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

        第1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一、基本情況

        *鎮是一個有18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48個村民小組,幅圓面積65平方公里,2.5萬余人口的山區農業大鎮,也是一個境內物產豐富,森林覆蓋面積較大,交通欠發*,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的鄉鎮。

        境內有非煤礦山私營頁巖磚廠1個,年產值20萬元以上,加油站1個,液化氣供應站1個,天然氣供應站1個,全鎮有通車里程110公里,縣鄉道里程30公里,村道80公里,客車6輛,其它車輛近34輛,摩托車300余輛,小Ⅱ型水庫2座,塘堰290座(其中:病險塘堰80座)。全鎮每年的5—10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煙花爆竹銷售點10個,分布于2個社區居委和聽包場集鎮。公辦學校13所,其中村小10所,私人辦學2所,在校學生4500人,學校D級危房改造滯后,險情突出。

        二、制定預案的目的

        1、確保國家集體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2、增強鎮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和快速處置能力,嚴防事件擴大,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損失和減少人員傷亡,以及消除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3、便于“統一指揮,分工協助,科學救護,快速處理”。

        三、有關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3、《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4、《四川省關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安全法》

        6、《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9、其它法律、法規以及《*縣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四、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遵循“單位自救,社會支援和政府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五、預案啟動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經鎮政府各類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人批準啟動本預案。

        1、一次死亡1人以上,重傷3人以上的水陸交通事故。

        2、一次性造成多人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3、一次性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的事故。

        4、其它凡屬性質嚴重、影響較大的各類突發事件。

        六、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鎮政府成立“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統一指揮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成立突發事件處理指揮部,負責突發事件的現場指揮,突發事件處置指揮長由趕赴現場的最高黨政領導擔任,相關部門和事故發生地的黨政負責人為成員。

        (一)、指揮中心組成人員:

        總指揮:鎮長

        副總指揮:分管副鎮長、政府辦主任、安監所長

        成員單位:派出所、建環站、衛生院、林業站、農機站、水管站、監察室、國土站、督學辦、財政所、民政辦、供銷社、廣播站、武裝部、工會、電管所等部門負責人。

        (二)、主要職責:

        1、指揮中心職責

        負責和排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統一協調鎮政府各部門、各村、社應急救援工作,統一調配救援設備、人員、物資、器材,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匯報和通報有關情況,必要時向縣、市其他救援中心發出救援請求,組織對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取證,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2、總指揮職責

        負責批準啟動本預案,有權調動全鎮一切力量,全面負責事件應急搶險的組織和協調工作,負責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的部門負責人研究應急搶險方案,制定應急搶險措施,制定生產恢復方案,明確各部門、各單位職責分工,根據事故情況建立安全警戒、事故救援、后期保障、工程搶險、生產恢復等現場工作組,明確負責人,組織現場應急搶險工作。

        3、副總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位時,全權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組織工作。

        4、成員單位職責

        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各自職權范圍內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指揮中心根據工作需要可下設危險源控制組、現場搶救組、醫療救護組、消防組、安全疏散組、安全警戒組和物資供應組、宣傳報道組等。

        七、突發事件報告

        發生突發事件或有可能發展成為重特大事故和可能危及周邊安全的事故時,應及時向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或有關單位報告。

        1、報告電話: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3601034,鎮中心衛生院:3601040,派出所:3601042,火警:119,鎮財政所:3601079,鎮民政辦:13982879806,鎮林業站:13982809583,國土站:3601072,廣電站:13778384488,電管所:3601070,水管站:13551428459,建環站:13568193556,督學辦:3601043。

        2、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責任單位和名稱、交通路線、聯絡電話、聯絡人姓名、危險源種類、數量、事故類型,周邊情況,需要支援的人員、設備、器材等。(事故必須在兩小時內上報,12小時內書面報告。)

        八、救援程序

        1、接報單位必須在接報后10分鐘內出警,快速趕赴出事現場,全力搶救傷員。

        2、接到報告后,迅速向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匯報,鎮指揮中心一方面及時匯報,一方面統一組織人力和車輛設施快速趕赴事故現場。

        3、指揮中心成員到*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指揮命令各應急救援分隊立即展開救援工作,如事故擴大時,應及時請示上級支援。

        4、事態得到控制后,由指揮中心決定應妥善保護的區域,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對事件展開調查取證,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

        九、法律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未依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事故報告職責,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

        2、未依照本預案的規定落實應急救援所需的設施、救援物品等物資儲備的。

        3、應急救援工作中或臨陣逃脫、擅離職守的。

        4、應急救援工作中不聽從指揮的。

        5、妨礙搶險救援工作的。

        第2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關鍵詞:建筑施工,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管理

         

        1 建筑施工危險源的識別、評價

        1.1建筑施工危險源的識別

        建筑施工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是建立應急體系和編制應急預案所必需的基礎信息,通過對建筑施工危險源進行識別,力爭從小的危險源中發現大的危機,避免其發展演化為突發安全事件,并對識別出的危險源進行評價,對有可能演化為大的突發安全事件的危險源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加強重點檢測,并制定應急預案。建筑施工危險源識別是指從施工生產活動中,識別出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物質損失、施工作業環境破壞、相鄰建筑物移位等意外的潛在不安全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別,事故直接原因及其過程。在危險源識別過程中要借助于一些技術和工具,這不但會提高識別效率,而且可以規范操作、不易產生遺漏。危險源識別技術和工具主要有Delphi法、情景預測法、頭腦風暴法、安全檢查法、分解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圖解法等方法。。在危險源識別過程中,可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這些技術和工具[1]。

        1.2 建筑施工危險源的評價

        建筑施工風險源被識別后,要進行脆弱性分析,以確定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哪些地方容易受到破壞,最終提供這些信息:受事故嚴重影響的區域;預計位于脆弱帶中的人員數量、工種以及可能波及的外部人員情況,如居民等;可能遭受的財產破壞,包括基礎設施,如供水、供電等: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在進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評價事故發生時,對施工現場及周邊造成破壞或傷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導致的實際破壞或傷害程度,以確定風險源的嚴重性,否則無法為安全風險管理以及應急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決策層要高度重視建筑施工危險源的分級評價。為了使分值盡量客觀,減少主觀方面的影響,參加評價的人員除項目決策人員、現場施工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現場操作人員,還應請項目外部人員參加,如建設單位管理人員、監理人員以及相關專家等。

        1.3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信息庫的建立

        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信息庫不僅有利于企業應用和分析信息,而且為今后的應急管理設立了良好的信息平臺,使企業對項目的進展作出正確的預見。重大危險源信息庫也是一種應急防范的良好方式,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對項目的內外環境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便于從危險源識別和評估分析的結果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組織的機制和施工人員的不良行為。通過提高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能力來消除突發安全事件生長的土壤,這也正是應急管理所要實現的最根本目標[2]。

        2 建筑施工企業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是政府和企業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它是在辨識和評估潛在重大危險、事故類型、發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及影響嚴重程度的基礎上,對應急機構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物質、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調等方面預先做出的具體安排。應急預案是突發事件的應急基礎,開展應急救援的“底線”。它明確了應急救援的范圍和體系,使應急準備和應急管理不再無據可依、無章可循,有利于培訓和演習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后果[3]。

        建筑施工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必須基于工程項目風險分析的結果、企業應急資源的需求和現狀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此外,預案編制時應充分收集和參閱己有的應急預案,以減少工作量和避免應急預案的重復和交叉,并確保與其他相關應急預案的協調和一致。通常,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成立預案編制小組。施工現場重大安全事件的應急救援行動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專業領域的應急各方,因此需要建筑施工企業組織一個專門的預案編制小組,統一組織施工現場有關部門和企業有關部門制定應急預案。。第二,進行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風險識別應分析本地區的地理、氣象等自然條件,施工對象、施工方法等的具體情況,總結本地區、本企業以及建筑行業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重大事故,將其分門別類,每種類型分成不同級別,分析這些事故災難的機理,明確影響這些事故災難的因素有哪些,最終識別出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災難。施工現場風險評估的目的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故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及其發生時對施工現場及周邊可能導致的實際破壞或傷害程度,來確定是否要進行相應的應急準備。第三,具體措施的制定根據前面分析的結果,針對突發事件涉及具體的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可以采用標準操作,也可以采用建議形式。第四,應急機構及其人員職責的確定預案編制過程中,人員職責的確定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啟動預案時,不同的環節或方面需要不同的人員去執行和實施。明確人員職責是成功實行應急救援活動的重要保證。第五,應急能力評估依據危險分析的結果,對己有的應急資源和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包括企業及施工現場應急資源的評估,明確應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應急資源包括應急人員、應急設施和設備、裝備和物資等;應急能力包括人員的技術、經驗和接受的培訓等。應急資源和應急能力將直接影響應急行動的快速有效性。。預案制定時應當在評價與潛在危險相適應的應急能力的基礎上,選擇最現實、最有效的應急策略。第六,評審與為保證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與實際情況相符合,施工現場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必須經過評審,可以由項目部及施工企業組織進行內部評審,專業性較強的應急預案還應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必要時請地方政府有關應急機構進行評審。應急預案經評審通過后,要履行批準手續,按有關程序進行正式和備案。第七,演練與調整應急預案經批準后,應急機構應開展宣傳、教育培訓工作,開展應急演習和訓練,從中查找問題并加以改進,提高預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習應急預案是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在應急預案的演習或實施過程中,通過參與者的信息反饋,及時對預案進行調整與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對演習過程中發現的任何一個小環節上出現的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因為小的失誤也可能導致整個應急預案在實際運用中失敗。施工現場在各個時期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危險源的狀況會有所改變,人員也經常調整,因此也需要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定與修改[4]。

        參考文獻

        [1]王蘭宇.常見建筑風險的防范[J].科技資訊,2006,14

        [2]王紅星.建設工程風險管理[J].安徽建筑,2007,6

        [3]李樂.建筑企業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體系的探討[J].知識經濟,2010,4

        [4]姜國慶.淺談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

        第3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關鍵詞: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培訓;探討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1-00-02

        企業安全管理、環境保護及員工健康的應急反應工作,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現代化管理發展而發展。作為國有重點企業的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各類突發事件應急反應工作要扎實開展、富有成效,除了圍繞諸多生產環節,編制具有針對性、控制性、適用性較強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更重要的是圍繞各類、各種應急知識開展有效培訓活動,讓油田崗位相關人員完全掌握和熟練運用預案,提高突發事件的控制處理能力,降低事件造成的各種損失。為此,現結合大慶油田基層單位突發事件應急反應工作,進行應急知識培訓的有效性分析與有效培訓途徑的探討。

        一、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培訓的有效性分析

        油田各單位要將生產應急知識培訓活動開展得富有成效,必須圍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探索、創新、運行有效培訓新方式,體現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要具有針對性。大慶油田的二級單位很多,有生產與保障單位之分;大慶油田的工作崗位更多,有前線與后線崗位之別。油田每個單位的每個崗位都有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不同的應急預案必須開展不同內容的培訓活動。所以,油田不同的單位、不同的崗位要全面有效開展應急知識培訓,必須區分不同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崗位人員針對相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行對號入座學習,只有搞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針對性培訓,才能有效提升各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執行者的執行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傷害與損失。

        2.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要體現時效性。油田任何突發事件,都是在某種條件下形成、某種環境下發生,往往反映某個時期、某個時段應急反應工作的特點。所以,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應特別注重在事件易發期,開展相應的應急預案專項培訓。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有必要體現時效性。

        3.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要堅持經常性。油田應急預案是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直接控制事件的損失程度,不但要求執行者學習掌握預案相應內容,更需要執行者長期熟記與熟悉預案全部規定。為此,要想持久牢記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必須持續針對相應的應急預案開展經常性的應急反應知識培訓,不斷提升預案執行人的執行效率與處理能力。所以,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之后或修改之后,不是培訓一次結束,而是需要經常講解培訓、不斷學習掌握、持續模擬演練,只有圍繞應急預案開展經常性培訓活動,才能為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有效執行奠定堅實基礎。

        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有效培訓途徑的探討

        如何增強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培訓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經常性,我認為,油田各單位有必要探索“三、三、三”有效培訓途徑。

        1.要搞好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有效培訓,需要構建與運行“三定”培訓管理網絡

        (1)構建與運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定員培訓管理網絡。油田各單位編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人員,是精通預案實施所對應崗位生產管理的多名專家。可以將這些人直接定為預案教培主體,集中先教會崗位生產操作骨干,再由骨干人員在崗位傳播,構建與運行“定員式”拓展培訓管理網絡(見圖1)。

        圖1 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定員培訓管理網絡圖

        (2)構建與運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定點培訓管理網絡。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執行點位是相關崗位,執行者是崗位操作人員。可以把預案執行的相關崗位設定為培訓點位,將崗位員工確定為培訓對象,由集中培訓的骨干人員擔當預案講解員,構建與運行“定點式”傳授培訓管理網絡(見圖2)。

        圖2 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定點培訓管理網絡圖

        (3)構建與運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定項培訓管理網絡。油田不同職能的單位、不同工藝的崗位,執行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各有所不同。因此,為了增強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培訓的針對性,有必要構建與運行“定項式”的專業培訓管理網絡,開展劃分單位、細分崗位、區分預案的定項培訓活動。如:大慶油田采油礦構建與運行生產崗位“定項式”培訓系統管理網絡(見圖3),將預案培訓細分到井站。

        圖3 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定項培訓系統管理網絡圖

        2.要搞好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有效培訓,需要健全與實行“三分”培訓管理機制

        (1)健全與實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分期培訓目標管理制度。油田各單位既然將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納入到員工技能操作培訓工作之中,就應該同技術培訓一樣,分期預案培訓辦班要有培訓目標,既有培訓通過率的總目標,也要有人員出勤率、理論考試及格率、模擬演練達標率等分目標。不但要確定預案培訓的總目標與分目標,使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有衡量標準,還有必要通過健全與實行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分期培訓目標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全油田崗位人員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水平。

        (2)健全與實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分路培訓計劃執行制度。要實現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培訓目標,需要實施具體培訓措施加以保證,也就是要有措施具體的突發事件分路應急預案培訓計劃與計劃執行制度。如:春季由安全管理一路開展以防火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重點的培訓,夏季由生活保障一路開展以防中暑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重點的培訓,冬季由井站管理多路開展以防凍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重點的培訓,分路搞好應急預案培訓的事前計劃編制,并在培訓中嚴格計劃執行制度。

        (3)健全與實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分項培訓檢查考核制度。一項工作完成的如何,需要事中檢查與事后驗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也是如此。所以,要使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分項培訓活動富有成效,除了確定培訓目標、執行培訓計劃,還要在每次培訓之中,采取以賽代培、以問代訓等形式,進行培訓效果檢查;在每次培訓之后,采取理論考試與模擬演練相結合、考評工作于獎金評定相結合等形式,進行培訓驗收與考核。因此,在每個單位、每個崗位開展的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分項培訓中,有必要通過健全與實行分項培訓檢查考核制度,把油田應急反應的分項培訓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

        3.要搞好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有效培訓,需要探索與推行“三更”及時培訓方法

        (1)探索與推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人員更換后的及時培訓方法。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的組織機構是由各級相關人員構成,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由于一些人員職務調整、崗位變動,應急人員經常出現更換情況。要讓剛加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機構中的人員快速了解、掌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內容,需要探索人員調換跟近引導、人員更換跟蹤指導、人員增加跟上宣教等及時培訓新途徑,推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人員更換后的及時培訓新方法,達到突發事件應急人員人人懂應急、個個會應急的素質標準。

        (2)探索與推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措施更改后的及時培訓方法。隨著油田的發展、管理的進步,對油田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經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所以,油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的各項應急措施,經常會按照上級的要求和生產管理的需要,進行幾項或多項更改。要使相關人員及時掌握油田突發事件新的應急措施,需要探索與推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措施更改后的修訂人及時講解、骨干人員及時傳授等培訓方法,使油田突發事件應急措施更改的跟進培訓工作得到快速到位。

        (3)探索與推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技術更新后的及時培訓方法。為了有效提高油田應急工作能力與運作水平,崗位突發事件應急技術也在逐步更新。為此,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也隨著應急技術的更新而進行匹配性的改變。所以,油田各單位在油田突發事件應急技術更新、預案修訂之后,有必要探索與推行油田突發事件應急新技術請專家講解、新預案由專人及時講授等培訓新方法,使油田應急技術得到更新的同時,應急新技術的及時培訓工作也得到有效落實。

        三、油田突發事件應急知識有效培訓方式的探討結論

        油田各單位要將安全管理、環境保護及員工健康的應急知識培訓活動持久開展并富有成效,充分體現針對性、時效性、經常性,有必要探索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有效培訓新方式。本文明確了需要構建與運行培訓管理新網絡、需要健全與實行培訓管理新機制、需要探索與推行及時培訓新方法的三種觀點,指出了突發事件應急知識有效培訓方式的探索思路。得出的結論是:通過探創新、推行各類、各種應急知識有效培訓途徑,可以使油田崗位相關人員時刻掌握和熟練運用預案,提高突發事件的控制處理能力,并對油田應急工作管理創新具有一定的指導性與引導性。

        第4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自然的和社會的、傳統的和非傳統的矛盾交織并存,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給各級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我縣早期制訂的應急預案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要求。根據《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省政府辦《關于印發省“十二五”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和市政府辦《關于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的通知》要求,現就加強我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正確認識預案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的重要性

        應急預案是及時有序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工作指南,是做好應急管理的基礎工作。加快各級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完善工作,多方式開展預案宣傳,是應急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對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要正確認識預案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將其作為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提高政府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樹立常態應急管理觀念,切實改變“重事后處置、輕事前防范”思維,克服“有事一擁而上、平時無人負責”現象,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

        二、切實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預案體系建設

        (一)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要進一步擴大應急預案覆蓋面,重點推進鄉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預案的編制工作,制定完善醫院、供水、供電等生命線工程以及能源、通信、運輸、糧油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重點部門的應急預案,大型集會、慶典、會展、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群眾性活動和大型宗教活動的主辦單位要制定相應安全保障應急預案。基層應急預案是突發事件先期處置和群眾成功自救互救的關鍵。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鄉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預案編制的指導,要體現“符合實際、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堅決杜絕照抄照搬、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現象。

        (二)加強應急預案管理

        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對轄區內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施統籌管理,做好預案編制的指導、銜接等工作,并建立各類應急預案適時修訂制度,強化通過修訂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組織指揮、職責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立協同聯動機制,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縣級各部門負責對本行業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施統籌管理,做好預案編制的指導、銜接等工作,同時加強對基層預案編制和修訂完善的技術指導。底前,完成主要行業、重要部門、重點防范事項等應急預案的修訂。預案編制和修訂初稿完成后,要組織專家對預案進行會商評審,并將最后定稿及時備案。基層預案報縣級主管部門備案,鄉(鎮)人民政府、縣級部門預案和專項預案要報縣政府應急辦備案。大型集會、慶典、會展、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群眾性活動和大型宗教活動的主辦單位制定的安全保障應急預案報縣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強化應急預案演練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要加強地震救援、山洪和泥石流搶險、公安消防、森林草原防火、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礦山救護、衛生防疫、危險化學品救援、環境應急、水上搜救等演練設施建設,針對本區域、本單位常發突發事件,定期組織開展綜合及各類專項預案演練,提高廣大干部群眾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實戰能力。

        第5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一、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概述

        預案的編制關系著應急管理系統的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關系著能否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

        天津市以《國家突發應急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指導,分別于2006年、2008年頒布實施了《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規定》。在編制預案的過程中,根據天津市相關領導在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求,不斷增強預案在編制過程中的時效性,加強與預案有關部門的協調與溝通,保持預案的相互銜接,進而實現應急管理預案符合處置突發事件的工作實際,適應風險狀況和具備的應急能力,做到相關部門能夠按預案實施有效的應急管理,讓應急預案真正成為天津市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平臺。同時,根據應急預案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橫向”要涵蓋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縱向”要延伸到區縣、鄉鎮、街道及居(村)委會、社區、學校、企事業等單位。天津市政府部門將應急預案分為六大類: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部門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基層應急預案、大型活動應急預案,以便對突發事件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

        二、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

        應急管理體制主要是指應急管理機構的組織形式,即綜合性應急管理組織、各專項應急管理組織以及各地區、各部門的應急管理組織各自的法律地位、相互間的權力分配關系及其組織形式等。天津市應急管理體制充分體現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條塊結合、屬地為主,專業處置、部門聯動,軍地協同、全社會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原則。

        天津市把應急管理組織分為橫縱兩線。縱線最高領導機構為天津市人民政府,并加掛市應急委員會牌匾。其中,由市長擔任應急委主任一職,相關部門主官擔任副主任委員,如市政法委書記、分管應急任務的副市長等。縱向常設辦事機構為市政府應急辦公室,加掛應急指揮中心牌匾,于市政府辦公廳內設立。天津市下設區、縣也依據市級組織架構,采用職責同構原則設立了相關應急管理機構,負責轄區內應急體系建設、日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村兩委等基層組織則不強制要求配備專職應急管理人員,大部分由其組織內部人員兼職應急管理工作。由此形成天津市縱線應急管理一體化無縫連接。

        在橫向組織上,天津市政府分別在各委辦局成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并根據四大類型突發事件:災害事故、公共衛生事故、社會安全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的特點,在職能部門內部分別組建了19個專項應急指揮部,如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等,負責領導處置專項突發事件,形成應急對接。與此同時,天津市政府下屬各職能部門根據應急管理職能要求,分別劃分應急管理責任分區,較好的避免了組織間推諉扯皮、九龍治水的現象發生。

        三、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

        天津市對應急響應機制做了四級維度劃分。Ⅰ級響應(特別重大),,需市政府或國務院參與應急響應,由天津市長擔任應急總指揮,協調全市資源進行管理。Ⅱ級響應(重大)和Ⅲ級響應(較大)指需要市政府進行應急救援的突發事件,期間由分管副市長或專項指揮部領導擔任現場總指揮,其余部門協調開展工作。Ⅳ級響應(一般)指區縣政府能夠自行處理的突發事件,由區縣領導統一指揮。

        在應急信息傳遞機制上,天津市應急委在應急指揮中心設立了專人值班24小時電話,要求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和責任單位: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按照“急速事件,慎報援引”的原則,必須在1小時內向市應急指揮中心電話報告,書面報告不得遲于事發后2小時,避免因瞞報造成的應急救援行動延誤,導致重大人員財產損失。

        在應急管理地區聯動機制上,隨著現時突發事件復雜性增大、跨區域應急已成常態,“單打獨斗”的應急管理方式已日漸式微。天津市應急辦聯合北京市、河北省應急辦于2014年8月7日,共同簽署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應急管理工作合作協議》。今后三方將密切配合,協同應對涉及跨區域突發事件,聯合開展應急工作。三地聯合有助于理順應急管理機制,將進一步夯實天津市應急管理體系。

        四、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制

        相對于天津市預案建設,天津市市級的法制、法規建設顯得較為滯后。目前,天津市應急管理法制主線借續于國家級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而天津本市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應急法律較少,未能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規范式。雖然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主體法律――《天津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已于2013年初進入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規劃調研階段,但經過長時間的調研準備后,天津市至今依然未能頒布該應急管理條例。但毫無疑問,天津市近年來在延續國家應急法制下,也根據天津本市實際情況,相繼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法規條例,如《天津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天津市防震減災條例》、《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天津市防洪抗旱條例》等,對天津市應急管理法制化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鐘開斌.回顧與前瞻-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J].政治學研究,2009(1).

        第6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以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落實和完善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為基礎,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應急管理能力,最大程度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要求。“*”期間,建成覆蓋全市各縣(市)、區和各行業、各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落實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責任制,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完善應急管理法規、制度、政策體系,依法開展應急管理工作;建設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調度平臺系統和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軍地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強應急管理基礎建設

        (一)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構。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要根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和自身實際,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的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工作,設立應急管理機構,配齊配足工作人員。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明確領導機構,確定相關責任人員。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將應急管理作為自治管理的重要內容,落實責任人,做好群眾的組織、動員工作。市政府各部門要根據需要設立專職或兼職的應急管理機構,指導本部門、本行業開展應急管理工作。各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在屬地政府的領導下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要進一步擴大應急預案覆蓋面,力爭20*年*月底前,所有縣(市)區、鄉鎮、社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都要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開展較大規模的集會、慶典、會展等活動,要督促主辦單位及時制訂應急預案。編制預案要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捷實用,并根據需要不斷修訂完善。要加強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將各專項應急預案、市政府部門應急預案、縣(市)區政府總體應急預案報市政府備案。各級各部門要抓好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針對本區域、本單位常發突發事件,組織開展群眾參與度高、應急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預案演練,不斷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強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加強各級各部門及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的協調聯動,積極推進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聯系工作機制,實現預案聯動、信息聯動、隊伍聯動、物資聯動。加快突發事件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恢復重建及調查評估等機制建設。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做好信息報告工作,并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建立健全科學決策和快速反應的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對于可能發生和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事發地縣(市)、區政府要立即開展先期處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防止出現次生、衍生事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制度。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要及時客觀公正地對發生的事件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

        (四)加強應急體系規劃建設。要認真制訂并組織實施“*”期間全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優化、整合全市各類資源,統一規劃建設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恢復重建等方面的項目和基礎設施。各級各部門要緊密結合實際,編制本級和本行業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并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相銜接工作。

        (五)加強法制和政策體系建設。做好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各項實施準備和貫徹落實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將應急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有關部門要盡快完善應急管理財政扶持政策;建立完善應急資源征收、征用補償制度,研究制定保險、撫恤等政策措施,解決基層群眾和專業應急隊伍的實際困難;不斷探索利用保險等各種市場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風險;研究制定促進應急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鼓勵研發適合基層、家庭使用的應急產品,提高應急產品科技含量;研究制定推進志愿者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和規范社會各界從事應急志愿服務;研究建立應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勵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展捐贈,形成團結互助、和衷共濟的社會風尚。

        三、加強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設

        (一)推進應急平臺體系建設。要按照統籌規劃、搞好銜接、標準規范、整合資源的建設原則,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建設具備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的市級綜合應急平臺,并實現與國務院、省政府及同級政府主要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和各縣(市)、區也要建立完善相應的應急平臺。各級各類應急平臺要注重完善信息報告和預警功能,通過公用通信網絡向街道社區和鄉村等基層組織延伸,著力解決邊遠山區信息報告和預警的不暢問題,努力構建覆蓋全市的應急管理信息網絡。

        (二)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隊伍。要整合現有應急救援隊伍資源,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建立骨干隊伍、專業隊伍、志愿者隊伍相結合的應急救援體系。強化公安、消防、武警和駐地部隊等應急救援骨干隊伍建設。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對現有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布局調整和裝備補充更新,強化隊伍的培訓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要逐步建立社會化的應急救援機制,大中型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企業要建立專職或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并積極參與社會救援。研究制訂動員和鼓勵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辦法,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招募、組織和培訓。各級政府和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要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應急救援專家隊伍,為應急處置提供決策建議。

        (三)健全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在普查和整合現有各類應急資源的基礎上,建立應急資源儲備制度,統籌規劃應急物資儲備和緊急避難場所,以及運輸能力、通信能力、生產能力和有關技術的信息儲備,提高統一調配能力,形成完備的物資保障和儲備體系。加強對儲備物資的動態管理,保證及時補充和更新。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在應急物資的生產和儲備方面的作用,實現社會儲備與專業儲備的有機結合。依托現有各運輸企業,建立應急物資和隊伍的緊急快速運輸通道,形成聯合運輸網絡系統及協調機制;依托各通信企業,建立完善各級、各類應急管理和指揮機構間通信網絡,保障突發事件現場與各級應急指揮機構之間通信暢通。強化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公共安全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加強對有關技術資料、歷史資料、風險隱患等的收集整理,建立應急管理基礎數據庫,實現資源共享。根據防震減災工作有關規定,將具備條件的廣場、綠地、公園等規劃為災時避難場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各自實際,也要建立相應的應急保障體系。

        (四)加大應急管理資金投入。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切實保障公共安全以及預防與處置突發事件中確需政府負擔的經費,并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每年適當安排政府預備費,用作公共財政應急儲備資金。健全應急資金撥付制度,確保處置突發事件所需資金按時足額發放。通過提取安全費用、風險抵押金等手段,建立企業安全生產的長效投入機制,增強高危行業企業安全保障和應急救援能力。

        (五)強化風險隱患普查和監控。各縣(市)、區政府要組織力量每年適時開展風險隱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各類風險隱患情況,切實落實綜合防范和處置措施。公安、國土資源、建設、交通、農業、水利、衛生、環保、林業、安監、質監、地震、氣象、食品藥品監管等有關部門要加強隊伍建設,完善監管手段,對本行業和領域的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普查,落實各行業和領域安全防范措施,實行動態管理和監控。要切實落實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的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經常開展風險隱患的排查,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對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風險隱患,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落實責任,限期整治,盡快消除。

        (六)加強突發事件的預測預警。完善突發事件監測網絡,增加監測點,擴大監測覆蓋面,不斷提高監測水平。對監測中發現的不穩定因素,開展風險分析,及時做出預測。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及時進行預警。建立預警信息通報與制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宣傳車等各種媒體和手段,及時預警信息。

        (七)積極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市及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各有關單位要制訂應急管理的培訓規劃,明確培訓內容、標準和方式,建立培訓質量評估和考核制度。要將應急管理納入干部教育培訓內容,采取開辟專欄等形式,宣傳應急預案和應急防護知識。要著重做好各中小學校、城鎮社區以及農村基層應急預案的宣傳、解讀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應急知識的普及工作,增強公眾的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要引導生產經營企業依法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熟練掌握有關防范和應對措施;要引導高危行業企業重點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安全宣傳和培訓。教育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積極推進應急知識進校園,把公共安全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

        (八)嚴格信息報告制度。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上級關于加強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制度,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及時準確地報告突發事件信息,并將情況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可能受事件影響的地區。突發事件發生單位要及時向有關單位和救援機構報告;縣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按照要求向上一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報告。要通過鼓勵社會公眾報告、舉報,設立基層信息員等形式,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建立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情況通報制度,對遲報、漏報甚至瞞報、謊報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和完善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值班工作條件,明確值班人員責任,確保通訊聯絡暢通。

        (九)全力做好處置和善后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及直接受其影響的單位要及時掌握、準確判斷突發事件發展態勢,根據預案迅速開展先期處置工作,并按規定及時報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依照應急預案規定及時采取相關應急響應措施。事發地人民政府要統一組織領導應急處置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組織調動應急資源和力量開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并做好受影響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現場環境評估工作。應急處置結束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組織受影響地區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災后恢復重建要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堅持統一領導、科學規劃、加快實施。健全社會捐助和對口支援等社會動員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災害應急救助和災后恢復重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時開展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紀處理責任人員,總結事故教訓,制訂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實。

        (十)認真做好統計評估和趨勢分析工作。建立突發事件統計、評估和分析制度。每年年初,市政府組織有關方面對上年度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同時,對當年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作出趨勢分析。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在每年12月底前,向市政府報送年度應急管理工作評估報告和趨勢分析。各級各部門都要根據分類分級標準,及時、全面、準確地統計各類突發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突發事件的統計信息實行季度和年度報告制度,由市民政、安監、衛生、公安部門分別歸口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情況。要研究建立突發事件發生后統計系統快速應急機制,及時調查掌握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并預測發展趨勢。

        四、加強領導,積極構建良好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切實把應急管理擺到重要位置。要在黨委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責任制度和應急管理績效評估制度,把應急管理工作情況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加強指揮,注意總結應急管理工作規律和經驗,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不斷增強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獎懲制度,對不履行職責引起事態擴大、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人依法追究責任,對預防和處置工作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

        第7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我國海上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現狀

        在交通運輸部組織協調下,我國已陸續編制完成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交通部海上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反應程序》等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省、市和港口四級海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組建了北海、東海、南海三支國家專業海上救助隊伍和四個海上專業救助飛行隊伍;建立了各級海上搜救中心,應急反應機制逐步完善,應急隊伍和應急資源建設全面啟動,應急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明顯增強。

        盡管我國應對海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基本已成體系,應急反應機制逐步完善,應急隊伍和應急資源建設全面實施,但海上交通事故頻發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以漁業船舶海上安全事故為例:據統計,僅東海區域2011年第一季度共發生漁業船舶水上事故(包括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生產事故、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36起,死亡(含失蹤)61人,沉(毀)漁船16艘,直接經濟損失1376.2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沉(毀)船數和死亡(含失蹤)人數指標分別下降20%、15.79%、44.04%,直接經濟損失指標上升了43.07%。這表明:當前我國海上突發事件處置能力與中央和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海上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應對海上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還不能滿足海上救援實際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還不夠強。預案未能結合應急能力的實際,對應急的關鍵信息進行系統而準確的描述,沒有形成統一有效的救援指揮系統,也沒有明確誰是事故現場的直接救助指揮,導致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不夠強。

        應急管理機制不順暢。海上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在救援指揮、預案演練、應急培訓、宣傳等方面還沒有實現常態化和規范化,各單位往往獨自組織培訓與相關演練,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還沒有很好理順。

        應急反應力量和基礎條件仍較薄弱。由于歷史欠賬太多,應急建設資金投入總體仍顯不足,應急救助和處置所需裝備和資源貯備還不夠充足,國家海上專業應急救助隊伍人員編制多年沒有增加,已難以滿足海上救助事業迅速發展的實際需要,社會應急救援力量裝備落后、缺少專業技術支撐和相應的演練,國家海上救援總體應急反應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應急反應績效評估體系不完善。績效評估的主要目的是完善應急反應機制,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目前我國海上救援應急反應績效評估體系不完善,沒有相對獨立的機構對整個救援過程進行完整評估,海上救援任務完成后,各救助單元往往自我評估。因此,難以及時準確評判應急處置的有效性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上救助整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完善應急救援機制,提高海上應急救助能力

        我國海上應急救援體制建設總體要求是:以提高海上應急救助能力為目標,以應急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宣傳教育培訓為基礎,以應急管理隊伍、專業救援隊伍和救助志愿者隊伍建設為保證,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具體應著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完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預案是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龍頭,是應急管理部門實施應急教育、演練、培訓、預防、引導、操作等各方面工作的基礎。

        一是應急預案的制定要做到領域上全覆蓋,內容上高質量,管理上動態化。一是預案體系要明確統一的指揮機構,盡量減少應急預案層級,提高應急管理的效率效果;二是預案體系要全面,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三是個案要實用,每個預案都要體現針對性、實效性和操作性,要具體適用,簡明易行;四是廣泛邀請專家參與,充分借鑒國內外的成功做法,力求使應急預案科學、規范、實際。

        二是應急預案的制定要盡量做到精細化、標準化和流程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要把各項應急管理工作按內容范圍分解成工作單元,由相應人員承擔,形成清晰的日常應急分工和工作流程,預案實施要有第一責任人和檢查監督人,并明確其失職失責的要承擔的責任。

        三是各專業機構和相關責任部門要按照預案中的應急功能設置,制定相應的標準操作程序,作為應急預案的附件。標準操作程序是保證在事件突然發生后,即使在沒有接到上級指揮命令的情況下,可在第一時間啟動本部門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和質量。

        2、建立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建立和完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是提高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基礎性,是有序、高效實施海上救援的有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和完善海上安全信息預警制度。完善熱帶風暴、冬季大風、風暴潮和霧天等極端天氣海上交通預警機制,建立預警信息通報與制度,明確信息主體,充分利用各種傳媒,及時準確預警信息。

        二是完善海上交通突發事件分類、分級標準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制度。組織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對海上交通突發事件預警級別劃分和分類標準進行研究并作出具體規定;加強海上交通突發事件的信息收集、事故原因分析、通報和交流工作,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制度,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主要內容和范圍。

        三是建立科學規范的應急處理機制啟動程序,確保應急處理機制啟動的快速化、科學化和標準化。應急處理機制啟動程序,應著力把握以下三項原則:一是信息傳遞、上報要迅速準確;二是先期處置要及時高效,努力控制事態發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三是應急預案要有序啟動,明確工作流程,做到措施到位,防范嚴密,處置得當。

        四是健全海上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一要對海上容易引發突發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匯總和風險評估,建立有關風險隱患情況普查數據庫;二要充分發揮專家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決策咨詢和技術指導作用,并對海上重大應急救援案例進行評估,逐步完善海上各類突發事件的網絡檢測系統,開展海上交通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研究,把握突發事件的發展規律,建立風險隱患調查和監控的長效機制。

        3、健全應急資源與救援人員組織保障體系

        健全應急資源和救援人員組織保障體系是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提高海上應急救助能力的關鍵所在。

        一是建立應急資源貯備體系。在對現有各類應急資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礎上,要按照分級負責、分類管理的原則,建立專業人員、重要裝備和應急物資數據庫,形成對應急專業人員、重要裝備和應急物資的動態管理,統籌規劃應急處置所需物料、裝備等物資,提高統一調配能力,切實保障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

        二是加強海上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建設。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各級應急指揮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的建設。同時,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責任制度和應急管理績效評估制度,嚴格落實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責任追究制度。

        三是完善應急管理投入增長機制。落實專業救助單位經費來源,保證應急管理、應急處置及日常培訓、演練工作經費,滿足海上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儲備等方面的建設與更新維護資金的要求,從而增強安全保障和海上應急救援的能力。

        四是健全搜救隊伍專業化培訓機制。推進海上應急綜合訓練基地建設工作,在“十二五”期間,除建成一個專業化綜合性的海上應急訓練基地外,各救助局還應建立具有區域特點的專業化培訓基地;不斷完善搜救隊伍專業化培訓和實操訓練機制,進一步推動搜救隊伍專業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提高海上應急救助能力。

        五是制定海上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和培訓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海上救援志愿者隊伍。不斷完善海上救援志愿者招募、注冊、培訓、考核、激勵和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機制,科學推進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志愿者信息數據庫,健全保障機制,加大志愿者培訓和活動交流力度,做到專群結合,以專帶群,有效發揮志愿者隊伍作用。

        六是加強應急救援專家隊伍建設,建成各級各類海上交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庫。逐步完善專家信息共享和參與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專家在突發安全事件的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分級分類、覆蓋全系統的應急專家咨詢的網絡系統,為提高海上救助能力提供堅強的理論技術支撐。

        第8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為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應急管理干部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工作水平,我辦舉辦了為期3天的培訓班。

        一、認清突發事件的內涵。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包涵核心要素為:

        1、具有明顯的公共性或社會性。突發事件應對法所要解決和應對的是“公共危機”,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國家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公共危機。

        2、具有突發性和緊迫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突如其來,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危機就會迅速擴大和升級,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害。

        3、具有危害性和破壞性。危害性和破壞性是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征,一旦發生本法所稱的突發事件,就會對生命財產、社會秩序、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應對不當就會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或社會秩序的嚴重動蕩。

        4、必須借助于公權力的介入和動用社會人力、物力才能解決。公權力在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發揮著領導、組織、指揮、協調等功能,公權力介入突發事件的應對。

        二、積極應對突發事件。應對突發事件,把預防和應急準備放在優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樹立“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意識,逐步把握規律,主動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同時,在無法完全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要總結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學化、專業化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1、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加快應急管理的法制建設,形成有效應急管理法制體系,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2、制定完善應急預案機制。認真制定應急預案,健全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加強專業救災搶險隊伍建設,健全搶險救災物資儲備制度,搞好培訓和預案演練,全面提高抗風險能力。

        3、加快建設科技應急體系。高度重視運用科技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應急管理科學研究,提高應急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快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形成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

        4、加強組織協調應急管理。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落實各自承擔的專項預案,要按照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系,明確各方面職責,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遇事不亂。

        第9篇: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一、我縣應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建立

        近兩年來,我縣各級各部門制訂了一批既符合實際又具有操作性的應急預案。20****年以來,我縣制定了《****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縣安監局、公安局、交通局、消防大隊、衛生局等14個部門根據自身部門職責制定了本部門的應急預案。全縣16個鄉鎮、辦事處也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目前,我縣已基本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相互聯動,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體系,為應急處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應急管理機構逐步完善

        20****年5月,我縣印發了(茌政辦發[20****]33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縣應急體系建設工作協調小組的通知》,成立了由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擔任協調小組組長,縣政府信息辦主任為副組長,縣政府各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縣應急體系建設工作協調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縣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實施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政府辦公室,王征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我縣16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自身情況,全部建立了以各鄉鎮分管負責人為領導的臨時應急組織。目前,我縣正積極探索各鄉鎮應急管理機構的新模式,督促各鄉鎮成立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

        (三)應急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一是制定了應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級各部門在節假日及汛期、麥收、全縣重大活動期間加強應急值班工作,各單位主要領導帶班,做好值班記錄,切實做到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發揮應急指揮平臺作用,及時進行應急處置。

        二是制定了應急知識宣傳周活動及科普宣教工作實施方案,不斷普及應急知識。今年,我縣將20****年5月26日-6月1日確定為全縣應急知識宣傳周,通過自主宣傳、媒體宣傳、集中宣傳等多種形式,在農村、學校、企業宣傳《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普及防災減災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應急常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是制定了應急相關知識的學習培訓實施方案,印發了應急管理手冊。今年9月-11月,我縣分兩個階段,組織全縣科級及科級以下公務員參加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了全縣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我縣結合實際,編訂、發放了****縣應急知識宣傳手冊,提高了全縣人民對應急工作的認識。

        (四)應急演練活動不斷加強

        近年來,為更好的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我縣有重點地組

        織了應急演練活動:

        2005年7月,開展了全縣防治禽流感應急演練。

        20****年8月,開展了全縣食品安全三、四級重大事故應急演練。

        20****年7月,開展了全縣防汛抗旱應急演練。

        20****年8月,開展了全縣天然氣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20****年10月,開展了全縣安全生產應急演練。

        二、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不足

        盡管我縣應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我縣應急管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對照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組織機構不夠健全。有些單位還沒有建立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建立機構的單位還存在著人員不整、不到位的現象。二是預案體系不完善。我縣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雖然在20****年開始啟動編制,但還有應該制訂的應急預案尚未完成,特別是應急預案進社區、進農村、進重點單位差距較大。三是應急機制還存在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有時候應急值班人員不夠到位,存在離崗、缺崗現象;應急信息報告不及時等方面。

        三、下一步我縣應急管理工作的目標和打算

        1、進一步深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重點做好三個層面應急預案的修編工作。一是對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要求,牽頭組織做好《****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縣級專項應急預案、16個鄉鎮、辦事處應急預案的修改工作,重點解決好預案銜接和實用問題,切實提高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二是督促各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力爭實現預案全覆蓋。同時,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

        2、進一步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具體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切實做好信息匯總和應急值班工作。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突發事件信息接報及應急處置程序,形成快速響應機制,切實做好重特大事故現場救援指導、協調工作。二是切實加強應急監測和預警工作。定期、不定期進行隱患排查和重大風險源排查,切實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做好社會公布工作。三是切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久久中文字幕无吗一二区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色婷婷精品青草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中文字幕网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