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力;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電力企業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電力企業本身的正常運行,其價值不容忽視,而財務作為直接關系到電力企業資金安全以及整個企業正常運行的重要工作環節之一,更是不容小覷。
一、電力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現狀分析
想要切實實現財務風險控制,進一步推動電力企業的發展與成長,首先必須從概念的角度出發對財務風險展開澄清。
財務風險控制是指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采用各種方法進行預測、分析與衡量,制訂并執行相應的控制措施,對企業財務活動施加影響或調節,以便實現計劃所規定的財務目標,回避風險的發生。對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而言,從內容角度看,包括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處理三個主要部分,關系到整個財務工作的各個細節。
而對于電力企業而言,財務風險控制的展開和實現狀況一直都不盡如人意。這種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國電力事業自身,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地位,從而一直以來都受到來源于政府的相對嚴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場環境的時間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響,從而削弱了電力環境中財務工作的價值體現和能力塑造。
進一步針對電力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展開分析,可以發現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以及內部系統因素。對于外部環境因素而言,社會環境中的金融風險以及資環環境中的災害等,都是給電力企業帶來風險的重要因素。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來自于資本市場的利率、匯率、股票和債券價格波動風險,尤其是在近年,我國電力事業發展迅速,銀行貸款資金來源在電力事業發展的整體環境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因此這一方面的風險必須納入到整個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的視線中。而自然災害,則主要是考慮到我國供配電體系橫跨較大地理范圍,可能會在某些環境中出現無法有效保護和控制供配電系統的問題,因此自然災害也是給電力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而從電力系統內部的角度看,財務風險主要來自源于電力企業內部,重點包括資產風險,諸如資產質量風險以及資產結構不合理而導致的風險,以及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的比例失調、速動資產比率失調等。并且另一個主要方面在于電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決定的其成本回收較產品供給所產生的滯后,而導致的可能存在的電費收繳不利,進一步影響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約等。
二、加強電力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工作體系建設
結合當前電力企業環境中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現狀,以及其主要的風險來源,可以考慮重點從如下幾個主要方面予以展開對應的風險控制工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一)加強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設
長期處于計劃經濟的環境之下,導致電力企業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嚴重不足,進一步影響到會計核算的對象與主體不明確等問題的產生。實際工作中應當考慮強化董事會的監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會運行機制,確保董事會的監督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這是電力企業建立起更為完善財務制度的基礎,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更深入的風險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風險識別機制
電力企業一直對于風險的識別能力都相對較弱,這種近似于麻木的態度源于計劃經濟殘留以及電力企業本身對于我國經濟生活發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隨著市場化的深入,風險的識別必然成為電力企業發展的客觀需求之一,對此,應當考慮積極引入相關技術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確保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風險的存在,進一步展開有效動作予以解決,切實提升電力企業對于風險的抵御能力。
(三)加強電費回收工作建設
電費回收工作一直都是電力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來源之一。全額回收和及時回收,一直都是電力企業所面對的突出問題和工作難點。雖然當前諸多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電力環境中得以深入應用,從一定程度上對于電費回收工作存在的問題有所緩解,但是就目前的狀況看,仍然任重道遠。對于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繼續加強電力系統信息化建設,在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電費預收的前提之下,積極獲取用戶數據,幫助優化電費收繳工作整個過程。另一個方面則可以面向區域環境中的用電大戶,建立信用檔案,在幫助其優化電力資源需求的同時,酌情為電費收繳提供彈性空間,降低電費收繳環節的風險。
三、結論
完善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體系,對于推動電力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其內部資金控制均有積極價值。實際工作中必須給予充分重視,切實有效加強,才能獲取良好效果。
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財務收益與預期發生偏離,從而造成蒙受損失的可能。企業財務活動組織和管理過程中某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經營困難。
近幾年隨著國際貨運資格放開,國際貨運企業數量急劇膨脹,競爭加劇。同時,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市場多年來一直高位運行,風險逐漸累積。國際貨運企業作為其下游企業,在業務操作中能否及時完整地回收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其主要的財務風險是資金回收風險,即服務發生以后,貨幣資金收入在收回的時間和金額上所具有的不確定性。這是國際貨運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存在的客觀性基于三個原因:
一是缺乏信息。國際貨運企業的經營決策依賴于企業外部的各種市場信息。市場信息不完全,將直接增加財務風險。國際貨運服務所面臨的買方市場、競爭加劇將導致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導致了對客戶的信用評估誤差,產生財務風險。
二是政策變化。國際貨運企業承擔的多是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業務進行過程的銜接環節,相關政策的變化會影響資金回收的確定性。如國家鋼材出口退稅政策發生變化,將直接影響其后續資金及相關費用能否及時足額到位,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是企業的決策者不能控制客戶
的未來狀況。由于市場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國際貿易及航運中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客戶經濟狀況惡化、喪失支付能力,導致國際貨運企業大量的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或陷入“贏了官司卻要不回錢”的境地,導致財務風險產生。
二、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政策選擇
防范財務風險政策選擇的目的是:預先確定一系列的政策,將可能導致利潤減少的因素降到最少,保證企業經營活動按預定的目標進行。由于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風險的大小與風險報酬率是成正比例的。因此,選擇財務風險政策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風險,而應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恰當的平衡。
通常,可供選擇的財務風險政策主要有:回避風險政策、減少風險政策、接受風險政策、轉移風險政策。結合國際貨運企業的特點,減少風險政策是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最佳選擇。減少風險政策按照控制風險的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預防性控制是在事前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提出相應的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抑制性控制是指對可能發生的損失,采用相應的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的程度,縮減損失的延續。
當前,國際貨運企業在控制財務風險實務中,應該注重加強對風險的預防性控制。因為國際貨運企業的應收賬款普遍存在回收速度慢、回收時間長的問題。應收賬款長期不能回收,就會出現企業資金周轉困難。一旦應收賬款成為壞賬,企業的收入就不能實現,反而成為損失。回收應收賬款的成本和代價很大,企業應該將對應收賬款的事后管理轉變為事前管理。
三、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1、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對客戶進行科學的信用評估
信用標準是企業對客戶的信用要求所規定的標準,通常用壞賬損失率作為標準。在應收賬款成本中,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的是客戶拒絕支付或無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壞賬。如果能制定合適的信用標準,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將會減少發生壞賬的可能。
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通常采用5C評估法:品德,指客戶的信譽,這是信用評價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戶的支付能力,主要通過對客戶以往經營活動中的支付行為來判斷;資本,指客戶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根據資本金和所有者權益的大小和比率來判斷;抵押品,指客戶拒絕或無力付款項時可抵押的資產;條件,指可能影響客戶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主要了解在經濟狀態發生變化時,會對客戶的付款能力產生的影響。
2、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制度。
第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應收款項方面的信息,并將信息及時反饋。其次,建立內部責任考核制度,相關業務人員對所發生的業務承擔責任。同時,組織一支高效率的清欠隊伍,實行催收責任制。
第二,制定適宜、有效的收款政策,回避財務風險。企業應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資金回收方式,如債務重組、債務減免、實物抵債等,最大程度地減少壞賬發生的風險。
3、建立健全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辦學 貸款 風險 防范
一、高校貸款辦學的成因
高校貸款風險最初是指校辦企業的貸款給高校帶來的擔保性貸款風險。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校企業發展迅速,高校向校辦企業投資或為其融資提供擔保,由于高校的校辦企業與高校之間產權模糊,企業的市場風險不僅給高校帶來了投資風險,也帶來了擔保性貸款風險。近幾年高校又有了助學性貸款風險,原因是高校經濟困難的學生獲取國家的信用貸款后,到期無力償還,學校要承擔擔保風險。2004年6月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家助學貸款的風險對高校來說就消失了。
目前高校貸款的風險主要是高校自身的建設性貸款風險,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財政撥款不足,高校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向金融機構融資進行建設而帶來的貸款風險。政府的教育撥款主要用于保證普及義務教育和承擔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經費。目標至今不但沒有實現,近幾年來由于各高校擴招,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為了彌補資金缺口,保持正常運轉,高校就不得不向金融機構貸款。從根本上說,擴招是政府行為,教育主管部門實際上正通過“學科點”的設置、“辦學條件評估”辦法、下達遠遠超過學校承受能力的“招生計劃”等方式,誘導和迫使高校擴大招生量。為了實現規模和效益的平衡發展,高校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于基礎建設,增加教育設備,美化校園環境,擴大校園面積,以此來適應不斷增加的“招生計劃”。但財政撥款不足,因此,高校只有通過“舉債”來籌資。
(一)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促進高校貸款辦學
高等教育的迅速擴張,需要巨大的教育投入來支撐,而國家增加的高等教育經費遠遠趕不上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利用銀行貸款舉債發展,成為高校解決教學資源不足的主要手段。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涌入高等教育領域,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和擴張。然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我國公辦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額達1500億&2000億元,全國僅72所部屬高等院校的負債就已經達到360億元,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債有5億元。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貸款,巨額債務已成為制約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的支持推動了高校貸款的實施
金融機構看到高校擴招后的收費收入,為高校提供貸款既有經營收益又有社會效益,政府要發展高等教育,因此金融機構和政府聯合起來,幫助高校在銀行貸款,因為高校是收支兩條線管理,所有的收費要繳入國庫統一管理,然后再根據高校的需要,每月根據高校的預算撥付使用。這樣政府在貸款銀行直接開立收費賬戶,嚴格控制高校的收費情況,以確保銀行的利益萬無一失。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互動,才使高校獲得了巨額貸款,這些巨額貸款絕大多數是省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與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協議或貼息等政策的鼓勵下獲得的。而現在,高校的貸款幾乎都到了高峰還款期,而收費標準不能上漲,因為高校收費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學生來源也是有限度的,因此,高校的還貸問題,成了高校發展的瓶頸,銀行現在也是收緊了錢袋,再也不敢向高校貸款。
二、高校貸款辦學的風險
(一)高校貸款辦學風險的特征
負債辦學機制的引入,在為高校帶來發展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因此,高校管理層必須充分認識舉債帶來的財務風險,并在負債籌資中充分認識財務風險的特征:
1.客觀性。高校的財務風險是舉債辦學的必然產物。高校只要舉債投資,就會面臨財務風險,不論人們是否意識到,財務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
2.損失性。財務風險與財務損失是相關聯的,不管有多少種可能,只要沒有損失,都無所謂風險。高校由于舉債過度而無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就會給高校帶來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損失,嚴重影響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3.潛在性。財務風險的潛在性指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指無法預知損失會不會發生,肯定損失發生或肯定損失不會發生,都不存在風險。高校理財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是必然的,而風險發生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形式卻是偶然的,表現在一定的潛在性上,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也是難以計算的。
4.危害性。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和各種條件的限制,財務風險不僅影響高校財務資金的運動,而且危及高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資產負債率高的高校有可能因資不抵債陷入財務危機,嚴重影響高等教育辦學質量。
(二)高校貸款辦學風險的種類
1.高校經營風險
所謂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指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風險。對于高校而言,經營風險是指由于高校管理不善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基礎設施老化、科研能力不強、生源不足而帶來的風險。中國加入WTO 后,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高等院校再也不是計劃經濟模式下的“政府辦學”,在一定程度上也類似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各高校只有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條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企業并購 財務風險 防范
并購是企業實施資本運營,獲得核心競爭力,實現戰略性擴張和實現協同效應的重要手段。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企業并購在我國不斷發展,正越來越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廣泛注意。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加快企業并購的步伐,充分發揮企業并購在產業戰略重組和企業資本運營中的作用。
■一、并購概述
(一)企業并購概念
一般來說,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有兩大途徑,即內部擴充和外部擴展。內部擴充是指企業從其內部和外部籌集資金來進行投資,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行為,但其具有投入大、風險大和時間長的特點。而外部擴展則是指企業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企業組合起來,利用其現成設備、技術力量和其他外部條件,實現優勢互補,以迅速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行為,其具有投入少、見效快和風險小的特點。兼并和收購是企業外部擴張的主要形式。
企業兼并是指一個企業購買其他企業的產權,并使其他企業失去法人資格的一種經濟行為。企業收購是指一個企業用現金、有價證券等方式購買另一家企業的資產或股權,以獲得對該企業控制權的一種經濟行為。
(二)企業并購分類
企業并購類型很多,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一是按照并購雙方業務性質劃分,可分為三種:縱向并購,混合并購,橫向并購。
二是按并購雙方是否友好協商分類可分為兩種:善意并購,敵意并購。
三是按照并購的實現方式劃分,可分為三種:承擔債務式并購,現金購買式并購,股權交易式并購。
四是按是否利用被并購企業本身資產來支付并購資金分類,分為兩種:杠桿并購,非杠桿并購。
(三)企業并購的動因
一是謀求未來發展機會。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四是迅速籌集資金的需要。
■二、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
本文由并購流程來分析財務風險的來源。企業并購的流程包括計劃決策――交易執行――運營整合,各個階段存在不同的財務風險。
(一)計劃決策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計劃決策階段,企業必須對并購環境進行考察,同時要對本企業和目標企業的資金、管理等進行合理的評價,看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實施并購和是否能產生財務風險協同效應。這個過程中存在著環境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和估價風險等。
1.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也即系統風險,是指影響企業并購的財務成果和財務狀況的一些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2.信息不對稱風險
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主要來自事前知識的不對稱性,即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知識或真實情況永遠少于被收購方對自身企業的知識或真實情況的了解。
3.估價風險
它包括對自身價值的估價風險和目標企業價值風險。自身價值的評估風險主要體現在過高地估計了企業的實力,而目標企業價值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風險。二是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
(二)交易執行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交易執行階段,企業要決定并購的支付方式和融資策略,從而會出現支付風險和融資風險。
1.支付風險目前
并購主要有三種支付方式: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支付方式選擇是并購活動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充分考慮交易雙方資本結構,結合并購動機選擇合理的支付方式。
2.融資風險
并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并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系到并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三)運營整合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運營整合階段,企業要整合資源,投入生產運營,這就會產生償債風險、流動性風險、運營風險。
1.償債風險
償債風險存在于企業舉債收購中,特別是存在于杠桿并購中。杠桿收購的償債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合后的目標企業是否有穩定足額的現金凈流量。
2.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并購后由于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
3.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是指并購企業在整合期內由于相關的企業財務制度、財務運營、財務行為、財務協同等因素的影響,使并購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與預期的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有遭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
■三、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的防范
由于多種財務風險的存在,為了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減輕風險損失程度,在并購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控制風險的影響因素從多方面采取具體措施防范風險。
(一)并購財務風險的整體防范
1.改革財務管理體制增強企業職工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感
更換、強化管理層及財務隊伍,大力調整財務管理的職能和職責,改變工作環境,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強化財務監管力度,綜合運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有效地杜絕財務腐敗,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大力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制定有效的并購戰略以規避戰略風險
制定和實施并購戰略通常使企業謀求外部成長的關鍵經營行為。由于并購活動中充滿著多種多樣的風險因此制定有效的并購戰略是并購成功的第一步。
3.聘請有經驗豐富且資質良好的中介機構
并購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專家和機構發揮作用,如執業律師、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以及熟悉國家產業政策和具有資本應用實際操作經驗的投資銀行機構等,這些人士提供的專業調查和咨詢意見是防范風險的有力武器。獨立于并購雙方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是并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第三方。
(二)規避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由于目標企業刻意隱瞞或不主動披露相關信息,財務陷阱在每一起并購案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為減少在并購中不慎落入財務陷阱的概率,在實際操作中,應該特別重視并購中的盡職調查。
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盡職調查:1.財務狀況的審查。2.防止利用關聯交易與資產重組轉嫁風險。3.重視法律審查。4.重視表外信息。
(三)降低估價風險的對策
由于信息不對稱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購企業應盡量避免惡意收購,在并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與評價。并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進行全面策劃,捕捉目標企業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預期。
(四)對資產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由于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關系來解決。并購企業可通過分析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將未來的現金流入與流出按期限進行分裝組合,尋找出正現金流和資金缺口的時點,不斷調整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來防范流動性風險。
(五)保證并購資金的取得降低融資風險
并購企業在確定了并購資金需要量后,就應著手籌集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額的大小與并購所采用的支方式有關,而并購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并購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
(六)增強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
杠桿收購的特征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后目標企業的現金流量。降低杠桿收購的償債風險,首先必須選擇好理想的收購對象。其次,收購前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長期債務都不宜過多,這樣才能保證預期較為穩定的現金流量能夠支付經營性的利息支出。
(七)防范和控制運營風險的措施
完整的并購整合財務計劃主要包括并購整合的資金安排、并購整合期限的長短與所需成本、并購整合期的現金流量、債務結構以及降低負債比例的后續安排等。整合是一個動態過程,并購整合期的財務計劃也就應具備良好的彈性和適應性,企業在進行并購前應該把整合成本予以量化并納入預算管理體系,防止因整合成本過高而造成的整合財務風險。
(八)利用法律手段和政府職能降低環境風險
[關鍵詞] 財務危機 籌資風險 風險策略
一、財務籌資風險的產生及其在企業整體風險中的地位
籌資風險是指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由于資金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或融資來源結構、幣種結構、期限結構等各種不確定因素而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集資金主要有兩個渠道:所有者投資和借入資金。籌資風險主要來自于資本來源和資本結構兩個維度。資本來源方面,利率的波動導致企業負債籌資成本加大,進而增大企業還本付息壓力,引發企業財務風險;資本結構方面,一些企業為片面追求財務杠桿效應,不合理安排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的比例,資產負債率過高,一旦經營風險暴露,收益的不確定性極易導致資金鏈條斷裂,使企業喪失償債能力,陷入財務籌資風險。
財務籌資風險的在企業整體風險中的地位如下圖所示:
二、構建企業財務籌資風險管理策略
財務籌資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必須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監管系統,保障企業財務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實現預期財務目標。如同任何可控風險管理,構建企業財務籌資風險管理策略必須建立在科學的風險管理程序的基礎之上。
1.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程序
第一步,通過資金預算表和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資本結構分析圖對財務籌資風險進行識別。為了保證生產正常運行,企業必須把有限資金合理分配、使用,即通過預算企業投資規模來確定總體籌資規模。資本結構是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之間的比例關系,如果資本結構不當,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效益,增加風險,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實務中,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所采用的工具一般是利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用該方法可檢驗各項融資計劃在不同的息稅前盈余(EBIT)水平上對每股凈收益(EPS)的影響。當EBIT數額超過其無差別點水平時,負債籌資能為企業帶來較高的每股凈收益EPS,反之則應當采用權益籌資方式。第二步,結合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對企業主要風險進行評估,從資本來源和資本結構角度構建企業的財務籌資戰略。
2.財務籌資風險管理策略的恰當選擇――財務風險管理的關鍵
恰當地選擇風險管理策略能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種財務風險,將風險損失最小化,這是財務風險管理過程的關鍵階段。(1)籌資風險降低策略。風險降低是基于企業不愿意被動接受特定的后果分布狀態,而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不利后果的概率。為改變不利分布狀態所做的努力,稱為風險降低或者風險緩解。常見的風險降低形式是風險分散和套期保值。就企業財務籌資風險而言,為降低風險,通常通過多種籌資渠道、利用多種籌資方式來籌集所需資金:如合理確定負債與權益籌資比重;負債內部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的比重等。(2)籌資風險回避策略。財務風險回避是考慮到風險事故存在和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時,主動放棄或改變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方法。就風險管理的一般意義而言,回避風險是一種最徹底的處置風險的方法,通過回避風險可以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完全徹底地消除某種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而不僅僅是減少損失的影響程度。然而,回避風險的做法終究是一種消極控制風險的方法,不是一種長久之計。 如企業僅為了回避財務籌資風險而選擇全權益融資,就損失了負債的財務杠桿利益。(3)籌資風險轉移策略。財務風險轉移策略是指將風險性理財活動通過某種方式轉移給其他經濟實體或個人,從而消除或減少理財活動的風險。轉移風險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一是保險轉移法;二是合同與財務協議法。對企業而言,前者是風險轉移的最主要形式。(4)籌資風險保留策略。 風險保留包括風險接受、風險吸收和風險容忍。它是一種由企業自己承擔風險事故所致損失的一種財務風險管理技術,其實質是將企業自身承受的風險以及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財務風險承受下來,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減少風險程度或減少不利事項的發生。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總是在各種不確定性環境中進行生產經營的,風險充斥著各種決策過程。理性的經濟人更多采用風險保留策略來實現財務利益的最大化。如企業努力建立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健全財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財務風險管理組織系統、財務風險管理預警系統、財務風險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等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增強自身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
總之,財務籌資風險管理因各個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不同,其管理系統的構建也各異。財務籌資風險管理策略的恰當運用,有助于企業把財務風險管理推向戰略管理的高度,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種財務風險,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少平 李小燕:談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指標的確定標準.金融科學,2000
[2]劉存霞:關于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再探討.經濟師,2003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風險評價;層次分析法;高等學校
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目的是:發現競爭中學校本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對學校的負債規模進行適當地控制,來提高資金周轉的速率,進而揭示學校財務可能遇到的風險,根據強有力的數據依據從而做出正確的財務管理決策。財務預警系統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為:可以為高校主管部門進行管理時提供可靠依據。可為高校提供一些相關的財務信息,從而可以預測學校的財務狀況。為學校控制風險擴大和避免風險反復發生提供可靠依據。風險預警目的之一就是向高校提供預警信息,高校可以根據信息進行有效調控,防范風險發生、擴大或是重復發生,從而使得學校財務得到良好運行。為各界人士對高校財務進行分析時提供可靠依據,捐贈者和其他公眾可以根據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提供的資料在向學校進行財務了解從而確定對高校的支持。
1 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如何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是整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中最基礎、最關鍵的環節。根據高校財務變化的特點,其預警系統指標體系通常可分為償債風險能力指標、運營能力風險指標,獲利能力風險指標、發展能力風險指標。因為考慮到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債務,所以預警指標體系主要的第一指標層以償債能力指標為主,其次運營能力指標為輔,獲利能力指標和發展能力指標為補充。第二指標層如下:1 償債能力指標。(1)資金流動比率=流動的資產/流動的總負債;
(2)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額/總資產;(3)現實支付比率;(4)負債償付比率=負債/總收入*100%。2 運營能力指標。(1)年度總收入與支出比率=年度的總收入/ 年度的總支出;(2)自籌收入比率=自籌收入/總收入*100%;(3)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經費的總支出/事業支出*100%;(4)年度安全系數=(期間資金收入一期間資金支出)/期間需償還的債務;3 獲利能力指標。(1)總資產收入率=收入總額/總資產;(2)凈資產收入率=資產凈值/資產總值;(3)職工人均收入率=總職工收入/總職工人數。4 發展能力指標;(1)自有資金動用程度;(2)其他資金占用程度;(3)資產權益比率=凈資產/總資產。
2構造判斷矩陣
設以 為比較準則, 層次各因素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為 ,類似地以每一個 為比較準則, 層次各因素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 =1,2...)根據查閱相關資料和問卷調查得出各個指標之間相對的標度,因此得到如下四個比較判斷矩陣。
1)第一層指標對目標層的判斷矩陣如表2.1。
4.2結果分析
根據高校影響財務風險關鍵因素的各權重和排名可以綜合評價得出以下結論:
1.該大學財務風險影響四大類因素的程度依次為:償債能力、運營能力 、發展能力、獲利能力。
2.償債能力方面,資產負債比率和資產流動比率對該大學財務風險影響較大。可以看出,流動比率是引起該大學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該高校需在這個方面重點關注,應當適當提高學校的流動比率,以提高該大學的償債能力。
3.運營能力方面,年度收入與支出率影響較大,該指標值
4.獲利能力方面,凈資產收入率影響較大,總資產的影響程度反而并不是很大。這說明凈資產的收入才是影響高校財務運用管理的主要因素。該校凈資產收入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收益能力應該加強。
5.發展能力方面,自有資金運用程度是影響某大學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說明該大學總資金相對比較溫定,影響未來可運用的凈資產相對不大。
6.在總的排名下資金流動比率、資產負債比率、年度收入與支出率、自有資金占用程度都對高校財務風險影響較大。說明最終影響高校財務風險的還是高校自身的資金擁有的額度,額度大周轉流動就相對能順利進行,這也才能保證高校一切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所以高校只有在擁有了強大的資金基礎后在考慮擴招和發展其他的項目,這樣才會減少高校的財務風險。
5化解高校財務管理風險的對策建議
5.1加大財政的投入和加大力度協助高校緩解債務壓力。
目前,高校辦學經費主要來源政府財政撥款,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大對教育的撥款力度才能使得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當前在財政資金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高校財務上的貼息、補息的力度,來緩解高校的債務壓力,使高校有足夠的資金規避負債風險,從而加速高校自身的發展。
5.2銀行要加大審核力度,嚴格依法放貸。
銀行要加大審核的力度,要綜合的考慮學校規模的大小、可預算的未來收入和利率的高低等相關因素之后在確定是否要向高校提供貸款及提供貸款的額度,并要對負債規模進行嚴謹的控制。
5.3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和建設節約型校園。
高校的財務相關管理部門要由業務能力較強的財務人員來管理,建立起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減少出現差錯和舞弊的可能。建設節約型校園,要適當提高人、財、物的利用效率,從節水、節電、節約辦公等做起。強化節約意識,逐漸養成節約型的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從而使高校的自有資金得到有效運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負債壓力。
5.4擴展高校財務來源渠道。
例如組建教育產業集團、興建科技園、成立教育投資基金。也可以辦高科技產業,如出版業、教育軟件業、后勤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出售,以及技術培訓等等。
5.5倡導社會對高校的捐贈。
例如校友捐贈、企業捐贈、基金會捐贈。校友捐贈是畢業生對母校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企業捐贈是公司與周邊學校建立友好關系的一種表示,高校可以向基金會申請一定額度的捐贈,這些都可為高校帶來一定的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張文耀.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財務校績評價[J].西北大學學報,2009,39(4):1-8.
[2]石香煥,唐文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財務風險綜合評估[J].財會月刊(理論版),2009,29(1):2-6.
[3]閆天池,朱榮.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財務風險識別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09,20(3):3-8.
[4]沈亭.層次分析法在公司財務風險評價中的運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0,13(19):81-82.
關鍵詞:財產保險公司 財務風險 管理與控制措施
風險就是在公司運行過程中會對公司的運行目標造成負面影響的因素。財產保險公司自身就是“經營風險”的經濟單位,它的價值和利益來源就是承擔公司運行過程中的風險,通過承受風險來獲取利潤,是保險公司的主要特點,其不但要承擔和改善投保人的風險,還要防御自身風險。所以,財產保險公司的管理是穿插在保險經營的產品規劃、核算、承保、賠償、投資和再保險的過程當中。現在的金融發展變幻多端,保險市場的競爭日益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對自己財務風險管理和控制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特點
(一)資金來源的范圍廣
財產保險公司資金的主要來源就是資本金以及保險費收入,集中保戶資金承擔未來不確定風險,所以在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中,負債占比較大。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前進,保費規模的迅速擴大,保險資金來源體現多樣性特征。保險資金不僅來自于企業,而且大量的保險資金來自于個人;從產業來說,財產保險資金來自于第一產業,包括所有的產業鏈。從構成來看,保險資金主要由資本金、責任準備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等)、總準備金、保險儲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構成。
(二)資產的集中管理
現在,很多保險公司的管理方式都是采用集中管理方式,集中收付資金,分支公司的保險資金收入都是借助網銀、資金平臺和集中收入戶這些方式將資金流入公司總部的,總部集中管理金融資金和有針對性進行投資。采用什么方式來管理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和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同時分析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大小,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三)會計負債不確定
財產保險公司是一種以負債模式經營的機構,負債主要表現為各項準備金。其保險資金很多都是短時間的負債資金,由于財產保險發生風險的時間不確定以及償付的資金也不確定,就造成了保險公司負債的時間也無法確定和償付的資金也不確定,這就提升了財產保險公司所承擔的風險。
(四)投資變現容易
保險的基本作用就是對經濟的補償和分擔風險,保險公司在風險出現的時候需要立即向投保機構或者投保人進行賠款,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內部擁有大量用以支付的現金,這樣就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內部的流動資金要足夠大,還要容易轉換成現金,來保證能夠在投保人發生風險的時候及時進行補償,輔助投保人災后重建,更有效地將保險公司的作用在社會中進行宣傳。
二、財產保險公司管理和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將償付能力和財務授權管理規范化
1、提高財產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首先要對財產公司的業務結構和經營理念進行調整,以平穩經營、效益第一作為公司基本的經營理念,實行精細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來對成本進行有效的降低進而對收益效率進行提高。其次是增加資本金,來降低由于業務增長過快而導致資本的資金短缺壓力。然后,加強償付能力內部管理,增加資本金,以緩解業務高速增長造成的資本金不足的壓力,提高投資收益率,提高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最后,建立和完善保險社會監督體系,提高保險監管機構的監管水平與效率,構建一套由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內控、專業機構評估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管體系。
2、對分公司財務授權的控制和管理進行提高
在控制分公司授權時,相關約束資金的使用和授權事宜是通過授權文書對進行控制的,從而使得在管理時有標準可以參考。分支公司對于外界環境來講沒有法人資格,總公司安排相關的資金籌備工作和投資業務的決策,財產保險公司要根據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發展方向,根據公司的管理機制和授權文書對這些方法機械能管理,按照總公司的發展計劃和管理控制能力,適應不同方式的管理需求,將各管理階層的管理控制權利分配明確,完善公司內部的機構框架和步驟。將公司內部的職責分配明確,完善分支公司的財務管理控制體制,對分支財產公司的財務管理實行全面的動態管理控制,進而提升分支公司的工作效果。
(二)增強對保險資產價值鏈的管理控制
1、對資產分配的控制
根據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方式和計劃指導,財產保險公司在根據公司經濟發展、市場走向和各種資產獲取利益分析報告的前提下,制定了長周期戰略資產分配計劃,在一定時間內按照資產框架、戰略發展要求、宏觀經濟和市場經濟走向來明確戰略分配方法;再將市場情況結合起來,遵照法律要求,設計各種資產交易的分配方式,確立各種投資限額和業績標準,準確控制資產分配的風險。
2、控制財務負債風險的措施
在財產保險公司管理中財務負債風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組成財產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可以接受風險的范圍內對財務負債風險進行控制是是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目的,保證能夠使財務目的實現。在制定財產保險公司的運行策略和經營模式時,要將負債和資產關系的融洽度作為根本。如:合理厘定費率,提高保費充足率;加強理賠管控,降低賠付成本;加強資金回收,避免呆壞帳的損失等這些方式來增強償付能力應對出現的財務風險,減輕財務上出現的壓力。此外,財產保險公司還需要結合保險公司資金負債的財務特點,加強對公司盈利的管理、周期管理、評估風險,提高公司產品的開發率,和相關的部門一起探討、評估風險。另外,財產保險公司應該結合財務負債資金的特點,選用合理的負債管理措施以及控制技術,以科學為依據評估資產錯位風險,以此來增加負債管理控制的效率。
(三)加快對財務的合理化建設
1、嚴格收付費的管理控制
對于增加保費、截留保費、造假批退、跨年度更改保費、不嚴格遵守條款費率、隨意更改條款準則、退保這些狀況的時候,財產保險公司要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增強保費的收支、以及各項支付的管理控制,將收費崗位和業務實行崗位的聯合工作落到實處,將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受益者和真實領款人的身份校正工作落到實處,確定收費單位的真實性。此外,加強財務集中支付管理,保證賬單相符、賬實相符,進一步優化支付流程,嚴格各流程的審核、審批職責,理順上下級、部門間協作關系,提高支付的工作效率。另外,還需要建立健全的收費體制,采用轉賬結賬的方法,制定收支費的管理方式,為了防止出現非法挪用、占用、支付保險資金情況的出現,要對崗位責任進行明確。
2、提高原始憑證和單證的管理力度
在對財務風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制定科學的原始憑證和有價單證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針對承保過程中有價單證領用、流轉的安全性,針對申請領取有價值的空白單證的單位和個人,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實時的跟蹤,將單證的日期、名字、流水號、數目、領用數目在有效期限內進行登記,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回繳、核銷和盤點。
3、加強對日常財務的管理與控制
加強日常財務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和控制,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進行。首先,財務保險公司對財務風險的管理應該制訂收取保護費的管理方式,在制度上禁止應收保費的出現,同時,要全面推廣“見費出單”的保險類型,從根本上進行控制,盡量減少應收保費的余額。其次,財務保險公司要根據會計基礎工作中的要求,明確各項費用的使用領域。根據保險法、保監會和會計實務的規定,堅決禁止向沒有資格的個人和單位支付手續費。主動配合單位,在進行結賬時根據單位的要求使用發票的方式進行結賬,同時使用轉賬的方法來進行支付。對于有些個人的分公司,需要和當地的稅務單位交流,最后以稅務單位同意的方式,將資金轉入賬戶。然后,提高對風險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對公司財務的數據的真實性和業務的真實性進行嚴格的管理,特別是不符合相關規定的財務風險管理,比如虛架理賠、虛列費用、虛假準備金等。再次,建立完整的內控制度,在保監會、審計、稅務、審計等管理單位管理力度的逐漸提高,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違規情況被顯示了出來,使得公司合規經營風險也越來越高,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建設完善的內控制度,提高財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和財務管理力度,及時預警存在的風險隱患。最后,加強全面預算管理,通過下達預算目標來控制經營過程,為了保證公司財務管理相關措施的順利執行,要使用預算執行對偏差進行糾正和調整。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財產保險公司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解決公司中出現的問題,科學合理地評估和預測風險,不斷地健全管理控制體系,充分的發揮財務工作和管理職能的作用,強化對風險的管理控制程度,避免和預防財務風險,提高管理部門對部門內外部風險的管理力度,以企業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作為管理的主要方向,這樣才能促進保險事業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建秀,昝欣.外資保險公司發展現狀研究及其經驗借鑒[J].現代企業教育,2011(11)
一、財務風險及其成因
1.財務風險的定義
目前對財務風險的概念及范圍的確定未給出一致的觀點,綜合起來主要有兩類比較典型的觀點一是財務風險財務活動論, 即廣義的財務風險論。二是財務風險負債籌資論, 也即狹義的財務風險論。有人認為狹義財務風險觀點過于片面,負債經營對于不同成長期的企業影響并不同,對于成長性良好的企業來說,負債經營可以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但對于成長末期的企業來講,必須要認真考慮負債經營的成本,合理控制負債比率,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筆者所在的公司-中國電信海南公司,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市場競爭激烈,成長性良好的企業,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引發的企業風險,對本企業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廣義的財務風險。
2.財務風險的類型
結合電信行業的特點,以及財務風險的成因,筆者認為,財務風險主要分為八種類型:
(1)資本結構風險。主要指固定資產占資產比重過高、資產負債率水平偏高、資本流動性弱等;(2)資金風險。包括資金安全風險、貸款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資金流動性風險等;(3)成本結構風險。主要指折舊占收入比重過高,擠占付現成本空間等;(4)資產風險。包括資產安全風險和運營效率風險(如部分固網、小靈通等傳統語音業務萎縮造成的資產減值風險和資產閑置風險)等;(5)投資決策和管控風險。如投資方向、投資方式的選擇、投資不合理,對投資項目的有效管控和后續跟蹤、分析與評估等效果評價;(6)稅務風險。如稅務政策的理解和執行水平、稅收不確定風險等;(7)會計政策與信息披露風險。指會計制度執行風險、財務報告信息失真風險和信息披露風險等;(8)內控風險。包括內控制度修訂和完善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內控整改中可能出現執行不到位、存在缺陷點的情況。
3.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1)資本結構不合理,固定資產比重過高,負債規模大。目前電信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由于網絡規模經濟的特點,為占有優勢地位,保持龐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在運營成本日漸增長的情況下,只有加大負債規模。由于盈利能力的下降,使海南電信不得不加大短期負債比重,以解決臨時的財務困難。雖然負債具有利息支出抵稅效應、財務杠桿收益等積極作用,但負債比例高,特別是短期負債會加大公司償債流動性壓力,提高財務風險。(2)企業經營不善,資產流動性差。首先,由于國家監管及投資風險的考慮,電信行業的籌措資金主要用于網絡建設投資,則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集中于公司經營利潤。另外,在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也逐漸提高。存貨占用大量資金,還要支付相應保管費用,長期存貨市場價值下跌還造成利潤下降。(3)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錯綜復雜,企業應變能力不足。企業財務管理宏觀環境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錯綜復雜。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資源環境等因素。如國民經濟整體形勢及行業景氣度、銀行貸款利率的提高、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稅收政策的調整、持續的通貨膨脹等等,大多數企業財務管理基礎薄弱,從而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及應變能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2006年6月,國資委出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從2007年開始筆者所在集團公司,在全集團內推廣全面風險管理,財務風險管理是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對企業的重大財務風險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影響。
2.資本結構優化與資產結構優化相結合
資本結構的優劣與企業理財目標、財務風險密切相關。資本結構的優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財務風險。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必須要以能夠促使企業講求投資效益、減少投資失誤,另一方面,有效的投資又可以為企業進行資本結構的調整創造一個良好的前提。投資報酬的提高,可以增加企業的現金存量,提高企業經營利潤,增強企業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電信企業可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其資產結構,以提高其未來現金凈流量。
3.提高對財務管理宏觀環境應變能力
隨著電信市場的放開經營,電信企業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日益復雜。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掌握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能夠準確地分析企業面臨的宏觀環境及其變化,并制定出多種應變措施,以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
4.運用適當技術方法
企業可以運用防范財務風險的技術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分散法,指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風險。(2)回避法,指企業在進行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結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3)轉移法,指企業根據不同的財務風險,通過某種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其他人承擔的方法。(4)降低法,指企業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方法。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靈活采用上述技術方法防范財務風險。
雖然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但企業應對財務風險有清醒的認識,只有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才能使企業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明顯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防范措施》,《2006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秀論文選》
關鍵詞:貨代企業 財務風險 成因 防范措施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經營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在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國際貨代企業如何客觀分析各種財務風險,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成為事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國際貨代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作用,使企業財務活動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產生的差異。企業的財務活動一般分為資金的籌集活動、資金的使用活動和資金的回收活動三個方面,在企業經營及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很多外部及內部因素都可能促使財務風險轉化成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
國際貨代業務屬于物流輔助服務,存在著自身的特點。國際貨運企業接受客戶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義,組織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并收取服務報酬。在業務操作過程中,貨運企業以人身份向船公司、港務局、車隊等單位采購供應商服務,向供應商支付相關款項后,再向客戶收取全部款項。貨運企業向客戶收取的運費之中,大部分是運輸貨物而產生的海運費、港雜費、內陸運費、報關報驗等費用,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于提供勞務而收取的費。貨運企業先提供服務后收費的特性決定了資金的回收風險是其主要財務風險。另外,不少國際貨運企業除了經營傳統的海空運業務以外,還從事國際多式聯運、倉儲物流、道路貨運和無船承運人等業務,在經營過程中涉及籌資、投資等活動,從而形成不同的財務風險。
二、國際貨代企業的主要財務風險及成因分析
根據國際貨運行業的經營特點,資金的回收風險是其最主要的財務風險,貨幣匯率的變動風險也給運費資金的回收帶來較大影響。同時,貨代企業在資金的籌集及投資活動中也會形成財務風險。下文將按照資金的回收、籌集與使用的順序進行相關的財務風險分析。
(一)運費資金回收風險
從2005年4月起,國家將國際貨運企業的經營資格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不斷進入貨代物流領域。企業的增加,必然會加劇同業間的競爭,而且貨代企業提供服務的差異性很小,客戶選擇余地較大。不少貨代公司為了留住客戶,改變原來的付款贖單結算方式,采用風險較大的月度結算或季度結算方式,賒銷成為同行業競爭所普遍采用的促銷方式。在賒銷方式下,貨代公司在貨物裝船出運后,必須先向船運公司或者訂艙的其他貨代公司付款贖取正本提單并直接交付給貨主。在貨主取得正本提單的情況下,貨代公司就失去了追索運費的控制權和主動權,運費的收回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客戶的誠信或采取法律手段解決。同時,貨運企業在激烈競爭的買方市場中所獲取的外部的市場信息可能存在不對稱和不完整的情況,從而造成企業對客戶的信用評估產生誤差。國際金融危機對包括國際貿易在內的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部分客戶因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經濟狀況惡化、無力支付到期運費款項的情況,導致貨運企業的應收運費無法收回。運費資金在收回時間和收回金額上的不確定性是貨運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
(二)匯率風險
貨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收應付的運費款項大部分是以外幣為計價和結算貨幣,貨代企業持有的外幣以美元為主。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發生了較大變動,導致以美元結算的應收運費的人民幣金額發生變動,從而形成匯率風險。在采取賒銷的方式下,貨代企業往往在對船公司付款之后較長時間才能從客戶那里收回美元運費,企業的美元資產大于美元負債。在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情況下,企業實際收回的美元運費的人民幣金額有所減少,形成很大的匯兌損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水平。
(三)資金籌集風險
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不少貨代企業存在資本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企業采用負債經營方式可以擴大資金來源,合理的債務安排可以發揮財務杠桿作用,降低資金成本,增加企業盈利,但高負債未必能帶來高利潤。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債務規模過大,債務資本所占比重過高,長短期債務的期限與企業經營尤其是項目投資期限的不匹配等等,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容易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增加。
(四)項目投資風險
在貨代主業存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不少貨運企業為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拓展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業務范圍,提出了一站式服務的理念。為此,不少貨代企業在從事貨代主業的同時,也從事進出口業務和保險兼業業務,投資于道路運輸業務及供應鏈融資監管業務等。由于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使企業蒙受財務成果損失的風險就是項目投資風險。企業項目投資風險的產生有多種原因,一是投資決策機制不健全,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現象,導致投資決策失誤發生。二是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未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對投資成本及項目建成后的成本費用和效益測算不準確,從而根據過于樂觀的經濟估算做出錯誤的決策。
三、國際貨代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國際貨代企業采取財務風險防范措施的目標在于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完善財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