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鋼鐵企業節能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產能過剩倒逼鋼鐵行業轉型
9月3日,工信部的《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以來,鋼鐵行業受國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生產經營步入低谷。粗鋼產能釋放加速,鋼材需求增長緩慢,冶金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總額大幅下降,行業運行困難加重。1~7月,生產粗鋼4.2億噸,同比增長2.1%,增幅同比回落8.2個百分點。7月末,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為108.08點,同比下降26.6點,比年初下降12.4點。盡管去年四季度以來,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也有回落,但幅度明顯小于鋼材價格回落的幅度。比如,7月份進口鐵礦石價格平均為133.72美元/噸,比年初僅下降0.05美元/噸。另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1~7月,會員鋼鐵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僅有7億元,虧損面高達33.8%,扣除投資收益,全行業主營業務整體處于凈虧損狀態。預計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鋼鐵行業將繼續維持這種微利運行態勢,鋼鐵企業可能要勒緊褲腰帶過一段苦日子。另一方面,鋼鐵行業也要抓住市場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化解危機的“鋼鐵俠”
在鋼鐵產業陷入產能過剩的危機時刻,能否找到一種有效的化解途徑呢?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規劃》提出,加快產品升級,重點發展關鍵特鋼品種,其中就包括公共建筑、重點建筑所用的高強度、高硬度結構鋼,以及新型的銀亮材、精密冷帶等深加工產品。《規劃》要求,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鋼鐵工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鋼鐵新材料。在鋼結構建筑領域重點推廣高強度、抗震、耐火耐候鋼板和H型鋼的應用。
早在鋼鐵產能過剩露出苗頭的今年4月初,在浙江紹興召開的“中國建筑鋼結構行業2012年大會”上,就有500多位鋼結構行業的有識之士表示,要扎實推進鋼結構在住宅產業化應用的力度,以一種調結構、轉方式的新思路,化解日益逼近的鋼鐵產能過剩帶來的危機。這一提法,被列為鋼結構行業的“2012年首要工作目標”。
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將推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列為2012年軟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聯合了《推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為鋼結構住宅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綠色施工優質安全
根據《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供的思路,我們可以想象有一種新型的建筑體系可以打通房地產業、建筑業、冶金業、機械裝備制造業、國家戰略資源儲備之間的行業界線,集合成為一個新的產業體系,這就是鋼結構建筑體系。它可以將“工地的事情工廠做、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危險復雜的事情機器做、現場放樣和預拼裝的事情計算機做”,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技術標準,實現綠色施工,因此,推廣使用鋼結構建筑已成為我國傳統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
發展鋼結構建筑不僅能有效解決鋼材大量積壓問題,而且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鋼結構建筑體系還能滿足建筑功能的需求與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能有效降低城鎮化建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城鎮化建設對環境影響極小的一種結構型式。鋼結構住宅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結合保溫隔熱、廢舊利用的新型墻體建材開發,能夠達到節能省地的目標。我國鋼結構住宅相關標準規范日漸完善,在黏土磚被禁用以及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大力開發建設鋼結構住宅恰逢其時。
“輕快好省”蓋房子
鋼結構住宅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住宅”,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相比,它具有自重輕、抗震性能好、災后易修復、基礎造價低、材料可回收和再生、節能、省地、節水等優點,是城市可循環利用的建筑結構。它不僅可回收、重復利用,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還能推動住宅產業化發展,促進建筑部品更新換代和上檔升級。
所謂鋼結構住宅,是指用鋼結構做承重,用環保、輕體、節能材料做圍護結構的住宅。從建筑高度上講,鋼結構住宅大體可分為低層(3層以下,包括別墅和聯排別墅)、多層、小高層(6層~12層)和高層(12層以上)等。鋼結構的特性,便于形成穩定的獨立結構,可以在內外墻板材料上推廣使用新型節能板材,研制開發門窗、玻璃等具有密閉保溫功能的新材料,規格的標準化有利于開發整體式廚衛體系,可以利用工業廢渣或粉煤灰等研制各種美觀實用的新型組合材料等等。通過鋼結構住宅的推廣,帶動新材料、新工藝的革命性變革,逐步減少對沙石、水泥的依賴,最終推動我國建筑領域實現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鋼結構住宅不僅考慮工程承載能力,而且還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其“輕、快、好、省”的四個優異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材料綜合性能好、利用率高;工業化程度和部品構件質量標準化控制程度高、安全性能好;不受施工季節影響;建造速度快;地基基礎費用省,綜合造價低;可減少建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等,易于產業化生產,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科學發展理念,可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目標,可建立一種“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同時,各種資源能循環使用的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全新模式。
據專業機構研究,鋼結構住宅每平方米建筑的鋼材使用量為100公斤~120公斤,各種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為480公斤/平方米。而混凝土結構住宅的建筑材料碳排放量為740.6公斤/平方米,相比之下鋼結構住宅的碳排放量低35%左右。此外,鋼結構住宅拆除需要較少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大量材料可循環利用;混凝土結構住宅使用大量的水泥,拆除困難,也很難回收利用,帶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我國房地產行業中鋼結構住宅的比例達10%,每年減少的污水排放量將相當于10個西湖的水總量,減少的木材砍伐量相當于9000公頃森林,節約用電量相當于葛洲壩水電站一個月的發電量。顯然,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住宅相比,鋼結構住宅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鋼結構建筑的產業化程度高,鋼結構住宅可以使建筑構件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現場整體裝配可實現機械化、配套部品系列化、智能設備系統集成化以及質量檢測高科技化。所有構件都可以工廠化預制生產,在現場進行標準化安裝,能夠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鋼結構建筑比一般鋼混建筑能縮短1/2~2/3的工期,能夠實現建筑精度由厘米到毫米的轉變,避免因現場施工的不可控造成質量缺陷,顯著提高了建筑質量;同時,能夠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避免對環境的破壞。
市場前景廣闊
雖然鋼結構住宅優勢頗多,但在國內的發展卻比較落后。而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鋼結構住宅的發展,日本和歐洲還提出用鋼結構建筑來儲備鋼鐵資源。瑞典是世界上鋼結構住宅最發達的國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為基礎的住宅通用體系。美國、法國等國家,鋼結構住宅占到全部住宅建設比例的40%左右,這些國家由政府主導實施,并由行業組織牽頭,研究開發了一整套成熟的鋼結構住宅設計、建造、產品配套體系及工藝,已經到了相對成熟和完善的階段。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但按人均鋼材擁有量只占發達國家的10%左右,建筑用鋼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鋼結構和建筑鋼結構產量僅約占全國鋼產量的5%和3%,遠低于發達國家,尤其是鋼結構在住宅領域很少應用。對鋼材的應用市場必須盡快開發,而鋼結構住宅的開發將帶動鋼鐵冶金企業和建筑企業兩大行業的共同發展,同時也為相關的機電產品、化工產品、新型建材產品提供了廣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