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

        第1篇: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大數據 商業銀行

        一、緒論

        (一)背景

        隨著我國互聯網是迅速發展,互聯網模式迅速占據各行各業,而我國的互聯網經濟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截止2015年我國的網民已經達到了9億人,這個龐大的數字表明我國的互聯網市場的巨大潛力。此外,政府的大數據政策也開始向互聯網行業傾斜,表明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美好機遇的到來。互聯網金融的融資理財等模塊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11.9萬億,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了9.5萬億。

        通過在大數據背景下研究互聯網金融的盈利模式,可以對于我國今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同時針對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相比存在的優劣勢做出對比,可以為傳統金融的轉變提供良好的方案此外為互聯網金融的問題給出良好的解決措施,從而有利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二)相關理論和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向傳統金融業態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

        “大數據”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許多來源搜集而來的龐大數據組,往往具有實時性。在企業對企業銷售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可能得自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網站、顧客來訪紀錄,還有許多其他來源。這些數據,并非公司顧客關系管理數據庫的常態數據組。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二、傳統金融盈利模式分析

        (一)傳統金融機構盈利模式分析

        廣義上說我國傳統的金融機構有銀行,基金,保險,證券公司等,這些公司都屬于我國傳統進行機構,傳統金融的盈利模式分為不同的機構進行簡單介紹。

        1.銀行。我國的銀行主要盈利模式是吸納存款給存款人發放利息,同時對外房貸,收取貸款利息,其中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額就的利潤,中間業務收入,同行拆借,承兌匯票貼現利息收入,信用證,托管業務等。這些構成了銀行的盈利來源。

        2.證券。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因此,廣義上的證券市場指的是所有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狹義上,也是最活躍的證券市場指的是資本證券市場、貨幣證券市場和商品證券市場。

        3.保險。保險公司(insurance company)是銷售保險合約、提供風險保障的公司。保險公司可以這樣分類: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按照中華民國保險法之規定,兩者必須分開經營。所以有的保險公司成立了集團公司,下設獨立核算的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對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進行分散和轉嫁。

        (二)傳統金融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的局限性

        第一,產品品種優勢不明顯,投資門檻高,客戶體驗度差。銀行的流程繁瑣和復雜,使得一些客戶避而遠之,加上銀行近些年的理財產品不以客戶為中心,客戶理念差。

        第二,渠道單一。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更多的是來自物理渠道的客戶,商業銀行的客戶群體多來自網點的客戶,而線上客戶缺乏,也沒有線上客戶來源,線上市場推廣策略缺乏,缺乏市場前瞻性。

        第三,傳統的管理戰略思想導致銀行發展緩慢。銀行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一直都是國家控股,對于銀行的戰略管理也是以國家戰略管理為核心而展開的,因此,銀行的變革一直在比較緩慢的。

        第四,缺乏良好的人才選拔機制和內部晉升渠道。現代管理中,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才能給公司帶來發展,銀行人才的競爭和選拔也缺乏合理性,傳統銀行很多都是關系戶,導致銀行內部人才缺乏公平競爭機制。

        三、互聯網金融盈利模式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

        第一,第三方支付企業指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預受理、銀行卡收單以及其他支付服務的非金融機構。代表企業:支付寶、易寶支付、拉卡拉、財付通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企業,快錢、匯付天下為代表的金融型支付企業。

        第二,P2P小額貸款。P2P金融又叫P2P信貸,指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需要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

        第三,眾籌融資模式。眾籌融資模式是基于“互聯網+金融”所創新的一種模式,意義不僅在金融創新本身,而在于對傳統金融領域和金融業態提出的挑戰,并且在一定意義上具有顛覆性。

        第四,虛擬電子貨幣模式。虛擬貨幣是一種計算機運算產生或者網絡社區發行管理的網絡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也可以使用像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二)互聯網金融主要盈利收入來源

        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很多的經營模式以規模制勝,P2P模式中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賺取中間的差價,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利息差為主要利潤來源。虛擬貨幣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賣虛擬貨幣的收入扣除相應的成本之后所得利潤。對于眾籌融資模式來說,盈利模式大多數以收取傭金的形式來實現收益,其次,很多眾籌平臺也采取分成模式或廣告模式,也就是眾籌成功之后從其收取一定的廣告費。

        四、大數據及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研究

        (一)博弈論角度分析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選擇

        1.假設前提

        第一,金融市場中只存在了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兩個參與者。

        第二,經濟人假設。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是兩個理性經濟人,以個人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決策。

        第三,在應對互聯網金融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采取措施有合作和不合作,即選擇集合為(合作,不合作)。互聯網金融在應對商業銀行時采取的措施有合作和不合作兩種選擇,即選擇集合為(合作,不合作)。

        第四,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的博弈過程是完全的信息動態博弈,即在博弈過程中,商業銀行很清楚的了解到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模式及其有點,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也了解商業銀行的優勢所在。

        2.博弈過程

        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博弈模型

        博弈過程的開始我們以商業銀行首先做出選擇,上圖所示。最上方商業首先進行選擇信息集(合作,不合作),如果商業銀行選擇不合作,那么博弈結束,各自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開始自己的發展。

        如果商業銀行選擇合作,那么就開始由互聯金融機構開始選擇,這個時候互聯網金融機構可以選擇合作還是不合作,選擇不合作,那么互聯網金融機構就可以借助商業銀行的優勢綜合自己的優勢來大力發展自身,而商業銀行則不能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去發展自身。如果互聯網金融機構選擇合作,那么相互之間就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商業銀行在博弈中的處境和地位,選擇不合作那么就會處于劣勢,可能會被互聯網金融搶占原有的市場,如果選擇合作的時候,互聯網金融業選擇合作那么雙方都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局面,如果互聯網金融不選擇合作,那么商業銀行就會成為犧牲品,優勢被互聯網金融所利用,逐漸被互聯網金融邊緣化。

        互聯網金融機構選擇是否合作,都可以看得出來其的發展結構。如果選擇不合作,那么必然受到道德風險的阻礙,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選擇,那么在短期內必然受到信用方面的負面影響。所以從長遠來看,互聯網金融機構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是比要和商業銀行進行合作。如果為了避免不合作情況的發生,商業銀行會選擇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簽訂一份相互合作的協議,以維持合作的狀態。

        (二)大數據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創新盈利模式

        互聯網迅速發展,商業銀行的客戶大數據必然是其發展的基礎。大數據能力將成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所謂的“核心競爭力”,關鍵的要素是“不可復制”、“不可替代”。

        數據是大銀行的戰略資產。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發展,銀行可謂是數據密集型行業,其資產不僅是貸款等,還包括數據。要把數據作為重要資產保護、經營,這是大銀行區別于小銀行,也是現代銀行區別于傳統銀行的關鍵之處。而且數據財富是沒有天花板的,可以不斷挖掘、不斷創造,最近國際上很多機構都在探討如何量化數據等無形資產的價值。

        商業銀行通過對自己原有客戶群體的數據挖掘提煉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從而改變當前銀行的困局。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和便捷性。每個用戶都會辦理銀行卡,利用這個基礎進行相關客戶端軟件安裝,對于有余額的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發展互聯網銀行多種理財方式和渠道。

        未來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中將轉移到以大數據客戶資源為核心,以數據資源為主要競爭力量和利潤來源,來擴大和發展銀行相關業務。

        五、結論

        在以網絡化和大數據化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金融和大數據交叉融合,大數據由助于提升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通過從海量的數據中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以支持商業決策,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大數據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實現精準營銷,提高客戶體驗度。

        第2篇: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關鍵詞:村鎮銀行;農村金融;盈利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截至2012年末,我國共開業村鎮銀行800家,中西部地區機構占比61.2%。資產總額為4343億元,貸款余額為2330億元,其中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合計占84%[1]。然而在村鎮銀行迅速發展的同時,其盈利能力卻呈現兩極分化和地域分化的趨勢,從總體看真正實現穩定盈利的還是小部分,大部分仍然在盈虧平衡波動,同時在數量占比較大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總體盈利能力較弱,實現穩定盈利的村鎮銀行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2]。當前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一、經濟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總體盈利能力分析

        村鎮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的金融機構,其盈利性是在安全性與流動性基礎上的最終要求,同時盈利能力的大小也最終決定了自身的發展。因此對村鎮銀行總體盈利的衡量評價可以客觀反映其發展的現狀與不足。

        當前銀行業普遍采用的盈利能力指標主要有資產收益率,凈利差率,存貸比,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

        (一)與銀行同業平均的比較。我國銀行業的主導是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與之比較,作為一級法人機構的村鎮銀行規模小、網點少、業務單一。在各項評價指標中,村鎮銀行與行業平均值差距較大。這主要由于村鎮銀行正處于擴張期,同時經營成本初期投入高,短期資產回報受到影響。以江西為例,2012年,我國銀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為1%,而在江西轄內村鎮銀行的資產收益率僅為0.5%-0.7%,同時行業平均凈利差率為2.6%,而江西轄內村鎮銀行凈利差率為2.2%。由于規模效益難以體現等原因,在凈資產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核心指標上中西部村鎮銀行均低于行業平均值。但是處在信用體系不完善的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卻遠低于行業平均值。

        (二)與同地區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比較。村鎮銀行在同地區的競爭對象主要是農信社和郵儲行。由于市場后入和公眾認知不足與政策扶持力度小,村鎮銀行發展受到限制,吸收居民存款緩慢、依賴資本投入,5%的營業稅率高于農信社的3%,結算渠道與涉農貼息未得到政策支持等,因此村鎮銀行的成本費用等支出性指標要比同地區農村金融機構高,但是村鎮銀行作為一級法人機構較其他銀行分支機構表現出來充分的靈活性卻要大的多,創新中小微及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形成了小微金融戰略的有效延伸,擴大了其在縣域、村鎮的市場份額。

        (三)當前盈利能力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

        1.外部環境和政策制約嚴重。中西部村鎮銀行大多處于發展中的縣鄉,金融需求與經濟發展不匹配,盈利空間狹窄。村鎮銀行吸儲較慢信貸結構單一,同時信用體系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對村鎮銀行的幫扶政策還停留在宏觀層面并未具體落實,削弱了村鎮銀行競爭力。

        國家應放寬對村鎮銀行發起人結構及股本的限制,鼓勵多種資本參與[3],活躍農村金融,強化村鎮銀行與地方政府聯系,加大扶持力度,盡快落實補貼支農業務政策,提高村鎮銀行競爭優勢。

        2.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亟待加強。當前,村鎮銀行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是村鎮銀行資本單薄,公眾對其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信心不足,尤其在中西部地區,農民對銀行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村鎮銀行內部治理沒有統一的制度要求,同時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對信貸風險控制不足。

        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制定統一的村鎮銀行內部治理控制要求,同時加強監管,建立市場推出與風險保障體系,村鎮銀行自身應該健全內部控制體系與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崗位監督與員工職業素養要求。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

        當前村鎮銀行的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從事同業拆借、銀行卡業務,收付款項及保險業務和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一)當前盈利模式分析。當前村鎮銀行由于所處環境與自身條件限制,其主要收入來源于凈利息收入,業務模式主要是零售銀行業務為主,其中零售銀行業務當中涉農存貸款占到62.5%。而在東部地區的村鎮銀行以及中西部地區發展較為成功的村鎮銀行中,其盈利模式中批發銀行業務、私人銀行業務、中間業務、混業經營業務呈現多元化趨勢,中西部的489家村鎮銀行中的90%主要以零售業務為主,而在東部的311家村鎮銀行中這一比例不到50%。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村鎮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較低導致盈利穩定性較差,業績波動大。

        同時村鎮銀行在區域金融的競爭中不能有效聯合資本,導致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過于重視資本的逐利性,盲目追求擴張,盈利模式的一味求大而沒有保障其合理性與流動性。

        (二)當前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

        1.業務結構單一化制約著村鎮銀行在中西部地區的獲利能力提升,直接影響其抗風險能力與資產收益。在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尤其是村鎮銀行所處的縣級城市金融需求日益增大,村鎮銀行卻不能因需定求,導致發展陷入困境。

        村鎮銀行應平衡業務結構,合理配置資本,將業務面向區域金融的需求,面向中西部縣域的城鎮化進程與農村醫療和養老保險,同時挖掘涉農潛在業務,優化業務流程,開發適應三農發展的金融產品,保障盈利模式質和量同步提升。

        2.盈利模式僵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當前村鎮銀行存款主要由資本投入組成,加之公眾了解不夠,吸收居民和企業存款滯后,導致流動性下降,資產管理水平下降,同時面對區域內同業競爭缺乏有效應對,不能擴大盈利空間。

        村鎮銀行應積極與區域內國有資產、大型企業合作,互相注資參股,形成有效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與地方政府協作[4],提高公眾認可度,創新信貸方式,推廣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微企業金融與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盈利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2012年報,2012.

        [2]趙冬青,王樹賢.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0.

        第3篇: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1 研究背景

         

        近幾年,我國利率市場化近年來進入一個新的里程,進程將飛速加快。對于銀行來說,在現有的市場體系下,彼此之間進行爭存攬儲將會增加存款利率上升的壓力,在貸款市場上,貸款利率的自由浮動將會使得銀行的議價能力不斷降低,進而難以維持較高的貸款利率,并且很可能逐步收窄存貸款利差。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結構中,利息收入仍占有較高比例,2013 年五家大型銀行利息收入占比超過 75%,中小銀行占比超過 80%,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速,由利差收窄可能引起的凈利息收入減少,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如何合理制定并運用定價策略參與市場競爭,謀取市場份額,確立市場地位,將是商業銀行戰略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課題。在此基礎上,本文深入研究分析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問題。

         

        2 商業銀行貸款定價主要方法

         

        商業銀行在貸款定價方面,國外商業銀行先后提出成本加成定價、基準利率定價、客戶盈利分析定價三種模式。

         

        2.1 成本加成定價方法

         

        在貸款定價方面,成本加成定價法使用比較普遍,該方法也是商業銀行現行貸款定價模式的主要方法之一。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就是計算為客戶提供貸款的全部成本,同時加上確定的目標利潤率,進一步確定貸款的價格。對于銀行來說,為了使用這種方法,需要識別資金成本、貸款管理成本、稅負成本和資本回報率要求等與貸款有關的所有成本。

         

        對于成本加成定價方法來說,其優點主要表現為簡單。由于定價與業務成本直接掛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做得好,在財務方面就會保持活力。通常情況下,這是確保商業銀行收益超過成本的好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自身的弊端,主要表現為:一是該方法基于銀行內在因素,對市場價格缺乏敏感度。二是與市場價格相比,如果銀行測算出的價格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貸款需求量下降。三是成本加成模式屬于單筆貸款定價模式,這種定價模式不利于建立穩固的客戶關系,容易造成短期行為。

         

        2.2 基準利率定價方法

         

        基準利率定價方法是當前國內外銀行業廣泛采用的一種定價方法,對于該方法來說,其基本思想是,在貸款定價時,銀行借助金融市場形成的基準利率,評定客戶的信用評級,根據貸款的風險程度,進一步確定風險溢價點數,銀行為了使貸款利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有時為貸款利率設立相應的上限和下限。計算公式為:貸款利率=基準利率+風險溢價點數該模式下基準利率的選擇是關鍵,國外商業銀行通常以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等做為重要參考,在我國就是圍繞央行規定的法定貸款利率,根據信用等級等上下浮動。

         

        該方法的優點是屬于市場導向型,以市場一般價格水平為出發點,根據客戶的風險以及貸款產品品質、規模等尋找適合銀行的貸款價格,通過這種模式制定的貸款價格往往與市場更加貼近,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其競爭力;但是這種定價模式的是:沒有對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行充分的考慮,進而出現利潤換市場的局面。

         

        2.3 客戶盈利分析定價方法

         

        在貸款定價方法中,客戶盈利分析模式比較復雜,這種定價模式綜合銀行與各個客戶業務往來的成本、收益資料,進一步確定該客戶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務定價,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銀行的既定目標,這是一種客戶導向型的定價模式。在國際市場上,這種貸款定價方法比較流行。該定價方法用公式表示為:貸款利率=(銀行的目標利潤+為該客戶提供所有服務的總成本-為該客戶提供所有服務中除貸款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貸款額。所謂銀行目標利潤是指銀行資本從每筆貸款中獲得最低收益。

         

        客戶盈利分析模式通過對客戶與銀行之間各種業務往來的成本、收益等進行全面的考慮,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在每筆貸款定價時,商業銀行需要對客戶與本行之間的整體關系進行綜合考慮,首先為客戶設定一個目標利潤,然后對比分析銀行為該客戶提供所有服務的總成本、總收入及目標利潤,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權衡定價水平。如果某商業銀行的一個客戶經常持有大量存款余額,并且在該行處理大部分的結算業務,通過“客戶盈利分析模型”,商業銀行可以得出較低的貸款利率,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相當于通過貸款利率對客戶進行讓利。在貸款定價過程中,一方面通過一項貸款來確定價格,另一方面試圖從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全部往來關系中尋找貸款價格,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現代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同時實現了差別定價的個性化經營方式。該辦法對銀行的收益和成本核算有很高的要求,需要銀行能夠精確做到按產品品種以及分客戶進行核算,要求對客戶提供服務的總成本實施準確的測算。

         

        需要大力推行管理會計,建立合理的量化計算模型。同時該定價方法的應用范圍也有一定局限性,對于與銀行關系密切、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客戶來說,這種定價方式比較適用,但是對于新開戶企業,以及有發展潛力的客戶來說,最好別采用這種定價模式進行定價。

         

        上述三種模型各有特色,但在使用過程中都有一定局限性,在進行運用時,應根據實際業務情況,靈活地選擇相應的貸款定價方式。

         

        3 我國商業銀行定價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沒有建立適應利率市場化形勢的貸款定價體系的現象,在商業銀行中普遍存在著,在貸款定價中主要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3.1 利率缺乏彈性,市場定位高度同質化

         

        國內目前的貸款定價方式較為粗放,缺乏規范和精細的定價標準,通常是根據基準利率上下浮動一定的比例來粗略確定最終的貸款價格,同時在信貸市場定位方面,存在高度的重合,對于大部分銀行來說,其信貸政策都是對大客戶、大企業和大項目進行定位。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導致以大客戶為對象的信貸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銀行之間的競爭,在爭奪市場份額的過程中,貸款利率成為各行的主要手段。銀行在與大客戶尤其是具有壟斷性的大集團進行談判時一般處于弱勢地位,其利率基本都是下浮,甚至一浮到底,對于中間業務來說,其收費一般比較少,甚至不收費,在銀團貸款定價中,一般處于被動地位。

         

        3.2 金融產品和服務同質化

         

        銀行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需要對政策環境、資金供求關系,以及客戶風險狀況等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進一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客戶的個性化需要,進一步對客戶實行差異化定價。但是,對于定制服務意識,在目前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普遍比較缺乏,同時在挖掘、跟蹤客戶需求深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分析。在業務結構方面,依然以傳統的信貸產品為主,對于中間業務的產品和服務缺乏創新,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不夠。與之相反,國外銀行則結合客戶的成長情況,以及信貸規模的變化,對其潛在的金融需求進行分析,通過為客戶創造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鞏固銀企之間的關系。

         

        3.3 內部精細化管理系統不完善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無論采用何種定價模式,在完善定價系統的過程中,需要量化分攤業務管理的資金成本和非資金成本,同時量化處理貸款項目的損失概率以及貸款客戶的信用狀況。我國商業銀行由于長期實施粗放式管理,并且引入管理會計、內部評級等精細化管理工具的時間不長,在成本核算、風險評估等方面都表現的比較薄弱,在經濟資本管理計量、管理等方面表現的更為簡單、粗糙,與風險定價要求相比,通常情況下存在一定的差距。

         

        4 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定價水平的建議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差盈利模式,為了生存和發展,商業銀行必須進行轉型。對于各商業銀行來說,需要通過經營客戶、管理風險、參與競爭等方式,進一步完善貸款定價管理體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定價能力。

         

        4.1 采用混合定價策略

         

        目前,成本加成模型來定價在我國應用范圍比較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服務質量,同時增加了客戶流失的可能。在實際運作中,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可以采用混合型的定價模式,通過差異化方式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實施管理。對于那些貸款額度小的,貢獻較小的一般客戶采用成本加成模型;而對于那些業務發展較好、貸款額度較大,綜合收益高,金融產品需求高的客戶則采用客戶盈利分析模型。這樣既能保障銀行貸款的成本,又能增加銀行的服務質量,從而減少客戶的流失。在對重點客戶進行客戶盈利綜合定價時,要堅持二個原則,一是以市場價格為參考貸款價格,不能遠離市場的一般水平;二是貸款利率要能覆蓋銀行的變動成本,變動成本主要包括資金成本、貸款費用以及營業稅金等。

         

        4.2 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對于銀行來說,在經營過程中需要以客戶為中心,同時客戶也是購買銀行服務和產品的消費者,可以說客戶就是銀行利潤的基礎和源泉。由于利率推行市場化,各銀行之間加劇了對優質客戶掠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需要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這一思想,采取各種措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方案,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提高客戶的回報率,一是樹立綜合服務意識。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通過定制化服務,進一步實現“客戶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目前沒有就努力開發”,不斷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二是對客戶的發展動向和潛在需求進行密切跟蹤分析,主動為客戶上門服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方案,對重點客戶盡量做到“一戶一策”;三是充分運用金融政策加強業務創新,提高金融產品附加值;四是整合全行資源為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

         

        4.3 加強管理會計系統建設,支持產品定價

         

        在貸款定價體系中,無論是成本加成定價方法還是客戶綜合收益定價方法,都需要準確、完整的收入、成本信息。商業銀行需要深入加強管理會計系統的建設,積極推廣管理會計的應用,在管理會計系統建設中首先需要加大精細化管理,不斷對成本費用分攤辦法進行調整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分部門、分專業的成本核算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為貸款定價,以及所有金融產品定價提供成本、收益信息,進一步確保貸款定價的有效性;其次是建立內部轉移價格體系。對于貸款定價來說,合理的資金成本是先決條件,銀行需要具備準確核算部門間的成本的能力,同時以此為基礎,綜合分析各類資金來源的價格,從而對資金的轉移價格進行確定,同時對內部資金的流向和流量進行有效的引導;最后要加強全面成本管理,強化定價中的成本分析,引入作業成本分析法,提供豐富而完備的成本資料,合理分配操作成本,提高貸款定價精確性。

         

        4.4 提高員工素質,培養合格的利率管理專門人才

         

        貸款定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并且技術含量比較高,尤其是隨著引進和運用銀行內部精細化管理工具和量化定價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貸款定價的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商業銀行培養配備資本計量、風險管理和貸款定價等方面的人才,實現專業核心人才培養的本土化和人才內部支持的可持續化。

         

        參考文獻:

         

        [1]吳許君.中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王穎千,王青,劉薪屹.利率市場化趨勢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的思考[J].新金融,2010(02).

         

        [3]畢明強.中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方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4]彼德·s·羅斯.商業銀行管理[M].三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肖欣榮,伍永剛.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01).

        第4篇: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Abstract:Astheintensificationofmarketingcompetitionand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thesystemofenterprisewhichis“largeandfull-scale”isbreakingdown,thecompetitionbetweencorporationsareturningaroundthoseofsupplychain.Inordertodecreasethecostoffinancing,increasetheamountofthesaleandenhancethecapabilityofcompetitionintheinternationalmarket,thoseenterprisesonthesupply-chainof“product-supply-sale”haveabigneedofSupply-ChainFinancing.Ourcommercialbankshouldconsiderthesituation,expedite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supply-chainfinance,andestablishthecoexistedandcontinuanceecologicalindustryofthebank,enterpriseandsupply-chainofcommodity.

        Keywords:Supply-ChainFinancing,;CommercialBank;Riskmanagement

        一、供應鏈融資的概念和特點

        所謂供應鏈融資,是指對一個產業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暢順,并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的協作,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與傳統的貿易融資業務相比較,供應鏈融資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從操作上看,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特點可總結為“封閉運行,單筆操作”。銀行圍繞貿易本身進行程序設置和尋求還款保證,提供信貸時,著重關注的是融資鏈流程是否符合“封閉性、自償性和可控性”三原則。銀行對資金流向和物流信息進行監控,跟蹤融資的使用和進出口結算情況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資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資的風險。同時銀行對于授信企業的考量不再強調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規模、固定資產價值、財務指標、擔保方式等的考量,而是強調企業的單筆貿易真實背景和供應鏈主導企業的實力和信用水平,從而使一些難以獲得信貸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貿易融資或的銀行的支持。將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統一起來控制管理,這就是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新階段。

        二、我國供應鏈融資市場的發展現狀

        在國際上,不管是作為供應鏈核心的大型制造企業,或是承擔供應鏈整體物流業務的大型物流企業以及承擔供應鏈資金流服務的金融企業,都在積極參與供應鏈金融活動,全球供應鏈融資理念已經形成。而我國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起步較晚。

        (一)國內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主要模式

        國內商業銀行基于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主要包括三種方式:(1)應收賬款融資。這種模式一般是為處于供應鏈上游的債權企業融資,下游的債務企業在整個運行中起著反擔保作用。即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債務企業將承擔彌補銀行損失的責任;(2)存貨融資。當企業處于支付現金至賣出存貨的業務流程期間時,可以以存貨作為質押向金融企業辦理融資。銀行重點考察企業是否有穩定的存貨以及長期合作的交易對象和整合供應鏈的綜合運作狀況作為授信決策的依據。(3)預付賬款融資。這種模式一般是銀行為下游企業提供短期信貸支持。供應鏈中的下游企業往往需要向上游供應商預付貨款,才能獲得所需的原材料、產成品等,這種業務適用于供應商承諾回購條件下的采購融資。

        (二)國內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開展狀況

        與歐美企業相比,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發展非常迅速。

        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先后與國內三大物流巨頭——中外運、中儲和中遠簽署了“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拉開了我國供應鏈金融活動的序幕,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有數百家企業分享到了供應鏈融資平臺帶來的便利。

        中國工商銀行的供應鏈融資主要體現在“沃爾瑪供應商融資解決方案”中,利用沃爾瑪公司的優良信用,對其供貨商提供從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融資支持。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推出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中,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創新推出了在線賬款管理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的六大業務方案,針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各環節需求精心設計而成,為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專業的銀行支持服務,力爭實現銀企雙贏。

        中國銀行于2007年7月也推出了其供應鏈融資產品“融易達”通過利用“核心企業”授信資源向作為供應商的中小企業服務提供資金融通,幫助其加速資金周轉、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強化上游鏈條的力度,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實力。

        在外貿政策導向轉變為要“積極擴大進口”的新形勢下,2007年7月,深發展供應鏈金融再創新品,推出名為“進口全程貨權質押授信業務”,該行基于進口貿易過程中的“在途貨物”以及到港“倉儲貨物”設定質押,給予大宗商品進口企業授信。與傳統“貨押”業務不同的是,該業務既可以現貨質押融資,還可以“未來貨權”質押融資。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意義

        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開辟了新渠道,促進了整個供應鏈的健康發展。在商業銀行紛紛思考并推進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供應鏈融資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表現在以下幾點:(1)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可以增加商業銀行交叉銷售機會,有效帶動中間業務、結算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業務的發展,有助于優化業務結構,與我國商業銀行向先進的交易性銀行轉型的目標相適應。(2)可以調整商業銀行以大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分散客戶集中度的風險。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還可以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挖掘和開發,使得生產商、物流企業、零售商或最終消費者的資金流在銀行體系內部實現良性循環。(3)根據《巴塞爾協議Ⅱ》對銀行風險資產管理的要求,風險資產權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銀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貿易融資比一般貸款風險低且該業務有自償性的特點,所以開展此業務有利于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改變中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在傳統發展模式下,風險資產規模擴張過快、信貸結構不盡合理和不良資產比率較高的現狀,改善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增加收益。

        四、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應注意的問題

        (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產品線再造

        國際貿易融資競爭主要體現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競爭,當前國內商業銀行貿易融資類新產品雖不斷推出,但整體缺乏特色,引進的復制品較多,同外資銀行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當前國內多家銀行都推出了供應鏈解決的整體方案,但在實踐中仍然只針對供應鏈單一環節進行融資,因此服務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些問題,商業銀行應該根據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金融需求及風險特點,進行產品創新,大力研發給予存貨即應收賬款的融資產品,尤其要積極關注匯款結算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要結合供應鏈金融的特點,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加強風險管理

        在商業銀行對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融資的過程中,伴隨著資金、商品、單證的流動,涉及到客戶、銀行及物流企業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形式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法律政策風險、行為風險等,因此供應鏈上的參與各方應結合風險來源加強相應的風險管理。對此提出的建議是:(1)商業銀行應加強與物流企業的充分合作,并加快建立信息技術平臺,管理客戶信息及時跟蹤評估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貸后管理的動態分析。(2)加快建立快速靈活的市場商品收集信息和反饋機制。物流企業和銀行應及時收集商品的價格信息,監控產品的銷售狀況和價格變化趨勢,根據市場行情選擇質押物,設置合理的質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引起對質押貨物的評估失真,控制并規避產品市場風險。(3)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內控機制。要建立嚴密有效的組織結構,加強自律,嚴禁有章不循、執紀不嚴等失控行為發生;其次要遵循內控的有效性、審慎性、全面性、及時性和獨立性原則,任何人不得擁有超越制度或違反規章的權力。(4)積極呼吁立法部門在這方面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同時盡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降低法律風險。(5)加快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覆蓋前、中、后臺的專業化隊伍。通過引進人才,在職培訓等方式開展針對性的學習,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另外要注意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完善對供應鏈融資的風險管理,增強風險識別能力。

        (三)建立應急處理機制

        由于供應鏈融資是多環節、多通道的一種復雜系統,很容易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預警應急系統,通過信息平臺、流程制定、人員配備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要有充分的準備。一旦發生意外事件,能夠不慌不亂,按照相應的措施快速處理。同時,商業銀行要加快建立一整套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當其中一項以上的指標偏離正常水平并超過某一臨界值時,預警系統必須發出預警信號,以便應急系統處理緊急、突發的事件,避免整體業務或組織帶來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鄒輝霞.供應鏈物流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6.

        [2]吳瑕.融資有道[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243-245.

        [3]劉士寧.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與風險防范[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7,(7):68-69.

        [4]馮瑤.供應鏈金融:實現多方共贏的金融創新服務[J].新金融,2008,(2):60-63.

        第5篇: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金融 商業銀行 多方共贏

        中圖分類號:F830.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770(2008)02-060-04

        一、 供應鏈金融的含義及需求分析

        1、供應鏈金融的含義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基于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發展出來的創新金融服務,主要原因為: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中,對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和整合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企業一般可以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及與外部信息的對接來對信息流進行控制;通過自身倉庫管理或借助第三方物流倉儲公司對貨物流進行控制;而唯獨對資金流的控制缺乏手段,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就應運而生。供應鏈金融具體是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結合企業的上下游和貨物動產,為企業在獲取訂單、采購原材料、生產制造和銷售貨物等環節提供的,有針對性的信用增級、融資、擔保、結算、賬款管理、風險參與及風險規避等各種金融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為企業盤活資金流的同時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境內外商業銀行、財務公司,乃至物流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和利潤的集中增長點。

        2、不同供應鏈經營模式對供應鏈金融的需求

        企業在進行供應鏈經營管理中會采取不同的實踐模式,同時也會對供應鏈金融產生不同的需求:

        第一類,品牌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品牌型企業一般在國內和全球擁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技術、專利和管理等方面在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對于供應鏈管理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這類企業一般多出現在IT和PC產業中,多通過“直接銷售”或“個性化定制”的供應鏈管理手段,實現最終用戶和零配件供應商之間的直接信息傳遞,并由供應商將貨物直接送達到最終用戶手中。戴爾公司是締造該種供應鏈模式的先驅,國內的聯想集團也緊隨其后,自從購并了IBM后,聯想建立了以直銷針對大客戶、以分銷渠道針對中小客戶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對于品牌型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匯率和資金風險規避、資金收付便利、財務成本控制和離岸業務需求等方面。

        第二類,能源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能源型企業主要從事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加工、運輸和運用,在供應鏈的經營管理中,也多具有涉及環節多、過程復雜,產、供、銷關系協調難度大的特征。以石油行業為例,石油行業的供應鏈大致可分為原材料供應、勘探與生產、運輸、煉油、化工、分銷和最終用戶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主導整個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成為整個供應鏈上的管理中心、信息集成與交互中心和協調控制中心。對于核心企業的金融需求而言,不但是要通過較為強勢的地位降低自身的財務成本、靈活付款條件、保障資金回籠,還需為它的上游或下游企業進行信用增級或獲取融資便利,從而進一步緊密供應鏈上其他利益共同體的關系,為自身擴大采購和銷售爭取有利條件。

        第三類,貿易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傳統的貿易型企業一般都是為客戶從事買賣交易的中介企業,承擔著供應鏈上經銷商的主要角色,但隨著現代企業經營模式的不斷進步,許多中國的貿易企業都已從一個國內的貿易商成長為一個以供應鏈為主要運作管理模式的跨國貿易集團。這類企業一般在國外設立了采購公司,并與上游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伙伴關系,通過自身廣泛有效的銷售渠道為上游企業尋覓到最佳的買方客戶;對下游客戶或采購商,企業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采購方案設計,在最合適的地方為下游企業采購到最合適的貨品,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還會提供質量控制、產品設計等高附加值的服務,以此穩定和回饋下游客戶。對于該類貿易型企業在供應鏈經營管理上的金融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回籠資金和采購資金的良好匹配,結算工具的靈活使用以及在周轉資金不靈情況下的融資需求。

        第四類,制造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中國的制造型企業很多是以配套加工為主要的經營模式,因具備勞動密集型的特點而具有一定競爭優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這類企業從轉換成本、逆杠桿操作和動態競爭的角度出發逐漸走出國門,作為制造端環節,深嵌在全球供應鏈環節之中。他們面對的上游企業是國際市場的原材料和能源供應商,面對的下游企業是可能遍布全球的采購商,這些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企業,面臨著全球采購需求壓力巨大、生產成本高漲和非關稅壁壘增多等眾多難題,在加強自身對信息管理和存貨管理水平的同時,這類企業,特別是已經走出國門的中國制造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尤為巨大,主要集中在:融資需求、結算工具需求、應收賬款管理和融資需求、離岸業務需求和匯率風險規避需求。

        二、 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走在了我國金融機構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前列。2006年深圳發展銀行將自身定位為專業的貿易融資銀行,并整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制度支持、物流金融、產品支持、信息管理和組織管理的五大平臺,統籌資源,集中發展供應鏈金融模式業務;2006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及在線賬款管理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六個子方案,通過對象、行業和產品的不同緯度,為企業提供多方位的組合服務方案。2007年,浦發銀行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服務內涵,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整體服務理念,將供應鏈融資服務、供應鏈電子化服務和離岸銀行服務統一于“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方案中,緊密連接了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延伸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范圍,為供應鏈上各參與主體進一步提升盈利空間;民生銀行于2005年11月成立了貿易金融部,定位于“走專業化道路,做特色貿易金融”,建立起專業化的垂直營銷體系、評審體系和業務操作體系,為開展供應鏈金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 供應鏈金融對供應鏈條上各參與主體的意義

        1、對于核心企業

        本文所指的核心企業是指自身資質和規模較強,具有一定采購和銷售能力,且在供應鏈或產業鏈上能起到核心作用的企業。該類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難題,如:在原材料采購的過程中,無法對交易對手取得信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存貨管理占據了較大成本;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無法及時收回款項,對賬款的管理缺乏精力或由于交易對手的資金問題,使企業無法擴大銷售、提高收益等等。對于該類企業的上述問題,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為企業提供交易對手信用保障、應收賬款管理和融資,以及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的輸出監管等組合業務,為核心企業解決上述難題的同時,為核心企業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2、對于上下游企業

        本文所指的上下游企業是指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采購或經銷商,特指資質和規模較弱,采購或銷售能力不強,且在供應鏈或產業鏈中處于從屬地位的企業。該類企業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中小企業,不同的是,他們處于核心或強勢企業的供應鏈條中,該類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難題,如:在項目競標或訂單獲取的過程中,交易對手對企業缺乏了解和信任;在原材料采購的過程中,企業沒有足夠的周轉資金、品牌信用、對手信息和談判地位;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來擴大產能、管理存貨;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企業沒有較好的交易條件和賬款回收的能力等等。對于該類企業的上述問題,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為其出借銀行信用或借助較強勢上下游企業的信用為企業進行信用增級,提高企業的資信水平和談判地位;可以通過存貨及強勢采購商的付款能力為企業進行短期融資等服務,直接為該類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間接為上下游較強勢企業穩定了交易對手,擴大了采購和銷售能力。

        3、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

        本文所指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指通過以加強物流倉儲、分揀、包裝的綜合業務操作能力,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綜合解決方案而獲取利潤和競爭優勢的企業。該類企業是我國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將貨物流管理外包后應運而生且快速發展的產物,雖然該類企業在近年來不斷挖掘自身的服務價值,但由于受到經營范圍和資金規模的局限,始終無法將競爭優勢擴張到最大。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借助商業銀行的資金實力、客戶資源和融資渠道,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爭取客戶資源、拓展服務范圍,最終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4、對于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的戰略轉型包括公司治理結構、組織體系、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績效考核、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轉型和調整。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

        1)業務結構方面。作為銀行的一個新興業務領域,供應鏈金融業務覆蓋范圍很廣,涵蓋國際業務和國內業務,表內和表外業務,包括:授信融資、支付結算、應收賬款融資、現金管理、電子銀行、避險理財和交易托管等多個業務品種。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增加商業銀行交叉銷售機會,有效帶動中間業務、結算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的發展,也有助于優化業務結構,與我國商業銀行由傳統的借貸型銀行向先進的交易型銀行轉型的目標相適應。

        2)客戶結構方面。供應鏈金融的大部分客戶對象是規模較小或資質較弱的中小企業,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和銀行服務可以調整中國商業銀行以大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分散客戶集中度的風險,對占中國企業絕大多數比例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另外,供應鏈金融還有利于培育商業銀行的潛在客戶,商業銀行作為供應鏈上資金流動的連接節點,可以向上或向下提供延伸服務,不斷深入對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挖掘和開發,使得生產廠商、物流企業、零售商或最終消費者的資金流在銀行體系內部實現良性循環,從而開拓出新的客戶群,提高營銷效率的同時降低營銷成本。

        3)收益方面。根據《巴塞爾協議Ⅱ》對銀行風險資產管理的要求,風險資產權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銀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業務自償性的特點,保理、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票據貼現、信用證開立和福費廷等供應鏈金融產品相較于其他業務風險資產權重較小,有利于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改變中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在傳統發展模式下,風險資產規模擴張過快、信貸結構不盡合理和不良資產比率較高的現狀,同時改善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擴大中間業務收入來源的同時穩定結算性存款。

        四、 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

        本文列舉下列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加以說明:

        1.動產質押業務

        動產質押業務是銀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貨物作為質押物,向借款人發放授信貸款的業務。隨著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的發展,動產質押業務也出現了發展和創新出了動態動產質押業務,即核定庫存質押業務,較之靜態動產質押(非核定庫存質押)最大的區別在于:商業銀行在動態動產質押中除了對借款企業的存貨核定質押率,并給與一定比例的授信金額以外,還會根據存貨的價值核定一個最低價值控制線,當貨物價值在控制線之上時,借款企業可自行向第三方物流企業提出提貨或者換貨的申請;當貨物價值在控制線之下時,借款企業必須向商業銀行提出申請,第三方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進行提貨或換貨操作;而靜態動產質押業務,借款企業不得隨意提取或更換其已質押給商業銀行的貨物,除非補入保證金、歸還銀行授信或者增加其他擔保。

        2、倉單質押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倉單可以作為權利憑證進行質押,以倉單質押的,應當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將權利憑證出質給質權人,質押合同自憑證交付之日起生效。倉單一般是指倉庫業者接受顧客(貨主)的委托,將貨物受存入庫以后向存貨人開具的說明存貨情況的存單。倉單質押一般可以分為標準倉單質押和非標準倉單質押兩種模式:

        1)標準倉單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由期貨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在完成入庫商品的驗收、確認合格后簽發給貨主并在期貨交易所注冊生效的提貨權憑證,標準倉單經期貨交易所注冊后,可用于進行交割、交易、轉讓、抵押、質押和注銷等。標準倉單質押是指商業銀行以標準倉單為質押物,給與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出質人)一定金額融資的授信業務。

        2)非標準倉單是指由商業銀行評估認可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出具的,以在生產、物流領域有較強變現能力的通用產品為形式表現的權益憑證。非標準倉單質押是指商業銀行以非標準倉單位質押物,給與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出質人)一定金額融資的授信業務。從中國商業銀行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物流金融的業務領域出發,非標準倉單質押業務更具有代表性。

        3.保兌倉(廠商銀)業務

        保兌倉業務是基于上下游和商品提貨權的一種供應鏈金融業務,之所以也可以稱為“廠商銀”業務,主要是因為該業務是通過生產商、經銷商、倉庫和銀行的四方簽署合作協議而開展的特定業務模式,銀行承兌匯票是該模式下的主要銀行產品和金融工具。商業銀行以控制經銷商向生產商購買的有關商品的提貨權為手段,為經銷商提供融資授信,并對應其銷售回款的金額逐筆釋放貨物的貨權。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會盡可能爭取生產商對經銷商付款的擔保或對貨物的回購責任,并爭取由可以信任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為貨物進行全程監管,以規避業務風險。

        保兌倉或廠商銀是典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在經銷商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基礎上,更引入了供應商,不但在業務中體現了較為真實的貿易背景,通過供應鏈條的挖掘和衍生,商業銀行擴大了對業務授信風險的掌控手段:1)許多供應商為了進一步擴大銷售和穩定下游,愿意以自身的資信或實力為下游提供擔保和回購,商業銀行多了一個授信保證;2)商業銀行對貨權的把握,在授信初期是基于對供應商的信任以及由經銷商(借款企業)提供的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在授信后期是基于對經銷商(借款企業)銷售回款的封閉管理,錢款與貨權一一對應,充分體現了物流金融中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充分匹配;3)選擇資金信賴或認可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強對貨物的倉儲和運輸管理,使得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的貨權更為穩固。這種業務模式,實現了融資企業的杠桿采購和供應商的批量銷售,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收益,實現了多贏的目的。它為處于供應鏈結點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有效解決了其全額購貨的資金困境。

        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 . 供應鏈管理(第2版) [M] .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版

        2.紀良綱、董博. 現行企業運作模式與供應鏈管理思的沖突與解決[J].商業時代,2006.5.

        3.孟超、田志軍.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物流金融[J].理論界,2006,9.

        4.唐少麟,喬婷婷. 發展物流金融,強化供應鏈整合[J]. 物流技術,2006(2):99-102

        5.鄭祥. 金融機構發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對策 [J].經濟與管理,2006(9):31-33)。

        6.閆俊宏,許祥秦. 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 [J].上海金融,2007(2)

        第6篇: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碳交易;碳資產質押;模式設計

        中圖分類號:F832.4;X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3)11-0098-04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Carbon Asset Pledging Model Based on Carbon Trading

        GAO Zhenjuan, ZHAO Daozh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application of the carbon asset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in supply chain with emission reduction pressure. First, the article defined the carbon asset based on the property of carbon emission permit and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arbon asset pledging. Then, it analyze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gradual progress on the view of supply chain resource, structure and practice.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a new financing model for supply chain, carbon asset pledging, and designes the specific business process of the model in the allowances market.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ing; carbon trading; carbon asset pledging; model design

        一、引言

        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奠定了碳排放權交易模式的基礎,標志著低碳經濟的到來。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黨的十報告要求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些政策信號開啟了我國碳排放總量控制時代。企業和供應鏈有了政府的減排壓力,而減排必將帶來成本和投資的增加[1],尋找有效的低碳融資支持成為關鍵。

        學者們對供應鏈融資的研究集中于業務模式分析、信貸合約設計、質押物的管理控制和融資風險管理四個方面。Wei Sun[2]提出了基于質押貸款的供應鏈系中小企業融資模式。Buzacott[3]定量研究了融資過程中的利率和貸款額度的確定以及業務風險。Brueckner JK[4]設計了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以及信息不對稱下的質押貸款信貸合約。Ding[5]等從風險管理角度考慮了運營決策和資金決策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國內學者李毅學[6]等給出了訂單融資的實現過程。趙道致、白馬鵬[7]提出定期應收票據結算的方式并給出結算次數的定量決策分析。陳祥峰等[8]分析了資金約束下,由單一供應商和單一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中的金融和運營決策。晏妮娜、孫寶文[9]考慮信用額度給出了倉單質押模式的最優策略。溫源、葉青[10]研究了自償性貿易融資中銀行和企業的博弈均衡。低碳經濟因具有碳排放權交易這種新市場活動,對供應鏈融資創新產生了新的促進力。合理利用供應鏈中新型資源,探究碳交易背景下的供應鏈融資途徑,不僅能解決中小企業低碳化過程中的融資困境,又能促進低碳環境下金融的創新,意義重大。曾剛和萬志宏[11]較為全面地綜述了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本制度和運行特征。張中祥[12]的研究發現了碳減排的邊際成本在國家之間的差異。Liao 和nal[13]等發現了排放交易市場中的影子價格與均衡價格之間的關系。對碳排放權的應用研究是從會計計量[14,15]和定價理論[16]開始,又有對其金融屬性[17]和作為標的物的碳金融理論[18]的探討。這些研究成果為碳排放權的融資應用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目前碳交易框架下的融資研究多集中于金融領域,在企業融資角度主要有對CDM項目中CERs收益權質押融資[19]和排放許可下的生產優化問題[20]的研究。文獻中對碳交易的宏觀研究較多,而對供應鏈層面的融資研究較少。因此,利用碳排放權的金融價值為供應鏈提供新型融資模式成為低碳化供應鏈建設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二、碳資產質押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碳資產是具有價值屬性的對象中所體現或潛藏的在低碳經濟領域里適用于儲存、流通或財富轉化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本文僅研究供應鏈層面的碳資產:從來源角度,可分為總量限制下的政府分配的碳配額和減排項目中產生的額外減排額;從時間角度,碳資產不僅包括現有碳排放配額,也包括未來可實現的額外減排量。

        碳資產的可質押性可從準物權和財產權兩方面分析。第一,碳排放權是以權利人對環境容量的使用和收益為權利內容,因與一般物權存在明顯不同而被定性為準物權,在法律上視為物權而準用民法有關規定。第二,根據《民法》,碳排放權是企業支付給政府相應費用而獲得的財產利益,歸屬于無形財產。我國《擔保法》規定出質人依法享有的動產或權利可以作為質押進行擔保,并規定了質押物的范圍。出質人必須依法享有對質押物的所有權或處分權,并向銀行書面承諾為借款人提供質押擔保。

        排污權也是在總額限制下由政府行政分配獲得,并且具有財產權性質,因此,排污權質押貸款是碳資產融資實踐的基礎。美國經濟學家戴爾斯首先提出排污權概念,我國最早在1980年代末開始排污交易實踐,隨后,排污權質押貸款出現[21]。浙江省嘉興市開展了國內首批排污權質押貸款的嘗試。企業在環保部門獲得排放權證,可利用權證以質押擔保方式申請貸款。之后,紹興、濰坊等市也陸續開展此類貸款業務[22]。與排污權不同的是碳排放權更具全球性,在全球范圍內均可認證為碳資產從而充分具備可質押性。因此,碳資產作為企業的新型財產具有融資應用價值,排污權質押貸款的實踐可以推廣到碳資產的融資實踐。

        三、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演進分析

        (一)供應鏈資源拓展引導融資模式演進

        低碳經濟中供應鏈的資源發生拓展,從而推進了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演進,引導了未來融資的新趨勢。在低碳環境中,企業面對政府的減排壓力,可以通過碳交易或直接投資減排獲得相應的碳排放權來支持生產,也可將自身的額外減排量通過交易獲得營業外收益。于是,碳排放權改變了企業的成本結構和盈利模式,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參與供應鏈的資源整合過程。傳統的供應鏈資源流可分為MICKE五大類:物質(Material)、信息(Information)、資金(Capital)、知識(Knowledge)和碳排放權(Emission)[23]。

        碳交易框架下的碳排放權可以在供應鏈上下游流動,實現配置,也可以利用其金融資產屬性發揮融資的作用。若碳交易價格高于供應鏈企業的減排成本,企業會選擇投資減排,此時就產生了籌集減排投資的融資需求。因此,利用自身現有的或未來的碳資產,企業就可以作為擔保在資本市場中融資,從而促生了碳資產質押貸款的融資新模式。從供應鏈整體來看,因為上下游企業配置碳排放權資源的能力不同,減排的邊際成本不同,因此供應鏈存在合作可能:利用整體的碳資產進行融資,從而將資金用在最需要支持的減排環節,以提高供應鏈企業各自低碳化程度。至此,供應鏈上碳排放權資源的出現已成功引導了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演進。

        (二)供應鏈結構變化推進融資模式演進

        從低碳經濟的長遠角度分析,消費者價值中也會增加對商品和服務低碳化的維度,這就使得經濟系統中出現創造低碳價值的新服務主體,如碳排放權交易所、能源管理公司、碳資產管理公司等。這些經濟主體改變了供應鏈的物理結構和交易結構,其中物理結構的變化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新經濟主體與傳統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形成縱向服務關系,表現為嵌入供應鏈增加環節的衍生企業,如能源管理公司、清潔能源科技供應商等。二是新經濟主體與供應鏈企業進行獨立于原本供應鏈結構的橫向服務關系,表現為外嵌到供應鏈網絡節點的衍生企業,例如碳排放權交易所、碳資產管理公司等。交易結構的變化表現為從“二維”到“三維”的轉變。前者是指傳統的采購原材料、銷售產品和服務的交易,后者指增加了碳排放權的買入和賣出交易。

        供應鏈結構的變化推進了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演進。首先,供應鏈低碳生產的資金需求促使企業直接或間接向低碳服務商尋求融資方案。第二,銀行在面對參與“三維”交易的企業的融資需求時,會將企業碳資產列入授信影響因素范圍而開發具體的融資業務,以便能夠在低碳金融服務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最后,供應鏈低碳服務企業提供低碳融資服務作為主要業務而獲得收益。此時,以碳資產為標的物的質押貸款就成了三方經濟主體共贏的模式,是供應鏈融資的必然趨勢。

        (三)銀企實踐力促供應鏈融資模式演進

        實踐中,銀行授信時開始關注企業的碳資產,將其列入資信評估范圍,并不斷擴大授信比重。2009年浦發銀行牽頭為東海海上風電提供了一筆結合傳統固定資產質押的碳收益質押貸款。標的物不單是CDM項目的未來碳收益,還包括廠房等固定資產。2011年4月興業銀行為福州興源水力的CDM項目提供了國內首筆單純以未來碳資產作為質押擔保的授信。為了控制單純碳資產授信的高風險,銀行結合國際保理業務開展碳資產貸款。2012年5月,浦發銀行為聯合國EB注冊的單體碳減排量最大的水電項目提供國際碳保理融資,完善了碳資產質押貸款模式。

        目前銀行的低碳金融實踐主要在項目市場中開展。而根據國際碳交易市場發展現狀,配額交易占較大比重,這種交易現狀與融資實踐的反差使基于配額交易的碳資產質押貸款成為趨勢。因此,不僅是CDM項目中可實現的碳資產,配額交易下企業的初期碳配額和減排產生的額外碳配額都可以作為標的進行質押。因此,廣義上的碳資產質押貸款融資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四、碳資產質押融資的模式與設計

        供應鏈融資在低碳環境下的演進過程表明了基于碳資產的融資模式已成為發展趨勢,因此,本文提出低碳背景下供應鏈企業融資的新模式——碳資產質押貸款(Carbon-asset Pledging)。碳資產質押貸款是指企業或供應鏈以自身現有或未來可獲得的碳資產作為標的物進行質押貸款的融資模式,是碳排放權作為企業權利的具體化表現。該質押貸款模式中的碳資產是廣義的,包括基于項目產生的和基于配額交易獲得的碳資產。

        目前,我國基于項目的碳資產融資案例較多,而基于配額交易下的碳資產還處在探索階段。實際上,配額交易下的碳資產屬于企業現有資產,在質押過程中易監管,變現風險小。同時,由于這種質押模式受眾廣,不局限在CDM項目企業而普遍適用于生產制造企業而具有獨特優勢。為了能夠充分發揮配額碳資產質押的優勢,推進其未來的普遍應用,本文對配額交易下的碳資產質押進行模式設計。

        (一)單個企業碳資產質押融資模式設計

        單個企業的碳資產質押貸款可操作性強,目前所開展的貸款實踐較多。本文設計配額交易下的單個企業碳資產質押貸款業務運作流程,利用企業的碳排放權配額質押進行貸款,以解決生產型企業在低碳生產過程中的融資困難。

        ① 企業向排碳排放權管理機構有償申購獲得初始碳排放權配額。管理機構向企業開具碳排放權憑證,并與企業簽訂碳排放權受讓合同和委托書,即企業到時若不還貸,排放權管理機構按照預先簽訂的受讓合同和委托書出售該企業的部分排放權,收益所得替企業還貸。

        ②企業將碳資產憑證質押給商業銀行,獲得貸款。

        ③質押貸款到期,企業正常還款后收回質押的碳資產。

        ④質押貸款到期若企業未能償還貸款,碳排放權管理機構出售企業的碳資產為企業償還貸款。

        ⑤碳排放權管理機構按照委托合同出售碳排放權,獲得收入償還銀行貸款。

        ⑥若企業逾期未償還貸款,商業銀行將企業的碳資產在碳交易市場拍賣,所得收入優先償還自身損失。

        以上貸款模式在傳統的質押貸款模式中引入碳交易機構、碳排放權管理機構兩個新主體,其中,碳排放權管理機構依法享有對企業碳排放權的所有權或處分權,并向銀行書面承諾為企業提供質押擔保。銀行的貸款有質押物的保障,信貸資產能夠得到充分保證。其中碳資產變現能力主要受市場供求影響,碳市場是銀行主要的風險來源。

        (二)供應鏈碳資產質押融資模式設計

        低碳供應鏈的管理是企業碳管理到供應鏈碳管理的最終演進結果。隨著單個企業碳資產質押的成熟,該融資模式可拓展到整條供應鏈。從傳統供應鏈結構中衍生出來的低碳服務企業將成為供應鏈碳資產質押貸款運作中的中間服務商和重要參與主體,因此,可以設計圖2的融資模式。

        圖中所示的模式在單個企業碳資產質押模式基礎上引入了供應鏈服務企業為整個融資過程提供解決方案。有融資需求的供應鏈將整體的供應鏈碳資產進行質押,貸款用于支持供應鏈特定環節企業的減排,著力解決供應鏈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該模式要求供應鏈企業聯盟形成一個集中決策主體(圖2中虛線框所示),以供應鏈整體利益為決策依據。在融資之前,核心企業向碳排放權管理機構申請獲得供應鏈碳資產憑證,之后代表供應鏈同銀行進行融資博弈,最后,將質押貸款在整條供應鏈減排環節分配,還款責任由供應鏈內部共擔,融資模式的具體流程設計如下:

        ①核心企業向碳排放權管理機構申請初期整條供應鏈企業的碳排放權配額,并與其簽訂碳資產受讓合同和委托書。

        ②核心企業與低碳融資服務企業簽訂委托合同,接受其提供的碳資產質押融資服務,并繳納融資業務服務費。

        ③供應鏈服務企業憑借委托合同向碳排放權管理機構申請獲得供應鏈碳資產憑證。

        ④供應鏈服務企業將碳資產憑證質押給銀行,并與銀行擬定貸款合同。

        ⑤銀行與核心企業簽訂貸款合同,銀行向供應鏈授信,貸款經核心企業分配于供應鏈的減排環節。

        ⑥貸款期末,供應鏈清償貸款,贖回碳排放權。

        ⑦質押貸款到期時若未能償還貸款,碳排放權管理機構按照委托書出售供應鏈的排放權為供應鏈還貸。

        ⑧碳排放權管理機構獲得的供應鏈碳排放權收入清償銀行貸款。

        ⑨若供應鏈逾期未償還貸款,商業銀行將所有碳資產在碳交易市場拍賣,所得收入優先償還自身損失。

        由于碳資產屬于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最關鍵的就是風險控制。以上碳資產質押貸款風險主要來源于違約風險和碳交易風險。在應對違約風險方面,模式要求企業清償貸款后才可贖回碳排放權,以便通過期末政府低碳管理部門的減排核查。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對無法實現配額約束的企業設置高額懲罰而降低違約。碳交易風險是由于碳市場不完善所影響碳資產變現能力的風險,屬于外生風險。預防此類風險要求商業銀行和供應鏈服務企業對碳交易市場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制定合理的質押貸款合同,保證質押物基本變現能力。對于其他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銀行和企業也可以通過保險的方式進行合理轉嫁。

        五、結語

        企業和供應鏈層面的合理有效減排是建設低碳經濟的重要手段,解決減排過程中的融資問題則為低碳經濟建設尋得有力的金融支撐。企業碳資產的出現和供應鏈的融資模式演進使得碳資產質押融資模式成為可能。本文通過理論和實踐推演,提出了使企業、銀行和供應鏈三方互贏的碳資產質押貸款模式。模式中引入政府碳排放權管理機構作為出質人、引入供應鏈服務企業作為供應鏈融資的受托人,并針對配額交易下的質押貸款設計了具體的操作流程,完成了碳資產的融資模式設計。本文不僅為碳排放權融資的應用研究提供理論支撐,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供應鏈融資創新,從而推進供應鏈低碳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唐德才,李長順,華興夏.我國傳統制造業低碳化驅動因素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26(9):86-91.

        [2]Wei Sun,et al.Business Models and Solution Architectures for SMB Financing in a Supply Chain Ecosystem [C].E-Commerce Technology for Dynamic E-Busines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4.15.

        [3]Buzacott J A,Zhang R Q.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9):1274-1292.

        [4]Jan K Brueckner.Mortgage Default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0,20 (3):251-274.

        [5]Qing D,Lingxiu D, Kouvelis P.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Hedging Decisions in Global Markets [J]. Operations Research,2007,55(3):470-489.

        [6]李毅學,徐渝,馮耕中.國內外物流金融業務比較分析及案例研究[J].管理評論,2007(10):55-62.

        [7]趙道致,白馬鵬.NRF-LC物流金融模式設計與優化[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6(10):84-89.

        [8]陳祥峰,朱道立,應雯珺.資金約束與供應鏈中的融資和運營綜合決策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8,11(3):70-77.

        [9]晏妮娜,孫寶文.考慮信用額度的倉單質押融資模式下供應鏈金融最優策略[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9):1675-1679.

        [10]溫源,葉青.基于自償性貿易融資的銀行-企業博弈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1(10):54-61.

        [11]曾剛,萬志宏.碳排放權交易:理論及應用研究綜述[J].金融評論,2010(4):55-67.

        [12]張中祥.排放權貿易市場的經濟影響-基于12個國家和地區邊際減排成本全球模型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 (9):95-99.

        [13]Liao C,H nal, M H Chen.Average Shadow Price and Equilibrium Price:Case Study of Tradable Pollution Permit Marke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6(3): 1207-1213.

        [14]張鵬.碳資產的確認與計量研究[J].財會研究,2011(05):40-42.

        [15]肖序,鄭玲.低碳經濟下企業碳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8):55-60.

        [16]張艷林,孫永廣,劉德順.碳減排量定價理論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105-108.

        [17]喬海曙,劉小麗.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J].理論探索,2011(03):61-64.

        [18]Lewis J I.The Evolving Role of Carbon Finance in Promoting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6):2875-2886.

        [19]張國興,劉鵬.CERs收益權質押融資業務的質押率模型[J].管理評論,2012,24(2):59-70.

        [20]杜少甫,董駿峰,梁樑,等.考慮排放許可與交易的生產優化[J].中國管理科學,2009,17(3):81-86.

        [21]陳德湖,蔣馥.我國排污權交易理論與實踐[J].軟科學,2004,18(2):12-16.

        [22]曹艷.創新金融產品,推進排污權交易—嘉興市排污權抵押貸款制度透視[J].科技創新導報,2010,36:206-207.

        [23]趙道致,張靚.基于MICK-4FI資源運營模式的供應鏈成熟度與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研究[J].中國農機化,2008(4):13-18.

        收稿日期:2012-12-0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电影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第一品 | 一本热在线观看视频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玖玖爱国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