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理學基礎知識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國內外醫學發展的日新月異,對外交流的不斷增加,為了適應新的國際形勢,教育部提出了雙語教學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教學方法[1,2],同時也是我國醫學臨床教學改革探索的新方向。而作為臨床與基礎的橋梁學科病理學,將PBL和雙語教學兩者融會貫通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科作為本校“211”工程中的重點及精品課程,率先從2006年至今開展病理學雙語教學,并將PBL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堂,2009年榮獲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下面就我校病理學科在雙語教學中積累的經驗、遇見的問題及采取的對策提出來與大家共享,希望能對病理學雙語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1師資和教材問題的解決
師資緊缺是制約雙語教學的主要問題。教師是雙語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優秀的雙語教師應在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外,還應有較好的外語能力。我教研室在進行雙語教學的最初階段,也遇見了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但幸運的是教研室師資力量相對較強,幾個有經驗的資深教師不但專業知識廣博,而且都有國外進修深造的經歷,而年輕教師的外語基礎都很好,在這些資深教師的帶領下使得雙語教學的開展有了好的開始。但是雙語教師資源還是甚為有限,為此,教研室采取了以下措施以緩解雙語教師短缺的現狀。
首先,向校方爭取更大的雙語教學投資力度。隨著雙語教學在全國開展的推動下,學院在辦學經費緊張、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逐漸加大對雙語教學的投入,設立專項基金選派中青年教師到知名院校參加專業英語口語培訓,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以滿足雙語教學的需要。而我教研室作為學院的重點學科,是投資的重點對象,因此該學科近幾年每年均有年輕教師到知名院校接受外語培訓。同時學科帶頭人也經常邀請美國、澳大利亞等醫學院校的專家、教授來講學,提供學科教師與國外醫學專家交流的機會,從而更新了他們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英語表達能力。其次,堅持、定期地進行學術討論及交流。學科每周都進行業務學習及集體備課,年輕教師帶領研究生輪流進行10-20分鐘的“journalclub”,用英語來講述病理學各個領域中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方向,通過這個平臺能很好的提高教師英語交流能力和專業外語水平。同時教研組還建立了老教授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制度,讓有經驗的老教師將自己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方面累積多年的寶貴經驗傳承給青年教師,對于雙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使青年教師得以快速成長,更快更好地實施雙語教學。
教材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雙語教學要求使用外文教材,各高校選用雙語教材主要通過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和自編教材兩種方法。國外使用的《病理學》原版教材在知識的權威性、信息的快捷性、語言的準確性方面具有自編教材無法比擬的優勢,特別是一些生動的圖表使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把握一目了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學科目前尚缺乏權威的雙語教材,普及英文原版教材存在成本高、與目前本科教材差異大等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針對病理學這門課程,經過嚴格的討論,本學科現在以KhanRobbin主編的Robbin’sBasicPathology原版教材為英文參考,第七版李玉林編寫的《病理學》為藍本,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進行編寫教學課件應用于教學中,并根據教學效果不斷進行調整。這一措施在雙語教學工作中實施后,學生反映良好,教學效果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2PBL-雙語教學模式方法的實施
PBL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以醫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3]。病理學的核心目標是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原理,闡明疾病本質,與臨床緊密聯系。學習的內容較多,概念抽象及形態描述多,顯微形態復雜多樣,這些均增加了雙語教學的難度,因此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很重要,PBL教學模式,能使雙語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本科生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在每個章節都設定一些PBL的環節,具體如下:
2.1PBL問題的設計
PBL教學對問題的設計應遵循Norman闡述的原則[4],即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能力的情況,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然后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設計的問題或選取的病例應該將基礎知識揉合在其中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最終能夠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規定的學習領域并且達到預想的目標。在雙語實際教學中,還應該將重要的部分或全部加注專業英語,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或病例,可以在具體討論之前給予適當的講解,簡要介紹相關概念,或者給出具體的參考文獻以供學生閱讀。
2.2PBL學習小組討論
在PBL教學中,實施小組討論,每個小組均設有組長。課下,同學根據所提問題,進行充分預習教材,通過網絡、圖書館、請教專家等途徑查找相關文獻及資料,由組長組織小組進行討論,根據問題提出各自的見解并做相應的記錄,分析國內外的文獻,對相應的雙語內容進行學習和消化吸收,同時記下未能解決或有疑問的問題。課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每組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派代表進行回答,回答的時候可以采用全英文,或者英漢相結合的辦法,來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針對每組回答不足之處或有疑問處,可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同時還要檢查學生理解的準確性并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通過學習討論的過程,學生既加深了對病理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又培養了獨立學習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PBL總結
討論完畢,綜合討論的內容,先由學生代表進行總結,然后教師對一些共同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分析,對討論的案例與涉及到的病理學知識進行梳理、剖析,讓學生充分的消化、掌握整個討論學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病理學知識。同時教師也要對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生給出評價并適當給予獎勵加分,如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間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最后,記錄每個組的綜合成績,一方面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鼓勵學生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3PBL-雙語教學模式在病理學中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我醫學院到目前為止,已在所有基礎和臨床課程中按比例開展了雙語教學。PBL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以醫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5]。它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灌輸式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
PBL教學法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側重于以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培養其創新力和理解獲取新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6]。尤其是病理學是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橋梁學科,在雙語基礎上,輔以PBL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病理學專業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通過本科生病理學教學實踐,發現雙語教學和PBL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明顯提高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學習積極性、對臨床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及綜合能力。在實踐中,也發現了保障該教學方法的成功實施比較重要的方面包括:①學生的提前預習。PBL-雙語教學,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學生素質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醫學英語,涉及到很多的醫學專業詞匯,特定的一些英語表達結構。所以學生必須做到課前預習,這樣才可保證學生對課程內容很好的接受。②PBL-雙語典型病例的選擇。
在選擇典型病例時應注意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實用性較強的常見病、多發病。所選病例應便于學生討論,通過對病例的分析討論,讓學生掌握哪些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查找哪些資料,在病例選擇與建立時均應充分考慮,做到心中有數。所用的醫學術語準確,檢查數據和內容書寫規范,對學生具有模仿、學習和參考的價值。③調動全部學生的積極性。PBL教學法強調每個學生參加到小組活動中去,經過一段時間的PBL教學后,其理論知識得到強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對于一些不善于表達或性格內向的學生,PBL-雙語教學可以改變其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加強對PBL教學過程的監控,善于引導和控制討論進程,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④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為適應雙語教學及PBL教學方法結合,教師應當增加自身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然而,在PBL-雙語教學中也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教師的要求較高,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懂PBL教學法,他們習慣傳統的教學方法,因此常常覺得PBL教學比較困難,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要求教師不但對病理學基礎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臨床病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其次,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如主動學習能力、協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能力等,因此,對學生的素質培養也是有效完成PBL過程的重要因素。最后,對教學條件的要求,需要較為全面的醫學圖書和便捷的電腦網絡資源,因此對學校的硬件設施要求比較高。
【關鍵詞】病理學教學;病例教學法;體會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373-01病理學是基礎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病例教學以臨床病例和臨床問題為材料,引導學生將病變與臨床表現相互聯系,并通過討論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思維能力,已成為目前醫學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熱點[1]。筆者將自身應用病例教學法的體會和經驗淺談如下。
1 重視病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整理臨床病例資料是有效實施病例教學的第一步,我們主要根據以下原則進行病例挑選。首先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典型、適用、具有現實性的病例。比如,在總論中講解急性炎癥時,可以選擇急性蜂窩織性闌尾炎,這種病例雖然簡單,但可以比較全面的闡明教學要點。其次,病例收集盡可能完整,包括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最后,對所收集的病例進行加工處理并制成課件。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實施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整個病例及相關的圖片制成圖、文、聲、動畫并茂的課件,很受學生歡迎。在制作課件時,注重圍繞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生發展過程、診斷依據等展開,突出強調臨床表現與病理變化之間的相互聯系,并注意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運用及貫通。其實,在我們進行臨床病例選擇時,發現不典型病例比較多見。比如,都是急性闌尾炎,有些病例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征典型,有些就不典型。對此,我們嘗試根據學生層次的差別,適當挑選少量不典型病例貫穿于教學實踐中。經過對比教學后發現,不典型病例的討論可以增加學生深入思考的學習機會,提高學生對不同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以及全面客觀認識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們嘗試將部分病例的臨床處理措施及患者病情轉歸列入課堂教學的內容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確有提高。
2 注意加強學生相關醫學知識的學習
病理學是形態學科,實踐性很強,而疾病的病因及進展是復雜、動態的,學好這門課程涉及多個學科,尤其是臨床醫學知識。在病理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尚處于低年級醫學學習階段,他們尚未接觸診斷學以及婦、幼、內、外等臨床學科,因此,在進行病例教學時,需要教師全面引導并逐步拓展學生對疾病的認識[2]。我們常用的方法是課前導入法。該方法要求在新課講授的前一次課時布置好預習內容,將典型病例發給學生,并對病例進行簡單說明,使學生能夠通過病例引導預習新課內容。這種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需注意的是,教師應對一些臨床術語、檢驗結果在病史上作注釋,以免學生花費過多的時間查閱臨床書籍,糾結一些難以在現階段理解的臨床問題,失去對病例討論的興趣。另外,我們還嘗試向學生推薦閱讀一些較為簡易的臨床醫學教材讀物,讓他們對一些臨床知識先建立初步印象和概念,以利于課堂病例教學的展開。
3 強調病例教學法的實施技巧
與純理論講授相比,病例教學具有生動、趣味的特點。但是,教師需要清楚,如果認為只要引入病例教學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和教學質量是不對的。病例教學有許多技巧,技巧應用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病理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教學效果。比如,多數教師喜歡帶領學生進行病例討論,此時應注意鼓勵學生不同看法和不同觀點的提出,靈活調節課堂氣氛。在討論結束時,教師要及時對病例進行總結,對理論知識做到恰到好處的升華,使學生逐步理清思路、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此外,還可以采用定期病例考核評價的辦法,來評估已實施的病例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的,學生是否已牢固掌握知識要點,從而較為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深度及廣度,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改進教學方法。最后,還需要注意合理分配課堂講授時間,因為展開病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往往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作為理論課授課老師,我們需要清楚教科書理論知識的清楚闡述是進行病例討論的基礎和前提,病例教學是講解理論知識的輔助手段,二者不可本末倒置。
4 注重病理學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病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一定的臨床知識,須掌握相關專業及相關學科知識,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課前需要教師充分理解教材,精心做好病例設計,找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將病例與病理基礎知識點密切相連。課中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需對有關問題進行正確、精煉而又合理的解釋,并且具有駕權一個充分而又熱烈的討論課堂的能力。這些都是對教師業務能力的挑戰。筆者所在學校,校方經常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鼓勵并督促教師定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另外,病理學教研室還很重視加強新教師崗前培訓,建立新教師聽課和試講課制度,注重發揮高年資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這些都對提高病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授課老師的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利于病例教學法的實施和應用。
結語
通過在病理理論課教學中引入病例教學,筆者體會到,合理靈活地實施病例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積極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PBL; 病理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R3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2-224-0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上世紀引入我國的一種以問題為基礎,指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對醫學生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1]。病理學作為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將疾病與臨床緊密結合在一起,涉及內容較廣,內容較為枯燥且難以理解,是很多學生頭疼學,老師頭疼教的課程。PBL教學模式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有所不同,通過提出問題并通過自主學習和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2]。本文對比分析總結了我校近年來通過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現報導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取我校2008屆三年制中職護理專業學生112人,按授課班別,一班為實驗組56人,二班對照組56人。兩組學生既往學習成績差異較小,性別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授課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各章節課時安排相同。
1.2 教學方法
1.2.1 傳統教學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由授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具體課時安排對學生進行詳略得當的教學。
1.2.2 PBL教學 實驗組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以教科書及書本內容為基礎和主線,針對病理學課程中的難點和常見問題提出質疑,將學生隨機分為七個小組,每八人一組。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課本內容及圖書館、網上檢索等參考文獻進行分析匯總,然后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根據相關知識的課時安排進行詳細討論,以加深學生對病理學知識的認識。通過對問題的闡述和討論,最終由教師根據大綱內容及最新研究對問題進行正確的處理和匯總。討論過程即要由學生發散性的思維和認識,也要有教師控制主線方向;既要有多角度的爭論,也要有教師控制最終的結論結果。
1.3 評估方法
所有課程結束后,分別給兩組學生發放課程設計匿名滿意度調查問卷,并針對所學課程考察統一的考核試題,比較兩組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情況及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 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且P
2 結果
兩組各發放調查問卷56份,回收56份,回收率100%。實驗組教學模式改革的評價結果為:好:54例;一般:2例;差:0例,實驗組課程設計好評率為96.4%,對照組教學模式改革的評價結果為:好:45例;一般:9例;差:2例,好評率為80.3%,兩組對課程設計的好評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病理學為臨床醫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其能夠將病理學與臨床緊密結合在一起,涉及內容較廣,內容較為枯燥且難以理解,是很多學生頭疼學,老師頭疼教的課程。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將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的方式較為死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對問題提出及分析能力不足以在日后臨床工作中應用[3]。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上世紀引入我國的一種以問題為基礎,指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對醫學生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PBL引入病理學教學模式之中,針對病理學中常見的難題及多見問題,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辯論討論,拓展學生思維的方法,將書本知識與臨床實用性相結合,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4-5]。PBL教學法目前在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之中已經初見成效,在國內的部分醫學院校逐步啟動PBL教學,且相關報道效果較好。
PBL教學法應用于病理實驗教學中,結果顯示與傳統“填鴨式”教學相比,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①PBL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質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因病理學內容較枯燥和抽象,屬于形態學科,PBL教學模式,對抽象的病理變化結合具體典型的臨床病例來教學,使學習過程由靜變動,理論聯系實際,課堂氣氛也活躍輕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②以學生為主體的PBL教學模式是現代教學思想的體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對病例的研討過程中交流,從看、寫、查、合、講、結環節中相互討論,貼進學生思維和思想,新知識新內容易于學生吸收,使課堂學習輕松愉快。③PBL教學模式使學生全面發展得到了提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對資料的查找、整合和分析,來形成自己的觀察和看法,不同智力水平、認知風格、思維方式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同時可共同提高,實現互實,學生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質疑和老師的詢問引起進一步的思考,使思維始終保持在活躍、積極、主動的狀態。PBL教學模式充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傾聽技巧、溝通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培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④PBL教學模式使病理學與臨床其它學科的聯系增加。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對病例進行研究時,會自覺的把疾病的病理變化、病因與臨床表現結合起來,即加深了對病理學知識的了解,又為后續學習其它臨床各學科課程墊定了病理理論基礎。
本文對比分析總結了本人近年來通過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PBL模式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掌握發現問題后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內容較為枯燥和難理解的病理學知識教學,學生滿意度較高,且對學生的成績有較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裴麗霞.局解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對比[J].中國臨床解剖學.2007,25(4):95-96.
[2] 王金德,陳邵春,范艷,等.教與學互動的解剖學PBL教學模式[J].中國臨床解剖學.2007,25(4):96-97.
[3] 呂磊,張正厚,李永珍,等.PBL結合LBL在醫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0):65-68.
醫學
【關鍵詞】病理 教學 方法
醫學
病理學是一門由基礎醫學跨入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不僅在整個醫學和醫學教育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是一門多學科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學科,為人類認識疾病、防治疾病開辟了新的前景。因此,如何學好病理學,將直接影響到臨床課的學習。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背景下,病理學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同步向前,這種發展對病理學的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病理學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病理學教學效率是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筆者談幾點看法:
醫學
1 教師注重自身素質
1.1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使課堂教學淋漓盡致 教師應具備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具備較高的綜合業務水平。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醫學理論和專業實驗技能,同時要有人文社會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在當今知識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還應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等,使自己的綜合業務水平提高一個新檔次,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和完整性。當一位病理學教師有了牢固的基礎知識,豐富的專業知識,實踐的臨床知識,多彩的社會知識,在授課中會胸有成竹,應用自如,信手拈來,淋漓盡致的發揮,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神圣的崇拜之情,也是能夠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的。
1.2教學中注重語言的藝術性 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 對于病理學這門涉及相關知識較廣的學科來說,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自身內在素質的培養,不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精煉性及藝術性,而機械地將書面上的語言搬到課堂上,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既枯燥又難以理解,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會心生厭煩,勢必給教師的教學增加難度。病理教學中,將病理學中一些枯燥無味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的變化通過形象的比喻、生動準確的描述,嚴密的邏輯推理,巧妙、靈活、形象的表現出來,使課堂生動活潑,最大限度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講血栓形成的原因時,可以把血流速度的緩慢比作一個水流緩慢的水渠,血流緩慢或渦流形成就容易血栓形成。在講炎癥時,可以把細胞滲出過程比作穿過鐵柵欄圍墻的小孩,白血細胞穿過血管壁時作變形運動。 2 尊重學生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1尊重每一位學生,使課堂教學平等互助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以學論教”,全面改進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民主、平等、協調、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和觀察學生全方位情況的眼睛,留心學生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學生主動性會大大削弱,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課堂上獲得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2.2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 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通過這種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教師講課時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和反應,及時調整講課方法,補充相關知識,使講課更有針對性,使學生有主動學習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 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3.1重視實驗教學 病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科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現實性,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時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大體標本、病理切片、動物實驗的觀察,力求融會貫通,使學到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為步入臨床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以鞏固、驗證理論知識。
3.2重視實驗過程 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理論知識需要在實驗中得到驗證和充實,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實驗教學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有效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重視和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善于總結和改進實驗方法和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方法、能力和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在學生的立場上,換個角度思考,換個角色感受,從自身和學生兩方面找原因,從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進,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相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基礎更扎實,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翻轉課堂;PBL教學法;病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8(b)-0165-03
病理學是一門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性學科。傳統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病理學課程概念抽象、機制復雜,難以理解掌握,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知難而退,同時傳統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低下,學習積極主動性差,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探索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成為病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
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臨床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以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經典PBL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已廣泛應用于醫學多個學科的教學實踐[1-2]。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于2011年起源于美國,又稱顛倒課堂,是近年來基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重新調整了課堂內外的時間分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學習更加靈活、個性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3-4]。本研究基于將PBL教學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應用于病理學教學,初步探索病理學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平頂山學院醫學院2014級護理專科201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1、2班)99人,對照組(3、4班)102人;研究時間為2015年6月共1學期;授課教師及指導教師為同一名教師。所有學生均為全國高考統一錄取,隨機分班,年齡、性別和學習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1.2.1課前準備 課前1~2周,授課教師將制作的教學電子課件、教學視頻、臨床病例及題庫上傳到校園網。每兩個理論教學學時整理2~3個典型病例,并設計引導性的問題[5]:①該病人都出現哪些病理過程,依據是什么?②各病理過程的病因、誘因和發病機制是什么?③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系是什么?④防護的病理基礎是什么?學生在課前首先通過網絡平臺觀看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及臨床病例,查閱相關資料,針對性解答相關問題。授課老師或指導老師通過留言板等求助平臺收集學生課前遇到的種種問題,以此確定課中討論內容,使得老師的授課達到有的放矢。
1.2.2課堂設計 理論課:第一節課的時間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對章節進行側重的講解,第二節課進行討論和答疑,最后教師總結復習。實驗課:教師根據大綱提供實驗項目,讓學生參與設計實驗目的、方法、步驟及原理進行實驗操作、書寫實驗報告,在實驗報告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總結分析實驗原理、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和出現的問題。
1.2.3考核辦法 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6-8]。過程評價采取在同一時間對兩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的方式;結果評價采取期末理論考核+實踐考核的考試成績評價。
1.3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過程評價
實驗組發放調查表99份,收回99份;對照組發放調查表102份,收回102份。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認為PBL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獲取新知識的效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及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等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末考成績的比較
實驗組末考成績為(74.67±8.8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49±11.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分學期系統學習醫學基礎和臨床知識,不利于知識系統掌握,使學生學習的病理學知識不易與后期學到的臨床知識有效結合,從而導致學生病理學學習積極性差及臨床工作中相關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影響臨床知識的學習和掌握。PBL是以臨床病例為線索,將基礎知識和臨床案例緊密聯系,學習者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有利于知識的系統掌握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9-11]。但經典的PBL教學法在我國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達不到預期目的,具體表現如下。①最有效的學習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正確系統的知識,而經典的PBL教學法課堂及課下花費時間多,學生無法安排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甚至產生抵制情緒;②PBL教學法的小組討論需要更多的老師進行指導,花費較多課堂時間,不符合我國目前的教育實情[12];③PBL教學法主張學生跨學科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討論中主要起引導、啟發的作用,教師過多參與會干擾學生的思維,達不到預期目的;④學生自身性格特征、自學能力及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影響其自主學習的效果,課前學習資料的性質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將制作的學習資料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并解決問題,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解、組織討論、引導答疑和及時總結復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且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交流解決問題使學習更具個性化[13-15]。
PBL教學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在我國其他醫學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取得較好效果[16],其優勢主要在于:①學生課下按照大綱要求利用網絡平臺有目的自主學習,在較少時間內獲得系統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②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生生交流及師生交流,學習更加個性化、情趣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③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并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在聽課中可以讓自己課前提出的問題得以解決,符合“最近發展區原則”,學生課堂聽課積極性高,不易出現厭學情緒;④通過小組討論,共享學習資源,并在教師設計的問題引導下答疑解惑,更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研究將PBL教學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應用于病理學教學實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普遍認可該教學模式,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認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末考成績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成績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研究表明,PBL教學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應用于病理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同時,在該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教師課前準備工作、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持和維護工作,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物資投資,另外,該教學模式要求授課教師和指導教師必需具備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尤其是年輕教師實施相對比較困難,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武江濤.PBL教學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73-74.
[2]馬少華,應志國.PBL、TBL、CBE三種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109-110.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4):46-51.
[4]王珊珊.精品資源共享建設背景下翻轉課堂項目開發與設計――以《藥品市場營銷技術》課程為例[J].高教研究,2015,31(2):14-16.
[5]李海龍,鄧敏杰,染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9):46-51.
[6]王斌,鄭亞安.淺談PBL教學模式下問題的設計[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63.
[7]李文春,李靜,王配軍,等.醫學課程PBL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2):170-172.
[8]趙薇,孫世曉,沈寧,等.PBL在循環生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醫學教育探索,2010,9(3):316-318.
[9]宗謙,閔睿,李艷濃.大班PBL教學方法及效果評估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1):97-98.
[10]Mansur DI,Kayastha SR,Makaju R,et al.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Kathmandu Univ Med J,2012,10(40):78-82.
[11]Yaqinuddi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an instructional method[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3,23(1):83-85.
[12]黃亞玲,鄭孝清,金潤銘,等.PBL教學模式探索[J].醫學與社會,2005,18(6):56-57.
[13]Tune JD,Sturek M,Basile DP.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mproves graduat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cardiovascular,respiratory,and renal physiology[J].Adv Physiol Educ,2013,37(4):316-320.
[14]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8):17-20.
[15]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以“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0):36-40.
關鍵詞: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配備;教學實踐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in plant pathology
Li Minhui, Xi Pinggen, Zhou Guohui, Pan Ruqian, Liu Qiongguang, Jiang Zid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problem and actuality of the teaching in plant path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authors’ some help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ing and furth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quality, some practices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set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llocating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t showed that teaching practice was effective.
Key words: plant pathology; allocating teaching team; teaching practice
植物病理學是我校植物保護學專業農產品安全生產與檢測方向、微生物工程方向、農學、茶學等專業本科生的核心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植物病理學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認識植物病害的重要性,領會“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掌握植物病理學的基本理論,如植物病原的種類、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癥狀特點、病害發生的基本規律、病害流行與防治的基本原理;掌握植物病理學的基本操作技術;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診斷田間作物病害并給出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為農業高產穩產服務。本文針對現階段植物病理學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實際困難,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激發學生熱愛學科、熱愛專業的熱情,培養其學習興趣和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1 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多,任務重
植物病理學課程包括理論、實驗和實習三個教學環節。對于植物保護專業,該課程分為普通植物病理學和農業植物病理學兩門課程,分兩個學期完成;而對于植物保護方向下的其他專業以及農學類的專業,這門課程近幾年都是在一學期完成這三部分的內容,其時間的緊迫性不言而喻。在內容上,植物病理學又由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組成,總論部分主要內容有緒論(植物病害的概念和植物病害癥狀類型)、侵染性植物病害及其病原、寄生性植物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過程和病害循環、病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關系、植物病害的流行與防治原理,各論部分則包括按照作物種類劃分的各種主要病害。而隨著學科的發展,在注重教學內容系統性的同時,還需增加一些新的知識。無疑,現階段教學內容的信息量也大于過去。因此,要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和各個環節,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面臨的壓力也較大。
1.2 教學實踐環節有待進一步改善
首先是教學實踐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植物病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學習植物病理學的理論知識是為了能夠指導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植物病害,并幫助提出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因此要在生產季節適時地安排教學實踐,特別是教學實習環節。以往,如果是秋季的課程,等所有課程結束后再開始教學實習的話,已經到了12月底,而此時,即便是在廣東這樣的南方,田間作物種類少且單調,教學實習的內容也受到限制。因此,適時的教學實踐,特別是教學實習,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教學實習基地遠離學校本部等一些客觀的問題也影響了教學實踐的效果。由于廣州市的道路規劃及學校的再發展,校本部的實習基地面積越來越小,只能在較遠的郊區位置再設置教學基地,但無形中也影響實踐的效果;同時由于條件所限,實驗室基礎硬件設施相對滯后。如顯微鏡質量與數量的擴充上都跟不上日益擴大的招生人數;所用的植物病害標本老舊,有的標本已經完全反映不出病害的典型癥狀,有的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很難找到目標,即使找到也不是典型的形態特征。這些現實困難也是造成教學實踐環節有待進一步改善的客觀原因。
1.3 部分學生專業思想薄弱,存在得過且過現象
實驗課上一些學生有敷衍了事的現象。比如實驗課的作業一般都是繪制病原顯微特征圖,有的學生把它當做是臨摹課,從書上照描病原圖交差,雖然有些學生的畫工很好,但實驗課演變為臨摹課,這完全背離了實驗課的宗旨。其次,學生基本操作技能有待提高。這門課程是在二年級下學期開設的,學生還沒有很多的實踐操作機會,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還未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像顯微鏡觀察這樣最基本的實驗操作也不是很熟悉,每次上課之前都要提醒顯微鏡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
2 解決問題的教學探索
為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集思廣益,參考了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1,2],總結經驗教訓,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針對現階段的這些實際問題,對該門課程進行了有益的教學探索。具體作法如下:
(1)要增強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通過制訂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培養計劃,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教學團隊成員結構。
(2)配備研究方向齊全的教學團隊。針對教學內容多,任務重這一植物病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3],教學組依附并整合了華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科的整體優勢,將植物病原各個研究方向(真菌、細菌、病毒、線蟲)都設有的相關研究室納入授課主體,各個研究室的教師講授該課程中與自己研究方向相符的部分內容,將講授重點內容或重要病害與要求學生自學部分內容相結合,這樣不僅實現了發揮多名教師所長、共同承擔教學任務,而且還在不減少教學學時的情況下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同時,不同授課小組教師之間定期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和協調課程進度。此教學模式既注重了同專業不同方向本科生的學習效果,也注重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使年輕教師更快地成長。
(3)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更好地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這是馬克思哲學體系的精髓,也是教學實踐中最具威信力的準則之一[4]。對于植物病理學這門理論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來說,合理適時的實踐教學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在不減少理論課時的基礎上,不疏忽實驗及實習環節的教學,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互相配合, 從而使學生對植物病理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具體做法是每一單元的理論課完成之后,緊接著就安排相關的實驗課,以增強學生對理論課的理解,鞏固理論課的知識要點。同時盡量將理論部分的內容,如植物病原學、各類作物病害的內容放在課程的前半段介紹,這樣在課程進行中期即11月中上旬就可開展教學實習。利用本校所處華南地區的地域優勢,此時田間仍有各種大田作物、果樹和蔬菜的栽培,不會對教學實習造成任何影響。這一教學探索不僅使課程安排更加緊湊,而且讓學生更及時地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4)加強實驗室的軟硬件配備以及實習教學基地的建設。近兩年,植物病理系利用學科建設經費添置教學用顯微鏡。更新實驗室的多媒體放映設備,組織教師整理、檢查、更新和制作植物病害癥狀標本和病原玻片標本;并將組織教師整理和制作標本列為一項傳統的期末工作,起到了補充實驗材料和加強教師互相交流教學經驗雙重效果。學校農場和位于廣州郊區的增城教學實習基地是專門負責全校農科專業教學實習的場所,基本上能夠滿足本課程所有的教學實習任務需要。同時教學組還與廣東省農科院、珠江農場等單位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學生外出實習的場地有充分的保障。在課程實習過程中,盡量增加田間病害調查和采集標本的次數,提高學生的興趣。
(5)充分利用植物病理系的教學資源,輔助學生消化理解理論課的內容。植物病害標本(包括實物標本、瓶浸標本和鏡框標本)、植物病原玻片和掛圖、田間植物病害癥狀和病原顯微圖像的投影以及網上下載的植物病害發生發展的動畫都是教師常用的教學工具。而在教學實習期間,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例如要掌握顯微鏡鏡檢技術、常規植物組織分離與培養技術、病害標本采集與玻片制作技術、病害田間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的一般診斷技術等。教學實習的時間一般是兩周,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么多的實踐教學內容,還需理論課教師、實驗輔助教師在這段時間內一切以實習為主,全力以赴協同合作,共同完成這項教學任務,特別是外出采集標本時,要保證至少有3~4名指導教師,以便為學生現場解惑。
為提高學生實驗課的學習主動性,避免敷衍了事現象,我們還對課程的評分機制進行了改革。以往,理論課和實驗課一起給分,而實習課單獨給分,這樣無形中使學生不重視實驗課。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讓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病原形態的觀察上,而不是為了完成課堂作業,我們鼓勵學生多看玻片標本,甚至是自己制作標本。同時,實驗課實行單獨考核,實驗報告作為平時成績,占實驗最終成績的40%;期末時病原實物鑒定占實驗最終成績的60%,不合格者不能參加理論課考試,需重修。向學生提出要求和給學生一定的壓力,起到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認真對待實驗課、不再敷衍了事的作用。
3 實踐效果
從2005級本科生開始,我們就逐步開始實施這樣的教學方式,至今已經完成了6屆本科生該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實踐證明,對于學生,這套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消化植物病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還重點培養了學生植物病理學實踐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青年教師,在這樣的教學團隊中,也真正鍛煉了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也普遍認為經過這樣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有助于他們將課堂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起來,更好地掌握植物病理學的基礎知識,學到了解決生產中實際出現的植物病害問題的技能。
參考文獻
[1] 高智謀,陳方新,吳慧平.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05,3:53-54.
[2] 景蘭,周洪友,胡俊.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研究及探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1):192-193.
人文素質教育融入病理學實驗教學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加強病例討論、挖掘著名醫學專家的名人效應、網絡教育和課外活動等方法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3],不但學生能得到全面發展,而且病理學實驗教學也變得生動起來。
將哲學思維引入病理實驗教學由于病理學內容龐雜、理論抽象、概念繁多,學生容易陷入機械性地記憶一些抽象的病理學名詞和形態學變化等之中[4]。這就要求病理學實驗教學教師不但具備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當能運用哲學中的唯物辯證法來分析疾病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化難為易,從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例如:①以運動的觀點認識疾病過程:如大葉性肺炎的四個時期(充血水腫期、紅色肝樣變期、灰色肝樣變期和溶解消散期)是一個連續、運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成分的變化也是運動發展的。纖維素變化規律:從無到中量到大量最后溶解消散;紅細胞數目:從少到多再變少直到最后消失;中性粒細胞:從少到多最后死亡溶解消失;巨噬細胞:逐漸增多;②以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如機體損傷后通常先由肉芽組織進行修復,以后肉芽組織轉化為瘢痕組織,瘢痕組織的形成對機體有利的一面在于,它能把創口或其他缺損長期地填補并連接起來,使組織器官保持完整性,而且抗拉力要比肉芽組織強得多。但是瘢痕組織對機體也有不利或有害的一面,如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收縮可引起幽門梗阻;器官內廣泛損傷導致的瘢痕性粘連,可發生器官硬化;③病變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病理學總論主要研究和闡明各種疾病共同的病因、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規律,即共性;各論是在總論共性規律基礎上的具體化,即個性;④疾病現象與本質的辯證統一;⑤疾病內因與外因的辯證統一。通過加強哲學思維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提高醫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開展臨床病理討論會(clinical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培養學生臨床病理思維臨床病理討論會始創于20世紀初的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其形式為由臨床醫師和病理醫師共同參加,對疑難病或有學術價值的尸檢病例的臨床表現及其病理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討論。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醫療機構經常開展的一項學術性活動。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開展類似臨床病理討論會的教學活動,可促進學生復習所學病理學知識,加深形態學印象,體現病理學的橋梁作用,把病理知識和臨床密切結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養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步驟是:由教師提供要討論病例的臨床和病理資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在詳細閱讀這些資料和討論要求的基礎上,將有關資料按系統或器官進行歸類,確定病變在何系統,主要累及何器官,哪些病變是原發的,哪些病變是繼發或伴發的等,抓住重點、分清主次地作出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進而分析疾病發生過程及各種有關因素的因果關系,找出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討論會結束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
PBL教學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學法也稱問題式學習,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西余大學醫學院的綜合課程教育,后來擴展到包括教育學院、商學院、工程學院的教學改革中。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先把PBL引入了醫學教育領域,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不同,PBL教學強調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討論及自學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的皮亞杰提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生是主動建構者,在學習過程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用探索、發現的方法去搜索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找出問題的要點,把各要點聯系起來,并對這種聯系加以思索,從而確定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5]。病理學實驗教學中亦是如此。在要求學生掌握本次實驗的各種基本病理變化的基礎上,鼓勵其廣泛查閱相關資料從而了解一些本學科的前沿動態,以此激發學生興趣。
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學習理論由奧蘇伯爾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即:在正式學習之前,以適當方式介紹關于學習主題內容的前導性材料,這個前導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和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學習材料。這種漸入佳境式的病理學實驗教學能勾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述潰瘍型胃癌時,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導入前期學習的有關胃潰瘍的相關知識。潰瘍型胃癌和胃潰瘍在形態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又各有其病理特征。因此,可以設計潰瘍型胃癌和胃潰瘍之間的類比,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舊知識的異同,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性。
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就是有效率的教學。有效教學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等)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將有效教學理念應用在病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在實驗課中的主體作用,增加學生實驗的參與度,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師生共同創造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學[6]。緊跟國內外醫學教育前沿,與時俱進,結合我系教師團隊特長及本校學生特點,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綜合運用,探索最優病理學實驗教學理念及方式方法,提高病理教學質量,服務學生,惠及社會。
構建病理學實驗教學開放性教學平臺開放性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構建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探索。比如組織學生參觀尸體解剖教學,講解病變;組織學生參觀臨床病理工作的病理取材、制片、診斷室、細胞室和病理科研室,了解常規臨床病理工作程序,熟悉病理學常規技術和新技術、方法;開放人體形態學科技館;開放病理學多功能開放性學習中心;鼓勵學生參加我系研究生學術報告以及畢業答辯等。
建設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進步,集顯微圖像、聲音、文字、動畫及靈活互動為一體的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大顯身手,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我系建立了5個設備先進,集電腦、高級顯微鏡、攝像機、網絡為一體的顯微形態互動的多功能多媒體教室。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應用,形成了以師生互動、圖像共享的教學新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拓展了形象思維,還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顯微互動多媒體教學受到學生的充分肯定,成為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7]。#p#分頁標題#e#
網絡教學引入病理學實驗教學21世紀是信息時代,網絡是信息的載體;當前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病理學實驗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和思維方式。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結合病理學學科的特點,以校園網為依托,先后建立了病理學網站和國家精品課程病理學網頁。學生不但可以在線瀏覽病理學電子教案、網絡版CAI課件、病理學圖片庫和試題庫,還可以通過病理學論壇,提供教學反饋信息和進行網上讀片討論,學習不再受時空的局限。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該網絡平臺指導學生看片和在線教學答疑等,在教與學的互動中鞏固和加強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 多媒體圖片庫; PBL教學模式; 病理學;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 由教師引導的一種主動性學習方法[1] 。本研究以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中西醫臨床本科學生為實驗對象, 對不同分組的學生實施傳統病理教學及多媒體圖片庫結合PBL教學模式,對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為進一步改革中醫藥院校病理教學模式提供了實踐依據。
一、實驗對象與實驗方法
1. 實驗分組
1.1 實驗組: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中西醫臨床本科學生1班71人
1.2 對照組: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中西醫臨床本科學生2班70人
2. 教材和教學大綱
兩組均采用黃玉芳主編的病理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年7月第2版) 教材, 并使用配套學大綱及成都中醫藥大學病理教研室制作的常見病鏡下圖片庫。
3. 授課時間與學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授課時間均為72學時(于2012年3月2 日到6月29日完成) 。
4.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在規定時間內, 掌握病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 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5. 教師資質
均為講師以上職稱的任課教師,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授課為同一教師, 實驗組自學討論指導教師共6 人。
6. 教學實施方案。
6.1. 實驗組方案:
授課: 授課教師在30 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重點掌握知識的傳授, 然后采取PBL 教學模式42 學時,討論時8 人為一小組, 每組推選一名組長, 負責組織自學討論和記錄。討論內容: 選擇各系統常見病例, 分別為動脈粥樣硬化癥、大葉性肺炎、肝硬化和慢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在指導老師的啟發引導下,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問題的重點圍繞病理學基礎理論以及相關的內容。學生討論病例時要提出問題,分工查找資料,最后進行組間討論, 每組選1個代表在全班發言(約5分鐘) 。最后由授課教師根據病例涉及到的病理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并結合多媒體播放圖片庫中相關病變器官的組織切片圖。每個病例討論為3 學時, 小結1學時。學生問卷調查1學時。
6.2.對照組方案:
全程采用老師講授, 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在72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的傳授, 小結1 學時, 學生問卷調查1 學時。
7. 教學效果評價
7.1. 問卷調查
于課程結束前1 學時, 對實驗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知識掌握能力的評價, 了解學生對PBL 教學模式在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對教學模式的認識、看法和希望。
7.2. 考試
考試試卷含選擇、、名詞解釋、簡答、病案分析題五個部分。
7.3. 學生座談
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班各派2 名代表參加座談會, 全體指導教師參加。在召開座談會之前, 要求各班代表廣泛收集全體學生對本次PBL 教學的意見,教師學生面對面進行雙向交流。
二、實驗結果
1. 學生對PBL 教學效果的評價
學生座談的反饋意見主要有: (1) PBL 模式能夠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擴展解決問題的思路, 增強團隊意識; (2)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PBL 教學可以減少學習的盲目性; (3) PBL 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 傳統的考試成績不能客觀反映PBL 教學效果。
2. 學生對自身綜合運用病理學知識的能力評價
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自身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 甚至明顯提高(表1)。
表1 實驗組學生對多媒體圖片庫結合PBL 授課方式提高綜合能力的評價人數( %)
評價指標 明顯提高(%) 有所提高(%) 沒有提高(%)
理解能力 39.01 61.54 7.45
自學能力 37.43 55.81 6.76
表達能力 28.74 59.6 11.66
交流能力 32.03 63.22 4.75
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27.51 58.79 13.7
三、討 論
單純以卷面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質量, 容易造成讀死書的后果, 進而使學生在進入臨床和科研工作時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基礎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填鴨式傳統教學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時展的要求。因此, 尋求適應時展的新教學模式成為必然,PBL 教學模式恰恰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3]。其特點是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 小組討論, 獲取新知;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啟發者; 學生主動承擔學習的主要責任, 充分發揮探索和創新精神, 他們的學習過程是對工作實踐真實情況的部分反映[4]。因此, 我們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初步嘗試了PBL 教學模式,并結合多媒體圖片庫的應用,學生對此給予了肯定, 問卷調查和座談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適應或基本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認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培養了大家交流、溝通、表達的綜合能力, 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 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效果[5]。
總結這次教學改革實踐經驗, 我們認為,PBL教學效果不應以一次考試成績作為標準, 應采取多參數累積記分的方式, 增加過程性考核任務,如切片讀片、病理診斷分析、提問和討論等方式都可以計分[6]; 考試試卷不應完全取締, 但出題形式可更加靈活。針對我國中醫院校病理教學現狀,制定科學的綜合評價病理教學質量的標準是教育改革的關鍵, 也是我們將來病理教學改革的重點。
【摘要】 病理學實驗教學是醫學生學好《病理學》的重要環節,直面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能夠為有針對性地、切合實際地進行改革提供思路,從而促進病理實驗教學的全面發展,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創造條件。
【關鍵詞】 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
病理學實驗教學作為病理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病變最生動、直觀、感性的直接體現,尤其是當學生首次這么近距離地觀察各種疾病病灶,在感官上受到強烈的刺激,從而激發好奇心,調動學習興趣。而當這種好奇心被平鋪直敘的、冗長的解釋和說明一次次重復抑制,學習的過程變主動為被動,味如嚼蠟,索然無趣,這是病理學實驗教學的核心問題所在。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而病理學實驗課又是理論聯系實踐的紐帶,因此實驗課的教學尤為重要。改革單一化、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提倡多樣化的、開放型的創新教學勢在必行。
1 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1.1 傳統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導地位 病理學實驗教學由本系統知識回顧(課件復習理論課內容)、大體標本觀察與講解、顯微鏡切片觀察與講解三部分構成,基本上傳承著傳統的“灌注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體標本和切片的觀察也在教師的講解中進行。雖然傳統的授課方法較為系統與深入,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全面復習理論課內容,但卻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乏活力,不利于培養創新開拓型人才[1],出現了“高分低能”,“知識”和“能力”嚴重脫節現象[2]。目前,高等教育正在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人才的培養由專業型向復合型轉變[2],本科教育的目標定位是培養社會中堅,以培養具有寬廣知識面和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從事一切非學術研究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復合型人才為主[3]。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側重在通識教育模式與實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結合上,培養從事科技開發和推廣以及將設計、規劃等轉化為現實產品的實用通識型和專業型人才[3]。因此培養各專業本科醫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新世紀的醫學教學重點。
1.2 陳舊的教學思維限制實驗課授課效果 師者僅僅“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思維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現代教育學界對“教學”賦予的新涵義是“教學生會學”[4]。病理學實驗課是學生對理論課所講疾病的具體實踐,不僅是學生掌握疾病本質,深刻體會和全面、真正理解疾病的過程,更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獨立分析、思考能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才是教學的雙重目的和最終歸宿。
1.3 病理學實驗教學條件限制 學生觀察切片需用顯微鏡,陳舊的顯微鏡不易觀察或視野不清,影響學生與教師隨時良好的教學互動。此外,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所用的大體標本和切片標本相對不足,需要隨時加以補充。尤其是新增專業的實驗教學,如口腔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的實驗標本和切片的相對短缺,會影響教學效果。
1.4 病理學實驗課內容多,學時數相對不足 針對臨床醫學的學生,有些重要疾病也只能是概要講解,大致觀察。比如: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病率近0.5%,是北方地區的常見病,應該在重點講解病理變化的基礎上擴展開來,強化臨床病理聯系,讓學生了解到患者在原有肺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外,又出現了以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為主的臨床表現,甚至是臨床上常規的治療原則都應該大致介紹,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識,又增加了趣味性,從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2.1 采用PBL[5]開放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如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即是在教師的參與下,圍繞具體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改變、病理臨床聯系、結局和轉歸等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對已有的臨床資料要靠自己去思考、分析和判斷。甚至除了病人的臨床表現外,還有實驗室及特殊檢查改變、疾病演變過程,甚至涉及其他相關學科的一些知識等等,這些是教材所沒有的,這就促使他們去認真讀書,查閱資料,甚至相互討論。這樣使學生由機械的學習變為靈活的學習;由灌輸式學習變為發現式學習;由封閉式學習變為開放式學習;由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斷能力和全面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輔之以適當的傳統講解的方法,這樣既能保證學習的重點內容達到精、深、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確保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講授教學大綱中需要學生熟悉和了解的內容,兩種教學方式取長補短、相互補充。在我國有部分醫學院校已經試用PBL教學法,教學效果良好[6-7]。
2.2 改進教學思想,注重培養能力 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學習一種疾病,然后對該病作一個全面的介紹,甚至包括臨床檢查項目和可能的預后,鍛煉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通過精心收集、編寫各種側重點、考核點不同的病例,采用PBL教學,鍛煉學生的全面分析、思考能力,或實際問題處理能力,或創新思維培養等等。也可以充分利用醫院病檢的標本,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動手,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等等。要做到授課效果最佳,則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授課內容及方式。
2.3 實行病理學實驗課考試制度 病理學理論課考試是考核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知識的記憶程度,而實驗課的考試應該是對學生能力的測試。學生的實驗報告只能算作平時成績。考試形式可以多樣,試題需要精心編寫或設計。考核內容主要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等等。如此才可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
2.4 發揮主觀能動性,改善病理學實驗教學條件 充分利用病理外檢資料,收集和補充典型的大體標本和切片。同時可以通過數碼照相和圖文分析系統將制得的標本或切片轉換為圖片格式,作為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的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下載相關的圖片和資料供學生學習,也可以將實驗課課件直接掛在校園局域網上,學生隨時可以上網瀏覽學習。
2.5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積極開展病理學創新性實驗 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協助教師進行尸體解剖,熟悉尸體解剖的整個過程,在教師指導下認真仔細觀察各個重要臟器是否有病變及病變特點,并初步分析其死因。之后,可以讓學生參觀并了解病理切片整個制作過程,然后進行鏡下觀察,分析討論,最后書寫尸檢報告。本教研室已開展此項工作,學生踴躍參加,積極發言,認真分析,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斷能力和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
總之,適應當前醫學教育的發展形勢,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效果更好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充分發揮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將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臨床課的學習及創造性工作奠定結實基礎是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目的,如何進一步完善、提高病理學實驗課教學質量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徐筱紅.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2):81.
[2] 馬云,何淑雅,曹運長,等.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生物學科創新人才的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42.
[3] 周連君,莊緒德. 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J]. 中國成人教育,2006,12:21.
[4] 蘇敏,田東萍,楊棉華,等.病理學CPC開放式教學法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4(5):52.
[5] 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等. 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