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理學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臨床病理學;病理學實驗教學;臨床思維
[中圖分類號]R36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學作為醫學主干課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過對于病變的大體及鏡下形態學特點的描述和觀察,抓住疾病發生變化的本質,最終為學生順利過渡到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1],在整個病理學教育中,實驗教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通過具體的標本和切片的學習,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變的特點,病因,發病機制,伴隨的功能改變和臨床病理聯系,與理論課知識點相互呼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和啟發學生的感性認識,最終結合理論知識,形成理性認識,對于實驗教學探討和深入,將直接改善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病理學實驗教學需要涉及解剖、組胚及其他基礎醫學知識,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與臨床掛鉤,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意識,才能更好的讓學生融入課堂,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需要引進相關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互動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和病變本質的學科,重點在于病變器官、組織、細胞大體和形態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學概念多,知識點多,病變千變萬化,單純靠課堂理論教學不能完全達到教學效果,這就凸顯了病理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展,病理學實驗教學技術也由板書、掛圖,演變為現代實驗教學常用的多媒體教學甚至是網絡教學,學生可獲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變也更加清晰、直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很容易開展教學,但傳統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雖然現代教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病理學實驗教學課堂,但傳統模式的實驗教學依然類似理論課教學,教師針對病變講解特點,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模式稱為講演法,是教育歷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能夠與理論課知識完整銜接,在短時間內將病理學的相關概念、重點、病變等系統的傳授給學生[3],而此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在于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過程中,自身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也未能充分發揮,甚至在講解典型病變的過程中,學生成為看客,沒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師和書本,這樣就違背了病理學教學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學實驗教學,重點在于基礎病變和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于病理學最新的研究進展則介紹的比較少,就不能滿足部分勤學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對于傳統的病理學實驗教學,在適當調整的基礎上,使其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又能及時介紹本領域最新的進展,更好的銜接理論課,為臨床服務。
2臨床病理學在病理學實驗教學的應用
2.1臨床病理學與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結合
臨床病理學作為病理學的應用型分支科學,廣泛應用于疾病的診斷、治療效果的評估及相關科研的數據分析,臨床病理學由于其與臨床直接掛鉤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更關心的是所學知識在臨床上的應用程度,而教師在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病理學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臨床思維模式的建立[4],筆者在進行實驗教學的同時,給學生講解一些臨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學的模式結合臨床病理學的分析,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進一步了解病理學在臨床中的地位,提升他們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歲,肝區隱痛2年多,雙下肢反復水腫8月,復發加重伴乏力、腹脹20d入院,體格檢查:頸部和面部見多個蜘蛛狀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捫及,劍下4cm,質韌。脾大,腹腔積液征陽性[5],雙下肢凹陷性水腫。作為臨床醫生應該怎樣思考?臨床病理學如何在本例應用?如何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這些都是學生極為關注的,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6]。從臨床病理學角度來看,該患者需要進行B超引導下肝臟穿刺,獲取新鮮的肝臟組織方能確診,組織切片后,就要運用臨床病理學知識進行診斷,如果觀察到假小葉結構,考慮肝硬化;如果觀察到細胞呈現梁索狀、片巢樣結構,有異型,可見血竇,無纖維組織,考慮肝細胞性肝癌;如果觀察到細胞呈現腺管樣結構,可分泌黏液,考慮膽管細胞癌,結合臨床癥狀及體征,整個診斷過程涉及的知識領域面比較寬,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學生將自動尋找并獲得相關知識,教學效果將會有效提高,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臨床上可以表現為肝區隱痛、腹脹、體格檢查可以發現蜘蛛狀血管痣,這是臨床病理學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臨床病理聯系,是一種順向思維,是一種由因到果的過程。而臨床上,醫生需要依靠相關的陽性體征和癥狀進行逆推,是一種逆向思維,是一種由果到因的過程,而這種逆向思維就是每個醫學生必須要鍛煉和掌握的臨床思維,結合臨床病理學的學習,可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臨床思維,順利過渡到臨床。
2.2臨床病理學與擴展學生視野的結合
在病理學實驗教學的課堂上,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是很重要的任務,如何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真正從課堂狹小的空間走出來,主動吸取相關領域的知識,為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則是而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臨床病理學與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結合,可從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例如1例男性患者,56歲,頭暈、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難2d入院,體格檢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雙側心界擴大,雙肺下部聞及少量細濕?音,心尖部聞及舒張期雜音,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教師在講解此病例時,首先根據癥狀和體征,要考慮高血壓導致心臟病變的可能,可給學生強調血壓過高所導致的心臟肥大,并展示心臟肥大的大體標本圖片,但學生此時只有粗淺的印象,對于圖片所展示的病變本質認識不深,學習興趣不高,此時教師可穿插相關臨床病理學知識,包括心肌細胞鏡下圖片―細胞直徑增大,肌原纖維增粗,細胞核呈分支狀等心肌細胞肥大的診斷標準[7],給學生介紹心臟肥大在病變早期出現向心性肥大,導致瓣膜相對性狹窄,而出現了心尖部舒張期雜音,而在病變的晚期,心臟會進入離心性肥大的階段,最后可穿插內科學的知識,病理學上的離心性肥大實際上在臨床上又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臟病變的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結合本例,患者的心臟病變就經歷了由向心性肥大到離心性肥大,最終進入到心功能衰竭的過程。由此病理學實驗教學就由單一的病變闡述過渡到了結合臨床病理學及臨床醫學的綜合性知識拓展過程,顯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及作用
而在運用臨床病理學知識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任教老師在精心備課的同時也要注意,醫學實踐對于醫學生而言,是強化理論、學以致用的關鍵一環[8],是醫學生向醫生蛻變的重要一步,因此,實驗教學更多的要以學生為主,要以臨床病理學知識開展的臨床病案分析為主,讓學生更多的接觸病例,主動的去收集臨床、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資料,最終通過臨床、大體、光鏡三結合,運用臨床病理學的知識得到自己的診斷,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輔助和引導的作用,更多的時間要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增強互動性,開闊視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歲,因“白帶增多伴腥臭味、接觸性出血10個多月,右頸部包塊3個多月伴咯血1個月”入院。體格檢查:患者消瘦,右頸部淋巴結腫大、質硬、不活動。婦科檢查:宮頸肥大、宮頸表面見菜花狀新生物突起,觸之質脆,易出血。X線片提示雙肺內見多個散開分布的結節狀陰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宮頸炎(病理診斷)10多年,1年多前取宮頸活檢,病理診斷為慢性宮頸炎伴宮頸鱗狀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資料:頸部包塊活檢,病理診斷:(右頸部)淋巴結轉移性鱗癌。教師在講解本例時,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臨床資料和病理檢查綜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宮頸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時頸部淋巴結為轉移性鱗癌,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以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首先考慮本例診斷為宮頸鱗癌,并且存在慢性宮頸炎――不典型增生――鱗癌的過程,體現了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同時教師也需認識到,臨床病理學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修訂,這就需要教師隨時充實自己,并將本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學生,并可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的大體標本和鏡下切片,對固有教學資源是一個很好的補充[9],將能直接充實實踐教學,使學生直接受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技術為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我校醫療衛生教學部病理學教研組從2013年起開展了病理學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在護理學專業中實行多媒體實驗教學方法,病案討論等試驗方法的改革和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 多媒體病案教學的特色
1.1 借助多媒體進行病理學實驗教學,教學內容主要選擇臨床問題、臨床病例等,同時結合病理學、臨床實際情況,將病理學理論知識、臨床基礎知識等進行融合,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體現病理學的作用,另一方面創新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教學要求等。病理學是一門形態學科,內容單調枯燥,知識點多,抽象難記,知識的復雜性和難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的制作水平有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雖然絕大多數的學生(87%)認同多媒體網絡教學具有直觀、圖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點,然而僅13%的學生認為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有6%的學生認為不能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有學生認為我們的網絡課件還需要改善圖片質量、增加趣味性、增強互動性,因此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的制作水平可能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應用,教師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不斷滿足現代醫學護理人才發展的需要,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
1.3 滿足醫學綜合性課程的需要,作為前期工作,通過實施醫學綜合性課程來完成,打破傳統病理學理論教學的局限性,建立和完善新的病理學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積極探索多媒體病案教學,并進行實踐。
2 多媒體病案教學內容
在多媒體病案教學過程中,通過調查課堂教學效果、分析考試試卷等,進一步對多媒體病案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
2.1 完善病理學多媒體病案教學材料。對于多媒體病案教學模式來說,其實施的前提是:選擇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完整的病例,充分反映學習內容。在現有病理學病案積累的基礎上,本教研室對現有相關章節的綜合性病例按章節進行調整和改編,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每個系統疾病都有1-2個病例代表本系統的疾病特點,同時便于學生進行分析,并且適合病理學知識的講解。
2.2 完善病理學多媒體病案教學模式的教學計劃和大綱。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嚴格把握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上,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規避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對每章節的疾病進行學習,通常情況下,往往從典型病例分析開始,以自學為基礎,同時輔以病理學相關理論知識。
2.3 完善教學規程并組織實施。隨機選擇病理學醫士作為研究對象,對傳統教學組和多媒體病案教學組組織本教研室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
2.4 評估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評估多媒體病案教學效果,主要包括:課堂效果的評價、學生感受的評價、考試結果的評價三個方面。其實施多媒體病案教學法的過程中,主要涉及:設計教學質量評價表,通過聽課的方式,組織專門人員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通過分析試卷的方式,對考試效果進行評價。
3 多媒體病案教學的關鍵問題
在病理教學過程中,觀察多媒體病案教學的作用是本文的核心所在,為發揮病理學的優勢,研究探索病理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3.1 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建立、完善多媒體病案教學的資料。選擇合理可行的教材和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多媒體病案教學的順利進行,通常情況下,在本教研室現有積累的基礎上,同時對國內現有的相關資料進行吸收和借鑒,改變相應的多媒體病案教學材料。
3.2 設計學生、教師調查問卷。參照學校教學質量評價表和調查表的格式,在病理教研室現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同時結合本學科的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進而客觀、全面地反映教學效果。
關鍵詞 目標教學 病理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28
Abstract With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 to the do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quirements and raise the level of medical knowledge become the total number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employment of the important way. How to apply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which has become a medical college teachers in teaching need to fac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pathology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arget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pathology.
Key words target teaching; pathology; application
0 前言
病理學是一門以人體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生機制、發展規律以及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變化等為研究內容的基礎醫學科學。①隨著醫學理念與醫療水平的發展,人們對于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相對較差。如何對當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病理學水平成為當期眾多醫學院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教學重點。
1 目標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 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醫學院的教師為應對當前的教學要求也紛紛轉變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是一種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方法,該教學方式由課堂導入、教學目標展示、教學講解、目標測評等幾個環節組成。②對于專業性較強,內容豐富的病理學而言,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以老師為主導,同時結合教學實踐能提高病理學教學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病理學教學,學生能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老師運用多種方式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目標與臨床案例相結合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1.2 在老師教學中應用價值
目標教學除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之外,對于老師而言也具有積極的一面。明確教學目標能幫助老師在教學時擁有一個清晰的教學思路,保證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此外,目標教學要求老師要對課堂擁有良好的掌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需要觀察學生的達標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促進老師的自身發展。對于學生病理學學習與老師病理學教學而言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目標教學的應用原則
在開展目標教學時要遵循目標中心、“教、學、練’為主、理論結合臨床,反饋矯正及優化原則5個基本的應用原則。其中目標中心原則要求老師以教學目標為每節課時的中點開展教學,以教學目標的完成度為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定標準,力求每節課堂都完成教學目標。“教、學、練”為主原則,即“教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要求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同時加強學生的練習。理論結合臨床原則通常應用在老師精講、評價,學生議論等課堂環節,將教材內容結合臨床實際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反饋矯正原則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及時的矯正,幫助學生實現當堂的教學目標。③
3 目標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3.1 確定目標,進行課前備課
在開展教學之前,老師要確定該課時的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課前的備案。如以《血栓的形成》為例,根據教學要求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生掌握血栓形成的機制、分類及診斷標準”。根據該目標開展備課,確定講解“血栓形成機制”內容時所用的教學手段,如PPT展示,案例解析等,規定每個內容所占用的時間;確定哪些目標可由學生自行完成,如指導學生自學“血栓形成機制”;確定開展小組討論、學習的目標,如“血栓形成的診斷標準”等。此外,在目標的確定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體現出教學目標的層次性。確定小目標與大目標,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可要求其完成小目標,而學生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可完成大目標。④如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要求及掌握“血栓形成的機制”等基礎的知識,而學習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除了完成基礎的教學目標之外,還可完成“掌握血栓形成預防及治療方式”等額外的教學目標。
3.2 結合臨床案例,開展情景教學
病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老師可結合臨床案例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如老師在講解關于“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時,可以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進行情景教學。在實際生活中,住院患者為了補充營養,家屬經常給患者熬雞湯的事件比比皆是。因此老師可以“為了給患者補充營養,一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家屬給其煮了一鍋雞湯,患者喝了之后卻出現昏迷的情況,經搶救后無效死亡”事例進行教學。講述案例之后,將學生提出“為什么患者在喝了雞湯后會出現昏迷”“是不是每種類型疾病的患者都不適合以雞湯為食”“肝硬化患者哪種飲食方案最為合適”,層層深入,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可聯系知識積累及肝硬化患者的特點進行思考,可采用與同學討論的方式并舉手回答問題,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結果老師進行總結。通過結合實際開展教學的方式,可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內容離自己并不遙遠,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⑤⑥
3.3 示范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擁有扎實的操作能力尤為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如《細胞老化》這一內容的教學中以學生操作能力為培養目標,老師可對標本進行觀察研究,同時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方式,每一個階段每個動作進行詳細的說明并提醒學生相關的注意事項。示范結束后,后學生按照老師示范的方式進行操作,觀察細胞老化的情況并填寫相關的研究報告。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老師要在學生之間來回走動,發現學生操作錯誤技術進行糾正,強化學生的操作能力。
3.4 開展小組學習,增強學生協作能力
對于醫護工作者而言,團隊合作、交流能力對其臨床尤為重要。在學生學習以及今后走向就業崗位之后,學生都需要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組合作也是目標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可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的能力。如以“肝硬化患者喝雞湯后昏迷的原因”為小組學習的內容,學生可進行分組探究,組內成員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氨中毒”等,并進行實驗設計,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案進行驗證。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如組內成員有不同的猜想則進行不同的實驗,將實驗任務分配至每個小組成員,最后總結各個猜想的實驗結果,得出最終的答案,并由組內一名同學代表本組發言說明本組的研究結果。小組合作學習給了學生一個互動、交流的機會,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交流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3.5 豐富教學方法,實現課堂達標
目標教學課可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目標。如講授法、推理法、啟示法、自學法及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根據病理學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課堂達標。如針對教學中的基礎內容相對較多的課時,可采用講授法或自學法,提高教學進度。在講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注意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在自學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針對于教材中的結論性內容,可指導學生進行推理。如在《風濕病的發病原因》的結論總結時,可指導學生進行推理。老師可適當給學生一些證據,學生根據所得證據從而推斷出“風濕病是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這一結論,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針對于其它章節關系緊密的教材內容,可采用啟發的教學方法。如《腫瘤》的學習中,各個章節之間的內容較多,可啟發學生以腫瘤的兩大特征為學習方向,引導學生進行其它相關章節的學習。實踐法是理論課與學習課都適用的教學方法。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老師可舉出典型案例并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理論結合臨床實踐的能力。而學習課則可通過觀察幻燈片、動物實驗、大體標本及病理切片等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⑦
3.6 完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達標
轉變當前單一的評價機制,根據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定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評定內容包括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及學習小組評價3個方面并結合學生理論知識及操作達標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學生自評內容為學生根據自己對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而老師的評價內容為學生所定下的理論及操作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小組評價內容則為學生在完成小組學習目標過程中的參與性。將學生對目標的達標情況作為學生評價的參考項,有利于完善當前單一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達標。
4 結語
當前的教學理念“以能力為準”,因此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具有較高的要求。作為即將成為一線醫療戰線的人員,學生不僅要擁有扎實的病理學基礎,還要擁有過硬的臨床操作能力。目標教學以學生病理學基礎與操作技能為目標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目標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一線醫學領域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
注釋
① 王燕嬉.目標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5):609-610.
② 姜玉榮,蘇云,劉玉平.目標教學在產科帶教護生中的應用[J].環球中醫藥,2013.6(S2):83.
③ 宋斌.高職衛生學院目標教學實施與探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4(138):271.
④ 黃雪輝,劉品乾,全曉國,等.目標教學在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工企醫刊,2013.26(2):133-134.
⑤ Wang Y,Zhu XL,Peeroo MW,et a1.Pelvic solitary plasmacytoma: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Korean J RadiOL,2015.16(1):146-53.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病理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155-01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的一門醫學基礎主干學科。在臨床醫學實踐中,病理學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理論基礎。在醫學教育中,病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多媒體技術在醫學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這對基礎醫學學科病理學教學具有特殊的意義。
1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1 提高教學質量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較,多媒體課件具有圖片精美、畫面不斷變換且生動形象、聲像資料內容豐富且聲情并茂等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和能動性。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通過一定的方式完成信息傳遞和反饋的過程,教育心理學家特瑞拉研究表明,在接受的信息中,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分別占83%、11%、3.5%、1.0%和1.5%,前兩者所獲得的信息占絕大部分,充分說明人類學習過程中聽覺和視覺具有重要作用。多媒體教學利用計算機將文、圖、聲等集為一體,利用教師的講解,調動學生使之參與到教學互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傳遞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1.2 增強感官效應,提高學習效率
贊可夫認為“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的動機”。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做到文字、照片、圖片、動畫、錄像、聲音并茂,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將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表達的教學內容或觀察到的病理現象顯現出來,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和現象,可解除學生的疲倦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降低學習難度,能深入淺出地學會相關理論知識。
1.3 促進學生發展思維空間
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發揮啟發式教學的作用。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一問一答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觀察大體標本和鏡下圖像,自我理解并描述組織器官病變,通過動畫、文字飛入畫面指出相應完整的病變部位,這不僅為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時間,學生根據正確結果可判定自我結論的正誤,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1.4 有利于知識溫故知新
病理學是一門基礎醫學學科,涉及很多其他基礎醫學學科的內容,是學習臨床醫學學科的橋梁。學習新課程前應根據內容的不同復習相關的基礎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傳統教學手段沒有充足的時間講解基礎知識或只讓學生空想,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可通過圖片、文字等形式將所需相關內容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充分發揮其溫故知新的作用。
1.5 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
應用多媒體教學可大幅度降低傳統教學中板書、畫圖的時間,為彌補標本數量不足的缺陷,掛圖、幻燈、膠片等可在課件中以標本照片和動畫形式體現,節省了大量實驗室建設和輔助教學用品經費。同時,教師要注意充分利用網絡或外校課件進行加工充分和刪減,這充實了課堂內容,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先進技術,如利用超文本功能為學生講解一些前瞻性知識,這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實踐和遠期發展,也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1.6 實驗教學更直觀更清晰
在病理實驗教學中,幻燈、掛圖、電視電腦與顯微鏡同步演示等為常用的輔助教學手段,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但有時難以彌補實驗教學的缺陷。如電視與顯微鏡同步演示時,如果教師長時間不能找到病變或找到的為不典型病變,坐在后面的同學看不清電視屏幕,這使學生難以正確理解某些鏡下結構,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利用多媒體互動室:在學生人手一臺電腦的前提下,教師通過計算機將選用典型的病變切片或照片直觀清晰地呈現給每一名學生。教師應先用顯微攝像系統進行示教,讓學生在看片前有一個大體印象。授課過程中,通過電腦屏幕顯示并統一講解學生提出的普遍性問題或鏡下觀察的典型病變,由傳統的一對一實驗教學擴展到一對多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大幅度提高實驗課教學的效率。
2 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弊端
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直觀、靈活等特點,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認可和歡迎。如平時不注意維護和保養設備,加之教師制作課件和使用設備的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有時難以達到多媒體教學的預期效果??赡艹霈F的弊端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表達方式上并不具有優勢
受思想觀念、相關制度的制約,多媒體教學的表達方式上并不具有優勢。如在沒有充分備課時,教師授課時只能坐在電腦前點鼠標切換幻燈片來照“屏”宣科,教學過程死板,難以完成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出現情感缺失。心理學認為,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兩個基本心理過程,若單純強調其中之一難以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2.2 信息超量、展示速度過快
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是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具體體現。但實際應用時,有的教師唯恐優勢體現不出來,制作課件時事無巨細地盡數羅列與課本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在授課時,由于教學內容眾多,時間的限制使教師不得不加快課堂教學速度,學生的思維及其節奏跟不上教師的授課速度難以發揮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的作用,學生被超量的多媒體教學信息所包圍,學生理解知識難以適應信息所呈現的速度,成為名副其實的觀光客,出現走馬觀花的尷尬局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件設計時,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控制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節奏,與學生互動充分結合起來。上課時,幻燈片切換不得過快,要留出學生消化理解和記憶知識的充足時間。另外,還應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的實際,隨時調整演示內容和時間,盡可能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效用。
2.3 設備和環境因素影響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室使用率相對較高,多位教師會輪流使用同一個教室。多數教師使用設備存儲教學課件,病毒難免進入教室計算機主機,進而造成各類問題。
幾年的教學實踐日益顯現多媒體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優勢及弊端。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將多媒體與傳統和新型教學模式相結合,繼承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汪曉慶,吳義春,潘獻柱,等.淺談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體會[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4,23(1):87-88.
關鍵詞 獸醫臨床病理學;案例教學;優點;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6-0340-02
獸醫臨床病理學又稱獸醫實驗室醫學,它包括臨床血液學、臨床化學、臨床細胞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寄生蟲學和臨床毒理學等。它是基礎獸醫學科與臨床獸醫學科之間的橋梁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包括很多概念性、需要記憶的知識。而傳統的根據知識點教師授課,學生聽講,記筆記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發揮其與臨床學科緊密相關的優勢,學生也反映傳統的方法枯躁乏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它最早由哈佛法學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它主要通過一個個案例,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分析,使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所以設想在獸醫臨床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通過一個個真實典型且含有問題的案例(病例),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應該能使知識點容易被理解且記憶深刻。所以為了使學生學好臨床病理學這門課程,同時為后面內科的學習及以后走向臨床打好基礎,于2005—2013年在臨床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了案例教學方法,以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 案例教學準備
教師積極進行備課,通過查閱動物醫院病例及一些國內外關于獸醫臨床病理學的資料,根據所講的內容選取典型病例,設計引導問題。選擇好的病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前提,一是要有代表性、啟發性、可討論性;二是要緊扣教學大綱的知識點[2]。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還鍛煉臨床思維能力。
2 案例教學過程
①學生隨機分組,每組7~8個人,每組負責1個病例,小組去查資料,組織課下預習、討論。②每章節疾病學習開始時,第1節課由教師講解重要的臨床病理學理論知識。第2節課由本章節負責小組選派1個代表,以PPT的形式對本章節病例進行匯報,回答引導問題,并從實驗指標的選擇,樣本的挑選、處理、結果分析,診斷的結論等方面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匯報。其他小組成員可以對匯報進行提問,匯報組成員負責解答和補充說明。③教師點評匯報小組的病例分析報告,歸納總結,得出最終結論。
3 案例教學的效果
2005—2013年以來,在獸醫臨床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應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高漲,上課的到課率也比其他課程高,給學生布置好病例后,他們非常積極地去圖書館查資料,積極組織小組成員對病例進行分析討論,匯報PPT也做得內容豐富且很有條理,美觀,結論明確。匯報時也有理有據,從容不迫,足見課下是花了很多功夫的。其他同學發言也很踴躍,有疑問一定要刨根究底。課后他們還對自己查到或經歷的病例進行自學,不明白的會找教師進行詢問并分享給班中的同學。總之通過案例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教學大綱所要求的重點、難點,同時在學習主動性、綜合分析能力、系統理解知識、創新能力、團隊協作、展現個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
4 案例教學的優點
4.1 緩解動物醫院實習的壓力
對于華南農業大學來說,附屬動物醫院只有2個,而對于5個年級的在校獸醫學生來說,能容納學生實習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有的時候在門診很長時間都不見得看到很典型的病例,很多情況是來打疫苗、體檢或保健的病例。這樣學生會覺得無聊,不利于這門課程知識的掌握。所以應用典型病例進行案例教學,不僅可以節約學生的時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鍛煉學生的診斷思維能力,還可以緩解動物醫院實習的壓力。
4.2 提高學生的綜合理論水平
任何病例都是基于特定的病情條件,通過這些病例,可以把抽象的實驗室指標變得具體,能讓學生明白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選擇什么指標來進行檢測以及在哪些病況下,得到的數據所代表的意義。從各病歷的分析中,讓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知識,使他們盡快適應以后的實習和工作。
4.3 糾正學生輕理論、重實踐的思想
目前,在動物醫學專業學生中存在著重視實踐鍛煉、輕視理論學習的現象,甚至部分學生認為理論課聽不聽都可以,只要進行實踐鍛煉,會做手術,會看病,會診斷就可以。在病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運用本課程以及以往所學課程的知識,對病案進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后進行治療,根據治療效果,再不斷地驗證診斷,所以要做出正確的診斷,哪個學科的知識有欠缺都不行。如通過病案教學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踐鍛煉。意識到一個成功的獸醫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做后盾,不斷學習理論實踐,二者缺一不可。
4.4 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大都希望將來能走上臨床,為動物診治疾病,以案例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使學生的思維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及論證。把真實、典型的病例診斷及治療過程記錄下來做成的案例,對于大三的學生可以說是從未真正接觸過的臨床現象,充滿著好奇與神秘,他們急于用剛剛學到的臨床病理學知識去認識和解釋病畜的臨床表現,積極思考問題,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大大提高,學生的診斷推理能力也會有所增強[4]。
5 案例教學的難點和不足
5.1 內容多,課時少
目前這門課程的理論學時只有32個學時,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時間安排上就有些局促,病例討論時不能展開。盡管學校已經大量削減教師純理論講課的學時,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分析的時間,但仍然存在內容多、而課時太少的問題。
5.2 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傳統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模式,而是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匯報討論,然后教師再歸納總結。這樣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本課程的知識,對相關的臨床專業的知識也要相當熟悉,才能選出合適的典型病例。同時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組織策劃能力,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全面掌控病例討論過程。此外,還要有強大的歸納總結分析的能力[5]。
6 參考文獻
[1] 柴紅燕,涂建成,鄭芳,等.案例教學在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3):625-627.
[2] 黃寧波.病理教學中的病例教學法初探[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8):957.
[3] 蒿子楓,梁佩.案例教學法在獸醫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神州,2012(35):85.
【關鍵詞】過程評價 評價模式 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71-02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最終手段,而中職生學習往往既無壓力又無動力,因此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中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近年來,我校在學生學業評價方面采用了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現就其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以下簡介。
一 對象與方法
1.學生分組
選取2011級護理1班為實驗組,2011級護理3班為對照組。2011級護理1班、3班學生第一學期的主要課程平均成績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2.評價方法
實驗組病理學課程評價包括理論評價和技能評價。理論評價分為理論考核和過程評價,技能評價包括技能考核(實驗考試)和過程評價。過程評價主要指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主要包括考勤與紀律、課堂參與情況和完成作業情況等,最終成績以百分制計算,各評價項目所占比例見表1。
新學期開學后,首先制定過程評價的具體量化標準和過程評價量化記錄表,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記錄。每次授課都要布置適量的作業,及時批改,詳細記錄學生完成作業的數量和質量。參與課堂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可以分類記錄,對于一般性的回答問題,只要正確或接近正確,給予適量計分;對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并取得較好效果的,可給予較多的計分,如逼真的角色扮演者、基本正確的上臺講解者或在小組討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等。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試采用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評卷的方式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考試包括4個大體標本識別、4個病理切片標本識別和2個病例分析。
3.統計方法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試原始成績和實驗考試原始成績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實驗組學生發放調查表了解過程評價在學生學習壓力、活躍課堂氣氛、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的影響,調查表中每個調查項目都設同意、基本同意和不同意三個選項。
二 結果
1.實驗組與對照組病理學理論與實驗成績
對兩組學生的病理學理論與實驗成績進行統計并整合,結果見表2,通過對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組的病理學考試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均優于對照組。
2.實驗組學生對過程評價模式的評價
共發出61份調查表,收回58份有效調查表,統計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所有實驗組學生都認可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她們普遍認為此種評價模式增加了學習的壓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學能力,還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三 討論
1.過程評價的積極作用
臨床護士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要求極其嚴謹的活動,這就要求她們必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過硬的技能水平,以及很強的語言表達、溝通合作、健康教育和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的中職護生往往缺乏學習壓力和動力,然而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可改變這種現狀,幫助護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這種能力。
過程評價中的“紀律與考勤”給了學生一定的壓力,能幫助她們改變做事拖拉、不守時的毛病,最終使其養成良好地做事習慣。經過幾年的培養,她們往往能在固定時限內很好地完成既定任務,學習和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從表2可以看出,過程評價雖然不再一味注重考試成績,但作業完成和參與課堂情況要求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過程評價的有效實施必然使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課堂教學改革
要求教師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使其更主動而有效地參與課堂活動,變被動填鴨式接受為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評價與課堂教學改革的這一要求相一致。從表3也可以看出,過程評價確實能幫助學生增強溝通和團結協作能力。
2.過程評價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過程評價的實施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壓力,對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深入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利用更多樣更靈活的方法和手段掌控課堂,否則學生為了在過程評價中得到更高的分數,必然盲目地參與課堂,雖然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但對學生而言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非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浪費大量時間。對非常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太多的學生進行回答、上臺講解、分組討論等。教師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的突破上,同時要對參與課堂學生的表述進行適時的反饋與糾正。教師也可事先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下查找資料,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講解、進行角色扮演等。另外,教師在制定學生參與課堂情況量化計分標準時,一定要更多地考慮參與課堂的最終效果,而不僅是次數,要讓學生知道參與課堂計分與否、計分多少與她們的努力密切相關。
總之,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起著積極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促使其全面發展;還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中職教育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指基于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中期的美國,70年代初被引入醫學教育領域[2][3]。PBL教學法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學習,通過具體實例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效率值得肯定。筆者對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及其實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為進一步提高醫療教育水平提供理論基礎。
一、PBL教學方法在病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病理學是一門以形態學為基礎的課程,需要參加學習的醫學生掌握一定的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基礎。即學生首先學習正常的組織形態,以此為基礎學習疾病狀態下的組織形態學變化,以掌握異常的形態,同時要結合其他基礎醫學知識,了解或掌握正常的組織形態是如何轉變為異常的組織形態及其動態變化的過程。
傳統的講授模式(PPT教學結合黑板板書)往往不能使學生很好地當堂理解消化,只是被動接受老師傳遞的信息,沒有自我思考和消化的過程。因為病理學的課時數是固定和有限的,高速的知識更新使得醫學知識多而復雜,即使授課老師在課堂上不停地講授,也只僅僅達到大學教綱的教學要求。偶爾有啟發式提問,也不能完全給每個學生以充足的時間思考和討論,學生也不能在課堂上完全停下來花時間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因為這樣會使他們錯過后面的緊接而來的授課內容。因此要采用PBL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出發,在前一次課后提出與后節課相關的一個個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然后自由地再圍繞這個問題討論,結合課堂講授,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病理變化發生的全過程,達到自我主動學習的效果。譬如講解大葉性肺炎一節,在上一次課結束時,授課老師首先提出一個大葉性肺炎患者病例,患者出現發熱、咳嗽、咳鐵銹色痰現象,讓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的基礎醫學知識(包括病理總論部分的知識),分析患者在感染肺炎桿菌后,為什么出現這種癥狀,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之間有些什么聯系,從而課后分組自由討論,并做好筆記,在此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正確和錯誤的結論。無論結論對錯與否,都是學生所學知識和獲得經驗的總結,會有一種在下次課揭開謎底的預期,這種預期會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隨后,經過后面課堂上老師的詳細講解過程,就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分析的正確或錯誤的原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預先帶著問題的學習既可以讓老師更順暢地掌握每堂課教學時間和進度,而不必考慮學生在本節課上是否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也可以讓學生不必為當場思考問題而錯過后面知識的講授。
事實上,目前的某些教案編寫中都有課堂提問環節,但是大多都是圍繞本堂授課的內容設計的,針對下次課設計的問題很少,盡管教師在開始授課的前幾分鐘,能夠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但是受課堂學時所限,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或是有機會查找文獻,基本上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揭開謎底,未能真正做到以問題引導教學。因此,我們要轉變教案中的問題設置,將問題設計為下課堂將涉及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在課后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查閱文獻,真正做到以問題引導教學。但是,對于一些醫學院校而言,并不是每個老師都能獨立完成一個班的病理學全程教學任務,往往是每個老師專門負責其中幾個章節的講授,這就要求老師們在每次備課的時候有充分的交流,案,在更換教師的過程中做好溝通,為下一章節講授的內容提前準備好問題,從而避免出現提出的問題與下一節課無關或是完全不留問題給學生思考的現象。
二、PBL教學方法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病理學是一門形態學科,必須經過病理學實驗學習觀察形態學的變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夯實的形態學基礎。但是現階段某些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中,組織的胚胎學和解剖學等基礎學科都與病理學不在同一個學期,使某些學生出現過了一個假期,再來學習病理學實驗,發現對在顯微鏡下的圖像完全陌生和看不懂。沒有正常的形態學基礎,不知正常的組織形態,就談不上認識異常的形態。因此,有必要在每次課前,留夠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下次課將涉及的系統或組織的正常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形態進行復習,同時結合所學的病理學理論知識,判斷在出現病變的時候,正常的組織形態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改變,從而在正式上實習課的時候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做到problem based learning。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因為學生往往不能回到組織胚胎學或是解剖學教研室借到常規HE切片或是人體標本進行復習。常見的原因是現有的切片和標本非常寶貴且來源有限、數量有限,其首要的目標是必須首先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而無法滿足已經學過的學生再來借片的需求。即使學生借到切片,也不一定能借到顯微鏡復習。而常規的圖譜和書本上的圖畫也不能很好地還原實際接觸中獲得的經驗。同時,出借標本或切片給往屆高年級已經學過的學生,會增加標本室和顯微鏡室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如果切片損毀,更會對后面學生的學習造成不便。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借助電腦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引入虛擬數字切片和虛擬數字大體標本。虛擬切片技術源于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霍普金斯醫院病理系,通過將常規玻璃的HE切片用高分辨率的攝像頭掃描后,轉化成電腦數據,存儲在電腦中,當有需要的時候,通過軟件打開圖像,在1倍~100倍區間任意放大和縮小圖像,完全還原顯微鏡下所見[4]。而虛擬大體標本則是用數碼相機從不同角度拍下實體標本,將圖像用軟件拼接,形成動畫圖像數據,存儲在電腦中,通過軟件打開圖像,在任意不同角度呈現的標本圖像,完全還原肉眼所見。將上述數據通過學校的公共網絡平臺,學生可以不必借閱常規的玻璃切片或是大體標本,直接在學校網上就能查閱,從而既減輕切片檔案室或解剖標本室老師的負擔,便于管理;又使學生方便快捷地獲取相關信息。
病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醫學基礎學科[1]。它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疾病,疾病又與人文有關的生命和死亡有密切關系,將生命和死亡有關的人文素質教育融入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幫助護理學生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態度在整個護理教育中處于主導核心地位,是整個護理教育內在的靈魂。因此,病理學教學目標就是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 [2]。
一、我國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1.護理專業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夠
雖然各個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像醫學心理學等這樣的人文課程,學生們也認真的將其學習完畢,但是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他們對人文課程的熱衷根本沒有專業課強烈,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順利拿到畢業證或者拿到獎學金而已;有的同學干脆在上文人課程的時候玩手機或者做其他專業的作業,整節課下來根本不知道老師講了什么。到考試的時候,背一下老師點的重點,應付考試而已。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刻意減少人文課程的課時,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專業課大于人文課程。這樣的培養模式的結果是學生的專業教育和護理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人文精神卻忽視了。
2.人文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脫節
承擔人文教學的主講老師主要以哲學專業教師為主,不少教師缺乏醫學教育背景,有的甚至本身對人文社科就了解不深,不具備護理專業知識,而且對護理工作沒有臨床護理經驗,在教學工作中很難用護理實踐中的生動、鮮活的病例進行深刻的分析和講解,進而造成學生學習完畢感覺白學了,跟她沒有任何關系,或者只是當做一個笑話來看:護理學生不知道怎么正確處理臨床護理中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等問題;不知怎么跟患者及其家屬溝通 [3]。
3.現代護理實踐操作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缺乏
近年來,隨著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加,護理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護士比較注重的是護理工作的本身,而卻忘記聆聽患者的陳述,注重的是各項護理操作在患者身上如何更加快速完美的完成,卻忽略了患者的情感和生存的質量,護理工作的性質與人文的矛盾凸顯。目前我國醫患關系陷入低谷,造成這一結果的主導因素是人文素質教育缺乏[4]。
二、人文素質教育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病理學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科,因而為病理學教學中貫徹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基礎。有必要將病理學教學內容與護理實踐結合起來?!恫±韺W》教學和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始終把對生命的關懷放在至高點,從人出生、在生命誕生、生活窘迫、死亡的過程中完成追求的生命價值 [5]。我們把人文素質教育應用到在《病理學》教學中措施如下。
1.加強病理學教師對人文教育的認識
對學生而言,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吸引力遠遠超出教學內容本身 [6] 。教師的言談舉止可以耳濡目染的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因此,人文修養對于教師來說就與顯得非常重要。病理學教師可在參加專家講座、學術會議、繼續教育等中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自覺的地融入人文素質教育于其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將其滲透到護理專業課堂實踐去。這樣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就能夠在病理學聽課過程中將得到持續和提高。
2.采用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各個教學環節,以病例為中心,提出問題,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將課上內容由瞬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7],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的基本人文技能的鍛煉。每次實驗實訓課,先分好各小組,教師首先說明本次實驗課的目的,之后舉出與本次實驗課有關聯的病例,并提出相關的問題,各個小組集中十分鐘進行討論,十分鐘后每組派代表發言,闡述對疾病診斷、出現的病理臨床聯系。而后由教師根據病例做深刻的分析和總結,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錯,錯的原因是什么,建立基本的臨床思維的能力,最后留給下課外作業,寫出與該病有相關的護理診斷,并為此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下次上實驗課前上交相關的作業。過早接觸臨床知識,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習增強了同學們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懂得了如何與別的同學相處,如何發表的自己的觀點,最重要是具備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為將來護理工作中團隊精神的培養,建立了基礎。除此之外,也培養了學生剖析問題、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
3.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現代醫學模式要求護理專業的學生們不僅能夠病人生理上的疾病護理,而且能夠做好心理護理。護士必須通過心理疏導、穩定情緒、介紹疾病、宣傳疾病、疾病如何發展以及如何防治等方面跟病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保證各項治療措施順利進行。要達到以上條件,護士必須要有健全的頭腦,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 。
綜上所述,在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中,人文素質教育占有及其重要的部分。護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是醫學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病理學教學過程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護理專業學習中,使護理專業學生在醫學教育獲得人文精神,同時在以人為本的思想中學習醫學知識,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淑勤.病理學實驗課教學的思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1):41-42.
[2] 楊朝曄,秦紅兵.基礎醫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5):110-111.
[3] 韋義萍,廖海濤,常維緯等.《病理學》理論教學中人文教育切入點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使用護理雜志,2013,29(3):25-27
[4]張俊祥.在醫學專業課教學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以醫學影像學專業為例[J].安徽醫藥,2008,12(4):381-382.
[5]祝鴻程,夏援嬡.基礎醫學教學中入文精神培養的方法與價值[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10):66-67.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職病理學實驗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12-0072-01
病理學是連接基礎醫學以及臨床醫學之間的樞紐,與此同時病理學也是一個需要實際實踐的科目。在病理學的教學階段里病理實驗課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感覺因為學生對病理實驗的標本害怕或者不看重,學生缺乏一個主動去學習的積極性,對病理實驗課只是走過程,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果。如果在病理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程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實驗課的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一、加強直接和可觀性,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病理實驗課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學生能夠親自站在形態學的方位去觀看病變器官、組織的大體和鏡下的變化,我們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是初中畢業的學生,他們沒有很好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想要使他們獨立的、精確的發現器官、組織和細胞的病變的位置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切片觀察的過程中,有些顯微鏡下的結構經過語言的敘述描繪或者在黑板上畫圖展示,學生也不能夠準確理解,而且應用掛圖也太過于死板,表現出來的不真實,同時學生缺少對臨床實際經驗以及有關的感性認知,所以,他們無法正確辨認組織,病變特點更無從觀察和掌握,并且老師如果實行單獨一對一的指導,時間也不夠,最后就導致了老師教的辛苦,學生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樂觀的狀況。如果采用多媒體,在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實驗課剛開頭,教師就將這節課要求觀察的切片在屏幕上做一個展示,就可以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印象,防止學生無頭緒的在顯微鏡下找尋病變,浪費太多時間。學生存在最多的問題以及典型的結構可以放在大屏幕上,老師做一個統一的解釋。這樣上過實驗課以后,就可以防止學生在上課時沒有目的以及上完課以后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促使學習的目的更加明確,觀察的對象也很準確,同樣也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比如,漿細胞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炎性細胞,它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細胞呈現一種車輪形狀,核的周圍有一個亮暈。這些針對從來沒有觀察過漿細胞形態的學生來講,老師的口頭描述以及黑板上展示的圖片,都不能讓他們在大腦里邊勾勒出一幅清楚的漿細胞圖片,從而使得他們更加不能在切片當中快速的、精確的發現觀察的目標。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具備典型漿細胞特點的組織切片展示給學生,防止學生在顯微鏡下胡亂尋找。與此同時,典型的切片觀察也能夠使得難懂的文字敘述變得很直接明了,使得學生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
二、加強要點、難度較大的知識
病理學的教學內容繁多,安排的課時又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也比較難懂,學生不能夠準確理解。使用多媒體將與實驗相關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做成課件形式,使得動態的圖片和靜態圖片相互聯合,語言與文字相互聯合,使得病理學不再枯燥無味,學生更加容易理解了。比如,血栓的形成、栓塞、腫瘤的轉移只是依靠老師的教授、展示圖片,學生是幾乎不能理解的,但是如果將這制作成多媒體的視頻動畫形式,再加上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容易。這些動態靜態材料的使用,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形象性以及生動性,能夠方便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增強教學成果。
三、增加信息量,提升規定時間的教學效率
病理學實驗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學生更多的觀察大體和顯微鏡下病變的前提下,可以更加直接的理解理論課內容,而且可以準確的掌握本節課的要點。但是以前的病理實驗課,只是有很多的大體標本以及切片標本,這些標本數量不多,而且太過于陳舊,學生就不能夠清楚的、完整的觀看到理論課中所涉及到的典型病變,會對他們了解、記憶以及掌握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就能夠避免這個問題。比如,肺淤血的大體和顯微鏡下病變特征就是“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但是實驗室沒有這一個病變的大體以及切片的標本,實驗課過程中就不能夠親自觀察,學生不能夠有很直觀的印象。采用多媒體技術之后,老師就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這些肺淤血的圖片,之后做成課件,在上課的時候使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對這個病變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這也方便他們理解和記憶課堂要點。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規定時間里給學生很多的信息,把從網上以及有關雜志上收集到的新圖片材料展現給學生,學生就可以更加全面的觀察同樣的病變具有的不同特征,并且可以很好的知道理論上講述的任何一種疾病以及病變,擺脫了標本的約束。這樣一來,不但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擴展的學生的視野,也漸漸地培養了學生創新的思想,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多媒體是網絡輔助教學的一個平臺,雖然存在很多缺點,但是使用在病理學的實驗教學中,就可以改變學生學習的環境,并且能夠有效的提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