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健康促進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健康教育;產科;護理;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15―0061―01
在我國各大醫院整體護理的有序開展之下,作為整體護理內容之一的護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以病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正在被廣大護士所接納。本文通過分析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情況來看產科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1、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進展
1.1 我國健康教育的概況
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共同作用的產物。健康教育即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接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或擯棄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使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這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體健康素質,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2 我國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情況
隨著整體護理進一步的推廣,產科護理健康教育也處于一定的發展狀態中,但由于尚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我國大部分醫院的產科護理健康教育并沒有達到整體護理對健康教育的要求,病人滿意度普遍不是很高,例如產前的健康教育普遍做得很不到位。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推廣開米的一對一分娩護理模式,很大地降低了分娩剖宮產、產后大出血、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而我國一對一分娩護理模式還處于初步的研究和探索階段,各種各樣的因素決定了很多醫院還只是在拿一對一護理做“幌子”,實際結果反而卻大大地提高了剖宮產的發生率。
2、影響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2.1 護士對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夠完善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幫助人們樹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進人們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目前很多護士對健康教育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但還停留在衛生宣教的水平上,專業度不夠。衛生宣教只是對衛生知識的普及,采用單向傳播的形式,接受對象針對性不強,而且極度缺乏信息反饋和效果評價;而護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的活動。
2.2 護士對健康教育的程序認識不足
目前國際上針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步驟模式主要有:對病人及家屬的教育需求予以確定;明確病人及家屬的教育目的;選擇教育方法;執行教育計劃;評價教育效果。
2.3 缺乏相關的產科健康教育知識
產科是四大臨床醫學的主要學科之一,作為產科護士在對產婦及新生兒這類醫院易感染的高危人群的護理時,護士必須具備完善的產科健康教育知識。但實際上有一些護士由于未很好地參加相關培訓,在臨床中經驗不足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對如母乳喂養方面的知識匱乏。
2.4 護士自主性不夠
整體護理模式下,護士相對于以前純粹的功能制護士模式相比較而言,自主性有所提高,但很多基層醫院還只是停留于形式。護士在給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并不主動,產婦不問,她們就不進行。事實上,產科護士在健康教育方面主動予以指導,為產婦提供具體的產前保健、產時護理、產后康復、母乳喂養及計劃生育等方面的工作,相對應具有自主能動性。
2.5 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單一化
護士作為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人,在整個過程中都起著關鍵作用,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純粹采取單一的說教方式,很容易引起孕產婦及家屬的排斥心理,最后導致教育的無法有序進行,評估結果自然不是很好,所以護士在進行產科護理健康教育時一定要掌握產婦及家屬的心理特點,要擅于使用教育方法和技巧靈活化。
2.5.1 評估技巧評估是健康教育的開始,也是關鍵的一步。目前在評估技巧上主要運用觀察、會談、問卷調查、心理測試等方法來進行評估。產科護士應正確運用評估知識,善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培養自身良好的溝通能力,并把對孕產婦及其家屬予以真誠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他之產生親切感,才能使其信賴,以便能更好地進行健康教育。
2.5.2 護患溝通交流溝通是護士和患者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具有治療性的護理技術,是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取得成效不可缺少的方法,可分為語言性溝通和非語言性溝通兩種。語言性溝通中需在語調、語速上保持適中,避免過激語言,內容要表達清晰和易于理解,讓產婦及其家屬能完全理解護士所教授的內容,同時還可以結合非語言溝通,如手勢、姿態、眼神等。
3、總結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科護理健康教育是以護士為主體對產婦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產婦在分娩期情緒波動大,極容易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而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有利于促進產婦的心理保健。我國各大醫院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剖宮產率上升、母乳喂養率下降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后表明了我國產科護理健康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護士對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夠完善、對健康教育的程序認識不足、缺乏相關的產科健康教育知識等。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可以促進我國健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顏琬華,苗均秀對健康教育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現代護理,2002,8:3
心理護理的對象是病人,主體則是醫護人員和親屬,是通過他人對病人進行的心理支持和幫助,解決病人心身癥結,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氣,克服心理障礙來更好地戰勝疾病。基于這一認識,在針對心身疾病開展心理護理時,首先要求醫護人員及其親屬能夠尊重和關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諧的醫患關系、護患關系及家庭關系,形成良好氛圍;其次要求醫護人員及其親屬有一定的心身醫學知識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應。在這樣的基礎上,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心理護理。
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通過心身相關的綜合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如有何想法和要求,以便采取必要的相適應的心身護理措施。
2)通過對患者心身反應的深入了解和科學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和預防方法。如:慢性高血壓患者在天氣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感到頭暈等身體不適癥狀,此時應考慮是氣溫的變化大,由于血管的收縮而引起血壓值的波動不平穩所造成;或為某件事引起過大的思想情緒波動,也會造成血壓的不穩定,針對這些因素進行積極地防治。
3)建立新型護患關系,尊重患者,關心患者,一切從患者的健康出發。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心理治療成功的基本保證。
4)做好護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身癥結。護士必須通曉心身醫學專業知識和技巧,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和品質,同時還需掌握其他臨床醫學科學知識。
5)科學的精神衛生和全面心身健康概念,是建立在全面的綜合―整體的心身健康觀點上的。它可以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提高患者自我抗病能力,預防不良心理刺激因素,促進心身健康。
2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
良好的康復環境是指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在社會環境方面,除了讓患者熟悉醫護人員外,還應該向患者介紹類似和同病情的病友,促進病友間的交流。同時還要做好家屬、親友和患者單位的工作,讓他們配合護理,以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患者所處的環境宜幽靜,醫院盡可能應用人文性的設施,使患者有在“家”的感覺。
3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1)溝通是指人和環境之間互相發生影響的一個過程。溝通有兩種形式:一是言語性溝通。通過語言交流如談心、說話來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說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諱什么,從而采取相應措施開導病人和幫助解決問題。二是非言語性溝通,也稱之為軀體語言交流,即用表情、眼神、姿勢、動作等進行交流,這點對于醫護人員更為重要,因為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對病人造成較大的影響,運用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非言語溝通通常是潛意識的互動,因此常常能比言語表達的更精確。
2)理解是指對溝通所得的信息,進入到患者角色中去體驗,取得一致的認識。心身疾病大多為慢性疾病,病情波動性大,病人顧慮多,特別希望得到醫護人員和親屬的理解。因此,心理護理不能僅停留于幫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病人,給予心理上的支持。首先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掉以輕心,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次能夠理解他的痛苦與煩惱、顧慮,用同情心去幫助他、支持他,使其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促進心身健康。做好心理護理不能只停留在對患者表現出不良心理和預期會有的不良心理進行護理,重要的是進入患者內心深處探索而進行的護理。所以,動員患者一起來積極尋找心理應激源對理解患者、理解其所患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護士應充分利用平時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健康咨詢和健康宣教等過程中,把握患者的病情發展變化。
3)安撫是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重要手段。心身疾病患者通常表現出心理應激水平較低,每遇心中有解不開的疙瘩時,單純的說理方法難以奏效。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時,護士應該對患者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痛患者之所痛,想患者之所想,細心護理患者,了解其內心矛盾,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后顧之憂。護士在患者面前應莊重、大方、嚴肅,取得患者的信任與支持。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幼兒衛生學》是研究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特征、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征以及如何實現幼兒健康成長的一門專門科學,這也是師范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必須進修的一門學科。如何提高《幼兒衛生學》此課程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提升,是此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心理學、衛生學、教育學等知識,對《幼兒衛生學》的教學策略展開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結合教材,側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
首先,以教材為準補充相關教學材料,落實好基本理論知識的教育。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參考材料,也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能夠使教學有本有據,重點突出,系統性強。但側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育并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要照本宣科,而是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學大綱,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補充相關的教學材料,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例如在微量元素教學中,教師在講明課程的基本知識以后,可補充如汞、鉛、鉻等微量元素攝入過量對人體造成的影響的相關實例,繼而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其次,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從多方面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學生并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和接受,在沒有得到有效鞏固和運動的前提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就僅僅停留于表面,無法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專業實踐活動中去,時間一長學生就很容易遺忘大部分的課堂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深度挖掘,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開展積極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維生素B1的相關知識后,學生明白維生素B1有利于糖類的氧化,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但對缺乏維生素B1會對幼兒的健康產生哪些影響等知識的理解就模糊不清,教師可通過提問“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會產生哪些嚴重的后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通過相互交流合作探討得出結論,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再次,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幼兒衛生學包括幼兒的身體特點、營養、身心健康和集體兒童保健四個環節的內容,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順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以傳染病為專題教育,教師可結合第三章的預防傳染病和第四章的傳染病管理,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系統掌握傳染病的相關知識,還能促進學生以學致用,進而提高知識的利用率。
二、結合練習與實踐,側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知識只有在具體的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鞏固,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幼兒衛生學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對幼兒衛生健康的實踐中,實踐教學本就是此課程的應有之義,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由于客觀的條件所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很難接觸到真正的幼兒,現在的教學設施較為先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多方便。多媒體具有較強的展示功能,教師可多利用多媒體開展直觀教學,播放相關的視頻和演示實驗,展示操作要領。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配合相關的口頭解釋,進行分步講解,明確每一個動作的要領和意義,講解操作誤區,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操作要領的理解,為學生今后的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教師需要利用現有的條件,為學生的實踐創造機會。教師可通過在課堂上創造一定的情境,準備相應的工具和材料,學生通過輪替扮演幼兒,模擬相關的救護場景和健康維護。教師也可以創建相關的急救場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具體情況來展開施救,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促進對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升。當然教師還需要做好示范工作,通過演示標準的操作過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提高模擬練習的質量。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參觀相關的幼兒園以及專業的幼兒護理機構進行實地觀摩。
三、補充人文性因素,提高學生對此課程的認同
相對于過硬的專業素質,學生對此課程的認同也十分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學生對此門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
首先,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開展討論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所選擇的問題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不能過于生澀,否則學生的討論無從談起。就飲食健康而言,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早餐食用豆漿油條或牛奶雞蛋,哪一個更加營養,為什么?或者長期使用素食和食用精糧,對于幼兒合適嗎?為什么?這類問題來自生活實際,學生對此較為熟悉,而且這些問題爭議較大,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廣泛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成就感。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反饋,對正確的回答及時鼓勵,對尚待完善的回答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作好總結和反思工作,進而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幼兒衛生學是針對幼兒這一特殊群體,所以這門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它的情感性和人文性特征更加突出,需要從事此專業的人有更多的耐心、細心、愛心、責任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使學生產生對這門專業真正的認同,并真正應用于實踐中去。當然教師還需要履行“身為人師,行為示范”,以身作則,在課堂上更具有人文性,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情感性,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情感和性格,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我國目前有龐大的幼兒群體,針對此人群的專業機構和理論知識都尚待完善。針對21世紀的人才強國計劃,幼兒的健康成長自然十分重要。但目前的學前教育朝著專業化和科學化的目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師在此漫漫征途中,所需要做的就是盡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職業能力。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讓學生本著以幼兒健康成長的原則,薪火相傳,共同促進這一專業的發展,進而提高未來人口的質量。
健康教育是優質護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優質護理工作優劣的重要指標[1]。由于護理工作量不斷增加,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經常加班、拖班,在優質護理過程中,雖然護理人員反復為病人講解,但是由于我科90%以上患者是農民,缺乏保健意識,需求僅限于求醫治病,解除病痛,對宣教漠不關心,接受能力差,記憶力差,邊聽邊忘,護士反復多次講解,仍達不到預期目標,無法互動,常常事半功倍,使健康教育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科為了給患者提供連續性優質護理服務,根據患者的需求及消化內科常見病的病種,設計了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處方冊,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消化內科的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在35~84歲,平均年齡60.5±7.3歲。隨機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用藥種類和心理狀態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單純的口頭宣教;觀察組:患者入院后,主管護士在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后,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共同制定適合患者的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處方冊內容包括檢查樓層索引、科室簡介、科室專家介紹、專家專科門診時間表、消化專科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識、飲食指導、藥物治療、休息與活動的意義、危險因素的預防、自我監測、情緒的調整以及疾病相關治療、護理的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等。
責任護士制定出健康教育處方,交患者一份,病房懸掛一份,進行口頭宣教,并監督執行。如果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治療方案的調整或心理狀態的改變等情況時,責任護士要及時評估患者,更換或增加健康教育處方的內容。責任護士以患者為中心,主動溝通,態度和藹,隨時評估患者,了解病人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責任組長和護士長定期進行檢查,了解健康教育的落實和執行情況[2]。
1.3 評價方法:健康教育理解情況和患者滿意度均采用問卷法,健康教育問卷包括16個問題,每個問題有三種答案:理解、部分理解、未理解。滿意度問卷表有12個問題,每個問題有三種答案:滿意、部分滿意、不滿意,在患者出院前對兩組進行評價。
2.結果
由表1、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對個性化健康教育冊知識理解率、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健康教育作為優質護理的重要內容,貫穿于患者入院、出院、住院的各個環節,由于護理工作量不斷增加,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經常加班、拖班,在優質護理過程中,雖然護理人員反復為病人講解,但是由于我科90%以上患者是農民,缺乏保健意識,需求僅限于求醫治病,解除病痛,對宣教漠不關心,接受能力差,記憶力差,邊聽邊忘,護士反復多次講解,仍達不到預期目標,無法互動,常常事半功倍,使健康教育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給病人健康宣教時存在著走過場、流于形式的現象[3]。
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冊全面提高了優質護理水平,避免了臨床護理與臨床醫療相脫節;避免了責任護士理論知識不扎實,經驗不足,健康教育時無話可說,效率低;避免了口頭宣教時,因患者聽不明白或理解錯誤造成誤會和糾紛:避免了口頭宣教單一、枯燥,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或記牢。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冊知識全面、方便實用,通俗易懂,簡便實用,形式活潑,便于記憶。責任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階段,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患者不理解時,可以反復講解,隨時復習,使健康教育能規范、有效的實施,使優質護理工作做的更細致、更全面,真正做到全程、無縫隙護理。同時,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滿意度,使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充分的認識,掌握了自我護理和監測的能力,增強了對疾病恢復的信心,提高了依從性,更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工作,促進了患者康復;該手冊不僅能促進優質護理工作的深入和發展,而且提升護理人員的總體素質和形象,適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愛琴,鈕冬.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對慢性宮頸炎患者醫學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9):222-223.
【摘要】目的 探討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方法 隨機選擇51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進行多種方式健康教育,統計患者家屬健康教育知曉情況。結果與結論 健康教育能減輕家屬的心理壓力,提高其應對能力及照料水平,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的康復。
【關鍵詞】 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反復發作,且有慢性和嚴重致殘傾向的精神疾病。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大多數臨床痊愈出院后,需要長期甚至終生的治療和支持,而絕大多數與家人在一起生活,同時維持康復的任務落在家屬身上,家屬對醫囑遵從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疾病的治療及轉歸[1]。擅自減藥、停藥是影響療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初發變為復發甚至轉變為慢性狀態而致精神殘疾。因此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2]。作者通過對51例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取我院康復病區2005年1月-12月期間,51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照料者,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父母,同意參加健康教育。病人均符合CCMD-3-R診斷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均未婚,患者年齡16-27歲,平均(23.1±6.27)歲,病程3個月-2年。51例母親35例,父16例,年齡41-56歲,平均(43.6±6.17)歲。
1.2 方法
1.2.1 培訓醫護人員:培訓內容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關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最新觀念與方法,二部分是關于精神科各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內容,三部分是要求護士必須和患者家屬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
1.2.2 教育方式與方法? 采取醫生、護士共同參與講座、討論、個別指導,發健康教育冊子、書報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利用成功的病例現身說法。集體講座每周一次,每次40分鐘,利用陪伴家屬與每周集體探視時間進行健康教育講座。為保證授課質量,對聽課者進行登記,缺課時另有 時間補課,課后組織家屬進行討論,針對個性化實際問題具體指導,并隨時做好個別咨詢。
1.2.3 統計健康教育知曉率
2 結果
健康教育前后家屬對教育內容知曉情況
實施健康教育前 僅有7位家屬知曉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21位大概了解,23位完全不知道
實施健康教育后 51位家屬完全知曉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3 討論
早在1993年,張明園教授就提出了家庭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康復的重要作用[3]。作者在本文的觀察中,也深刻體會到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意義。
3.1 知識及有關教育改變了家屬的認識:通過對家屬的健康教育,發現首次住院的病人家屬對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大部分家屬心理壓力很大,尤其是初發病的患者家屬,他們無法面對突然而來的一切,表現緊張、焦慮或壓抑、痛苦,甚至不敢面對社會,面對多次發病的患者,但通過健康教育后,大部分家屬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從而減輕了心理壓力,改善了對病人的態度,改變了不合理的期望,對治療依從性的改善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2 提高了家屬的照料水平:為家屬提供了相關的應對知識和技能,使家屬對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學會了一些識辯精神癥狀的本領,從而提高了照料水平,能及時發現及時與醫生聯系,及早做好處置,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家屬了解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法,即生理、心理、社會的綜合干預,明白了家庭支持與教育是一種治療手段,建立了―患者―家庭“二幫一”的治療關系,極大的調動了家屬參與病人康復的積極性。
使其真正理解患者在入院、檢查治療、出院后定期復查、督導病人服藥、指導病人開展社會功能鍛煉全方位指導的重要性,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對促進療效,降低發病率具有重要意義。
3.3 探視有利于促進病人的心理健康:探視是一種有利于促進病人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能增強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感情交流。在醫院內病人能經常見到家人,有一種親切感,安全感,減少了對醫院的恐懼感。從而縮短了對環境的適應期。
通過交流,一方面病人有機會傾吐衷腸,另一方面強化了病人的心理活動,同時,由于家屬接受了 健康教育后掌握了相關知識,對病人流露出來的不健康心理活動能給予正確疏導,對其異常行為也能有所識辯,能為醫生診治提供幫助,有利于促進病人的康復。
本文結果表明,隨著醫學的發展,健康教育促進健康的意義和作用將越來越顯著,特別是在精神科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不僅能減輕家屬的心理壓力,提高其應對能力及照料水平,同時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增強療效,降低復發率,有助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的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馬愛榮,李書光.家庭健康教育對出院精神分裂癥病人疾病復發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3,18(7):538.
[2] 曹新妹,張松蘭.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66.
高血壓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衛生問題。但是根據調查顯示[1],高血壓患者知識知曉率很低,在飲食、服藥、生活等方面認識不到位。迫切需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使其充分認識高血壓的危害及影響血壓的危險因素,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研究旨在我區這種特殊情況下探索出高血壓社區健康促進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社區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知曉率。
資料與方法
選擇牡丹區高新社區203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6例,女77例,年齡45~60歲,均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專家委員會確定的高血壓標準,有閱讀和理解能力。
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基本資料及對高血壓防治知識、危險因素的知曉情況、服藥情況、運動情況等。基線調查后建立健康檔案,對研究對象進行為期1年的健康教育后,發放高血壓患者調查表,由患者填寫后回收,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清淡素食,低鹽低脂,限制煙酒;適當鍛煉,起居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結 果
在研究過程中有3例因故失訪,其他200例患者參與完成研究工作。健康教育前后體重指數、血壓、血糖、血脂的變化:健康教育后各種指標與健康教育前相比較,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健康教育前后血壓控制方式比較:按醫囑服藥率,做適當運動的比例和保持情緒穩定的比例,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討 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通過實施健康教育,高血壓患者的不良行為有了較大改變,在食鹽、吸煙、飲酒、運動及服藥方面都有了明顯好轉,高血壓患者更為自覺地采納健康的衛生行為,使血壓明顯下降,與相關研究一致。
高血壓的治療大部分在社區和家庭進行。據文獻報道,高血壓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偏差、誤差。針對高血壓患者這種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的特點,社區醫護人員有必要對高血壓患者和家屬實行健康教育,促進高血壓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正確掌握和理解,提高知曉率,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韋林安.我國社區護理現狀和展望[J].護理研究,2009,20:192.
2 翟聚山.疾病與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9,10.
關鍵詞:小學數學;健康教育;滲透
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現實對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孩子的健康。重視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使學生心理健康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一、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著他身邊的一大批學生。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以一種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則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相反,教師情緒失控,對學生的行為不滿,火冒三丈,嚴加訓斥,不僅會使課堂氣氛驟然緊張,而且會令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厭學情緒。心理健康的數學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利用學生間的相互教育,促進心理學生健康
同學之間,因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語言,較為接近興趣愛好,情感容易交流,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學中可以把一些熱點問題拿出來讓學生討論:例如,“數學作業錯題較多怎么辦?”“怎樣才能學好數學?”“你應該怎樣做?”讓學生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達到自我教育,相互影響,從而獲得一種最理想的心態,以提高自身的心里素質。
三、為學生搭建成長與體驗成功的平臺與機遇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心理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將要學習的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形成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原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構成學生已有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的“沖突”,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欲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協作。在數學教學中要大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倡導團隊協作。教給他們交往的技能,讓那些相對缺少同伴,性格孤僻、膽小的學生,在大膽的交流、溝通等中,既學會與同學交流與溝通,又在對學習內容的探究中理解知識的發生和發展,來龍去脈,從而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有效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看成是與大家一起研究學習的伙伴,凡是學生能探求的老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發現的老師決不暗示。
(三)分層要求,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學生學習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中既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避免不分對象“一刀切”的弊端,就要求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學生實現“目標分層、施教分層、評價分層”。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真正為學生營造出安全的心理健康氛圍和學習環境。
(四)運用積極合理的評價,促成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經常性地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促進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更新對學生數學學習評價的觀念,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視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改變,將評價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突出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準確把握、積極合理評價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積極悅納自己。
(五)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學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來說,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覺,體驗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計劃是的那種滿意的心情。也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 學習評價 健康新課程
一、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與特點
1.學習成績評定的內容
(1)體能――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體能項目。
(2)知識與技能――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科學鍛煉的方法,體育技戰術知識與運用能力,有關健康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運動技能水平及運用情況。
(3)學習態度――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
(4)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評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而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定內容的確定不僅要關注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體能的發展,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積極情感體驗,與人合作技能的發展,同時還應關注個體,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個體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表現自己,擁有自信。
2.新課程教學評價特點
(1)強調評價與教學過程較為相關的態度、行為等。新課標除了對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進行考核評價外,還將學生平時的學習與練習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納入到考核評價之中。這樣使一些本身身體素質較差,但學習態度好的學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讓那些先天條件好,但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認識到:先天的條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從而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
(2)強調評價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往對于體育與健康知識老師只看試卷的成績,并不關心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學生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對于常見的中暑、運動扭傷等疾病也無所適從,學了十幾年的體育仍然不會看體育比賽。“新課標”更強調的是理解、運用和實際操作,注重的是學生能力和體育文化素養的培養。
二、在體育與健康新課程中運用單元學習評價的嘗試
1.單元評價內容與標準
依據“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本人設計了“單元學習評價表”,既注重了單元學習終結性評價,也注重單元學習過程性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評價。既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態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相一致。
評價標準根據各水平目標中與健康有關的體能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課堂表現學習態度課堂情感意志與合作精神單元總評原始成績現有成績提高程度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A(90-100分)全部做到或勝任B(75-89分)大部分能達到C(60-74分)基本達到但不勝任D(60分以下)大部分達不到。
2.單元評價具體操作方法
(1)評價流程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單元總評家長評價
(2)自我評價體能項目評價。先測試與學習項目有關的體能原始成績,要求學生如實填入表中。單元學習結束后,再測試把成績填入,“提高程度”欄采用等級制填寫,用累計記分法確定等級。“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課堂表現學習態度”、“課堂情感意志與合作精神”評價。單元學習結束后,每位學生根據自己運動技能與知識掌握情況,在本單元每節課學習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同學合作精神等內容的表現,分別填寫四個等級”A”、“B”、“C”、“D”。同時,針對本單元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包括取得成績、存在問題、學習體會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話”欄目。
三、運用單元學習評價的注意事項
1.單元學習項目內容的確定,一定要針對五大領域,并結合水平目標進行考慮,對“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有明確的、實質性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作為支撐,選擇項目內容比較容易,而對“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領域需要滲透到實際教學內容與活動之中,在選擇單元教學項目時,需要體育教師認真整合教材,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挖掘教材的內涵。同時,在整個運用單元評價表過程中,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促進體育教師不斷學習,進一步了解學生,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特別是對于提高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實施,提高自身素質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2.在教學中通過運用單元學習評價,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課堂上能主動參與各種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特別是學生之間合作、互助、關愛、尊重等行為較以往有較大改變。在過去體育課上,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不喜歡體育教師上課”和“體育課中學生身順而心違”現象會明顯明顯下降。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特別是自評和學生之間的互評的運用,較好促進學生的不斷反省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由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是學生在以前學習中沒有經歷過,往往會受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的影響,出現諸如學生自我中心問題、類群效應問題、附和“權威”問題、以偏概全問題等等,因此,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就顯得尤其重要,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要加強指導和引導工作,對同學的認識不清的要加以指導,在評價中要拋開個人感情因素,同學之間的評價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對于和同學評價差矩大的要說出理由,不能不負責的對別人作出評價,以避免學生的類群效應。
(2)在學生自評和互評時,教師和參評者要多發現被評者的優點,進行鼓勵。對他們的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實事求是、語言委婉、中肯。尤其是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維護學生的自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評價的目的。
[關鍵詞] 社區; 護理;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188-01
社區護理來源于公共衛生護理并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社區護理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促進健康、保護健康、預防疾病及殘障,最大限度保證與促進人們的健康。社區護理工作的重點是家庭、學校或生活環境中的人群。
社區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護士是社區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社區護士要根據不同個體和群體的特點而采用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來消除或減輕影響社區居民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從某種程度上講,社區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決定著整個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因此,社區護理人員應將護理健康教育列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1 社區護士應具備的能力
1.1 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 社區護士崗位是護理工作的最基層面,這就要求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熱愛祖國,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1],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熱愛護理事業,工作上兢兢業業,有良好的道德素質,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寬以律人。
1.2 良好的交際溝通能力 每一位護理工作者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溝通交流方法,才能縮短與患者的距離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尊重,進而幫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理、心理狀態、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診療過程中。社區護士要學習如何清晰,通俗易懂的言語和委婉,溫和的語調與患者進行交談,避免用粗俗語言和過于專業的術語,根據患者年齡,職業性別,文化程度和病情等具體情況和患者進行語言交流。
1.3 一定的專業素養 社區護理的核心理念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它是一個融臨床護理、康復及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體系。由于護理對象是覆蓋不同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如7歲以下兒童、產婦、60歲以上老人、各類慢性病患者等重點關護病人,所以對其有多功能綜合服務能力的“全科護士”要求較高[2]。社區護士除需要嫻熟地掌握一般護理技術和專業技術外,還要有豐富的社區護理知識和技能,對疾病的發生和開始流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同時還需進行溝通技巧、獨立判斷、綜合護理及解決問題能力等培訓,確保社區護士在病人就診過程中能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社區護士自身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該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更新知識,使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具有豐富經驗的社區護士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社區護理設施和資源局限及家庭環境簡陋的情況下提供服務對象所需要的護理。
1.4 健康的體魄 社區護理教育工作涉及的內容范圍廣,工作環境相對比較艱苦,接觸的服務人群疾病譜復雜,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和理解參差不齊,社區護士除參與社區服務站的日常工作外,還要提供家庭護理和上門隨訪以及配合社區各單位的救護活動等。目前1個社區服務站服務1個街道或1個村的居民有2000人-3000人,護士配備僅1名-2名,這就需要社區護士要做好長期性、艱苦性和獨立性的健康宣教準備。所以社區護士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培養健康的體魄與充沛的精力,以應付繁忙的社區護理工作。
2 健康教育目的 健康教育是為了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影響個體評價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要求社區護理人員掌握溝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從而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所需,促使患者早日康復。目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醫院,少量在社區。在醫院,護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圍繞與個體疾病有關的健康問題,體現個體化的特點;在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更多側重在疾病的康復、預防和建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方面,體現一定的普遍性。社區護理健康教育雖未廣泛開展,但這是護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廣泛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種較好途徑。
3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方法
3.1 口頭健康指導 口頭講解是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該法可分為三種形式,即主動、被動和溝通:主動形式指護士根據標準教育的內容主動向患者宣傳;被動形式是患者提出問題,護士針對性地作解釋;溝通是指護士與患者在交談中涉及健康教育的內容。社區健康指導大多數是通過口頭指導來實現的,是健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3]。由于社區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對健康知識的理解能力參差不齊,這就要求社區護士在咨詢解答時要注重針對性,應用通俗易懂、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為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導的內容少用或者盡量不用醫學術語,注意語言技術,不長篇大論,使病人感到親切真實,和言悅耳,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2 圖文宣傳 采取宣傳欄、宣傳卡片、圖文像冊等書面形式,將教育內容交給病人自己閱讀,該方法適合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或者家屬。在社區人員聚集相對集中的場所和站內候診區墻面設固定的宣傳欄,根據季節或各類衛生宣傳日宣傳常見病多發病和季節性傳染病的臨床表現、預防知識等,要求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在候診或者輸液室相應的地方設架子擺放健康手冊,病人及其家屬在休息、候診和輸液時能隨手取閱健康手冊,患者及其家屬通過閱讀手冊上圖片、文字獲得關于健康教育相關知識。手冊內容應短小,語言通俗易懂,突出重點,知識全面。也可以利用電視、幻燈、投影及廣播等播放視聽材料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帶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內容。
3.3 示范訓練 用于與操作、姿勢和自護技能有關的教育內容等方面。社區護士在進行家庭護理或上門隨訪時可以單個或群體進行示范訓練,比如自測血壓、自測空腹血糖、對長期臥床病人的家屬進行相關基礎護理的培訓、各類慢性病的康復訓練等,教育方法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特點、信念和價值觀以及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家庭具備的資源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后決定。在教育形式上,可靈活開展個人宣教、小組式宣教和病人座談會等形式,以達到預期效果的目的。
4 影響護理健康教育質量的因素及對策
4.1 護理方面的因素及對策
4.1.1 護士角色 認知偏差相當多的護理人員只注重執行各項治療與分級護理要求。觀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偏低,不能正確認識護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偏差,給護理開展教育活動帶來了一定困難。對策:醫院要從長遠利益出發,投入一定的財力和精力,鼓勵社區護理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在職教育,舉辦各種類型的學習組、術會,使每個在職的社區護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從思想上認識到這是社區護士的根本任務,真正適應新模式下護士角色的多元化。
4.1.2 宣教知識和能力匱乏 缺乏教育能力,知識接受能力差,缺乏教育知識和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如何施教。對策: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健康教育,保證目標實現。掌握與疾病護理相關的知識,包括專科護理知識,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疾病預防、衛生保健、藥理學、營養學、倫理學、醫學新進度等知識,護理工作者要加強自修、自學,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具備健康教育理論及指導完成。掌握護患交流技巧,知識灌輸技巧,采用適當的教育方式、方法,獲得患者的信任。
4.2 社會方面的因素及對策
4.2.1 信任和理解不夠 由于社會觀念及傳統思想,居民對護士的認同只停留在打針、輸液、發藥方面,缺乏其他知識性。對策:護士要加強自身學習,豐富知識,提高素質,掌握禮儀知識,樹立自己的職業形象,逐步消除偏見,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與依從性。
4.2.2 健康需求不夠 社區健康教育的人群相對復雜,居民對健康保健知識的需求性不強,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居民對健康的付出只停留在治病上,預防保健意識較差。對策:掌握護患溝通技巧,掌握患者及社區居民的心理、社會、家庭狀況,方式恰當、靈活、因人因地因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徑,保證有意義的健康教育。
4.3 環境方面的影響 雖然護理健康教育已逐漸從臨床護理宣教深入社區護理宣教,被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但往往只注重于形式上的宣教,醫護配合的協調性差,各項考核制度配套性差,后勤缺乏保障等,從而使健康教育收效甚微。對策:把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各級護理部門的業績考核范圍之內,建立明確的質量目標及相應的獎懲措施,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確保工作到位,質量提高。提高各級人員的教育能力,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消除分工差別,加強醫護工作的協調。促進后勤服務的社會化,加大保證供給,配合臨床工作,全方位服務患者和社區居民。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是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深化,社區護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廣泛,如何提高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4]。作為一名基層護理工作者,依舊任重道遠,社區護理工作已從治療擴大到預防,從生理擴大到心理,從技術護理擴大到社會護理[5]。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是改變居民健康行為,連接衛生知識和健康行為的橋梁,是全球推進“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
參考文獻
[1] 姜小鷹.護理管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10-211.
[2] 郭琴,譚俊等.門診護士與患者溝通及健康教育[J].醫學信息,2010,23(11).
[3] 張文靜,李進娥,朱丹丹等.門診病人健康教育的實施與體會[J].醫學信息,2010,23(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