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鎮垃圾治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TU2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8-3198(2009)04-0287-02
0 前言
我國現在正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村鎮住宅方面提倡節能、經濟和環保,這就需要改善用于村鎮住宅的建筑材料,其中村鎮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備混凝土墻體材料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建筑垃圾大多為固體廢棄物,一般是在建設過程中或舊建筑物的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建筑物,在材料組成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目前在廣大農村和鄉鎮,磚木結構、磚混結構建筑大量存在,這些建筑結束壽命以后又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成分較城市甚至更為復雜。這些建筑垃圾絕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運往郊外或鄉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費、垃圾清運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如果能有效地將村鎮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破碎加工處理成粗骨料用來制備再生混凝土等制品用于建筑工程中,不但能夠解決村鎮建筑垃圾的處置問題,變廢為寶,而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節省天然砂石資源,對減少能源和資源浪費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1 村鎮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效益
目前,從經濟性的角度來看,利用再生粗骨料制備再生混凝土要比利用天然骨料昂貴。這主要反映在建筑垃圾的破碎、篩分、強化處理、運輸等各個環節上。然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確實是一條良性循環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經濟模式,有望成為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村鎮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備混凝土的技術經濟分析除要考慮其本身的生產成本外,還應綜合考慮垃圾處理的有關費用、規劃、政策和再生粗骨料產生的環保效益以及本地區天然骨料儲量、生產、價格、年需求量。因此應當從再生粗骨料的工程造價和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上綜合考察其經濟指標算大帳。
雖然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應用于工程施工中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其社會效益與環保效益比較可觀,但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應用再生粗骨料的經濟條件是不同的,主要取決于以下方面。
(1)允許用作骨料開采的石材資源的緊缺程度,這是推動建筑廢料再生利用的最大動力。如丹麥、荷蘭、日本等一些石料緊缺,依賴進口天然骨料的國家,十分重視建筑廢料的再生利用。同時,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程度也與環境保護意識有關。毫無節制的開采山石用作天然骨料,雖然會降低混凝土的生產成本,但必然會使天然骨料資源枯竭,不僅不利于環境保護,而且不利于子孫后代的發展,也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
(2)處理建筑廢料的設備裝置及工藝技術水平是影響再生粗骨料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將建筑廢料集中到某一工廠進行處理,必然會增加建筑垃圾及再生粗骨料的運輸、裝卸成本。根據我國村鎮的實情,采用并加快開發就地回收處理建筑垃圾的裝置,將使再生粗骨料的應用在經濟上更可行。
(3)對建筑垃圾資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規及財政上的扶持程度是推廣利用再生混凝土的重要保障。政府需制定對建筑垃圾的利用與施工現場零排放無垃圾等有關法律,強制施工單位增加強環保意識,以促進對廢磚、廢混凝土及其它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2 村鎮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推廣建議
由于我國對再生混凝土的認識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對它的性能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方面的技術規程可用來指導生產,因此也很難產生規模效應,其實際應用的經濟效益也就難以體現,這對再生混凝土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十分不利。建議在進一步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國家盡快出臺有關再生混凝土方面的標準和規程,使再生混凝土的生產和工程應用有章可循。政府還應制定促使循環再生粗骨料發展的稅收政策和補貼政策,從環境保護角度最好能給予一定的政策性補貼。例如對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的廠家,可以在建設維護稅金中給予折扣,鼓勵廠家積極處理回收和再生利用建筑垃圾。國家和地方還要加強立法,利用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制定再生粗骨料推廣應用的強制性措施,以行政法規的力量促使建筑企業加強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這樣利用村鎮建筑垃圾制備再生混凝土的應用才能充分體現它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有試驗表明,利用村鎮建筑垃圾加工制備的再生粗骨料不適合配制高強混凝土,但適合作有保溫隔熱要求的墻體結構。而且再生混凝土導熱系數小,便于建筑節能。其應用符合我國政府2005年5月制訂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與“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要求。因此,開展村鎮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應用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3 結論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暢通、潔凈、靚麗、文明、和諧”為目標,以“建管百個城鎮村莊”行動為載體,開展城市管理和村鎮建設管理檢查評比,提高城鎮建設管理水平,創建舒適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
二、檢查評比范圍和內容
(一)城市管理。檢查范圍為縣市城建成區,檢查內容包括組織領導、道路擁堵治理、垃圾圍城治理、廣告雜亂治理、立面破舊治理、沿街為市治理、綠化缺失治理7大類31項。
(二)村鎮建設管理。檢查范圍為全州77個鄉鎮集鎮,每個縣市選擇2個位于主要交通沿線、旅游景區和規模較大的中心村集鎮,共93個村鎮。檢查內容包括規劃編制及實施情況、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小區建設、建設投入及管理情況5大類11項。
三、檢查評比計分辦法
檢查評比實行百分制,其中城市管理70分,村鎮建設管理30分。城市管理和村鎮建設管理均先按百分制進行量化評分,然后按權重計算出實際得分。城市管理基本項目95分,特色項目5分,根據《2012年全州城市管理滿意度問卷調查權值表》(附件3)有關規定,以城市管理檢查得分乘以群眾滿意度權值計算出檢查最終得分。
四、檢查評比方式
(一)城市管理。由州住建委牽頭,州監察局、州衛生局、州文明辦、州環保局等部門負責人帶隊,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明查暗訪和群眾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全年開展兩次(每半年一次)檢查。
在檢查過程中,檢查組隨機抽查一個社區、一條主干道、一條次干道、一條背街小巷、一個住宅小區、一個建筑工地、一個垃圾轉運站、一個特色市場、一個綜合性公園、一個公廁進行暗訪,同時隨機抽查一個中心城區,開展城市管理社會滿意度問卷調查。
(二)村鎮建設管理。由州住建委牽頭,州監察局、州環保局、州農業局、州水利水產局等部門參與,采取明查暗訪的方式,全年開展兩次(每半年一次)抽查,每次隨機抽查不少于30%的村鎮。各縣市政府要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村鎮建設管理情況自查,并將自查情況報州人民政府。
檢查結束后,各檢查組對檢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檢查報告報州住建委,由州住建委匯總排名后報州政府審定公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和村鎮建設管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措施,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進城市管理和村鎮建設管理邁上新臺階,創建和諧舒適文明的人居環境。
一、總體目標
局機關“五個一”工作組要結合聯系幫扶村鎮村、村實際情況,積極參與到四項重點工作中,協助聯系村全面完成各項工作指標。
二、組織領導
區糧食局“五個一”聯系幫扶小組由局長負總責,全局機關工作人員為成員,村幫扶小組由局長負責,村幫扶小組由副縣級干部劉傳家負責,具體安排如下:
村幫扶小組成員:
全局干部職工要把協助聯系村開展這四項工作作為近期“五個一”活動工作重點,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取得實效。
三、四項重點工作幫扶開展方案
(一)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工作
協助聯系村做好春秋兩季查螺滅螺、血吸蟲病查病、治療工作,做到連續5年無血吸蟲感染病例,連續5年無血吸蟲病病畜。協助抓好種植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耕作機械化推廣、新建沼氣池等工作,開展溝渠“三面光”工程、農村飲用水安全、山坪塘整治等工程,全面完成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工作目標任務。
(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協助聯系村鎮村、村開展生活垃圾治理,新建垃圾收集池,方便群眾、堅固耐用;協助聯系村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強化村民主體意識,發動村民主動參與、提升文明衛生意識,提高綜合治理效果。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工作,以召開村民小組會議、院壩會的方式,宣傳教育群眾廣泛參與到解決農村垃圾面源污染和垃圾減量化的工作中;宣傳教育群眾學習文化禮儀知識,改變生活陋習,提升村民綜合素質,強化村民的環境意識培訓,改變垃圾亂倒、亂扔、亂堆、雜物亂放的不良習慣,提高自覺參與改善自身環境衛生意識。
(三)秸稈禁燒綜合利用工作
協助聯系村鎮村、村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益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爭取村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通過張貼禁燒標語,懸掛橫幅等形式,營造秸稈禁燒工作的濃厚氛圍,切實把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變成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科學處理秸稈,對能夠利用的秸稈盡可能加以規劃利用。確保聯系村全面完成秸稈禁燒工作目標任務。
(四)“綠海明珠”大會戰工作
大力開展“綠色基地”創建活動,按照2014年的任務標準,在聯系幫扶村村、村建設綠色基地,村完成綠化面積5畝,村完成綠化面積5畝。協助村、村開展集鎮綠化建設、鄉村綠化工程,確保聯系村全面完成綠海明珠大會戰工作。
村鎮建設司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內設機構,主要職責是,擬訂村莊和小城鎮建設政策并指導實施;指導鎮、鄉、村莊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指導農村住房建設、農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提出進城定居農民的住房政策建議;指導小城鎮和村莊人居生態環境的改善工作;組織村鎮建設試點工作,指導全國重點鎮的建設。
2009年,村鎮建設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2009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三定”方案和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夯實基礎,重點抓好鄉鎮村莊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推進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和少數民族地區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小城鎮建設,促進生態文明下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加強鄉鎮村莊規劃編制與實施
一是科學制定鄉鎮村莊規劃。加強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與實施,強化對農村居民點有序調整與優化的科學引導。依據鄉鎮村莊規劃依法規范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和農民自建住房。改進規劃編制方法,尊重基層實踐,便于農民直接參與,成果直觀易懂。
二是開展工程項目與村鎮規劃一體化推進試點。以村莊道路、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為切入點,推進規劃編制和實施,吸納和引導各類建設資金有序投入,探索村莊人居環境治理新機制。
三是采取措施支持國家貧困縣編制村鎮規劃。
穩步推動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一是組織實施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編制農村危房改造擴大試點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實施要求。抓緊制定農村危房鑒定標準。
二是調研總結貴州省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經驗,適時召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會,總結推廣試點經驗與做法。
三是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關部門編制7省區定居工程規劃,組織動員有關力量,加大管理與技術支持力度,加強監督檢查與工程質量監管。
四是組織研究農村住房建設政策,推動農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勵農民投資改善自身的居住條件,拉動農村消費,擴大農民就業。
五是探索按照城鄉有別、依法自愿、同一平臺、預留接口的思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房屋登記發證工作。
加強法規、部門規章和技術標準等制度建設
一是修訂《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按照國務院2009年度一檔立法計劃要求,組織全國力量,根據《城鄉規劃法》和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抓緊修訂。
二是完善鄉村建設規劃管理制度。在有關研究課題的基礎上制定《鎮、鄉、村莊規劃編制辦法》、《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制度實施細則》等部門規章。
三是修訂農村規劃建設相關標準。
繼續做好災區農村恢復重建工作
指導災區農村編制災后恢復重建村鎮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鎮鄉村建設規劃),按規劃要求有序恢復重建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對汶川地震災區農民住房建設的指導和監督,組織對災區農民抗震住房建設的技術援助,推進災區農村建筑工匠技術培訓與管理。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編制發行《村莊整治技術手冊》與《村莊整治技術規范圖解》,繼續推動縣域村莊整治聯系點示范活動。
二是組織編制全國村鎮污水、垃圾治理規劃研究,編制《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標準》,推動農村垃圾治理工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三是建立農村專項實用技術推廣機制,結合農村危房改造,開展農村住房節能工作。
指導小城鎮建設
一是建立全國重點鎮統計分析系統。
二是推進“生態宜居小城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示范活動,編制《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標準》。
三是研究進城、進鎮定居農民住房來源及原有農房處置政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農家樂”多種形式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
統籌推動農村建設質量安全制度建設
督促各地落實《關于加強農民住房建設技術服務和管理的通知》(建村[2006]303號)。配合有關司局全面加強以農房建設安全質量管理和技術服務為中心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
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年—2012年工作規劃>實施意見》和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廉政工作會議精神,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二是建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紀律與制度。嚴格執行農民參與、審核、審批等工作程序。主動接受各級紀檢監察部門的全程監督。
[關鍵詞]農村垃圾 農村環境 綜合治理
垃圾是農民及其他人在生活生產中丟棄在農村的公共場所的各種廢棄物。農村垃圾嚴重危害了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生態環境。農村的垃圾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還關系到農業以及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必須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所以,深入對農村居民垃圾處理行為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分析農村居民的行為特點,從而分析相關行為的影響因素,并且提出有相對應的改進建議,最終達到提高農村垃圾治理的成效。
一、祥云縣垃圾處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祥云縣垃圾處理的現狀
在此次調查中,被調查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以下和50歲以上,分別占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8.94%和46.63%。他們的學歷主要集中在小學及以下和初中,分別占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6%和52%。
調查發現祥云縣村民的主要生活垃圾是餐廚垃圾、廢紙皮、廢塑料以及一次性垃圾。祥云縣的垃圾收集點的垃圾桶,因為沒有蓋子會時不時發出一些怪味且招來大量的蚊子蒼蠅。居住離垃圾收集點較遠的村民會就近將垃圾倒在門口的干塘子邊,或倒在莊邊的溝里,或是倒在路邊上。村里沒有相應的機構去處理垃圾,去維護環境。垃圾桶中垃圾大多都運到某個地方集合起來填埋或焚燒。
在調查過程中,絕大多數村民反映村干部或者上級官員在村里面進行有關環保方面的宣傳或者宣傳的次數屈指可數。祥云縣懸掛的幾個宣傳橫幅起到的作用很小。祥云縣的農村生活垃圾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處理機制。農村居民的生活垃圾農民還依照傳統處理垃圾的方式處理,比如就地焚燒。
(二)祥云縣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居民環境意識淡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農民的環保意識卻并沒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調查中在被問到“如果走在路上,手里有垃圾會如何處理?”時。調查中在被問到“如果走在路上,手里有垃圾會如何處理?”時,有66.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隨手扔掉。。這說明農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生活習慣并未隨之改變,垃圾隨意亂扔的現象仍然非常普遍。而在日常生活中只有19.05%的被調查者對生活垃圾進行再利用。
2.垃圾處理法規體系不適用
現階段涉及農村環境的法律、政策性條款并沒有對污染治理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慮,沒有對農村垃圾防治提出要求,并且農村在垃圾處理方面沒有非常成功的經驗,仍處于摸索階段。大部分只是在模仿城市垃圾處理模式,并沒有考慮農村垃圾的特殊性,從而導致農村垃圾處理效果不佳。
3.垃圾理方式落后
調查發現,云南省大部分農村都采用簡單填埋、焚燒或者直接回田等簡單處理方式。簡單的填埋就是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把垃圾填埋到村里的坑洼處或河岸邊,這不僅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還嚴重污染農村環境;運用焚燒技術處理垃圾,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對垃圾進行直接回田處理,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滲入土壤,改變土壤性能,阻礙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這些簡單的處理方式與生態文明相沖突,不僅使農村周圍的環境遭受污染,而且造成物質資源的極度浪費。
4.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鄉鎮環保基礎設施是農村垃圾處理的重要支撐,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無力提供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鄉鎮新農村建設中,有限的財力主要集中于道路、房屋、給水、供電等方面的建設,而垃圾處理、排水和污水集中處理等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大都沒有起步,嚴重落后于鄉鎮建設規模。
二、農村垃圾處理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需要完善農村垃圾處理的相關立法,制定鄉規村約
我國農村垃圾處理的有關法律和法規,應多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例如在歐盟,隨意亂倒垃圾是犯罪,此類行為還會記錄在案。同時多重視農民的生活,完善好農村垃圾處理的專門立法,特別是一次性使用商品的監管及懲罰力度方面。另外,在鄉鎮農村之間可以制定相關的鄉規村約,明確規范村民平時處理生活垃圾的行為。
(二)提高居民素質,積極宣傳環保知識
政府應加大環保宣傳的力度,通過傳單、宣傳欄、廣播、電視臺、當地報紙、區域互聯網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進行宣傳。在村里可以通過村廣播、村通告欄、標語畫廊,以及志愿者參與村社區公益宣傳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關于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和法規,引導村民養成衛生文明的良好生活習慣。
(三)建立強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
鄉鎮政府可以繼續向上級政府申請專項資金,爭取省市項目資金的投入,用以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轉和處理等設施建設;鎮、村可增加相應的經費投入,生活垃圾的相關處理費用可以通過開會商討解決一部分,由鎮為主,村里投入一點,再通過一事一議開會討論,由村民每戶按照人頭數每月再集資一點,大家共同出資出力,為所在村莊的生活環境盡一份責任;整合全鎮資源,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拓寬多種籌資渠道,爭取其他方面的資金注入。
***
一、現狀
隨著城鎮化的建設步伐,北湖區近年來加強了村鎮規劃建設工作。2012年,自北湖區成立了郴州市規劃局北湖區分局以來,各鄉鎮設置了規劃辦,配備了相應的編制人員。北湖區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為目標,克服財政困難,把村莊規劃編制所需經費全部納入區財政預算,不向鄉鎮分攤,不要百姓出錢,于2014年7月4日全部完成了轄區129個行政村的村莊規劃編制。為引導和規范村民建房行為,建設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北湖規劃分局根據農村實際,編制了《北湖區新農村建設住宅設計圖集》,免費發放給鄉鎮、村組,供村組選擇,并對按規劃建設、符合規劃要求的建房戶,區財政給予最高2萬元的獎勵。但是,完成村莊規劃編制以后,具體落實村民規劃建房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村鎮“臟、亂、差”現象嚴重,土地浪費嚴重、土地流轉難以調劑等。
二、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落后。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公共設施配套薄弱,水電、交通、醫療、教育、文化等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城市相比差距太大。雖然通過農網改造、新農村建設和扶貧工作等改善了農村通水、通電、通路問題,但是,北湖區大部分農村沒有排水管網、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沒有垃圾處理廠,導致農村集中建房環境隱患大,成本高。
2.土地難以調劑。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造成土地資源的分散化,戶與戶、組與組、村與村之間的土地難以調劑,難以按照規劃順利實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個人對土地無產權,房屋也無房產證,制約了村民將土地有償流轉給別人或是流轉給村民集中建房。
3.土地資源浪費。村莊規劃建房后,雖然北湖區出臺了村鎮規劃建房意見,明確“一戶一宅”,要求建新房后自行拆除老房子,但在執行過程中卻難以落實,如有的老房子是幾代人傳下來的,子孫后代共有,拆除自己所分的部分會導致他人的房屋倒塌,加上村民不愿承擔自行拆除的費用,導致村民建新房后,空置舊房增加,土地資源浪費。
4.技術人才缺乏。基層條件艱苦,技術人才難以引進,更難以扎根基層。雖然各鄉鎮設立了規劃辦,但是工作人員卻是半路出家,沒有實踐經驗和技術水平,有的甚至是身兼數職,難以保證村莊規劃工作的順利推進。如村民建房需要請區測繪隊專業人員布點放線,從而導致村民辦理個人建房規劃許可證效率低,偏遠的鄉村要等上幾個星期。
三、幾點建議
1、嚴格村鎮規劃審批。一是明確審批權限。按照中心城區,城郊,邊遠鄉鎮分類明確審批權限,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對邊遠鄉村規劃審批權可下放給鄉鎮人民政府。二是嚴格依法審批。以村莊規劃編制為依據,“一書三證”(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必須嚴格依法審批。嚴禁在村鎮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行政許可。三是嚴格按程序審批。按照審批權限,一步一步上報相關資料,核發許可證。如在城郊、鎮規劃區和重要干線等區域先由所在村組、鄉鎮(街道)初審,再報區規劃分局審查后,符合條件的核發規劃建房許可證。在鄉、村莊規劃區內進行村民住宅建設的,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核發規劃建房許可證。
2.嚴格村鎮土地管理。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實行“先批后建,一戶一宅”的政策,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村民住宅異地新建后應當自行拆除舊宅。可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拆舊房建新房的,按舊房面積每平方米20元到50元錢進行獎勵。新批準的農民建房用地面積要符合有關規定,不得突破用地標準。村民將原有住房出賣、出租或贈予他人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加大查處違法建設力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要對本轄區內未取得規劃許可或者違反規劃許可進行的違法建設行為,責令自行拆除或者強制拆除。將違法建設綜合執法巡查延伸至村、組,建立鄉鎮、村、組三級查違工作網絡。
3.創新村鎮土地流轉。探索新形勢下的土地流轉制度。如有些地方針對村民集中建房中的土地調劑難的問題,探索出“以地換地模式”,組集體收回土地、從新分配模式,參照征地政策集體征地模式等。通過加快全區農村土地確權和宅基地確權發證工作,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即農民可對宅基地、經營承包地實現有償流轉,從而消除村民擔心失去土地的顧慮,通過確權明確其產權,從流轉中獲得收益。宅基地確權后,由于村鎮規劃和村民拆建、重建等原因,需要調整宅基地形狀、朝向和位置的,使用土地地類不發生改變的,可按等面積在村莊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并重新核發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使用土地地類發生改變的,應當重新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一、20__年上半年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建設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建設“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工作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載力,使我縣建設工作保持了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以規劃管理為重點,強化規劃宣傳。為嚴格落實城市規劃,4月份開展了城市規劃宣傳和集中查處違法建設活動。通過發表電視講話、街頭散發資料、流動車輛巡回宣傳、張貼公告等形式,營造全縣人民執行城市規劃、遵守城市規劃的良好氛圍。共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34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12件。并及時向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通報違章建設情況,對先建后報、違反規劃等濫修亂建行為依法進行了查處,糾正了先建后報現象,大張旗鼓地查處了一批違章建設,查處無證建設21多起。對拒不改正的依法進行證據保存,并強制停工。對情節嚴重的予以強行拆除。維護了規劃的嚴肅性,為城市建設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以“十件實事工程”和“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為工作重點,改善城市環境。“十件實事工程”和“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功在當今,惠及后人。對改善全縣人民生活、優化投資環境意義重大。##縣建委作為兩大工程的主要承擔者,科學規劃,認真部署,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檔次,推進城市各項工程的建設,使我縣的城市環境具有良好的項目承載能力。
1、十件實事工程按計劃進行。一是引水入城調蓄工程。在城區南環路以南、青龍河以東,開挖一處占地100畝的水面,蓄水量25萬立方米。3月中旬前完成建設規劃,目前正在積極協調廣運街道辦事處解決引水入城調蓄工程占地問題,待土地遷占問題解決后,立即開工建設。二是天然氣入戶工程。完成站區建設,完成沿運河路、漳南街、順河街、興武路的主管道環線建設。鋪設管線20余公里。具備了接氣條件。同時采取應急措施,對急需用戶利用壓縮天然氣供氣。6月下旬對部分企業實現供氣。三是城區集中供熱工程。投資1.6億元。古貝春公司正在進行電廠建設,設備已到位。四是城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建委完善了建設資金籌措方案,制定了詳細工作計劃,已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4000萬元申請工作。積極到上級有關建設主管部門爭取貸款早日到位。開展了污水處理廠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申辦工作。開展了建設施工圖設計工作。施工設計圖由中國城建設計研究院山東分院擔負設計。做好了污水處理設備及設施建設招標準備工作。
2、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工作成效顯著。05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工作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來抓。真正實現以綠制勝,以綠治丑,以綠治臟,以綠治亂,并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成立了創建園林城市指揮部,并對照各單位實際情況進行了明確分工,建委作為主要的職能部門,編制了詳細的施工圖紙,在施工中嚴格施工質量標準。及時督促進度,確保了創城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全民動員齊參戰。通過多種形式籌資,投入8000多萬元,完成土方量27萬方,完成房屋拆遷面積2270平方米。鋪設排水管道鋪設27000米。種植各類綠色苗木8.6萬平方米,鋪裝人行道3.3平方米。完成城區15個游園(景點)建設。新增硬化面積9800平方米,綠化面積13萬平方米。綠化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縣政府制定下發了《##縣城市綠線管制辦法》、《##縣綠色圖章管理規定》,加大了綠化管護力度,倡導建綠、愛綠、護綠的良好社會風尚,營造了全民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加大了綠化養護力度,確保了城市綠化效果。
創建省級園林城市二期工程全面鋪開。結合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街道美化、凈化、硬化和空閑地段建設。通過周密部署,加強督導,創新方法,加班加點,確保了城區街道美化凈化工作盡快完成。共完成
樓房、平房墻面粉刷471170平方米,圍墻粉刷4960米,清洗墻體47000平方米,改色245360平方米,清理死角垃圾6845余噸,拆除殘墻斷壁及障礙物19多處,清理街道牛皮癬3526多處。空閑地修建圍墻1900余米。硬化人行道9000平方米。通過治理,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整體效果明顯改觀。
(三)以新農村建設為著力點,大力推進村鎮建設工作。為提高村鎮建設水平,加快村鎮發展步伐,引導和促進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開展和順利實施,制定了建設規劃。開展和完成了以下三項工作。1、繼續開展了鄉鎮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邀請山東省村鎮規劃設計院協助完成了郝王莊鎮域、德武新區商貿城的總體規劃。對魯權屯鎮、武城鎮、廣運辦事處的部分村莊進行實地勘察、測量,并結合村莊發展實際,編制村莊規劃。2、加強了村鎮較大工程項目建設的審批管理,推行“一書兩證”制度。對不按規劃建設或不經審批擅自建設的進行了依法查處。上半年“一書兩證”發放率達到了95以上,處理違章建設10余處,有效的維護了村鎮建設秩序。三是注重加強了村鎮房屋建設管理,開展了建筑工匠培訓,提高建筑工匠的質量和安全意識。
(四)加強建筑業監督管理,促進安全生產。加強招投標管理,納入交易中心招標工程6棟,建筑面積1.45萬平方米,招標率達100。開展了企業資質年檢和有關企業資質升級申報。按著上級要求開展了建設項目執法監察,進一步規范了建筑市場秩序。加大工程質量的監督與檢測,共監督工程62個,建筑面積19.8萬平方米。對全縣預制廠進行整頓,提高了預制件質量。
在促進安全生產工作中,為切實抓好我縣施工安全生產工作,建委主要進行了四項工作:一是在“安全生產周”和“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二是與有關部門聯合對全縣所有學校、幼兒園房屋進行了一次安全大檢查。三是對全縣所有在建工程進行了拉網式大檢查,檢點是垂直機械運輸、臨時用電及施工機具、塔吊基礎,限位器靈敏程度,共檢查了5個施工企業的9個施工現場,共發現隱患123項,現場整改45項,消滅了不合格工程。四是對全縣液化氣經營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對2個存在問題較嚴重的燃氣企業下達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取締4個非法倒罐經營點,確保了全縣燃氣安全形勢的穩定。
(五)扎實開展了文明機關創建活動,促進了機關建設。制定了《武城縣建設委員會關于開展政治業務學習的實施方案》,在系統內開展多種形式的全員業務知識、政治理論知識及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通過自學、集中學、定期考試等形式,確保學習效果。下發《##縣建設委員會衛生及后勤設施管理規定》,實行每周一檢查,每月一評比的衛生管理考核制,通過授予衛生先進單位流動紅旗、定期通報、與年終考核掛鉤等形式,徹底改善機關衛生狀況。同時,完善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全面開展千分制考核工作。真正實行按勞取酬,責、權、利相一致。激發了干部職工學業務,強素質,提高行政能力,爭創一流業績的積極性,樹立了建委的良好形象。
總之,面對今年城鄉建設工作任務重,難度大的實際,我們強化措施,使各項任務順利進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的規劃意識、城市意識仍很淡薄,違法建設行為時有發生;查處解決的力度還不夠。二是市容市貌管理仍有許多死角,尤其是個別住宅區和城鄉結合部,臟、亂、差現象沒有徹底根除。三是村鎮規劃管理仍不規范,有待于繼續完善。四是城建資金緊張,到位率低,制約著縣城建設。對于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將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和任務目標,下一步主要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一)城市規劃。1、規劃編制:(1)根據總體規劃評審專家的意見,抓緊進行補充、修改、報批。上半年完成。同時抓好與德州市規劃的對接工作。(2)加快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2、規劃管理。依法審批,嚴格督導,糾正先建后批,查違章建設。做好規劃的效能監察工作,做好迎接檢查工作。
(二)城市重點工程建設。1、抓好二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工作,完成創城指揮部安排的各項任務,協調各責任單位盡快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的綠化任務。2、繼續抓好天然氣入戶工程、城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引水入城調蓄工程、城區集中供熱工程、青龍河景觀公園工程。
(三)城市管理。1、抓好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建立長效、科學的管理機制。實施青龍河“碧水工程”、城區道路“暢通工程”、城市公園“美化工程”、重點建筑“亮化工程”。2、市容衛生管理。加大巡視力度和密度,加強對主要道路的衛生管理,治理垃圾死角。逐步改善環衛條件,購置現代化的衛生設備,擴建垃圾場,籌建垃圾中轉站,開展垃圾無害化處理。
(四)村鎮建設。1、村鎮規劃。全面開展新一輪小城鎮和村莊規劃修編,完成李家戶鄉和甲馬營鄉的總體規劃及70的村莊規劃。2、規劃管理。駐地集鎮規劃實行一書兩證,村莊規劃實行選址意見書。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現狀;問題;處理方法;技術路線
中圖分類號:R124.3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種日用消費品的普及,農村生活垃圾也是逐年增加。大量生活垃圾無序丟棄或露天堆放,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不僅占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還傳播疾病,影響環境衛生和居民健康。因此,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已成為農村發展中亟需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
2東源縣生活垃圾產生情況及處理現狀分析
2.1東源縣生活垃圾產生情況
東源縣全縣區域面積4070km2,下轄21個鄉鎮,總人口52萬人,按生活垃圾產生系數0.6kg/人·天來算,日產垃圾312噸,年產垃圾11.39萬噸。
2.2東源縣生活垃圾的特點
(1)總量少,變動性強
我縣城鎮人口規模小,絕大多數鄉鎮生活垃圾日產量不足20T,其產量和組分極容易受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局部開發、集市貿易等因素影響而發生較強的波動。
(2)產生源分散
我縣城鎮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產生源分散,組分復雜,交通落后,不利收集。
(3)可資源化物質含量低
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低,生活垃圾中有機組分少、無機成分多,熱值低,廢品含量少。
(4)未經分類
受多種因素制約,我縣生活垃圾分類難以有效推廣。
2.3生活垃圾的危害
由于絕大部分農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處理,醫療垃圾、廢舊電池、報廢燈管、農藥包裝等危險垃圾也被隨意拋棄,對農村生態環境、農民生活生產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和潛在危害。垃圾中的有害成分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和結構,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在雨水的沖刷作用下,垃圾中的有機物和有害物質進入水體,將嚴重污染水體。垃圾腐爛產生惡臭、滋生蚊蟲、傳播疾病,垃圾分解或焚燒釋放的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亂堆亂放的垃圾形成了景觀污染,直接影響村莊環境、破壞居住環境。另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低、飲用水大多取自淺井,逐年增長和堆積的垃圾經過雨水的浸漬和廢水本身的分解,其滲濾液和有害化學物質轉化和遷移,必然會對附近地區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資源造成污染,威脅到農民的飲用水安全,最終影響人體健康。
2.4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情況
2.4.1分類收集
(1)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必要性
分類收集是在垃圾產生源頭按不同組分分類的一種收集方式。目前生活垃圾的處理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燒三種,為了取得最佳的效益,每種方式都對待處理的垃圾有最基本的技術要求。所以為了能對收運的垃圾采取更有效的處理方式,有必要首先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我縣農村地域廣大,交通落后,垃圾集中收運困難。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后,可就地分化處理掉一部分垃圾,當地無法處理的再集中收運處理,這就減少了垃圾的運輸量;分類收集使各組分相互分離,增加純度,方便對垃圾進行資源化、能源化、和綜合利用。
(2)分類收集現狀
現在我縣在分類收集這方面除農村的廚余垃圾和可燃垃圾,有一部分分類收集用于喂養家禽和燃燒堆肥之外,其它基本上沒有分類收集。也沒有分類收集的設施,加上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對于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處置的知識非常有限,垃圾分類收運作業不分類,以及主要以堆放和填埋方式處理垃圾,這些因素也都影響了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2.4.2回收利用現狀
東源縣以村為單位基本沒有廢品回收站,只有很少一部分鄉鎮有廢品回收站,農民回收的廢舊物資無人來收,導致無人愿意再分類收集,回收利用率非常低。而部分以盈利性為主的個人回收利用就只回收那些經濟回報率高的廢品,相當一部分污染大、但回收效益小的廢品,如廢舊電池、日光燈管、廢塑料等,就無法做到環境無害的回收利用。
2.5處理現狀
我縣村鎮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各方面都相當落后,資源化率極低,生活垃圾資源化方法也十分有限,基本以廢品回收為主。我縣大多村鎮,沒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在房前屋后、坑邊路旁、河流池塘岸邊;一些村鎮,設置有生活垃圾收集點,但收集點為露天的,沒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潔措施,生活垃圾收集后也只是直接在離住宅區較遠處堆放或進行簡易填埋,沒有采取任何防滲措施,對于周邊人居環境,土壤,地下水等環境資源都是一種極大的危害;還有一些村鎮,將生活垃圾從收集點直接運至簡易填埋場進行處理,但所謂的填埋場也只是由鎮一級建設的簡易填埋場,在技術、管理方面都達不到衛生填埋場的要求,在運輸和處理過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2.6處理能力
目前全縣共有垃圾處理場3座,均采用簡易填埋的處置方式,設計容量共38.6萬立方米,年處置生活垃圾1.6萬噸,這就意味著我縣一年有8萬多噸生活垃圾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向環境。
2.7存在的問題
東源縣是全省第二大縣,面積大,交通落后,運輸成本高,導致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經費嚴重不足。另外農民環保意識差,收入相對較低,垃圾收費難于實現,治理資金不易籌集。
3生活垃圾處理方法分析
解決垃圾問題的目標是將垃圾減容、減量、資源化、能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燒和綜合利用四種方法。
3.1填埋
填埋技術作為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理方法,能處置各種類型的生活垃圾,是解決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
3.2堆肥
堆肥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機成分的生物化學過程。
3.3焚燒
焚燒就是將垃圾作為固體燃料送入焚燒爐中,在高溫條件下,可燃成分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劇烈的反應,放出熱量并留下固體殘渣的過程。
3.4綜合利用
綜合利用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生活垃圾進入環境之前對其進行回收利用,可大大減輕后續處理處置的負荷。
4幾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比較
下表總結了幾種典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法的技術參數,并進行了優缺點比較。本文介紹的幾種處理技術都可不同程度地應用于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每種技術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及實用性,因此最終選擇適當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取決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如技術因素、政治因素、環境因素等),其中很多因素都依賴于當地條件,一般應考慮:①農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和性狀;②處理能力和垃圾的減容率;③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④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和安全;⑤處理、運行及其它成本;⑥處理設備的易操作性和可靠性;⑦需要的配套設備和基礎設施;⑧處理設備及排放裝置對當地的總體影響
5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限制因素
由于農村環境的特殊性,使得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不能簡單套用現有城市垃圾處理的方案。一是成本高。農民居住比市民分散得多,顯然,包括垃圾桶、中轉站以及運輸車輛的使用,都很難實現規模效益,從而加大垃圾收集和運輸成本。二是不符合農村的特點。農村人居住比較散,各村規模小,日均產生活垃圾量在幾噸左右,垃圾產量太少,也不適合長距離運輸進行集中處理。三是經濟條件限制。經濟承受能力是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正常運行的關鍵條件。而農村一般存在經濟承受能力弱、資金少等困難,如果將各個小城鎮的垃圾集中起來進行處理,可能要增加幾倍的成本,地方財力很難承受。
6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路線
根據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原則及上述選擇處理技術的影響因素,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大致如下:①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加強廢品的回收利用;②推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鼓勵農民建設沼氣池,大力發展農村沼氣;③合理選擇天然的低洼地作為填埋場;④發展農戶清潔能源循環利用技術,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⑤借鑒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經驗,總結、提煉、創新適合在農村推廣普及的生活垃圾處理方法。農村垃圾治理難度較大,單憑政府的推動顯然不夠,但僅憑農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現實,因此只有以農民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利用成熟工藝,發展專用新興工藝,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才能真正治理好農村垃圾問題。
結語
建設新農村、解決好農村生活垃圾問題是很重要的,農村生活垃圾也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因此尋求一種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的處理工藝,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是非常必要的。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從上述幾種處理方法來看,應選用衛生填埋法來處置我縣的生活垃圾,但是衛生填埋存在土地占用量大、滲濾液處理困難且費用高、資源化利用不足、封場后維護監管期長,限制土地再生利用等問題,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目標的需要,沒有真正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應繼續加大對垃圾資源化、減量化與實用性技術的研究,逐步改變現有垃圾單一衛生填埋的方式,向綜合利用、處置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張小平.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217.
關鍵詞:農村污染 減排重點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9(a)-0163-02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mission Reduction
Wong XihongYu WenjuanPan Fengqing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Luoyang City, Henan, Luoyang 4710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livelihood in rural areas, sewage, solid waste, industrial pollution, pollution, farming,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pollu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rural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sewage control, waste control,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aquaculture pollution control, prevention of soi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ru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9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Rural pollution;Reduction focus;Strategy
1農村環境污染概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根據2009年統計數據,我國農村人口達到7.1億,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面源污染顯的日益嚴重。許多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礦企業三廢超標排放現象比較普遍,生活和垃圾污染、畜禽養殖污染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引發的面源污染呈加劇趨勢,導致土壤污染及食品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已經對農村群眾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以及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農村生活污水污染
農村地區由于鄉鎮、村莊零散分布,地形條件和經濟力量限制,基本無污水收集及處理設施,污水大部分靠自然散失、下滲,極少部分未經處理進入地表水體。根據人均產污系數計算,人均污水產生量30升/日?人,COD產生量16.4克/日?人,氨氮產生量4克/日?人,以此計算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約為77.7億噸/a,COD產生量約為425萬噸/a,氨氮產生量約為104萬噸/a。污水經下滲進入壤,對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1.2 農村生活垃圾污染
農村地區由于交通不便、經濟條件的局限,未有垃圾收集及堆存場所,生活垃圾大多采用就近堆置方式,按人均垃圾產生量0.4千克/日?人,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億噸/a。垃圾的堆存對土壤及地下水源造成了一定影響,影響了農村地區居住環境。
1.3 農村工業污染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的加大,關閉了大批“十五小”、“新五小”企業,促進了環境質量的總體好轉。但由于農村產業層次不高,個別地方已關閉企業死灰復燃、已淘汰落后產能向農村轉移等現象時有發生,農村工礦企業“三廢”超標排放現象比較普遍。
1.4 畜禽養殖污染
養殖業是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產業。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飼養數量的急劇增加,使得大量的畜禽糞便污水成為污染源。據《2000年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調查工作報告》顯示,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1999年產生總量約為19億噸,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4倍,而且畜禽糞便COD排放量已達7118萬噸,遠遠超過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COD排放量之和。
1.5 化肥、農藥污染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6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農藥的年施用量已高達132萬噸,其中高毒農藥占70%;化肥施用量達4412萬噸,氮肥施用量高達到2200萬噸左右,有機肥施用量僅占肥料施用總量的25%,化肥利用效率卻維持在35%左右的較低水平。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于提高作物產量、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化肥、農藥長期、過量施用造成了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對環境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污染。
2污染防治對策研究
農村污染防治對策主要從飲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態示范區建設、農村環境管理能力建設等八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2.1.1 鄉鎮及人口聚集區采取集中供水
距城鎮現有供水管網較近的農村,在原城鎮水源有富余供水能力的情況下,可增建連接管網,實現集中供水;較遠村莊的聚集區可新建供水工程實現集中供水,水源地應采取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管網送至用戶。
對于居住分散難以實現集中供水的農戶,采取單戶或幾戶聯合的分散供水方式。采用淺井、山溪(泉)水引水;水資源缺乏或開發利用困難的地區,建設雨水蓄水。
2.1.2 劃定水源保護區
所有集中水源地劃定保護區,并報當地縣級政府批準。原則上地下水源井單井保護半徑不小于50m~100m;地表水源保護范圍為取水點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及其沿岸,嚴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等,水源保護區劃定的應征得當地行征主管理部門同意并批復實施。在水源保護區內嚴禁設立排污口,嚴禁傾倒垃圾及其它廢棄物,清除保護區內垃圾、廁所、排污口等點污染源,劃定衛生防護帶,在保護帶內,發展有機農業或種植水源保護林,避免農藥、化肥等面源污染,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
2.1.3 集中水源地污染治理措施
劃定的水源保護區內嚴禁存在可能影響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和任何活動;對于深層地下水或經監測水質良好的淺層地下水采取消毒措施;地表水源和淺層地下水根據水質監測結果確定處理工藝,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的一種或幾種聯合的的處理方式。
2.1.4 建立管理及監測制度
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監管。建立完善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環境管理體系,清理并逐步關停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排污單位;市、縣、鄉鎮、村建立四級飲用水源安全預警制度和應急預案,定期開展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檢查,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每年進行一次水質分析監測。
2.2 農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2.2.1 規范垃圾填埋場
距縣城垃圾填埋場較遠、交通不便且有一定條件的鄉鎮,要按照國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要求,規劃建設垃圾衛生填埋場。
2.2.2 簡易衛生填埋場
離鄉、鎮垃圾填埋場較遠、交通不便的較大村莊和列入到生態村的村莊,要規劃建設簡易垃圾填埋埋場。
距鄉、鎮較近的村莊設立垃圾中轉站,垃圾可納入鄉鎮集中處置系統。建立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設施:各鄉、鎮及村莊配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筒(箱)、垃圾池,用于及時收集村莊產生的垃圾廢物。根據垃圾產生量配置一定數量、規模的垃圾轉運工具、中轉站。
2.2.3 對各鄉鎮歷史積存垃圾進行專項清理
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的建設,優先在創建國家和省級優美小城鎮的鄉鎮建設規范化垃圾填埋場,并創建生態村的行政村建設簡易垃圾填埋場,使其垃圾實現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進清運,建立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廣輻射周邊村莊。
2.3 農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
在人口相對集中的鄉鎮,根據排放生活污水的水質與總量,選擇化糞池、污水凈化池、人工濕地、地埋式污水處理等技術模式,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將鄉鎮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對于在人口密度較低、環境容量較高、水資源匱乏的村莊,利用自然系統就地處理。完善農村地區管網建設,提高收水率。
優先在創建國家和省級優美小城鎮的鄉鎮和生態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試點工作,建立示范工程,并逐步在有條件的鄉鎮和村莊推廣。
2.4 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
2.4.1 編制村鎮規劃和環境規劃
各鄉鎮應編制城鎮發展規劃,制定和完善村鎮環境規劃,按照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和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原則合理規劃村鎮工業企業布局。
2.4.2 建立監管機制
各鄉鎮設環境監管機構,提高工業企業準入門檻,按國家產生政策要求核實環評手續,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對農村工業企業要加強監督管理,新上項目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落實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2.4.3 開展專項治理
徹底清查關閉轄區內“十五小”和“新五小”,淘汰污染嚴重和落后的工藝、設備,引導、鼓勵村鎮工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完善村鎮工業企業的三廢治理,促進農村工業企業各項污染物穩定達標。
2.4.4 進行生態恢復
堅持有計劃開發礦產資源,嚴禁私采亂挖行為,對已造成生態破壞的礦區要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在礦產資源開發較多的欒川、嵩縣地區,積極開展礦區生態恢復,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2.5 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
2.5.1 優化布局及選址
優化畜禽養殖布局,發展畜禽規模養殖,促使散養向養殖小區集中。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依法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2.5.2 養殖污染治理
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在規模化養殖場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沼氣、沼渣、沼液和生產有機肥、無害化畜禽糞便還田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實現養殖場污染物達標排放。
對新建、改建、擴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要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進行建設,對現有超標排污企業必須限期治理到位。
根據水體承載能力,確定水產養殖方式,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禁止在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從事網箱、圍欄養殖;嚴禁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和動物性飼料。
2.6 農村土壤污染防治
2.6.1 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及評價
在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的基礎上,摸清土壤污染現狀,建立適合本地區實際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體系,逐步建立土壤環境質量定期評價制度。
2.6.2 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試點
在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土壤污染類型、分布、程度和污染物種類、來源,針對不同土壤污染類型,在主要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修復示范。
2.6.3 建設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力度和生產基地灌溉水源、農藥和化肥使用的監管力度,制定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環境保護規劃,加強生產基地土壤、水、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7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深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技術,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等農用化學品,從源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深入推廣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推行田間合理灌排,發展節水農業。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秸稈生產飼料肥料等,嚴禁露天焚燒。
2.8 生態示范工程
2.8.1 深化生態示范建設
以創建生態示范縣、國家級和省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作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斷深化創建內涵,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推廣生態示范創建的典型成功經驗,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把生態示范創建工作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一批生態環境良好、經濟實力強的鄉(鎮)和村率先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文明村,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全面開展。
2.8.2 進行農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實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示范工程、村莊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范工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工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工程等施五類農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2.9 加強農村環境管理能力建設
2.9.1 提高農村環境管理能力
提高各縣、區環境監測及監管能力,各鄉鎮及村莊配備專人負責轄區環保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執法監督體系,改善農村環境管理基礎設施和條件。
2.9.2 建立村莊環保規章制度
積極推動編制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探索村莊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物業化管理,確保各項環保設施長期穩定運行。
3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環境形式日益嚴峻和突出,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種植養殖業廢棄物逐年遞增,城市工業污染逐漸向農村轉移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通過加大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以環境保護優化農村經濟增長,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不斷改善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質量,使農村地區環境污染趨勢得到有效控制,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切實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黃寶華.淺談當前農村環境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和解決的辦法[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