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流浪動物來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養的貓咪不建議放生,不想養可以將它放到動物收容所里。或者將它放到農村散養,避免使它成為流浪貓,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危害。不方便繼續在家里養,最好將它送養,能夠保證它生存的更好。
家貓放生的技巧家養的貓咪是不建議直接放生的,不想養可以將它放到動物收容所里,能夠保證它能夠正常的生存,不會因為沒有生存能力而發生意外。
家貓一般習慣了被人喂養的生活,將它隨意放走,可能會使它在外面到處流浪,并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危害,如果一定的要放生,可以將它放到農村散養。
不方便在家里養貓咪,可以為它尋找一個靠譜的主人,避免放它出去流浪吃苦,送養貓咪也是給它負責,并且保證它能夠生存的更好。
(來源:文章屋網 )
但是幾年下來,她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精神不快樂了,那時,每天早上起來在上班前,她都覺得自己要去想一件事情,我做這份工作的意義何在?我感到快樂嗎?
因為愛護小動物,趙羽結識了幾位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趙羽想,何不聯絡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辦一個保護小動物的協會呢?
說干就干,她立即辭掉了工作,有些朋友都說她瘋了,好好地一份工作,怎么說不要就不要了。但在趙羽心中,有時候她覺得她聽到了一種上帝的聲音,那就是;她愛這些小動物,她的幸福是它們賜矛的,她只有和它們在一起,她才感到真正的幸福。
協會創辦之初,趙羽和他的一幫同事們上街宣傳保護小動物,開辦了寄養流浪貓狗的中心。因為影響漸漸擴大,許多人將在街上撿來的流浪貓狗送到協會。最高峰的時間,趙羽他們一下子寄養了近百只流浪貓狗。光為了照料這些小動物,每月就需要近萬元的支出,有一段時間,協會的辦公室擠滿了收養來的無家可歸的小動物,有客人第一次來訪,還以為走進了動物樂園。
協會畢竟是公益組織,毫無經濟來源。一時之間,顯得有些舉步維艱。
為了在北京昌平租一處寄養小動物中心,趙羽本來看好一座價值不菲的別墅,因為協會要租場地,要有各項資金投入,就退掉了別墅,省下這些錢給作經費用。
趙羽不但呼吁人們愛護小動物,自己還親自以身作則。因為保護小動物,趙羽從不穿裘皮大衣,不吃野生動物。她對物質生活的要求相極其簡單,這樣的生活在別人看來,在這樣一個物質塵囂日益濃厚的社會,是有些不相稱的。畢竟大多數人都在想方設法讓自己包裝得更華美一些,生活得更舒服一些。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在2010年3月28日14:20分左右,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境內,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有153人被困井下,經過9個日夜的救護,有115人被救出。在沒有食物,在沒有食物,沒有音訊,只有無邊的黑暗和隨時有可能沒頂而來的大水。可是他們不放棄,他們堅信奇跡。奇跡不光來源于人類,在動物世界里也有時不清的奇跡在發生。
我家的樓下,有一只流浪狗。有一天我看見它已經懷上小狗了,但還在垃圾桶邊上找食物,我想,他一定是為了生小狗才這樣做的。過了幾天,在一個車庫里,它生下了許多小狗,那些小狗一直圍在那只大流浪狗身旁,不停地叫。母狗慈祥地看著它的孩子。啊這就是生命的延續!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失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巴彥淖爾市實驗小學四年級:朱倬煒
要特別注意公眾預防方式:
1、勤洗手
包括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后;咳嗽或打噴嚏后;照護病人時;飯前便后;手臟時;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動防護
在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并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并洗手。易感人群應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可佩戴口罩減少接觸病原風險。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避免觸摸其眼、口、鼻。同時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開窗通風,環境清潔。
3、避免密切接觸
盡量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養殖或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生鮮市場里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4、良好安全飲食習慣
關鍵詞:小學 美術 欣賞課 教學 探討
進入小學工作已有八年的時間了,八年的時間里上了N堂美術課,N堂美術課中包含了N節欣賞課,回顧上過的這些美術欣賞課,孩子們從討厭到喜歡,我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教學,其中有痛苦,也有喜悅,有難過,當然也有許多的開心。今天的孩子們異常的喜歡欣賞課,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下面就我個人對欣賞?評述課的認識和經驗與各位教師進行交流。
欣賞課是小學美術非常重要的學習領域,美術活動中的創作活動和欣賞活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雖然在教材中創作課占了一大半,但是欣賞課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沒有了欣賞課,整個美術學習也是殘缺的、不完整的。
對于欣賞課,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我在講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十課《動物、植物欣賞》時,因為是低年級的小學生,這是他們第一次上欣賞課,所以我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導課,“小朋友們,你們在放假或者周末時,爸爸媽媽帶你們出去游玩嗎?”孩子們一聽說旅游,眼睛立刻發出激動的光芒,趁熱打鐵,我緊接著問:“那你們都到哪里旅游過?是什么讓你們那么喜歡外面的世界?”學生的回答、討論很激烈,之后,我總結了他們的答案:是美景,這些美景又是有那么多漂亮的動植物組成的。之后我就很自然地出示了課題。新授環節時,我給學生大約三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們欣賞課本中的圖畫,課本上的蝴蝶花、向日葵、蒲公英以及孔雀、熊貓等都是學生很常見的動植物,所以對于色彩、形狀他們很容易理解。接下來,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或植物,為什么喜歡,學生回答后,我講解了有關這一動植物的生長環境、生活習性等,之后又利用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課本之外其他動植物的顏色和紋樣,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能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帶給人們的純潔的、不加任何修飾的美 。欣賞完美麗風景后我帶領學生們欣賞大師盧梭的《有猴子的熱帶林》,講解色彩、造型、線條、明暗等,并向孩子們介紹盧梭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他善于幻想的繪畫作風,善于細致的描繪具有特色的風景,他筆下的風景充滿了天真、稚拙的趣味。“其實我們每個同學都可以成為像盧梭這樣的大畫家,因為你們的畫是最棒的。”我用盧梭的例子讓學生一定要充滿自信。這樣的教學既能學到知識,又讓孩子們從一年級就對自己有信心,更讓學生愛上美術課,愛上欣賞課。
在講授四年級上冊第二十課《漫畫與動漫欣賞》一課時,我抓住了孩子們都是動漫迷得這一特點,課前把關于動畫片里的人物的貼紙都粘貼到了教室的墻上,當他們走進美術教室時所有的同學都大吃一驚,顯然,這是個意外,這樣的舉動渲染了整個課堂氣氛,有助于教學完美的進行。新授環節時,我讓學生拿出了課前搜集的關于漫畫和動漫的區別,然后播放了課件兩者的區別所在,這樣既讓學生在理論上有所了解,又能通過動畫這種直觀的方式了解兩者的不同。接下來我主要以《三毛流浪記》這一漫畫展開教學,先讓學生了解了“三毛之父”張樂平,講解了《三毛流浪記》的創作背景,為了創作好這一作品,張樂平主動與流浪兒童交朋友,他知道上海的陳家大橋的地方有很多流浪兒童,所以就去那里主動向人家答話,可是沒有人理他,后來反思才知道自己穿的衣服不破舊,流浪兒以為他是有錢人,因為有錢人經常欺負流浪兒,所以才不敢理他……同時告訴學生,創作來源于生活。這樣的講解學生很感興趣,之后,我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這一動畫片段……
【關鍵詞】 動物;致傷;流行病學
狂犬病是一種危害嚴重的共患傳染病,人感染狂犬病毒后,一旦發病,病死率高達100%。預防人狂犬病的關鍵措施是被動物致傷后規范處理傷口和預防接種。為了解阜寧縣被動物致傷患者特點,減少被動物致傷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預防狂犬病的發生,現對2011年所有被動物致傷后主動到預防接種門診就醫的人群進行流行病學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動物致傷后主動到縣、鎮狂犬病預防接種門診就診、登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暴露傷口分級
I級為接觸、喂養動物或完好的皮膚被舔,暴露程度為無,處置原則是確認病史可靠則不需處置。
Ⅱ級為的皮膚被輕咬或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暴露程度為輕度,處置原則是立即處理傷口并接種狂犬病疫苗。
Ⅲ級為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粘膜被動物體液污染。暴露程度為嚴重,處置原則是立即處理傷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動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1.2.2 統計分析 用Excel2003軟件建立數據庫,對全縣2011年被動物致傷患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人群特征
2011年全縣狂犬病預防接種門診共接診動物致傷患者4710例,其中男性2443例(占51.87%),女性2267例(占48.13%),男女之比為1.08:1。傷者中年齡最小的為6個月,最大的是81歲,其中小于20歲的有1059例(22.49%)、20-60歲有3357例(71.26%)、大于60歲有294例(6.24%)。
2.2 被致傷時間分布
每月均有人被動物致傷,5月份開始上升,8月開始下降,5~8月共報告2097例,占全年總數44.52%。
2.3 暴露程度分級及處理
4710例致傷者中Ⅰ級暴露1749例(占37.13%);Ⅱ級暴露2469例(占52.42%);Ⅲ級暴露492例(占10.45%)。門診醫生對上述患者均進行傷口處理、注射狂犬疫苗,同時要求Ⅲ級暴露者注射人源免疫球蛋白,在知情同意下僅117例注射,占2.48%。
2.4 被動物致傷部位
致傷部位以上肢最多,2277例,占48.34%,其次為下肢,2054例,占43.61%,頭面和軀干379例,占8.05%。
2.5 傷人動物情況
傷人動物中,以犬最多,共3467例,占73.61%,其次是貓,979例,占20.79%,其他動物264例,占5.61%。
2.6 疫苗接種與抗體檢測情況
4710例致傷者中有4643例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疫苗全程接種率為98.58%,致傷者中所有全程接種疫苗后均在最后一針結束后15天至縣疾控中心檢測抗狂犬病抗體,其檢測4643例,抗體陰性43例,占9.26%,對抗體陰性者于第0、第3天再接種2針。
3 討論
從登記資料分析:暴露者男女之比為1.08:1, 以20~60歲(占71.26%)為多,是狂犬病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這一年齡組人員社會活動比較頻繁,經常外出勞動、學習,被動物致傷機會較多,且該年齡組較其他年齡組人喜歡養寵物、戶外活動多有關。
從致傷時間看,全年均有發病,5月份開始上升,7月份達高峰,8月開始下降,主要是因為,此時期天氣最熱,人們衣著較少,戶外活動增加,犬等動物易被激惹,攻擊性增強,被咬傷機會多有關。
傷人動物中,以犬最多,占73.61%,其次是貓,占20.79%,其他動物占5.61%。可見傷人動物主要是犬、貓,以犬最多,且部分為流浪犬,故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對流浪犬的管理。
從致傷部位來看,多數是上肢部位,原因多為嬉弄動物、給動物喂食時,或動物間撕扯咬斗時意外受傷。頭面和軀干致傷雖僅占致傷總數的8.05%,但這些部位血液循環豐富,接近中樞神經系統,一旦感染狂犬病毒后迅速發病的機率遠高于其他致傷部位,故這些對象更應規范處理傷口、接種疫苗、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蛋白。
從致傷程度看,Ⅰ級暴露占37.13%、Ⅱ級暴露占52.42%、Ⅲ級暴露占10.45%,其中大多為Ⅱ級以下暴露,主要可能為大多為寵物犬,攻擊性小等有關。
2011年阜寧縣發生2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均為被犬致傷后未進行傷口處理和疫苗接種,主要是因為群眾防病意識淡薄、狂犬疫苗價格較高。而在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經傷口處理與預防接種后的動物致傷者無一例發生狂犬病,證明預防是有效的。但從資料分析看,我縣狂犬疫苗全程接種率為98.58%,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接種率為2.48%;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部分被動物致傷者根本不就醫,未進行有關處置,存在狂犬病感染、發病的隱患。
4 對策
目前,市民家養寵物數量較多,而且有不斷增加趨勢,不少人對狂犬病認識不足,防范意識較差,有的傷勢輕微,容易被忽視,且犬的免疫接種率較低。因此應加強狂犬病防制知識宣傳,利用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宣傳,提高群眾對狂犬病危害的認識,在動物致傷后能及時到狂犬病處置門診正確處理傷口、全程接種狂犬疫苗(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建議政府部門對所有家養犬只進行獸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種,要求市民不要將家養犬帶至公共場所,對流浪犬進行收容管理或捕殺等。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匪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當動物的糞便和尸體回歸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基于以上理論,煙臺流浪貓數量看似確實很多,但是近一段時間應該還是處于生物鏈
相對平衡時期,貓有比較好的生存環境,繁殖條件,食物來源(包括鼠類、以及人提供的
食物)等。
這樣的平衡沒有必要進行人為的干涉、破壞(從自然界的角度講,應該是“沒有權利”)。
三個星期后,普雷舍絲的噩夢開始了。普雷舍絲嘔吐了,她躺在奶奶雪莉的胳膊里,渾身癱軟,只要有一點點滴水的聲音就會讓她咳嗽起來,并嘔吐著推開水杯,但又口渴得要命。奶奶雪莉當即給她裹好被子,再次把她送到了醫院。普雷舍絲在重癥監護病房住了5天后,醫院得出了檢驗結果:狂犬病。對于晚期狂犬病患者,醫學界目前還沒有什么辦法治愈。醫院沒有辦法,只能給普雷舍絲做一些“舒適護理”,不至于讓她痛苦地死去。
但是,負責普雷舍絲治療的幾位醫生并沒有放棄。確診的當天,雪莉同意主治醫生采用密爾沃基療法。密爾沃基療法是一種治療人感染狂犬病的實驗性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使用化學藥物使患者進入誘導昏迷狀態,并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醫生通過醫學手段使病床上的普雷舍絲進入昏迷狀態,僅靠呼吸機維持生存,身上插滿了管子,看上去簡直和死人沒什么兩樣。
第14天,醫生告訴奶奶雪莉要做最壞打算。但雪莉始終沒放棄信心。
從第16天起,普雷舍絲的免疫系統開始了對狂犬病毒的反擊。住了53天醫院后,普雷舍絲走了出來。她是世界上第6個狂犬病發作以后存活下來的患者,也是恢復最快的一個。
每年,狂犬病會在全世界導致55000個生命的逝去,這一數字僅次于艾滋病與流感病毒造成的死亡。狂犬病無愧于它所擁有的可怕名聲。但最新科學研究表明,狂犬病可能并不像我們之前想象的那樣致命。但對那些攜帶狂犬病病毒的狗來說,人類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發現新的治療疫苗
2015年2月,美國喬治亞大學宣布,他們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試驗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并取得成功,這種方法能治愈感染已深至大腦的狂犬病。
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喬治亞大學獸醫學院的傳染病教授何彪說:“人們現在已經有了能夠預防狂犬病的疫苗,被動物咬傷后,我們也是用這種疫苗來治療狂犬病。但是,只有在病毒感染尚不嚴重的情況下,疫苗才能起到治療作用。”
何彪說:“我們的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疫苗,傳統上認為已經遠超治療時間,沒有救治可能的情況下,這種新疫苗也能救活被感染的小鼠。”
在試驗中,他們用某個品系的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一般來說,這種狂犬病病毒會在3天內感染到大腦。到第6天,小鼠就會開始顯現出一些生理癥狀,表明病毒感染已經進展到無藥可救的程度。
但是,即使小鼠出現了感染第6天的那些生理癥狀,在接受新疫苗治療后,其中也有50%活了下來。
“所有公開發表在科學文獻中的治療方法里,這是最有效的。”何彪說:“如果我們能夠對疫苗進行改進,讓治療效果有所提高并能用于人類,那我們可能就找到了首個針對晚期狂犬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療手段。”
雖然只是50%的治愈率,這種新疫苗已經是當前最有效的治療了。科研人員強調除了它的有效性,這種疫苗比當前使用的最好的疫苗更安全。
新疫苗正在被繼續完善,并將會應用到更高級的動物來驗證有效性,目標當然是檢測對人類感染者的效用。雖然這還只是一個初步的發現,但是這可能發展為狂犬病病毒嚴重感染患者一個新治療選擇。
狂犬病可以被消滅
相對于艱難的治療方法,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在狂犬病的源頭阻止它。全球所有的家養狗與流浪狗都要對每年將近55000例狂犬病死亡患者負責。阻止人類死于狂犬病的最佳方案就是給狗注射疫苗,避免狗帶有狂犬病毒。犬用疫苗不僅價格低于人用疫苗,更是比人類狂犬病患者的重癥監護治療要便宜得多。
但說服人們給他們心愛的寵物打預防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處理流浪狗更是一個挑戰。由于人患狂犬病死亡的數字不斷上升,我國一些地方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滅犬活動,但這一做法受到了疾病控制專家和動物保護者的批評。
因此,最可行的辦法是給狗接種疫苗,不過這需要工作人員掌握給狗打針的辦法,以及圍趕動物、適當的冷藏與貯存疫苗的途徑等。此外,還有一些項目看起來格外有希望,它們的做法是在食物里混合疫苗,這和美國用混有疫苗的魚粉投喂來控制浣熊狂犬病的辦法一樣。
由于狂犬病的病原體狂犬病毒可感染多種哺乳動物,所以從理論上講,要從全球徹底根除狂犬病是不可能的。但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在狗和人群中基本消滅狂犬病不僅可能,而且并不是特別困難。狂犬病的防治從醫學上來講是一個早已得到解決的問題。狂犬病毒在遺傳上非常穩定,一百多年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明的狂犬病疫苗在今天仍然十分有效;其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也非常明確,95%以上的人狂犬病都是源自被狗咬傷。這些因素都有利于狂犬病的控制。世界衛生組織狂犬病專家咨詢會(2004年)明確認定:“狂犬病可以被消滅”。
目前在全球大約150個有報告的國家或地區中,有約一半已基本消滅了狂犬病,其中有約50個國家或地區多年來狂犬病病例數報告都保持為零。已消滅狂犬病的國家或地區的經驗證明,只要控制住了狗群中的狂犬病,人群中的狂犬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
傷口清洗至關重要
狂犬病的來源和傳播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狗或貓抓傷或咬傷。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暴露后預防分3級進行管理。對于I級暴露,即接觸或喂養動物,或動物舔觸完整皮膚,不需要采取預防措施。許多恐狂癥患者擔心的其他所謂“間接傳播”方式,實際發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負擔特別大,以至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也可預防性接種3針疫苗。接種后基本上就可高枕無憂――中和抗體可能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在此期間對所謂“間接傳播”有足夠的抵抗力。
如果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動物異彩紛呈,像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古老的爬行動物壁虎,被人們奉為大仙的黃鼬“黃鼠狼”,還有大大小小、晝伏夜出的老鼠……昆蟲種類更是不計其數,所以,說起城市野生動物――我強調的是“野生”(WILD),首先應肯定,有!其次,它們只能在生態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生存,即有棲息和隱蔽之處、有水和食物來源,且無過度的污染,否則,樹砍了,水污了,空氣臟了,動物自然流離失所,更會中毒身亡,銷聲匿跡,那不就成了美國環保發起人蕾切爾卡遜所描述的《寂靜的春天》了嗎?而這種情形對人的生存也一樣險象環生,因為人也是動物,本是同根生,害人即害己,生活在一個生物圈的各位會同樣遭到環境荷爾蒙中毒之厄運,說白了,就是導致惡性腫瘤即癌癥。
動物園是城市一景,現代動物園起源于1752年的維也納,動物園的出現,是工業化的產物,更是人類妄圖征服自然的例證,盡管在其發展過程中曾經起到拯救個別瀕危物種“進行迂地保護”的庇護所作用,也對人們分門別類認識生物起到輔助作用,但我一直認為動物園更是人類進行捫心自問的反思之所,畢竟,動物園中的動物不是真正的城市野生動物,只能算身陷囹圄的“馴服”(TAME)動物。
近年,貓狗等寵物在現代城市中大行其道,甚至有不少被人無情地拋棄,成為城市流浪兒,但它們也不算野生動物,而是野化了的“馴化”(DOMESTIC)動物。誠然,我們身邊的貓狗寵物對過分緊張或孤寂的城市人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撫慰作用,但“福兮禍所伏”,它們往往是病害的攜帶者,僅犬的身上就會有約50種使人致病的病毒病菌,那些與寵物親密無間的行為必須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