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危重患者搶救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

        第1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關鍵詞:婦產科;危、急、重;醫德。

        l 婦產科危重病人的特點

        (1)病人心理準備不足,發病急,診治中急于了解病情的發展、療效及愈后狀況等,

        (2)病人出現并發癥及難以預料的意外而出現垂危狀態,病情重,預后難以估計。有時甚至是無法避免要產生嚴重后果,如妊高征,胎盤早剝、腦血管意外、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如搶救不及時,方法不得當,極大危險,有時就會出現死亡或留下嚴重后遺癥。

        (3)危重病人常常有多個系統同時病變,致使病情復雜,變化多端,來勢迅猛。器官組織在原發病因作用下遭受創傷,如妊羊水栓塞、娠合并心臟病伴心衰,妊高征合并視網膜脫落、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情錯綜復雜,就需要多科合作,才能使病人轉危為安。

        (4)危重病人病情演變快,在短時間作到準確診斷難度大搶救工作難度高,涉及面廣。如婦產科出血多就是產程中發生,產后出現,后果嚴重。由于出血量多,來勢迅猛,偶發在正常分娩后,原因一時不易查清,這樣就可能危及母親生命,如當時可以預料,才能贏得的搶救時機,如醫務人員稍有疏忽或醫療措施不當,嚴重后果很快出現,就可能給搶救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5) 危重病人的診治風險性強。因病人的病情都較危重,搶救難度大,風險大;時間性強。危重病人癥狀急。在一定的時間內病情變化快,如,某產婦胎盤娩出后,突發大出血,瞬間意識不清、甚至昏迷呈休克狀態;隨機性強,不分日夜,危重病人之可能發病。婦產科危重病人的上述特點,給醫務人員提出了較高的醫術和醫德素質要求。

        2 婦產科危重病人診治過程中的醫德要求

        (1)一切要以搶救危重病人生命為中心原則,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廣博的知識及高超的急救技術,使患者及家屬感受到醫院的人道主義精神。牢固樹立時間價值的倫理觀,同時保持高度的警覺性,養成準確、敏捷、果斷、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對于婦產科危重病人來說,時間非常寶貴,醫生、護士及醫技人員都要爭分奪秒、緊密配合,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準確的判斷,并全力以赴迅速投入到搶救治療中去贏得主動。要充分了解急救殊的醫患關系,清醒地認識到急救就表現在急、快、準上,患者病情急,心情急,要求急。醫生應反應快,搶救急,治療準確。以嫻熟的技術沉著鎮定,忙而不亂的態度來平穩雜亂的氣氛。有高度的同情心,愛崗敬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病人實施醫療服務。

        (2) 樹立極端負責、無私忘我的工作精神。醫生在工作中認真負責,精心細致,會使患者付出最小的代價;而疏忽大意,草率從事,會給產婦及家屬帶來巨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如在搶救危重病人過程中,從接觸患者的那一刻起,患者就把全部的信任,全部的希望都交到了醫生的手中。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就應該對患者負責到底,不將患者隨便推給其他醫生,并且勇于承擔醫療風險,對病人生命高度負責。在診療過程中要認真觀察病人的癥狀及病情的發展,并作出準確的判斷。這就要求醫務人員要有忘我工作、自我犧牲及密切配合的精神。

        (3) 樹立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危重病人的搶救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大意。如2010年某產婦足月妊娠,因妊高征行剖宮產術,由于護理人員在手術后,做到勤巡視、細觀察、準確記錄,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的先兆,在手術后約40分鐘,護士巡視時發現患者切口處滲血并且血液不凝,立即報告醫生,醫生檢查病人后診斷是DIC。由于發現、處理及時,使患者沒有經受更大的痛苦。經手術治療,患者病情趨于平穩,脫離了危險。上述病例顯示,醫護人員工作一絲不茍、嚴謹認真,細致周密地安排整個工作程序,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行事,使疾病得以及時地發現和治療,使患者得以及時地搶救。

        (4) 樹立密切配合的協作精神。婦產科危重病人在搶救中,往往需要多科室,多人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及密切配合。如一鄉鎮院產婦足月妊娠,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助產人員技術操作不熟練,動作粗暴,造成嚴重會陰撕裂傷,出現失血性休克至DIC,患者轉我院進行搶救。在參加危重病人搶救工作的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把自己看作是搶救集體中的一員,相互協作,團結一致,恪盡職守,共同努力,與同仁們交流經驗,討論問題,克服困難,以確保搶救的成功。在渡過了幾個不眠之夜后,把已瀕臨死亡線上的患者挽救回來,使搶救工作獲得最大的效果,切實為危重病人開辟了一條生命的綠色通道。

        (5) 對危重病人的搶救要有過硬的急救技術。危重病人的病情特點是:病情急,來勢猛,復雜多變,無規律,難判斷,風險大。這就要求醫務人員一定要掌握過硬的急救技術。一是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二是具備嫻熟的操作本領。在搶救過程中注意學習他人長處,積累急救經驗。掌握過硬的急救技術,并非一日之功。作為醫務人員,平時就應該刻苦鉆研,虛心好學,努力掌握多專業學科的知識,練就急救本領,以便自己在急救工作中得心應手,使危重病人盡快轉危為安。

        (6) 全面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病史、及時準確的作出診斷。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由于沒有詳細的詢問危重病人的癥狀及病史而導致誤診,或由于醫生診斷的不及時,使危重病人的病情被延誤甚至加重。在搶救危重病人的時候,要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人為的失誤,牢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古訓:“生命短暫,醫術常青,機遇難逢,經驗常謬,確診實難。”

        第2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關鍵詞】

        氣管插管;急診;危重患者;搶救;應用

        氣管插管是將一種特制的氣管內導管經過聲門插入氣管內,使得患者的氣道通暢,為患者的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誤吸提供條件。作為呼吸道管理中,被應用得最為廣泛的手段之一,氣管插管已經成為在急救工作中最常用的搶救技術之一,對于急診科危重患者的意義十分重要[1]。近年來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搶救急診危重患者方面,應用了氣管插管,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文就本院急診科應用氣管插管搶救急診危重患者方面的效果,做出相關的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隨機選擇本院急診科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6例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的危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齡28~47歲,平均(34.5±0.1)歲,平均體重(61.2±0.3)kg,平均身高(162.4±0.2)cm.其中需要插管的原因分別為:心肺復蘇24例,占36.36%,急性中毒17例,占25.76%,急性腦出血患者21例,占31.82%,胸外傷患者4例,占6.06%。

        1.2方法

        1.2.1插管前準備不同型號的氣管內導管、硬牙墊、喉鏡、吸痰管、吸引器、氧氣。

        1.2.2插管方法主要采用口腔明視插管法,患者取仰臥位,若是反應遲鈍或者是昏迷的患者,則可以直接進行插管,若是患者還有意識,則應該進行麻醉處理后再進行插管。精神恍惚或者是煩躁不安的患者應該先給予適當的鎮靜處理,以免增加插管難度。插管時應該盡量動作輕柔,避免傷及患者的牙齒和聲門。插管后應該先確認導管已經進入氣管內,再進行固定。

        3討論

        眾所周知,及時有效地恢復危重患者的通氣,是搶救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2]。尤其是對于一些已經存在呼吸驟停、心跳驟停的患者而言,進行緊急的氣管插管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是搶救的關鍵[3]。作為在急救工作中最常使用到的一種搶救手段,氣管插管技術已經為很多危重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從而使得危重患者的存活率有所提高。

        氣管插管的指征有以下幾點:患者的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急性呼吸衰竭、中樞性或者周圍性呼吸衰竭、存在可能誤吸上呼吸道分泌物或是胃內容物甚至是血液的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損傷等影響正常通氣的患者[4]。氣管插管無絕對的禁忌證,但是應該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本身有喉頭的急性炎癥,在插管之后可能會使得炎癥擴散,所以對于此類患者,應該謹慎進行氣管插管。如果患者本身已經存在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那么應該先糾正患者的凝血功能之后,再進行氣管插管。

        在進行氣管插管的時候,動作要盡量輕柔,以免損傷患者的牙齒和聲門,減少插管后喉頭水腫的發生,如果患者的精神恍惚或者情緒煩躁不安,應該先給予鎮靜藥物使得患者鎮靜下來,避免在插管過程中被患者打擾從而增加插管時間和難度。

        由于氣管插管時,由于迷走神經的反射,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呼吸以及心跳發生驟停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尤其高發于生命垂危、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所以在進行氣管插管的時候,應該讓患者充分吸氧,并且進行實時監測,急救藥和急救器械應該備好,一旦有意外發生,及時進行搶救。

        本次臨床觀察中,66例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在進行了氣管插管后,存活率達到100%,安全轉運到專科進行治療。其中一次插管不成功的患者在進行第二次的插管后,也能及時有效地建立起人工氣道,為下一步的搶救打下良好的基礎。綜上所述,氣管插管在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廣大急診科醫生學習、熟練操作。

        參考文獻

        [1]唐玉清,王亦君.氣管插管在急診危重病人搶救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中國醫藥導報,2007,4(13):156-157.

        [2]姚允泰,龔志毅.急診氣管插管的若干問題.中國急救醫學,2005,25(8):585-587.

        第3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關鍵詞 農村 基層醫院 氣管插管 急診搶救

        臨床資料

        筆者通過在基層醫療衛生急診搶救68例中體驗到氣管插管在搶救急、重危患者的重要性,其中所遇心腦血管疾患26例,插管成功搶救22例,死亡4例;農藥中毒26例,插管成功搶救21例,死亡5例;創傷8例,插管成功搶救6例,死亡2例;癲癇持續狀態3例,插管成功搶救3例;淹溺1例,插管成功搶救1例;電擊2例,插管成功搶救1例,死亡1例;轉診12例,插管成功搶救12例。

        討 論

        第4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1(a)-041-01

        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急診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個醫院的醫療水平,急診患者多數是發病急、病情重、變化快、危險性大、死亡率高,也最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患者群體。急診綠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最有效的機制,為了突出急病急治,提高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建立和完善急診綠色通道是最有效的途徑。所謂急診綠色通道是指醫院為高危重癥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系統,因此,急診護士積極參與通道的建設,對加強通道的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實施方案

        1.1制定規范

        科學系統的綠色通道管理制度,健全組織、統一指揮。

        1.1.1綠色通道負責人:急診科主任。

        1.1.2醫務人員要訓練有素,技術嫻熟,職責明確、堅守崗位,能勝任搶救各種危重病人的需要,隨時做好搶救準備。

        1.1.3急診急救室為搶救危重病人的專用設施:一切搶救物品實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點放置、定量供應、定期檢查、定期消毒),保證搶救病人使用。

        1.1.4在搶救危重病人時,護士應根據病情及時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路、觀察生命體征、準確執行醫囑,醫生口頭醫囑要準確清楚,護士要復述一遍后執行,然后做好記錄。

        1.1.5開通生命綠色通道:急診患者進入醫院后實行先搶救后付費,先檢查后記帳,先住院后辦手續等便捷措施。保證綠色通道在各個環節暢通無阻。

        1.1.6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對于突如其來的災難,如車禍、火災往往會使患者及其家人來不及聯系,被送來急診室后又常出現各種恐懼心理,做好與患者的心理溝通并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如為患者送水送飯、與家人聯系,盡可能地安撫好患者。

        1.2做好綠色通道的建設從三個方面著手

        包括:①人員保證。醫生、護士及相關人員。②儀器設備保證。搶救室內各類搶救設備處于完好備用狀態。③其他基本設備的保證。如醫院各醫技科室的布局、推車、輪椅都時刻備用。

        1.2.1加強業務管理,提高急診護士的技術力量,提高搶救應變能力,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制定急診常見疾病的搶救預案,如急性左心衰竭的搶救流程,休克的搶救流程等。

        1.2.2保證儀器設備完好。急診搶救室內搶救設備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每班護士接班時都要檢查。心電圖、呼吸機、洗胃機、除顫器等搶救儀器是否正常,并保證每周1次檢修養護、清洗消毒,急救箱內藥品及急救車內的藥品每班清點,過期及時更換,少藥及時補充。

        2效果

        自我院建立急診綠色通道以來,護士在暢通綠色通道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對綠色通道第一要素人員保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醫生的及時到場、護士的及時救護,第一時間挽救患者生命。②對綠色通道第二要素儀器設施的維護起到重要作用。急救室內的藥品、儀器、設備物品都由護士直接管理,保證這些設備的完好。③對第三要素其他基本設備的維護也起到了相應的作用。急診護士的高素質為病人的搶救爭取了時間,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增加了病及家屬的滿意率,也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形象。

        3體會

        3.1強化、急診護士的心理適應能力

        急診室是時間急,病情重,意外事故發生的地方,這就要求急診護士對危重病人能夠做到快速評估、果斷決策,各種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為暢通綠色通道,要求護士有嫻熟的技術,敏捷的思維,在搶救各類患者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3.2提高了急診護士的溝通、管理能力

        急診護士要管理好綠色通道必須與醫生、護士、掛號室、藥房、收款處等科室做好溝通和協調。

        3.3培養急診科護士快速有效應急能力及綜合協調能力

        定期開展搶救技術培訓,如心肺復蘇術、大出血處理,確保在搶救過程中動作到位,正確有效。在搶救過程中保持頭腦清醒,明確自己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通知什么人、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并能夠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同時協調相關科室的關系,保證搶救工作順利進行,急診綠色通道也是對護士急救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實踐。

        3.4提高競爭力

        急診是醫院的窗口,是醫院的縮影,是醫院綜合水平的體現。急診樹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醫院在醫療市場的競爭能力。

        4小結

        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醫療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綠色通道的開展對急診科護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急診護士在積極參與急診綠色通道中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提高搶救能力、應變能力和各項綜合能力,使病人真正得到最及時、最有效、最安全的救護。

        [參考文獻]

        [1]張秀玲,萬凌云.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7,4(3):104.

        第5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急救護理的著眼點應視安全第一優先科室安全文化可以理解為將安全第一優先整合到每一個單元,注入到每一項操作規范之中,并付諸于每天的工作實踐中。安全文化將文化的所有內涵向以安全為目的的方向推進,構成全科的統一行為。急診科早期救治工作的特點是病因尚未明確,搶救時多以一種重癥危象為首發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迅速,因此搶救患者死亡危險性高。這就要求急診護士對重危患者能夠做到快速評估病情,果斷決策,因人因時因病不同,分秒必爭地搶救患者生命。越是如此越應視護理安全為護理工作的命脈,一切搶救工作如果沒有安全保障,即為100×0=0。急診工作隨機性、時限性強,急診搶救患者就診有一定的逆時間性。晚間小夜班往往是就診高峰,急診護士尤其搶救室護士一定在認真工作的同時,注意護理安全。既要在有效時間內進行繁重、緊張的搶救工作和技術操作,又要承擔護理工作責任。我們在急診護理技術上視安全為先,提出細致嚴謹,求實慎獨。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搶救上。用熟練準確的操作和急診搶救技能,盡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時刻將安全擺在首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搶救風險,保證護理安全,增強護理人員的抗風險能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強化內涵建設,實行科學管理科室安全管理實行科學化管理,管理手段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必須強化內涵建設,堅持科學管理。科室為危重癥搶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核心制度,如搶救制度、查對制度、轉送危重癥制度、搶救物品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護士嚴格遵守,并隨著工作中發生的問題隨時修訂以持續改進。規章制度帶有強制性,是提高各級人員事業心、責任心,增強團隊凝聚力,預防各種事故、差錯、矛盾發生的保障。制度建設內涵帶有長期性、根本性和穩定性,是護理搶救工作的安全設計。科室團隊組成安全質量控制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教育全體護士既要遵守制度,更要尊重制度。我們通過制度來規范搶救工作,也通過制度文化保障全體護士對制度的自覺遵守,以雙重作用來保證制度的執行力。

        強化管理功能,實施系統管理急診搶救是多人協作的群體勞動,科室醫護之間、護護之間、科室之間的協調配合與交流互動是護理安全文化的重要環節,這種良性互動交流應該是經常的、自覺的、坦率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的。急診搶救中高風險服務還有著許多不確定性。如單位時間內來多個搶救患者造成急診環境擁堵,使搶救資源嚴重缺乏帶來的安全隱患;成批傷員造成的患者身份識別困難等。需要當班護士對各個環節的協調性、各項制度的統一性、搶救安排的科學性、搶救過程的嚴肅性做到系統實施,才可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動權。如患者身份識別我們采取至少兩種以上方式進行核對;對昏迷患者、有溝通障礙的患者及老人、小孩均由陪伴家屬參與核對等。其他方面如患者防跌倒的醒目標識、各種管道的清晰標記、復蘇設施及藥品的完好與便利、急救技術的靈活應用、緊急及意外事件的處理能力、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醫院感染的預防等每個環節均有系統的制度流程及防范措施。從環境設施的規范及完備、護理技能、問題的妥善處理和解決,均進行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從而保證患者搶救過程中的安全。

        強化責任意識,實施量化管理急診科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就是急救物品的管理,搶救速度再快,操作技能再高,但搶救物品發生故障,不能形成搶救功能,這種高技能和快速就是無效的。而急診科又是半開放的醫療場所,每天行行各類人群都有,物品的管理尤為重要,尤其是搶救藥品和搶救器材的管理,在平時工作中要保證做到急救物品管理的“一專”、“四定”。即專人保管,定數、定位、定卡片、定期檢查。我們除設一名富有責任心和有專業能力的器械護士專人管理搶救物品外,在物品管理制度上主要的措施有:(1)健全各類登記本,建立藥品登記本、搶救車登記本、貴重藥品物品登記本、毒麻藥品登記本及各類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本,并認真登記。每月科室指定一人協助器械護士共同檢查急救藥品物品,并及時更換,確保藥品在有效期內。(2)班班核對,每班護士認真交接班,貴重物品藥品共同檢查并簽字,急救器械有特殊情況及時匯報,盡快修理。(3)隨時檢查,每周二護士長抽查,急救車內藥品及用物完好率應在100%。(4)及時補充,搶救后藥品及時補充,搶救器械用后及時清理、消毒清潔整理,并做好下次使用準備。搶救物品完整的應急管理狀態,應是一應俱全﹑百分之百有效的物品,是放置位置固定、不易在緊急搶救中發生使用錯誤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用在患者身上立即能夠迅速形成搶救功能的物品[3]。只有在管理中層層把關,才能確實保證搶救物品時刻處于完好的應急狀態。根據衛生部頒發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我們在搶救物品管理中,不斷優化物品管理,做好物品的明示,使標識清晰,每月在科護理總結會里分析物品管理中的漏洞,不斷持續質量改進

        第6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關鍵詞:顱腦外傷;災難事件;急診;應對策略

        災難事件尤其是突發的災難通常是難以預測的,當今世界,自然災害、重大災難事故、交通事故,突發意外傷害事件屢見不鮮,尤其是基層醫院的急診科每天都在接診大量的突發事件傷員,突發事件造成人員傷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但隨后因搶救不及時或搶救措施不當造成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就更令人扼腕嘆息[1]。而嚴重顱腦損傷所致的神經外科患者的搶救更是爭分奪秒,因此對突發災難事件的顱腦損傷患者急診搶救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是每一位急診護理人員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泰興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接診102例顱腦損傷的危重癥患者的處置中,應對迅速,組織管理得當,搶救及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共接診顱腦損傷危重癥患者102例,其中男78例(76.47%),女24例(23.53%),男女比例為3.25:1年齡在5~89歲,平均年齡36.54歲。GCS評分大于8分者,69例,GCS評分小于等于8分者33例。其中腦疝患者28例。收治入院急診手術患者89例。急診室死亡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行顱腦CT檢查證實存在嚴重顱腦損傷, 符合顱腦外傷診斷標準[2],均有急診手術指征。

        1.2方法

        1.2.1應對措施 急診現場控制,急診科在接到急救車病情急救電話,立即啟動危重癥患者急救預案,詢問現場情況和傷員情況,致傷原因,以及生命體征。根據傷員數量和傷情,及時安排搶救場地,準備急救器材,藥品等,聯系相關急診科室醫師急診支援。

        迅速組織應急救護隊員在急診室門口接應急救車,轉送患者至急診搶救室,立即給予檢查生命體征,心電監護,吸氧。心跳驟停者立即啟動心肺復蘇流程,自主呼吸不佳者,立即清除口腔嘔吐物,并行氣管插管,給予開放靜脈通道,快速輸液糾正休克,考慮嚴重顱腦損傷者血壓穩定者給予快速靜滴甘露醇。完善相關檢查,生命體征穩定者,在醫務人員陪同下急診進一步行CT,心電圖等常規檢查。

        1.2.2搶救現場環境維護 由急診保安人員及時疏導家屬,維持搶救現場秩序,排除一切干擾搶救的外在因素。必要時協助聯系家屬,通知單位,保管昏迷患者的物品,確保搶救工作的有序進行。

        對于沒有家屬的昏迷患者,開放綠色通道,及時匯報醫院醫務科或者總值班,進一步指導、協調搶救和住院事宜,并完善相關審批手續。按照程序積極搶救。

        1.3觀察指標 急診室死亡率,入院時GCS評分,急診室搶救時間,住院死亡率,合并多發傷情況。

        2 結果

        急診室死亡患者4例,其中2例為合并全身多發傷,病情進展迅速,雖經CT檢查,急診搶救等,最終呼吸心跳驟停,搶救無效死亡。其中一例患者受傷后現場時間超過2 h,在急救車上行緊急氣管插管,球囊輔助呼吸入院,急診完善相關檢查后,血壓下降,急診擴容抗休克治療,最終心跳停止,搶救無效死亡。其中一例患者高齡85歲,入院時雙瞳散大,經CT檢查后,家屬要求放棄進一步積極搶救治療,迅速病情惡化死亡。入院時GCS評分在13~15分者21例,其中有13例轉出急診室時GCS評分下降;入院時GCS評分在12~8分者30例,其中有18例轉出急診室時GCS評分下降;入院時GCS評分5~8分者28例;入院時GCS評分3~5分者19例。102例患者中,入急診科搶救時間≤10 min者有13例(12.7%),10~30min者有42例(41.2%),30~60 min者有30例(29.4%),60~90分鐘者有10例(9.8%),>90 min者有7例(6.9%)。住院患者行急診手術患者89例,住院死亡23例(23.5%);非手術治療9例,住院死亡7例(7.1%)。其中有因考慮預后不佳或者其他原因自動出院患者5例,隨訪均死亡。本組研究病例中死亡率為38.2%。入院患者合并多發傷者59例(57.8%),包括骨折,胸部損傷,腹部損傷,尤其以骨折和胸部損傷多見。

        3 討論

        災難事件中造成嚴重顱腦損傷的特點:病情危重、復雜、變化快,其搶救要求專業性強,措施要求全面、及時、得力[3-4]。這類患者在早期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將直接影響其生存率和搶救成功率。因此,建立良好的院內急救模式,在危重患者到來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入院后快速判斷、評估病情和及時有效的處理,可以贏得搶救時機,提高搶救成功率[5]。本組資料中結果顯示非昏迷嚴重顱腦損傷患者其中有31例(30.4%)在急診室搶救過程中意識障礙加深,故急診搶救嚴重顱腦損傷患者需要提高警惕,部分非昏迷患者合并嚴重顱腦損傷時,病情進展迅速,應爭分奪秒,抓緊時間。本組患者死亡率為38.2%,其中院內死亡30.9%,說明嚴重顱腦損傷具有較高死亡率。而因家屬原因選擇非手術治療的死亡率更高,具有手術指征的嚴重顱腦損傷患者選擇手術治療能顯著降低死亡率。急診室檢查搶救時間在10~60 min患者最多,尤其是在10~30 min患者占41.2%,研究表明在此階段加強救治能力,能夠提高患者后期治療效果[6]。本院開通危重患者“綠色通道”,啟動危重癥急救預案等措施是有力的措施。

        3.1據資料分析,重大傷亡事件中許多生命損失和傷殘多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指揮系統,未能有效地調動資源。集結精銳,迅速有效的分診和急診搶救是為患者贏得寶貴搶救事件的基石。尤其是在突發災難事件群體傷員的救治中,救護工作的效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7]。采用檢診分類、搶救觀察、分流后護送為一體的救護預案,抓好快速檢診,盡快分辨輕重緩急,對危及生命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救護措施,可以提高了救護速率[8]。我們科室目前制定出科學快速的突發災難事件傷員應急處置預案,主要發揮護理骨干的作用,第一時間由主管護師協調醫護配合,醫患配合,快速有效的形成護理集結,各司其職,完成患者的入區管理,急診檢查,術前準備,現場搶救等護理工作。絕大多數患者在得到積極、正確、穩妥的治療,治療效果得到了提高,和國內其他研究者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9]。

        3.2神經外科診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顱腦外傷手術對于手術時間的要求是分秒必爭,除了快速有效的臨床搶救路徑,完美的醫護配合也為患者生命的搶救贏得寶貴時機。而完美醫護配合需要護理人員具有精專專業知識。因此對急診科護士進行神經外科專科的培訓,要求掌握專科的理論知識,熟練專科技術和溝通技能。護理人員要積極學習最新的專業知識,以達到專科技術規范化、程序化、專業化,推動專科護理事業的發展,結合我科實際情況,制定了專科組護士培養目標和計劃。每年均組織神經外科相關的業務學習,包括:①神經外科基礎解剖知識;②各種常見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治;③各種神經外科護理技術要點;④神經外科護理的新動態和新發展;⑤危重患者個體化護理的要求和實踐。通過學習,科內護理人員在理論上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技術上迅速成長。在對專科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整體護理水平,并且同時及時反饋信息,對醫療工作提出建議,及時做出改進,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

        3.3重視對家屬的思想工作,注重醫患溝通。一個家庭遇到突發事件,親屬受到傷害,做為家屬大多心情都較為激動。目前醫患關系較為緊張,對于突發事件積極、有效、妥善處理,醫務人員不僅要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更要密切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積極使醫療和救治工作得到家屬的理解和肯定。并且可大大降低醫療風險。在急診搶救室搶救以及輔助檢查現場,通過保安和護工協助維持搶救秩序,疏散大批家屬和群眾圍觀等,對于順利開展搶救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多難興邦,只有在工作中總結思考,才能更加從容面對,推動急診與災難醫學的發展,提高這類患者的救治水平。首先對于突發災難事件危重傷員的救治工作要形成一個完備的管理體系包括:災難救援的法律法規以及應急預案,現場急救及院前急救體系,醫院緊急救治體系等,在嚴重顱腦外傷患者救治中要責任明確,救治迅速,協調通暢,切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1]。做為一名急診護理人員只有苦練基本功,嚴格按照相關工作預案,為及時搶救嚴重創傷提供有利條件,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積極有效的與患者溝通,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更加優質人文的護理服務,才能促進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康復,避免醫療矛盾的產生[10]。總結經驗和教訓,為突發災難救治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策略;進行有關災難事件中嚴重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的研究,創新護理工作體系和制度,才能使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落到實處,使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段曉春,李瑤瑤. 二級醫院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和思考[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0,05(9):861-862.

        [2]梁桂芬.優質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中應用分析[J].醫藥前沿,2001,1(24):281-282.

        [3]李東海.重型顱腦創傷的治療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2):26.

        [4]相久大,王尚武.基層醫院顱腦損傷的急救處置程序[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8(01):36.

        [5]胡如軍,徐如祥,姜曉丹,等.交通事故性重型顱腦損傷院內急救后效果分析(附1107例報告)[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9):916-919.

        [6]劉紅霞,呂炎英,江桂連,等.48 例顱腦外傷的急救措施與優質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0):183-184.

        [7]陳輝.顱腦損傷救治需要重視的問題[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11, 10:1189-1190.

        [8]張建民,李兆輝.如何做好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的銜接[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0,2(2):95-97.

        第7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1.1急急診患者發病急驟、來勢兇險、時間性強,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個“急”字,要分秒必爭、迅速處理。這決定急診護士應有巨大的潛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1.2忙急診患者病情變化快,來診時間、人數、病種及危重程度均很難預料,因此隨機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體急性中毒、傳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診。所以急診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緊張而有秩序[1]。

        1.3多學科性急診患者病種復雜,疾病譜廣,幾乎涉及臨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員協作診療。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揮組織系統和協作制度。

        1.4易感染性急診患者因無選擇性,常有傳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和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1.5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殺、車禍、打架斗毆的刀傷等。因此,要遵守醫療法規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發生醫患沖突。

        2急診護理工作的主要任務

        2.1承擔急診護理工作對病情緊急的患者做好預檢分診工作,能得到及時診治和處置。

        2.2承擔急救護理工作制定各種急診搶救的實施方案。對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傷員,要上傳下達立即組織人力、物力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對急診留觀的重患者應及時配合醫生以明確診斷,正確治療,必要時給予監護。

        2.3承擔急診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急診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培訓急診護理人員的搶救水平,加速急診護理人才的成長。

        2.4開展急診護理領域科研工作開展有關收集急癥、危重癥患者病情發生發展過程的第一手資料和護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從而可總結診治、護理等方面的經驗及規律,提高急診護理質量;進一步找出問題,研究、分析急診護理工作質量的檢控。

        3護士在急診醫療中的多種角色

        3.1護士是急診醫療中的主力軍護理工作是具體實施搶救和治療方案的“主力軍”。醫師所制定的治療和搶救方案固然起到決定性作用,但關鍵在于確切地執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對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的搶救,就應嚴格地做好霧化、翻身拍背、吸痰、觀察病情、無菌操作,如有一環失敗,即前功盡棄。

        3.2護士是急診醫療中的先行官急診護士也就是“一線人員”,在24h內與患者保持密切接觸。患者一進急診科,首先接診分診的是護土,是分診護士把他們安置在搶救或診治場所;危重患者進入搶救室,首先接診的又是搶救護士,根據病情即作緊急處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診科,又是護士進行巡回觀察,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師。所以護士是首先接觸患者、首先搶救患者、首先發現病情變化的“先行官”。

        3.3護士是急診工作的管理者為保證急診工作的正常運轉,護士負責管理全科的一切設施,負責醫療物品的領取,負責搶救儀器的管理,從而保障了醫療用品的供應,保障了搶救儀器的完好備用狀態,保障了急診工作的正常運轉。

        4急診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

        急診護士是急救醫療的重要力量,是搶救、護理急癥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成員。因此,急診護士素質和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急救工作的質量。對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是[2]:(1)急診護士不僅要有熟練的護理技術,動作迅速,思維敏捷,身體好,還要有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2)急診護士必須具有各科急診臨床知識和經驗,并具備一定的應急能力和基本搶救技術。(3)掌握急診分診原則,鑒別分診快而準,以縮短候診、分診和診療時間。(4)要熟練掌握搶救技術操作,掌握監護儀器、呼吸機、除顫器、輸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術。掌握心電圖的操作和閱讀,掌握氣管插管、除顫及小傷口的清創縫合術。(5)熟練掌握常用急救藥物的名稱、劑量、藥理作用、用法、禁忌證及注意事項等。(6)掌握急診常用化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7)搶救患者時,按規定有權調度醫院有關人員來急診參加搶救。(8)急診護士要舉止端莊、文明禮貌、作風嚴謹、語言精練貼切、能寬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超級秘書網

        5急診護理工作的制度和常規

        (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各項工作制度、各崗位職責、搶救制度、差錯事故防范制度、規范服務制度、獎懲制度等,使護理人員職責明確、有章可循。(2)健全常見疾病搶救常規,如呼衰、心衰、腦出血、心跳驟停、心梗、休克、中毒等的搶救常規,使搶救工作規范化,護理人員配合程序化。(3)健全搶救護理常規,如CPCR、昏迷、出血、休克、氣管插管、呼吸機、三腔雙囊管等護理常規,使護理工作規范化,護理操作程序化。(4)建立急救物品的保障制度,要求急救藥品、物品、器材齊備,性能良好,合格率100%。做到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及時補充[3];無藥品過期、失效、變質;消耗性物品要定位、定量、無過期。

        【參考文獻】

        [1]范靜.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特點與對策[J].實用醫藥雜志,2006,23(9):108621087.

        第8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關鍵詞] 骨髓腔輸液; 成人急救;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826.2+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144-01

        骨髓腔輸液是兒童急救的常用輸液方法,特點是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簡單,可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近年來,隨著骨髓腔輸液技術的推廣,目前該輸液方法已逐漸在成年人中推廣應用,據相關文獻報道,在歐美很多發達國家已將骨髓腔輸液作為臨床急救措施之一,并要求護士必須熟練掌握[1]。骨髓腔輸液的部位兒童以脛骨、胸骨為主,其它部位如髂骨、橈骨、鎖骨等部位均可選擇作為輸液通道[2]。本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46例急診危重患者,隨機分為二組,觀察組24例患者選擇脛骨為骨髓腔輸液通道,另選擇22例常規深靜脈穿刺或淺表靜脈切開輸液的患者為對照組,對二組患者搶救成功率、輸液通道建立及血壓回升時間進行觀察分析,以指導臨床急救。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24例采用骨髓腔輸液的急診危重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37.5歲;另選擇同期采用常規深靜脈穿刺或淺表靜脈切開輸液的患者22例對照組,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36.5歲;所有患者均屬危重患者,急需應用搶救藥物,但均因靜脈塌陷無法及時建立靜脈輸液通道。二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輸液通道建立方法 本組24例患者發現靜脈塌陷無法及時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后立即行常規深靜脈穿刺置管或淺表靜脈切開,其中行深靜脈穿刺置管的14例,行淺表靜脈切開的10例。成功后接輸液器輸液及時搶救。

        1.2.2 觀察組輸液通道建立方法 本組24例患者發現靜脈塌陷無法及時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后,立即對脛骨粗隆內側下方平坦處消毒,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據患者年齡、體型選擇合適的骨髓穿刺針,戴無菌手套穿刺,連接輸液器輸液及時給予搶救藥物,并由助手協助包扎固定。

        1.3 觀察指標

        1.3.1 輸液通道建立時間 記錄所有患者入院搶救開始時間及輸液通道建成時間。

        1.3.2 血壓回升時間 記錄所有患者搶救至血壓回升時間。

        1.4 效果評判 記錄所有患者搶救開始后4小時血壓、尿量及SaO2。有效:患者癥狀有所改善,SaO2>0.75,血壓回升,尿量>17m1/h。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血壓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 x±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有效20例,有效率83.03%,死亡1例,死亡率為4.17%;對照組有效15例,有效率68.2%,死亡3例,死亡率為13.6%,二組搶救效果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

        表1二組患者搶救4小時后效果比較[例,%]

        二組患者輸液通道建立時間、血壓回升時間比較顯示,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二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

        表2二組患者輸液通道建立時間、血壓回升時間比較 [例,x±s]

        3 討論 在急診對危急重癥患者的搶救中,快速、準確的建立輸液通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危重患者一方面需要進行復蘇搶救,同時要求輪流搶救藥物,由于重癥患者外周靜脈常收縮塌陷,傳統的快速輸液通道很難迅速建立,而靜脈切開建立輸液通道又耗時長,并影響復蘇術的實施[3],因此很難滿足搶救的需要。而骨髓腔輸液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簡單,可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完成,從本院二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顯示,觀察組成功率優于對照組,輸液通道建立平均時間較對照組短9.1min。比較結果提示骨髓腔輸液穿刺在成人急救中的效果顯著。

        骨髓腔輪流用于成人急救在國外早有報道,研究表明,當患者病情危重時,外周靜脈會塌陷,而骨髓腔靜脈通道仍具有較大通透性,這一發現為骨髓內輸液提供了解剖基礎。骨髓腔的網狀海綿靜脈竇經中央管、滋養靜脈和導靜脈與血液循環相通[4]。一旦骨髓腔輸液通道建立,藥物可迅速進入血液循環。經本組24例成人患者的搶救結果顯示,效果顯著,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此方法,對于急診中骨折、成骨不全患者不能使用該方法,并且穿刺時嚴格無菌操作,一旦搶救有效,其它通路建立,應立即拔除,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鞠家玉,劉萍.骨髓內輸液在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3,15(8):485.

        [2] Dubick M A,Holcomb J B.A review of intraosseous vascular access:current status military application[J].Mil Med,2000,165(7):552.

        第9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2-0281-02 中圖分類號:R 473.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5

        產科急重癥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1],及時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是使患者獲得搶救、治療的首要前提。靜脈留置針作為近幾年來我國新發展起來的一項護理技術操作,因其不易滑脫、能減輕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保護血管、減少液體外滲、隨時保證快速靜脈輸液及用藥等優點,為產科急危重癥搶救提供了有利條件,已在產科得到廣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搶救成功率,減少了醫療糾紛。我科于2009年將靜脈留置針應用于急危重癥孕產婦的搶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危重癥孕產婦52例,其中妊娠期合并高血壓、子癇24例,前置胎盤8例,宮外孕大出血9例,產后大出血8例,胎盤卒中3例。

        2.方法

        (1)靜脈的選擇:以上肢靜脈為主,如頭靜脈、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這些血管相對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易于固定、膠布不易脫落。盡量避免選擇下肢靜脈留置導管。

        (2)操作方法: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在穿刺點上方10~15 cm處扎止血帶,以進針點為中心,用05%碘伏消毒兩次待干(消毒直徑>10 cm),旋轉松動外套管,并調整針頭斜面向上,囑患者握拳,以15°~30°角行靜脈穿刺,進針速度宜慢,以免過快刺破血管壁。見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針芯退出0.5 cm,連針帶管繼續沿血管向前進針1~2 cm,保證外套管尖端全部進入血管后,向前沿血管方向緩慢推進套管至3/4,然后撤出針芯(切忌先撤出針芯,以防送管時外套管彎曲打折而引起穿刺失敗),囑患者松拳,同時松開止血帶,打開調節器,觀察液體流速和局部有無腫脹,確認無異常后用3 M透明敷料帖固定留置針,膠布固定輸液管,并在敷料帖上注明置管時間。根據病情需要調節輸液滴速。

        (3)封管:采用連續不間斷,邊推注邊旋轉式拉退出針頭的正壓封管方法[2],使封管液充滿整個導管腔,拔除針頭后,同時左手迅速卡住小夾子,夾閉延長管的近端。目前認為封管液以生理鹽水為好,因為生理鹽水對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3],且操作簡便,不需要溶媒稀釋,不受病種限制,符合生理要求。

        (4)留置觀察: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一般為3~5天,最長不超過7天[4]。留置時間的延長要觀察留置部位有無炎性反應,是否保持較好,如果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應立即拔除留置針更換注射部位,并用50%硫酸鎂熱濕敷局部。

        結果本組52例患者中有2例因神志不清自行將留置針拔出,2次穿刺成功后使用約束帶固定肢體,保證了搶救的順利進行。留置針留置時間最短2天,最長5天,無并發癥發生。52例危急重癥孕產婦均搶救成功。

        討論由于靜脈留置針穿刺選取粗直、彈性好的血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為臨床搶救治療贏得時間。靜脈留置針是由先進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柔韌性好,可隨血管形狀而彎曲且留置在血管內有一定長度,不易破壞血管壁。避免了因為孕產婦子癇抽搐或躁動而引起針頭脫出、液體滲漏等情況,既可減少穿刺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又減輕護理人員工作量,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使護理人員有更多時間觀察病情,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使搶救護理工作達到預期目標。留置針管徑大,靜脈輸液速度快,在搶救產后大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時候能快速輸入液體或血液,在短時間內可補充大量液體,迅速擴容,提升血壓,及時糾正休克。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又為產科急危重癥搶救及后續治療奠定了基礎。急危重患者經常有臨時用藥,用藥種類多,只要相互間無配伍禁忌,可以連接三通管建立多條輸液通道。急危重患者在搶救過程中隨時需要采血行各種檢驗,為治療提供科學依據。使用留置針后,如需采血可用注射器接上留置針尾端直接抽取血液,不僅使用方便,有效保護血管,而且能提高護士工作效率,保證了產科護理質量。良好地固定可以防止導管脫出,保證搶救的順利進行。因此在穿刺前應檢查輸液管接頭及肝素帽是否連接緊密;穿刺成功后貼透明敷料帖時用手輕壓表面,使敷料帖與皮膚緊密相貼;弧形固定延長管,以利于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有一定的余地。對神志不清及躁動的患者,應加約束帶,以免患者過度活動或自行拔出針頭。

        參考文獻

        [1]韓臨曉,陳雪梅,黃劍儀.基層醫院產科急危重癥就地救治與轉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3):17821783.

        [2]薜 花,程瑞峰.產科學及護理[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4.

        [3]范文艷,段麗花.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預防與護理[J].包頭醫學,2010,34(3):18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中文字幕久久久 | 日韩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