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技術課的核心素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課程的教學應盡可能地運用諸如各種音像資源、計算機軟件、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內容服務。依據學科特點和兒童年齡特征,我在教學中大量運用多媒體技術,親身體驗到同其他傳統媒體相比,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一、再現生活畫面,增強形象直觀性
小學自然課中,有很多內容如果僅僅是文字表述,由于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理解能力不強,觀察不細致,生活經驗少,很難進行探究式學習。必須借助于形象直觀的材料來進行教學,而多媒體正是最好的載體。如在教學一年級春季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到戶外親身感受大自然,再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兼容一體的特點,設計了以下動畫。首先,大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千里冰封的寒冬畫面,接著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旁白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前兩段,同時畫面上展示出以下景象:冰雪消融,匯成小溪,嘩啦啦地流向遠方。小朋友們紛紛脫下厚重的棉衣,走出戶外。遠處山坡上的桃花紅得似火,梨花白似雪,吸引得小蜜蜂成群結隊“嗡嗡”叫著來采花蜜;大雁也排著整齊的“人”字形隊伍飛過藍天,小燕子銜著泥草在屋檐下壘窩;小草也從地面下探出小腦袋,大地一派生機。
小朋友們見此情景高興得歡呼雀躍。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在踢足球,還有的拿出各式各樣的風箏放飛。與此同時,從背景音樂中緩緩飄出理查德悠揚的鋼琴曲《春天》……此情此景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學中來。當樂曲終了,他們還陶醉在音樂聲中。隨后,再讓學生把這些直觀的資料和他們的親身感受結合起來,說說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特點,學生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回答,暢所欲言。由于多媒體的介入,抽象的難以用語言及其他教學手段突破的東西,通過直觀鮮活的畫面展示出來了,達到了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采用多種信息刺激學生各項感官,使之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這樣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學習中。
如在教學《探索月球的秘密》一課時,我先放映嫦娥奔月,吳剛砍桂,玉兔搗藥等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動畫片。然后用大屏幕放出1969年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成功地登陸月球的那段具有歷史意義的場面,從畫面上學生可以看到飛船著陸時揚起的月球灰塵,看到飛船打開時,世界上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從飛船上小心翼翼地邁出第一只腳踏上月球那幅謹慎的樣子,還讓學生聽到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說的那句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此時學生不僅被中國古代優美動人的神話所吸引,更為人類腳步踏上月球而深深震憾。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師介紹月球更多的相關知識,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在教學《地震》一課時,我們先播放錄像片,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大地劇烈震動,房屋倒塌,道路錯位,路面升降成臺階,樹木被連根拔起的景象。學生被這恐怖的畫面驚呆了,他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憾。此時再讓學生分小組說一說這是一種什么現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地震的情況說給同學聽一聽。然后再從現實中來推測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地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地殼的不斷運動,在地下的巖層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內部的壓力的時候,地殼發生了斷裂,這時地震就發生了。在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情緒激動,興趣被調動達到。學生甚至主動拿出一張木板,從兩邊向中間擠壓,使木板中間向上拱起,比喻地下的巖層在地球內部的作用下,形成了褶皺,在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木板突然斷裂,這好比是巖層斷裂發生地震。
三、生動演示變化過程,突破時空局限
教學《養蝌蚪》時,學生雖然已經有了養蝌蚪的實踐,但在課堂要把長達數月的蝌蚪飼養過程及蝌蚪生長的進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輕松地把這個過程,連續、動態地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向學生展示了青蛙生活的環境和生理結構、習性等知識,還了解到青蛙的繁殖、發育過程,遵循了從“實踐──理論”這一認知規律。通過這一動態課件,學生不僅對自己飼養過程中的觀察結果是否正確得到驗證,還準確地了解到卵──蝌蚪──青蛙這一演變過程,從而使青蛙的一生要經過哪些階段這一重點,以及蝌蚪的生活特點及發育規律這一難點得以突破。
四、在電子游戲中,培養學生能力
如教學《車》一課時,按照車的發展史設計了不同時期、不同的車型,并按裝載和行駛的功能劃分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嘗試駕駛每一種車的親身感受。使他們體會到正是由于人類的需要,車才被發明出來,又經過不斷改進、創新,才發展到今天的種類繁多、功能齊備的車。最后,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發明創造一輛自認為最先進、功能最完備的車,并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電腦的屏幕上駕駛這輛車,體會一下坐自己車的感受。
一、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內容
什么是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呢?所謂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是由四個方面所構成,分別為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培養信息社會責任感。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才能促進整體的進步與發展。本文先明確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組成部分,從而為后續討論奠定基礎性作用。
(一)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
首先是信息意識,具備這一意識的學生對信息具有較強的敏感度,能夠敏銳地感覺到信息的變化,同時還具備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判斷出所擁有的信息是否符合需要,從而可以從問題出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予以解決。其次是計算思維,就是運用計算機領域的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具備計算機思維的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思維來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二)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與培養信息社會責任感
首先是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具備這一方面的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字化的優勢和局限之處,運用數字化學習工具來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培養創新理念。其次是培養信息社會責任感,如今的社會是以信息發展為主的時代,無論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都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而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培養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感,在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遵守信息法律規范,不僅需要維護個人合法權益,而且也要積極地維護他人合法權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二、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在明確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之后,這一章節對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有效確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有效確立,有利于在教學目標的作用之下促使教師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實現核心素養培養這一目標。因此,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目標的確立應該從個性與共性的角度出發,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主,又將學科知識的教學予以兼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能夠促進自身發展和符合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品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注重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并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制定,從而有效發揮教學目標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到“For/Next循環語句初步”時,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確立這一課程的知識目標是掌握For/Next循環語句的格式以及理解這一語句的功能和執行步驟,而技能目標就是能夠分析簡單的For/Next循環語句的功能和嘗試編寫簡單的For/Next循環程序,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推動課程的開展。
(二)重構教學組織方式
為了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還需要從重構教學組織方式入手,以項目方式整合課堂教學活動,并且創設有利于學生開展項目學習和數字化環境、資源和條件,從而促進目標的實現。而重構教學組織方式一般包括項目情境的設計、方案的交流、項目實施與評價這幾個環節,其中情境的設計是第一個環節,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情境創設法來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方案的交流與討論,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最后在進行評價環節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例如,在學習“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時,通過約1分鐘電視劇《漢劉邦》片段來引入課程內容,再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討論所給予的問題,比如說“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整除13余6、整除17余8的最小自然數”,讓學生分析問題并寫出算法,在交流與討論的基礎上推動課程的開展。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時展以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而且對于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宜泳.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關鍵詞】信息技術合;英語教師;信息素養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今天進入到一個信息時代,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要求教師不但應具備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也應具有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將此種能力運用到教育與教學中去。在高校外語教學領域,隨著網絡外語教學的蓬勃發展,對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培養具有高度信息素養的新型外語人才,必然要求外語教師具有高度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指的是:個體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它既包括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以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將其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信息能力。
信息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意識。包括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和需求,能夠主動使用信息技術來解決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問題;2.信息知識與能力。具有對信息工具、信息資源以及信息技術有效利用的基本技能,掌握必備的信息技術原理和常識;3.信息道德修養。在信息獲取、使用、創造和傳播中能夠遵循的道德規范以及對信息犯罪的防范。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背景下培養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教學有效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有效整合,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英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結構結合起來,有機統一在同一個時空平臺上,借以更好地完成英語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教學的整合,就是要在英語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資源,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實踐、思考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最終達到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習的目的。它應該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一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教學;二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探究學習,培養能力。
(二)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關鍵
1.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們正步入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信息社會。信息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目的等提出了與過去不同的要求,同時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教學環境與技術支持。隨著電腦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學英語教學已不能再僅局限于課本內容的學習上了。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處理和應用信息,將信息技術整合于教學之中,注重培養學生從互聯網上索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師們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也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
2.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如多媒體教室,網絡等組建進入了英語課堂。這些設備是實現信息技術和英語課程整合的物質基礎,可以虛擬一個盡可能真實的語言環境,優化英語教學環境,幫助教師組織更生動的教學活動,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加大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要使這些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作用,作為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其信息素養的提高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才能真正地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功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3.教學模式及教師角色的變化。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促進了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并產生了一些如探究式,協作式等新型的教學模式。這些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活躍了學生思維,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些都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運用科學的信息方法和手段迅速準確地掌握學科專業及相關領域國內外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擯棄舊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保證教育教學取得創造性成果。同時在課程整合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也由管理者、傳遞者轉化為指導者、課程設計者、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環境的建構者等新型角色。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具備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學習和掌握與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有關的專門知識和技能。
二、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背景下培養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舉措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培養英語教師的信息意識
外語教師的信息意識是指外語教師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來解決問題的潛在意識,是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信息意識對外語教師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使他們明確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指示其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等一系列行為的方向。如果外語教師具備了較好的信息意識,就會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以解決教學的問題并豐富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各類信息資源,創設適合于學生先前經驗和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之間利用網絡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
為培養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創設一個良好(下轉第57頁)(上接第62頁)的環境,應該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校園網的建立可為外語教師提供一個數字化的教學環境,為外語教師的教學、科研提供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有利于培養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同時,鼓勵英語教師積極制作優秀課件、開發網絡課程,建設個人主頁和與學生的交流平臺。英語教師在這樣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下,教學科研也就有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有利于培養和提高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
(三)大力開展對英語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學校可以開設信息技術培訓班,對所有英語教師進行分期分批培訓。培訓內容要全面,應涉及到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和策略;高效、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基于信息技術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和整合能力等,特別要注重對教師信息技術活用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制訂培訓方案,有效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才能達到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目的。同時,還要督促教師的自學。
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和英語課程的整合是英語教育的趨勢,教師角色與作用已發生了很大改變。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在整合中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從而推動外語教學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強. 論信息時代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J].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4,(10).
[2]董長娥,周青振.高職教師信息素養及其培養途徑[J]. 職業技術教育,2000,(11).
[3]伏秋平. 淺論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J].教育與職業,2006,(14).
[4]郭炎鑫.教師信息素養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7,(3).
[5]褚蕓蕓,楊改學.對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再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4,(4).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方法;信息素養
一、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要探究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首先,應該明確新課程的幾大核心教育理念,只有把握好核心理念,貫徹實行新課程推崇的教育思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才能夠實現有效教學。新課程的幾大核心理念分別是:①讓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這個理念是新課程為滿足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的基礎。②要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就是要豐富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程度進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③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點理念就是要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機制,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讓學生能夠自主管理、安排合理的學習時間,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等。只有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生才能夠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理念
1.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做合格的新時代公民。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要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以團隊交流的方式,掌握對信息的捕獲、交流、共享、管理的方法,并且能夠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信息設備操作的原理,比如計算機等。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術,才能夠感受時代文化的進步,并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過程中增強自己的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
2.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只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學生才能夠更好地融入整個學習氛圍中。學校應該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配備必要的學習工具,還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家里的信息設備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實踐。以此來充分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力量,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
3.關注學生基礎水平,構建特色化信息技術課堂。信息技術課程相對其他課程來說,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較早接觸電子信息設備,而有的學生很少接觸。為兼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水平,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力來進行分層次教學,以符合學生的發展特征和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在信息技術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由教師為學生布置信息技術實驗任務,學生巧妙地使用信息技術設備來完成既定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掌握相關的技術操作和信息知識,并且在操作過程中能夠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收獲。任務驅動法綜合了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自主探索、體驗、發現、總結等等要素要求于一體,使其在密切聯系生活的任務操作過程中,同時收獲理論和實踐兩大層面的知識。在任務驅動方法中,教師對任務的布置起到關鍵作用,設置恰當合理的學習任務,才能夠避免任務驅動濫用和泛化問題。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簡單的信息技術操作當成一種任務,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來獨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任務驅動法的操作流程一般可以為:教師布置任務――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完成任務――教師評價。只要教師布置任務明確,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效果將會很明顯。
2.合作學習法。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發展協作能力。合作學習法正符合這一教育理念。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包括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而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正是一種合作學習的表現。通過相互交流溝通,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除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外的更多信息和知識。合作學習法,是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助學習,完成同一個教學任務或目標。合作學習法能夠實現信息知識的交流,個人的成果與小組的學習成果扯上關系,學生的團隊意識會更加強烈,合作意識也因此培養起來。合作學習的實施流程如下:提出主題任務和要求――組織合作小組――小組討論并分工――小組匯總和總結――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教師評價。采用合作學習法要注意任務的布置和小組成員的科學劃分,小組成員劃分應該實現強弱搭配,這樣才能夠做到以強帶弱,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應該以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為大前提,然后根據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理念要求進行科學的教學活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強化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學習方法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和合作學習法。這兩個方法不僅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所追求目標的要求,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武國偉.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的探索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5.
信息技術課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任務。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明確信息技術教育應該面向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提高學生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
信息素養;信息技術;網絡課程;培養策略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教育是時展的必然,信息素養作為終身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必備技能,已成為現代公民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21世紀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民族繁榮昌盛的主干力量的青少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學生只有自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正確地面對繁雜多樣的各類信息,以及信息數量的日益膨脹和信息質量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新的挑戰。然而,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教師普遍重教而重學不足,這樣長此以往就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不利于加強對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目前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從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內容編輯到教師的觀念以及課堂教學過程等,實際上還停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上,基本上依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機會較少,很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只是學會使用計算機的操作,還沒有意識到信息時代已經到來。所以,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明確信息技術教育應該面向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提高學生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整體素質。
1信息素養的概念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信息技術)指出“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即促進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2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中學校普遍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但對信息素養的培養來說,效果尚且不夠,學生的信息素養還有很大欠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2.1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學生獲取的信息主要還是來自課堂,然而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的認識還停留在學會某種操作,掌握某種技能,很多學生在上信息技術網絡課時,根本沒有利用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的意識,或者不喜歡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認為信息技術課上學的內容現在還用不到,以后再學,對學習信息技術幾乎沒有興趣。
2.2學生信息素養不高:雖然少部分學生有一定的信息素養的基礎能力,但卻很少能熟練地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去獲取有效的信息,在對待來自網絡紛繁復雜的信息時表現得無所適從,面對著豐富的信息資源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利用網絡進行信息補充時不懂得學習方法。
2.3信息道德觀念不強:網絡給人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部分學生在信息道德標準上有很多誤區,嚴重影響別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時也造成正常的教學工作無法開展。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觀念在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中顯得尤為重要。
3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信息素養在日益發展的信息時代已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總目標。信息素養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是每個人進入信息時代的“通行證”。
4有效利用網絡課程提高信息素養的培養
4.1利用網絡獲取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意識是個體利用信息資源以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注意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信息觀,而不是僅僅限于教學生學會如何操作計算機。
4.2運用網絡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師生之間是學習交流的關系,教師要轉變師生之間主動與被動關系的觀念,教學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信息技術課上通過學生對訪問互聯網操作的學習,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具有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收取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善于管理、傳遞信息,能準確地將獲取的信息傳遞給他人。
4.3信息道德品質在網絡課程教學中的培養: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信息道德品質。注意培養學生在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應遵守一定的道德規范,不能有涉及到危害社會環境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在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辨別、評價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使學生認識到利用計算機進行非法活動是一種不符合社會倫理、不道德的行為,要培養學生負責任和正確地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意識和行為。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我們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的發展潮流,信息技術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方式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信息素養作為終身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必備技能,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教育目標。培養中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對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歷史賦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正確地面對信息數量的日益膨脹所帶來的新的挑戰。信息技術課上要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任務,以提高學生適應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需要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賀平.武法提.論學習環境設計的理論基礎[J].現代教育技術.2006(06)
[2]李妍.信息技術中介的探究式學習環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06(06)
[3]陳燕.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環境創設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4(06)
[4]周斌.談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倪冰.杜迎春.基于問題解決的多媒體課堂情境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6(01)
內容摘要:我國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加強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但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它與傳統的學科相提并論,教學中又沿襲傳統學科的教學方法,甚至把學習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起來,缺乏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意識,背離了信息技術課真正的教學目標,走進了唯技術論的誤區。
關鍵詞:信息、信息技術、計算機、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教育、誤區、信息社會、信息能力、信息技術素養、信息素養。
攔江中學 鄭 新
當今世界人類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均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國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就要適應未來的信息化社會。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對我國教育需求的特點也就是信息化社會對教育需求的特點。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信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基礎教育應承擔起培養這種素質的職責。我國也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國家教委決定:從2001年新學期開始,所有的高中必須將信息技術課列為必修課。然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不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它與傳統的學科相提并論,教學中也沿襲了傳統學科的教學方法,甚至把學習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起來,缺乏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意識,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應有價值。
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由于教材里有關技術方面的內容遠多于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分析、應用的內容,再加上教學過程中頻頻接觸計算機軟硬件,占據了這門課程的絕大多數時間;同時,具有指揮棒作用的信息技術會考中的題目也側重于考核學生的軟硬件操作的熟練程序,這就很容易讓師生片面認為信息技術教育就是學習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操作,這就背離了信息技術課真正的教學目標,走進了唯技術論的誤區。
誤區一 將技術學習視為教學目標
設立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它的學習范疇遠大于計算機學科的內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的計算機及其軟件的操作能力的培養應歸于信息的收集、處理,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養,即:能夠快捷有效地獲取信息,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準確地處理信息,創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們具備終生學習的意識和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
與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相比,技術是第二位、淺層次的。可以設想,今天一些優秀的軟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將來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軟件取而代之,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卻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對于編程而言,具體的語言是可選的、多變的、愈來愈強大易用的,而算法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卻基本保持不變。這便要求教師不僅教會學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會學生從信息技術的角度,正確理解、判斷、評價信息,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這樣說,信息技術課的設立是為了培養創新人才,而不是培養計算機的操作者。
在這方面有許多反例,如社會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技術盜竊網上銀行、制造病毒、成為黑客攻擊網站等,這些現象如果沒有引起信息技術課教師的充分重視,在教學中未能有意識地對學生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難免會產生新的計算機犯罪。例如:有的老師在講窮舉法時,提到可用此算法編寫破解密碼的程序,立刻有學生問能不能編出破解取款機上密碼的程序。可見對信息的理解、評價和正確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計算機的具體操作更為重要,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課教師能夠經常、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素養、道德、法規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信息觀。
誤區二 將計算機視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由于存在“學科本位”的思想以及應付會考等原因,部分教師只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缺乏與其他課程整合的意識,這也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大誤區。信息技術課應融會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時時考慮到與其他課程的滲透,教師的這種意識甚至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最近,我聽了幾節信息技術觀摩課,同樣是講Word中的自選圖形,一位老師只是把課本內容講完了事,另一位老師則是用自選圖形繪制了高中物理課本中的各種圖形,如物體受力圖形等,顯然,后一位老師深刻領會了信息技術課的內涵,將這門課的學習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通過這節課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計算機知識也能聯系到其他課程的學習。如果計算機老師都能像這位老師這樣,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又如QB程序課,一位老師只講了課本上的幾個例子,另一位老師則講了如何用QB編寫一個打印數學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數圖形。從課堂氣氛和課后效果看,后者明顯好于前者。
全美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創建學習的伙伴》中,從信息素質、獨立學習及社會責任三個層面給出了學習者的九條信息素養標準:“在信息素質方面有三條:(1)能夠高效地獲取信息;(2)能夠成功地、批判的評價信息;(3)能夠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在獨立學習方面有三條:(1)能夠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2)能夠欣賞文學作品以及能對信息進行創造性地表達;(3)努力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到優秀。在社會責任方面有三條:(1)能認識信息對社會的重要性;(2)能履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復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3)能積極參加小組的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這對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下面我就新課標下培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信息技術課而言也不例外。當然,這里所說的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與現在很多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沉迷于游戲、網絡聊天的興趣是截然不同的,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應適當地予以引導。
1.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第一次上信息技術課,我在課前把機器全部開好,第一件事是用多媒體教學演示軟件演示了一個PowerPoint作品。學生被屏幕上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了。三分鐘播放完畢后,我說:“你們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也會制作這些美妙的電子賀卡的。你們想不想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學生們都表示很愿意學。在以后的信息技術課中,我注意收集一些跟所學內容有關的有趣的內容給學生觀看,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為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我在校園網上開辟了展示學生優秀作品的欄目,每學期每個同學至少有一個作品上傳到校園網上展覽。
2.設計游戲任務,讓學生快樂學習。
任務的設計,符合學生愛玩的心理,能激發其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欲望。在給學生講Word制表格一節的內容時,我設計了一個利用Word制作迷宮的游戲,他們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思維是完全開放的,為了把迷宮做得更復雜,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二、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來解決自己工作、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意識。
在信息技術課中我經常設置一些研究型的課題,讓學生自己選定主題(如環境保護、旅游、體育、社會現實等)進行探究。如用Word或PowerPoint以電子報刊、幻燈片的形式完成作業,以主題報告活動的形式與其他同學互相研究討論。在制作主題報告的過程中,學生將搜索到的素材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和篩選,并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如對文字資料進行重新整理,對圖片資料進行加工美化等)。最后,學生把處理完的信息,利用Word和PowerPoint制作出蘊藏豐富課內課外知識的主題電子報和電子報告。學生在這種學習中建構起自己主題學習的知識結構。通過這種研究型的學習,學生不知不覺地就培養了對檢索到的信息進行評估、重組及處理并做出決策的能力,擴大了學習視野,培養了信息意識,提高了信息素養。
三、合理組織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信息技術的科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強、更新快的特點,這不同于其他任何學科的教學,因此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教會他們書本上的知識要有用得多。信息技術課有其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其中自學和應用是兩種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1.學會自學
對于初學者來說,老師引進門很重要,但要想應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單靠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自學。自學能力對學習任何課程都是重要的,對于信息技術尤其如此。比如Office軟件包里的幾款軟件,其操作有相類似的地方,學會使用Word軟件后,對于PowerPoint和Excel等軟件的操作也很容易上手。自學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軟件自帶的幫助文件來學習,也可以通過上網下載學習教程來學習。
2.學會應用
學習信息技術是為了應用,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選擇那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這樣學生才能把信息技術變成自己得心應手的工具。
例如在元旦來臨之際,我讓學生用PowerPoint制作電子賀卡,給在遠方的親人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同學們興致很高,上網搜索喜愛的素材,然后探討用哪些動態效果制作。經過兩節課的設計,有的同學制作出具有聲情并茂的電子賀卡,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軟件發送給親朋好友。
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綜合素質的重要內涵,我們要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信息技術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計算機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機密信息失密等威脅,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導致信息的過度泛濫與污染,而且這些副作用越來越難以預測和控制,甚至導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防止犯罪,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了解不正當地使用這些技術可能對人類所帶來的巨大危害,充分認識其自身對此應盡的義務及所承擔的責任,使學生明白,學習信息技術目的不是單純掌握軟件的操作步驟,更重要的是掌握在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與方法,使學生養成遇到問題想用信息技術解決的思維習慣,并逐漸形成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章慧敏,傅德榮.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教育.中國電化教育,2001,(9).
[2]祝智庭,顧小清.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1-2)合刊.
[3]中美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比較.網絡資源.
[4]李朝,軍牟艷,娜阮瀅,劉向永,于麗華.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2004,(12).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課 現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67X(2014)08-090-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計算機的普及已呈現常態化,電腦日漸成為生活必需品,成為人們的日常工作和學習及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而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來說,計算機的普及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挑戰。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在高中展開信息技術教學,對高中學生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讓學生素質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長遠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高中信息技術科教學現狀分析
1. 從學生方面來看,很多學生過早地接觸計算機,難以抵制不良誘惑
目前,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應用工具,一方面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便利,另一方面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網絡信息量大,魚龍混雜,高中學生還不完全具備分析辨別信息正誤的能力,學生過早地接觸計算機,很難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誘惑,產生諸如上網成癮、瀏覽不良信息等問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2. 從教師方面來說,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無法為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有力的指導
目前我國的很多農村地區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都還不具備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條件,而鄉鎮城市條件好些的學校,雖然具備多媒體教室,甚至可以在信息技術課上讓學生人手一臺電腦進行演練操作,但是由于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缺乏,多由其它科目的教師兼任信息技術任課老師,這些老師多數都是對信息技術和電腦略有所知,涉之不多,再加之本身還要代課,多數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前沒有認真備課,學生在課上多是玩下游戲,了解下電腦的使用,基本設備和一些基本的程序。即便是講課也總是采用課件演示教學,學生無需動腦,只用看著、聽著,根據演示操作就可以了。這些對學生來說都不是難事,所以學生很難認真靜下心來上課,也很難學到真正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技術。
3. 從教學內容來說,高中信息技術課本內容滯后,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發明成果,其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然而我國的計算機應用行業普遍滯后,導致高中信息技術課本內容更新緩慢,許多現行的新技術、新知識無法更新在課本上,導致信息技術教學滯后于世,信息技術教師只能采取“課本講解+課堂示范演練”式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陳舊直接導致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掛鉤。這種呆板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覺得信息技術課枯燥無聊,難以為繼。除此之外,高中課程本就多,再加上要應對各種考試,學生學習時間本就不夠用,因此對信息技術這樣的課可用的課時非常有限,很多學校基本上都是一周或者兩周才開設一次信息技術課,這對學生來說學習周期長,學習沒有連貫性,前學后忘,很難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
針對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面臨的問題,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策略,適應形勢需要進行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真正地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變成學生其它學科學習的助力,讓信息技術學習為學生以后的長遠發展鋪就坦途。我從教多年,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發現,要改變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現狀,就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第一、從學生自身來說,他們從信息技術方面接受到的信息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利弊得失,讓他們明白是非對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凡事過猶不及,要適可而止。適當的放松可以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有注意把握分寸,不可沉迷網絡,耽誤正常的學習和影響生活。此外,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上網習慣,嚴格用道德觀念約束自己的的上網行為,對不利于學生成長的不良信息,要堅決抵制。借此磨練意志,鍛煉自我約束能力。
第二、就信息技術任課教師來說,要確實的把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重視起來,不能只當做是兼任教師,就以非專業為借口輕視這門課程。須知道做一行愛一行,當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鐘。這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了解現行的教育體制,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善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最大程度地發揮信息技術課的學科優勢,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真正的“學有所得”。
除了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外,信息技術課的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堂預設生成,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自己提取信息和系統總結的能力,這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將大有裨益。
第三、要改變信息技術教材滯后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就要與時俱進,注意選取內容新、實用性強的教材,并在完成教材內容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地更新和補充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能夠與時代接軌,于學習有益。因為信息技術學習課時有限,所以教師更應該想方設法地提高課堂效率,爭取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最多的知識。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輔助以Flash、剪輯影視片段、音樂等生動表現教學內容,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以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構建學生多維度學習平臺。
也因此,我們推出新欄目“微言熱議”,借此欄目,提供一個交流、交融的平臺。這樣一個平臺,非常期待也很愿意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聲音,更希望有你的積極參與。告訴我你對各種教育現象的看法,相信在這里,能讓你的聲音更有張力。
(歡迎來稿,投稿郵箱:)
主論博文
主論人:武健 北京市東四九條小學
下午去菜市場買菜。可能是還早,市場里的人并不多,賣菜的人們也大都懶洋洋的。在東溜西逛的過程中,一個20歲左右的小姑娘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她在柜臺里低著頭,專心致志地用著平板電腦。我好奇地伸頭一看:她左手拿著iPad,右手正在屏幕上寫寫劃劃,好像是在用QQ發信息呢。她好像也注意到了我的好奇,抬起頭來對我儼然一笑。
噢!智能手機的擴散力已經不用說了,現在平板電腦也已經到了這種程度。那么,持久巋然不動的信息技術課還Hold得住嗎?
平板電腦來了,信息技術課的內容是不是也要變化?
一、信息技術課的概念有幾種爭論,但無論是哪種爭論,都認定平板電腦是信息技術工具。
二、平板電腦已經廣泛使用了,開始進入到家庭、社會和工作中。那么信息技術課程是否需要關注了?
三、平板電腦中沒有PC中的一些功能與軟件,信息技術課現在怎么辦?
例如,iPad中沒有資源管理器,Android平板一般也沒有外接的鍵盤。那么文件管理概念是不是也要變化?iPad的輸入變化,鍵盤輸入課怎么辦?
四、平板電腦中有一些新功能,面對這些新功能,信息技術課怎么辦?
平板電腦可以隨時上網;平板電腦增加了許多傳感器,軟件與傳感器的結合,如GPS—地圖,重力、方向。對于這些,信息技術課是不是也應當有相應的變化?
當技術、社會快速發展時,如果不能跟隨時代的趨勢調整與升級,就會被時代淘汰。相信信息技術課到了從頭變化的時間節點了。
(本文摘編自武健老師博客)
七嘴八舌熱議進行時:
柳棟(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
自從有電腦以后,人與電腦(包括PC、Pad)的溝通至少有這樣的幾種類型:鍵盤與命令行、鍵盤鼠標與GUI界面、觸摸與GUI界面等等。盡管大陸主要的人機溝通方式已經變成“XX+GUI”界面,但是實然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還是停留在“鍵盤與命令行”時期的做法,換一個工具形態,重新再來一次具體的操作學習,GUI界面的特點和優勢,在教與學中幾乎沒有得到很好體現與落實。現在Pad來了,若抱著原有的思維方式,錯愕、困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于是,更新所有的學具是可以想象的因應之策。若把握了GUI界面的本質,不管是“實體鍵盤+鼠標”還是“虛擬鍵盤+手寫”,實際上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而是在易用性、便攜性上有所提升。原有的“出現一個具體工具,就具體地教授操作”已經遠遠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了,信息科技課程不改不行了。
邱元陽(河南省安陽縣職業中專)
武老師在博文中提到的菜市場的小姑娘使用iPad的場景,讓我想起另一個笑話:某人在地鐵里用iPad,卻躲在一邊用衣服遮著,同時給好友發消息說,沒房沒車的,還抱個iPad,我都不好意思讓人看到……
這個笑話顯然是編的,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iPad是個時尚產品,而且價格不菲。LV的包好嗎?好!用的人多嗎?不多。iPhone 4S好嗎?好。用的人很多嗎?不很多。
iPad的價格可以為大多數人接受,但仍然并不便宜。同時,它的很多軟件是收費的,很多功能是封閉的。iPhone 4也是這樣。這不得不讓聰明的國人想方設法,于是,“越獄”一詞誕生了。
我不是“果粉”,就我個人的使用體驗而言,對iPad是深惡痛絕。很多人會對此言頗為不屑,認為是我不會使用的原因。我是經常玩數碼產品的人,如果對我而言iPad的使用都會成為門檻,它的易用性可想而知。我感覺不爽的原因是:
1.封閉性。蘋果的東西跟很多產品都不兼容,想復制文件都要費一下周折,更別說藍牙只能針對自身的產品了(這似乎已經偏離了藍牙的本意)。當然,這里面的很多問題可以通過“越獄”來解決,但“越獄”恐怕不是蘋果想要的結局吧?
2.操作體驗。喜歡蘋果產品的人,恰恰會認為這種操作方式很舒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我追求的是一種透明的操作體驗,我的東西放在哪里我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在iPad中,只讓你裝,不讓你管,你想把不同類的文件歸檔管理都不行,常常為同步幾個文件造成很大的麻煩。任何操作系統都有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但是IOS就是不讓你看到。怎么辦?還是“越獄”!如果蘋果加越獄才等于完美,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諷刺呢?
3.消費。如果你不越獄,不用破解,那么使用iPad的結果,消費賬單會很可觀。和其他系統相比,iPad的免費應用還是太少了。
4.徒有虛名。這話大概會遭到“果粉”的炮轟,但它是千真萬確的。不僅iPad的,所有的Pad幾乎都是徒有“平板電腦”的虛名,只是一款娛樂產品而已,可以兼顧一下其他應用。當年的掌上電腦也是這樣徒有虛名。
目前在國內一些學校,已經有了在課堂上使用iPad用于教學的案例,有人叫好,有人抨擊。我沒有見到他們的實際做法,只是感覺到一種跟風和走秀。
武老師博文中提到信息技術課要怎么辦?平板電腦用到的技術和原理,在信息技術課中一直都有,我覺得沒必要專門因為平板電腦而增加章節吧!倒是關于操作系統的部分,可以增加手持設備的操作系統的簡單介紹。
謝作如(浙江省溫州中學)
讀了老友武健的博文,頗有感觸,尤其對于第四點“平板電腦中有一些新功能,信息技術課怎么辦”更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自從計算機課程更名為信息技術后,一直在走“重軟輕硬”的極端。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與硬件相關的內容。甚至連硬盤、內存、U盤之類的常用外設都看不到,更不要說傳感器了。技術在淡出,空洞的信息素養卻被再三強調,奉為課程的核心。學生愛智能手機和iPad,卻不喜歡上信息技術課,這就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尷尬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