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財政管理體制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政管理體制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政管理體制法

        第1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財政局預算管理體制發展意見

        關于鎮級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建議根據市財政局2009年4月提出的關于調整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方案和目前市財政對三鎮財政實行的收支全面監管的措施,結合我鎮實際,現將我鎮對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一些考慮匯報如下:一、對原分稅制體制運行基本情況的評價市人民政府嘉政發(20*)86號文件確定的市鎮預算管理體制,以完善鎮財政職能為目標,以增加鎮財政收入為中心,按照“鎮事鎮辦”、鎮政府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和分稅制財政體制“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要求,合理界定了市鎮兩級政府的財權和事權,市鎮財政核定基數、分灶吃飯、超收分成,建立了獎罰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鎮政府當家理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年都能超額完成市財政下達的收入基數并有一定的超收,既保證了鎮屬行政事業單位的職工工資和正常的公用經費開支,同時,鎮財政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益處,每年的鎮財政超收分成對鎮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鎮級社會事業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鎮近年來實施的辦公樓及附屬設施、農村居民點改造、鎮村道路硬化、鎮文化活動中心、鎮機關食堂、劇場、道路綠化、日光溫室基地、良種胚胎移植基地、鎮衛生院醫療大樓、鎮政府一條街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得益于這一體制。我們認為,這一體制對于鎮上來說,是責、權、利相結合,財權事權相統一,從目前的運行情況看,這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是基本符合我市三鎮實際的。我鎮意見,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要求和目前我市三鎮實際情況,目前這一體制不宜做大的調整。二、關于市財政新方案一些看法1、新方案提出,在取消農業稅后,鎮財政不再組織收入和管理支出,除鎮政府外,鎮屬各單位經費全部按業務歸口上劃各業務主管部門進行工資統發,由市財政在市級預算中統一予以安排,這一點對于保障鎮屬單位正常人員和業務經費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可減輕鎮財政的支出壓力,總體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經費渠道改變后,鎮政府對下屬各單位的管理權限會隨之縮小,監控力減弱,而許多下屬單位的工作,市上是統一納入鎮政府的工作目標責任中進行考核的,經費和人員管理權限不放在鎮上,鎮上在人員管理和業務協調上比較困難,會給鎮上整體工作協調發展

        造成被動。2、新方案提出,每年在全市計劃中考慮一塊鄉鎮建設資金,各鄉鎮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確定的項目,納入市計委的全市計劃盤子,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即市計委立項后市財政安排資金。我們認為,這樣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鎮上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些項目和資金問題,但考慮到鎮級建設項目在全市社會發展計劃中的比重較小,即使經過爭取得到了安排,項目計劃和資金安排也不會太多,而且要在三鎮進行平衡,總體上影響到各鎮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同時,鎮級財政一旦不再組織收入,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上就會陷入靠“天”吃飯,完全靠市上安排項目和資金,才能進行,鎮政府完全沒有了工作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這會嚴重影響到鄉鎮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3、目前,由于自身收入有限,各種隱性支出項目(市級計劃盤子和市級預算中未予安排和承擔的支出)很多,鎮財政支出壓力很大,僅我鎮歷年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業科技示范項目負債數額達200多萬,就目前的收入能力而言,鎮級財政短期內根本無力償還,近年因拖欠工程款鎮政府曾被告上法院,鎮政府帳戶甚至鎮金庫帳戶都被法院查封過。如果目前取消鎮級財政收入管理職能,而市財政又不可能對這些鎮級債務一次性解決,必將會使這些負債的償還更加困難。如能維持現體制,由鎮財政從鎮級收入中進行逐年消化,無論是對于市財政,還是對于鎮財政來說,都應屬比較穩妥可行。4、自今年起,市財政對三鎮實行下達總支出指標,按月核撥經費的辦法。由于市財政稅務部門對三鎮入庫稅款嚴格按照稅收級次進行稽核,而鎮屬企業利稅效益不佳,鎮金庫基本已無稅收收入,我鎮今年1-3月累計收入僅5.3萬元,而鎮級財政每月僅人員工資一項即需10萬元,現在每月由市財政按人員核撥經費,鎮政府沒有一點財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建設。三、綜合意見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們認為:1、原來實行的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仍應基本維持不變,這樣,市鎮財政責權明確,預算管理上較順暢,鎮級財政有動力有壓力,可以提高鎮上抓收入控支出的積極性,有有利于市財政的監管和鎮級財政今后的長遠發展。2、在現體制基礎上,為了穩定農村基層政權,保障其正

        常運轉和基本職能的發揮,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鎮級支出中人員經費和維持正常運轉的公務經費及已列入市級計劃盤子內的項目資金應由市財政全額負擔。使鎮政府能夠減輕后顧之憂,一心一意抓經濟促發展。3、重新核定鎮級收入范圍,農業稅取消后鎮級稅源減少,為了保證鎮級財力,可否考慮將各鎮鎮域轄區內的所有企業稅收收入全部劃定為鎮級財政收入范圍,鎮級財政組織入庫的收入全額留鎮作為鎮級收入,以使鎮政府能夠有一定的財力進行鎮域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投資。4、根據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需要,請市財政考慮對鎮級財政收支安排進行適當傾斜。請市財政考慮到鎮級財政的實際情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對各鎮歷年沉淀的債務進行清償,以減輕鎮級財政支出壓力。5、在支出安排上,考慮到鎮級政府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的全面性、復雜性,鎮級黨政同時負擔黨務、行政、民政、農林、土地、文化、綜合治理、共青團、婦聯、武裝部等多項工作職能,工作涉及面廣泛,對口業務部門眾多,工作頭緒繁雜,歷年來鎮級政府經費嚴重不足,尤其是辦公費、取曖費、差旅費、小車燃修費、公務接待費等,往往捉襟見肘,如市財政對鎮級支出預算仍按照對市屬其他部門的統一標準進行核定,顯失公平,直接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我鎮意見請市財政應在經費安排上予以適當傾斜,充分照顧到鎮級政府的工作實際,以使鎮政府的承擔的各項綜合性職能得到充分發揮。以上意見,請斟酌。

        第2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各區、縣勞動局,各企業主管局、總公司勞動處:

        現將勞動部《轉發財政部〈關于提高國營企業職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調整職工福利基金和職工教育經費計提基數的通知〉的通知》(勞險字〔1992〕17號)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為了搞好企業勞保醫療制度改革,推動我市大病醫療統籌試點工作,各區、縣、局、總公司要積極開展大病醫療費統籌試點,并不斷擴大試點面,可將按(92)財工字第120號文件規定提高的3%福利基金作為職工大病醫療費統籌基金的部分來源。

        附件:勞動部《轉發財政部〈關于提高國營企業職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調整職工福利基金和職工教育經費計提基數的通知〉的通知》(略)

        第3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現將財政部(92)財會字第09號《關于提高糧食統銷價格后國營城市建設綜合開發企業發給職工糧價補貼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財政部關于提高糧食統銷價格后國營城市建設綜合開發企業發給職工糧價補貼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92)財會字第0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各中央級房地產開發公司:

        根據財政部(92)財綜字第38號文件《關于提高糧食統銷價格后適當發給職工等有關人員糧價補貼的通知》的有關規定,現對提高糧食統銷價格后,國營城市建設綜合開發企業發給職工糧價補貼的會計處理通知如下:

        國營城市建設綜合開發企業按規定每人每月5元標準發給在職職工的糧價補貼,計入企業的工資總額,但不計提職工福利基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企業支付給在職職工的糧價補貼,應按照現行會計制度關于工資核算的有關規定,通過“應付工資”科目核算。支付糧價補貼時,借(減)記“應付工資”科目,貸(減)記“現金”科目。月份終了,企業應將支付的糧價補貼隨同應付工資,按照現行資金渠道進行分配,借(增)記“管理費用”“房屋經營支出”“多種經營支出”等有關科目,貸(增)記“應付工資”科目。

        第4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人們之所以對水價調整反映如此強烈,除了普遍認為水價持續上漲凸顯政府公共財政缺失,主要還是對官方提供的水價成本感到懷疑;這也再次說明了我國目前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整體還較低,保障基礎還不牢。

        一、我國財政公開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自2008年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來,各地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力度,妥善辦理依申請公開事項。積極推進財政部門戶網站建設,暢通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同時利用門戶網站部長信箱、咨詢反饋等欄目,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解疑釋惑;這些都大大推動了我國財政公開的進程。

        但是,目前中國政府公開信息的制度性文件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各省份以此為基礎出臺的一些條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由國務院制定并頒布,只是一個條例而非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法。

        首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人大與政協等一般意義上的非行政部門是否有限制作用?就財政信息而言,不管部門的性質如何,只要使用了公共資金,在不損害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相關信息就應該透明公開。但現實中《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第二條就將政府公開的信息,限定在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信息。這就使得人大與政協等部門的財政信息公開成為法律空檔,相關單位可以此為由,拒絕公開本單位的財政信息。

        其次,立法層次低,使信息公開的條款受到《保密法》的限制。由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由國務院頒布,按法律優先性原則,條例應服從于法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四條等條文規定,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需要“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而2010年剛修訂的新《保密法》對保密范圍規定仍然較寬且相當籠統,有些部門出于泄密擔憂而不敢公開信息,或以保密為由拒絕公開信息。

        最后,我國信息公開立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條文缺陷:如對信息公開范圍的規定比較籠統;對信息公開主體及相關權責分配的規定欠明確;相關懲戒措施在實踐中較難操作。

        二、提高我國財政公開的現實途徑

        1、制定財政基本法,從法制化的角度保障我國財政公開的發展

        我國目前應加強財政立法,規范財政管理體制。財政基本法是國家財政活動的基本規范和基本準則;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財政法體系,這影響了財政公開的健康和有序運行;亟需進一步加以完善。在這點上,我國可以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外經驗。如新西蘭的《財政責任法》就是一部比較標準的法律,該法規定了關于財政政策透明度和財政信息公布的法定標準,要求政府就財政收支對公眾負責。我國也須建立一個統一的財政基本法,保證一切財政活動能有法可依。當然,財政基本法也可分兩個階段制定:第一階段,先行制定財政管理體制法及相關法規。第二階段,在財政管理體制法及相關法規的基礎上,制定財政基本法。就目前來說,我們應切實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快政府信息公開在中央層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司法救濟力度、降低依申請公開信息門檻,以回應近年來民眾對政府財政等熱點領域信息日益高漲的公開訴求。

        2、完善政府預算公開制度

        財政預算收支,是一國國民的核心利益,預算民主則是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的預算公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了。但是,由于預算收支報告編制具有相當的專業性,每年提交全國人代會審議的預算報告,都極難被看懂;這使得預算監督大打折扣。因此,我國還應繼續加大預算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擴大中央預算公開的范圍,增加預算公開內容,積極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細化預算編制,夯實公開基礎,不斷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審計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而且,我國現行的《預算法》并未明確規定人大的預算修正權;由于沒有預算修正權,人代會在審查政府預算時只能在整體通過和整體否決這兩個極端進行選擇,結果就不言而喻,人大只能整體通過政府預算。因此,要進一步推動預算改革,尤其是通過加強人大預算監督落實財政責任,就需要明確地賦予人大預算修正權。然而,正如我國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院長馬駿指出的:“賦予人大預算修正權,將對政治權力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實際上需要在現有政治結構中重新界定人大的政治地位;”這無疑需要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加以保障和完善。總之,在財政信息公開上應進一步加強人大在政府預決算中的作用;同時,人大對預算監督的過程應當公開,而且監督的結果尤其是對監督中發現的預算違紀違法行為及其如何處理也應當公開。在人大對政府預決算發揮主導作用后,政府部門出于信息合理性擔憂,隱藏信息的阻力就會大大減弱,財政信息公開透明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當前在現實生活中,應重點公開老百姓最關心的一些預算信息,比如政府用于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項目支出的預算情況。這主要有政府用于教育方面的預算支出、政府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的預算支出、政府用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和用于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的預算支出等。這些相關預算信息的公開透明,只會贏得更多的支持和擁護,是財政公開的關鍵一步。

        3、拓展財政政務公開渠道,增強公開效果

        目前我國已存在拓寬財政政務公開的多種形式,比如舉行公民聽證等。但是由于受到時間、場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廣大公眾僅僅通過聽證來了解和參與政府財政公開還是遠遠不夠的。政府通過新聞媒體定期對外公開財政活動,解讀財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應充分發揮財政部門網站建設的作用;通過在網上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在線查詢、公眾咨詢反饋等公共參與欄目,推動財政政務公開,增強公開效果。

        4、加強財政公開監督制度

        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統一的《財政監督法》法典,有關財政監督的法律規定,主要分散在各種法律法規中,而這些法律本身有時會因自己所調整的各自范圍、手段等交叉而產生沖突。這就需要制定一部適應我國國情的財政監督法規,合理規定財政監督的手段和程序,細化條款,明確操作規則,立足全局,協調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就目前而言,在實踐中,我國應明確保障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公民享有行政救濟和司法救濟的權利;這樣才能使政府財政公開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應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力量、各種監督手段,發揮全方位監督的綜合效應。一方面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監督;通過舉報箱、舉報電話和投訴熱線,拓寬群眾監督的渠道,便于群眾監督的介入;同時還可以聘請一些群眾為財政公開監督員,便于及時溝通。另一方面接受人大等組織的監督,將監督工作納入財政公開的全過程。

        5、推動財政公開需要公民政治參與

        第5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財政預算管理體系的不斷健全,公共財政管理和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成為高校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的重要議題。新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是新財務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的產物,有利于高校合理管理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等項目,滿足了高校項目開展的資金需要;同時滿足了高校的預決算、收支余和資產負債等日常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僅有利于高校更好地適應公共財政改革與財務管理的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資金使用效率。

        二、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體制不科學

        過去高校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的投資、財政撥款,實行以收付實現制為主的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上成本核算不作為核算的范疇。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我國公共財政制度的不斷健全完善,高校的規模不斷擴大,教育的經費來源多樣化,會計核算科目不斷細化,高校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在辦學收入方面,發展成了國家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以及學校收入和社會投資等方式相結合的狀況。此外,由于國家重視教育的發展,使高校教學科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高校產業的發展。然而,大部分高校并沒有意識到原有的財務管理體制已經不能夠適應高校所面臨的迅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部門預算、基建工程建設及資產管理等核心業務管理方面仍停留在原有的財務管理體制內,缺乏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活動。

        (二)財務預算管理不全面

        財務預算管理是高校內部控制的核心環節,是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基礎和保證。然而,部分高校的財務預算管理在體制上并不健全,預算編制不合理,缺乏科學性,使高校財務預算缺乏活力,主要表現為:第一,財務預算內容不全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內容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但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原有的預算管理體制內,忽略了諸如由于學校規模擴大而帶來的項目貸款等預算外資金的管理;第二,財務預算編制方法缺乏科學性。部分高校財務預算編制沒有按照實際情況結合具體會計科目采取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如在教育事業經費預算編制上并沒有得到高校充分的重視,導致財務預算偏差;第三,財務預算執行力度不夠。雖然財務預算已被大部分高校納入財務管理工作議程,但是部分高校的財務預算工作并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預算,完全忽略了預算的控制執行的重要性,致使財務預算編制和財務預算執行相互獨立,制約了高校財務管理的有效運行。

        (三)成本控制機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將財務管理簡單地理解為財務指標的完成狀況,過多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成本控制的經濟責任與財務管理的長遠發展目標。許多高校成本控制意識較為薄弱,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缺陷。如在高校經費的使用方面,沒有嚴格的成本控制流程,無法對各部門及院系專業的差異性進行有效地資源配置,浪費了大量的經費[2]。另外,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制度不能夠真正地反映高校的成本費用和收入問題,不能夠滿足新財務會計制度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的需要。在成本管理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到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往往是采取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的做法。資產不計提折舊會帶來許多不利影響:首先,違背了會計核算的客觀性的原則。對于固定資產如未計提折舊會導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凈值存在較大缺口,無法客觀地體現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其次,無法落實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目前大部分高校對于固定資產的核算采用的是與收入掛鉤的提取一定比例的修購基金實現的,收入越多計提修購基金就越多,反之同理。這將導致高校固定資產價值補償機制的不穩定性,無法落實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最后,不利于資金的日常管理。由于大部分高校未將計提折舊納入成本核算的范疇,導致固定資產的原值直接反映固定資產現有的價值,忽略了固定資產的折舊耗損,使得固定資產的保值與增值無法得到有效地考核,導致部門高校固定資產重復購置[3],大大降低了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由于高校教育經費的投入與學生培養的進度在時間上不具有同步性,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如高校教育投入所包含的教學樓、教學設備和基礎設施是一次性的,而對于學生的培養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收付實現制無法滿足高校成本控制的預測、計劃、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運行機制的需要。

        (四)財務風險意識薄弱

        高校的經濟活動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聯系更為密切,與此同時,高校的財務活動面臨著來自內外部不同程度的風險。為進一步增加高校收入,近幾年大部分高校通過擴大招生來實現。因此,各大高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校區擴建。由于資金的有限性,大部分高校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負債經營為高校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財務風險。過度貸款經營行為為高校的財務風險埋下了隱患,也暴露了高校薄弱的經營責任和財務風險意識。

        三、新財務會計制度背景下強化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高校要依據新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等相關規章制度的要求,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與高校財務活動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從而有效地規范高校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加強財務預算管理

        高校應根據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第三章“預算管理”的相關要求,加強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首先,高校要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和完善預算管理內容,如將由于學校規模擴大而帶來的貸款項目及時納入到財務預算管理體系中,以保證財務預算能夠全面開展;其次,注重預算編制方法的科學性。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有利于保證高校有重點地支出,同時也能夠有效地運用高校的資源。如針對規模較大的基建工程項目,不僅要有總體的預算目標,在預算方法上,可以運用“零基預算”的編制法則,進一步細化該項目的預算支出;最后,高校還應強化財務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監督管理。高校審計部門應對高校財務預算編制內容、預算方法、預算過程等環節的合理性進行有效監督,尤其是對于規模較大,涉及資金較多的項目進行審查監督,避免預算編制和執行相互分離導致高校財務管理執行力缺乏。

        (三)推行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

        隨著中國事業單位會計事業的發展,權責發生制越來越受到重視,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第十章“成本費用管理”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應當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實行內部成本費用管理。”針對目前高校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應做到如下兩點:首先,堅持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原則,進行成本核算。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以權利或者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準。高校各會計期間所實現收入和為實現收入所應負擔的費用及其他成本的比較,能正確的確定各期收益情況。權責發生制原則下的核算體系使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成本和利潤記錄與現金實際收支區分開,能夠確認高校當期收入和費用及債權和債務,客觀地反映高校資產負責狀況及面臨的財務風險[2];其次,權責發生制能使高校賬項調整更加及時、準確,如高校日常現金收支活動發生時記錄在賬簿上,期末即按賬簿記錄進行賬項調整,使本期應收未收收入和應付未付費用記入賬簿,也能使本期已收取現金的預收收入和已付出的預付費用在本期及以下各期之間進行分攤轉賬;最后,高校還應不斷完善成本預算標準和加強成本控制與考核,用以規范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使高校成本控制的經濟責任與財務管理的長遠發展目標掛鉤,避免部分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成本管理。此外,高校應根據其運行狀況界定成本控制警戒線,建立完善的審批制度。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加強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舉措,是防止高校資產流失的有利保證。針對高校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的問題,高校應切實做到如下兩點:首先,采取科學的計提折舊方法。提取一定比例的修購基金方式的折舊方式已不能適應高校成本核算的要求,高校應根據固定資產的實際狀況,正確分析固定資產的類型與耗損方式,科學地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以保證高校的成本核算信息客觀真實,使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得到有效地發揮,從而切實完善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機制;其次,針對固定資產來源不同,規范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由于固定資產的來源和用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高校在落實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一定要根據固定資產的來源不同進行有針對性地處理。針對自籌資產,高校應根據自籌資金對相應的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對于財政部門以及上級部門撥入的資金,就必須為財政部門以及上級部門設立專有的固定資產基金賬戶,將當月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分別轉入相應的基金賬戶。針對高校購置或更新固定資產,高校應向財政部門或上級部門提出申請,待財政部門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后,由其根據情況撥付資金給各高校,再由高校使用所撥付的資金[3]。

        (四)提升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理念

        近幾年,高校基建項目的盲目擴大為其帶來了嚴峻的財務風險。新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規定高校要有健全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規范借入款項的管理,由高校主管部門與同級財政部門制定審批程序,高校必須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和規定對舉借債務提供擔保[4]。這就要求高校對擴建引起的貸款需要根據其自身的成本狀況確定貸款額度,選擇合理的貸款模式。同時,高校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設置財務管理的“警戒線”,將財務成本與貸款額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必要時應配以相應的風險防范應急機制,避免高校過度貸款而帶來的負債經營風險,保證高校能夠償還貸款從而通暢資金運作與籌措。此外,高校還應及時更新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將財務經營化理念普及各個部門,使成本效益、現代金融知識與風險防范與控制理念深入人心,使高校財務管理能夠真正實現全方位、全員參與,提高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實現高校財務管理成本與效益的平衡。

        (五)重視高校財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財務管理人員是高校財務管理的執行主體,其業務水平及素質的高低直接制約著高校財務管理的成效。因此,高校要重視高校財務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加強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高校要為財務人員提供各種形式的講座、培訓課程等培訓方式,提高他們成本控制和資金管理的管理意識和風險預防能力。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善以及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高校的規模呈現擴大的趨勢,涉及的會計業務范圍也在擴大,高校面臨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因此,對于高校而言設置總會計師崗位顯得尤為必要。總會計師崗位的設置,能夠在政策上對高校的財務工作進行總體把關,同時協助學校領導正確地進行財務會計管理和經濟核算,參與高校的重大經營決策活動。通過總會計師崗位的設置,保證教育經費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時落實了高校財務管理工作。

        四、結語

        第6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關鍵詞】國庫現金管理;國庫資金;國債市場;投資收益

        一、國庫現金管理的涵義

        國庫現金主要是指國庫的現存資金的管理,在確保國庫資金安全、完整和財政支出需要的基礎上,實現國庫現金的有效運行,將國庫資金的閑置金額最小化,現金投資收益最大化,實現最有效的財政資金管理的管理行為。目前來說,國庫現金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國庫現存的資金,國庫的活期存款,包括與現金具有等同價值的短期內的金融資產等。通過對國庫現金實現有效的管理不僅可以減少國庫的閑置資金,彌補流動資金的缺口,使國庫資金的使用效果最大化,還可以促進國家經濟市場的發展,創新金融市場,緩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關系,協調兩者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提高,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加健康穩定。國庫現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管理方式,如:銀行定期存款、國債購買等。從我國國庫現金管理的發展現狀來看,銀行定期存款和和買回國債是實現我國國庫現金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

        二、國庫現金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的財政和金融領域,國庫現金管理是財政、金融政策改革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國庫現金管理的有效進行深化了我國的國庫集中收付管理的制度,并且有利于國庫資金利用效率,加強了我國現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作關系,為貨幣政策的輸到起到了橋梁作用。此外,國庫現金管理更加強了商業銀行等實施資金管理,通過合理科學的融資方法和渠道來提高企業的盈利效益,因此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對我國的財政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意義。

        三、目前我國國庫現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庫現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的國庫現金管理存在許多不足,其中國庫現金管理能力的缺失是尤為突出的一點。中央銀行作為國家國庫現金管理的中心,并沒有發揮真正有效的作用,國庫現金管理的第一關就出現薄弱環節。首先,國庫計息減少了中央銀行的盈利,導致上交國家財政的金額減少,中央財政過度的轉給地方,在地方國庫充足的情況下,中央國庫卻出現資金的短缺的現象。財政部大量發行債券,債券成本遠高于中央銀行的利息,這樣一來,使得籌資成本加大,預算不科學,國庫資金充足時,又大量積存在人民銀行的國庫賬戶中,使閑置資金嚴重浪費。而當國庫資金明顯不足時,又只能通過發行債券來集資,籌資成本高于盈利。國庫成本的充足時的資金浪費和不足時的債券高成本籌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利于國家財政收支平衡,制約了我國貨幣市場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穩定和實施,限制了單一的貨幣改革所帶來的國庫現金管理的規模效應。

        (二)國庫現金管理的實施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做出對國庫現金管理的明文規定和保障。現有法律的空白和制度建設的滯后性使國庫現金管理的規模發展緩慢。因為沒有明確的規范性文件來約束和管理,國庫現金管理的內容、范圍和手段、方法、風險防范意識等都不能具體化,沒有特定的限制邊界,這樣一來使國庫現金管理很容易出現混亂,無法可依。目前,雖然人民銀行行使著國庫管理的只能嗎,但是國庫資金的使用支配權并不屬于人民銀行,其并并沒有主體身份來操作和運營國庫資金,只是充當了管理員和監督員的身份。

        (三)短期的國債市場缺乏高效和強有力性

        短期的的債券是國庫現金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縱觀我國的國債市場發展,中長期的國債一般占據較高的比重,短期國債的發行率卻很低,品種也很少,導致國庫資金管理缺乏靈活性,風險防范能力弱,不利于國債市場的擴大和穩定。

        (四)缺乏完善的現代財政管理信息系統

        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是國庫現金管理中急需必備的條件。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面對市場壓力,國庫資金管理需要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來對資金的收支和流動實時掌控,并且隨時分析庫存,整合市場資源做出較快捷的信息交換,增強自身的管理能力與投資、風險運營能力等。沒有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條件,很難實現對國庫現金的安全、高效的管理。

        四、加快我國國庫現金管理發展步伐的措施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現代,要實現國庫資金的高效管理與運營,最大限度的提高國庫現金的使用率,需要國庫資金管理部門和相關人員積極探討更有益的發展策略。

        (一)選擇有效的運營模式

        在國庫現金管理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庫現金的安全問題,在保證資金可以安全流動的基礎上來實施管理、投資運營。當前,在我國的國庫資金管理中,主要選擇的管理模式是銀行定期存款和買回國債、貨幣市場短期投資。在具體的資金管理中,一定要根據實際的市場情況來選擇有效的管理模式,中央和個管理部門要起到宏觀經濟的協調作用充分國庫資金來疏導貨幣市場發展的阻隔因素,中央和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管理方式,如定期存款或是定期存款與短期國債并存等。

        (二)建立科學的預算體系

        科學的預算是國庫現金管理的關鍵,縱觀我國的國庫現金管理發展現狀,科學的預算體系正是缺失的一角。要實現科學的預算體系,就要發揮人民隱含古河財政部門之間的協作作用,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從我國事情出發,準確把握我國國庫資金的收支實況,根據財政投資規律來預算年度或是季度的收支金額,正確收支平衡。此外,還要在科學預算的基礎上完善國庫現金的的預測機制,合理制定國債的發行量和發行周期。總之,在國庫的現金管理中,要做好庫存和流動的預算,掌握各種變動因素發展的規律,科學的安排資金的庫存與流動去向,科學合理的管理國庫資金。

        (三)加強國債市場力度

        可以加強國債市場的金融調控和籌資能力,來根據國庫資金的收支規律,定期的發行國債,中、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要符合國庫資金的收支發展規律,建立短期的國債發展機制。如,當國債市場上短期國債可流通的規模較大時,可以通過國庫的買入或是賣出方式來增加國庫資金的收益率。

        (四)完善國庫資金管理的法律支持

        事物的發展離不開準則的約束,國庫資金的管理更是如此。目前我國國庫資金管理法律的支持作用相對缺失,急需出臺相應的政策實施有力度的管理。為此,我們可以借鑒現金國家的解決方法,先制法,再改革,然后再依法管理。在我國,除了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外,還要明確人管理銀行和財政部門、國庫資金預算部門、部門等的只能和權責。

        (五)建立現代化的信息管理體系

        在國庫資金管理中,國庫的信息管理體系包括:①預算信息管理和預算的執行管理,要確保預算資金的之處符合預算執行。②收入管理和稅收、非稅收收入管理體系。③收支和平衡狀況管理系統。④國庫的收支分類管理和記賬集中管理系統。⑤國債管理系統。要實現國庫的現代化信息管理,就要詳細劃分國庫現金管理的事項,明細具體職責,結合信息科技系統,建議一個專門的、適合的、先進的信息系統,為國庫資金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第7篇:財政管理體制法范文

        關鍵詞:績效預算;國際比較;借鑒

        中圖分類號:F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9)05-0154-04

        績效預算理念最早出現于1907年美國紐約市政局提供的“改進管理控制計劃”報告中。該報告強調“通過對已批準項目的管理,提高資源使用效率”。1950美國總統預算辦公室第一次對績效預算給出以下定義:績效預算是這樣一種預算管理制度,它要求預算單位請求撥款時須明確闡述:(1)所要達到的目標;(2)為實現目標而擬定的支出計劃需要花費的資源;(3)用哪些量化的指標來衡量其在實施計劃支出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及工作完成情況 。從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績效預算要求政府的每筆支出必須符合績、預算、效三要素的要求。績是指申請撥款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預算是指業績預算,即公共勞務成本,具有明確量化的標準;效是指業績的考核,包括量和質的雙重標準。績效預算不是一種關于預算的理論,更不是一種全新的預算編制方法,而是一種預算模式,它包含了預算理念和預算過程的重要變化。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教授珍妮特•M•凱麗認為:“績效預算是在不降低如何利用資源的政治責任下,提高管理者對項目和服務的運作責任”。

        1. 西方發達國家績效預算的比較

        1.1 西方發達國家的績效預算管理

        績效預算發源于西方國家。70年代以后大部分西方國家開始進行績效預算改革。目前,世界上已有近50個國家不同程度的實施了績效預算,并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以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等為代表的國家完全以產出與結果為導向,改革全面覆蓋所有政府部門;以美國為代表的另一些國家采用了漸進的、注重預算過程、對績效因素不同形式引入的改革模式。這些國家大多沒有要求制定嚴格的績效合約,預算執行機構也有較多余地定義他們自己的結果目標。 一國政府無論采用哪一種績效預算模式,都會對改善決策信息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公眾滿意度等方面產生重要作用。

        1.1.1 美國的績效預算。

        美國是績效預算的起源地。績效預算理念萌芽于1907年紐約市政局提供的“改進管理控制計劃”的報告中。1949年,胡佛委員會在“預算與會計報告”中提出要采用以功能、活動和項目為基礎的預算,強調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更加重視產出而非投入。由于對某些部門的支出項目難以進行評估和成本―收益分析,績效預算并沒有得到普遍推廣。隨后,這種預算方法被20世紀60年代的設計―規劃―預算制度、70年代初的目標管理模式和70年代末的零基預算等方法所取代。進入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策劃了大規模的“重塑政府運動”,成立了國家績效評估委員會(NPR),并于1994年頒布了《政府績效與成果法案》(GPRA),將績效管理與評估和預算相聯系,使得績效預算改革邁入了新的階段,即理論研究稱之的“新績效預算”時代。新績效預算更加重視長期計劃的制定和政府的整體效率,并且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將績效管理制度固定下來。經過1994年和1996年試點后,1997―1999年,GPRA進入全面推廣階段。2000年克林頓于提出了包含績效預算在內的政府改革“總統管理議程”。2002年美國白宮管理與預算局推出項目評估比率工具(PART),用于預算分析和決策,PART使績效與預算的聯系變得更緊密、更清晰。2004年3月,美國國會又通過了《項目評估與結果法案(2004)》(Program Assessmentand Results Act PAR),要求預算與管理辦公室(OMB)每五年至少對所有政府項目進行一次評估,重點評估項目的目的、計劃、管理和結果等。新績效預算由此真正建立,它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使美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結束了長達近40年的預算赤字歷史,連續實現財政盈余。

        美國績效預算編制的總體思路是:以市場為基礎,以顧客(企業與公民)為導向,以管理為動力,以最終績效為目標。績效預算的編制過程有兩個階段:先由行政部門編制并向國會提交預算,再由國會審批預算。預算編制的程序非常嚴格。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步驟:①確定戰略性計劃任務階段。戰略性計劃必須包括一個任務綜合性說明、一般目的和目標的描述及其實現手段、對影響一般目的和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的解釋、使用的項目評估的描述和未來評估的計劃。②制定績效計劃階段。在總統預算的準備工作過程中,要求各政府部門提供以廣泛的戰略性計劃為基礎的具體的和年度的細化內容,即績效計劃。③在每個預算年度結束時,各政府部門均要提交年度績效報告。在這個報告中,各部門必須審視項目完成情況,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提供對未能實現目標的原因解釋及以前年度完成項目的評估總結。

        美國控制預算執行過程的法律主要是《反赤字法》和《國會預算及扣押控制法》。法律要求各政府部門要嚴格按照預算的撥款數額和用途開支,不能超過預算授權。為監督預算的執行,美國建立了一套體系完整、職責明確、依據充分的監督制度。預算監督的具體實施分為行政部門的內部監督和審計部門的外部監督兩種類型。美國聯邦政府通過運用績效評估系統對聯邦政府預算進行審查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予以公布。

        美國績效預算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績效預算是一種以講求績效為目的的公共支出預算模式。第二,它是一種結果導向型的預算。第三,它是一種以績效為依據的預算。

        1.1.2 新西蘭的績效預算。

        新西蘭是績效預算改革的先行者。其預算改革始終伴隨公共部門改革的步伐,而其公共部門改革又是新西蘭更為廣泛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的一部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新西蘭宏觀經濟不穩定,高通脹、高赤字,財政狀況嚴重惡化。經濟困境成為改革的根本動因,改革原有預算體系的弊端是新西蘭預算改革的主要目標。新西蘭公共部門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立法授權,而不只是單純政府部門的管理上的調整。理論和制度創新是新西蘭公共部門改革的另一個特點。1986年,新西蘭出臺《國有企業法案》,為傳統的貿易型部門公司化提供了法律依據。1988年出臺《國家部門法案》,著手改革公共服務,預算改革也正式開始。1989年頒布的《公共財政法案》及其修正案、1991年的《雇傭合同法》和1994年的《財政責任法案》細化了有關財政管理責任的原則,強化了中央各部、執行機構的財政責任、考核關系及績效評估,進一步明確了財務部長對財政管理的目標負責。1994至1995年間,隨著戰略管理在新西蘭的興起,預算在新西蘭公共管理改革中的地位更加突出。1993年新西蘭政府頒布了《通往2010之路》,展望了未來近20年的政府發展規劃。1994年,國家服務委員會與總理和內閣一起出臺了《財政責任法》,把《通向2010之路》的長期規劃和關鍵結果領域的年度績效考核聯系起來。

        新西蘭績效預算的核心內容包括:

        第一, 將預算的重點從投入轉向產出,放松投入上的控制,實行以產

        出為核心的預算和管理,強調部門并不承擔結果方面的績效責任。這種做法主要是基于如下的考慮。首先,很難在產出和結果之間建立因果關系;其次,公共支出的結果比較難以測量。最后,根據產出配置資源(即將投入成本配置到產出上)會受制于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

        第二,明確定義產出和結果,并區分二者的預算責任。產出指公共部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結果是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對社會的影響。根據新西蘭1989年通過的《公共財政法案》,部長要對預算結果負責,即對產出對于公眾的影響負責,而部門只對產出的生產和供給負責,即對產出的數量、質量、成本,生產是否及時等負責。1988年新西蘭的《國家部門法案》把部長和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績效合同的形式確定下來,這為部長和部門之間預算責任的劃分創造了條件。

        第三,改革傳統的預算模式,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和預算。新西蘭政府把以投入控制、現金制會計和年度報告為核心工作的預算管理轉向一個以產出為基礎的、戰略計劃和資源配置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系。在這一體系中,資源一般是根據協議的價格來配置給相應的產出。每個部門必須證明它們能夠有效率地使用資產,并且和其他的供給者相比有競爭優勢。

        第四,圍繞部門的戰略計劃來推行預算改革。從1994年開始,新西蘭的預算改革要求政府建立最高層面的結果目標,而且這些結果目標要求與長遠的戰略目標相一致。1994年的《財政責任法案》要求政府說明廣泛的戰略優先順序作為政府準備預算的指導性文件。這些指導性文件主要用來說明政府政策的大致方向而不是具體目標。它們被看做是引導預算過程的“優先順序工具”。

        新西蘭績效預算改革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通過立法及技術創新推動預算改革的進程,依靠1986年的《國有企業法》、1988年的《國家部門法》、1989年的《公共財政法》和1994年的《財政責任法》四個法案獲得績效預算改革的持續推動力;另一個特征是嚴格區分結果和產出的預算責任,并以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

        1.1.3英國績效預算。

        英國是歐洲績效預算改革的先行者。作為“政府行政改革最系統和最有成效”的國家,英國政府的績效改革大致經歷了效率優先階段與質量優先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效率優先階段,重要標志是1982年英國政府頒布的《財務管理新方案》,該方案要求把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分解為大量的指標,對預算績效進行評估。1986年以后進入質量優先階段,考評的主要內容轉向效益和顧客滿意度。1994年英國政府發表白皮書,開始實施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的“資源會計與預算制度(Resource Accounting Budgeting, RAB),這標志著英國政府預算管理的重點從投入逐步轉向成果和產出。1998年,為了進一步實施以成果和產出為重點的預算管理改革,英國政府首次對各個政府部門的支出項目實施了全面審查,并要求各個部門提交公共服務協議(Public Service Agreements)以及服務交付協議(Service Delivery Agreement, SDA),這些協議可以看做是各個政府部門向公眾有效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承諾。2000年英國議會通過了《2000年政府資源與賬戶法案》,確定了權責發生制原則在預算管理中的地位。

        英國政府實施資源會計與預算制度,采用權責發生制基礎進行政府預算的編制、會計處理和報告的編制,以更全面、系統地反映政府部門運行的成本或資源耗費的成本。在《資源會計手冊》中明確了資源會計和預算項目的整體框架由財政部負責構建,而具體細節的實施原則上由政府各部門負責。各個部門提交的公共服務協議列出了政府部門所有的工作成果目標,并且將這些目標分解為一系列具體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對部門成果的實現情況做出度量。服務交付協議則詳細說明與公共服務協議中成果指標相聯系的產出和過程指標。

        英國各部門的預算資源的配置主要是基于各個政府部門的工作成果。對各部門公共服務協議的討論和預算的分配是由內閣中的同一委員會在同一時間進行的。有關預算的白皮書和公共服務協議也同時公布。財政部負責具體監督公共服務協議中所列出的成果的實現情況,根據協議中所列出的指標來測度實際的績效,并于每個季度向相關的內閣委員會提交一次對各部門公共服務協議實施情況的評價報告。

        英國的績效考評主要采取分權化的內部考評方式,各部門的評估工作主要由部門進行自評,由部門長官監督執行。評估方式有以內部人員為主、聘請專家和中介機構等幾種方式。考評對象主要是政府部門及其所管理的項目。考評的標準為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公共服務部門利用績效評估發現管理缺陷,改善部門財務信息的質量和數量,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政府長期經濟目標和計劃的調整依據以及國會和內閣對各政府部門行政責任制落實的重要依據。

        英國績效預算的特點是將預算改革的重點放在了提供公共服務的執行機構上,通過不斷完善對政府部門預算權限的調整與約束制度,來保持中央對部門預算執行結果的有效監控;并將績效評價與預算分配緊密聯系起來,將各政府部門的工作成果作為預算資源分配的主要依據。

        1.2 西方發達國家的績效預算的共同特征

        績效預算是一項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治理模式變遷的改革。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在政治制度、國家體制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受到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影響,各國政府績效預算改革表現出了許多共同的特征。

        1.2.1績效預算管理改革的背景大體相似。

        西方各國實行績效預算改革的背景大體相似。在傳統政府治理框架以及投入控制型預算模式下,政府運作表現出低效率、無效益、浪費等問題,由此引致的經濟衰退、財政拮據、管理危機和信任危機是各國推行績效預算的直接動因。這一動因也決定了無論是淺嘗輒止的早期績效預算,還是目前卓有成效的新績效預算,都具有鮮明而直接的經濟目標:遏制政府開支迅猛增長的勢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改善政府效能,進而提升公眾滿意度。同時,隨著新公共管理理論不斷創新,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成本核算、結果導向管理等現代工具手段被深入引用,政府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緊緊圍繞績效而展開,進一步提高了效率、效果和透明度。也可以說,各國績效預算制度的興起既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治理模式變遷的改革,也是新公共管理思想在預算領域的實踐。

        1.2.2通過強有力的立法支持推動績效預算改革。

        依法行政是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施政活動所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即政府做出的任何行為都要有法律依據。完善的法律框架能夠保障改革過程與結果不偏離改革初衷;并且,取得立法支持、具有合法性的制度改革比較容易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支持和協作配合,有助于減少改革阻力、節約改革成本、推進改革速度。各國通過適時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推動績效預算改革。英國1988年制定的《財政穩定法》、新西蘭1994年通過的《財政責任法案》》,澳大利亞1998年通過的《預算誠實章程》,都是旨在增強財政透明度的重要法律法規。

        1.2.3建立以產出與結果為導向的政府績效預算模式。

        西方各國在績效預算改革中,轉變傳統的以投入為重點的預算管理模式,構建起以預算產出和結果為衡量標準與指導方向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預算管理從傳統的考慮財務合規性問題,更多地轉移到考慮執行效果和政策目標問題。其特點為:管理單位圍繞政策目標安排預算,通過確定的考評標準來評價產出和結果,即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公共利益最大化是預算的最終歸宿;將資源配置權、運作決策權、“效率紅利”分配權全部或部分下放給管理單位,強調在總量控制、目標導向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專業部門預算管理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依托績效目標建立合理的因果線索,利用績效報告搜集產出和結果信息,通過績效協議規范履行預算責任的行為,以此實現對預算管理者的監督和控制。

        1.2.4將權責發生制引入績效預算。

        在績效預算改革中,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將權責發生制引入政府預算會計核算和政府預算編制領域。權責發生制是與傳統預算的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相對應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它要求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益和已經發生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該作為本期的應稅所得和應扣除費用;凡是不屬于本期已經實現的收益與已經發生的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本期收付,也不得作為本期的應稅所得和應扣除費用。權責發生制的引入使得政府預算會計能夠適應預算績效管理測量產出效益和結果質量的要求,為探尋合理的預算撥款規模,制定科學的績效規劃,調整未來績效目標等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國外政府績效預算采用的權責發生制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一是改進的收付實現制,即在原有框架下引入權責發生制的部分要素來彌補收付實現制的缺陷,二是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即采用不完全的權責發生制;三是完全的權責發生制。

        2. 西方發達國家績效預算的借鑒

        我國的績效預算改革是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開始的。1998年我國開始建立完整的財政投資評審體系,對投資項目進行事后評價,這是我國推行績效預算的一個切入點。2002年以后,績效評價的理念開始被引入我國,中央和地方開始重視支出的績效評價,廣東、湖南、江蘇、浙江等地成立了專門機構,在一些支出項目上進行探索。2005年財政部出臺《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辦法》,辦法要求由專門的評價主體對部門績效進行綜合評價。2006年,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明確指出“以績效考評為突破口,探索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在我國逐步培養關注產出的績效預算文化,為將來推行績效預算改革夯實基礎。” 2008年的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進一步指出績效考評是加強部門預算管理的需要。與國外績效預算的發展現狀相比,我國無論在績效預算的理論研究、實踐經驗上,還是具體模式、技術手段上均未實現明顯突破,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績效預算改革任重而道遠。西方發達國家績效預算理論和實踐的比較分析,對我國績效預算發展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2.1 績效預算改革需采取漸進模式

        著名的公共預算專家瓦爾達夫斯基說:“預算的做出是漸進的,而不是

        全面的;預算過程不僅實際上是漸進的,而且從規范意義上來講,也應該是漸進的。”換言之,即使是最佳預算模式的判斷標準也是漸進的,而并非一開始就是完全理性的。公共預算本身位于經濟與政治的交叉點上,而我國當前的公共預算改革也面臨著理論與實踐的多重變量,傳統財政體制的慣性與制度框架的約束,使得各項預算管理改革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特征。我們的績效預算改革也脫離不開現有預算管理體制和制度基礎,改革必定是績效因素在現有預算管理體系中不同程度與方式的引入,距離完全以績效產出和結果為依據進行編制和執行的績效預算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國的績效預算改革應采取漸進模式,“分步實施,逐步到位”。

        2.2 績效預算的實行是困難和有成本的

        西方國家績效預算改革的實踐表明,作為現代政府治理變革的核心手段之一,績效預算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涉及面廣,實施所需的技術和基礎準備要求較高,實施績效預算不容易也不廉價,它需要相當多的啟動成本。美國聯邦政府1994年頒布的《政府績效與成果法案》(GPRA)中建立了以下理論假設:政府可以立即轉換到基于績效的系統,并且毫無約束;擁有制定與執行該系統的專業技能的有資格的人士;現有的信息技術是足夠的;相關的數據完全可以取得;領導者承諾政策的決策以績效為基礎等等。可見績效預算需要成熟的制度環境,需要時間、專家以及實現預算所需的技術;職能部門需要花費資金雇用在績效評估方面有專業技能的人員,或者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培訓現有的人員;由于績效預算是以信息為推動的系統,所以政府需要為預算部門配備信息技術方面的資本投資;績效預算成功實施還需要領導者的能力和承諾。總之,績效預算的全面實施絕非易事,我們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積極的準備和充分的論證。

        2.3 完善的績效評估與報告系統是績效預算的基礎

        預算是各部門權力配置的體現,權力的配置與責任的配置應該是相對等的。作為一種結果導向的預算模式,績效預算必須首先評估政府各部門的權力與責任匹配狀況,完善的績效評估與報告系統是績效預算的基礎。美國最新績效預算工具PART將政府對各職能部門的績效評估與績效預算緊密聯系起來,二者互為前提,互相促進。也就是說,在編制預算前有評估,在預算執行后有評估,預算執行情況的評估是編制下一輪預算的前提。所以,建立一個具有多重價值標準、多向維度以及多元評估主體的績效評估體系對實施績效預算十分重要。績效預算的評估體系主要由評估主體、評估對象、績效目標、評估指標、標準、程序、評估報告以及評估結果的應用等組成。

        參考文獻:

        [1]張志超.美國政府績效預算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6.

        [2]珍妮特•M•凱麗等著.茍燕楠譯. 公共預算經典―――地方政府績效預算[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7.

        [3]財政部預算司.績效預算和支出績效考評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7.

        [4]牛美麗,馬駿.新西蘭的預算改革[J].武漢大學學報,2007, (01).

        [5]張宇蕊,陳紀瑜.績效預算管理改革實踐―一個國際比較的分析框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 (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 自偷精品精品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