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旅游的起源與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鄉村旅游的概念。鄉村旅游是傳統農業的后續產業或替代產業,是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產物。雖然早在1863年,托馬斯?庫克就組織了到瑞士鄉村的第一個包價旅游團。而真正意義上大眾化的鄉村旅游則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班牙。但是截止目前,絕大部分學者都認同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的本質屬性, 是界定鄉村旅游的最重要標志。
法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農村空心化嚴重,農村人口老齡化、密度稀疏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為解決“三農”問題,法國政府開始實施“領土整治”政策,將土地集中進行大規模的產業化經營,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整齊的、大片區的農業景觀對游客具有震撼力,加之基礎設施的改善,餐飲、住宿、商店等配套服務不斷完善,逐步形成旅游產業6大要素的集聚,為鄉村休閑旅游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法國鄉村旅游的主要產品。根據法國農會的劃分,法國鄉村旅游主要分為農場客棧、點心農場、農產品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村、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和露營農場9個產品系列,歸納起來可劃分為美食品嘗、休閑和住宿三大類。美食食料要求原產地在本地及周圍農場,保證新鮮,烹飪必須是當地使用的加工方式。住宿有多種模式,主要包括鄉村別墅、床餐出租房、遠足者宿營地、鄉村酒店等。休閑包括參觀農場、學習體驗農作物栽培、動物飼養、參與狩獵、讀書、攝影等娛樂休閑類活動。
法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
在旅游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學者們總結出了旅游業發展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精辟概括了旅游活動,是對旅游業描述最簡潔、最準確、傳播最廣的概念。
政府主動作為,積極引導和支持鄉村旅游發展。1955年,法國政府鑒于法國農村大量的具有傳統風格的民居空置、損壞,開始啟動了以繁榮農村小鎮,克服農村空心化現象為主要目的的“農村家庭式接待服務微型企業”計劃。為了使農村民居滿足“家庭接待服務微型企業”的標準,法國政府提供經費的資助以促進維護與修繕。法國各地政府規定:只要住所業主遵守利益相關者的約定,家庭旅館在建設后達到三稻穗(三星級)標準,10年中每年向公眾開放6個月,就可以得到政府家庭旅館修繕補助津貼,補助津貼大約占總投資額的20%―30%。大約有40%的家庭旅館獲得了政府的公共資金補貼。在基礎設施方面,2000―2006年法國政府共撥款5300萬歐元為鄉村旅游景點修筑公路。另外,法國政府每年組織一次為期2天的鄉村旅游博覽會,提供更多的相關信息,幫助農村居民發展鄉村旅游。
發展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法國鄉村旅游起步之際,政府與行業協會的合作便應運而生。協會在政府的政策范圍制定行業規范、制度及質量標準,以達到行業自律,最終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的主要規范、質量評級標準由法國農會下屬協會制定。法國農會是公共職業聯合機構,具有半官方、半民間性質。一方面或協助政府主持農業行政事務,另一方面要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并代表農民與政府交涉,擁有政府和民間的雙重身份,也是它們之間的重要橋梁。農會常設委員會(APCA)下屬成立了農業及旅游接待處并研發了“歡迎你到農莊來”的組織網絡。此外,協會還擔負起全方位指導農民、教育農民、幫助農民的重任。協會對于加入協會的會員從房屋的修繕、經營、定價、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指導、培訓與幫助。
堅持本地化,強調原真性和獨特性。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法國政府堅持本地化策略。“本地化”滲透到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決策、產品設計、經營、服務、人才等各個層面。法國政府規定, 在鄉村旅游開發前必須得到該地居民的同意,必須考慮到對當地居民生活上的影響。在旅游產品設計和經營方面,法國鄉村旅游中的每一類產品都力圖保持其原真性與獨特性。以“農產品農場”為例,每個農場銷售的主要農產品必須是自己所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原則上不可以向外采購,必須是農場種、養殖的動、植物為主,副材料可以來自農場之外的產區,其生產加工程序必須在農場內部進行,從而保證每個農場都有自己獨特的產品。為此,農場必須向有關部門提交有關資料,從制度上保證了鄉村旅游的原真性和獨特性。家庭旅館的建設也同樣遵循這樣的原則,每一座房子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必須和諧一體,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以農場為載體,形成獨特經營模式。據統計資料,法國有各類家庭農場66萬個,平均經營耕地42公頃,其中68%的農場經營蔬菜、11%的農場經營花卉、5%的農場經營養殖業和水果,其余為多種經營。75%以上的家庭農場勞力由經營者家庭自行承擔,僅11%的農場需雇傭勞動力進行生產。法國農場專業化程度很高,按照經營內容大體可以分為畜牧農場、谷物農場、葡萄農場、水果農場、蔬菜農場等,專業農場大部分經營一種產品,以突出各自產品的特點為主。依托這些不同特色的家庭農場,法國鄉村旅游的經營模式就非常簡單高效,經營形式包括個人農場、有限責任農場、民事團體、商業集團等,其中個人農場占絕大多數。鄉村旅游經營者要求最低具有初中學歷,具備農業經營和管理的知識,最好熟悉當地的文化。
對我國發展鄉村旅游的啟示
不斷優化升級鄉村旅游的定位和功能。功能定位是鄉村旅游發展政策的基礎和核心。鄉村旅游具有重新配置鄉村資源, 整合鄉村功能的重要作用, 可以作為相當多鄉村傳統產業的替代產業和長遠發展的戰略產業, 甚至可以起到“重喚農村文化與靈魂的作用”。因此, 要按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和國家發展新戰略,不斷優化升級鄉村旅游功能定位,這是鄉村旅游發展的認識基礎。
完善鄉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和法規體系。早在1988年法國便成立了隸屬國會農業委員會的農業觀光服務處, 作為推廣農業旅游的中央機構。法國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包括發展政策、土地和資源、行業管理、市場規范和行業自律機制等。例如,規定“暫住型農莊”主人必須親自向來客介紹農莊的歷史、運作等方面的知識,以提高游客了解風土民情。在餐飲方面也有相當具體的規定,要求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式簡單多樣化的菜式。通過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鄉村旅游企業在運營、游客服務、接待設施設備、鄉村內外部環境以及安全和衛生等方面的行為,保障了鄉村旅游的良好發展。我國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規劃和法規體系。各地方政府和各主管部門應制定詳細的可操作的規范和監管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的各類細則和條例,包括市場、經營、管理、質量監督、責任事故、食品、服務等,以促進鄉村旅游的良性發展。
立足本地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對鄉村旅游內涵的認識不準確,鄉土特色不明顯,鄉村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重復建設,盲目照抄照搬,模式單調,缺乏基于本地特色的創新。因此,要充分挖掘本地區、本鄉本村在人文、歷史、環境、生態、農業等相關的特色,堅持原住房、原住民、原生活、原生產、原生態的原則,確定本鄉本村旅游發展重點與優勢, 形成各地的特色旅游產品, 從而形成本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競爭優勢,促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鄉村旅游;統籌城鄉發展
鄉村旅游的起源,一般意義上認為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西班牙。我國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逐漸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契機。我國借鑒國外農村旅游發展經驗,鄉村旅游發展迅速。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使我省農村呈現經濟發展新氣象。
一、鄉村旅游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作用
目前我國農村主要面臨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面貌落后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焦點在于農民收入較低且增長緩慢,可以看出80年代以來,農民收入的增幅明顯低于城鎮居民,二者的收入絕對額的差距逐年擴大。“三農”問題已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巨大障礙,解決城鄉差距問題刻不容緩,國家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其重點就是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需調整產業結構,而見效最快的就是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具體作用如下:
1.有效改善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局面。旅游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使農民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對游客的服務中來,這樣農民可以從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另外發展鄉村旅游,游客直接來農村消費,可以降低農副產品的交易成本,如石家莊欒城通過舉辦草莓采摘節,吸引游客親自下田間摘取購買,這樣不僅使游客獲得了親自參與的滿足感,而且農民自己也節省了采摘的勞動支付,不用再拿到市場上去銷售從而降低交易成本,獲得更高的收益。總之,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農民的收入,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2.有效改善農村落后的面貌。發展鄉村旅游為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供內在動力。鄉村的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農民思想守舊不開闊等這些都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障礙,為發展鄉村旅游政府應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來加大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建設,對農民進行各種知識培訓以適應鄉對旅游業的發展。這必然會使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3.有效促進鄉風文明、鄉村民主建設。鄉村旅游為鄉村文明、鄉村民主提供內在動力。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效促進城市與鄉村居民的交流,促使鄉村居民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價值觀念、消費觀念等方面的轉變,從而使其摒棄一些小農思想的陋習。城市居民帶去的科學知識、現代城市文明等信息,這些信息的傳播激發了農民對科學文化知識和科學管理知識的學習熱情。
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綜上所述,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促進農民多渠道的增加收入,有利于促進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有利于促進鄉村的環境保護使村容整潔,復合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因而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我省的新農村建設。
二、我省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鄉村旅游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我省鄉村旅游起步較晚,目前還在探索階段。我省鄉村旅游客源主要以周圍城鎮居民為依托,以自駕游為主因此停留時間較短、出游時間較為集中,且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的限制,我省的鄉村游還不能很好的滿足城鎮居民的食、住、行、游、購、娛的需要,因此游客在農村花費較少,造成鄉村旅游的經濟效益低下。綜合起來我省鄉村旅游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鄉村旅游產品單一,雷同較多,缺乏特色。目前,由于我省農民素質較低、思想意識不到位,另外受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我省的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形式單一,沒有深入的發掘鄉村旅游的內涵,且開發盲目現象嚴重缺乏當地特色,造成各地方鄉村旅游大同小異,因而對游客吸引力不大回頭客較少。
2.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上不規范。鄉村旅游一般以農戶為單位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活動,農戶自己經營管理,由于農民自身知識水平的有限,因此在經營管理上不夠規范,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從而影響農戶經濟效益的提高。
3.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服務質量偏差。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一般為當地農民,長期以來農民生產生活上較為自由,形成來散漫的生活習慣,在參與旅游服務中思想意與行為上一時很難協調,另外大多數農民也沒有受過較高的教育,因此由農民組成的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相對較差,服務意識缺乏,在旅游接待中不能很好的注意服務細節,容易引起游客不滿。
4.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盲目而失去原真性。目前,鄉村旅游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個體小規模經營,同時經營者受自身觀念和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在旅游產品開發時缺乏系統科學的旅游資源論證,導致經營者在開發旅游產品時盲目追風而失去其原真性。游客選擇來鄉村旅游是為體驗真正的農村生產、生活、民俗等,而開發盲目失去原有的農村風情,使游客失去原有來此旅游的動力。
5.農村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現在我省大部分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如排水設施、垃圾處理等設施匱乏,特別是道路問題,現在很多鄉村還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這些都造成鄉村環境較差,不利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三、針對我省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1.合理定位,塑造特色景觀。鄉村旅游的客源大都是城鎮居民,他們來鄉村旅游就尋求鄉村的田園風情,因此開發者要合理定位,高標準要求,以其獨特的地方性,展現出源地質文脈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另外,特色是旅游業的生命,旅游地失去特色也即失去該地持續發展的條件,所以在開發時應立足每個鄉村的實際,從地方性研究與文脈分析開始,進行市場調查,分析游客心理需求和市場特征,從而提出該村的發展主題,再按照此主題進行景觀、旅游活動等建設。
2.加強政府引導。農民自身力量薄弱,需要政府給予強有力的扶持和幫助,通過各種途徑逐步引導農民探索一條有效地經營管理模式。政府應向農民介紹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并派遣專家下鄉進行指導,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高效的經營管理模式。
3.加強農民的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應從思想觀念和業務知識等方面進行培訓,使農民開闊思想,獲得更多的旅游及相關的知識,從而使農民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培養其服務意識,從而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4.旅游產品并發應保留其原真性。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要有規劃,保留其原真性才能具有更強的吸引力。鄉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環境是鄉村旅游的個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覽的追尋目標。作為鄉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觀,不能改變其原真風貌。所以,在鄉村旅游的開發過程中,要注意合理規劃,合理布局保持原汁原味的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游的魅力,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5.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農村配套設施。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盡快建立鄉村融資機制,使其資金來源充裕、穩定、多樣化,滿足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另外政府應在政策上予以保障,推進二元基本設施基本供給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增加農村基礎設施的供給。通過資金和政策上的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必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Fakeye.p.andJ.Crompton.Imagedifferencesbetweenpmspee-tive,First-Time,andRepeatVisitorstotheLowerRioGrandeValley[J].JoumaloftravelResearch,199l,29(2):10~16
[2]SuzanneWilson,DanielR.Fesenmaier,JulieFesenmaier,andJohnC.vanEs,FactorsforSuccessinRuralTourismDevelopment,JournalofTravelResearch,Now2001,40:132~138
[3]潘秋玲.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北京第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1):90~94
【關鍵詞】鄉村旅游 石塘人家 旅游市場分析營
南京市是我國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江蘇省的旅游龍頭城市,是歷史名城,博愛之都。南京市把鄉村旅游作為全市旅游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與文明進步的有力手段。南京市先后出臺的《南京農家樂專業戶達標評比暫行標準》、《南京鄉村旅游發展三年規劃》,《關于推進農業旅游與鄉村旅游發展,促進南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合作協議》,《南京農家樂專業戶達標評比暫行標準》等文件,為市域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與方向引導。
總體而言,經過10年多的發展,南京鄉村旅游已達到一定的規模,環南京都市圈都分布有鄉村旅游資源景點要確定休閑旅游的總體框架,擴大休閑旅游的規模,完善休閑旅游的基礎設施功能。在南京市大力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石塘人家的鄉村旅游發展起步較晚,不過發展勢頭很好,開發潛力也很大,屬于南京市要重點打造的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核心區域部分。
一、“五朵金花”的旅游資源
(一)游覽觀光型資源
石塘人家以良好的鄉村環境,獨特的稻田風光、農業園基地,把鄉村獨有的民俗、民藝、民情等作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們的到來,享受風景風情。
(二)休閑娛樂型資源
石塘人家現在已有特殊住宿設施(青年旅舍和農家住宅等)、美食品嘗活動(五月西瓜節等)、休閑娛樂項目(種植、垂釣、采摘等)、系列趣味活動等。是體驗性強、互動性強的資源,讓游客主動的獲得快樂,充分調動積極性。
(三)求知研修資源
石塘人家擁有良好農業的資源、農業環境等,通過開展農業調研活動等研修型活動發揮鄉村農業的教育功能,將觀光、學習與旅游有機結合在一起。
(四)農業園觀光體驗資源
石塘人家通過展示種植業的栽培技術,開放水果園區、蔬菜園去和花卉園區,供游人賞花觀景、學習園藝知識、租賃土地、采摘瓜果蔬菜,體驗農家樂趣等。
(五)鄉村度假療養資源
石塘人家寧靜的環境與清潔的空氣為鄉村度假村的修建提供了條件,在此基礎上選擇風景優美的地區并配套各種休閑娛樂設施就形成了專門的鄉村度假療養地用來滿足城市居民休閑、度假、娛樂等需求。
二、市場調查
(一)旅游市場調查與分析
鄉村旅游的特殊基礎條件決定了鄉村旅游只能將客源目標市場定位于城市。經過調查,結果表明,“五朵金花”的客源主要以南京市市民為主,其中以中青年為主,總體消費水平能力較低,有待進一步提升;出游方式上的選擇主要以家庭或結伴式為主,就目前來看,團體旅游者較少,就意味著在宣傳上要采用大眾化的傳媒方式與針對個在旅游宣傳工具。總體而言,雖然石塘人家的感知度不高,可就參與過當地旅游的游客對石塘人家的滿意度情況較佳,可見其市場發展的潛力很大。綜上發現,石塘人家在產品設計、市場宣傳推介、游客結構調整、基礎設施改善、旅游形象設計等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適應鄉村旅游不斷發展的要求。
(二)旅游開發存在問題分析
1.旅游產品的“鄉土性”特色不突出。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對鄉村旅游的“鄉土性”本質認識不足。僅僅是農業觀光旅游,忽視鄉村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多數富含鄉土氣息、體現鄉土文化的旅游資源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加以開發,影響了鄉村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石塘人家某些地方人工造景的痕跡過于明顯,忽視了鄉風民俗文化內涵的開發,失去了鄉村原有的風貌和特色,降低了旅游吸引力。
2.基礎設施條件落后。石塘人家鄉村處于南京市郊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因此一定程度上,基礎設施建設較差,投入資金不足,適應不了廣大游客的需要。旅游區道路、停車場、洗手間、電話亭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衛生狀況和設施條件較為薄弱。難以讓游客接受,也難以留住游客。起步階段還需抓緊建設基礎,打好基礎。
3.旅游產品單一與產品同質化。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產品單一,可以說90%以上還僅僅停留在提供簡單的吃、住家庭接待服務和季節性采摘活動上。在一定程度上現已有的鄉村旅游都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呈現出大規模擴張,低水平發展的狀態,產品同質、品位低、重復率高,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石塘人家的鄉村旅游尚未深入挖掘鄉村農業旅游資源和民俗文化內涵,旅游活動主要停留在觀光、吃農家飯、垂釣等項目上,以滿足游客的最基礎的物質需求為主,缺乏對精神氛圍的塑造。
4.鄉村旅游信息建設有待提高。景區景點來講其信息主要通過紙質旅游宣傳品,部分景點通過自己的專業網站(橫溪鄉村旅游網,江寧旅游網),還有網絡、景點介紹光盤等電子宣傳品以及旅行社、旅游咨詢中心等商業服務機構推介的部分信息。但這些僅限于部分知名景區,更多的景區尚不為大眾所知,導致游客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親朋好友的推薦。
三、市場調查開拓目標與戰略
石塘人家旅游開發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綜合考慮石塘人家的旅游資源優勢、客源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等因素,確定石塘人家旅游開發在南京市區域旅游空間格局的定位與旅游發展方向定位。通過鄉村旅游形象塑造、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活動項目設計、旅游業態培育,充分挖掘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內涵,全面提升石塘人家在旅游市場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為江寧“五朵金花”實施“旅游興村”的發展戰略與實現“強村富民”的發展目標,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一)突出重點與特色——提高品牌競爭力的核心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國外十分重視發揮自己的特色優勢。如法國以發展特色農場為主,荷蘭以養殖、花卉為主,英國一直致力于鄉村旅游資源保護工作。石塘人家的鄉村旅游的發展,必須堅持突出重點與特色的原則。這是鄉村旅游開發的“根”。突破單一性、同質性,找到獨具魅力的特色,不斷發展,生生不息。
(二)鄉村文化內涵——品牌生命延續之本
鄉村旅游是建立在民俗文化基礎上的旅游,是城鄉文化產生巨大分異后形成的旅游,是具有生態文化觀念的旅游。因此,石塘人家的鄉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觀賞、采摘、娛樂等表象上,必須走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道路,挖掘鄉村的民俗、民藝、民情中豐富的營養,鄉村旅游的品牌才會得以持久地延續。要對傳統節日、民俗風情、民間藝術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民俗民藝,打造獨有的當地文化特色。
關鍵詞:鄉村旅游;洪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3-0095-01
1 鄉村旅游的概念及特點
鄉村旅游起源于19世紀中期法國貴族間流傳的郊外騎馬游玩活動。20世紀后期,鄉村旅游在世界各國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集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項目。我國的鄉村旅游業出現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周邊地區。鄉村旅游以其花費低,路程近的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自助游、家庭游。開展鄉村旅游的農村地區主要依靠利用鄉村自然景觀資源和現有的生活和生產資料服務于游客,因此經營成本相對不高,收取的服務費用也較低。近年來,鄉村游不斷發展,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將發展鄉村旅游確定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2006年,國家旅游局將“2006中國鄉村游”確定了旅游主題,在全國范圍內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2 洪江鄉村旅游業發展概況
湖南省洪江山川秀麗,風光旖旎,名勝古跡、自然景觀眾多,擁有一條以芙蓉樓古墻城為中心點,輻射至魚塘溪漁莊等六十多處特色景點的旅游觀光帶,可以集垂釣、漂流、賞花、品茗等游玩活動于一體。素有“楚南上游第一勝地”之稱的黔城,是一個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古鎮內有芙蓉樓、鐘鼓樓等游覽勝地。2006年洪江接待海內外游客6萬人次,旅游創匯10萬美元。鄉村旅游業對于洪江鄉鎮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洪江提出了“旅游興市”的戰略思想,將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來大力發展。
通過在洪江地區一段時間的實地調研,筆者認為洪江旅游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由于洪江的鄉村旅游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在旅游經營管理、環境保護和服務質量等方面還有待改進。
2.1 洪江市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四大資源優勢
(1)優美的的自然景觀資源。洪江市境內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種豐富。雪峰山的險峻,沅水江的秀美,都是洪江重要的景觀資源;洪江現存植物上千余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種類28種,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種類42種,是洪江豐富的自然資源。
(2)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資源。洪江市位處湖南西部,緊鄰懷化市,東依邵陽市。近年來,上瑞高速公路、209國道等多條高等級公路的改造進一步改善了洪江市的交通狀況,將洪江市與湖南省會長沙市的車程縮短為四個小時,將吸引周邊城市更多的市民自駕車來洪江游玩。
(3)豐富的民俗和名人資源。洪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有侗、苗、瑤、回、土家 等14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慶活動,生活居所,甚至普通的日常用品都是引起游客的濃厚觀賞興趣的亮點。曾經生活在洪江的名人名家,例如王昌齡、袁隆平,其實也是不容忽視的獨特資源。他們的詩句與發明聞名于世,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學者慕名來到洪江。
(4)熱情純樸的民風資源。洪江人民熱情淳樸,生活安逸,吸引著城市游客來這里舒緩平日快節奏的工作壓力。他們可以利用周末來到洪江,走進普通農戶家,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呼吸清新的空氣,品味農家飯、體驗農家樂。
2.2 洪江市鄉村旅游的現存的三個弊端
(1)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妥善保護。洪江古城是芙蓉樓的所在地,城中至今仍居住著上百戶居民,讓人既驚嘆于古城建筑的精巧構造和持久耐用,一方面也為古城未來的面貌感到擔憂。古城街頭錯綜復雜的電線和近年新修的建筑,與周邊的景觀格格不入,影響古城墻的觀賞效果。而在袁隆平院士工作和生活過的安江農校舊址,曾經見證了院士發現和培育雜交水稻的艱辛歷程,如今卻人去樓空。人們只能從塵封的樓房和廢棄的實驗大棚支架,依稀分辨出“安江農校”的概貌。這些旅游景區缺乏妥善保護,失去了應有的風采,會讓慕名前來的游客敗興而歸。
(2)缺乏系統的旅游管理體制,村民接待不能滿足游客物質和精神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在洪江地區,不少村民在自住的竹屋接待游客用餐休息,有很多從懷化、邵陽來的游客,他們愿意在這些農戶家搭伙吃飯,卻很少住宿,總是朝來夕走。這是因為村民的房間有限而不能提供住宿服務。
鄉村旅游雖然是依靠鄉土氣息和自然風光來吸引游客,但若不能滿足游客住宿等生活需要時,就會都會影響游客的滿意度,游客減少了他們在鄉村的旅游時間和游玩項目,最終造成了旅游收入的隱形流失。
(3)對外宣傳洪江旅游資源的力度不夠。缺乏對外的有效宣傳,則無法創出洪江鄉村旅游的品牌,將嚴重制約洪江市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3 促進洪江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1)了解和分析城市游客的旅游動機和需求,加強對文化古跡、旅游景點的重建和保護,結合本地風光特色和民俗文化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只有找準游客的鄉村游的動機和需求,并有針對性的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務,才能吸引和保留游客,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城市居民選擇鄉村游的動機可以概括以下六類:尋求異文化、回歸自然、獲取知識、保健身體、社會交往、故地重游等。如果不了解游客來鄉村旅游的目的,而是盲目的拆除祖屋建小洋房,摧毀樹林造游樂園,破壞了鄉村對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村味”,那只會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吸引不來幾名觀光旅游者。這樣的鄉村旅游是名存實亡的,不可能持續發展。所以,在鄉村旅游的開發實踐中,有必要針對游客的動機和心態進行調查研究,以此指導鄉村旅游資源的資源與環境實施保護性開發,實現旅游產品供給與游客需求的實現合理對接。
關鍵詞:安圖縣;鄉村旅游;思考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1)一09—0041一l0引言安圖縣地處長白山腹地,有“長白山下第一縣”之稱,是我縣最大的資源優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我縣經濟基礎較為薄弱,旅游業發展雖有進步,但還存在旅游基礎設施差、景區檔次不夠、難以形成品牌效應等問題。
1解讀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以獨特的鄉村文化景觀、幽美的農業生態環境、參與性強的農事生產活動、傳統的民族習俗等為旅游資源,以都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融觀賞、考察、參與、娛樂、餐飲、購物、學習、度假于一體,以滿足旅游者回歸自然、娛樂求知等方面需求為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鄉村旅游起源于l9世紀30年代的歐洲。
19世紀8O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關注程度的提高,世界范圍的“綠色運動”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鄉村旅游開始于1992年休閑之都——成都的郊區龍泉驛書房村的桃花節。
2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我縣在“以長白山文化為底蘊的生態經濟強縣”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堅持發展特色經濟,逐步形成了以生態農業為基地、生態旅游業為先導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依托長白山發展旅游,結合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我縣鄉村旅游的景區、景點已初具雛形,旅游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具備了開發以生態旅游、民俗旅游、休閑度假游、農業旅游、養殖及藥材種植觀光旅游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鄉村游”景區、景點有餐飲美食街、漂流等有10處,分別在九個鄉鎮區域內,主要集中分布于明長公路沿線。具有一定規模和接待能力的生態溝系(主要指山莊、釣魚場、種植基地等結合飯店等接待場所)21處,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城鎮周邊,如明月鎮、松江鎮、二道鎮。
我縣“鄉村游”年總接待能力8萬人,實際接待人數6萬人,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遞增,年鄉村游總收入在1200萬元左右。游客多是利用假期以朋友聚會、家庭聚會、集體聯歡等方式的自駕游。
另外,我縣還有五虎山、明月湖、山、藥水泉等具有巨大開發潛力和前景的鄉村旅游資源1O余處。相關項目的統一規劃和對外招商引資正在有序推進。
轉貼于 3存在的問題
3.1規模小.品位低、服務和管理水平低由于鄉村旅游,農家樂等最初發源于個體小飯店、小作坊、小魚場等,投資實力和規模有限,沒有市場定位的理念,服務意識和檔次都無法與正規服務行業相比,管理水平更是無從談起。
3.2鄉村游產品類型同質化嚴重
各“農家樂”提供的服務項目大同小異,僅停留于吃農家飯、釣魚、喝茶、唱歌、打牌等常規活動。由于地理位置趨同,創業出發點近似,創業技能和理念比較原始和低層次,造成大部分服務項目都是吃農家飯等雷同旅游產品和娛樂內容,不可避免的產生沒有新意和惡性競爭。
3.3缺少統一布局,缺乏地域特色.競爭力弱農家樂和鄉村游都是白發創業,沒有明確的組織協調機構,缺乏統一策劃和安排部署,沒有結合各自實際特點,策劃包裝項目,更談不上細分市場,提前定位,有目的有計劃的發展特色項目,造成有限的資源過于集中,重復建設等浪費現象,缺乏核心競爭力。
4解決問題的建議
4.1統一謀劃,突出特色.細化功能。形成互補我縣各鄉鎮的資源狀況不盡相同、各有特色。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應做到因地制宜,在統籌縣域內各地優勢的基礎上,突出特色。要深入研究總結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打造不同的特色,相對于外地游客的一次游、一線游,本地區城鎮居民的郊外游將漸漸發展為反復游、周期游、過夜游等。所以,要針對不同的消費對象,包裝不同的產品,來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拉長游客消費的時間和空間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健康有序發展。
4.2整體包裝。加強對外宣傳,樹立整體形象和區域品牌“鄉村游”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和游客量。將“農家樂”捆綁起來統一包裝營銷,同時對已經有的品牌實旖產業化經營,大力挖掘民俗,尤其要借助朝鮮族民俗、滿族民俗等與民間生活有緊密關系的農家生活開展經營項目。結合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自釀飲品、手工藝品、文化產品等開發相關旅游產品,擴大自有特點,豐富旅游內容。
4.3統一標準.加強培訓。從基礎做起。強化服務觀念。提升管理水平旅游的持久動力就是服務,有水平、高質量的優質服務,是一個地區旅游行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要常抓不懈,統一服務標準,加大培訓力度,從行政管理人員,到最普通的員工都應該得到全面專業化的正規培訓,強化服務觀念,夯實基礎,不斷提高行業整體管理和服務水平。
[關鍵詞]體驗營銷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起源于19世紀中期的歐洲,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很大的發展。在我國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是在21世紀人們的旅游消費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時才出現的。近年來,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既古老而又新穎的旅游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農業、農民為資源而開發的一種新型的旅游產品,是以農村獨特的生產形態、居住環境、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對象的一種旅游形態。在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中,體驗營銷不可缺少。
體驗營銷是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是體驗經濟的一個最為典型的表現階段。1998年美國戰略地平線LLP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提出體驗營銷是指: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理念。并且認為消費者消費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中、消費后的體驗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體驗營銷目前不僅應用到生產、流通企業,還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服務性企業中。對于鄉村旅游這種旅游產品而言,其本身也屬于服務經濟所提供的產品,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提供“服務”就逐漸演變為提供“體驗”,這樣體驗營銷就在服務業中應運而生。本文主要分析在鄉村旅游中如何應用體驗營銷。
一、樹立體驗營銷觀念
隨著我國休閑經濟和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鄉村休閑旅游面臨廣闊的市場前景。如何在這良好的發展勢頭下取得比較好的競爭優勢,這是鄉村旅游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如何吸引消費者、如何創造并引導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還有那些需求未被滿足等,這同時也是鄉村旅游產品要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供鄉村旅游服務的企業應從營銷模式的角度來考慮解決方法。
長期以來,旅游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的只僅僅是交通工具、景點、文化方面的變化,消費者只是被動的接受旅游服務,而且對旅游產品的信任度也逐漸降低,因此就出現了“看景不如聽景好”的俗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因為消費者在享受旅游服務的時候只是走馬觀花,實質性的體驗活動很少,因此感觸不深。這一方面是因為旅游產品本身的局限性問題,如旅游產品是受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等;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務者的營銷理念問題,單純強調數量而忽視質量。在鄉村旅游這個旅游產品中,產品本身所受的局限性不多,影響消費者需求和旅游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經營者的營銷理念。因此,在鄉村旅游服務的提供過程中,應強調消費者的體驗活動,以體驗來衡量服務的質量優劣,提高消費者的感觸度。這就要求鄉村旅游的提供者樹立體驗營銷觀念,給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農家生活的機會,使消費者有一種身在其中并難以忘懷的體驗。
二、發掘特色體驗產品,創造需求,創造市場
消費者要選擇一種產品時,主要強調這種產品能給自己帶來的效用的大小。因此,在選擇鄉村旅游時,消費者會考慮的是鄉村的休閑的氛圍、純樸的民風、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世外桃源般的居住環境。但是消費者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各地鄉村旅游的真實情況。所以,鄉村旅游產品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避免和一般旅游產品雷同。具體而言,鄉村旅游中應強調特色體驗活動,根據當地的特色環境和人文條件創造出特色體驗產品,創造出適合消費者的特色需求。如在蔬菜生產區可提供蔬菜的種植和采摘活動、在水果生產地可提供果園內采摘銷售活動、在山區可提供登山活動等。這一些活動都可以以鄉村旅游產品中的一個產品類別出現,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人可提供有區別的產品,在條件允許下可以提供“全面客戶體驗”,讓每一個消費者度能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如手工磨面、手工造紙、手工染坊等。這樣,消費者在選擇旅游產品時會更多地考慮到鄉村旅游體驗的特色,考慮到特色體驗給自己帶來的可感知的價值。同時這種體驗也會隨著消費者的購后行為而給經營者帶來良好的口碑效應,使鄉村旅游的市場逐漸擴大。
三、籌劃、舉辦展示產品體驗的活動,引導消費者的需求
在鄉村旅游的消費中,消費者要考慮自己的體驗價值的大小,而這種價值的大小必須要通過一定的體驗活動才能體現出來。因此,鄉村旅游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就必須把特色體驗產品以某種活動或某種展示的方式表現出來,鼓勵消費者參與、引導消費需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主要考慮當地的地理條件、風土人情、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活動產生的效果的好壞等問題,而且要特別強調消費者在活動中會得到什么樣的體驗、消費者的需求是否被滿足等。如湖南常熟虞山林場舉辦的楊梅節,它把對林場的觀光和楊梅的采摘、品嘗結合到一塊,讓消費者在觀光的同時體驗到采摘的樂趣,在體驗中消費,在購買中得到樂趣。通過這樣的活動,消費者得到的不僅是采摘到的楊梅,更多的是采摘、品嘗時的體驗,楊梅就是消費者可回憶的田園風光的典型物品,一旦消費者看到楊梅,很可能就會想到林場,會考慮到到林場去旅游,這樣消費者的需求就被有效的引導起來。通過籌劃、舉辦特色體驗活動,使鄉村旅游產品在體驗中被消費,在消費中使消費者得到樂趣,使市場得以開拓,消費需求得到提高。
四、在體驗中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在鄉村旅游的體驗營銷中,強調比較多的是消費者的體驗,但提供這種體驗的卻是服務人員,而一般情況下這種服務人員應該是農民,這樣才能體現鄉土本色。然而在現實情況下,提供鄉村旅游服務的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這就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因此,在實際的體驗活動的提供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要逐步增強服務人員的旅游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樹立服務理念,保證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旅游中應用體驗營銷模式,可以使鄉村旅游的特色得到很好地體現,使鄉村旅游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使消費者得到休閑娛樂的體驗、難以忘懷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周巖遠江:體驗營銷[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3
[關鍵詞] 鄉村旅游 市場營銷 現狀 創新
一、鄉村旅游的發展歷程
鄉村旅游起源于19世紀中期的歐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廣。1863年,托馬斯•庫克組織了到瑞士鄉村的第一個包價旅游團。1865年,意大利“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鄉村旅游的誕生。20世紀60年代以來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在歐美國家己經成熟發展為規模巨大的產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旅游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大力推動下,鄉村旅游作為生態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始向發展中國家推廣。目前,鄉村旅游己成為現代世界旅游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我國的現代鄉村旅游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開始萌芽,20世紀80年代末期才逐漸興盛起來。伴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置身激烈競爭旋渦中的人的精神不堪重負,人們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遠離城市、遠離污染、遠離競爭、回歸自然、尋找休閑的生活方式便成為人們生活的急切需求,愈來愈多的城里人到鄉村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1998年,我國國家旅游局推出“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鄉村旅游的熱浪。21世紀初,國家旅游局又推出各主題年活動,鄉村旅游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具有鮮明鄉土特色和時代特點的鄉村旅游地與鄉村旅游區。正是因為鄉村旅游對于繁榮鄉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就業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鄉村旅游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國內外旅游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2006年中國鄉村旅游的主題口號是“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2007年的口號是和諧城鄉游,這些都大大地推進了鄉村游,己經漸漸成為旅游業的新亮點。
二、我國鄉村旅游市場營銷現狀
1.產品開發項目單一、城市化、粗放型經營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主體方式是觀光旅游,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未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對其深度的挖掘不夠,使活動形式過于單調,落入了“春季賞花、秋季摘果”程式化活動中。由于鄉村旅游供給尚處于賣方市場階段,導致鄉村旅游開發者片面追求效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大興土木使其城市化、人工化,從而失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忽視游客的滿意度、旅游形象塑造和長遠發展設計,缺乏創新設計和文化品位的鄉村旅游產品,損害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和鄉村旅游的形象,從而大大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采用低價的產品滲透價格
我國的鄉村旅游在知名度、資金實力方面相對于風景名勝區都處于弱勢,目前,我國開發的鄉村旅游多是處于城市近郊或者景區(點)附近,其客源以城市周末、節假日休閑度假游客為主,家庭出游的比例大,主要出游形式為散客旅游,需求彈性大,對價格敏感性較強,所以在價格方面以低價為主,采取慢速滲透策略。
3.營銷意識不強,營銷手段落后
我國鄉村旅游目前的銷售尚不成體系,農戶的自我銷售意識不強,我國不少地方現在仍存在著“先等當地旅游發展起來,再拿錢來宣傳促銷旅游”的落后觀念,難以引起人們特別留意,更不用說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預定和銷售系統了。由于沒有形成有序的橫向和縱向的網絡體系,使開發鄉村旅游的地區與當地或周邊大城市的旅行社、附近的知名景區(點)聯系不密切,沒有形成整體營銷。很多地方的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當地農民為主,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先進的營銷知識,致使鄉村旅游營銷缺乏系統性,營銷方式毫無新意。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多依靠傳統方式招徠游客,采用最多的宣傳促銷手段是發傳單或發名片。有少數經營者在互聯網上設立了宣傳網頁,取得了一定的營銷效果,但由于網頁的知名度有限,再加上信息量少、功能簡單等原因,還無法對鄉村旅游形成強有力的支撐。這就使得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旅游者雙雙蒙受效率損失。
三、營銷創新是實現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
1.激烈的市場競爭
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旅游市場越來越細分化,旅行社經營進入微利時代。面對微利,使旅游促銷更加專業,原來促銷是單打獨斗,各唱各的曲,各拉各的調。現在是集中促銷,既節省成本,又容易出效果。從目前來看,進入到營銷主導時代的我國鄉村旅游業必須用科學、先進的旅游市場營銷來武裝自己,把現代先進的旅游市場營銷理念引進中國鄉村旅游事業。
2.綠色營銷的市場需要
農村是受污染和被破壞較輕的地方,恰是人們向往“綠色”的最好去處。現在中央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而鄉村旅游正是這個精神的強大推動力。耕地廣闊,提供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環境優美,一些鄉村處在山區里,遠離現代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鄉村開展綠色營銷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可持續發展優勢。
3.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可持續發展是指一種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要走新路,就是要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動局面,必須在加快發展中堅定地走生態經濟、和諧發展之路。這就要求企業放棄傳統的工業時代營銷做法,實行“潔凈化”生產,探索新的營銷方式,即進行營銷創新。
四、鄉村旅游市場營銷創新
1.鄉村旅游市場營銷觀念創新
觀念創新是鄉村旅游市場營銷的先導。 2l世紀的我國鄉村旅游市場應追求與21世紀相適應的新營銷觀念:(1)鄉村旅游營銷的親情觀。親情的鄉村旅游營銷觀念強調把游客當“朋友”或“親人”,通過“農家樂”的形式,吃農家飯,住農家,參加農活勞動建立一種新型的親情關系。;(2)鄉村旅游營銷的知識觀。鄉村旅游應當集學習知識、考察、娛樂于一體,對游客起著拓寬視野和增長見識的作用,尤其對于青少年學生,知識的鄉村旅游為游客提供了一種深入了解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途徑。(3)鄉村旅游營銷的綠色觀。綠色營銷觀念強調經營者在營銷活動中要把市場需求與環境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大力開發綠色產品,盡量減少乃至消除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要努力探索發展旅游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內在規律,杜絕破壞性開發。
2.鄉村旅游產品創新
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第一要務。旅游資源的同質化,導致旅游產品的同類化現象普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愈是鄉土的愈是有個性,愈是本土的愈有特色。因此,對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時,應更多地糅入地域的鄉村民俗、懷舊的節事、農事農活、家鄉菜等鄉土化的素材。在實施產品策略時,必須采用新思路、新方法, 提升產品的質量。
3.體驗營銷
旅游業的本質是出售體驗和旅游經歷,鄉村旅游者期待的是不僅能觀光,而且能有鄉村生活的經歷。如“做一天茶農”、“當一天農民”。因此,鄉村旅游產品在設計時要注重體驗、度假、休閑等生活元素的攝入。實現鄉村旅游的體驗營銷,應該從主題提煉、體驗線索設計、場景設計、體驗氛圍營造、活動策劃和體驗過程等方面入手。其中,主題是體驗的基礎和靈魂,主題鮮明的旅游產品能充分調動消費者的感覺器官,使之留下難忘的經歷,強化旅游體驗;活動是主題的載體,沒有好的活動項目的支撐,美好的體驗只能成為泡影;在主題鮮明、活動豐富的基礎上,對鄉村旅游產品的場景、氛圍等細節加以強化,才能讓游客的美好體驗成為現實。
4.口碑營銷
鄉村旅游口碑營銷是指鄉村旅游產品供給方或經營者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引發顧客對該鄉村旅游產品的品質、服務及企業形象的談論和交流,并激勵顧客自發地向其周邊人群介紹和推薦的旅游市場營銷方式。 正所謂“金獎銀獎不如客戶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客戶的口碑”。(1)“員工和顧客是上帝”,“先有員工的滿意,才有顧客的滿意”。一線員工與游客接觸的時間最多,也最了解游客的需求,他們的服務態度、服務知識和服務技能直接影響到游客的體驗和感受。因此,要使員工向游客提供滿意的服務,旅游企業就必須首先把員工當作自己的顧客,搞好內部營銷,使員工掌握必要的服務知識和服務技能,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要對員工進行口碑傳播培訓,使之掌握口碑營銷技巧;要注重收集口碑傳播信息資料,整理成《口碑傳播信息手冊》,并不斷更新,使員工有信息可傳播,有標準可參照。 (2)創新“4C”道路。20世紀80年代,美國企業營銷專家勞特朋(Lauterbore)針對4P理論存在的問題,提出營銷的4c理論,4c即Consumer(消費者)、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4C理論的關鍵在于真正重視消費者的行為反應。4C理論的提出,使市場營銷從過去的“消費者請注意”的模式(4P)轉變為“請注意消費者”的模式(4C)。當旅游者感知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超過其心理預期時,旅游者就會主動成為該產品和服務的正面口碑傳播者。旅游者滿意程度越高,其口碑傳播的積極性越強。反之,當旅游者感受到的產品質量或服務品質遠低于心理預期,則可能引發負面口碑。
5.網絡營銷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信息的網絡化,旅游業與互聯網的結合使鄉村旅游網絡營銷成為了可能。互聯網是一個規模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可以說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目前有些地方的鄉村旅游還是“羞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僅僅靠“回頭客”及口碑傳播,影響小,見效慢。所以應該利用互聯網發展鄉村旅游,也可以建設地方性的鄉村旅游網站,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李國振:旅游營銷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
[2]劉志遠 林云:旅游營銷策略[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3]高謀洲 李紅巖:我國鄉村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商業研究,2006 (21)
[4]楊達源等:鄉村旅游開發理論與實踐[F].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5]李丹:鄉村旅游開發中的營銷行為[J].發展研究,2006(9);
一、研究區域概況
古桃花源位于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在奉家鎮西北部,毗鄰紫鵲界國家重點名勝景區,地理位置上處于雪峰山脈中段,是渠江的發源地。整體面積為1150公頃,其中建成區面積約120公頃,耕地總面積約為65.3公頃,其中水田36公頃,旱地29.3公頃。
古桃花源范圍內的旅游資源有奉氏族譜、桃花源真跡地、小樓、下團三級瀑布、烈士墓、下團明清古墓群、桃源洞等,與周邊旅游地共有的旅游資源包括新化山歌、桃花源漂流、蒙洱茶、奉家米茶、梅山儺戲、梅山儺舞、新化挽歌、梅山武術、楊梅酒、金銀花等。
從筆者走訪情況來看,這些旅游資源本身發展潛力較大,但是由于缺乏開發維護,呈現出可進入性較差、輔助設施不到位,年久失修,難以使用等情況。整體來看,旅游資源開發維護的情況較差,旅游資源基本處于潛在資源狀態。
二、古桃花源旅游開發模式探討
結合目前的旅游現狀,依據古桃花源景點的特征,筆者將古桃花源鄉村旅游的旅游開發模式主要分為:景區依托模式、農家生活體驗模式、生態休閑模式、文化觀光模式、戶外運動模式、紅色旅游模式。
1、景區依托模式
景區依托模式俗稱“搭便車”模式,主要出現在知名景區附近,主要是著名風景區旅游效益輻射范圍內的尚未發展完全的景區以該知名景區為依托,發展自身的旅游項目。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文化風俗、地質地貌或旅游項目特點上有較為緊密的聯系,但旅游項目又不能完全雷同。古桃花源距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紫鵲界梯田僅30公里。紫鵲界景區以梯田觀光為主要游覽方式,游客多乘車,游覽完整個景區僅需幾個小時,游覽時間較短;景區內高低落差大,平地較少,大型接待設施建設較困難,游客食宿等均受到影響。而古桃花源正好彌補這一缺陷,既可以延長旅游觀光時間,又可以提供足夠的接待設施,可以讓游客充分的體驗當地特有景色。古桃花源可以與紫鵲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形成首尾呼應、互助互補之勢,二者相互配合,有機統一。將游、購、娛、吃、住、行這六要素在游覽過程中為融為一體。
2、農家生活體驗模式
農家生活體驗模式俗稱“農家樂”模式,是目前我國各地鄉村旅游發展初期最常見一種模式,深受廣大鄉村旅游市場的歡迎。這種模式主要以鄉村居民家庭為基本的經營和組織單位,以鄉村居民自家的農莊或院落進行接待業務,低廉的消費價格、獨特的院落風光及原生態的農家生活該種旅游模式的主要吸引物。通過培養一日游、周末游市場,農家生活體驗模式能夠保有較為穩定的客源及較高的游客重游率。目前,古桃花源已有數十個農家樂已經開始運營,這些農家樂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等活動吸引婁底各區(縣)及周邊城鎮的游客前來游覽,通過住宿及就餐來體驗農家生活。這些“農家樂”旅游的開展為帶動當地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3、生態休閑旅游模式
此種模式一般是以農場、莊園、茶園的形式在鄉村地區發展的,其主要的吸引物為鄉村田園風光和鄉村農業活動,通過農事體驗、采茶做茶等體驗感特殊的農業活動,以滿足游客體驗農事、回歸自然的現實需求。古桃花源氣候怡人,幽靜清爽,符合人們進行生態休閑旅游時對于生態環境、景色、等各方面的高要求,長期以來的農耕生活習慣使古桃花運擁有充足的農耕用地可以用于農事體驗,目前,古桃花源內已經有茶田、糧田、果園等田園風光,通過將鄉村旅游與農業生產進行融合,比如在部分茶莊提供現場制茶品茶的活動,形成特色農業種植園、土特產品交易市場,可以讓外來游客既觀賞了田園美景又感受到了體驗農事的新鮮。
4、文化觀光模式
此種旅游模式以民俗文化及農村風土民情等為核心組織旅游活動及旅游項目,以文化內涵擴展鄉村旅游市場[7]。古桃花源包含有梅山文化、瑤族文化、秦人農耕文化等多種文化形式,翹檐干欄式板屋群,奉氏宗祠、儺戲、儺舞等濃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只要給于充分的開發,對于廣大游客來說會有很強的吸引力。古桃花源可以讓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了解當地豐富多彩、內涵深厚的民俗歷史文化。
5、戶外運動模式
戶外運動模式是以自然環境為載體,開展帶有探險或體驗探險感覺的戶外活動,需要活動開展區域內有符合需要的自然環境如溶洞、陡坡、高山等。古桃花源地區有著較為豐富的資源,適宜戶外運動,包括高山陡坡、溶洞、瀑布等。這些資源對于渴望融入自然、挑戰自我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擁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古桃花源內的三級瀑布、桃源洞等非常適合進行戶外運動、探險獵奇的旅游景點。可以吸引到戶外運動愛好者甚至是戶外運動俱樂部的團體前來,無形中提高古桃花源的知名度。在對古桃花源的開發中應結合優越的地理環境,建立戶外運動基地,吸引對戶外運動興趣濃厚的游客。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特色
[中圖分類號]F5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880(2011)06-0112-03
鄉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國,19世紀80年代開始大規模發展。目前,鄉村旅游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已有相當的規模,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家樂已超150萬家,規模以上休閑農業園區超過1.8萬家,全國年接待人數超過4億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營業收入已超過1200億元,帶動1500萬農民受益,鄉村旅游成為推動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鄉村旅游的內涵
布蘭威爾和蘭恩(Bramwell and Lane,1994)認為:鄉村旅游不僅是基于農業的旅游活動,而且是一個多層面的旅游活動,它除了包括基于農業的假日旅游外,還包括特殊興趣的自然旅游、生態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騎馬等活動,探險、運動和健康旅游,打獵和釣魚,教育性的旅游,文化與傳統旅游,以及一些區域的民俗旅游活動。德諾伊(Dernoi,1991)指出:鄉村旅游是發生在有與土地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是農業活動)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動。瑞切爾(Reiche1)、羅文格特(Lowengart)和米爾曼(Milman)指出:鄉村旅游就是位于農村區域的旅游,是傳統農業的后續產業或替代產業。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鄉村旅游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依托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
二、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
(一)根據推動機制來劃分
1.市場推動型。政府很少干預鄉村旅游產業的成長和發展,主要由市場自動調節鄉村旅游的成長和變動趨式,但政府不是放任自流,在自然生態保護方面政府往往進行指導和控制。實行該模式的國家一般市場經濟較發達,具備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各種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能進行行業自律和保護行業利益,如英國、美國。
2.政府推動型。政府給予鄉村旅游發展以實質性的影響,采取規劃或立法方式干預和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其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參與規劃、經營、管理與推銷等活動。較多采取該模式的包括臺灣地區和葡萄牙等。
3.政府-市場互動型。即把政府的指導監管機制與市場經濟自我調節機制相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的模式。政府往往把鄉村旅游作為促進鄉村發展的手段,在資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促銷、培訓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積極培育鄉村旅游市場。同時,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鄉村旅游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成立、成熟,可以有效實施行業自律。政府和市場的兩種力量互相呼應,彼此配合,保證鄉村旅游健康有序發展。例如,20世紀50年代,法國政府的“農村家庭式接待服務微型企業計劃”用來支持發展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二)根據開發的依托來劃分
1.都市依托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環境惡化、交通擁擠、人口密集、人均綠地減少,對自然風光的向往、對休閑概念理解的深入以及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使得以都市郊區和周邊地區為目的地的短程旅游需求不斷增長。回歸自然、貼近農村生活的鄉村旅游在大都市郊區和周邊地區迅速發展,并成為鄉村旅游。此類鄉村旅游可稱為都市依托型,主要指在大城市周邊地區發展起來的鄉村旅游,其客源市場主要是都市的居民,其特點是重游率高,易形成忠誠客戶。
2.景區依托型。主要指在著名風景名勝區周圍發展起來的鄉村旅游,其客源市場大部分是來自本國甚至海外的觀光客,其特點是初游率高、重游率低,不易形成忠誠客戶,是典型的觀光旅游。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某些景區依托型的鄉村旅游也開始出現一定數量的重游客,其特點和都市依托型相似。景區邊緣地帶是鄉村旅游開展最早的地區,景區周邊農村居民依托景區游客市場,發展特色農業、飼養業、畜牧業等,開展具有觀光、學習、教育等功能的鄉村旅游。同時,開展以家庭接待為主,突出鄉村生產生活內容的民俗旅游活動。
黃海輝:發達國家和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探析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鄉村旅游經驗
(一)美國的鄉村旅游
20世紀70年代后期,美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美國鄉村旅游形式多樣,產品豐富,既有觀光型,又有度假型,如農業旅游、森林旅游、牧場旅游、漁村旅游等。美國的鄉村旅游特色比較明顯,主要是國內居民游,社會意義遠遠大于經濟意義。美國鄉村旅游特點是典型的市場推動成長,鄉村旅游者主要來自美國本土,政府間接調控,各州政府在稅收上給予扶持,在培訓和促銷上進行指導,是典型的都市依托型。
1.事件節慶營銷(EVENT)推動鄉村旅游目的地發展
事件節慶營銷就是打造品牌節會,以展會、節慶、體育賽事為載體,開展聯合促銷,擴大旅游消費,制造事件和節慶是美國鄉村旅游的一大法寶。美國節日眾多,鄉村旅游正是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節日或者事件而組織開展的,利用當地某種資源而人為地制造節慶來吸引旅游者。例如,1998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烹制出了重達2.5噸的巨型漢堡包,以世界最重的漢堡包而被記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從此該州每年都舉行盛大的“漢堡節”,吸引了全美大量的旅游者。形形的“漢堡節”、“南瓜節”等節慶事件成為吸引大量鄉村旅游者來訪的重要因素,節慶事件的品牌效應使越來越多的地區重視利用節慶事件等開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發展。
2.州政府促進旅游發展政策
美國鄉村旅游者主要是美國人,聯邦政府重視國際旅游,對鄉村旅游的關注不夠,因此沒有形成統一的鄉村旅游政策。但各州政府的重視以及專門機構的建立為各州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州政府一是通過稅收傾斜來間接扶持鄉村旅游發展,利用稅收政策籌集資金,建立為鄉村旅游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同時美國的每一個州都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當地的旅游營銷工作。美國準許市鎮當局對用于商業用途的食宿服務征收附加稅,如房間稅、床位稅等,這是促進美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最有力的政策,改變了過去只有少數大城市才有財力建立專門旅游促進機構的歷史,穩定的稅收收入成為市鎮當地旅游促進服務機構——“會議旅游局”的專門經費,大大促進了全美鄉村旅游的興起。二是通過簡化手續來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美國各州基層市鎮政府往往對申請發展鄉村旅游的村莊或個人在手續上給予簡化,例如,加利福尼亞州1999年通過的一項“農業住宿法案”,明確規定:農家旅館可以低于商業旅館的最低規模和要求。
(二)法國的鄉村旅游
1.政府主導發展
法國鄉村旅游一直是在政府主導下發展的。一是實施振興鄉村計劃。由于城市化進程加速,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大量具有法蘭西傳統風格的鄉村民居空置或被損壞,鄉村經濟日益蕭條敗落,為了繁榮鄉村小鎮,克服農村空心化現象,法國政府于1955年啟動了“農村家庭式接待服務微型企業”計劃,農民可以加入到國家的“歡迎你到農莊來”、“農家長租房”和“農莊的餐飲與住宿”等幾種協會中,法國政府提供經費以資助農民維護與修繕鄉村民居;二是舉辦節慶促銷。法國政府每年組織一次為期兩天的鄉村旅游博覽會,通過展會來提高舉辦地的知名度,吸引旅游業者和旅游者;三是堅持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本地化政策。本地人經營鄉村旅游是關系到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法國鄉村旅游經營主體以本地人為主,即“所有的農業開發者、鄉村居民”,這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以外來的投資商為主,雖然解決了旅游開發項目在短期內的資金問題,并對政府的依賴較小,外來經營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還擁有客源優勢和促銷優勢,但是大量的外來投資者經營鄉村旅游容易形成旅游收益很難留存在當地的“抽血機制”,這對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繁榮農業意義較小,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本地化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促進當地農產品的直銷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改造過的鄉村民居作為鄉村旅館可以留宿過路客人,不僅提高了農民自身居住的舒適度,而且提高了民居的使用率,增加了農莊的額外經濟收入,家庭旅館的收入解決了農業收入季節性強的問題,并為維修、翻新傳統的農村民居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也保護了鄉村文化遺產。
2.行業協會發揮重要作用
法國鄉村旅游是政府行業協會互動的代表,鄉村旅游行業協會在政府的政策范圍內制定行業規范、制度及質量標準,以達到行業自律,最終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法國鄉村旅游的主要規范、質量評級標準由法國農會下屬協會制定。法國農會是公共職業聯合機構,既具有官方背景,又具有民間身份,一方面農會協助或政府主持涉農行政事務,另一方面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并代表農民利益與政府交涉,發揮了獨特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規范來保證鄉村旅游的鄉村性和本土化,協會對農民提供全方位指導、教育和幫助,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如為了保證使用當地新鮮的農產品,對提供飯店餐飲的“農場客棧”提出規定要求,要求其給旅游者提供的餐飲原材料必須使用當地的農產品,必須是新鮮食品,不能用冰凍食品,不得銷售或購買其他遠方農場的某些農產品,不得使用罐頭食品,但是酒與奶酪可以罐裝;為了體現本土鄉間美食特色,必須使用本地的烹調方法,觀光農莊的外觀必須是當地建筑風格,餐具必須是用粗陶、瓷器或其他具有代表性材質制造的,不許用紙質的桌布、餐巾紙;規定鄉村旅館的主人必須親自向旅游者介紹農莊的歷史、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培養經營者的自豪感和旅游者的親切感,從而讓旅游者達到“暢”的旅游體驗,培養旅游者常來常往的歸宿感,促進了鄉村旅游的回頭客的增長。
(三)臺灣地區的農業旅游
臺灣地區鄉村旅游最典型的代表是休閑農業。它是以觀光為主的休閑農業形態,即農業旅游,側重于發生在鄉村地域且和農業有關的旅游活動。2006年,臺灣休閑農業全年營運總收益約為45億新臺幣,平均每個農場全年總營業收益為409萬新臺幣,包括門票、餐飲、住宿、農產品銷售等收入。臺灣休閑農業全年游客人數約為4913萬人,平均每個農場游客人數為45000人,其中旺季每月約589萬人,平均每個農場5300人;淡季每月約230萬人,平均每個農場2000人。
1.合理規劃與執行
由于臺灣地區將休閑農業定為一種新興農業經營方式,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為政府推動。農業主管部門——農業委員會負責整個休閑農業的計劃審查與核定、經費配置等。農業委員會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指導休閑農業發展的計劃,使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規范性。為保證規劃的實施,臺灣強調信息共享,側重于農業各部門間的配合及農業與非農業部門之間的協調。當地政府十分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例如,為貫徹實施《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制定了實施細則,包括《休閑農場經營計劃審查作業要點》、《休閑農場專案輔導實施作業規定》等。這些法規條文明確規范了審批過程的程序、審核的標準,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政策實施的影響。
2.多品種的休閑農業
(1)觀光農園。觀光農園包括觀光果園、觀光茶園、觀光花園和觀光菜園四大類。觀光體驗類休閑農業指根據農業特產的不同,通過規劃使其具有參觀游覽價值,旅游者通過參觀農產品生產制作過程,滿足了好奇心,延長了游覽時間,也增加了農產品的直銷。
(2)休閑農場。農場是指經營農作物的場所,根據經營內容的不同,分為林場、漁場、牧場等多種類型。休閑農場是臺灣農業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是利用其原有資源的多樣性,開發出參與性極強的集農場采摘耕作、排解壓力、增長知識為一體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體驗活動。
(3)市民農園。市民農園是將位居都市或其近郊的農地集中規劃為若干小塊,分別出租給一般民眾栽種花草、蔬果或經營家庭農藝,其主要功能在于為一般都市民眾提供土地與耕種技術指導,讓他們也享受耕作樂趣,體會農業生產經驗。
(4)教育農園。它是兼顧農業生產與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產品,農園中生產或栽植的作物及設施具有教育功能。一般常見的有特用作物、熱帶植物、水耕設施栽培、親子農園等形態。自然生態教室就是一個典型的教育農園。
綜上所述,臺灣的休閑農業是政府推動型鄉村旅游的代表,主要表現在政府規劃指導和側重執行,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景觀造成的破壞。這樣不僅保證了休閑農業的特色,保護了從事休閑農業的企業依法經營的權益,而且防范了少數人以休閑農業之名進行圈地和違法經營。
四、結論
發展鄉村旅游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美國鄉村旅游呈現典型的都市依托型,突出的是鄉村地域,和農業牽涉不多,是市場推動下的自然成長,旅游者以美國人為主,通過節慶打造鄉村旅游目的地。而臺灣地區和法國的鄉村旅游側重的是農旅結合,和農業、農村、農民都有廣泛聯系,政府發揮了較大的作用。臺灣地區的代表模式——休閑農業呈現典型的觀光特點,法國鄉村旅游的最大特色是經營者本地化和行業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驗表明,發展鄉村旅游對解決“三農”問題具有獨特的作用和意義,不僅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而且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它的發展解決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而保證了農村社會和文化的傳承,推動了農業升級換代。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是保持鄉村性和本土化,在政府的指導下,基于本地人社區參與的開發才是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鄒統釬.鄉村旅游理論案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2]蘇寶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入賬超過1200億[N].農民日報,2011-03-03.
[3]戴斌,周曉歌,梁壯平.中國與國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比較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