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碳中和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碳中和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碳中和的概念

        第1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中學數學;概念教學;創新

        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細胞”,是正確推理和判斷的依據。筆者通過課改實踐的探索,總結歸納出以下幾方面的教學方法:

        一、積極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實例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如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動畫等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從數學的本源來認識數學、學習數學。

        二、適當運用模型和實驗

        運用模型和實驗的好處是讓直觀概念的教學更深刻,更易于讓學生理解、吃透知識。概念是數學基礎,是從客觀實際中直接或間接抽象出來的。教材上的概念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而直接以結果的形式出現,這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通過設計模型和實驗,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可以準確地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模型和實驗來對概念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觀察并討論、歸納、總結、概括等思維活動,從表象入手,層層深入,讓學生探索概念的形成和概括過程,從而引出最本質的東西,揭示概念的內涵。這樣學生對概念掌握得更深刻、到位,并能體會數學是來源于實踐,但又高于實踐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礎。在概念引入時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習慣,是形成數學直覺、發展數學思維、獲得數學發現的基本素質,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概念引入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即讓學生依據已有的材料和知識作出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推測性想象,讓學生經歷數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階段。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和抽象概括的過程,這個過程應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去完成,用學生自己的頭腦去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

        四、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實踐表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重要途徑。數學概念必須借助語言文字或數學符號表達,而表達復雜的概念必須有關鍵詞。在進行復雜的概念教學時,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出關鍵詞語,可激發學生主動創造的潛能。

        如“奇函數的定義”中,對于函數f(x)的定義域里每個x都有f(-x)=-f(x)的函數f(x)叫奇函數。學生往往只注意f(-x)=-f(x),而忽略它的前提在定義域里。事實上,-x與x都在定義域中,-x與x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區間中,這就揭示了奇函數、偶函數的實質,同時又提供了判定奇函數、偶函數的方法。

        五、平行概念、類比教學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數學學科的內容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把類似或相關的概念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指出異同,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加深理解,強化記憶效果,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從而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六、引導學生剖析概念

        在教學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如立體幾何第一章“直線在平面上的射影”,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師把圖形畫在黑板上,然后請學生指出點在平面上的射影,點到平面的垂線段,平面的斜線、斜線段,斜線在平面上的射影等。把重點放在分析這些概念的內在聯系與發展線索上,引導學生用運動的觀點加深對射影形成過程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七、指導學生鞏固概念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鞏固概念,首先應在引入、形成概念后,引導學生正確復述。其次,要運用變式加深理解。所謂變式,就是使提供給學生的各種感性材料不斷變換其表現形式,使非本質屬性時有時無,而本質屬性保持恒在。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不管何種變式,概念的本質始終不變。這樣學生不但習慣于標準敘述形式,而且能有效排除變式的干擾,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師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造成學生錯誤地擴大或縮小概念。為防止學生斷章取義,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就應充分運用變式,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加以補充說明。這既能疏理鞏固知識,又培養學生聯想、綜合、類比的能力,符合知識建構和多方面發展的要求。

        總之,教學要在傳承中創新。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以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唐瑞芬,等.數學教師培養中的兩個問題[J].數學教育學報,1999,(02).

        [2]鄭毓信.數學教育的現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第2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幾何概念

        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要體現在使學生獲得扎扎實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技巧,并且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發展等方面。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石,幾何概念是學習幾何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在幾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幾何概念的教學。講清幾何概念,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幾何概念,這無疑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能力的前提條件。

        一、利用直觀多媒體教學模型,培養學生理解幾何概念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活動,總是從感知開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是從它的形成過程提出的。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利用直觀多媒體教學模型使學生感知幾何概念的形成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例如:在講“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時,利用“兩圓關系”課件模型,通過移動圓,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六種位置關系的變化過程及特點(如下圖),從而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知識,歸納出圓的定理。因此,抓住直觀演示的特點,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就會通過自己大腦的思維得出準確的概念,從而加深對幾何概念的理解。

        二、突出概念間內涵的差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數學是邏輯性極強的一門學科,數學概念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當新、舊概念聯系十分緊密時,必須抓住它的內涵差異進行講解,對概念進行邏輯分析。例如教“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首先聯系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完整地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內涵:“一組對邊平行”,就得出了梯形的概念,在“一組對邊平行”的基礎上再增加“并且相等”,就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這樣梯形和平行四邊形內涵上的差異就突現出來了,從而更好地掌握這些概念。利用這種概念的內涵差異和知識的遷移,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能力,牢固掌握幾何概念。

        三、加強“文字語言”和“數學語言”的“互譯”訓練,以提高他們對概念的深層次理解,從而增強其運用能力

        初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水平比較低,在學習幾何時容易片面地、孤立地看問題,易把文字表述與圖形表述脫節,能夠背熟定義、定理,卻不會轉化成數學語言表述,不會識圖、更難畫圖,這在幾何概念的學習中表現尤為突出。因此,一般來說幾何成績較代數成績起碼下降平均分10分。為此,在教學時,一方面要求學生從幾何概念規定的圖形特征出發,準確地畫出圖形來;另一方面要注意讓學生結合圖形把表述概念的文字語言翻譯成配有圖形的字母符號語言(哪怕是一根輔助線的添法,也要強調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的吻合),并進行簡單的推理練習。在教學幾何概念時,要求學生把每一條定理翻譯成字母符號語言。例如:“三角形一邊的平行線性質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所在的直線,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這種“互譯”訓練,可使學生對幾何概念理解得更為深刻并能運用靈活,為應用幾何概念去判斷、推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反復練習鞏固幾何概念,注重實際運用,不斷充實擴展,把思維由一般引向特殊

        老師講清了概念,學生也熟記了一些概念,但不能說明真正理解與掌握了概念,特別是在幾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老師的講解分析時覺得思路比較清晰,但是輪到自己動筆時卻感到不知如何下筆書寫,所以幾何概念的理解還需要通過推理論證和解題的實踐來檢驗。因此,進行多種練習,運用多種方法反復鞏固是幾何概念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其實練習的過程就是把知識化為技能和技巧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掌握概念是從特殊到一般,而練習則是由一般到特殊,又把學生的思維過程由一般引向特殊,提高了解題能力和思維方法。

        學生理解與掌握了概念,概念教學才算是走完了第一步,理解的目的在于應用,在于不斷的充實擴展。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由于出現的新概念較多,這些又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更加難以辨別和掌握。為此,教學中既要求學生進行正面敘述,又要注意實際運用;有時先讓學生動手實踐一番,再要求他們說出有關概念的依據。

        五、正確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概念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只有“主體”與“主導”擺正位子、各盡其責,才能在教師的主導下提高學生運用概念的能力。

        第3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合作;探究;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作為傳統教學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被越來越多的化學教師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合作探究。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現狀大大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新課改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實踐操作為主的學習方式。

        組織學生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形式,根本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及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4人一組,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做好合理分工,確定組長、記錄員,組長輪流擔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

        [案例1]在學習“愛護水資源”這個課題前,我問學生:“關于水污染的問題,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帶著問題從圖書、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媒體上搜集了有關水污染的知識和情況報道。課堂上,我先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中有的是下載的知識,他們交流著網站,有的是摘抄到的化學筆記本上的,有的把相關內容從報紙、雜志上剪裁下來,他們互相傳閱著,個個躍躍欲試,氣氛熱烈。然后我讓學生們分工合作,把搜集到的資料按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分類整理,再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中,不僅體驗到對知識的感知,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體現集體的智慧,體現出合作探究的成果。使不同的學生都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同時在總結交流的過程中真切的認識到水污染的危害和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實現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教育。

        二、營造合作探究氣氛,讓學生學會體驗。

        羅杰斯說:“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個生動、活潑、自由的合作學習環境,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探索熱情就會高漲,合作探究的欲望就會更強,整個課堂就會生氣勃勃。

        [案例2]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這個課題時,我創設情境:在16―17世紀,一些科學家發現,Zn、Fe等金屬與稀H2SO4等酸類物質反應可以得到一種可燃性氣體。由于當時科學技術水平低,科學家們只把它當作一種具有可燃性的空氣。最先把它收集起來仔細研究的是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他用Zn或Fe與稀HCl反應制得了H2,并用排水法收集了H2,還測出H2的密度是空氣的十四分之一。1783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又通過實驗,證明這種燃燒的氣體是一種新的元素,并把它命名為氫。氫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在實驗室里制取少量氫氣的簡捷方法,你們愿意親身體驗科學家們的探究經歷嗎?這時學生興趣高漲,積極響應。我又提出問題,請學生猜想Mg、Zn、Fe、Cu 4種金屬都能與稀H2 SO4(稀HCl)反應嗎?哪一種金屬與酸的反應速度最慢?哪一種金屬與酸的反應速度最快?學生一旦對問題產生了興趣,其思維也逐漸明晰起來。他們小組討論、交流,暢所欲言。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學生的情緒,又一次高漲起來,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中,學生通過觀察感知問題,分析問題,實驗解決問題,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新知的動機,促使學生愉快的進入了探究知識的情境。

        三、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動力,培養學生的科技興趣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創造。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循循善誘,激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的全過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鉆研問題。

        贊可夫認為“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實踐也證明,對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盡可能地增加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把“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資源。

        [案例3]在介紹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之前,先播放一段錄像:桂林的七星巖和蘆笛巖的巖洞。學生們肯定會被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問: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誰?學生們聯想翩翩。通過小組討論后揭開謎底:二氧化碳。同學們面面相覷,不可置信。這時再引出實驗:氫氧化鈣―碳酸鈣―碳酸氫鈣的相互轉化,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馬上就高漲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生成為主體,知識的探索者,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分享成功。

        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并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受這種欲望的驅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會變得主動而富有生氣。

        [案例4]在學習“空氣”這個課題時,我們做了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有的學生發現,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而在我們的實驗中,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五分之一,為什么?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先讓小組討論,再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有的學生說:“可能是紅磷太少了。”有的爭辯說:“我們把燃燒匙都裝滿了,紅磷是足量的。”也有的說:“可能裝置不嚴密,漏氣了。”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們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在辯論的過程中,大家對結論更加清晰了,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思維的批判性。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之間的爭辯,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困難生,老師都要給予自由表達見解的機會,并適時給予表揚并中肯的提出建議,使學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從而使他們產生成功的喜悅感,并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合作學習中。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而且要積極營造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他們提供獨立探索的機會,合作交流的機會,大展其才的機會。這樣的合作學習會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第4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一、觀察

        觀察是指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實物、影像、實驗等直觀事物,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探究學習方式. 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安排兩個觀察: 觀察1: 動畫展示細胞分裂的大致過程: 一個細胞( 受精卵) 兩個細胞四個細胞多個細胞. 復習上節內容導入,運用動畫展示,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他們往往只關注細胞是怎么分裂的,而忽視了其中包含的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的方向: 重點觀察和說出細胞分裂的細胞形態圓形( 教師要說明細胞是立體的,而在教學中只觀察它的平面圖形) . 觀察2: 課件展示人體內各種各樣的細胞圖片( 本節以學生最熟悉的人體為例教學) . 看到這些圖片之后,學生很好奇: 原來人體內細胞的形態是這么豐富多彩的. 學生往往沉浸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漂亮圖片,忽略真正的觀察目標. 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觀察的方向: 細胞形態,如橢圓形的紅細胞、梭形的肌肉細胞( 平滑肌) 、樹枝狀的神經細胞、像石頭一樣的不規則形的骨髓細胞等.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感知活動. 教師應及時、準確地向學生呈現觀察對象,明確觀察方向,為提出問題作鋪墊.

        二、提出問題

        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是未來創造型人才的特點之一. 觀察對象越具體,學生感知就越豐富,學生就越容易自主提出問題. 經過上述觀察后,學生已經發現了下列問題: 分裂前后的細胞形態與構成人體的各種細胞形態為什么不同? 為什么分裂后的圓形細胞會變成各種形狀的細胞? 細胞形態是怎么改變的? 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提出問題,而且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細胞形態變化了,功能會改變嗎? 這就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問題為主動提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有時學生的質疑、關注點較偏,不足以體現教學重點,教師可通過補充提問引導學生的思路回到教學正軌.因此,教師的提問,可以彌補學生提問的不足.

        三、擺出事實

        概念基于事實,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質特征.事實勝于雄辯. 有了方向正確的問題后,應以事實來解決問題. 擺出事實時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中的感性材料,這有利于建構核心概念. 事實1: 細胞分裂時的形態與構成人體的各種細胞的形態不一樣. 事實2: 合作小組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比較四種基本組織,課堂完成表格. 這樣,學生自主發現了不同組織的細胞形態、排列特點、功能不同,同一組織的細胞形態、排列特點、功能是相同的這一事實.

        四、推理

        概念是在觀察事實的基礎上,提煉出本質的東西,運用語言或者文字表述出來.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性的東西,從而理解概念的含義、理解概念產生的原因、理解規律. 有效的邏輯推理的過程就是尋找規律、理解概念及其產生原因的過程. 在本節課中,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提出了一個個具體的問題,緊跟著面對事實解決了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規律,進一步明白了細胞在分化后,不但形態改變,結構改變,功能也改變了. 這樣,學生一環緊扣一環進行推理,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細胞分化的概念和組織的概念已經呼之欲出.

        五、總結

        學生經過認真觀察、積極探究,獲得觀察探究的結果后,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會產生表現和展示的欲望. 在交流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發揚合作學習精神,而且可以使學生發現各組之間的差異和存在的不足. 同時,在討論交流中,誘發學生發現新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問探究提供了新課題. 如,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都留給學生較多的思考、討論時間和交流空間. 在交流中注意使用追問法. 追問,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和理解,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最后,從觀察- 問題- 事實- 推理- 總結的教學過程中,構建獲得了細胞分化、組織等概念的完整和準確的描述.

        第5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

        參加小學語文新課程培訓,學習新課標,學習新理念,認識到教學必須有一定的策略。小學語文課程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從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引導小學生學習對語言文字的認知與運用,傳承優秀文化,體悟人文情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形成理性思維,樹立創新意識。它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的語文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一、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小語新課標的總體目標中提出的小學語文知識(包括語文事實、語文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這樣簡單表述:小學語文知識是基礎知識與綜合技能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小學語文事實指的是能運用小學語文及其方法去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小學語文活動經驗則是通過小學語文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小學語文的基本思想。

        小學語文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識字、寫字與學詞的思想”、“閱讀與口語交際的思想”和“習作與綜合性學習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小學語文思想的最高層次。對小學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拼音、識字、句子、段、篇章、分析短文、開卷有益、暢所欲言、標點符號與修辭手法思想和基礎知識與綜合技能思想。基于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語文方法則與語文思想互為表里、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小學語文思維方法。

        小學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小學語文思維的特性:基礎性、綜合性、理論性。小學語文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系統,可分成四個方面:小學語文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小學語文的意識。

        “應用”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課程理念的“在分析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專題分組,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課文只是增強應用語文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語文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合作性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于語文學習的東西、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小學語文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

        小學語文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于學生認識語文的本質。在保證基礎訓練的過程中,盡可能的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各種語文教育技術平臺,加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及其他學科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學習方法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小學語文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小學語文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小學語文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內容標準

        小學語文的內容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基礎知識整合、智能展臺、開卷有益、暢所欲言、筆下生花等。不同的是在保證打好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強調了這些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實際應用,而不在技巧與難度上做過高的要求。此外,基礎內容還增加了課課練、同步作文等內容練習。

        三、小學語文課程實施建議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要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的關鍵是教師。所以,我們必須首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以及自己在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語文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小學學習功能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他們所體現的小學語文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小學語文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語文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崔巒,陳先云. 適應時代要求 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課程 教材 教法,1998 (7):21-23.

        第6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中國教師》:劉教授,您好!2011年版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學,并在內容標準中具體描述了50個重要概念,引起廣大生物學教師的極大關注。曾經有教師問,這些重要概念與以前生物學教學中說到的“知識點”有何不同?“重要概念”這一提法有何含義?在此,可否請您給大家講解一下。

        劉恩山:在科學教育中,關注學生主動學習方式,關注重要概念的傳遞,是國際科學教育發展的方向。2011年版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順應國際科學教育發展的這一趨勢,將我國生物學教育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概念”與以往說到的“生物學知識點”有明顯不同之處。兩者的差異主要在于:第一,以前在談知識教學的時候,我們常用“知識點”來說明教學要點,知識點是我們學校話語體系中重要的術語,教師經常使用。但過去說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對知識點的屬性沒有加以區分,特別是沒有區分事實性知識和概念性知識。如果我們把兩者都確定為知識點,我們就認為它們同等重要。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把概念教學放在今天如此重要的地位上,也沒有把概念性知識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與事實性知識相區別。

        第二,今天說到的概念教學,還關注到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概念怎么呈現、怎么表述。以前我們說到某個概念的時候,會使用光合作用、生態系統、生態位這樣的一些生物學術語來指代生物學重要概念。而今天我們說到重要概念的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說明,在某個特定學段需要讓學生對該概念的理解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對于這樣的要求,單純用生物學術語來指代或表述就很難準確描述。比如說,我們在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在理解的水平上掌握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在高中階段也可以說在理解的水平上掌握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并且選用相關的行為動詞來描述這樣的教學要求。盡管初、高中的教學要求都是要學生在理解水平上掌握,但這兩個不同學段的學生在掌握光合作用內容實質以及對光合作用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僅僅看到行為動詞加術語的教學內容要求,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難有操作性的把握。這樣就要求課程標準在陳述內容要求時能夠準確指出在某一學段學生對某一概念需要理解到怎樣的水平。2011年版的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就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今天我們再說到概念教學時,就不能停留在行為動詞加術語的表述,一定要清晰地表示出針對特定學段學生要理解的概念內涵,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所應達到的水平。同樣是講光合作用或是遺傳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表述出在初中和高中不同的學段,學生理解的不同水平和深度。使用這樣的方式針對相應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具體描述一個概念的內涵,在技術上是有難度的,需要做好相應的研究和充分的準備才能寫入課程標準。這一次,我們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修訂工作中做到了這一點,同時也為后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修訂做好了準備。這樣,就能讓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要求,有利于結合學生認知特點開展教學,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不降低教學要求。這樣說來,今天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概念教學,已經完成了一個新的跨越。

        《中國教師》:現在也有許多生物學教師運用“核心概念”這一詞匯來談重要概念的教學問題。是否“核心概念”與“重要概念”在內涵上是相同的?

        劉恩山:在2011年版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頒布之前,我們在一些研究報告中也用過“核心概念”這一說法。在課標頒布之后,就統一使用了“重要概念”。其實,兩者的含義十分接近。在國際上,相關英文的表述也有多種,目前沒有一個十分嚴格的界定和統一的標準。國際上,各個學術團隊,或者是不同的教育家和實踐人員對英文術語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盡相同。盡管如此,大家對重要概念內涵的把握沒有大的差別,對應不同英文術語可以有不同的中文翻譯。

        若一定要區分,兩者表述的內容是有差別的。從概念的抽象和重要的程度來說,核心概念要更抽象、更概括,數量也就更少。重要概念可以相對于核心概念成為其下位一些的概念,數量會相對多一些。在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共計描述50個重要概念,實際上包含了為數不多的核心概念,但在課標中并沒有刻意地把兩者加以區分。教師在研讀課標時,經過仔細分析,是可以從50個重要概念中找出一些更重要的、更上位的,能夠貫穿生物學整個學科的核心概念。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建議教師刻意區分這個是核心概念或那個是重要概念。在備課時,我們只要注意梳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設計教案時圍繞重要概念安排教學活動,教學時關注學生建立和理解正確概念即可。

        第7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以“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為例,圍繞核心概念設計基于探究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核心概念。

        【關鍵詞】核心概念;推理探究;中心法則

        核心概念是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并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知識。圍繞生物學核心概念來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應用。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每個單元的教學活動時,應該圍繞核心概念展開,其中教學具體事實應該作為鋪墊來幫助學生發展深層理解;教學重心應該從講授事實轉移到使用事實,以便傳遞和評價更深層的理解力;學習重心也應該從記憶事實轉移到理解可遷移的核心概念和對更為根本的知識結構進行深層理解,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為例,圍繞相關的核心概念設計并開展以探究為主要途徑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本節課的核心概念。

        ⒈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要落實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標準是:“遺傳與進化”模塊中“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這一主題下的“明確中心法則中遺傳信息的流向”“舉例說明基因、蛋白質與性狀之間的關系”。“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一節是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四章第二節,之前教材已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就“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問題上作了詳細闡述和分析,接下來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第四章對基因的表達問題進行研究。本章第一節著重探討了“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問題,緊接著第二節就基因如何控制生物體性狀展開分析,與教材之前知識內容層層推進,從微觀到宏觀,解釋了生物體多樣性的內在原因,而教材第一、二兩章又恰恰是從宏觀現象到微觀分析了遺傳現象到控制因素的過程,本節與之相呼應;并為解釋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奠定了理論基礎,故可見本節內容不僅在教材體系上起到了“結構橋梁”的作用,并體現了人類認知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研究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將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中的核心概念納入到已有的概念框架中,并為理解性狀變異的原因打下良好的基礎。

        ⒉本節內容的核心概念

        生物學的概念之間是有層次關系的,有些概念是該主題中最重要的概念,處于該主題的核心地位稱之為核心概念。有些概念則是為核心概念的形成打基礎的,可以稱之為相關概念。教師基于對課標、教材以及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基礎上,用陳述句清晰地表述出學生應獲得的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

        本節課的生物學核心概念是:中心法則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⒊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屬于“理解水平”。這項要求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質;二是理解基因的表達過程;三是理解從基因到性狀的控制過程及其所對應的具體實例,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相關事例。

        ⑵能力目標:本節以生物的具體外在性狀分析入手,學生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基礎動腦分析事物現象背后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從實驗證據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知科學研究是不斷深入的,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而后又從微觀到宏觀、本質到現象的認知過程,要樹立科學的認知觀和發展觀。

        ⒋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設計巧妙的學習探究情景,給予豐富的資料信息和具體事例,組織、指導啟發學生,并積極的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真正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現象歸納到本質和從本質延伸到多種現象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節課選擇采用“5E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它是由美國生物課程研究所(BSCS)所開發的一種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它引導學生按照學習經驗的先后順序,經過參與(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精制(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5個階段的學習,建構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由5E的5個階段組成,每個階段的教學設計都圍繞該階段學生需獲得的核心概念展開設計,期待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吸引學生主動思考,通過推理性探究活動理解核心概念。

        ⒌教學過程和組織

        ⑴參與階段

        ①核心概念本階段的核心概念是遺傳信息的流動規律。此概念包括3個相關概念,即遺傳物質是DNA或RNA,甚至是蛋白質;遺傳信息的表達即遺傳信息通過什么方式以蛋白質的形式表現出來;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承擔者和體現者。

        ②圍繞核心概念的教學

        ㈠設置情境引發學生對“遺傳信息流動”的好奇心和興趣,情境可采用多媒體展示喜劇明星陳強與其兒子陳佩斯的照片,提問: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是怎樣形成的?展示科學研究從現象到本質的探究思路。

        ㈡幫助學生建立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系: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嘗試寫出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之后要求全班同學結合教師給出的DNA復制過程和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的Flas的對兩位同學的回答做最終的評定,從對DNA復制以及蛋白質合成的舊概念認識上引出可里克的中心法則的這個新概念,接下來帶領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的資料分析并進行討論探究,培養學生閱讀并獲取信息的能力,完善對中心法則這個概念的理解。

        ㈢提出新概念研究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出反映幾類生物遺傳信息的流動的圖示,讓同學們進行進一步分析并思考它們的共性,就是遺傳信息為什么都流向蛋白質的問題,為了更全面透徹的理解中心法則的內涵,教師必須帶領同學們進一步思考上述問題并開始著手研究基因和蛋白質、性狀之間三者的關系。

        ⑵探究階段

        ①核心概念本階段的核心概念:基因,蛋白質,性狀的關系

        ②圍繞核心概念的教學:本階段需要把學生們分4組并根據給出的具體的性狀實例探究其產生的原因,同時得出與基因與蛋白質,性狀之間的關系。

        合作推理探究一:豌豆的圓粒和皺粒;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圓粒和皺粒豌豆圖,讓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并討論二者形態上差異產生的原因,然后把4組討論的結果放在一起進行再討論遇到無法解決的新問題:圓粒和皺粒豌豆在成分上的區別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所以此時探究遇到了“瓶頸”,此時老師給予解釋(蔗糖在淀粉分支酶的催化下可生成淀粉)后,同學們就此進一步思考皺粒豌豆可能是相關基因異常而不能正常表達,導致缺乏相關酶而使的蔗糖不能轉化為淀粉,失水顯得皺巴巴。這樣便基因和蛋白質,性狀之間的第一層關系(基因通過指導酶的合成,影響代謝,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并指出這層關系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并讓同學們根據這層關系嘗試解釋白化病等其他多種性狀形成的原因,以達到對這層關系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合作推理探究二:囊性纖維病的病因;根據課本文字和圖片的介紹,結合教師備課準備的有關該病圖象和文字材料,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推理,而理解的關鍵在于跨膜蛋白CFTR的結構和功能,學生們思考逐步認識到這種結構蛋白的異常影響到它功能的發揮,即氯離子的運輸,從而導致患者產生一系列異常表現,進一步討論總結出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第二層關系(基因通過控制結構蛋白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同樣再去通過嘗試解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達到鞏固并提升理解能力的教學目標。

        ⑶解釋階段

        ①核心概念本階段的核心概念是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相關概念是基因與性狀并不都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基因分為質基因和核基因,質基因遺傳遵循母系遺傳;基因與基因,與基因產物,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整體共同作用實現對性狀的控制。

        ②圍繞核心概念的教學

        本階段的教學是對基因對性狀控制這個核心概念教學的完善。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如籃球明星姚明,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并討論他為什么那么高,然后得出身高等性狀的最終形成除了受基因控制外還受環境的影響的結論順理成章。緊接著通過展示線粒體肌病圖片分析指出核基因遺傳和質基因遺傳的區別。

        ⑷精致階段

        ①核心概念本階段的核心概念是中心法則和基因對性狀的控制。要明確指出理解兩個概念不能彼此孤立,要能夠看到二者的聯系,既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就是遺傳信息表達過程的最終體現,不管性狀的最終形成有多復雜,表現有多么多樣化,它都是要遵循中心法則這個規律的,可以說中心法則是理解遺傳的本質和核心,所以本節課是對遺傳相關知識的一個拓展,總結和升華。

        ②圍繞核心概念的教學

        本節段通過對前面有關基因的知識的復習,學生共同討論把遺傳知識整合并結合具體實例發表各自的看法并進行概念圖的繪制。

        ⑸評價階段此階段一方面通過課本技能訓練分析長翅果蠅幼蟲發育問題,請若干位學生進行嘗試性回答,根據知識點回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評價對與核心概念相關知識的理解情況。另一方面請學生生完善黑板上概念圖,達到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進行了自我評價,也為教師評價學生是否達成教育目標提供了機會。

        第8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摘要】新課改以來,初中英語教學已受到普遍重視,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尤其在“應試教育”的左右下,英語教學大多是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目標,重視學生成績高低,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英語教學中真正體現、滲透素質教呢?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中小學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奠基工程,素質教育是當前中小學教育的核心,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初中英語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結合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能力發揮了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用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教學,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一、加強文化修養

        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一種認知活動,而知識又是認知活動的基礎。人們常說:“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至少應具備下列基本的知識結構:

        (1)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知識和用英語進行聽讀寫交際的能力。它是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

        (2)跨國文化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離不開文化。英語是使用英語的國家文化的載體,教師只有了解了英語語言國家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禁忌習俗、詞語概念和體態語言等有關知識,才能更好地幫助、指導學生學好英語語言并與使用英語的國家人士溝通。避免由于文化差異造成誤解,以達到順利使用英語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做到語言得體、理解正確。

        (3)教育教學理論。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等教育理論知識是英語教師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4)英語教師還應通曉祖國語言文字,具備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識,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和國情,并具備繪畫、演唱、寫作以及社會交際能力。總之。博學多能的外語教師更加容易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全面實現英語教育的目標。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轉變教育觀念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它與“應試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教學觀,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應試教育”的左右下,英語教學大多是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目標,重視學生成績高低,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教”,而忽視“學”;重視現成結論的記憶,忽視學習過程;重視向學生灌輸,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重視教學活動的嚴格劃一,忽視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個性差異: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聽、說、讀、寫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現象都有悖于語言教學規律。在英語教學中,尤其要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在學法方面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創設一個適宜于英語情景交際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之中。

        三、改進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只顧“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要探討關于“學”的方法,促使“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轉變,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

        大力提倡并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庫,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注重學習水平層次和個性差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一生的學習活動至關重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有必要

        按照教材體系和學生認識水平,使學生養成如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以語音為首的聽說習慣、按時預習新課的習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的習慣、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聽說讀寫能力齊頭并進的習慣、及時復習所學知識的習慣等。

        四、加強實踐教學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藝術學科,是一種交際工具。實踐證明學習語言除了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還有一條最佳捷徑,那便是有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在教學實際活動中,即使沒有一個真實的純英語交際的大環境,但我們絕對有能力營造、創設一個基本接近于說

        英語、用英語的交際小環境。如問候、指路、購物、看病、打電話、邀請親友、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等題材,教師也可通過實物及教具演示、看圖及投影會話、扮演角色形象、詩歌故事演講、日常生活小事對話等課堂活動運,運用聽錄音、放錄像、繪制簡筆畫等手段、組織英語演說競賽、課外英語角交流等活動,創設語言交際情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教師還要不斷調查研究,掌握交際動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說、害怕說錯、羞于啟齒的語言心理障礙,盡可能多地為中差生提供交際機會,分層、分組組織他們進行情景會話表演,使轉化中差生工作上一個臺階。初中英語課堂真正體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五、合理獎勵批評

        及時地找成績退步的同學談話,及時幫助其找到并分析退步的原因,向其提出要求和告之解決的方法。對稍有進步的同學要不失時機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樣會刺激他們越戰越勇的斗志。漏掉一次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都有可能挫敗他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每天除了上好每一節課外,課后還應花大量的時間和學生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動向,而且力求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平時應該做好提“優”補“后進”工作,讓“優”生有雄心,有指引,有目標;讓“后進”生有信心,有溫暖。多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不用擔心這些活動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相反還會起到促進作用。

        結語

        總之,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英語教師應當為實施素質教育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 蔣星城,淺談素質教育與初中英語教學[J],讀與寫(下旬),2010

        第9篇:碳中和的概念范文

        從包裝產品的生命周期來看,綠色包裝所專注的就是從資源源頭做好控制,減少環境資源與再生資源的浪費。即便如此,在將環境資源轉變成包裝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依然會耗費一些能源,對此,可通過碳排量作為評估能耗的指標,以求能夠合理地控制能源使用。

        碳排量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個簡稱,因為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因此使用“碳”一詞作為代表。在整個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加大了能源或燃料消耗量,這些都會促使碳排量的增加,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成功地將“低碳”概念根植到很多企業的發展理念中,促使他們自愿在節能減排的發展道路上做出各種開創性的探索與嘗試。

        在包裝印刷企業中,這種風氣顯得更為良好,許多包裝印刷企業結合自身的經營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包裝和低碳包裝,并在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推出許多綠色環保型生產措施。我公司――國際濟豐紙業集團(以下簡稱“國際濟豐”)在這方面就表現得較為突出,在此愿將我公司在碳減排方面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碳減排與碳中和

        國際濟豐一直秉承環保的發展理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際濟豐在香港的再生紙工廠就憑借著在工業排污、排廢上的得力環保措施,獲得了香港政府頒發的港督環保貢獻獎。2009年,國際濟豐成功成為我國首個自愿以碳足跡排查進行碳減排,并實現“碳中和”交易的包裝企業,這在推進我國綠色包裝以及供應鏈的發展上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在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碳中和”的概念,碳中和又稱碳補償,可以計算出個人或企業日常活動中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可計算出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耗費的經濟成本,然后個人或企業將“碳中和”計算的經濟成本以付款形式交給第三方專門負責環保的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來抵消掉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國際濟豐率先開始“碳中和”項目后,逐步對旗下在中國的10個工廠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深化,主要從工廠所使用的鍋爐、設備用電、污水排放、廢料處理等多個方面實施節能減排措施。

        目前,國際濟豐旗下所有工廠都應用了無紙化系統進行生產操作,對生產的各個工位配備了網絡與計算機顯示屏,所有的工單或圖紙都可以通過網絡終端調取,無需再進行工單或圖紙的打印與流轉,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工單或圖紙流轉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而且還能大量地節約紙張和打印碳粉用量。而且,國際濟豐也是國內首家針對原紙實施RFID技術管理的瓦楞紙箱制造企業,該技術能有效提高倉庫內原紙的周轉率,大幅度降低生產所用紙張的損耗率。

        國際濟豐為旗下各工廠都制定了生產單位面積產品碳排量的限定值,并且每年都會對各工廠就碳排量進行核查。從以往統計的數字來看,國際濟豐2010年的總碳排量比2009年下降了16.9%,2011年的總碳排量比2010年下降了25.7%。其實,碳排量的降低也意味著生產單位面積產品能耗的降低,無形中也降低了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同時又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國際濟豐旗下各工廠之間針對年總碳排量也會進行相互評比,而且,各工廠還積極響應第三方的核查以及如實繳納“碳中和”交易中的碳抵消費用。各工廠內部也在大力宣傳碳減排理念,使得員工真正意識到節能減排的好處,并開始主動為改進能效做出努力,以此來減少工廠在“碳中和”交易中所支付的碳抵消費用。

        綠色包裝設計與研發

        碳減排不光要從生產環節抓起,還有許多隱形環節需要關注,比如運輸包裝行業不僅是包裝制造行業,同時也是服務行業,必須做好從包裝產品的生產制造到產品運輸,再到終端服務等各環節的碳減排,即在整個產業鏈上實施碳減排。國際濟豐從2008年就開始嘗試從單一的包裝制造型企業向集包裝設計、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轉型,專門為客戶提供低碳、高效的整體運輸包裝設計服務,并著眼于合理、適度的包裝設計與研發,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高效率、綠色低碳化的供應鏈。

        包裝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應探索更輕量化、減量化的解決方案,選用綠色包裝材料,從源頭上做好控制,保證所生產的包裝合理化、適度化、環保化,可大大減少包裝生產過程中的碳排量;同時,還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包裝裝配效率和倉儲空間利用率,幫助終端用戶降低物流供應鏈中的碳排量。

        在包裝設計上,國際濟豐堅持發展綠色包裝,基于產品的生命周期,以產品包裝價值鏈為設計指導理論,為客戶提供整體包裝解決方案。并且,國際濟豐于2010年在江蘇昆山建立了通過國際安全運輸協會(ISTA)認證的包裝研發測試中心,以此來驗證生產用包裝材料的可靠性與包裝方案的安全性,以期探尋出更加合理、適度的包裝設計方案,真正實現包裝綠色化。

        廣推綠色發展理念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 欧美一二区一二区在线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亚洲最大天堂在线 | 日本欧美在线α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