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鼓勵教育的好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賞識教育;激勵;潛能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師必須引進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來教育學生,以適應當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提倡賞識教育,那么,賞識教育有哪些好處呢?
一、賞識教育容易使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學生
因為賞識教育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學生犯了錯誤或者為自己學習不好而自卑的時候,學生這時最怕的就是老師的批評教育,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壓力,本來就誠惶誠恐,如果教師再當頭一棒,肯定會使學生喪失信心,萎靡不振,不再努力,甚至出現反叛的現象。反之,我們對同樣的學生,采用積極的賞識教育,效果就大相徑庭了。比如:有個學生考試沒考好,但是和他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原來是最后一名,這回前進了五名,成績也提高了十多分。這樣的賞識鞭策鼓勵,就會使這個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不會再自甘放棄,破罐破摔了。這就是賞識教育的好處。
二、賞識教育能使人的潛能得到發揮
賞識教育尤其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更為有效,它會點燃起蘊藏在內心深處智慧的火花,迸發出燦爛的理想的光芒,產生巨大的正能量。昔日,我有一個學生,就是愛貪玩,影響了學習,成績下降很快,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真的很想狠狠地批評一頓,甚至打他幾下。但我知道這樣不好,還會使他產生反感。我就找他談心,和顏悅色地把話啦,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老師一直都很欣賞你的,看你是個好學生,你很有天賦,頭腦特別聰明,思維敏捷,課堂我提問你,你答得極快,而且很有見地,將來你一定會有大出息的。我相信我的眼睛不會看錯的。”
三、賞識教育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
親子游戲互動模式親子教育在以前,人們就一直認為0~3歲的孩子只要讓他們吃飽、穿暖就行;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教育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對于0~3歲嬰幼兒的早期親子教育也開始重視及普及起來。其實在美國、日本和我國港臺等地區早在20世紀末期就興起了研究父母與子女關系及其教育的一個新興課題,這就是親子教育。它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以嬰幼兒與家長互動游戲為核心內容,全方位開發孩子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造、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幫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但是也在這個同時,有部分嬰幼兒家長的觀念進入了誤區:他們認為只要參加社區或其他社會組織辦的親子樂園,共同或讓孩子單獨參加一些游戲,就能算的上是早期親子教育,就能讓孩子發展一些什么能力,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要進行親子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家長與嬰幼兒之間建立親子互動模式。所以要從這個錯誤的觀念走出來,老師就必須指導家長有正確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
一、正確認識親子互動模式及其重要性
所謂親子互動模式指的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家長耐心的與子女進行游戲,并在游戲中體現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發展其各方面的能力,從而通過親子游戲增進親子感情的一種親子交流形式,也是親子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親子互動模式中更能讓0~3歲的嬰幼兒感受到親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并在互動的過程中促進0~3歲嬰幼兒全方面的發展。通過互動親子游戲,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發展其社會交往能力。
提出在0~3歲嬰幼兒的親子教育中建立親子互動模式,主要是因為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大多數的家長都把“互動”二字看得太簡單,其實真正要體現在游戲中的互動,并不是一味“教”或“說”能直接體現,而是要通過家長與孩子的反復交流與溝通,通過一些有效方法讓孩子有興趣的和家長建立親子關系。
二、指導家長建立親子互動模式的有效方法
1.指導家長在親子樂園中建立親子互動模式
(1)帶動孩子的積極性,建立親子互動模式
在來到親子樂園的環境,引導孩子看看、聽聽、摸摸、說說等,玩玩具或器具時可與孩子一起參與,鼓勵指導孩子改如何玩與整理。
(2)配合親子老師的互動游戲,有效增進親子感情
親子老師一般都會有目的、有計劃地設制一系列有趣的親子游戲,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一起參加,并在游戲中及時與孩子交流指導。如游戲“坐電梯”,這是一個貼近肌膚的語言親子游戲,所以家長與孩子玩游戲時不僅要鼓勵孩子大膽的表現自己,還要不斷反復的念兒歌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親子互動模式
(1)與孩子換位思考,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
其實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玩,要從嬰幼兒游戲活動的參觀者,轉變為共玩同樂的積極參與者。要為孩子提供、創造各種親子游戲的環境,充分利用家庭中各種資源,開展各類游戲,并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成為孩子游戲的玩伴,寓教與游戲之中,并考慮孩子的需要,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
(2)借鑒親子樂園的游戲,設計合理的親子游戲
很多家長認為在親子樂園中玩的游戲只是一種任務,完成了就算這個任務結束了;其實我們的最終目的只是想指導家長將親子樂園的游戲運用在家庭教育中。如“夾夾樂”游戲在親子樂園中教師將夾子想象成“星星”創編了游戲,而在家庭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動作發展能力,為孩子創編更多的夾子游戲還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如在家里讓8個多月的寶寶可以玩“摘葡萄”,1周歲的寶寶可以玩“疊房子”,2周歲以上可以借助紙盤和夾子玩毛毛蟲、向日葵的游戲。設計親子游戲首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其次要設計健康、合理的親子游戲,能發展孩子某方面能力的游戲。
三、建立多元化、多時空親子互動模式
親子活動的形式隨教育個體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孩子可以建立不同的親子互動模式。這個稱之為多元化、多時空親子互動模式。
1.一一對應互動形式
所謂一一對應互動形式就是指0~3歲嬰幼兒與其有親子關系的任何一個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互動游戲形式。這種形式是在家庭教育中比較普遍的形式,好處就在于家長能在適當的時候指導孩子。而且爸爸或媽媽也比較有時間抽一個陪著孩子玩玩具,看書、玩游戲等。但這種形式也容易出現一一分散游戲,就是家長在與孩子游戲時,一遍之后就由孩子自己一個人玩,而家長就做起了自己的事情,其實即使讓孩子一個人玩玩具、玩游戲,家長也要從旁指導,并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處理與鼓勵孩子。
2.二一交換互動形式
所謂“二一交換互動形式”就是指0~3歲嬰幼兒與雙親共同進行親子互動游戲的形式。這種形式在家庭中運用的比較少,好處就是在游戲中爸爸媽媽能互換角色,激發孩子的興趣。如與孩子玩角色游戲,二一交換就比較容易體現。但也有會出現爸爸媽媽不配合的情況,所以兩人在于孩子游戲時要注意默契度。
3.群體結合互動形式
所謂群體結合互動形式就是指0~3歲嬰幼兒與群體共同進行親子互動游戲的形式。這種形式也運用的比較少,一般是在家庭聚會或親子樂園集體活動中出現,運用群體的結合形式進行親子互動游戲;好處就是能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為入托打好基礎,并能大膽的表現個性特點。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讓孩子出現害羞、緊張的情緒。所以在進行群體結合互動形式時一定要讓孩子有心里準備,不斷鼓勵孩子進行親子游戲。
倡導親子游戲,把游戲引進家庭,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氣氛,對促進孩子的成長具有特殊而長遠的意義。而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才能最有效的開展親子游戲,離開了“互動”二字,也就不能成為親子游戲。同時,有良好互動模式的親子游戲中也能體現出家長與孩子之間互相溝通交流的情感,只有在親子互動模式的建立下,才能將具有特定功能的親子游戲同日常的育兒生活相互交融起來,促進家庭中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使寶寶的潛能不斷地開發出來并在父母的關愛下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桑呂敏妮.親子游戲99+1.
[2]金燕莉.“互動·體驗”模式在幼兒園親子親職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 高中英語 新課改 有效的聽寫
1. 問題的提出
自2010年甘肅省開始實施高中新課改以來,全省各地高中都使用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語必修一至必修五、選修六至選修十一)。單從教材來看,新舊英語教材在詞匯量、課程內容、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了很大變化。面對如此變化的新課程改革,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構建課程意識,提高專業水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實踐活動中,如何優化英語教學過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這是新課改下英語教學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這里,我僅僅就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聽寫談談自己的看法。
聽寫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很關鍵的環節。盛艷紅在《聽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妙用》提到,“許多語言學家認為聽寫是檢驗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英語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聽寫,進行有效聽寫最基礎的是對詞匯的聽寫。詞匯聽寫包括單詞聽寫和短語聽寫。語言教學中詞匯很重要,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也是學好語言的第一關。擁有較大的詞匯量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學生學習的難度就會降低。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注重詞匯聽寫。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去抓聽寫,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定會提高。聽寫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除了詞匯聽寫,英語教師還要加強對優美句式、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和一些優美范文的聽寫。當然,聽寫方式應講求靈活多樣,不能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是教師說漢語,學生寫英語;也可以是教師說英語,學生寫漢語。一周至少聽寫2-3次,不確定具體時間,學生記憶詞匯就會形成常態化。聽寫內容不宜貪多,時間也不宜過長。長期堅持聽寫肯定有許多好處,但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否則會感到工作量大,很繁瑣,容易疲勞,甚至出現吃力不討好的結果。聽寫方法若恰當巧妙,教師的工作不僅較為輕松,而且教學效果明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 我的具體做法
2.1抽查是策略
聽寫面向全班學生,等聽寫完之后,再確定被抽查小組。一般隨機抽查3個小組,1個小組的學生上黑板聽寫,其他2個小組學生交聽寫本。抽查是隨機的,基礎較好的小組被抽查的次數少,基礎薄弱的小組被抽查的次數較多。有時候會重復抽查,無規律可循,所以學生對待聽寫的重視程度較高,學習英語的效率也高了。
(1) 分程度聽寫
上黑板聽寫的學生,根據聽寫總量及學生的英語基礎平均分配,基礎較弱的學生聽寫比較簡單的內容,基礎好的學生聽寫難度較大的內容,這樣聽寫有梯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獲益。對上黑板聽寫不過關的學生,要求他們先抄寫漢語,然后進行默寫。掌握較差的學生可能要進行二次默寫,直到熟記聽寫內容為止。
(2) 分層次抽查
聽寫完,我一般抽查2個小組共12人左右。如果是大聽寫(對一個單元所有重點內容的聽寫),抽查面會達到全班學生數的一半。我批閱聽寫的做法是:自己批閱一個小組的聽寫,整體了解學生的記憶情況和學習狀況。同時,安排課代表和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批閱,批閱聽寫對他們是一個再次學習的過程,他們很樂意做幫手。最后將聽寫結果匯總,聽寫不過關的學生也要進行二次默寫。
2.2反復是措施
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信心不足,記憶詞匯比較吃力,所以督促他們養成習慣,讓習慣變成自然。對于一些出現頻率高的英語詞匯、優美句式要反復聽寫,直到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熟記掌握。反復聽寫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們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學生的詞匯量定會有大幅度提升。
2.3獎勵是動力
采用兩種方法激勵學生記憶詞匯和優美句式。一是進行精神獎勵。對聽寫好的學生口頭表揚或在聽寫本上寫一段表揚的話,并提出他們努力的目標。二是進行物質獎勵。開展聽寫比賽,對聽寫成績好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獎品一般是中性筆。學生對獎勵很期待,很重視聽寫。
2.4鼓勵是良方
鼓勵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門藝術。鼓勵就像清涼的甘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會愉悅地接受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每個學生都有優點,教師要積極地挖掘學生的優點,及時激勵他們。特別是當學生在聽寫中遇到困難、出現錯誤多、進步不明顯、失去信心的時候,教師的鼓勵就像及時雨,對他們調整學習狀態、改變學習態度、堅定努力方向都至關重要。當然,鼓勵也要講策略,不能千人一面。根據學生特點,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鼓勵方式。
2.5批評是藥引子
誰都喜歡聽鼓勵的話,但有時候學生的表現離教師的期望差距甚遠,這時就得使用批評。沒有批評的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關鍵要把握好尺度和火候。教育要因人而宜,對待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肖寧在《淺談批評學生的藝術》中提到,“批評,是一門學問,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恰到好處的批評,猶如醇香的美酒,讓人在感到刺激的同時,又有一種陶醉的喜悅,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有效的批評應是對事不對人,讓學生感到中肯、舒服、認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去學習英語,教師進行適當的批評是有益的。
劉惠芳教授在《聽寫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中總結了三點聽寫的作用:“一、聽寫是通過聽力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二、聽寫有利于鍛煉記憶力;三、聽寫有助于鍛煉寫作。”我認為除了有以上作用外,對于高中生而言,聽寫還有助于提高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我一直堅持對學生進行聽寫,也體會到了聽寫的諸多好處。首先,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多,能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對待英語的態度、對英語課的意見建議等;其次,學生們養成了記憶詞匯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記憶詞匯當做一項常規工作堅持去抓;再次,考試成績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學生們都會嘗到記憶詞匯的甜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學生們在聽寫中互相競爭,營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總之,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師應該努力學習英語教學理論,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的路子。面對新課程改革,要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聽寫!這是我的一點經驗之談,也希望自己能在新課改的路上越走越遠。
[1] 盛艷紅. 聽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妙用[J]. 中學生英語(初中版), 2013(08).
一、閱讀的四種境界
1.自然閱讀境界。一個人閱讀,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平時的習慣。他閱讀獲取的信息全憑感覺,有時記住些情節,有時腦海里什么也留不下來。這樣,閱讀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有意義。他的閱讀境界,我稱之為自然閱讀境界。
很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語文教育的人,閱讀基本上都處于這一境界。如果高中生不能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語文教育,他的閱讀往往也停留在這個階段。由于這個階段是最粗淺的閱讀,所以一個高中生盡管讀了些書,但是他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審美能力、語文探究能力并沒得到有效培養,語文素養還是很難提高。
2.功利閱讀境界。一個人開始意識到閱讀的價值,為自己的某種功利目的而進行閱讀。他的閱讀目標不是指向心靈,也非對精神世界的深入探尋,而是為了獲取某種能給現實帶來好處的功利目的,比如閱讀之后可以考高分,可以獲取某種工作技能。所以他的閱讀,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閱讀境界,我稱之為功利閱讀境界。
現在社會上功利閱讀甚囂塵上,各類書店最好賣的往往是教輔以及各類“成功”書籍。現階段,我國很多地方的中學教育依然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泥淖,高中生在校的閱讀,往往都是功利閱讀。盡管通過功利閱讀,學生能掌握大量的語文考試知識及技能,但是除此之外終身閱讀能力卻喪失了,由于大量的重復單調訓練,學生反而喪失了對經典作品的審美與鑒賞能力,更遑論探究創造能力了。所以在這種閱讀境界下,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很難真正得到提高。
3.智慧閱讀境界。功利閱讀會帶來直接的好處,而一個人通過閱讀,不僅獲取了他的目標信息,而且還積極思考,從中得到啟發,那他的閱讀就超越了功利閱讀境界。從閱讀中,他總結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閱讀,不僅帶給他現實的好處,也帶給他精神的滋養。這種閱讀境界,我稱之為智慧閱讀境界。
據媒體調查,凡是事業獲得成功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熱愛閱讀的人。他們有廣泛的閱讀興趣,他們熱愛閱讀,積極閱讀,社會類、文學類、經濟類,各種書都看,他們把獲取的大量有價值的信息,整合成新的信息。他們因閱讀而越來越聰明,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因為閱讀的擴充而變得愈加豐富。高中生如果能進入智慧閱讀境界,那么他們通過閱讀就不僅僅掌握一些考試的知識、考試的技能,還可以進入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因為智慧閱讀需要閱讀者的創造力,所以進入這一閱讀境界的學生,其創造力大大提高。處于這一閱讀境界的高中生,往往具有學習熱情,能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學習輕松而成績優異。
4.靈魂閱讀境界。人在閱讀過程中,有時會與作者產生共鳴,或高興或悲傷,但那只是情緒方面的。一個人閱讀文字之后,他的心靈得到震撼,他的靈魂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種思考往往是形而上的、超越現世的。這種閱讀境界,我稱之為靈魂閱讀境界。
今天,我們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作品?就是因為經典作品能將我們帶入靈魂閱讀境界,“生存還是毀滅”,哈姆雷特的疑問讓我們不斷深思。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育成長階段。他們需要依靠經典作品的閱讀,來幫助自己心靈得到成長。江蘇省語文高考對文科生加試名著閱讀題,或許初衷也就在此。但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需要契機。一些高中生,由于生活單調,閱歷尚淺,無法與作品產生共鳴,期望他們集體被喚醒是不現實的,期望他們共同在教室里集體閱讀時被喚醒更是不現實的。靈魂閱讀,最好是閱讀者一個人,處于夜深人靜時,這時外界的喧囂消散,靈魂的呼吸才悄然而至。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自然閱讀是粗淺的,高中生語文素養要提高,閱讀萬萬不可僅僅停留在此境界;功利閱讀雖然能為高中生帶來暫時的利益好處,但是長期的機械訓練,對于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反而是有害的;智慧閱讀不僅能讓學生應付考試,更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對于語文素養的提高大為有利;靈魂閱讀能讓高中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培養高中生更高的精神追求,對于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大有幫助,但是因為其需要閱讀者靈魂的共鳴,很可能可遇而不可求。
二、閱讀教學目前存在的困境
1.低效課堂使大部分學生處于自然閱讀境界。一些語文教師或因自身語文素養低下或因工作態度怠慢不認真備課,上語文課就是照本宣科,讀些教輔上的知識、導讀完事。這樣的語文課堂,學生的閱讀得不到有效的系統的訓練,他們只能靠自己在黑暗中摸索。
2.應試教育使大部分學生處于功利閱讀境界。盡管素質教育的口號倡導了許多年,但是眼下應試教育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很多地方的語文課,就是一次次應對高考的習題訓練課。那樣的語文課,將語文知識點切割成若干塊,讓學生進行長期系統的訓練,從而能夠熟練解答高考試題。這樣的語文課堂,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雖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其長期囿于標準答案的桎梏,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提高不大。機械的枯燥的解題訓練,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喪失殆盡,從而造成很多學生畢業后就再也不讀任何與專業有關的書了。
3.應試教育使大部分學生很難有靈魂閱讀的機會。由于應試教育的目標直指考分,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被認作對高考毫無幫助的閑書雜書,從而被老師家長禁讀。就算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老師與家長允許學生閱讀名著,但學生往往身陷題海而無暇自主閱讀。很多學生雙休日都進行補課,用一整天的時間閱讀一本書,并進行思索,這對他們來說是奢侈。所以靈魂與靈魂交流的平臺失去了,相當一部分學生高中三年從未有過靈魂閱讀的經歷。
4.自身缺陷與功利思想使大部分學生很難達到智慧閱讀境界。由于種種原因,語文教師不讀書似乎已是一種不正常的“正常現象”。一個自己都不會閱讀的老師,一個自身語文素養不高的老師,怎么能指導學生進行智慧閱讀呢?另一部分語文教師,盡管有能力對學生進行智慧閱讀引導,但是迫于各種指標的壓力,在課堂上走捷徑:培養學生功利閱讀能力。因為智慧閱讀的效果,可能要若干年后才能體現,而功利閱讀的效果,三年后便可看到。為了實實在在的名利,一部分語文教師對功利閱讀趨之若鶩。
三、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智慧閱讀
1.在閱讀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作者進行對話。筆者摒棄老師講授――學生記筆記――囫圇吞棗地背下所謂的“標準答案”的功利閱讀模式,在講解課文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觸發他們的共鳴點,教會他們自己與作者對話交流。他們一邊閱讀,一邊在課文旁寫下感觸。那些心得體會,雖然沒有所謂的“參考答案”來得深刻,但那是他們自己真正的收獲。
筆者任教的學校,有一座美麗的西花園。我曾在早讀課上帶領學生去那里,學生們或端坐石凳上,或斜倚在紫藤架下,或佇立在瑞云峰前,捧著書自由閱讀。周圍綠樹蔭蔽,鳥兒啁啾,一派詩意。就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下,他們的閱讀成為一種心靈的需要。那時他們心中記下的詞句,比老師上課講數十遍灌輸的還多。
2.在閱讀中,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與同學進行交流。既然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那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之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心中都有―個不同的答案。若是傳統的“一言堂”模式,最多老師請兩三個學生回答,大多數學生的思考成果無法得到交流。筆者鼓勵學生分小組討論,一個班級,六個小組,大家各抒己見,思想與思想發生了碰撞。由于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學生們思考更加積極主動。比如教授課文《雷雨》時,讓學生探討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一方同學認為是真愛,另一方認為不是真愛。兩方同學都說出了大量的理由,并舉了足夠的依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搜集資料,研究分析課文,與對方展開邏輯辯論,他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都大大提高了,語文素養得到了真正提高。
3.在閱讀中,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對作品進行深入研讀。在功利閱讀橫行的今天,很多學生已經喪失了對文本深入研究的能力,他們往往滿足于老師公布的所謂的參考答案。新課標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實在大有必要。北京大學副教授孔慶東曾撰文說,他在擔任中學教師期間,先是教會學生如何答出“參考答案”,再教會學生如何自己思考。這個事實告訴我們,要突破“應試教育”非常困難,另一方面也說明只要老師愿意花心思,學生還是愿意積極思考,主動配合的。
由于蘇教版教材教學任務很重,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僅能掌握教材要求的重點難點知識,筆者將探究任務主要放在課后。比如學習了五本必修教材后,讓學生對其中的文言文進行知識梳理,總結規律;學習了《史記選讀》后讓學生分析項羽與劉邦的性格,總結他們各自成敗的原因;學習了《唐詩宋詞選讀》后讓學生模仿創作古詩詞。學生深入研讀之后,形成了鑒賞、創作成果。為鼓勵他們這一行為,筆者將其中的優秀文章編入校刊《瑞云》,學校還特意籌集資金將一些優秀習作結集出版,這對學生而言,是莫大的鼓勵。近幾年來,許多高校采取自主招生,復旦大學則要求高三學生撰寫論文,以此來考查學生的研究能力。筆者曾輔導過的文學社社員先后有兩名學生順利通過自主招生考試而考入復旦大學。由此可見,重視探究能力,意義非常重大。
[關鍵詞]尊重 賞識教育 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發展的迅猛突飛,教育的競爭空前激烈,然而面對這樣的競爭激流,父母往往顯得措手不及,卻又不得不管好孩子,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緩。在今天講究人人平等的社會中,不打不成材”這樣的教育方式已經顯得蒼白無力,有時往往適得其反。在這樣的形式之下,就迫切要求我們去探索、研究一種符合社會發展,適合現代教育的教育方式——尊重與賞識。
一、尊重與賞識教育的含義
尊重,就是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強加干涉,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對孩子的選擇給予適當的幫助,要以孩子之間形成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
賞識,是指意識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價值而加以重視或予以贊揚。賞識教育以鼓勵表揚為手段,它是從孩子的需要出發,以尊重孩子價值為前提,喚醒孩子的主體意識及自身發展潛能,讓每個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尊重與賞識是相互貫通的,必須在尊重的基礎上實施賞識教育,賞識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在賞識教育中得以充分體現。
二、尊重與賞識教育的作用
通過尊重與賞識教育,可以維護孩子的自尊,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做錯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心理壓力較大,自卑、自責、不知所措。這時,他所需要的是幫助、安慰。而我們有的家長為了給孩子以教訓,往往采取比較嚴厲的批評。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孩子喪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但是通過尊重與賞識教育,可以維護孩子的自尊,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尊重與賞識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潛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都基本相同,但他們最后的成就都會大相徑庭。這說明我們老師、家長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賞,對孩子的任何一個特長都要肯定,幫助發展,而不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三、尊重與賞識教育把握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尊重、賞識不是沒有理由的亂表揚,而是根據正確的標準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客觀原則,才能尊重、賞識得當,才能使被尊重、賞識的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從而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尊重、賞識的選擇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錯誤的尊重、賞識只會導致孩子的盲目自大,這就背離了尊重、賞識教育的初衷。
2.差異性原則。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身的個性特點。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樣,賞識也要因人而賞。不同的特點決定賞識點的不同,要認真觀察每個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的細微變化,給于不同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從而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與別人的差距。
3.適度性原則。尊重、賞識孩子就要客觀的分析和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狀態,掌握好尊重、賞識的“度”。若尊重、賞識不夠,對孩子不屑一顧或訓斥責罵,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4.及時性原則。尊重、賞識教育要做到及時,迅速。當孩子做出選擇時,要及時給予理解、支持;當發現孩子某一方面的優點或一點進步時,都要及時的給予表揚。錯過尊重、賞識的最佳時機,再進行賞識其效果將大大減弱。
四、尊重與賞識的藝術
1.語言上要有藝術性。當我們的孩子取得成績時,往往會把激動、喜悅的心情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來。這時常聽到這樣的教育方式:“雖然這次取得了進步,但離重高的目標還差得遠呢。”這種教育方法事實上造成孩子很壓抑。若改成:“祝賀你這次取得了好成績,按這樣的發展趨勢,你的目標馬上就能實現。”效果就不一樣。這不僅能保持孩子生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更好的鼓勵作用,也許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行動上要有藝術性。對孩子的尊重與賞識有時光在口頭上是不夠的,還可以通過行動來讓孩子感受,更具有激勵作用。在教學期間,有一名孩子作文寫得非常棒,為了充分發揮她在這方面的特長,我經常與她討論她的習作,指出特別棒的語句,問她是怎樣想的。我還布置額外的習作給她,因為是她感興趣的,且我與她一起討論該如何寫,她非常的樂意接受,習作寫了來,我都感覺自己是寫不出這樣的語句的。就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讓她真正感受到自己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這種能力被老師欣賞的自豪,才會有意想不到效果。
體態語言上要有藝術性。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孩子與家長之間也許不適合用語言來交流,或者用語言達不到效果,這時你家長的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也許就能達到所需的作用。比如,當孩子完成一件事,他們總會用一種渴望的眼神想得到家長的評判。這時家長你投一個贊許的眼光,或一個滿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或很痛苦時,家長用一些安撫的動作更勝過語言上的安慰,使孩子盡快走出困境。
五、尊重與賞識教育實施要注意的問題
尊重、賞識教育實施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我們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一開始總是熱情較高,鼓勵、幫助。但當付出一定勞動而得不到回報時,就開始失望、懷疑孩子的能力,甚至對孩子挖苦、諷刺,從而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評價,并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作為我們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尊重、賞識要恰到好處,不能濫用、過度。在教育中,賞識要正確客觀地分析,根據真實需要進行表揚、鼓勵,而不能因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這不僅對孩子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會讓孩子感覺到賞識的一種虛偽性,同時失去對實施賞識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度。同樣尊重、賞識不能過度,這樣會導致孩子對自己認識不足,會產生自滿自傲的心態,稍遇不順就會一蹶不振。尊重、賞識并不意味著遷就和放松要求。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那樣:“在我們的尊重里同時也表達出我們對個人的要求。”用信任的尊重傳遞出來的期望和要求,遠比任何說教、批評更有效果,更持久,更能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尊重、賞識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家長是教育的行為主體,所以教師和家長必須首先懂得尊重和賞識孩子。然而社會是教育的大環境,整個社會的氛圍也應該是尊重、賞識的氛圍。
綜上所述,尊重、賞識教育追求人生的和諧、圓滿、幸福。賞識你的孩子,讓孩子在“我能行”的尊重心態中覺醒。“尊重”的活力在于能夠滿足孩子生命中最需要的“賞識”,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感,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走向取得成功。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讓我們用尊重和賞識點燃孩子自信之燈,喚醒孩子學習的熱情,讓孩子在愛的陽光中成長。
參考文獻
[1]馬卡連柯.教育過程的組織方法.
[2]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1982.
[3]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1889.
班級管理需要尊重心理發展規律。學生的心理在不斷變化、發展。幼年對老師依戀。少年渴望獨立、競爭,班主任如果以理想化的標準,要求整齊劃一向同一方向發展,學生感到老師剝奪其獨立發展的空間,彼此之間便形成一堵“墻”。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是“風暴期”,需要班主任走進心靈,若不能尊重教育規律,學生體會不到老師的關愛,久而久之,“墻”更高、更牢固。所以班主任要放下高貴的姿態,主動親近學生,對急需解決的問題,表現出熱情關心,并采取共同商量、共同探討的方式。對一些不良苗頭,要做好預防工作,因為這些苗頭可能像“破窗效應”那樣會演變為大問題,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良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學生感到老師是在真心關愛自己,覺得老師的溫暖和可親可敬,就有信心沿著光明的未來,成長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有個性的創新一代。
班級管理需要“和風細雨”。“暴風驟雨”式的管理,拋給學生的是“苦口良藥”,增加學生的思想負擔,學生定會斷然拒絕接受,也使日后教育艱難低效。“和風細雨”式的管理,使用的是“糖衣炮彈”,學生感激老師,使教育變得甜蜜而意義深遠。班級的小潔(化名),每節課都和同桌搞小動作,還不時轉身和后面同學講話,顯然講的是與學習無關的話。那天,我漫步走到她身邊,她才靜下來,當我剛離開,她的聲音更大了。我沒有大聲訓斥,而是懇切地問:“為什么上課講話?”她小聲嘀咕:“反正我也考不上高中。”面對此情此景,我卻態度更溫和,“和風細雨”地引導:“還沒中考,你怎么知道?”她抬頭看了看我,然后低下頭看書,不講話了。之后,我驚異地發現她學習態度徹底變了,不但不講話,還認真聽講。后來,她如愿地考上了重點高中。教師節那天,我驚喜地收到了她的賀卡,她用蘸滿感情的墨汁寫道:“老師,您情真意切的話語、和藹的面容、善解人意的心靈,讓我終身難忘!您還記得‘還沒中考,你怎么知道’這句話嗎?它對我影響多大呀!那時,我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它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行!教師節,祝您笑口常開,全家幸福!”讀著真誠祝福的話語,我感動不已,淚水盈眶。我僅僅盡一個教師的職責,就換來了這份無價的師生情,我很欣慰,也很幸福。“和風細雨”的管理,處理問題學生要避免情緒化。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要多講道理,多呵護關愛;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及時提醒,表明觀點,學生才會不斷進步,茁壯成長。此事讓我更堅信:管理需要有智慧的愛。沒有愛的教育就像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能稱之為真正池塘;沒有智慧的愛,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
班級管理需要把握好“分寸”。恰到好處地把握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成就教育的大智慧。一漁夫靠鸕鶿捕魚為生,每次從鸕鶿脖子擠出的“戰利品”,都要留下三條小魚犒賞鸕鶿,不多也不少。為什么給三條是恰到好處?原來,給多了,吃飽不干活;給少了,無法調動捕魚積極性。哪怕貯進脖子不吃也不能少給,否則會罷工。一次,老漁夫少給一條,鸕鶿們兩眼都緊盯漁夫,好像在說:“還有一條呢?”眼神真像一個個可愛的孩子,直到每個給三條,它們才愉快地跳進水里捕魚。這則故事啟發我們班主任:管理要恰到好處,學生才能享受美的陶冶,情的感悟,理的啟迪。班級時常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如學生打架、離家出走、突發疾病事件,需要班主任啟動應急機制“急診”,但由于這些突發事件有情緒性、傷害性等特點,所以處理時要恰到好處地把握。記得一次,班級的小明(化名),突然離家出走,家長打電話,責難數學老師批評不當造成。作為班主任,我一邊安撫家長,一邊聯系這位學生走得近的同學,最后在一家網吧找到。事后,我對家長、小明敞開心扉。恰到好處的真誠溝通,換來家長的坦誠相待和學生的愧疚,化解了矛盾。
關鍵詞:健康教育;母乳喂養;成功率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是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多項研究證明母乳喂養對于嬰兒、母親的健康,以及整個社會、家庭的穩定都有積極的影響,提高母乳喂養率是嬰兒健康的根本保證。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1],正確實施健康教育可以使產婦積極主動的參與護理的過程,消除緊張的情緒,保持最佳心理狀態,主動配合母乳喂養,從而提高喂養的成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1月20日~12月16日抽取14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成功率查檢,年齡在24~34歲,平均(28.6±2.6)歲,均為頭胎者,文化程度小學者2例(14.3%),中學者6例(42.9%),大學及以上者6例(42.9%),通過查檢結果進行相對應的健康教育;2012年05月23日~06月10日再抽取14例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成功率查檢,年齡在25~33歲,平均(28.2±2.7)歲,均為頭胎者,文化程度小學者3例(21.4%),中學者5例(35.7%),大學及以上者6例(42.9%)。健康教育前后抽取的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次及文化程度等基線特征方面大體一致。
1.2方法
1.2.1入院時 介紹病區環境及、規章制度及同室產婦,減輕心理壓力。
1.2.2產前 發放母乳喂養宣傳手冊,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為哺乳做好準備;床頭擺放"分娩前"的母乳喂養方面的相關知識,增強孕婦母乳喂養的信心,做好思想和準備。
1.2.3產后、術后當日 由護士協助30 min內做好早接觸、早吸吮,并保證時間達到30 min,并實行母嬰同室,增加母嬰情感交流,督促哺乳的次數,保證吸吮的有效。
1.2.4產后第1 d 床頭擺放"分娩后"的母乳喂養方面的相關知識,加深產婦的母乳喂養知識;護士再次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重要性,并且指導喂養的方法、技巧。
1.2.5產后第2 d 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評價產婦的掌握程度,加強健康教育;保證哺乳的次數及有效的吸吮,指導擠奶的方法。
1.2.6產后第3 d 組織產婦觀看母乳喂養視頻,并進行集體宣教。
1.2.7產褥期 鼓勵產婦按時進食營養豐富、全面均衡的食物,鼓勵適當活動或做產后操,室內按時通風,及時更換內衣褲,注意個人衛生等[2],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利于產后恢復,保證充分的泌乳。
1.2.8出院指導 告知母乳喂養咨詢熱線,純母乳喂養6個月,產褥期禁性生活及盆浴,哺乳期做好避孕。
2結果
通過以上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內容的實施及指導,母乳喂養成功率由原來的14.3%(2/14)提高至42.9%(6/14)。
3體會
就婦產科護理而言,初產婦在妊娠前后角色轉換、相關哺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產婦心理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產婦如果不能較快、較好地進行角色轉換,不僅關系到自身生理健康,亦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的出現,這對產婦的自我效能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并最終造成產婦對新生兒照顧以及哺乳的一系列問題。此外,產婦相關哺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大方面影響到產婦自身的恢復與照顧嬰幼兒的行為。所以,對產婦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進行適當知識、技能的灌輸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臨床護理研究證明,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對于產婦多方面的影響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如何選擇最優的臨床護理干預模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
認真細致地對孕產婦進行健康宣教,不僅能及時發現孕期及產后母乳喂養中存在的潛在問題,減輕產婦及家屬的許多心理負擔和壓力,而且還增強了產婦的健康保健意識,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強了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了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3];同時護士通過健康教育也能積累出一定的經驗,從而更好的開展母乳喂養工作。通過我科健康教育的實施,發現其在以下幾個方面均有這較好的應用價值:①醫院方面:全面提升醫療護理質量;全面提升病患滿意度;培養護理工作者的"問題意識",并有獨立改善工作問題的能力;節約醫院成本;提升員工滿意度;提升醫院知名度,建立醫院的品牌,樹立病患口碑;提高基層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②患者方面:患者可以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唐維新.實用臨床護理"三基"理論篇,2004.3:24.
【關鍵詞】測試 反饋 激勵 提高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b)-0135-01
課堂練習是一節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鞏固知識,集中反饋的重要措施,也是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手段。因此,必須做到當堂完成作業,當堂訂正作業,當堂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深層地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我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漸形成了一套自認為比較實用的方法。
為較好的完成當堂訓練這個環節,需要教師事先準備好當堂測試題,測試題是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層次和對知識點靈活運用的試劑,所以設計測試題應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圍繞了解、理解、掌握來進行,避免無目的的設計,此外,還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下面我再說說具體的操作過程。
第一步:學生拿出測試卷,當堂測試。
【學生】學生像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地、快節奏的按時完成,不得抄襲,
【教師】教師要來回巡視,看學生的答題情況,這樣基本上能夠把學生的試卷目判一下,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共性的問題,為后面的講解做準備
【目的】檢測每個學生是否達到學習目標。
【好處】(1)這樣的課堂練習實際上是高強度的訓練,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很有作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教師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及時補救。
【注意點】(1)測試的時間要保證90%的學生能完成,確保學生能夠把剛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速度快的學生,可以做備用題。
第二步、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同桌互判。
【學生】學生互換測試卷,在教師公布答案時,認真判,找出錯誤。
【教師】教師公布正確答案,解答題要展示解題過程。
【目的】(1)及時反饋信息,做到“堂堂清”。
(2)發現自己與他人解答的不同之處,去偽存真。
【好處】(1)通過學生互判,有利于及時反饋,發現自己的不足。
(2)榜樣的激勵作用遠比說服教育更具說服力和號召力,更易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當學生看到其他同學的圓滿答卷時,也能給他們動力,使得他們能夠以積極競爭的心態去面對學習,不斷取得進步。
【注意點】教師要對易錯點給出提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免判錯,同時也可以反思自己答題的不足。
第三步、學生給出合理分數,激勵評價
【學生】(1)根據同伴的答題情況給一個合理的分數(一般采用10分制),還可以在10分之外有鼓勵分,當然也可以有批評分。
(2)給同伴一個合理化的建議。例如:很棒、真替你高興、還需努力、要好好聽講等等。
【教師】在這個環節教師不要參與,把權力完全交給學生。
【目的】互相激勵,合作學習。
【好處l學生是很在意同伴對他的看法的,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利用同學的這種潛在的、無形的教育力量,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激勵每個學生的學習。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同學的鼓勵或勸勉。
【注意點】(1)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真程度,以便落到實處。
(2)教師給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把把關,以免他們判錯。
第四步、自己改正或同學互助,共同提高
【學生】(1)學生對錯題自己改正
(2)自己不會改的,請其他同學講解。
【教師】教師巡視全班學生的測試分數,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或鼓勵或批評,以了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學課后需要“開小灶”,使課外輔導更有針對性。
【目的】(1)使每位學生都能當堂達到學習目標。
(2)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愛。
【好處l(1)優等生去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互幫互學,消除了學困生的畏懼情緒;用學生自己的語言講解,又便于學困生及時提問;學生互教互學,有利于取長補短,增進友誼;
(2)教師的積極巡視,有利于師生之間的和諧融洽。
【注意點】教師鼓勵或批評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長篇大論,高聲褒貶,一帶而過即可。其實,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帶微笑的輕聲細語的分析開導,一個輕輕的拍拍肩膀的動作,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步、教師進行補充講解,解決疑問
【學生】學生質疑
【教師】(1)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
(2)對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加以強調。
【目的】查缺補漏
【好處】幫助學生更清楚的掌握本節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注意點】(1)如果學生沒有提出問題,教師感覺學生并不是掌握的很好的話,教師可以反問學生,讓學生給教師講解。
(2)如果實在沒問題的話,此步也可以省略。教師不要非講不可。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情感教育的要素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
親和性:情感教育重在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以教師的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為了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素養,教師首先就必須應有高尚的情感素養。”它把人的情感素養比作是調準了弦的小提琴,他說:“只有調準了弦的小提琴才可以演奏。”也就是說,教師先要具備情感素養這種進行卓有成效教學的職業基礎,并從心靈深處貼近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能“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有而信其道”,才談的上培養高尚的品質。辦學者對教育事業的獻身熱情,教師對學科學術的執著和癡愛,種種無聲的、無需功利回報的關愛,對學生無疑具有親和作用與凝聚作用。
平等性: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情感交流應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排除任何輩份、職務、權利等障礙因素,形成“師生圍坐,抒展襟懷,無拘無束,各言其志……”的氣氛,以朋友的身份或同伴的關系以誠相見,力爭取得對方的信任,以便進行推心置腹式的談心。如果教育者想采取依仗權威或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形式來強行灌輸自己的道德觀念,將會適得其反。
藝術性:情感教育是一門生動的教學藝術,教師要善于創設生動新穎的情景,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善于恰到好處地掌握主體分寸,通過捕捉事物本身所隱含的感彩來對學生加以控制,該含而不露的含而不露,靜觀學生情感調動的程度;該因勢利導的因勢利導,掌握情感交流的火候,該“抖包袱”的要“抖包袱”,使雙方的情感達到共鳴。
自律性:與機械地強行灌輸倫理道德相反,在完善人格b提高道德修養的過程中,情感教育首先追求“慎獨”、“自省”、“自律”而不是“他律”,強調受教育者本人,內心中要具有一種自覺能力。因為自主性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認知過程所能得到的,更不是知識灌輸的結果。道德情感是高認知和高情感的產物。只有“當互相尊重的情感強到足以使個人從內部感到要像自己希望受到別人對待的那樣去對待別人時,才出現道德自律”。不是從外部強加的約束,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為尋求更高的境界,學生個人寧可承受痛苦的感受,這是因為他自己在這個構建道德需要的過程中,會對他本人體現出來的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本質力量而感到自豪,感到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