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光伏產業的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精益服務 云茶 第三產業
一、云茶第三產業的現狀
1、云南茶葉產業的基本情況
(1)云南茶產業生產情況。據統計,2013年全省茶園面積586萬畝,比上一年增加6萬畝,開采面積510萬畝,增加38萬畝,毛茶總產量30.98萬噸,增加3.63萬噸,增長13.27%,茶葉綜合產值300.75億元,其中毛茶產值84.59億元,成品茶產值124.58億元,綜合產值、工農業產值分別較上年增長34.69%、20.71%。茶農來自茶產業人均收入達1840元,同比增加340元,增長22.67%。同時,茶產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30余萬個(含茶企、經銷商戶、茶館等雇傭員工),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云南茶產業發展亮點。第一,產值創新高。2013年毛茶總產量達30.98萬噸,增加3.63萬噸,增長13.27%,雖然受國內與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2013年全國茶葉市場不太景氣,但是云南茶葉綜合產值突破300億元,達300.75億元,工農業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09.1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4.69%、20.71%。產值創歷年新高,達到較高的水平。第二,普洱茶產銷逆勢而上,效益明顯。2013年全國茶葉市場價格整體低迷下跌,但是鑒于普洱茶強大的保健功能和獨特的口感,2013年普洱茶則呈現產量增加、價格上漲、產值提高,進一步彰顯了云茶特色。全年普洱茶產量達9.69萬噸,增加1.56萬噸,增長19.19%,均價上漲7.77元/公斤,增長12.06%,產值達69.95億元,增加17.55億元,增長33.5%。成為國內茶業市場亮點。第三,云南少數民族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各具特色。例如:基諾的涼拌茶,一種將茶葉、柑橘樹葉、泡酸鮮竹筍、酸螞蟻、白生菌和辣椒、鹽巴等各種調味作料相拌的涼菜。如果將云南少數民族的特色茶飲、茶食與云茶旅游業有效緊密的結合起來,那么將會成為云茶第三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2、云南第三產業發展概況
綜合五年來云南第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報告產業的總產值以及增長幅度來看,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云南發展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發展第三產業不僅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而不破壞生態環境,還能抓住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3、云茶在第三產業中的發展前景
云茶在第三產業的體現主要有茶旅游業,茶餐飲業,茶會展業等等,其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光明。云南擁有四大自助旅游茶區:西雙版納地區、普洱市(原思茅地區)、保山市(地區)、臨滄市(地區)。這四大茶區,種茶歷史悠久,地理條件優越,環境氣候適宜,加之各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由云茶而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功。茶文化與旅游業的結合,不僅促進了云南旅游業的發展,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普及和傳播,為云南茶葉走向全中國乃至世界打下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茶產業的第三產業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用第三產業的思維去指導第一產業的發展是必然方向。
二、從精益服務角度簡析云茶第三產業存在的問題
1、云茶旅游業及其存在的問題
云南省作為一個旅游大省,擁有著獨特而豐富的、兼有自然風光與古樸民風的旅游資源。2013年云南省旅游業總收入達到2111.24億元,同比增長24.1%;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45億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533.5億人次,同比增長16.5%,接待國內游客2.4億人次,同比增長22.1%。近幾年,茶業產業鏈從第一產業不斷拓展至第三產業,茶旅游業成為了茶業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8年起,以普洱地區為核心的茶旅游業日漸興起。但是,作為云茶服務業的一部分,茶旅游業在云南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
(1)云南茶旅游業未能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現今消費者不僅重視產品或服務給他們帶來的功能利益,更加重視在購買和消費產品或過程中所獲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體驗。消費者對體驗式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而云茶旅游業在此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缺陷。
(2)云茶觀光旅游景點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明確。茶文化科技旅游在古老茶區蓬勃興起,已成為云南旅游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因為一些茶葉科技觀光旅游景點不能針對本地的特色茶文化而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旅游項目,多數的旅游項目流于形式,缺乏創新,導致游客有不良感覺,興致不高。
(3)旅游服務人員存在著素質不高,文化水平低、職業意識淡薄等問題。在旅游活動過程中,導游人員是整個旅游服務的軸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游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旅游的服務質量。但是從學歷結構看,我國導游人員的學歷普遍偏低,其中高中、中職、中專學歷者占41.7%,大專學歷者占39.4%,本科學歷及以上者占18.9%。從導游等級結構看,中高特級導游僅占導游隊伍的3.7%,大多數導游為導游資格證和初級導游證持有者。針對云南省旅游市場狀況,在2012年全省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動員大會上,云南省將整治購物企業對茶葉類商品進行虛高標價的行為和部分經營茶葉的購物企業的不明碼標價的行為提上議程。
2、云茶餐飲業及其存在的問題
俗語說:高山云霧出名茶,云南出好茶,云南人愛喝茶。茶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著諸多的好處,茶不僅能夠作為飲品,也能作為一道鮮美的菜肴,例如茶酥紅豆、茶火鍋、茶香雞、茶熏魚等等。云茶餐飲業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茶館、茶樓、茶餐廳)開遍了中國各地,其典型代表是云南大益集團。以大益茶館、茶室為主要形式的茶餐飲業覆蓋了全國28個省份,僅在上海就有33家。云茶餐飲業對茶餐館的開發力度不夠,云茶餐館不僅在全國其他省份很少,在云南餐飲市場上也很少見,像北京大益皇茶會所和大益膳房這種高端會所和養生茶宴更是少之又少。在其他方面,云茶餐飲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云茶餐飲業不能對茶葉質量進行嚴格控制。首先,云茶品牌多而雜亂,并且質量參差不齊。以普洱茶為例,云南省的普洱茶品牌多達1000多個,但知名度高的品牌所占份額較少,部分茶葉加工既無產品標準,又無規范的產品包裝。這就導致了流入云茶餐飲業的茶產品品質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次,由于缺乏在云茶餐飲業方面的專門的服務管理規范,導致茶樓茶館的服務缺乏規范化與標準化。
(2)云茶餐飲業品牌意識淡薄,對目標市場定位不明確。云南省各地都存在一些茶館,但是許多云茶館不能很好地發掘本企業的品牌價值與特色服務,茶館的服務產品以及休閑項目千遍一律,跟風照抄現象嚴重,不能結合本地茶文化特色進行經營。
(3)云茶餐飲業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現今茶館普遍存在著經營規模較小、家族化經營等現象。這就直接造成管理人員管理素質不到位、效率低、對市場狀況不敏感。茶第三產業的發展要以茶文化為根基,但云茶館突出的問題是缺少對茶文化有資深的造詣并同時兼備現代管理思想的企業經理人,還有員工整體受教育水平低。
(4)云茶餐飲業對其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慢,服務理念陳舊、缺乏創新。云茶餐飲業缺少通過差異化定位創新茶葉品類的意識,許多茶館以及茶餐廳的菜單常年不變,不能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在經營產品類型上,云茶餐飲業局限于飲茶、賣茶、茶藝服務,產品售賣的廣度不夠。在一些一線城市的茶館中,茶具、簡餐等也成為了銷售的熱點。云茶餐飲業的服務理念陳舊、缺乏創新,僅僅把自己定位在提供有形茶產品的企業而不是以無形服務為主題的企業。云茶餐飲業也應該做到賣的不只是茶,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3、云茶會展業、茶文化創意產業和茶葉博物館及其存在的問題
自2006年以來,云南已連續舉辦了九屆“茶博會”,累計合作簽約和現場交易額突破60億元,吸引了數十萬各界人士前來參加和交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4年10月,云茶又亮相“西部茶博會”,全國69個名茶產區等上萬種名茶集體亮相,共同倡導“茶為國飲”。除茶博會外,云南省主產茶區還舉辦各級各類茶葉會展。如2010年10月,普洱市寧洱縣舉辦首屆“中國茶馬古道節”。
云茶會展業是云茶第三產業中較為成熟的部分,但是云茶會展業的影響范圍有限,參展國家主要來自于東南亞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并且云茶會展模式缺乏創新,高素質的會展人才也十分匱乏。如何加大對云茶會展業的宣傳力度,培養更多云茶會展業的人才,發揮云茶會展業的巨大的影響力與輻射力是我們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茶文化創意產業方面,云南龍潤普洱茶體驗館是全國首家專業普洱茶品飲體驗館,獨創以“體驗式學習”的方式來了解、學習普洱茶文化。而在2006年注冊成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北京大益國際茶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中國茶文化的創新建設與傳播交流,還著力于搭建中國傳統精品茶與國際茶業界的溝通平臺,開設有大益景點普洱茶體驗館、中華茶賞館和大益會所。目前,國業聯合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正在運營的《南國公主》動畫短片和《阿詩瑪》3D動漫電影都是云南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動漫作品。
三、從精益服務角度對云茶在第三產業推廣的建議
全球服務貿易的興起,促進了經濟的大循環和大增長。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服務類企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消除浪費、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拓寬效益空間、提高準時交付率、提升顧客滿意度,增強服務行業的競爭力。精益服務是在商業服務環境中,應用精益原則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更好的服務和交付率。運用精益服務思想對于云茶第三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推廣建議。
1、云茶服務類企業要確定目標市場,根據人群特點規劃服務內容,提高服務的顧客參與度
依據云茶優勢突出產品特色,確定云茶的目標市場,強化云茶第三產業的品牌意識,讓整個服務過程體現顧客的參與性。例如:云茶餐飲企業要定位自身的主要服務人群,經過市場調查百分之九十的人群主要在茶餐廳進行商務洽談以及休閑,企業要針對此類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就餐環境的布置和服務流程的設計。企業要提供以顧客滿意為導向的精益服務就要使服務具有顧客參與性,保持顧客與企業之間信息的傳遞流暢。
2、以顧客滿意為宗旨,進行市場調查,分析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企業要經常進行顧客需求等市場信息的市場調查分析,全面、及時和準確掌握顧客的需求,把調查分析獲得的顧客需求信息轉換為服務質量提高的參考。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讓顧客滿意,企業獲利。在旅游景區進行大量茶葉銷售的過程中,在現有服務基礎上提供更多的觀光茶園、采茶、制茶、飲茶、等一系列的體驗式服務,讓顧客能夠親身體驗茶文化的魅力。
3、企業經營過程中要以顧客滿意為準則,抓好企業營銷與服務管理創新
積極進行產品或勞務的市場調查與顧客滿意度的調查和分析,不斷改善營銷策略和提高服務質量,以此作為服務工作改進的依據。精益服務是以顧客變化的需求為中心的服務,云茶服務業必須要通過定期的市場調查來確定顧客需求的重心和變化,以此來保證本企業的服務流程能夠對顧客需求及時快速的響應,及時反饋,不斷準確修正服務流程。從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出發,建立顧客檔案,掌握顧客動態,建立良好的顧客關系,實施多方位和多種形式的售后服務。
4、以顧客滿意為主線,實施企業組織結構的整合并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
首先要確定云茶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的培訓需求,其次要界定清晰的培訓目標,在進行培訓時,主要是要加強服務人員對茶服務行業的流程各環節的學習以及對茶服務產業的相關標準進行學習;同時為服務人員提高技術培訓和人際溝通培訓,將有能力和具備服務技能的員工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上。最終,通過持續的培訓使云茶服務業員工具有一專多能的素質。
5、以顧客滿意為向導,進行持續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改進
首先云茶服務企業的管理層要強調產品和勞務質量的重要性,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服務質量監督。其次服務質量是過程質量和結果的綜合,公司應該量化服務指標體系,并將其納入績效管理考評中去,對于服務質量方面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讓員工可以展望自己的未來發展前景、實現自我價值。最后進行茶葉質量認證、建立企業的服務質量體系。優質的茶葉產品質量和服務的高質量是保持顧客忠誠度和長期顧客關系的要素,而顧客忠誠度和長期顧客關系能夠顯著地增加企業的利潤。
四、結語
精益服務的關鍵在于理解顧客的需求,對顧客的需求變化及時做出響應。在精確的時間、精確的地點、以精確的方式,把精確定價的精確服務遞交給顧客。通過精益服務、優質服務、創新服務達到顧客滿意。精益服務是優秀的運營改進工具,可以縮短工作流程,減少周轉時間。實施精益服務可以減少處理時間,服務運營的復雜性,最終提高服務生產率和服務效率。面對新的市場競爭環境,面對千差萬別的客戶需求,運用精益服務改進云茶第三產業的服務質量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同時也會給其他行業帶來有參考的信息。
(注:張佳進屬本文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 劉夢然:2013年全省茶產業發展情況[J].云南農業,2014(2).
[2] 李閩榕、楊江帆:茶業藍皮書――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2014.
[3] 云南省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省統計局:云南省2009年―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報告
[R].2010―2014.
福萊特是光伏企業的上游供貨商。然而,2011年以來國內光伏產業受到美國及歐盟政策的伏擊,企業需求減少,這一依賴光伏產業的公司盈利前景堪憂。不僅如此,其當初苦心積慮由傳統玻璃企業變身為光伏玻璃企業,依靠的就是光伏玻璃的核心技術,但該項核心技術的來路卻不明。此外,創投和保薦人的突擊入股,令其股權結構中蘊含著巨大的減持風險。
主營受光伏產業牽制
今年7月,福萊特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通過IPO募資擴張光伏玻璃產能。該公司主營業務為超白壓花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的生產和銷售。多項數據表明,福萊特與光伏企業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當光伏企業遭遇寒冬時,其自身盈利也受到嚴重影響。
福萊特的核心產品是超白壓花玻璃,這是公司凈利潤的主要來源。招股書顯示,2009年~2011年,超白壓花玻璃毛利占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分別為76.69%、91.87%和96.55%,呈上升趨勢。另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從最近3年情況來看,福萊特超白壓花玻璃產品的銷售收入、銷售利潤與光伏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下游客戶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變動趨勢一致。這就導致福萊特的業績與光伏產業的興衰密切相關。
但自2011年以來,國內光伏產業的壞消息不斷:歐洲削減補貼、美國“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歐債匯率危機等等。這令福萊特的下游企業——各大太陽能光伏制造商一片哀鴻遍野。公司第一大客戶無錫尚德2011年虧損1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再度虧損1.33億美元。另據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今年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受上述因素影響,福萊特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滑20%。2012年其盈利前景更是不容樂觀。未來公司如果上市,其業績變臉的可能很大。
核心技術來路不明
可見,福萊特的成敗取決于超白壓花玻璃的生產和銷售。然而其苦心孤詣得來的這一核心技術的真實身份卻值得懷疑。
追溯福萊特的成長史,公司于1998年成立,以50萬元起步,主要從事傳統玻璃加工。公司前8年一直扮演著一個傳統制造小企業的角色,直到2006年才陡現轉機。招股書顯示,2006年福萊特通過自主研發,成為國內第一家打破光伏壓花玻璃技術壟斷的企業,該產品在2006年實現量產,并在后來成為支撐公司發展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也在幾年間給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
然而,一家小小的傳統玻璃制造企業,如何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在光伏壓花玻璃技術上取得突破?對此,公司并未做過多解釋。不過,一則《嘉興日報》的報道透露了其中的玄機。
在這篇題為《嘉興福萊特在光伏“寒冬”中布局未來》的報道中,福萊特董事長阮洪良說:“2006年,我看到光伏新能源作為一個朝陽產業的巨大潛力,覺得這是個轉型的好機會。”他當年就主導了企業的第一次戰略轉向——收購上海的兩家外資公司,由此快速切入太陽能光伏玻璃行業,之所以采用收購而不是自創,主要原因就是求快。
其收購的一家外資公司名為上海梭拉賽富玻璃有限公司。招股書透露,福萊特當前的核心技術人員韋志明恰好曾擔任這家公司的廠長。他還主持編制了太陽能超白壓花玻璃的生產工藝和產品標準。因此,福萊特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突破技術壁壘取得的核心技術,很可能和此次收購相關。
除此之外,公司研發能力較低,這使其核心技術的取得存疑。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底,福萊有研發技術人員185人,但公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只有118人。這意味著,至少有67名(占比36%)的研發人員學歷為大專及以下水平。
創投和保薦人突擊入股埋隱患
除上述問題外,福萊特的股權也存在減持隱患。2010年,福萊特大舉引入4名外部投資者,包括3家創司和1家保薦人控股公司。
招股書顯示,2010年12月,福萊特通過引入4家新股東以現金方式對公司增資擴股730萬股,增資價格為每股50.08元。其中,博信成長認購100萬股股份;博信優選認購200萬股股份;鼎峰創業認購280萬股股份;國元投資認購150萬股股份。
關鍵詞:光伏逆變器 檢測平臺 戶外檢測 綠色 研究
中圖分類號:TK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8(a)-0065-02
太陽能發電技術中,最具技術含量的一項莫過于光伏發電技術,近年來隨著太陽能發電產業的迅猛發展,光伏發電技術已成為該行業的技術熱門。我國自2005年頒布《可再生能源法》以來,逐步加強了全國高新技術院校、研究所等對光能發電技術滲透研究。尤其是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以來,全國人民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走綠色環保道路,深化企業改革,積極引進研究高新技術。太陽能發電在我國迎來春天,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太陽能發電產量已占據世界40%的份額。盡管光伏發電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產業核心技術卻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手里。目前最為業界人士重視的光伏逆變器的測試研究在我國就存在著重大的技術瓶頸。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光能發電產業中也已成就不少逆變器生產企業,并且均在逆變器性能檢測技術方面涉足多年。因為我國工業技術起步晚,初期又缺乏技術人才和理論支持,就技術層面講,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結構工藝、智能化程度、轉化效率等方面與西方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1 我國光能發電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全球環境持續惡化,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殆盡的今天,太陽能發電無疑是徹底解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的人類救星。應對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戰略,光能發電成為世界最前沿的尖端技術。為了大力堅持鼓勵光伏發電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政府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頒布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的決定》,該政策都明確了我國將堅定發展多元化太陽能發電市場的決心,“十二五計劃”以來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再次被提上重要議題[1]。
據國家能源統計局數據報告顯示,僅截至到2013年我國太陽能發電的電源裝機量就達到了335.1%的增幅。借助國家政策對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強大扶持力度,整個光伏發電產業鏈發生巨大變革,光能發電生產材料多硅晶及組件的成本降低又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光伏發電工程、裝機規模的迅猛發展[2]。2013年的數據顯示在我國光伏發電的裝機數量已突破1500萬kW。
光伏發電整個產業鏈及相關產業在我國已初具規模,主要包含了光能發電主要材料多晶硅的制造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制造封裝,光能專用材料、設備的制造安裝維護等。與我國飛速發展的光伏制造業相比,在光伏應用領域的前進步伐明顯滯后于我國光伏制造業。2000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僅為3 MW,到2007年年底達到1088 MW,超過歐洲(1062.8 MW)和日本(920 MW),躍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8GW,約占全球光伏電池產量的一半,但2010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約500 MW,累計僅800 MW。中國要達到國際能源署技術路線圖中提出的光伏發電比例的全球平均水平,累計光伏安裝量在2020年前需要達到60 GW光伏,2030年達270 GW[3]。
隨我國光伏市場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局限性日益凸顯出來,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規模龐大實力軟弱,因為我國工業化程度低科研力量薄弱,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市場難以掙得話語權,雖然全年產品出口量巨大,但不能把握產品的價格走勢,短期內會因全球市場的需求消耗而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但這樣的情況會隨著技術落后差距逐漸消失。
(2)專業技術薄弱,我國的光伏產業一直受制于西方國家,其根本原因就是相關高新技術的缺失,在我國尚未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光伏科研創新體系,全國范圍內與光伏相關的支撐產業如精密儀器、多晶硅材料等幾乎全部依賴于進口,這就使得整個光伏產業只能屈服于整個產業鏈的低端,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往往只能獲得薄弱的利潤[4]。
(3)國內需求不足,技術薄弱導致大部分生產原材料依靠進口,這大大增加了國內光伏發電成本,加之相關國家政策的短缺,目前為止我國當年裝機量還不能達到全年產能的10%,這顯示出我國國內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的嚴重不足。
2 國內光伏逆變器檢測平臺的應用與存在的問題
光能發電創造可再生節能能源,符合全球應對壞境惡化的整體趨勢,將成為世界技術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科研項目是毋庸置疑的。在光伏發電系統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組成部件叫做“光伏逆變器”,其功能用最專業的解釋為:將光伏發電產生的直流電源通過內部結構的調整轉換為交流電,以便將光能轉換來的電接入實際應用中的電力網絡和負載[5]。近年來受生產組件價格的大幅降低和國內標桿電價政策的出臺,光伏逆變器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據業界專家介紹,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中起功率調節的核心器件,因其特殊的功能地位使得行業對逆變器的生產加工等質量的要求極高,僅造價成本就占據了整個系統15%左右的費用。逆變器市場在我國雖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是國內逆變器的生產質量卻令人擔憂。在不完善的市場體制下,層次不齊的生產廠家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及應用要求生產質量水準不一致的產品,逆變器的技術改進一直得不到市場推動,緩慢的產品更新速度嚴重制約著我國整個光伏發電行業的飛躍。展望光伏產業未來的無限前景,立足國際市場,我國的逆變器生產不僅僅需要量的激增,更加迫切需要質的提高。
中國光伏專業委員介紹說,光伏發電系統能否長期穩定運行很大部分上取決于逆變器的工作性能,其綜合性能直接關系到光伏系統的安全可靠性、能源利用率和負載供電質量等[6]。為保證光伏系統的安全運行,逆變器在投入使用前都會進行性能檢測實驗,目前國內的逆變器性能檢測平臺多是采用室內實驗室的檢測方案。即通過利用人工模擬的光伏電池組進行輸出試驗,該模擬光伏電源可以簡便幫助實驗人員完成逆變器的功率轉換實驗。而實際上,逆變器在被應用到光伏系統中去后將要應對各種復雜的外界環境,比如:陽光強度,空氣濕度,環境溫度,電網及設備的運行狀況等因素。實驗室中人工設定的實驗環境和電網條件根本無法模擬逆變器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客觀問題。這就導致國內大部分逆變器出現能通過國實驗室質量認證卻能以長期穩定的保證光伏系統運行的情況發生。為保證光能產業長期安全的發展,盡快展開逆變器的室外研究、檢測是我們不能逃避的路障。但是在我國,逆變器的室外檢測平臺技術幾乎屬于空白內容,由此可見,深化發展我們新能源技術尤其是光伏發電技術,當務之急是加快逆變器的室外檢測平臺建設。
3 光伏逆變器戶外檢測技術方案
3.1 逆變器戶外檢測平臺設計方案
平臺的設計建設應當依托現有光伏電站開展,整個平臺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光伏發電系統即光伏電站,逆變器測試設備和逆變器綜合性能的分析系統。
其中光伏發電系統包括了光伏電站的部分內容,光伏陣列、光伏防雷匯流箱、變壓器、負載電網等。對逆變器性能的檢測設備包括:氣象站、電能質量分析儀、功率分析儀等。逆變器性能綜合分析系統將采集電站運行及被檢測逆變器的測試信息,通過分析處理有效數據對逆變器在室外實際工作環境的性能表現做出評價。
3.2 逆變器綜合性能分析系統
逆變器綜合性能分析系統將采用LabVIEW和QT等軟件開發工具進行開發設計。在該平臺做逆變器檢測時,分析系統可以根據檢測要求調整出符合條件的具體工作環境,同時,分析系統還將自動收集、分析、處理相關數據。測試結束后,整個實驗過程的實際數據都將儲存在分析系統中,由系統根據預定的性能要求標準給予被檢測逆變器綜合評分。
3.3 逆變器戶外測試方案
目前專業的光伏測試系統對逆變器的監測項目包括:逆變器跟蹤太陽輻照度,轉換效率,功率因數、輸出電壓穩定度、輸出電能質量,軟啟動,通訊功能等,該文就幾項重要性能測試方案給予闡述。
3.4 逆變器跟蹤太陽輻照度的性能測試
按照逆變器的功能要求設計,逆變器應當對發生劇變的氣象參數尤其是輻照度及時有效的做出相應,以滿足光伏系統的發電要求。但是輻照度急劇的變化會產生震蕩功率,這將沖擊逆變器內部元件甚至導致逆變器跳機情況發生[7]。逆變器如果響應遲鈍失效最終將影響光伏系統的產量。測試方案是利用分析系統對比分析氣象監測系統和功率分析儀、電能分析儀的三方數據。通過系統對比輻照度和功率波形之間的變化關系最終評定逆變器跟蹤輻照度的性能指數。
3.5 轉換效率實驗
轉換效率最直接的代表了逆變器的本質功能,即光能轉換的直流電再轉換為交流電的效率。目前業界普遍采用的是“歐洲效率”進行計算測試,歐洲效率是加和逆變器分別在i%額定輸出功率下的轉換效率的一種加權平均值[8]。功率試驗利用分析系統綜合計算、分析功率分析儀實時監測到的全部數據,并最終給予功率轉換性能指數。
3.6 輸出電壓穩定度測試
輸出電壓穩定度表征了逆變器輸出穩定電壓的能力。當前大部分逆變器的性能要求中普遍存在電壓調整率一項,電壓調整率表示給逆變器輸入在允許范圍內的波動電壓時,逆變器得到的輸出電壓的偏差百分比。而工作要求嚴格的逆變器還需要提供一項敷在調整率的參數,表示逆變器負載在0%到100%范圍內變動時,其輸出電壓的偏差百分比。
3.7 諧波測試
按照國際要求,逆變器在額定功率負載下運轉,注入電流諧波的總畸變概率不得超過5%,其他負載狀況下,逆變器注入電網的各次諧波電流值不得逆變器額定功率運轉時可接受的各次諧波電流值[9]。在該檢測平臺中將利用電能質量分析儀實時監測并記錄逆變器的諧波情況,最后將數據輸送給逆變器綜合性能分析系統,并對逆變器的諧波性能做出分析評價。
4 光伏逆變器戶外檢測平臺建設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發電產業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無論時經濟市場融資組建光伏產業,還是我國豐富的光照資源,都為光伏產業的擴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但是因我國工業化進程起步晚,專業人才缺失,大部分理論知識被歐美國家壟斷,我國光能事業的進一步拓展被緊緊的捆綁在技術落后的小辮子上。逆變器室外檢測平臺作為國內技術空白的突破性科研項目,其被賦予和寄托了多方面的目標和希望。
技術目標:光伏逆變器戶外測試平臺的建立不僅彌補了我國在太陽能利用方面的技術空白,通過戶外測試平臺的測試研究將進一步完善光伏產業整體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10]。戶外測試平臺將徹底解決逆變器室內檢測達標實際應用不過關的情況,在對逆變器的整體測試實驗中,逆變器與光伏電站運營變化的對應反映,將有助于電站的進一步提升,所得實驗數據是將成為光能開發利用理論研究的寶貴資料。
經濟目標:戶外測試平臺一旦開發建設成功,可將其投入商業運作,開放式的管理模式既能規范我國逆變器生產市場又能帶動一大批新的高科技產業。戶外檢測平臺將被納入到光伏產業鏈中,立足于前景無限的新能源市場,戶外檢測平臺將引領新一批的光能產業經濟。
社會效益目標:光伏逆變器檢測平臺在研究之初就被賦予眾望,我國光伏市場仍處于雜散亂多的狀況中,市場的深化改革需要技術的支持,只有不斷保障逆變器的性能指標,整個光伏市場才能夠向更高更科學的遠方前進。
5 結語
光伏發電在我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就目前國際形勢來看,光伏發電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我國的光伏產業不僅僅需要政府、政策的積極引導和支持,廣大科研人員應當擔負起重任,勵志攻克技術難關,突破國外產權枷鎖,為我國的光伏產業塑造強勁的“發動機”,作為光伏產業的一員,光伏企業更應當積極配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要求,承擔社會責任,努力營造良好的光伏發展氛圍。
參考文獻
[1]黃亞平,太陽能光伏發電研究現狀與發展前景探討[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7(2):113-117.
[2]朱偉剛,林海梅,周蕾.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中國的應用[J].現代電力,2007(5):19-
23.
[3]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研究報告[R].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室,2004.
[4]Haeberlin.Inverters for Grid connected PV Systems:Test Results of some new Inverters and latest Reliability Data of the most popular Inverters in Switzerland[C]//14th European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Conference Barcelona.1997.
[5]Q/GDW617-2011光伏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S].2011.
[6]許苑,王科,陸志剛,等.光伏并網逆變器入網檢測平臺實現方案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3,31(6):30-33.
[7]高橋清.太陽光發電[M].科學出版社,1987.
[8]侯聰玲.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技術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8(3):285-286.
關鍵詞:光伏產業 理性發展 對策建議
當前,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新的關注點,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夠直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利用太陽能綜合開發的光伏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并且光伏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有利于改善能源、環境狀況,而且其較大的產值對于地區經濟增長也有重要推動作用。
1 光伏產業國內發展情況分析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國。在全國有300個城市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城市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雖然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迅速崛起,但產業與市場反差巨大;我國絕大部分硅材料都從外國進口,而生產出來的產品,絕大部分都出口到德國等歐美國家,致使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深受海外市場情況波動的牽連,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我國光伏產品的制造大國地位極其不對等,國家一系列相關鼓勵政策的出臺雖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內光伏制造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是由于政策可執行度,技術原因導致的成本過高等原因,國內光伏產業應用市場仍然沒有明顯啟動,2010年中國光伏市場安裝量只占全球的3%。在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情況下,國內多個地區和企業仍然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就值得我們思考這種對光伏產業過熱的追捧是否合理。
2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光伏產業產品的應用市場沒有打開。這是我國光伏產業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國內光伏市場遲遲未啟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光伏發電沒有定價上網。至今我國還沒有明確核準光伏項目統一的上網電價。沒有明確的上網電價意味著光伏發電系統在我國就沒辦法大面積地得到應用,所以太陽能電池板在國內幾乎沒有需求,只能依賴于對國外市場的出口。這造成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情況,對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制約性。這是現階段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急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
2.2 我國光伏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資,生產過剩現象。2006年以來,國內光伏產業的投資急劇擴張。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國內對光伏產業的投資并依然有增加之勢。近年來,在國家倡導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導向下各地紛紛開始大量建設和投資與光伏產業有關的項目,這樣不僅帶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而且造成項目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
2.3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所需的原材料、關鍵技術和人才缺乏。現階段,我國光伏企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高純硅主要依賴從國外進口,國內缺乏對原料硅進行深度提純的技術和設備。此外,我國光伏產業核心技術缺失,比如在太陽能電池板和光伏組件的生產中缺乏先進的技術,只能生產一些低附加值的產品,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造成這種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光伏產業缺乏綜合性的專業技術人才,現有的人員和技術不能滿足光伏產業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導致國內產業整體研發能力相對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2.4 我國的光伏產業缺乏行業標準價格體系以及準入評價體系。我國光伏產業尚未形成和組建統一的國家行業標準和檢測機構,此外,我國光伏制造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造成我們的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要經過嚴格的監測并在取得認證資格后方可進入市場,國外的光伏產品進入我國市場則不需要任何機構的監測,這也是我國光伏產品國際上競爭力較低的重要原因。
3 我國發展光伏產業的建議
3.1 梳理企業情況選擇性支持。政府應當重點梳理已經上馬的項目,對于技術先進,自有資金充裕,地域布局合理的項目予以鼓勵;對技術落后或未經實踐檢驗,盲目上馬的項目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擺脫當前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競爭無序的混亂局面。
3.2 引導光伏發電上網,擴大國內市場的需求。電網公司應抓緊制定嚴格并帶有先導性的并網標準,與此同時國家應通過光伏應用規劃和新價格機制,更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如特許權招標去發現更合理的光伏電價。
3.3 加快金融創新,發展壯大中國光伏產業。光伏發電項目需求的融資一般要求20年左右的貸款期,而國內金融機構能提供的一般都是短期貸款,融資渠道不暢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銀行與保險機構加快金融創新,支持國內企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搶占國際制高點。
3.4 注重對人才的引進和技術的創新。發展光伏產業的城市要注重引進專業技術人才。要加強低成本工藝技術的基礎性及前瞻性研究,增強我國在技術路徑選擇上的自主性。同時,要建立健全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原料和產品的技術標準等,推動光伏產業更好發展。
3.5 盡快制定國內光伏產業統一標準,并要與國際標準接軌。政府應在參考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光伏產業生產、技術、監測等相關系統標準,這樣才能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指明確定的方向,實現光伏產業鏈上下游的完全順利連接,降低產品制造成本,實現整個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最終做到與國際接軌,使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富有競爭力。
3.6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引導光伏產業走規范發展之路。政府要在對國內光伏產業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規劃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光伏產業合理布局科學健康發展。政府出臺政策時應著眼于解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比如在參考國外成熟經驗并結合國內各地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國情的光伏發電的上網價格,從而真正推動國內光伏產業應用市場的快速啟動。
參考文獻:
[1]趙勇.我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企業.2011(04).
[2]姚偉.怎樣看待光伏產業的冷與熱[J].節能環保.2010(01).
[3]陽芳.基于產業價值鏈視角的中國光伏產業投資分析[J].經濟論壇,2011年第9期.
[4]王仰東,許棟明.產業技術路線圖與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01).
2011年1月15日,由青島哈工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200千瓦高倍聚光太陽能示范電站并網發電。
由于成本高昂以及缺乏有競爭力的裝機成本和上網電價,作為清潔能源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一直沒有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業界之前將目光集中在改進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工藝上,但效果非常有限。從技術上解決光伏發電的成本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通過減少太陽電池在光伏系統中占比的方式來降低成本,也就是聚光光伏技術,被寄予厚望。
技術優勢凸顯
聚光光伏技術被看做是未來取代部分晶硅市場的第三代光伏技術,它具備晶硅電池無法比擬的優勢。聚光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光學系統,將太陽能匯聚到太陽能電池芯片上,然后再利用光伏效應把光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技術。它主要由聚光組件、太陽跟蹤器、系統支架等部件構成。
看起來很簡單,就像用放大鏡點著火柴一樣。實際上,聚光光伏卻涉及力、熱、光、電、機械、電子、自動化控制等綜合性技術,需要解決太陽跟蹤、光效、散熱等一些列問題。
相比晶硅以及薄膜電池產業來說,聚光光伏是一個具有極大誘惑力的市場。目前,投身于此行業的國內外公司已經越來越多,其中就包括Boeing、Amonix、夏普、PracticalInstruments以及國內的三安光電、廣東新曜、昊陽新能源、安徽應天新能源、漢龍集團、上海聚恒,等等。
廣東新曜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曜光電”)總經理容雷告訴《新財經》記者:“第三代聚光光伏技術具有單塊功率比較大、效率比較高、占地面積小等優勢,但因為牽扯到對日系統,所以,比較適合用在發電公司、發電站,而不是民用。”
容雷進一步解釋:“聚光光伏目前適合在中國西北地區應用,因為那里陽光比較充足,地域遼闊,適合做大型的聚光光伏發電站,而不太適合在城市里做民用。中國的國情與西方國家不一樣,美國、歐洲有很多地方都是獨立的別墅,別墅的屋頂是屬于自己家的,可以自己安裝太陽能板。但在中國就不一樣了,大多數老百姓住的都是樓房,給每家每戶安裝是不現實的。另外,聚光光伏的特點是,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其效率要比多晶硅好很多,現在城市的空氣潔凈度都很差,對聚光光伏的應用效率會有一些制約。”
2011年1月15日,由青島哈工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200千瓦高倍聚光太陽能示范電站并網發電,這是國內第一個按照商業化運營建設,且并網發電、投入運營的高倍聚光太陽能電站,也是目前國內轉換率最高的并網太陽能發電站。專家認為,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技術如果得以大規模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能源供應緊張問題。
目前,上海聚恒太陽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聚恒”)所研發的產品,可以讓透鏡的面積達到電池面積的576倍。換句話說,1000平方厘米的晶硅面積,才能與類似1平方厘米的太陽能聚光電池所發出的電能相媲美。如此看來,聚光光伏技術如果得到推廣,其效率將大大超過晶體硅。
上海聚恒副總經理廖軍告訴記者:“從理論上講,放大倍數越高,芯片的材料就越節省。一塊用在聚光光伏發電上的電池,其造價是晶硅電池的100倍。不過,如果透鏡與電池之間的倍數能超過300倍的話,那么,聚光電池的成本也就與晶硅電池的成本打平了。所以,各企業都在研究放大倍數更高的聚光光伏產品、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材料。”
聚光光伏發電中的砷化鎵聚光電池(也叫“多結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有比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更高的轉換效率。我國砷化鎵聚光電池產品的轉換效率已達到35%~39%,遠遠高于晶硅電池16%~19%和薄膜電池10%的轉換率。此外,砷化鎵聚光電池還具有吸收光譜范圍廣、衰減慢、耐溫性好、有效發電時間長等顯著優勢。
上海聚恒總經理容崗介紹:“上海聚恒在哈工大威海校區建立的示范電站項目,其電池轉換效率約為25%。”這比國內所有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高得多(目前晶硅電池的最高效率大約是18%)。
廖軍也表示,“理論上,一般聚光光伏發電的轉換效率約為70%,若加上一些折損,未來一兩年聚光轉換效率突破30%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能大規模制造,我們的發電成本可以跟煤電一樣。我們認為,到2015年,如果國內聚光光伏市場能有幾個G瓦的規模,就意味著這個產業鏈完全成熟了,市場容量是非常大的,電池片的轉換效率到2015年可能達到45%。到那個時候,聚光光伏轉化成發電成本,可能只要六七毛錢,這就意味著,國家不需要補貼了。”
聚光太陽能在節省半導體材料用量的同時,還降低了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生產成本和能耗,具有更短的能息回收期。
容崗向記者介紹:“能量投資回收期,是指生產這套系統所消耗的能量和產生的能量之比,回收期長短是判斷一個技術是否清潔的非常關鍵的因素。如果一套系統生產出來要消耗10度電,而這套系統一年能發5度電的話,要兩年才能收回所耗費的能量。目前,我國的多晶硅能最投資回收期要在五到六年以上,國外要兩到三年,薄膜技術在一年左右也能回收,而聚光光伏大概只需半年時間。”
但就目前來看,對高倍聚光太陽能來說,一些系統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國外也處于示范階段。投資者在計算投資回收期的時候,還應該考慮系統維修的成本以及維修期間不能發電造成的損失。
自主研發能力不足
對于很多聚光光伏行業的投資商、生產商來說,投資聚光光伏示范電站的建設成本還是比較高的。由于聚光光伏電站多采用砷化鎵電池,其價格非常昂貴,最早使用在太空領域,為衛星和空間站提供能源,在地面使用難以普及。
在國際上,專業制作砷化鎵電池的公司主要是美國的Emcore,SpectroLab(波音的子公司)和德國的Azur Space。目前美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已經看出了這個趨勢,聚光光伏已經被作為光伏電站的主流技術。
從國內來看,目前尚無成熟的聚光光伏設備制造商,產品進口依賴度較高。由于聚光光伏電站結合了光學、控制、機械等多種學科技術,其研發投入相比晶硅技術要更高一些。
容崗表示:“就聚光光伏這個行業來講,因為每個公司處在不同的狀態,它面對的問題也不一樣。有些公司不愿意從基礎做起,而是從國外把技術和設備直接搬過來,更多地傾向于‘拿來主義’。所以,中國聚光光伏市場,利用‘拿來主義’的公司與經過多次研究、自主研發的公司,所碰到的問題肯定是不一樣的。重要的是,國內真正由自己來開發系統集成的公司非常少。”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僅有的一家涉足聚光光伏產品生產的上市公司三安光電的產品組件全部為進口,僅在國內實現拼裝。高昂的成本使三安光電的聚光項目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業內人士認為,三安光電之所以愿意去做這個高成本的項目,主要是為了搶占市場先機,提高知名度,是以廣告效益為目的。
不過,基于聚光光伏的發展前景,國內也有默默無聞的企業在潛心研究這一新技術。新曜光電就是其中一家,公司是以第三代高聚光型(HCPV)太陽能發電模組和發電系統的開發、設計和產業化為主要業務方向的高科技公司。
新曜光電總經理容雷表示:“我們自主研發的發電模塊、光學系統以及跟蹤系統等,已經處于全世界領先地位。目前,這些設備的倍率、發電效率和系統控制功能都比國外先進技術要領先。”
上海聚恒總經理容崗也表示:“我希望做聚光光伏的公司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和資金去做研發,而不是光做市場。對聚光行業來講,這個產業鏈不是很長,把幾個關鍵點抓住了,問題就不大。”
記者了解到,上海聚恒對聚光光伏產業的整個環節做了詳細的分析,公司目前除了沒有參與電池片的設計以外,其他設備的設計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容崗對記者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遇到瓶頸。當然,聚光光伏行業還處于比較新的階段,一些加工廠商的生產能力還需要一些時間去培養。不過,將來這個行業的加工能力不會像晶體硅那樣,一會兒缺硅、一會兒缺玻璃。比如,聚光光伏電池片用的是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制備涂層)設備,這個設備既可以做LED,也可以做聚光電池,同樣的設備、類似的工藝。所以,只要這個行業做起來了,MOCVD設備在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應用于整個行業,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現在在國內,我們也看到有一些特別大的公司在做電池片,隨著行業的整體發展,未來,國內整個太陽能產業“兩頭在外”的瓶頸不會改變,聚光光伏應該會比晶硅好得多。
另外,聚光光伏產業的產能擴充會相對簡單一些,薄膜的產能擴充是非常困難的,要靠設備;晶硅的產能擴充也不是特別難,但可能時間會長一些。而聚光的產能擴充速度會更快,因為聚光對設備的需求不高。沒有什么特別專用的設備,都是一些通用的電器設備,會相對簡單。所以,聚光光伏將來的供應鏈應該不是問題。
降低成本是關鍵
既然聚光光伏比多晶硅和薄膜技術有太多優勢,為什么目前國內外對聚光光伏技術運用得不多,產能也不夠大P業內人士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成本太高。國內地面應用聚光砷化鎵太陽能電池也還處于產業化初期,市場份額較小。國內整個產業鏈主要環節中試技術和產品已經完成,正在進入小規模電站試驗階段。
上海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紅波認為:“聚光光伏發電要得到推廣,還需要業界加大投入。由于聚光光伏的市場還沒有真正啟動,一些配套材料的廠家對投入資金進行研發的積極性并不高。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跟蹤系統、玻璃透鏡、封裝材料等各環節實現突破,需要從事不同領域的廠家共同努力,而不僅僅是解決太陽能電池的問題。在聚光光伏電站示范運行過程中會暴露出很多問題,只要有廠家愿意投入力量去解決,聚光光伏很快就會得到推廣。”
以聚光光伏的行業特點看,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李紅波表示:“可行的規模至少應該在100兆瓦以上,如果只有幾兆瓦的裝機容量很難體現效益。一座100兆瓦的聚光光伏電站,如果其中1兆瓦的設備需要維修,不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如果電站的規模只有1兆瓦,經常處于維修狀態,成本就會大幅上升。”
容雷認為:“聚光光伏的成本包括兩塊:一塊是建設成本,另一塊是發電成本。目前,國家對于太陽能的補貼,每度電補貼0.7~1元,新曜光電利用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如果以每年2000小時的發電量為標準做參考,大概每度電的成本是0.7元,按照國家每度電補貼0.7元來計算,我們就可以實現零成本發電。”
容雷進一步分析:“現在每度電0.7元的發電成本是我們的實際成本,如果進入大規模生產以后,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這樣,我們的成本就會低于多晶硅。再加上聚光光伏的發電量比多晶硅多1倍,未來,對太陽能行業將產生顛覆性影響。”
聚光光伏技術研發在國外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但聚光光伏電站的商業化運營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仍處于起步階段,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成本太高。容雷說:“盡管聚光光伏有很多優點,占地面積小、發電效率高、節省材料、減少污染,等等;但聚光光伏的最大缺點就是成本太高,其成本大大高于多晶硅。太陽能行業還屬于政府補貼的一個高成本行業,但政府補貼畢竟是有限的、不可延續的。如果成本始終大大高于多晶硅的話。聚光光伏產業的發展肯定要受制約。只有把成本降到一定程度,或者有突破性的技術出來、聚光光伏的市場才能打開。”
所以,按照新曜光電目前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完全可以把聚光光伏產業的成本降下來。目前,晶硅體占據了太陽能電池95%的市場份額、但多晶硅目前在國內還是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生產100公斤多晶硅需要46度電,另外,多晶硅的的材質回收是不可降解的,這些也都是多晶硅的成本。
容雷舉例說:“在美國,買電器的時候要多花10%的回收成本,假如1000美元的電視機,要花1100美元,多花的100美元就是回收成本。按理說。多晶硅的回收成本比電器要高,1000元的多晶硅,至少要有20%的回收成本。但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涉及回收成本這一制度,所以,多晶硅的價格較低。”
而聚光光伏技術材料99%用的是鋁,是一些玻璃結構,在十年或二十年以后,鋁是可以回收的,這個回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發展前景廣闊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聚光光伏技術的更加成熟以及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聚光光伏將長期與晶硅、薄膜電池共存。長期來看,聚光光伏并不會完全取代晶硅和薄膜電池的市場,正如薄膜電池不會完全取代晶硅電池一樣。
目前,全球的聚光光伏裝機不到200兆瓦,預計今后幾年,隨著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的凸顯,市場規模將有爆發式的增長。未來十年,年均增速預計在40%以上。
容雷分析:“聚光光伏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無論對于全世界還是對于中國,太陽能產業都是一種主動的環境需求,而不是迫于經濟利益的需求。況且,中國的產業結構也的確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了。現在,在幾種精潔能源中,核能和風能都受到一定自然條件的限制。相對來說,太陽能的利用前景最為廣闊。今后,我們只要把成本降下來,將聚光光伏的成本控制在多晶硅之下、這一產業將有非常廣闊的前景。未來,可能不光是應用在發電站方面,在一些鄉村、一些二三線城市,居民也會有自發的需求。”
目前來看,光伏產業還是一個政策驅動型的市場,靠自身發展,成本無法與煤電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續性就非常重要。容崗表示:“中國恰恰在政策方面不明朗,很多地方政府和部委出臺了一些政策后,也定了一個上網電價,但并沒有說補貼多少年。特別是對于民營企業,沒有政府的政策,就更不敢貿然進入了。”
在美國,政府對聚光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非常大,曾有一家聚光光伏企業得到了美國政府幾千萬美元的無償補貼。而在中國,很多政策還是跟不上,容崗認為:“作為一個新技術,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聚光光伏未來的前景,將來如果能建起大型的聚光太陽能電站,其成本肯定會下降。現在包括幾大電力集團在內,也都在考慮嘗試建聚光光伏電站。所以,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搶占市場。”
2010年9月,三安光電在青海格爾木3兆瓦聚光光伏太陽能示范項目中,其中的1兆瓦并網發電項目、使用的是500倍透鏡,雙軸追日系統,平均轉換效率達25%。從2010年10月初并網發電情況統計,平均每天發電4500度左右,運行情況比晶硅發電效果好。
光伏產業發展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其未來前景、方向和定位等都處于不明朗的狀態,單純依靠市場自身的調控難以實現我國光伏產業的繁榮,需要國家相關產業發展政策來進行規劃和引導。而在此過程中自然出現了一些政策層面的問題,在目前的光伏“嚴冬”之下,更亟待解決。
產業缺乏規劃
光伏是國家重點扶持產業,自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寵兒”。而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亂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某位企業人士回憶說:“2006年以來,一批光伏企業在美國上市成功,而且市值極高,也造就了一批億萬富翁,這就給國內帶來了巨大的刺激。受此影響,有相當多的企業或是資本紛紛轉戰光伏。為助推產業發展,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的產業規劃。比如做好補貼,爭取項目資金,保證土地等等。然而,由于產業總體處于發展初期,規劃本身的不完善加上一些主管部門對規劃的執行力度不夠,使得對于我國部分光伏企業的非理性投資行為缺乏約束力。近年投資上馬了大量項目,產能肯定會在一個時期內爆發,但是目前光伏市場的相對萎縮,就使得產能這一矛盾更加突出。我國光伏行業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現在已經很明顯了,影響了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光伏發電不配套也是很大的問題。據某企業總會計師介紹:“一邊是在批電廠的項目,另一邊是建成后沒有線路,需要等很長時間。比如,建廠的和線路的不是一個地方批,這就讓我們企業比較頭疼,也讓打開國內市場難上加難,也產生了許多過剩產能。這在先期總體規劃上就存在一定問題,也許相關部門當初也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
政府“調控”過度?
近期,江西新余市政府幫賽維巨額債務“兜底”的事件,已經遭致很多質疑:政府該不該插手?
有專業人士就此事打趣說:“當一個有理念有技術的民營企業遇到了一個GDP的政府,還有合適的宏觀政策的支持,短短幾年就制造了一個個光伏神話、一批成功的企業家。之后‘他’就當上了省工商聯副主席或市政協常委,政府幫企業解決貸款和其他問題,企業讓當地的GDP高速增長。這之間政府與企業牽扯的太多太多。這同樣也暴露出來一個老問題:以GDP為主要標準的政績考核機制根深蒂固,地方政府通過支持光伏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政府稅收,提高就業率。”
中投顧問《2012-2016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設備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也指出,2012年是光伏產業的低谷期,產業結構面臨大幅調整。光伏設備市場發展狀況令人堪憂,國內光伏巨頭虧損嚴重,這一局面持續時間比預期要長。光伏企業應盡快擺脫對地方財政的過度依賴,通過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實現“造血”功能,盡快走出經營困境。
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一定的產業規劃能力。有分析人士認為,光伏產業屬于新能源產業,應該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在落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時應講求實效,應地制宜,避免短期行為。缺乏長期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暫時的勞動就業增加、稅收收入增加、企業盈利增加必然伴隨著巨大的財務危機,也助長了地方項目盲目上馬的風險和風氣。
另一方面,不少人士也提到,目前我國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多數是針對企業,這也是外國政府提出“制裁”的理由之一。而國外大多是對消費者進行補貼,在上網電價方面予以支持,這與我國有著很大不同。
企業本應該保持市場的嗅覺,而在長期的政策“呵護”之下,自然顯得“弱不禁風”。而政府又抱著大而不倒的心態救市,企業風險自然會牽連政府和銀行,故有人說“企業在某種程度上綁架了政府”。
這一說法并非危言聳聽。
克服體制障礙
核心技術和轉型升級一直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然而這一切都依賴于一個強有力的創新體制。
總理曾在《求是》雜志上發表文章《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文中就提到關于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的協同和集成能力,對具有戰略方向性關鍵共性技術,要集中資金和研究力量實施重點突破。正是這一點上,暴露出我國體制上的一些突出問題,各部門、各行業往往不能在國家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體制問題是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此語可謂一語中的,反映了我國創新體制中的深層次問題。可以說,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么就算是再巨大的投入獲得的回報也是不大的。
(一)遭遇“寒冬”
光伏產業是指圍繞太陽能光電效應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包括高純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等。
光伏產業的環保節能基因決定其必然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用“烈火烹油”來形容當初中國光伏產業突飛猛進不為過。
不完全統計,全國有20多個城市提出要建千億元的光伏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而目前我們總共只有3000億元的市場容量。中國2011年的光伏組件總產能達30GW,而全球裝機量預計只有20GW。產能的無序擴張和過剩,使我國光伏產業面臨極大的風險。僅僅經過幾年的擴張,在中國,光伏產業正走向夕陽和沒落。有一句歌詞很契合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把悲傷留給自己,你的美麗讓你帶走”。能耗高、污染嚴重,低價競爭不斷擠壓利潤空間,我國多晶硅生產業繁榮的背后是不可忽視的低端制造之痛。由于沒有統一的能耗、占地及環保標準,我國多數多晶硅企業在成本、質量等方面仍難以與國外企業抗衡。
而根據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其標志性事件是光伏“雙子星”賽維和尚德的隕落。作為中國光伏業的巨頭,賽維曾經創造了巔峰式的輝煌,頭頂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多晶硅片企業的桂冠,賽維董事長彭小峰憑此一度躋身新能源首富。當產業步入寒冬期,資金鏈的斷裂、近300億的巨額債務纏身、供應商的逼債,賽維走在破產的風口浪尖上。
而光伏雙子星中的另一顆,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和面板制造商尚德,作為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企,尚德上市后2年,花錢大手大腳,其一年僅花在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活動上的資金就有6000萬之巨,倘若尚德有活動要在北京舉行,首選釣魚臺國賓館,董事長施正榮也曾是中國首富,風光無二。如今光環褪去,尚德股票連續低于1美元,退市在即,負債超過200億,也可能破產。
“這多像是一場煙火,砰的一聲,上了天,落下來都是灰。”面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敗落,有著“中國光伏產業之父”美譽的海潤電力董事長楊懷進有感而發。
(二)溺愛和嬌情
盛極而衰,中國光伏產業何以淪落至此?首當其沖的是政府的溺愛。政府的身影在整個光伏產業的興衰過程中不斷晃動。政府不但一手將這個行業捧大,給予該產業各種特殊的政策優惠,而在其產能過剩時又沒能及時合理引導,反而繼續慫恿其擴張,并提供各種支持。
光伏雙子星閃耀,政府功不可沒。尚德的成功在于,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在風險投資機制上給予大力支持,國資入股給其關鍵的推動力,國資退出又為其上市掃清障礙。尚德得到了寶貴的啟動資金、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擺脫體制束縛的機會,同時又把自己束縛在政府的搖籃中。
政府的招商引資、補貼帶動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大規模的授信迅速做大規模,這就是常見的“體量壓死人”,但在核心技術方面卻一再受制于人,在關鍵時刻暴露出高科技外衣下低端制造的本質,銀行的大規模貸款有轉化為壞帳的風險。在光伏行業蒸蒸日上的日子里,建立了眾多的“太陽城”和“光伏產業園”,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引來更多的光伏企業和項目上馬。以江蘇為例,這個全國光伏第一大省自2008年開始,先后建設了常州、無錫、金壇、常熟、鎮江、揚州、鹽城、徐州、泰州、高郵、啟東、蘇州等光伏產業園。
而中國的光伏業本身并無多大的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出口海外,國內市場幾乎忽略不計,太陽能電池高達98%的產品用于出口,在國際貿易中又缺少定價權。一旦歐美經濟陷入衰退、加強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光伏產業必然危機頻臨。而企業的嬌情又扼殺了光伏產業的創造力。當初彭小峰為試探當地政府的誠意,提出三個近乎苛刻的條件,一是政府協助賽維引進人才,二是協助解決2億元的資金缺口,三是必須保證24小時雙回路供電,而且電價要優惠至四毛錢一度。沒想到這幾個條件當地政府悉數答應,只有在退潮后,才知道哪些人在裸泳。
尚德方面最為貼切的一個描述就是“施正榮一有問題就給‘大領導’發短信,領導被他搞得很煩。”尚德的揮霍浪費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即便到2011年財務已經非常吃緊的時候,尚德仍隆重操辦其十周年慶典。工作人員無比自豪地回憶,宴會當晚的啤酒是從德國空運過來,而原本設計讓施正榮從直升機上降落出場的運營團隊,也是從法國請來的。整個慶典,尚德花費了七百多萬元,據說,這已經算是一切從簡的了。
政府的溺愛,企業的嬌情,兩者一拍即合,光伏產業出事是早晚的事,只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跌得這么慘。
(三)“取暖”之術
鑒于賽維、尚德這兩家企業都是“大得不能倒的”龐然大物,賽維是江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雖經幾次裁員,仍有兩萬多員工。而尚德不但是無錫的一張名片,還關系到5萬人的就業問題。江西、江蘇兩地政府正出手施救。政府接盤是避免破產的最后一招,也是企業負債國有化的辦法,如果企業好轉,納稅人受益;如果企業破產,納稅人受損。賽維國有化消息傳出后,市場歡欣鼓舞,當天納斯達克交易的賽維LDK收盤大漲21%。
無錫尚德的前景暫時還不明朗,當地政府給了施正榮兩條路,一是政府出面購買該公司明年3月到期的總額高達5.75億美元的可轉債,然后經國開行注資救助,但前提是需要施正榮將全部個人資產做無限責任擔保;另一個則是,上市公司尚德退市,然后將其子公司核心資產無錫尚德國有化。
同樣鼓舞人心的是,日前,國家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也共同出臺了啟動內需,幫助光伏企業“過冬”的一攬子計劃。財政部有關官員表示,下個階段將進一步加大對金太陽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點、線、面多工程結合,擴大國內光伏應用規模。“點”是指在工業園區鼓勵一些企業自發自用,“線”是指鼓勵教育、衛生等系統擴大光伏應用,“面”就是鼓勵部分市縣乃至省一級大規模實施金太陽第二批示范工程。
工信部官員也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委逐步規范光伏產業發展,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并在資金扶持、項目實施、金融信貸、進出口貿易等方面優先支持重點企業。另外,還將加快行業標準修訂,并加快籌建中國光伏產業協會,積極應對國外光伏貿易摩擦。
國家電網則帶給光伏企業一個實實在在的“大禮包”,10月26日,國家電網正式《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截至9月底,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同比增長415%,收購光伏發電電力同比增長537%。電監會表示,將著手制定行業監管規范和標準,進一步引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而中國光伏企業也在自救,首先是進行反調查申訴。今年8月,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等中國多晶硅企業自向中國商務部提交“雙反”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調查,目前已獲得重大突破,立案程序已經啟動,對外公告也即將出爐。
2012年1-6月,這四家企業總產量為28484噸,占據國內36230噸總產量的79%。啟動“雙反”反調查申訴,這是中國光伏企業自信力的表現。
近幾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期。特別是在2007年,我國光伏產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使得我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國;而且,高純多晶硅技術以及其他許多關鍵生產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國產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
但是,2007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也集中爆發了一系列相互關聯、引起高度關注甚至激烈爭議的問題,主要包括:不協調的產業鏈結構、絕大部分產品出口國外的市場格局、生產過程導致的國內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環境污染、全球技術和市場競爭加劇下的產業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光伏發電的商業化前景和時間表等。這些都是當前廣受熱議的焦點問題,也是推動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和太陽能利用的重大問題。
二、國內外光伏產業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一)我國光伏產業的最新進展
近幾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已基本形成了涵蓋多晶硅材料、鑄錠、拉單晶、電池片、封裝、平衡部件、系統集成、光伏應用產品和專用設備制造的較完整產業鏈。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專用設備和專用材料的國產化加快,許多設備完全實現了國產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9GWp和3.8GWp,當年產量分別比2006年增長148%和138%,達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總產量的27%以上,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國。2007年我國光伏產業的銷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8萬人以上。
特別是多年持續嚴重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高純多晶硅制造技術,在這兩年內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在科技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業、洛陽中硅、江蘇中能等3個企業分別建成了千噸級高純硅生產線,使得全年高純硅產量大幅增加到1130噸。2008年,隨著江蘇中能二期和重慶大全的各自1500噸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產,預計國內超純多晶硅的全年產量將超過4000噸。而且,重慶大全和江蘇中能公司實現了還原尾氣回收利用技術和多晶硅還原爐制造技術的重大突破;據介紹,綜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約50美元/kg),顯著低于其他國內同類企業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綜合回收率也超過98%。最近,江蘇中能等一些國內企業還在積極準備開發引進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純硅生產技術,可望使高純多晶硅生產的綜合電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至少有33家高純硅生產企業的一期工程產能總計約為4.4萬噸(規劃總產能高達8.8萬噸),如果這些項目能順利建成投產,預計我國2010年的多晶硅產量將超過3萬噸,將從根本上緩解高純硅材料的供需緊張的矛盾。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不少地方和企業近年來積極建設MWp級并網光伏系統(主要是建筑屋頂光伏系統)。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8年5月,全國已建和在建11個MWp級并網光伏系統,大部分預計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還積極探尋建設更大規模光伏發電站的機會;江蘇等省份還提出制定“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我國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積極的目標,力爭在2015年前使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內使光伏發電量占到全國總發電量的1%,這意味著大約500億kWh的年發電量和超過4000萬kW的裝機量。
(二)國際光伏產業的進展和發展前景
在國際上,光伏發電產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持續政策扶持,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隨著太陽能電池技術進步、硅原料和組件供需形勢逐步緩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發電成為增長速度最快、初步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
日本2008年恢復了中斷兩年的居民屋頂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投資補貼政策。美國目前30多個州都實施屋頂并網光伏發電凈電量計量法政策;美國聯邦政府2008年又延長了光伏投資稅減免政策。德國繼續對光伏發電實行為期20年的固定電價,2008年平均上網電價為45.7歐分,kWh。
國內外光伏產業界已開始描繪以居民銷售電價和峰谷電價為臨界點的并網光伏發電商業化時間表。德意志銀行預計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電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約合0.7元人民幣,kWh),樂觀估計大約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約合1元人民幣/kWh),使得光伏發電將于2010-2013年期間首先在日本、德國、西班牙等實行較高平均零售電價的國家開始商業化發展。
在扶持政策和發展前景激勵下,2002年以來,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年均增長率超過40%。2007年全球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62%,當年統計安裝量為2.83GWp,累計總裝機容量大約為12GWp。據有關預測或展望,未來數年全球光伏市場將以大約60%的速度增長,2020年累計裝機將達到200GWp,絕大部分為并網光伏發電。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來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乃至可能的經濟危機,預計會減弱全球光伏發電市場增長速度,并影響光伏設備制造業的發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機普遍增加融資難度,而資金密集型的光伏產業也不能獨善其身;二是國際能源價格(以油價為代表)的大幅回落將扭轉各國銷售電價持續增長的趨勢,從而延遲光伏發電實現電網平價(gridparity)的時間點;三是各國在金融危機和財政能力影響下,其今后的光伏產業補貼政策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三、我國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的障礙和挑戰
雖然我國光伏產業近年來實現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技術、環境和市場風險;近期推動國內光伏市場應用也面臨成本高、上網難、缺乏經驗等障礙。
(一)國內光伏技術仍存在總體水平不高、內在競爭力不強和短期環境風險
由于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歷史短、基礎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國光伏技術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效率和質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進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和高純硅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方面也落后于歐美日發達國家,許多裝備主要依賴國外引進。因此,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仍主要依靠市場驅動而非技術驅動,缺乏強大的內在競爭力。特別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高純多晶硅企業仍面臨物料閉路循環和廢液廢氣污染物回收處理等方面的技術瓶頸,存在四氯化硅副產品的環境污染風險,成為我國高純硅行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
(二)產業和市場發展不平衡,不利于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和節能減排
過去幾年內,我國光伏產業界抓住歐美國家光伏市場的快速增長的機遇,利用國內人力和資源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實現了迅速起步與發展壯大。但業界普遍預測,由于近年全球光伏產業的產能迅速擴張以及金融危機影響,未來兩年內世界光伏組件和高純硅材料市場將呈現供過于求的趨勢,使光伏產業面臨大規模洗牌。
最近我國光伏企業已普遍停止擴產、削減產量。在這個洗牌過程中,利潤率最高的環節也將逐漸轉向下游的光伏發電運營業,使得出售光伏電力比出售光伏組件和系統具有更長遠穩定的回報,這也是傳統光伏產業界(光伏設備制造業)日益重視、極力呼吁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國光伏市場的發展卻滯后于國內光伏產業和國際光伏市場,2007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為20MWp,僅為當年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的2%和全球總新增裝機量的0.71%,其中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僅為2MWp。因此,目前這種產業和市場格局意味著我國光伏產業面臨日益突出的市場風險。而廣受爭論的光伏產業的高能耗問題,其實質問題也在于產業和市場發展不平衡,即取決于國內光伏產業鏈建設和國內外市場的選擇。相關研究已達成基本一致的結論,目前多晶硅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生產過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兩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國內生產高純硅料及硅棒/錠和硅片(占光伏系統生產總能耗的70%-80%)、在國外應用光伏發電系統,則光伏產業對我國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業。
(三)光伏產業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夠經濟競爭力,有賴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網光伏發電的初投資目前大約為5-6萬元/kW,預期上網電價3-5元/kWh,離網光伏系統的投資和供電成本更高,需依賴優惠的價格和財稅政策扶持。最近數十年全球光伏市場的重心隨著各國光伏市場政策的變化而先后從美國(1996年以前)轉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歐盟(2002年以來),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動的。目前我國還未制定比較系統完善的光伏發電經濟激勵政策,全國已建成的100多個并網光伏發電項目中只有2個項目在2008年6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準予享受4元/kWh的優惠上網電價,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適度的財政補貼和優惠上網電價扶持政策。
(四)有待于制定落實光伏發電上網的具體政策措施
由于光伏發電系統增加了不可調度的電力裝機,目前的技術標準也沒有關于無功補償以及電網調度等問題的相應標準和管理規程,使得電力部門不愿接受光伏發電上網。我國已建成的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都處于試驗性并網狀態,不允許光伏電力通過電力變壓器向高壓電網(10kV)反送電,只允許在低壓側(380V/220V)自發自用。因此,目前我國還缺乏真正的光伏發電上網項目和充分的經驗。
四、關于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道路的探討
為應對根據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挑戰,切實建立符合國情的產業發展道路和政策措施,我國需要正確處理產業、技術和市場的關系,解決以下三個主要問題。
(一)如何增強國內光伏產業的技術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
產業發展從根本上取決于技術驅動(競爭力增強)和市場拉動。雖然不少業內人士呼吁立即啟動國內規模化并網光伏發電市場以支撐我國光伏產業,但目前的高成本使得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目前仍難以承受。而且,如果我國在當前啟動大規模光伏市場和補貼,必將立刻扭轉光伏市場的回落趨勢,推高光伏發電成本。另一方面,國際光伏市場仍保持增長態勢,仍為國內光伏產業提供了必要的支撐。鑒于此,近期仍要努力通過技術進步、健全產業鏈、鞏固開拓國際市場、建設國內示范項目來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強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在產業鏈中,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業符合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擴大就業政策導向,仍是應首要鼓勵發展的環節。自主化生產高純硅是中國光伏產業降低價格的必由條件,但必須重點支持清潔高效、低成本的高純硅生產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二)近中期國內光伏市場應確立的主要發展方向
由于歐、美、日等國家早已實現電力普遍化服務,其太陽能光伏的推廣應用在上世紀90年代就瞄準了并網光伏系統(主要是屋頂并網光伏系統),并于近年來加快大規模應用,包括大規模地面并網光伏電站。而我國目前還有大約100萬無電戶需要在2020年以前采用光伏和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解決用電問題,潛在市場容量為200-1000MWp(1GWp),應成為近中期首要考慮、予以扶持的光伏市場。雖然某些企業認為必須依靠并網光伏發電而非離網發電來支撐光伏產業發展,但其實質問題在于只有并網光伏發電才能使得光伏企業進入下游市場并實現穩定售電收入,故而光伏企業十分熱衷于并網光伏發電。不過,從政府的公共服務責任和有限財政資源來看,我國近期光伏發電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無電區的電力建設,同時可根據相關科技攻關和前期產業化工作要求建設一批并網光伏系統/電站,為啟動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市場做好技術性準備。
(三)我國應制定光伏產業和國內市場應用扶持政策
按照前述的光伏產業政策目標和國內市場應用方向的相關思路,我國在當前和近期仍要堅持并加強相關科技、財稅、外貿優惠扶持政策,以進一步提高核心技術能力、完善產業鏈條、擴大中游電池組件產業能力及國際市場份額。另外,根據國內無電區電力建設和并網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需求,予以必要適度的財政補貼和優惠上網電價支持。鑒于我國還沒有并網光伏發電的充分經驗和可靠成本評估,也缺乏相近電價的支撐,而且地區差別較大,故而難以立即制定頒布統一的固定電價,而需要通過招標等途徑探索相關經驗,積累必要數據。
五、結論和建議
我國的光伏產業通過持續開展技術研發和市場化運作,迅速建立了基本完整的產業鏈,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大國,為我國加快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初步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光伏發電價格仍然高昂,我國光伏產業仍未完全擺脫“低水平擴張的出口依賴型產業”特征。為此,我國在近期宜制定實施以“提高技術和產業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提供國內電力普遍服務”為中心目標的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近期應抓緊開展如下工作。
(一)大力加強先進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扶持“技術推動型”的光伏設備制造業
要重點研發清潔高效、低成本、新型的高純硅和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近期重點支持企業逐步完善改良西門子法,開展流化床法、硅烷法、冶金法等新興高純硅生產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作。應支持技術領先的企業擴大產能,建立國家光伏技術研發和產品檢測中心。要加強相關科技、財稅、外貿優惠等扶持政策,鼓勵支持發展符合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擴大就業政策導向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業,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二)穩步開拓“離網和并網并行,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的國內光伏應用市場
在近期(估計2015年前),應在難以延伸電網或建設水電站的無電地區加快建設光伏電站和推廣戶用光伏系統,另外根據技術研發和項目示范工作需要建設一批集中并網的大型建筑屋頂光伏系統、分散并網的居民屋頂并網光伏系統及新型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光伏系統。在中期(估計2015年左右),隨著無電區電力建設接近尾聲和光伏發電成本趨近銷售電價,首先擴大建筑屋頂和建筑一體化并網光伏市場,并穩步建設地面并網光伏系統。在長期(預計2020年以后),隨著光伏發電成本接近常規發電成本,全面擴大各類并網光伏市場。
為此,近期應研究制定用戶側低壓端光伏系統的發電上網和電量監控技術規程,制定頒布針對工商業和居民的“凈用電量計費”管理辦法,制定實施投資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制定大型地面并網光伏電站示范項目的實施投資經營主體和上網電價的招標辦法等。在中期(2015年左右),隨著經驗和成本數據的積累再引入建立“控制總量規模的固定電價制度”,為在2020年后全面實施固定電價制度做準備。
關鍵詞: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破產重整;產能過剩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8-0001-02
1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由于光伏產業發展速度之迅猛,發展前景被高度看好,因此備受資本市場與各地方政府的青睞。有了政府在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光伏企業在各地迅速展開,至今中國已有上百個光伏產業基地,產能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然而,在2011年歐債危機、“雙反”調查和行業內部產能過剩、激烈價格戰的多重沖擊下,曾經風光無比的光伏產業進入它的一個低潮時期,與之相伴的是已現端倪的光伏“破產潮”。
2011年12月初,四大光伏巨頭英利、尚德、天合、賽維陸續了第三季度財報,四家公司虧損2.9億元,它們面對的普遍困境是產能過剩、市場需求萎縮。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與地方政府大規模的補貼政策有關。在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發展光伏產業之后,企業紛紛擠進光伏市場來淘金,致使產能過剩的局面難以避免。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的市場情況是:光伏產業產能與光伏市場需求嚴重不協調,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致使行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如今,大部分企業都處于停產、限產或半停產狀態,有少數面臨破產危險。在海外市場萎縮、國內市場沒有完全打開的局勢下,光伏產業的發展道路令人堪憂。國內光伏市場趨近飽和。
目前,國內光伏企業開工率不足30%,大多數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已基本停產,還有部分企業將面臨破產重整。不過,對國內光伏企業而言,一個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5吉瓦,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這說明,中國光伏產業并沒有走到它的盡頭。
2 尚德的發展之路
無錫尚德是尚德電力公司旗下資產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集中了尚德電力公司95%以上的產能,是全球四大光伏企業之一,所以研究尚德比較具有行業代表性。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由施正榮博士于2001年1月建立,是一家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光伏應用產品的研究、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的外商獨資高新技術光伏企業。2002年9月,尚德完成了第一條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安裝;2004年,太陽電池生產能力達到6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八千多萬美元,挺進該行業全球前10強;2005年12月14日,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同年,形成150兆瓦生產能力,銷售收入達兩億多美元,居全球前8強;2010年10月9日,尚德在美國市場上開設了第一家工廠。
然而,尚德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自2011年以來,尚德的形勢急轉直下。2013年3月11日,尚德電力公開表示,該公司已經和至少60%的債券持有人就延遲兩個月償付債務一事達成共識。截至2013年3月15日,尚德電力有價值五億多美元的債券到期。2013年3月14日,政府公開表示將不會向陷入困境的尚德電力公司伸出援手。2013年3月18日,無錫尚德的債權銀行聯合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
3 尚德在發展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尚德由一開始的輝煌走向破產重整,與它自身發展中伴隨出現的問題緊密相關。以下針對主要的幾個問題進行探究,并就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第一,尚德的市場長期在外。無錫尚德資本市場和實體生長的區域割裂,使得企業的生存能力大幅度降低。尚德的市場主要在海外,包括歐洲市場、美國市場等,也主要在海外進行融資,但生產基地卻集中在大陸。這種“兩頭在外”的局勢使得尚德生產嚴重受制于外需。
第二,光伏產業產能過剩,致使惡性價格戰頻發。中國整個光伏產業共同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產能擴張的速度遠超于市場發展的速度。市場需求遠遠跟不上市場產能,各企業只有通過惡性價格戰來維持企業的發展。尚德幾乎所有產品都是用于出口,而且多數產品處于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低。尚德是重走了國內傳統制造業的發展之路,產品附加值低、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缺乏創新技術。
第三,過度依賴政府。尚德從一開始發展,就受到無錫市政府政策和經濟上的強烈支持。政府一方面積極鼓勵企業擴大產能,卻忽視了企業在海外市場過于強勢會招致打壓。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的啟動上,缺乏長遠戰略,一味追求“低價競標”,在研發、品牌等方面投資甚大,但研發能力低、缺乏核心技術。
4 光伏產業發展對策探究
針對以上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第一,國家及政府應加強組織管理,做好頂層設計,而不是盲目地進行政策和經濟支持;應明確產業規范,在打開市場的同時兼顧考慮環境因素。必須杜絕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只一味地追求市場利益。各地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扶持和經濟支持來啟動國內光伏市場,刺激國內光伏市場需求,以緩解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壓力。市場需求增加了,產能與需求相匹配了之后,行業內惡性價格戰也會隨之減弱。
第二,規范產業、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一是應對目前存在的企業進行調整。砍掉大型企業的一部分業務,分散大部分業務,采取化整為零的策略。淘汰或者兼并比較落后的企業,再進行統一的科學管理。二是對準備進入光伏產業的企業做好篩選和考核。三是建立并完善光伏產品標準體系,提高檢測認證水平等手段,可考慮對優質光伏產品進行認證,并大力宣傳和推廣通過認證的產品市場應用價值。整個光伏行業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刺激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
第三,創新和摸索新的產業組織形式。可以將太陽能產品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進其走入千家萬戶等。引導光伏企業向系統集成領域拓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社保等穩健型資金進入光伏電站投資領域,為光伏企業電站開拓進行融資;支持光伏電站證券化,通過租賃等方式,促進商業模式創新。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