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定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24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y
JIA Qu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
Abstract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ed ope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must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eaching as the center focus on expansion of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the local economy. In place of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transition to enginee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djustment process, because of it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is weak, professional accumulation time is shor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further integrate various resources, find out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quality requirements.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門特色非常鮮明的應用型工程技術類專業。本專業主要是研究有關于電能的生產、輸送、應用、測量、轉換和控制等方面的內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適用范圍廣,畢業生既可以從事于強電領域、又可以從事于弱電控制等領域,也可在國家電力生產行業、國家電網、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等綠色新能源領域工作,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展上更應注重學生應用性能力的培養。
1 地方院校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定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個歸并了多個電類專業的寬口徑專業,它以物理學、電子學、電工學、自動控制、計算機、測量技術等原理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技術科學。在電氣工程學科的歷史沿革中一直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背景,航天、航空、交通、電力、冶金、化工、電力、石油、食品、生產制造等行業的需求是自動化學科的誕生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可以說電氣工程專業的應用范圍已經涉及到社會生產和發展的各個方面,電氣工程學科必然能夠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和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①
隨著我國能源利用的結構性調整,未來我國在核能的利用和發展、高鐵電氣化線路的規劃和實施、廣大農村的電網改造工程、城鎮電網和變電站的優化和升級工程、電動汽車及充電樁電網工程等,這些具有標桿性的國家大項目、大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上,將對具有高素質、電氣技術過硬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生保持旺盛的專業需求。我校申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考慮到學校所在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煤炭、電力、化工、能源基地,需要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及相關強電專業背景的人才,同時安徽省在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本專業人才來充實到工業生產的第一線,可以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較強的吻合度。所以,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專業建設上應需要厚實基礎,有效地進行專業積累,整合各方面的教學資源,專業特色的挖掘,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而不能停留在模仿和學習別人,要在別人經驗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并立足于教學這條生命線,積極根據職場的定位需求,認真合理地找出本專業的定位。②③④
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分解
關于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曾作過簡明扼要的闡述:所謂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方式。
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也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等關系,注意協調統一;進一步優化和整合課程結構體系。⑤⑥ (如表1所示)
3 適合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特點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學院在升本后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本著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發展策略,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并進一步統籌辦學規模與質量、統籌師范教育與非師范教育、統籌招生與就業、統籌辦學資源與辦學效益、統籌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努力做到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學和科研發展工作的新局面。我院明年將面臨本科專業評估,這要求我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必須上規模,只有盡快創造條件進行規模建設,從而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所以我們考慮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融合其他相關的學科,構成互相交叉,共同發展的學科群,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來調控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向的能力。
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的內容,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重點,深化教學體系改革,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及注重教學環節的實效,使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模式,能后適應本階段培養人才的需求,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貫徹好我校師范性、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的強弱結合、強電為主。立足淮南,服務周邊,面向安徽,輻射全國,為本地區及安徽省內其他地區的電力行業、工礦企業、研發單位、科研院所、技術公司等輸送具有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優秀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及其控制等工程技術領域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電氣工程師基本素養,能在電力工程、制造加工、化工生產等行業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研制開發、試驗分析、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生產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知識要求:掌握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等數理知識,掌握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數字電子等電子技術基礎知識;了解電氣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掌握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電氣工程專業知識。
能力要求:掌握電子技術、電工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一定的制圖繪圖能力、程序設計能力、電子設計能力。具備電力系統工程理論分析、設計能力和應用能力,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強的適應和發展能力,并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素質要求: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測試標準要求;了解相近專業及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從事實際工作的心理準備。
4 以教學為中心的具體措施和初步成效
(1)實驗裝置潛能的挖掘:隨著學校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加大,應該說近兩年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建設發展速度很快,購置了很多大型、重型設備,但同時由于實驗裝置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教師人數偏少,所以今后隨著教學任務的開展,我們教研室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深入挖掘實驗裝置的潛能,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構思好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等。
(2)教師的應用能力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要注重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做好“雙師型”方向的發展,結合好這兩年新建的實驗裝置,充分發揮實驗裝置的效能及實驗項目的延伸。
(3)課程之間內容上的關聯性需要深入梳理。專業課程之間在內容上往往會有很多的相關性、關聯性,由于任課教師在授課環節上基本上是獨立進行的,且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在授課內容可能有一定的隨意性,這可能會造成學生在上不同的課程時會感覺到有些內容是不同教師重復講過的內容,這將造成教學效果的下降。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應積極開展教學內容、教材內容的梳理,同時規范各門專業課程內容合理的教學范圍,以此規避教學內容上的重疊。
我校電氣工程專業雖起步遲,但通過多年來不斷的工作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立體化教學體系,并在學校的政策支持下不斷地進行實驗室硬件建設,形成了具有發電廠電氣控制仿真系統、供配電控制系統、電力系統分析平臺、電工技術實訓平臺等較為完備的電氣工程方向實驗實訓教學框架體系,在此基礎上本專業學生在西門子、飛思卡爾等全國知名工程類賽事上獲得了較優異的(下轉第104頁)(上接第48頁)成績。
4 結語
總之,做好一個專業需要投入較大精力,地方院校可能更關注生源和招生數量,往往在資源配置上由于專業較多很難集中有效的教學力量來切實有效地應用到電氣工程專業發展和建設中。專業方向要有所調整和分析,要緊隨國家能源政策的步伐,在課程的開設上力圖符合時展的脈搏。
基金資助:淮南師范學院2014年校級教研項目(編號:2014hsjyxm03)基金資助
注釋
① 巫付專,王曉雷,付邦勝.電氣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0(6):46-47.
② 趙麗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水電特色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科教導刊,2014(10).
③ 艾欣,劉寶柱.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建設及發展[C].第四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92-95.
④ 宋起超,楊春光,喬爽,王希鳳.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冶金教育,2010(2):12-15.
【關鍵詞】電氣工程 自動化 智能化技術
一、概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指電工程及其自動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簡稱EE),這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涉及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機電器技術信息與網絡控制技術等多個學科的交融學習。傳統的概念認為用于創造產生電氣與電子系統的有關學科的總和就是電氣工程,實際上它的現實意義早已超出原來定義的范疇了。它現在指的是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與電子、光子有關的所有工程行為。另外,如今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極容易受到信息技術的發展、物理科學知識的應用還有技術的發展和變化的影響,所以中國自身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在向國外借鑒和學習的基礎上還要結合自身經濟發展和國情的需要適時調整,適時改進。
二、論述智能化技術的特點和優勢
智能化技術是一種高科技的控制技術,這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實現電氣工程自動化持續、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智能化技術是指在工作時更高效化、自主化和無人操作化。智能化技術最顯著的特點是可以自動化生產、可以靈活地操控,并且符合環保的特色,具備優質的產量,而且信息的合成率比較高。資源的優化性能也很高。電氣智能化設備的系統具備非常明顯的特點,可以通過自我檢查和調控來操控整個生產過程,無需人過多的操心。這樣的智能化設備有自檢系統,可以通過系統網絡來進行自我檢測和評估,檢測到哪條線路和電網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引用自參考文獻[4])另外,它具有靈活性,可以通過自動化電力系統了解到更多的產業信息,也可以通過信息進行大規模的接入,智能系統和現在的電力范圍市場交易進行了連接,減輕管理中的超負荷工作,實行最為簡單的資源優化,強化系統管理。
電氣工程自動化運用智能化技術來提高電氣自動化的工作效率的,作為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應用的主要目的,也是其優勢所在。它不僅可以促進電氣工程發展,還能降低成本,節省人力物力。還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控制的弊端和系統穩定性的問題,并不斷地提升了電氣設備運行的智能化程度,也提高了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效率。經過分析研究后,可了解到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更主要的優勢是它能使電氣工程自動化擁有更完善的控制系統,還也簡化了電氣工程的控制流程,使其在結構上更合理,效率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三、當前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經過綜合分析和研究表明,當前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中的表現分別是智能控制、故障診斷、優化設計和無功補償這四方面。(引用自參考文獻[3])智能控制是首要也是關鍵,因為它實現了電氣工程自主化控制,應用在電氣系統的信息處理,記錄系統故障和計算機系統對電氣系統的實時監控等方面。智能化的故障診斷能全面而又精確的診斷電氣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故障。電氣工程的優化設計,其設計的環節和過程是非常繁瑣和復雜的,需要專業的設計人員利用智能化技術針對電氣系統進行設計。雖然設計過程非常地復雜,但它使智能化技術變得更加實用和方便,也更能節省材料和費用。無功補償,功指的就是電功率,無功補償的智能技術的運用,可以通過記錄電力相關的參數后,再根據這些參數選擇無功補償的設備,通過安裝設備實現補償,以減少電力消耗來實現平衡。其實,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的具體應用還有很多,例如神經網絡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精密傳感技術,GPS定位技術等相關的綜合應用。隨著產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智能化產品的優勢更加突出,在實際操作和應用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另外,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發展主要是系統功能和體系結構。從系統功能看,運用了高性能的PLC技術,直接通過窗口和菜單操作,插補和補償方式更加多樣化。體系結構發展更加集成化、模塊化和網絡化。(引用自參考文獻[2])在未來,智能電網是電力的發展方向,而發展的重點是電力設備制造商要實現發、輸、變、配、用電在整個環節的管控一體化和互動化,滿足智能電網的需求以提供發電到用電整個價值鏈中的自動化,這無疑是未來電力市場的核心所在。為將電力設備的智能化引入縱深,國家電力建設中需要將新型的電子式互感器、先進的傳感器技術、預防性維修的智能組件和基于通用網絡通信平臺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提高到國際標準。(引用自參考文獻[1])在未來發展中實現對電力的自動化監視與控制,能有效保障供電可靠性和供電品質,并且有利于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節約電力成本以及檢修成本。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未來國家會對智能電網加大建設,電力設備的智能化將是整個建設環節中的關鍵。
四、總結
本文通過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概述,并針對現在廣泛被應用的智能化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就其特性和優勢方面來展來開探討。其次,綜合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的應用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論述。電力的應用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不斷地被深化和發展,成為了人們生活更加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發展象征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的發達程度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的進步水平。所以,在這樣的環境和要求里,如何提高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成為關鍵問題,而與智能化技術相結合是為適應其發展需要的最好的選擇。因此,智能化技術的研究及其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 1 ]張毅、王德寬、劉曉波、文正國、王聰;水電廠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與應用[A];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信息化專業2012年年會優秀論文專集[C];2012年
[ 2 ]沈君奕;電氣自動化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探討分析[J].科技資訊;2011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獨立學院;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037-02
隨著廣東省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需求增加,因此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很好的前景。作為一所獨立院校,我院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出發點,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自動化專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同時,我們需要看到自我國高校實行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畢業生數也隨之增加,因此未來本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式下,如何正確定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把本專業建設成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專業就需要我們思考與探索。本文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的基礎上,主要針對獨立院校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一、專業建設定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通用性強的“寬口徑大專業”,是由原電工類的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氣技術等專業合并而成[1]。各高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依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辦學條件,確定了彼此不同的、體現各校辦學特色的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的方案和模式[2]。獨立學院不同于重點高校與職業技術學院,他以培養介于研究型人才和具有某一職業技能人才之間的應用型人才。他們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做基礎,又要有一定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備自動控制理論、控制系統、信息處理、PLC和單片機控制技術、供配電及其自動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在工業過程控制和電氣系統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運行與維護、開發與設計、管理與決策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課程體系建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具有多學科交叉、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等鮮明的特點,作為電類本科專業來說培養的人才應是寬口徑、高素質的工程應用型人才[3]。為此在專業的理論教學體系構建中,按照“大平臺+小模塊”構建知識體系。大平臺指公共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和專業必修課平臺,小模塊指按市場需求而靈活設置的專業方向課程群。
①公共基礎課平臺由公共基礎、相關知識、專業拓展等系列課程構成,意在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學生后續學習打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多角度的科學思維方法。②專業基礎主要由數學、電路、數電、自動控制理論、電氣控制技術等專業基礎課程構成,教授學生專業相關基本知識,同時考慮將來專業口徑的拓寬,為后續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③專業必修課平臺主要由電力系統分析、繼電保護原理、發電廠電氣部分、工廠供配電、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等專業課、限選課、任選課等組成。使學生掌握專業系統知識,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④結合我院現有資源及市場需求情況分析,專業方向課程群設置了兩個專業方向,一是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方向,主要課程有電力設備運行與維護、電力系統程序設計、電力系統規劃設計、變電站設計與運行等,注重培養電力系統、電氣裝備領域的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研制開發、試驗分析、工程建設與管理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二是電氣控制方向,主要課程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PLC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培養掌握電機及電氣控制、自控原理及系統、微機控制、掌握現代控制技術等理論知識,以及具有全面的電氣自動化應用實務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三、實踐環節建設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4]。我院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工程實踐為主,通過理論聯系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遵循技能與能力訓練培養的教學規律,按照系統性、層次性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將實踐教學體系劃為以下三種層次:
①基本技能層:包含各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基礎課程實驗,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②專業技能與工程實踐層:包含專業課程實驗、工程實訓、課程設計、進行專業相關的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③綜合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層:包含畢業設計、專業實訓,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科技創新等進行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這種層次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由單一到綜合,按照先基礎、后綜合、再創新的思路,循序漸進地安排實驗教學計劃。目前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立了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實訓基地等校內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專業實踐的教學條件已有較好的基礎,給學生提供了更先進的實踐硬件條件和環境。
四、突出特色
①完善校內實訓中心,發展校外實訓基地。要培養高素質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除了完善的理論教學外,還必須有較好的實驗和實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1]。通過資源整合、學校投入,已經完成電工電子等基礎實驗室、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等專業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實驗室的設備在質量和數量上都能夠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并具有開放性、功能先進性,允許學生在此從事科技實驗、技術革新等創造性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到實訓中心進行操作和技能訓練,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建立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的,在學校外的職業環境中進行實習是形成優秀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3]。我校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根據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每年都會有學生到校外進行認識實習、畢業實習,讓學生較早地接觸工程實踐環境,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積極建立自己的校外實習基地,已經與廣東民建實業有限公司等十多個企業進行產學合作,走“產學研”的人才培養模式。②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科技文化活動有利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我院有計劃地引導、鼓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科技文化活動,成立了專門的專業興趣小組、專業特色作品設計大賽等課外科技活動委員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校外學科比賽,以擴大視野、啟發科學思維,他們可以參加數學建模比賽、智能汽車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等。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各種學術活動中,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以來,先后有9人次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比賽中獲獎。
五、總結
作為一所獨立院校,我們始終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服務于地方經濟。我們將根據學科發展的要求,結合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不斷地探索研究,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將我院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辦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晰.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2010.
[2]李明偉,李建月.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
[3]謝衛才,黃紹平,李靖,彭曉.應用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教學模式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8).
1.1培養目標與模式趨同,專業特色優勢不明顯
在制定培養目標時,各大高校之間普遍存在著仿照以及抄襲的現象,大多數學校都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高級應用型人才,唯一的差異就是就業的區域以及層次等。各高校的培養模式還是以學分制為主,學年制為輔,與以往并沒有太大的差異,課程設置也存在很多雷同,只是在專業選修課上存在些微差異。
1.2青年教師缺乏工程實踐鍛煉,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近些年,高校招生規模在逐步擴大,精英教育正朝著大眾化教育轉變,為了滿足教學需求,很多青年教師都走上了教學第一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師中,青年教師占有較大的比重,且大多是高校的應屆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這些青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以及充足的鍛煉,缺乏創新能力,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科生的人才培養。
1.3素質教育尚不到位,切實有效的素質教育體系尚未建立
我國一直大力推行素質,素質教育的理念也為人們所熟知,但是具體的實施效果卻并不理想。在高校中,很多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都加入了一些人文素質選修課程還有第二課堂活動等,用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實際上,大學的學習依舊是以考試為中心,素質作用僅僅是點綴,因為,為了做好素質教育,建立切實有效的素質教育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教育品質的有效措施
2.1樹立人才培養質量觀,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教育應當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應當在結合行業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培養目標,以人才特色彰顯專業特色。因此,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理論教學要注重能力培養,教學內容要進行專業核心化整合,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教育,樹立學生為行業服務的思想。在實踐訓練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對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注重進行實踐技能的綜合化訓練。在學習評價方面,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識的積累,改變以往將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評價標準。
2.2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加強課程建設與改革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當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行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建設。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高校要積極吸收用人單位參與課程體系研究,合理確定不同課程以及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的比例關系,構建“專業核心平臺+模塊”,“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在滿足基本人才培養要求的基礎上,體現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教學內容改革要深入調查社會對電氣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以及對學科發展的要求,及時開設一些能夠反映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新課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要大力推進教材改革,及時吸收電氣領域的新研究和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同時積極推進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和教學課件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材建設,全方位提升學生能力,增加學生的競爭力。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要積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科研與教學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需求,采用有助于培養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方式。
2.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使實訓教學與生產接軌
很多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實踐訓練中心和實習基地,但是實訓與生產實際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學生無法得到充足的訓練和鍛煉,走入社會之后,不能夠很快適應用人單位的環境。因此,高校要不斷重視校內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其配備設備以及高素質的實訓指導教師,使實訓教學與生產實際接軌,還可以走校企聯合的模式,促進產學研相結合,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走入企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資源等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實現校企雙贏。
2.4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學生素質拓展體系
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有意識地建設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展成才為中心的校園文化。高校要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科研創新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和老師間的雙向互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活動計劃納入人才培養計劃之中,鼓勵教師吸收有科研潛力的本科生參與到科研工作中,并對在創新活動和學術科研中表現良好的教師和學生給予一定獎勵,進一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高校還要積極舉辦各種學術報告會以及名人講座等,開拓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供借鑒。
2.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電氣專業人才,高校要圍繞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建設需要,建立一支以學科帶頭人為骨干,教學和科研綜合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高校要不斷擴展人才引進手段,重點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授,聘用重點大學剛退休的教授對青年教師進行引導。高校要支持教師學習進修,提高自身素質,并為教師提供到企業或者基層管理機構掛職學習的機會,以增加教師的產品研發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建設一支具有相當學術水平,既能從事課堂教學,又具有實際創新創業能力的雙棲型師資隊伍。
3結語
關鍵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7-0081-03
1 引言
電氣專業是一個應用范圍很廣的工程應用專業,它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除了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外,還要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石河子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適合于工程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雙體系兩結合”教學模式,制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開展各項教學工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2 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的理論教學體系
“雙體系兩結合”的教學模式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舉,兩者相互影響,促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的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基礎扎實,知識面較寬,具有學習新知識、運用知識創造和開拓事業的能力,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電氣設計、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生產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此,在專業的理論教學體系構建中,按照“厚基礎、寬口徑”構建知識體系。“厚基礎”包括人文社科、公共、學科基礎三大模塊課程,“寬口徑”體現在專業課打通并設置在學科基礎課中。
1)人文社科、公共、學科基礎由公共基礎、相關知識、專業拓展等系列課程構成,使學生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相關領域等方面,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多角度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
2)學科基礎主要由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氣測量等系列課程構成,使學生獲得電氣工程基本知識,并充分考慮了將來專業口徑的拓寬,為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3)專業基礎主要由自動控制原理、電機學、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專業課、限選課、任選課等組成。教授學生掌握專業系統知識,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專業課中設置了兩個專業方向課程群——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學生可以根據專業方向選擇相應的課程。
5)開設網絡學習課程和綜合教育課程。網絡學習課程借助因特網開設學科前沿類課程,綜合教育類課程則鼓勵學生開展各類學科競賽、科研訓練、科技創作、創業訓練、社會實踐及相關文化素質教育活動。
3 構建推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實驗中心建立了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涵蓋基本性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設計性實驗,滿足不同層次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體系。此教學體系分為兩大部分。
3.1 課程實驗環節
這部分實驗為理論課程同步實驗,主要目的是配合課程的學習,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1)驗證性實驗,是與理論教學密切相關、協調配合的實驗教學,由“電路理論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路實驗”“電機學”和“自動控制原理”實驗構成。同時,對于電機學和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既可以采用試驗臺做實驗,也可以采用計算機仿真軟件進行實驗,將計算機仿真技術與理論、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2)綜合性實驗。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將多個實驗綜合,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綜合應用能力。
3)設計性實驗。此類實驗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給出設計目標后,學生自行利用實驗設備設計出滿足設計要求的實驗方案,由電子線路設計、電子線路仿真、應用電子系統開發等設計項目構成,并向校內學生開放,為學生的創新實驗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和條件。
3.2 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
1)技能訓練。
①機械制造實習。第二學期在機電學院實習工廠進行,時間為2周,學生分組進行車、銑、刨、磨、鉗、焊等工種操作,使學生對工廠的情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初步掌握冷加工方法與操作過程,了解機床設備等。
②電工實訓。第五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中心進行,時間為2周,每人必須獨立完成實際操作練習。通過各種工藝的講解和實際操作練習,使學生掌握常用電工工具和工藝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今后從事電氣工程技術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礎。通過電工實訓使學生達到“維修電工中級”職業技能水平。
③EDA實踐。第五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室中心完成,時間為2周。通過對電路設計軟件、繪圖軟件的學習,完成電子電路仿真設計、原理圖繪制和印制電路板設計、制作、調試等。
2)專業實驗。第七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中心完成,時間為1周,目的是使學生建立電力系統及自動控制系統的整體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專業綜合實驗分為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和電氣自動化綜合實驗,學生可任選其中一個,實驗完成后,提交實驗報告。
3)課程設計。
①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第五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室中心完成,時間為2周,每人一題,完成電子電路的設計、調試、仿真。該環節著重提高學生在電子技術方面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工程設計方法和實踐的基本技能。完成后提交設計說明書。
②綜合課程設計。第七學期在校內完成,時間為2周,每人一題,目的是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按要求完成設計內容,有實驗條件的完成實驗驗證。該課程設計分為電力系統綜合課程設計和電氣自動化綜合課程設計,前者主要完成發電廠、變電所的初步設計,后者主要完成控制系統的設計、調試。學生可任選一個,完成后提交設計說明書。
4)專業實習。
①認識實習。實習地點為天富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業化工、銀河紡織有限公司、昌吉特變、農副產品加工廠等企業,于第三學期進行,時間為1周,實習方式為現場參觀。通過認識實習激發學生熱愛所學專業和奮發學習的熱情;通過參觀火力發電廠、水電站、變電站,初步認識電力的生產、變換和輸送過程,認識電氣設備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完成后提交實習報告。
②畢業實習。實習地點為天富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實習基地,于第七學期完成,時間為4周,學生分組進行,采用工程技術人員專題講座與現場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實習,深入了解發電廠生產各個環節以及計算機在發電廠中的應用情況,為畢業設計搜集資料等。完成后提交實習報告。
5)畢業設計。畢業設計于第八學期在校內進行,時間為16周,采用導師制,雙向選擇,每生一題,也可與簽約單位聯合完成實際課題。設計期間要求學生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綜合運用4年所學的知識,完成方案比較、分析、論證,理論研究、設計計算、設計說明書的編寫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這樣,在教學安排上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增加了大型綜合實驗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時間。目前專業集中實踐周由原來的28周增加到32周,占教學總周數的比例達到20%。同時,在理論課程教學中,開設實驗比重增加,專業主干課程實驗課時占總課時達20%,實踐環節課時比例大大提高,課內實驗課時達210課時,實驗開出率達到100%。
4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學效果
4.1 實行實驗室全天開放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學科基礎課程實驗實行全開放實驗教學方式,如電路實驗、電子技術實驗、微機原理實驗、單片機原理實驗和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實行全開放實驗室,學生在完成全部必做實驗項目、選做實驗項目后,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自擬實驗項目,自主安排實驗時間,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完成相應實驗。通過實施“全開放”實驗教學方式,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2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有計劃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擴展知識面、開拓視野、培養能力的活動,開展自主實驗、自主設計、自主實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實踐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以擴大視野、啟發科學思維,創造條件把學生引導到各種科學研究活動中去,他們可以參加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造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等,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工程設計思想、敢于創新的精神、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5 結束語
本文圍繞工程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石河子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發展情況和專業特色,介紹構建“雙體系兩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思路與實施過程。按照“雙體系兩結合”的教學模式制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的理論教學體系與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工程素質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學效果,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明顯提升,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參考文獻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規范(討論稿)[C]//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議論文集.2005:21.
[2]薛東江.關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定位的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電氣工程專輯,2004(26):28.
[3]趙巧娥,蘇小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152-153.
作者簡介:張莉莉(1982-),女,漢,河南省洛陽人,講師,碩士,畢業于江蘇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現代控制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與電能生產和應用相關的技術,也是工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學科[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力需求越來越大,電力后備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目前,我國許多大學都開設有該專業,是我國高校招收學生最多的專業之一。洛陽師范學院也開設了該專業,專業包含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過程控制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拖動三個方向。 該專業安排的課程都是從事電力系統相關工作的基礎知識,有理論性強、且與實際工程聯系密切的特點,它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動手能力。但由于傳統教學方式存在不足,所以至今教學效果不夠理想[2]。該文在已有教學改革和實踐的基礎上,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將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確定課程教學方案,最終得出一套基于CDIO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的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出工程能力較強的學生。
1 洛陽師范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和現狀
我校是師范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開設較晚,與重點工科大學相比,在學校軟硬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校原為師范院校,開設該專業后在課程體系及教學方面還沿用了師范教學的一套理論,難免出現各種問題。
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注重理論教學,忽略了實踐教學,學生實踐能力較差;二是各門課程老師交流較少,各課程教師只是專注于自己教學課程,與相關課程老師交流過少,導致學習內容上的連貫性不是很好;三是校企合作還有待提高;四是教學設備和設施不完善,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尚未建設好;五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長線專業,具有很大的社會需求,尤其服務洛陽地方經濟和相關行業的能力仍待提高。
2 改革思路及方向
2.1 基于CDIO的理論教學改革
CDIO由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它涵蓋了從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整個周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工程,并注重實踐以及課程之間的聯系,集中體現了“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理念,因此理論教學時應注重實踐中的應用內容的講授。
2.1.1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專業課程設置
電力系統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電能生產與消費系統,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為保證系統的良好運作,還在各個環節和不同層次之間設立了相應的信息與控制系統,用來測量、調節、控制、保護、通信和調度電能生產的全過程,以保證用戶獲得安全、經濟、優質的電能。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主要任務就是理解、掌握并能設計電力系統各個環節。因此該專業主要開設的專業主干課程有:電力電子技術、高電壓技術、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計算機仿真、電力系統規劃等課程等。
2.1.2理論教學改革
學生通過學習專業主干課程對電力系統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為今后從事相關的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各門與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講授時應以CDIO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主動學習,牢牢掌握電力系統的相關知識。
以《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為例[3],對課程基于CDIO的教學,講解內容應分步實現。首先,要讓學生透徹理解繼電保護的內涵,引導學生通過對大型事故案例的分析來主動地發現問題并構思(conceive)。因為繼電保護作用重大,能保護一次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學生們只有在分析系統正常運行和故障運行的電氣量特性差別的基礎上,才能設定保護方案,所以學生必須牢牢掌握。其次,掌握繼電保護方法是思考和解決保護問題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對一次系統故障進行分析,找出相對的辦法來切除故障,并完成設計(design)和實現(implement)過程;再次,典型完備的保護方案應從企業那里借鑒,因為企業在這方面配置十分成熟,啟發學生在配置保護時形成完整的概念,完成運作(operate)過程。上述這種教學內容設計,彌補了原來的繼電保護課程偏重于基本原理的介紹、不注重應用的缺陷。
2.2 基于 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
目前我國工程教育不僅重視科學基礎,還重視對學生個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系統適應和調控能力的培養。要真要做到這些,要改革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參照CDIO理念進行改革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思路。這種理念以項目設計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可通過項目設計將整個課程體系系統地、有機地結合起來。該研究為學生設置了1級、2級、3級三個級別的項目。1級項目涵蓋該專業核心課程,體現專業主要能力要求,貫穿于整個本科教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整體訓練;2級項目則僅涉及一組相關核心課程的學習,重點突出對某項能力的要求;3級項目則針對單門課程,專為增加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解而設。各級項目設立的必要性、所涉及的能力要求等,均根據課程需要而定。通過以上設計,整個培養計劃形成有機整體。
2.2.1基于 CDIO 模式的課程設計的設置(3級項目)
該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多達二十幾門的專業課課程設計,為了達到實際效果,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的學生重點對電力電子技術、高電壓技術、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電力系統自動裝置原理、Matlab控制系統與仿真、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課程進行課程設計環節。通過增加實踐環節,增設每一門課的課程設計,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改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為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應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級項目設計旨在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綜合學習。項目通過開展學術研討活動,推動學生學習系統建模、模型分析、仿真開發等技能。教師在課程設計項目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技術研討、方案選擇等形式啟發創新思維。在這種新型模式的課程設計下,學生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模型分析計算,可培養其用數學邏輯方法精確描述電力系統的能力。項目內容設計時要考慮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復雜程度的選擇。按照各自的要求完成設計任務,也可以達到鞏固知識和鍛煉能力的目的。比如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設置:⑴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的設計;⑵正弦波同步移相觸發電路的設計;⑶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的設計;⑷單相橋式半控整流電路的設計;⑸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設計;⑹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的設計;⑺三相橋式半控整流電路的設計;⑻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設計;⑼單相正弦波脈寬調制SPWM逆變電路的設計;⑽半橋型開關穩壓電源的設計;⑾單相交流調壓電路的設計。以上設計難易程度有所差別,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2.2.2基于 CDIO 工程教育理念的“課程群“綜合設計或實驗設置(2級項目)
2級項目則引導一組相關核心課程的學習,重點突出對某項能力要求。我校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所有課程建立了四個課程群,其中專業課程群有四個:電子電路課程群、自動控制類課程群、電力系統及自動化課程群、嵌入式系統課程群。這里重點討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的課程群。
電力系統及自動化課程群主要涉及電能的產生、變換、輸送、分配、控制的理論,電力系統的規劃、設計、安裝調試、運行規律,以及相應的設備、測量、保護、調節、控制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本課程群建設的目的就是將電力電子、電力系統分析等相關的理論課程和繼電保護、發電廠電氣部分、高電壓等技術課程同實際電氣設備和電力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上述訓練,學生能掌握電力系統的設計方法,并鍛煉了分析、計算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因此,該課程群的設置對培養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技術開發、信息處理、設計施工等領域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課程群綜合設計或實驗項目的設置有個原則,那就是必須注重專業核心課程之間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強調設計或實驗構思、設計、實現、運作都要基于項目進行。讓課程群綜合設計給學生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如該院進行不同電壓等級變電站設計與保護的課程群綜合設計時,將具有很強內在聯系的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發電廠電氣部分、計算機仿真等課程融合成一個課程群設計。以發電廠電氣主接線方案為平臺,依托短路計算和潮流計算來實現電力系統中設備選擇與運行,通過分析故障特征并進行整定計算來設定保護、最后通過計算機動態過程仿真分析等環節[4]。在這一個課程群設計下,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學習理論課之前,就能對立電力系統整體知識點有宏觀把握。綜合性設計通過利用開放性實驗室實踐,可以獲得遠遠超過課內實驗學時的實踐操作訓練時間。通過自主性、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內容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2.3基于 CDIO 模式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畢業設計過程改革(1級項目)
CDIO 工程教育思想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工程技術,并將課程和實踐有機聯系起來。這符合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即將教學過程與相關行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該院1級項目必須完整的貫穿于整個本科教學階段,使學生完整的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等方面的系統訓練。該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1級項目分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初級階段在一到三年級完成,任務是:了解CDIO理念,通過解剖產品實例來了解其組成部分及設計原理,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并了解本專業核心課程與實際產品之間的對應關系,讓他們可以未來工程師的角色定位去看待所學知識;學生經歷項目構思與設計的實踐過程后,對專業的興趣會大大提高,創新思維也能得到鍛煉。畢業設計是1級項目的高級階段,任務是: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與項目訓練后,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產品項目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等的訓練。設置1級項旨在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學習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對工程問題的興趣,引導其探索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該院鼓勵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工礦企業相結合,具體參與到某個產品或者是某個電力建設過程中去,通過畢業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組織管理、社交、獨立工作等各種能力,以及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只有具備這些能力和素養,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順利完成所承擔的建設任務。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任務是,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了解電氣工程設計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般電氣工程設計的基本技能;根據情況合理選擇實施方案;熟練進行電氣工程各方面的計算,并設計出合乎規范的電氣工程施工圖紙。評估學生畢業設計時,要將實施過程和成果相結合進行,要重視過程和社會需求者的評價,對于結果則可以看得輕些,做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評價。學生畢業設計成績評估由畢業設計撰寫(40%)、畢業設計項目實施過程(40%)、社會需求評價(10%)和平時表現(10%)四部分組成。以項目實施與理論掌握情況考核為主,兼顧社會需求與平時成績,這樣才可以較為全面地評估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電氣工程;實驗教學;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劉可真(1974-),女,云南大理人,昆明理工大學電力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束洪春(1961-),男,江蘇丹陽人,昆明理工大學校長助理,教授。(云南 昆明 650050)
基金項目:本文系昆明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國家級二類特色專業質量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3-0144-0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昆明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較早設立的重點專業之一,該專業歸類于電工電機技術領域,它所對應的二級學科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經過三十余年長足的發展,在“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國家重要戰略決策的指引下,立足于云南在“西電東送”明顯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現已將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發展為云南省重點學科,亦已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成為云南省本科生和研究生重要的培養基地。自專業建設之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就十分重視實驗教學,云南省電氣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昆明理工大學教學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一、實驗教學中心現狀及教學定位
實驗中心現有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實驗室、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實驗室、電力學科重點實驗室、電機實驗室、PLC實驗室、低壓電器與儀表實驗室、高電壓技術實驗室、電力系統動模實驗室,面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3000余名本科生承擔電力生產工程認知教育,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工程訓練、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大學生科技創新任務,以及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培養工作。開出電氣測量技術、電機學、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自動裝置、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計算機監控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等13門課程實驗和電力系統綜合實驗、電氣技術綜合實驗2門獨立實驗。年均完成實驗教學人時數為123460,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和科研提供了高質量實驗平臺。圖1為電氣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組成圖。
中心實驗教學效果好,成果顯著,示范作用突出。將實驗教學放在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統籌協調,同理論教學既有機聯系又相對獨立。與國內外相關院校、電力企業長期密切合作,校企結合實行訂單式聯合培養,輻射作用廣泛。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中心將繼續堅持“以育人為本,以質量工程為指導”,進一步完善實驗平臺建設,[1-3]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增強師資隊伍,為新時期“大電力”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為云南省電力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二、實驗教學理論與改革思路
1.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
中心密切結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以培養學生“工程意識、研究與創新方法、解決問題綜合能力”實踐能力的“三要素”為目標,以課程實驗、獨立實驗和課外實驗“三類型”實驗教學方式為基礎,以基礎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三層次”實驗課程為主線,堅持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堅持設計型實驗與工程訓練相結合,堅持創新性實驗與課外科技活動相結合,堅持實驗實踐教學與電力行業相結合,堅持實際物理實驗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堅持研究生教育與實驗實踐教學相結合。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三三制·六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實現了促進學生“理論—實踐—創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實驗教學不斷線、能力層次階梯級推進,漸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內容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與科研、工程和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融入科技創新和實驗教學改革成果,實驗項目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大綱充分體現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安排適宜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教材不斷改革創新,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自主訓練。
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為主的學習方式;實驗教學手段先進,引入現代技術,融合多種方式輔助實驗教學;建立多元實驗考核方法,統籌考核實驗過程與結果,激發學生實驗興趣,提高實驗能力。
三、實驗隊伍建設
中心建立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研制一系列有效保障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培訓的制度、政策和操作方案,不斷優化實驗教學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師資配置情況等,構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相融合,層次、結構和數量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隊伍。
組建以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負責人為骨干,融理論教師、實驗教師、教輔人員為一體的實驗教學團隊。如: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負責人束洪春教授,親自承擔中心的實驗教學任務,配合其他理論教師、實驗教師,形成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實驗教學團隊。
四、實驗中心體制與管理
中心屬于校級實驗教學平臺,由學校直接領導,教務處具體負責,中心主任由學校任命。學校設備處和教務處分別負責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和實驗教學管理。學校設立了中心教學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對中心的實驗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實驗室建設方案、儀器設備購置、修購專項申請與執行等重大事件進行監管。
中心主任由教學經驗豐富的主講教授擔任,全面負責中心的發展與建設規劃的制訂,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指導。中心副主任配合主任工作,具體包括中心日常的實驗教學與設備的管理和建設。中心主要面向電氣工程實驗教學,負責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和運行工作;貫徹實施校有關教學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4,5]組織教學實驗室開展實驗教學改革,提高中心實驗教學的總體水平;負責中心教學設備的管理,合理調配各教學實驗室設備,做到資源共享;負責教學實驗室的安全教育、衛生檢查工作,為實驗教學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中心為專職實驗教師設置了教授/副教授等崗位,實驗中心專職人員由實驗中心聘任管理。中心人員都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及分工細則,根據學校規定,中心每年都進行績效考核和崗位評聘。
采用先進管理模式:實施校、院級管理,資源共享,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負責制,中心教育教學資源統籌調配;建立網絡化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信息平臺,建設豐富的網絡實驗教學資源,實現網上輔助教學和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實驗教學開放運行,建立保障措施使中心良好運行;管理制度做到規范化、人性化,以學生為本,鼓勵教師積極投入和改革創新。
五、實踐效果
中心實驗教學成果顯著,起到了很好的實驗教學示范作用。2011年一名本科生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近5年本科生先后獲: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9項;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和優秀獎1項。組織指導本科生申請國家專利,已獲授權30項。
參考文獻:
[1]湯奕,蔣平,高山,等.電力工程教學實驗中心建設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6).
[2]楊德先,陸繼明,吳彤.電氣工程專業綜合實驗平臺和實驗教材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1).
[3]沈秀,張黎,戎紅仁.普通本科學校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
關鍵詞:PLC課程 技工院校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PLC課程是技工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因此,對PLC課程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是提升PLC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一、PLC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定位
1.知識目標
PLC課程主要研究PLC在機電設備、電動機控制等方面的運用,讓學生了解PLC控制的設計、安裝與調試等。具體而言,PLC課程知識目標主要包括理解PLC工作原理、系統結構、PLC的種類、PLC網絡通信原理、電氣自動化工作原理等。
2.能力目標
提高技校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電氣設備診斷與維修的高技能型人才。具體而言,培養學生具備使用PLC編程軟件的能力,熟悉掌握PLC常用指令,會安裝和調試電氣設備等。
3.素質目標
通過仿真環境模擬生產過程,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與紀律性,培養學生工作嚴謹、團結協作的敬業精神。
二、PLC課程實踐內容
根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要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素質目標的要求,針對職業崗位性質,選擇典型項目組織教學。具體而言,PLC課程實踐內容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統應用以及機電氣綜合控制系統應用兩大部分。
從生產實踐中提煉出代表性的PLC教學項目,主要有電動機控制、機電設備控制、工業網絡通信等方面的應用研究。通過PLC課程學習,整合學生在前面學習過的電工電子技術中變頻器技術、自動化檢測儀表、觸摸屏等知識,形成系統控制體系,另外,為后面要學習的機電設備與維修課程奠定基礎,提高學生對機電設備的維修能力。
三、實踐教學改革方法及途徑
1.項目驅動教學法
項目驅動教學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展開教學,具體過程包括教―學―訓―做―評五個環節。以“故障排查訓練”教學內容為例,課堂教學過程可以設置為: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現場案例導入學習任務;學的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討論現場案例出現的故障檢測與確定;訓的過程中,不同小組互相設置故障;做的過程中,各個小組分組排除故障,各個小組都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評的過程中,各個小組派代表在班上互相交流,學生在課堂總結評價。
2.實踐教學改革途徑
(1)頂崗實習。技工院校應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兩個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一階段教學是以校內教育為主體,即理論教學與校內實訓并重進行。第二階段教學是學生在工廠頂崗實習為主體,即學校與企業共同管理與培養。為了保障頂崗實習的順利完成,學校應該為頂崗實習的學生配備校內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構成的“雙指導老師”。校內專業老師負責學生學習指導與技能訓練,企業技術人員承擔學生主要的技能訓練,“雙指導老師”以及班主任全程監控管理頂崗實習的學生。
(2)訂單式培養。技工院校執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為學生量身打造,零距離培養高技能型專業人才。
(3)實訓基地建設。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校內建立“校中廠”。學校也能將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資源投入到企業中,在企業內建立“校中廠”,校企共建實訓基地。
為了實現校內外實訓條件的對接,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學校應該與校外企業共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實訓任務書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設計制定,企業出場地、儀器設備、技術人員,學校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組織學生完成教學任務。
四、小結
教學改革是技工院校永恒的話題,教學改革是否取得成效,關鍵看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職業興趣可以作為教學改革成效的衡量標準。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遠遠比傳授知識重要得多。筆者學校在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采用不同方法與途徑,比如采用項目教學法、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注重實訓基地建設等改革舉措培養人才。多家用人單位反饋,本專業學生企業崗位適應強,綜合素質都相對比較高。學校機電與電氣類專業學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改革初步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王彰云,鄒增麗.高職院校PLC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4).
關鍵詞:專業英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祁鯤(1978-),女,山西襄汾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講師;李慧(1976-),女,湖北隨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09JG1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5-0154-0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全球化,對既有電氣工程方面專業技能又有雙語乃至多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擴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越發成為時代所需、社會發展所需。同時,專業英語不同于基礎英語,它是大學英語的高級階段,是以專業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在本專業領域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語言課。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讀、譯能力,就是通過大量的專業英語閱讀和翻譯,使學生擴大專業詞匯量,提高專業英語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在此基礎上可對聽、說、寫進行必要的訓練。[1]基于不同的應用場合,專業英語在詞匯、詞法、句法、修辭以及翻譯要求等方面又不同于基礎英語,有著基礎英語教學無法取代的作用。
一、教學現狀
師資方面。當前各類本科院校專業英語師資可分為兩類:[2]一類為英語主導型教師,他們英語專業畢業,自身知識結構偏重英語語言,非語言專業知識多為技能型的或與日常生活比較接近的(如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其非英語的專業素質較低;或者畢業后雖然經個人努力或進修等途徑掌握了另一門非語言專業知識,但對該門非語言專業知識的掌握深度遠遠不夠。專業素質的欠缺決定了他們的教學基于內容的深度不會太深。第二類為內容主導型教師,他們的情況與第一類正好相反,畢業于某一非英語學科專業,在專業知識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即專業素質很高;但是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英語語言學習,語言素質成為他們從事教學的主要障礙。他們能用漢語熟練地講解專業學科知識,而改用英語授課卻不再像使用漢語時那樣熟練。由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性較強,我校該專業英語任課教師一般從專業教研室任課教師中選拔,屬于上述第二類。由于英語教學經驗欠缺,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多采用英漢雙語教學,內容局限于專業文獻的閱讀和翻譯,課堂授課多采取傳統的老師念、老師翻譯、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同時由于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起步較晚,專業英語的使用教材為自編講義,教材內容設置尚不成熟,選擇合理的教材內容勢在必行。
學生學習方面。由于專業英語是一門學時較少(36學時)的專業任選課,并且專業英語課程與四、六級英語考試關聯度不大,因此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的動力和壓力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考慮從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兩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二、教學內容探討
教學內容的設置應緊密結合本專業特色。我校屬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以電氣工程為主,融信息、計算機以及控制技術為一體的寬口徑專業。專業課的設置特點是強弱電結合、電力與電子技術結合、軟件與硬件設備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側重于電能的變換、合理使用、新能源開發及電機節能技術。專業特色是突出太陽能發電技術、電機節能技術、電氣工程項目設計方面的能力培養。因此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應基于電氣工程的基礎課程,并突出新能源開發及電機節能技術的專業特色。
同時基于我校本專業特點,結合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如下:(1)閱讀:了解專業英語的文體特點,具備一定的專業詞匯量,能夠根據不同需要對外文專業資料進行精讀或快速閱讀,獲取所需信息,汲取相關知識。(2)翻譯:能夠借助詞典翻譯電氣類英文原版書籍。(3)交流: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能夠基本聽懂電氣專業方面的講座,掌握其中心大意;能夠講出自己的學術思想,可以就專業知識進行簡單交流。(4)寫作: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能夠完成英文簡歷、英文文章摘要、專業商務信函的撰寫。其中,重點仍然是閱讀和翻譯能力的培養。交流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逐步提高。
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將課程分為8個單元,每個單元又分為詞匯與課文、專業英語知識、練習3部分內容。在課文內容的選擇方面,緊密結合我校該專業特色,從電路原理、電子技術、電機學、自動控制原理、微控制器原理、電力電子技術、新能源開發及電機節能技術等8個方面選擇授課課文與詞匯,力求突出覆蓋面廣、實用性強、特色鮮明、難易結合的特點。
專業英語知識講授包括專業英語特點、專業英語閱讀知識、專業英語翻譯知識、專業英語寫作方法4部分內容。專業英語有著許多不同于基礎英語的特點,如常用詞匯專業化、較多使用長句、修辭時態運用有限等,對這些專業英語特點的介紹將非常有利于學生對專業文獻的學習和掌握。同時,專業文獻的閱讀和翻譯能力的培養也是專業英語課程的重點,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專業英語閱讀與翻譯過程中,單個專業詞匯的掌握程度相對較好,但對于整個英文句子與段落的翻譯掌握得較差。常見的情況有簡單將詞對詞直譯、英文原文句子結構分析錯誤導致整個句子理解錯誤、譯成中文句子不通順等,難以達到對原文忠實、通順的水平。為此,對專業英語閱讀和翻譯知識、技巧進行講授、總結是非常有必要的。
練習包括詞匯練習、翻譯練習、課堂討論、聽力練習、寫作練習5個方面,以詞匯練習、翻譯練習(句子和篇章的英譯漢)為主,重點強調專業詞匯和翻譯知識的掌握。同時,每單元給出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討論題目,供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聽力練習的內容搜集自國外著名大學的公開課、探索頻道等,教師提供音視頻資料供學生練習但不做考核,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進行。寫作練習在講授完專業英語寫作方法后給出。
三、教學模式探討
專業英語文章專業性強,涉及專業知識、專業詞匯較多,文章的內容相對枯燥。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采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翻譯學生記錄的填鴨式模式,往往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效果差強人意。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改革現有的傳統教學方法,采取更多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首先應轉換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淡化知識灌輸者的角色,逐步擔當起引導者、協調者的角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首先應加強學生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要讓學生認識到,掌握專業英語是了解國外學術及業內最新動態、掌握專業領域最新知識的基礎,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一個平臺。例如采用引導學生完成一份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電氣類產品英文說明書的閱讀與翻譯,或者聽一堂MIT公開課,或者寫作一份英文簡歷等等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課程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參與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在課堂上進行師生間、生生間有效的互動,對知識進行質疑、調查、探索、研究,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群體心理氛圍。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合作式的教學方法,要求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和上進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來,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學情景,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在寬松和自由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3]例如,教師在詞匯學習之前給出相關內容常用專業詞匯的中文術語,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給出這些詞匯的英文表達、縮略語,甚至英文釋義,通過該過程可以很好地加深詞匯的記憶并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在課文學習時,教師講解句子的重點、難點,把最后的整句翻譯留給學生完成,并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在完成練習或作業階段,將學生提交的部分作業(譯文)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顯示,讓全體學生參與批改、討論,學生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能夠積極分析別人的譯文,發現翻譯錯誤或不妥當的地方,群策群力,最后修改出比較好的譯文,同時學生自身的翻譯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互動式教學法,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堂討論中,可以很好地應用該教學法。按照座位就近原則,學生3-5人自由組成一個小組。教師抽出教材中的一段課文或者精心設計一個討論題目,交由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隨機點出小組中的一名學生代表小組上講臺提交討論成果,然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點評。互動式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在這里不再是主講者,而轉變為課堂的管理者、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教師應尊重學生提問,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提問,并促使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避免只有個別能力強的學生參與,調動每一位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并給學生一個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鍛煉機會。互動式教學中應注意互動題目的精心設計。互動題目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難度過高或者內容枯燥都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題目可以不局限于課本內容,但應貼近學生所熟悉的專業課程背景,最好涉及相關課程知識的科技前沿或者實際生活應用。互動式教學法的良好開展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最后,在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應對考核方法進行改革。具體措施是提高平時成績比例,既要有最后考試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討論表現情況、課堂測試成績等,都可作為最后成績評定的重要項目。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可以更綜合、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期末考試可以采用開卷形式進行,允許學生自備詞典,這樣更接近于將來的實際工作情況。
教學實踐表明,上述教學方法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四、結語
專業英語是繼大學基礎英語之后,結合專業知識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的課程。專業英語的教學必須符合教學規律,需要科學設置專業英語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的教學才剛剛起步,需要探討的內容還很多,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張謙,鄭玉麗.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
2008,(8):1243,1287.
[2]唐樹良,張國輝.CBI教學法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