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城市設計引導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設計引導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設計引導內容

        第1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關鍵詞:總體城市設計;行動規劃;襄陽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及自然地域特征受到較大的影響,當今的城市早已不再是自然環境中的“翠碧鑲金”,而日益發展成為連綿相接的“鋼筋混凝土森林”。自然生態保護所能帶來的遠期效益,在急功近利的開發模式面前,完全處于下風,很多城市環境因此變得愈加槽糕。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城市進行了總體城市設計的編制工作。然而,“雖然整體城市設計的編制數量、內涵在持續拓展,但是在實施管理層面的應用卻依然含糊”。并且,在我國各城市開展的總體城市設計工作并沒有統一的理論系統和設計框架,不同的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或者編制單位在摸索過程中形成了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項目成果,實施效果也不相同。

        1.總體城市設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代城市設計實施過程中存在出來的問題主要包括:

        1.1與總規互動不足??傮w城市設計與總規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互動,導致一些總體城市設計成果難以有效地融入城市總體發展目標和戰略中,未能充分發揮總體城市設計對總規的補充完善乃至引導作用。

        1.2系統性要素的分解落實不足。

        一些總體城市設計成果缺乏基于系統性城市設計要素的分解落實過程,常常導致總體城市設計成果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1.3微觀轉譯不足。

        由于總體城市設計屬宏觀尺度的城市設計,且與下層次詳細規劃及局部城市設計之間缺乏有效的轉譯路徑,導致總體城市設計成果難以有效轉化為規劃設計要求,對具體規劃建設的指導意義不大。

        1.4特色落實不足。

        一些總體城市設計的成果過于泛化,缺乏指向性和針對性,也缺乏一些基于城市空間發展特色及需求的專題性課題研究。

        通過對總體城市設計的實施困境及相關研究進行總結,發現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實質在于總體城市設計設定的目標與實施方法供給之間存在落差,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過于關注空間形態,對總體設計的綜合性特點考慮不足,難以對城市實際需求做出有效回應??傮w城市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空間發展框架和保有城市發展特色,而城市特色是城市物質形態特征、社會文化和經濟特征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因此總體城市設計缺乏對城市綜合、系統的基礎研究,容易局限于對物質空間設計本身的分析研究,對城市整體形象策劃關注較少,而無法對城市特色的多方面實際需求做出回應,導致城市特色喪失,城市景觀風貌定位不準,進而導致其對城市特色的打造表現出“有心無力”和“口號化”。

        (2)系統化不強,工作內容龐雜,成果繁瑣泛化??傮w城市設計缺乏明確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工作框架,不同工作階段缺乏核心要素提煉,工作成果內容龐雜,研究系統性不強,工作重點不清晰;同時也缺乏一些基于城市特色和需求的專題性課題研究,以及針對地域特征的實施和控制內容,造成編制成果內容泛化,實施性較差。

        (3)實施性不強,缺少與城市建設工作的銜接??傮w城市設計成果實施主要是對設計要素的設計引導和空間管制,并以設計導則形式表達。但偏向控制與管理的城市設計成果,其本質上不在于獲得最好的設計,而在于避免最壞及不良的設計,這本身是一種相對消極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控制”。設計成果本身對于在近期推動實現城市特色目標的作用有限,而缺乏行動計劃或對行動計劃的重視不足,造成政府管理部門無法利用總體城市設計積極主動地引導城市建設。

        2總體城市設計特征

        行動規劃作為一種新興的規劃項目類型,強調對規劃實施的行動安排,具有時效性、直接性、綜合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與傳統規劃側重終極藍圖的空間合理性相比,它更注重對規劃實施過程的考慮,并強調實用性和公眾參與,能夠將傳統規劃所確定的內容進行落實。基于行動規劃理念的總體城市設計,與傳統的總體城市設計工作相比,主要有以下3個特點。

        2.1內容的綜合化

        內容的綜合化是指拓展設計內容,針對品牌建設、活動策劃、建設計劃等進行總體城市設計??傮w城市設計往往擔負挖掘城市空間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任務,而單純地針對空間系統進行設計,很難完成這一任務。因此,總體城市設計需要跳出傳統的空間設計思維模式,對設計工作的內容進行拓展,將城市品牌推廣、休閑活動策劃、文化內涵提煉、市民公眾參與等內容囊括進來,在宏觀和策略層面對城市特色系統進行總體設計,使之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2.2過程的系統化

        過程的系統化是指圍繞核心要素開展工作,突出不同階段的目標和工作重點?;谛袆右巹澙砟?,總體城市設計要明確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工作框架,強化不同階段工作之間的銜接關系。同時,在不同階段有重點地選擇需要實現的目標,圍繞能實現目標的設計核心要素開展工作,并根據對城市特色目標的支撐程度,適當增減研究內容,突出不同研究階段的工作重點,最終有效地完成階段目標。同時,總體城市設計的實施是長期的過程,其成果也始終處于未完成狀態和不斷的修改中,因此需根據實施效果的不斷反饋,對設計重點及成果內容進行不斷修正。

        2.3明確的行動計劃

        明確的行動計劃是指城市總體設計需強化近期行動規劃研究,形成空間設計、項目落實、階段劃分相結合的實施管理手段?;谛袆右巹澙砟畹目傮w城市設計以空間發展目標為核心,側重于空間與項目安排,有效地落實規劃設計構想,形成對各項行動進行綜合協調的有效保障機制,強化政府公共投資對城市發展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城市近期建設規劃需要在空間上整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的各類建設項目,近期行動規劃的重點和難點也在于此。同樣,總體城市設計層面下的近期行動規劃,其研究重點為對實現遠期發展目標的項目提出相應的開發時機和時序,以及將城市設計的目標與要求落實到空間上的具體項目的方式。

        3襄陽市總體城市設計實踐

        襄陽為中國著名古城,是以居住、傳統商業、旅游服務和文化休閑功能為主生態城市。但襄陽內部的建設卻特色不足,未能給居民和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F階段空間特色的核心問題為:缺乏古城文化特色;古老的城建限定了城市的空間邊界,而城市空間的框架和脊梁卻還未形成;城市特色建設缺少統一引導和管理。

        3.1 綜合考慮城市發展需求,拓展總體城市設計內涵,為打造襄陽特色提供有力支撐襄陽總體城市設計基于行動規劃理念,同時關注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在“魅力古城”既有品牌的基礎上,提出建設“精致古城”,突出城市特色的核心價值;建立未來襄陽人居特色的總體城市框架和價值標準,作為城市發展的長期控制引導手段;開展近期行動規劃,提出達到設計目標的途徑及策略,將總體城市設計與城市近期的實際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形成可操作的城市建設項目計劃。

        3.2城市設計不僅僅是對城市空間形態的整體把握,還包括對襄陽的總體策劃、功能設計、價值標準設計,以及面向實施操作的近期行動規劃、面向公眾的宣傳計劃等,從而建立一套城市空間特色價值標準。并針對襄陽的特點,在傳統空間設計的基礎上提出了“格局整理”“城市功能優化”“交通系統梳理”“公共生活引導”“古城美化”及“文化品牌提升”六大策略,統籌安排古城品牌策劃、市民公共活動及城市重點地區開發建設。

        第2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2009年初,成都市規劃管理局開展“街區規劃”試點項目,以特定街區作為試點,探索將城市設計的主要內容納入規劃管理的可行性。在歷時2年的編制和研究過程中,承擔此項任務的成都規劃設計研究院項目組,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1前期研究———充分作好與規劃管理對接的準備首先,考慮到城市設計主要內容需落實到規劃管理平臺,在城市設計編制調研階段,就應該采取“一體化”的編制思路,與規劃管理對接。在現狀調研階段,除了對用地權屬和建設現狀進行詳盡的調查外,還應該詳細收集、整理規劃局歷年的行政許可信息,并與已批和在辦項目充分協調。同時,深化研究規劃區與周邊地區的對接關系,以及上層次規劃對本區域的目標定位,確定規劃區發展方向和承擔的城市職能,保證規劃成果的科學性和方案的可實施性。

        2規劃方案———以量化為基礎確定形態方案一般的城市設計在構建形態和空間時,往往會追求方案效果,忽視對于規劃區建設承載能力的思考,以致最后實施難度較大。所以,在設計方案階段,首先應以量化分析為基礎,再進行方案設計。由于成都市的地塊建設量控制,主要依據《成都市技術管理規定》中形態分區所確定,而形態分區由于各分區面積較大,常常出現各地塊基準容積率均相同的情況,導致了各地塊在開發建設后,建筑高度、建筑體量趨同。因此,我們采用了在保證片區內建設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同一開發主體的不同地塊之間,可相互轉移開發建設量的規劃方式,以此調整整個片區的空間形態,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間格局和富于變化的形態。

        3控制內容———深化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成果一般應包含三部分主要內容,分別為分析研究、方案設計、設計導則。其中,設計導則提出的各類設計控制要求,應結合規劃控制的各項指標,共同落實到地塊圖則中去,直接作為落實規劃管理的依據??梢哉f設計導則是銜接管理最為直接的部分,控制內容也只有通過設計導則銜接控規和規劃管理。因此,為使后續編制人員能準確理解城市設計對于各地塊的控制要求,在設計導則編制階段應盡量避免使用描述性語言,需采用“量化、定性化”的方式對控制內容進行明確。

        4控制力度———確定剛性和彈性控制內容在城市設計編制完成后,控制內容的雛形就基本形成,但控制內容進一步落實到控規還需要在制定時,將控制內容進行必要的分離,分別形成剛性和彈性的兩類控制內容。對于可量化的指標控制體系,如開發強度、建筑高度、建筑退界退線距離、連續面寬長度等內容應在控規中通過剛性指標和圖示予以控制。但對于建筑形態、建筑風貌、交通引導、環境設計、功能業態等非量化性控制體系,應相應制定彈性控制內容,進行必要的引導。

        5成果表達———與現行規劃管理平臺對接目前,成都市的控規詳圖是通過土地利用控制規劃圖以及道路工程規劃圖進行控制管理的。因此,針對形態控制需新增一張控制圖紙。由于不同城市設計的控制內容不盡相同,在圖示化表達的規范性上,不易限制過死,但需遵循剛性控制內容定量、彈性控制內容以引導方式為主的表達方式。

        二、結束語

        第3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關鍵詞: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舊村改造;運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villages in the city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foreign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ity design i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n the issues.

        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ity old village transformation; design;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近二十余年來我國城市規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隨著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對城市規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刂菩栽敿氁巹澴鳛槌鞘幸巹澒芾淼闹苯右罁鹬B接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的關鍵作用。城市設計是對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所作的整體構思和安排,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的城市設計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深化和補充。筆者針對在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結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威海市田村舊村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實踐工作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一、項目概況

        (一)規劃背景

        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端,地理位置在東經121°11′-122°42′、北緯36°41′-37°35′之間。市域的北、東、南三面為黃海環繞,西與煙臺市接壤,整個海岸線長985.9公里,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北與遼東半島隔海對峙,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

        隨著城市環境的逐步提高,城中村的問題也逐步體現出來,城中村中較差的居住環境和治安狀況逐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2007年威海市政府提出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市區51個主要城中村的改造,以形成新的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廣大市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二)規劃方案簡介

        根據已審批通過的《威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規劃區被定位為以居住用地為主,《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06-2020)》中明確了規劃區周邊道路等詳細要求,《威海市城市公共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07-2020)》中明確規劃區內新增一所25班小學,規劃區東北角的市立醫院高區分院(佛頂山醫院)擴建至3公頃用地,保留田村派出所。結合規劃管理部門意見,規劃范圍控制在世昌大道以南,環山路以北,東至福山路,西至沈陽路,總用地規模54.25公頃。

        本規劃區規劃功能結構特點概括為“一線雙環、雙軸四片”。

        一線:規劃區東西狹長,且北臨交通性主干路世昌大道,南靠現狀城市交通性道路環山路,對此情況一般將解決用地狹長方向交通作為規劃交通準則。所以規劃以一條12米寬的曲線型小區級道路貫穿規劃區東西方向,成為區內交通的大動脈,并以曲線線型體現小區道路“通而不暢”的要求;并在東部與仁柳莊規劃小區路對接,使區間交通更為便捷、合理。

        雙環:規劃區東西狹長,由東西向小區級道路聯系東西向交通。以中間規劃城市次干道為界,小區東、西兩部分由7米寬組團級道路組織南北向交通,并形成環路,使得交通形成良性運轉。

        實軸:小區中部結合規劃次干道,形成空間主軸,集中設置小區配套公建,合理確定建筑高度與層次,豐富城市景觀。

        虛軸:以小區南側植被豐富,風景優美的山體為對景,結合東西社區公共活動空間的設置,預留景觀通視走廊,形成景觀虛軸。將遠處制高點山景引入,并且向世昌大道輻射,使得規劃區與自然山體風景、城市結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景觀價值。

        四片:依據道路結構,小區共劃分成四個片區: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各個片區自成體系,又通過景觀軸線和道路緊密聯系,形成整個規劃小區的有機整體。

        圖1 土地利用規劃圖

        圖2 城市設計意向圖

        (三)規劃編制的特點

        1、項目的背景分析

        由于這個項目是舊村改造項目,有其特殊性,涉及到村民躲遷、回遷等許多在普通房地產開發項目中不會遇到的問題,因而它的指標體系也就要求的更加嚴格和精確,需要充分考慮拆遷成本,同時這個項目位于城市主干路的南側,城市景觀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設計的必要性顯的尤為突出。

        2、 科學合理的控制體系

        (1)功能分區合理。合理安排舊村回遷區,建設起步區,保證規劃能盡快順利實施。

        (2)公共設施安排合理。根據上位規劃及相關規范,本次規劃范圍內設置25班小學一所,托幼兩處,根據服務半徑合理安排,并保證采光滿足要求。

        (3)指標體系精確可靠。在經過專家評審認可城市設計后,對日照分析進行翔實驗證,使規劃指標能站得住,從而保證舊村改造的可操作性。

        二、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的城市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舊村改造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科學合理的劃分地塊,確立指標體系,從而保證改造的順利進行。雖然城市設計為控制性詳細規劃提供了嚴謹的依據,但是城市設計本身卻并沒有相應的法律地位,其地位相當尷尬,城市設計的法律地位問題現在已變成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在實施中導致一系列的矛盾。城市設計的立法變得十分必要:

        (1)城市設計立法是確定城市設計在各個層次城市規劃中的地位的根本保證;

        (2)將城市設計納入法規體系,是約束開發建設、規范建設活動、保證城市環境品質的必要條件。

        一般而言。城市設計法律效力的實現有以下兩種途徑:

        (1) 建立相關法規;

        (2) 將城市設計納入城市規劃體系,以獲得法律效力。

        三、對國外相關規劃層面的城市設計的研究

        發達國家城市設計的研究起步較早,積累了許多運用城市設計工具引導和調控城市建設過程的經驗,特別典型的有美國和英國等。研究國外類似規劃層面城市設計的經驗和教訓,對推進我國城市設計的探索和實踐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啟發意義。

        (一)美國——與區劃(zoning)相結合的城市設計

        美國的區劃和我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較為類似,美國各州乃至各個城市的規劃體制并不相同,城市設計管理體制也不一致,但總的來說,城市設計技術性地介入區劃是美國城市設計管理最顯著的特征,分區獎勵、開發權轉移、規劃整體開發單元以及管制特別區等已經大大拓寬了區劃的基本概念(John Punter,1999)。同時美國還有一千多個城市中實施了城市設計管理與審查許可制度(林欽榮,1995),這些措施充分保證了城市設計的實施途徑和執行力度。美國的城市設計管理準則通常會直接告訴開發者,怎樣的設計是允許建設的,這樣開發者可以通過有意識制定滿足要求的方案來獲得開發許可,這就好似面對一個目標明確的圈起跳。

        (二)英國——結合“審查許可”的城市設計

        英國城市設計的實施是借助設計控制的審查體制進行的,中央國土與經濟計劃的指引、地方發展與地方計劃當局對開發申請案的規劃許可制度是實施城市設計的重要工具(唐子來,2001)。城市設計由于是頒發規劃許可的重要考核內容因而能夠得到具體落實。與美國相反,英國城市中各種層次的城市設計管理準則往往不能直接告訴開發者什么樣的設計最終能獲得許可,所有開發案必須經過規劃管理部門的評議后才可得知建設允許與否,所以管理準則對設計的控制是彈性、原則的,開發者需要蒙著眼睛跳過一個方向不那么明了的圈。

        (三)英美城市設計的經驗借鑒

        國內針對英美城市設計運作體制的研究總結出了大量改善我國城市設計管理方法的建議,綜合起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設立機構:在政府規劃管理部門中成立專門的城市設計管理機構或專題小組;

        2、完善程序:制定必要的城市設計編制程序(內容、層次、深度)及審批管理程序;

        3、法規保障:通過必要的法律法規、政策法令等確定城市設計的法律地位及實施保障;

        4、控制引導:將設計成果轉化為可操作的政策導則等,通過控制與引導相結合的方法管理城市建設;

        5、設計審查:建立城市設計審查體制,使城市設計要求成為項目開發建設的許可條件;

        6、公眾參與:確保市民對城市設計的廣泛參與,確保城市設計能體現和維護公眾利益;

        7、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設計評價體系,讓專家、公眾、利益集團等多方共同參與設計的評價、審定以及實施、監督。

        四、結語

        城市設計作為一種控制性詳細規劃內容的預測論證方法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過程中較為常見,所起的重要作用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將城市設計研究作為一種制度確立,將其作為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有利于加速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城市設計內容規范化的進程。同時在控規中保障城市設計研究的制度化有利于促進控制性詳細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建筑設計在城市設計層面的銜接,彌補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性控制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將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城市設計研究制度化,還有利于保持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城市環境政策方面的連續性,它是城市環境長遠目標實現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唐歷敏.走向有效的規劃控制和引導之路[J].城市規劃,2006(1):89-90.

        [2]于丁一,胡躍平.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J].城市規劃,2006(5):35-36.

        [3]閻樹鑫.論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內容和深度的完善.同濟大學學報.2007,(7).

        第4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相關案例;技術標準;保障;特點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Wuhan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features, implementation of Wuhan c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e extended from 2D to 3D fine management goal, Wuhan city started the work of city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uhan city design, basic research of special technical design of the macro level to carry out the city before 2008, for strengthening design work of cit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mpiling methods of city design and planning content, featur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design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in Wuhan city.

        Keywords: city design; case; technical standard; security;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城市設計技術標準研究目的與意義

        隨著城市設計工作的不斷開展,城市設計主題正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城市設計編制方法和成果表達形式也在向多元方向發展。由于武漢市城市設計編制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存在成果深度不統一、城市設計成果與規劃管理脫接等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通過對城市設計技術標準的系列與長效的研究,并在對2008年所做的城市設計項目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對不同層面的城市設計編制技術標準進行研究,找出城市設計編制全過程的理念、標準、路徑、深度和方向,探索城市設計成果的實施對策,改進工作的思路,將有利于今后城市設計工作的開展和規劃。

        城市設計工作歷程分析

        國內城市設計工作歷程概述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施行,并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中確定,在“編制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應當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 1997年中國建筑學會在上海舉辦以城市設計為主題的中國建筑學會年會,提出 “關于加強城市設計工作”的倡議。

        經歷近30年的研究和實踐,我國現代城市設計正逐步走向成熟。全國近600座城市先后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城市設計,城市設計研究的范疇大至整個區域,小至一個廣場、建筑、小品,甚至廣告,因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城市設計項目:有總體城市設計、新區開發設計、歷史地段保護設計、步行商業街城市設計、中心區城市設計以及以指引性條例和控制導則為主的城市設計,如香港城市設計指引。類型的多樣化表明了我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的逐步完善和發展。

        武漢市城市設計工作歷程

        武漢市城市設計工作歷程大體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8-2006年),陸續編制完成城市設計項目近20項,但涵蓋區域較為分散、關聯性較差,城市設計成果及編制手法缺乏系統性指導。

        第二階段(2007年),在新的總規修編工作完成后,近期已啟動了武漢市立體空間形態研究、武漢市高層建筑布局研究、武漢市空間特色研究、武漢市濱江濱湖控制研究等各種宏觀層次的前期專項技術研究,為武漢市城市設計編制體系的建立指導下為層次城市設計的編制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2008—2009年),在前期專題研究的基礎上,武漢市初步確立了與各層面法定規劃體系相對應的城市設計編制體系,分總體城市設計、分區城市設計及局部城市設計等三個層次。結合分區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導則的編制,武漢市于2008年下半年全面展開了從宏觀范疇的總體城市設計到中觀層面的分區城市設計,再到二環線以內重點區域、道路及節點等微觀層面的城市設計編制工作,并在對已編制城市設計項目進行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制定了武漢市城市設計的技術標準及相關規定。自此,武漢市城市設計體系整體框架、相關技術標準與相關管理規定基本確定。

        三、武漢市城市設計技術標準研究

        武漢市城市設計技術標準研究體系主要可概括為支撐研究、項目編制、制定標準等三個階段。

        3.1 前期支撐研究階段

        2008年,我市結合控規導則的編制工作,全面啟動了二環線以內重點區域、道路及節點城市設計工作,編制了《武漢市總體城市設計》、《二環線地區整體城市設計綱要》,制定了《武漢市城市設計編制技術規程(討論稿)》,并于2008年10月邀請國內知名城市設計業內專家召開了“武漢市城市設計編制技術規程及二環線地區城市設計綱要專家研討會”,明確了下步城市設計編制任務和編制技術要求,并陸續完成了《武漢市主城區建筑高度分區規劃》、《武漢市主城區空間特色分區及特色意圖區劃定規劃》、《武漢市景觀干道空間景觀設計通則研究》等支撐性空間理論研究。

        3.1.1 武漢市主城區建筑高度分區規劃

        隨著武漢市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土地日趨緊張,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高層建筑以其巨大的體量和絕對的高度影響著城市空間形態和天際輪廓線,為有序引導和控制武漢市高層建筑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塑造城市特色,武漢市規劃局委托規劃咨詢中心在已編制完成的《武漢市高層建筑分布》以及東南大學編制的《武漢市立體空間形態概念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武漢市建筑高度分區、分級以及相關控制要求,編制《武漢市主城區建筑高度分區規劃》及相關導則,為城市規劃管理和主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3.1.2武漢市主城區空間特色分區及特色意圖區劃定規劃

        在《武漢市城市空間特色研究》、《武漢市立體空間形態概念規劃》等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武漢市對城市空間特色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以此兩項研究為基礎,結合《武漢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及相關專項規劃要求,整合研究成果,編制《武漢市主城區空間特色分區及特色意圖區劃定規劃》,劃分空間特色分區、劃定武漢市特色意圖區,提出特色控制要素,明晰武漢市主城區內能彰顯城市空間特色的區域,在規劃編制、規劃管理和具體建設行為中加強城市空間特色的控制與引導。

        3.1.3 《武漢市景觀干道空間景觀設計通則研究》

        城市干道是城市道路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展現城市景觀形象的重要路徑,為建設和諧、有序、富有特色的街道空間,特對形成良好道路空間景觀的組成要素和共性的設計規律進行研究,以指導同類型道路的規劃設計和城市建設活動的有序開展,為政府和規劃管理部門提供一種長效的技術管理支持。

        通過該研究,改進和提高城市街道空間環境質量,改善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質量。探索良好的城市干道街道空間景觀構成要素和設計控制原則,提供科學合理的、可操作的景觀綜合性干道的設計導則,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提供方案比較和評價的平臺,規范規劃設計成果內容。

        3.2 城市設計編制與反思階段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以二環線內重點片區、重點地段城市設計為設計重點,全市共完成“兩江四岸濱水區城市設計”、“武昌主城區東西山系景觀體系”等中觀層面城市設計和二環線內“解放大道城市設計”、“徐東大街城市設計”、“武珞路珞瑜路城市設計”等重要景觀干道及“沙湖周邊城市設計”等重點特色區域共計14個城市設計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設計道路長度約90公里,基本實現了二環線內重點特色區域城市設計的全覆蓋,主城區覆蓋率達32.4%。

        在已編制的城市設計項目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設計成果的運用和實施成效分析,武漢市對城市設計編什么、如何編、如何用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總體、分區、局部、街坊等不同層面城市設計的編制內容、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的銜接、城市設計與規劃管理的銜接等進行了梳理,為城市設計標準的制定進行了實踐探索。

        3.3 標準制定階段

        在總結已編制城市設計項目的基礎上,武漢市陸續出臺《武漢市城市設計編制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武漢市局部城市設計導則管理規定》(試行)、《武漢市城市設計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等城市設計技術標準文件,為下步城市設計的編制提供了技術標準及規范。

        四、城市設計實施保障手段

        為更好地引導城市設計實施,武漢市借鑒了發達國家的先進做法,建立了多種形式的保障工具和誘導工具,有效地實施城市設計構思中的剛性和彈性要求。主要手段有法規和政策、財務手段等。

        法規和政策是指從法律文件到地方政策、法規等以不同的法律作用方式全面保障城市設計之設計原則的核心手段。

        財務手段包括直接經費援助、稅收政策、信貸支持以及其他激勵性機制。例如在城市設計關鍵地區,由政府基金直接補助,促發核心公益性項目的開發,并以此為媒介,引發相鄰地區的發展。

        五、總結思考

        國外城市設計起步較早,現已進入成熟期,對城市面貌、城市形態塑造已然發揮出其顯著的作用。城市設計的編制已從傳統物質、空間形態規劃層面上升到城市發展、競爭力及城市振興的層面,體現了城市設計與城市發展要求息息相關的良好局面。通過對城市設計編制技術標準的梳理和研究,武漢市基本解決了城市設計編制管理體系中的最重要一環,為武漢市精細化規劃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美巖;城市建設用地規劃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第5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關鍵詞】:市政工程;景觀設計

        隨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政府也開始關注城市設計問題,但關注的重點是建筑和城市的關系,而對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交通工程(如道路、橋梁、輕軌等)及市政公用設施景觀設計則關注得不夠。例如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設,為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近年來修建了縱橫交錯的主干道與高架橋、輕軌等。特別是高架橋使道路尺度和空間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只滿足功能要求,而忽視空間、比例、尺度以及和周圍建筑的關系,使我們的道路給人一種擁擠、無序的感受。又如我國一些南方城市防排洪工程的建設,市區內建設的排洪溝,只考慮了排洪的需要,直挺的線型,凹型溝斷面,呆板生硬,給人一種名副其實“溝”的感受,有損城市環境質量。其它的如防洪堤、擋土墻、人行天橋、電力、電信輸送等大量的市政公用工程現狀也不能令人滿意。市政工程景觀設計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并需我們認真去思考怎樣改變此現狀,為此本人談一些粗淺的想法。

        1、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十年,中國城市高速發展,而人們的觀念和認識已遠遠落后于變化和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建設特別是市政工程遵循著“實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講究美觀”的原則,這個原則是在建國初期,根據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隨著城市發展與社會進步,人們對城市生活的要求,不僅在于使用功能的滿足以及工程本身的美觀,更主要是在于城市整體環境的質量。當代城市空間形態和過去相比較,正朝系統化、立體化演進。傳統的觀念缺乏對三維空間及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要求等更深層次的考慮。為了適應現代城市的發展和建設的需要,現代城市設計已在我國興起,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城市環境的質量,給人帶來最大便利與舒適,給人以美的享受。現代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建筑學、景觀建筑學、市政工程學等密切關聯,并與社會學、經濟學、生態學、環境學、法學和城市管理學等學科有關,城市設計是這些學科的相關內容在城市物質、社會、環境結合點上的C合體現。市政工程是城市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及空間和城市設計密不可分,要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就必須在市政工程設計中融入城市設計的理念,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自身功能或形象而漠視城市整體的觀念,從城市整體出發,將市政工程作為城市空間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加以處理。

        2、加快制定市政工程設計導則

        充分有效地運用現代城市設計的方法,來控制及引導市政工程景觀的設計,是創造高質量城市環境的重要方法。

        目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法規《城市規劃法》和城市建設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性詳細規劃只有對市政工程功能的要求,而未對景觀諸多要素作要求。如對市政工程的造型、尺度與城市周圍環境、歷史文脈的關系等缺乏具體有效地控制和引導手段,這是我國城市環境缺乏整體感,雜亂無章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城市規劃編制方法,引進城市設計必不可少。城市設計是城市規劃和市政工程設計之間的橋梁,根據城市設計理念制定市政工程設計導則,成為工程設計的先導。由于市政工程范圍較大,具體到個別地塊時,可根據其在整個地段中所處的位置、特點及重要性分別加以判別歸類,對不同的地塊其引導內容和詳細程度可有不同。設計導則應經過一定程序后,使其成為有相應法律效應的規范文件,為規劃部門的具體操作提供強有力的法規依據。

        3、進一步提高設計水平

        如今大量的市政工程項目基本上是由市政設計院或專業設計院設計。通常項目設計負責人由市政專業工程師擔任,如果對景觀有一些考慮的話,也是在工程功能問題解決后,由景觀設計人員作一些裝飾,而不是從項目開始就由景觀設計人員參入到市政工程項目中,以城市觀來考慮工程景觀問題,這一切需我們在制度及操作方式上作改革來使功能和形式得到高度統一。

        1)實踐證明,競爭有利于設計水平的提高。所以市政工程前期設計應廣泛邀請(有選擇性或公開征集)多家設計機構參加工程的競標,廣集思路。設計方案除滿足功能上的要求外,還應對市政工程的景觀設計以城市觀提出方案(文字、圖紙)。設計評標應邀請城市設計方面的專家按城市設計的理念來評議市政工程的景觀設計,評議結論作為全面評價方案優劣的指標之一。特別是對重點地塊、重點工程更需如此。

        2)完善市政工程景觀設計審查、審批制度,按城市設計的理念或設計導則(如果已制定的話)的要求審查和審批市政工程項目。嚴格的審查、審批制度,有利于市政工程景觀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功能或自身形象,漠視城市空間環境的設計模式。

        3)當今,由于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協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協作的基礎之一就是對對方專業的充分了解與認識。景觀設計師如果對市政工程的一些基本特性,缺少了解與認識,就不可能從市政工程的自身特性出發來構思設計,使功能和形式高度統一起來。所以需要我們培養一批對市政行業有著豐富知識和了解的景觀設計師以及對景觀有一定了解的市政專業工程師,倡導協作精神,使我們設計上擺脫過去那種專業之間嚴重脫離,設計上功能和形式分離的局面。

        4)市政工程景觀設計是一門橫跨多種學科的課題,需我們從城市的角度,結合多種學科對其作深入的研究。然而當今市政工程景觀設計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縱覽我們的專業雜志及書籍,理論上對其研究、探索的文章甚少,這種狀況需盡快改變。通過理論上的探索和引導有利于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

        結束語

        市政工程景觀設計是城市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設計上應把城市設計的理念融入到市政工程設計中。市政工程一旦溶入了城市設計的思想,那么它便成為城市設計的合理延續和組成部分,這正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景觀生態學與城市綠地建設 王樂 《山西建筑》2009

        【2】 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發展方向 賈紅云 《城市問題》2009(10)

        第6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在規劃主題的引領下,項目組本著“以人為本”、“特色鮮明”的規劃原則,形成基于各自主題的城市設計策略,并成為本次城市設計的主要內容。

        1基于“活力”主題的設計策略

        1.1多元的功能城市的活力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多元功能來加以體現?,F代城市設計要求塑造“二十四小時的城市”,最核心內容即為體現功能的復合。本次城市設計基于建寧路現狀,將其沿線分為多個功能區域,每個區域又有各自的中心與重要節點,最終呈現“一軸四區多節點”的功能結構,從而體現多元的功能。其中四區分別為:(1)中央門現代商貿區(中央路———紫竹林路):以現代商貿為特色,規劃主題“智慧商貿,樂購中央”;(2)鐘阜路商務研發區(民生街———紫竹林路):以商務研發為特色,規劃主題“鐵領商務,創意金川”;(3)四平路品尚居住區(護城河———民生街):以品尚居住為特色,規劃主題“宜居生活,盈彩四平”;(4)閱江樓文化休閑區(儀鳳門———護城河):以文化休閑為特色,規劃主題“山水休閑,人文閱江”。多元的功能不僅體現在水平方向,還體現在垂直方向上。城市設計要求,在重要節點處的高層建筑區域也實現功能的多元混合,從上到下可分布酒店(公寓)—辦公—商業(休閑)—停車等多種功能,從而打造城市綜合體概念。1.2豐富的界面豐富的界面也是實現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本次城市設計界面控制主要通過開放空間、界面引導、高層塔樓控制來實現。(1)開放空間開放空間體系主要由線形開放空間和節點開放空間組成。其中線形開放空間結合建寧路現狀,民生街以東以商業和辦公界面為主,考慮相對人流量較大,需要有較大的集散廣場,沿線開放空間預留相對寬闊,基本保證連續20米左右寬度的開放空間。民生街以西以住宅和其他混合界面為主,街道空間相對狹窄,主要結合局部待改造區域及節點加以拓寬,保證街道活動的豐富。(2)界面引導界面引導主要考慮沿街界面的統一性、開放性和連續性。其中對建筑界面的統一性控制,城市設計考慮建寧路道路曲折,新建與保留夾雜,退線難以統一,為確保沿線界面的統一連續,對沿街界面的控制實現多元融合方式。首先,區段整合、整體統一。也就是說以區段為單元進行整合,保證整體統一效果,開放空間的設置在變化較大的地段建議加以調整,以保證界面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其次,新老協調、軟硬融合。由于建寧路現狀保留建筑本身界面并不整齊,前后錯動較多,規劃建議新建建筑后退距離需要與兩側現狀建筑相協調,部分局部難以協調的區域,建議采用樹陣等軟質界面融合的方式加以調節。界面的開放性主要考慮公共界面的開放和私密性界面的控制。界面的連續性主要考慮景觀視廊及連續街墻的控制。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控制對沿線的建筑界面提出具體的控制要求。(3)高層塔樓控制高層塔樓的控制主要包括節點高層的選址及退線控制。對于節點高層的選址,城市設計提出動態視線的分析方法加以確定,由于建寧路本身線形不筆直,而是相對蜿蜒曲折,因此必須分析不同角度下街道視覺的感受變化,重點加強視線轉折處的處理,在視線焦點處處理高層建筑的選址。高層建筑的退線控制,則結合兩側建筑高度控制及街道高寬比確定,保證在1:1至1:2之間,形成適宜的街巷空間。1.3地下空間的利用隨著城市開發強度的不斷提高,城市土地的不斷升值,城市土地資源的不斷稀缺,地下空間的利用也成為城市發展的趨勢,其也是城市“活力”的體現。本次城市設計對于地下空間的利用主要通過地下空間開發強度、地下商業空間布局、地下交通空間布局來加以體現。其中地下商業空間布局是重點,城市設計要求沿地鐵線形成完整的地下商業布局,強調沿建寧路和鐘阜路形成連貫的商業步行通道,并于地鐵站點處進行重點開發,形成集聚的地下商業空間節點。在節點處設置地上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從而保證地上,地下空間的整體協調與利用。

        2基于“人文”主題的設計策略

        “人文”主題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在于對建寧路沿線人文資源的保護、協調與利用,本次城市設計緊扣“特色”二字,分別從城市風貌、慢行空間、城市小品等方面加以重點闡述。2.1特色的城市風貌城市風貌的重點在于沿線建筑,整體建筑風貌主要從建筑風格、建筑材質、建筑色彩、玻璃控制、室外構件等方面提出,其中,對于整體建筑風格的控制是本次城市設計的重點,城市設計通過對各區段特色的把握,對建筑風格采取兩類控制方式,即以護城河為界,護城河以西考慮與閱江樓景區風貌的整體協調,建筑風格以中式現代風格為主;護城河以東建筑風格以現代風格為主。對于建筑色的控制,城市設計主要依據建筑功能分類對整個建寧路建筑進行色彩規劃。其中閱江樓文化休閑區以磚紅、青灰色調為主,四平路品尚居住區以暖黃、暖灰色調為主,鐘阜路商務研發區以冷灰色調為主,中央門現代商貿區以淡紅、淡黃色調為主。通過對沿線建筑的控制,城市設計形成了特色的沿線城市風貌。2.2特色的慢行空間慢行空間是最能體現城市人文風采的部分,本次城市設計重點塑造沿路、沿水的慢行空間,其中沿護城河慢行空間的塑造是城市設計的重點。首先,護城河沿線確保濱河步道和慢車道的連續和貫通,同時考慮慢行系統往東跨中央路與神策門段的銜接。其次,沿河建筑高度進行梯度控制,沿建寧路與護城河之間增加開敞空間,嚴格控制新建建筑之間間距,形成多條視線通廊,從而增強護城河與建寧路的聯系。2.3特色的城市小品場所精神是城市設計塑造的重點,本次城市設計從人的視覺感受角度出發,特別推出本地化的標識符號、街道家具、文化小品的控制要求,以期營造統一的、特色鮮明的地域場所。其中,設計的標識符號以簡明、鮮艷的線條為主,曲線代表建寧路曲折的道路線形,紅色、黃色、綠色分別代表建寧路“活力、人文、生態”的三大主題。城市設計將特色標識植入相關城市小品之中,形成統一的街道氛圍。

        3基于“生態”主題的設計策略

        綠色開敞系統的營造“生態”的主題對于建寧路的要求最直接的就是構建一套完整的綠色開敞系統,這個系統不僅是針對建寧路自身的,而更應該是融入城市的綠地系統框架,具體來說就是把建寧路周邊的重要山水資源加以串聯,共同構筑橫貫東西的城市綠地系統骨架。整體綠地開敞系統由路內綠化、路旁綠化、節點綠化共同構成。(1)路內綠化城市設計主要在現狀沿路綠化的基礎上,重點優化道路斷面,加強對于中分帶、側分帶的補充與優化,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拓寬綠化帶寬度,以形成厚度足夠的沿路綠化基礎。(2)路旁綠化城市設計控制沿路3-10米不等的綠化寬度,結合沿路開敞空間進行布局,部分地段難以設置路旁綠帶的,建議通過鏤空性圍墻將內部綠化對外開敞,或采用綠籬圍墻等的方式,補充綠帶的不足。(3)節點綠化規劃在重要節點處設置綠化廣場,其中,在中央門節點處,建筑退后形成最重要的一處綠化節點。通過這一節點,將南側護城河及明城墻風光帶對中央門節點敞開,形成資源的開放;同時這一處節點也使得護城河與對面神策門公園連接成一體,共同構筑南京市的山水長廊;再次,這一節點也是重要的地鐵站點出入口,公園綠地的建設將使其成為市民重要的休閑游憩場所。基于道路特點的植物栽植策略植物的配置在生態綠地的設計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城市設計除一般的“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等的植物配置原則外,還提了基于道路特點的植物栽植策略。具體來說,綠化景觀的設計主要依據沿街街道空間公共性的變化、車輛和人行通過速度的變化而變化;通過綠地設計,形成韻律、連續等不同的景觀和隨之而變化的觀賞視線,并從車行速度和尺度考慮植物配置節奏;在開敞地段,綠地景觀應保證沿街建筑的使用功能,避免因過度遮蔽產生的隔離感和街道氛圍等。整體綠化空間組合方式的變化主要通過道路綠化塊面與建筑體量關系、綠化結構層次與視線分析、綠化塊面與穿行方式設計等方面的分析加以確定。3生態化技術的運用節能策略的實施貫穿于城市設計與具體建設的始終。本次城市設計中強調的節能策略主要包括建筑節能、新能源利用、節電規劃、垃圾回收利用、節水規劃、節氣規劃、新型材料利用等。另外,城市設計還提出了多項節能減排指標,并在城市設計導則中加以控制,主要的節點減排指標有垂直綠化與屋頂綠化覆蓋率、透水地面率、建筑節能目標、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中水回收利用率、垃圾分類回收率等。

        二、結語

        第7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理論;體驗;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7-0072-02

        現代城市設計致力于城市良好空間環境的塑造,強調設計的人本主義與生態保護思想,對于現代城市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西方開展城市設計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工作時間較早,對此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許多大學的城市規劃專業和建筑學專業都會開設城市設計課程。相比之下,我國的城市設計各方面工作開展的時間雖較晚,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有關城市空間設計的工作不斷涌現,城市設計已經成為規劃師與建筑師不可回避的研究課題,并逐漸從城市規劃和建筑學中分離出來,發展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1]在城市規劃專業和建筑學專業開設城市設計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空間設計能力,開闊視野,使學生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層面去審視和了解城市,并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進行具體的規劃實踐。

        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與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城市設計的基本理論,建立對城市空間的完整認知,熟悉具體的設計原則和方法,并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具體設計工作。

        為了完成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與目標,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研究應從基本理論教學、體驗式教學以及設計實踐教學三個環節入手,并針對具體教學內容與目的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知識要點,提高實際設計能力。

        一、基本理論教學環節

        理論教學是整個城市設計課程的基礎環節,對于基本理論的掌握有助于學生理清概念,建立對所學知識的初步認知。

        1.教學內容

        城市設計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城市設計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指導思想、設計原則和具體的設計方法。這些是城市設計需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的基本內容,也是核心內容,它是進行體驗式教學與設計實踐教學的基礎。

        2.教學目的

        通過對基本理論的介紹和說明,使學生對城市設計在思想認識上有所提高,了解城市設計的發展歷程以及現實意義,并能夠理解基本概念、設計思想與方法。

        3.教學方法

        理論教學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如果單純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難使其產生深刻印象。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一方面應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與實例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條件,使學生對較為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與記憶;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交流溝通,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可以在課堂上設立討論和提問環節,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師生之間充分交流,教師也能從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在課外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和校園網絡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資料,豐富知識,開闊眼界。

        二、體驗式教學環節

        城市設計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空間環境。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具體城市空間的調研體驗相結合,將課堂理論知識形象化,改變單一封閉的教學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1.教學內容

        課程安排學生對城市空間的現場調研,將班級學生劃分若干小組,并劃定適宜的空間范圍,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地塊。地塊調研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街區的尺寸、道路層級、建筑性質、建筑形式與高度、開敞空間、空間尺度、區域的輪廓線、主要路徑、地標與重要節點等。[2]同時,要求繪制區域的意象地圖,對區域空間環境的優劣能夠予以綜合分析評價。

        2.教學目的

        提高學生對于城市空間的感性認知,培養學生空間的尺度感以及空間分析能力,使其能將理性的基礎知識與對城市空間的感性認知相結合。

        3.教學方法

        對于具體城市空間的體驗主要可采用現場踏勘、問卷調查兩種方式。具體來說,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乘坐交通工具和徒步調研,從感性層面了解不同出行方式對于城市空間的感受,認識不同空間尺度比例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走訪詢問生活工作在此區域的居民對空間環境的感受和需求,認真進行問卷調查,進一步挖掘空間內在的生活與文化屬性以及其中存在的社會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力和表達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借助手工模型和圖紙來解析城市空間環境,借此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傳遞其核心想法。在此應特別注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探索性學習的鼓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不應進行過多的干預和指導,而是充當組織者和答疑者的角色。

        三、設計實踐教學環節

        城市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單純理論課的講解和案例分析,不能完全讓學生掌握城市設計的基本知識,只有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設計的綜合素養。因此,設計實踐環節應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在相應的講解過程中安排設計課程作業。

        1.教學內容

        城市設計就是對城市空間的設計。城市空間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設計實踐環節應選擇幾類較為典型并能夠代表不同層次的城市空間作為設計對象。宏觀層次的城市設計任務主要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分析城市整體的空間結構形態、發展戰略、城市整體意象。中、微觀的城市設計以城市中的局部空間環境為對象,側重于對具體建筑實體、空間以及環境的設計安排。[3]

        2.教學目的

        通過城市設計繪圖作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對于所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對于所學課程的認識,全面掌握各種設計要點和方法,并能夠靈活運用到具體的城市空間設計中去。

        3.教學方法

        在設計實踐教學中應以學生的自主思考和獨立設計分析為主,以課堂講授為輔。在學生設計構思階段安排方案討論會,讓學生利用多媒體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提出自己在設計中遇到的問題,與教師和同學共同交流,從而指導學生進一步深化設計方案。對學生創造性的設計方案,予以鼓勵和引導,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更好地完成設計作業。在設計實踐過程中,著重強調城市設計基本原則和設計方法在具體空間設計中的體現,使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最終評圖講解階段,對圖紙中的優缺點予以詳細說明,與學生共同探討和分析,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與能力。

        4.各教學環節的相互滲透

        基本理論教學、體驗式教學、設計實踐教學這三個部分并非相互獨立,而應將其看做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一個完整教學體系。理論教學是課程學習的基礎,體驗式教學和設計實踐教學是對于理論教學形象化的認知與實際的應用。在相應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體驗式教學與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能夠調節教學氛圍,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收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小結

        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城市,并針對具體空間進行設計。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應安排理論教學、體驗式教學與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并將三者相互結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

        參考文獻:

        [1]唐子來.不斷變革中的城市規劃教育[J].國外城市規劃會刊,2003,(3).

        第8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1城市設計導則的定義與分類

        1.1城市設計導則的定義

        “設計導則”一詞由designguideline和designguidance翻譯而來,也有學者將其譯為“設計指南”、“指導綱要”、“設計指引”。本文將其翻譯為“設計導則”,是因為在漢字的解釋中“導”即引導、指導;“則”即規范、準則,兩字的組合更能反映其本質,體現出城市設計對城市開發控制和引導的雙重作用。城市設計導則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從人的行為、心理諸如藝術性、可達性等出發,研究建筑空間布局與城市環境品質之間的關系。從工作的深度看,導則可以說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精細化,尤其是對于某些特定地段(如傳統商業步行街)和特定要素(夜景、商業招牌等)的設計。導則是在定性、定量和圖文結合方式下的彈性控制。

        在城市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導則是實現城市設計目標和概念的具體操作手段,是對未來城市形體環境元素和元素組合方式的文字描述,是為城市設計實施建立的一種技術性控制框架。

        1.2城市設計導則的分類

        針對不同類型、層次的城市設計,導則的編制與表達應該有所區別??傮w城市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總體規劃級城市設計、分區規劃級城市設計),目的在于從宏觀層面把握有關城市發展在城市設計方面的構想,設計原則抽象概括;而詳細城市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級城市設計、修建性詳細規劃級城市設計),目的在于為具體項目建設提供直接的管理依據,相應導則也表現為在對城市局部地段進行詳細研究后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設計建議與規定。城市設計導則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從關系上看:大體分為總則與通則。總則指開發設計項目的設計目標與用途,即一個總體思路,特別是城市開發建設中的價值理念和宏觀要求;通則是在總則指導下的具體要求,兩則的關系類似于文章的主題思想與具體內容。從設計導則管制的深度上看:大體可分為績效性導則和規定性導則對城市加以管制。績效性導則主要采用過程描述的形式,按照作用的方式刻畫事物,提生具有希望特征的事物的方法。遵循這一思路,績效性導則并不限定設計采用的手段,而只提供設計必須達到的特征與效果,并通過“為什么”、“怎樣做”的原因與方法鼓勵達到設計效果的多種可能途徑。對于績效性導則而言,其限定的最終設計效果而不制約設計方法和過程,為設計者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不會過多的禁錮設計思路,相反還能提供設計思路。這就是導則中“導”的含義所在。相對于績效性導則,規定性導則明細標準的管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設計師的創作和發揮。這種制約的目的不在于制約建筑師的思路,而在于更多的維護公眾的利益,避免少數個體為了私人利益損害大眾的利益。設計導則的最終目的是為建設城市環境提供一種有理性的彈性控制。

        2城市設計導則的基本功能

        城市設計導則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對城市整體空間環境是一種保障,對整個城市空間也是一種整合;而且在城市設計的實施中,在城市整體和局部地段的改造與建設實踐彰顯出強大的功能。城市設計導則的本質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承上啟下

        從城市設計的過程而言,設計導則為上一層次規劃與設計的目標與原則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奠定基礎;并為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在劃撥土地等其他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參照依據。

        2.2保持城市特有風格、城市文脈的延續

        文脈設計是城市設計中最重要的要素。城市設計重在特色,把握“源”與“流”的關系。城市設計應抓住“源”加以梳理、提煉,保持并發揚,形成特色。設計導則不僅保護城市現存的風貌,還要促使城市新的成長和發展的和諧。例如城市傳統商業街區的改造,其設計導則的建立目的在于確定傳統商業街區獨特的風貌,并力圖確保進行的改造有助于風格的保持?!案纳频耐緩讲粦斒谴蟛鸫蟾?,而是有機更新,即保存完好的,修繕半好半壞的,拆除最壞的加以重建?!?/p>

        2.3保證公眾的利益

        城市設計導則重在以“人”的活動為中心,重在考慮人的行為人對空間的感知,一切都是為人服務的是為廣大市民而設計。城市設計導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廣大市民創建一個宜居的空間環境,而不是讓城市設計師自己畫著看的,設計導則不僅要研究建筑的高低和空間的大小,更應真正從市民的角度去考慮究竟建造一個什么樣的城市環境。例如不解決好市民依法所提出的日照間距問題,即使再好的空間設計理念也難以實現。通過制定設計導則還可以避免少數個體一味的去考慮經濟因素,造成對城市整體空間環境品質的破壞,從而達到保障公眾的利益。

        第9篇:城市設計引導內容范文

        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的教學目的是通過理論教學、設計實踐(校內)、生產實習(校外)等的各個教學環節相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傳統的城市設計課程教學通常采用的是先理論教學,再制定設計任務書,然后進行方案設計指導,后形成城市設計成果的教學方式。通常這種教學方式到最后的結果是老師們往往自然而然的傾向于注重成果的表達,這在成果評定過程中尤為如此;而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設計理念的引導及思路的形成卻被忽視,最后由于評分標準的不完善,變成了設計成果圖面表達效果的比拼,導致城市設計的學習“重成果包裝、輕成果內容”。事實上,當前的城市設計教學應告訴學生緊跟新型城鎮化的時代步伐,真正理解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及發展模式,變傳統“量”的城鎮化到當前“質”的城鎮化,城市設計教育也應注重教學過程中思維和理念的培養,而不單單是設計的成果表達??梢哉f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角色和價值觀的培養比結果更為重要。總的來說,傳統的城市設計教學結果是設計成果的大同小異,這也顯示出教與學的籠統和膚淺,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城市設計課程的封閉性,對相關學科的知識引入相當薄弱。在國家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今天,我們不禁要思考:我們當前需要的是怎樣的城市設計人才,以應對這個行業的人才需求,作為教育工作者,針對不同層面城市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在教學中引領學生一起思考,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內容[3]。

        2城市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路

        2.1理論學習與設計實踐并舉

        理論學習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前沿的設計思想和理念,培養其對學科新興動態的敏銳嗅覺;設計實踐在于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與運用理論知識;注重理論學習與設計實踐的相互促進,要求學生除要具備相關理論知識功底和正確的價值觀外,還更需要學生在“做設計”的過程中來提升,實現老師教學與學生實踐的靈活貫穿,通過實踐反饋的過程來加深理論學習,進而提高設計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2]。

        2.2綜合能力培養為導向

        城市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導向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其中的綜合能力培養具體包括:設計理論分析能力、實踐設計能力、設計創意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五種能力的培養;在城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每一個教學階段都必須有明確的授課計劃,輔之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設計實踐能力和創意能力,而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貫徹在設計課程始終的[2]。

        2.3教學互動改革為重點

        強調教學互動,改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互動式,這其中的引導和鼓勵非常重要,目的在于培養其積極主動去學習、分析比較的興趣,具體教學技巧上,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模擬答辯、方案互評等多種教學模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在這個過程中,注重收集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及實際工程項目等,讓學生進行多方案討論對比。而在講授理論課時,注重教會學生一個觀點:設計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對與錯之分;要注重做一個成功的設計,就應該盡力協調各方的利益,實現共贏。

        3城市設計教學內容優化研究

        3.1“價值觀與角色”的再定位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設計教學,首先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關注公眾利益,維護弱勢群體,節約長效資源是城市設計的出發點及落腳點。而現階段,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市場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使得許多城市的開發建設都以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設計原則,城市設計作為城市開發建設活動中的重要指導手段,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設計師們也難免不“隨波逐流”,因此在城市設計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培養良好的職業操守在現階段顯得更為重要[4]。同時,應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角色”的重新定位,這其中“角色”的第一個理解就是設計對象,設計過程中常以“以人為本”作為主要的設計原則,應該讓學生明白:“以人為本”并不是僅僅只考慮“人”本身,而應是把“人”置于與人類休戚相關的自然生態系統中;亦或是,“以人為本”的根本就是要為人類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對于“角色”的第二個理解就是設計師本人的角色定位,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個人與團隊的協調關系。教學過程中也應讓學生了解,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一個城市設計項目,往往不是一個或幾個設計師能做好的,而是由多個部門、多個專業的人員組成多元設計團隊,其中不僅涉及到包括設計師、城市管理部門等城市建設相關專業人員,還可能涉及到經濟、社會、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在這個團隊協作過程中,多個專業成員都應參與其中,樹立對城市設計任務的“協作關系”,充分發揮各專業優勢,集各方智慧,協同設計并共同推進項目實施[5]。

        3.2“空間與時間”的再認識

        城市設計的核心內容是創造優美的城市人居環境空間,而在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其終極目標是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實現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環境的追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注重對“空間”的理解,其核心涵義就是協調好城市形體環境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創造一系列動態空間及靜態空間,并以人們在其中的行為和感受作為空間定義的標準。城市的發展歷程表明,城市形態永遠是動態變化的過程,而不是終極狀態。因此,積極應對并處理好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城市問題是城市設計工作的特點。因此,教學以及設計實踐指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白,城市設計的重點不是終極藍圖的描繪,或是腦海定未來場景的遐想,而是預測并揭示這些終極藍圖的影響要素和作用機理,并在設計成果中建立一個可優化可調整的作用體系,給將來實施者和使用對象以彈性發展的余地。

        3.3“觀念與技能”的再培養

        新的時代背景對學生的“觀念與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應培養學生建立全局觀和整體觀,協調好設計地塊與周邊乃至更大范圍區域的關系;培養學生“小中見大”的能力,從事物的局部了解其整體與全貌,包括城市設計中對不同尺度序列空間的把控和協調,做到空間起承轉合、合理并流暢。培養學生學會洞察人與場所之間關系的能力,同時發掘場所中人的活動和設施之間關系;并培養其學會調動自身的情感,站在業主的角度,去重視使用者的感受[6]?!凹寄堋钡脑倥囵B核心在于學生的設計創意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設計意識和視覺分析理論、調查分析、觀察閱讀、設計表達能力、圖示交流能力等方面。同時,應培養學生與多樣人群進行交流和交往并能通過分析總結提煉出“設計語言”的技能,作為城市設計師,最重要的是要盡量多地去與委托人、使用者、反對者和決策者交換意見。

        4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 | 亚洲人成禁漫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 日本免费一区不卡 |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2019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