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消費主義的壞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中政治教學 互動教學 教學觀念 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改革的重點是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它不僅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而且要改進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觀念,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互動式教學是改變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樹立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載體,形成教師和學生間平等、民主、和諧、互動的關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知識的加工者和構建者是互動式教學的方向。在此方向的指引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互動的比重。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走下權威的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學會向學生學習,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批評,多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消費的類型”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情境片段:兩個老人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老人說,買房子的錢終于攢夠了,住上了多年以來夢想的大房子。另一個老人說,在我年輕的時候通過貸款買了一套大房子,現在貸款終于還清了。通過這樣一個場景讓學生說說兩個老人的消費模式及自己會如何消費。留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己討論,在討論完畢后,對第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一致的:第一個老人的消費屬于錢貸兩清的消費,而另一老人的消費方式屬于貸款消費。然而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卻各執己見。有的同學說:“現階段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消費的方式應該根據自己的生活水平來選擇,進行適度的消費,不應該貸款超前消費”。有的學生說:“貸款超前消費就是用未來的錢來滿足當前的需要,如果現在就把將來的錢花完了,在未來將沒有錢償還貸款,對國家造成了損失,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并且也不利于構建信用體系,因此我提倡現實消費,反對貸款超前消費”。話音剛落,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說:“我不贊成,因為在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生產的動力和目的就是消費,消費能夠有效地刺激生產,促進經濟的發展,如果不可以貸款消費,那么銀行提供這種業務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意義,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下,國家為什么要下調貸款利率,甚至是無息貸款呢,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貸款刺激消費?!绷硪晃煌瑢W站立起來說:“是啊,貸款超前消費就是,用以后的錢來滿足當今的需求,不僅可以刺激生產規模的擴大,而且還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并且貸款的程序很復雜,不是誰想貸就能貸到的,還要根據個人的生活水平和信用情況來發放貸款,所以貸款超前消費沒有什么壞處?!睂W生各執己見,爭得面紅耳赤,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由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順利導入本節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因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消費的類型。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評價式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及時的評價。在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一般不發表任何意見,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失去了對政治課的學習熱情。評價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對所設計的問題進行認真思考,預測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回答,再對回答的情況進行評價。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使學生感到備受重視,從而激發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政治生活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原則”時可以結合目前的拆遷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設問:“國家征收我們的房子,是否應該滿足我們的要求?”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觀點。一位學生說:“我國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侵害了我們的權益就要賠償?!痹捯粑绰?,另一位學生說:“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當個人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的利益要服從國家的利益?!碑攲W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對其進行評價總結,這樣不僅是對學生回答的認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只要把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把教學的過程看做是學生和教師相互學習的過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先來對號入座,看看你屬于哪種類型?
打折購物狂
每次看到打折商品都有購買的沖動,覺得這便宜不占白不占,結果買了一堆沒用的或者極少使用的玩意,花的錢反而比“有需求時再買”更多。最近幾年出現的“APP收集癖”也屬于這一種。
山寨愛好者
買很多劣質山寨產品,結果常常因為東西壞掉而不爽。如一個山寨手機用1年掛了,一件便宜夾克穿一個季度就破了。更嚴重的可能是與下一條的舊物收集癖結合,把這些尸體留在家里,沒事時候看一眼又想起傷心往事。
舊物收集癖
家里堆滿了各種百年難得用一次的奇怪舊物,可能是多年積攢的破爛,也可能是只用過一次的雞肋商品,總之就是很多東西,無論怎么收拾整理都顯得亂糟糟的。
整潔強迫癥
家里很整潔,但其實你每周至少花了累計半天的時間收拾屋子。你很想利用這半天時間看看書、打打球,或者去更遠的地方吃好吃的。
工作大忙人
或許你從來不覺得自己擁有的物品有什么問題,也從不為自己花錢多了、買的東西壞了、家里太亂了而煩惱。你只是每天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功夫考慮“繁與簡”的問題。
為什么要選擇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可以幫你減掉一大票生活中不必要的事。這些事其實并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卻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比如買從來不穿的衣服花了很多錢,用很多時間收拾房間,或者看到亂七八糟的書桌而心煩等等。
這些事情有可能費時間、花錢、占用你的精力、給你帶來壓力等等,而它們的益處卻極其有限,甚至根本沒有好處,比如有研究表明,購物帶來的很短暫,而買到錯誤的東西之后的后悔與花掉的錢帶來的壞處卻很長久。
極簡主義就是通過砍掉生活中的一些東西,來減少這些明顯弊大于利的事情,從而改善你的生活。也就是說,減少物品只是手段,減少這些生活中無益的事情,從而騰出時間精力來留給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極簡主義的核心。
極簡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你覺得人生活下來必須的物品有多少呢?答案是少得驚人。
在真正關注極簡主義之前,我在讀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戰爭年代的各種故事。在動蕩的年代,無論是戰士還是逃難的平民,隨身攜帶的東西有多少?別說一屋子的家具了,就連一本《古文觀止》都是那么地珍貴。這僅僅是我們祖父輩經歷過的生活,而且,當今世界其它一些地方的人或許還正在經歷著。
幾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習慣了瘋狂的消費。你可能會懷疑這種“倒退”的極簡的生活怎么可能讓你過得比目前更好,似乎只有手機里裝了四個PDF閱讀app五個音樂播放器,家里放著六床被子七套餐具,日子才能過得舒心。
事實是,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和你擁有多少物品毫不相關。
《喬布斯傳》里說,喬布斯年輕的時候覺得各種家具都不好看,于是住在啥也沒有的一件空房間里。喬布斯那陣子日子過得不好嗎?沒有,事業上他在做改變世界的事情,生活上和朋友彈吉他玩玩唱唱啥也不耽誤。他的生活很好,盡管屋子里空無一物。
其次,極簡不代表苦行。相當一部分極簡主義者仍然用著他們認為最好的手機,穿著可能昂貴但絕對耐用的皮鞋。而且,你在無用的物品上省下了錢,就可以在你認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絕大部分極簡主義者提倡花錢“購買體驗”,各種旅行與有益的社交活動都是值得鼓勵的。
可能你覺得,多存點東西總是好的,你就喜歡搜集各種新舊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問題是,“不時之需”真的存在嗎?現在商品市場太發達,沒什么是臨時要用而買不到的。國內大城市更是有京東三小時直達,都不用出門就能買到任何你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或許你說臨時買東西貴,但是算一算就能知道,“按需購買”原價商品所花的錢,是遠遠小于你“遇便宜就囤”而購入的一大堆打折貨的。
而且,把自己家弄的跟倉庫似的,既占空間,又增加自己收拾整理的壓力?,F在房價這么貴,一個柜子在你家放一年,租金就值大幾百了。想要大房子?不妨給自己的小房子多騰出一點空間。一個堆滿物品的復式,留給人的活動空間或許還不如你的小兩室一廳大。少點東西,住得舒服,你賺到了。
再況且,如果真是遇上緊急情況,你囤的這些新舊破爛大概也沒什么用。如果你缺乏安全感,請攢錢。如果你考慮的是的經濟危機,請囤點金銀珠寶之類的硬通貨??傊瑹o論你遇上什么樣的緊急狀況,你那八件襯衫九條板凳十個快遞盒子是幫不上忙的。
最后,每個極簡主義者自己的標準也是不同的。你大可不必看到那些極端極簡主義者的做法就害怕退縮。選擇極簡主義不代表你明天就得把衣柜里的物品減到幾件,或者把所有家當裝進車的后備箱里。、,或許你這輩子永遠也不會“極簡”到那個程度。但這不重要,這不代表你的“極簡主義”就比他們的“極簡主義”不正宗。對于簡化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簡到自己喜歡的度就好。
什么才是真正的極簡生活方式?
無論你是真心發現自己被盲目的消費與過多的物品所累,還是只是好奇打算開始一段嘗試,或者干脆就是不寬裕的,來體會一下極簡主義生活都會是一個有趣的經歷。
特點一:擁有比較少的個人物品
要想減少物品,就兩個方法:閉源和增流。閉源,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個相對好辦。增流呢,稍微困難一點,或許需要你暗暗下定一些決心,才能把多年不用的東西處理掉。處理的方法,無非捐贈、轉售,或者直接扔。對極簡主義者來說,這其實也沒什么難的:“我一年沒碰過這玩意了,說明即使我不擁有它,我的生活也還是照常,甚至更好,因為少了東西,多了空間,少了壓力?!彼裕绻阆腴_始的話,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壓箱底但從來不用的東西吧!或許“從來不用”并不代表“毫無用處”,但既然你不用,就不要讓它繼續占用你的空間和你的腦子了,果斷處理掉!隨著你從生活中拿掉的東西越來越多,保留的越來越少,你會越來越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
極簡主義者能夠欣賞“舊物”的美。他們選購新商品的標準很明確。耐久與實用是第一硬指標,剩下的才看個人喜好挑一挑造型啊之類的。于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應該是,這玩意我是否會(像我現在計劃的那樣)經常使用,以及它多久需要更新換代或者會壞掉。極簡主義者其實并不關心你的圖標是扁平的還是擬物的,或者一臺路由器是否長得像觸摸板。五年后我會不會還在用它,才是最重要的標準。
除了服裝、鞋帽之外,即使是電子產品,五年也是很靠譜的數字。我的MacBook購于2009年,用到現在快五年了。除了編輯高清視頻略費勁(但我也照樣用它做了不少),其它一切都很好。我估計還能堅持個一兩年。?當然,如果你趕上諾基亞N73到iPhone 3GS這種“革命的五年”,大概東西得淘汰得頻繁一些。不過,改變世界的事可并不是經常發生的。
特點二: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通知與打擾
很難想像一個物質上崇尚極簡的人,會允許電子郵件、QQ之類的東西一天到晚在手機上亂跳不停,打斷自己的活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簡化你的信息來源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極簡主義不代表你不使用社交網絡,它只是代表你不需要在社交網絡上關注那些從來不在乎的奇怪賬號,以及不要讓毫無意義的通知出現在你的手機上。
例如我在用QQ、微博、人人、知乎、Facebook、Twitter,但是我的手機上沒有裝以上任何一個app。這些地方沒有值得我隨時待命的內容,也不是我不得不用的和他人緊急聯絡的手段。每天在電腦上查看一次就足夠了,只有老板發來的電子郵件才會在我手機上推送通知,其它的一律不顯示。
以上只是我的做法,并不代表標準的極簡主義者行為。如果你的工作要求QQ二十四小時在線,或者有朋友有緊急的事情時喜歡上Q找你,你當然可以把QQ裝在手機上。極簡主義的重點是,想想假如你可以關閉這玩意的推送通知,世界會停轉嗎?你會丟工作嗎?會導致你的家人在著急的時候找不到你嗎?如果不是,減掉它。
特點三:找到生活中你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個目標似乎并不容易,即使完全做到了表面上的極簡生活,這一步也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的。在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繁雜之后,你還是要去找到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家庭、事業、影響力、朋友、信仰、美、幫助別人等等,都很好,每個人的選擇重點可能也各不相同。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真正重要的東西肯定不是物質與消費。極簡主義能做的,就是幫你去掉這個很可能成為你生命里干擾項的東西,讓你更容易找到你自己真正想找的。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是對自身的再認識,對自由的再定義。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對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地追求,從而獲得最大幸福。放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簡單生活,從而獲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怎樣將極簡生活落到實處?
欲望極簡
不盲目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了解自己的真實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
把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專業素養、照顧家庭、關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物質極簡
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出售或捐贈,比如看過的雜志、書,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種禮物或裝飾品;
明確自己的需求,不買不需要的物品;
確有必要的物品,買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東西,不用便宜貨、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紙袋;
用一支好用的鋼筆,替代堆積如山的中性筆;
用瓷杯、鋼杯代替紙杯;
用電腦寫東西,少用紙,養成紙質文件掃描、存檔的習慣;
整合、精簡電源線、充電設備;
不重復購買電子產品;
精簡出門行頭,只帶必備的物品;
精簡銀行卡,僅保留一張借記卡和一張信用卡。
信息極簡
精簡信息輸入源頭,減少使用社交網絡、即時通訊;
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遠離互聯網、遠離手機,避免信息騷擾;
不關注與己無關的娛樂、社會新聞;
精簡電子郵箱數量;
APP使用少而精,刪除長期不使用的應用程序。
表達極簡
寫東西、說話,盡可能簡單、直接、清楚;
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工作極簡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及時清理電子郵件,不要讓它們堆積起來;
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盡可能不做Multi-task(同時進行多項任務)。
生活極簡
慢生活;
不做無效社交;
堅持鍛煉;
穿著簡潔、不花哨;
少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
關鍵詞: 扇形開發 雜交開發 反求開發 個性開發
一、扇形開發新思維
扇形開發新思維——發散思維,它是在一段時期內不拘一格地朝著多種方向去探尋各種不同的方法、途徑及答案,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維模。由于它較少受傳統觀念束縛,不輕易茍同于一種現成的說法或不急于歸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現一些奇思異想,所以也稱作“開放式思維”。發散思維,使思維從一種事物發散到多種事物,從而跳出人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有助于啟發經營,創造靈感。一些企業家借助和運用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創造出了一種扇形開發的經營開拓方式,取得了非同凡響的功效。如美國歷經百年風化的自由女神銅像翻新后,現場存有200噸廢料難以處理。一個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奮勇地承包了這件苦差事。他把廢料進行分類使用,把廢銅皮改鑄成紀念幣、廢鉛鋁做紀念尺、水泥塊整理成小石碑、把朽木泥巴裝在玲瓏透明的小盒子里,讓大家作為有意義的紀念品選購。這樣一來,一文不值、難以處理的垃圾,頓時身價百倍,人們爭相選購,200噸垃圾爭搶一空,斯塔克也由此大獲其利。從這一實例中不難看出,斯塔克就是借助和運用了發散思維,從垃圾這一點,伸展出多向利用的放射線,使開發呈現出扇形狀態,從而拓寬了經營開發范圍,創出了變廢為寶的佳話。
發散思維與扇形開發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不僅僅限于產品開發,在產品營銷、人才的多向培養與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可借助和運用發散思維進行扇形開發。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不少企業負責人,還未跳出人們固有的單向思維定勢,不善于窺一斑而知全豹。在企業經營中,不能由此及彼,因此,市場難以不斷拓展擴大,人才難以不斷涌現,企業經濟效益難以不斷提高。所有這一切都表明,要搞好企業各方面的開發,廠長、經理就必須注重自身思維方式的改造,努力跳出固有的那種狹窄、單向的僵化思維定勢,學會進行科學的發散思維,在企業經營中,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思維由一點發散到多點,從而培養起由一事物到多事物的由此及彼、扇形開發的多向思維能力。
二、雜交開發新思維
雜交開發新思維——輻合思維,它是以已有的事實或命題為起點,遵循傳統思維邏輯,沿著歸一的或單一的方向進行推導,并找到一種合意的答案,這種呈集中型或直線型的思維模式。由于它是在已知前提下從一些事實中引出惟一的或習俗上可接受的最好的結果,所以也稱作“求同思維”。輻合思維使思維主體將多路思維集中向一個中心點,從所給予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這種創新思維對于開拓新特色,創出超凡出眾的新優勢,具有點石成金之功效。因此,它得到了許多企業家的青睞,尤其在新產品開發中運用較多,成效卓著。如江蘇省寶應市的一些廠家,運用輻合思維進行雜交開發,他們掌握了消費者日益重視自身保健和食品需求不斷增加兩則信息。本來,曾有過利用這兩則信息分別研制適銷產品的打算,后來,運用輻合思維,將兩路思維引向一個交結點,雜交創新,培育出了藥膳療效食品。投入市場后,受到消費這的廣泛歡迎,并飄揚過海,出口創匯。此外,如把人們愛香、愛美和服裝日趨高檔化引出的開發思維輻集到一點,雜交培育出既香又美的微囊上香劑羽絨服;把富裕起來的人們愛旅游和愛美容兩則信息勾起的開發思維輻集到一點,雜交培育出小巧玲瓏、便于攜帶的旅游化妝盒;把城市環境污染亟待清除和建筑材料正朝隔音、保溫、抗壓方向發展引出的開發思維,輻集到一點,雜交培育出一種以城市垃圾為原料的新型建筑裝飾材料,等等。
運用輻合思維雜交創新,需要掌握抽象、概括、判斷的基本功,還要有能力把遐想千里的各路思維牽引回來,在思維交結點發起攻勢。在思維攻勢中,還要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深度思考,不但在時間上要連續不斷,而且在空間上還要組織好“火力網”。不少企業家,善于運用輻合思維,使經營謀劃中紛繁復雜的思維資料,得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發揮出提綱挈領、收攏梳理、集中使用的功能,進而使思路逐步清晰、理順,本質漸漸顯露,最終在一點上取得突破。
輻合思維對于企業確定營銷地域、擴大外引橫聯、制定發展戰略和實施多角化經營等,都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因此,目前對輻合思維的運用偏狹,影響了企業經營創造性的廣度開發和深度延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撼。好在許多企業已看到了這一點。隨著創新思維在企業經營中越來越多地運用,輻合思維、雜交創新的領域定會越來越寬廣,在企業經營的創造性活動中,一定會發揮出更大的促進作用。
三、反求開發新思維
反求開發新思維——逆反思維,它是經營者根據人在特殊情況下產生的逆反心理,進行不同于常規的經營變革,并貫穿始終的思維。逆反思維廣泛存在于人類思維所涉及的一切認識領域和創造性活動范圍之中。比如自然語言中的反問、反語、反諷、反駁等形式,直接表現著逆反思維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從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等格言,也同樣反映著逆反思維;科學研究中的反證法、歸謬法、溯因法、證偽法等方法,也屬于對逆反思維的運用。從人類認識史上看,逆反思維的表現也是十分普遍的。歷史上許多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學說、思想,往往都是運用逆反思維方式提出并建立起來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說逆反于地心說;盧梭關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專制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傳統心理學和傳統道德規范等等。在中國思想史上,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則最突出地運用了逆反思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有為”、“柔弱勝剛強”的“弱者”哲學,導致了在社會價值觀、人生哲學、處事原則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維模式和習慣心態,從反面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在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中,逆反思維的應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對案情的反向推理;企業產品設計者對競爭產品進行拆卸、破壞的反求工程試驗;政治、軍事中的以退為進、聲東擊西、欲擒故縱、以柔克剛、無為而治、不戰而勝等等均為運用逆反思維的典型例證。
這種思維不同于常人常規的正向思維,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思維方向的獨特,所以在經營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在消化和引進技術時,它的應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廠,在引進工作中,注重通過逆反思維進行反求,對引進的德國先進產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科學分析和研究,從而洞察了該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裝配和包裝使用等各系統的內部狀況,掌握了德國的先進技術,并根據掌握的技術自覺向其他產品轉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舉一反三,開發出了不少新產品,取得了較好的引進效益。逆反思維與反求開發,是在知其然的基礎上進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學分析和研究。要掌握這門技術,既要堅持全面分析研究,對盡可能多的同類產品進行反求;又要堅持系統分析研究,對一個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裝配和包裝使用等各系統都進行反求;還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不僅看外觀,同時運用一切科學測試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內部結構,通過破壞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別要大力加強測試、分析、計算技術,以求掌握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精髓,并融會貫通,在增強消化機能、提高引進效益中,真正發揮點石成金的積極作用。
四、個性開發新思維
個性開發新思維——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具有創造意義的思維方式,是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獨特答案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其核心在于相同當中找不同,統一當中找差別。所以,它更加關注現象之間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關注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維常規,對一些“完善”的事物或書本上的理論進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權威、不惟書本、不惟經驗、不惟眾。求異常常表現為方法的另辟蹊徑、對異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維的獨立性。
求異思維在企業經營中的使用頻率較高,而且運用范圍也比較廣泛,特別在一些企業的個性化經營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如十分精于新產品開發和銷售的德國企業,就很注重運用求異思維指導個性開發。該國有一個補齊公司,專門生產和出售消費者在別處無法買到的商品,如六指頭手套、少一只袖子的西裝、跛足者皮鞋、斷腿者褲子等,都可以在那里補齊。這種迥別于他人的特異經營,收到了良好效果,許多特異消費者慕名前來,企業生意很是興隆。由此可見,求異思維指導下的個性開發,的確是在競爭中取勝的一個高招。它非同于尋常和有異于傳統的開發方式,帶有明顯的創造性特色,取得了“以特為貴,以異為俏”的市場競爭優勢。
求異思維與個性開發技藝,說出來并不神秘。在企業創造實踐中,外延很大,除指產品的功能、款式創新外,還包括質量優、價格廉等等。通俗地講,這一技藝,就是企業界都很熟悉的“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多,人多我優,人優我廉”的競爭術,不過它在許多方面更多地采用了“人棄我取”的經營方針,因而,更有效地堅持了求異思維的創造真諦。近來,一些發達國家企業,又創出了“人易我難”的求異思維路子,他們上的新品,都是別人很難上得去的高新技術含量產品,因而站到了技術競爭的制高點,使產品的個性化特色更加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利用創出名牌這一新潮競爭手段制勝市場,也是新形勢下求異思維和個性開發的好路子。
反求開發新思維——逆反思維,它是經營者根據人在特殊情況下產生的逆反心理,進行不同于常規的經營變革,并貫穿始終的思維。逆反思維廣泛存在于人類思維所涉及的一切認識領域和創造性活動范圍之中。比如自然語言中的反問、反語、反諷、反駁等形式,直接表現著逆反思維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從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等格言,也同樣反映著逆反思維;科學研究中的反證法、歸謬法、溯因法、證偽法等方法,也屬于對逆反思維的運用。從人類認識史上看,逆反思維的表現也是十分普遍的。歷史上許多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學說、思想,往往都是運用逆反思維方式提出并建立起來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說逆反于地心說;盧梭關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專制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傳統心理學和傳統道德規范等等。在中國思想史上,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則最突出地運用了逆反思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有為”、“柔弱勝剛強”的“弱者”哲學,導致了在社會價值觀、人生哲學、處事原則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維模式和習慣心態,從反面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在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中,逆反思維的應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對案情的反向推理;企業產品設計者對競爭產品進行拆卸、破壞的反求工程試驗;政治、軍事中的以退為進、聲東擊西、欲擒故縱、以柔克剛、無為而治、不戰而勝等等均為運用逆反思維的典型例證。
這種思維不同于常人常規的正向思維,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思維方向的獨特,所以在經營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在消化和引進技術時,它的應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廠,在引進工作中,注重通過逆反思維進行反求,對引進的德國先進產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科學分析和研究,從而洞察了該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裝配和包裝使用等各系統的內部狀況,掌握了德國的先進技術,并根據掌握的技術自覺向其他產品轉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舉一反三,開發出了不少新產品,取得了較好的引進效益。逆反思維與反求開發,是在知其然的基礎上進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學分析和研究。要掌握這門技術,既要堅持全面分析研究,對盡可能多的同類產品進行反求;又要堅持系統分析研究,對一個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裝配和包裝使用等各系統都進行反求;還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不僅看外觀,同時運用一切科學測試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內部結構,通過破壞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別要大力加強測試、分析、計算技術,以求掌握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精髓,并融會貫通,在增強消化機能、提高引進效益中,真正發揮點石成金的積極作用。
四、個性開發新思維
個性開發新思維——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具有創造意義的思維方式,是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獨特答案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其核心在于相同當中找不同,統一當中找差別。所以,它更加關注現象之間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關注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維常規,對一些“完善”的事物或書本上的理論進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權威、不惟書本、不惟經驗、不惟眾。求異常常表現為方法的另辟蹊徑、對異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維的獨立性。
關鍵詞:經世濟民;均衡分析;行為經濟
經濟學界從不乏不同意見。當今經濟學教育雖有大致相同的體系,但研究角度仍百家爭鳴,既有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經濟學,供給學派,貨幣主義,政治經濟學等爭論不休,還有奧地利學派,演化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制度學派,公共選擇以及新興的行為經濟學不停加入混戰。知名經濟學家常提出相左的建議進行論戰,實踐結果也常常戲劇性反轉:冷戰頭十年,蘇聯還是“風景獨好”,給政府進行經濟干預提供了一個完美榜樣,薩繆爾森這樣的古典經濟學家都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艷羨不已;轉眼九十年代,經濟崩潰,巨變,哈耶克在去世前見證了自己宣傳了一輩子的極權主義必亡。
張維迎教授在天則經濟所雙周論壇上介紹新書時,提出“重建經濟學”。經濟學大概念里充滿矛盾和沖突,沒有理論作用于實踐是無往不利。如今提出“重建經濟學”,有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舊的經濟學是否統一過?”“我們用什么理論建立新的經濟學?”。
所構建的新經濟學,目的在于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個復雜的領域,若無任何共識性的理論體系將其變為一個獨立學科,幫助它能劃分邊界,經濟學的學科概念也將不復存在。在此基礎上,新古典理論成為必然選擇。即使新古典主義是正統,熊彼特的繼承者們依然會強調“企業家”這個概念在蕭條中扭轉乾坤的重要作用;哈耶克米塞斯們依然相信市場機制是最好的選擇,讓市場充分競爭會產生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
新古典經濟學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強調的思維――最優化。無論是從理性人假設,還是專注于稀缺資源的配置,都為尋求最優解。現實中當然沒有一個完全的“理性人”,也沒有準確無誤的供給需求曲線,人們將因為自己的偏好、所處環境、面對的人際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而經濟學的存在,是引導生活中的人遵循一個理性人的思路,改進自己的行為和狀況,直到達到最佳。隨著數學工具和量化工具逐漸發展,將更好地為不同情況下的非理性人展現出各種可能路徑。相比古典經濟學和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而言,新古典的體系和脈絡更為完整和簡潔。這都歸功于模型的運用,使新古典理論具有很好的解釋性以及良好的擴展性用以分析問題。
一、均衡分析的實用性限制
(一)“企業家”理論。張維迎教授談到的“企業家”理論,與哈耶克所宣傳的“local knowledge”理論不謀而合。每個人只有有限的能力對資源正確配置,中央計劃者缺少這種對具體問題做出更好判斷的能力,因此需要很多對于地方情況更為清楚的人做出更好的經濟決策。面對蕭條,普通人看到恐懼,企業家看到機遇。正因為企業家的努力,而不是中央計劃的政策,經濟才走出了蕭條的泥沼。但模棱兩可的問題是,怎么去辨別企業家,能不能培養企業家,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緩解蕭條。哈耶克的理論顯然更加含混,不僅沒有指出某一類群體,甚至無心去為蕭條開出一劑藥方。市場最終終究會將問題解決掉,我們永遠不要妄圖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替代市場去做出選擇。
(二)完全競爭理論。張維迎教授對于完全競爭的批判同樣符合實際。壟斷到底有什么壞處?按照傳統經濟學的解釋,會形成效率損失。但根據靜態分析,某些行業的投入成本很大,或者行業存在者會進行掠奪性定價,將競爭者趕出去。壟斷行業是不可能由市場自發打破壟斷者地位。顯然結論是荒謬的。無論是諾基亞龐大的手機帝國,還是IBM在PC業務的霸主地位,均被創新者在極短的時間內顛覆。不僅沒有任何政策對壟斷制裁,芬蘭政府甚至還極力支持諾基亞這一標桿公司增強市場統治力。明顯,隨著蘋果三星等智能手機對諾基亞的替代,所有人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即便同樣是手機,卻在性能上差異顯著。領先者想繼續創新領跑,追趕者或想在技術上趕上,或想另辟蹊徑成為領跑者。無論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還是壟斷寡頭市場,可以肯定的是,競爭總是存在的。只是這種競爭存在市場表現形式之下:在沒有質變的創新環境里,表現出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在有質變的創新環境里,表現出擁有最先進技術的企業對市場壟斷??梢妭鹘y經濟學對于競爭只是著眼于市場結構的認識是偏頗的。但影響最大的,是基于誤導性理論的實踐。頂著反壟斷的名義而行反競爭之實并伴隨著高額的制度成本,阻礙一國的經濟增長。
二、均衡分析新方法論構想
值得一提的是奧地利學派,其分析方法除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外較為特別。它常使用利弊分析,強調所有經濟決策都一定有代價。具體到經濟情境,第一講究“洞見”,第二講究減少對市場干預。因此,該學派認為:市場問題市場終究會解決,任何政府有意識的行為都無法毫無后遺癥地治愈市場短期的“蕭條”。這無疑狠狠打擊經濟學教育的積極性。正如凱恩斯所說,在長期我們都死了。人的短視和現實決定了沒有人愿意花財力培養出一群經濟智囊,每逢經濟危機則宣稱:政府什么都不該做。即便奧地利學派的觀點長期而言尊重了市場的客觀規律,但實踐中無法為深陷水火的民眾緩解燃眉之急。
張維迎教授提到,經濟學是研究人類如何合作的,研究市場就等于研究人類合作。市場最初只是人類進行交換的場所,之后在經濟學研究中它從場所變成了一種穩定的機制,這種機制不直觀,沒有人去規定它該是什么樣的,所有規則都在市場演變的過程中被市場的參與者規定、傳承和改進。最終,市場完成資源的配置,資源從不太需要它的地方去了需要它的地方,彼此構成有益交換的基礎。因此,研究人類合作和資源配置并不沖突,僅存在不同的關注點,即人類合作是一個動態的研究對象,包含人類的偏好、心理、環境等因素,而資源配置相對而言是靜態的。
重建經濟學應將更多動態因子納入新古典學的靜態分析,使經濟學更貼近現實。既能準確地指導人們的行為,指導政策的實施,也將培養對國家經濟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和指導的人才。
三、結論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主張的經世濟民,堅持理論應與數據一致。在此之前,經濟學家曾經建立大量關于人們消費模式的剛性假設的簡單模型。但是,經過仔細梳理后,這些模型中的假設與人們應對真實生活價格變化的數據并不一致。顯然,對于理解政府調整稅收、超市促銷商品等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的不是嚴苛假設下的簡單消費模型,而是人們應對價格變化的真實反應。迪頓認為,舊模型可能因為假設過于嚴格而失敗,繼而開始考慮人的行為和心理等因素,根據實際數據建立“近乎理想的需求體系”模型。
我們逃不開經濟周期,相比之下,能提出如何醫治當下經濟問題的學派更被需要。被新古典分析體系證明,便具有了可以實行的理論基礎。若經濟學能在分析方法上可以突破新古典的桎梏,重視實際中偏好、行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將經濟學由模型主導演變為實際數據引導模型建立,基于證據的經濟學則得以建立。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寶良,郭其友.消費、貧困與福利的微觀實證研究及其擴展――201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主要經濟理論貢獻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5,11:85-97.
關鍵詞: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外部性;環境經濟政策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291-03
生態環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種自然因素、條件的總和,即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問題是指由于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嚴重失調,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現象,如外來物種入侵、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具有經濟學特征,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經濟特征是效益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與環境問題有關的外部性,主要是生產和消費的負外部性。為了保證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需要對外部性進行治理。
一、環境外部性產生的原因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它是指私人成本或收益與社會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從而導致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外部性理論是在20世紀初由福利經濟學代表人物庇古提出,后經新古典經濟學代表人物馬歇爾發展而形成。外部性也稱作溢出效應、外部影響、外部效應,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的影響,即對他人產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響,但不需要他人對此支付報酬或進行補償的活動。依據作用效果進行分類,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的外部性也稱作外部經濟,指的是個體的經濟活動或行為給其他社會成員帶來好處,但他自己卻不能得到相應的補償。負的外部性也稱外部不經濟,指的是個體的經濟活動或行為使其他社會成員受損,但他自己卻沒有承擔相應的成本。
環境外部性有正、負之分。如上游居民種樹,保持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得到保障,這是環境正外部性;上游伐木造成洪水泛濫和水土流失,對下游的種植、灌溉運輸和工業生產產生不良影響,這是環境負外部性。與環境問題有關的外部性,主要是生產和消費的負外部性,尤其是生產的負外部性。一個社會個體包括個人或企業等在經濟活動中不顧及環境成本,將自身的利益建立在將成本分散為社會承擔,它會導致低效率的社會資源配置狀態和生態環境污染、惡化的負面影響,是典型的個體成本外溢的負外部性問題。
環境外部性產生的原因大致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產權模糊是外部性尤其是負外部性的一個典型來源。由于生態環境是一種特殊的物品――公共產品,使用上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產品的產權通常是不明晰的,任何人無法用有效的手段阻止他人對某一公共產品的使用。這樣的環境資源,私人對其的損耗和破壞帶來的后果皆由社會分擔,因而會刺激單個利益主體對其的過度利用,以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導致經濟消極外部性的產生,于是,“公地悲劇”必然會不斷上演,即出現了大量的把好處留給自己、壞處轉嫁給社會的“搭便車”現象。二是“市場缺陷”導致負外部性。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是一雙看不見的手,引導“經濟人”在謀取自身利益的同時,客觀上促進社會福利,自利心對社會不僅沒有壞處,甚至比社會關懷更能促進社會福利。但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或者說有一定范圍的,那就是產權首先必須是明晰的。公共產權是未加明確界定的產權,它將帶來“市場失靈”,導致很大的外部性。三是“利益分散”下產生外部性問題。無論在何種經濟體制下,經濟活動都是分散進行的,各經濟主體在利益上有其相對獨立性。由于有意識地增加外部成本同降低其私人內部成本緊密相連,私人的生產活動易通過對此種物品的破壞構成對他人和社會的危害,而這種危害并沒有作為成本反映在私人的生產成本中,因而各個經濟主體通常只考慮內部成本與效益,忽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市場失靈和政策失效使外部性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環境外部性產生的原因回答了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破壞為什么會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有效地利用法律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市場和政府在解決環境外部性問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它們能有效解決環境外部性問題;另一方面,環境負外部性又是市場失靈和政策失效的重要表現。
市場在環境領域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或者更為準確的說市場之于環境保護是有缺陷的,失靈的。公共產權是未加明確界定的產權,它將帶來“市場失靈”,市場失靈使外部性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產權制度是市場機制發生作用的基本前提,只有把產權相關的責、權、利界定清晰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保護與監督,才能充分調動資源所有者和經營者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積極性。“所有人的財產,就不是任何人的財產,所有人都可自由取得的財富對任何人都沒有價值,因為一個人如果愚蠢到要等個合適的時候來使用這筆財富,他只會發現別人已經捷足先登了?!?這樣,對于公共資源,每一個人在開發利用的同時,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他不會去珍惜公共資源,由此產生的成本就有可能讓共同體內的其他成員承擔。產權不清晰是生產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環境資源受到破壞的原因之一。最典型的例證是公共牧場,由于公共草場無人負責,人人都抱著“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去放牧自家的羊,導致過度濫用,草場毀壞。在中國,環境資源的產權存在隸屬關系混亂,產權未加界定或界定不清,或名義產權和實際產權脫節,這導致已有使用權和收益權受侵犯的事件頻頻發生。
市場失靈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許多環境資源屬于公有財產,根本不可能明確產權或建立產權和市場的交易成本太高,從而導致外部性。一些環境資源不能界定產權主要是因為不具有獨占性和排它性,即某一個人享用、受益的同時不能阻止他人一起享用、受益。如大氣和深海資源就很難建立有效的產權,即使劃定了產權,但監視、保護起來難度很大。生物多樣性的產權界定成本高得無法估計,有可能達到人類無法承受的地步。基于這一點,如果明確其產權,由某個人獨占使用,整個社會將難以接受。這樣的環境資源,私人對其的損耗和破壞帶來的后果皆由社會分擔,因而會刺激單個利益主體對其的過度利用,以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導致經濟負外部性的產生。對于基礎資源的開發、加工與分配,市場運作富有效率,能產生足夠激勵;而對于污染廢棄物的處理,市場運作失靈,幾乎完全沒有效率。這是因為,大氣和水等資源具有公共資源的屬性,污染物排放是對共有資源的破壞,但這種破壞發生在生產和交換過程之外的市場外部,不受市場力量的約束。在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中,還有一片市場失靈空間――即那些沒有市場價值的資源,如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許多沒有被人們開發利用的動植物品種等。前面所說的外部性,不論是排污也好,還是公有資源的收獲,它們都有市場收益。而那些沒有市場價值的資源,不存在市場利用問題,只是伴隨著其他經濟活動而被隨意處置。實際上,它們并不是沒有價值,只不過是沒有直接的使用價值罷了。以生態系統功能為例,如一片森林,可以涵養水分、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從而減輕河流淤塞和污染,但這種沒有直接使用價值的資源,在現實市場交易中價格為零,因而市場活動主體涉足這些領域動力不足或根本不愿投資,進而也不利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
市場失靈為政府干預提供了機會和理由,政府可通過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來糾正市場失靈,使外部性問題得以解決。但有時政府制定的政策卻不能糾正市場失靈,反而把市場進一步扭曲,導致政策失效。一是國家宏觀決策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二是環境政策本身存在失誤,會加速環境資源的退化。如有些國家的法律許可污染者的權利。發達國家和地區出于產業升級的需要,會把一些低技術,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行業向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轉移,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增長,一些政府明知其對環境有害卻允許其投資。許多地方受不當政績觀的影響,片面追求GDP增長:一方面,盲目發展高耗能、重污染產業,同時包庇縱容違法排污行為;一方面對治污工程不重視,沒有積極籌集治污資金或未安排資金用于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政府的這些短期行為多半是出于經濟的考慮,為了優先發展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效益,因而外部性始終伴隨決策全過程。如果政府對環境資源這一公共物品采取不恰當的補貼和稅收形式從而對價格機制進行干預,使得價格偏離真正資源成本,也會產生極大的外部性。另外由于存在信息不足與扭曲,政府實施的時滯和尋租活動等問題,而且政府人有自己的利益動機,行為受各利益集團影響,加上政府干涉也需要成本,導致政府失靈,影響生態環境的維護和改善。政策失效帶來的結果可能比市場失靈更糟,把本來正常運行的市場機制扭曲了或市場失靈需要政府出面干預時政府卻沒有反應,還有可能就是政府自身政策目標是成功的,但是對環境卻產生了外部效應。
三、外部性問題內在化的環境經濟政策
為了保證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需要對外部性進行治理。環境負外部性是市場失靈和政策失效的突出表現,而且由于環境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在解決外部性問題時,應結合使用市場調節和政府規制等方法,保證在明晰產權等市場機制運作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環境管理作用,使外部性問題內部化,促進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環境經濟政策是國家環境當局從影響成本―收益入手,引導經濟當事人進行選擇,以便最終有利于環境的一種政策手段。因此,最大限度地減弱以至消除環境問題的負外部性的影響,將(下轉300頁)(上接292頁)外部性問題內在化,是環境經濟政策的目標。
政府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稅收和補貼等方式來解決外部性問題。政策工具主要有創建市場(明晰產權、可交易的許可證如排污許可證和開采許可證),利用市場(補貼、環境稅費、執行債券、押金―退款制度),環境規制(標準、禁令、執照、責任、不可交易的許可證和配額),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加貼標簽、社區參與)。具體有兩大環境經濟手段:一是庇古手段,即所謂市場失靈,必須通過政府直接干預解決環境問題,包括稅收、補貼、押金―退款。具體來說,就是由政府給負外部性確定一個合理的負價格,由負外部性的制造者承擔全部外部費用,通過這種征稅和補貼,就可以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這種政策建議后來被稱為“庇古稅”。二是科斯手段,通過政府借助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包括私人合約、排污權交易??扑拐J為,外部性的產生是由于產權沒有界定清晰,而有效的產權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外部性。自然資源等環境要素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通過產權的明晰來使外部性內在化,因為自然資源稟賦使用價值、物質性效用等屬性,構成了自然資源價格的內在依據;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及其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自然資源具有價格的外在依據。
長期以來,中國在環境經濟領域主要使用傾向于政府干預的環境經濟手段?,F在,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解決環境經濟問題的路徑選擇和使用手段也正經歷著重大改革,新的排污收費制度已經頒布,排污權交易制度正在由試點向全面鋪開的階段過渡。由于環境資源稟賦的自然性與其開發利用的社會性的沖突,使得環境資源的產權安排不可能采取單一的私有產權結構,而應通過私有產權、公共產權和國家產權的結合性安排,來內化負外部性,排污權交易制度的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改革后的排污收費制度也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中.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概論(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劉春發.競爭均衡下的森林外部性以及其經濟學意義[J].林業經濟問題,2008,(2):109-112.
[3]樊勝岳,等.生態經濟學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99.
[4]托馬斯?思德納.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政策工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The Extern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al Policy of Environment
CHEN Yu-ling
(Economical School i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Now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threatene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e introduction of externality to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problems to solv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Externaliti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mainly negative externalities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Economical policy of environmental is a policy tool from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authorities that starts from affecting the cost-income,then guides economic parties to make a choice to ultimately benefit the environment,whose main objective is to weaken or even eliminate the external influence and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
Key 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economical policy of environment
記者:據我們了解,信息產業部自去年組建以后,一直在致力于政企分開、引入競爭,醞釀對我國電信運營業進行結構重組。您在今年2月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中國電信”的重組方案已經提交國務院,大家都很關心目前的進展如何。
吳基傳:信息產業部提交的方案國務院基本上已經批準了??傮w上講,中國電信將按專業分成三家獨立的公司:無線尋呼公司、移動通信公司和固定電話公司;還有一家衛星通信公司,它的資產原來就不在“中國電信”之內――這樣合計起來,原郵電部所屬的通信企業就成了四個獨立的、服務業務各有側重的電信公司。
方案既定,信息產業部現在正在抓緊實施。按照計劃,今年要在操作層面上完成這一架構。
記者:電信改革是世界潮流,1997年10月中國電信(香港)在海外成功上市,中國的電信改革開始啟動。您作為原來的郵電部部長和現在的信息產業部部長,能不能對改革進程作一回顧?
吳基傳: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電信改革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郵電合營、電信業務行政性壟斷。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改革歷程也都類似――先把郵和電分開,然后政企分開,電信部門進行公司化改造,然后上市。只不過一些發達國家、一些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先于我們十幾年或幾十年。
政企分開、破除壟斷、引入競爭,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國家于1994年批準成立另一家經營電信基本業務的聯通公司,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電信事業的改革步伐。這個趨勢我們是早就看到了的。1997年郵電部時期,我們就決定了郵政和電信兩項業務要分開,電信也要按不同的業務來運營,要實現專業運營、規模效益。1998年九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新的機構改革方案,成立了信息產業部,從組織結構上進一步確立了政企分開原則,為我國郵電體制的改革、郵政和電信業務分營以及電信業重組提供了組織保證,同時改革、改組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了。
1997年中國電信(香港)在海外上市,就與我們當時按電信專業運營的思路有關。我們想做點試驗,加上又有香港特區這么個好的窗口,就剝離了廣東和浙江兩省的移動業務,與國際電信業、國際資本市場實現了對接。
我想指出的是,從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企合一,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要盡快向國際電信業的運營方式靠攏,我們電信改革的跨度是比其他國家大的。但是我們的進度并不慢,郵電分營從1997年先試點后全面推廣,1998年一年就完成了。據我所知,從德國郵電部到郵電分開,再到德國電信上市,經過了8年時間。
還需要指出的是,國外的電信改革一般是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作為依據的,而我們是在沒有電信法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無法可依,凡事就得協調,而協調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我們也有我們國家自己的特色,即有中央、國務院的權威,有服從統一指揮調度的優勢。
以后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層物理網;現有固網的所有者權益毋需調整
記者:您如何評價方案實施之后中國電信業的格局?
吳基傳:電信實現專業運營之后,有利于各專業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規模效益,從根本上是有利于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有利于改善服務的。并且,“中國電信”分出獨立的移動通信公司,聯通也搞移動通信,又能促進兩者之間的競爭。尋呼業務集中起來成立一個公司,現在社會上的尋呼公司有1000多家,它們之間也可以形成競爭。
剩下一個固定電話公司,固網業務目前還不是“切”的問題,而是如何充分發揮和完善整體網絡的服務功能,保持網絡的先進性、完整性和統一性,并與其他電信業務運營商實現互連互通,為其提供網絡服務的問題。至于各區域性公司和各省公司之間,也會形成一定的競爭,因為它們的通訊質量、服務態度,包括一部分地區的資費也不完全一樣,還是有所競爭,用戶還是有所比較。
記者:信息產業部如何考慮有效利用廣電網和電力網、鐵道網的剩余容量?
吳基傳:現在所講的廣電網大量是指各個地區的接入網,而整個干線傳輸還是要通過國家干線網。國家干線網包括原來電信的干線網,電力、鐵道、廣電等專業部門也有一部分傳輸干線,將來也應該連起來,構成一個國家整體的干線網絡。
接入網部分比較復雜?,F在電信的接入網也有到用戶的,也有到樓的,也有到小區的。從現有技術的角度講,目前有線電視的接入網要實現交互功能還比較困難。從技術發展的走向講,將來三網要合一――包括話音業務、圖像業務和數據業務,就是一條線到家里,為用戶提供多媒體的服務,這就是“光纖到戶”。當然,技術走向是這樣,具體到每個國家,實現的時間和程度還要取決于經濟發展的狀況和人民生活的水平。
所有的電信運營商都應該服從于信息產業部的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共享,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以后在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層物理網,而不搞兩層網。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網絡統一規劃,并不意味著網絡的所有者權益要發生調整,廣電還是廣電的,鐵道還是鐵道的;只有一層物理網,也并不意味著網絡上只發展一種業務,而是多種業務,不同的業務或同一業務可以有很多個公司經營。
記者:有意見認為,廣電網是寬帶網,做因特網業務有著技術上的優勢,同時中國的因特網業務又亟需加速發展。此次電信改革有沒有賦予廣電網這項權利?
吳基傳:現在還不行。目前對廣電網的要求是網臺分離,網絡實行統一技術管理。按照信息產業部成立時的“三定”方案,廣電網絡管理的政府職能歸屬信息產業部。在目前的情況下,廣電網還是負責廣電業務的傳輸。但有一些城市像上海,在這個問題上正在做一個很好的試驗,它把幾個網絡做成一個平臺,在它上面進行各種傳輸業務。
此次電信改革重組,還沒有涉及廣電網絡怎么改。
國內資本市場也要利用;“中國電信”重組對中國電信(香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記者:此次伴隨“中國電信”結構性重組,還有電信資費調整的問題。這也是大家寄予期望的事情。請問具體方案何時出臺?
吳基傳:資費調整的方案國務院也已經批了,很快就會公布實施方案。就拿較有代表性的電話初裝費來說,以前是1000~3000元,現在調至500~1000元。電信業發展了,電話的容量增加了,市場又相對減小了?,F在城市的電話普及率已經超過26%,整個全國的電話普及率達到了10%,不能為了收取初裝費而抑制通信需求,所以要降低資費,啟動市場,促進發展。初裝費的下調,3月1日就要開始實行。
記者:電信資費調整以后,電信運營商的資金來源相對會受到影響,而電信業又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那么在利用資本市場方面,中國電信業有沒有新的構想?會不會考慮利用國內資本市場?我們已經看到,您剛才也談到,中國電信(香港)上市帶來了資金效應、改革試驗效應,甚至還有穩定香港資本市場的效應?,F在香港的紅籌股一片凋零,惟有中國電信(香港)還是發行價以上的股票,已被公認是最成功的海外上市。
吳基傳:此次電信改革之后,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一定會逐步調整。初裝費、附加費等等,隨著電信業發展,現在是下調,以后恐怕還要取消,那么投資從何而來呢?就是要利用資本市場。上市還不僅僅是融資一個目的,更重要的,資本市場的約束機制對公司的運營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上市公司必須按現代企業制度來運行,這是壓力也是動力。
中國電信(香港)公司的上市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當時我們郵電沒有分營,政企沒有分開,電信各專業還沒有獨立核算,很多東西不適應市場要求,上市工作量非常大。我們用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時很多融資中介機構認為根本不可能;但通過努力上市了,而且現在看來很成功。
中國電信(香港)在1997年10月23日開盤,那一天號稱“黑色星期四”,當時受東南亞金融風波的影響,香港股市掉得相當厲害。第一天跌破了發行價,但第二天就反彈回來了。1998年它經歷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風風雨雨,表現一直是相當穩定的。究其原因,是它的背后有一個堅實的企業基礎,有一個堅實的市場需求的基礎。只要這兩點有保證,資本市場還會接納我們的。
至于國內資本市場,我想國際能上,國內也應該能上。
記者:此次“中國電信”重組,移動通信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對中國電信(香港)會有何種影響?
吳基傳:我看沒有壞處只有好處。專業運營,規模效益會發揮得更充分,而且移動通信是現有電信業務中最有成長力、效益最好的業務。這也是我們當初選擇移動上市的原因。不用擔心國內的調整,我們進行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使中國電信業的發展,中國電信業越發展,對中國電信(香港)后續的支撐力就越大。
廣大投資者盡可放心,中國電信(香港)在招股書上作過的承諾不會變。新成立的移動通信公司也好,政府也好,對投資者是負責任的。
很快將制定電信管理條例;IP電話業務要發展,但不允許擅自經營
記者:一年以前,您從一個政企合一機構的首腦易位而為電信企業的監管者,能談談在角色轉換方面的感受嗎?
吳基傳:這個問題我想很簡單。一個人在什么位置上做什么工作,說得土一點,就是“屁股指揮腦袋”。好比你原來在那個通訊社,現在到了這個通訊社,你是為那個通訊社服務呢還是這個通訊社?信息產業部擔負的是國家職能,我作為部長,就要行使國家職能。
信息產業部的職能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和用戶的權益,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一是保證企業的運營服從國家的整體規劃,保持國家網絡的統一性、完整性和先進性;二是通過法規對市場實行監管,維護市場的公平、有序競爭;三是管理好國家的通信資源,比如頻率資源、碼號資源、衛星軌道資源等等。
記者:無論電信業的現實格局如何,一部《電信法》對于有效監管、建立競爭的框架都是十分必要的,您在上面也曾經談到這一點。據我們了解,《電信法》的準備也已經好幾年了,現在進度如何?
吳基傳:一個國家的《電信法》的出臺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據我所知,德國、法國的《電信法》,光是修改就花了幾年的時間,文本足足一米多厚。一部完整的法律的出臺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但是我們在工作中又常常感覺到無法可依的不便。所以此次電信改革之后,信息產業部會很快制定一個“電信管理條例”,據此來行使監管職能。對于運營者,這是個約束;對于用戶,這是個保護。
記者:前一段福建的IP電話案,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不知您對此有何評論?
吳基傳:作為IP電話這個業務來講,信息產業部是要支持、要發展的,要為用戶提供IP電話服務,并且我們也在做相關的試驗。對于福建這個案件,當事人沒有經過批準,擅自經營,這是不允許的。
經營電信業務需要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頒發經營許可證。電信業務不是誰都可以做的。因為電信服務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是一次性消費,而是長期消費。如果沒有監管,比如某某辦個尋呼公司,他把用戶的錢一收,走了,用戶找誰去?還得找政府。所以必須對電信業務的運營者進行資格審查,登記發照。
論文關鍵詞:管理會計;難點;應用;會計
我國自八十年代引進管理會計這門學科,會計界為之耳目一新。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如預測分析、決策分析、責任會計等,已被“零敲碎打”地應用于企業管理工作中,在改進經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就嘗到不少實實在在的“甜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承包經營,市場競爭加劇等經濟形勢的發展,企業將越來越重視管理。因此,管理會計作為一種“內部會計”、“決策會計”,將會更加受到重視和運用。如何使管理會計更大眾化,更具有實用價值,這是會計理論專家和實務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擬從五個方面簡要分析管理會計應用中常遇到的難點,意在拋磚引玉,希望管理會計在企業中得到更好的應用。
一、決策者問題
管理會計認為,決策者能夠利用會計提供的信息,獨立作出生產營銷等方面的決策;企業的不同決策層次,利用管理會計的獨立性是相同的,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該理念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提煉出一個決策,排除外界因素,有利于數學上的推導及證明。另一方面,表明管理會計提供的方案切實可行,以此為基礎,選定的其他決策方案也是有效的。當然,對某些行業的某項財務工作而言這個理念有其不恰當之處。
管理會計產生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在這樣的經營環境下,企業的產供銷各環節基本上都參與了市場競爭。雖然有政府的干預,但主要是企業對市場的利用與操縱。企業不會簡單地受市場支配,各級決策者的任務之一就是認清形勢,預測,利用市場指向,利用其有利的方面,英明決策,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影響企業決策有多方面的因素,如財務、人事、競爭對手、市場行情及其他非因素。管理會計提供的決策方案主要是從財務入手,體現成本最低和目標利潤最大這一原則,不考慮企業決策者之間的聯系與制衡,依賴于定量分析,外部其他因素對企業目標的影響未作妥當的考慮,這正是阻礙管理會計應用的一個因素。同一企業之中,不同層次之間,決策的著重點不同,子公司與母公司,分廠與總廠之間,車間與廠部之間,對最佳決策的認可各不相同。鑒于此,根據管理會計有關原理可以認為,企業各決策者可以相互的實用意義要大打折扣。
二、企業外部環境問題
管理會計提供了很多預測、決策方法,這些方法大都沿襲于數學方法、統計方法和決策科學方法。這些方法引入之后,很多運用者既沒有按照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及時進行適當的變通,也沒有足夠地考慮到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而是試圖從會計的角度使這些方法得到新的應用,以致給工作制造疑難問題。如,變動成本法下的保本分析,總是假定價格不變,單位變動成本相等。作為數學推導,靜態理想的模式,可以為人所接受。但是,在一定時期,單價不變難以成立,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要求得出各產品的變動成本已是相當困難,使其不發生變化就更難了。一些簡單的預測方法,如高低點法、回歸法等,本是一種理論上的趨勢預測方法,恰當運用也僅僅能預測企業管理中某些方面的變化趨勢。眾所周知,企業生存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單個企業不能左右市場;從這點上看,企業生產上不存在完全的線性關系,顯然這種預測本身并沒有什么壞處,但要把預測的結果認為完全正確的,并作為決策的依據,那就是削足適履了。管理會計給企業提供的是一個穩定、寧靜的外部環境,認定與企業經營有關的許多因素都將不變或只呈規律性變化。在資金流量分析,長短期投資決策中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由此可見,管理會計更適宜于應用在一個封閉式的系統中。
有了外部環境不變這一前提,各種會計技術方法便有了立足之地,都經得起嚴格的數學證明。由此產生出定量分析的各種結果,可操作性強,稍加比較便可獲取最佳方案,看起來令人信服,這正是管理會計引人入勝的地方。
三、技術方法問題
與財務會計相比較,管理會計在核算形式上靈活多樣,并無一套固定的程序,既無須受會計準則的約束,也不承擔對外提供財務信息的責任。決策科學、數學方法等相關學科與企業經營管理之交叉部分,都可以成為它的方法。由于管理會計在理論上和方法有一種超前趨勢,可以超越現實的經濟環境進行預測,因而理論與實務之間存在差異,過多地注重定量分析,缺少定性分析也是管理會計缺陷之一。定量分析需要有完整、準確的資料為前提;否則,只能將錯就錯。事實上,在會計實務中,有關企業生產經營的各方面,要獲取準確的量化資料是不容易的,因而必須依賴于定性分析。由熟悉企業經濟業務和市場行情的專家,根據各自的經驗,綜合多方面的意見,經過分析判斷,提出定性分析結果。定性分析不能得出精確的數據資料,但它可作為定量分析的基礎,考慮更多難以量化的因素,再結合定性分析,管理會計所建立的大量的數學模型才會有生命力。
在應用中,實際工作者不斷提出問題,在經濟批量方面和質量管理方面向會計理論挑戰。 ?。ㄒ唬┙洕糠矫?/p>
經濟批量是指企業為適應其標準產品的總產量而準許某一部門的最大逐批產量。經濟批量模型可適應存貨的批量。在管理會計中,確定經濟存貨量的因素有:采購成本、訂貨成本、儲存費及全年需求量等。利用這些因素建立數學模型很快就可以求出每次最佳進貨量。實際工作者認為,確定每批進貨量并不這么簡單,首先公式中的因素都不是常量,其次尚有更多的因素影響著經濟批量的形成。
日本一些企業認為企業最佳庫存模式是庫存為零,也就是消滅庫存。當然這不過是一個目標,其實質還是盡量減少庫存,減少存貨上的資金占用?!皫齑鏋榱恪笔菍洕康囊粋€挑戰,奉行這一原則的日本企業,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當然這些企業一般都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生產,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產供銷渠道,有良好的企業信譽。
(二)質量管理方面
我們知道,管理會計總是圍繞目標利潤最大化這一中心。然而,利潤只是企業的一個經濟目標,企業總是生存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同樣要負起社會責任。在產品質量控制上,管理會計主張把質量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如果提高質量帶來的收益小于由此增加的成本,則寧愿質量稍低。這樣做會帶來兩方面的不足:1、容忍質量偏差,這類產品進入市場后,會影響消費者的利益;2、近來雖然取得較好的收益,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技術進步,危及企業的長遠利益。
日本一些企業采取了相反的做法,認為“一切暇疵都可以消除”,因而企業為追求質量常不惜代價。以各種途徑激勵員工重視產品的質量,鼓勵職工不斷創新,這些企業的產品往往競爭力強,在各國都大有市場。我國也有很多企業提出的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的“口號”。“容許質量偏差”不能不說是一種經營中的“短期行為”。
四、基本假定問題
運用管理會計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基本假定問題。主要的基本假定問題有四種,必須予以考慮。
(一)成本性態可分
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貫穿于管理會計的始終。本量利分析、全面預算、責任會計等都要求成本可按其與業務總量的依存關系加以區別。但在實務中,企業品種、工序繁多,各項費用發生頻繁,很難真正按個別產品劃分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二)信息無代價
即決策者可以不花代價取得所需的各種信息。但各方面的信息需要經過多環節加工整理才可能成為決策有用的信息。因而信息要花時間花代價才能獲取。如果決策者把信息的代價考慮進去,那信息的及時性和有用性就不會那么理想了。
(三)決策目標統一
即企業投資者和決策總是一致的,只有這樣,最優方案才可推行,否則如果存在利益上的沖突,最優方案就要重新考慮。另外,單個決策者可以脫離企業其他決策者,獨立決策。
(四)經營環境穩定
許多方法都是假定一些因素在規劃期內不發生變化或是規律性變化,因而這一假定成了管理會計方法的前提。有了這一前提,預測、決策的數學模式便可以建立起來,就可進行精確的量的分析。
可是,這些假設,有些還無法證實,也有些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脫離不同行業的會計事務,難于得到實務界的認可,因而妨礙了管理會計知識的廣泛應用。如果根據我國會計工作的具體情況探索更好的方法,就一定能更充分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
五、管理會計的目標問題
管理會計的各項決策總是圍繞目標利潤最大化這一中心?!吧鐣熑巍?、“社會成本”等問題的提出,要求企業不僅要實現其經濟目標,同時又要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講究社會效益。會計必須計量、報告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于是,社會責任會計應運而生。企業決策時,必須考慮到企業的社會成本,如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等。此外,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職工安全措施,生活福利及教育培訓等問題也會對企業的利潤目標產生影響,社會責任會計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會公眾報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作為社會責任會計要反映:(一)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二)對社會的凈貢獻;(三)企業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范;(四)企業對消費者所盡的責任等。它認為只有企業實現了一定的社會目標,才有可能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顯然,這是對管理會計利潤至上這一原則的一個沖擊。
[關鍵詞] 扇形開發 雜交開發 反求開發 個性開發
一、扇形開發新思維
扇形開發新思維――發散思維,它是在一段時期內不拘一格地朝著多種方向去探尋各種不同的方法、途徑及答案,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維模。由于它較少受傳統觀念束縛,不輕易茍同于一種現成的說法或不急于歸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現一些奇思異想,所以也稱作“開放式思維”。發散思維,使思維從一種事物發散到多種事物,從而跳出人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有助于啟發經營,創造靈感。一些企業家借助和運用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創造出了一種扇形開發的經營開拓方式,取得了非同凡響的功效。如美國歷經百年風化的自由女神銅像翻新后,現場存有200噸廢料難以處理。一個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奮勇地承包了這件苦差事。他把廢料進行分類使用,把廢銅皮改鑄成紀念幣、廢鉛鋁做紀念尺、水泥塊整理成小石碑、把朽木泥巴裝在玲瓏透明的小盒子里,讓大家作為有意義的紀念品選購。這樣一來,一文不值、難以處理的垃圾,頓時身價百倍,人們爭相選購,200噸垃圾爭搶一空,斯塔克也由此大獲其利。從這一實例中不難看出,斯塔克就是借助和運用了發散思維,從垃圾這一點,伸展出多向利用的放射線,使開發呈現出扇形狀態,從而拓寬了經營開發范圍,創出了變廢為寶的佳話。
發散思維與扇形開發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不僅僅限于產品開發,在產品營銷、人才的多向培養與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可借助和運用發散思維進行扇形開發。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不少企業負責人,還未跳出人們固有的單向思維定勢,不善于窺一斑而知全豹。在企業經營中,不能由此及彼,因此,市場難以不斷拓展擴大,人才難以不斷涌現,企業經濟效益難以不斷提高。所有這一切都表明,要搞好企業各方面的開發,廠長、經理就必須注重自身思維方式的改造,努力跳出固有的那種狹窄、單向的僵化思維定勢,學會進行科學的發散思維,在企業經營中,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思維由一點發散到多點,從而培養起由一事物到多事物的由此及彼、扇形開發的多向思維能力。
二、雜交開發新思維
雜交開發新思維――輻合思維,它是以已有的事實或命題為起點,遵循傳統思維邏輯,沿著歸一的或單一的方向進行推導,并找到一種合意的答案,這種呈集中型或直線型的思維模式。由于它是在已知前提下從一些事實中引出惟一的或習俗上可接受的最好的結果,所以也稱作“求同思維”。輻合思維使思維主體將多路思維集中向一個中心點,從所給予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這種創新思維對于開拓新特色,創出超凡出眾的新優勢,具有點石成金之功效。因此,它得到了許多企業家的青睞,尤其在新產品開發中運用較多,成效卓著。如江蘇省寶應市的一些廠家,運用輻合思維進行雜交開發,他們掌握了消費者日益重視自身保健和食品需求不斷增加兩則信息。本來,曾有過利用這兩則信息分別研制適銷產品的打算,后來,運用輻合思維,將兩路思維引向一個交結點,雜交創新,培育出了藥膳療效食品。投入市場后,受到消費這的廣泛歡迎,并飄揚過海,出口創匯。此外,如把人們愛香、愛美和服裝日趨高檔化引出的開發思維輻集到一點,雜交培育出既香又美的微囊上香劑羽絨服;把富裕起來的人們愛旅游和愛美容兩則信息勾起的開發思維輻集到一點,雜交培育出小巧玲瓏、便于攜帶的旅游化妝盒;把城市環境污染亟待清除和建筑材料正朝隔音、保溫、抗壓方向發展引出的開發思維,輻集到一點,雜交培育出一種以城市垃圾為原料的新型建筑裝飾材料,等等。
運用輻合思維雜交創新,需要掌握抽象、概括、判斷的基本功,還要有能力把遐想千里的各路思維牽引回來,在思維交結點發起攻勢。在思維攻勢中,還要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深度思考,不但在時間上要連續不斷,而且在空間上還要組織好“火力網”。不少企業家,善于運用輻合思維,使經營謀劃中紛繁復雜的思維資料,得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發揮出提綱挈領、收攏梳理、集中使用的功能,進而使思路逐步清晰、理順,本質漸漸顯露,最終在一點上取得突破。
輻合思維對于企業確定營銷地域、擴大外引橫聯、制定發展戰略和實施多角化經營等,都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因此,目前對輻合思維的運用偏狹,影響了企業經營創造性的廣度開發和深度延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撼。好在許多企業已看到了這一點。隨著創新思維在企業經營中越來越多地運用,輻合思維、雜交創新的領域定會越來越寬廣,在企業經營的創造性活動中,一定會發揮出更大的促進作用。
三、反求開發新思維
反求開發新思維――逆反思維,它是經營者根據人在特殊情況下產生的逆反心理,進行不同于常規的經營變革,并貫穿始終的思維。逆反思維廣泛存在于人類思維所涉及的一切認識領域和創造性活動范圍之中。比如自然語言中的反問、反語、反諷、反駁等形式,直接表現著逆反思維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從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等格言,也同樣反映著逆反思維;科學研究中的反證法、歸謬法、溯因法、證偽法等方法,也屬于對逆反思維的運用。從人類認識史上看,逆反思維的表現也是十分普遍的。歷史上許多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學說、思想,往往都是運用逆反思維方式提出并建立起來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說逆反于地心說;盧梭關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專制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傳統心理學和傳統道德規范等等。在中國思想史上,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則最突出地運用了逆反思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有為”、“柔弱勝剛強”的“弱者”哲學,導致了在社會價值觀、人生哲學、處事原則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維模式和習慣心態,從反面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在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中,逆反思維的應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對案情的反向推理;企業產品設計者對競爭產品進行拆卸、破壞的反求工程試驗;政治、軍事中的以退為進、聲東擊西、欲擒故縱、以柔克剛、無為而治、不戰而勝等等均為運用逆反思維的典型例證。
這種思維不同于常人常規的正向思維,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思維方向的獨特,所以在經營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在消化和引進技術時,它的應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廠,在引進工作中,注重通過逆反思維進行反求,對引進的德國先進產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科學分析和研究,從而洞察了該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裝配和包裝使用等各系統的內部狀況,掌握了德國的先進技術,并根據掌握的技術自覺向其他產品轉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舉一反三,開發出了不少新產品,取得了較好的引進效益。逆反思維與反求開發,是在知其然的基礎上進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學分析和研究。要掌握這門技術,既要堅持全面分析研究,對盡可能多的同類產品進行反求;又要堅持系統分析研究,對一個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裝配和包裝使用等各系統都進行反求;還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不僅看外觀,同時運用一切科學測試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內部結構,通過破壞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別要大力加強測試、分析、計算技術,以求掌握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精髓,并融會貫通,在增強消化機能、提高引進效益中,真正發揮點石成金的積極作用。
四、個性開發新思維
個性開發新思維――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具有創造意義的思維方式,是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獨特答案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其核心在于相同當中找不同,統一當中找差別。所以,它更加關注現象之間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關注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維常規,對一些“完善”的事物或書本上的理論進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權威、不惟書本、不惟經驗、不惟眾。求異常常表現為方法的另辟蹊徑、對異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維的獨立性。
關鍵詞:網絡傳播平臺 理論思想 高效 質量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3-055-02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碚撔枰欠駮苯映蔀閷嵺`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边@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導言中說到的一段話。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一種理論思想的本身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的,是正確的具有指導意義的,那么,這種思想必將被人民所利用,必將具有傳播的動機和需要。而傳播一種思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可以將理論變成實踐,改變現實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論思想其實是一種工具,一種幫助人民改造社會、發展社會的一種工具。馬克思主x理論思想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時間的檢驗,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大眾公認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種理論思想,為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傳播理論思想十分重要。當今社會,互聯網的發展正獨具鰲頭,發展速度讓其他行業望塵莫及。我們可以認為,理論思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傳播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該如何抓住這個機遇,迎接這個挑戰是一個值得認真分析的工作重點。而網絡世界中,青少年的人數占了一大半,所以,高校如何把握這個機會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由于網絡世界的人群眾多,本文就將重點放在了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這一類人群身上進行討論。
一、在互聯網背景下與理論思想傳播的有關因素
與理論思想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有利的因素,又有不利的因素,這些因素都對傳播有著不同的影響。其實,理論思想是一種學術色彩很濃厚的理論,當代的大學生大都浮躁,很難讓他們靜下心來去感受的魅力,所以,找出相關影響因素,做出相應的措施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1.理論工作者素養的高低對于學生能否理解理論十分關鍵。上文提到,理論思想是一種學術色彩很濃厚的學科,所以,單憑學生個人是無法深入理解其中的含義和哲理的,這時候,理論工作者就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因為理論工作者的作用重大,我們更要注重理論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墒?,實際上,并不需要我們深入的調查,我們就可以發現,目前我們的理論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水平良莠不齊。例如,我們在網絡上或者一些雜志上面可以看到很多相關文章,只要我們用心閱讀,就很容易發現大量的問題。有的作者自己本身對理論的理解就有偏差和錯誤,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就出來誤導消費者。還有的作者寫作功力和理論研究的深度不夠,所以無法深入地探討理論的內在邏輯和關系,一旦深入就會顯得毫無邏輯和說服力。另外,還有作者自身的能力不足,他們發表的作品整篇都只是無力地空喊口號,空洞無物,根本沒有任何有力的理據來讓讀者信服。其實,不用我們調查,很多大學生已經提出過類似的問題。大學生沒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讀經典,所以平時他們吸取理論思想的渠道就是報紙雜志、網絡平臺等等,但是由于理論工作者的專業素養高低不齊,大學生很多時候看到的作品都是空洞無物的,邏輯存在問題的,或者理解有誤的,這些作品的存在很容易誤導大學生,讓他們對理論思想產生錯誤的理解,又或者會影響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影響學生對的接受程度。
2.理論思想的主導地位受到各種思想的挑戰。根據數據顯示,一部分大學生認為目前網上存在很多不同的非理論思想會嚴重影響到理論思想的主導地位。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經濟模式是計劃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之下,社會的思想發展都是比較單調的。但是,改革開放之后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由于有過去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很多不同的理論開始不斷涌現出來,而這一時期群眾的接受程度也變得更多樣化,一些人更愿意去接受新的理論,運用新的理論工具,西方的各種理論思想狂潮也不斷地沖擊著我國的思想體系,例如自由主義、虛無主義等等。隨著網絡平臺的快速發展,這些多元的思想潮流更是得以更加迅速地傳播和普及,對理論思想的指導地位的威脅變得更大。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同時也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對理論思想產生了質疑,因為市場經濟與理論是有一定矛盾的。而在當今的社會形態下,人們肯定會傾向于經濟發展的一方,就是支持市場經濟而排擠理論思想。通過網絡傳播平臺,這種質疑和排擠更是迅速和進一步地放大,極大地影響理論思想的正確傳播。
3.多樣的網絡環境讓理論思想缺乏存在的空間。目前是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每一秒鐘,網絡世界都會產生無法計算的信息數量,在這些不斷涌現的網絡信息中想要讓理論思想占有一席之地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大學生使用網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幾個方面:一部分是用來看視頻,看娛樂;一部分是用來玩網絡游戲,消遣時間;一部分是進行網上購物;其他的就是用來聊天、學習、查找資料等等。每個學生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上面所說的各種娛樂方式就已經占據了他們使用網絡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大學生都是利用各種零碎時間上網的,所以這些娛樂方式肯定會擠占了他們閱讀理論思想的作品的時間,擠壓了理論的傳播空間。
二、如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理論思想的有效傳播
面對種種的挑戰,我國應該如何從中發現機遇并且利用網絡環境將理論進行有效的傳播呢?接下來,筆者將進行深入的探討,提出幾點有效的建議和對策,供大家參考。
1.積極運用網絡,定期舉行網絡會議。跟高中、初中不同,大學生更多的時間不是在課堂上度過,他們有更多空余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他們的時間支配更加自由。這個帶來的壞處就是很難找到一個大家都空閑的時間,將大家聚集起來進行理論思想的傳播。所以,順應社會的發展,學校也應該緊跟步伐,多多進行網絡會議,通過網絡來交流。大學生的手機可以說是每時每刻都隨身攜帶的,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很快地找到大家并且聚集起來。
例如,班主任或者是班長可以專門在微信或者是QQ上建一個群,然后定期在群上召開網絡會議。在召開會議之前先提前通知會議時間,要求召開會議的時候大家都要在線。然后召開會議的時候,支持人就可以通過語音等直播的方式進行會議,傳播理論的內容。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集中傳播,的確比線下傳播要有效率得多。
2.積極組織社會實踐,鞏固理論知識。利用網絡傳播理論的同時,還要加強線下的理論實踐,來鞏固學生接收到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要求帶領學生參觀理論的作品展覽館,博物館等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教師可以給學生幾個有關理論的調查項目,讓學生自己組隊進行社會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最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其他學生分享。榱斯睦學生積極進行實踐,教師可以把調查項目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一部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和研究的動力。教師要經常舉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從行動上理解和接受理論思想。
3.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要實現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已經提倡了很多年,有些教師還停留在只會制作單調的PPT這個階段。其實,現在上課可以直接利用網絡上面的視頻教學,還有更先進的PPT展現形式,已經與單調的PPT不同了。教師要實現教學工具現代化,就一定要掌握新型的教學工具,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技術,緊跟教學前沿科技。否則,教師難以把比較枯燥的理論思想講解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另外,不僅要更新教學工具,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更新。通過構建的網絡分享平臺,教師可以不僅僅只在課堂上有機會與學生交流,在課下也可以通過線上模式來交流。課堂的實踐是有限的,而且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敢在課堂上面提出相關問題,教師也沒有很多時間來逐一回答學生的問題。所以,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匿名提出問題,老師利用空閑時間來解答。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得雙方都比較方便。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情況之下,理論流派必須加強憂患意識,正視這一次的挑戰,抓住巨大的機遇,維護好理論思想的主導地位。防止非理論思想或者是反理論思想的反撲,也防止西方流派的思想對我國人民的侵蝕;加大理論思想的傳播力度,加深人民對其深層次的內涵和哲理的理解,強調其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加強對高校學生的傳播,讓其成為往后傳播理論思想的主力軍,成為理論思想的守護者、宣揚者和理論實踐者。
參考文獻:
[1] 楊坤.大學生理論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3(07)
[2] 陳共德.互聯網精神交往形態分析[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12.
[3] 陶國富,王祥興.大學生網絡心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92
[4] 王雙群.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111-115.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