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流體力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教學方法;合作學習;考核評價
作者簡介:徐硯(1961-),女,黑龍江呼蘭人,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動力工程系,副教授;王洪旗(1964-),男,河北河間人,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動力工程系,副教授。(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3-0057-01
在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簡稱熱動專業)開展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試點工作中,根據熱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認真研究和分析了本專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素質需求特點,將原“工程流體力學”課程進行分析論證整合,調整為學習領域課程“流體流動能量分析”,旨在強調流體作為電力生產的重要工作介質所起的能量輸送和轉換的重要作用。采用更具有職教特點、更適合崗位工作要求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先進的教學設計理念和現代教育手段,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注重學習過程和素質能力的評價方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為學習后續課程、考取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完成本專業相關崗位的工作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一、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主要面向發電、電力建設等企業,培養能夠完成熱力設備安裝、檢修、運行、調試和技術管理工作任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流體流動能量分析”課程是本專業進行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一門核心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的范疇,不直接對應典型的工作任務,反映部分典型工作任務的某些共性內容與要求。在本專業主要崗位群中(汽輪機運行值班員、鍋爐運行值班員、除塵脫硫值班員、鍋爐檢修工、汽輪機檢修工、泵與風機檢修工等)都必備流體力學知識。按照本專業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需求構建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項目,采取了項目教學、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使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緊密聯系,為崗位需求提供職業能力,為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證。
采用將教學內容模塊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面向電力生產技術,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確定教學內容,再通過歸納、總結、提煉并遵循認識規律將教學內容總結為教學項目,依據電廠熱力設備和系統的實際水力分析及計算的工作任務設計教學項目和學習任務。針對每個學習任務按照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進行教學組織設計。本課程共設計了“流體及其壓力的認識”、“靜止流體勢能轉換分析”、“流動流體機械能轉換分析”、“流動阻力損失的計算”、“繞流運動分析”、“氣體流動特性分析”六個教學項目(含18個教學任務),每個教學項目設有知識目標、專業能力目標、職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側重于應知,重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目標側重于應會,能用所學的流體力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素質目標強調團隊精神、職業道德、交流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緊密圍繞本專業崗位需求,學習實際工程所涉及到的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具有一定的流體能量分析能力和管路水力計算能力。在完成相關訓練項目的過程中學習有關的技術知識,分別對應理論驗證和單項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與設計計算能力的培養、知識拓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采用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項目內容,在教學中靈活運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多媒體演示、分組討論、實驗、啟發引導、邊講邊練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授課前一周向學生下達項目任務書,內容包括學習任務描述,學習場地、設備,知識、素質、能力目標,咨詢問題和途徑等,學生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咨詢信息形成學習筆記,小組討論形成項目實施方案。做到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自主學習與指導教學相結合。通過貼近崗位工作的電力生產實際案例導入知識,訓練分析和計算能力,使能力培養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選題、選材注重共識性、綜合性、工程性、創新性,同時體現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將實踐性強、技能訓練要求高的內容,通過模擬實驗、實驗操作、邊講邊練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相融合,向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課件、自學指導書、習題集、實驗指導書、模擬實驗軟件、相關電力生產設備及系統視頻和圖片、國家精品課網址、其他參考教材等),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錄像片、圖、表、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視覺、聽覺,全方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結合板書等傳統授課手段,揚長避短,獲得最佳效果。
三、學習方法和考核評價
以學生為中心,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每個項目的實施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和個性發展。班級40人,分成4個小組,課上先由小組派代表匯報咨詢信息情況、存在問題,再由教師適時講解、分析,最后小組討論總結,實驗和水力計算項目由小組自行設計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事實證明,試點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升。
突破傳統考核模式,加強過程考核,注重素質和能力培養,全面公正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職業能力評價占總成績的70%,職業素養評價占總成績的30%。
1.職業能力評價
(1)基礎知識評價。主要側重于對各個工作任務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如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阻力損失計算等。考核方式為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
(2)專業能力評價。主要側重于用所學的流體力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包括實驗項目的操作能力表現,設計計算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為完成每個教學項目過程中的咨詢問題回答、學習檔案檢查、實驗操作檢查、課業報告檢查。
2.職業素養評價
(1)平時考勤評價。根據平時上課和實驗出勤率進行評價。
(2)學習態度評價。根據每個學習任務完成過程的實際表現,如學習態度、是否遵守紀律、是否團結互助等進行評定。考核方式為個人評價、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小組互評。
四、結束語
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已被大家所認識,探索和建立適合國情、符合工學結合要求的新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成為廣大職業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對熱動專業的“工程流體力學”課程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旨在找到更具有職教特點、更適合崗位工作要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工程流體力學;精品課建設;師資建設
作者簡介:陳國晶(1971-),女,黑龍江訥河人,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講師;趙存友(1969-),男,黑龍江安達人,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課題編號:115C-174)、黑龍江科技學院教研課題“《工程流體力學》課程任務式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3-0105-02
“工程流體力學”為黑龍江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機械、采礦、環境、安全、土建等專業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由于面向的專業范圍廣、學生層次多,因此要將該課建設成省級精品課程,對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等要求高,需要改革的環節多,課程建設的難度大。我們在深入解讀省級精品課程指標內涵的基礎上,圍繞課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結合課程自身特點,根據各專業具體培養方向和要求,從課程教學的關鍵環節和基礎工作入手,立足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培養,狠抓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成績的考核改革,強化實驗室、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教學條件的建設,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在2007年實現了課程建設目標。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們將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中所有二級指標的主要觀測點概括為“德”、“才”、“勤”、“能”四個方面,并從這四個方面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通過對課程組教師進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并進行重點培養,使課程組每個參與建設的教師都能從事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工作,各盡所能,使每個人都能有成就感,成為某個方面的行家里手。尤其對青年教師,使其能力在課程具體建設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鍛煉,業務能力和教、科研水平顯著提高。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將拓寬知識領域、提高知識層次(重點是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教學能力、教研能力以及學歷、職稱的提高)作為“工程流體力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內容及目標,并采取如下具體措施:
(1)導師制培養,實行“一帶一”、“多幫一”工程,由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多對一的指導,尤其是課程負責人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論文的撰寫及教科研立項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
(2)制定助課、互相聽課及集體備課制度,課程負責人聽課程組成員的課每學期至少一次,年輕教師聽老教師的課每學期至少一次,利用教研室活動時間經常進行集體備課及教學研討。
(3)送出去培養與在職提高相結合,通過讀碩、讀博,努力提高課程組教師的學歷水平。
(4)鼓勵課程組教師積極參加學院及學校舉辦的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參與實驗室建設,指導“工程流體力學”創新設計大賽和指導大學生科技活動。
(5)鼓勵青年教師在各項工作中勇挑重擔,為青年教師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
二、完善教學條件
1.教材及資料庫建設
“適用”的教材才是一流的教材。遵循功能和諧原則、整體和諧原則、環境和諧原則、市場和諧原則和經濟和諧原則,為不同專業選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時注重紙質及電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教學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提煉,創建了“工程流體力學”紙質及電子資料庫。
2.實驗室建設
將實驗室建設納入課程建設規劃。與課程需要相適應的實驗室建設才是科學、合理、有序、有度的建設,避免與課程建設相脫節的實驗室建設,杜絕重復性建設。根據專業需求補充購置相應的實驗教學儀器,用于開展常規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試驗。根據現場教學的需要,補充測壓儀表、保留管路實驗系統。為開展“流體力學創新設計大賽”和指導“大學生科技立項”等第二課堂活動創建虛擬實驗室和創新設計實踐基地。
3.輔助教學資源建設
基于“精”、“新”、“奇”的指導思想,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高質量多媒體課件及教學網站。[1]我們根據不同專業具體要求的不同,制作了分別與自編教材及與不同專業選用教材配套的多套多媒體課件及電子輔導資料,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指導學生制作了大量的演示基本概念、流動現象、基本原理的Flas和典型實驗的Flash模擬軟件。在網站上提供必要的圖片、實物照片,鏈接媒體素材、實驗錄像、演示流動現象及進行虛擬實驗的Flas,插入重大流體事件、背景知識及相關學科前沿知識。教學網站上提供豐富的相關教學內容、鏈接國內外著名流體力學網站,為學生及時了解反映流體力學發展前沿和最新動態的科技文獻資料提供便利,同時為考研的學生提供學習指導。教學網站板塊全,內容豐富,實用性、可操作性強,而且嵌套有在線測試及網上考試系統,所有教學及輔導資料全部掛在網站上,成為學生課外自學和復習的良好平臺。2007年利用學校webCT網絡教學資源又開展了網絡教學,進一步拓展了教學空間。
三、深化教學內容
任何課程的教學內容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應是經過提煉和加工過的本門課程的精華部分。我們注重與專業的對接,根據各專業側重點的不同,合理確定教學內容;根據生源質量的區別,以學生為本,實行分層次教學。根據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課程為專業服務的目的和地位,以適合該門課程的思維方式來組織教學內容,并進行模塊式整合,為不同專業設置相應的可選模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有效知識和長效知識,壓縮經典內容,充實應用實例,并將教改、教研成果及學科最新的前沿成果滲透到課程的教學當中,做到內容精煉,難易適中,主線突出,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
四、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科學的方法和適用的手段相結合才是最優的組合,也只有方法的“靈活化”和手段的“多樣化”才能體現出個性化教學。
教學方法上:在理論教學中,“精講寬練、注重實踐,教學互動、多元考核”。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注重工程背景及實踐應用,注重有效知識和長效知識,不盲目模仿和刻意追求。在實驗教學中,根據實驗性質的不同,由“問題”導入實驗,著重強調實驗目的、原理應用,注重實驗技能和方法、數據分析和處理,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同時,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虛擬實驗室、課程網站等輔助教學資源進行預習、復習和自我測驗。目前我們每學年面向全校5個教學單位的8個專業方向、30多個班級講授“工程流體力學”,應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結合進行授課的比例達100%。
在學生成績考核上:采用“知識與能力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其中課堂表現(包括出勤、聽課情況和平時測驗、回答提問等)滿分10分,作業成績滿分10分,實驗成績滿分10分。課堂表現及作業成績由任課教師給出,而實驗成績由實驗教師給出,如果學生實驗成績不合格,則不允許其參加期末考試。
五、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
結合課程自身特點以及專業需求的不同,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規劃,拓展外延、豐富內容,充實內涵,設置了“實驗教學+現場教學+第二課堂活動”的多元化的實踐教學環節。
結合學校開展的大學生科研立項等素質教育活動,積極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在各實踐環節中,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手段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2002年起,課程組在全校范圍內成功舉辦了五屆“流體力學創新設計大賽”。流體力學虛擬實驗室擁有專用微機及相關軟件;創新設計實踐基地現有工作臺、臺鉗、鉆床、手電鉆等簡易設備及錘、銼、鋸、螺絲刀等常用工具,為學生創新及科技制作提供常用耗材,基本能夠滿足Flas制作、演示、文字處理、實物加工制作的最基本要求。2007年,課程組開始指導大學生科技立項并有多項成果結題驗收。
課程建設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歸根結底是提高培養的學生的質量,而學生質量的衡量標準則是其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運用“小課程大工程”的教學理念,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和學術講座五個方面,將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2,3]總結出精品課程建設的“多元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模式,即:
(1)正確處理經典與現代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融經驗教學及現代教學為一體,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
(2)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增加實驗項目,豐富實驗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利用網絡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
(4)以創新設計大賽和大學生科技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5)通過科技講座,豐富學生的專業和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學精神。
六、結束語
精品課程建設是時代的要求,具有豐富的內容,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復雜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涉及大量的管理問題。精品課程建設作為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新生事物,需要廣大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如何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不同教師學生,分層次、多樣化地建立精品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如何更好地發展和完善現有的精品課程,如何更好地發揮各級各類現有精品課程的作用,將是未來精品課建設研究的發展方向,因此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也是一項沒有終結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徐文娟,侯清泉,劉訓濤.多媒體技術在《工程流體力學》教學中的應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94-95.
【關鍵詞】精品課程建設 工程流體力學 教學改革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課程建設,浙江工商大學建立了校級預選精品課程及責任教師制,為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以及國家級精品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工程流體力學》于2006年即被選為校級預選精品課程,目前正以校精品課程的標準進行建設。
一、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
精品課程建設是本科教學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代表著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專業優勢,是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重大問題的重要基礎。各學院必須充分認識到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實采取措施。加大課程體系優化和課程整合的力度,加快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抓緊課程教學隊伍建設,造就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課程教學隊伍,努力使這些課程進入相關專業領域的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
二、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
1.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和學校課程發展規劃,堅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2.利用學科專業具備的科研、教學等基礎條件,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以專業課程建設為核心,以加強課程教學基本條件建設為保障,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三、精品課程建設的實施方法
1.強化教師的學科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工程流體力學的教學改革中,采用多名教師協作教學,形成教學梯隊,加強團隊協作。形成新的教學模式。針對課程的結構,學院成立了課程教學課題組,聘用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擔任這門課程的講授任務,從而形成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團隊。在團隊建設中。形成了老中青三個層次的教學骨干,共有教師7人,其中3位教師主講,2位小班討論,2位輔導,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占教師總數的71%;副高職以上3人,占教師總數的43%;40歲以下教師6人,占到教師總數的85.7%;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課程負責人孫培德教授長期從事工程流體力學教學,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較高的學術造詣,人才培養成績顯著,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同時言傳身教培養年輕教師開展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使得課程教學隊伍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師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好。團隊成員承擔各種教學研究課題并發表多篇教改論文,解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工程能力培養問題。對環境工程專業與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起到積極引導和促進作用。
授課教師分工協作,分別負責基礎理論知識、能量水力計算以及工程實際應用三部分的內容,突出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同時又增加了部分討論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與科研結合,將任課教師的科研經歷及最新學術成果溶入教學中,對教學過程起到深化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位教師的知識體系結構和專業背景的不同,配合不同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講課,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避免授課內容重復以及內容講授不完全等問題,將課程內容完整化,統一化。
2.改革工程流體力學教學內容
我校是一所以商科為特色,經、管、理、工各學科共同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以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就業面寬。《工程流體力學》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以研究流體(液體和氣體)平衡和機械運動規律為核心,通過各教學環節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流體運動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并能應用流體力學的基本理論,加上實驗數據以及數值模擬或經驗公式來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從2001年環境工程00級學生首開“流體力學“課程,采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流體力學教程》,隨后,為了更適應工商管理類大學工科學生的授課需求。從2002年環境工程01級學生開始,課程名稱改為“工程流體力學”,教材采用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水力學教程》,隨后幾年至今。課程教材從第一版更新為第三版,增加了邊界層理論簡介、有壓管路中的水擊現象等內容。具體的知識模塊課時分配計劃為:
第一章 緒論
4學時
第二章 流體靜力學
6學時
第三章 流體動力學基礎
6學時
第四章 水頭損失
6學時
第五章 有壓管道的恒定流動
8學時
水力計算可視化教學與討論
2學時
3.完善教學條件和網絡教學
(1)可視化教學
組織力量編制《工程流體力學》ppt課件、課堂全程實施多媒體課件教學,利用水力計算可視化教學軟件以動畫形式演示本課程部分內容。例如,第三章水動力學基礎部分流線和跡線、元流和總流、恒定流與非恒定流、均勻流與非均勻流、漸變流與急變流等概念非常抽象、易混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可視化仿真軟件,以動畫形式將各種的流動形態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深受學生歡迎。
(2)擴充性資料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向學生推薦了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參考書目、國內外期刊等擴充性資料,以便學生獲取與本課程相關的知識信息。包括一些參考書目:①清華大學水力學教研室編,水力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②年,水力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修訂版,2002;③陳文義,張偉主編,流體力學,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④禹華謙主編,水力學學習指導,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以及一些與環境工程專業相關的外文專業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ti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Intem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a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省略/,觀看該課程完整的教學文件和多媒體課件,進行預習和復習,并可通過在線答疑解決問題,較好地滿足了課程所需。
4.提高課程教學方法及手段
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在于流體連續介質的理論模型、公式推導應用以及實際環境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如實際液體恒定流能量方程式的應用、管路沿程阻力系數變化規律的確定、管網計算等。因此,要解決學生難掌握理解的辦法主要是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流體力學的理論與方法。
(1)以課堂講授為主,突出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同時根據本課程特色及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本課程組老師正組織力量自編教材,將水力計算可視化教學及國內外最新的研究動態整合到新教材體系中,滿足環境類專業流體力學課程的教學需要。
f2)對課程的核心概念體系進行提煉,理清概念間的邏輯關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建立起清晰的理論概念,并通過大量的例題來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計算公式的運用。并在課程網站上進行試題自測,考試題目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并與人為修正相結合,實現教考分離。
(3)開展實驗教學。目前,我們通過購買流體力學仿真軟件,首先在網上實現各種流體力學實驗的模擬操作,包括伯努力方程實驗、雷諾實驗、流體流動阻力測定實驗、畢托管測速實驗、局部阻力實驗、孔口與管嘴實驗、離心泵性能曲線測定等等,使學生了解這些實驗的基本流程、操作步驟、數據處理,為今后實際實驗操作提供良好的基礎。
(4)教學結合科研。將任課教師的科研經歷及最新學術成果溶入教學中,對教學過程到了很好的深化作用。該教學方法與手段使學生在畢業設計時。能應用本課知識進行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開展“大班教學,小班討論”教學模式。不定期舉辦課外講座(如流體力學與日常生活、流體力學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等),進行小班討論,也可進行網絡教學及對話,使教學手段等豐富,教學過程更深化。
四、精品課程建設的近期規劃
1.建設新教材體系,編寫與本課程配套的精品教學及實驗教材,自主開發仿真教學軟件,建設工程流體力學教學實驗室。
2.進一步完善豐富網絡教學。提供該課程國內外相關知識內容、專業資料,通過現有網站,促進國內外同類課程間交流,擴大我校《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社會影響力。
3.力爭成為校級精品課程。達到省級精品課程的水平,并完善成為環境工程專業領域的全省乃至全國精品課程。
關鍵詞:中小學 非流動資產 管理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普通中小學是清水衙門,非流動性資產存量小,單位價值低,專業性較強,非專業實用性差。因此對學校資產管理認識不足,缺乏足夠重視,特別是對非流動資產的管理。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對教育的投入逐年遞增,普通中小學非流動資產規模越來越大,隨著資產規模的增大,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露,加強普通中小學學資產管理不容忽視。
一、普通中小學資產管理現狀
(一)規模不大,但呈逐年大幅上升之勢
以重慶市黔江區普通中小學為例,2014年,教育經費投入90000多萬元,全區中小學資產總額96304萬元,非流動資產新增9490萬元,全區非流動資產達到59793萬元,不含大部分土地價值和政府融資平臺代建的未移交的70000萬元非流動資產。2015年預算安排的資本性采購支出 5000萬元,基建支出10000萬。我區普通中小學非流動將達到74793萬元,資產每年以億元速度增加。非流動資產規模雖然比國有企業少許多,但增加速度快,資產存量規模逐漸增大。
(二)非流動資產結構以房屋建筑物為主,類別多元化
普通中小學非流動資產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待處理資產五種,普通中小學不允許對外投資,因此不存在長期投資資產。2014年底,我區學校非流動資產59793元,其中房屋建筑物33249萬元,在建工程679萬元,合計33928萬元,占非流動資產總量的56.8%,實際情況遠大于該數據,因為政府融資平臺代建的未移交資產絕大多數是房屋建筑物,價值70000萬元;汽車585萬元,占非流動資產總量的1%;專用、通用設備等固定資產25075萬元,占非流動資產總量的41.9%;無形資產205萬元,不含土地價值,我區普通中小學土地一般未入賬,占非流動資產總量的0.3%。
(三)非流動資產來源比較復雜
普通中小學系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經費主要來源為財政補助收入,但也存在高中學費收入、小學附設幼兒園保育保健費收入、其他收入等收入。現在我區把以上收入一并納入了財政預算撥款管理。取得非流動資產的經費來源,主要有財政補助收入,捐贈等。取得的方式主要有政府集中采購、分散采購、劃撥、捐贈等形式。
(四)非流動資產存放地點分散
我區教育委員會直接管理的學校59所,村完小71所,資產分散在這130處,遍布全區各個地方,特別是村小完小,地點偏僻,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資產分布零散,管理難度大。
二、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指導思想不明確
人們一直在認識上以為,學校是以“教學為中心”,學校的好壞是教學質量的高低,學校就是一片凈土,主管部門對普通中小學的考核也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對于學校資產的管理,僅限于貨幣等流動資產的監管,對非流動資產的管理不重視,認識不到位,往往只停留在報告和口頭上。不認真學習國家、政府對國有資產管理、處置的相關法律、規章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重購輕管,不重視資產的日常維護、修理。
(二)管理責任不明確,責任不落實
普通中小學由于人員編制問題,一般都沒設置資產管理機構,也沒有專職資產管理人員,兼職管理人員,多為學校出納人員(報賬員),同時資產采購、登記都是一人辦理。兼職管理實際等于不管,一般職責就是一年錄一次資產管理系統,把新增賬面資產錄入系統就完事。管理責任不明確,責任追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操作性差。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一些學校沒有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立于形式,多系從網上抄襲下載,不符合國家的資產管理的規定,與實際脫離,不具備操作性,對資產的管理無法起到控制作用。
(三)家的不清,管理比較混亂
普通中小學學校非流動資產管理混亂主要體現在:一是入賬標準不統一,沒嚴格按照《中小學學校會計制度》對非流動資產的規定,一些單位同樣的資產一些納入了非流動資產管理,一些作為了辦公用品、專用材料處理。土地等無形資產部分納入了無形資產管理,絕大部分沒入賬;二是入賬價值不規范,對于資產的入賬價值,多數學校未按規定核定資產價值,資產取得時的稅費(車輛購置)、運費、安裝調試費等一般未計入非流動資產原值;三是入賬時間不規范,特別是在建工程,委托代建代購資產,多年不入賬,價值70000萬元,比賬面整個非流動資產價值還多;四是使用年限不明確,資產賬上資產使用年限不統一,不科學;五是不定期盤點,不按規定報廢,存在賬外資產,特別是捐贈,劃撥資產,如通過政府集中采購分配到學校的資產多數就未入賬;五是資產使用、出借不登記,導致資產損毀、流失。六是賬實不符,賬賬不符。學校登記賬、財政資產信息化管理賬、財務賬三套賬登記的資產不符,家的不清,經辦人員都不知道哪套賬數據是正確的。財務賬登記的資產過于籠統,特別是類別較多批量購置的的資產,入賬常常采用批量入賬,資產記錄信息無法詳細反映資產情況,使賬上記錄的資產數量、價值與實際數量、價值存在差異。
(四)非流動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存在巨大差異
賬面價值遠遠低于實際價值,無法真實反映國有資產存量。全區普通中小學的土地價值,極少部分記入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多數未入賬。由政府融資平臺代建的資產未入賬,主要是職教中心3個多億元,正陽中學2.5億元,舟白中學1億元,育才小學 0.5億,合計7個億的非流動資產,已由學校使用,但資產未入賬,比整個非流動資產賬面價值還多。捐贈劃撥的資產多數未入賬,近兩年通過政府集中采購的資產共4000萬元,分配到各中小學,只有少數入了賬。房屋建筑物大修,改造未增加資產價值,2008年后加固工程3000萬元,均未入賬。資產正常增值部分無法記入賬上。
(五)閑置資產多,資產使用效益差
學校在資產采購時,盲目跟近,不考慮學校自身情況,有些資產由于學校師資、場地等條件達不到要求,采購的資產無法使用或很少使用。資產長期閑置,成為學校“充面子”擺設。有些設備本身就是過時過期產品,采購時缺乏遠見和預見性,采購的設備還未來得及使用即被新設備淘汰。例如有些學校采購的電視機、VCD、光盤資料,花了錢基本未用就被多媒體設備(班班通設備)淘汰。大量村完校停止招生,所有資產閑置,我區現有閑置村(完)小校83所,學校停止招生后,資產閑置,管理困難,維護成本高,學校一般放棄管理,憑資產毀損,或被人為破壞,侵占。
三、形成的原因
(一)學校資產管理不到位
中小學會計制度規定,中小學校所有非流動資產不提折舊,有條件的的學校應當設置固定資產折舊輔助賬。調查得知我區所有學校均未按照會計制度要求設置固定資產折舊輔助賬;學校沒有堅持定期盤點制度,對資產盤盈盤虧未做賬務處理;學校未按要求把劃撥、捐贈等非本到位采購資產入賬。以上原因導致無法反映中小學校資產實際價值,導致資產價值不符。
(二)學校與教育主管部門、政府代建機構銜接不到位
由財政或教育主管部門統一采購的資產,分配劃撥到學校時候,未把資產的相關財務票據隨貨送達給學校,同時學校的資產接收人又不是資產專兼職管理人員,收到資產后不知道資產登記程序,學校專兼職管理人員不知道情況,導致資產無法入賬。接受捐贈的資產大多也是類似的原因未能入賬。由政府融資平臺代建代購的資產,往往是建好后學校直接入住,未完成資產方面的交接手續。長期或永久都未完成資產移交手續,導致學校無法入賬,或入賬錯誤。資產構建者與學校銜接不力是導致劃撥、代購代建資產入賬不準確的主要原因。
(三)核算會計與學校資產管理人員銜接不到位
普通中小學會計核算一般采用的是集中核算,資產在學校,資產核算人員在教委,如果學校不如實完整的提供資產購置、報廢的資料,會計人員對資產的核算就不準確,導致資產核算信息失真。因此核算會計與學校資產管理人員銜接不到位,制度約束不力是資產核算不準確的直接原因。
四、加強中小學資產管理的建議探究
(一)落實責任、強化管理
嚴格按照《中小學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通知》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對學校資產進行管理。落實資產管理的責任,城市普通中小學必須設置專職資產管理人員,鄉鎮普通中小學人員緊缺的學校必須設兼職資產管理人員負責學校的資產管理工作,明確資產管理責任,嚴格執行資產管理責任追究制度,獎罰到位。建立資產折舊臺賬,普通中小學非流動資產按要求不提折舊,其缺點是無法準確反映資產存量,很有必要按照《中小學學校會計制度》的要求建立資產折舊臺賬,準確反映學校資產存量。單位領導、資產管理人員離任時,除單位領導、資產管理人員外的人員調離時,要組織核查,辦理資產移交和監交手續,確保人走賬清,防止資產流失。
(二)重點控制非流動資產管理的三個關口,即“采購關”、“使用關”、“報廢關”
普通中小學的非流動資產采購一定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同時結合財政預算管理要求,明確經費來源。加強捐贈、撥款等劃撥等無償取得的資產管理,保證非流動性資產登記完整、信息齊全,抓好 “采購關”。非流動資產在使用過程中要加強監管,保證資產安全、高效,確保所有資產在監控下運行。堅持定期盤點制度、使用登記制度、出借審批制度、毀損追究賠償制度,資產管理平臺、財務賬、學校臺賬應經常核對,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管好“使用關”。非流動資產到達規定使用年限、正常毀損報廢,一定按照《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通知》要求辦理。主管部門一定要加強核實,堅持做到不核實不簽字,不簽字不報廢的原則,控好“報廢關”。
(三)建立普通中小學資產績效評價體系
從非流動資產的配置、制度、使用、處置、清查、社會滿意度六個方面進行績效評價。每年進行一次,采用學校自評,主管部門復檢的方式進行,評價的結果用于學校考核。
總之,普通中小學非流動資產管理,應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常態化、動態化管理,確保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會計制度》
[2]《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
[3]《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
曾有美國學者將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分為三大類,即:商業類、物流類以及管理類,將其分為三大類的目的在于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社會對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由于近年來微觀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已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各大物流企業也對企業內部做了充分的調整,其目的在于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為此,物流管理專業中又增加了3種技能,即:商業、物流以及管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能夠為物流企業培養出更多的高級的物流管理人才。
事實上,不管是高級物流管理人才還是剛剛入門的管理人才,它們自身所應有的管理技能對企業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他們所應有的物流技能,排在最后的是他們的商業技能。這些從理論上看與以往的要求都很一致,可見,在物流管理專業當中,管理技能對物流經理的重要性所在,因為物流經理同樣作為物流的管理者,他們在不斷的發展與磨煉中逐漸的成為物流人才,這是每一位物流人才都需要經理的一個過程。
通常,對于物流管理人才而言,商業技能的具備與他們的知識儲備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例如,企業中的各項功能領域所涉及的知識與經濟學知識等,這都與商業技能有著很大的關系。其次,物流管理人才還需要具備較高的管理技能,這同時也是他們應該必備的一種職能,這也是物流管理人員在物流企業當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2 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
2.1 構建物流管理教學基礎性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高校而言,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需要將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相結合,然后依托學校內的實驗室以及校內實訓基地去完成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工作。這樣一來,就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公共素質教育與職業認知的平臺,實訓基地主要有計算機實驗室、語言實驗室以及物流實訓基地等。
2.2 為物流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我們都知道,通過項目教學能夠將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學習很好地構建出來,在實踐教學中,要嚴格地按照物流模塊的要求進行教學,并要分模塊地進行打包,如倉儲、運輸以及配送等這些模塊。在實踐教學期間,學生可以在專業實訓室內進行實踐學習,對每一模塊進行一定的了解,并做好技能培訓的準備,確保能夠有效地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3 在物流管理實踐教學中構建模擬實踐教學體系
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模擬實踐教學體系,如物流中心運作管理模式、倉庫管理系統模擬等,讓學生真正的進行采購、倉儲以及運輸等業務流程模擬,以保證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物流行業的工作環境,并且明確物流管理行業中的各項環節之間存在的關系。
2.4 為學生構建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在綜合實踐教學中,其主要內容包括物流綜合模擬、供應鏈實訓以及WMS實訓等。這就要求學生要將所學到的物流知識綜合地運用起來,全面解決物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實訓的過程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在實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應變能力。綜合實踐教學中,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創造了實訓的機會,讓他們真正的體會到物流管理專業中的各項工作,并通過實訓,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3 推動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優化措施
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物流專業的設置時間比較短,在應用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物流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為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發展。
3.1 適當地開設物流技能大賽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應該適度的設計一些物流技能方面的比賽,用比賽去帶動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實踐表明,這種做法是可行的。通過在校開設各種物流方面的技能大賽,并且在取得省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之下,有效開設物流管理比賽。例如,在我國江蘇省的物流實訓基地中,就通過了比賽項目的設置,更好的帶動學生學習與研究物流管理工作,這為學生以及教師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與學習的平臺。
3.2 用物流崗位技能培訓帶動高校物流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在高職院校當中,可以通過對物流崗位的培訓,去帶動物流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這種做法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力,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此,學校應該充分地利用實踐教學資源,與相關的部門合作,引導學生通過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應對能力,并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如,某高校在對學生實施崗位培訓過程中,與當地的勞動局與現代物流等公司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訓平臺,推動課堂、實訓場所等,做到企業、學校以及學生三者相結合,通過物流崗位培訓,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具備高水平與技能的物流人才。
3.3 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實現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物流專業要真正的提高其教學水平,就需要強化教學效果,為此,在學校內要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以有效地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利用完善的監控體系去強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例如,對實驗與實訓計劃內容進行監控,查看其內容是否能夠與物流專業的特色相符合;另外,還要對課堂上能否真正的培養學生操作能力進行監控,以確保實驗與實訓課能夠與學生未來發展要求相符合。并且,還要監督學生技能水平程度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等。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麗水 323000)
摘要: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以培養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具有扎實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應用型物流人才為主要目標。本文基于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普遍較低的現狀,在新型物流人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三段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并提出了該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 :高職;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107-04
2009年3月,國務院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物流業成為我國十大振興產業之一,物流業得到了更加迅猛的發展。與物流業的發展相適應,物流人才也隨之成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高職院校是物流人才的主要輸出渠道,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是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關鍵。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從我國物流人才需求情況來看。我國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對物流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根據相關部門預測,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物流業每年平均需新增加物流從業人員100~105萬,其中中層和高層管理人員占15%~25%。而當前我國物流行業的人才結構不合理,高端技能型人才不到1%。要改變這種人才結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就應該以培養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具有扎實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應用型物流人才為主要目標,本著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為出發點,滿足高速發展的物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其次,從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現狀來看,由于起步較晚,盡管已有許多高職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但由于教學手段落后、實驗室建設不完善、師資缺乏等原因,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普遍實踐能力較低,不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要。因此,出現了物流人才需求量大,但畢業生就業情況又不理想的矛盾狀態。
要解決這一矛盾,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就應該努力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具有高端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而實踐教學正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比,由于形式多樣、實驗環境逼真,可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2005年10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
“三段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縱觀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均設有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但缺乏系統性研究,實踐教學方案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要以系統的觀點,構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新型物流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應以符合社會需求為準則,因此,首先必須明確新型物流人才的能力需求情況。當前,物流企業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基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本能力、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
第一層次為基本能力,是指學生為適應不同行業或職業的需要所需具備的能力,具體包括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計算機外語應用能力等;第二層次為專項能力,是指學生在不同的物流崗位對各種物流業務的處理能力,包括采購業務處理能力、運輸與配送管理能力、倉儲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系統應用能力、貨代業務處理能力、快遞業務處理能力等;第三層次為綜合能力,它不是專項能力的簡單相加,是基本能力與專項能力融合后對物流業務的綜合處理能力,它要求學生在掌握必要的物流操作技能的基礎上,要熟悉物流某個環節或相鄰環節的業務流程、業務管理內容,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團隊管理能力,能夠帶領自己的團隊完成所承擔的物流任務,并能與相鄰的環節密切配合,實現高效無縫對接,保證物流運作效率。
(二)“三段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根據高職三年制教育的特點和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可以構建為“三段式”,即專業認知階段仿真模擬階段頂崗實習階段。
專業認知階段 專業認知階段強調學生對物流專業的認知和對自身的認知,要求學生在全面了解物流專業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指明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深入企業或行業參觀調研,或者通過邀請企業人員、歷屆優秀畢業生到校內開展座談、講座等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有更清楚的認識,明確將要從事工作崗位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明確今后的專業學習內容和目的。同時,通過職業素質訓練等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讓學生在明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所需職業素質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在學生對專業和自我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要求每位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初期規劃,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指明方向。此階段實踐任務可以安排在專業技術課程開始階段,以第一學期為宜。
仿真模擬階段 仿真模擬階段是在物流管理專業理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對理論知識的延伸和鞏固,通過仿真模擬訓練,使學生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根據工作內容為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階段所要實踐的具體內容包括企業采購業務處理、運輸與配送管理、倉儲管理、貨代業務處理以及快遞業務處理等等。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采用真實企業案例分析、學習軟件模擬操作、模擬項目操作演練以及參加各種物流競賽等方式來進行。此階段可根據專業課程開設的順序,分別安排在第二、三、四學期。
頂崗實習階段 頂崗實習階段是以校外物流企業為主要實踐場所,通過深入企業一線頂崗操作,鍛煉學生綜合處理物流業務的能力,為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該階段又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統一安排學生在校企合作單位開展實訓。要求學生以工學結合的形式去實習,直接參與企業所分配的崗位工作。通過該階段的實踐,學生能掌握實習崗位的職責,熟悉該崗位的工作流程,并基本能獨立操作該崗位工作任務。這個步驟適合安排在第五學期。第二步,以雙向選擇為原則,有能力自己選擇實習單位的學生可以深入自己感興趣的企業頂崗實習,暫時沒有能力選擇實習單位的學生由學校統一安排實訓場所。在此階段,學生參與企業的正常工作,充當企業的員工,與正式就業掛鉤。該階段應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相聯系,要求學生在頂崗操作過程中,為畢業設計搜集資料,撰寫具有實際意義的畢業論文。該階段適合安排在第六學期。
具體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如下頁圖1所示。
(三)相關實踐課程設置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應在已構建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基礎上,根據新型物流人才的能力需求來設置。具體所設置的課程以及相應的課程內容、時間安排等見下頁表1。
實踐教學體系保障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能否高質量地實施,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能否通過實踐教學全面提升物流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以下三條保障措施的建設至關重要。
(一)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水平決定著實踐教學的質量高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要求指導教師既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懂得物流企業的總體運作。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以校內專業教師為主,且大部分專業教師未經過正式的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因此,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隊伍總體水平偏低,僅有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操作能力的現象比較普遍。
要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校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鑒于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缺乏的普遍現狀,高職院校應設立一定的機制,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學習鍛煉,使專業教師朝著“雙師型”方向發展。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應以“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為目標,深入推進教師下企業實踐制度,按照教師的專業分工,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實踐。通過企業實踐,使專業教師了解物流崗位職業要求,培養專業教師的崗位實踐能力,以此提高實訓指導能力。高職院校可以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審等方面對“雙師型”教師有所傾斜,以此鼓勵校內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實踐,提升綜合教學水平。同時,應經常組織教師深入企業調研,掌握物流行業的發展動態。并且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開展校際交流,甚至可以出國觀摩學習,以此提升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水平。
校外企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除了加強校內教師隊伍建設外,高職院校也可以在社會上聘請兼職教師,與校內專業教師共同完成實踐教學指導任務。兼職教師以物流企業一線的管理人員為主,以他們較強的工作崗位實踐操作能力來彌補校內指導教師的不足,以此發揮兼職教師的互補作用。同時,也可以聘請一些物流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為學生開設講座、開展座談交流等活動,可以使學生從更高層面了解物流專業和物流行業,拓展學生的視野。
(二)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深化學生對物流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平臺。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由于理念和經費等問題,物流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加強物流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也是開展物流管理專業有效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包括兩方面:
校內物流實訓室建設 校內物流實訓室的建設應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應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滿足學生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的需求。硬件系統以倉儲作業和配送作業應用為主,貫穿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的設備有貨架、托盤、叉車、分揀系統和輸送系統等;軟件系統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基礎業務運作為例,模擬入庫、出庫、在庫管理以及車輛調度等業務環節開展操作演練,軟件內有一定數據存在,為模擬教學創造逼真環境。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購置國際貨代報關軟件、連鎖經營管理系統等,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更好的平臺。在當前普遍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首先應重視校內物流實訓室的建設,明確實訓室對于培養學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性,力所能及地規劃和建設物流實訓室。同時,也可以與其他院校合作,互用彼此的實訓室,達到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
校外物流實訓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是當前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徑之一,專業學生不僅要在校內實訓場所進行模擬仿真操作,更需要在校外實訓基地開展真實崗位操作。通過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參觀學習、頂崗操作,學生才能真正地了解物流,才能在真實的工位崗位氛圍里得到綜合能力的鍛煉和提升。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選擇合適的相關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根據從認知到體驗到頂崗的實訓步驟,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有一定規模、生產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社會聲譽好的當地或鄰近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從物流管理專業角度來看,一般可以選擇的企業有大型的配送中心、連鎖經營超市、國際貨代企業以及快遞公司等。必須注意的是,高職院校不僅要加強實訓基地的初期建設,更要加強對實訓基地的后期管理。必須要有一定的管理機制,促使院校與實訓企業之間能夠有長期的聯系與合作。
(三)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考核機制建設
實踐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涉及的因素較多,因此管理較難。高職院校應從實際出發,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改革原有的考核機制,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首先,應對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要求,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使實踐教學活動有章可循。其次,應對原有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做出調整。實踐教學應更加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改變傳統的理論筆試考核方式,從校內指導教師、校外指導教師以及小組組長和學生自評等多方位對學生實訓前、實訓中和實訓后進行全面系統的考核,以此促進實踐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總之,實踐教學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物流人才的主要環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應基于新型物流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物流行業培養合格、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曉燕.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2]王玉俠.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
[3]陳俊.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究
一、研究生層次外國留學生培養、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接收留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層次留學生成為大學國際化的一項必要內容。研究生層次的留學生相比本科學生,基礎更為深厚,具有創新能力,知識面寬廣,所需的專業內容也更是多方面的,這樣一來對研究生層次留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與之相應且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設置與培養方面。研究生層次外國留學生都是在本國學習比較優秀,許多留學生在中國學成回國后,都很受重視,在本國的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外國研究生的培養計劃與課程設置來看還不夠成熟,課程設置隨意性強,教學內容也缺乏針對性。有些高校一味地強調趨同式管理,盲目地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語言基礎的積累,也缺乏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留學生教育需要激情和創新性,但是有些高校資深老教師的教育方式仍然是傳統的中國式教育模式,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留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的教育方式給留學生的培養以及學習效果方面都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在留學生培養及管理方面起著尤為重要的角色。
(三)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外國研究生培養,注重專業課的學習,有些高校因“特殊照顧”而忽視了外國研究生也是研究生成員之一,安排課余活動及學術活動時,經常忘了外國研究生的存在,不給留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機會。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語言和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了解中國文化,最后把中國文化傳播至世界各地,對外國研究生的這種“特殊照顧”給外國研究生學習中國文化帶來很大的影響。
(四)留學生管理人員方面。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留學生管理人員(以下簡稱留管人員)是承上啟下,連接學生和老師的中間紐帶,可以說留管人員起著輔導員,班主任的作用,其作用非常之大且重要。輔導員對中國學生的管理主要是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在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留管人員面對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研究生,他們的政治觀念、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不同。
二、研究生層次外國留學生培養、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建議
(一)“同中有異”,設置針對外國研究生的課程及培養計劃。在對研究生層次外國留學生的培養中,課程設置及培養計劃一定要結合來外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來進行。在管理過程中,趨同化管理是一種有效擴大教育規模、提高辦學層次、保證教學質量、規范日常管理的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因為語言差異、文化差異以及學歷層次差異,對留學生進行“趨同化管理”時,必須要遵循“同中有異”的原則,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在設置外國研究生課程時,要根據外國研究生的情況。來華留學生當中,有些留學生的漢語水平相當不錯,我們應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基礎,多選擇中國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讓自己在兩年留學時光中多汲取中國語言、文化以及文學藝術的營養。
(二)全面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及創新性。首先,我們在選拔對外教學的專業教師時,不能盲目地聘請資深的老教師,而是縱觀上下,專業知識及育人方面是否合格,并且確定人選之后必須通過崗前培訓。其次,根據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專業能力來分配不同課型。最后,定期進行教師培訓。培訓是每個行業都必不可少的,學校可以組織校內培訓和校外觀摩的方式讓教師從中提高自己,更好地為學生教學
(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豐富外國研究生的校園生活。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在嚴格執行教育部和教育廳的規章。制度的同時,提倡“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學校和留學生教育管理的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通過規范制度來引導留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另外,我們可以免去因宗教信仰、文化差異產生的“特殊照顧”,讓外國研究生也參加中國學生的文體活動。比如,在端午節,中秋節舉行中外研究生茶話會或者聯歡活動,這些活動,讓中外留學生的交流會越來越多,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以及情感會隨之增加,會大大減少在管理中出現的阻力。
關鍵詞:德育體系;德育六要素關系;積極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6)05-0068-04
隨著高職院校學生在未來社會中職業地位和角色重要性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對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加的需求,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將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不斷探索完整有效的德育培養模式是每個德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務。德育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始終,雖一直在努力推進,但仍然存在種種問題。最突出的莫過于德育工作的碎片化,如存在單純依賴高校政治思想課程或者以糾錯為導向的不成系統的一些活動來實現德育目標的傾向。鑒于以上情況,有別于現有德育工作模式,以本校學生特點為充分依據的新的德育方法亟待推出。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的一種心理學理論,它有別于傳統的心理學“治療”和“糾偏”的傾向,將注意力放在激發人性積極性并加以引導的方面,以促使個體釋放并擴大性格中的積極因素,以獲得和諧的心理狀態。如愛爾蘭心理學家艾倫?卡爾(Alan Carr)就總結道:“傳統取向心理治療主要關心的是消除癥狀、應對時能造成的限制,積極心理學干預的工作重點則是培養積極情緒,發展個性優勢,改善有意義的關系。” 將積極心理學與高校育人實踐相結合,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積極轉變思路,借助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質量。有了理論指引,勢必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機制予以配合。在結合多年育人實踐的基礎上,筆者發現,碎片化的育人不是切實有效的育人,必須將一系列的育人實踐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形成一套閉合的德育體系,這樣才能促使育人工作走上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如何充分發揮德育系統內各部分的作用并形成合力,進一步促成德育的切實有效則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梳理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德育系統由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六個部分組成。
(一)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
德育目標是我們在人才培養尤其是道德培養上最終要達到的程度,即我們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更進一步說,就是我們所培養出來的人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應該具備怎樣的軟實力,這是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根據教育部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來看,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是大學教育階段德育總體性目標。高職院校的德育目標則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和未來職業特點,更加注重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行為、敬業精神、誠信意識等有關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與教育。
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我們的德育目標就不是僅僅停留在培養一個符合社會公約的公民的層面,更該是培育一個可以從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汲取幸福感的人。正如艾倫?卡爾所說,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科研領域,就是用科學方法理解并增進生活的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涉及了解并增進幸福和幸福感。”
德育內容是德育工作的媒介系統,同時也是實現德育效果的憑借與依托。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德育則要求德育工作者更加關注學生的積極情緒和積極特質,并充分善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個性優勢培育包括好奇心、勇敢、善良、寬容等在內的人格特質。具體說來,則可以根據學校發展性德育目標,結合不同年級德育主體的差異性,從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六個因素著手整體構建德育內容體系;可以有效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專題講座、人文課堂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來充分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人文素養。
(二)德育途徑和德育方法
德育途徑是德育工作的時空領域,是一種載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遠非一朝一夕之事,因而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個人自呱呱墜地起,他將開始受到家庭教育,到了入學年齡以后將得到學校教育,然而學校教育的目的則是將其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乃至回報社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德育途徑少不了家庭、學校、社會和企業的共同參與。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提升,企業磨煉是完善,社會歷練則將伴隨一個人的一生。為達到較好的德育效果,應該更加注重營造積極的德育環境,即積極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具體實施系統,他決定了德育工作的效率與效果。沒有合理的方法,再好的內容也無法發揮效用。德育方法是為德育目標服務的,同時,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施教方式,也包括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是二者共同參與的。傳統的德育方法比較簡單和直接,以語言說理類為主,這種德育方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感受和認同感,也降低了他們進行自我修正的主動性。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德育方法則更加強調發揮學生本體作用,采取理解、贊美和寓教于樂等方式來開展學生德育,如在未來實踐中,我們可以更多地使用實踐鍛煉類、行為訓練類、規范制約類、評價激勵類等方式方法。
(三)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
德育管理是合理組織各種力量,完成德育目標和任務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高職院校德育管理體系中,德育過程的管理是重點。只有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德育管理體系,才能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德育年級管理也是德育管理的重要一環。在德育年級管理中,用班級、系部、學生會等組織形式,使學生參與管理,這樣能使學生意識到師生之間的平等地位,意識到教師和組織對他們的重視和信任,意識到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民主關系,從而,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主意識有所增強,主動性、創造性和創新能力得以進一步激發。這樣不僅有利于高職學生聰明才智的發揮,也有利于他們良好德性的養成。
德育評價是指依據各類學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有關評價對象的德育實施狀況和成效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活動過程。德育評價是一項教育價值判斷活動,參與評價的主體是廣泛的,評價的內容是多向的,受評對象是多樣的、動態的,因此,必須在整體上把握德育評價體系。學生品德評價是德育評價體系的核心,系部、班級德育評價是德育評價的重要內容,學校德育工作評價是全面衡量一所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高職院校德育評價體系,更應該考慮到不同年級德育培養目標的層次性、連續性和遞進性。與此同時,也要轉變以教師評價和學校評價為主體的評價關鍵,將學生的主動性評價和接受評價納入評價體系之中,在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進行評價的同時,積極關注學生對教師影響的評價。
二、德育系統六要素互相依賴、互相制約,形成一個閉合的整體
現代系統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個特定系統中存在、發展的。因此,我們更應該將學校德育工作的各個要素視為一個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整體。該體系的六要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形成一個閉合的整體。德育目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價值導向系統,德育內容是德育工作的媒介系統,德育途徑與方法是德育工作的時空領域與實施系統,德育管理與評價則是德育工作的機制保障系統。“六要素”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調整以獲得最佳德育效果。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則將直接導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少了德育目標的引領,德育工作將如無舵之船,沒有了方向,甚至南轅北轍;少了德育內容,抑或少了德育內容中的任何一項,德育工作將是不完整的,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將在某些方面有所缺失;少了德育途徑,任何德育工作將失去應有的載體,完全無法開展,少了任何一個德育途徑,德育工作也將面臨不完整的局面;德育方法如若選用得不恰當,將很難達到預期的德育目標,在選取德育方法的時候應該充分結合德育對象的特點,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而如若缺少德育管理的環節,則德育工作將零散化、隨意化,嚴重時還會導致德育工作者因不遵循德育規律而產生不好的后果;德育評價是對以上德育工作的檢驗和驗收,如果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我們的德育工作則得不到有效的反饋和修正,德育評價這一環節使得德育體系真正閉合起來,不斷反饋給德育工作者以不斷修正德育內容、方法、途徑和管理方式,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真正步入了一個良性的正循環中。
三、積極心理學給德育體系六要素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形成更具適應性的閉合系統
積極心理學有別于傳統的心理學范式,它將注意力集中在挖掘人的優良特質和潛能并加以放大,以促成一個人的成才和成功。德育工作者應更多地運用積極心理學相關原理,為德育體系六要素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從而促成更具適應性的正循環德育閉合體系。
(一)德育目標和內容可以在應用積極心理學方面進行更多嘗試
高校德育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取得成效,就必須樹立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發展為基本內容的素質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在具備良好思想道德素養的同時,具備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積極心理學倡導不斷挖掘人的潛力,倡導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這也恰好契合了知識經濟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德育方法應當能夠促使學生在道德實踐中秉持對社會和人生的道德信念,平衡和協調自我情感和行動,解決因具體問題而引發的價值沖突,從而在行動中實踐自我道德信念。進行德育的最終目的則是指導和幫助學生將自我投放在更廣的社會關系中,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重大而超越的問題,最終實踐道德上的大我。
(二)積極心理學下的德育應更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積極心理學干預的重點是培養積極情緒,發展個性優勢,改善有意義的關系。校園文化建設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無時不刻不體現出人文關懷。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端于西方的人文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主張人的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素養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精神,激揚人的意志,規范人的行為,維護人的健康,控制社會穩定,協調人際關系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是對大學生核心價值養成與道德品行提升的一種感情慰藉和文化滲透。一個滿腹經綸卻素養低下的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現代高等教育要培養的,永遠不是只會死讀書的“四腳書櫥”,而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道德、有修養的高素質人才。人文素養的缺失勢必導致人才培養的畸形化,因此,將積極心理學貫穿德育工作始終,積極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潛力并引導其成長為“完整的人”,才是我們進行德育的最終目標。
(三)德育管理和評價是積極心理學影響德育閉合系統的關鍵環節
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是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德育,使學校教育系統中各子系統及其各要素之間協同作用,產生教育合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而和諧地發展。進行和諧德育的構建需要嘗試一些新的方法來協調德育六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之形成新的閉合系統。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是構建正循環德育閉合系統的關鍵環節,可以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具體德育管理機制,并構建多維度的德育評價體系,摒棄以前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從學生的習慣養成和個性發展出發,激勵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推動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創新發展。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只有積極總結規律,不斷調整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切實的成效。德育體系的構建以及對德育六要素關系的清晰認知和把握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愛爾蘭)Alan Carr.積極心理學[M].丁丹,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353.
[2]孔祥利,楊繼順.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J].當代教師教育,2009(3):81-85.
[3]馬兆勤,周恩善.新時代與新德育[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
[4]喬萬敏,邢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劉新躍.高校德育創新的理念與實踐[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
課題組胡興 胡鵬鵬
[課題簡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國廣大農村,進城打工已成為農民獲取經濟來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幾年,進城打工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多,這種“背井離鄉尋富路,離田離土求發展”的狀況,致使社會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關愛、家庭溫暖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據統計,我國1.2億農民常年外出務工經商,或到外地打工掙錢。由此產生近2000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歲以下的占86.5%,按全國3.6億兒童來計算,每18個孩子就有一人不能與父母共同生活,而且這個數字逐年在增長。這部分“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逃學、曠課、不交作業、說謊,沾染打架等不良習氣;還有的孩子因第二監護人管理不當而離家出走,甚至被拐賣。“留守兒童”現象成了一個新的社會話題,特別是能否保證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已成為討論的熱點。
2.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由于遠離父母,缺少家庭溫暖,面對復雜的社會,身心健康成長尤其令人擔憂。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只能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扛下所有問題,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礙。“留守兒童”就像鄉村的小草一樣,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自生自長著。如何教育好這些“留守兒童”,使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3.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是擺在學校面前的嚴峻課題。
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為教育這些“留守兒童”尋求策略措施,我們選出了《盤州市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及對應策略》課題。
二、課題立項情況
本課題在2017年3月底選題后,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經過設計論證,先后報層層主管部門審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盤水市基礎教育教學課題評審委員會批準立項。
三、課題組成員詳細情況一覽表
姓 名
工作單位
職稱/職務
承擔任務
手機
胡鵬鵬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中學
中學二級
協助負責人完成開題報告、結題報告、負責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研究報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收集各種研究資料、負責留守兒童孤獨心理研究報告
13708588996
胡瑋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中學
中學高級
負責審查、編輯各種研究資料、負責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研究報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編輯、裝訂各種研究資料、負責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研究報告
15329184370
支成賢
盤州市英武鎮中心校
中學一級
負責制定調查問卷、負責留守兒童偏執心理研究報告
13984605706
四、課題研究時間表
序號
研究階段
(起止時間)
階 段 成 果 名 稱
成果形式
1
準備階段
(2017年3月—7月)
1、申報表的填寫;2、制定出具體研究計劃,實施方案;3、開題報告
書面材料和電子材料
2
實施階段(一)(2017年9月--12月)
1、準備階段工作總結;2、各子課題調查分析報告;3、各調查報告論證
領導和專家評估
3
實施階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課題專題研究報告;2、總課題研究推廣報告;3、實施階段工作總結
周邊鄉鎮學校推廣結論
4
結題階段(2019年1月---4月)
1、課題研究成果實踐運用總結;2、討論結題報告的形成;3、結題階段工作總結
結題報告
【內容摘要】
“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長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輩或親友監護的兒童。留守兒童常出現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為失當、學業失控等現象。留守兒童的學習和人格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誤入歧途,這些孩子逃學、曠課、不交作業。 同時,留守兒童在“家”騙第二監護人,在學校騙老師,沾染打架、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氣;致使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容易走極端。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體貼照顧,出現害羞、內向、孤獨的心理傾向。不愿意與別人交往,害怕與人合作交流等。 本課題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兒童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此,課題組成員從盤州市一些中小學選取留守學生近400余名,通過調查、訪談等多種方法,專門研究留守學生的學習、交往、偏執、逆反、虛榮、羞怯等心理問題及生活狀況。通過探索研究后,我們建議從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來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從而使他們的身體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樂成長。課題組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先后編寫了盤州市校本系列教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讀本》,編印成書作教育系統內部資料贈送盤州市境內學校使用。也寫出了各種心理特點的研究報告如:《對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孤獨感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交際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虛榮心理的研究報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課培訓使用,同時也被一些相關學校引用。
【關鍵詞】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心里現狀分析;應對策略
一、 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會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會越來越大。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對于這類問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還缺乏系統性的內容和可操作性較強的做法,本課題正是基于此,從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出發,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一線教師的親身經歷,全面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挖掘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制定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廣的行之有效的策略,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試圖尋找一個突破口。使留守兒童父母安心務工,還可以積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經驗。同時,通過關心愛護,使其留守兒童能在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好轉,表現為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持續好轉,心里素質明顯增強,學業成績穩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強,身心健康不斷發展,綜合成績呈上升趨勢。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目前,社會各界人士已對留守兒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來有關留守兒童研究報告不斷出現, 打開電腦搜索“留守兒童”就能搜索很多關于留守兒童的研究和各地出臺的有關關心留守兒童的政策。
1.國內研究現狀:自20世紀90年代,留守兒童進入大眾的視野,其概念隨著社會進步而嬗變。留守兒童作為農民工的衍生群體,其關注度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焦點。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體質、學業、社會性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成果,但結論大相徑庭。留守兒童將長期存在,教育關愛工作任重道遠,須避免留守兒童個體標簽化,做好頂層設計,整合多方資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國外研究現狀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范圍內受父母移民影響的留守兒童數量巨大。國外留守兒童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留守兒童的規模,以及移民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教育、醫療和健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研究者不僅描述了留守兒童各方面的發展狀況,而且對移民影響留守兒童發展的機制和過程也比較感興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調節因素。從研究內容上看,國外對留守兒童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留守兒童的規模以及移民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教育、醫療和健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
黨和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比較關注,各地紛紛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農村留守兒童一般問題的研究已經啟動,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以及重慶市的個別專家學者,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王宗飛《任性冷漠內向孤獨 “留守孩子”令人擔憂》探究了留守兒童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產生消極情緒。黃應圣、劉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認為留守兒童在道德品質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遲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兒童在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偏差……這些研究,重點探討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在呼吁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但這些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其解決的專項研究還遠遠不夠,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有:情緒消極,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極端的性格。等特征,產生了叛逆、厭世情緒。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盤州市“留守兒童”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2、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糾正、排除、防止學校“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行為的偏差。
3、對盤州市“留守兒童”的各種個性心理品質進行培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的素質,初步培養教師具有從事心理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研究內容
1、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的主要心里現象分析
a、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現象
b、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現象
c、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交際心理現象
d、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現象
e、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偏執心理現象
f、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現象
g、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孤獨心理現象
h、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常見異常行為
2、對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及建議
(三)研究方法
1、 抽樣調查法:采用問卷形式,調查盤州市部分中小學學生主要心里現象。
2、行動研究法:結合盤州市部分中小學教學和發展的需要,根據研究的過程,分階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及時調整和完善研究步驟、具體研究策略。
3、 個別談話法: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訪談,分析存在問題、問題成因和解決方法。
4、 教育文獻法:查閱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的文獻,明確研究的目標,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關變量。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研究的準備階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區域內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象的調查,提取數據,對中小學學生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象進行分類。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開展開題論證,設計研究方案以及設計調查問卷等。
(二)研究的實施階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計劃、步驟進行課題研究。
2、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盤州市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象。
3、 根據調查結果統計,分析盤州市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象。
4、 根據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個別訪談和社會調查,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研究轉變策略。
5、 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進行個別輔導,設計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總結階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總結經驗,推廣研究成果,寫好課題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成果
(一)調查結果統計
課題組通過對盤州市八個中小學約400余人留守兒童的各種心理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詳見各種心理問卷調查統計報告),主要數據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占89%,沒有的占11%,其中:
(1)認為交際心理有困難的占20%,一般的占65%,沒有困難的占15%;
(2)認為學習心理有困難的占30%,一般的占70%,沒有困難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沒有的占10%;
(4)有偏執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沒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沒有的占15%;
(7)有虛榮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沒有的占20%;
(8)有常見異常心理行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沒有的占35%;
(二)調查數據分析
從第一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孩子在交際心理方面有問題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數,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從第二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孩子學習心理困難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還行的。
從第三個問題可看出:由于他們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時時刻刻在自己身邊,很需要幫助和指導他們,以減少出現的逆反心理。
從第四個問題可看出:留守兒童偏執心理還是較多,很需要我們采取合理措施去調適;
從第五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兒童羞怯心理人數不算少,很需要我們采取引導措施;
從第六個問題可看出:留守兒童虛榮心理還是挺嚴重的,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的。
從第七個問題可看出:有常見異常心理行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調適,
(三)課題研究成果
1、課題組長胡興擔任主編,帶領課題組成員經過近六個月的時間,編寫了盤縣校本系列教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讀本》,在課題實施學校推廣試用,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贊譽,為我們課題研究成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課題組長胡興設計制作的課件和撰寫的論文《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愛心架起友誼橋-----心理健康教育說課稿》分別獲得《中國教育學刊》舉辦的“全國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及“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征文評比大獎賽二等獎。為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廣。
3、自課題實施以來,課題組長胡興為盤州市英武鎮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培訓了五期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知識》、《英武鄉中學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級培訓》、《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男女生交往》。
4、課題組成員何梅所做的課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化分析》、教研論文《淺談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盤州市紅果片區小學得到了推廣。
5、課題組成員對各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寫出了各類心理問題的研究報告。其中:
(1)課題組組長胡興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偏執心理”、“交際心理”和“常見異常行為”的研究報告。
(2)課題組成員胡瑋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的研究報告。
(3)課題組成員胡鵬鵬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的研究報告。
(4)課題組成員支成賢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的研究報告。
(5)課題組成員何梅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的研究報告。
(6)課題組成員向克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孤獨感”的研究報告。
【實踐成效分析】
1.通過農村小學階段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當前我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2.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據所獲數據資料,分析造成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異常的各種因素。
3.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學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適的解決策略。
5.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進行科學的對比實驗和總結。
【研究體會】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及心理健康問題則需要政府、家長、學校及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們課題組研究實踐后的幾點總結與建議:
1、政府方面
就社會政府而言,應該給予留守兒童更高的重視。留守兒童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體制不完善,家長收入并不高難以承受高昂的擇校費。所以,政府在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上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更多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降低入學門檻,方便家長攜帶孩子去打工。農民工將子女留守而不選擇舉家遷移,與農民工子女進城就學難有直接聯系。由于戶籍所造成的二元體制,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公辦學校入學要繳納高昂的“借讀費”,這成為農民工子女不能隨遷的一大障礙。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應當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條件,進一步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時,在公辦學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特別要把農民工子弟學校辦好,加大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力度,降低農民工子女上學、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在家鄉創業,在相對落后鄉鎮、農村發展更多的產業,為農民在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還應加大對弱勢群體的財力扶持、制度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盡量確保“后天平等”。
2、學校方面
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部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學校對他們要倍加關注和關心,每一位教師要有一顆愛生如子的愛心,有計劃的做好家校聯系工作,有針對性的進行家訪,讓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父愛和母愛,得到大家庭的溫暖,做到對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學習情況等方面了如指掌,積極組織他們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有效彌補“留守兒童”的缺失。作為學校和教育部門,關心和教育好“留守兒童”責無旁貸,責任重大。通過課題組的研究實踐,現將一些不成熟的經驗與大家交流。
一要調查摸底,分類管理。組織全體老師,對留守學生進行全面的家訪,作好記錄,建立檔案,并制定分類輔導關愛的方案,使學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留定兒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種情況:①家庭困難,父母迫于生活雙雙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為團聚而外出務工:③家庭寬裕,父母為生活自由而外出務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務工。針對這四種種情況,我們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通過各種渠道在經濟上給予幫助,化解他們因家庭困難而引起的自卑和苦悶。對家庭寬裕的家庭的,重點促使其父母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和關愛。對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氣暴躁,逆反心強、問題較多的孩子,進行重點跟蹤,特別呵護和關愛。
二要制定實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學校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和學校“留守兒童”實際情況,制定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實施方案,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積極開展有關活動;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定期檢查制度、結對幫扶制度、熱線交流制度、心理咨詢制度等,把關愛工作落到實處,使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加大“關愛工程”實施檢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對學校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促進、推動關愛工程長效、持久深入地開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臺,增強心靈溝通。根據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我校課題組成員則組織本校部分留守兒童與浙江大學“1+1愛心工程”結對子的活動,目的也是為了改善留守兒童“有苦無人訴”的狀況。愛心工程以大學生牽手留守兒童為中心,讓孩子們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組織留守兒童與大學生志愿者之間以書信進行交流,因為對于老師,孩子們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說出心里的真心話,但對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們的內心就沒有什么顧慮,更加愿意傾訴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種讓社會人士參與到改善留守兒童現狀的機制或模式還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此類活動得到推廣,留守兒童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決。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學校,優先安排“留守兒童”住宿,加強內部管理,認真安排好“留守兒童”的安全、學習、生活等問題,使其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解決“留守兒童”家庭的后顧之憂。留守兒童在學校寄宿有很多好處,可以促進留守兒童的學習、可以避免留守兒童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可以促進留守兒童與教師及同齡兒童之間的關系和諧、親密溝通。
五要關注特殊群體,進行個別輔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肩上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對于個別特殊的留守兒童,在他們身上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六要經常溝通家長,家校互動。學校可以開辟一個親情專線或互動專線,雖然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話,但是,家長因為工作問題常常會忘記給家里打電話。所以,學校可以開辟一個親情專線或互動專線,讓留守兒童每周打1~2次電話給家長,同時讓老師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匯報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交流,努力與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取得共識,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幫助孩子成長。
七要提高教育人員的素質。除了在教學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對兒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識也要盡量充實。這樣更有利于教師在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中及早發現存在的問題,有效預防留守兒童形成的極端思想或做出的極端行為。
八要學校和班級要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各種文藝活動和公益活動的開展,讓留守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在活動中忘記的是煩惱,得到的是快樂。通過活動增強與同學相處的感情,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體會助人為樂的幸福,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長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選擇時,應該充分認識其中的利弊。雖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離孩子很遠,但是,現在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家長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通訊工具及時與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代養人、留守兒童的老師保持聯系,更多地與留守兒童深入談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困惑,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擾,減少隔閡,更好地理解和關心留守兒童。家長絕對不可以因為留守兒童成績落后而一味指責其不用功學習,而應該盡量幫助他們利用假期及時地彌補空缺、跟上進度。
我們想強調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個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有母親溫馨的話語來安慰,可以有父親寬厚的肩膀作為依靠,從而幫自己正確面對并戰勝挫折。所以,我們需要為留守兒童的父母敲醒警鐘!你們可以少加幾個班,可以少賺一點錢,可以不用給孩子買什么高檔的禮物,但是,一定要記得經常打電話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記得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煮一碗面或買一塊蛋糕,道一句生日快樂。
4、社會方面
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不只是農村或者農民工的問題了,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擴大,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問題。所以,在這里我們呼吁更多的社會人士伸出熱情的雙手,形成愛的暖流,溫暖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更需要我們呵護的花朵。從以上這些愛心人士的言語中,我們能感受到社會從來不缺少愛心,我們相信,在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綻放笑容。
【研究收獲】
對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課題組成員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并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材料,也比較摸清了盤州市留守兒童的主要心里現象,我們也根據實際情況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對于個別留守兒童的教育,通過我們課題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農村留守兒童隊伍龐大,加上學校各種條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當然,我們會努力漸漸擴大我們的隊伍,更不會因為課題的結束而停止研究。我們將繼續關注留守學生的學習、教育問題,真正將對留守學生的教育落到實處。為他們做點什么,給他們關愛,解決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給他們以學習等各方面的指導,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廖繼昌、韋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對策及建議》,廣西教育,2008年25期 .
[2]李彩娟:《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菏澤學院學報,2008年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