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公式在生活中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學;應用意識;生活化;來源于生活
一、捕捉生活中數學的“身影”
1.引導學生挖掘數學知識的原型
我們所教的數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尋到他們的原型,充分利用原型就可以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消滅掉,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打心眼里想去學習數學。
2.找尋生活中數學的“身影”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假如讓我們的學生探尋新知的背景,挖掘新知形成的全部環節,讓我們的學生既能知其然,還可以讓我們的學生知其所以然,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充分展現出來,引導學生找尋到生活中數學的“身影”,促使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發展。例如,學習數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應用的實例,像學生的桌椅如果不牢固,就可以利用三角形穩定性來使桌椅穩固。還有我們居住的房屋上面的房蓋,所利用的三角形就是采用它的穩定性的原理,例子太多。讓小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去找尋,非常容易找到,因此,理解起來也非常容易。
3.關注數學生活情境的創設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至關重要,因為創設生活情境可以輔助教師數學教學的開展,面對數學問題存在的真實性,那我們就可以改變小學數學教學中那種脫離生活情境的窘況,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欲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了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例如,學習“百分率的意義”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在自己身邊找尋有關百分率的例子,如,出粉率、發芽率、出勤率、合格率、及格率、優秀率等等,例子就在學生的身邊,學生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多了,數學知識的掌握就扎實。
關鍵詞:新課改;情境創設;生活化
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小學數學教學脫離了實際生活的應用,而新課改強調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學逐步轉向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實際應用能力的綜合應用,在此背景下探索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及策略的應用具有積極作用。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及價值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和獨特的作用,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能夠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際生活案例與課本理論知識相結合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公式和原理清晰形象地讓學生所理解、所接受。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將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場景和案例與書本理論知識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導權和探索知識的興趣點。在實際生活中超市買東西結賬付款、上學路程所需時間等系列問題我們會經常遇到,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將數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應用自身的理解,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小學生對問題分析解決能力與思維方式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分析
1.變革傳統教育方式,樹立生活化教育理念
小學數學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注重發展生活化教育對學生獨立創新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方式,把培育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應用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當作教育的核心去把控。現階段由于受教育觀念和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教育的表現形式和教學形式重點的把控不到位,沒能促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應當不斷變革教育模式,樹立生活化教育理念,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與創新相關的學科。
2.合理進行生活化情境創設式教學
情境創設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通過特定的情境介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從而更好地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在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從多角度出發創設情境,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生活中的情境提取出來,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讓小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要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節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例子,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關的軸對稱的例子,學生在自己的思考及與同學的交流中,能有效地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存在,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親切感,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3.教學中鼓勵學生思維創新,加強與同學的交流
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創新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多思考,將理論知識與自己對生活經驗的理解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中,得出問題的答案,從而進一步明白數學的理論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4.定期對師資力量展開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小學數學教師師資力量的自身素養和專業素質在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與經驗交流分享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專業的培訓和自身經驗的交流分享,可以讓教師很好地把握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主旨,增強教師自身授課方法的有效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積極地將生活中的實際場景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應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仍有眾多教師沒有認識到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并沒有把應用題作為一個單獨的板塊來進行教學。數學是一個整體,數學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到必要的數學知識,然后順利應對高考,數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可是現在大部分的高中數學教學,仍然停留在純粹的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上,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接觸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的話,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只是一個又一個零散的知識點,并不能串成一個整體,因為學生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所學的知識有什么作用,更不會懂得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到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高度重視應用題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努力消除學生“數學應用障礙”
數學應用題有幾大特點,文字需舒暢、涉及知識面廣、涵蓋知識點多,正是這些特點決定了數學應用題的難度和深度,學生要想解決好這些應用題,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超強的應變能力,還需要具備必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學生覺得學起來很困難,所以害怕應用題的學習和解答。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努力消除數學應用障礙。
2.1消除心理障礙。很多學生一看到應用題,題目文字一大堆,就感覺到心煩意亂,沒有耐心認真的讀下去,而且應用題目中涉及到的數學場景又是學生比較陌生的,所以很多學生一拿到數學應用題,連題目都還沒看完,就已經放棄了。其實這樣的應用題目不僅僅是考驗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更是在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教學中,我們要告訴學生,面對這樣的數學應用題,不要害怕,更不要抗拒,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也許你讀完題目,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性地選取一些應用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
2.2消除認識障礙。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一直在過分的強調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嚴謹性、系統性和理論性,卻忽視了數學的精神、數學的價值、數學結論的形成與發現過程、數學對科學進步所起的作用等等。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也只是一味的教授數學概念、數學理論、數學公式,這就讓學生覺得,數學只是一門高深的學科,“空有其表”,學生只知道,數學公式嚴謹,數學理論科學,卻不知道其嚴謹體現在哪里,其科學表現在哪里,這種嚴謹和科學對現實社會又有怎樣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要幫助學生消除這種認識障礙,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個更深入、更透徹、更全面地認識。
2.3消除意識障礙。數學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正因為如此,數學的教學應該充分結合生活實際,教師要積極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學材料,引導學生熟練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讓數學走進生活,積極地開展課外活動,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的感受數學,體會數學的運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導到數學教學中,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和掌握,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是現階段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高中生學習數學,其方向應是思維訓練與實際運用的有機統一。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而是學會利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2.4消除數學應用的能力障礙。數學建模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閱讀、理解題意;建立數學模型;解模并回答。解決應用題的關鍵就在于建模能力,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多了解生活,應用題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實問題,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多向學生灌輸這些知識,那么學生在拿到數學應用題時,就不會覺得題目涉及的背景和場景非常陌生,相反,他們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一來,就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題意,只有深刻的理解了題目的意思,才有可能找出題目的關鍵點,探索出問題的答案。
3、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關鍵詞:數學建模思想;高職數學;滲透研究
1在高職數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的意義
在高職數學的教學中逐漸滲透數學建模思想,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方式,并且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高職學生成為高質量、高技能的專門應用型人才。數學建模就是將生產生活和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上更多地考慮到實際情況。從實際問題出發,將問題類比規劃并且通過抽象形式的表達轉化為數學問題,在數學公式的變化中將實際問題解決,并且能夠更好地理解實際問題和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這就是數學建模思想的重要意義。數學建模思想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中職數學的學習能力,并且在中職數學學習中能夠獨辟蹊徑,尋找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對中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學習中更具有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2數學建模思想和高職數學的結合
高職數學教學中加入數學建模的思想能夠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慢慢地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產生影響,主要作用是在潛移默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實際高職教學中能夠將數學建模思想和實際的高職數學教育目標結合在一起,是高職數學改革的主要目標。高職數學教育更多地趨向于理論知識的教學,而數學建模思想則更好地將實際問題推送到數學面前,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長久的數學建模思想和高職數學教學的結合培養下,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這種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更能幫助學生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完成高職數學教學目標。
3數學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中滲透方法研究
3.1在高職數學的教學內容上引入數學建模思想
以往的高職數學的教學內容更趨向于對理論數學知識和公式概念的教學,這些基本知識都不能很好地和實踐應用相聯系,不能很好地讓高職學生明白數學的意義和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而將數學建模思想滲透到高職數學中則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和實際工作學習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對高職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更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在高職數學學習內容中函數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往往在這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上掌握得不夠好,函數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而如果將數學建模思想滲透到函數的教學內容中,通過數學建模思想將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應用到函數的學習和應用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函數知識。比如在高職學生參加工作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工時和工作任務量的關系,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時間T內完成最大的工作量X,則需要學生利用函數關系得出最大工作效率Y,這些應用都加深了高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2在高職數學知識的應用上加以滲透數學建模思想
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門性技能人才,他們更多地和實際操作工作相接觸,而數學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知識應用上的滲透則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技能型工作中的問題。在高職數學知識的應用上滲透數學建模思想就是將具體的生產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類比抽象為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數學模型的建立則更好地幫助高職學生解決生產工作中的問題,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公式的理解和記憶。數學建模思想在中職教學中知識內容應用上的滲透則更注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死記硬背和大量的數學計算。例如,在飲料工廠的生產中如何設計飲料瓶使工廠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在生活中我們很少見到方形的瓶子,而更多的是圓形飲料瓶,這就是通過裝等體積的飲料,如何設計才能使得飲料瓶的面積最小,也就在最大程度上達到節約物料、節約成本的目的。通過面積和直徑,體積和直徑的關系來設計出最經濟的飲料瓶外形,則是對數學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內容應用上比較好的案例。
3.3在高職數學考試中運用數學建模思想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在數學知識內容和數學知識應用上滲透數學建模思想,更要在實際的學習中應用到數學建模思想。比如在高職數學的教學考核上,采用更多的方法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判斷,可以利用小組同學間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數學建模思想在數學應用中的理解,利用考試中數學建模方法和思想幫助學生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4結語
數學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中的應用符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為社會提供了更多高能力、高素質的專門技能型人才,數學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高職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進而幫助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以后的生產實踐工作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工作的實際問題,進而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鐘國富,郭宗慶.關于在高職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04):143-150
一、挖掘生活素材,增強導課情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與小學階段相比較,知識難度有所增加,知識密度有所增大,知識范圍有所延伸.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正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眾所周知,“萬事開頭難”.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妙趣橫生、清新自然的課堂導語設計無疑會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增強數學學習的“內動力”.因此,在導課環節,教師不妨從教材之中努力挖掘生活素材,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認知經驗,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巧妙地融入生活實例.
例如,在講“用正多邊形拼地板”時,筆者為了拉近學生的生活情感距離,先用Power Point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大家常見的地磚和墻磚圖案(如圖1所示).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美麗的圖案都由哪些圖形構成,對于這些美麗的圖案,學生很快就能找到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的影子.教師引導:“那么在生活中,大家見沒見過由正五邊形和由正八邊形拼成的地板呢?只要我們今天學習了‘用多邊形拼地板’一課,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圖1事實證明,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導語設計時巧妙地采用生活中的素材,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也有利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二、回歸生活實踐,體會數學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與方法,更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
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不斷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當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來解決身邊問題時,他們會獲得一種無以言表的成功感和喜悅感.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初中生爭強好勝,樂于表現的特點,給他們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
例如,在學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知識后,筆者以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地震為背景,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
【例1】 “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體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許多堰塞湖.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唐家山堰塞湖危險性最大.為了盡快排除險情,決定在堵塞體表面開挖一條泄流槽,經計算需挖出土石方13.4萬立方米,開挖2天后,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又增調了大量的人員和設備,每天挖的土石方比原來的2倍還多1萬立方米,結果共用5天完成任務,比計劃時間大大提前.根據以上信息,求原計劃每天挖土石方多少萬立方米?增調人員和設備后每天挖土石方多少萬立方米?
思路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開挖2天和增調人員后的3天里,一共挖出土石方13.4萬立方米;每天挖的土石方比原來的2倍還多1萬立方米”來構建數學模型.
為了盡快地排除險情,既需要果斷睿智的決策者,也需要奮戰在一線的施工人員,更少不了懂數學知識的“工程師”.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啟發引導他們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更能使他們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經過認真分析,很多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順利求解.
解:設原計劃每天挖土石方x萬立方米,增調人員和設備后每天挖y萬立方米,依據題意,可列出方程組:
y=2x+1,
2x+(5-2)y=13.4, 解之得:x=1.3,
y=3.6.
答:原計劃每天挖土石方1.3萬立方米,增調人員和設備后每天挖3.6萬立方米.
二、拓展知識外延,享受探究樂趣
數學知識的最大價值在于應用.而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途徑除了需要教師的傳授和講解以外,還需要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實踐.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內涵性和廣闊的外延性.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教師片面認為通過“題海戰術”可以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事實上恰恰相反,表面上看,學生通過大量練習能夠做到“見多識廣”,實際上他們只是就題論題,數學思維卻局限在某一個數學公式或定理上.
新課程理念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探究性,倡導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經過小組合作與探究,獲得知識與技能.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如果教師以生活情境為背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那么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究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了不等式的有關知識后,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
【例2】 為慶祝三八婦女節,本地兩個商場均對同一規格和型號的小商品進行降價銷售.商品原價為100元,第一家商場的優惠條件是,購買第一臺時按原價,從第二臺時優惠10%;第二家商場給出的優惠條件是無論購買臺數多少,一律優惠9%;試討論在哪家購買商品比較優惠.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商場打折促銷的情況,那么針對同一件商品究竟什么樣的優惠辦法對消費者最有利呢?這的確是一個數學問題,同時更是一個生活問題.要想做理性的消費者,不懂得一些數學知識是不行的.筆者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把不等式的知識延伸到消費領域,使學生對不等式的應用又產生了新的認識.經過各小組的分析、歸納、總結,最后得出了以下結論.
1.若購買5臺,第一家商場應付100+100×(1-10%)×4=460(元);第二家商場應付:100×(1-9%)×5=455(元).因此第二家商場比較優惠.
2.若購買10臺,第一家商場應付100+100×(1-10%)×9=910(元);第二家商場應付:100×(1-9%)×10=910(元).因此兩家商場優惠幅度一樣.
3.若購買15臺,第一家商場應付100+100×(1-10%)×14=1360(元);第二家商場應付:100×(1-9%)×15=1365(元).因此第一家商場比較優惠.
不難發現,當購買的臺數大于10臺時,第一家商場比較優惠;等于10臺時,一樣優惠;低于10臺時,第二家商場比較優惠.
關鍵詞: 數學美 美在課堂 美在知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以美為契機,把教學結構的外在美與知識結構的內在美有機聯系。數學之美充滿了整個生活空間,它結構的完整、圖形的對稱、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簡潔,無不體現出數學中美的因素。而作為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數學本身又蘊含著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學真理的功能。無論在公式、定理還是結論中,我們都可以感觸到數學的美,即直觀性、簡潔性、對稱性和統一性。因直觀顯示出數學的親近,學生愿學,因簡潔顯示出數學的簡單對稱,因統一顯示出數學的和諧抽象、不獨立。只有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美的體驗,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意志品質,形成主動學習的學習機制。數學領域是實施美育取之不盡的源泉,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審美對象。美,溢于數學課堂與課外活動之中。
1.數學中美麗因素
(1)數學知識點的直觀美
數學美形象直觀,如數學圖形、符號、公式、結構關系等美學形體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時,數學之美重在過程之美。一道數學題目的解決,一個定理的發現,一個猜想的證明,是多么令人激動與陶醉啊!于枯燥之中見新奇,于迷茫之中得豁達,這就是數學美的直觀魅力所在。正是由于數學過程美的這種直觀性,使得所有學生親近樂學。
(2)數學語言的簡潔性
在所有學科中,只有數學科目語句嚴密簡潔,數學公式條理清晰,解題格式明朗,富有哲理,當學生能夠透過本質看到其現象時,思維起著質的飛躍,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內在之美。
(3)幾何形狀的對稱與數學公式的對稱之美
形體的對稱性在自然界中處處可見。如樹葉以其主葉脈為對稱軸,花瓣的分布各向均勻,蜂巢、蛛網呈正多邊形,人體也是左右對稱的,反映到數學上就是中心對稱、軸對稱、鏡面對稱等,對稱是數學的基本結構之一。
幾何圖形中對稱性比比皆是,如圓、矩形、正多邊形等;解析幾何中,方程ρ=αsin3θ,ρ=αcos3θ,ρ=αsin2θ,ρ=αcos2θ,所表示的曲線也是對稱的,被人們分別冠以三葉玫瑰、四葉玫瑰的美稱。
對稱不僅表現在幾何圖形上,在數學表達式中也處處存在著。如二項式展開的系數具有對稱性;三角形中的恒等式、不等式也具有對稱性。教師要把所教的數學內容融入生活,讓學生有真正的生活體驗,數學的美才能顯現其動人的色彩。
(4)數學美的統一性
它是指數學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和諧一致。數學知識本身充滿著對立統一的觀點,在教學中,通過提示知識間這些有限與無限、合與分、變與不變等對立統一的關系,指出它們的聯系和區別,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數學知識的和諧美。
2.數學課堂教學的審美觀
數學審美離不開想象,想象在數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談數學審美想象力,就不能不提及數學中的黃金分割數。按此比例把線段分割做成像框給人以協調的感覺;它可以把圓十等份,做成正十邊形,連接對角線又可得到正五角星;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美的因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展現美的內容和形式,營造出課堂教學的審美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氣息撲面而來,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利用多媒體展現生活中的美,能激發學生的數學美感,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能讓他們在美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
3.感受美的存在,找出美的素材
數學不但體現了科學美,而且體現了藝術美,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不斷地學習,加強美學修養,在教學中追求藝術美的本質。數學教學中的藝術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美
數學教學內容的組織應該有嚴謹、合理的結構,教學環節之間應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應體現對雙基能力和非智力品質的培養。教學內容的順序、方式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等。
(2)形式美
數學的教學內容雖然有很大的相同性,但教學方法的形式卻是千變萬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數學實驗、數學模型、數學CAI課件的制作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構成了數學教學方法的形式美。
(3)機智美
在數學教學中,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況,教師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巧妙地化解矛盾,能體現教師的機智的課堂調控能力,這樣會贏得學生的好評,平添無窮的教學魅力,教學美,美不勝收。
關鍵詞:小學;數學;開放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0-253-01
數學課堂教學的“開放”,是相對傳統教學的“封閉”來說的。《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數學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要切實有效地達成這一目標,就必須在一個開放、自主的教學環境中實施。因此,我們在小學數學中要注重開放性教學策略的實施,并成為我們在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思想,成為指導數學教學改革的行動策略。
一、學習內容向生活開放,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在“應試教學”的指揮棒下,只注重把課本上的知識講完,習題做完,只注重進行跟考試密切相關的模式題型的反復演練,忽視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忽視了問題的解決和實際應用題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不能確實提高。其實,數學就是一個充滿開放的知識系統,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應當是開放,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的“長度單位”這單元,在引導學生初步學習了“毫米和分米”的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初步在頭腦中形成了“1毫米”、“1分米”有多長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或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直尺、繩子、米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文具盒、鉛筆、數學課本、練習冊等物品的長度或寬度。然后,我在課上以“我知道學習用具有多長”為課題,創設一個給學生交流在生活中學習長度單位的平臺,引導學生對長度單位這一非常抽象的學習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創設師生互動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創造熱情,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不但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而且對數學知識有了更為清晰、更為完整的認識,使數學教學目標有效達成,并且數學學習也真正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教學學習方式向現代教育技術開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課堂的運用越來越向成熟,對小學課堂教學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促使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教學中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在多媒體教學面前呈現出了明顯的劣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方式要向多媒體開放,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化解教學中的難點,運用多媒體彰顯教學的重點,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合理安排時間”的內容時,我讓學生先認真讀問題的導入:小明給李阿姨沏茶,燒水需要8分鐘,洗水壺需要1分鐘,洗茶杯需要2分鐘,接水需要7分鐘,找茶葉需要1分鐘,沏茶需要1分鐘,怎樣讓李阿姨盡快喝上茶?如果你是小明,你應該怎樣安排?需要多長的時間?接著,我組織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明確了合理做事的先后順序。最后,我再把有關合理安排時間的課件演示給學生觀看。學生在觀看如何洗水壺到沏茶的整個過程中,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合理安排時間的巧妙之處,而且這一合理的安排的場景深深地留在學生的頭腦中,使學生懂得做其他事情也要講究合理安排時間的道理,也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數學學科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而思維能力的有效提高,就要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互動中進行。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習方式要向合作探究開放,一個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把握其本質特征;一道難度極高的數學應用題在合作探究中獲得巧妙的思維解法;一個數學公式在合作探究中深印學生腦中等等。例如,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先引導學生探究:1、想一想,像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一樣,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2、剪一剪,把圓分成16等份;3、拼一拼,把圓的16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4、猜一猜,如果圓的等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細,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種說法你認為正確嗎?5、說一說,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 ),寬相當于圓的( );6、統一統,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推導過程,改變了傳統數學只注重個體的學習,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被動局面。學生在合作中通過思維的互相碰撞閃現出智慧的火花,點亮了創新的火花。而且,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如果我們長期堅持這樣的引導,學生除了獲得思想的啟迪外,也懂得了如何與別人交流,提高班級團隊協作能力。
四、評價方式向學生開放,激發學生自主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可見,數學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現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做簡單的闡述。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當前狀況
從客觀角度上分析,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仍然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過分注重結果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在對數學公式的掌握上,只要求學生記住公式,卻不要求學生記住公式的來源。對于這樣的情況,由于學生缺乏對公式的理解,只要求死記硬背的話,學生容易和同類的公式搞混,從而陷入更加迷茫的狀態。而在現階段,針對這一現實,教師往往會用大量的同類習題來幫助學生記住公式,但是,這種情況并沒有有效增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反復的練習得出的結果只是逼迫學生記住這一套公式,便于以后遇到同類試題時生搬硬套而已。數學教育中最關鍵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數學思維,只要掌握了數學思維,才能使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現代的數學教育模式往往避開了這個精華部分,并不能訓練并養成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因此,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對傳統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進行改革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改革后的數學教育模式以貼近生活為主要目標,改變傳統模式中的對公式的死記硬背以及生搬硬套策略,著重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運用。從生活中找到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數學例子,在緩解學生對數學陌生感的同時,加強對數學的理解。用近在身邊的例子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用興趣在學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條溝通的橋梁。但是,現階段的教育情況還遠遠達不到預想中的效果。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的講授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課堂的教學效果并未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這也是學生各個學科發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二、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的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于學習內容。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入中,我設計了這樣一段: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的許多有趣的比例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腳底長與身高長的比大約是1:7等等,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上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合適你穿;如果你是一個偵探,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用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用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貼近生活,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活動中。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 教學時可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時,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當學生量到數學書的厚度還不到1厘米時,就會感覺到測量某些物體的長度用厘米作單位還不夠精確,自然會產生問題:“有沒有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如果有,那1毫米有多長?”“毫米與厘米之間有聯系嗎?”“有怎樣的關系?”、“還有比毫米更小的單位嗎?”通過實踐,讓學生體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一、問題分析
1.學生基礎薄弱
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多數為中考落榜生,他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尤其數學基礎非常差。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數學基礎知識就差,有的甚至連小學知識都不會,如簡單分數的通分、小數化成分數、分數變成小數等。
2.學生存在較重的厭學情緒
因為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在上數學課時聽不明白,難以理解授課內容。同時,因為他們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在運用數學公式時只會直接套用,不會多角度運用。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受挫,認為自己怎么都學不會,最后直接放棄,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極大的厭學情緒。有的學生還會因此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
3.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師比較注重知識點,對學生現狀了解分析不夠;二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不夠,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困難,正確地予以指導;四是不能耐心、細致地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二、應對策略
1.正視學生基礎,轉變教師觀念
面對學生薄弱的數學基礎,教師要有好的心態。要正確面對現實,耐心對待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不斷地更新觀念。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盡可能用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和簡單的事例講解數學概念,淡化數學的理論性,讓數學變得不再抽象和難以理解。如集合的概念可以用一個生動故事來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使抽象的數學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妙趣橫生。
2.注重數學實用,解決具體問題
職業院校辦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有一技之長,與普通中學相比,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專業,因此要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不同要求,選取適合本專業的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有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如鉗工專業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專業問題等。
3.尋找生活素材,激發學生興趣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如果不斷強調枯燥而又無味的數學概念,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將學生的生活數學問題帶到課堂上來,那么,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時候,筆者會讓學生先想辦法測算出教室外面旗桿的高度。有學生說爬上去測量,有學生很暴力地直接鋸斷來量。等學生表達完想法后,筆者一一找出他們用此方法測量的缺點,再告訴他們如何利用三角函數輕松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鼓勵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引導。如數學概念,注意引導學生抽取其本質特征的因素進行概括,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使抽象的概念實體化;有關計算法,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其過程及步驟去歸納概括;計算公式,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最后再到抽象思維,使他們逐步由“學會”到“會學”。同時,對學習成績較差和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耐心細致地教導,給他們機會回答問題,并要經常給予鼓勵、表揚,增強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干勁,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