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應急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素質的制約,我國普通民眾傳染病防治的健康知識較為缺乏,據不完全治療統計,我國具備基本傳染病防治知識的人口不到人口總數的一成[1]。近年來,非典、手足口病和感染H7N9禽流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接連發生,由于缺乏相關的應急預案和應急系統準備,醫療機構在突發傳染病救治中反應較為遲緩,診療和護理效果不佳。護理應急管理主要是指通過建立護理管理制度,明確護理職責和流程,將應急護理知識的普及寓于日常護理活動中,針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應急處置,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指引,行為規制和思想教育,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2-3]。本文研究了在突發傳染病救治中實施護理應急管理的有效性。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感染病二、三科為我院專收治突發性傳染病的科室,共有護士3例,護師20例,主管護師10例,副主任護師2例,主任護師1例,共36例。于2013年9月開始全面實施護理應急管理制度,此前實施傳染病常規護理制度。本次觀察以2013年9月為中間時間節點,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和2012年12月~2013年8月間各隨機選取13例和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納入觀察,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5例患者中24例為住院患者,1例為門診治療患者,危重癥23例,重癥1例,輕癥1例,其中80歲以上3例,75歲以上4例,55歲以上16例。組間成員病理資料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傳染病護理,觀察期內進行護理人員培訓、感染病二、三科管理、患者應急管理和質控分級,進行護理應急管理。制定多種應急方案,制定確診患者的轉運方案、危重疾病患者的應急預案等。建立并逐漸完善應急物資的儲備目錄,完善儲備體系。細化各個護理環節與崗位的職責。護理部與醫務科、感染控制科應該多次采取聯合應急救治演練,根據傳染疾病的感染特點,對接診流程、隔離消毒、廢棄物處理、標本等進行培訓。觀察期結束后回顧分析2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分析其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研究[4-5。
1.3評價標準:觀察期結束后,觀察人員從患者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等兩個角度評價了兩種護理管理方法的差異,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護理滿意度從時間安排、操作熟練程度、并發癥處理、信心和教育程度等角度考察[6-8]。
1.4統計學處理:觀察期結束后,將觀察統計數據錄入數據庫進行對比分析。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突發傳染病治療效果統計:實施護理應急管理機制后的觀察組患者顯效、有效和無效人數占比分別為58.33%、33.33%和8.33%,其在顯效治療批次上的人數更多,占比更高,效果更佳。較之于對照組具有比較優勢。對兩組患者的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對比分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64、8.936、8.824、9.246,P<0.05),見表2。
2.2護理滿意情況統計: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進行分析,其中時間安排、操作熟練程度、并發癥處理、信心、教育程度方面對比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65、9.253、9.612、8.932、8.993,P<0.05),P<0.05。見表3。
3討論
本次觀察在我院感染病二、三科引入護理應急管理理論,旨在提高醫院和患者對突發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護理應急干預是將護理應急管理融入傳染病臨床護理各個流程的護理模式,其核心要點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對護理人員、患者和醫院三者的應急管理來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本次護理應急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9-10]:
3.1護理人員培訓:首先對參與觀察的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應急管理教育,評估護理人員的知識盲區及支持需求。以問題為導向,講突發傳染病的傳播原理和治療要點,以患者為主體制定應急護理康復計劃,根據教育理論和患者學習的特點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況制定應急護理實施方案[11]。
3.2感染病二、三科管理:將傳染病區設置在醫院相對靜謐與隔離之處,避免臨近交通要道和人流量大的區域。在傳染病區內,劃定設防區域,無菌區和不設防區相互隔離,在每個區域的分界處設立警示標示和提示語,配套安裝潔凈設備設施。日常管理中,要嚴格控制傳染病區內的人員流動,人員進入應當先殺菌消毒。對于伴有呼吸道和血液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設置專門的隔離治療室,配備負壓空氣流動裝置和空氣過濾裝置,確保輸入潔凈空氣,處置污染空氣。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床單、注射器、隔離服等醫護用品應做到一次性使用,需要重復使用的一起設備要嚴格進行衛生處置[12-13]。3.3醫用器材管理:加強對我院感染病二、三科傳染病診療設備的購置、安裝、調配、清理和保養管理,選購性能優異,質量上乘的醫用器材,使用前做好安裝和調試工作,確保病患使用的安全。耗材要做到即用即換,設備要做到一次使用,一次消毒殺菌,特別是針對空氣和接觸傳播的傳染病患者,要做到隔離使用,專機專用。建立和強化對設備、溶液和操作人員的污染監測,定期采樣送檢,監測結果超標時要迅速停用、溯源和消毒。強化備操作流程,確保用前用后消毒殺菌。
3.4患者應急管理:精神衛生方面,對所有傳染病患者進行強制心理干預,緩解其焦慮、悲觀和抑情緒,幫助其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追求。有條件的,安排治療效果良好的病友與患者溝通交流。向患者闡明傳染病防止的原理、方法和流程,指導患者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致病因素,爭取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飲食方面,指導患者科學飲食,配合藥物治療。治療期間,嚴格禁煙禁酒,保持患者體內生理條件的穩定[14]。
[關鍵詞] 急診科;擁擠;護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安全;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2(b)-0158-03
早在2006年美國醫學機構(IOM)就將急診科擁擠現象列為急診醫學將來面臨的五大問題之首[1]。目前尚無急診科擁擠的統一定義和標準[2],一般是指某一段時間內急診醫療需求超過急診科所能提供的醫療資源而出現的擁擠[3]。而急診擁擠現象會導致患者死亡率的增加[4]、醫療質量下降、患者滿意度降低和醫療費用增加等諸多不良后果。增加急診人員的配置是緩解策略之一,我科根據目前現狀對急診護理人力資源的應急調配采取了多措并舉的方法,通過內部挖潛并不斷持續改進,從護理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急診擁擠現象,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本院急診科的一般情況
本院急診每天接診人次在300~600人次,急診科次不等,2012年年急診人次達16萬多,平均每天急診人次在400多人次。本院急診科包括急診分診、急診搶救、急診診室和急診清創手術室、急診ICU、急診觀察病房、急診輸液室,分為3個護理單元,設急診科護長1名、護長3名。目前我科主要負責急診分診、搶救、一般急診患者處理和急診清創手術,急診護理人員為25人,均為女性,年齡23~38歲,主管護師4人、護師18人、護士3人,本科17人、大專8人。
2 急診護理人力資源調配的具體做法
2.1 進一步合理彈性排班,加強應急管理
2.1.1 根據急診患者就診規律和動態情況合理排班 根據急診患者就診規律[5],增加節假日、周末白天及晚夜間等重點時段排班人次,并在節假日等特殊時間段增加的班次人員由科室能力強的高年資護理人員承擔,以隨時發揮其應急指揮協調作用。護士長加強對急診情況的掌握,隨時合理調度安排,根據急診患者流量盡可能保證各班次的護理人力,隨時進行急診室各崗位、急診系統各科室的協調及動態調整工作。
2.1.2 設立急診領班和負責班,加強協調管理 每日設立急診領班一名,每班設負責班次一名,由高年資護士承擔,在護士長不在崗期間隨時掌握急診動態情況,進行隨時應急調度和協調。
2.1.3 設立分級別的備班,關注細節、保證實效 制訂科內明確、細化、具體的應急班次調配預案和管理規定,設立分級別的備班,在排班表中排好各時段的備班,嚴格落實備班管理要求。分級別的備班有晚夜間在科內的備班、家中的備班,根據急診患者數量、病情級別不同等具體情況適時啟動相應應急調配措施,明確調配人員資質、調配數量、如何調配、與績效、補休如何掛鉤等情況。每天設小白板,注明各時段的備班及電話,以備應急情況下能以最快速度通知備班到位。備班不得離開當地,如離開當地必須向護長報批并申請好代班人員,確保必要時能及時到崗。特別設計有科室備班人員應急電話表,必須留有兩種聯系方式,并按急診護理人員家庭住址的遠近排列名單,緊急情況下,可有選擇的先通知離醫院最近的急診護理人員迅速到崗協助工作,除保證一般應急情況下備班能及時通知到位到場幫忙外,在遇到批量病員時能迅速通知科室全體護理人員及時到場。
2.1.4 施行節假日急診系統護士長值班制,保證特殊時段的應急調配 急診系統的護長輪流在節假日值班,高度關注系統內的動態情況,協助實際工作,保證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期能及時有效的調動護理人力資源,及時緩解急診系統的擁擠現象。
2.2 加強急診護理人員培訓,提高應急協調反應能力
一方面加強我科護理人員的急診搶救能力、應急預案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應急反應協調能力,確保人人知曉應急調配流程和預案;另一方面加強急診系統護理人員的輪轉培訓,確保緊急情況下人力調配后能迅速投入搶救配合工作,避免外來支援人員不熟悉急診環境和工作流程要求等造成的浪費。
2.3 制訂和完善急診擁擠時人力資源調配應急預案,保證落實
制訂和完善應急預案,2012年7月起醫院醫務處、門診部、急診科共同參與制訂了急診擁擠時人力資源調配應急預案,明確各層級人員的職責和要求,包括醫師、護士、導醫、急診區域的后勤工作人員等。針對急診護理人員根據預案要求加強培訓,除了人力資源的及時有效調配外,明確急診護理人員在急診患者擁擠時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要求,以及巡視分流患者的具體要求,根據具體施行情況持續改進。
2.4 加強溝通和協作,爭取外部支持協助工作
加強醫護溝通合作,爭取醫院支持,增加急診護理人力配置、增加2名急診導醫協助護理工作,強化急診綠色通道工人的培訓,必要時協助急診護理人力資源調配的通知工作。
3 效果
3.1 有效緩解急診擁擠,提高急診效率
及時發現擁擠現象,及時調配人員,當班人員各班次之間的應急調配較多,主要集中在中午和晚夜間,夜間備班護理人員的應急調配從2012年8月至今共28次,大科之間的應急調配5次,備班護理人員從家中趕至醫院的應急調配僅2次,有效緩解了急診擁擠,大大提高了急診患者的就診效率。
3.2 落實了急診制度和各項護理措施,保證了急診護理質量和安全
人力的合理應急調配使急診預檢分診制度得到落實,改變了以往較忙時由低年資護士負責,甚至應急時由實習進修人員臨時替代的弊端,保證急危重患者按規范要求分級分區的有序就診,病情變化能及時發現處理,最大程度緩解急診擁擠現象。保證了搶救治療護理措施的及時有效采取、急診綠色通道的高效通暢,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實施以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3.3 有效提高急診滿意度
3.3.1 患者滿意度提升 護理人力資源的靈活調配,保證了重點時段和應急情況下的人力配置,使急診患者的護理治療措施得到及時實施,并保證了急診擁擠應急預案的及時有效啟動,促使急診患者分級有序就診,減少排隊等待時間,緩解了急診患者及家屬的焦慮緊張心理,使急診醫患矛盾和糾紛明顯減少,滿意度明顯提升。
3.3.2 醫師滿意度提升 相對充足的護理人力資源保證了急危重患者病情觀察的及時到位、搶救措施的有效采取,維持了有序的就診秩序,急診醫師普遍反映醫療服務質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證,也緩解了醫患矛盾,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3.3.3 護理人員滿意度提升 護理人員也反映人力的靈活調配,盡可能避免忙閑不均現象,減輕了大家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增加了安全感。調配應急預案的合理啟動,既保證了人力及時調配到位,又避免了無謂的人力浪費,保證了護理人員的休息,并與大家績效的掛鉤,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4 體會
急診具有急危重癥患者集中、病情危急、隨機性強、糾紛高發、突發事件多等特點,擁擠現象已成為制約急診醫學發展的難題[6]。近年來急診擁擠現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引起急診擁擠的原因很多[6],也存在諸多的風險如患者隱私權受侵犯、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下降、不良事件發生增多、患者醫療費用增加、影響防災準備等,威脅到整個醫療衛生體系的安全[7]。
如何有效緩解急診擁擠,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增加急診人員的配置[8],但由于目前很多醫院的現狀,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將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到位,而且由于急診工作量的極度不確定性,為避免急診護理人力資源浪費與不足并存的問題,根據急診工作的特點和目前我國急診的現狀,如何在急診護理人力資源的應急調配管理方面積極改進,有效緩解急診擁擠現象值得不斷思考和科學持續改進。
加強急診護理人員多方位的培訓,提高其應急反應能力,在急診護理人力資源的應急調配管理中起重要作用。調配到位的訓練有素的急診護理人員能迅速評估,準確分類、及時分流患者,并且分工明確,搶救技術嫻熟、配合默契,使患者能及時安全轉歸,大大提高急診綠色通道運行效率,有效緩解急診擁擠現象,是提高搶救成功率和質量安全的保證。
綜上所述,針對急診擁擠現象日益突出和護理人力資源緊張矛盾的現狀,對急診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開發[9]、應急調配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擁擠現象,確保急診醫療護理質量安全和提升醫、護、患三者滿意度,值得在急診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IOM.IOM report:the future of emergency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health system[J].Acad Emerg Med,2006,13(10):1081-1085.
[2] 黃歡,呂利雄,陳怡,等.急診室擁擠問題的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2):158-160.
[3]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Crowding[J].Ann Emerg Med,2006,47(6):585.
[4] Sprivulis PC,DaSilva JA,Jacobs IG,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spital overcrowding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via Western Australian emergency departments[J].Med J Aust,2006,184(12):208-212.
[5] 徐騰達,徐軍,吉栩,等.急診科擁擠度變化規律研究:晝夜節律和節假日效應[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10):1027-1031.
[6] 張暉,王仲,徐騰達,等.急診科擁擠現象成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3):235-238.
[7] 陳屹一,邵浙新,蔣朱秀,等.急診科擁擠的風險分析及緩解策略探討[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5(6):360-364.
[8] 陳瑤,桂莉,張靜,等.急診科擁擠現象的研究進展[J].護理雜志,2011,28(7A):29-32.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b)-0162-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ZHOU Gui-zh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iping in Shandong Province,Chiping 2521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doctor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Methods A total of 600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respectively.After taking the PDCA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th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and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100 patients before PDCA implemented and 100 patients after PDCA implemented were selected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The same 30 nurses in Jaunary 1-31 2011 and December 1-31 2014 were selected,and the quality of nuring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Before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nursing management pattern,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is 2.38%,comparing to 0.69%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DCA;Emergency department;Dispute;Quality of nursing;Nursing management
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科室,急診科的形象往往代表了整個醫院的形象,故急診科護理工作尤為重要。PDCA護理管理模式即循環管理模式,是由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學家戴明博士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種比較系統、科學、全面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過制訂計劃、實施方案、檢查計劃結果和有效處理存在的問題等不斷循環的工作過程,從而保證工作質量的持續改進[1]。PDCA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分為計劃階段P(Plan)、實施階段D(Do)、檢查階段C(Check)、處理階段A(Action)四部分組成[2]。PDCA護理管理模式最早運用于企業管理,為企業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界被公認為高效的管理模式之一[3]。將PDCA應用于急診科的日常護理管理工作中,對提高整個科室的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促使整個科室工作能夠標準化和制度化。?o理質量關系到整個醫院整體的醫療服務質量,是衡量醫院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4]。隨著急診科醫療工作的推進,對急診科護理工作要求規范化、科學化、有效化的不斷提高,我院從2013年開始將PDCA護理管理模式運用到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不斷總結經驗,發現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急診科護理管理應用中可行、方便、有效,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急診科實施PDCA護理管理模式前接診的6000例患者,2013年1月后實施PDCA護理管理模式,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診科接診的8000例患者。隨機抽取PDCA實施前的100例患者作為干預前觀察對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齡(48±2.33)歲。另隨機抽取PDCA實施后的100例患者作為干預后觀察對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齡(44±1.81)歲,兩組觀察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抽取2011年1月本科室30例醫務人員作為干預前觀察對象,另在2014年12月選取同一批醫務人員作為干預后觀察對象,30例醫務人員均為護士,其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平均年齡(28.00±1.02)歲;大專18例,本科12例。
1.2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方法
1.2.1計劃階段P(Plan) ①制定質量標準:根據急診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安全標準,如基礎護理標準、急救設備管理標準、搶救藥品及搶危重患者的管理標準等。②制訂崗位職責:由科室醫務人員參加討論,結合急診特點,明確各班的崗位職責,要求明確分工,具體工作具體到個人,新老搭配排班。③明確工作流程:結合急診科的工作特點,制訂出各班工作流程、輸液流程、搶救流程以及急診四步驟等。④建立建全并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以及對患者進行墜床、跌倒、壓瘡評估制度等。
1.2.2實施階段D(Do) 根據質量標準進行工作培訓,開展日常工作以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①培訓。一方面加強業務學習,每天組織1次小講課,每周1次業務學習,其內容包括:各項工作標準,護患溝通技巧,各種流程、搶救藥品的作用和副作用,各種應急預案,基本技能的培訓以及搶救設備的使用。另一方面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形式再教育。②日常工作。護理人員合理搭配,老帶新,強弱搭配,有備班準備,彈性排班。搶救藥品及設備固定人員管理,定期補充維修,每天檢查,班班交接。確保設備時時處于完好備用狀態,人人熟知搶救車內每種藥品的準確位置。確保用藥安全,對于高濃度電解質貼上明確的警示標識,對包裝類似、易混淆的藥品分開擺放。預防跌倒、壓瘡、墜床的發生。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注意事項,班班在床頭對患者全身皮膚護理情況進行認真交接并記錄。③健全管理體制。建立護理安全質控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其他質控成員分工明確。
1.2.3檢查階段C(Check) 積極號召人人參加護理安全質控,護士長每周質控1次,檢查方式采用集中質控和時時質控相結合,定期考核和隨時抽查相結合。每月進行質控分析1次,查找問題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對護士依從性進行調查,同時調查患者滿意度。
1.2.4處理階段A(Action) 每月考核科室護士業務水平,工作表現,主要根據質控結果和患者滿意度以及護士的依從性結果進行評比,根據結果進行獎懲,工作優秀的給予表揚和獎勵,屢出差錯的給與批評教育,并扣質控分,獎金與此掛鉤。每月召開質控分析會,全員參與護理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找出護理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和隱患,采取措施制訂出計劃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
1.3評估標準
分別統計PDCA實施前后糾紛發生率,以及患者和急診科醫療人員對急診科使用的滿意度評價[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后急診科糾紛發生率的比較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急診科接診6000例患者,糾紛發生率2.38%(143/6000);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診科接診8000例患者,糾紛發生率為0.69%(55/8000),糾紛發生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患者的滿意度為63%,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后患者的滿意度為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后急診科醫療人員滿意度的比較
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急診科醫療人員的滿意度為63.33%,實施后的滿意度為90.00%,實施后醫療人員的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醫院急診科室是醫院糾紛發生率較高的科室,由于急診科每天接觸的患者流動性較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臨床護理質量的好壞和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療期間康復程度密切相關,而且也對醫患關系和矛盾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6-7]。隨著我國的醫療體系結構日臻完善,先進的急診科已成為大中型醫院的一個重要領域,并在臨床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工作,提供急診科診療與護理水平,降低糾紛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是急診科護理管理應當思考的問題[8]。國內外學者在醫療質量管理研究中,運用PDCA循環模式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9],因此我院將PDCA護理管理模式運用于急診科的護理之中。
通過采用PDCA護理管理模式使得急診科的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系統化。在本研究顯示實施PDCA護理管理模式后護理質量較實施前顯著提高,說明PDCA護理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優勢[10],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與效率,在進行質控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對護理標準和檢查方法的了解,同時也增強了護士自我管理意識,讓護理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增強了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責任心,有效地彌補了護理漏洞,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11],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通過培訓各種臨床技能,提高了急診科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也保證了護理質量的穩步提高[12],增強了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通過對護理人員的文書書寫的培訓,提高了文書書寫的質量,有助于護理人員對風險的評估,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患者病情變化,有效降低各種醫患矛盾發生的概率,保證護理的安全[13]。
【關鍵詞】風險管理;手術室;應用;防范
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近年來,風險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方式已被廣泛運用于衛生管理領域[1]。為了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防止在術前、術中、術后等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出現護理缺陷、差錯、事故。現就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加以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防范,有效地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
1手術室的風險因素
1.1手術室管理者管理不嚴或監控不到位及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的風險
①規章制度不健全,違反操作規程,監督不到位。②接錯患者,開錯手術部位。③給錯藥、輸錯血及液體。④不慎導致患者損傷,如:手術時間過長或擺放不當導致壓瘡、神經損傷及墜床。⑤病人交接不清或術前訪視不到位,與患者溝通欠缺,如:口腔內有固定的金屬假牙,有骨折史的患者體內有金屬固定物,在使用電刀時造成局部組織損傷[2]。⑥術前器械準備不到位及性能不佳造成意外,或手術用物丟失、不完整、遺留體腔或切口。如:氣壓止血帶漏氣等,導致延長手術時間或出血過多。⑦手術標本遺失或弄錯。⑧術后護送不當或引流管未妥善固定導致管道脫落或移位。⑨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等。
1.2業務技術不熟練、不得力、業務水平低
術中手術器械傳遞過程中縫針、線、刀等夾持不緊影響醫生術中操作或器械護士操作不當縫針彈出,方向不明,尋找困難,不僅延長手術時間,給患者帶來身體的傷害,也增加了經濟負擔。
1.3對存在的風險因素缺乏預見性。
1.4發生不安全隱患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
2 護理風險的防范
2.1加強護理風險防范教育,增強法律知識學習。在手術配合過程中要有風險識別的能力 ,讓大家認識到護理風險存在于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使每一護士在手術配合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嚴格執行手術室查對制度,防止接錯患者、擺錯、輸錯血、用錯藥。
2.2完善和學習手術室規章制度,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及時掌握新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對醫療設備的管理應制定集體學習日,有計劃地請醫療器械部門的專業人員到科室講課,對于科內的醫療設備和精密儀器,讓全科人員充分認識到先進醫療設備非一般儀器,了解設備的性能,同時熟練掌握該設備的操作方法和保養措施,并責任到人。要求人人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和操作,愛護和保養好設備。尤其是在電刀的使用過程中,正確放置電極板,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移位,接觸金屬物質,而引起患者灼傷。
2.3做好術前訪視和術后隨訪記錄,及時跟病人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手術的方式和等,閱讀患者病歷,尤其要關注既往病史、過敏史以及血壓、血糖、肝功能等指標,可起到提示和防范作用。
2.4加強業務技術訓練,提高技術水平。手術室護士術前認真復習手術步驟,做到清晰明確,能夠快速地反應并配合醫生處理術中出現的意外。
2.5跟班檢查,加強防范措施。由高年資護士、護士長不定期的進行跟班檢查,即可了解護士的工作質量,又可發現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時提出防范措施[3]。
2.6確保儀器設備的完好,器械、敷料準備齊全,術前將所需儀器、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性能完好。術中規范儀器的使用,防止操作中風險的發生。器械、敷料設專人管理,每天根據手術通知單做好每一例手術患者所需用物的準備,保證患者手術中使用的安全性。
定期對手術室空氣、無菌物品、物表、消毒液及醫務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并做好記錄。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手術室的各類藥品由專人管理,及時檢查藥品的有效期和補充藥品的數目,保證急救藥品完好率100%。做好應急搶救準備,以免延誤搶救時機而導致嚴重后果。
2.7加強術中或術后病理標本的管理。關于標本的留取,護士要嚴格按照標本留取制度實行。手術中取出的任何組織要詢問醫生是否留取標本,不可自行處理或弄丟、弄錯[4]。若術中需要做冰凍切片必須由專人送檢,送檢人和接收標本者均應做好登記并簽名;常規標本在術中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管,將標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內,貼上標簽,做好登記,最后由專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記錄。
2.8護士術中嚴格把好無菌技術關,嚴格遵守術中手術物品清點制度,準確、無誤、及時清點臺上臺下所有的器械、紗布、紗墊、棉片、引流物、縫針等并做好記錄,確保體內無遺物留存。
2.9規范體內植入物品的使用、管理,保障醫患雙方的利益。手術室對植入的物品要進行分類,設專人領取,規范登記管理、清潔、清洗、保養和滅菌。對所有植入物品需通過設備科,三證齊全。不使用醫生自帶的產品,以確保產品質量。
2.10規范手術護理記錄單的書寫,項目填寫齊全,術語要規范,字跡清楚勿潦草,數據要統一,資料不能丟失、涂改、偽造或銷毀,對術中受壓皮膚準確描述,準確記錄術中止血紗布、添加的器械、縫針、棉片、引流管等。巡回護士、洗手護士對記錄單確認記錄無誤后簽全名,隨同病案歸檔,使之有效地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
3 小結
手術室風險管理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項環節和過程中,手術室護士作為手術的參與者、配合者、執行者和監督者,在預防和處理護理風險以及規避風險或阻止手術患者風險中起到核心和關鍵作用。風險管理是一種預防性的管理方法,它通過平時工作中的發現、識別、評估現存的、潛在的風險和隱患,借鑒各種護理案例的經驗教訓,督促實施各種預見性的措施,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減少風險帶來的后果。患者安全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手術室護理安全是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是保證護理質量的根本,要以預防為主,全員參與,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更新觀念,學習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找出影響護理安全的薄弱環節,從根源上消除護理隱患,從各個環節保證手術室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李曉蘋.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20):61-63.
[2] 陳筱軍,張水紅,陳靜宜.中華臨床護理學雜志[J].2008,5(108):5418
[關鍵詞]急診科;護理;急診;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6-136-02
危機管理是新時期下醫院在急診護理過程中采用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是集體組織預先對所有可能發生危機的因素進行預測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1]。急診是醫院的一個對外的窗口,在日常生活中會隨時面臨很多的突發事件和眾多的危重患者,它是醫院中危機事件發生頻率最高的科室[2-3]。在這種背景下,我院在急診護理管理中采用了危機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急診科共計30名護士采取危機管理護理,其中男性護理人員8名,女性22名,年齡22~48歲,平均(28.2±4.5)歲,4位主管護師,9位護師,13位護士,4位實習護士,學歷均為大專以上,有16名為本科以上。通過對實施危機管理前后的變化進行記錄和分析統計,包括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危機事件的數量、患者對本院護理人員及醫院整體的評價來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分析急診護理中的危機因素 (1)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護理人員是急診護理中的關鍵因素,其服務意識直接影響著服務水平。然而一部分護士缺乏服務的意識,加上急診護士每日都會面臨很多的急診患者,工作量大,且工作性質十分緊張,如果患者的情緒不好,護士在工作中解釋得不透徹,或表達不準確,就很容易激化患者的情緒,最終導致患者對護士的護理不滿意,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爭執或者糾紛。(2)護理人員的危機意識:一些護理人員比較缺乏危機意識,加上自己耐心不好等性格方面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剛入行的新手,缺乏經驗和細心,很容易為危機事件埋下隱患。(3)護理人員的反應慢:很多護理人員尤其是剛入職的護理人員,由于缺乏經驗而無法準確的把握和判斷危機和風險的發生。有一些護理人員在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就慌了手腳,不知所措。從而耽誤了處理危機事件的最佳時機。
1.2.2 急診危機管理的策略 (1)建立專業的危機管理組織:由醫院牽頭,護士長負責聯合資深護士成立醫院的急診護理管理小組,收集了整理近時間出現的危機事件和處理方式,并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進行預測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該小組積極與各臨床科室和醫院各管理部門進行商議和協調,發動醫院上下部門和人員積極應對危機事件,以有效的控制危機事件的發生。(2)建立健全危機事件處理行為準則:通過對危機事件的整理,總結和預測各種危機事件,制定出一套比較完善的處理危機行動準則,發動護理人員積極學習,這樣可以使護士在再次遇到危機時有章可循,而不至于手足無措。(3)加強護理人員處理危機模擬訓練:定期開展危機事件處理培訓活動,同時開展處理危機事件的模擬訓練,提高護理人員的危機意識和危機事件處理能力,加強內部護理人員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整體提高其抗風險的能力。
1.3 危機管理效果判定標準
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管理工作、溝通能力、健康宣傳和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態度等5個方面判定危機管理效果,其中每一個大項里面又包含了4個小項,每個小項分為1~5等級,每等級對應1~5分,每個項目20分,總分是100分。患者的滿意度為滿意人數占所有人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在實施危機管理以后,急診的護理人員危機意識、工作積極性、工作能力和反應能力明顯的得到了提高,危機事件也大大減少,患者對醫護人員及醫院整體評價也大大提高,差異有統
3 討論
如今,由于眾多原因,醫療事故頻頻發生,各種急診科的危機事件發生也在不斷攀升,醫院要提高醫療水平,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就必須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尤其是在急診護理中[4-5]。危機管理無疑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首先,危機管理就要求了護士長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重視患者的投訴,同時也要正確、公正的處理事項,既能夠避免由于護士工作的不到位而引起患者的不滿,也能夠解決一些患者無理取鬧影響工作的開展;其次,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服務理念,提高競爭意識,能夠加強醫院“以人為本”的思想原則,珍惜患者的生命,在護理工作中更加細心、耐心、精心的做好護理工作[6-7];最后,應用危機管理可以提高每一個護理人員的危機意識,并通過加強護理人員在急診護理中的處理方式、應急反應等,以此來提高每一位急診護理人員基本危機的處理能力及通報處理的流程[8-9],盡最大限度的降低和避免危機事件的發生,減少危機事件對醫院和患者造成的危害。
由本次研究可見,我院通過在急診護理管理中實施危機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療效,值得在臨床急診護理管理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邵立新,金志芳,俞珍,等.危機管理理論在急診留觀患者管理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143-146.
[2] 李賽梅,岑小浴.護士分組層級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1):105-106.
[3] 胡敏.探討危機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32):7101-7102.
[4] 張智英,張寶珠.急診護理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及防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25(3):21-23.
[5] 黎少珊,戴惠華,曾梅菇,等.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2,18(9):35-36.
[6] 鄭江萍.應對護理危機的管理對策[J].內科,2010,5(1):76-78.
[7] 陳喜芳.加強急診危機管理防范護理糾紛[J].現代醫院,2010,10 (z1):175-176.
[8]金靜芬.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8):5-7.
關鍵詞:護理管理技巧 應用 創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30
New care management skills in care management
Xuan Jianping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skill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care management model under the satisfaction of. Result: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nursing management techniqu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P
Keywords:The skill of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01-0254-01
護理管理是護理管理者采用一定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指揮、協調、約束護理人員從而實現管理目標的一種過程[1],護士長作為護理工作的基層管理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提高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引進新的管理技巧,努力改善工作質量,完善護理服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傳統護理管理模式下婦科患者33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43.6±2.7)歲。引入新的護理管理技巧后,另選婦科患者33例,年齡16~77歲,平均年齡(44.9±3.1)歲。所有患者均未見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精神疾病,符合護理對比標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傳統護理管理。根據不同科室診療情況及患者治療方案,依照一般護理標準制定護理方案,并根據相應護理方案基于護理工作規劃、審核管理及護理人員排班、值班管理。
1.2.2 引入新的護理管理技巧。建立并完善護理學習及實踐引導機制。護理工作水平高低主要取決于護理人員本身的能力、素質及護理服務質量,而這些無不與日常護理學習及實踐掛鉤。我院護理部門建立并完善護理學習及實踐引導機制,鼓勵全體護理人員積極學習基礎及最新護理工作理論知識,搭建實踐平臺,引導護理人員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
以人為本組織管理。建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管理工作理念,在依照護理人員年齡、資質、實踐經驗等綜合分組的同時,考核所有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及職業素養、綜合素養,建立全體護理人員檔案,針對性地制定護理工作管理規劃,充分調動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2]。
優化績效評價體系,細化責任歸屬。注重日常工作的過程性及階段性績效評價,從專業人員項目性績效評價及患者主觀意見調查兩方面開展和實施,最大限度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樹立以護理標準為依據、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同時,我院進一步細化了護理工作責任歸屬,打消護理人員僥幸心理,引導全體工作人員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實施護理工作[3]。
建立醫患交流平臺。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需求及建議是護理管理工作發展的主要依據,我院在充分認識患者在護理服務中的中心地位之后,積極建立醫患交流平臺,為部門階段性、過程性績效評價提供了更多的評價依據,不僅鞏固了患者在護理人員心中的地位,還為后續護理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與指導。
1.3 評價標準。護理工作后期,分別基于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根據不同科室實際護理工作特點,制定并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包含護理態度、護理操作等十項調查項目,每項滿分10分,總分100分。分數≥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
1.4 數據處理。本次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t檢驗,P
2 結果
技巧管理前非常滿意3例,滿意18例,滿意度63.64%;引入新的護理管理技巧后,33例患者非常滿意11例,滿意22例,無不滿意意見,綜合滿意度100%。引入新的護理管理技巧能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P
3 討論
醫院科室繁多,不同科室護理工作也不盡相同,要想提升護理工作水平,必須把握護理管理工作,將傳統的、簡單的護理護理工作規劃、審核管理及護理人員排班、值班管理進一步細化、提升至管理科學、管理藝術的高度,真正調動全體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不同環節護理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無縫連接,全面提升護理工作水平[4]。
參考文獻
[1] 張亞軍.新的護理管理技巧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C].中華護理學會護理管理創新研討會論文集.2009:644-645
[2] 袁東梅,王加榮.護理管理技巧的探討[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6,6(5):79-80
現代管理技術和護理專業技術的日新月異,護士長的角色和職責在不斷的擴大。為達到管理組織的最佳效果,護士長除了樹立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外,還應加強溝通能力和協調技巧。做到以人為本,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科室凝聚力,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
1 護士長的表率作用
護士長是醫院基層護理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指揮者。護士長的行為直接影響護士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和護理質量的提高,對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護士長要首先掌握,運用嫻熟,要求護士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護士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力爭做到,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護士的信任,對下屬產生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在用尺子衡量別人的同時,首先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使被管理者信服,才能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
2 提高溝通能力,掌握協調技巧
管理工作出現問題70%是因為協調溝通不好引起的。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業務技術,另外85%靠人際關系、處事技能。”而處理人際關系的核心能力就是溝通能力。因此護士長要創造溝通交流的機會,營造和諧氣氛。如召開民主生活會,或通過聚會等集體活動,讓大家在和諧、融洽和民主的氣氛中暢所欲言,從而了解護理人員士氣、態度、人際關系,以及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要。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可減少護理成員之間的沖突,提高工作效率。
3 護理安全是管理重點
3.1 護理安全的重要意義:安全管理[1]是指保證患者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護理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臨床科室是醫院的前沿陣地,是醫院糾紛和護理不安全的敏感地帶,護理安全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護理安全必須警鐘長鳴。
3.2 患者對護理安全的期望:護理質量評價可用下面的公式表達:護理質量=實際服務質量-服務對象的期望值,若差值為零,表示服務的期望剛好得到滿足,因此對護理質量表示滿意;正值:表示超過患者的期望值,很滿意;負值:表示服務質量不到位,不滿足。
根據隱性需求觀念可知:患者的顯性需求10%,隱性需求90%。隱性需求(即潛在需求)是患者說不出來的某些需求,如尊重、關心、關愛和同情心,治療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過渡保護隱私(各種檢測結果陽性)、成就感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等。
3.3 細節管理是精髓:許多事件發生時我們看到的問題和原因是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因此作為護士長,任何一個事件的發生都要認真分析原因,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必須查出根源,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和分析方法,任何一個細節做得不好,將會產生100-1=0的效果[2]。護理管理的重點不僅重視結果,更應重視護理全過程,認真對待每一個工作的任何細節,決不放松,嚴加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做到每天有計劃、有布置、有督促、有檢查、有記錄,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標準可查,避免工作中的隨意性。通過督促檢查、不定期抽查、跟班等方式,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原因、制定對策、及時總結、登記在醫療事故缺陷記錄本上。這樣使責任人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遺漏細節,及時改正。提倡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相互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預防差錯的發生。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科室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4 以人為本,調動工作積極性
4.1 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業務水平:人才是任何事業成功的關鍵,下大力氣培養人才,加大護理人員知識性和技能性培養。選送優秀護士到上一級醫院進修學習,鼓勵同志們通過自修、電大、函授等方式不斷學習和提高,以提高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同時大力提倡自學能力[3]。通過以上幾種方式的學習,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為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做好堅實的保證。
4.2 以人為本,實施情感管理:護理管理是以提高護理質量為目標,在各要素管理中,強調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的觀點。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使護理管理由“以物流為主”向“以人流為主”的方式轉變。做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本質。一切管理活動中,應該圍繞調動人的積極性、自覺性、創造性進行,讓組織成員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自身得到全面發展。 在工作中理解護理人員對尊重和情感宣泄的需要,護士都希望自己在科室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希望得到社會、領導、同事的信任,各項工作中被重用。但工作壓力大,護理操作繁雜、枯燥、重復性強,分工細致,夜班頻繁,加上女同志家庭的拖累,難免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缺陷,容易使她們產生困惑,心里不平衡,她們會把護士長作為情感宣泄和求助對象。護士長要設身處地去體驗護理人員的感受,對她們的難堪和困惑多一些關切和理解,少一些責備和訓斥。要耐心傾聽她們的心聲,讓她們把委屈和挫折講出來,對不良情緒給予積極的疏導,對委屈給予安慰,使她們學會控制和自我約束,要敢于主持公道,在學習、生活、身體、家庭方面遇到的困難,盡量幫助解決,這樣才能發揮她們的聰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
4.3 激勵機制: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怎樣滿足護理人員的需要,才能激發護理人員努力工作的動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絕大部分護士都希望把工作做好,愿意學習和發展,渴望被理解、尊重、信任,而管理者的信任和適當的鼓勵,就會使她們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其結果不僅本人會做出更大的成績,而且會鼓勵其他人向先進同行學習,更好地完成工作。
護理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護士長只有加強護理管理的學習,不斷總結工作經驗,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鍛煉而逐步成熟,才能把護理工作搞好,達到優質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史自強, 馬永祥,胡浩波.醫院管理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238.
[2] 朱士俊, 李澤平.醫院文化與人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4, 2(2): 4.
[關鍵詞] 星級護士;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0(b)-114-02
近年來,隨著事業單位人事制度不斷改革,醫護人員實行聘用制的模式已逐漸形成,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護理任務將更廣泛,一定要對護士人力給予基本的保證[1]。我院自1999年開始實行護士聘用制,通過公開招聘、競聘上崗、實行擇優聘用,到目前為止,聘用護士占護士總數的50%,正式護士與聘用護士在工資待遇上差別很大,而大部分護理工作要靠聘用護士去完成。護士做好做壞一個樣,沒有積極性,同工不同酬。一些優秀的護士覺得沒有發展前途就跳槽,招聘進來的護士差不多一兩年就跳槽,年年招,年年缺,護士隊伍極不穩定。因此,如何對聘用護士加強管理和培養,是擺在護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務[2]。針對這一現狀,我院自2006年開始,推行星級護士管理,每年給予5個指標享受正式職工待遇。給每位聘用護士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星級的評定與每月獎金掛鉤。
1考評對象與方法
1.1考評對象
臨床一線護士共125人,其中,在編護士64人,聘用護士61人。學歷以大專(包括自學)為主,占68%;本科占5%;中專占27%。中級及以上職稱占33%,初級職稱占大部分。
1.2考評方法
1.2.1發放問卷調查護理部不定時對每個住院病人發放病人問卷調查。調查內容:護士的服務態度(分為好、中、差,分別得分為20、10、5分),技術水平(分為好、中、差,得分分別為20、10、5分)。由病人對每個護士的服務態度進行打分,對本科室或本院提出寶貴意見或建議。每月一次向本科室醫生發放問卷調查表,對護士的服務質量、態度、技術進行優、中、差打分,見表1。
1.2.2進行環節考核護士長根據護士在平時工作中是否遵守規章制度,是否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程,有無差錯、缺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對病人的服務態度等情況隨機考核,每月總評,總分為30分。見表2。
1.2.3護理部對全院護士進行理論及操作考核經常實地抽查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病人投訴、有無差錯事故等,進行打分。獎懲制度分明,病事假每天扣分0.5分,發生患者投訴者每次扣0.5分,收到病人錦旗、表揚信者一次加0.5分,積極撰寫護理論文,國家級加1分、省級加0.5分;積極參加院內外學術競賽活動,取得優異成績者加1分。護理部每月對每個護士德、勤、績、能進行綜合評分。
1.2.4記分方法以百分制計算,其中,病人滿意度占40%,護士長考核占30%,醫生考核占10%,護理部考核小組對護士考核占20%。病人滿意度(分值)=病人滿意度總分/病人數;醫生滿意度(分值)=醫生滿意度總分/醫生人數;星級總分=病人滿意度(分值)+醫生滿意度(分值)+護士長評分+護理部評分。
2考評標準
①根據綜合考評總分在90分以上,每科每月按三星護士占20%,二星護士占30%,一星護士無指標限制。70分以下為不稱職護士(無星級)。②出現醫療事故或累計差錯3次以上,全年取消評比資格,當月請假3 d以上取消當次評選資格。
3獎罰措施
①本季度三星護士獎金全額發放,并上浮20%;二星者全額發放;一星者發放80%;未評上星級者獎金扣除50%。②連續4次被評為三星級護士者有資格晉級為四星級護士,連續2次被評為四星級護士者有資格晉級為五星級護士,四星級以上護士經院“星級護士”評審委員會討論表決產生。醫院給予大會表彰及重獎,并發放榮譽證書。③連續3次不能評上一星者予以轉崗或待崗處理,聘用護士作解聘處理。
4體會
4.1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我院自開展星級護士評選以來,臨床護士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自感壓力大,責任重,危機感增強,但她們的競爭意識有明顯加強,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變過去“要”為“我要干”,護士在服務態度上更熱情,操作更謹慎,與病人之間的溝通增加了,變無聲操作為主動與患者溝通,護患關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特別是原有個別護士,以前經常有病人投訴,而今卻多次被評為三星護士。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投訴率明顯下降。見表3。
表3 患者投訴率比較
4.2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通過星級護士的評選,護士操作進一步規范,護理技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自身素質提高了,責任心加強了,有效地促進了全院護理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4.3護理管理逐步走向完善
護士長的管理更深入全面,為了公平、公正評選星級護士,護士長必須對護士進行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等方面的量化考核,在實際工作中充當挑刺者,不斷地發現問題,改正缺點,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管理逐步走向完善。
4.4病人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護理部針對護理質量的具體要求,對服務態度、護理技能、健康宣教作問卷調查,全院滿意度達95%以上,各科都有護士受到病人多次點名表揚,病人投訴和護患糾紛幾乎沒有。
在星級護士評選過程中護士長是關鍵,在考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對待,嚴格把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所有的分都要量化、明朗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另外,對聘用護士的管理,僅靠一般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長效激勵機制,而這些機制必須是多元的而非是單一的[3],必須是長期的而非是一時性的,我院的星級護士管理公開、公平、公正,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醫院的護理隊伍素質在不斷的提高,工作質量也有很大的發展,這就是我們護理管理者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護理管理》編輯部.護士節衛生部領導慰問臨床一線護士[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 2007, 7(6):5.
[2]李平,田曉麗,高艷紅,等.我院規范聘用護士管理實施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 2006, 6(4):42.
[3]李秀云,徐蓉.專科護士激勵需求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4,19(19):48.
【關鍵詞】 績效管理 護理
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屬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范疇,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90年代傳入中國,是組織績效管理系統與員工績效管理系統的結合,是通過將各個員工或管理者的工作與整個組織的宗旨連接在一起,來支持組織的整體事業目標。對于醫療工作來說,質量是關鍵,服務是保證,其中護理質量在整個醫院管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如何提高護理質量則是廣大護理管理者長期研究的問題,績效管理以其完善的體系、優良的流程和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為護理管理者的廣泛運用。我院近年實行績效管理,取得一定成績,現將體會做以下介紹。
1 制定正確目標
“服務態度第一、醫療質量第一、病人利益第一、醫院聲譽第一” 是我院的辦院宗旨,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大戰、以安全求保障,以服務為宗旨的治院理念。其中護理工作為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管理實行績效管理都以促進護患和諧、保障醫療安全、提高護理質量為目標。
2 采用合理的評價工具
隨著西方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國和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護理管理者嘗試引用了360度考評法、六西格瑪管理、關鍵業績指標、目標管理法、平衡計分卡等建立護理工作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績效進行全面考評,推動了我國的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也由傳統的人事管理思維模式向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效率[1]。
3 全員參與
人們以往認為績效管理管理部門的工作。績效管理應該是各級管理者及每位員工共同來承擔的工作,只是每一方擔負的職責有所區別。長期以來,醫院在考核員工時,沒有把管理層包括在內,使得他們認為績效考核就是醫院賦予自己的權限,自己可以決定對員工怎么樣,必要時可以懲戒表現差的員工。這使得管理人員沒有緊迫感,沒有做好績效管理的壓力。而員工往往認為管理是管理者的事,與自己無關,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好,缺乏合作精神和工作激情,不利于提高其業務水平及工作質量,同時還影響管理工作的落實。筆者認為,①通過定期培訓,加強管理理論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②有意識培養管理人員的傾聽、教導、激勵、解釋、說服等人際溝通能力,能較好與下屬員工進行直接溝通,與患者的進行有效溝通。如果不具備這些基本的人際溝通技能,績效管理就無法進行。③建立良好的激勵體系,有利于充分發揮各個員工的能動性,但是績效不應限于工資和獎金,還應注意激勵手段的多樣化,如員工個人能力的發展,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獲得職位的提升,以及獲得公開的精神獎勵等。
④實行院務公開,在實施績效管理時,員工最大的擔心就是自己被蒙在鼓里。可通過與主管人員的直接交流,或是通過信件、內部網頁、會議等各種媒體使每一個員工都參與到醫院的管理中,了解醫院的發展現狀,加強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4 全面建立績效管理系統
績效管理是一個循環的、動態的系統。績效管理系統所包含的幾個環節緊密聯系、環環相扣,任何一環節的脫節都將導致績效管理的失敗。所以在績效管理過程中應重視每個環節的工作,并將各個環節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力求做到完美。
績效規劃是主管與員工合作, 制定某一時段、某一過程或某一方面的總體要求,把工作目標進行可量化的分解或形成若干子系統,它是醫院護理管理任務的落實,是整個績效管理系統中最基本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持續的績效溝通就是管理者和員工共同工作,以分享有關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包括工作進展情況、潛在的障礙和問題、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幫助員工等。由此看來,績效管理就是一種雙向的交互過程。而且這種交互溝通必須貫穿于績效管理的整個過程。
績效考核本身也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不能孤立地進行績效考核,而應將績效考核放在績效管理系統中考慮,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發現員工工作中的績效問題并進行改進,而不是單純因為考試而考試,考核更強調積極學習的過程,而非考試本身。但在工作中常常忽略掉了過程,反而過分關注考核的成績,導致本末倒置,不僅占用了護理人員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給護理人員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同時,給原本繁忙的臨床工作也造成更大的壓力,不利于臨床護理的開展和護理業務水平的提高。績效考核不等同于績效管理,它只是管理的一個環節,管理人員應正確認識績效考核的目的和意義,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合理運用,使績效管理正常開展。
重視考核前期與后期的相關工作績效計劃和持續的溝通是績效考核的基礎,只有做好績效計劃和溝通工作,績效考核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因為只要平時認真執行了績效計劃并做好了績效溝通工作,考核結果就不會出乎考核雙方的意料,最終考核產生分歧的可能性會很小,也就減少了員工與主管在考核方面的沖突。
績效改進是績效考核的后繼工作。所以考核工作結束后,要針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尋找問題,并提供工作改進的方案以供員工參考,幫助員工改進工作績效。另外,在考核中還應將當前評估與過去的績效聯系起來,進行縱向比較,從中發現問題和不足,對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改進,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對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循環中,使整個系統呈螺旋上升的態勢,使績效管理體系呈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總之,護理要發展,管理是關鍵,將現代管理理念及先進的管理方法應用于護理管理實踐中,可在不斷滿足服務對象需求和專業發展需求的同時提高護理管理者的素質,為實現提高醫療質量,促進醫患和諧,創造醫院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全面推進醫院科學發展的目標大步邁進。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