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創意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各個國家都在不遺余力地競相鼓勵和扶持,以期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高度強調創意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因此,進一步明確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關系,探究藝術教育的發展路徑,使之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已成為高校藝術教育嶄新的課題。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狀況
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內容的提供者,既包括設計師,如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裝潢設計、動漫設計、游戲設計、廣告設計等方面的專家,也包括藝術家,如畫家、漫畫家、作家、編劇、詞曲作家、樂隊指揮,以及演員、演奏、攝影、攝像、動畫、魔術等藝術創作人員。文化創意人才位于創意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因為創意產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創性的知識含量中。近年來,文化創意人才作為創意產業鏈最上游環節的主體,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成為稀缺資源。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新興的、交叉性的、邊緣性的學科,從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驗來看,高等院校是教育與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的中堅力量。僅以游戲產業為例,在2003年,美國設有游戲專業的大學、學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學設有游戲開發、設計、管理、運營專業,韓國有288所大學或學院設有相關專業。
二、藝術教育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在學理背景和人才的基礎層面上有著傳承相依的關系
藝術教育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源頭和基礎。一般認為,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確立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從產生之初就與藝術教育有著緊密聯系,藝術教育是文化創意產業得以發展的源頭和基礎。文化創意產業是藝術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延伸和新發展。
(二)藝術教育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持
藝術教育是直接以人才培養與輸送的方式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智力與人才的支持。藝術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主要在于培養有創新思維的藝術人才。我們都知道任何具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必然是打破常規或超越現實,而文化創意產業中對藝術的創意的詮釋就是要探索具有創新思維的涌動的藝術人才,而當今的藝術教育正是承擔了這一歷史的責任和使命。
(三)藝術教育發展會進一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繁茂與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與高校的藝術教育發展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21世紀是創意的世紀,創意作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創意發展的最重要和有效推動力的藝術教育,同樣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高等藝術教育不僅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各類文化創意人才,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擴張和文化創意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而且還在藝術產品及相關服務的創新、傳播、應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越發達就越能從根本上認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也反過來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和藝術教育的完善,一方面使得藝術教育正在成為文化創意產業鏈中的一大組成部分,文化藝術教育產業;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反過來又推動了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藝術專業的誕生和藝術教育的飛速發展。
三、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藝術教育的發展路徑
(一)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將藝術教育與創作性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
原有的藝術教育模式很容易忽視了人文素質,一旦忽視了人文素質,那么就會與所提出的中心內容與思想相反,這同樣也是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高校藝術教育應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本,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創新硬件支持,通過營造一個利于文化創新的人文環境來熏陶學生的情智。
(二)與文化產業市場緊密聯系,突現高校藝術教育多種經營模式的發展理念
創新型的教育模式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是相互適應的,尤其是在市場發展方面,將不斷地使藝術教育的優勢得到發揮,同時也要及時調整訓練方法和教育內容。高校藝術教育要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高校藝術教育應緊密連接藝術創作的本質,并讓產、學、研更好地結合起來。高校藝術教育與市場接軌的實踐基地,積極融入產業市場。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多個角度的,并且在改革與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藝術教育發展急需加大步伐,將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并高度結合文化產業的市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讓藝術教育能夠具有新鮮的生機與活力,培養具有高文化素質創新型人才。
(三)加強人文素養的鍛造,夯實文化創意產業時代下的素質基礎
高校藝術教育首先要確立人文素質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更新藝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應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與審美能力為目標,加強人文類課程和理論課程的滲透與建設,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其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校園創新活動,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形成一種濃厚的文化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建立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的創新活動,加強創新基地建設,為學生的創新提供硬件支撐;第三,要營造一個有利于文化創新的校園人文環境。“校園文化對學生性情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華、行為方式及價值取向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力舉辦各類人文講座,積極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高校藝術教育對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較大關系,教師要把學生的思維向發散性、靈活性及獨創性方面去引導,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探索性的課題,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創新型藝術教育要求教師具備創新素質,教師不僅要有扎實寬厚的專業知識,還應掌握各學科前沿的最新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師的角色也應發生重要轉變,教師應從過去的單純的傳授者向信息資源的調配者和引導者轉變。
(五)轉變教育理念是創新高校藝術教育的前提
1.強化人才意識
一方面要著眼于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際需求,不斷改革人才培養的方案,不懈探索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應根據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人才成長規律,在加強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與人文素質雙促進、雙提升。
2.強化創新意識
高校藝術教育者應強化創新意識,不僅要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在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創意產業上勇于開展創造性的探索和實踐,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授課方式等方面打造一套有效的科學體系,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構建創新實踐的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3.應強化市場意識
在高校藝術教育實踐中,教育者應把藝術教育與文化產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生活教育、實踐教學,促進教學、研究、生產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競爭意識、提升理論運用能力,為以后走向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總之,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化不僅為高校藝術教育創造了廣闊的空間,也為高校藝術教育指明了改革和發展方向。當下高校藝術教育應著眼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立足于國內外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的需求,切實強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著力轉變藝術教育教學理念,建構完善的藝術專業課程體系,探索科學有效的藝術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和藝術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軼.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現代傳播,2007(01)
[2]莊永成.藝術概念與設計教育[J].美術研究,2005(01)
[3]約翰?馬赫爾曼,劉沛譯.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附錄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喻仲文.張道一藝術教育思想研究[J].設計藝術,2005(02)
[5]吳漫.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2(04)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創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3-0090-02
在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知識經濟已經逐漸取代了能源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促進城市、國家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就當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市場中還缺乏足夠的創意文化人才,在其人才教育與培養模式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高等院校在培養文化創意人才中的主要問題
(一)尚未建立其科學的教學機制
培養文化創意人才,需要使人才能夠掌握一定的新技術,并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素養。但是在一般的高等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技術的培養,忽略了對其技能的培養。文化創意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基本知識,還要能夠靈活的將基本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能夠妥善處理遇到的問題[1]。但是在當前的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教學中,仍舊將傳授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忽略了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這也往往導致高等院校中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中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很多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往往是采取開展三年的課堂教學,剩下一年參與到頂崗實習中的人才培育模式。但是在其實踐中不能重視到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性,只是將學生作為廉價的勞動力,這對培養優質的創意人才是很不利的。
(二)高等院校創意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脫節
在高等院校中培養文化創意人才,是為了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的人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與社會需求仍有脫節。在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中,既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教師較少。且由于高等院校在其辦學中受到相關條件的制約,導致其很難培養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三)高等院校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建設不夠合理
在當前的市場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要求人才是技術與藝術平行的復合型人才,但是高等院校在其專業設置以及課程體系建設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很難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人才的需求[2]。一些高等院校在對其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設計時,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學生雖然能夠掌握大量的專業技能知識,但是其創新思維能力被遏制,不能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培養,也就難以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對創意人才的文化素質培養不足
文化創意產業在選擇員工與人才時,尤其重視創意人才是否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但是,就當前的高等院校的創意人才培養實際情況來看,還尚未認識到加強人才文化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往往不能對學生的人文修養進行相關的教學。在大多數的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中,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與教學理念,在其教育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忽略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這就很容易導致高等院校培養的創意人才,出現技能較為單一,視野較窄,職業素養偏低等狀況,這是很難滿足當前的創意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的。
二、加強高等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可行性策略
(一)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在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好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要求教師在其教學實踐中,能夠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因為文化創意產業能引領時代的發展潮流,是時展潮流的指向標,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養的文化創意人才,能夠具備持續更新其知識儲備、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意的能力。這首先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的轉變教學模式,并能加強自身建設[3]。學校也要能夠根據市場中的經濟轉型發展實際情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情況,對學校中專業的設置進行及時的調整。在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教育教學管理中,就要通過各種機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因為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同普通學院不同,在其教學中強調教師要同時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具備與其教學專業相關的時間經驗。且當前的高等院校中教師,大多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的,雖然其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是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
(二)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高等院校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
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在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中就要針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的需求,在學校中開設與文化創意相關的專業,并能設計合理的教學課程。就我國目前的高校實際情況來看,已經在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開設了創意學院與文化發展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在其建設中,也要結合市場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等多種信息,在學校中開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綜合性專業,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創意人才的培養,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4]。同時,還要根據文化創意產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對高等院校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另外,還可以根據課程的需求,專門開設創新課程,并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增加更多的實踐環節與實踐項目,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三)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與教育手段
創新能力是文化創意人才最重要的能力,要想培養其創新創意能力,首先就需要能夠從傳統的思維模式與思維習慣中跳出,通過應用豐富的想象力,從而能夠創造出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的新事物。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教師施加了較大的壓力。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及時的轉變其教育方法與教育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盡量選用啟發式、參與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體差異,能夠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合作關系。從而在啟發式的教學環境中,幫助學生養成發散性、聚合性以及創造性等多種思維方法與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積極的應用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教學資源、企業的資源等,建設專業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應用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擴展其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實踐能力。
(四)加強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機制建設
高等院校要同企業進行良好的合作,可以在雙方的協商與討論下,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培養人才的直接目的,就是在學生畢業后可以迅速地參與到相關的行業崗位中,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同企業聯合起來,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業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探索出更加合適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而將高等院校的創意文化人才的課程教學、實習實訓以及生產實踐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創意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對各種時尚、潮流具有較強的職業敏感度,所以在學生實習實訓教育階段,就要及時進行指導與點撥,也可以借助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五)加強文化創意人才的文化素質教育
個人的文化素質對創意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文化創意人才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既是文化創意人才的基本素質,也是不斷實現創意創新能力的基礎[5]。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教師要通過采取不同的教學途徑,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并可以通過加強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的聯合,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在開設課程的時候,還要注意對課程的相關性與互補性進行分析。同時,高等院校應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開展各類型的文化活動,能夠使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情操得到培養;應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以及社會服務等社會工作,從而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文化素質,積累素材,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市場中還需要大量的文化創意人才,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創業型學院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出符合市場要求的,既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創意人才,從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邵文紅,于娜,盧軍.阜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創新型人才培養調研報告――以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為對象[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7).
[2]蔣麗華.我國創意產業發展與高職人才培養對策研究――基于文化軟實力的視角[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3]曲殿彬,張波,李海紅,于光,邱月明.關于吉林省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的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5).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服務水平;需求性
作為文化和經濟高度融合的產物,文化產業以其獨特的參與價值取向、廣泛的覆蓋方式被認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因而受到世界各主要國家的高度重視。20世紀90年代,北京市率先在國內提出發展文化產業,2005年開始確立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創意之都的發展戰略,并將文化產業作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空間載體,自2006年以來在北京迅速發展起來,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創新模式的重要發展方式。但經過幾年發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出現了整體布局不足、空間利用不高、同質化發展嚴重等瓶頸問題。市場、產業、企業、公眾都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聚區根據自身特點,細分整個市場、消費者和服務對象,提升服務水平,形成差異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態勢,已成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世界城市”建設的時代需求
城市是伴隨人類文明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人文家園,世界城市是城市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是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具有廣泛控制力的城市,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產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戰略中心。”①2005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首次提出要將北京建設成為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將建設世界城市的宏偉目標加以確定。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提升文化影響力是北京打造創意之都,建設世界城市的重要戰略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城市是一種先進的發展方式,它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是多元的、集約的、低碳的。設計、會展、媒體、軟件等文化產業行業門類的蓬勃發展,可以逐步取代不適應世界城市發展要求的落后企業,為城市創造新的活力和經濟增長點。“據統計,2011年北京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938.6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12.1%.全年文化產業實現收入突破9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產業支柱地位更加穩固。文化產業收入增速高于第三產業收入增速3.3個百分點,”②北京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通過創新文化功能,傳承城市文化,創造文化價值,極大地滿足了世界城市的發展要求。
雖然,近些年北京市文化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國民經濟水平提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從全球來看,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等世界城市文化產業在經過長期精細化、集約化、可持續化的內涵式發展之后,匯聚了創意產品研發、制造、供應的整個產業鏈條,開放的政策環境、完善的中介服務、專業化的培訓體系、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實現了產業內信息、資本、人力等要素資源的最大化共享,形成了一套系統化、專業化、完整化的產業服務體系。北京文化產業由于起步較晚以及對經濟利益的過分追求,使其在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集約化管理等方面,與世界城市還存在一定差距,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科學、專業化的服務指標體系加以衡量,局限了北京文化產業服務水平的提升。
努力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服務水平,拓展國際化市場份額,打造“文化之都”,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優先發展路徑。北京市亟需將以文化創意領域為代表的“軟實力”加以升級,針對產業鏈條發展的各個環節,企業創業需求,公眾消費預期,打造精細化、專業化、完整性的服務指標體系,有效指導文化產業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容、開發服務特色,促進北京城市經濟結構的轉型,增強城市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實現建設世界城市的戰略定位。
二、集聚區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
與傳統產業相比,文化創意企業的集聚不僅有利于文化智力資源的共享,節約運作成本,促進生產的規模化和專業化,而且產業集聚所引發的關聯效應,也進一步推動了交通、金融、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促進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作為創意產業集聚的重要空間載體,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2012年1-5月,“北京30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擁有規模以上文創法人單位778家,實現收入479.8億元,增速甚至比全市規模以上文創產業收入增速還高5.5%。”③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最初大多由一些企業改造老廠房自發運營,具有成本低、可復制的特點,短期經濟利益的取得也加劇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間的競爭,各區縣為爭奪優質文化產業項目,吸引優秀文化企業入駐,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同質化競爭、產業園泡沫等發展弊端。2013年《北京市文化產業資源空間布局規劃》,也指出北京市將整合已有的30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形成19個產業功能定位鮮明的文化產業功能區,有效改善集聚區同質化競爭現象,形成錯落競爭,重新布局產業定位,強化集聚效應。
近十年來,基于城市空間成本的增加,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逐步由中心向外擴散,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宋莊原創藝術與動漫產業集聚區、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等市級集聚區的規模、品牌和影響力已逐漸趕超中心城區集聚區。可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并不單純依賴地段、政策、資源,而越來越向品牌、內涵、服務發展。僅以收取租金和提供物業配套初級服務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只能帶來低端和同質化的客戶和企業,在經過快速擴張和優勝劣汰之后,北京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開始更加注重內涵建設,逐步轉型到以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產業整體聯動發展的新階段。
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推廣是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重要載體。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內容涵蓋政策咨詢、產品孵化、技術服務、人才培訓、展示推廣、投融資等,從多個維度為集聚區提升配套增值服務,使集聚區從一般房屋租賃到提供完備的物業服務,進而發展到注重集聚區服務能級提升和運營模式創新的新階段。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正在從單純的招商引資向孵化企業、同區域企業共同成長轉變,努力實現從集聚區運營者到區域產業撬動者、從二房東到服務集成商的角色轉變,促進區域的整體轉型升級。
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孵化器,集聚區服務水平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北京市應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提升發展效能的必然需求;是文化產業投資熱點背景下,集聚區經營者提升企業識別和服務能力的階段需求,在調結構、促轉型、增活力、提能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對用。
三、中小文化企業優化創業環境的的成長需求
服務對象的需求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目標和主要方向,文化創意集聚區的服務對象大部分為從事文化產業的中小企業,其生存現狀與可能面臨的發展問題是集聚區所致力解決的關鍵問題。自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但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著普遍性問題。政策扶持在高成本、高通脹時代下,力度仍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中小文化企業的生存問題,政策的有效貫徹執行和持續落實,已成為中小文化企業發展的關鍵,加之落實政策審批一系列時間、交通、協調等隱形成本,也削弱了政策的貫徹執行。據北京市社科院調查發現,北京中小文化企業每年用于獲得政策扶持的公關費用占到收入的5%,費用之高不僅限制了中小文化企業的發展,也影響了扶持政策效益的良性發揮。融資困難同樣也帶給中小企業成長的阻礙,據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報告顯示,北京市中小文化企業從金融機構直接融資比例還不足2%,貸款占金融機構貸款比重不到20%,當企業受到資金制約時,由于投融資渠道不暢,導致企業破產或項目中止,這對創業人員和民間資本投資都是一種打擊和浪費。中小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的未建立,也加大了金融機構的放款難度。在面對第三方服務組織難以滿足其發展需求時,中小企業仍無法以自身力量沖破制約。針對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文化企業的北京市行業協會、商會等中間組織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政策措施、管理體制、交流平臺、活動經費等方面還存在不健全、不完善、不充足、不規范等問題,資產規模和經營范圍有限,大多局限于本地區,經營管理的隨意性較大,難以保證業務質量,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導致針對中小文化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十分有限,獲得人才、資源等發展要素的獨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作為中小企業的創業環境,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中小企業發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因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面對中小文化企業上述諸多問題之時,推出更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增值服務十分有必要。如在針對中小文化企業人才欠缺,面對與求職者信息難以對等時,應提供相應的人力資源宣傳、招聘、培訓、考核、監督等服務;對于扶持政策難以落到實處的問題,集聚區應推出針對政策咨詢、政策實施反饋、優化政策落實的服務。而中小企業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進行合作與共贏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鑒于服務多元、外延等特性,以一套標準規范、具有參照性的服務水平指標作為中小企業選擇集聚區的衡量工具也極為關鍵。因為服務指標體系的制作是通過大量調研將難以用常規直觀的衡量標準評判的服務水平系統分層分類,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賦權量化,再通過不同角度進行合理性求證的過程。根據此過程,研究者可以通過指標更加客觀地了解到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服務目標、服務側重以及每一項服務的指向性,而園區服務的方向正是園區入駐企業的需求所在,因而指標體系的建立同樣恰好反映出入駐企業對集聚區的服務的需要。此外,從北京三十家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角度而言,指標體系的構建目標是可以更好地衡量三十家集聚區的服務優劣以及在不同服務方面的側重或偏頗,這將是入駐企業選擇園區最好的參照依據,如某一企業對人才培訓方面有較高需求,可參考指標評定結果找出在人力資源等部分得分較高的集聚區。而其最終結果通過數據分析對三十家集聚區進行分類排名,如排名靠前的A類園區分別是哪幾家,排名最靠后的C或D類園區是哪幾家,一方面提供合理的依據刺激集聚區兩性發展,另一方面也初創階段的企業提供發展方向。因此,北京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服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園區中小企業對集聚區大背景的需求,是對集聚區所提供的各類服務的需求,是結合自身發展方向而在合作園區方面進行擇優入駐的需求,也是中小企業成長發展選擇創業背景的需求。
四、公眾提升文化消費服務層次的心理需求
除了園區入駐企業,公眾也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主要消費者與服務對象,這種園區一般包括消費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主要業務涵蓋旅游休閑、藝術品鑒賞收藏、文化體驗等文化消費,如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琉璃廠歷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盧溝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前門傳統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北京歡樂谷生態文化園等。而國內的文化消費市場卻并不景氣,一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短板,長期的貧困、災難、危機的集體記憶和對突發事件的恐懼,成為我國民眾不敢多花錢、亂花錢,并養成要多存不時之需的儲蓄習慣。而今居高不下的房價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教育高支出等現實問題,又為大眾的文化消費增加了不小的經濟與心理阻力。加之我國長期的審美教育缺失,文化認同感與共鳴不足,缺乏對于知識產權及“軟”性、品牌、無形價值消費的意識,也成為制約文化消費發展的主要因素。④以北京市為例,其巨大的文化消費潛力仍有待挖掘。一方面,北京市按常住人口計算,2012年人均GDP達到13797美元,依據世界銀行劃分各國貧富程度的標準已達到中上等國家水平,這也是文化消費的爆發期;另一方面,北京市文化消費水平人均只有700多元。2013年9月3日,2013文化產業(北京)研討會“文化消費與文化投資”分論壇上發言指出,北京市文化消費尚不及生活消費的10%,而歐美的發達國家已達30%。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人視野的不斷開闊,有許多市民有了強烈的文化消費意識,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作為提供文化消費設施與場所的主要平臺,有必要提供相應的文化消費服務,并且以此來促進公眾對文化場所的了解,對文化活動的關注與參與,從而帶動文化消費市場的活躍以及提升國民文化消費能力。一般廣義的文化消費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游觀光等方面,具體到北京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針對大眾或個人文化消費而提供的服務包括觀光旅游消費、展覽觀賞消費、游樂設施消費、娛樂場所消費、藝術品購買消費、線下文化活動參與消費等,這些活動大部分需要特定的文化場所,如北京的前門傳統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歡樂谷生態文化園等,與日常生活場所具有一定的割裂性,因而個人或公眾的自發性文化消費需要文化消費提供方做形式上的誘導,使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選擇有時間、空間上的參照。根據前文所述,公眾在選擇文化服務時由于與意識形態或個人審美等因素,以及由于我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積累的種種社會因素,“沒有相應的信息反饋采集系統,沒有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之間彼此關系的互動模型,以及沒有面向全社會的文化統計數據存儲和的權威平臺”因此“在文化的消費生產營銷領域缺少統一完整科學的指標體系”⑤,即缺少一套公認度較高的量化標準,因此,北京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服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是北京市個人或公眾文化消費的選擇指南,是提升公眾文化審美的重要衡量工具。
總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作為文化產業資源集聚的主要路徑和載體,對城市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集聚區服務功能發揮的有效程度,是檢驗集聚區服務水平的重要標準。立足城市、集聚區、企業、受眾的發展需求,提升集聚區服務水平,對集聚功能效能、形成品牌效應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校級資助項目《北京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服務水平指標體系研究》(編號:E-b-2014-02)階段性成果。
注解:
① 《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對策研究》[J].周家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3期
②
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20世紀90年代就在國內率先提出發展文化產業,自2002以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10%。目前,已經形成了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新聞出版,設計服務和廣播、電視、電影等四大優勢行業。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
一、北京私營經濟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發展狀況
目前,私營企業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所有行業中都有所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局面。但從產業結構來看,私營經濟在各行業中的發展還很不平衡。在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行業中私營企業發展得比較好;在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等行業中私營企業發展得較弱。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依據營業收入,私營經濟市場占有率超過20%的行業有設計服務業,藝術品交易,軟件、網絡和計算機服務。私營經濟市場占有率低于5%的行業有廣播、電視、電影,廣告會展業,文化用品輔助服務行業,新聞出版業。
為提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推動文化創意企業集聚和現實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北京市政府2006年底首批認定了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包括: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北京798藝術區、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宋莊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和中關村軟件園。這十個聚集區涉及到了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六個大類,占到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全部九大類中的絕大部分。2008年3月,北京市再次認定第二批11個文化創業集聚區。目前,北京市掛牌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達到了21個。這些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已成為北京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私營企業在其中幾個重點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私營企業是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的重要主體;宋莊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聚集區,已經成為個體畫家為主體的聚集區;由于大量個體藝術家和文化藝術類機構的入駐,798已經成為國內最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區;在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已經入駐數位紅、光宇思維、三辰動漫等具有規模的企業150余家,其中多數為私營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私營企業。
依據第一次經濟普查的資料:2004年北京私營企業的戶數為12.68萬個,而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私營企業數量為2.77萬個,超過20%的私營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由此可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私營經濟的主導產業。
二、北京私營經濟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目前,北京個體、私營等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也確立了其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支柱地位。但受體制、環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文化體制改革滯后,部分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中幾個重要的傳統領域,如新聞出版、文化藝術、廣播影視等領域,國有資本仍是市場主體,非公有制資本發展相對薄弱,目前仍存在較大的市場化不足問題。集中表現在渠道壟斷、資源壟斷等問題比較突出,行業內文化企業處于非公平、充分競爭狀態。
以新聞出版業為例,北京近3000種期刊中,中央各部門主辦的行政性期刊數量達到2800種,僅有約200種期刊由民營資金所控制,100多種期刊引入外資。國有單位主辦期刊數量所占比重超過90%的比例。
國有資本在新聞出版、文化藝術、廣電影視等行業所占比重過高,影響和制約了私營企業和外資在這幾個行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產業發展的活力。
(二)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發展偏弱,個體規模較小
北京私營企業“十五”以來,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也顯示了私營文化企業所具有相當突出的發展潛質。但從企業數量、從業人員人數、營業收入等指標綜合來看,產業規模還比較小。私營企業機制靈活、富有創意等特點還沒有獲得較好發揮,北京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三)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發展不均衡,一些行業發展偏弱
北京私營企業在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等行業發展的較好,營業收入占到了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私營企業總營業收入的50%以上。北京私營軟件企業的國際化水平相對較高,已有金山、漢王、方正、華建、瑞星等私營軟件企業開始進入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國際市場。在網絡、動漫行業,金山公司的《網絡情緣網絡版》、完美時空的《完美世界》等實現大量的出口創匯。《劍俠情緣》在越南已經占有80%的游戲市場份額;《完美世界》已經行銷近10個國家,2006年的出口額超過了230萬美元,占全國游戲出口額的10%以上。但是,私營企業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這三個行業發展的較弱,主要原因是文化體制改革滯后,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三、北京私營經濟在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北京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空間很大
近幾年,北京市加快了文化體制的改革,隨著《關于深化北京市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的全面實施,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造步伐加快。另外,《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指導目錄》明確了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中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投資的項目種類,從而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條件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及海外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這些措施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各種類型所有制企業提供了公平的發展環境。
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對創意的需求超過了對資金、對勞動力的需求。從創意到理念,從構思到產出往往是由少數人甚至是個人完成。與傳統的制造業不同,文化創意的許多行業如設計服務,并不需要很多廠房、設備方面的投入,就可以創造較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因此,文化創意產業非常適合個體、私營等中小企業發展。
由于個體、私營等私營企業具有機制靈活、成長性好等優勢,經過20多年的發展,北京私營經濟的實力已經相當強,存有大量的民間資本。這些都為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可靠保證。
(二)北京私營企業在未來會生產出更多的文化創意名牌產品
名牌產品是指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或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在國內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和效益居同行業前列,顧客(用戶)知名度和滿意程度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北京已涌現出一批全國知名的文化創意企業,部分企業的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006年,用友軟件、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系統被評選為“北京名牌”產品。在網絡游戲方面,金山公司的《網絡情緣網絡版》、完美時空的《完美世界》等產品實現出口創匯。《劍俠情緣》在越南已經占有80%的游戲市場份額;《完美世界》已經行銷近10個國家,出口額超過了230萬美元,占全國游戲出口額的10%以上。
但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產品和產業特色仍不夠突出,還缺乏品牌效應。國外有專家認為,城市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需要建立一種具有不可代替性的區域品牌,這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獲得持續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要做大做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仍需要培育更多的文化創意品牌產品和企業。相信在未來,北京私營企業會生產出更多的“北京名牌”產品。
(三)新聞出版等行業,開始獲得突破性發展
由于北京擁有全國最集中的作者資源、媒體宣傳資源和市場影響力,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版發行集團都紛紛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機構,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貝貝特公司、長江文藝出版社成立北京發行中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成立世紀文景圖書公司等,這些都是全國性的知名品牌。
此外,相當一批外地的民營圖書公司也將企業總部遷往北京或在北京開展業務,如山東世紀天鴻、廣東天時音像、福建廈門光合作用書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四、北京私營經濟在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改善北京私營經濟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環境
第一,放寬市場準入,完善準入機制,創造寬松的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投資環境,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各種類型所有制企業提供公平的發展環境,促進北京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和發展。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資助、咨詢建議、知識產權保護、技能培訓、網絡服務、場所、信息等全方位服務,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推進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
第三,加強創意產業基地孵化器建設,采取提供辦公場所、政策扶持等多種形式,降低其創業初期的成本。降低大學生、文化工作者等創業人群的創業門檻。
第四,完善產業鏈,圍繞價值鏈形成高度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促進創新集群的形成和發展。
(二)為私營中小企業搭建公共數字制作技術平臺
建立公共技術平臺,降低數字制作企業的設備投入成本,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可以在數字企業比較集中的地方,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基地,搭建由大型數字技術公共服務系統、大型數據庫儲存服務系統、全園區寬帶無線網絡服務系統組成的公共技術平臺。通過引進音頻制作、合成編輯、渲染、二三維制作、大容量存儲等具有共性的設備及相關軟件,引進專業的技術人才,搭建起設備、技術、人才一流的公共技術平臺,為廣告、音樂、影視、動漫、建筑等數字制作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改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投資創業環境,吸引企業在園區聚集,完善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鏈,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為中小型私營企業提供資金扶持,改善私營經濟的融資環境
加快成立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引導金融機構采取無形資產質押貸款、貸款承諾、票據承兌等措施,促進創意產業形成多元化投融資的良好格局。
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改善私營文化創意企業的投融資環境,例如,采用稅收優惠、項目資助、房租減免、播出獎勵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四)扶持私營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新興行業的發展
應當通過搭建公共技術平臺、培育創意職業階層、營造創意產業環境、完善創意產業鏈條、生成創意產業集群,推動“技、藝、貿、資”一體化,促進私營企業在動漫、設計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創意元素;創意與文學資源產業化的關系;創意人才的培養
中圖分類號:G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2-0252-01
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是21世紀國家軟實力競爭的制高點。我國雖然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的文化歷史,文學資源也是卷帙浩繁,但目前對文化尤其是對文學資源的開發不足,要想更好的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充分重視創意元素在文學資源產業化中的作用。
一、何為創意
創意是文學資源產業化過程中首要和核心問題。創意本身就是一個廣為應用、極為復雜、富有多義性、不斷變化、甚至滿是矛盾的概念,幾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把那種特殊的、原創性和創意性的理念和技能稱之為創意。真正的創意是靈感和常規的、自覺的和人為的表達符號整合成的富有創造的理念,這個整合過程是難以言說的,關乎到人的原創力,甚至有神授之感。同樣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闡釋。
創意需要促使其迸發、轉化的合適的社會土壤。所以,保護和尊重個人創造力,提供促使創意產生的寬松、自由的環境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而歐美發達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有很詳細的法律條文規定和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共識,這是其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緣由之一,所以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有效的制度設計都對創意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和決定性作用,這對于我國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二、創意元素在文學資源產業化中的核心地位
目前創意元素在文化產業的行業涉及領域廣泛,主要體現在廣告、音樂、圖書出版、旅游產品等行業。創意元素的廣泛運用使得文化產業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們也要重視創意元素在文學資源產業化的核心地位。
文學資源尤其需要創意元素來發展文化產業,比如通過創意,文學名著《紅樓夢》的文化產業開發的比較成功而典型,形成的產業鏈最長,產生的經濟效益多大。在這些創意其中,影響最大的是2006年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活動.這個創意,以文化的名義,紅極一時的“超女”的形式,借助互聯網,電視,廣告等優勢,將觸角伸向全球,提高了活動的人氣,整個活動采用由商家冠名,電視直播,短信投票等商業化運作方式,使得《紅樓夢》未拍先火。還有其他的創意使得《紅樓夢》這一寶貴文學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比如說紅樓旅游和解讀紅樓一系列書籍的出版,紅樓飲食文化節,紅樓十二金釵模仿秀,紅樓年度繪畫比賽,甚至是紅樓禮品店,紅樓酒廠等。近幾年,《紅樓夢》在網絡游戲,動漫,旅游路線等方面也有創意成功的案例。
對于創意元素,我們不僅僅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而且要有創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文化文學資源不再為中國文化產業所獨有,國際化的生產方式使得文化資源成為公共資源,這在客觀上增加了中國文化產業的危機感。美國迪斯尼公司利用中國文學素材拍攝動畫大片《花木蘭》。其中許多場景運用了中國元素,整個影片中都在體現濃郁的中國風味。如寫意朦朧的潑墨山水畫風格改寫了西方慣用寫實的油畫表現效果,這在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中前所未有的。這一創意,為美國在全球搶走3億432萬美元票房。這些都不得不令我們反思,中國不缺乏文化資源,不缺乏設計師,但缺乏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創意元素在中國文化產業中的核心作用。
三、創意人才的培養
在文化產業中,文化是土壤,創意是種子,產業是果實。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很少自主擁有核心技術,未能將中國博大精神的傳統文化充分的利用起來,在文化創意產品制作上缺乏想象力,所以制作出來的產品往往雷同性高,無法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我們要培養全民的創新意識。從思想意識方面鼓勵群眾多創新,多點子,少模仿。其次,注重培養創意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創意產業鏈上游的設計人才、創意策劃人、建筑師等,而且需要創意產業鏈下游的管理人員與市場營銷人員。這里可以借鑒美英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有關部門和機構推出或籌備創意人才培訓項目,培養一批有創新思維、善于運用先進技術、能夠設計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作品的創意人才。
面對全球制造業中心的轉移及“中國設計”時代的來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更應該重視設計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體系的構建。霍金斯認為“創意經濟的基礎是那些使用自己的想像力、夢想和幻想的人。
總的來說,創意是整個文化產業的靈魂和生命,只有好的創意才能更好的將文學資源轉變成經濟效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完善。
20世紀末,英國知名學者在《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同時系統地將“創意產業”劃分為傳統的廣告、設計、電影、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品、錄像、音樂、電視廣播、表演、以及新興的時尚設計、互動休閑軟件游戲等,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學界一般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指通過一些創意自然人的創造性的智慧生態、技能方法和天賦來進行生產,適當地借助現代高端技術能力,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創造和高度提升,最后經過知識產權等一些制度或規范軟件的應用和開發,生產出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創造出具有創造經濟能力和就業市場的產業[2]。筆者認為,作為新時代的事物,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為傳統民間藝術向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支撐。
首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必要性是由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內涵決定的。顧名思義,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包含“文化”“創意”“產業”三個層面。其中,核心是創意,精神導向是文化,支撐力量是科技創新。具體而言,文化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文化創意產業的最終成果是文化產品,它和藝術繪畫作品的表達不一樣。文化創意產品的產生遠比一般產品復雜得多,因而其在風格特色上具有更多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因此,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明顯高于普通產品和服務模式[3]。文化不發展,城市就失去了靈魂。向廣大民眾提供以文化、藝術、精神娛樂為主的消費商品,可以提升大眾的文化品味和鑒賞能力。創意在文化創意產業中起到核心要素作用。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者和發展者都是具有一定創意行為的自然人,他們以創意為前提[4]。單純地將傳統文化形式進行簡單的拼湊與組合并不是創意,創意的重點是對文化資源要素進行創新和整合,創造新的文化形態。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民眾對“創意”的呼喚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創意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就是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的全過程。創意是整個文化產業鏈的起點和核心,是一種全新意義上的精神文化的創新,更具備時代特征。
其次,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代表著新的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產業一詞本是經濟用語,文化產業與普通經濟產業的差別之一便是生態化的機動就業形式。由于消費與生產的全民性特征,創意產業存在巨大的就業潛力和空間。從就業形勢的大方向上來分析,傳統產業的工作人員與文化創意產業人員的就業形態有著本質區別。脫離了傳統形勢的工業化就業模式,文化創意人才實行分散式就業,不以某發達區域為就業核心,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態化的就業新局面。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不確定因素是由于在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大前提下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性所決定的。其中就決定了文化創意產業風險高、受益高的特點,這與高科技產業類似。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附加值、高利潤空間中必定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也因此,文化創意產業這種不確定性給自身增添了無窮魅力。
在經濟發展形式日益多元化的當代社會,文化娛樂生活及其相關消費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以文化、藝術相互結合而開發出來的創意商品逐漸走出地區范圍,成為走出國界、走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新興創意產品,甚至發展成為產業集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是目前快速發展的一種新興產業。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爆發點和提高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在文化創意產業下對鳳陽鳳畫的發展
在經濟、技術與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將藝術與經濟密切結合的創意產業的發展,符合國家大的產業發展需求和發展趨勢。鳳陽鳳畫作為一種極有潛力的文化資源,應該探索出自己的產業化發展道路。筆者對鳳陽鳳畫的保護和開發提出如下幾點設想,以便為鳳陽地方的經濟發展服務。
(一)創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協調機制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朝陽產業,也是一種風險產業,它需要政府主導為文化創意產業和鳳陽鳳畫的發展創造一個合理穩定、良好勢態的積極空間。文化創意產業的直接動力就是良好的政策。因此,政策扶持是它能夠實現良好發展的前提。政府需要發揮不同的引導、服務和協調作用,充分認識鳳畫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與創造力,從戰略高度上重視文化創意產業與鳳陽鳳畫的協調作用。由政府引領相關社會力量和企業,通過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結構,不斷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設置文化創意產業與鳳畫的互聯機構,對資源進行整合,對推進鳳陽鳳畫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可以組織創意鳳畫協會和促進中心等來扶持鳳畫的發展。
(二)鼓勵發展多種鳳畫產業形式,注重人才培養和創新鼓勵鳳畫形態的多樣發展,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能起到積極作用,對于民間傳統文化附加值的提高以及發展也是有利的。近年來鳳畫產品雖有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還需進一步擴大其知名度。我們應在此基礎上加大鳳畫與文化創意的鏈接,打破傳統模式,將民間藝術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依托鳳陽地區資源,打造新穎且有文化底蘊的產品。建立相關的中介機構,提供展示及交易的平臺,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優勢。創新能力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吸引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端經濟人加入到鳳畫產業中來,并且與鳳畫的傳承人緊密結合,走出一條適應市場經濟的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三)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動鳳陽鳳畫產業的發展,應瞄準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必須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緊緊抓住機遇,提供適銷的、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又不失民間藝術特色的鳳畫產品。強化區域互動的調節能力,不斷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能力和溝通能力,不斷開展有一定品牌價值的活動,在國內乃至國際形成影響力。構建部分有學術背景的機構來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繁榮。舉辦以“鳳畫”為主題的博覽會、文化節和設計比賽等,不斷提高鳳畫的影響力。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音樂教育;民族文化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其中包括很多領域,如影視、新媒體、廣告設計、建筑設計、時裝設計等。音樂教育能夠滿足民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對音樂教育起到積極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費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較大比重。文化創意產業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對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創意產業涉及多個領域,音樂教育是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在引進外來優秀文化的同時,要注重對本民族文化的弘揚,進而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
一、傳統音樂教育的弊端
傳統音樂教育理念無法滿足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在新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社會和市場經濟的了解。在研究市場需求之后,還應具有服務市場的意識。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音樂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引入外來優秀文化的同時,要注重對本土文化的運用,進而提高音樂教育的創新性。現階段音樂教育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傳統音樂教育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教育方向脫離了當前的市場環境。藝術本身是對人的情感進行抒發或表達,而傳統音樂藝術的教育導致學生遠離了社會環境,使學生不能了解當前市場經濟下人的心理,弱化了音樂藝術的創新與創意能力,這對學生在音樂藝術上的發展造成了阻礙。文化創意產業對創新與創意能力尤為重視,缺少了創新與創意的作品就相當于缺少了靈魂。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傳統音樂教育只是教師講授課本知識或是個人經驗的總結,缺少創意的課堂讓學生無法挖掘音樂的美感和藝術的魅力。傳統的音樂教育手段使學生很難具有創新、創意能力。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民族文化與藝術創意的深入挖掘,忽略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意能力的培養。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音樂教育應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意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第二,忽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傳統音樂教育讓學生單一地學習一門課程,如美聲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等,沒有將各種流派的優點相融合,缺少創新。單一地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視角下,弘揚民族文化對提高音樂作品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融合各種流派的優點,并且注重本土文化與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結合,將民族精神與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作品中,才能在音樂創作上具備創新、創意的表現,以此適應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
二、提升音樂教學的策略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各類創意產品爭相進入市場。人們在生活中也更多地接觸和使用文化創意產品,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自身藝術修養,因此提高專業藝術人才的創新意識與創意能力,是文化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為了滿足人們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要求,應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豐富音樂教學手段,研究一套適應市場發展,并且具有時代特點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更多的音樂藝術人才得到良好發展。結合現階段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音樂教育教學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第一,加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注重民族文化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智慧的寶庫,民族文化元素在音樂藝術創作中的融合對提高藝術創新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應該在融合各國文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比如,在201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張豐毅、段奕宏、朱亞文合唱的歌曲《中華好兒孫》。開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創意新媒體文字設計,“中華好兒孫”五個大字將觀眾的視線引入傳統民族文化的意境當中。歌曲曲調輕快、唱腔堅毅,歌詞中有這樣幾句話:“爺爺在移山,奶奶在磨杵。奔跑的夸父,日行兩萬五。精衛銜石來,女媧把天補。是誰臥薪嘗膽,吃的是苦中苦。嫦娥舞廣袖,后羿勁頭足。俯首的神農,為民謀幸福。倉頡播文明,大禹展抱負。是誰三顧茅廬,說我家能文能武。龍有龍世界,虎守一方土。是中華好兒孫,怎能無傲骨。左手進軍號,右手摧陣鼓。龍行天下,喜地歡天的是中華民族。”歌詞流露出對民族文化的弘揚,非常具有民族魅力,在文化創意上有著極為突出的表現。再如,由吳京、張震以及河南塔溝少林武術學校共同表演的武術節目《江山如畫》(圖1、2)中,將我國傳統武術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音樂中,在融合本土文化的同時,弘揚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4分55秒的時間,《江山如畫》所展現出來的絕不僅僅是武術,它將燈光、音樂、舞蹈、道具等完美地糅和在一起,展現了一幅盛世中華的畫面,被譽為春晚中最有創意的武術節目。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第二,加強對學生藝術創新能力與創作能力的培養。文化創意是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將普通事物加以創造。創意和創新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必要因素,作品一旦缺少了自身的獨特性就失去了靈魂。因此,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音樂教育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并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藝術創新能力與創意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鼓勵學生創造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作品,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培養優秀的音樂藝術人才。第三,加強政府的支持和監管,促進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加強音樂教育對弘揚我國民族文化精神、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文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強,藝術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另外,由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雖然其創意靈感不容易被復制,但是創意產品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一些抄襲、復制的情況屢有發生。這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對音樂人才的創作成果予以保護。音樂藝術是文化創意發展的重要體現,而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增強專業人才的技能是促進音樂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政府在音樂文化藝術發展上,要給予大力支持,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制定扶持政策,從根本上鼓勵音樂教育的發展;在教學設備和師資隊伍建設上,要加強資金投入;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增設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音樂課程,如音樂藝術市場分析,以此為學生就業提供便利的條件和目標式的教學。培養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具備綜合能力的音樂人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音樂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能夠有效促進音樂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意能力,為其開辟新的就業途徑。加強政府支持,有助于音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結語
文化創意將普通事物加以創造,賦予作品靈魂,滿足了人們對美和藝術的追求。文化創意產業化背景下的音樂教育,有助于弘揚民族文化、提升國民素質。然而現階段我國音樂教育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的今天,音樂教育應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注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作能力。同時,政府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并加強監管力度。培養優秀的音樂藝術人才是促進音樂教育建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
參考文獻:
[1]凌靖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廣東高校藝術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2]邱旺健.音樂產業發展中政府管理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4.
[3]傅藝.音樂技藝的教育傳承[D].華東師范大學,2016.
[4]曾遂今.關于音樂傳播鏈上的音樂文化產業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1).
關鍵詞:創意產業背景下;工業設計;發展對策;分析探究
0 引言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就是在新時期逐漸產生的一種新型產業,其強調產業發展中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注重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工業設計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藝術、科技等的完美結合,其主要是通過創意將文化和藝術有效轉化成生產力的關鍵環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融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同時工業設計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使得文化創意產業和工業設計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
1 創意產業及工業設計概述
1.1 創意產業的概述
創意產業的核心是知識與信息產生的方式,以及其應用方法的創新。這一觀念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可以理解為:一些人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同時,也可以充分挖掘出知識產權所具有的財富,為企業增加就業崗位。但事實上,很多產業都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促進產業發展。
1.2 工業設計的概述
工業設計是指通過設計人員的日常訓練,運用已經數量掌握的技術和視覺,對原材料的進行外形上的設計,改變其原有的構造和形態,改變其原有的色彩,完成工業設計。工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產品和使用者之間建立最佳連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我國原有的產品設計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但隨著創意產業的出現,其逐漸轉向對材料的優化以及對新技術的應用。
2 創意產業及工業設計發展關系
2.1 工業設計是創意產業的支撐
工業設計作為一項傳統的制作工業,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囊括了很多方面,即科學、藝術設計等,通過優化工業設計,可以加強節能環保的宣傳力度,因此,工業設計是創業設計必需的支撐。
工業設計會直接影響我國工業產業的整體發展,促進社會發展,而創意產業的實現,要在工業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以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創業產業的發展,也可以認為,工業設計水平的提高對與之相關的產業都有推動作用。創意企業作為隨時展營運而生的一個產業,除了利用自身的優勢外,還要借助外部力量,結合工業設計和自身的創意,設計出符合人們多元化需求的產品,豐富自身的工業內涵,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增強產品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所以,工業設計對于創意產業來說,具有核心的推動作用。
2.2 創意產業是工業設計的發展背景
工業設計與創意產業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互相促進。而創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為工業設計提供新的設計觀念與想法。比如,許多城市都建立了動漫創意產業園,這些產業園的建設,不僅加快了創意產業發展的進程,還成為了工業設計的基礎。并且,隨著全球一體化影響的逐漸加深,人們開始意識到創意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讓工業設計逐漸成為歷史發展的主角,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逐漸提高。
因此,創意產業的出現,為工業設計的出現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工業設計以此為基礎,實現產業的不斷擴大,提高產業的整體水平,凸顯出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所以,工業設計是以創意產業為前提,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
3 創意產業背景下工業設計發展對策
3.1 政府層面
產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與推動,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步建立,客觀而言,經濟的活力明顯不足,新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發展創意產業背景下的工業設計,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需要從意識層面上,重視創意,地區執政者,需要轉變經濟發展的觀念、執政觀念,從以GDP、就業等為主的發展理念,向創新產業轉移,應用在實踐中,便是要積極引入創新性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積極引入創新性人才,促進人才、資金的轉移;第二,中央政府需要加強創意產業的環境保障工作,做好專利立法工作,尊重知識產權,打擊侵權行為,鼓勵企業、人員,同時還需積極建立行業制度,通過加強高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高效的決策機制,建立市場化的交易平臺,推動創意成果的市場化,加強平面干預,如針對平面設計、多媒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展示設計等相關行業大力扶持,通過稅收等政策加強干預,為行業發展提供便利,同時積極規范行業行為,重視行業協會的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三,加強各部門的合作,發揮教育部等部門的功能,推動社會各機構的交流,如積極鼓勵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做好創意人才、制造、營銷、消費之間的聯系,實現創意的快速市場化;第四,需做好人才的培養,特別注重校園創意人才的培養,人力資本是最有潛力的發展成本,高校生是最具有活力的人群,教育部門需要做好專業的扶持,通過重點教師人才培養、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改革等方法,通過扶持專科院校,為產業發展提高佛更多的人才支持;第五,需要打破地區壁壘,加強跨區域的行業合作,減少因區域制度原因導致的行業壁壘,不要因小失大,打擊地方保護主義,促進資源的正常流通;第六,建立示范區域,加強多元文化生態、創意服務產業中心的建設,通過聚集效應為產業的發展提供空間。
3.2 企業層面
企業自身需要重視創意產業的發展;第一,需要積極利用政府的利好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產業的布局、產能轉化;第二,需要加強創意人才的管理,積極引入創意人才,做好內部培養、挖潛;第三,企業需要做好戰略規劃,使創意發展戰略與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相契合,避免徒勞無功,做好市場分析、競爭優勢分析,做到事半功倍;第四,還需要加強管理,通過薪酬的激勵作用,鼓勵創意,發揮人力資本的能動性。
3.3 社會與個人
第一,對于社會中的其他主體,如行業協會、民間團體,也需要積極轉變觀念,重視創意產業發展,在內部通過制度改造、硬軟件投入,調動人的積極性,推動創意的形成,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與外部的交流合作,促進創意的市場化,同時積極組織協調相關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通過舉辦創意產品展覽等活動,促進企業內部創意的交流,為設計者提供學習的機會,通過組織企業開展招聘會,做好人才引入、儲備工作等,發揮行業協會的職能,其他組織團體如各類愛好者協會,也可以通過舉辦創意相關的活動,傳播創意產業知識,推動內部愛好者交流,對于那些專業的組織機構,如圖書館,需做好內部管理,通過加強科研文獻管理,引入先進的文獻開放管理機制,推薦學術交流;第二,對于個人而言,需要做好職業規劃,特別是對于大學生群體,需要了解自身優勢,明確自身定位、職業發展目標,積極豐富自身的知識,用于開拓進取。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工業發展中的重要競爭因素,而創新能力與工業設計之間的聯系性,使得工業設計在現代化工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國要想實現工業設計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將其與文化創意產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為企業發展增添生命力與活力,從而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一)研究背景
創新產業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它的發展歷史已經將近有一個世紀了。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不少國家便已經意識到了創新產業潛在的巨大能量,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將本國的創新產業作為推動國家文化產業發展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標,以文化創意為根基的產業模式也如春筍般涌出,像新聞出版、廣告會展、設計服務等,西方國家都已經做得十分成熟了,且這些行業的發展現狀也證明了創意文化產業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數據顯示,這個時期很多傳統行業都呈現下挫的勢頭,而只有創意產業表現除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此之后,各國經濟為了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復蘇,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了推進創新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領域,這也是我國近幾年開始重點培養創新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泉州有著濃厚的文化背景,是一塊孕育文化創新產業的好土壤,將泉州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重點培養的城市,讓泉州先把創意文化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其他城市創意文化的發展是有深遠意義的。
(二)研究意義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脈絡,我們發現,在知識經濟結構下,文化創業不僅是走出危機的先導行業,同時還能實現經濟快速加快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前行。對于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及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創意文化作為新興產業重點推行是必要的。首先我國是文化古國,擁有悠長的文化背景,有發展創意文化天然獨厚的優勢,另外,可以增強我國國力,在面對經濟危機時能順利度過。而泉州作為我國眾多文化城市中的為數不多的將創意文化作為重點培養產業的城市之一,在創意產業發展也處于起步階段,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將泉州作為創意文化產業的研究對象是有一定意義的,除了幫助提升泉州創意文化發展水平,還能從中折射出創意文化未來發展之路,對我國整個創意文化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二、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及問題研究
(一)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概述
泉州,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政府對其文化產業寄予了厚望,特別對文化產業的核心———創意文化期待值更高,泉州市政府還提出“文化泉州,創意泉州”的文化理念,立志要將泉州打造成全國創意文化城市的“弄潮兒”。泉州市政府說到做到,為了發展泉州創意文化,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2010年起,泉州市政府便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計劃每年出資約2000萬元,用于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并對這些文化產業實施稅費減免,土地優惠等,拉動社會資本,并建立了大批創意文化的產業區,像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同時,這些舉措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09年9月底泉州南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做名錄,及梨園、提線木偶的頻頻出訪贏得國際國內專業人士的認可,都證實了泉州是適合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同時也看到泉州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但是,由于我國創意文化實踐經驗較短,盡管泉州有著天然的優勢,可由于沒有適當的指導,泉州的創意文化發展之路還是走得很艱難蹣跚,那些取得的成就更像是曇花一現,無法持久,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是處于青黃不接,緩慢爬坡的階段,并沒有持續取得突破性的進步。
(二)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存在的問題
泉州創意產業發展之所以停滯不前,主要還是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濃烈的創意氛圍
大家都知道,其實文化說白了就是一門藝術,搞藝術是需要氣氛的,特別是創新性產業中的廣告策劃、創意設計這些,如果沒有濃烈的氣氛,是難以誕生優秀的作品。此類行業的人才大部分思維活躍,想法較多,可是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此類行業的需要一定氛圍下,大家進行想法交流,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才會產生有創新性的想法。而目前,泉州的創意氛圍很冷淡,大家對創新也只是紙上談兵,有著宏偉的規劃跟目標,可是真正落到紙上的,真正有出產品的卻不多。
2.缺乏優秀的創意人才
文化產業特別是創新行業對人才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人才的專業性及素質,否則是難以誕生高質量的產品。而目前泉州這方面的人才是很匱乏,即便是有這方面技能的人才他們從業經歷也比較少,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幫助別人做較低層次的動畫加工而已,創意策劃等后期環節人才幾乎是沒有。雖然該課程在我國各大高校現已陸陸續續有開設,泉州也有,可是因為課程新,起步晚,市場認可度并不高,因此報考相關專業的人也較少,再加上相應的師資力量及匹配的教學設備也跟不上,缺乏培養人才的土壤,談何培育文化創新性人才?
3.缺乏有力的資金條件
任何新型產業的發展都是需要資金注入才能運轉起來的,通常政府在最開始的時候會撥款培植新型產業,但是光靠政府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市場節拍,招商引資,將產業“盤活”,才能保證文化創新產業的持久性。目前,泉州的大部分文化創意產業企業還都處于創業階段,因為缺乏有經驗的管理,業務渠道及穩定的資金來源,這些企業的發展都十分緩慢。這兩年,泉州在文化創業產業方面合作較為密切的是臺企,可由于兩岸一直沒建立起規范的行業規則及相關協會,創新產業涉及的版權合同內容等形式都無法達成共識,一直擱淺,還有創新產業的運作和資金流動不通暢,兩岸繳納稅額差額太大,政府也遲遲沒有做出相應調整,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外商對泉州創新產業企業的投資。
三、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規劃產業,營造產業氛圍
產業氛圍之所以一直無法凝聚起來,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產業規劃不合理,建議泉州政府應該利用政府職能合理規劃這些創新文化產業,讓這些企業融入到市場中,接受市場的考驗,比如讓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既是生產者也是管理者。政府對創新文化的上端與下端行業也做好規劃,讓這兩端的企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創新產業才能運轉起來。逐漸的,政府要減弱自身的主導作用,逐步退回到輔助的角色,如作為主辦方建立創新產業的協會及展會,邀請企業參加,或者舉辦相關比賽競賽,充分挖掘泉州本地的創新文化,掀起一股創新熱潮,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甚至可以將創新產業企業聚集在為他們建立的創意產業園里,讓他們可以零距離交流,也能彼此進行文化創意貿易,從點到線到面,讓創新文化產業全面覆蓋整個泉州。
(二)注重人才培養,加強人才引進創新
行業與其他機械行業不一樣,創新行業要想進步主要依賴的就是人才,泉州政府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不僅僅需要加強各大高校關于文化創新課程的培養力度,還需要制定合適的文化創意人才引入制度,可以模仿新加坡跟香港的優才計劃,對此類型的人才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同時建立人才展示平臺,讓引進的人才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才能保持源源不斷的人才涌入。引入外援,可以提高泉州創新文化發展,此乃權宜之計,泉州政府還是應該將重心落在本地人才的培養上,俗話說:一方土養育一方人。畢竟本地人才在泉州土生土長的,對泉州本土文化有著深切的體會,此類人才對泉州特色的創新文化能起到引航的作用。另外,培養人才方面,要朝著復合型人才走,即具備設計、制作、營銷及管理一體的綜合性人才,此類型的人才能貫通整個創新產業鏈,推進泉州創新產業的發展。
(三)完善合作體制,完整產業鏈資金的缺乏
一方面是因為泉州的合作體制存在缺陷,比如優惠力度不足,工商稅務方面繁瑣,令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另外就是產業鏈不夠完整,外來投資家對泉州的創意產業信心不足,擔心產業鏈的不完整容易導致資金鏈的斷層。因此,泉州政府需要整合泉州文化創意的產業鏈,將設計、制作、發行及衍生產品還有產品體系都要串起來,每個環節都要完善,最后做到環環相扣,流程井然有序;在合作體制的改革方面,要大刀霍斧,去掉一些繁瑣的流程,對前來落戶的創新企業給予“綠色通道”及其他優惠,如免租,一定時間內的免稅等,投入資金達到一定程度的企業還能享受別的優惠政策,并且新落戶的創新企業如果有創新產品的推出,要打上泉州的標簽,泉州政府也會給以獎勵,如此一來,加強互相合作,方能互利共贏。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