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世界文化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世界文化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世界文化的特點

        第1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傳播;電視選秀節目;全美超模大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5-0051-04

        一、引 言

        亞文化(Sub Culture)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青年亞文化,是指在青年群體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它以顯著區別于主流文化的風格和樣式表現出來,為社會上處于從屬地位的青年所接受,其主要特征是邊緣性與抵抗性。

        二、《全美超模大賽》青年亞文化的跨國傳播模式

        基于1948年由美國政治學家H.D.拉斯韋爾提出的,后廣為引用的“5W”大眾傳播基本模式,構建出以《ANTM》體現的青年亞文化跨國傳播模式:

        (一)《全美超模大賽》的傳播者

        《ANTM》大賽由2003年開始在美國UPN電視網絡播放,第三季開始每半年舉辦一次。2006年由于UPN和WB電視臺合并成The CW電視臺,由第七季起改為The CW播放。CW電視臺針對當今年輕的收視群體,成為了唯一一家針對18~34歲年輕觀眾的電視臺。

        目前《ANTM》選秀節目已經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第15季由CCTV2播出,第17季奇藝被授權高清轉播,第18季、19季優酷被授權高清轉播。

        (二)《全美超模大賽》的傳播內容

        《ANTM》通過模特選秀節目的電視語言表達出的青年亞文化是傳播內容。在《ANTM》是特定符號代碼與實踐的復雜結合,符號與風格之間進行著編碼與解碼的過程。正如伯明翰學派霍爾等人所說“風格問題,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時代的風格問題,對戰后青年亞文化的形成至關重要”[1],傳播內容需要以“風格”為核心問題界定。根據伯明翰學派迪克?赫伯迪格的亞文化研究路徑,整體而言,《ANTM》中的青年亞文化體現出明確的風格:在現代女性高度自覺情況下,以原有的、青年熱愛的亞文化社群風格為藍本,凝練出兼容并包的審美傾向和個性展示。由于它并不是單一青年亞文化的表現,而是多元化文化的凝練,使傳播內容在傳播受眾中具有普適接受性。

        風格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抵抗,作為“風格”的功能豐富了傳播內容的內涵。抵抗源于社會結構矛盾、階級問題、與之相應產生的文化矛盾,與中國青年群體的部分需求同源。那些在現實社會中被支配性邏輯所貶低或誣蔑的亞文化群體通過互聯網結成的人際關系網會更具凝聚力,亞文化內部成員在強烈的認同感召下,結成一個同呼吸、共患難的“我們”。

        (三)《全美超模大賽》的跨國傳播渠道

        1.互聯網媒介為主的小眾傳播

        觀看《ANTM》的中國青年人無疑是一個經過界定小眾群體,傳播者至少是網絡技術的先鋒、英語熟練、對于美國文化有興趣與向往的一部分人,符合小眾傳播對于受眾的界定。小眾傳播的特點大致可以歸結為“內容更加專門化,接受者更為自由、主動,更富有選擇余地,傳播者更加關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種需要,利用互動的新型媒介進行傳播的傳收雙方,都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等。[2]”《ANTM》在從美國到中國的傳播運作中實際上走向了小眾化趨勢,它主要就是靠互聯網媒介這一非正式渠道傳播。小眾傳播注重受眾的反應,這是個雙向互動的影響過程。字幕組網站通過獲得受眾的反饋來決定傳播內容的。這種傳播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改變了媒介與受眾之間的傳播關系和話語環境。受眾由簡單的旁觀者、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參與者、選擇者。個人在互聯網平臺上選擇自己關注的話題,表達觀點、制造議題,而在這時傳統媒體形式又開始介入,傳統媒體的介入,又引起了新一輪的討論。如此循環,屬于互聯網的議程設置模式正在形成,即:

        2.人際傳播

        《ANTM》必然也會以“口口相傳”的人際傳播模式存在,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任何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和他人之間的交往。青年受眾會將其推薦給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以求獲得更大范圍的討論。在這個模式中每個人同樣也是信息的發出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響別人的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影響。或者說,這是互聯網傳播模式植入現實生活中的存在,當普通人收看《ANTM》時又會重新回到互聯網中去,加入該傳播模式。

        (四)《全美超模大賽》青年亞文化在中國的受眾

        觀看《ANTM》的觀眾成為青年亞文化的傳播受眾,根據理論分析可知這部分受眾多為青年人,并且會通過互聯網形成并加入青年亞文化集群,并且壯大該青年亞文化社群。《ANTM》借助于電視選秀節目這一視覺文化形態,用符號形成風格完成了意義、、身份認同的承載體與激勵體的“偉大使命”。青年人在抵抗中加深認同感,利用互聯網,聚合成社群,它形成了這樣的一個集群模式:

        符號、風格與《ANTM》之間形成編碼解碼的相互關系。ANTM通過互聯網傳播給中國青年受眾,受眾通過互聯網產生認同感,并通過產生青年亞文化社群,社群在這一效果下不斷擴大,進而影響中國青年,中國青年中的一部分受到影響而成為中國青年受眾,并繼續循環反復下去。

        1.認同感

        青年亞文化群體渴望找到同類,找到屬于自己的集體風格,這既是青年人在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也是現代社會自我認同危機突出的表現。《ANTM》的風格從多個方面提供給中國青年缺失的認同感。《ANTM》提供了一種青年亞文化的視野:一切都可以成為審美的對象。象征死亡的吸血鬼、滴在揉皺了紙張上的鮮血、鼓噪刺耳的音樂、犯罪現場的受害者、一句刻薄的評判……《ANTM》將一切可能導致青年認同的反常美學現象收納進來。《ANTM》爭取到最廣泛的女性受眾的認同,充分說明“娛樂選秀節目的火爆,實質上是當今的受眾們特別是女性受眾的審美價值觀強烈的影像化訴求。[3]”

        超模的“越軌行為”被節目解讀成獨特“個性”的展示。第5季中Lisa曾經在鏡頭前小便,自稱“Lisa媽媽”對別人說教、口無遮攔、認為自己唯一的缺點只是近視,公然與評委頂撞,在房間里醉酒并謾罵。但是她的這種傲慢、自大的個性卻成為她的“標志”并被挑選出來參與17季“全明星賽”最終奪冠。青年人從Lisa身上感覺到了一種身份,“這種身份是那些‘正派社會’給違背了令人尊敬的準則和期望的越軌者貼上的標簽,被貼上標簽,就是接受一種社會身份,接受一種社會生涯的可能性,這種社會生涯違背了‘體系’的規則和慣例。[4]”但被社會標記為“越軌”的情景、身份和職業恰恰是青年亞文化群體中的成員所具有的共性,他們的“越軌”在群體中成為“常規活動”給他們同舟共濟的感覺。

        中國青年將《ANTM》當作一個遍布認同感的環境,無論興趣多么迥異、品位多么獨特的小眾人群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歸屬。他們加入這個環境中,以此來逃避現實與壓力。

        2.互聯網平臺

        當新媒體給予平臺,青年亞文化就有了進一步滋生、傳遞、擴散的土壤,其話語權通過融入、影響、改變主流文化得到實現。在網絡世界中,用戶可以丟掉現實世界里的包袱和身份,去承擔新的角色,從而體驗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更多”機會。網名是虛擬的“自我”,與精神的和身體的“自我”相分離。在網絡世界的亞文化集群當中,虛擬的自我比現實的自我更加強大,憑借互聯網強大的傳播力量獲得了話語權。

        互聯網這一現代傳媒手段的豐富運用給予了青年亞文化表達自我的開放性空間,為青少年群體性的自我認同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資源。因為在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有著自由的互動空間,青年亞文化群體可以探索從前被當作威脅、被嚴格控制的意識傾向,充分表達個體認知的感官體驗和情感需求,在自己創造的審美世界中盡情釋放主體意識[5]。

        3.社群

        《ANTM》以模特為核心吸引力,構建了專屬于自己的一個符號體系,以符號作為“局內人”和“局外人”的標識完成身份認同的通關密語。基于此,《ANTM》愛好者在青年聚集的SNS網站形成社群,比如豆瓣網的ANTM小組,人人網的ANTM公共主頁,百度的ANTM相關貼吧。在其中,還進一步發展出“字幕組”亞文化群體。事實上,“字幕組”和貼吧之間無形當中形成了一種經驗和表意的斷裂,即在青年亞文化當中,開創者和追隨者的區分一直是必要的,這種區分會有一套復雜精細的身份體系,用于鑒別一個亞文化集群當中的頭面人物和平凡的成員。青年亞文化在團體內部表現為合作與支持,在團體外部則是競爭與對抗。這種對抗不僅表現在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之間,還會在亞文化內部區分出群體。

        (五)《全美超模大賽》青年亞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效果

        青年亞文化傳播在群體內達到的效果大多是偏向于正面的,而對于整體社會而言效果趨于負面,在警惕負面影響的同時,青年亞文化“反哺”功能的榮光尤為突出。《全美超模大賽》中的青年亞文化在青年亞文化群體內的傳播效果主要包括:為孤寂的中國青年提供群體歸屬感,為青年人提供了全新的角色認同,滿足中國青年的表演欲,作為負面情緒宣泄的出口,和帶動成員更加深入的認識、理解、融入社會及其運行模式。而在社會上的傳播效果則包括:過分抵抗主流文化,爭奪話語權,公眾“窺私”與“從眾”心態普及,西方消費主義思潮泛濫,社會群體意識引發沖突,不利于社會穩定和青年亞文化的“反哺”功能。

        (六)青年亞文化的消解和收編

        在電視節目的傳播過程中主流文化會對青年亞文化從意識形態與商業兩方面進行收編。第一種意識形態的收編方式中,主流文化會通過將亞文化界定為違準則,對亞文化進行邊緣化弱勢化,來對亞文化進行強烈的抨擊。較為聰明的媒體會選擇性地報道亞文化群體溫和的一面,加以“他們本質也是正常人”的解釋,忽略亞文化群體中不同于主流文化的部分,或將這一部分的重要性抹殺掉,來去除其差異性,它們看似解構了精英階層的話語權以及傳統媒介的霸權,完全站在草根的層面,從另一個“小眾”的視角來實現并最終完成整個亞文化的收編。

        相對于意識形態收編而言,商業收編顯得較為隱秘和微妙。商業收編力量可以通過“長尾效應”滲透到青年亞文化社群之中。以在節目當中出現的各種亞文化服飾為例,經過《ANTM》的傳播效應,這些原本限定在個別亞文化集群中的服飾會成為主流社會中普通受眾追逐效仿爭相購買的對象,伴隨著激增的市場需求,大幅度提高其產量。在這一過程當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亞文化服飾當中難以被普通群眾接受的符號和信息將被替換掉而成為一種對消費者友好的服飾風格。商品和市場無處不在的觸手一方面對亞文化服飾進行了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將亞文化服飾歸入潮流和時尚的范疇內。而很不幸地是,時尚會使得任何一種亞文化在時尚當中自行消解,從而成為一種主流文化。這是與篡改作用相輔相成但比其更加強大的一種收編方式,它利用了資本的力量將主流文化的國境直接延伸至亞文化的疆土之上。

        第2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一、世界文化發展的主要特征

        1、文化形態呈多元化并存融合狀態

        隨著世界各國交流越來越頻繁,使世界文化形態出現多元化融合并存的特征。從目前世界文化現狀可以看出,現代東方文化已經與傳統東方文化發生了很多變化,融合了西方文化中的諸多元素;而現代西方文化與古典西方文化也大有不同,其中滲透了大量的東方文化元素。西方現代工業文明受古代東方技術的啟發而發展,同時東方國家現代化發展又反過來借鑒了西方的先進文明。西方現代詩從我國湯匙中得到啟發,改變了英式詩歌的句法與詩法,開創了西方意象派詩篇,而我國的現代詩歌又受西方影響。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世界文化一直處于多元化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

        2、民族文化意識加強并建立起全球文化意識

        20世紀以來,世界文化逐漸從歐洲中心逐漸向世界多中心發展,建立起了全球文化意識,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各國各民族逐漸融為一體。經濟、政治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世界各國的思想、文化、理論在全球范圍內產生影響。

        3、文化研究與歷史研究相結合

        世界文化的多元并存特點以及全球化意識的建立,使得東西方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交流與碰撞,使世界文化向著新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文化研究逐漸與歷史研究相結合,人類的歷史文化研究開始向著宏觀總和的方向發展。

        二、當今世界文學的發展趨勢

        世界文學的發展表現在從民族文學主義的狹隘觀念逐漸轉向了更加廣闊、宏觀的世界文學觀念。當今世界文學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特點:

        1、民族文學向世界文學發展

        當前世界文學的發展正處于民族文學向世界文學轉型的一個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文學交流活動逐漸向世界性發展,國際性文學組織、團體陸續出現,對于文學創作的視野擴大與思想激發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民族文學在世界文學的交流與滲透中不斷發展,各國對外來文化、文學的接收使得民族文學的圈子得到了擴展。

        2、現代文學批評的發展興盛與世界詩學的產生

        現代文學批評的興盛是世界文學發展的另一特點。西方文學批評的發展經歷了古典主義―人文主義批評、歷史主義―實證主義批評以及文學―美學批評三個階段,批評的對象逐漸從作品向讀者發生了轉變,開始探討讀者對作品的理解以及讀者的反應對于文學創作的影響。文學批評的三個發展階段分別促進了比較文學“影響研究”以及“平行研究”以及“接收研究”的發展,對比較文學的發展有巨大的貢獻,同時還促進了世界詩學的產生。世界詩學的萌生以及現代文學批評的發展對比較文學觀的建立有促進作用。

        3、世界文化與文學聯系加深

        文學的產生受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從20世紀以來,世界文化中的各個學科與文學相互影響滲透,使得文學在內容以及形式上都出現了變化,并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三、世界文化與世界文學的比較文學觀建立

        1、世界意識與民族意識相結合

        比較文學研究者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并用世界性的眼光對各種文學現象進行研究,要樹立起世界意識,并具有全球性文學觀念,倡導比較文學中的世界精神,使民族文學向世界文學方向發展。在建立世界意識的同時,要加強民族意識,進行比較文學研究時首先要立足于民族文學,以民族文學的發展促進世界文學的發展,同時民族文學吸收外來文學中的精華,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只有世界意識與民族意識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比較文學觀。

        2、文化意識與文學意識相結合

        從比較文學的命名可以看出,其研究對象是文學。所以,比較文學觀的建立應該以文學為基礎,以文學分析作為主要研究方法。而文學與文化的關系日益緊密,使得文學的研究與其他文化學科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多。因此比較文學的研究要求文學意識與文化意識相結合,以文學意識為主,以文化意識為輔,突出文學性。

        3、比較意識與詩學意識相結合

        第3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摘 要: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在全球進行的世界遺產申報與評估實質上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負責世界文化遺產評估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專家不可避免地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存在一些誤讀。本文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方的申報材料與ICOMOS的評估材料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了造成誤讀的幾個根本原因。并提出,我國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應考慮到文化差異對申報工作的影響,盡量從“他者”角度來認識自身的文化特征,把申報材料的編撰置于國際文化背景下,使中國的世界遺產實現跨文化認同,促使更多的遺產申報成功。

        關鍵詞:ICOMOS;跨文化;誤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樂黛云,200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在全球進行的世界遺產申報與評估實質上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聯合國專家對申報國遺產的一些誤讀,其中對文化遺產的誤讀更加常見,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誤讀尤為突出。這種誤讀,使得負責世界文化遺產評估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專家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產生認識偏差和不足,從而使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價值被低估,申報成功機率降低。為此,筆者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和評估材料為范本,從跨文化角度對這種誤讀進行分析,提出產生誤讀的四大原因,希望能引起人們對此類問題的深思。

        一、世界文化遺產的評估與申報

        世界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全世界范圍內確認的具有非同尋常的普泛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以及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4類。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能否列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布的《世界遺產名錄》,關鍵在于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遴選標準。根據2005年2月世界遺產中心公布的《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的第77節規定,凡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須至少符合下列1項標準(見表1),并同時符合真實性和完整性標準。

        每年一度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審批,主要是由ICOMOS根據各國遞交的申報文本和ICOMOS專家的實際考察,出具評估報告(Advisory Body Evaluation),由世界遺產委員會最后審批確定。報告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申報國陳述(Justification by the State Party),第二部分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評價(Evaluation by ICOMOS),其中有品質(Qualities)、比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e)、ICOMOS對未來行動的建議(ICOMO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action)、簡要描述(Brief Description)、建議(Recommendations)等。ICOMOS專家對我國歷年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看法在這些評估報告中得以集中體現,同時他們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一些誤讀也在此反映出來,本文對這些誤讀進行的跨文化解析就是建立在分析這些評估報告的基礎上的。

        二、誤讀產生的原因

        1. 東西方審美觀的差異

        西方人崇尚人工美、形式美,強調整齊、對稱、均衡,推崇圓和正方形等構圖形式,注重個性與秩序,試圖用程式化和規范化的模式來確定藝術美的標準與尺度,這種美學思想長時期左右著西方的建筑、雕刻、舞蹈和戲劇等藝術。中國人崇尚自然美、情趣美,注重意境、神韻的營造,“不求形似求生韻”(徐渭語),追求以形寫神,追求主觀情感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的藝術效果。東西方審美觀的差異使得西方人很難理解、認同、欣賞中國的許多文化遺產,由此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產生一些誤讀。

        ICOMOS專家對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的誤讀就屬于這種情況。在評估報告中,ICOMOS對蘇州園林的總體評述如下:

        蘇州古典園林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和營構建筑,創造出容天納地的山水寫意園。蘇州園林依據老子和莊子的玄奧理論,模仿自然景色布局,以滿足中國人理智與情感上的需求。園林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創造出迷宮般復雜的布局和一連串的視覺刺激。

        這種描述反映的是一種典型的西方人眼里的蘇州園林,只看到蘇州園林的形式美(labyrinthine layouts),看到園林“悅目”(visual surprises)的一面。而蘇州園林所隱含的“意境”――即一切要素灑脫自如,既不追求對稱,也沒有任何規矩可尋,相反卻山水環抱,曲折婉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相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真正意境,ICOMOS的評價中卻只字未提,即看不到其“賞心”的一面。這種誤讀就是由于東西方審美觀的差異造成的。

        2. 東西方言語表達方式的差異

        漢語語言由于受到中國人直覺、模糊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在表達方式上具有流散、疏放、重意合不重形合的特點。這種言語表達方式的特點使得中方世界遺產的申報材料里充斥了不求精確、模糊華麗的詞藻,而非具體、精確、有特征的描述。頻繁使用“大概、差不多”等模糊概念的字眼,隨意使用“天下第一”、“無以倫比”等夸張的言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各種修辭手法,極力渲染。但是,華麗的文風和詞藻由于體現不出地方特色,所以對于偏好邏輯性、精確性思維的西方讀者,這樣的申報材料令他們覺得“過于浮夸、空洞無物”,顯得羅嗦、累贅,“美”不忍睹。1996年申報的麗江古城中方的申報材料就存在這樣的問題。申報材料是這樣描述麗江的: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征。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筑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筑,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于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筑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在西方人眼里,這是一種空洞無物、模糊不清、茫然不知所云的陳述,難怪ICOMOS專家在未來行動的建議(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action)中這樣說: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遺產預備清單》上古城的眾多數量,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建議中國方面提供一份中國歷史名城的比較分析,簡要地說明預備清單上的那些古城被選上的原因以及提議將其申報為世界遺產所依據的標準。

        3. 中國深層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

        從現代系統論的觀點看,文化的結構有3個層次:表層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層文化。物質文化、科技文化屬于表層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屬于中介文化,而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文化價值觀、道德倫理、等屬于深層文化。這3個層次的文化中,表層文化最易把握,一般誤讀的情況比較少,中介文化次之,而深層文化是最難把握的,出現誤讀的時候比較多。中國文化,由于本身更注重深層文化的發展,加之5000年的積累與沉淀,尤其精深、博大。作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深層文化復雜載體的中國文化遺產,自然也難以解讀。土生土長的中國學者都感到難以把握中國文化遺產的深層內涵,對ICOMOS專家來說更是勉為其難,所以,ICOMOS專家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誤讀就不足為怪了。

        ICOMOS專家對我國1997年申報的平遙古城不能準確解讀也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ICOMOS對平遙古城的總體描述是:

        平遙古城建于14世紀,是保存完好的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它的城市結構展示了漢帝國五個多世紀的建筑風格和城市規劃的演化過程。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那些與銀行業有關的雄偉建筑,與這些建筑相關聯的是平遙是19、20世紀整個中國的金融中心。

        ICOMOS專家看出了平遙古城在古代的商業地位,也看出了“平遙古城建于14世紀,是保存完好的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但無法把握更深層次的東西。實際上,平遙古城的意義絕非僅止于此。其價值更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無論是建設選址、建筑風格,還是殿堂配置都是儒家文化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平遙古城區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構成的,街巷格局中軸對稱,經緯交織,井井有條,主次有序,反映出儒家的等級制度思想。左以文廟及魁星樓為首的文系建筑,右以武廟為首的武系建筑,體現了“左文右武”的儒家崇文重禮思想。以城內南大街為軸,上首城隍廟,下首平遙縣衙,東西相對稱,體現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城墻上的3000個垛口,72座敵樓,象征著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人。 (2) 平遙古城的總體布局是仿照古人康樂永壽的圖騰吉祥物神龜設計的。平遙號稱“龜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烏龜乃長生、神靈之物,象征長壽、財富,以及神力,這種仿生布局凝聚著古人對平遙城堅如磐石、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希冀。

        這種隱藏在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背后的深層文化含義對于中國人來說已經不好把握了,對于西方人,更是難上加難。

        再比如ICOMOS對我國2000年申報的皖南古村落的總體評價是這樣的: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筑和裝飾物,以及保存完備的擁有復雜供水系統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可以看出,ICOMOS專家看到了皖南古村落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 也認識到中國的村落也是文化遺存的重要場所,具有相當重要的文化意義:“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筑和裝飾物,以及保存完備的擁有復雜供水系統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但是,西遞和宏村兩個村落建筑的價值遠不止這些,宏村的“牛”形仿生規劃反映出的中國古人圖騰崇拜,西遞村的船形布局反映出的中國民間風水文化,對于西方專家來說根本無法理解。而這恰恰是我方提出皖南古村落符合標準Ⅱ的根本原因所在,標準Ⅱ強調的是在一定區域內,對城鎮規劃景觀設計產生的影響。實際上,皖南古村落的仿生景觀設計和風水模式布局,對后來的村落布局、規劃產生了重大影響,但由于ICOMOS專家對中國圖騰崇拜和風水文化缺乏了解,使得皖南古村落的文化價值沒有被全面認識到,而判定皖南古村落不符合標準Ⅱ。這種誤讀給我們留下很多遺憾。

        4. 中國人民對某遺產所懷有的特殊情感

        一個民族對自己本族的遺產往往懷有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本族集團成員對它很容易理解,另一民族文化集團的人們卻不易察覺,誤讀就容易產生。 以長城為例,長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抵御異邦入侵、眾志成城的象征,西方人常常無法理解這一點。美國靈智廣告公司為飛利浦精英移動電話設計中國市場商業廣告時,以中國長城為背景,以一位精英人士“坐”在長城上,用飛利浦移動電話通話為創意。此創意也被做成戶外廣告,在中國投放。然而不久,此廣告就受到中國人的不滿,最后被中國政府下令撤銷。該廣告的失敗之處在于外國人沒有充分理解長城作為一個象征性文化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意義和地位,中國人對長城所懷有的特殊情感,因而就未能預見“坐”在長城的畫面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而受到抵制。

        ICOMOS對長城是這樣評價的: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御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繼續加以修筑,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建筑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ICOMOS專家看到了長城的軍事、歷史和建筑藝術價值,卻忽略了中國人民對長城所懷有的特殊情感。長城綿延萬里、巍峨壯觀、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國人民堅強意志和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的象征,是民族心靈的寄托和歸屬,“你知道長城有多長? 它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它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表達了中國人對長城的深厚情感。這是ICOMOS專家所無法體會和明白的,因此誤讀的產生就在所難免了。

        三、結論

        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凱恩斯決定》的修改草案,規定自2006年起《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每年只可申報兩項世界遺產,其中至少要有1項是自然遺產,這意味著今后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難度顯著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分析ICOMOS專家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存在的誤讀以及誤讀產生的原因,從而減少誤讀,提高申報成功機率,實現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跨文化認同,促使更多的遺產申報成功就成為一件意義重大而緊迫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樂黛云.跨文化之橋[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 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 曉勤.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規劃保護方案保護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關世杰等譯.世界文化報告2000:文化的多樣性 沖突與多元并存[R].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Advisory Bodyvaluation[EB/OL].http:///archive/advisorybodyevaluation/437/438/440/441/705/778/779/812/911/1001/1002/1004/1039/pdf.2004-09-19.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ICOMOS Experts’ Misreading of Chines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s

        XIONG Guan,FEI Xuejun,YAO Baorong (School of Tourism,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第4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世界文化史;主體性;趣味性;生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1-0145-02

        《世界文化史》是我院開設的一門自修課,共20個學時,1個學分,目前由教師講授第一堂課,引導學生通過課外自學的方式來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因此,從整體上來看,教師的第一堂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授課效果直接影響學員對本門課的興趣及其后續學習的狀況。筆者結合自身講授《世界文化史》的實際情況,認為講好本門課的第一堂課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有學生發揮了主體性作用,他們才能真正走進課堂、融入課堂。在講授文化這一概念時,考慮到其過于抽象,學生很難直接把握,所以筆者就以文化的表現形式入手,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學生對此問題非常感興趣,他們給出了各式各樣的答案:音樂、舞蹈、人物、建筑、飲食、節日習俗、語言、服飾、生活習慣……在對學生的答案予以肯定的基礎上,我們開始了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的第一站是節日。當問及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時,學生們踴躍回答: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

        當ppt上展示春節圖片時,學生們都非常興奮。很多人都表示,這是一個全民性的節日,一個舉國歡慶的節日,同時也是最令人期待的節日。一般從小年開始,各家各戶都在為春節做準備:打掃房子、準備器具、洗頭沐浴等等。除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長輩們給小孩“壓歲錢”,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守歲”。到了十二點的時候,鞭炮齊響,迎新年的活動達到。從初一開始,各家走親訪友,慶祝新年。當談及年夜飯的內容時,南北方的同學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而南方通常會有火鍋和魚。吃火鍋意味著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年年有余”。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要吃年糕,象征著收成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第二個節日是元宵節。學生們紛紛談道:節日時間是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的習俗是看元宵晚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等。

        第三個節日是端午節。有學生提到:它是漢族人民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這一天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葉,賽龍舟等習俗。關于粽子的口味,學生們更是爭先恐后地回答:竹葉粽、甜茶粽、火腿粽、艾香粽、蓮子粽、松仁粽、豆沙粽、蛋黃粽……

        第四個節日是中秋節。時間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月餅。月餅有四大流派:廣式、潮式、京式、蘇式。月餅的類型有冰糖、芝麻、豆沙、火腿、雙黃蓮蓉、伍仁瓜子、叉燒等等。

        列舉了中國的一些節日之后,筆者又用ppt展示了幾個西方的節日。有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等。這些節日全部由學生來講解:圣誕節的時間是每年的12月25日。12月24日是平安夜。大部分天主教的教堂都會在12月25日凌晨舉行彌撒。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時間是每年的1月7日;情人節是每年的2月14日,這是一個關于愛、浪漫的節日。在這一天,男女要互送禮物表達愛意,禮物包括鮮花、巧克力、賀卡等等;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時間是每年的4月1日,這一天的共同活動就是捉弄別人,如果上當了就是“四月愚人”。另外,還有個約定俗成的規定:開玩笑只能在中午12點以前;母親節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臘,而現代母親節則追溯于美國,這一天母親們會收到禮物,最適合在這一天獻給母親的花是康乃馨;父親節最早起源于美國,是感恩父親的節日,時間是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文化之旅第二站是建筑。筆者用ppt展示了一系列建筑的圖片,有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自由女神像、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德國黑天鵝堡、金字塔、宙斯神像、法洛斯燈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提密斯神殿、羅得斯島巨像等等。學生們紛紛踴躍講解各個圖片:羅馬斗獸場在意大利,是古羅馬帝國的自由民、奴隸主等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場所,它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從外觀上看,它是圓形的,俯瞰卻是橢圓形的,此建筑基本可容納9萬名觀眾;比薩斜塔是意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是羅馬式的建筑風格,它并不是一開始就是斜的,而是后來慢慢變傾斜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美國紐約市海港內的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代表了自由和民主,是美國的象征。它是法國為了紀念美國獨立100周年送給美國的禮物;埃菲爾鐵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巴黎的地標之一。鐵塔建立之后,巴黎市民曾多次想拆除它。因為他們覺得巴黎是浪漫之都,整個城市都是低矮且富有情調的建筑物,而處于市中心的埃菲爾鐵塔,就像一個龐然大物,非常丑陋。事實證明,此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它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筑地標,每年的旅游收入達到15億歐元;凱旋門位于意大利米蘭市古城堡旁,拿破侖為了紀念一場戰役的勝利而下令修建的建筑,它代表了法國軍隊戰無不勝;盧浮宮以前是王宮,居住過50位國王和王后,現為盧浮宮博物館。它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余兩大博物館是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共收藏有藝術品40萬件;德國黑天鵝堡是德國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設計的,他受歌劇的影響,構想了傳說中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整個城堡給人以仙境的感覺;金字塔不僅存在于埃及,美洲也有。它是世界建筑奇跡之一,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本身有著太多的未解之謎。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宙斯神像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雕塑,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即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法洛斯燈塔純粹是為人民生活而建,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它的燈光照耀著港口,保護著海上的船只。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巴比倫空中花園: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波斯國公主為妻,王妃思念樹木繁茂的故土,整天郁郁寡歡,國王為取悅王妃,下令興建一座高達25米的花園,層層種植奇花異草,并修建了灌溉設施。從遠處看去,這個花園就像懸在了空中,所以叫作“空中花園”;阿提密斯神殿因阿提密斯是希臘的月亮和狩獵女神,此神殿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羅得斯島巨像位于愛琴海東南部的羅德斯島上,它只存在了五十六年便因地震而消失。

        二、引入視頻,增加授課的趣味性

        在世界文化史緒論的授課中,如果單一講解各種理論知識,就會造成整堂課毫無活力、死氣沉沉,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適時播放一些小視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講文化的特點之一繼承性與創造性之前,筆者播放了一個時長1分19秒的關于旗袍的小視頻。該視頻配合各式各樣的圖片生動形象地講解了旗袍最初是滿族人的服裝,寬松肥大,便于騎射;民國時期,由于受到西方審美觀念的影響,旗袍變得越來越緊窄。這種以視頻的方式介紹旗袍的演變過程,就比教師單純地用文字來表述其演變在效果上強很多。很多學生看完這段小視頻之后,很快就總結出了文化的繼承性與創造性這一特點。

        為了讓學生總結出世界文化史的特性,筆者引入了熱播劇《甄傳》的片段,這是一段孫儷飾演的甄表演驚鴻舞的場景。在音樂的配合下,舞蹈非常唯美,學生們完全陶醉在其中。這就為之后他們理解世界文化史的多元性和一體性奠定了基礎。

        三、增加事例的講解,增強授課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在世界文化史緒論的講解中,理論性的知識點比較多,這些內容一般比較抽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多舉一些鮮活的事例使授課更加具有形象性和生動性。

        例如:筆者在講文化的特點之一民族性和相似性時,沒有直接用ppt展示這一特性,而是展示了一些國家的國花。如:日本的國花是和櫻花,馬來西亞的國花是扶桑,尼泊爾的國花是杜鵑花,老撾的國花是雞蛋花,緬甸的國花是龍船花,印度尼西亞的國花是毛茉莉,新加坡的國花是萬代蘭。在事例的基礎上,筆者總結: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國花,這是文化的相似性,而每個國家的國花都各不相同,各個國家都是選擇適合自己國家形象的花來作為國花,因此又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

        在講文化的時代性和穩定性之前,筆者舉了一個例子:科舉制創始于隋朝,終結于清朝,在隋朝至清朝的這段時期,科舉制一直存在,具有穩定性,清朝之后,科舉制就消亡了。以事例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在講述世界文化史的特性之前,筆者引入了《甄傳》在美國上線的例子。眾所周知,該劇深受國人喜愛,可是在美國上線后卻反響平平,評分只有2.5顆星,不僅如此美版《甄傳》的英文預告片最后一句總結道:“一個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國,紫禁城一個不屈的靈魂”這讓我們中國人目瞪口呆:難道到了美國,《甄傳》就變成《一代女皇?甄》了嗎?事實證明美國人沒看懂。舉完這個例子后,筆者又舉了另一個例子:一個法國留學生看到她的中國同學穿了一條漂亮的裙子,于是對她的衣服稱贊不已,中國女同學說:“哪里,哪里,隨便穿穿。”這讓法國同學疑惑萬分,裙子明明很漂亮,怎么說不好呢?舉完這兩個例子之后,筆者反問道:美國人為什么看不懂《甄傳》?中國女同學為什么不說自己的裙子好看?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文化具有差異性,多元性。很顯然,這種通過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推導出世界文化史特點的方法遠遠比直接告訴他們結論在效果上好很多。

        參考文獻:

        [1]裔昭印.世界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馮天瑜.中華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第5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一、本體與傳播之間話語的轉變和構成

        民俗文化想要實現在大眾傳播語境下完成話語的構成,其要點之一就是在本體與傳播兩者間進行轉變與二次構成,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話語主體的轉變。話語主體在傳統的民俗文化中既是主導方又是決策方,同時還兼具傳播者,在民俗文化的發展中主體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而大眾傳播的產生,使該主體既可以是實際的參與人員,也能作為單一的傳播人員,不需要直接參與文化活動。話語主體的改變使得民俗文化在記錄方式、傳播體系、整體意識形態與經濟價值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轉變與二次構成。民俗文化的話語從本體向傳播轉換,代表民俗文化本身傳播的手段、進行接受的主體與形式也開始發生變化。這種轉變與構成讓民俗文化得以在時間與空間中,拓展自身的內容與形式,以保證每一個階層和年齡的人群都能夠接受并傳承民俗文化。

        二、民間與主流之間話語的共存和交融

        民俗文化來自于民間,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與勞作中積累下來的精神和藝術財富,因此,自然帶有強烈的民間本土的話語。然而,民間文化是需要社會的不同階層與領域的認可和接受才能對其進行傳承、發展、傳播。因此,民俗文化在社會生活中需要不斷地重新進行構建,以滿足每一個時代的主流話語特征。大眾傳播媒介在大眾傳播語境下的作用與意義,已無法單純用“工具”進行衡量,其在現代與傳統的文化信息傳播之間構建平臺,并推動民俗文化在大時代的要求下展現其主流話語特性。大眾傳播想要實現民俗文化的話語從民間向主流發展,首先要打破其社會組織形態,將民俗文化從單一的民間管理上升到國家的政治政策中,以大眾媒介作為平臺,使民間文化成為國家主流意識語境中的一部分,從而達到其主流話語的旨歸,構建話語在民間與主流兩者中靈活轉換的通道。

        三、歷史與現實之間話語的共通和交互

        既記錄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工作、發展和變革,又承載當下社會文化的特點與氣息,實現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這就是民俗文化的內涵,所以民俗文化在進行話語構成時,必須將歷史文化與現實價值進行融合研究。民俗文化的變遷總伴隨著歷史的更替,民俗文化中記載的農耕作業、歲時、生產以及婚喪習俗等都反應了不同的歷史文化特點。可見,我國民俗文化其話語特點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繼承性以及統一性,這與歷史的發展維度相一致。民俗文化將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表現形式客觀地進行記錄與展現,同時又與當下人們的生活、工作緊密切合,并經常隨著人們的主觀意識、行為發生變化,甚至使其話語發生重新構成。從另一方面而言,民族文化的內容、表達形式、作用與意義都隨著現實的語境變化而變化,其話語更帶有突出的現實特點。

        四、國內與世界之間話語予以統一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這一口號最能完整詮釋民俗文化身上蘊含的世界意識,增強本民族文化的綜合軟實力,同世界文化與精神相統一成為民俗文化話語構成的關鍵要點之一。因此,作為承載著我國傳統藝術的民俗文化,其話語構成既要扎根于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突出中國特色,又要緊隨世界文化的發展與流行,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間構建平臺,實現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發展。完成這一步需要我國民俗文化借用大眾傳播語境的力量,將其與世界話語相統一,使其既帶有本民族特色傳播符號,也納入相應的國際需求,從而推動我國民俗文化與世界各民族共同分享交流。

        五、結束語

        第6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功夫熊貓》 “他者”文化身份 非殖民化

        1.引言

        隨著美國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先后播出,其在世界各國引起強烈反響,掀起新一輪“中國熱”、“功夫熱”和“熊貓熱”。本文在介紹影片內容與成功因素的基礎上,分析影片中對中國文化身份改寫的主要手段和內容,并由此反思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的問題:在文化交流中如何保持本國文化的基本特色,并不斷發展壯大。

        2.《功夫熊貓》的成功因素

        《功夫熊貓》從頭到尾都充斥爆笑的喜劇因素,是一部典型的夢工廠作品,在幽默、中國元素、中國功夫、配音、爭議、勵志、場景、音樂、播放效果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使該電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本電影的成功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拿捏精準的商業切入點。張藝謀導演認為武打是當今國際電影界能夠接受中國的唯一方式。夢工廠敏銳地覺察到中國文化的市場,武術這種非常形式化的文化符號能夠迅速被包容。《功夫熊貓》在選取題材時,將西方人眼中具有中國文化烙印的中國功夫和熊貓相組合,尋找亞洲文化新的商業元素。

        (2)令人驚艷的美工效果。《功夫熊貓》在保持東方韻味的背景下,將傳統的漢字、手推車、四人轎、鞭炮和針灸等中國國粹盡顯無遺,并在美工處理時表現出高超的處理技術,使中國人在觀看該影片時無不贊嘆好萊塢令人驚艷的美工效果。

        (3)東方外衣西方內核的劇情。中國化演繹極具隱蔽性,究其核心依然是美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然走中國特色的發展路線,但隨后的故事則完全是美國式的故事風格走向,將東方文化的外衣和西方文化的內核進行了有機結合,展現出了全新的劇情設計,吸引了東西方觀眾。

        3.“他者”身份改寫和非殖民化在《功夫熊貓》中的體現

        文化入侵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因為它關系到本國傳統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西方文化的這種“非領土擴張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人們帶來文化體驗轉型的同時,對本土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世界文化的發展與交流促使后殖民文化成為雜合文化[1]。文化非殖民化是指在文化交往中設法消除殖民主義的消極影響,改變西方全面優于東方的集體無意識,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蝕,抹去西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留下的印跡,改變東方文化受壓抑和無聲的地位,恢復東方文化應有的地位和權威[2]。文化非殖民化的核心理念是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促進文化公平交流。《功夫熊貓》保留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熊貓、功夫等元素,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文化非殖民化的體現,同時植入了西方英雄主義的精神內核,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身份進行了改寫。在本部電影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電影中對中國元素的大量使用顯得極其自然,說明美國夢工廠確實下工夫研究中國文化和儒家思想,使觀眾不得不佩服西方制作者對中國文化的熟識和靈活應用。兼具西方電影的特點和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工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態度轉變為深層次了解中國文化以表現美國內核。

        (2)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期,人們的心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此時的西方文化工作者適時加大對中國文化了解并加以應用,使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接受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3)自《功夫熊貓》上映以來,社會各階層對其的反應和評價,可以看出該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不僅僅是對夢工廠制作方的肯定,還是對西方非殖民化方式轉變的肯定,非殖民化正以更隱蔽和被人們更樂于接受的方式蠶食輸入國的傳統文化。

        可以看出,該部電影無處不體現出西方國家對中國文化身份的改寫,成功地運用了多種手段打造出了一部經典動畫片,使西方國家的文化非殖民化的內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發展。

        4.反思

        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讓我們又一次品嘗了西方精神文化內核東方文化外表的饕餮大餐,在欣賞它的成功的同時,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在世界文化沖擊和非殖民化侵入的條件下,中國傳統文化將何去何從,在世界文化交流過程中該如何保持自身特色而不在世界文化大潮中迷失自己。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是必須引起重視的。

        (1)對外來文化輸入的態度。長期對外來文化的“拿來主義”,容易形成盲目的崇洋的心理,對本國傳統文化來說這是致命的打擊,如何轉變現在的這種心理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很多年以前的魯迅先生就給出了明確的答復,但實行起來卻顯得比較困難,問題出在國家政策對文化的支持和引導,僅僅依靠國家的文化監管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大力倡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改變當前多數人盲目的崇洋的心理,引導國人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優越感。

        (2)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從外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借鑒和引用效果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文化深厚魅力,但國內的文化工作者卻鮮有類似成功作品問世,這不得不引起文化工作者的深思。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外來文化,都需要國家政策的制訂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

        (3)對外進行文化交流。交流是當前國際的熱門話題,交流可以促進雙方的發展,實現共贏。同其他交流內容一樣,當交流的雙方存在實力差距時,交流就會出現所謂的“殖民化”問題。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如何將其輸出,形成文化間的交流是當前我國文化工作者需要重視和努力的方向[3]。

        5.結語

        上述問題是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在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典型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國當前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們關系我國傳統文化的生存。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至于迷失自己,才能在對外文化輸出時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永遠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1]Ashcroft Bill,Gareth Griffiths,Helen Tiffin.The Empire Writes Back[M].London:Routledge,1989:195-196.

        第7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文化多樣性;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

        目前我國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了500余所孔子學院,在國外學習漢語的學生將超過1億人。①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探討新時期對外漢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對提升對外漢語教育在溝通中國與世界、改變世界文化觀念、促進世界文化和諧共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外漢語教育的語言研究角度分析

        語言是特殊的社會現象,也有人認為語言是自然物理現象;有人認為語言是物質的,也有人把語言看作是精神的。筆者認為,從社會功能的角度看,語言是人類表達觀念和思想以及人類間相互進行交流的最明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一)語言教育對象

        對外漢語教育開展過程中,教育對象的不同是區分其與其他科學的最顯著的特征。現階段對外漢語教育教學對象存在兩個特點,其一,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對象全部為國外人士,包含成長在國外的外籍華人,而我國其他學科的教學對象多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相比于外國人、華僑以及華裔這些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國文化的教育對象,其他學科的教學對象,包括漢族、少數民族以及部分擁有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對我國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意識形態以及政治等價值形態了解程度較深,因此其他學科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教師和學生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能夠形成一定的共識,從而達到增進彼此交流、促進課程教學工作開展的目的。而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對象對我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以及歷史情況知之甚少,教師在漢語教學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克服語言不同的障礙外,還需要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地方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增進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例如漢語中言簡意賅的成語,教師面向中國人進行成語講授時,只需要根據歷史情況,向學生介紹一下成語中含有的故事發生的年代,學生便能基于自身對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聯想出成語故事發生的場景,從而很好地理解成語的內涵。第二個層面,在學生掌握漢語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之上,對外漢語教學還應當進行中華文化、歷史、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教學,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了解中國文化不僅可以提升基礎漢語知識教學的開展質量,還能讓外國學生透過語言認識到中國文化,因此在對外漢語教育中增添中國文化的教學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語言教學目的

        從宏觀上講對外漢語教育屬于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但其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外漢語教育目的不能夠按照針對中國學生教育而制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來進行漢語教育工作。②根據對外漢語教育課程開設的初衷,并結合現階段我國的國情以及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應當是: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國外漢語人才,讓其在國際文化教學中發揮溝通的橋梁作用,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三)語言教學內容

        為實現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目標,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內容應當在漢語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涵蓋漢語言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講授,只有這樣,對外漢語教學才能培養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的高素質漢語人才。首先是漢字的教學,漢字屬于象形文字的一種,而其他文字如英語、拉丁語以及意大利語等均屬于字母文字,兩者之間差距較大,在對外漢語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每一個漢字的象形演變向學生進行教授,讓學生的思維從字母文字轉變為象形文字。其次,語言規則,雖然世界語言體系的基本語言規則相同,每一個規范的句子都包含主、謂、賓三個主要成分,但在具體的語言應用過程中,漢語的語法規則又和其他文字系統大相徑庭,讓學生通過漢語語法的學習掌握句子結構的變化,才能為后續語言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語言情境的教學,漢語中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下會表達出不同的含義,甚至相同的語境下,不同的表達語氣也會影響他人對于句子本意的判斷,因此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便是讓學生學會在不同語境中使用合適的表達,避免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二、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全球文化也逐步實現世界化,多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當今文化多樣性發展的現狀。在文化多樣性的大背景下,研究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首先應當構建和諧包容的教育價值體系,只有這樣對外漢語教學才能夠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其次應當尊重每一種文化,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同時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個體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世界文化更加絢麗多彩;最后還應當樹立揚棄的文化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每一種文化新鮮的血液,避免其被時代所淘汰。

        (一)構建和諧兼容的價值體系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逐漸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樣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在狹小的地球村落中,存在著二百多個國家政權以及數千種地方文化,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十分明顯,因此現階段世界上文化沖突不斷。而中國文化向來以包容著稱,倡導人心為善、家庭和睦、人際和順、社會和諧、人間和美、世界和平的理念,一直在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努力,這種在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倡導文化包容、推進世界和諧的做法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③在對外漢語教育中,教學對象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外國人,教學目標是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漢語人才,讓其在不同文化之間構建起溝通的橋梁,因此,對外漢語教育應當構建和諧兼容的價值體系,讓不同的文化、價值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尊重其他文化的觀念,成為世界文化使者,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二)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

        人的意識是由生長的環境所決定的,當今世界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環境,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人是文化價值的承載者,不同的人群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現代對外漢語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發展,克服對不同文化的偏見,避免用自身的眼光去評價其他文化,從而讓擁有不同價值觀念的學生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這也是文明社會每一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多種多樣的文化價值形式才構成當今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對外漢語教育中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能夠讓不同文化在同一空間和同一層面上相互交流和融合,保障每一種文化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能夠使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得到提升和引導,從而讓對外漢語教學的價值取向獲得每一位學生的認可,對于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三)尊重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

        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尊重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體現在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是指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以及個人性格盡心引導性教學,尊重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演變。教學工作的開展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學生是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主角,對外漢語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實現世界交流的宏偉目標最終還是要回到培養個人的發展層面上來,而尊重個性發展的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將教學開展定位到每一個學生,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并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合理引導,以塑造出文化多樣性世界中懷有文化多樣性思想的鮮活的生命。在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尊重個性發展的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三、結論

        第8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與世界貫通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 作為線路文化遺產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疆北庭故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石窟、克孜爾尕哈烽燧等6個遺產地成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連接歐亞大陸的著名古代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又是中國與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和技藝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橋梁,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經濟貿易上,中國的絲綢是東方輸往西方的最重要的商品之一,當然還有其他種類繁多的貨物,有從東方運往地中海的貴金屬和寶石等,以及從西方貿易到東方的棉花、紡織品、玻璃、紅酒等。除此以外,還有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出產的優良馬匹也從此條線路銷往東西方。

        與此同時,佛教也沿著絲綢之路從印度傳播到東方,甚至遠達日本,以及西方的土庫曼斯坦等地區。沿著絲綢之路傳播的還有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從地中海、祆教和摩尼教從波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科學技術成就、醫藥知識、農作物種植等也沿著絲綢之路得以傳播。

        新疆首批6個遺產地獲準進入世界遺產

        “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是指“絲綢之路”東段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獨特性的遺址點串聯而成、并具備突出普遍價值的跨國系列文化遺產,屬文化線路類型。它作為“絲綢之路”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期間東亞古老文明中心的中國的“中原地區”和中亞區域性文明中心之一“七河地區”之間建立起直接的、長期的聯系。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古代亞歐大陸間以絲綢為大宗貿易的、開展長距離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動脈,是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以中國長安/洛陽為起點、經中亞向西到達地中海地區、向南延伸至南亞次大陸、南北寬約3000公里的區域內,是人類歷史上交流內容最豐富、交通規模最大的洲際文化線路。在中國境內包括了分布于黃河中游地區,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3個文化地理區域的交通路網。

        絲綢之路東起西安(洛陽),經中亞、西亞直達歐洲,穿越27個國家,全長近8000公里,中國新疆段2600多公里,約占全長的三分之一。這次申遺項目涉及的新疆6個遺產地分布在天山南北,在歷史不同時期都曾發揮過區域性重要作用,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以東約30公里的三堡鄉,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里;東距鄯善縣城55公里;北距阿斯塔那古墓群3公里;東北距勝金口石窟7.5公里。高昌故城是高昌歷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曾是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西域最大的國際都會、宗教中心以及亞洲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東連東土、西通西域、南扼絲路、北控草原”的交通樞紐之地。作為中心首府的高昌城,是歷史上政權交替、文化交融、中西交通、多教并存、商旅輻輳之重地。

        故城遺址主要包括城墻與建筑基址,其中外城城墻相對完整,內城城墻大半缺失,城門遺址大都毀壞;現存地表可見的建筑遺跡占地面積約40公頃,為故城遺址面積的20%左右;基址保存狀況普遍較差,僅少置基址保存了較完整的形狀。外城城墻平面輪廓呈不規則方形。周長5440米,圍合面積198公頃。殘存的墻基厚9~12米,墻體最高約達10米余。墻體為夯筑和土坯壘砌,大多殘缺,普遍存在裂隙,可見多次維修痕跡。墻體上留有上下數層木孔,孔內襯方形土坯或生土塊。墻體外附墩臺和馬面。宮城(小城)位于內城城內北部,僅存南、西、北三面城墻。城內北部有一面積約900平方米土臺。土臺上有塔形建筑遺址。土臺西側有下沉式庭院遺址;南側正中和西北角有臺階;南側有大片建筑遺跡。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西10公里處的雅爾乃孜溝中的一座臺地上。臺地呈柳葉形,長1750米,最寬處300米,周長約4100米,面積為37.6萬平方米,遺存的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臺地高出溝底約30米,四周壁立陡峭的斷崖就成了交河城天然的屏障,西南邊緣殘存有城墻遺跡,而在崖壁上開出的豁口,就成了交河城的城門。雅爾乃子溝的西面和北面臺地上均有墓地,交河故城溝西墓地為晉、唐時期的平民家族墓葬群;溝北墓地為漢代車師國貴族墓地;雅爾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溝西黃土沉積地帶的河谷西崖壁上,與交河故城遺址隔河谷相望相距僅0.8公里,雅爾湖石窟開鑿于公元五世紀間,為交河故城所屬寺院。

        交河故城地處東西交通的要沖,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整座城市的建筑,利用自然地勢,從原生土中或掏挖窯洞、或減地為墻,再輔以少量的版筑干打壘而建成,規模之宏偉,保存之完整,堪稱世界之最。交河故城以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成為人類文明史、人類文化交流史上重要見證。

        北庭故城遺址,位于新疆吉木薩爾縣城以北12公里的沖積平原上,東臨東河壩,西接西河壩。北庭故城遺址是唐代北庭大都護府遺址,分內外兩重,平面均呈不規則的南北長方形。內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東北。城的四角建有角樓,城墻外部筑有敵臺和較密集的馬面,外繞護城壕,外城之北還有羊馬城。外出西側有回鶻寺院遺址。北庭故城形制、布局和構筑特點除具有唐代中原和回鶻時期的風格外,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內外兩重城,城外四面環水的布局,這種形制在新疆古城建造史上是非常獨特的。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縣城西北11公里的鹽水溝臺地上,克孜爾尕哈是維吾爾語,“克孜爾”是紅色,“尕哈”是哨卡,意為“紅色哨卡”。烽燧殘高13.5米,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6米,南北寬約4.5米。自下而上漸收,至頂殘缺。南側由于剝蝕,呈現一自上而下的尖凹面。北側尚保存附屬建筑坍塌后的土包堆積,原或許可以從此登臨烽頂。

        烽燧的構筑方式是庫車古代土木建筑壘筑得最為古老的方法,四周圍板夾之,然后層層夯筑,每層厚10~20厘米不等,每層中再夾以樹干、枝杈或中或橫以之為筋骨。它對研究古代歷史、絲路交通、軍事通訊、文化、建筑等學科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

        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7千米木扎提河北岸明屋達格山斷崖上,克孜爾千佛洞始鑿于公元3世紀,經過公元4世紀中―5世紀末葉的發展,于公元6―7世紀達到繁盛,最后衰落于公元8―9世紀中葉。

        石窟開鑿在明屋達格山斷崖上,自西向東綿延約3千米。洞窟按所處位置分為四個區域:谷西區、谷內區、谷東區和后山區。克孜爾石窟洞窟形制多樣:禪修用的僧房窟,禮佛觀像用的中心柱窟和大像窟,講經說法用的方形窟。雕塑和壁畫的主要集中在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壁畫題材內容豐富,主要是圍繞釋迦牟尼事跡的本生、因緣和佛傳故事及彌勒兜率天宮說法等。本生和因緣故事均有100余種,佛傳故事也有60多種,被譽為“故事畫的海洋”。天相圖、天宮伎樂、飛天和供養人也很有特色。克孜爾石窟壁畫主要反映的是“惟禮釋迦”的小乘佛教思想,晚期洞窟出現了“千佛”等大乘佛教內容。克孜爾千佛洞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結晶,它作為絲綢之路在中國新疆境內公元3~9世紀時線路交流的產物,見證了龜茲石窟產生、發展、繁盛和衰落的過程。

        蘇巴什佛寺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阿格鄉欄桿村南2千米,庫車河(又稱銅廠河)出卻勒塔格山口的東、西兩岸沖積臺地上。兩岸寺院遺址隔河相望,扼守山口,北依群山,南眺庫車綠洲,形勢險要。蘇巴什佛寺遺址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個區域,總面積20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河西遺址,又稱西寺,遺址呈南北向分布,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190余米。有佛殿、佛塔、僧房、洞窟等建筑分布其間,地面建筑均由土坯壘砌而成。河東遺址,又稱東寺,分布于庫車河東岸的山梁上。遺址總體南北方向分布,但很不規則。遺址南北長535米,東西寬146米。

        蘇巴什佛寺遺址于3―10世紀持續沿用,是西域地區保留至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遺址。它是天山南麓古龜茲地區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遺址,展現了絲綢之路上古龜茲地區長期作為西域佛教傳播中心的歷史。出土的絲織品、古錢幣、器物和文書等遺存,見證了絲綢之路古龜茲地區燦爛的歷史文化。

        “絲綢之路”申遺歷時9年

        “絲綢之路”串聯了一系列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引起了沿線許多國家的興趣,國際組織積極的參與也促進了申遺工作的開展。由于社會發展、文化背景、經濟形態等差異,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歷經了一個相當長周折,長期的籌備過程磨合這些差異,使聯合申報成為可能。

        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對話之路:絲綢之路整體性研究”項目。該項目通過組織國際性科考、研討會、會議等活動,采取跨學科手段以促進與絲綢之路研究相關的課題研究。1990年至1995年間,該項目組織了以絲綢之路為對象的5次國際科考活動,相關主流媒體深入參與了該項目的活動,并積極地向社會報道了活動情況。這一項目引發了世界范圍對絲綢之路的濃厚興趣,從而有人開始考慮將絲綢之路整體或部分地申報世界遺產。

        2005年11月,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亞地區研討會上,來自該地區的成員國會議代表一致通過了將絲綢之路中亞段作為線性遺產申報的計劃。2006年8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推動下,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中亞五國共同啟動了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在吐魯番市召開了絲綢之路申遺利益相關者國際協商會議。會議就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事宜進行磋商、協調,形成通過了《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吐魯番行動計劃》,正式啟動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同年12月,絲綢之路、吐魯番坎兒井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7年6月17日―19日,國家文物局在烏魯木齊市召開了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工作會,與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有關的河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6個省區代表出席會議,對絲綢之路聯合的預備名單的認定初步達成一致。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對新疆提交預備名單的遺產地進行實地考察,同年12月,國家文物局確定了絲綢之路沿線6個省區共有48處遺產地,新疆有12處遺產地正式列入預備名單(即: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及阿斯塔那墓地、臺藏塔、蘇巴什佛寺遺址、樓蘭故城、尼雅遺址、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溝石窟、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與此同時,自治區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專人負責與新疆“申遺”相關的工作協調、資料收集和宣傳工作。組織完成了各遺產地的文物保護規劃編制、管理法規的修訂頒布,開展了遺產地環境整治與基礎設施,實施了遺產地的本體保護工程,以及遺產地人才培訓、檔案建設、申遺宣傳等大量的工作,為新疆絲綢之路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國內緊鑼密鼓的開展工作的同時,中亞對絲綢之路申遺有興趣的國家也在聯合國的框架下進行了有序的準備工作。2006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會議上,從技術層面討論了絲綢之路中亞段的申報方式,形成了“絲綢之路概念性文件”。討論了絲綢之路中亞段和中國段遺產首次申報的策略和時間表,形成了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最初的概念設計。2007年4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申遺地區研討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5個國家通過了該概念文件。

        2011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在烏魯木齊召開了“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協商會”,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代表研究推動聯合申遺工作,并形成《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工作備忘錄》,建立了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和協調保護管理的有效機制。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哈、吉三國以“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作為首批絲綢之路申報項目,在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根據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協商確定的技術路線和我國絲綢之路遺跡的現實情況,國家文物局初步確定了絲綢之路首批申遺的大名單。

        2012年,確定了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計劃及時間表,定名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確定了第一批33個遺產點的大名單(哈薩克斯坦8個、吉爾吉斯斯坦3各、中國22個)。中國段:陜西省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張騫墓;河南省的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甘肅省的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玉門關遺址、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彬縣大佛寺石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遺址、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石窟和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

        列入首批申遺名單的各遺產地先后完成各遺產地申遺文本、管理規劃,以及遺產地環境整治、解說、展示方案的編制、報送、報批工作。同時開展了遺產地信息采集的測繪、價值研究的考古勘探、設施建設的方案編制、環境整治的征遷準備等大量前期工作。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作為線路文化遺產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絲綢之路走過了艱辛漫長的申遺過程。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等6個遺產地成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追溯“絲路”淵源

        絲綢之路的提出,最早是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在19世紀70年代提出的,后得到廣泛認同,簡稱 “絲路”。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歷經長期過程,肇始于兩漢,興起于隋唐,衰落明后。

        絲綢之路主要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全長8000多公里,而中國境內總長4000多公里,儼然是連接歐亞內陸的交通大動脈。其主干道東起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樓蘭。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庫爾勒)、龜茲(今庫車)、姑墨(今阿克蘇)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經且末、精絕(今民豐尼雅遺址)、于闐(今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從疏勒西行,越蔥嶺(今帕米爾)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遠到達大秦(羅馬帝國東部)的犁(又作黎軒,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另外一條道路則是從皮山西南行,越懸渡(今巴基斯坦達麗爾),經賓(今阿富汗喀布爾)、烏弋山離(今錫斯坦),西南行至條支(在今波斯灣頭)。如果從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轉海路也可以到達波斯和羅馬等地。

        第9篇:世界文化的特點范文

        1.1文化多樣性的定義文化多樣性最早被表述為“多元文化”。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多元文化”總結為“各種文化應一律平等,不應因國家大小而有區別,各民族應平等享有文化認同權、社會公平權以及經濟受益的需求”。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中認為文化多樣性能夠大力促進世界各國的溝通和改革。2005年10月第3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通過的《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中,“文化多樣性”被定義為各群體和社會借以表現其文化的多種不同形式。這些表現形式在他們內部及其間傳承。通過形式各異的表現形式來宣揚、傳播、繼承我們的文化遺產,從而文化多樣性。另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不斷變化改進的藝術生產、擴散、消費方式也進一步體現了文化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是保證人類文話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更是我們人類社會的根本特點,只有文化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才能實現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1.2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意義世界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藏著無盡的寶藏。世界上所有不同國家和民族形形的文化構成了世界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都有著異于他人的文化結構,民族文化就是各民族、國家的身份信息,這是區分國家、民族的重要特征。人們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名族文化來感受世界文化的無窮魅力。因此,文化不單屬于每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而是歸屬于世界文化的大家庭。民族文化只有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海洋才能生生不息、永不枯竭。同時世界文化也離不開各民族文化的融入支持。文化多樣性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外人認識了解一個民族的重要方式。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前提是保護文化多樣性;同時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對保持世界文化昌盛有著重大意義。我們在持世界各民族文化形色各異、公平競爭的同時,還應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溝通,彼此啟發從而促進文化創新。文化多樣性保護并不等于否認貿易自由化,而是在貿易自由化中應該強調文化獨特性,并保持文化的多樣性。這對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以及國家歷史的延續發展十分必要。

        2貿易自由化和文化貿易自由化

        2.1貿易自由化及其意義貿易自由化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減少,如降低和約束關稅、取消其他貿易壁壘、擴大本國市場準入度等,為進口商品和服務提供貿易優惠待遇的過程或結果。無論是以往的關貿總協定,還是現在的世貿組織,都是以貿易自由化為宗旨。自由貿易政策允許貨物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在國家價值規律作用下,可以刺激競爭,鼓勵發展,提高經營管理水品,促進世界性的分工和貿易發展,擴大市場,同時使消費者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世界經濟全球化是必然道路,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然要求貿易自由化。貿易活動能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緩解資源稀缺問題,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2.2文化貿易自由化中美文化產品產生貿易摩擦的原因是因為美國要求貿易自由化,中國出于保護文化而采取貿易權限制措施。雙方矛盾的表面原因是因為“文化”和“文化產品”概念的界定不清,但深層次原因則在于文化多樣性保護和貿易自由化之間的沖突。沖突的關鍵在“文化產業”雙重屬性的不同認識。

        3WTO法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之間的關系

        3.1WTO法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中文化貿易的相關規則

        3.1.1WTO法中相關規則WTO法的規范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GATT第4條作為GATT貿易自由原則的例外,世貿組織也是唯一一個在貨物貿易和文化產品專門為外地電影所列出的條款。由電影放映配額預留了國內上映時間,這使得各國實施電影“銀幕配額”,以保護國內電影業。這一規定允許臨時違反國民待遇,從而獲得更多國內電影放映時間,與歷史背景相符合。(2)第20條(a)款和GATS第14條(a)款都是規定了個單項例外措施的適用方式。兩者措辭相似,在效力與適用上是平行的,只是適用范圍不同。GATS第14條(a)款明確允許成員方采取“保護公共道德或維護公共秩序所必需的”措施,此外,還加腳注規定“只有社會的某一根本利益受到真正足以嚴重的威脅時才能援引該公共秩序例外”。其中,“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界定成為該法案適用的關鍵。

        3.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相關規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設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文化保護,為國際文化多樣性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8年在關于文化發展政策的會議上倡導“文化產品在貿易方面應與其他產品區別對待”。并在2005年《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之后在2009年《著力文化多樣性及文化間對話》的世界報告,該報告第一次對文化服務、文化產品、文化多樣性做出了具體定義。《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頒布使得文化價值在法律上有據可循,同時也使得文化保護有了國際法律依據。但是其原則和詳細規定都與WTO法相互矛盾,因此公約的出臺進一步加劇了文化多樣性和貿易自由化的沖突。

        3.2WTO法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可能存在的沖突WTO法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在有關“文化產品”貿易規則的沖突概括的講是一國或幾個國家的權利或義務的沖突。具體沖突可分為以下三類:

        3.2.1原則沖突GATT序言部門明確指出在處理貿易與經濟問題的關系上,應該以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持續增長、保證有效需求不斷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產品貿易和提升資源效率為主要目的。因此WTO解決問題或出臺相關經濟法規的時候最關注效率問題。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以及市場準入原則都是WTO為了改善全球全球貿易環境而制定的。與之相反《,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則是為了防止世界文化多樣性因此貿易自由化過度而受到損害,從而促進文化多樣性的延續發展《。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序言明確表示文化活動,產品與服務具有經濟和文化雙重性質,不能簡單地被視為商業性質的一般商品。因為二者的根本目的不一致,因此二者相互符合的內容就十分有限,從而不可避免的會在原則上發生沖突。

        3.2.2實體沖突WTO法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實體沖突主要體現在對文化產品的定義上。《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將文化貿易產品定義為:不論是否具有商業價值,都擁有特殊的屬性,用途或目的,都能夠傳遞文化表現形式的商品或服務的行為表現《。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對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定義范圍明顯大于WTO中文化產品與服務定義范圍。公約中不用WTO的“商品價值”這一標準來衡量,而根據其能否傳遞和表達文化表現形式來判斷是否為文化產品和服務。從《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具體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其目的就是通過相關政策規定來防止文化產品被過度貿易化。

        3.2.3程序沖突《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規定,當發生糾紛時,應通過談判來解決爭端。而在各方不能通過談判解決時,可以要求第三方調停或者斡旋。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解決問題,則一方可以通過公約附件中的程序請求調解。而相對WTO來說,訴訟是解決沖突最好的方法。

        4《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在WTO框架下的協調適用

        如果在當前WTO體系下,想要更好發揮《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對于保護文化多樣性所起的作用,有以下方式:一是尋求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如第6條的主要條款簡介并入到WTO框架內。把上訴機構的判決引申為“解釋國際公法的習慣規則”,從而納入到WTO框架內。二是采取設立程序性的規定這一比較溫和的方式,例如在WTO體系中新增一個“文化貿易總協定”,為《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和WTO規則創造一個結合點,不過這需要WTO的更進一步調整和改善。

        5中國應對措施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日韩激情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 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