間語言基礎差異較大,現行的教材和教學模式無法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五年制高職的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和學校,本身就存在教學水平的差異。不同專業的錄取分數差異也很大,學生語言基礎的差異也十分明顯。但是教學用同一本教材,學生要通過一定等級的英語考試,可以想見教學難度很大,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

        3.英語教師基礎英語知識與專業英語知識之間存在差距。普遍來講,英語教師的基礎英語知識還是很扎實的,但與具體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卻相對匱乏,而這種匱乏在教學中會形成“重理論、輕運用”的現象,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與職業相關的英語知識。

        三、慕課帶來的機遇與轉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高職英語教學總體呈現一種封閉式狀態,而慕課所具有的開放性特點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憾。

        1.慕課課程多以英語授課,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學生可以隨時了解本專業知識,能夠解決傳統高職英語教學與所學專業脫鉤的問題。

        2.慕課能提供大量教育資源,讓學生在結束學校的課程后繼續學習,正符合終身學習型社會的需求。

        3.慕課的在線課程包括在線論壇及學習小組互動模式,為有志于某一專業學習的學生提供了幫助,他們可以進行線上和線下的討論,在討論中不斷進步。

        4.網絡慕課課程可以重復、反復播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彌補了傳統教學“一刀切”的劣勢。

        5.慕課可以幫英語教師鞏固已有的英語聽說能力,使教師通過學習專業的知識了解專業英語的最新動向和詞匯用法,成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培訓的一種新模式。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興的開放式教育平臺,慕課給學生提供更加新穎的信息,英語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Johnson,L., Adams Becker, S.,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Ludgate, H.. NMC Horizon Report>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Austin.Texas: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婷婷五点开心六月综合基地 | 亚洲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成年男人的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