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課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艷麗的鳳仙花旁飛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鑒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
美術繪畫課的教學除了學習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色彩和構圖等藝術、語言”之外,還要學習臨摹,寫生和創作等藝術的表現手法。例如靜物寫生課,不管是一瓶沐浴著陽光、擺在窗前的鮮花,還是隨意堆在桌上的肥碩水果;不管是一組閃耀著光澤的玻璃器皿,還是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橫生的形態,都能人學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頭像繪畫課,不僅使學生明白頭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還要懂得“形神兼備”的意義。人像的美,并不是“濃眉大眼”或“櫻桃小嘴”等概念,關鍵是創造生活中有個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聰先生的肖像畫《老礦工》,極為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從舊社會生活過來的老礦工的形象。在老礦工布滿班痕的臉上,可以看到這位煤礦工人的艱苦勞動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樣善良,淳樸和敦厚。美術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為評價標準。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對形象的感受、想象與思考,認識肖像畫的藝術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藝課是一種帶有設計意識的藝術實踐活動。在美術課上學過色彩知識和造型規律,學生掌握這些形、色的審美常識,有助于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觀點,對于學生盲目追求流行時裝、奇怪發式的現象,有正確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他們思想品德的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美術 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13-01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能集文本、圖像和聲音于一體,能直觀、形象并且富有情感的把一切事物表現出來,因此,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去。筆者根據多年來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好處。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解決美術專業知識與學生實際學習上的矛盾
初中階段所涉及到的美術知識面比較廣泛,但所安排的美術課時又特別少,一般一周才1至2課時。在這么有限的時間里,要讓學生多掌握一些美術專業知識和繪畫技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因為,在傳統的美術課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采用講解、板書、繪畫示范或事先準備好的掛圖等,最后布置作業給學生進行繪畫訓練。一節課下來,教師要講解到的內容太多了,又要板書和做繪畫示范,在時間上是很不夠的,又因教室空間不大,學生在聽講時受距離和角度的影響,對重要內容看不清楚,而影響學習情緒,最終使得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如果教師在做講解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事先講解的課題及板書內容制成課件,在上課時,教師只需按動鼠標進行播放即可,如果遇到學生很難理解的美術專業知識,就讓學生反復進行觀看,直到學生完全理解為止。
例如,在講解中國畫的用筆和行筆、水彩畫的著色與水分調和要領及干濕畫法的運用時,把原本很枯燥又很難理解的美術專業知識用圖文并茂的形式,通過幻燈片既清晰又栩栩如生的體現出來。這樣,教師既節省了講解時間,減輕了教師上課的壓力,又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畫面中激起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傳統的語言文字及實物制作成三維動畫形式,可以讓學生引起高度的注意,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勾起學生對美術課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師在講解《線造型的素描》這一節課的知識點時,對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這樣的美術專業知識點,僅靠教師在黑板上畫輔助線來說明美術中透視的規律,學生聽講起來就會覺得既抽象又吃力,還以為教師在講解數學中的幾何圖形呢。這時,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體軟件技術,用三維制圖完成三維美術透視規律,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還有在講解《圖案設計》這一節課的知識點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簡單的圖案用軟件設計夸張出來,再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再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親自動手操作。這樣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使原本呆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理解起來就簡單明了,學起來就得心應手,也會樂意去學、去鉆研。
教師在評改學生美術作業時,也可采用多媒體,學生可以用電腦來制作美術字的效果把不同的美術畫面用投影片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們共同觀看,進行比較,并及時給出正確的評價,比如,對制作比較美觀,效果很好的學生作品,可以當場進行表楊,并指出作品中的優缺點。并讓學生互相自評、進行有效探討,再通過多媒體投影把作品定格在學生的腦海中,讓美術知識更加牢固的被學生所吸收,通過反復操作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完善美術課教學的軟硬件設施
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各種課程的教學中。多媒體所具有的諸多優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要想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推廣多媒體教學法還具有很大的難度。
首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具備好的教學環境和專門用于進行美術教學的多媒體教室。因為美術課的教學不同于其它各學科的教學,美術課是要學生經常進行動手制作或多方面的繪畫訓練。在美術教室里除要安置多媒體設備之外,還得放置寫生物品和工作臺面等一系列的制作工具。而且所要求的教學環境更趨向藝術感,并要求動靜相結合,這樣才能全方位的調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欲望。總之,美術專業課教室的完善直接影響到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對能否開展美術教學中某些特定的美術元素的教學有著決定作用,從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來看,大多數中學都無法讓每間教學都擁有一套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無法有美術專業課教學中所必備的一些教學器材,這樣達不到應有的美術教學硬件設施,從而導致美術課中教與學各環節上的不協調,嚴重影響美術課的教學質量。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硬件設施,使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關鍵詞:美術課;基礎文化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0—258—01
美術課是普通中學的一門基礎文化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環節。美術課作為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在中學教育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它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它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它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鑒賞能力鑒賞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提高學生的文提高學生的文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化素養化素養化素養。馬克思歷來十分重視青年一代的審美教育,要求他們不但要掌握科學,而且要懂得藝術。認為藝術不僅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而且能鼓舞人們改造世界,去創造美好生活。他曾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
審美教育對人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來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識。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曾這樣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的最大效用。眾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處處都有,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和欣賞的,因為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學習、培養、訓練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強的。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對美的內涵的認識卻大相徑庭,審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異,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審美素養,就必須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斷積累和升華對美的體驗。
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發育階段,屬于從少年向青年過渡時期,他們求知欲強,可塑性大,通過美術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對于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審美感受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于美術是直觀形象的視覺藝術,它的鮮明生動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觀感人的藝術特征,較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因而它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審美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美術的審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們所認識。我國在西周和春秋時期,教育制度已比較完備,在教育內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藝的內容,實際上包含了德、智、體、美幾方面的內容。封建社會晚期,美術雖然未被列為必修課,但“琴、棋、書、畫”卻一直作為士大夫階段—知識分子在文化素養方面自我完善的內容之一。但是,期間,審美教育沒人敢提,愛美追求幾乎成了資產階級的專利。那時,中學生美術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中學生美術教育事業發展緩慢,甚至出現了倒退。黨的以后,中學美術教育事業也和其他各項事業一樣得到了重視,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審美教育作為中學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識,中學美術課得到了全面恢復,被國家教委列為普通中學的必修課。
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人們對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實現的必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需要。人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發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創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斷地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這一作用是中學其他課程所難以替代的。
其次,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中學美術課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他們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與“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政治教育融為一體,這無疑對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
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對智力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美術課通過具體形象如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豐富有趣的美術常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等內容又大大增加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容量,對發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學美術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中學美術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中學美術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中學美術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有益于將來的社會工作有益于將來的社會工作有益于將來的社會工作有益于將來的社會工作。
一、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馬克思歷來十分重視青年一代的審美教育,要求他們不但要掌握科學,而且要懂得藝術。認為藝術不僅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而且能鼓舞人們改造世界,去創造美好生活。他曾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
審美教育對人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來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識。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曾這樣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的最大效用。眾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處處都有,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和欣賞的,因為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學習、培養、訓練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強的。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對美的內涵的認識卻大相徑庭,審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異,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審美素養,就必須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斷積累和升華對美的體驗。
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發育階段,屬于從少年向青年過渡時期,他們求知欲強,可塑性大,通過美術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對于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審美感受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于美術是直觀形象的視覺藝術,它的鮮明生動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觀感人的藝術特征,較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因而它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審美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人們對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實現的必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需要。人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發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創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斷地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這一作用是中學其他課程所難以替代的。
二、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中學美術課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他們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與“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政治教育融為一體,這無疑對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學生,由于缺乏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他們對人體繪畫作品和撲克、畫區別不清,容易把美當作丑,把丑當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上上犯罪道路。通過美術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可以使他們認識到:人體繪畫作品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的形體美和人的內在活力,是對人自身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歌頌,它是一種健康的具有積極審美價值的藝術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撲克和畫刊宣揚的是低級趣味、尋求感官刺激,它們用純自然主義的手法甚至變態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褻瀆情愛,引導人們走向墮落。學生通過接受這種審美教育,有了辨別美丑的能力,就能自學抵制品的侵襲,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同時也能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欣賞人體美術作品,升華自己的審美情感。這種審美教育可能會比講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學生看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除上之外,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對智力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美術課通過具體形象如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豐富有趣的美術常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等內容又大大增加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容量,對發展智力大有裨益。
三、中學美術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有益于將來的社會工作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美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用途越來越廣,與人的生活聯系越來越密切,除了繪畫、雕塑這些觀賞性藝術屬于純美術之外,生活中許多方面都與美術有關。譬如,要蓋一幢大樓,設計時必須考慮大樓的外觀,要考慮大樓的造型、色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而造型、色彩就屬于美術范疇。大樓的設計者除了具備力學知識、土木建筑結構知識上,還應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審美修養,否則就難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筑設計師。再如紡織業,從布料的花樣設計到成衣的款式設計和色彩搭配,無一不與美術密切相關。
一、應用電腦手繪筆教學對美術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
美術是一個偏重實踐動手操作的技術工作,美術教師都曾受過美術基礎專業訓練,并具備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對多畫種的表現手法及繪畫語言有一定的認識和掌握。電腦手繪板、手繪筆和繪圖軟件合在電腦的平臺上繪制作品,雖然與傳統繪畫材料在介質上不同,但美感追求是一致的。如果美術教師的繪畫素描和色彩的造型基本功不強,就不可能按藝術規律繪制出優美的繪畫作品,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美術教師。如果對繪圖軟件和手繪工具應用不熟練,直接影響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多媒體計算機在美術課堂的普及應用雖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示范教學,但科技的發展迫使美術教師必需對電腦手繪筆的應用掌握有個深入了解和熟悉,特別是設計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應用電腦手繪筆教學具有快捷性
我使用的是WACOM 影拓手繪筆,用Adobe Photoshop或Painter軟件應用在示范作畫步驟上,所教的班級都有電腦投影儀設備,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好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過去美術教師為了上堂示范課,因繪畫工具的繁瑣(畫板、畫架、顏料等),學生的可視區域也小,也不利于課堂紀律的管理。而運用電腦手繪筆能減少示范準備工作的時間,電腦投影儀能顧及全班同學,這樣加快課堂節奏,可以更好地與學生充分交流,快速表現和分析繪畫效果。在美術教學中,很多的內容僅僅用講的方式是學生很難理解的,就算是講的很詳細,講的在生動,而學生的知識面和閱歷有限,對于有些知識講解難以充分理解。這時使用多媒體和電腦手繪筆教學能在短時間提供大量圖片和視頻信息量,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重點有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從而提高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每個學生更好理解作畫步驟和表現重點。這使美術教學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資源和方工來完成教學內容,學生只有在美術課學習吸引了條理性的新知識,興趣就自然而然的會有提升。
三、應用電腦手繪筆教學具有直觀性
電腦手繪筆教學可應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的畫面效果,可以快速調整畫面的色調和不同質感的筆觸,從而豐富了畫面效果,在強調教學重點的同時,又極大豐富的繪畫風格的展示,在教師與學生課堂交流提供了可行空間,師生交流得越多,學生認識理解的誤區就越小。美術技法通過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將問題簡單直觀化,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也可直接在學生提供的電子習作中修改分析,讓學生發現問題,同學與同學中的作品交流分析中,又對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有更多的認識。例如分別用油畫、水彩、國畫的筆刷表現同一物體,讓學生理解傳統畫種的區別與聯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整體觀察、整體深入的作畫原理,清晰了解作畫步驟的關聯,強化塑造能力的提升。
四、應用電腦手繪筆教學具有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傳授的知識應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每個學生都有對事物不同的感覺認識和理解,所以美術課教學就是強調學生個性的張揚體現,提倡慣獨立思考創新表現和潛力挖掘。反對過多的模仿,循規蹈矩,過分追求成功率等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的圖片和資料采取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組合變形,應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塑造想像力的作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喜好,通過學生作品進行分析引導,調動學生的藝術潛質的發揮,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提高。
五、應用電腦手繪筆教學具有科學性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示范教學;創作意識;發散思維
傳統的美術示范教學法俗稱臨摹,是美術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師的示范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技巧,是美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新課改的全面實施過程中,美術教師應根據教學及學生實際,進一步應用并完善示范教學法。畢竟現代的示范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臨摹是有區別的,雖然都需要教師動筆,但是較臨摹而言,現代示范教學更具有創新意義。接下來我就示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通過示范教學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注意力很難集中、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要合理利用示范教學來啟發學生,使其在示范教學中能有效地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比如,教學《可愛的動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示范教學來對學生的行為給予相應的評價。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各種不同的動物,讓學生們感受各種動物的特征。當有的學生開始興奮萬分而忽視課堂紀律的時候,教師故意在原本很可愛的小動物臉上加了個煩惱或者難過的表情,問學生:小動物怎么了,為什么難過了?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過來了。教師及時補充:因為同學們太鬧了,它不喜歡課堂上的吵鬧。如此一來,學生們受到了啟發,也就將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學習中了。
再如,教學《剪剪撕撕畫畫貼貼》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對美術造型表現及欣賞活動的興趣,教師可先進行示范教學:用剪刀剪一只漂亮的蝴蝶,學生一下子興趣就高漲了起來,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剪、撕等方式創作自己的作品,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致盎然。
二、通過示范教學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及發散思維
創作意識是促進發散思維的基礎條件之一,因而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其思維的發散性。此外,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美術活動與游戲有著內在的聯系,想象和自由創造是美術活動與游戲的共同特性,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體現這一點。比如教學《花點心》這一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研究出制作花點心的方法,然后在制作過程中注重創新。教師可設置情境:今天哪個小組做得最好,老師就把自己親手做的花點心送給他們。然后當眾示范,做一個花點心后說:相信同學們做的一定比老師的更有創意,接下來就請大家大展身手吧!相信學生們一定會竭盡所能地進行有創造性的創作。
再如《漂亮的建筑》,教師可先進行示范,畫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建筑。之后學生更是各展神通,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小畫筆將“漂亮的建筑”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學生積極創新,發散思維,使美術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過示范教學促使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術課堂教學是審美的教學,是美育的關鍵。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美術作品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比如,教學《巧用紙餐具》這一內容時,這一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等良好品質。可先由教師示范:用剪刀將紙杯、紙飯盒等隨意剪開,然后組合成小船、搖籃等,然后告訴大家:這些東西在使用過后通常就成了垃圾,我們如何通過集體的智慧使其變廢為寶呢?然后學生們分組進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又增強了其環保意識,可謂一舉兩得。
再如,教學《神氣的小廚師》這一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珍惜糧食及熱愛家鄉、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良好品質,教師可這樣組織教學:進行示范教學,教師利用彩筆、牛皮紙等材料制作出“一道大餐”,并向學生們介紹菜名、味道等等,并適時融入珍惜糧食等傳統美德的教育。然后讓學生們通過教師的示范,也學習制作爸爸媽媽最愛吃的“食品”,教師進一步引導他們回去真正為爸爸媽媽做一道他們愛吃的飯菜,做一個懂事體貼的好孩子。這樣,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切實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以達到美術課的美育作用。
總之,在現代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也是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示范教學同樣發揮著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因而,廣大美術教師應給予示范教學合理的定位,結合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切實推動美術課堂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季婷婷.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討[J].吉林教育,2010(2).
[2]饒紅.談范畫及演示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4).
一、預習——美術課堂導學的前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預習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教師一般不會給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只是告訴大家下一課要學什么,學生課后是否預習,完全憑自覺性。而在導學模式中,預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預習不過關則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在預習階段,學生通過對導學案上所提問題的討論、思考和研究,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初步掌握新知識技能。就美術課上而言,教師可通過設置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1.下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
2.作業的材料、造型、色彩有什么特點?
3.課本范例用了什么技法?
4.作業的基本步驟包括哪幾環?
5.自己的作業構思與想法?需要準備什么工具材料?
6.你還有什么其他問題?
在參與學生的預習活動中,教師始終穿插在各個小組之間觀察、答疑、詢問,根據有共性的疑難問題,及時給予點撥或提醒一些學生想不到的問題。在《新穎的電腦))和《會響的玩具》(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6課、第18課)兩課的教學中,我就充分體會到預習的積極作用。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前一節課簡單地告訴大家下一課的內容,讓大家準備材料,結果肯定是下周上課按要求準備的同學寥寥無幾,精心準備的教學環節也變得毫無意義,于是批評學生,致使師生關系惡化,于事無補。鑒于此,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課題,確定課程的基本性質是制作課;接下來閱讀教材范例,通過幾個范例的材料說說自己的想法,聯系自己的準備、能力談談自己要選什么材料及大體的制作步驟。這樣幾個學生談過之后,所有同學的思路都被打開,大家紛紛展開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時也確定了小組任務分工,為課下的材料準備掃清了障礙。而且,第二課時的制作活動中學生們易于以往的主動、活潑,課堂成效顯著。
二、合作——美術課堂導學的過程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已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自主實踐的學習方式,能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在交流與討論中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合理分組,并選取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各小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與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師生角色定位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引導者、調控者,屬非主體表現者;學生是探究者、體驗者、合作者、表演者,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表現者。在《珍愛國寶一一古代的陶瓷藝術》(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6課)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所散發出的主體能動性的蓬勃魅力。
這是一節美術欣賞課。以往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課堂時間完全讓給了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結果是自覺學習的學生或許有一定的收獲,但絕大多數學生往往只是自由、散漫地度過了四十分鐘。而如果讓教師主講,看起來有條理、有深度,但是限于理解力、情感共鳴等多方面的制約,學生真正的收獲甚微。鑒于以上,這次在執教《珍愛國寶一一古代的陶瓷藝術》一課時,首先,我提前一課布置預習任務:超越教材限制,利用多種媒介,搜集整理一切關于“陶瓷”的信息,包括古今陶瓷作品、陶瓷藝術大師、陶瓷產地、生產方式、制作流程……然后,在第二課時引導各學習小組參照教材進行信息匯報交流活動:每個小組先匯總材料,組內交流討論,然后推選至少一名代表,到講臺上給大家做介紹,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并在發言結束后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和質疑;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把問題反饋給大家,每個同學都可以針對所提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果包括老師在內都不能比較滿意地解答,那么這個問題就備案,成為大家課余學習的課題。這樣,課堂學習便得以自然地向課外延伸。
實踐證明,這樣做讓美術欣賞課陡然間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各學習小組發言踴躍、熱情高漲,以往常見的學生厭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不再重現。
三、展示——美術課堂導學的尾聲
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操,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要運用這一特點,讓學生大膽的、自由的去畫,畫出他們眼中和心目中的世界,這個世界有的不合情理,有的幼稚可笑,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標準衡量他的畫,都是從圖畫開始的,兒童沒有圖畫是不可想象的,幾乎任何學科的啟蒙都離不開圖畫,通過圖畫認識字,通過圖畫來學算術,兒童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剛拿起筆就喜歡涂涂畫畫,愛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繪畫創作,不僅可以開啟幼兒自由表達思想體驗和情感的大門,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一年級入學教育就是一個關鍵,它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第一步,第一步走好了,對今后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自身發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我并不急于傳授他們書本中的知識,首先讓他們畫自己最想畫的,一般情況學生都是畫在學前班中學過的,當你走過去看他們的畫時,他們十分害羞,往往都是用手捂住,紅著臉說:“老師我畫的不好”交上來的作業,效果自然不好,不是構圖上的問題,就是色彩搭配上出現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第二堂課,我首先讓學生在畫面上畫一條自己喜歡的線,當然這條線也是怯生生的,我就結合故事講關于自信勇敢的事,鼓勵他們大膽一些,畫面上就有了一條條長線,這時就可以提高要求,看誰畫的線條種類多,課堂氣氛開始有些活躍,“我畫的線像山”、“我畫線像下雨”、“我的線跑的快”,學生都主動舉起畫,讓你評價,這時畫面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線、點。上課前,我再讓他們把今天的畫與第一節課時的作業比較,并告訴他們“自己是最好的”,學生通過比較發現自己的確很棒,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邁出了自信的第一步。
這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一個特點,一句鼓勵的話,要比十萬句批評更有效,更有作用。特別是對哪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十分敏感,老師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多鼓勵,多引導,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建立自信心。
由于個面的原因,有些課在我校不能正常開展,我就把課的內容改為速寫練習,一開始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從簡單的物體入手,并講解簡單的透視知識,由于知識簡單,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但畫畫最重要的就是觀察,觀察是表現、現象和創造的基礎。沒有深入細致,就難以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也就難以創造出理想的作品。在孩子尚未形成健全的邏輯思維之前,通過繪畫創造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這里所說的用眼是指要用眼去看,學會觀察。于是我一方面從最基本的線入手,鼓勵他們只要拿起筆,就把自己當成畫家,另一方面課前我還準備大量優秀的速寫作品,打開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并針對他們各自畫中的特點單獨輔導,逐步降低眼與手的差距,當然看到自己的進步,他們的興趣高漲,現在每上速寫課前,學生主動從家中帶靜物或當模特,學生的積極性及對美術的自信心同樣感染著我,他們的進步讓我欣喜;
學會用“眼”是繪畫中極為重要的,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根本談不上藝術的表現,更談不上創作。在現實中,無論是風景、人物、靜物,都可以作為觀察的對象,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去觀察,加上正確的觀察方法,漸漸的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生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敏銳的觀察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表現欲望。這對學生素材的積累、形象的儲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為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而且對其它學科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美術沒有興趣,尤其是對現階段教育教學的陳舊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學生與生活脫離,課堂活動方式缺乏等問題頻頻出現。以及對美術理論知識的缺乏,不知道怎樣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專業水平進度緩慢,從而對美術失去興趣。而不少老師認為:美術課上只要讓學生依葫蘆畫瓢,畫出幾張畫,課堂出不出問題就行了。在美術教學中只是一味叫學生臨摹,三年下來,學生已經習慣了照抄別人的模式,習慣性思維占據了他們的腦海。
一、讓學生感受靜態美。當我們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之中,從略知一二到系統了解。真正把握藝術的內涵時,相信一定能提高藝術鑒賞和審美品味,提高文化藝術修養。所以在一堂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如果抓不住學生最初這種對作品直接的欣賞反應,就無法把整個作品的全部美點都找到,從而引導學生從直觀感受到理論深層次的分析,也無法讓學生欣賞到清晰、完整、優美的藝術作品,而欣賞本身就需要有強烈而且直接的視覺感受,多媒體強大的圖形功能,把現行的高中美術教材中每節課內容的時代跨度大、作品容量多進行歸類編輯,羅列比較,運用強大的圖形功能使學生視覺感官可直接感受最初作品的形式上的美點,而這些形式上的美點無不蘊含著藝術家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抓住作品的突出美點進行教學,教師也就避免了講課面面俱到和欣賞教學的程式化與模式化。如在《圖像與眼睛》一課教學中,對于形體這個語匯中點、線、面、體的理解,教師應設計一個課件演示點到線、線到面、面到體的整個運動軌跡,并運用在畫中的不同位置來觀察不同的視覺效果。那么教學效果將會同不演示效果形成極大的反差。大多數學生都會從原來只注意畫中人物長得漂不漂亮,進而學會欣賞畫家們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來塑造人物的形體、能在畫面中積極尋找到不同的點、不同的線和不同的面、體來表達他們對作品構圖的理解,慢慢體會畫家的內在思想感情。
利用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同時,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能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更符合人類學習的認識規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以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的約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的約25%,如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工具,一:就能接受知識的65%,多媒體技術可充分用其視聽信息傳播能力,向學生們提供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寓教學于美,美中育人。
2,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審美素質。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種媒體進行美術欣賞,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形聲信息,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形象在美的領域中占據著統治地位。”美的形象性特點,決定著人們審美活動不是用邏輯思維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維方法。多媒體教學為此創造了契機。如:波提切利的《春》,畫面上到處洋溢著春天的詩情畫意。芳香裊裊的風吹拂著結滿金色果實的橙子林和樹木間的羊齒葉,它們不斷地顫動閃爍出光影;郁金香、銀蕾花、水仙等鮮花,猶如織在地上的刺繡,遍地盛開。柯羅的《陣》,透明、銀灰色的畫面,在學生的眼里呈現出迷茫的狀態,似乎使他們聽到陣風呼呼作響,感受到人與自然豐富的生命、活躍的脈搏,在心靈上喚起健康與美的情緒。第三幅《梅杜薩之筏》強烈的明暗對比、強烈的運動感和悲劇氣氛,令人觸目驚心。畫面以昂揚的激情贊頌了人與命運抗爭的救生意志,揭示了波旁王朝的腐敗和黑暗,喚起學生對封建統治的憎惡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而當《蒙娜麗莎》出現在屏幕上時,學生們仿佛沉浸在恍惚之中,她那恬靜的雙眸以及臉上呈現出的謎一般的微笑,分明感覺到畫中的某種生命復活起來:她那高貴、纖細、美麗無比的手,象牙雕刻般的手指中流動著紅色的血液以及衣下流動著的曲線美,充滿了驚人的力量,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感覺到了令人神往的韻律。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凡是感受不到的東西,對美感來說就不存在。”電化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線條、音響、光等信號,產生立體感覺,喚起豐富的表象,從而讓學生在美的領域里,能鑒別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會美、什么藝術美,開闊了視野,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審美素質。
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學生一般是依靠形象、色彩、聲音和觸覺來思考的。因此,直觀教學對學生是必須的教學,不應該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詞匯上,而應建筑在學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而投影、錄像(錄音)卻能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演示的事物、現象、過程。通過光色絢麗的畫面,歡人的樂曲、豐富的動感,迅速、直觀地再現于課堂,并對那些需要學生掌握,平時用語言等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完整地表達的事態特征,利用電教手段予以顯現、強調、留住和還原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同時用幾個感官去接受,去學習,這樣感知更充分,記憶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學得更實用、快捷、有趣。為使學生充分感知。獲得豐富的鮮明穩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識,開拓思維,培養創造能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美的再現與創造。多媒體的直觀性在教學中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變的手段,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趣味活動中獲取知識,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求新求異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增強多媒體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講解水彩畫濕畫法時,用濕畫法表現雨景,霧朦朦、濕漉漉的景觀等。雖然在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了表象。但他們對雨、霧所致景物的朦朧之感缺乏真實的感受,(如對景寫生、觀察會受時間等許多因素的制約)課前我繪制了一張風景投影片,畫面輪廓清晰,色彩明快(晴天),當講到雨、霧所產生的自然景觀時,我出示一個噴霧器,沿著投影片平行的方向,噴出霧狀的水珠,似霧似雨從投影片上掠過,此時屏幕上呈現出一幅朦朧美妙的雨中景色,對學生來說這是新奇的,別開生面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新奇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同學們正是用這種新奇的觀察方法去捕捉雨霧景觀的特點,并在腦中留下“真實”立體的表象,有的同學說:“我仿佛置身于雨景之中,周圍的景物朦朧。”有的說“景物籠罩著一層濕氣霧氣”,景物輪廊起伏,實中有虛,虛中含實,形體柔和,很有變化――”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他們很快地掌握了水彩濕畫法表現雨、霧景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