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鼓勵式教育的壞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主要就是要知足,對孩子要“高標準,低要求。”畢竟是孩子,如果孩子哪怕有一點進步也是好的,比如讓孩子收拾好房間,這是很難的,如果孩子能疊起幾件衣服了,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但是要具體一些,比如說“你疊的衣服真好,繼續努力吧”,不要籠統的說“你真是太棒了”。
3、引導孩子用做游戲的方式來表演良好的行為舉止。孩子都喜歡角色表演,如果孩子不好好的吃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游戲的方法來進行吃飯。比如拿孩子的碗筷,讓孩子自己擺放整齊,然后家長依次擺放好餐具,這樣再由孩子來安排表演,一般孩子都會非常配合的。但是該吃飯就要吃飯了,不能讓孩子玩的沒完沒了。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好了,吃完飯,接著做游戲。
4、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當孩子犯錯時,對于這個階段孩子的懲罰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導致一些負面影響的,比如孩子總是往地下隨便扔果皮紙屑,家長為了懲罰孩子,就讓他掃地、拖地,注意打掃幾分鐘就可以了,不要時間太長,否則會讓孩子感覺沒有信心,缺乏對家長的理解。
5、要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謊言和欺騙行為。4歲的孩子有撒謊的行為是比較正常的,家長要冷靜的應對,不要發脾氣,或者感覺不可思議。當孩子撒謊時,家長不妨給孩子講一些故事,比如經典的狼來了的故事,讓孩子知道撒謊的壞處,通過故事教育,對孩子的觸動比較大。在講故事時,應該聲情并茂一些,讓孩子容易理解。
關鍵詞:喚醒 激活 需要 賞識 嘗識 點化
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偉大事業,不能只關注知識教育,更應關注人的心靈,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的核心就是喚醒和激活,語文教學就是要喚醒學生生命中的靈性,激活其內在的潛能,激發愛心和求知欲。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要普敬學生,平等看待師生,對每個學生都暗含期待,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天才,只是反應快慢、思維急遲不同而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讓閱讀充滿樂趣。真誠地賞識每個學生,喚醒他們的自信;鼓勵他們大膽嘗識,體驗成功的喜悅;對個別的學生,教師要善于點化,期盼早日轉心。
一、關注需要——充滿樂趣
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發展,更多地相信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心理支持。無數事實證明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最有親和力,就像粉絲崇拜明星,學生最愛上他的課,教學成績自然也好。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的秘密和交往藝術,在于滿足學生的需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尋者。”中學生的內心世界中,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隨順所需,滿足他們的需要,加以適當的正確引導,學生就能夠充滿自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有一種成就感,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閱讀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二、重在賞識——喚醒心靈
教師應該以真誠的愛心更多地賞識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普敬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優點,并真誠地贊美和賞識他們,讓學生感到你喜歡他,他在老師心里是重要的,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因為人總是喜歡看重別人的感受,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樂而憂。贊美和賞識意味著優點被發現,成績被肯定,個性被張揚。學生受到老師期待和賞識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和諧的氣氛中,心靈得到了舒展,喚醒了沉睡的心靈,使得心靈清新明凈,思維活躍,學生的靈感泉涌,激活了先天的潛能。同時學生也開始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氣,在其他方面著力表現自己,以便期待獲得老師贊美和賞識。可以這樣講:賞識——喚醒好學生,抱怨——逼出壞孩子。因此教育就是心靈感受心靈、心靈理解心靈、心靈耕耘心靈、心靈創造心靈。
三、重視嘗試——體驗成功
學習過程是學習主體的不斷嘗試學習材料,不斷糾正錯誤、體驗成功,不斷強化自信的過程。嘗試需要勇氣,勇氣是從自信中獲得的。大膽嘗試需要強化自信力,而人在困難面前總是認為“難”、“我不行”、“做不了”。人們被這些骨子里形成的認為“難”的觀念阻礙著,就會主動放棄,不敢嘗試。因此,想要有勇氣大膽嘗試就要摒棄骨子里形成的觀念,樹立“我能行”的觀念,并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勵,這樣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并能就此改變你的世界,使得成功與創新之魂永駐。反之學習主體缺乏樂觀自信的積極情緒,抑郁自卑的消極思想占主導地位,學習就會缺乏主動性,嘗試中出錯率就高,就會不斷往壞處想,再加之現代學生心理脆弱,學生會陷入痛苦,失去了自信,不愿嘗試學習。這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解開心結、打開心路:在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可怕,只是我們的信念,在失敗中不斷回憶過去失敗的痛苦,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傷害。因此不是境遇導致了你的失敗與妥協,而是你的想法,你此時此刻就可以改變,無論做什么事只要選擇盡管去做,與其不嘗試而失敗,不如嘗試了再看結果,何況并不一定會失敗。不要往壞處想,在當今世界上最具有傳染力,最具有損害力的疾病不是癌癥,不是心臟病,也不是艾滋病,而是消極妥協的念頭,它就像癌細胞一樣不斷擴散全身,使自己身心疲憊,信心全無。因此,要用積極的信念戰勝消極的心理而長此下去你會因向上的、進取的信念而取得成功,產生愉悅成功的心理體驗,生命力無比的旺盛,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四、點化思想——激活靈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與誘導學生,在問題思而未得之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用舉例、情境、語言、譬喻等方式打開學生的心扉,使其心開悟解,心領神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教師“導”的作用,因為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情感的交流與調解者、心靈的溝通與激活者。他不僅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而且指引學生豐富內心世界,明理啟智,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適時地、藝術地啟發、誘導,學生突然惑云消散,慧風吹撫,心靈豁然開朗,達到了激活靈感、開發心智的目的。
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數的20%,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初中年級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動內容。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新教材、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就先結合了一些典型事例、故事等材料向學生講述了交往的重要性,又結合心理學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結論說明了初中時期的交往具有的一些新特點,從而讓同學們懂得重視交往、學會交往。為了讓學生能把所學知識用于實際生活中,筆者組織了一次討論課。討論的主題是“怎樣擺脫交往中的‘兩難處境’”,具體地設計了兩個情境:
一是我與李x、張y是好朋友,但是李x和張y有矛盾,還是冤家死對頭。問,我夾在中間該怎么辦?
二是我想向徐x借一本很好看的書(本地書店沒有賣的),但徐x向我提出一個條件,就是期末考試的時候幫他作弊。我很想看書但又不想幫他作弊,這時我又該怎么辦?
學生的討論異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的好點子。比如:
對于情境一,A同學:讓他們合好。 B同學:怎么讓他們合好?A同學:我會以李的名義寫一封道歉信給張,然后再以張的名義寫一封信給李,要求合好,成為好朋友,這樣他們就可以冰釋前嫌了……對于情境二:甲同學:我寧可不借書看也不幫他作弊。乙同學:我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先告訴他作弊是不對的,還要例舉一些作弊的壞處,然后再幫他復習,提高學習成績,自然就不用作弊了。這樣就既可以保持同學間的友誼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書了,還不會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不幫他作弊)
(鼓掌)……
筆者總結時充分肯定了這些想法,表揚了這些同學的思想。學生的討論內容超出了課本,不拘泥于課本,但又源于課本,還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強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從這堂較成功的討論課中,筆者再一次認識到了初中政治課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學內容的灌輸上,而應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全面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主題。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所以,政治課教學必須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弊病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病,作為此模式的教師只需具備兩樣東西:一張嘴,一支粉筆。這樣就不利于讓學生發揮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現代教學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等為主,注重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置。讓課堂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在互動中教學,從而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懂得道理。
二、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制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和啟發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去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無中生有”、“異想天開”、“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不迷信、不盲從,不滿足現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勵其去懷疑、去超越、去創新。”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課
【關鍵詞】初中德育 生活化教育 策略
一、初中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初中德育教育脫離生活
初中的德育課程,老師所講內容脫離不了課本,和生活中的內容沒有交集,教學內容太過空泛。不僅教師,學校也沒有加強對德育教學的重視,只是通過校規校紀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初中生正處于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身心發展迅速,他們正在此時逐漸形成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這個時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結合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進行生活化教學。
2.初中德育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初中的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過政治課進行的,但是一般的政治課都是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學生在座位上低著頭聽,氣氛沉悶,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單一的灌輸式教育已經過時,教師應該認識到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而不只是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去接受德育,教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如看視頻,進行案例重演等,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自主地糾正錯誤的觀念與思想。
3.德育教育中學生缺失主體地位
德育教學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只有老師的傳輸,卻沒有學生的接受與反饋,都不能算作優秀的德育教學。而當下的德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并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不停地灌輸課本上空洞乏味抽象的知識,學生并不能從中獲取真正有利于自身成長的知識。
二、和諧德育視角下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探討
1.注重生活化內容的挖掘,讓德育教學回歸生活
德育教學在初中主要借助的是思想品德課程這個平臺,雖然課本中空泛的大道理很多,但是也不乏具體的實例,有些例子也非常生活化。在我的課堂中,我就會注重生活化內容的講解,讓學生真正地接受書本中的知識。
2.借助生活現象,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不僅僅需要講解課本上的知識,照本宣書只會使學生覺得枯燥。教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德育材料,進行材料的積累,才能在德育課上舉出更多的生活化實例,讓學生覺得看得見、摸得著,有一種真實感。借助實際內容進行道德思想的滲透,可以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教學方式也要生活化,課堂形式要靈活多變,可以根據最近發生在生活中的實例,采用討論、演講、排練短劇等形式,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比如,我在講到《網絡交往新空間》時,會將最近網絡上很火的新聞做成PPT,比如尋人啟事找人成功,網絡交友被騙,朋友圈假貨等。之后讓學生進行拓展思維,討論網絡的好處與壞處,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的例子感受到網絡的雙刃劍作用,從而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往理念。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設寬松和諧環境
在日常的管理中,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不能強迫學生遵規守矩,而是要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自己遵守校規校紀的責任,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比如,在課堂上我不會因為一個學生說話而讓他出門罰站,我反而會鼓勵同學們課下和這名同學面對面談話,提出他上課說話影響到周圍所有同學聽課,他自己也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進而進行自我糾正。
4.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感悟德育
社會實踐是讓學生能積極主動接受正確道德觀念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在實踐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社會,更加真實地體驗到生活中的各種道德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和學校的規定,盡可能地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比如,我會與相關志愿者協會聯系,安排學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們相處半天,體會到要愛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我還會組織他們去社區打掃衛生,讓他們了解社會公德;以及鼓勵他們參加志愿賣報活動,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氣,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健康的價值觀。
5.注重家庭教育,形成家校良性合作機制
學生的道德教育只依靠學校和老師是沒有辦法完成的,要形成學校、老師和家長的統一體。學生在家里主要是和父母溝通,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教育理念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應該和家長經常進行溝通,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老師一起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守紀律的好孩子。我在家長會上都會著重強調家長對于孩子性格觀念形成的重要性,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交流,多通過生活實例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
三、結語
初中的德育對形成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是非常重要的,而德育生活化是德育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目前,初中德育教學存在三方面的問題。第一,初中德育教育脫離生活;第二,初中德育教學形式相對單一;第三,德育教育中學生缺失主體地位。為了加強道德教育,學校老師應該注重生活化內容的挖掘,讓德育教學回歸生活;并且要借助生活現象進行德育滲透;還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感悟德育;最后還要注重家庭教育,形成家校良性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57-01
艾滋病是?魅拘約膊。?是HIV對人體免疫系統中CD4+細胞進行攻擊和大量破壞,從而破壞人體免疫功能,能在人體內潛伏數年甚至十數年,目前尚無治愈辦法,只能依靠抗病毒類藥物進行控制,其病死率較高[1]。本研究觀察組對20例艾滋病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后取得了顯著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地區發現的接受治療的40例艾滋病患者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2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5±23.5)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5±3)月。觀察組中,男16例,女4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3.5±23.5)歲,病程2~9個月,平均病程(5.5±3.5)月;兩組患者資料比較結果p>0.05,可作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用藥指導、健康教育、飲食護理以及消毒隔離措施。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方案:查找關于艾滋病相關文獻資料,根據尋找到的循證依據對患者進行全面分析、評估制定可行的個體化循證護理。
1.2.1 循證證據檢索心理干預 (1)對于初次住院治療的患者,責任護士應當先帶領其對醫院、病房等環境進行熟悉,以便患者盡快適應;(2)患者入院第一周每天進行1h團體心理輔導,讓患者對艾滋病相關的認識偏差、自我否認等情況,通過短片、故事講述的形式為患者進行教育,使患者能清楚認識到負面情緒、錯誤理解對治療的壞處和對自身生活的影響;(3)入院第二周開始邀請家屬參與治療,讓家屬清楚家庭的支持對艾滋病患者生存的重要意義,并教導家屬掌握相應的心理支持技巧;(4)入院第三周指導患者通過病友資源、網絡等途徑獲取更多的心理支持;(5)建立艾滋病溫馨家園,由志愿者為患者送上關懷和慰問,讓患者感受到社會對其的關愛。
1.2.2 循證證據檢索健康教育干預 (1)入院后每周進行一次艾滋病相關健康知識教育,為患者講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感染、治療原理等知識。課后開展團體互動游戲,增加患者之間的認識,找到和自己有共鳴的病友,共同定下一個康復目標,并互相勉勵和開導。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增加患者心理負面情緒的釋放以及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積極配合治療;(2)為患者提供抗病毒藥物信息的指導,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營養的攝入、保證足夠的睡眠、降低傳播等,并對藥物服用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說明,讓患者做好抗病毒藥物帶來的不適的心理準備,并指導患者堅持終生服用抗生素治療才會有理想的效果。
1.3 療效評價與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自尊量表》和《應對方式量表》[2]對干預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自尊水平和應對方式變化情況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中進行統計與分析,采用t檢驗,若P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 護理干預6個月后,對照組和觀察組自尊水平評分分別為:(22.15±2.65)、(27.31±2.78),t=7.358,p=0.000;經過不同護理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積極應對評分分別為:(12.53±5.14)、(19.57±8.56),t=3.861,p=0.000;兩組消極應對評分分別為:(3.42±4.18)、(7.14±1.93),t=4.425,p=0.000;組間比較結果p
3 討論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總是認為老師的話就是對的,學生就應該無條件服從,不聽我的話就是違反紀律,一切違反紀律的事都不能做,即使是老師錯了,也不能隨意爭辯。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難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不會犯錯嗎?難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對的嗎?那所謂的對的事情又是怎么比較概括出來的呢?難道學生說的東西就沒有正確的嗎?我意識到,也許這就是我們現在普遍的問題:地位不平等,這樣的一種情況也許就來源于我們和學生溝通太少。冷靜思考過后,我覺得師生之間溝通需要藝術,而需要調整的大體是以下幾個方面:
師生關系的平等問題;學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對于學生的理解角度;擺正心態融入其中;鼓勵話語勝過千言。
下面我分別細說一下這幾點。
一、師生關系的平等問題
就像我們每天經歷的,檢查完作業如果不滿意馬上叫來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認為你就應該聽我的話,怎么能沒有完成作業。我想多數同學都是認真完成的,而教師往往總是以其中幾個犯錯誤的同學為例評價學生作業,這樣就會影響到對全班同學作業的評審態度。這樣不平等或過于簡單粗暴的方式,有時候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有的時候了解情況,給學生機會,可能效果要好得多。舉一個例子:有一次留預習課文,別的學生完成得很好,只有一個同學沒寫段落大意和詞語,這讓我很氣憤,我總認為這么簡單的作業怎么能不按時完成呢?所以下課把學生叫來進行了批評。當時學生什么都沒有說,只是低著頭,默默地拿回本子,重新書寫。他走以后有班級干部悄悄告訴我,老師,他爺爺昨天突然去世了。當時我一愣,緩過思路的時候我讓那名學生回來,問了情況,他眼淚就下來了,說事發突然,耽誤了作業。我一下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惱,也許我之前問一嘴,也不會給他更多一絲的難過。所以,我覺得和學生溝通,哪怕就是簡單的一句話,也要說在前面,不要留有遺憾。
二、學生心理特征的了解
這是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首要條件。老師必須了解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學生言語發展的情況和心理過程、個性發展的情況,能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談話,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于1~3年級的孩子來說,要了解他們還是小孩子,心智上還不成熟,對于很多事情認知很少,也許對于基本的是非觀念也沒有分得特別明顯,所以在交流和溝通時,盡量以他們能夠聽得懂的簡單話語,這樣讓他們有親切感,并且容易接受。而對于4~5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水平要提高一些,對于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心理上期待長大,期待認可,這就要盡量多地去傾聽,知道他們心里想的是什么,懂得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的思維。這樣他們覺得人格平等,溝通起來容易一些。和學生的談話方式也要以朋友的角度去說,切入的角度對等,他們就愿意去敞開心扉,朋友之間的聊天要輕松自如得多,所以對于溝通的藝術來說,談話的角度很重要。
三、對于學生的理解角度
雖然作為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一方,但是他們是正在成長的孩子,對于世界有很多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也許他們不需要大人的理解,他們需要的是同學之間彼此的接受。有些東西是孩子們之間約定俗成的,他們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去對待一些事情,可能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語言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去解讀童真世界,不要非得把它翻譯成大人的思維,直接讓自己變成孩子,這個溝通方式輕松解決。
四、擺正心態融入其中
當你要和學生溝通交流時,你要盡可能從學生本身或他們所處的環境找出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網絡游戲或網上聊天是當今許多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不妨找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幫你建群,把全班同學拉入,代替老師做管理員,彼此之間交流一些玩耍一類的話題,搞清楚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從而在其中適時地進行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就影響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也能讓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有自己更多的認知。比如:我們班級就建立了QQ群,我讓學生做管理員,對于他們聊天的內容我能第一時間看到,而且知道他們回家以后會做些什么,第一時間知道他們的活動,還有同學的心情變化,這對他們思想的整體把握很有好處,在引導上我就會有更快更好的思考總結。
五、鼓勵話語勝過千言
學生是一本書,你幫他在上面畫了什么,他的藍圖里就會留下什么。就像有的人說,家庭不同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不同,而同樣的,老師的話語不同,就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他們更多的是需要一種鼓勵,就好似一股暖流溫暖人的心田,即使他認為有難度的事情,也愿意為了老師的鼓勵再去努力,也許奇跡往往就產生于此。而批評性的話語,總會讓人心生懊惱,后悔煩躁,進而影響了心情,做什么都沒有動力,就會越做越做不好,成了惡性循環。和聲細語往往事半功倍,你給學生什么,他們就會給你回饋什么,你的溫和鼓勵,也能換回他們的積極努力。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陪伴;老師的教育,離不開學生的聆聽。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建立在一種平等的姿態上,擺正心態。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很好地掌握這門藝術的基本規律,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學會一些交流溝通的技巧,相信不久以后,你就能真正地走進一個童真的世界,去發現更多的美好。
【關鍵字】初中語文;創新教育;問題;方法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學中所面對的對象不全面
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仍然為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往往圍繞升學率的提高設置教學任務。許多教師往往只關注班級內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忽視了本應該多給予教學指導和關注的成績較差的同學,導致班級內成績的分化日益明顯。另一方面,我國現行應試教育體制的單一性試卷成績評價體系,實則為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培育出學生也往往是高分低能,這與我國的素質教育目標相背離。
2、忽視了學生的主置。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引導,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導致學生產生思維上的依賴性,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更談不上去創造性的思維。
3、對教學目的的認識存在偏差。
初中語文的教學任務是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在聽、說、讀、寫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和領悟能力,通過長期且系統的大量訓練使學生具有獨立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于此同時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而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對這一整體教學目標的認知仍存在偏差,一味的要求學生埋頭苦讀,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初中語文教育創新方法
(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 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包括與語言能力有關的積極、健康的價值取向、認知態度、情感態度以及思維意識,當然這一切語文素養的養成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語文基礎應知識。其中培養學生的語感,便是在長期的語言教學實踐中所培養起來對語言的整體感知和審美理解能力。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途徑如下:
1以培養語感為教學切入點
語感的培養是強化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要素,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的語感培養方法如下:
1)教師在范文朗讀中融合感情、表動、肢體動作等豐富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體味中進行模仿,并在反復的吟誦中體會文章包涵的感情、事件發生場景、人物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學生在耳濡目染、親身感知中獲得認知能力生的升華,從而感知語言之美。
2)引導學生分析作品, 體味含蓄之意, 言下之意和言外之意。
(二)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的, 構建語文學習的平臺體系。
培養創新精神是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 教師的教學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 應該注意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宣傳先進典型, 鼓勵向上求新。
2 活躍課堂氣氛, 培養創新意識。可以在課堂上做到“ 三個提倡” ( 即上講臺、七嘴八舌、標新立異) 和“ 三個不準”(滿堂灌、照本宣科和熄滅學生思維的火花) , 努力營造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 其著眼點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 重視個性發展。有人說得好: 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貓, 但可能造就一個科學家。教師應該為具有不同秉賦和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 為他們提供開發潛能勇于創新的機會。
2、加強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的認知自己、審視自己、協調與他人的關系,以正確的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明確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樹立要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的遠大理想。語文學科作為人文教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責任和義務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抽取其中的人文教育可利用資源,如《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讓學生明白做人與處事的基本道理;《種一片太陽花》令學生了解“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事業才能長盛不衰”的含義;《散步》叫學生曉諭“扶老攜幼,勇擔人生責任”的內涵……
3、優化學生創新思維品質
開展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在思想上擺脫對家長、教師和同學的依賴。創造性思維主要包括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異向思維等多個方面。下面僅就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進行探討:
(1)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所謂發散思維,即是根據已有知識體系,多角度、多層面、多途徑的找尋問題解決的方法,它不拘泥與常規思維方法和既有的問題解決方式,而是善于求“異”、善于求“新”。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結合聽、說、讀、寫各個環節的教學要求,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如:鼓勵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來思考文中問題的獨特解決方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設置能激發學生發散思維興趣的作文題目,如《“0”的聯想》、《“?”的聯想》等等。
(2)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辯證思維法去多角度的審視問題,讓學生多從對立的角度對問題進行質疑,如“教師的方法一定是正確的嗎?”、“將故事的人物角色互換會發生什么?”、“多讀書的好處和壞處各是什么?”,以此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擺脫常規知識的束縛,去創造性的思維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彭小虎.論創新教育的三個層次[J].教育科學.2001(02)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 學習目的 成就感 信息素養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提出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農村中學生家中有電腦的比例較低,加之學校機房硬件設施較為簡陋,很多學生在掌握這門課程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與學生的交流,我發現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生有自卑心理、存在依賴心理。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了快樂。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我采用一些創新型的教學模式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充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讓學生在電腦學習中找到快樂。
一、學習目的不明確
信息技術這門課收效甚微缺乏成功感,因此一些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學無所用,可學可不學,興趣低下;他們只對網絡部分感興趣,因為網上繽紛的世界很有吸引力,課堂上的枯燥知識和機房里那些困難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望而卻步。現代心理學表明,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是緊密聯系的,怎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筆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如,在講解電腦的硬件和軟件時,我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讓課堂變得有趣。讓學生親手摸一摸電腦的硬件設施,插一插網線,在動手中體會到成就感。有些學生會大叫“老師,我能讓電腦上網了”。這種心態正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在實踐中有了成就感,體會了快樂,就會學得牢、記得牢。根據學生學習的現狀,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目的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針對自己的情況學習。
二、學生不敢動手,有自卑心理
筆者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一上課,他就站在那里看,別的學生都在做操作題,他說:“上課時聽懂,老師一讓操作就不會了。”像這樣的學生有很多。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總是不能單獨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如:找一些圖片,或做一些自選圖形,有的甚至連鼠標都不敢碰,等等)。有以下幾點壞處:(1)它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帶著消極的情緒和灰暗的心理學習,失去了學習和進步的基本動力。(2)這種心態不僅導致學生成就動機水平下降,而且對于學生的性格產生不好的影響。要讓學生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體驗成功、體會成就感,從而帶來終身發展的人格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經常性地輔導并鼓勵這些學生,多讓他們進行演示操作表現自己,獲得成功。對學生自發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先行解答,而是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動手做。對不愛表現的學生,盡量利用各種時機,鼓勵他們表現,克服自卑心理,讓他們敢于動手做,充分體現快樂。
三、存在依賴心理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和教科書幾乎主宰了學生的一切,讓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其對于學生人格發展的不良影響卻常常被忽視了。它對學生人格的最大影響就是形成學生的一種非獨立的依賴性人格。這種人格特征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造成消極影響。在調查過程中,有62%的學生缺乏學習獨立性而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學生每天的任務就是“聽從”安排,“接受”知識,在家里又是家長決定一切,家長安排一切,甚至連孩子課余時間都由家長支配,久而久之,學生就習慣了被動,習慣了“聽話”,最終習慣了難以改變的人格。這種人格特征會對學生的學習及行為方式產生以下影響:(1)喪失學習的主動精神。(2)降低了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發展程度。(3)依賴性人格導致學生變得毫無創造性。(4)過分的依賴性導致學生行為的自律性和責任感降低。對這些依賴心理比較重的學生,我們要讓他們相信,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即學生有可能超過老師。我們要多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人格品質(布置的任務最好讓他們獨立完成,或給他們一些提示),減少不必要的包辦和控制(當他們提出不會操作時,不能馬上就把正確的操作方法演示給他們看并要他們記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育的主體。讓學生在自我控制的過程中學會自律,在自主活動過程中學會獨立,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樹立責任感。
關鍵詞: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弊端
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已經成為教學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計算機多媒體圖文并茂與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不僅體現了其本質與內涵,還對學生的認知環境進行了一個較好的改善,增強了學生認識和理解抽象事物的感受和能力,也將教學活動引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在主張素質教育的當代,恰當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能夠大面積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正確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成為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養。那么,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對于教學活動又有哪些好處與壞處呢,下面就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1、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將計算機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還能吸引學生注意。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而學生則在臺下昏昏欲睡的尷尬情景。這種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得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的生動與有趣,也可以通過絢麗的畫面以及直觀的形象多角度地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更為生動具體。
2、促進感知認識的形成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能夠根據教材的內容,將靜、動、畫三者結合起來,并且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更為深刻地理解知識。
3、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學生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遠比學習知識本身更為重要,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對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起到一個鼓勵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鼓勵學生打破思維的定式,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勇于通過實踐來證明觀點的成立,以及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4、使教學活動更容易操作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讓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特征,并根據這些規律設計教學。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對抽象的事物進行理解,通過形象思維來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知識本身就是具有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傳統教學的單一板書形式極大地抹殺了知識的這種立體感,而計算機多媒體的輔助將知識的呈現變得直觀化、立體化,也形象地展示了教師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抽象知識。
5、增大信息量,優化教學質量
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是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也就是說,同一個班的學生其知識背景與生活環境都有這差異,這就導致了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所不同。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學習到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教師就應該加大教學活動傳播的信息量,將知識的層次感體現出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計算機多媒體能在一瞬間展示出許許多多的圖形和文字,傳遞出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信息量,也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教學時間。這是由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許多抽象的概念生動地展現出來,以此來緩解這些知識點的難度,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弊端
對于傳統教學方式與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現代教學方式,人們還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甚至還有人認為只是運用了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是將傳統教育轉化為了現代教育,其實,雖然計算機多媒體有著獨特的優勢,其運用對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但如果一味執著,而不根據實際情況來輔助教學,那么也會給教學活動帶來不利的影響。
1、計算機多媒體替代了學生的自主思維
計算機多媒體可以將靜態的事物變為動態的事物,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但是如果完全依賴計算機多媒體來教學,把所有的抽象問題都形象化,也不利于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不能因為只注重思維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思維的過程。
2、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制作精力有限
現在,很多教師僅僅為了上好公開課而專門制作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這樣就導致了教師過多地將精力花費在課件的制作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的研究,將公開課變成了一堂課件展示課。如此繁雜的工程量使得許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多媒體的運用敬而遠之。
3、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較為程序化
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按部就班地對著多媒體課件進行按鍵,這是由于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設計好了一堂課的程序,如此一來就容易將課堂變成一堂對多媒體的機械放映,學生也就成為了純粹的觀看者,這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有不利影響。
4、“板書式”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化
另外,許多多媒體課件根本就只是一種課本的搬家,替代板書。導致整節課教師都不再板書。而有的教師因為對計算機的操作不夠熟練,就造成了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進行。還有的課件制作比較粗糙,例如鏈接不好等等,往往造成老師手足無措,使得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就只是一種點綴甚至是累贅。
四、小結
總而言之,計算機多媒體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大勢所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意義。但也并不是說從今以后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相反,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補充,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左金平;淺談多媒體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J].經濟師,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