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康復醫學與治療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康復醫學;發展;回顧;展望;中國
作者:張琪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1-0730-01
一、引言
早日康復常是人們對病人的良好祝愿,意為希望病人能夠快速的恢復健康。在醫學上,康復醫學是以康復為目的,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定、治療、訓練和處理的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通過綜合應用各種有效措施,減輕并代償傷病殘者的身心功能障礙,使殘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和發揮,以最佳狀態回歸家庭、參與社會。康復醫學的工作對象是傷病殘者,康復醫學的重點在于專注于傷者身體功能障礙和社會溝通障礙的恢復。WHO已將康復醫學視為為與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齊名的第四醫學。它是一種涉及到多學科、多專業的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工作目標是要達到最佳的功能,要體現出自主性并要有效的改善傷者的生活質量。西方國家的康復事業始于二戰期間,是在骨科等醫學的基礎上,融入了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方法,逐步形成了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在二戰過后,康復醫學被大力提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傷員的康復效果。可以說康復醫學是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文精神的提高而發展起來的事業。
二、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概況
1.我國康復醫學體系和專業人才
我國康復醫學始于20世紀50年代,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模式、兩種方式、三大學派、四套系統"的康復醫學體系。但是縱觀全球,我國的康復事業尚還相對落后,目前,大部分康復機構設置不全,康復服務分布不均,專業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人才相對不足仍是主要問題。為此,康復醫學專業能力建設將是刻不容緩的得力舉措,也是改變這一現狀的突破口。康復醫學能力建設包括人才培訓、科室設備/設施及康復醫療管理。其中人才培訓是最重要的環節。
2.康復內涵的擴展
我國早期的康復主要是停留在以傳統康復治療上,大多依賴于中醫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案,如推拿,按摩,針灸,火罐等,康復的主要目的也僅僅是疾病傷殘后的療養;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代的康復治療已發展為全面身心功能的康復,是以多種非臨床性的"功能治療"為主,包括物理、作業、言語治療等,側重于功能的評估、訓練,機體的代償和適應,最終能重返社會。
3.康復服務的多樣化
我國康復行業形成之初,主要是以殘疾人康復工作為主,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人們對康復需求也在逐年增加。60%的老年人患有各種老年病和慢性疾病,急需專業康復服務。社會生活節奏加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各種自然災害和戰爭頻發,工傷事故屢見不鮮,因此,現在的康復服務群體以擴展到各種老年康復,精神康復,工傷車禍等傷殘康復,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4.康復醫保
在中國,國家越來越重視康復醫學的發展,在國務院的關懷下,康復納入醫保項目已通過專業論證,形成了基本的共識,納入了政府的工作議程。目前,有少數地區已將醫療康復部分或全部納入醫保體系,但大部分地區的醫療康復項目被排除在外。康復醫學納入醫保將大大促進當地的醫療康復事業的發展,同時也讓成千上萬的殘疾和功能障礙的患者得到受益。
三、康復醫學在大科學的整合中創新騰飛
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已將康復醫學的功能定位為集預防功能、醫療功能、保健功能為一體的學科。由于康復醫學還是一個新興的學科,在康復理念、康復技術的應用、康復管理等方面仍以國外的技術為主導,國內教學與研究所采用的成熟理論和教學材料、評估方法及測量所得數據,都是來自于國外的理論。中國國內的研究力量亟需加強,需要盡快的更新知識結構,做好技術的研發工作。抓住發展機遇,加強技術力量,建立臨床生命科學和醫學系統生物學的概念,把握康復醫學發展的內涵,全面、定量的對多個學科展開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
1.加強對人體功能的研究
從運動醫學、生物力學的角度展開研究,拓展到對人體器官、組織和系統的研究,康復自愈能力的重點側重于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能力的研究及自組能力的研究,以及人類對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各種情緒干擾方面的調節控制水平。
2.搭建開放性的整合平臺
在發展中本著兼容并包的精神,借鑒世界各地組織的優質資源,以中國傳統的醫療資源為基礎,融合世界多個國家的理念和最新的技術。中國雖有著較長時間的醫學發展歷史,中醫的理念與文化特點也早已深得人心。但在醫學技術和理念的發展方面是不分國界,不分民族的。國外很多的醫療理念、方法都有值得國內醫學界學習和吸納的地方,有選擇性的吸收、融合,促進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
3.強調對高新科技的依賴和強化生物信息學建設
有許多觀察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圖表,在進行數據分析時要結合臨床實踐,對數據的信度、效度做出統計,這是學術界所遵循的學術研究原則。在對康復醫學進行研究時,要加大高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力度,并結合當前先進的生物信息學科知識,建立起研究的技術路線和方法。加強信息技術的溝通與應用,促進世界康復醫學研究的交流與溝通。
4.注重將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融入康復醫學
傳統中醫在康復醫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針灸醫學和中國的中藥學思想與理念已逐漸影響到了整個世界。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在治療時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及辯證思維模式的診斷,治療中關注預防治療的醫學理念,對西方醫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中西醫學的結合是未來康復醫學發展的主題之一。
5.注重與人文科學相融合
醫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包含了文化、人文等多個學科。對于中國的康復醫學更是注重文化與人文的學科,中國的康復醫學植根于中國的傳統醫學,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注重人、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和諧,注重人文因素,特別是考慮到了情緒因素對個體康復的影響,考慮到了預防、預測和個性化醫學。康復醫學還包括微創醫學、移植醫學、危重病急救醫學及臨終關懷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康復醫學工作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注重道德修養,加強自我修煉,保護患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
6.加強人才培養
踏上康復醫學路,志做康復醫學人。12年中,面對這一從醫學中新分支的學科,傅照華和她的康復同事們始終在探索中闊步前行。
20HD0年,傅照華離開工作十余年的內科臨床專業,第一次走進包鋼醫院理療科,開始接觸康復專業,并承擔起學科帶頭人的重任。
2006年,傅照華借助已形成的人員優勢和技術優勢,拓展康復治療項目,大力發展康復醫學,理療科正式更名為康復醫學科。
2010年,傅照華積極與醫院多學科形成聯動,共同打造包鋼醫院康復品牌,經過嚴格申報和全面評審,康復醫學科被確定為包頭市重點學科。
如今,傅照華在康復醫學領域已有建樹,康復醫學科也在起步、成熟、發展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做大、做強。跟隨傅照華,記者來到包鋼醫院新住院大樓,走進康復醫學科,眼前一幕著實讓人感到震撼,雖然已是下午四五點鐘了,可2000平方米的康復大廳里依然熱鬧非凡,到處都是患者及其家屬。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這些患者有的在平衡杠內練習步行,有些在練習平衡,有些在減重設備下行走,還有些在蹬車、做生物反饋、做言語訓練、做各種生活能力訓練以及蠟療、中頻電等治療。12年間,康復醫學科的門診量由最初每天20人~30人次增加到現在的每天600人~700人次。
在從事康復理療工作之前,從包頭醫學院畢業的傅照華已有10年的內科和職業病臨床工作經歷,而且在矽肺、肺氣腫、肺心病和各種急性中毒搶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調往理療科,對于傅照華來說,不只是工作上的調動,重要的是專業上、工作角色上的轉變。
康復醫學是和保健醫學、預防醫學、治療醫學并列的現代醫學的四大分支之一,是一門專業學科。調往理療科后,傅照華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起書本,重新學習。每天下了班,傅照華忙完家務,就和上小學的兒子一起進入學習狀態。基礎康復學、康復殘疾學、臨床康復評定學和臨床康復治療學等一一被她攻下。專業知識掌握了,業務也逐步開展起來。
傅照華十分重視團隊建設。她從臨床一線科室選拔了多名醫生,使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引入康復醫學專業畢業生,打造人人有專長的康復專業護理人員隊伍。科室主要技術人員均在北京醫院、北京宣武醫院、武漢同濟醫院、中國康復中心、廣州中山三院等國家權威康復醫院學習和進修過。近三年科室絕大多數醫護人員接受過中國康復醫學會與香港復康會合作的康復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的培訓,對提高科室工作人員在康復評定與治療技術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幫助。
在醫院的有力支持下,傅照華和她的康復團隊不斷更新設備,大力開展新的康復項目,在高、中、低頻及光療等項目基礎上,先后又開展了局部中藥熏蒸治療、全身中藥熏蒸治療、蠟療、脈沖磁療、體外射頻熱療等,針對各種慢性炎癥、瘢痕、老年性骨關節疾病進行治療。根據積極早期介入的原則,開展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語言療法、吞咽療法,并應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如肌力肌張力評定治療儀、平衡功能評定及治療、生物反饋、蠟療、MOTO助力自行車、手功能評定及治療、言語及吞咽障礙的康復治療等,主要開展骨科術后和燒傷導致的關節攣縮的康復、腦卒中、腦外傷、頸及腰椎間盤突出等康復治療。2012年,傅照華引進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開展腰間盤突出癥和頸間盤突出癥的非手術治療,得到患者廣泛認可。
一位膝關節韌帶損傷的學舞蹈的患者,當時需雙拐行走,情緒一度悲觀,以為要就此放棄心愛的舞蹈專業。在康復醫學科經過關節松動術的康復手法治療、肌力訓練及一些防止韌帶粘連的物理因子治療1年后,患者又回到了心愛的舞臺。還有很多肢體障礙的患者在積極的康復治療中實現了生活自理,有些甚至重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傅照華在提高科室人員素質、科室業務水平的同時,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把病人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全面、技術精湛、追求滿意”的院訓方針,服務取信于患者。候診的走廊擺放著書報架,方便患者打發時間;在治療間為患者準備了暖水瓶,方便患者飲用;同時精心布置、美化工作環境,走進康復醫學科,漂亮的背景墻、輕松的音樂、舒適的候診椅,醫務人員親切的笑容和人性化的服務,無處不讓患者體驗到家的溫暖和舒適。
1.1關于康復醫學專業課程介紹
通常情況下,對學習康復醫生的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養,主要指的是醫學方面最基本的只是還有臨床方面專業的醫學知識,與此同時,康復醫學還包括康復方面的醫學知識。例如,對康復情況的判定、相關的治療方法、以及臨床表現的主要情況等等。在教授康復醫學專業課程知識的時候,應該首先對課程的教育目標進行判定,根據專業的要求培養出復合型康復醫學人才。康復技術的專業課程主要是用來培養對病人進行康復治療的治療師。康復技術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最基本的醫學方面的知識,還有必須要掌握的臨床中處理病人情況的方法,但是這門課程的重心應該放在康復技術上面,要培養出復合型的康復技術人員。
1.2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方案
構建一套科學的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對學生進行不同等級的劃分。在培養不同醫學人才的時候,不可以盲目的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也不可以一味的參考我國臨床醫學方面的人才培養方案,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根據我國傳統的康復醫學內容,構建一套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康復技術課程培養的是康復治療的醫生,這一專業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多種多樣的專業康復治療技術以及相關的知識,為了學生治療技術還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醫學基礎知識還有臨床的知識。培養復合型的康復人才。這一專業采取的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學生要想學好治療技術,就必須要打好一定的專業基礎,并且學校方面能夠在安排相關專業的時候將技術與基礎知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培養復合型的醫學人才。
1.3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整體水平
康復治療學是醫學相關學科。而且在臨床上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因此,在培養復合型康復醫學人才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尤其是康復治療技術方面更加需要學生進行臨床的實驗,多多參與臨床康復工作,慢慢的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
2實現復合型康復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2.1學校方面應該重視康復醫學人才培養教育
康復醫學課程在我國開辦的時間比較短,作為一門新的教學課程,很多人對這一專業并不十分的了解。從最先引進這一概念到開辦專業課程已經有將近15年的時間,可是不能夠否認的是康復醫學招生數量十分少、招生范圍十分的狹窄,人才嚴重匱乏,專業知識缺乏。如何提高康復醫學人才的復合性,需要做到:第一點,學校需要加大該學科的宣傳力度,借助各種手段提高專業的影響力,確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第二點,不斷的擴展招生規模,提高學生數量,增加課程的多樣性;第三點,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學習康復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增加考核制度規范考核標準,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2.2構建高水平的教師行列
當前,我國的大部分從事康復醫學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從其他醫學專業調過來的,有一小部分是經過了康復醫學知識的訓練,或者是在國外學習過相關的知識,然后有一定的臨床從業經驗。為了提高學生的復合性,和知識的豐富性,從事教學的老師不單單需要擁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能力,我國相關培養學校需要組建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的專業隊伍。提高學生知識的豐富性以及多樣性。
2.3增加實踐教學課程,創建康復醫學教學基地
【關鍵詞】骨科;康復;價值
1 骨科康復治療發展及現狀
1.1 骨科是研究人體運動系統疾病,以功能康復為目的的學科。骨科的治療和康復是統一的整體,當前骨科臨床治療方面存在重治療輕康復的現象。經常表現為醫護人員粗枝大葉地指導和家屬的簡單幫助模式,康復的效果有限[1-2]。首先,主要原因是對骨科康復知識的缺乏以及足夠認識;其次,害怕出現骨折再移位,簡單認為在骨折復位后只需保持現狀,直到骨折愈合。康復醫學的概念于20世紀中后期才正式確立,成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專門學科。雖然康復醫學起步較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疾病患者對健康恢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促使康復醫學迅速的發展。由于康復水平與骨科學發展的不平衡[3],經常出現康復水平與骨科治療不能有效的結合。表現在骨科的早期治療中,因手術方法、固定方法和材料以及醫療水平制約,骨科醫生對康復理念不甚了解,不允許骨科患者從事相關活動,骨科患者往往只是被動接受骨折的愈合,從而延緩骨關節的功能恢復。
1.2 在現代康復醫學出現以前,國外學者就已經重視骨關節和骨折患者的康復鍛煉。骨科促使現代康復醫學的誕生,關節體操、矯正體操、以及器械訓練都成為康復治療的基礎[4-5]。康復醫學的發展促使骨科康復醫學誕生,明確康復醫學與骨科醫學的緊密關系,在治療理念的一大突破和進步,同時也是康復醫學和骨科醫學相互融合、吸收的結果。當前,康復醫學的發展呈專業化趨勢[6],包括骨科康復醫學、心肺康復醫學、神經康復醫學、燒傷康復醫學、小兒康復醫學、老年康復醫學等。隨著康復醫學在骨科治療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更多的骨科醫生認識到康復醫學與骨科治療相結合的重要性。
1.3 骨科康復醫學是一門醫學應用學科,通過運動療法、作業療法等一系列方式,使骨科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提高骨科治療的效果。但過度的運動鍛煉易導致過度訓練綜合征,原因是[7]骨科患者對肢體和關節用力不當產生的炎癥,如肌肉、韌帶、肌腱等損傷,引起肌肉不平衡加劇、骨關節變形等。因此,需要正確領悟現代骨科康復理念,合理運用現代骨科技術,將臨床骨科與康復醫學理念有機結合。針對骨科疾病特點,將骨科治療技術與康復理念結合總結出科學、有效的方法。近年來,生物力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發展迅速,并與骨科學緊密結合,出現了大量新的康復手段,進一步提高了骨科疾病的療效。
1.4 骨科康復治療基本療法是運動療法。骨科康復運動療法是在明確患者疾病性質,制定相關的治療方案[7-8]。首先對運動功能進行檢查,包括:肌力檢查、步態檢查、關節活動度檢查、神經肌肉電生理檢查等,用以制定相應的運動方案。運動療法包括:①關節活動度練習- -主動、被動、關節功能牽引和助力運動;②肌力練習--保持肌肉功能的專門練習,肌力小于3和大于3分別采用肌肉電刺激和抗阻運動;在進行抗阻訓練時要掌握好力度與節奏;③持續被動運動--使用康復器械對關節進行連續緩慢被動運動。可加速關節血液循環,促進軟組織修復,減輕關節疼痛。
2 中醫藥在骨科的康復治療
2.1 骨折的預后以動靜結合為主。①早期藥物治療 西藥用于消炎鎮痛,中藥用于清熱涼血如五味消毒飲、犀角地黃湯等;行氣活血方面如柴胡疏肝散、順氣活血湯等;亦可用外用膏藥如消瘀止痛膏之類,適用骨折初期疼痛。還可以用物理療法,如溫熱法,能夠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局部去痛等作用。②骨折中期的康復治療 由于骨折中期已較穩定,在原有活動量基礎上適量增加,加強肌肉抗阻訓練。中藥易接骨續筋及和營止痛為主,如續骨活血湯、和營止痛湯、接骨丹;外敷膏用如接骨續筋膏;還可輔以中草藥熏洗等;在骨折15天后其活動量逐步增加,在醫護和家屬幫助下活動范圍逐步增大,上肢感覺肌肉有力,骨折處無疼痛感,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動作,關節的伸屈,避免骨折產生剪切方向運動。③骨折后期的康復治療 在后期骨折已基本愈合,應提高關節活動量,增加肌肉力量,同時 輔以抗阻訓練。中藥以養脾胃,補氣血為主,常用中藥有十全大補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等。用以增強患者關節活動,使肌力和關節活動范圍增大。可采用自身重量法、負重和不負重訓練法[9-10]。在此鍛煉期間,首先進行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緊張。并配合針灸、推拿,局部以阿是穴、手足以陽明經穴,使血液循環,經絡疏通,減輕肌肉痙攣。推拿還可以增加患者抗阻運動,增加關節運動范圍。
2.2 中醫食療法在骨折的康復中可促進骨折愈合。例如①黃豆5兩,豬骨頭2斤,加姜鹽用文火煮爛后食用;②赤小豆加紅糖適量煎熬,服用;③黃芪半兩至一兩,煎熬取汁,加粳米2兩,早晚服用。骨折患者飲食要注意幾點:①現代醫學實踐證明[11],骨折病人吃肉骨頭不能促進早期愈合,相反會推遲。原因是只有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以骨髓、骨膜的作用促使受損傷的骨頭再生。肉骨頭的成分是磷和鈣,若攝入太多,使骨質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有機質比例失調。因而對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②忌偏食,骨折患者有局部充血、水腫、肌肉組織損傷情況,機體的修復由攝入的營養素來保證實現。③在骨折初期服三七片來控制積血、消腫,局部出血。在一周以后,若繼續服用會使局部血管血液循環不暢,對骨折恢復愈合不利。
3 展望
隨著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醫學也融入了現代康復醫學的治療和評估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傳統的中醫康復包括:中藥療法、飲食療法、針灸療法、傳統物理療法、環境療法、推拿療法等,通過大量實踐與研究,其效果和理念與現代康復醫學相一致。因此,中西醫相結合在骨科康復治療中行之有效,具有廣闊前景。
參考文獻
[1] 楊勇,駱艷紅,曾本強等.骨科-康復科治療單元模式治療不穩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692-2694.
[2] Babak Shadgan,W. Darlene Reid,R. Luke Harris et al.Hemodynamic and oxidative mechanisms of tourniquet-induced muscle injury: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the orthopedics setting[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2,17(8):1-8.
[3] 席明霞,鄭雯,陳銀娟等.13家醫院236名骨科護士康復護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 ,2013,(15):26-28.
[4] 黃莉.骨科康復訓練護理活動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9):16-18.
[5] Adali,N.,Mars,M.,Petrie,A. et al.Presurgical orthopedics has no effect on archform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J].The Cleft palatecraniofacial journal,2012,49(1):5-13.
[6] 白躍宏.骨科康復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 21(9):849.
[7] Milan Zdravkovic,Miroslav Trajanovic,Milos Stojkovic et al.A case of using the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for custom orthopedic implants manufacturing[J].Annual review in control,2012,36(2):318-326.
[8] 萬大千,徐義明,白躍宏等.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在膝關節活動受限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4):597-600.
[9] 羅漢華,農文恒.關于骨科康復在臨床教學實踐中的思考[J].甘肅中醫,2011,24(4):74-75.
解除殘疾人的痛苦主要涉及到康復醫學,它曾經被稱為第三醫學。全面的現代醫學可分為三部分:預防為第一醫學,醫療為第二醫學,康復為第三醫學。三者鼎足而立,缺一不可。康復醫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當時,全世界有數千萬戰傷傷員,雖然在殘酷和慘烈的戰爭中保住了生命,但身體受到嚴重損害,大部分人遺有肢體活動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有的甚至不能自己吃飯穿衣。這就需要采取各種措施,使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新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消除或減少身心痛苦,同時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由此形成了早期的康復醫學。
康復醫學包括康復功能測定和評價、康復治療、語言矯治、心理治療、假肢和矯形器具等。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盡可能地消除或改善因各種疾病、損傷造成的功能障礙,解除殘疾人的身心痛苦。它是治療醫學的延伸和完善,又與它不盡相同。如一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較重,臥床不起,甚至翻身也困難。經過手術治療,切除了突出的腰椎間盤,腰腿疼痛癥狀消失,傷口愈合拆線。這時,可以說治療過程已經結束,但仍然存在腰椎不穩定、腰背肌肉無力,并不可能立即重返工作崗位。這就需要一個康復過程,通過理療、腰背肌功能鍛煉等,幫助其恢復功能。
康復醫學與教育學、心理學、工程技術科學密切聯系,互相滲透,形成新的邊緣學科,可進一步分為骨科康復學、老年病康復學、兒科康復學、神經科康復學、精神科康復學、腫瘤康復學等。
康復醫學臨床實踐教學改革
1更新教學觀念和教育思想
師與學生對教學改革的認識是臨床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對臨床實踐教學模式轉變的認識,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更新學生對臨床教學的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只有教師和學生在教學觀念和思想上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將臨床實踐教學模式貫徹到教學的全過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改變傳統教學方法
講授康復評估和康復方法時,在講解中穿插操作示范,強調正確的操作步驟與要領,留給學生自我提高、自行訓練的空間和時間,讓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在講授臨床常見疾病康復治療時,以實際臨床病例為啟端,向學生提出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引導討論,明確功能障礙的原因、評估方法和康復措施,使學生對每一個病種的康復都有完整的認識。在授課過程中,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應該了解、熟悉哪些內容,并明確哪些內容是重點掌握的;同時,分析比較病種之間康復評估、治療的相同與不同,從分析問題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康復醫學臨床工作的內容。還有重要的一點,給學生推薦一些康復醫學參考書,鼓勵學生自學、并勤于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建立康復醫學課程后期臨床實驗室,設在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依托科室的物理治療室、運動療法室、作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傳統康復療法室等康復治療、訓練用儀器、設備,以及患者、病種充足的有利條件。通過硬件建設,使臨床教學帶有實驗的氣氛,以消除學生畢業后從事住院醫師早期階段對康復醫學的生疏感,使他們在從事醫療工作早期就有康復醫學意識,增加他們對專業的信心。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每一件儀器、設備的名稱、作用原理、治療作用、操作方法、適應證和禁忌證,以及注意事項等。在強化管理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摸擬學習使用、進行潛移默化的規范操作訓練。
4重視知識更新
由于一些新興學科、邊緣學科(神經生理學、電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心理學)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康復功能檢查和康復治療器械和方法的不斷涌現,也促進了多門專業人員的共同參與,這些都有利于推動康復工作的開展。作為臨床教師,要隨時了解和掌握康復醫學發展的新動向、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緊跟現代醫學、現代康復醫學發展的前沿,并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康復醫學的發展前景,對未來從事康復醫學專業充滿信心。
關鍵詞:醫院管理;作業治療;現狀;發展
在經濟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尤其是功能障礙者,除了通過醫院解決基礎性的肢體功能障礙問題,還需醫院給予一定的關注,為其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促進患者更早地回歸社會與生活。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中活動與參與已成為醫學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且康復醫學中的作業治療作為醫院、家庭和社會之間連接的紐帶也逐漸受到大眾重視[1]。因此,本文將針對醫院管理中作業治療的角色進行分析,并探討發展作業治療領域對醫院管理的意義。
1作業治療在醫院管理中的現狀
1.1重視程度低,技術較為單一
康復醫院在我國發展較晚,國內專業性康復醫院較少,因此在綜合性醫院中多設立康復醫學科,并未將康復醫學進行細分設立專業的作業治療室,多通過康復醫學科的資源開展簡單的作業治療;即使一些醫院設立專業的作業治療室,其更關注的多為急性期作業治療,且作業治療的范圍多為手部功能訓練、上肢功能的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訓練、手工藝訓練等,而利用康復輔助器具、環境改造、職業訓練等方式開展作業治療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2]。
1.2缺乏技術型人才,醫生觀念陳舊
1936年英國成立作業治療師協會,1952年世界形成統一的世界作業治療師聯盟,我國雖在古代便有“八段錦”“五禽戲”等作業治療理念,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才興起和引入康復醫學的理念,隨著作業治療理論與知識的不斷傳播,我國醫學院校于2006年7月獲得世界作業治療師聯盟關于作業治療的課程認證。根據數據顯示,我國醫學院校對于作業治療課程開展的方式多為依附康復治療專業,對于作業治療的專業教育尚未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醫院由于作業治療人才的匱乏,其醫療理念與服務質量未能及時與國際相接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院的發展[3]。
1.3患者認知程度低,醫院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
作業治療的活動項目對于生活與娛樂相結合,人們雖重視醫療服務質量,但認為作業治療活動較為簡單,并不能完全地貫徹康復醫學中作業治療的行為,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作業治療的認識已經有所提高[4];在醫院管理中,如何平衡醫院支出與所得是管理者需要重視的問題,作業治療作為康復醫學中的新興學科,其經濟效益并不如其他科室“短平快”的項目,與運動治療和理療相比其經濟收入也相對緩慢,因此醫院對于作業治療方面的投入相對謹慎,致使作業治療并不能完全地在醫院中發光發熱。
2醫院管理中發展作業治療的前景與優勢
2.1作業治療發展的前景
作業治療主要為恢復患者的功能,在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計劃中,從與患者聯系的日常生活活動、生產勞動以及認知活動中選擇相應的作業對患者進行系統的訓練,進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功能障礙的一種治療方式,其涉及范圍包含身體狀態與精神狀態等方面。作業治療領域與人們的生活、娛樂以及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聯系,不僅能夠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在患者能否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學習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在科學技術與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下,我國康復醫學得到迅速的促進,從傳統的針灸、按摩、理療等方式逐步轉變為運動治療、語言治療和作業治療以及康復功能等以治療為主的現代化康復方式,而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康復治療的學科分工會越來越細化,對于康復治療師的培訓也將逐漸向專科化發展;同時,在康復醫學逐漸國際化的過程中,作業治療領域的發展不僅能優化醫院的管理結構,而且能夠為醫院在行業中的領先贏得一席之地。
2.2優化作業治療領域有利于醫院管理
作業治療作為醫療服務中的橋梁,能夠將患者個體、家庭與社會相連接,患者在作業治療的訓練中,能夠逐漸地恢復并適應家庭與社會的環境,進而走向正常生活的彼岸。可以說,作業治療貫穿病癥的始終,將“機能”“活動”“參與”“環境”等關鍵詞相融合,進而為患者制定綜合性的康復計劃,便于患者更好地恢復。美國作業療法之父WilliamRushDunton曾提出“作業治療能夠提高人的興趣、勇氣與自信,并在健康的活動中強化身心健康,對于克服技能障礙具有積極作用,使其能夠重新回歸社會進行貢獻”的相關理念,由此證明作業治療對于患者的重要性。而醫院主要服務的人群即為患者,以患者的需求為服務中心,當患者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會對醫院做出更多有益的評價,有利于醫院提高知名度并獲得更多認可與好評[5]。隨著康復醫學的細化,作業治療領域作為一項專業化的學科,能夠更直接地受命于醫院的管理,在權責分工的模式下提升醫護人員的責任感。
3醫院對作業治療領域進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3.1加強作業治療宣傳,提高作業治療專業教育
作業治療的發展離不開宣傳教育,只有當人民群眾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業治療,其學科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與認可,而在廣泛的接受中,作業治療領域可以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經驗,推動作業治療的持續發展,且作業治療強調患者參與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只有理解才能落實作業治療的計劃,使患者盡快康復[6];人才是促進事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作業治療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到作業治療的專業教育中。我國醫學院部門專業針對作業治療設立了針對性的課程,但通過對教材與教學大綱的調查可知,醫學教育在作業治療方面缺乏高質量的作業治療教材,并沒有統一的作業治療教學大綱,此外,醫院還需針對醫師定時進行專業性的學歷教育與進修學習。
3.2加強醫院自身建設,規范作業治療流程
醫院因專業屬性、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作業治療領域的規劃各有不同,因此在促進作業治療領域發展時應充分考慮醫院的具體情況,加強醫院自身的建設,進而為作業治療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在實施作業治療時,首先應制定完善的作業治療工作流程,規范作業治療的行為與范疇,在推動作業治療領域發展時,時刻與現代化康復醫學相接軌[7]。3.3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完善作業治療準入制度我國康復醫學相對于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加強院內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通過參觀考察、學術會議、專業進修以及短期培訓等方式強化自身的技術水平,并爭取與國際的合作,深化對作業治療課題的研究,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推動作業治療領域的整體發展[8]。完善的作業治療準入制度有利于規范作業治療師的隊伍建設,能夠給予作業治療師更為專業的培養與規范化管理,使其具備應有的技術水平和道德素質,其準入制度需參考國內外的數據,并盡量成立與國際相接軌的高水平作業治療學會,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
3.4加強與各科室的聯系,關注醫生對患者的影響
相對于綜合性醫院而言,盡早地對患者進行康復介入有利于患者預后情況,綜合性醫院的科室較多,如若想將作業治療概念貫穿全醫院,需要加強相關科室之間的聯系,使醫師能夠在診療的過程中對作業治療進行宣傳,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早期康復治療的意識,重視作業治療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作用。在對康復患者調查過程中,普遍顯示臨床醫生對患者的建議更具影響力,相對康復治療師的意見其臨床醫生的話語更具權威性,因此明確在科室聯系時,通過臨床醫生傳遞康復理念極其重要。
關鍵詞:康復醫學;教學改革;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105-02
一、康復醫學教育的現狀
現代醫院功能的定義存在很多說法,世界衛生組織對現代化的醫院功能有著如下定義:包括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臨床醫學與保健醫學。因此,康復醫學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醫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康復醫學擁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基礎、功能評定辦法,以及康復治療技能的學科。在我國康復醫學的起步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是比較晚的,存在一系列影響康復醫學教學的問題。
(一)缺乏對康復醫學的重視
目前,國內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康復醫學的重要性,大多數醫學院校還沒有開設康復醫學專業,只有少數醫學院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及選修課程。康復醫學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促進病、傷、殘者康復的醫學科學,是醫學的第四方面,與保健、預防、臨床共同組成全面醫學。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命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康復的需求日益增大。社會對康復治療師的潛在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我國康復治療學學歷教育大多開始于本世紀初,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作為一個新興的教育領域,缺少師資、經驗、教材以及相關辦學條件,且大部分醫學院沒有足夠的重視,它們大部分只是象征性的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而并沒有將康復醫學作為一門主修的課程,甚至有些醫學院從未開設醫學康復相關的課程,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醫學康復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成果。
(二)康復醫學教育發展滯后
除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之外,康復醫學的教學還存在著其他許多的問題,例如教學模式的滯后。現在國內具有該專業的院校還主要是以傳統的、灌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見習課教學,始終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全程灌輸教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差,缺乏橫向思維,往往只看局部,不看宏觀。而在西方等一些發達國家,康復醫學的教學已經成為了醫學院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模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還在不斷的發展。
此外,康復醫學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的主導是教師,但是目前我國康復醫學的教師數量遠遠不夠,而且教師本身的質量也不夠高。因為其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在擁有臨床醫學學位的基礎上,進行短期的康復醫學學習以及培訓,并沒有接受過系統完整的康復醫學的學習。甚至有些學校相關的教師一度短缺,學校只能聘請從事相關康復醫學的醫師對學生進行授課,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教學水平無法保持一致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影響康復醫學的教學質量。同時,康復醫學的教材缺乏規范性、教學模式缺乏科學性。教材是教師授課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工具,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因康復醫學的教學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因此,各個醫學院對于課程的計劃和大綱都不盡相同,這就導致缺乏統一的專業教材,同時,由于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使得課程的教學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與臨床的應用脫節,這就失去了康復醫學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康復醫學教學的設備和基地都處于相對于缺乏的狀態,康復醫學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僅需要系統完整的知識,同時還應進行大量的實踐和訓練。而教學設備和基地是保證康復醫學教學質量最主要的條件之一,目前我國的醫學院很難滿足學生對于康復訓練的要求,這就使得學生很難體會到康復醫學真正的意義和作用。
二、康復醫學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教學方式方面的改革
在現代醫學的發展史中康復醫學發展較晚,起點也比較低,但是因為二戰后增加了大量的傷殘病人,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康復醫療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所以康復醫學也進入快速的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國開始系統性的發展現代康復醫學,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
1.互動式教學:當前的教學方法中比較先進的都比較重視師生的互動,互動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有更高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擴展,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康復醫學的教學中合理采用互動式教學的方式,將會有很大幫助,在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時候由專業教師進行指導,保證教學選材的合理性并且創設出相適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然后教師來指導并且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互動教學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勇于求知和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勇氣進行質疑等。而且互動學習可以讓學生養成在課余時間自主查閱相關知識的習慣,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中的主人。
2.問題導向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是問題、中心為學生,它的優勢在于設置了一個有意義的情境然后將學習引入其中,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讓學生不僅可以對基本的學科知識有牢固的掌握,更可以對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發展。在康復教學中引入了問題導向式教學以后,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還對他們的團隊意識、創新思維進行了培養。
3.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就是在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各種病例,現代醫學這門學科對于臨床病例的分析是非常看重的,而康復醫學是現代醫學的一個部分,自然也不能忽視病例。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理論教學和臨床教學順利的銜接在一起,打好基礎便于開展后續的臨床實踐。案例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強、生動的優點,同時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分析和歸納能力等眾多方面都有優勢。
4.工作小組模式:康復醫療工作也是由一個團隊完成的,包括康復醫師、治療師和康復護師等多種角色,康復治療師又包括很多類型:如PT、OT、ST,針灸推拿師、音樂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需要掌握繁雜的內容,如果掌握內容不夠充分的話就影響其綜合運用能力,難以提高綜合素質。工作小組模式正是讓學生自己組成一個康復治療團隊,在其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進行分工合作,選擇某種病例有針對性的擬定出治療方案和目標,在小組討論后形成一套全面的治療方案,這與康復醫療的實際工作模式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工作小組模式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更加高效的查閱和使用文獻資料,在康復醫學教育中工作小組模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理清工作思路,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康復治療,對于臨床科室中需要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能以及康復評估和治療技術有更全面的掌握,以患者為中心制定出相應的康復治療計劃。
5.“工作坊”教學模式:工作坊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中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的界限打破了,學生在進行實踐的同時也是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同時理論知識也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這樣接受新知識的時候就會更快并且不覺得枯燥,便于將知識活學活用。由于康復治療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多知識學生想要掌握必須要親自操作,所以工作坊教學模式與康復專業的教學是非常適合的,它將教學、實踐以及研究三個過程融合在了一起,達到了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的完美銜接,同時因為其直觀而生動地模式,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加大教育投入
康復醫學事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不斷普及和發展的康復教育,歐美發達國家康復治療師從事康復醫學工作,不僅需要有本科學歷,還要經過幾年的專門訓練。同時還有很多治療師擁有博士或者碩士學位,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業務素質。相比之下國內的康復專業人員就沒有這么高的專業素質,所以也很難接軌國際進行學術交流。所以政府很有必要在康復醫學高等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三)重視師資力量保證教學質量
師資隊伍的水平與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需要引進更多具有高學歷的優秀教師,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例如加強培養學科帶頭人工作的力度,提供機會給中青年教師們并鼓勵他們積極深造學習,選拔優秀的骨干教師去國外進修等。
同時康復治療專業作為一門有很強實踐性的應用科學,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臨床基礎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廣闊的知識面,因此常規教學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并且得以應用。
參考文獻:
[1]蘇勇林,何成奇.四川省康復醫學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J].華西醫學,2014,(01):141-144.
[關鍵詞]聲帶息肉;術前;術后;護理
康復醫學是一門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學科。它的任務包括對殘疾和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和處理,以便使傷病員和殘疾人能盡量恢復生理上、心理上、職業上和社會生活上的功能或能力,促進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世界衛生組織把康復與保健、預防、治療并列,作為人類醫療衛生事業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自康復醫學引入我國20多年來,康復醫學人才的培養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訖今,全國已有20多所院校成立了康復醫學系,開設了康復治療專業本科及研究生學歷教育,百余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康復治療專業。但與快速增長的社會需求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康復治療專業人才的培養亟待加強,為此我校在2004年率先開設康復治療技術賺業,特別重視康復實踐教學,切實培養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康復人才奇缺的需求。
1首先是培養目標的定位
培養目標是人才的成長方向和規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確定學制、教學計劃,課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和評估教育質量的依據。【1】高等衛生職業院校康復治療專業是培養掌握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夠在各級康復機構,保健康復機構和老年看護機構的康復治療技術崗位從事康復治療技術和康復保健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康復治療專門人才。【2】
1.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目前的康復發展現狀突出表現在:康復治療人才隊伍數量不足,整體素質以及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人力基礎還十分薄弱,康復教育人才培養的數量、模式、知識結構、綜合職業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3】
1.2以康復治療技術職業崗位需求,構建人才培養目標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育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PT治療師、OT治療師),而不是康復醫師,所以此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并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專業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應緊緊圍繞各種康復治療技術及康復訓練方法制定教學計劃,重點加強實踐教學。
2其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進
2.1把握專業需求的特殊性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一個合格的康復治療師不但要有廣博的康復知識,還需要有系統、扎實、熟練的康復操作技能與技巧。因此我們教研室特別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除強調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將能力培養貫穿教學過程外,特別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時間和基礎課程實訓、專業課程實訓和專業綜合能力實訓的項目。
2.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與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4】在康復治療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研室運用引導式、啟發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改變過去單向傳輸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激發學生潛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3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堂的應用
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已經作為當前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理論課教學全部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以及錄像教學配合適當的板書等手段進行授課,其中有關康復治療過程的動態圖畫能夠特別提高同學們的聽課積極性。
2.4模擬患者教學的應用
學生之間彼此扮演治療師與患者的不同角色,可以相互之間反復手法訓練操作,直到熟練為止。此教學方法應用的優點在于學生可以出錯,但卻不會構成危害。手法訓練過程中,指導教師發現錯誤可以迅速糾正錯誤;有利于增強記憶,避免下次再犯同類錯誤,對于到臨床見習、實習起到非常有益的幫助作用。
2.5康復科室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醫學生的能力培養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臨床見習是學生接觸臨床的起點,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由學生到治療師角色轉變的第一步。學生在帶教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接觸病人、病例,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畢業實習奠定很好的基礎。
3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醫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現實、走向工作崗位的橋梁階段。畢業實習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在學生的畢業實習中我們尤其注重加強康復各個學科病歷的書寫能力培養和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
綜上所述是我們康復教研室五年來關于對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通過五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但我們也深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任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相關醫學系康復教研室全體同志將繼續不斷地實踐與探索,努力創新,開拓進取。
參考文獻:
[1]張鳳仁.康復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3):184-185.
[2]王玉龍.康復治療師教育體質的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2,6(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