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河流防治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河流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河流防治措施

        第1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 豬瘟;流行特點;表現形式;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2.6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3-0340-01

        1 流行特點

        現在豬瘟沒有大規模暴發,而呈周期性、波浪性、區域性、散發性流行,病程由急性變為慢性,病情來勢也較為緩和。在臨床上典型豬瘟較少發生,非典型的溫和型豬瘟發生較多。表現為:持續性感染、隱性感染、帶毒現象、混合感染等,且非典型豬瘟在一些地方發生頻率有所增高。妊娠母豬普遍存在隱性即潛伏感染,帶毒母豬通常不表現臨床癥狀和典型的病理變化,多表現為繁殖障礙。發病日齡日趨偏小,多發生于胎豬、仔豬。2周齡以下最為普遍,死亡率最高的是2~3周齡乳豬和斷奶前后的仔豬。發病季節不明顯,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2 臨床癥狀及病理特點

        體溫通常在38.5~39.0℃,潛伏期較長,最長可達1個月以上,病程有時可達2~3個月,甚至更長。主要臨床表現為耳紺、尾紺、耳殼脫落現象;皮膚干燥呈壞疽,似花皮豬。有時表現神經癥狀,步態不穩或后肢癱瘓,喜喝污水。病理解剖多見扁桃體出血性水腫,嚴重者壞死、潰瘍、化膿;腎臟多見溝狀結構;膽囊腫大,膽汁濃稠。

        3 當前豬瘟表現形式

        3.1 繁殖障礙型豬瘟

        該類型表現為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及后期侵襲性豬瘟。妊娠母豬帶毒綜合癥常表現為5種形式:一是抗體水平低下的母豬在妊娠期間感染豬瘟病毒時,多呈亞臨床癥狀。病毒通過胎盤屏障感染胎兒,引起流產、死胎、木乃伊、畸形胎兒及產出無活力的弱仔,出現新生仔豬先天性震顫及帶毒仔豬生長發育滯后和死亡的現象。二是在妊娠10d內感染,常導致胎兒死亡和吸收,母豬出現再;妊娠15~65d內感染,多見畸形胎兒,胎豬出現水腫、胸水、腹水、肺發育不全、斑點肝、象鼻豬、小耳、小眼、無毛、前肢關節彎曲等;妊娠90d感染,死胎率最高;產前1周感染,不影響胎兒存活,但可導致新生仔豬活力降低及發病死亡。三是胎內感染的仔豬,若存活,多在產后10~24h發病,表現為體溫40~41℃,稽留不退,喜堆在一起,不吮奶,全身或局部肌肉震顫,共濟失調,關節腫大,耳、尾、腹部皮膚發紺,有紫紅斑點,腹瀉與便秘交替產生。四是有些胎內感染豬瘟病毒的仔豬,外表健康,發育也正常;但在4~6周甚至數月后開始表現臨床癥狀。五是疫苗注射后不能產生抗體,仍可發病;但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后期侵襲性豬瘟:仔豬出生后生長良好,一旦斷奶后,仔豬即連續出現癥狀,治療無效,病程1周左右,死亡率高,自愈后易成僵豬。

        3.2 溫和型豬瘟

        通常情況下不表現臨床癥狀,但當機體免疫狀況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可引起感染豬發病,癥狀可長期存在,可水平傳播給其他易感豬。主要表現為:貧血、消瘦、腹瀉與便秘交替產生;耳尖、尾根及四肢皮膚發生壞死亡,甚至脫落。

        4 綜合防治措施

        4.1 加強種豬群豬瘟病毒的凈化

        種豬的持續感染或帶毒仔豬是發生豬瘟的最大威脅。持續感染的母豬注射豬瘟疫苗后抗體水平通常不明顯上升,要堅決淘汰,不能再作為繁殖或配種之用,以達到凈化種豬群的目的。具體做法是:一旦確認豬場存在豬瘟時,要立即實施凈化,采集所有種豬扁桃體進行熒光抗體試驗檢查,只要檢查出豬瘟抗原陽性的豬,一律立即淘汰。

        4.2 提高免疫質量

        4.2.1 注重疫苗選擇。目前用于預防豬瘟的疫苗主要有:豬瘟活疫苗(Ⅰ),為組織苗,分為乳兔苗和脾淋苗;豬瘟活疫苗(Ⅱ),為細胞苗。此外,還有豬瘟―豬丹毒二聯苗和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經常使用豬二聯或三聯苗會造成豬瘟免疫效果差。最好使用單苗進行免疫,尤其是規模豬場最好選用脾淋苗。

        4.2.2 科學掌握免疫劑量。當前僅豬瘟疫苗可適當增加免疫劑量,一般加大劑量3~5倍。

        4.2.3 嚴格免疫操作規程。嚴格進行消毒,實行一豬一針頭;注意把握疫苗的稀釋、注射部位,同時還應考慮到其他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

        4.2.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仔豬首免的時間是關鍵,許多仔豬30日齡以內注射疫苗后,由于母源抗體的干擾,并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力。對仔豬監測抗體時,了解母源抗體的降低時間,以選定首免日齡以及合理的種豬免疫時間。仔豬死亡較多的豬場,可采用超前免疫,即零時免疫;一般情況可按25~34日齡及60~70日齡各免疫1次,母豬配種前免疫1次,盡量不要在懷孕期間用豬瘟疫苗免疫。種公豬每年至少免疫2次。

        5 參考文獻

        [1] 陳田梅,王榮祥,王強,等.豬瘟防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1):111-113.

        第2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豬繁殖障礙綜合病;流行特點;綜合防治措施

        自2007年豬病毒性繁殖障礙病在紅河州大面積感染發病后,長期以來其對紅河州的生豬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就目前而言,對于豬病毒性繁殖障礙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性藥物,當疾病發生后只能依靠疫苗的緊急接種和加強消毒等綜合防治措施來平息疫情或降低經濟損失。因此,了解、熟悉本病的流行特點,以便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進行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

        1流行特點

        一是混合感染嚴重,多因子疫情變得日益普遍,疫病種類增多,傳播速度加快。幾種病毒病血清學檢測的陽性率呈正相關,即幾種病毒性疾病的血清學檢測多為陽性,大大增加了臨床判斷的難度,但也反映出豬的飼養管理不良。二是發病和死亡多集中于雙月齡前的仔豬,妊娠母豬在懷孕前期或中期雖然發病不太突出,但在懷孕后期和產仔時出現繁殖障礙性疾病[1]。三是古典型的疾病少見,非典型性疾病增多,包括非典型性疾病的種類和病例的數量都在增多。如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等都出現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廣泛,發病率也很高,給診斷與防治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2]。四是發病率與季節、胎次、豬的管理水平有關[3]。一般5—10月,乙型腦炎病毒抗體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季節,管理粗放的豬場,細小病毒、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病毒陽性率高。2003—2007年,紅河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全州開展了大規模的豬疫病普查,結果表明石屏縣豬繁殖障礙綜合癥發病率,種公豬為23.6%、妊娠母豬為40.6%,初生乳豬死亡率為18.6%。在死亡乳豬中,流產占10.1%、死胎占53.7%、弱仔占32.5%、畸形占2.9%;初步查清了引起石屏縣豬繁殖障礙綜合癥的主要病原有細小病毒、圓環病毒、偽狂犬、衣原體、乙型腦炎、弓形蟲、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豬瘟和布魯氏菌等9種病原。總感染率達75.2%,其中單一病原感染占39.6%、混合感染占35.6%。五是老病未絕,新病不斷出現。混合、并發或繼發感染增多,病毒病成為傳染性疾病的主體,發病和死亡多集中于雙月齡前的仔豬,古典型的疾病少見,非典型性疾病增多,治療的效果不佳,已成為紅河州豬病的主要流行特點。

        2綜合防治措施

        2.1加強飼養管理

        目前,治療豬繁殖障礙綜合病尚無有效藥物,除非用高免血清但不經濟。因此,應加強預防措施。一是培育健康豬群,堅持自繁自養,嚴把進種關。加強污染豬群的凈化,及時淘汰病毒感染豬,同時配合帶豬消毒,夏季消滅蚊、蠅,禁用未經處理的豬下水喂豬。二是建立嚴格的日常消毒制度。豬場每欄舍每周進行1~2次全面消毒,欄內及豬體用可帶畜消毒的消毒藥,如菌毒清或騰駿威牌復合醛等。通道和欄外場地用2%燒堿噴灑消毒。同時,注意尿、污水、垃圾的處理消毒。

        2.2加強免疫

        一是擴大免疫的對象及范圍。全縣所有公豬及母豬飼養戶(場)飼養的后備公豬、后備母豬、種公豬、能繁母豬、母豬飼養戶出售前的斷奶仔豬。飼養水平較低地區農戶飼養的商品豬,強制免疫病種免疫期滿后,進行適時補針。二是增加免疫病種:全縣統一計劃免疫程序,在國家制定的強制免疫病種豬瘟、藍耳病、口蹄疫的基礎上,加豬肺疫、豬偽狂犬、豬細小病毒、豬乙型腦炎、豬副傷寒5個病種。三是實施計劃免疫程序。商品豬免疫程序:必須注射4次,有3次根據當地疫情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免疫或注射。24日齡強制免疫藍耳病(變異株)疫苗,肌肉注射1頭份;35日齡選擇性免疫副傷寒疫苗,口服5頭份;42日齡強制免疫豬瘟脾淋苗,肌肉注射1頭份;49日齡第2次加強免疫藍耳病(變異株)疫苗,肌肉注射1頭份[4];56日齡選擇性免疫豬肺疫凍干苗,肌肉注射1頭份;63日齡強制免疫口蹄疫滅活苗,肌肉注射2 mL;為了提高仔豬免疫效果,要求3日齡時注射或中服性血素。后備公豬和母豬的免疫程序:到雙月齡時免疫9次,其中強制免疫4次,必須免疫2次,選擇性免疫注射3次。20日齡強制免疫藍耳病(變異株)疫苗,肌肉注射1頭份;27日齡必須免疫偽狂犬病基因缺欠疫苗,頸部皮下注射3 mL;35日齡選擇性免疫副傷寒疫苗,口服5頭份;42日齡強制免疫豬瘟脾淋苗和口蹄疫滅活苗,分開肌肉注射豬瘟1頭份,口蹄疫疫苗2 mL;49日齡第2次加強免疫藍耳病(變異株)疫苗,肌肉注射2 mL;56日齡選擇性免疫豬肺疫凍干苗,肌肉注射1頭份;63日齡強制免疫口蹄疫滅活苗,肌肉注射2 mL;配種前15 d,使用偽狂犬病基因缺失苗,頸部皮下注射1頭份;配種前8 d,強制免疫細小病毒滅活苗,肌肉注射1頭份;為了提高仔豬免疫效果,建議3日齡時注射牲血素。另外,每年4月在蚊蠅大量滋生前免疫1次乙型腦炎疫苗。能繁母豬免疫程序:前3胎次的母豬,每一胎次免疫5次,其中強制免疫3次,必須免疫3次。產仔后20 d,強制免疫豬瘟脾淋苗,肌肉注射1頭份;產仔后27 d,使用細小病毒疫苗,肌肉注射1頭份,前3胎免疫,以后可以不免;產仔后34 d,必須免疫偽狂犬滅活疫苗,肌肉注射1頭份;產仔后42 d,強制免疫藍耳病(變異株)疫苗,肌肉注射1頭份產仔后49 d,強制免疫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3 mL;乙型腦炎只在每年4月蚊蠅滋生前免疫1次。公豬免疫程序:每年4月注射乙型腦炎疫苗,此外每半年注射6次,其中,春、秋兩季分別免疫1次豬瘟脾淋苗、豬肺疫疫苗、口蹄疫疫苗、藍耳病苗(變異株)、偽狂犬和細小病毒疫苗,各種苗的免疫相隔7 d。對重點豬場及母豬的集中養殖區抽樣,檢測各種疫苗免疫后抗體產生情況,掌握免疫成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參考文獻

        [1] 張啟俊.母豬繁殖障礙的預防[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6):111-113.

        [2] 衛金良.規模化豬場豬繁殖障礙性疫病的鑒別診斷[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343-344.

        第3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1股份制改造中國有資產流失的會計原因

        1.1在資產重組中,對國有資產不進行評估或者低估國有資產價值改造過程中許多企業經常的做法是把資產重組的財務處理當作企業合并的賬務處理,不進行資產評估,直接以國有資產賬面價值作為國家的所有者權益折股。實際上,資產重組不同于企業合并,前者是一種產權交易,后者不是。而且由于國有企業的長期積累及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原則的賬面價值已遠遠低于國有資產的公允價值,這就使得國有股在改組后的股份制企業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以股權所占比例為基數計算的股利也將減少。另外,由于部分評估機構與國有企業的不法之人勾結低估固定資產價值,同樣也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1.2資產評估增值部分的賬務處理不合規范有的國有企業為了能在會計報表上反映出三年以上連續盈利及有一定的利潤率,以便能順利進行股份制改造或上市,把應計人“資本公積金”的資產評估增值部分計人“營業外收人”科目,以達到虛調利潤的目的,這減少了所有者權益,損害了國家利益。

        1.3對國有無形資產的界定不規范由于無形資產不具備實物形態,對其價值的確定有許多不規范的地方。特別是土地使用權,由于土地最初都是以行政劃撥的方式分給國有企業,所以在許多國有企業賬面上都沒有反映出“土地使用權”的價值,從而造成了國有資產的賬外流失。

        1.4對國有企業潛在虧損的處理不當過去在國有企業中,為了完成計劃指標,企業往往通過將費用掛賬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通常將營業外支出、財務費用及管理費用等掛在待攤費用帳上。由于待攤費用作為一種“虛擬資產”,企業在股份制改造中往往直接沖減所有者權益。但筆者認為,這一做法不妥。因為對于待攤費用中的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和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后攤銷,雖然賬面上不反映這些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及固定資產因修理而增值的部分,但這些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有的仍在生產中存在,固定資產也會因修理而延長使用壽命或提高生產效率,這些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因而可以說這一部分待攤費用具有資產的特征,所以將待攤費用不分具體情況減少所有者權益的做法是不正確的,無形中減少了國有權益。

        2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應采取的措施

        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國產權制度不完善,產權關系模糊,缺乏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監控體系。為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2.1盡快理順國有資產產權關系我國的國有資產名為全民所有,但實際上全民是不可能直接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的,只能通過委托方式行使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權,按照國有資產:“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管理”的原則,政府再委派國有資產代表參加國有企業股東會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

        2.2完善國有企業的審計監督機制為減少所有者和經營者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有必要對國有資產的管理進行審計監督。國有企業在改組為股份制過程中,需要代表社會公眾利益的社會審計來滿足社會公眾確認會計報表公允性和可靠性的需要,對國有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第4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 燃煤電廠;二氧化硫;現狀;發展趨勢;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X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81-0175-02

        “十五”以來,中國能源消費超常規增長,煤炭消費量從2000年的13.2億噸猛增至2005年的21.67億噸,其中電煤消耗約占全國消費量的一半以上。作為“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兩項約束性指標,到2010年,全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必須控制在951.7萬噸以下,比2005年降低近30% ,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和減排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盡管我國在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與治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實際的二氧化硫排放與治理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現狀,探究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發展趨勢,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與治理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1 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現狀與問題

        1.1 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管理措施不到位

        目前來講,我國對于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排污收費制度,這種制度實施于20世紀80年代,由于排污收費制度中的收費標準與二氧化硫處理成本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這種排污收費制度早已不適應現代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管理的需要。隨著燃煤電廠的不斷發展,二氧化硫污染欠賬越來越多,二氧化硫排污收費已經很難在全國實施。另外,我國關于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管理的其他管理以及獎懲措施還是不完善。存在著很多的漏洞,這都導致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管理措施不到住問題日益突出。

        1.2 國產化脫硫技術開發起步較晚,裝備水平不高

        目前國際上的發達國家對于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燃煤電廠脫硫技術,研發成功了高端的脫硫裝備,但是由于資金原因,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在技術和裝備上都存在著巨大問題。現在我國的燃煤電廠對于二氧化硫減排技術主要是引進和汲取外國技術,設備同樣來自于國外,我國還沒有形成適合本國的二氧化硫減排技術和設備。總之,國產化脫硫技術開發起步較晚,裝備水平不高是目前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閥門存在的重要問題。

        2 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面臨形式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我國燃煤電廠發展速度與規模都是相當大的,同樣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也是直線加劇。盡管燃煤電廠迅速發展給我國經濟帶來了重大機遇,但是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也給我國的環境生態帶來威脅。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例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規劃》等相關制度的實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起到了一定的雅致與束縛作用。

        3 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治理措施

        1)加快實施燃煤電廠脫硫工程,是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根本保障

        燃煤電廠脫硫工程是目前我國燃煤電廠吸取國外燃煤電廠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策略,這一策略的實施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問題。嚴格控制新建項目二氧化硫排放量,新、改、擴建煤電機組必須同步安裝脫硫裝置,其二氧化硫指標須通過現役機組脫硫削減和小機組關停騰出容量獲取。加快實施燃煤電廠脫硫工程,保證完成國家“十一五”減排目標,為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2)逐步淘汰小火電機組,是減排二氧化硫的重要措施

        小火電機組是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來源,從一定程度上講,控制住了小火電機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二氧化硫排放。按照《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確定了“十一五”期問關閉5 000多萬千瓦小火電的任務,將減排160萬噸二氧化硫。這是國家根據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現狀所采取的重要措施,這一措施的實施將極大地改變為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問題,促進我國燃煤電廠和環境生態的和諧發展。

        3)加強脫硫設施運行的監督管理

        控制與制約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除了要加強國家政策與法律法規的制定外,還應該加強脫硫設施運行的監督管理工作,這是做好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工作的關鍵。因此,國家有關部門甚至燃煤電廠內部建立健全相應的制約與監督機制,強化國家有關部門甚以及燃煤電廠領導的監督管理意識,促使燃煤電廠加強脫硫設施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已投運脫硫設施的減排作用。

        4 結論

        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減排是實現國家“十一五”減排目標的主戰場,燃煤電廠應依法經營,按照國家二氧化硫減排有關政策和規定,強化脫硫設施運行管理,將脫硫設備納入正常生產設備管理,脫硫設備的備品納入正常設備備品管理,確保脫硫設施長期可靠運行,為完成國家“十一五”減排目標做出貢獻。我國在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與治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實際的二氧化硫排放與治理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嚴重阻礙我國“十一五”減排目標的實現。燃煤電廠減排部門應該深入研究二氧化硫減排創新策略,為我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與治理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彭慧萍.降低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的探索[J].上海電力,2010(2).

        [2]邢偉.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減排形勢及治理措施分析[J].四川電力術,2010(9).

        第5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建筑施工;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存在輕視生態環境保護、重視工程成本和進度的問題,在施工現場沒有按照我國環保部門的相關規定組織施工,對附近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進而導致居民與企業之間出現糾紛。因此,對建筑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具有現實意義。

        1建筑施工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

        1.1噪聲污染

        在工程建設中,會使用到多種建筑設備,而設備在工作中會產生噪聲污染,對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

        1.2廢水污染

        在工程施工中,會產生泥漿、生活廢水、養護用水以及清洗水等施工廢水,一些建筑企業將廢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以及下水道中,不僅對附近水域帶來污染,同時也會堵塞水道,引發次生水污染等問題。

        1.3廢氣污染

        施工會產生大量的揚塵,對附近空氣帶來嚴重的污染,產生揚塵的主要原因為:細集料的使用、存放以及運輸,建筑垃圾以及土方挖掘,場地平整,空中廢料拋灑以及運輸車輛進出等。如果在干旱大風天氣下施工,揚塵現象會更加嚴重。同時,車輛尾氣、油漆稀釋劑、施工機械以及食堂大灶等,都會產生有機廢氣。

        1.4廢物污染

        廢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廢包裝、廢棄材料、廢棄拆除物、廢棄土方以及廢泥漿液等。一些建筑企業沒有對廢物進行集中處理,只是在施工現場隨意堆集,在施工結束后也沒有及時清理,當遭遇暴雨天氣后,廢物流入到河流中,容易造成河水污染。

        2建筑施工中環境污染問題的相關防治措施

        2.1提高企業重視程度

        首先,企業要組織所有員工開展環保教育,定期舉辦環保法規學習活動,提高所有員工的環保素質;其次,企業要嚴格按照環境體系的相關要求,編制施工環保指導書,并且按照相關要求開展施工作業;最后,企業要加強施工管理,設立施工環保小組,完善施工環保考核體系,將施工績效與環保工作掛鉤。

        2.2防治噪聲污染的主要措施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施工設備數量較多,其同時作業會產生噪聲污染,當各種噪聲不斷疊加后,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建筑企業要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控制噪聲污染:首先,在施工現場砌筑圍墻,針對敏感噪聲進行保護,如果施工現場噪聲過大,要安裝降噪聲圍簾;其次,對人為噪聲加強控制,嚴禁出現大聲喧嘩以及過度敲打等情況,提高施工人員的降噪意識,在搬運貨物、物體裝卸以及拆除模板過程中,要對噪聲進行有效控制;再次,結合不同階段的施工特點,對施工現場進行合理布置,將高噪聲的施工器械遠離學校、醫院以及居民區,并且做好施工協調工作,在居民休息時間段內,盡量不進行施工作業;最后,使用具有消聲設備或者低噪聲的機械,加強對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護,防止由于設備故障而產生噪聲污染。

        2.3防治粉塵污染的主要措施

        首先,企業要進一步優化施工組織,通過科學的組織方式,有效控制粉塵污染,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要對挖土方的數量、階段以及順序進行有效分析,減少土方回運和外運的數量以及次數,進而降低揚塵對空氣的污染;其次,硬化施工運輸路線,并且組織人員定期對路線進行壓塵灑水,對施工現場堆集的粉料進行科學處理,并且在施工現場安裝除塵設備;再次,嚴格管理運輸車輛,杜絕使用尾氣超標的車輛,車輛不能出現超載行為,對于承載散裝材料的運輸車輛,要設有遮蔽裝置,對車輪以及車幫進行及時沖洗,防止出現夾卷以及遺灑等情況;最后,如果是高層建筑,要嚴禁進行高空拋物,防止灰塵污染附近環境,企業要盡量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在施工中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施工現場盡量采用液化或者電能等清潔能源。

        2.4防治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首先,建筑企業要設置廢水沉淀池,廢水在流過沉淀池后,再經過市政污水網進行進一步過濾,嚴禁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下水道中;其次,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要一同經由市政污水網,再經過污水處理后進行排放,嚴禁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以及附近雨水管網中;最后,建筑企業要對各種設備和車輛的油、機油以及燃油等進行科學管理,各種廢棄油脂要進行集中處理,嚴禁排入到附近河流、市政水管網以及隨意處置。

        2.5防治廢物污染的主要措施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工程廢棄物,在施工結束后,一些被廢棄的材料被隨意堆放,如果遭遇暴雨大風天氣,可能會沖進附近水域中,對附近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建筑企業要通過以下措施,對廢物污染進行有效防治:首先,建筑企業要規范自身的運輸行為,不能隨意處理施工垃圾,在工程施工結束后,要組織人員對施工垃圾和建筑廢料進行清運,并且拆除工棚等施工建筑物,恢復施工現場的自然景觀;其次,在施工過程中,建筑企業要對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對油漆工、鋼筋工、焊工、電工以及木工等產生了物料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和利用,保護施工現場的環境。

        3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建筑施工所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建筑企業一定要制定科學的防治措施,遵守我國環保的相關標準和法規,堅持工程質量與環境保護并重,為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的同時,保護當地自然環境,為我國社會的穩步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小忠,李小燕.淺析建筑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措施[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9,22(3):79-80,78.[2017-09-04].

        [2]王躍進.建筑施工中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19):217-218.[2017-09-04].

        [3]邵明波.關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環境污染問題和防治措施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2(12):63.[2017-09-04].

        第6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防治措施

        1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圍堰拆除、河道疏浚、管理用房場平和道路場平等往往都會產生棄渣,根據棄渣堆放位置的地形條件,與河(溝)相對位置等,將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劃分為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庫區型等5種類型。棄渣的堆置不可避免地對原地表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壞,基于此,本文針對不同的棄渣場類型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使棄渣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2棄渣場分類

        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分為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庫區型5種類型,具體如下。

        2.1溝道型棄渣場

        根據洪水處理方式及堆渣方式,溝道型棄渣場可分為截洪式、滯洪式和填溝式3種。溝道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溝道內,堆渣體將溝道全部或部分填埋。適用于溝底平緩、肚大口小的溝谷,其攔擋工程為攔渣壩(堤)或擋渣墻,視情況配套攔洪及排水措施。

        2.2臨河型棄渣場

        臨河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河流或溝道兩岸較低臺地、階地和河灘地上,堆渣體臨河(溝)側底部低于河(溝)道設防洪水位,渣腳全部或部分受洪水影響。適用于河(溝)道流量大,河流或溝道兩岸有較寬臺地、階地或河灘地,其攔渣工程為攔渣堤。

        2.3坡地型棄渣場

        坡地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緩坡地、河流或溝道兩側較高臺地上,堆渣體底部高程高于河(溝)中棄渣場防洪水位。沿山坡堆放,坡度不大于25°且坡面穩定的山坡,其攔渣工程為擋渣墻。

        2.4平地型棄渣場

        平地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寬緩平地、河(溝)道兩岸階(平)地上,堆渣體底部高程低于或高于棄渣場設防洪水位,渣腳全部受洪水影響或不受洪水影響。適用于地形平緩,場地較寬地區;坡腳受洪水影響時其攔渣工程為圍渣堰,不受影響時可設擋渣墻,或不設擋墻,采取邊坡防護措施。2.5庫區型棄渣場庫區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庫區內河(溝)道兩岸臺地、階地和河灘地上,水庫建成后堆渣體全部或部分被庫水位淹沒。對于山區、丘陵區無合適堆渣場地,同時未建成水庫內有適合棄渣的溝道、臺地、階地和灘地,其攔渣工程主要為攔渣堤、邊坡防護工程或擋渣墻。

        3防治措施布局

        棄渣場防治措施分為攔擋工程、邊坡防護工程、防洪排導工程、植被恢復工程和臨時防護工程,不同的棄渣場防護的重點、部位以及措施類型均有所不同.

        3.1土地整治工程

        棄渣結束后,采用人工和機器相結合的方式對堆積平臺進行土地整治,回填表土30~50cm。如立地條件較好,交通條件較方便,可進行復耕。

        3.2攔擋工程

        棄渣采用“先攔后棄”的原則,在棄渣堆積邊坡坡腳修建攔擋工程,根據棄渣量、堆放位置、地形特點以及渣場類型,設置擋渣墻、攔渣堤、攔渣壩等,攔擋工程可采用重力和半重力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采用漿砌石、干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砌筑。

        3.3邊坡防護工程

        棄渣堆積邊坡坡比一般控制在1∶2.0以內,當棄渣堆積邊坡坡高H>6m時,由坡腳處開始,由下往上每增加6m增設一個內斜式堆積平臺,斜率不小于4%。根據邊坡高度的情況,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和增大堆積平臺的寬度。邊坡防護可根據坡高、坡比,以及渣體組成采用噴播草灌、撒播草籽、條播草籽進行防護,待渣體穩定,草籽長勢較好后,可適當補植灌木和喬木。

        3.4防洪排導工程

        棄渣結束后,及時修筑棄渣場排水系統。首先,在棄渣堆積之前,根據棄渣的占地面積和最終的堆積臺面高程,在其周邊修筑截(排)水溝、急流槽和沉沙池;其次,在棄渣堆積過程中,對形成的堆積平臺應及時進行整治,在平臺內側修筑漿砌石平臺溝,直接與急流槽相連;最后,對棄渣完畢后形成的堆積臺面應及時進行土地整治,在堆積邊坡坡頂處修筑擋水埂。排水工程防治標準應取3~5年一遇5~10mim短歷時設計暴雨,當渣場級別3級以上時,排水標準提高至10年一遇。

        3.5植被恢復工程

        棄渣結束后,對堆積平臺進行植被恢復,遵循“適地適樹、鄉土優先、避免物種入侵”原則,注重樹種的多樣性、功能性和景觀功能,選擇耐干旱貧瘠、抗逆性強、易成活、適合粗放管理的樹草種,盡量做到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喬、灌、草相結合。棄渣組成為棄土為主時,可采用喬草和喬灌草等配置方式;棄渣組成為棄石為主時,可采用草和灌草等配置方式。

        3.6臨時防護工程

        棄渣堆置前,先將表土剝離并集中堆放。臨時性棄土堆堆置高度<3m,邊坡坡比控制在1∶1.5以內;邊坡坡腳采用裝土草袋臨時攔擋,擋土墻修筑排水溝,面采用苫布敷蓋。

        4結語

        棄渣場是水土流失產生的重要區域,若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降雨侵蝕所產生的泥沙會直接流往工程區域外的農田,對農田生產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重力等外營力的作用下容易產生邊坡失穩、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潛在危險,對工程運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棄渣場水土流失防治應建立合理適宜的措施體系,盡量選擇在平地或緩坡棄渣,棄渣邊坡不宜過高,盡量減小邊坡坡度,控制地表徑流,注意臨時性、過渡性和永久性措施的結合,保證渣體穩定性,并盡快恢復植被,使棄渣場景觀和生態盡快得以恢復。

        作者:龔長春 熊峰 單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張華明,彭冬水,奚同行.高速公路棄土棄渣防治技術探討[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235~236。

        第7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流域治理與開發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

        這一區域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已接近或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水污染問題突出;經濟社會用水擠占了生態、環境用水,部分河流出現斷流,河流下泄水量減少,湖泊、濕地及河口萎縮;部分城市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依然十分嚴重。流域內部分堤防建設標準偏低,未達到規劃防洪標準;山洪災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滯后。

        《遼河流域綜合規劃》、《松花江流域綜合規劃》的相繼批復,開啟了松遼流域治理的新時代。與以往規劃相比,本次規劃修編指導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根據國家現階段和未來的發展要求,由以往流域規劃以流域治理開發、重大工程論證為主,轉向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強保護、嚴格管理為主,更加注重協調好流域人與水的關系、人與河流的關系。

        遼河流域

        防洪減災:

        妥善安排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既重視重點河段、重點城市防洪,也重視一般河段防洪及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明確了由防洪、治澇組成的遼河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總體布局。

        加強重點河段和一般河段堤防的達標建設;新建一些具有防洪任務的水庫,新建、改擴建重要分洪樞紐,改擴建跨河阻水建筑物、治理河道險工并開展河道疏浚清障;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力度;加強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以堤防為基礎、以控制性水利樞紐為骨干的防洪減災體系。

        以提高治澇標準為目標,按照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原則,通過對現有澇區進行整修加固、挖潛配套,完善排水系統,使澇區達到5年一遇治理標準。有條件的地方適當提高治澇標準。

        水資源綜合利用:

        ——到2020年,以提高城鄉供水保障水平為重點,在退還現狀地下水超采和擠占的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等不合理用水基礎上,通過現有水源挖潛配套、當地水源合理開發和大伙房輸水、綽爾河引水、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引松供水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等措施,遼河流域用水總量控制在181.64億立方米以內;到2030年,通過強化節水,用水總量控制在186.67億立方米以內。

        ——加快現有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在農業生產用水不增加的原則下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減少水田種植面積,合理發展牧業、旱作農業。到2030年,流域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到3620萬畝,其中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的面積約1200萬畝。灌溉率達44.9%以上。

        ——合理有序開發渾河、太子河等水能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的河流。規劃1萬千瓦及以上水電站10座,新增水電裝機約14萬千瓦,年新增發電量3.4億度。

        ——到2020年,完成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大凌河引水工程建設,加快綽爾河等引水工程前期論證工作,適時開工建設。到2030年全流域調入水量約30.31億立方米。

        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

        ——通過實施工程和非工程相結合的水資源保護綜合防治措施,實現遼河流域水環境良性循環。重點地區包括東遼河、西遼河、遼河干流、渾太河及其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集中的水功能區,流域重要城市,流域重要飲用水源地,供水調節水源地及輸水干線。

        ——劃定二級五類地下水功能區198個,并確定各個地下水功能區的水量、水位和水質保護目標及方案。到2020年,淺層地下水超采區超采量壓減至0.91億立方米,深層承壓水原則不開采,將現狀開采量0.78億立方米全部壓減;到2030年,淺層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壓減,深層承壓水作為應對突發事件的資源儲備。

        ——嚴格控制水生態敏感河段的開發活動,實現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西遼河重點調整種植結構,強化節水措施,禁止天然濕地范圍內的土地開發活動;東遼河重點實施水污染防治措施,改善河流、湖庫水質,保障河道生態基流,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增加林草覆蓋率。遼河干流重點強化水污染控制,加強建設河濱植被緩沖帶,保障河湖、濕地生態水量,保護好重要濕地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限制在渾太河河源區和上游河段建設攔河筑壩工程。

        松花江流域

        防洪減災:

        加強干支流和重點城市堤防建設,加快胖頭泡、月亮泡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治理河道險工險段,擴孔改建阻水橋梁,完成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任務,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和重點澇區治理,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力度,建設流域防洪預警系統和山洪災害易發區預警預報系統。

        水資源高效利用:

        在強化節水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呼瑪河引水和文得根、畢拉河口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加強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構建“東水中引、北水南調”的流域水資源配置布局。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節水農業,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尼爾基、哈達山等水利樞紐配套灌區,實施節水增糧行動。

        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

        全面開展流域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強化水資源保護措施,嚴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加強飲用水水源區保護。嚴格控制水生態敏感河段的開發活動,科學實施重點水庫生態調度,建設必要的水生態修復工程,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以黑土資源保護為重點,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流域綜合管理:

        第8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巖石工程施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

        1、巖石工程與地質災害的含義

        地質工程學,是研究與解決從規劃到竣工乃至工程運行后效的全過程的與地質有關的工程問題的科學。它把地質體乃至地質環境作為工程系統的組成部分來對待,這顯然符合大系統工程學的思想,它包含巖土工程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兩個方面,但以后者對其特點的反映更為深刻。巖石工程是指工程建設中涉及巖土體的開挖與加固: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是對自然或人為作用產生的有害地質現象進行防范與防治。《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地質災害,并且成逐年增多的趨勢,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給人們生活也帶來了很多不便,而這些地質災害中大多是由于人們不合理利用開發自然資源等人為原因所引起的。由此可見,當務之急我國應該積極采取各種防治措施,減少地質災害的產生,從而減少經濟的巨額損失。

        2、我國地質災害的特點與種類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農業大國,然而我國經濟還處于發展中,造成我國抵抗和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我國地大物博、獨特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多樣、生態環境多變等特點,形成了我國地質災害獨有的特征: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廣、發生的頻率高、災害發生的種類多、災害產生的強度大、災害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嚴重。根據我國近些年發生地質災害的相關數據分析,我國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地面沉降等種類。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是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一半。而在分布的位置和區域上來看,我國發生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為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地質災害主要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指自然產生的地質災害,可稱為第一環境問題,是由于自然因素運動所產生的地質環境的變化,這類災害往往不以人類的發展而有所改變;第二類是人為性的地質性災害,是由于人類的行為對地質造成的影響而的地質災害,可稱第二環境問題。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濫挖濫開現象,對地質環境贊成了很大的影響,據相關資料分析,人類行為是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占一半以上。

        2.1泥石流。

        泥石流實質就是大量的固液混合物以非常快的速度從上到下沖下來,主要是由于暴雨、暴雪、積雪大面積融化成水等量大速度快的的降水而引起的山體滑坡并且夾雜著大量的泥沙和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產生的原因:亂墾濫伐、濫挖濫開、亂扔亂放廢土和廢石。

        2.2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巖石由于直立的裂縫作用,與母體突然分離、失去根基和穩定,向下滾動、翻轉,最后在山坡腳下堆積的地質現象。產生的原因:劇烈的震蕩、堆放廢置的填土、礦產資源的挖掘、道路工程時造成的開挖邊坡、水庫蓄水與渠道滲漏。

        2.3滑坡。

        滑坡實質是指處于斜坡的山土或者巖石,受到外力因素如地震、地下水運動、河流的沖刷等作用下,順著特有的軟弱帶或者是軟弱面,亦或散落地亦或整體地沿著破順勢下滑的自然現象。產生原因:滑坡的誘因:濫砍濫伐、地震、不合理的蓄水排水、地表水不斷沖刷斜坡坡腳、河流等形式地表水的浸泡和沖擊、地面的降水、對坡腳的開挖、加載堆填。

        2.4地面變形。

        地面變形主要表現為地裂縫、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三種形式。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受到地面沉降影響的地區涉及70余個,已經形成災害損失的達到30多個,并且沉降量最大的地方已經快達到3米。但是這些地區并沒有呈現一定的規律性,有的是成片的災害密集區形成面積廣大的地面沉降活動區域,而有的則是獨立的發生的。

        2.5人為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分析。在我國大力發展經濟的大前提下,很多人忽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造成由于人為因素產生的地質災害的數量和危害程度遠遠高于由于自然因素產生的地質災害。

        3、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措施

        3.1施工技術標準的總結

        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具有三大特點:復雜性、隱蔽性和多樣性,同時以地下施工為主。復雜性如冠梁性+錨拉+抗滑樁+擋板,隱蔽性如抗滑樁,多樣性指防滑坡可采取擋土墻,也可以采取樁的形式。由此可見,巖石工程的施工流程、工藝方法和工程順序和基礎工程與地基十分的相似甚至相同。

        3.2做好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3.2.1工程防治措施。

        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工程防治措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適用的環境和方法如下:針對于大中型的滑坡災害,可以參考工程相關的地質勘探資料來選擇適當的工程防治措施;而針對于小型的土體滑坡災害,也是最易發生的滑坡現象,應該選用滑坡后緣地表排水、前緣支擋或削方減載護坡等工程措施較為適應。

        3.2.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指通過合理規劃耕牧、種草護坡和植樹造林的方式來減少災害的發生。生物防治的措施具有投資少、防治范圍大、能夠從根本上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生態的平衡、而且持續防治的時間長,但是這個方法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發揮效果。對于一些特定的地質災害區域,應該根據其不同的特點采取合適的生物防治措施,如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地面塌陷區以及泥石流頻發區應該采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減少類似地質災害的頻發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

        3.2.3避讓措施。

        ①雨天臨時避讓預案。對于一些在雨天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和已經開始變形的斜坡,采取雨天臨時避讓預案。也就是在雨天對于受到安全威脅的住戶采取逐一轉移到安全地帶的方法,采取轉移地不受地質災害影響以及就近便民的原則。②搬離原住處避讓措施。對于一些危害性大、危險系數高的地質災害,防治的費用往往高于搬遷費用或者通過再建重建無法擺脫地質災害的,應該采取搬離原住處,重新規劃生活區域的避讓措施。

        4、結語

        巖石工程施工中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和堅持的工作。目前,我國在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不斷的引進一些國內外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將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將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韓佐東,唐智勇.巖石工程地質災害相關問題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4(20):7.

        第9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地質災害;施工技術;防治措施

        前言

        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資源發生嚴重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本文就巖土工程與地質災害的內涵、地質災害的特征與危害以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術標準及防治措施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1 巖土工程與地質災害的內涵

        巖土工程指的是工程在中建設所涉及到的巖土體開挖與加固;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是對自然或人為作用產生的有害地質現象進行防范與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對地質生態環境合理開發與管理的思想。

        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資源發生嚴重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

        2 我國幾處地質災害的特征與危害

        由于我國地理位置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地球生態環境多變,加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經濟較落后,承災能力弱,所有這些疊加在一起,形成災害類型多、分布廣、頻度高、強度大、影響面寬、損失嚴重的格局。據資料統計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種類的地質災害在我國十分發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圍約占國土面積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區最為嚴重。

        據資料統計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種類的地質災害在我國十分發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圍約占國土面積的50% ,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區最為嚴重。

        地質災害的發生還導致破壞鐵路、公路、航運、水庫、堤壩和通信等工程設施,破壞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等。

        地質災害可分兩大類:第一類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又稱第一環境問題,屬自然地質災害;這些災害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第二類主要是由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稱第二環境問題,屬人為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常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益增加,據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全國50%以上的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人類行為,尤其是人類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

        造成滑坡的誘因有:①地震;②降雨和融雪;③地表水的沖刷、浸泡;④ 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⑤開挖坡腳;⑥蓄水排水;⑦堆填加載;⑧劈山放炮,亂砍亂伐。

        滑坡發生的規律:下列地帶是滑坡的易發和多發地區:①江、河、湖(水庫)、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山區鐵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②地質構造帶之中,如斷裂帶、地震帶等。③易滑(坡)巖、土分布區。④暴雨多發區及異常的強降雨區。

        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縫分割的巖土體,因根部空虛,折斷壓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穩定,突然脫離母體向下傾倒、翻滾,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稱為崩塌。

        崩塌的誘因:①采掘礦產資源;②道路工程開挖邊坡;③水庫蓄水與渠道滲漏;④堆(棄)渣填土;⑤強烈振動。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和巨礫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

        泥石流的誘因:①不合理開挖;②不合理的棄土、棄渣、棄石;③濫伐亂墾。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動力地質現象。

        地面變形:地面變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與地裂縫。目前中國發生地面沉降活動的城鎮有70多個,明顯成災的有30余個,最大沉降量已將近3m。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連形成廣闊的地面沉降帶(區)。造成中國城鎮地面塌陷原因有三:①不合理地大量開采地下礦產資源引起的塌陷;②表面巖溶活動引起的塌陷;③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地面塌陷發生的規律:①巖溶強烈發育的純可溶巖分布地帶或沿其與非可溶巖的接觸地帶;②沿可溶巖中的斷裂帶或主要裂隙交匯破碎帶,巖層劇烈轉折、破碎的地帶;③松散蓋層較薄且以砂石為主,其底部粘性土層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m)的“天窗”地段;④巖溶地下水的主逕流帶或巖溶管道上:⑤具有潛水和巖溶水雙層含水層分布地帶;⑥巖溶地下水的排泄區;⑦巖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巖面上下頻繁波動的地帶,或受排水影響強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側地段;⑧臨近河、湖、塘地表水體的近岸地帶;⑨巖溶地下水位埋藏較淺的低洼地帶。

        3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術標準及防治措施

        3.1 主要的施工

        技術標準總結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點是隱蔽性(如抗滑樁)、復雜性(如抗滑樁+錨拉+擋板+冠梁)和多樣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樁,亦可采用擋土墻),以地下工程施工為工藝特點,因此與地基與基礎工程和巖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藝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主要有:

        (1)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現行施工技術標準和規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廠r02 18-2006):

        (2)各類工業與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設項目的地基與基礎、深基坑、高切坡、地基處理、基礎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均可參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3)各類水利水電工程的土石方、地基與基礎和巖土工程所涉及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均可參考使用,如《水電水利工程預應力錨索施工規范)(DIJT5083—2004)。

        (4)各類交通建設中所涉及的邊坡、滑坡、危巖、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J042-94)。

        3.2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實踐

        3.2.1做好防治工程設計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必須根據崩塌、滑坡、不穩定斜坡的成因機制、運動模式、易發性及防治目標制定。

        (1)根據致災的成因確定主要防治途徑。

        (2)根據災害的易發程度、防治目標確定防治工程的強度和工程量。

        3.2.2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現行行業規范,技術標準及資料分析,國內防治地質災害的主要工程類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攔)擋工程、加固工程、護坡工程、減載與壓腳工程及搬遷和避讓等,設計分別采用了對應的防治工程措施。

        3.2.3地質災害工程實踐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適用條件及方式:大多數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質滑坡,選用滑坡后緣地表排水、前緣支擋或削方減載護坡等工程措施較為適應;對于中型以上滑坡,應根據工程地質勘察資料選擇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樹造林,種草護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省,能促進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條件,防治作用持續時問長的特點,需較長時間才能發揮其效益。根據調查區地質災害特點和自然經濟條件,泥石流區,地面塌陷區及水土流失區應采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防治措施,減少地

        質災害的發生和經濟損失。

        (3)避讓措施

        ①雨天避讓措施。對災害隱患點和變形斜坡,采取雨天臨時避讓措施,各鎮在防災預案的基礎上編制安全轉移預案,雨天對受威脅戶一一作轉移地點安排。應根據就近原則、轉移地(接受戶)不受地質災害或其它災害威脅的原則進行操作。

        ② 搬遷避讓措施。對一些危險性大、危害性嚴重的地質災害,防治費用超過搬遷費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質災害威脅的,采用搬遷避讓措施。調查區需搬遷避讓或已搬遷的災點。

        4 結語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的應用也愈來愈廣,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術必將邁向新的臺階。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国产综合91 | 中文字幕日韩综合网 |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