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植物多樣性調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園林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優化構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
中圖分類號:Q948.1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096-05
1引言
植物群落是校園綠地的基本結構單元,直接決定著綠地的結構和功能[1]。在人口密度相對城市較少的校園環境中,校園綠地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種組成、群落結構等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其類型復雜,并在一定強度的人為干擾以及管護下維持著特有的景觀和分布格局[2,3]。由于學校所占城市面積較大,其植被結構狀態如何,對于城市植被系統的組成、區域對珍稀植物或多樣性的保護方面,以及城市環境的調節和改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植物群落結構,使生態環境穩定、高效和健康地發展,是校園綠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4]。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進行植物群落結構的調查研究,旨在為進一步了解廣州地區部分建校歷史較長的學校在植被的組成上的特點,及從生態學的角度進一步優化提供參考。
2研究地與研究方法概況
2.1研究地概況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部,白云山旁邊,地貌形態多樣,以低山、平地和坡地為主。廣州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氣溫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風速小、雷暴頻繁,年平均氣溫21.9℃,年降水量1696.5mm,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800h以上[5]。由于人為活動頻繁,原生植被破壞嚴重,人工化痕跡明顯,市區植被基本上是以人工景觀植被為主,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由于就近白云山,部分原生態植被被保留,值得進行調查研究。
2.2研究方法
選取廣州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內具有代表性的園林綠地、道路綠帶以及居住區綠地作為調查地點,選擇集中成片的代表性群落共計30個,其中每個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設置3~5個樣方,共計樣方數為140個。在代表性群落中包含:園林綠地群落12個,道路綠地群落8個,居住區綠地群落10個。
借鑒樣地最小面積原則及綠地景觀異質性原理,測量時采用分層取樣的方法,根據各綠地形狀與面積,樣方面積為5m×5m、10m×10m、5m×20m不等,以利于最好地反映出各群落的特點。在群落調查時,對喬木層樹木進行每木檢尺,記錄種名、株數、高度、胸徑和冠幅,灌木層記錄種名、多度、蓋度、高度等;草本層根據不同群落特征,采用典型抽樣法進行調查。
在此基礎上分析綠地植物群落結構的合理性。喬木密度和冠幅面積比采用如下公式計算:喬木密度(株/m2)=喬木個體數樣地面/積樣地面積;冠幅面積比(%)=喬木冠幅總面積/樣地面積×100%。數量統計方法如下。
3結果與分析
3.1主要園林植物群落類型
根據建群種、優勢種以及群落相似性特征,所調查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30個樣地植物群落根據植物群落的密度、冠幅面積比和種類,可分為常綠喬木、落葉喬木、開花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藤本植物、竹類7種類型,各植被類型的建群種及在所有群落樣方中所占的比例見表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地處典型中亞熱帶,典型地帶性植物群落是常綠喬木,盡管目前該校區的園林綠地中以常綠喬木面積占絕對優勢,但從表1可以看出,常綠喬木群落類型相對比較單調,建群種數量少;而常綠灌木和藤本植物群落類型數量最豐富,可豐富綠地景觀類型的多樣化;落葉灌木、開花喬木群落類型數比例較小,而竹類最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的園林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地帶性特征,但過渡性植被類型如:常綠喬木在園林群落營造中占優勢,而地帶性植被開花喬木不夠顯著,其類型數量少而單調。在校園園林植物群落建設中,應增加開花喬木群落的物種數,豐富與強化具有地域性的植物群落外貌景觀,營造出多層次、種類豐富的生態環境[6]。
3.2園林植物群落結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植物群落結構以復層結構為主,但有4%的園林群落中只有喬木層而未配置灌木層。同時,喬木層中84%、85%和73%的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 (常綠與落葉)喬木層由單種組成。群落的層次和物種單一不僅影響群落的景觀和外貌,還影響群落的生態功能。群落水平結構也是影響群落功能的重要參數,密度和冠幅是比較重要的2項指標[7]。群落中的喬木密度是影響植物生長和群落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表2中是較為典型的群落類型的數量特征。
樣地群落中,有4個群落樣地灌木層缺失,還有10個群落樣地中喬木密度大于灌木,這2種群落類型占調查樣地的14%,其余的樣地群落的灌木密度都大于喬木。目前普遍強調綠地盡快成型,所以密度問題比較突出,多數群落主要喬木樹種的密度偏大,需要適度干預調整。
另外,不同群落類型間、不同樣地間相同類型群落內的喬木密度差異較大,平均冠幅在不同樣地間也同樣表現出較大的波動。如密度較大的路旁綠地區美麗異木棉群落密度遠遠高于密度較合理的宿舍居住區廣玉蘭群落,但優勢度遠低于宿舍居住區紫玉蘭群落。部分高山榕群落的密度過高,造成個體間資源競爭過分激烈,影響了群落個體發育和整體景觀,這在校區南邊宿舍區的高山榕群落中也表現極為顯著。常綠針葉林由于建群種冠幅較小,通常配置成較大面積的密度較大的純林,同時在喬木層中常綠針葉林單位面積上平均株數最高,密度最大[8]。可見,根據群落結構現狀及其生長習性進行密度調整是優化群落景觀的有效途徑。
3.3園林植物群落種類組成及其區系特征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林植物群落共包含植物32科78屬112種。在所有物種中鄉土植物僅52種,占總物種數的50.7%,這說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群落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來植物。在此次調查群落中的植物區系中,熱帶性分布有23屬,占總屬數的36.5%;亞熱帶性分布有55屬,占總屬數的50.4%。在該校區園林植物中,亞熱帶分布型占優勢,其次為熱帶分布,這一規律與廣州市植物區系特征基本一致。
3.4園林植物群落結構特征的數量指標分析
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樣性和變異性以及物種生境的生態復雜性,它可以分為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多樣性指數是反映豐富度和均勻度的綜合指標。
根據以上幾個公式,從物種多樣性、均勻度、豐富度三個角度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植物結構特征進行分析(表3):其中表3中反映了在3個植物群落中,Simpson指數(D)顯示居住區綠地喬木層的多樣性是最高的,Simpson指數所指示的喬木層多樣性大小順序為:居住區綠地群落>園林綠地群落>道路綠地群落;而在灌木層當中,居住區綠地群落多樣性還是最高的,但Simpson指數大小順序卻有所變化:居住區綠地群落>道路綠地群落>園林綠地群落;最后看看草本層的情況,居住區綠地群落仍然是最高的,而大小順序和喬木層一致。
表3中也反映了在3大群落當中,喬木的均勻度比較大,均勻度指數變化不大,其中以園林綠地的喬木均勻度指數最高,這說明在園林綠地當中,同時出現同種的植物較多;而灌木層的均勻度指數變化卻比較大,尤其以居住區綠地群落的均勻度指數最高,這有可能涉及到在居住區內很多植物都是經過人工栽種的,有人為的干擾存在。
表3中還反映了在喬木層和灌木層當中,居住區綠地群落的豐富度是最高的,這顯然是受到了人為因素干擾的原因;而在草本層當中,則是園林綠地群落的豐富度指數最高,在這3個群落當中豐富度指數都處于最后的是道路綠地群落,這可能存在著多種原因,例如:在學校里面,車輛比較少,忽視了道路綠地群落的建設;還可能是學校領導的重視問題等等。
4結果與討論
4.1植物群落結構的數量參數特征分析
將以上計算所得的物種多樣性指數、豐富度指數和均勻度指數與湖南長沙的中南大學進行比較分析:首先,在多樣性指數方面,廣外的喬木多樣性指數為0.803,灌木和草本的多樣性指數均為0.839;而中南大學方面,其喬木的多樣性指數為0.325,灌木為0.636,草本為0.742[9],相比較得出:廣外在物種多樣性方面比同類型的綜合性大學要豐富。但是從國外的情況來看,Athens的城市森林的喬木多樣性指數為0.981[11],灌木和草本的多樣性指數為0.997[11];與國外比較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均勻度方面,廣外的喬木均勻度為0.739,灌木為0.614;而中南大學的喬木均勻度為0.881和0.785[10];國外Athens 的城市森林的喬木均勻度為0.907[11];明顯看出:廣外的植被均勻度略低。
在豐富度方面,廣外的喬木豐富度為1.984,灌木為2.561,草本為0.556;而中南大學方面的數據和廣外的相當,分別為:1.97、2.55和0.55[10];國外Athens 的城市森林的喬木豐富度為2.356,灌木為3.412,草本為1.182[11]。
這樣對比下來,現在的廣外在物種多樣性和豐富度方面在國內仍處于比較好的狀態,而與國外優秀的森林景觀相比較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均勻度方面就更有待改進。
4.2園林植物群落優化對策
此次調查涉及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典型的綠地植物群落,大致揭示了該校區園林植物群落的基本情況。通過植物群落及生長狀況調查,分析群落景觀的穩定性和合理性,結合群落動態發育過程和變化特征的預測,在該校區園林植物群落構建和調整時可因地制宜,從增加物種豐富度,大力增加鄉土樹種的比例,優化綠地植物群落結構等方面對群落景觀加以優化調整[12]。
4.2.1增加物種豐富度,構建物種多樣性的植物群落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植物群落物種豐富,且以地帶性鄉土植物為主,但與區域所具有的鄉土植物物種總數相比其比例仍非常低,目前廣東省自然分布的維管束植物有254科1 340屬5 492種,其中蕨類植物53科135屬642種,裸子植物8科24屬38種,被子植物193科1 181屬4 812種,植物區系成分豐富,可為不同地域和小環境條件下的城市綠化提供豐富的物種資源,所以進一步豐富校園園林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有著良好的基礎,更多的鄉土植物有待開發利用[13]。
豐富建群種種類,建群種對整個植物群落的外貌起決定性作用。
目前廣州市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種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要是榕樹、廣玉蘭、馬尾松、桂花等,基本上都是常綠植物,其中廣玉蘭、榕樹等基調樹種的優勢較為明顯,種群占總喬木數目的比例非常大占據的生存空間也是最寬廣的,而地帶性植物群落中常綠植物群落的樹種數較少,沒有構成典型的地帶性植物群落景觀。因此,應從地帶性植物種類中選擇大量的常綠樹種用于群落構建。另外,也應增加一些景觀效果好的落葉植物如蘇鐵(Cycas revoluta Thunb.)、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南方紅豆杉 (Taxus chinensis (Pilger)Rehd.var.mairei (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大花枇杷 (Eriobotrya cavaleriei (Levl.)Rehd.)、紅椿 (Toona ciliata Roem.)、重陽木 (Bischofia polycarpa (Levl.)Airy Shaw)、三角楓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 (Tobl.)Rehd.)、南酸棗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棱角山礬(Symplocos tetragona Chen ex Y.F.Wu)、青岡 (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Oerst.)、苦櫧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Schott.)、七葉樹 (Aesculus chinensis Bunge)、燈臺樹 (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Hemsl.)Pojark.)、冬青 (Ilex chinensis Sims)等,并適當控制優勢種群在整個植物群落中的比例,達到景觀功能與生態功能的協調。
增加群落中灌木、蕨類、藤本植物的種類。目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植物群落中的灌木種類還較少,牽牛(Pharbitis nil (L.)Choisy)、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Lam.)、炮仗花(Pyrostegiaignea venusta (Ker-Gawl.)Miers)等少數幾種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植物群落,具觀花、觀果價值的鄉土灌木資源開發不足,建議根據不同觀賞特性和栽培條件增加灌木樹種的數量和種類,如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Beddome)、云錦杜鵑 (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醉魚草 (Buddleja lindleyana)、紫 花 含 笑 (Michelia crassipes Law)、火 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Li)、繡球 (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蝴蝶戲珠花 (Viburnum plicatum Thunb.var.tomentosum (Thunb.)Miq.)、糯米條 (Abelia chinensis R.Br.)、紅果山胡椒 (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繡線菊 (Spiraea salicifolia)等。應用豐富的鄉土蕨類植物、藤本植物,根據其不同的適生環境,在不同的土壤條件和林型下進行合理配置,將豐富城市綠地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增強穩定性,如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烏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野木瓜 (Stauntonia chinensis DC.)、云實 (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Alston)、鳳慶南五味子 (Kadsura interior)、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Turcz.)Hand.-Mazz.)、常春藤(變種)(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 (Tobl.)Rehd.)、絡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Lem.)、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等。
將物種豐富度與均勻度結合,將多樣性的物種應用于群落中,使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明顯增加,加上恰當的配置方式,使群落結構單一的缺陷明顯改觀[14]。
4.2.2優化綠地植物群落結構
如果配置的植物群落結構和物種組成合理,則群落趨于穩定。應在水平和垂直空間上合理布局樹種,以減緩或避免競爭,構建長效、健康的植物群落景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植物群落中普遍存在過密的現象,應適當疏通和創造林隙等來優化調控群落結構。在疏通調整時,可以采用不規則疏通方式,調整群落空間的異質性,為林下植物的生長、更新創造良好生境[14]。
各類園林植物群落的構建應以創建近自然式植物群落為原則。細化、優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白云校區園林植物群落設計,克服目前綠地植物群落構建中單純采用“常綠喬木+色塊色帶”模式的不足,遵循自然演替規律,借鑒潛在自然植被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特點,營造以喬木為骨架和木本植物為主體的喬、灌、草復層群落。優先應用鄉土植物,結合一些適應廣州市生境條件的馴化植物,上層配置喜陽的落葉速生先鋒樹種,下層種植演替頂極階段的耐蔭常綠樹種,建設高生物量、高多樣性、高生態效應、少管護的近自然型、有廣州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具自然屬性的校園景觀[15]。
參考文獻:
[1] 黃智明.家庭養花:觀花植物(一)[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
[2] 張慶費,吳壽國.優化城市綠地群落的思考[J].上海建設科技,2002(1):33~35.
[3] 劉妙琴,劉化榮.城市綠地群落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74~75.
[4] 方和俊,達良俊,李艷艷.上海中心城區綠地植物群落多樣性診斷和協調性評價[J].中國園林,2008(3):87~90.
[5] 柏明娥,洪利興,徐高福,等.杭州城市住宅區綠化植物的群落結構與多樣性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08(2):5~10.
[6] 王孝泓.上海綠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優化對策[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142~144.
[7] 劉克旺,侯碧清,盛大勇.長沙市自然植物群落在植物造景中的應用探討[J].江西農業學報,2006(5):113~117.
[8] 劉季文,李軍,侯碧清.長沙市城市植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護規劃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07(4):4~6.
[9] 黃智明.廣州園林綠化樹種選擇[M].廣州:廣東園林學會、廣州市市政管理局市園林局、廣州地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003.
[10] 李霞,黃河,彭映輝,等.湖南長沙高校校園綠化及植物多樣性現狀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7):13067~13070.
[11] 黃智明.家庭養花:觀賞蔽類[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
[12] 黃智明.家庭養花:觀葉、觀果植物[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
[13] 何平等.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1農業生物多樣性評價的研究現狀
從研究層次看,農業生物多樣性可劃分為遺傳多樣性(品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農地景觀多樣性。在遺傳多樣性方面,多數的研究集中在農作物品種多樣性的研究和保護。作物品種多樣性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作物上,特別是對農戶生計具有重要作用的物種,如稻、玉米、菜豆、辣椒等,因此導致研究的作物種類相對狹小。作物遺傳多樣性的方法可以采用農戶問卷調查,也可以采用基因組學的方法和田野作物性狀調查的方法,后兩種調查的方法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但成本較高。作物遺傳多樣性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它是國家種質資源調查的重要對象,農業生產中保留的種質資源不必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由此可以認為農業文化遺產的生物多樣性評價不用過多追求傳統種質資源種植的面積和均勻度。國內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評估多集中在農業物種多樣性。但是,不同于自然生態系統,農業物種多樣性的調查具有較高的難度。在類型上,遺產地的農業物種多樣性可能包含了森林、草地、農田、濕地等不同生態系統類型,也包含了草本、灌木、喬木等不同植被類型,農田生態系統按照作物的種類也可以分為瓜菜種植系統、果園生態系統、稻田生態系統、茶園生態系統、林下作物種植系統等等,因此增加了農業物種多樣性調查的難度。另外,農業景觀的斑塊性特征使得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調查方法不再適用。這些復雜性造成了迄今還沒有農業生物多樣性評價的標準。對農業物種進行調查,常見的有按照生物類群進行研究;按照用途進行研究;按照社會組織單元進行研究等。典型的做法是把農業生物多樣性按用途劃分為糧食作物、蔬菜、果品類、畜牧業養殖類、水產養殖類、藥用類、觀賞類和用材類,在該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還有森林子系統、村落子系統、梯田子系統和溪流子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在每一子系統中又區分了動物多樣性、植物多樣性和微生物多樣性。此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簡便地了解到系統存在的物種類型,但是由于農業物種多樣性是由農業物種種類的數量以及均勻度決定的,物種數不能反映農業物種多樣性的大小。另外,這種調查方法不能評價特有種、瀕危種等農業生物類型。長期以來農業生物的栽培和管理都在農民自己的土地上進行,相關的農業生物資源也掌握在農戶手中。農戶之間的經濟狀況、生產管理方式和農業生產技術差別導致了農戶管理的物種多樣性的差異較大。農戶管理的農業生物多樣性是一個社區、一個地區和國家的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可以認為,農戶水平的物種多樣性是農業生物多樣性評價和就地保護的基本單元。農田生態系統的管理強度較大,人為影響很大,采用戶級水平的生物多樣性評價的方法效果更好[1]。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和保護中,進行的多是戶級水平農業生物多樣性評價,調查技術包括農戶選擇,樣地選擇,實地調查。對于物種多樣性核心資料的搜集有直接關系的用詞包括:土地利用階段、土地田野類型、樣區、樣方、鑲嵌樣地、單一物種的數量、物種豐富度己取樣頻率。資料分析上最有關聯的用詞包括均勻度,物種多樣性,以及相似度指數。資料分析的方法包括土地利用類型物種下相似度分析和管理多樣性分析[1]。從定性到定量化的研究過程中,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計算基本都是按照自然群落植被生物多樣性的計算方法,考慮自然植被群落的豐富度、均勻度和生物多樣性,出現了10多種評估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指標:Margalef指數、Gleason指數、Pielou指數、PIE指數、Audair和Goff指數、Simpson指數、Shannon-Wiener指數等。也有一些以指標賦權的方式把這些指數綜合起來形成了物種多樣性綜合指數[2]。農業景觀中,農田及周邊的溝渠林路、灌叢、荒草地、果園、庭院等半自然生境構成的復合景觀維系了全球約50%的野生瀕危物種[3]。但是,國內對農田邊界景觀生態功能的研究還比較少。在農業文化遺產篩選標準中,農業景觀的價值已經得到充分的闡釋。但在農業文化遺產申報中,農業景觀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農業景觀被認為是農業美學景觀的現象依然存在。實際上,農業景觀多樣性具有多種功能,景觀中的自然和半自然生境的多樣性有利于保護害蟲天敵、促進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傳統農業景觀,由森林、草地、水域等組成自然和半自然生境所占面積高,并與農田構成復合的農業景觀,為生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地類型,使生境專一種和生境泛化種都能占有合適的生態位;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的增加能夠提升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和提高作物產量。不同的生境類型維系了不同生物群落類型,并且生境多樣性的測量方法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參照對非自然生境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可將農業景觀分為點要素、線要素與面狀要素。按照這種分類標準,農業生態系統中點狀要素包括池塘與其他公共基礎設施等;現狀要素包括道路、樹籬、墻壁等;面狀要素包括草地、水域、灌木林、自然林等。郭輝軍等[1]把農田復雜景觀的調查建立在不同土地利用階段內進行,樣地面積的確定可以綜合采用最小面積法、權屬邊界法和標準樣地面積法等。郭輝軍[1]認為戶級水平的農業生物多樣性評價通過歸納和總結,可以形成景觀水平和社區水平的農業生物多樣評價結果。實際上,農業物種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是不同的概念,景觀多樣性不是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生物多樣性的簡單集合,尤其是在調查和評價方法的選擇上,戶級水平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和景觀多樣性調查具有明顯的區別。
2影響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因素
在多樣的生態條件下,經過自然或人工選擇,農業文化遺產地形成了豐富而穩定的適應性農業生物種質資源。這些農業資源與人類生產活動的關系密切,易受人類文化、民族習俗、耕作方式和經濟方式等變化的沖擊。在一些地區,育成品種或雜交品種不能完全適應當地的多種生態條件,原有的傳統農業生物資源因此被保留下來。但在糧食需求的壓力下,現代育成品種被廣泛種植,傳統遺傳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沖擊。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快速減少與農村文化多樣性的丟失有關,傳統作物也會因文化的傳承而被保留下來,如在云南當地的節慶和婚喪嫁娶慣用老品種祭祀和慶祝。在農業多樣性形成的過程中,農戶是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改造者,他們的文化特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農地景觀和農業生態系統。大量研究已經表明,農田生態系統或農業景觀中的生物多樣性降低都和農業集約化的種植方式以及傳統農業管理技術的消失有關。一方面,農田農地的過度開發、田塊的規模化經營、鄉村溝渠路面的過度硬化導致了農業半自然生境的減少或消失,世界范圍內45%的稀樹草原都轉化為農業用地,70%的草地以及森林被開墾成農田。另一方面,農業集約化管理過程中對高產和穩產的過度追求,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導致農業景觀均質化、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減低;集約化的農事管理中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造成農業環境質量急劇降低,直接導致農業生物多樣性減少[4]。農業的集約化經營通常導致自然生境破碎化,使得農田和般自然生境、自然生境變成相對離散化分布狀態,減少了農業景觀的復雜性。破碎化的自然生境不僅減少了某些物種的豐度,還會影響物種之間的關系及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穩定性。農用土地向低級、簡單的生態系統退化,空間異質性減少。另外,農用地閑置或撂荒均會導致某些生境類型的消失,進而會威脅生物多樣性。
3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現狀
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是保證我們現在以及將來能夠獲得和應用這些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和相關的技術。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對其進行保護就比自然生物多樣性保護要艱難得多。對于農業遺傳生物資源,我國很多科研單位進行了作物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和遷地保護等工作,但是這些工作多為種質資源的搜集和保存,而且局限于少數農作物的種類和品種,對半栽培、采集利用的野生物種開展的保護工作相對較少。動態保護的理念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還是強調就地保護。就地保護是由農戶以儲存的種子或繁殖材料為基礎進行農業生產和管理的一個過程。目前在大部分地區,就地保護對多數傳統品種、野生近緣種來說仍然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我國建立了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通過這種自然保護的形式對野生植物進行保護。但也存在缺點:第一,保護的目標物種較為單一,保護的投入相對較大;第二,除了對少數野生近緣種有效外,對栽培品種、半馴化品種等農業生態系統的多數物種是無效的。就地保護的另一種措施就是擴大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多樣性被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提高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手段,例如庭園系統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蔬菜、觀賞、藥用、材用植物,被認為是野生植物的避難所,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也是野生植物向栽培植物進化的重要試驗地。庭院管理者會從周邊野生環境中引入半栽培植物,以較小的管理強度保護了很多的生物多樣性。非作物生境或半自然生境類型,如林地、田塊邊緣區、草地、灌木籬墻等,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異質化空間,這些非作物生境可以作為捕食性昆蟲、傳粉昆蟲等動物的避難所,有利于它們遷入鄰近的作物生境中對害蟲起到調節和控制作用[5]。因此,對農業景觀重構和提質,不僅可以提升農業天敵害蟲調控、水土涵養、授粉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還可以實現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增加糧食產量的目標。國外已經采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來保護農田邊界,歐美國家就采取了很多農業景觀保護的具體措施,如將少部分農田建設為保留地,用于小片林地、坑塘濕地;鼓勵種植作物的多樣化和種植模式的多樣化,鼓勵間作套種、發展農林復合經營;建立農田邊界緩沖帶種植;保護傳粉動物、害蟲天敵的棲息地和生境。2005年歐盟就開始對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增加生態補貼,以生物多樣性為保護目標的高價值農田占到農用地的20%。雖然我國在退耕還林還草、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開發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進展,但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面進展緩慢。在我國有一些支持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如鼓勵立體種植、間套作、野生動物廊道建設、防護林建設等,但對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其他方面,如緩沖帶建設、帶狀耕作、保護性耕作、植物籬種植、植被屏障建設、農田邊界建設、農田植被提升、河流緩沖帶、農地灌叢管理等,還沒有產生綜合的農業景觀保護政策。
4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建議
就農業遺傳多樣性和農業物種多樣而言,對其就地保護最基本的動力來自自我消費價值和市場價值。就經濟價值而言,如果傳統作物的產量及價格得到提高,市場價值通過農業文化遺產的價值增值作用而提高,那么受到直接利益驅動下農民會主動種植傳統作物。因此,允許對傳統品種、半栽培種、采集和管理物種進行提高品質和產量,可能對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一定的作用[6]。結合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對調查出來的物種及相關的傳統技術,可進行有規劃地開發利用,通過建立規劃區和博物館等,發展生態旅游業,提高相關傳統資源的利用,以便擴大傳統農業生物資源的市場效益。就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而言,農業文化遺產地可以借助遺產的申報和保護工作開展以下保護措施:(1)開展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的監測和評價。需要建立綜合評估農業文化遺產生物多樣性特征的方法,識別農業文化遺產系統所面臨的主要威脅;完善現有的農業文化遺產監測體系,定期獲取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和保護發展措施的影響;探索結合生物多樣性的空間和屬性數據變化形成預警機制。(2)開展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建設技術示范區。在農業文化遺產的申報過程中,強調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并作為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重要標準。鼓勵對遺產地居民維持、保存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原因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對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要鼓勵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包括與生物多樣性緊密相關的社會學、生態學和經濟學研究。對于景觀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地區,可以在研究其維持的機制的基礎上形成示范。(3)對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開展生態補貼,提高管理者、農戶對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和功能的認識。探索不同管理情景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推動基于農業生物多樣性長期價值的深入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重點研究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和發展經濟之間的協同,使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從農業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受益。另外,積極探索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市場化機制。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未知世界的科學探索,而雅魯藏布大峽谷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諸多謎題的地方。就像藏傳佛教中幻化縹緲的香巴拉圣殿,這里是永遠的秘境,是地球表面最具魅力的地方。這是一條可以從喜馬拉雅的冷峻,一直領略到熱帶雨林之奔放的神奇峽谷。這里有中國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南峰的雪霽云霧之下,有世界上垂直自然帶最豐富齊全的森林奇觀。這里是花的世界,鳥的樂園,麋集了青藏高原乃至全中國最豐富的生物資源,珍稀物種層出不窮。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野性、豪放之美,在于它的原始,在于它的神秘未知,更在于它的不可預測。所以即使是像無人區、雪崩、塌方、旱螞蝗、草虱子、毒蜂、毒蛇等種種惡劣條件,也統統阻擋不了人們對它的向往。雅魯藏布大峽谷里最險峻、最核心的地段,是從白馬狗熊往下長約近百公里的河段,峽谷幽深、激流咆哮,其艱難與危險,堪稱“人類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區環境惡劣、災害頻仍,構成人們很難跨越的屏障和鴻溝,至今仍鮮有人涉足,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1998年,我國科學家、新聞工作者和登山隊員組成的科學考察隊,才實現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舉。
近些年,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科考和探險活動不斷取得成果,但任何一次考察,都遑論揭開雅魯藏布大峽谷神秘面紗,很多的謎團絕不是靠一次探險活動就能破解的。例如科學家們提出,大峽谷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同一山脈的兩端會有兩座山峰遙相呼應地對峙著?為什么這種對峙又幾乎對稱地被兩條大河深切成馬蹄形大拐彎峽谷?這是大自然偶爾為之還是深藏地殼運動規律?再如大峽谷到底有多少瀑布,它們的具置、寬度、落差是多少?大峽谷江面寬度的變化趨勢怎樣,江面坡降是多少……這些,都是中外科學家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即使有些已得出結論,但仍需進一步論證。
據中國社科院邊疆中心研究員房建昌先生介紹,目前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理認定還沒有能夠參考1950年8月15日以前當地的地理環境。當時,一場中國地震史上震級最高的強烈地震,使得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里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而這場里氏8.5級特大地震對大峽谷地理的改觀可能非常巨大,造成山川變異和河流的改道。目前,社會和學界對大峽谷的認知程度還只處于初步階段,還有待揭開的科學命題不僅牽涉到這一地區的民族史、宗教史、探險史,同時還涉及到地質、地理、水力、氣象、人文、植物學、昆蟲學、動物學等多方面的研究。被譽為“雅魯藏布大峽谷代言人”的楊逸疇教授曾預言:21世紀,必將開創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新時代。
2010年10月~11月和2011年6月~7月,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聯合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范圍內開展了兩次較為深入的生物多樣性調查活動。本次考察是近幾年來針對大峽谷生物多樣性方面較完備的一次考察,進一步明確了大峽谷景區范圍內特有和珍稀瀕危物種的分布范圍、生態習性,并對雅魯藏布江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環境保護、生態資源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本刊編輯部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多樣性功能評價;濕地保護;衡水湖濕地
Bio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ZHANG Xue-zhi
(Hengshui Bureau for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of HebEi Province,Hengshui 053000,China)
Abstract: 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North China Plain,is a bio-intensive wetlan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an intersection area for the different migratory birds,and the best habitat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 many rare and precious bird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the wetland biopersity,this study conducted a 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n species persities and ecosystem persities in the wetland.According to the wetland biopersity criteria,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biopersity is at a general level.Bio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he wetland we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etl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biopersity;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wetland protection;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1 衡水湖濕地屬性
按照國際濕地公約的濕地分類[1],衡水湖濕地主要為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水體沼澤化濕地、鹽沼濕地、河流濕地和渠道濕地等。其中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是濕地的主體,類型與面積占據主要地位。其他類型濕地居次要地位。此外,還有少量人工濕地如溝渠、養魚池等。各種類型濕地關系十分密切,它們相互依存,共同構成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任一類型濕地的退化都將對衡水湖濕地的生態與環境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2-4]。
1.1 生物多樣性保護層次
衡水湖具有非常重要的濕地生態服務功能,是北溫帶野生動植物聚集地和候鳥南北遷徙不同路線的交匯處,這里有植物370種,鳥類286種,魚類26種,昆蟲194種,兩棲爬行類17種,哺乳類17種,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完整性與保護珍稀動植物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許多物種雖然未被列入國內外各種動植物保護名錄,但其或為重點保護珍稀鳥類提供棲息地和繁殖地,或直接(間接)為這些珍稀鳥類提供食物,共同構成適宜的鳥類生境。所以保護這些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珍稀鳥類的保護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也就是保護濕地這一天然物種基因庫,以利于我們子孫后代對物種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人類生存和生活也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潛在的意義[5]。
1.2 濕地保護類型
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征植物。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根據《自然保護區類型與級別劃分原則》(GB/T 14529-93),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自然生態系統類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6]。從生態系統特征上看屬于以華北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平原復合濕地生態系統。
2 濕地生物多樣性功能評價方法
生物多樣性的3個主要層次是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這是組建生物多樣性的3個基本層次。基因多樣性代表生物種群之內和種群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每一個物種包括由若干個體組成的若干種群。各個種群由于突變、自然選擇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遺傳上不同。因此,某些種群具有在另一些種群中沒有的基因突變,或者在一個種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個種群中出現很多。在同一個種群之內也有基因多樣性,在一個種群中某些個體常常具有基因突變。生態系統多樣性既存在于生態系統之間,也存在于一個生態系統之內。總之,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個物種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7-9]。
作為水陸相兼的生態系統,濕地的獨特生境使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與水生動物植物資源,對于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濕地生物多樣性是所有濕地生物種種內遺傳變異和它們生存環境的總稱,包括所有不同種類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擁有的基因和它們與環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12]。
物種多樣性是群落生物組成結構的重要指標,它不僅可以反映群落組織化水平,而且可以通過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間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
在濕地生態系統評價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生物多樣性的理論和實踐,將物種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作為一級指標,下設二級、三級亞指標,建立可操作性較強的濕地生物多樣性評價指標體系[13],見表1。
人類威脅程度分值
對資源保護部構成威脅5保護區與未開發生境毗鄰5
資源的有效保護受到一定的威脅3保護區周邊尚有未開發生境3
資源的有效保護受到較大的威脅1保護區被已開發的區域環繞1
根據濕地生物多樣性現狀調查結果,對照以上賦值逐項打分,將所得分數累加即得到該濕地生物多樣性評價總分值。計算公式為:
R=∑3i=1Ai+∑3j=1Bj(1)
式中:R-濕地生物多樣性總分值;A-物種多樣性分值;i-物種多樣性評價項目數;B-生態系統多樣性分值;j-生物多樣性評價項目。
根據R值的高低,將濕地生物多樣性劃分為5級,見表8。轉貼于 3 衡水湖生物多樣性評價
衡水湖是華北平原上第一個內陸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14]。豐富的生物資源是衡水湖的支柱。這里有綠藻、藍綠藻和硅藻等在內的201種浮游植物、平均密度達到了4 000個/L,浮游動物174種、平均密度達到了4 000個/L;這里有蘆葦等挺水植物,藕、睡蓮屬等漂浮有葉植物,眼子菜屬、黑藻屬等深水植物;這里有兩棲綱、爬行綱、哺乳綱野生動物共30多種。所以,衡水湖被稱作“物種基因庫”。
根據調查結果,衡水湖濕地有維管植物366種,鳥類286種,分別占河北省物種總數的42.2%和57.2%。維管束植物有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鳥類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7種,有黑鸛、東方白鶴、丹頂鶴、白鶴、金雕、白肩雕、大鴇。生物多樣性評價結果為:
物種多度:A1=A11+A12=7.5+10=17.5
物種豐度:A2=A21+A22=10+7.5=17.5
物種稀有性:A3=A31+A32=2+4=6
則物種多樣性為:
A=∑3i=1Ai=17.5+17.5+6=41
衡水湖濕地大多數植物屬于世界廣布種;在調查的鳥類中,廣布種占總數的23.1%,古北種占種數的68.9%,東洋種占8.0%。衡水湖為沼澤蘆葦香蒲生態系統,在華北屬常見生境類型;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簡單、類型單一。衡水湖受人類影響因素較多,對濕地內水體、生物等資源影響較大;濕地周圍為村鎮和農田,沒有未被開發的區域。生態系統多樣性評價結果如下。
生態系統多樣性地區分布:
B1=B11+B12=4+4=8
生態系統多樣性生境類型:
B2=B21+B22=2+6=8
生態系統多樣性人類威脅評分:
B3=B31+B32=1+1=2
則生態系統多樣性為:
B=∑3i=1Bi=8+8+2=18
濕地生物多樣性評價總分為:
R=∑3i=1Ai+∑3j=1Bj=41+18=59
按照濕地生物多樣性評分標準,衡水湖濕地生物多樣性功能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為:物種多樣性為41分,生物系統多樣性為18分,衡水湖濕地生物多樣性處于一般水平[15]。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衡水湖濕地物種多樣性占優勢,而生態系統多樣性占劣勢,生態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因素較大。
4 結論
利用衡水湖生物多樣性資料,對衡水湖生物多樣性功能進行評價。分別對物種多度、物種豐度和物種稀有性進行分析,計算出物種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樣性地區分布、生態系統多樣性生境類型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人類威脅等指標分析,計算出生態系統多樣性指標。按照濕地生物多樣性評分標準,衡水湖濕地生物多樣性處于一般水平。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生態系統生產和生態服務的基礎和源泉。生物多樣性可提供多方位的服務。人類歷史上大約有3 000種植物被用作食物,估計有75 000種植物可作食用。人類就是依賴這些植物得以繁衍。生物技術是以現有生物多樣性為物質基礎的工作,在解決糧食短缺、人類健康、維護生物物種和環境等諸多社會經濟重大問題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將成為21世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參考文獻
[1] 于貴瑞.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和碳蓄積[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YU Gui-rui.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arbon Cycle and Carbon Deposition [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3.(in Chinese))
[2] 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5):635-640.(OUYANG Zhi-yun,WANG Ru-song,ZHAO Jing-zhu.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 Value Evaluation [J].1999,10 (5):635-640.(in Chinese))
[3] 張學知.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原理與方法[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0,8(1):122-125.(ZHANG Xue-zhi.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nenes & Technoiogy,2010,8(1):122-125.(in Chinese))
[4] 馬克平,錢迎倩.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器研究進展[J].應用于環境生物學報,1998,4(1):95-99.(MA Ke-ping,QIAN Ying-qian.Biopersity Protection Machine Research Progress [J].Journal of Applied Biological Environment,1990,4 (1):95-99.(in Chinese))
[5] 黃富祥,王躍思.試論生物多樣性保護理論與實踐面臨的困難及現實出路[J].生物多樣性,2001,9(4):399-406.(HUANG Fu-xiang,WANG Yue-si.Try to Biop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he Practical Way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J].Journal of Biopersity,2001,9(4):399-406.(in Chinese))
[6] GB/T 14529-93,自然保護區類型與級別劃分原則[S].(GB/T 14529-93,The Types and levels Principle of Nature Reserve [S].(in Chinese))
[7] 鞠美婷,王艷霞,孟偉慶,等.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評估[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JU MEI-ting,WANG Yan-xia,MENG Wei-qing,et al.Protect and Evaluation on Wetland Ecosystem [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9.(in Chinese))
關鍵詞 物種多樣性;RDi;RFi;RPi;RIVi
中圖分類號 S718.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110-05
Research on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y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n Naban River Nature Reserve
ZHANG Yuan-rong XU Yan-hong * WANG Wei-wei LIU Feng
(Coll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6 kinds of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y of Naban River Nature Reserv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y was studied.The paper described the forest type, diameter and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st and mad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nalysis.For the description of stand diameter structure, because the tree structure was the foundation of forest stand structure characters,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sample tree species, and then analyzed different forest species in the sample area with the aid of species richness (Margalef index), species diversity (Shannon - Weiner index and Simpson index) and species evenness(Pielou index).Thus ,it was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y.The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features of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n the whole forest structure of Naban River Nature Reserve.It was conducive to a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monitoring.
Key words species diversity;RDi;RFi;RPi;RIVi
林分結構是指一個林分或整個林分經營單位的樹種、株數、年齡、徑級及林層等構成的類型,林分的樹種組成、年齡結構、直徑結構、樹高結構、密度和蓄積等指標的描述,這些表示方法對于林分數量特征的描述是不可缺少的,它提供了進行數量測定的基礎,最適合于森林資源清查,因為它可以從數量上表示林分的特征和生產力信息[1]。
人工純林的整體功能遠不及天然林和次生林,物種多樣性劇烈下降、病蟲害大暴發等問題使人們更多地關注人工林經營的可持續性。如何調控森林經理方式才能達到森林生產力的持續與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維持之間的平衡,這是走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亟待解決的問題[2]。近年來,鑒于人工純林暴露的諸多不足,國家開始倡導培育珍稀名貴樹種,以期獲取比速生樹種更高經濟效益,并且實現恢復和保護物種多樣性的目的。
研究群落物種多樣性的組成和結構多采用臨時樣地中的典型取樣法。研究物種多樣性的梯度變化特征采用樣帶法或樣線法,不同群落多樣性調查方法、面積和數量均會影響多樣性分析結果[3-7]。熱帶森林還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約1 000萬個物種中,有200萬~400萬種都生存于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熱帶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減污染、減少噪音、減少水土流失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特別是熱帶森林中喬木樹種,對整個熱帶森林體系都有絕對的影響作用,故而熱帶森林體系中的喬木層樹種的物種多樣性研究就成為人類了解自然和預測森林發展變換的一個重要前提。本研究為該保護區的喬木次生林群落物種多樣性保護、可持續性研究和發揮生態系統整體功能提供科學依據。
1 調查現地森林資源的概況
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中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以熱帶雨林為主體的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中國植被》[8]顯示,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其中植被包括了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8個植被型,13個植被亞型,28個群落,垂直分布規律明顯;維管束植物233科,1 053屬,2 63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20種;大型真菌168種,隸屬于40科,93屬。珍稀瀕危植物55科,119屬,179種,其中極危21種,瀕危72種,易危21種,近危18種;脊椎動物共35目,118科,477種[9];昆蟲32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8種;已知大型真菌38科,90屬,156種等。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其動植物資源,優先保護對象有榆綠木(Auogeissus acuminata)、疣粒野稻(Oryza granulata)、林生芒果(Mangifera sylvatica Roxb)、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yunn-anensis Y.H.Li)、版納黑檀(Dalbergia fusca Pierre)、山白蘭(Paramichelia baillonii)、絨毛蕃龍眼(Pometia tomentosa)、千果欖仁(Terminalia myriocarpa)8種植物。
2 研究方法
2.1 樣地因子測定
2.1.1 每木檢尺。在樣地內采用相鄰格子法布置小樣方,對每個小樣方進行每木檢尺,記錄樣方內所有喬木個體(起測直徑≥5 cm)的種名、胸徑。由于納板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熱帶亞熱帶,保護區內大部分植物都生長比較迅速,從而導致其樹高、冠幅及枝下高等其他相關因子的測量存在較大的難度,此次測量并不針對樹高、冠幅及枝下高進行測量。并記錄各樹種的調查密度、蓋度以及直徑以下的幼苗、幼樹的株數。
2.1.2 每木定位。在標準地4個角的位置設立木樁,以其中一個角樁為原點,用指北針及紅外線測距儀進行定位,以角樁兩邊為X軸和Y軸,同時在每條邊上按10 m的間距再設立木樁,用測繩將相互垂直的木樁相連,將每個10 m×10 m小樣方的西南角設定為坐標原點,然后在每個格子內用皮尺依次測出每株林木的坐標位置(x,y)。
2.2 數據整理
納板河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熱帶雨林為主體的森林生態體系,故保護區依據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植被類型建立樣地共16塊進行監測。對每一塊監測樣地的各個因子建立數據庫,樣地號分別為N1、N2、N3、……N14、N15、N16。該試驗樣地選取納板河自然保護區內的5種典型的熱帶、亞熱帶不同森林林分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熱性竹林、熱帶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基于海拔、地勢、地形等多方面的考慮及在充分外業調查的基礎上,挑選出16塊具有代表性的樣地,樣地的設置為30 m×50 m。其樣地的植被類型、坐標、具體地點和海拔具體見表1。
2.3 林分物種多樣性及樹種重要指數
為了定量說明喬木層物種的多樣性,本文從物種豐富度(Margalef指數)、物種多樣性(Shannon-Weiner指數和Simpson指數)、物種均勻度(Pielou指數)3個方面,采用4種常用的多樣性指數對研究地區的物種多樣性進行描述。各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S為樹種總數,ni為某一樹種的個體數,N為全部樹種的個體數,Fi為某一樹種的頻度,即樹種i在樣地內出現的小樣方數在總小樣方數中所占的百分比,F為所有樹種的頻度和,Gi為某個樹種的斷面積,G為全部樹種的總斷面積。
3 結果與分析
3.1 主要林分類型的樹種及直徑分布
3.1.1 主要林分類型的樹種分布。由圖1可知,熱帶雨林樣地及熱帶季雨林樣地中樹種種類最為豐富,山地雨林及季風常綠闊葉林樣地中樹種種類相對豐富,而落葉闊葉林樣地及熱性竹林樣地中樹種結構比較單一。具體情況如下:熱帶雨林樣地中優勢樹種為琴葉風吹楠。除此之外,樣地內還有絨毛番龍眼31株、大葉白顏樹13株、思茅木姜子11株、勐侖翅子樹10株和木奶果10株等84種,共計279株喬木樹種。熱帶季雨林樣地中優勢樹種為闊葉蒲桃。除此之外,樣地內還有闊葉蒲桃38株、毛銀柴22株、泡火繩17株、滇銀柴16株和黑黃檀16株等129種,共計442株喬木樹種。山地雨林樣地中優勢樹種為滇南木姜子和貧花厚殼桂。除此之外,樣地內還有滇南木姜子26株、貧花厚殼桂22株、披針葉杜英15株、瑞麗山龍眼13株和紫葉瓊楠10株等60種,共計246株喬木樹種。季風常綠闊葉林樣地中優勢樹種為紅木荷和華南石櫟。除此之外,樣地內還有紅木荷82株、小果栲40株、華南石櫟39株、湄公栲25株和瓦山栲16株等56種,共計386株喬木樹種。落葉闊葉林樣地中優勢樹種為蒙自榿木。除此之外,樣地內還有蒙自榿木47株、紅木荷24株、滇南木姜子13株、絨毛泡花樹4株和印度血桐4株等22種,共計118株喬木樹種。熱性竹林樣地優勢喬木樹種為滇銀柴和銀葉栲。除此之外,樣地內還有黃竹73株、銀葉栲66株、滇銀柴51株、牡竹39株、截頭石櫟21株、余甘子19株和蒺藜栲17株等42種,共計281株喬木樹種。
3.1.2 樹種徑階株數分布。復層異齡混交林的直徑結構規律較為復雜,常見的是小徑階的林木數量多,隨著徑階的增大,林木株數減少株數按徑階依常量q值遞減,但是由于異齡林的直徑結構規律受林分自身演替過程、樹種組成、立地條件及經營措施等影響,直徑結構分布曲線類型多樣而復雜。對以上劃分的6種主要林分類型進行研究,從圖1可以看出,天然次生林混交林其徑階株數分布形式主要有2種現象:①反“J”型曲線。研究得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混交林林分標準地中最小徑階的林木株數最多,隨著直徑的增大,林木株數開始時急劇減少,達到一定直徑后,株數減少幅度漸趨平緩,而呈現為近似雙曲線形式的反“J”型曲線形式。研究區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直徑分布大部分符合異齡林直徑分布規律,說明直徑分布基本符合天然林正常分布規律。②單峰山狀曲線。以下所有的森林林分的徑階株數分布曲線呈現為單峰山狀曲線,相鄰徑階之間樹木株數變動比較明顯是單峰山狀曲線的明顯特點。從圖1可以看出,株數分布的最高點在6~28徑階處。
3.2 各林分物種多樣性特征
3.2.1 樣地中各林分特征因子。各種植物群落的外貌、種類(樹種)組成和結構既是群落生態環境的反映,也是植物生物學特征和生態學特性的表現。物種的多樣性、豐富度、均勻度和生態優勢度不僅反映群落組成水平,而且可以通過不同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間接反映群落的功能特征。
本文以納板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選取的16塊樣地中的各個林分群落為研究對象,對其喬木層物種多樣性、豐富度指數、優勢度指數和均勻度指數進行了計算,研究演替過程中林分多樣性的變化規律。從表2可以看出,熱帶季雨林樣地中林分群落物種多樣性(Shannon-Weiner物種多樣性和Simpson物種多樣性)、物種豐富度(Margalef豐富度指數)和物種均勻度(Pielou物種均勻度)均高于其他林分群落,其他林分群落依次為熱帶雨林、山地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熱性竹林和落葉闊葉林。根據群落演替規律可以發現,落葉闊葉林林分群落處于演替系列的初級階段,隨著演替的進行,喬木層物種多樣性增加,而熱帶季雨林林分群落處于演替的后期,因此后者的多樣性高于前者。
3.2.2 樣地林分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本次研究的6類林分群落中喬木樹種共有73科187種,由圖2可以看出,其中有37類不同科的存在相互交融于不同的林分中的情況,而剩余的36類科喬木樹種只單獨存在于相應的林分群落中,不與其他林分發生混交生長的情況。
喬木樹種的重要值可反映群落組成優勢成分和群落區系表征成分,從表3可以看出,熱帶雨林39科84種279株,故所有參數數值均表現得較小,該熱帶雨林林分群落中優勢樹種為無患子科(Sapindaceae)絨毛番龍眼[Pometia tomentosa(Bl.)Teysm.et Binn.],其重要值為6.25%,密度為207株/hm2,斷面積0.32 m2/hm2,絨毛番龍眼的相對密度和相對頻度均較高。而大葉白顏樹、思茅木姜子、勐侖翅子樹和木奶果等樹種屬于喬木層的伴生樹種。
熱帶季雨林54科129種442株,故所有參數數值均表現得較小,該熱帶季雨林林分群落中優勢樹種為桃金娘科(Myrtaceae)闊葉蒲桃(Syzygium latilimbum Merr.et Perry),其重要值為3.94%,密度為253株/hm2,斷面積0.06 m2/hm2,闊葉蒲桃的相對密度和相對頻度均較高。而毛銀柴、泡火繩、滇銀柴和黑黃檀等樹種屬于喬木層的伴生樹種。
山地雨林33科60種246株,故所有參數數值均表現得較小,該山地雨林林分群落中優勢樹種為樟科(Lauraceae)滇南木姜子(L.garrettii Gamble),其重要值為4.94%,密度為173株/hm2,斷面積0.15 m2/hm2,滇南木姜子的相對密度和相對頻度均較高。而貧花厚殼桂、披針葉杜英、瑞麗山龍眼和紫葉瓊楠等樹種屬于喬木層的伴生樹種。
季風常綠闊葉林26科56種386株,故所有參數數值均表現得較小,該季風常綠闊葉林林分群落中優勢樹種為山茶科(Theaceae)紅木荷[Schima wallichii(DC.)Korth.],其重要值為9.84%,密度為547株/hm2,斷面積0.20 m2/hm2,紅木荷的相對密度和相對頻度均較高。而小果栲、華南石櫟、湄公栲和瓦山栲等樹種屬于喬木層的伴生樹種。
落葉闊葉林14科22種118株,故所有參數數值均表現得較小,落葉闊葉林林分群落中優勢樹種為樺木科(Betulaceae)蒙自榿木(Alnus nepalensis D.Don),其重要值為21.51%,密度為313株/hm2,斷面積1.20 m2/hm2,蒙自榿木的相對密度和相對頻度均較高。而紅木荷、滇南木姜子、絨毛泡花樹、印度血桐和滇南潤楠等樹種屬于喬木層的伴生樹種。
熱性竹林21科40種281株,故所有參數數值均表現得較小,故熱性竹林林分群落中優勢樹種為殼斗科(Fagaceae)銀葉栲(Castanopsis argyophylla King ex Hook.),其重要值為9.69%,密度為440株/hm2,斷面積0.1 m2/hm2,銀葉栲的相對密度和相對頻度均較高。而滇銀柴、截頭石櫟、余甘子和蒺藜栲等樹種屬于喬木層的伴生樹種。
除了上述的6個林分中的6種,重要值較高的樹種還有:大戟科(Euphorbiaceae)滇銀柴[Aporusa yunnanensis(Pax et Hoffm.) Metc.],其重要值為 7.13%;瑞香科(Thymelaeaceae)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其重要值為 6.68%;樟科(Lauraceae)思茅木姜子[Litsea pierrei Lec.var.szemois Liou],其重要值為5.18%;殼斗科(Fagaceae)華南石櫟[Lithocarpus fenestratus(Roxburgh)Rehd.var.brachycarpus A.Camus],其重要值為5.10%;榆科(Ulmaceae)滇糙葉[Aphan-anthe cuspidata(Bl.)planch.],其重要值為5.02%。重要值較大的樹種在調查區域中株數密度較大,分布較為均勻,在相應的林分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優勢地位。
4 結論與討論
熱帶森林林分群落類型在維持全球碳平衡、保護自然環境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天然混交林是多物種、多世代共生的生態系統,其結構復雜、功能多樣,是當今生態學和林學研究的重點領域。群落結構作為研究群落演替趨勢和制定植被恢復策略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學意義。直徑分布是群落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群落結構的形成和演替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研究涉及的2種林分直徑的分布都呈倒“J”型曲線,小徑級的林木株數最多,隨著胸徑的增大,林木株數急劇減少,到一定徑級后,該減少速度變慢,并趨于平緩,符合天然異齡林的直徑分布規律。研究表明2個林分全林直徑分布的偏度系數都為正值,說明研究區域各林分直徑分布的左偏比較明顯。本研究中6類林分群落中大徑階林木株數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時能夠維持物種的自我更新,在生態學意義上有較強的穩定性,符合森林天然次生林的基本情況。所有林分群落中直徑分布的峰度值較大,其分布曲線較為尖峭,林木在小徑階的范圍內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表明群落中幼苗、幼樹充足,群落的大小結構完整。
熱帶雨林林分群落樣地中密度為1 860株/hm2,斷面積5.46 m2/hm2,該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合計為71.97%;熱帶季雨林林分群落樣地中密度為2 947株/hm2,斷面積2.87 m2/hm2,該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合計為59.30%;山地雨林林分群落樣地中密度為1 640株/hm2,斷面積2.52 m2/hm2,該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合計為53.41%;季風常綠闊葉林林分群落樣地中密度為2 573株/hm2,斷面積2.68 m2/hm2,該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合計為 57.08%;落葉闊葉林林分群落樣地中密度為787株/hm2,斷面積3.73 m2/hm2,該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合計為58.39%;熱性竹林林分群落樣地中密度為1 873株/hm2,斷面積1.24 m2/hm2,該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合計為46.26%。納板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除此之外,現在保護區內還有33個自然村1 483戶,人口共計6 210人。該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的森林均為天然次生林。從各個林分群落的重要值可以看出,最高的是熱帶雨林,其他從高到低依次為熱帶季雨林、落葉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雨林、熱性竹林。根據群落演替的規律,可以知道6類林分群落的演替先后順序為熱性竹林、山地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熱帶季雨林、熱帶雨林。
從林分密度和斷面積可以看出各個林分群落間的共同特點:熱帶季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林分群落中斷面積較低,而密度則相對較高,說明這2個林分群落中幼樹更新比較好,相對于其他林分,落葉闊葉林林分群落中的斷面積較高,而密度則表現得特別低,這主要是由于該林分群落中以胸徑較大的蒙自榿木為主,導致斷面積相對較大、密度較小的現象。
5 參考文獻
[1] 胡艷波,惠剛盈,戚繼忠.吉林蛟河天然紅松闊葉林的空間結構分析林業科學研究,2001,14(1):177-181.
[2] 馬克平.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實驗研究[J].生物多樣性學報,2013,21( 3):247-248.
[3] 馬克平.試論生物多樣性的概念[J].生物多樣性,1993,1(1):20-22.
[4] 馬克平.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測度方法Ⅰ.α 多樣性的測度方法[J].生物多樣性,1994,2(3):162-168.
[5] 馬克平,黃建輝,于順利,等.北京靈空山地區植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Ⅱ)豐富度、均勻度和物種多樣性指數[J].生態學報,1995,15(3):268-277.
[6] 馬克平,劉燦然,劉玉明.生物多樣性的測度方法Ⅱ.β多樣性的測度方法[J].生物多樣性,1995,3(1):38-43.
[7] 馬克平,葉萬輝,于順利,等.北京靈空山地區植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Ⅷ)群落組成隨海拔梯度的變化[J].生態學報,1997,17(6):593-600.
生物多樣性一直是個熱門詞匯,因為它緊密聯系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袁隆平利用我國豐富的野生和種植品系水稻進行雜交,選育出超級雜交稻,畝產超過900千克。這對我們13億中國人來說意義多么重大!試想,如果沒有我國水稻的生物多樣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偉大的袁隆平,也會因為沒有構建超級雜交稻的遺傳基礎而慨嘆。在我們這個車輪滾滾高速前行的時代,輪胎是我們周游世界的關鍵部件。它的發明源于發現橡膠樹能產生樹膠,樹膠可以加工制成既有強度又有彈性的“橡膠輪胎”,這才使汽車跑得飛快。試想,如果沒有橡膠樹這個物種,人類可能至今還坐在與古代戰車差不多的轱轆上。可見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而,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的絕大部分物種還沒有“物盡其用”,人類探知地球物種及其多樣性的渴望卻越來越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還認為地球的動植物不過160多萬種。這個數字隨著人類生產和探測技術的提高,不斷被刷新。最近,美國夏威夷大學的莫拉教授依據海洋生物普查數據,再經過科學的計算,得出的理論動植物種類是870萬種!
然而,這個數字還有人認為是太過保守了。有人估算僅深海海底的物種就超過這個數。深海是指深海底區或深淵底區的海洋深層,一般在海面4000米以下。在這個深度,光線無法透過,一直暗無天日,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之前人們一直認為這樣的區域動植物不可能生存,是個毫無生氣的“沙漠”地帶。然而,1992年,日本科學家乘坐深海載人潛水器在鳥島海域4146米深處發現在古鯨遺骨上附著寄生的小型貝類和深海蝦群。1994年,俄羅斯科學家在大西洋水域的熱液場探測時,發現了多種熱液生物,如蝦類、貽貝類、鰻類等。1995年,美、日科學家聯合對大西洋、太平洋深海調查中,在奧尻島海域驚奇地發現了日本海的深海系依賴化學合成而生活的生物群。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僅對大約萬分之一深海世界進行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就顯示出海底可能有高達1000萬種生命存在,分屬于各種獨特的深海生態系統——熱液出口、冷液出口、海山、海底峽谷、深海平原、海洋對流層和瀝青火山等。
不過迄今為止,科學家在深海區域調查到的物種中,還只鑒定了17650種,包括蝦類、珊瑚、星魚、蟹類等。其它物種人類從未見識過,如在亞特蘭大東南部海底收集到的680個細小的甲殼動物樣本中,只辨識出了其中的7個。在南極深海采集的674種等腳類生物樣本,包括長達兩米的蠕蟲,80%以上的物種人類從未見過。對有些未知的物種科學家不得不臨時取名,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里灣死亡鯨魚的骨骼里發現的兩種人類從未見過的怪蟲,它們沒有眼睛、沒有胃,甚至連嘴巴都沒有,科學家將之認定為新種,命名為“食骨蟲”。在深海熱液噴口區發現的500種左右的動物,竟然不需像陸地生物那樣直接或間接靠陽光和光合作用獲得能量,也不用消化系統,而是依賴對大多數其他動物都是致命的物質——硫化氫維持生活,我們不妨暫且稱它們為“享臭蟲”,因為硫化氫是一種惡臭的化合物。這些數不勝數的怪物說明,海底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深海海底生物處于獨特的物理、化學和生態環境中,尤其熱液噴口區的生物在高壓、劇變的溫度梯度和高濃度的有毒物質包圍下,形成了極為獨特的生物結構、代謝機制,體內產生了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質,例如嗜堿、耐壓、嗜熱、嗜冷、抗毒的各種極端酶。這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質功能各異,是深海海底生物資源中最具應用價值的部分,可能在未來的工業、醫藥、環保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扮演像野生水稻或橡膠樹那樣的角色。
比如,石油一直是工業社會高速運轉的“血液”,石油的勘探與開采既費時又費力,前不久我國渤海灣石油鉆井平臺就出現了嚴重的漏油事故,污染了海洋生態環境。現在發現深海就有一種可噴射石油的管蟲,它生活在墨西哥灣海平面下990米深處,以海底石油為食物。在深潛器機械臂從海床的坑洞中捕獲它
轉貼于
們時,它們竟能向外噴出石油。說不定哪天科學家就能開發出干凈環保的“海上管蟲石油開采平臺”。
城市的下水道,有機垃圾浸泡在水中,會產生大量有毒的硫化氫毒氣,散發惡臭氣體。下水道一旦發生阻塞,其硫化氫積累越多,臭氣越大,常常給進入下水道工作的環衛工人帶來生命危險。前面說到的“享臭蟲”,說不定哪天就被科學家改造成清理下水道惡臭的“工人”。
關鍵詞: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試點;生態恢復思路和原則;植物群落類型;植物種類選擇
中圖分類號 X1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3-79-02
人類對濕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環境污染已使許多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1],尤其是地處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區域的湖泊,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退化不僅表現為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還造成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嚴重退化。安慶沿江湖泊濕地眾多,總面積達10.83萬hm2,不僅是水鳥(尤其是遷徙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2-3]、水生植物的重要種質庫,而且對維護長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破罡湖是安慶沿江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導致破罡湖等安慶沿江湖泊濕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圍湖造田、漁業養殖、污染物排放等[4-6]。
湖濱帶是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湖泊流域中陸地生態系統與湖泊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生態過渡帶[7]。該區域有很高的生產力及生物多樣性,具有顯著的生態邊緣效應,在湖泊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如攔截污染物、凈化水體、消浪防蝕、維持生物多樣性等[7-8]。本文通過安慶沿江濕地保護補助項目破罡湖濕地局部區域生態恢復試點,對破罡湖濕地湖濱帶生態恢復進行了研究,進而為安慶沿江湖泊濕地生態恢復提供借鑒。
1 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試點區概況
破罡湖位于安慶市境內,面積3 239hm2。湖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多年平均氣溫16.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8.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3.5℃。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為西南風,年平均風速3.1m/s。降水受季風氣候影響較明顯,夏季明顯多于冬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 389.1mm,多年平均蒸發量1 611.4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數139.1d,多年平均降雪天數12.8d,日照百分率46%。
安慶沿江濕地保護補助項目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試點區域位于破罡湖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7′54.04"~117°07′55.82"、北緯30°41′07.04"~
30°41′08.04",東西長1 408m、南北寬770m,濕地總面積66.5hm2。試點區域湖底高程為9.8m,東、北部為農田,南面臨山,西、北部局部區域為圍湖而形成的池塘和農田,池塘主要進行水產養殖。試點區域土壤主要為淤泥土,水源主要來自地表徑流,水位變化受自然和人為調控雙面影響。枯水期水位10.9m,平水期水位12.11m,豐水期水位13.95m,大部分區域水深一般在0.8~2.0m。因圍湖造田、水產養殖等不合理利用,試點區域的湖濱帶及大湖湖體均已出現較為嚴重的退化,多數湖濱帶區域呈現出坡岸陡直或硬質化、水文過程改變、植被稀疏或消失、生物多樣性銳減等,而大湖湖體中的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群落嚴重退化,整個試點區域的植物群落多呈小斑塊狀星散分布。湖濱帶的退化,不僅降低了湖濱帶攔截污染物、凈化水體、消浪防蝕的能力,而且嚴重影響了水鳥等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
2 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思路與原則
2.1 生態恢復思路 破罡湖濕地目前仍然被個人承包進行水產養殖,所養殖的食草性草魚密度較大,且水產養殖使得破罡湖水位調節難以開展。由于大量草食性魚類的放養直接影響到沉水植被的生存,因此,在目前狀態下恢復破罡湖濕地沉水植被較難實現。考慮到以上情況,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宜采取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生態恢復路線,即:首先增加植被蓋度,豐富破罡湖濕地植物多樣性,并在破罡湖濕地的局部區域通過圍網保護措施建立植物群落斑塊;在條件具備時再逐步調整破罡湖濕地水產養殖模式,減少草食性魚類的數量,降低整體養殖密度,開展沉水植被恢復,最后建立破罡湖濕地與其他湖區的水文聯系,利用前兩個階段建立起的草本植物自然繁殖過程,全面實現破罡湖濕地植被恢復。
2.2 生態恢復原則
2.2.1 保護優先 充分考慮破罡湖濕地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主要保護破罡湖濕地周邊區域池塘中已有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并輔之人工生態修復,恢復破罡湖濕地植被類型的多樣性和水生(濕生)植物多樣性,為水生動物(尤其是水鳥)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地;同時,充分發揮所恢復植物群落對水質的凈化作用,以改善破罡湖濕地水質。
2.2.2 可持續發展 生態恢復要符合破罡湖濕地的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服從該區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濕地水產養殖的客觀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的綜合效益。根據破罡湖濕地水產養殖的強度和養殖種類的生物學特點,選擇受魚類取食干擾相對較少的植物種類作為濕地生態恢復的工具物種,以使所恢復的人工植被可持續發展。
2.2.3 合理布局與突出重點 充分考慮破罡湖濕地生態系統兼具生態保護、漁業養殖、調蓄洪水等多種功能,尤其是長期水產養殖所導致的破罡湖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的現狀,按照湖泊濕地自然植被分布規律開展生態恢復,合理布局岸邊林地、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根據破罡湖濕地水面承包和魚類養殖的實際情況,以恢復挺水植物群落和漂浮植被為主;同時,利用濕地草本植物自然繁殖特點,在實施生態恢復后的2~3a內,使破罡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得到恢復。
2.2.4 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 由于長期的漁業養殖,破罡湖濕地水生植物在多樣性和數量上存在嚴重退化現象,沉水植物群落喪失殆盡,挺水植物群落和漂浮植物群落類型單一,呈小斑塊狀分布,整個湖區水生植物群路的蓋度極低。實施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要以生物措施為主,種植挺水植被和漂浮植被。同時,為控制所養殖的草食性魚類對草本植物的取食,要通過設置圍網以保護所種植的水生草本植物,促進濕生草本植被的恢復,并為水鳥提供生存空間。
3 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植物群落類型及種類選擇
3.1 植物群落類型選擇 按照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思路與原則,根據破罡湖濕地目前的現實狀況,為增加破罡湖濕地植被覆蓋度,豐富濕地生物多樣性,改善水質,并為水鳥等野生動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地,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的植物群落宜選擇以下4個類型:(1)近岸淺水區域濕生木本植物群落或木本-草本植物群落;(2)近岸淺水區域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混合的條帶狀植物群落;(3)淺水區域挺水草本植物群落;(4)湖面水體局部區域浮葉根生植物群落。
3.2 植物種類選擇 選擇合適的濕生植物工具物種是提高濕地生態恢復效果、保證其長期生態安全與穩定性的關鍵。研究表明,適合長江中下游生態恢復的植物種類多種多樣[9],實施生態修復應根據待恢復區具體的生境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在實施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時,植物種類選擇還應考慮以下情況:一是要體現整體協同性,以自然濕地生態系統植物群落空間分布規律為參照,優先使用具有更大優勢的鄉土物種[10-11]。二是要體現植物多樣性,種植濕生喬灌木、挺水草本、根生浮葉等多種植物。三是要體現可持續性,選用生長快、魚類取食較少的水生植物,并在局部區域通過設置防護網保護新種植的植物幼苗。據此,破罡湖濕地生態恢復宜選擇以下3類11種植物(除池杉外,其他10種植物均為土著物種)。
3.2.1 濕生喬灌木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旱柳(Salix matsudana)、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3.2.2 挺水草本植物 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菖蒲(Acorus calamus)。
3.2.3 根生浮葉植物 芡(Euryale ferox)、蓮(Nelumbo nucifera)。
4 結語
在當前破罡湖濕地仍存在漁業開發養殖的情況下,為增加破罡湖濕地植被覆蓋度,豐富該區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質,并為水鳥等野生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宜選擇合適的植物在破罡湖濕地局部區域實施生態恢復工程,建立濕生木本植物群落、木本-草本植物群落、浮葉根生植物群落、喬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挺水草本植物群落,以逐步恢復破罡湖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植物群落結構和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秦伯強.湖泊生態恢復的基本原理與實現.生態學報[J],2007,27(11):4848-4858.
[2]宮蕾,張黎黎,周立志,等.長江中下游安慶沿江湖泊濕地夏季鳥類多樣性調查[J].湖泊科學,2013,25(6):872-882.
[3]朱文忠,周立志.安慶沿江濕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與管理[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52-62.
[4]程用學.宜秀區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安徽林業,2008(5):21.
[5]章宜潔.安慶市地表水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8(1):87-90.
[6]陳書琴,童芳,馬德慶,等.破罡湖底泥重金屬分布特征及潛在生態危害[J].濕地科學,2011,9(2):151-155.
[7]葉春,李春華,鄧婷婷.論湖濱帶的結構與生態功能[J].環境科學研究,2015,28(2):171-181.
[8]蔣麗佳,胡小貞,許秋瑾,等.湖濱帶生態退化現狀、原因分析及對策[J].生物學雜志,2011,28(5):65-69.
[9]張萌,劉足根,李雄清,等.長江中下游淺水湖泊水生植被生態修復種的篩選與應用研究[J].生態科學,2014,33(2):344-352.
[10]任海,彭少麟.恢復生態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1.
關鍵詞 種子植物;藥用功效;組成特征;資源評價;利用建議;湘西南龍底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 S567.0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150-03
Effect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Assessment of Medicinal Seed Plants in Longdi Nature Reserve in Southwestern Hunan
YANG Qing-an LU Ming-xin LU Qi-yong ZHANG Bi LU Qi-feng
(Forestry Bureau of Tongdao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Tongdao Hunan 418500)
Abstract The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Longdi Nature Reserve from the seeds of medicinal plant species,medicinal function and picking parts of the plants,and the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Longdi Nature Reserve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ed:In the area,there are medicinal plant seeds in 879 species 579 genus 174 families,covering 92.55%,66.63% and 40.43% of the area flora respectively,covering16.16% of medicinal plant seeds of whole country. In the 879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woody covers 47.90%. The medicinal effect covers 21 categories of medici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average for each type of plant has 5.31 medicinal functions. Therefore,medicinal plants have both specificity,but also a broad spectrum. 10 species of plant organs,such as branches,leaves,roots,root skin and the whole plant,can be used as medicinal materials,which take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the whole plant. The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is rich in genetic diversity,species diversity,medicinal use of diversity and the diversity of plant organs have a high medicinal value. It is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rewed,but also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raw material medicine. Meanwhile,in this paper,the sustainable use of medicinal plants were also recommended.
Key words seed plants;medicinal effect;compositions characteristics;resource assessment;utilization suggestion;Longdi Nature Reserve in southwestern Hunan
自“神農氏(公元前約2728年)嘗百草”開始,先民們就致力于利用植物資源服務于人類健康。對一個地區藥用植物種類及功效的組成特征的認識,不但對中醫藥的利用開發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地區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龍底溝谷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下稱保護區)位于湖南的西南邊陲,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山地的湖南一側。其山地是珠江水系融水支流潯水與長江水系沅水支流渠水的分水嶺。境內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多變,豐富的景觀多樣性和山地南北兩側氣候的差異,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創造了優良的條件,使這里保存著極為豐富的植物資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于2002年建立自然保護區前和2008年申報萬佛山國家自然遺產和地質公園前2次組織調查了這里的生物多樣性[1-2]。根據這2次調查資料,試圖從分析土著野生藥用種子植物(下稱藥用植物)種類、功效與利用植物器官組成與資源評價入手,為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1 藥用植物形成的主要生態條件
保護區位于通道縣境內,是湖南也是湘桂黔交接山地森林植被保存很好的地區。地理位置約于北緯 25°52′30″~26°22′45″,東經 109°39′45″~110°0′15″。東鄰城步八十里大南山,南連廣西九萬大山北部山地,西接云貴高原東緣延伸地帶,北界雪峰山南部的青定山。調查涉及珠江流域潯水支流北部甘溪、坪陽2個鄉和長江流域沅江渠水支流的木腳、臨口鄉山地原生森林植被保護較好的地段(含中低山丹霞地貌)。區內以海拔1 607.7 m的牛皮界徑936 m的八斗坡至1 230.0 m的傳素山東西走向的山脊為分水嶺,分水嶺有海拔1 000 m以上山峰82座,相對高差1 404.7 m。區內地層主要為震旦系、寒武系和白堊系地層。巖石以板巖、頁巖、紅色砂礫巖為主,局部區域有石灰巖分布。地帶性土壤為紅壤(亞類)、黃紅壤(亞類)、黃壤和山地黃棕壤。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分水嶺以南為17.1 ℃,分水嶺以北15.3 ℃,1月氣溫為5.0~7.2 ℃,極端低溫-7.3~-3.1 ℃,年均降水量1 300~1 500 mm[3]。
2 藥用植物種類、功效與利用植物器官組成與特征分析
2.1 藥用植物種類組成與生長型分析
2.1.1 藥用植物種類組成。根據2002年和2008年2次生物多樣性調查資料及筆者平時深入保護區的調查材料與壓制收藏的標本,裸子植物按鄭萬鈞系統(1997),被子植物按哈欽松系統(1934)編制土著野生種子植物名錄。從野生種子植物名錄中提取野生藥用種子植物(本文均為土著野生種)。根據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編著的《新華本草綱要》[4-6],并參考相關資料[7-8],確定藥用植物種類、藥用功效與藥用植物器官部位。該區藥用植物種類有879種(含變種、亞種與變型),隸屬于174科579屬。藥用植物科、屬、種分別占該區土著野生種子植物188科859屬2 174種(含變種、亞種與變型)的92.55%、66.63%和40.43%,占《新華本草綱要》編錄種類的16.16%。《新華本草綱要》收集藥用植物6 000種[4],除去苔蘚植物24種、地衣植物16種、隱花植物80種、蕨類植物433種[6],種子植物為5 447種(其中裸子植物73種)[3],占全國種子植物29 214~29 537種(其中裸子植物800種)的18.44%~18.65%[6,9]。龍底保護區藥用植物占保護區種子植物的比例為該比例的2.17~2.19倍。保護區藥用種子植物在保護區植物區系,及其全國藥用植物資源中均占有較重要的地位。
2.1.2 藥用植物生長型。根據《中國植被》對生長型的劃分原則[10],保護區879種藥用植物中,木本植物421種,占47.90%,草本植物458種,占52.10%。木本植物中,喬木153種,占木本植物的36.34%,木質藤本(含木質寄生植物)植物83種,占19.71%,灌木185種,占43.94%。草本植物中,多年生草本182種,占草本植物的39.74%,一年生草本276種,占60.26%,其中草質藤本占3.62%。這種組成說明,保護區藥用植物分布于喬木、灌木、木質藤本、寄生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草質藤本等所有生長型中,利用面十分廣泛。從利用植物類型的角度提高了藥用種子植物開發利用的價值。
2.2 藥用植物不同功效組成與特征分析
2.2.1 藥用種子植物的多功能特征分析。衡量一個區域植物藥用價值的大小和開發利用的潛力,不但要考量其是否擁有對某些疾病有特效作用或治愈率很高的植物類群,同時也應考量其是否為具有大量的多藥用功效的植物類群。為探討保護區種子植物的藥用價值,根據植物的化學成分和藥物功效,將879種藥用植物按照功能與用途進行分類,分為滋補強壯類植物、治療皮膚外科疾病類植物、治療泌尿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呼吸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消化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五官口腔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婦產科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內分泌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神經系統疾病類植物、治療風濕關節疾病類植物、治療跌打損傷疾病類植物、治療毒蛇毒蟲咬傷類植物、驅蟲殺蟲類植物、抗癌抑癌類植物、治療肛瘺痔瘡疾病類植物、止血類植物、專用解毒類植物、抗菌消炎類植物、治療感冒(風寒感冒、清熱解毒、中暑)和特殊病防治類植物等21類,統計得到龍底自然保護區879種藥用種子植物出現于各防病治病功效的植物達4 667種次,平均每種植物具有5.31類防病治病功效,藥用植物具有多重功效的特點。
2.2.2 藥用植物的特有功效特征分析。為進一步分析各類功效植物數量組成及差異,將各種功效所含種數及其占藥用植物總數比重列入表1。由表1可知,各類藥用功效植物占藥用植物總數的比例分布在0.68%~32.76%,相差較大,種數在不同藥用功效類中的分布不均衡。為分析其分布規律,將各類藥用功效植物占藥用種子植物總數的比例進行分級,其中屬于Ⅰ級的為特有解毒類、抗癌抑癌類、特殊疾病類(瘧疾、漆瘡、小兒軟骨病等)、肛瘺痔瘡類、心血管系統類、滋補強壯類、驅蟲殺蟲類、內分泌疾病類、止血藥物類、神經系統類、毒蛇毒蟲咬傷類等11類;屬于Ⅱ級的有抗菌消炎類、泌尿系統疾病類、五官口腔系統疾病類、感冒中暑類、治療呼吸系統疾病類、婦產科疾病類等6類;屬于大比例級(Ⅲ級)的有風濕關節疾病類、跌打損傷類、消化系統疾病類、皮膚外科疾病類等4類。由此可以看出:Ⅰ級>Ⅱ級>Ⅲ級,3個級別中所擁有的藥用功效類數呈金字塔狀分布,占比例較大(52.38%)的藥用功效類植物所占藥用植物總數的比例均較小(Ⅰ級),變化范圍為0.68%~7.05%,顯示出藥用植物具有較強的專用性;而占比例較小(19.05%)的藥用功效類植物所占比例均較大(Ⅲ級),變化范圍為22.07%~32.76%,也顯示出該區的藥用植物中有許多具有較廣的適用性。
2.3 藥用植物器官組成特征分析
植物不同器官是中藥材和藥用成分提取的重要原料,同一類群的不同器官的化學成分是不完全相同的,其功效也往往存在很大差別[4-6]。同時,認識不同植物器官的藥用功效對藥用植物的開發利用,經營策略的制定也十分重要。為給藥用植物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將879種藥用植物的利用器官分為全株利用、根及根皮、花(花朵、花粉、花蕾)、枝葉(枝、枝葉、葉)、果及種子(種子、種仁)、樹皮枝皮、莖(莖、根莖、塊莖)、藤及藤莖、木材(木材、材心、髓心)、節(材節、枝節、地下莖節)等10類藥用植物器官,將各類器官用途植物所占879種藥用植物的比例列入表2。由表2可知,藥用植物中,具藥用功效器官的植物種類占藥用植物種類總數的比例相差較大,變化范圍為0.80%~32.76%。如果也將其分為3個等級,則1級所含植物的器官有節(材節、枝節、地下莖節)和木材(木材、材心、髓心)、藤及藤莖、花(花朵、花粉、花蕾)、樹皮枝皮、莖(莖、根莖、塊莖)等6類,占器官總類別的60%;2級所含植物的器官有果及種子(種子、種仁)、果及種子(種子、種仁)等2類,占20%;3級有全株利用和根及根皮等2類,占20%。1級中除提供花器官的植物為可重復采摘利用的以外,其余5類器官均來自于木本,需采伐和損傷性環剝才能獲得。2級中提供的枝、葉和果,都為再生性的,其植物類群的器官可持續性經營利用。3級中提供的全株、根及根皮均為刈割后才能獲得。這些植物多為草本和灌木,其生長周期較短。這種組成特性表明,在藥用植物的開發利用中應制定不同的經營策略。
3 藥用植物資源評價與可持續利用建議
3.1 藥用植物資源評價
3.1.1 保護區藥用植物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為生產中醫藥原料提供基礎條件。龍底保護區被譽為湖南的綠色明珠和珍稀瀕危植物的基因庫,是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1]。而且藥用植物占區系植物種數的比例達40.43%,為全國藥用植物占全國植物區系植物種數比重的2.17~2.19倍。我國有藥用野生裸子植物10科25屬53種[3],保護區有8科14屬16種,分別占全國藥用裸子植物的80.00%、56.00%、30.19%;全國有藥用被子植物5 447種[4-6],保護區有879種,占全國藥用被子植物的16.14%。保護區藥用種子植物的豐富度高,有豐富的基因多樣性。
3.1.2 保護區藥用植物的藥用功效多種多樣,用途廣泛,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是重要的中藥材制作的原料來源地。這里藥用植物涉及到21大類疾病防治,既有許多用于常見疾病的藥用植物,又有不少疑難雜癥疾病防治的植物。如:銀杏科的銀杏(Ginkgo biloba),杜仲科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檀香科的百蕊草(Thesinm chinense),木蘭科的辛夷(Magnolia liliflora)和厚樸(M officinalis),五味子科的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和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樟科的無根藤(Cassytha filitormis),毛茛科的黃蓮(Coptis chinensis),蓼科的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大血藤科的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三白草科的蕺菜(Houttynia cordata),遠志科的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黃楊科的黃楊(Buxus sinica),瑞香科的芫花(Daphe genkma),傘形科的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和蛇床(Cnidium monnieri),唇形科的金瘡小草(Aiuga decumbens)、香薷(Elsholtzia cil-iata)、連錢草(Glechoma longituba)、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野薄荷(Mentha haolocalyx)、紫蘇(Perilla frutescens)、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和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桔梗科的杏葉沙參(Adenophora axilliflora)、輪葉沙參(A tetraphylla)和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n),半邊蓮科的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鳶尾科的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胡桃科的胡桃(Juglans regia),楓香科的楓香(Liqnidambar formosana),薔薇科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金櫻子(Rosa laevigata)、野薔薇(R multiflora),鼠李科的枳(Hovenia acerba),葡萄科的烏斂莓(Cayratia japonia)和葛(Vitis flexucosa),千屈菜科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山茱萸科的山茱萸(Macrocarpium chinense),五加科的五加(Acanthpanax grac-ilistylus)和竹節參(Panax japonicus),木樨科的女貞(Ligns-trum delavayanum)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ris),蘿摩科的白薇(Cyna-nchum atratum)和白首烏(Cynanchum auriculatum),茄科的枸杞(Lycium chinense),玄參科的玄參(Scrophularia niugpoensis),忍冬科的忍冬屬(Lonicera spp.),菊科的黃花蒿(Artemisia annua)、艾(A argyi)、茵陳蒿(A capillari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和蒼耳(Xanthium sibiricum),澤瀉科的澤瀉(Alisma Plantago-aquatica var.orientale),禾本科的蘆竹(Arumdo donax),天南星科的菖蒲(Acorus calamus)、石菖蒲(A tatarinowii)、蘑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天南星(Aris-aema beterophyllum)和半夏(Pinellia tarnata),莎草科的香附(Cyperus rotundus)和荊三棱(Scirpus yagare),蘭科的鐵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cum)、石槲(D nobile)和天麻(Gastrodia elata)等,都是常見的重要中藥材泡制及中成藥的加工材料。適用于疑難雜癥的藥用植物,如用于抗癌抑癌的紅豆杉科的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含紫杉酚),三尖杉科的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和粗榧(C sinensis)(含三尖杉堿),毛茛科的大葉唐松草(Thalicturm faberi)(根含唐松草新堿),防己科的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根含漢防己堿等多種生物堿),睡蓮科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類瓊脂粘液),衛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含雷酚內脂甲醚、雷酚酮內脂等),瑞香科的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水煎劑),石蒜科的石蒜(Lycoris radiata)(含石蒜堿等),薯蕷科的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民間用于防癌),蓼科的葒草(Polygonum orientale)(含牡荊黃素、東方廖黃素),珙桐科的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含喜樹堿),柿樹科的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tolia)(根);用于物品(吡霜、磷化碎、雷公藤等)和食物中毒的解毒植物有積雪草,唇形科的細葉風輪草(Clinopodium gracile),石蒜科的忽地笑(Lycoris anrea)和石蒜(C radiata),千屈菜科的九芒(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鼠李科的積和絳梨木(藤葉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用于狂犬病的有鼠李科的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鉤端螺旋體病的有忍冬科的忍冬(Lonicera japo-nica)及同屬多種植物,用于漆瘡的石竹科的漆姑草(Sagina japonica),用于抗瘧的薔薇科青蒿(Artemisia annua)等植物。879種藥用種子植物是中醫藥材及中成藥生產的重要材料。
3.1.3 保護區還蘊藏著豐富的醫學工業原料植物資源。如薯蕷屬植物是合成可的松、避孕藥等甾體激素藥物的重要原料[9-11],該區產11種。其中粉背薯蕷(Dioscorea collettii var.hypoglauca)、三角葉薯蕷(D deleoidea)、參薯(D alata)、薯茛(D Cirrhosa)、日本薯蕷(D japonia)等均含薯蕷皂甙元(Dios-gtnin)[3],是激素藥物工業的理想原料。三尖杉屬所含的酯型生物堿可作為提制抗癌有效酯堿的原料來源,該區有3種,其中三尖杉、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ueri)、粗榧(C sinensis)是脂型生物堿豐富的物種;紅豆杉屬含抗癌成分紫杉酚(taxol),該區有1種1變種[2],喜樹含抗癌成分喜樹堿(camptothecin)[4],該區有分布。酯型生物堿、紫杉酚和喜樹堿都是提制抗癌藥物工業的重要原料;小檗堿(berbrin)是一(下轉第154頁)
(上接第152頁)
種有效的抗菌消炎藥,因資源缺乏,多為人工合成。而該區小檗科植物有5屬10種。凡本科的木本種類以含小檗堿為其主要特征[3]。這里木本種類有黑果小檗(Berberis atrocarp impedita)、蠔豬刺(B jnlianae)、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刺黃柏(M eurybracteata ssp.Ganpinensis)、北江十大功勞(M sheni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3屬7種,均富含小檗堿。
3.2 藥用種子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建議
藥用種子植物物種的多樣性,藥用功效的多樣性,用途的多樣性和植物器官利用的多樣性,構成了保護區藥用植物的珍貴價值和可使用性。這些野生藥用植物是市場上的稀缺產品,同時又是重要的基因庫,基于這里是湖南省的重要林區,又位于自然保護區,需要在保護優先的原則下適度開采利用,不宜大量的采摘。應以保護其種質和基因為主,為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最珍貴的遺傳基因。建議保護核心區種質和基因,適度開發試驗區,運用藥用植物野外栽培技術,創辦藥用植物繁殖基地,生產中藥材原料。利用野生藥用植物的優良基因,定向培育新品種,提高藥用植物品質。對于可再生資源的植物器官可在不破壞植物植株構型的前提下,有計劃可持續性的采摘利用。
4 參考文獻
[1] 張海浪,劉國云,袁正科,等.湖南省通道縣龍底溝谷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5-18.
[2] 李錫泉,袁穗波,袁正科.通道萬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被調查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8,35(5):9-12.
[3] 張海浪,劉國云,袁正科.龍底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綜合科學考察報告集[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4]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華本草綱要(第一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41,515.
[5]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華本草綱要(第二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6]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華本草綱要(第三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7] 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苗藥卷)[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5.
[8]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9] 祁承經,喻勛林.湖南種子植物總覽[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危機一個健全的生態環境意味著使其所有的生態系統、群落和物種,都保持良好的狀態。但目前人口與資源,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以犧牲生態和資源為代價,來獲得經濟的暫時發展。人類造成的主要威脅是生境的破壞、破碎和退化(包括污染),以及物種的過度開發、外來物種的引入和疾病的加速傳播。
1.生境破壞和消失。隨著大自然自身的演變,特別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過度地從自然界獲取土地、木材、食物、藥材等,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是生境的破壞和消失。生境的破壞和消失被確認為是大多數生物和微生物目前正瀕于滅絕所遭受的最直接的威脅。物種大量聚集的熱帶雨林以每年170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溫帶森林也在大面積減少。目前,全球森林由76億公頃已減少到34.4億公頃,減少了50%還要多。濕地退化和喪失的速度更是超過了其他的生態系統。現在地球上有20%的珊瑚礁和35%的紅樹林喪失。
2.生境破碎。生境破碎是指由于某種原因,一塊大的、連續的生境不但面積減小,而且被分割成兩個或更多片段的過程。生境破碎使一些中心物種由于不能遷移以覓食、、傳播等而難以生存。生境破碎也可以把一個廣泛分布的種群分割成兩個或更多的亞種群,每一亞種群由于受空間的局限而陷入衰落和滅絕的境地。
3.邊緣效應。森林邊緣對保持森林的結構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生境破碎,森林邊緣的物種構成就會發生改變,使由內部物種占據的區域進一步減少。由于溫度、濕度和光照水平的變化使許多物種從片段化的森林中消除。
4.生境退化和污染。人類活動密集的干擾,會使生境中的群落和物種受到影響,而造成生境的退化。例如:珊瑚礁地區頻繁的行船和潛水會惡化這個群落。人類釋放的殺蟲劑、化學品和污水,工廠和汽車排出的廢氣等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污染對水質量、空氣質量甚至地區氣候的全面影響,不僅威脅到生物多樣性,而且會引起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健康。
5.外來物種的引入。由于在新的生境中缺少外來物種的自然捕食者、有害物和寄生蟲。所以會打破這一生境的生態平衡,而使物種結構遭到破壞,導致某些物種的消失。
6.物種的滅絕。環境破壞最嚴重的一面就是物種的滅絕。一旦某一物種滅絕,其DNA中所蘊藏的特有的遺傳信息和其所擁有的特征組合將永遠丟失,它的種群將不可能存在,它所生活的群落將變得貧乏,且其所具有的對人類的潛在價值將永遠不會被認識。現今由人類引起的物種滅絕速度是物種自然更替速度的幾百倍,甚至是上千倍。例如:20世紀初有野生老虎10萬只,現在僅存野生老虎3200-3500只左右。里海虎1950年滅絕。我國特有的華南虎也已多年不見蹤跡。
二、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國地處東亞,包括寒溫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范圍,加之地質、地貌和土壤的變化,生物物種的類型十分豐富,也具有許多獨特之處,像濕潤亞熱帶和青藏高原就是其它區域所沒有的。我國的生態區共有19個,其中陸地生態區12個,淡水生態區6個,海洋生態區1個。
(一)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一般特點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概括起來有下列特點:
1.物種高度豐富,特有屬、種繁多。目前我國有高等植物3.28萬種,動物10.45萬種,其中許多為我國特有、孑遺種、經濟價值高的種。
2.區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國大部分地區已上升為陸地,第四紀冰期又未遭大陸冰川的影響,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著白堊紀、第三紀的古老殘遺成分。
3.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的種質資源異常豐富。中國有7000年以上的農業開墾歷史,因而中國的栽培植物、家養動物豐富程度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
4.生態系統豐富多彩。就生態系統來說,中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各種類型,且每種陸生生態系統都包含多種氣候型和土壤型。據統計,全國陸地生態系統共27個大類,460個類型。其中:森林16大類,185個類型;草地4大類,56個類型;荒漠7大類,79個類型;濕地、淡水域5個類型;海洋6個大類,30個類型。
5.空間格局繁復多樣。中國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多山,氣候復雜多變。從北到南,由不同氣候帶引起不同的植被類型。從東到西,隨著降水量的減少,發生不少同屬不同種的物種替代。以上特點,說明中國生物多樣性在全球所處的獨特地位。
(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1.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物種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2.就地保護成績顯著,遷地保護得到較大的發展。到2012年底,我國已建立森林、濕地、荒漠、野生動物、野生植物等五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達2407個(其中林業直管2150個),總面積1.45億公頃。就濕地保護來說,目前全世界有國際重要濕地1886塊,中國有41塊。我國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和種質資源移地保存也得到較快發展,全國已建動物園(動物展區)、野生動物園240多個,植物園(樹木園)234個。
3.重大生態工程的實施。我國先后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防止荒漠化工程”和“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這幾大生態工程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三)中國所面臨的生態危機
我國目前面臨著生態危機:森林大面積消失、土地沙漠化擴大、水土嚴重流失、濕地不斷退化、自然災害頻發、物種加速滅絕、嚴重干旱缺水、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經歷了大面積毀林開荒的過程,致使我國森林面積大幅度下降。雖然近幾年建造了大量的人工林,但是仍面臨著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等問題,成、過熟林只占森林面積的14.3%。我國森林覆蓋率為20.36%,比全球平均數低近10個百分點。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的1/7。我國木材對外依存度高達44.8%,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目前,我國沙化土地17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8.1%。石漠化土地12萬平方公里,鹽漬化土地17.3萬平方公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還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在擴展,草場沙化嚴重。由于人類的捕殺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加速了物種的滅絕。綜上所述,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而在當今以人為主導的社會文化體系中,只有用法律規范人們的行動和意識,才能更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建立健全法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三、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立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條約的加入對我國立法的推進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都認識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從而形成了地球村的概念。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了多個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條約和政府間協定。如:《生物多樣性公約》、《濕地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海洋公約》、《國際熱帶木材協定》、《國際捕鯨公約》及《中日候鳥協定》、《中澳候鳥協定》等。諸多的公約和國家間的協定,對保護地球生態系統和人類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的進程。
(二)我國物種保護的立法現狀
我國是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比較早的國家,1950年國家就出臺了關于稀有生物保護辦法。我國的《憲法》和《刑法》(1979年《刑法》第130條)中對物種的保護也有描述。但隨后很長的時間立法工作處于停頓的階段。黨的后,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1988)、《防沙治沙法》、《草原法》以及《刑法》修正案等法律和《森林法實施條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1992)、《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另外,還有大量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及地方政府規章。初步形成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體系。在立法的同時,1987年我國了《中國自然保護綱要》,1994年在《21世紀議程》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了規范。
(三)我國物種保護立法存在的問題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名列瀕危物種最多的國家之一,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問題非常突出。筆者從事多年物種保護的工作,以《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例進行探討。
1.立法體系龐雜、立法效力低下、行政管理色彩濃厚。我國立法比較分散,有專門法律,如《野生動物保護法》;同時還有許多“規定”、“辦法”和“通知”,如《關于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關于嚴厲打擊非法捕殺、收購、倒賣、走私野生動物活動的通知》等。立法位階,有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林業部,還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林業部、公安部聯合的法規,導致這些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法律效力高低不一,參差不齊。此外,還存在大量的地方性法規。如:《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山東省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很顯然,我國關于物種保護的立法體系十分龐雜,立法效力層次較低。同時,各種“規定”、“辦法”和“通知”的出現也反映出我國濃厚的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的行政管理色彩。
2.立法目的滯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開發,導致環境不斷惡化,各種自然災害頻發。人類的環境立法理念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態利益優先理念已經體現到立法中。而我國現行的各種法律還受到經濟利益優先理念的制約。如:《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其立法目的是: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第三條第一款:“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從而可以看出,我們保護動物的目的重點落在合理利用而非生物多樣性保護上,沒有凸顯出物種保護的重要性。
3.物種保護的不堅決性。由于立法目的與經濟利益妥協,必然導致法律的軟弱性和不徹底性。相關法律的規定使用“應當”、“可以”等比較模糊的詞語,在法律責任追究上,措辭寬泛缺乏可操作性。另外,現行法律對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打擊缺乏力度,不足以震懾犯罪分子。
4.物種保護的不全面性。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保護的范圍限定于珍貴、瀕危的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這是對經濟發展的一種妥協性立法,缺乏物種保護的前瞻性思維,體現了人類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不能有效地保護自然生態的完整性和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
5.對動物棲息地的保護不力。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是個很廣泛的概念,但是追究法律責任的對生存環境的破壞僅限于自然保護區和禁獵區、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場所,使得受保護的棲息地概念模糊而且范圍有限。
6.執法不力、司法不嚴。“野生無主,誰獵誰有”的傳統思想深植于中國人的心中,且立法本身存在缺陷。傳統思想和立法缺陷相結合,使執法不力、司法不嚴成為目前物種保護執法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
7.執法后期的處理存在盲點。案件查獲的各種違法品的處理,在法律上看似規定明確,但由于執法部門繁雜,部門利益無法協調,致使一些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大都是行政權自由裁量之下進行“處理”。因此,完善法律法規,規范行政執法后續行為,對于保護野生動物很有必要。
四、一些認識及建議
(一)對問題產生原因的認識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文化傳統方面的因素。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人們的觀念中根深蒂固,生物多樣性保護觀念淡薄。
2.經濟利益方面的因素。人們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往往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視了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3.體制上的缺陷。我國目前生物多樣性保護牽扯部門繁多,管理分散。另外資金投入缺口大。
4.法制上的因素。目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體系,還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問題。
5.觀念上的原因。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我國大部分公眾的動物福利觀念啟蒙晚,保護意識相對薄弱。
(二)建議采取的措施
1.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保護地建設體系和野生動植物種及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制定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發展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其中,包括自然保護區、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防止沙漠化和荒漠化規劃等。生態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必須強制性地保護國家生態安全,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3.完善和加強我國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問題呼喚新的、卓有成效的法律體系的誕生。必須將經濟利益優先的思想轉變到生態利益優先上。包括對生態安全戰略地位的明確,國家主導責任的定位,以及穩定和持續投入的保證等,以確保我國的資源安全。
4.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體制的建設,增加財政投入。在保護機構之間要形成監督機制,明確管理權限與責任。
5.加強執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各主管部門要加強協作,加強監管,聯合執法。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采取高壓態勢,有效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國家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