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業教育常用的教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計算機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23-02
近年來,由于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導致中等職業教育生源急劇下滑,生源整體文化素質也明顯降低。我們國家這些年來一直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相繼出臺了許多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從就業市場來看,計算機售后服務、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平面設計、廣告設計等中級計算機專業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應適應社會需求,根據企業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培養,建立多樣化教學機制,突出中等職業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改革
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同時也正在向在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多元化發展,計算機專業一直都是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主要專業。但是,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現代化企業需要現代意義上的技術工人,要求理論水平一般,實踐操作技能要強,且技能面要寬,特別是強調綜合能力在職業活動中的運用。為此,必須對現行培養目標進行改革,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培養方向。1.計算機組裝與維修人員,專門從事計算機銷售與售后服務工作的人才。2.計算機網絡應用人員,主要學習網絡的設置、維護和管理,主要就業方向是網絡管理員。3.網頁制作和設計人員,主要學習網頁的制作和設計,開發新的網絡資源。4.平面設計人員,就業方向是影樓和公司的圖形圖像處理和廣告設計。
二、中等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
隨著社會對中職生尤其是計算機等專業的中職生的培養要求越來越講求實用和應用,必須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應大膽開設《網頁設計》《PhotoShop》《多媒體制作》《Flas設計》《電子商務》等面向市場、以實踐操作為主的實戰型課程,這樣學生畢業后可立即適應市場的需求。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技能型、應用型的生產第一線實踐人才,具有較熟練操作技能的中等職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技術的特點是發展變化的速度較快,因此,計算機專業需要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來設置課程體系。大膽改革課程設置,注重課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保證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的完美對接。為了突出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學校除了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堅持把能力培養作為中心,使學生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操作的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打下良好基礎。重點是把實踐教學作為課程設置的重點,為學生的就業服務。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首先要強化計算機軟硬件的基礎,對基礎部分要反復強化,對于純理論知識要進行適度壓縮,然后再根據學生個性和市場需求,向組裝與維修、網絡技術和平面設計的方面發展。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必然要以能適應學生勞動就業的需要,要充分考慮當前社會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對課程和技術人才的需求,脫離市場的職業教育,不管其形式和內容有多么的先進,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教育,最終都會被淘汰。
三、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的改革
計算機專業現有的教學內容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我們要針對當前的形勢,大膽進行課程整合,拋棄學生難理解和不常用的課程,重點開設學生易于接受和實踐性強的內容,以確保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為主要目標,突出實踐活動在整個課程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例如開設一些網頁制作、平面設計、組裝與維修、動畫制作等,要求理論知識深淺適度,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因此,首先要精簡教學內容,學生夠用就行。其次,減少一些科目,實行課程整合。再次,要把職業資格認證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去,為學生的職業資格考試和就業服務。
四、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這種模式已不適用于當今社會對學生的需求,而且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必須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讓“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認為應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模式:①采用分層教學。由于現在的招生形勢,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單獨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難以適應學生的要求,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用分層教學,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采用模塊教學,以第二課堂和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專長。突出職業技能培養,開展項目實訓,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多證書”培養,使學生具有全方位的就業上崗能力。
五、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正規化建設
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的正規化建設,涉及到培訓類別設計、課程體系安排、師資培養、教材編寫以及教學評估等項內容。
(一)培訓類別設計
設計培訓類別,是科學地安排各類專業培訓教育的前提。筆者認為,培訓類別的設計涉及到的首要問題是檢察官輪訓制度的建立。我國目前還沒有關于檢察官輪訓的具體要求規定,只是在個別培訓計劃中針對特定檢察官規定了輪訓時間。我國法院系統規定,法官每年輪訓時間不少于半個月。日本檢察官平均每年輪訓一個月(三年輪訓一次,一次三個月)。目前檢察官專業輪訓的實際情況是,已經完成學歷教育的基層院中,只有少數檢察官可以達到每年平均輪訓半個月以上,有個別基層近年來已經超過了一個月,而大量基層院的檢察官長期得不到專業輪訓,平均起來每年不超過四天。筆者今年考察發現,檢察官參與輪訓的時間與檢察機關的績效成正比。因此,筆者建議高檢院建立檢察官輪訓制度,這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培訓設計的前提。
筆者認為,檢察官培訓可按照任職培訓需求分為基本上分為上崗培訓和在崗輪訓兩大類。
上崗培訓,是指檢察官在擔任新的工作崗位時進行的與新任崗位業務有關的培訓。目前,我們已經實行的上崗培訓,主要是新任檢察長培訓、新任檢察技術人員培訓,個別的基層院進行過其它崗位的上崗培訓。未來上崗培訓,需要作為制度規定,并涉及到各類檢察官和輔助人員。分類方法:一是,新任職務培訓,即原來沒有從事過檢察工作的人員培訓;二是,調任職務培訓,即原來在檢察機關從事其他工作而轉任新職務的培訓。培訓時間:新任職務培訓應當不低于三個月;調任職務的培訓,不低于一個月。培訓內容:新任職務培訓包括各類檢察業務的普訓和崗位基本技能培訓;調任職務培訓,主要是新崗位涉及的基本專業技能培訓。
在崗輪訓,是指對在特定崗位已經工作一定時間的檢察官進行的專業輪訓。由于輪訓會涉及到經費、工作量等方面的限制,根據目前的情況,在崗輪訓平均每年應當不低于20天,即在一定崗位工作滿三年,應當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在崗輪訓。
在崗輪訓的培訓內容,應當根據崗位不同以及輪訓的層次不同進行不同的設計?;舅悸钒ǎ阂皇牵凑諏I崗位(如偵查、批捕、公訴、監所等)不同,設計出該崗位所需的知識點和技能范圍,并按照輪訓進次進行劃分,確定不同進次應當培訓的內容;二是,按照崗位的層次(如檢察院層次和干部層次等)不同,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崗位所需知識點和技能范圍,并按照輪訓進次進行劃分。在崗輪訓應當力求通過多次輪訓后,為骨干檢察官、專家型檢察官的培養從職業教育方面的提供必備的基礎素質。
(二)課程體系設計與教材編寫
與培訓類別設計有著緊密聯系的是課程體系設計問題。1996年,山東省檢察官培訓中心對檢察官培訓的課程設置和教材問題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適合檢察官培訓的課程和教材不多。從課程設置上講,重復培訓的課程較多,如憲法、刑法、刑訴法等;從教材看,專業課教材的通用內容多,檢察官的專用內容少;基本理論的內容多,實務理論的內容少。還有一種情形是,一些專業課程中基本理論與實務理論之間缺乏聯系。如職務犯罪偵查課程,基本理論部分基本上是從刑事偵查學中抄襲而成,缺乏職務犯罪偵查的基本理論,因而導致實務理論部分僅限于偵查經驗的無序堆積。
檢察官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具體設計,尚需要通過專門的調研后才能確定。但在骨干課程體系設計方面,筆者建議應當根據檢察機關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進行調整。特別是應當區別于大學法學專業的骨干課程體系,建立具有檢察機關特色并適應不同類型培訓需要的骨干課程體系。
檢察官培訓的課程體系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諸多方面。在課程體系的設計方面的基本思路應當是圍繞檢察業務的需求來設計課程類別。以輪訓課程設置為例:政治方面,主要考慮設置與新立法和執法環境變化有關的政治理論、社會形勢等項課程;經濟方面,主要考慮設置與檢察業務相關財務、會計、證券、期貨、稅收、金融等項課程;法律方面,主要考慮設置新出臺法律講座、各科法學新進展等項課程;科技及技能方面,主要考慮設置與搜查、司法會計、法醫、物證科技、信息技術等專用技術的應用以及偵查指揮等項課程。
具體的課程內容的設計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崗位和不同層次檢察官的需求。筆者以司法會計學課程成為例:司法會計學課程包括司法會計概論、司法會計檢查學和司法會計鑒定學三門,其中,一般檢察官只需開設一門,偵查人員需要開設兩門,司法會計專業人員則需要開設三門。就培訓所需時間而言,由于課程內容設計不同,司法會計專業人員的培訓需要300課時,偵查人員的培訓需要150課時,其它崗位檢察官培訓需要30課時,而檢察長培訓只需要8課時。
關于教材編寫工作,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教材的編寫工作應當根據課程設置的需要,做到體系科學化,內容系統化。從體系上講,不同類型課程的培訓均應有相應的專用教材或混合型教材;從內容結構看,在照顧到必要的知識點前提下,重點應當放在檢查實務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思路,以保證一門課程內部以及與其他課程知識點的銜接。
第二,教材應當在保證內容適用性的前提下,具備一定的前瞻性。所謂適用性,即應當強調密切聯系檢察實務,并適應不同檢察官培訓的需要;所謂前瞻性,即教材中既要考慮到對現行法律、司法解釋的學理解釋,也應當適當指出現行做法中的一些不符合法律精神的做法,提出相應當解決方案,以指導司法實踐。
第三,在教材編寫方法方面,建議每一具體教材的編寫工作都應當通過申報課題的形式進行,避免過多的抄襲行為,這對于具有檢察官職業教育特色的專用教材形成也是有力的保障。
第四,在教材編寫的組織方面,建議高檢院根據國家檢察官學院及各地師資力量的特點,建立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學培訓基地,以促成具有不同特定科研目標的師資培養和教材編寫工作格局的形成。
(三)師資培養
師資培養涉及到師資的配備、培訓和管理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師資的配備問題。目前各地檢察官培訓中心(檢察院分院),統一配備高學歷人員擔任教員,從長期發展來講是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高學歷者往往缺乏實踐經驗,而我們的培訓對象大部分是具備相當實踐經驗的檢察官,他們需要通過理論培訓掌握新的知識點和將經驗進行提升,這一點對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員來講往往力所不能。因此,在目前檢察官專業化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業期間,應當考慮將具備相當理論水平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檢察官充實到教員隊伍中,以老帶新,大約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建立一支適應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員隊伍。
第二,師資培訓問題。師資培訓工作是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正規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檢察機關的干訓部門,應當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師資的自身知識特點、工作經驗等,制定中長期師資培訓計劃,并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師資培訓。師資培訓主要方法包括師資進修、師資集訓、科研和實戰鍛煉。師資進修,是指師資(在職或脫產)到相關大學進修相關專業;師資集訓,主要是指檢察機關組織的師資專項業務培訓;科研,是指通過課題研究、教材編寫等科研活動,提高師資的專業素質;實戰鍛煉,是指專職教員定期到實際工作部門通過參加具體檢察業務來增加檢察工作經驗,了解檢察官所需培訓內容、培訓重點等;另外,教學觀摩也是師資培訓的一種常用方法。
第三,師資管理問題。除了師資培訓外,師資的管理工作還包括職稱評聘、待遇等問題。檢察官專業教育培訓涉及的專業門類很多,省級及省級以下培訓中心很難配備門類齊全的各專業教師,目前各地培訓中心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包括專職教員的一專多能和配備兼職教員。檢察機關需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這是建立具有檢察機關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前提。筆者認為,對于對專職教員的管理與檢察官的管理應當有所區別。專職教員的管理,應當參照大學教師的管理模式進行,以便于解決職稱、待遇等問題。同時,省級以下培訓中心(檢察分院)也應當十分重視兼職教員具體管理問題,與兼職教員所在單位加強溝通和協調,使兼職教員在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等方面能夠適應檢察官職業教育的需要。
(四)教學評估工作
教學評估工作是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中一項新課題。這項工作的開展對于提高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加強師資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關于教學評估工作筆者提出以下設想:
首先,教學評估的工作應當包括課程設置效果評估、教材適用性評估、授課能力及效果評估、學習效果評估等諸多方面。
其次,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評估工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體評估,即針對每一次具體的培訓活動而進行的教學評估活動;另一類是綜合評估,即針對某一時期或某類培訓活動而進行的教學評估。具體評估只涉及教學活動本身,可以在具體的培訓中采用不同形式實施;綜合評估則應當結合檢察業務績效評估工作一并進行。
第三,為了搞好教學評估工作,筆者建議高檢院教育培訓部門根據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通過調研,建立一套評估方法和評估體系。
二、關于強化專項技能培訓
檢察機關實現法律監督職能的主要途徑是進行各類訴訟活動,而訴訟活動的是一個在一定訴訟規則的指導下實施各種訴訟技能的過程。因此,檢察官職業教育培訓中應當十分重視各種專項技能的培訓。
檢察官的崗位很多,在專項技能方面,有些是共性的(即檢察官應當普遍掌握的),有些則是不同崗位專用的。因此,專項技能培訓也應當按照共性與專用的不同需求進行。這里筆者先以司法會計技能培訓為例來說明專項技能培訓的差異。司法會計技能培訓,根據崗位不同,應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稱為普及級培訓。培訓對象是所有檢察官。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司法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主要課程是司法會計學概論。培訓目的,是使檢察官能夠了解司法會計的科學性,掌握辦案中常用的司法會計檢查方法與程序,掌握基本的財務會計資料證據的收集、固定和審查手段。第二層次稱為業務級培訓。培訓對象是從事自偵工作的檢察官。培訓內容在普及級基礎上增加職務犯罪案件中進行司法會計檢查的手段和對策。培訓課程需要增加司法會計檢查學。培訓目的是培養能夠掌握發現線索、偵破案件的各種司法會計手段的偵查專家。第三層次稱為專業級培訓。培訓對象是從事司法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培訓課程增加司法會計鑒定學。培訓目的是培養能夠適應各項司法會計業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實際上,技能培訓的差異表現在各種技能培訓方面。筆者再以預審技能培訓為例,刑事監督部門的預審工作內容主要是核實證據,其預審技能的主要表現形式對證式審訊;而偵查部門的預審工作內容,除核實證據外,其主要任務還包括發現破案線索,查明余罪,其預審技能的主要形式為挖掘式審訊,
目前存在專項技能培訓中存在問題較多的是職務犯罪偵查專項技能培訓方面。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觀念、培訓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等方面。
從觀念方面講,傳統的認識中,職務犯罪與其他犯罪偵查的差異在于職務犯罪偵查的“人”,而其他犯罪偵查的是“事”,這不僅影響了檢察機關偵查制度的設計,也對職務犯罪偵查專項技能的培訓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筆者經過科研發現,職務犯罪偵查與其他犯罪偵查相比,其突出的特點是“歷史現場”多,而 “可視現場”少。這導致了許多刑事偵查專項技能(如現場勘驗)在職務犯罪偵查中很少應用。而檢察機關對如何解決“歷史現場”的偵查問題方面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有了成果(如司法會計技能)在職務犯罪偵查技能培訓中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職業教育角度講,需要加強轉變檢察官訴訟觀念方面的職業教育,否則,即使我們設計出新的技能培訓項目,一方面,可能因受訓人員認為無用而不愿接受培訓;另一方面,即使接受了培訓在實際工作中也很難用上。
在培訓課程設計方面,從技能類型分,偵查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偵查謀略、預審、司法會計、現場勘驗、秘密偵查、搜查、跟蹤等課程;其次,要考慮到各類知識的歸并問題。職務犯罪涉及領域十分廣泛,要求偵查人員特別是偵查骨干需要掌握的知識面較廣(特別經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筆者認為,這些知識的教學不一定非要通過開設相關專業課程進行,而是應當貫穿于偵查技能的培訓中。因此,在偵查技能課程設計中,應當考慮到相關知識的滲透問題,例如:證券知識,可以通過涉及證券業務案件的司法會計對策教學中一并進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教學方式方面,上崗培訓采用教員授課為主效果尚可,但輪訓中,由于職務犯罪通常帶有一定的地域特點,單純采用傳授式教學模式,往往難以接受和消化。尤其是授課中涉及到的一些復雜案例,由于教學人員沒有參與其中,對一些偵查技能的使用方法、時機等缺乏體會,常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筆者在偵查技能培訓中,就曾有受訓同志提出使用本地成功案例進行教學的要求。因此,在偵查技能培訓方面,筆者建議采用參訓人員自帶案例進行研討式培訓方式進行。
三、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進
關于教學方法問題,筆者根據自身18年來進行檢察官培訓工作的經驗教訓,談幾點體會:
(一)關于目前教學方法的弊端
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包括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兩個方面。
目前檢察官培訓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從方式上講,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授課方法是傳授式。大部分檢察官也比較習慣于這種形式。但是,由于學員通常比較注重培訓的測試成績,如果測試要求比較嚴格,且只能按照教師所講內容進行答題,學員聽課認真程度較高;而實際上,由于多年來的培訓測試往往很難進行嚴格的要求,因而無論培訓時間長短,學員的學習過程往往是先熱后冷,難以持續。
從學習方法看,由于缺乏輪訓制度,目前除檢察長外,大部分檢察官除了上崗培訓,很少得到連續、系統的輪訓。參與培訓的學員中,缺乏實踐經驗的,只能死讀書;實踐經驗豐富的學員,半數以上讀書熱情不高,聽課的精力集中程度也相對較差,但他們通常會采用比較學習法,在研討問題時十分活躍。
適應檢察官職業教育的特點,今后在教授方法方面,應當提倡發現式教學、案例教學、電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在學習方法方面,應當提倡比較學習法和創造學習法。
(二)發現式教學
發現式教學,是以啟發式教學為基礎,由教員引導學習的方向,讓學員參與探索有關理論的形成原因、過程,探索有關技能的原理與運用方法的一種教學方法。發現式教學相對于傳統的傳授式教學而言,其優點是能夠調動學員的思維積極性,是其能夠知其所以然。
采用發現式教學,通常是由教員提出問題,學員利用案例或原理對問題進行闡釋并歸納出答案的教學方法。發現式教學中,要求教員在備課中應當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不同結論,并事先分析不同結論產生的原因(如案例的個案性、原理的運用的恰當性、結論產生過程的邏輯性等),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把握住討論的方向,控制住不同意見的之間的無謂爭論。
(三)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十多年前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教學方法。筆者在一些培訓工作中,也在試驗將案例教學引入培訓課堂,但目前效果往往不佳。
案例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教員的備課不到位和學員的參與積極性不足。探究原因,一是,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一些學員認為參加培訓就是教員提出問題并給出標準答案的過程,因而教員不應當向學員提問;二是怕講錯,特別是在大課堂上,如果回答的結果與教員的答案不一致,會感到尷尬。
在未來的教學中,特別是輪訓中,案例教學應當成為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針對前述問題,筆者提出兩個解決方法:一是,由學員自帶問題找答案,而不是教員出問題要答案。筆者曾經設想過這樣一種偵查技能的輪訓教學模式:由受訓人員自帶案例,按照參訓人員的人數制作份數,事先交付培訓部門,教員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和順序,安排專題交流,并根據原理和相關規范準備點評,開訓時即將案例下發,這樣做可以增加學員考慮案例的時間。在教學中,案例由提供者介紹,其他學院就案例本身提出的問題由提供者負責解答。二是,縮小案例討論的范圍,將受訓人員分為若干小組,分組討論,再通過大課集中討論。
(四)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網絡系統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這一方法比較適用于各類專項技能教學中。例如,在秘密偵查方法的教學中,可以在課件中增加一段秘密偵查的錄像;在技能講解中,增加有關技能適用對象的圖片等,使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并取代實物教學。
與其他教學方法比較,電化教學除了教學工具不同外,本質上并不屬于一種專門的教學方法。因此,在電話教學中,并不影響各類教學方法的使用。只有網絡教學不同,網絡教學中由于受到軟硬件方面的限制,目前還只能采用傳授式教學方法。
關鍵詞: 有效課堂;教學方法;對策
一、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那么有效的教學就應該是讓學生有用的、有益的教學。
1.突出實用性和科學性
課堂是學生求知、進取、成長的主要陣地,一節好課首先應該是讓學生有所收獲,獲得了知識技能,掌握了規律方法,增進了交流體驗,拓展了思維,觸動了情感心靈,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變了人生觀、世界觀。 “好課”,一定是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一定是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智發展特點的,一定是符合學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國情的。
2.彰顯特色,注重創新
由于學情、班情不同,各班級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因而,“好課”應該是因“地”、因“班”、因“?!敝埔说恼n,應該是因“人”制宜的課,應該是“特色課”。教師要不斷求新求進,不斷實驗和探索,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行為、促進專業化發展。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師生應該伴隨課堂一起成長。
二、職業學校課堂教學存在問題
1.教學模式沒特色,照搬大學教學模式
教學中采用普通高等教育慣用的從基本概念、原理入手,在講解完系統知識后,進入實踐階段。由于學生遠離職業環境,對專業內容缺乏感性認識,自然沒了學習興趣,更何況職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對新生事物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困難,實習老師也因理論知識非份內之事,無暇做太多的解釋,使實踐教學的時間花在進行簡單重復的技能訓練上,為了訓練而訓練。這不僅知行脫節,而且情感也得不到增進,降低了教學實踐的效率。
2.教學方法單一,基本是普通教育中課堂教學慣用的方法。
職業學校教師采用最多的三種教學方法:講授、練習和討論特別是應用型文科的教學上常用這三種教學方法,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職校生的教育經過和現有的考試評價結果證明,職校學生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差,這些教學方法背離了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當然教學效果不會好。
3.教學模式不符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沒能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
教師普遍認為造成職校教學質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其實,職業學校的學生還是有巨大的學習潛力的,學習有優勢和弱勢的學生在學習興趣上除了課堂學習任務方面有差別外,在動手操作、探究自然等方面并沒有差距。職業學校教學沒有把握住職校生的學習心理特點,也沒有認清職校生學習的優勢和弱勢,看不到學生蘊涵的學習潛能,何從去挖掘?所以教學也就難以上一個層次,有更高的效率。
4.教師對教學改革缺乏必要的信心和準備
教師對改革缺乏信心集中表現在對職業學校學生素質的失望,以及對于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無奈上。職業學校生源絕大多數來自中考、高考的落選生,這使職校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把職業教育定位于“差生”教育。教師既要教學活動創新,又要應付各種學生管理和行政事務,感到力不從心。另外,大班級的授課制度、教學工作量的壓力,也在教學環境和條件上限制了不少教師教學改革設想的實現。
三、推進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課堂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要緊緊圍繞學生而展開,要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說,充分地做。要為學生學習而教,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根據學生實際靈活地處理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達到教給方法,學會知識的效果。
(二)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示范法、模擬操作法、問題導向法、案例教學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適用條件,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要根據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選擇的依據是如何能讓學生學得更“有效”。
(三)強化有效的課堂管理方法
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職業學校存在紀律不良等課堂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困擾職校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不僅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還要研究課堂管理;不僅要分析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還要分析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僅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等等。只有認真研究和解決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成為可能。
(四)有效的課堂教學重在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有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和體驗的機會,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個性化解讀和師生互動交流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心靈共鳴、思維共振和情感的交流的情境,促進學生對結論的理解和鞏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極為有利。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針對職校生的特點開展課堂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則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需要我們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思想,要努力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職業指導與生涯規劃》,主編: 李書華,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2]紀芝信,職業技術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孫懷玉,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17].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0.
關鍵詞: 中藥鑒定技術 教學方法 教學研究
教學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實現的。而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把一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有效地利用教學的時間、空間,發揮教學設備的作用,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來體現。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F代職業教育綜合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的優勢,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法,把課堂搬到實踐場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感性認識入手,加大直觀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技能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中藥鑒定技術,是職業學校中藥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中藥鑒定技術以中藥材、飲片為研究對象,中藥材的真偽優劣為主要研究內容,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中藥鑒定對中藥品種的確定及質量的控制至關重要。而中藥鑒定學這門課程的內容卻極其枯燥,怎樣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如何組織教學使所學藥材更加易學易認?理論,實踐安排更加合理,是每個中藥鑒定技術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根據職業教育特點,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結合中藥質檢員等職業崗位群的內涵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篩選、調整、重新組合。以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四大鑒定為主線,采用分組教學、現場教學、討論教學、競賽等多種教學組織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教學中按四大鑒定的分類,集中對每種鑒定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比如:集中時間訓練學生來源鑒定,其他鑒定方法則少涉及或不涉及。集中訓練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也都一樣。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一、來源鑒定部分
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將100種中藥按來源不同分成若干組別,每次理論講2-3組,包括藥材的品種,源流,藥材的產區,加工方法等。以提高學生對藥材品種的認識。然后實踐,在中藥標本室觀察這些藥材原植物的特點。最后教師再選取典型的工作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進行典型工作任務的訓練,并在多次的訓練中提煉出共性的操作過程與方法,再指導其他工作任務的訓練。后來的訓練,教師可逐漸減少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從而促使學生從幫助成功到自主成功。比如:讓學生先試寫來源鑒定的步驟??梢越o學生進行提示:拿到標本該怎么確定是什么植物?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要對比什么資料?等等。學生能在老師引導下自己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要始終讓學生作為鑒定的主角,老師作為配角。
二、性狀鑒定部分
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將400種中藥分成若干組,將需要重點學會區分真偽優劣的藥物大致平均分配到各組。每次上課一半時間教師講解辨認要點,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辨認要點不能太多,太多學生記不住。每個藥材記二到三個要點最合適,如:重點藥材的真偽優劣鑒別方法,偽品的來源,造假的情況等。另一半時間學生分組識別,討論。將其中重點的藥材性狀內容提煉出來,填寫記錄。每次課采用有獎競答、分組游戲競賽等方式,讓學生能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很容易學會辨認藥材,并對重點藥材的真偽優劣有深切的認識。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中藥性狀鑒定的手段和認偽、識偽的方法。
三、顯微鑒定部分
打破傳統按藥材用藥部位分類、來進行顯微鑒定教學的方法,改用選取典型顯微特征來訓練學生,能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學生的顯微鑒定水平。在研究藥材的顯微鑒定教學時會發現,很多藥材都具有相同的顯微特征,比如:山藥、半夏、浙貝、川貝、大黃等,都有淀粉粒。但是每一種藥材的淀粉粒特征又不同。在設計顯微鑒定教學實驗的時候,可以設計把都含有淀粉粒的藥材作為一組,讓學生比較各種藥材淀粉粒的不同。其他顯微特征也可以這樣集中起來,這樣做第一個好處是,避免很多學生看顯微特征的時候找不到“北”。傳統按單獨藥材進行顯微實驗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到底有沒有看到教師要求看的特征是不好判斷和評測的。但是這樣集中的看,就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第二個好處是,在實驗中學生不知不覺就能體會到不同藥材用顯微如何鑒別的方法。
四、理化鑒定部分
與上述顯微鑒定類似,選取中藥鑒定常用的理化鑒定方法進行集中訓練,讓學生不斷重復,不斷強化,達到技能提高的目的。比如:在中藥鑒定中比較常用熒光鑒定,選取實訓內容時,把典型中藥和可以用熒光鑒定的藥材都放一起,讓同學反復訓練,反復比較。把重點放在實踐技能的提高上,從單項技能的提高擴展到整體中藥鑒定水平的提高。
前言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已有悠久的歷史。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展示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的科學,它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做出決策。由于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都需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而,統計方法的應用幾乎擴展到了所有的科學研究領域。對于本科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來說,主要注重于理論教學,而對于高職高專的專業則主要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使學生具備利用統計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職高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的目標,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運用所學的統計學知識,對企業對社會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意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對于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類學生來說應用統計學的教學顯得非常重要。筆者多年來從事應用統計學的教學工作,本文試對應用統計學的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本文由收集整理
1 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做出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Www.133229.cOM2005年國務院做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因此,高職高專統計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及專業目標來決定。既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要培養學生的 實踐能力和技能,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二十世紀90年代末我國開始發展職業教育以來,很多院校開始編寫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統計學教材,目前關于高職高專的統計學教材種類繁多,但大多是在原有的本科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刪改,內容陳舊,理論多,案例少,沒有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不利于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所以筆者認為,對高職高專教材的重新編寫是目前教學內容改革的重點,對教學內容做適當的取舍。
筆者采用的課本編排的內容為:概述、數據的描述、簡單線性回歸與相關、統計方法、概率論基礎、離散概率分布、正態分布、抽樣分布、估計、假設檢驗等十章。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些內容已在中學學習過了,比如在統計方法這章中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標準方差等,還有概率論基礎這些內容都是文理科高考的必考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刪除。另外,抽樣分布以及假設檢驗等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而且不是很實用,所以建議刪除。適當增加實用的內容,如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靜態指數的分析,包括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等;增加動態指數的分析,包括動態數列水平指標、動態數列速度指數指標;常用的經濟指數,如工業生產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零售物價指數、股票價格指數、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產品成本指數等實用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較為完整地掌握統計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當今人們的學習、生活與工作越來越離不開電腦,統計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也應該讓學生學會使用比較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方法
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可以獲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單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夠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或稱為單向灌輸式的,這樣的方法有其優越性: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按照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和控制教學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生對所學內容從感知、理解到鞏固,都是在教師領導下進行的,教師完全控制課堂,掌握教學進度,可以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和正面教育的作用,一個教師可以教授眾多學生,學生能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系統的信息。但這種方法也有缺點:教師只注重如何“教”,而不注重學生如何“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重能力的培養,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的成長。因此,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還應結合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2.1 互動參與式教學法
它是指以提高實踐能力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它的特征在于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對話”,注重于教學過程中“教了什么”和“學會了什么”,是一種提倡師生交流的教學指導思想,強調師生及學生互相之間開展討論、交流和溝通;是一種是多向的、互動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從單純接受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接受式學習改變為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提升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新事物的創新能力。總之,互動式教學反映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互、反饋和融合,使得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是一個對話的過程,理解的過程,創新能力形成的過程。
比如在講到抽樣方法的內容時,如何理解系統抽樣。大家知道當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多時,采用簡單隨機抽樣顯得較為費事。這時,可將總體分成均衡的幾個部分,然后按照預先定出的規則,從每一部分抽取一個個體,得到所需要的樣本,這種抽樣叫做系統抽樣。但如何進行系統抽樣學生還是一知半解。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的問題:采用系統抽樣方法調查本班學生的每月消費情況。每班選取兩名學生參與調查。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自參與、親自動手,從而使學生真正領會統計學的思想。
轉貼于
2.2 社會實踐教學
統計實踐是統計理論知識的加深和延續,通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從書本所學的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實踐活動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實踐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設計的課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確定統計研究的目的,制定實踐活動方案;可以以教師或學生為調查對象,如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調查、大學生對某一課程的滿意度調查、大學生上網時間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調查等。對統計方案的設計、統計問卷的設計、統計資料的搜集、數據整理、分析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專業知識更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校外實踐活動主要是指讓學生到企業或某一單位進行校外實習,如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規定的工廠實習等。學生可以實地調查,使用不同的調查方法收集調查資料,對資料進行匯總整理,然后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獲得第一手感性知識。也正因為這樣,學生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工作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屬于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一方面它可以將理論與實際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接觸到各式各樣大量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的解決方案不是惟一確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案例應該選擇與實際活緊密相連的,或反映國家經濟發展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全球熱點問題,案例的選取還要結合專業的特色,比如對經濟類專業來說,就可以選取恩格爾系數來說明結構相對數。這樣經過精心準備的案例讓學生對那些眾多枯燥乏味的公式、概念產生深刻的認識,感到統計數字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從而產生對統計科學的濃厚興趣。目前可以采用的統計學案例很多,教師也可以自編案例。
3 考核方法
[關鍵詞]行動導向 中職 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300-01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行為引導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創造性思維能力、搜集信息跟蹤技術進步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一堂好的計算機課在培養學生掌握相關計算機知識的同時,也會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定義
行動導向教學是德國職業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對職業教育教學領域改革與探索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行動導向教學將認知過程與職業活動結合在一起,以教師構建的特定的模擬工作情景為主線,以真實或模擬的職業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參與設計、實施、檢查和評價職業活動的經歷,來發現、探索和解決職業活動中的問題,獲取學生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需的知識并構建個體的知識體系。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教學環節的完整的行為模式。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反映和體現。這種教學方法完全貼臺了我國現今“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理念”的教學理念。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將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達到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行動導向的學習是教育學的一種新范示,其基本意義在于: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序列,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常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有一套可單項使用,也可綜合運用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使用,一般最常用、并適合的方法有:
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3.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是指在一種人造的情境或環境里學習某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訓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許多重復的機會和隨時進行過程評價的可能性,且成本較低。筆者認為,模擬教學法適合硬件設備不足的實踐教學,比如在硬盤分區和操作系統安裝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在學生機里安裝了虛擬機軟件,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硬件條件不足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還能給學生多次重復實驗的機會并能把實驗的成本降至最低。
4.角色扮演教學法
在該教學法中,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自身所扮角色的內心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充分展現出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特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在中職《計算機英語》課程教學中,如果使用傳統方式教學,中職學生可能很難掌握教材內容并失去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筆者認為在《計算機英語》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師可以設計顧客到電腦商店買硬件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店老板、員工、顧客等幾種角色進行表演,表演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但必須使用英語對話,筆者想在表演的過程中既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氖,又能增加學生表達交流能力,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5.頭腦風暴教學法
頭腦風暴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教師不對其正確性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這是一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維訓練的一種好辦法,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企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頭腦風暴教學法重視師生互動,帶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研究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三、計算機專業實習教學應用行動導向法的一些思考
1.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有高素質的師資
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或者說引導的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教師講授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70%以上的時間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教學方法由注重“教法”轉變為注重“學法”,這就要求老師除了具有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本專業的實際應用經驗和前沿知識。另外,教師要能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兼顧學生的興趣,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從中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2.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職業教育中,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仍以傳統評價體系為準則,主要側重于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和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而“行動導向”則非常注重教學過程,這無疑阻礙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推廣。所以我們要構建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體制,評價系統不能再以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為中心,而應該突出以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為中心,以引導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重要內容。
3.現有教材不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需要
現有的教材主要是為教師的教而設計的,突出的是知識本位,而不是為學生的學設計的,因而不適合行為導向的教學。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需要與其相配套的教材建設,特別需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教材。
4.項目任務設計要具備合理性和可行性
行動導向法中設計項目、案例和任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可實踐性,以保證學生可操作,并有收獲,因此,項目的設計應采用結構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細化的原則;項目的實施,則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難,逐步完善的原則進行。
總之,行動導向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其教學方法實施的基礎是“用心+用手+用腦(職業活動)”。行動導向教學充分凸顯了素質教育的本質——能力教育。行動導向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尊重學生的價值,弘揚個n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先行后知,在做中學,結合職業性本質學習。實踐證明,行動導向教學法能真正提高學習者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著.歷史與現狀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專業課程 教學改革 學生技能 教學質量
0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才能在就業市場上具有優勢和競爭能力。所以,專業課教學在職業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職業教育的命脈。對專業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使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是專業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文中以《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為例,針對教學現狀,探討如何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專業課教學質量。
1 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問題
作為突出實用、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技術學院,絕大多數專業課程是實用性、工程性和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理論知識夠用就行。例如《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該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等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課程。隨著PLC技術的發展,課程的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但對于職業學院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老師感覺教學效果不好,需要花大量時間補充該課程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因此,教師應把握理論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問題。
1.2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單調的黑板加粉筆的“黑白”世界。教師將大量的時間花在畫電路圖、波形圖、原理講解、程序編寫等方面,會造成課堂信息量小、教師很辛苦,學生收獲也不大。與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相適應,單調的教學形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掌握。
1.3 實踐教學與學生技能問題
傳統實驗教學中基礎性實驗偏多,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偏少,學生做實驗時,主要是驗證課堂的理論知識和已有的實驗成果,學生技能訓練較少。因此,要對實踐內容進行調整,增加綜合性、有難度的實驗、實訓項目。并結合職業技能,融入職業資格考試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外,具備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技能與一定的職業能力。
2 提高教學質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2.1 優化教學內容,建立課程新體系
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無須講授深奧的理論知識,重在于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理論“必須、夠用”,突出應用型、實踐性的原則。在保證基礎理論的前提下,去掉不必要的理論分析,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更新與優化,以便在有限的學時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內容。例如《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該課程教學在教改時做以下調整,以常用低壓電氣設備的基本原理及作用、可編程控制器的組成為基礎;以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的基本環節、S7-200系列PLC的基本指令為重點;并簡單介紹低壓電氣設備的結構、參數、典型生產機械電氣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可編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S7-200系列PLC的功能指令;以S7-300型PLC、S7-400型PLC相關知識為擴展內容;同時,把PLC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引入課堂內容;根據職業資格鑒定考試標準,增加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設計及PLC的應用技術相關知識。在PLC控制系統的指令系統這部分內容上,功能指令是學習的難點,部分功能指令在實際工程中應用不多,因此在授課時就刪去了不常用的功能指令,只重點介紹基本指令,這樣既降低了學習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影響教學效果。
2.2 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教與學相互交流的雙邊過程,教師好的教學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交通燈控制的程序編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講、自己評,通過學生之間相互進行交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促進了雙向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在課堂上積極實施啟發式教學,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創建情境教學,課堂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形式上,理論課堂應采取多種手段,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使課堂“活”起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將計算機圖形、圖像、聲音相結合,創造出最佳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的知識容量,提高講課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內容的研究中。實驗、實訓教學課堂可以采用演示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也可通過計算機仿真和其他智能化的虛擬實驗儀器,不受限制地開設實驗單元,從而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
2.3 考核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說明了傳統的教學考核對老師和學生的重要性。科學的考核方法可以保證教師給學生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職業教育重在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對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考試內容上應注重應用性、靈活性和綜合性;考試方法上,可以采用過程考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多角度考核方式,更多的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及違紀現象的發生,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課程考核做改革嘗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包括出勤、作業、課堂問答以及單項操作實驗的完成情況,重在于過程考核;期末筆試重點考核理論知識包括畫圖、識圖、編程及應用等,占總成績的40%;課程設計或綜合性實訓占總成績的30%,包含設計(實訓)方案、實踐操作效果、實訓報告(設計報告)等環節考核。通過以上多種方式、多個角度的考核,許多學生改變了平時懶散、期末臨時抱佛腳的不良學習習慣,同時也使學生改變了只重視理論學習,不重視實踐能力的情況,全面檢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了高分低能。實踐證明,在當前生源質量較差的情況下,應用于《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
2.4 改革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重在以實驗、實訓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實驗教學課堂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出現問題即找教師排除故障,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既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要培養他們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逆向思維的教學方法,先提出問題,及分析問題的方法,并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并在實驗中加以檢驗,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課程機械手控制、多種液體混合控制等實驗中,實驗前,要求學生根據實驗要求查找所用設備的參數、性能、接線與控制原理等知識,從而在觀察現象和發現問題等方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驗實訓過程中,考察每個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線路連接和實驗現象等相關方面的問題,讓學生邊做邊答,防止學生機械接線,使實訓走過場。通過這種教學改革,學生除了鞏固書本知識外,更主要的是熟悉并掌握實驗設備及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硬件電路的連接與故障排除方法、程序的運行與調試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掌握數據的采集及處理、結果的分析與判斷方法,每一過程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實踐教學改革,也包括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從以下幾點出發:精心選擇實驗、實訓項目,精選最基本的但有較高實用價值的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實驗和應用性實訓項目。同時,教學內容納入與該課程相關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應包括的知識與操作技能。并且,實踐教學內容應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接軌,以實際工作要求為標準,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嚴格要求學生,實訓過程中要特別強調操作的安全、認真與規范。
2.5 開展興趣制作,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興趣是認識事物和探求知識的心理傾向,是求知的先導”。強制性學習是不可能持續的,良好的興趣和情感能使人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學習的動力。興趣的培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藝術。專業課教師應該結合專業課程基本知識,鼓勵學生創建一些興趣制作,興趣制作既能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又能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將知識融于趣味之中,讓學生在快樂中求學,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比如在《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老師講解完S7-200 PLC基本指令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利用所學知識制作搶答器、燈塔之光等控制電路板,并編制程序調試運行。當學生們完成制作和調試成功后,會有一種成就感。通過這種鍛煉,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
3 結束語
《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后, 教師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同時,學生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積極性更高,綜合實踐能力提高更快,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職業能力的提高。然而,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把握本專業的最新技術、不斷優化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將學生培養成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田效伍.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馬秀坤,史運濤,王捷,等.PLC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3):228-230.
[3]刁統山,王連飛,楊愛新.改革PLC教學 培養創新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6):166-168.
[4]王軍偉.深化教學改革構建新型職業教育教學載體[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0):21-24.
關鍵詞:自我組織學習法 專家學習組 固定學習組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別,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其培養目標的特點是注重崗位能力培養,根據“按需施教、學以致用”的原則,組織課程教學、實驗和實習;另外,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強調課程體系的針對性,課程設置不是從學科體系出發,而是從職業崗位群需要出發;更重要的是職業教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更突出實踐環節教學,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方法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著眼點,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多年來,我們一致在探索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所謂教學方法是指教學中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常用的現行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有演示法、參觀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模塊法等。但這次德國學習過程中,學到一種更有效的職業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就是自我組織學習法,這種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我組織學習方法比較有效的是專家組學習方法。
一、專家組學習方法的分組模式
專家組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特性情況,通過學生自主組織或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承擔了一個單元(或一個學習模塊)的主要學習任務,將來學生可以作為專家,回到小組中給同組的同學介紹自己學習和學制的學習內容。因此,分組的模式為固定組和專家組兩種形式,固定組將在一段時間內共同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是其學習模塊的專家。
在課程教學中,最好有2名教師同時授課,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注意力在不同的教師之間進行轉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符合教育的心理。
對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最好使用步步引導的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程教學與活動。
二、學生的組織流程與教學實施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將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情況,可以先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程教學,分析學生提出問題的關鍵詞,找出本次課程教師準備的內容與學生期望內容的不同之外,調整課程教學的內容。因此,在課程教學前,教師必須做充分的課程教學內容及專業背景方面的知識準備,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也要促進學習小組內容的合作,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學習時,教師一定要起指導作用,特別是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并給學生以改正錯誤的機會,寬容處理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不要指責學生,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克服不確定的情況,特別是在學生出現比較復雜的問題時,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專業準備,給學生更好的專業指導,使學生不要走太多的彎路。
具體的教學組織流程如圖1:
圖1 專家組的教學組織流程
三、專家組教學法的學習方式
課程中有一個比較復雜的任務,這個復雜的任務由固定組的成員共同完成,為了完成這個復雜的任務,將其劃分不同的小任務,每個任務由一個專家組組成,固定組中的每位同學都是某個學習任務的專家組成員,如圖2所示,表示了專家組與固定組的關系。
圖2 專家組和固定組的關系
學生首先分為不同的固定組,教師分配教學任務(每次課程多個教學任務),固定組的成員分別承擔不同的小的學習任務,每個成員在專家組中完成一個小的學習任務回到固定組之后,與成員一起完成比較復雜的學習任務。
流程如下:
在全體同學分配教學任務確定固定組成員接受學習任務專家組完成學習任務回到固定組共同完成復雜的學習任務全體同學討論。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因為,學生始終都要與不同的學生組成專家組,全組同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回到組內還需要向同組同學傳授所學習到的知識。
教學的組織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先組織專家組還是先組織固定組。
說明:每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模塊)。
四、專家組教學方法的組織過程
實例分析:學習情景“設計一個聽課記錄表”完成本次學習情景需要經過的流程為:專家組討論交流固定組由專家成員介紹所學習的新內容專家組再次討論交流固定組再次進行學習內容的交流,兩個循環最終完成學習內容。
1.全體同學:頭腦風暴法,收集信息,并通過一個組織圖(圖3)的形式表達出來。
圖3頭腦風暴法形成的聽課記錄表應該包含的元素
2.專家組:討論課程學習的標準。并將討論的結果記錄的卡片上,在專家組完成學習任務后,帶回到自己的固定組。
3.回到固定組:每個專家介紹自己在專家組中討論與學習的結果,每一個固定組也有一個卡片學習板,每個專家將學習的內容放在卡片板上,以方便同組成員的學習。
專家組第一次討論交流后,回到固定組,將制定聽課表的結構及聽課表應該包括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固定組共同學習后完成的聽課表,見表1。
表1 項目四:學生的學習情況聽課表
序號 聽課時必須觀察的內容 Yes No
1 學生是否能跟上教師的思路
2 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 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是否有興趣
4 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是否符合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
1.課程教學組織
時間分配合理性(學生自主學習時間):1/2,1/3
教學計劃是否有,
教學場所的設計選擇:教室實驗室
課堂媒體:輔助設備
操作工具及耗材
課件:
學習資料
過程記錄表:
學生活動:(課堂的社會組織)
自主學習
小組討論:
二人協作:
全體討論:
2.課堂教學的引入及教學目標的符合情況:
引導的時間:是否在5-12分鐘之內
是否有電子的紙質的資料提供給學生
學習任務和是目標講解是否情況:
學生是否了解所學習任務,理解是否明確
從什么角度去考核學生對學生任務的理解
3.學生的學習任務的明確程度,及作業的情況
課程任務是否由易到難
教學任務的安排是否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水平
學習任務是否有前后的銜接,考慮到實施的關聯性
課堂教學任務是否任務職業要求
教學任務是否有開放性
任務完成的是小組或個人
家庭上交的形式,完成時間是否明確,
家庭作業是否有參考資料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作業的考核標準是否透明
4.學生的情況與興趣
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學生對教師課程教學的影響程度,提出問題與回答問題
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學生課堂的注意力情況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否能積極提問?
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
5.學生的學習水平的評價
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
評價的形式是否切實可行,是否能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是否有完成的評價措施
是否有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案
4.在第二次專家討論組時,每個專家將自己在固定組中討論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回到專家組,補充第一次專家組學習內容的不足之處,完善學習標準的實施與執行。
5.再次回到固定組,每個專家將完成的標準記錄在表中,從使每個固定組完成一個學習成果(聽課記錄表),見表2。
表2項目四:學生的學習情況
序號 聽課時必須觀察的內容 Yes No
1 學生是否能跟上教師的思路
2 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 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是否有興趣
4 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是否符合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
1.課程教學組織
時間分配合理性(學生自主學習時間):1/2,1/3
教學計劃是否有,
教學場所的設計選擇:教室實驗室
課堂媒體:輔助設備
操作工具及耗材
課件:
學習資料
過程記錄表:
學生活動:(課堂的社會組織)
自主學習
小組討論:
二人協作:
全體討論:
2.課堂教學的引入及教學目標的符合情況:
引導的時間:是否在5~12分鐘之內
是否有電子的紙質的資料提供給學生
學習任務和是目標講解是否情況:
教師是否詢問學生對學生任務的理解情況
從什么角度去考核學生對學生任務的理解
3.學生的學習任務的明確程度,及作業的情況
學習任務是否分階段,是否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任務
學習任務是否有前后的銜接,考慮到實施的關聯性
課堂教學任務是否符合職業崗位要求
教師是否對學生完成學生任務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
家庭上交的形式,完成時間是否明確。(紙質、電子)
4.學生的情況與興趣
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學生對教師課程教學的影響程度,提出問題與回答問題
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學生課堂的注意力情況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否能積極提問?
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
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是否能主動尋求幫助?
能否發揮學生之間的指導作用?
5.學生的學習水平的評價
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
評價的形式是否切實可行,是否能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是否有完成的評價措施
是否有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案
評價的形式是否可行(分數評價、其它方式)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加粗斜體的部分是通過第二次討論后修改的部分,通過第二次的專家組討論和固定組的再學習,使聽課表內容更加完善。
6.全體討論:在固定組中討論的結果,理論上講應該一致,但由于各個專家組個人的學習理解不同,最終得到的結果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這樣就需要全體討論,同共完成一份內容齊全的學習成果(聽課記錄表)。
注意:聽課表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是否符合關于學習領域課程教學的模式的要求,學生學習后是否達到了要求。
五、結束語
在職業教育的職業培訓過程中,自我組織的學習方法還有很多種,例如先行組織者學習方法、三明治的學習方法等,不同的學習方法適合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更需要熟悉各種行之有效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開展高效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促進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5
[2]管友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現狀與對策[J].職業教育,2009,1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趙志群.王煒波.基于設計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J].職業技術教育,2005,6
[5]先行組織者,引自維基百科,
?fromTaglist
論文摘要:同其它學校教育一樣,教學也是高職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才培養途徑, 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又是實現有效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針對目前實施“雙證制”對高職教師隊伍提出的新要求,從“雙證制”和教學方法的內涵、高職教育的特性、教師教學的威信等方面分析了高職教師在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時應予以重視的基本因素。
論文關鍵詞:雙證制;高職教育;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端技能型的專門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高職院校已普遍實施了“雙證書”制度(即“雙證制”)。
“雙證制”的實施對高職教師提出了諸如職業鑒定能力、企業崗位能力和職業指導能力等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通過專業教學,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專業知識和練就實踐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如果高職教師還是用“老皇歷”看待今天的高職專業教學,還是以“教書匠”站在今天的高職專業講臺,那就很難達到“雙證制”所要求的培養目標。因此,如何科學地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教學效果是值得高職教師去思考、去研究的新課題。
一、明確“雙證制”的內涵和必要性
“雙證制”,簡單地說就是對職業院校的學生實行學歷文憑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的制度。其目的是在專業理論知識“必須、夠用”的原則下,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
學歷文憑證書是指一個人在國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層次教育的證明,表明持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在職業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和職業能力水平的標志,即“學”過什么。職業資格證書是指國家按照一定的職業規格和標準,對勞動者從事某項職業的學識、技術和能力作出考核和評價后的認定,是一種工作能力的證明,表明持有者能“做”什么。
學歷文憑證書強調的是專業理論,職業資格證書突出的是實踐技能。兩者都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
實行“雙證制”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高職教育自身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是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機遇。它的實施必將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領會教學方法的內涵、種類和選用依據
據調研,高職的專業教師有60%以上是非師范院校畢業的,其“師范性”素質偏低。因此,深刻領會教學方法的內涵、種類和選用依據是教師正確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礎。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一種師生協調活動的方法體系,是教師“教”的方式、手段與學生“學”的方式、手段的總和,包括教法和學法兩個方面,是兩者的有機統一。高職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如下三大類: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等。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要素作業復合法、模擬作業法、真實作業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頂崗實習法、實驗法、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教學方法的實質就是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它們的整體功能和作用,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征、教師素質、教學環境等就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必須考慮的基本依據。
(一)依教學目標而選擇
教學目標一般包括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這三個領域,每個領域又分為若干個層次。實現不同領域或層次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借助于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如果教學目標強調知識的接受,則可相應注重采取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如果以學生掌握動作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則可采用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二)依教學內容而選擇
首先,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學方法有著明顯的差異。高職的工科(如數控、模具、汽修等)和文科(如財經、物流、外語等)在知識要求、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學目標要求都不盡相同。專業性質及其教學內容制約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其次,同一專業的不同課程,同一課程的不同模塊或項目等,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同樣要求不同的教學方法與其相適應。這就要求教師應把握各種教學方法的適用范圍,能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需要,選擇所相應的教學方法。
(三)依學生特征而選擇
學生特征主要是指學生現有的知識和技能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學習動機狀態、年齡發展階段的心理特征、認知方式和學習習慣等因素。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特征與教學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系。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到學生特征的制約。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某一種或某幾種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可能有很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能科學而準確地分析學生的特征,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形成能力的同時能促進其身心的發展。
(四)依教師素質而選擇
教師素質主要表現為表達能力、思維品質、教學風格、個性特長、教學技能、專業技能、組織能力以及教學控制能力等方面。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教師的素質條件,并為教師所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應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在專業發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期適應、豐富和改造現有的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五)依教學環境而選擇
教學環境主要是指校內教學設備(計算機、實訓設備、圖書資料等)、教學空間(教室、場地、實訓室等)和教學時間等條件,也包括校外實習基地。教學環境狀況對教學方法功能的發揮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媒體和信息技術等)的充分運用會進一步拓展教學方法的功能和適用范圍。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的功能與作用。
三、以教師的“高素質”樹立教學“威信”
我國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培養“有教養、有本領”的學生。然而,要培養“有教養、有本領”的學生,教師首先必須做到“有教養、有本領”,樹立教學“威信”,這是教師有效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前提。
(一)“身正”才能“為范”
按照培養“有教養”的學生的要求,高職教師必須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和職業道德修養,真正做到熱愛職教、關心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教師的“高教養”去贏得學生的尊重。
(二)“學高”才能“為師”
按照培養“有本領”的學生的要求,高職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專業理論和技能學習,用教師的“高本領”去贏得學生的信服。在這一方面,教師一要破除“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的偏見。因為這種看法僅僅是從獲取知識的時間和數量上來要求教師的,對于現代職業教育來說是十分有限和片面的。教師怎樣把“一桶水”高效地教給學生,并怎樣保持這“一桶水”的新鮮和有用,進而如何教會學生獲取和用好“一桶水”的方法等,這些才是值得高職教師去努力學習的。二要認真學習職業技能鑒定的理論和技能,以適應實施“雙證制”的需要。
四、走出教學誤區,凸顯高職教育的特性
正確認識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從高職教學的誤區中走出來,這是教師科學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關鍵。
(一)“備課”不等于“課前準備”和“編寫教案”
“備課”應是“教學設計”,不僅要為教師的“教”而設計,而且要為學生的“學”而設計,不僅要認真鉆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而且要深入調研職場和就業,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不等于“教師講課”和“學生聽課”
“上課”應是“教學設計”的全面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突出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核心的實踐性教學。
(三)“課堂”不等于“教室”和“實訓室”
“課堂”應是開放性的,應包括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所有“時空”。教師要以“教室”和“實訓室”教學為基礎,大膽走出校門,充分利用網絡、企業和社會這樣的大課堂,通過“校企結合”和“工學交替”來搞好專業教學。
五、綜合而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
適用于高職專業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綜合而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就更為重要。這是教師自主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靈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素養、學生身心發展、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動態性,決定了任何一個教學活動都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充分發揮由教師、學生和課程構成的教學整體功能,使之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統功能。同時,不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以及運用中學生的反應等都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變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時,要靈活機智,隨時把握好不同方法的變換使用。例如,在汽車專業教學中,當實施汽車發動機拆裝教學時,可以綜合講授法、演示法和作業法施教,并以演示法和作業法為主;當實施汽車發動機大修教學時,可以綜合講授法和項目法施教,并以項目法為主;當實施汽車發動機故障診斷教學時,可以綜合案例法、討論法和頭腦風暴法施教,并以討論法和頭腦風暴法為主;當實施汽車接車管理教學時,可以綜合講授法和角色扮演法施教,并以角色扮演法為主。
六、堅持啟發式教學,杜絕“滿堂灌”
啟發既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它是相對于注入式的“滿堂灌”而言的。各種教學方法既有啟發性質,又有注入性質,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例如講授法,一味地講、枯燥地講……那就是注入式;而以適當的問題或實例開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再配以形象、風趣的講解……那就是啟發式了。又如,問題解決法,問題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提得恰到好處,能適合學生的心理,就激發學習動機……那就成為啟發式;若問題提得過難或過易,連珠炮式地提一大堆問題,就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生厭……就成了注入式。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必需自始至終地貫徹啟發式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