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會計的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商譽;減值測試;資產組;資產組組合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5-0070-01
1 商譽及來源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商譽從其來源看,可以分為自創商譽和外購商譽兩大部分。本文只介紹外購商譽,即合并商譽。提到合并,新會計準則在考慮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將企業合并劃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2 商譽減值測試的基本要求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資產組是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應當基本上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資產組應當由與創造現金流入相關的資產構成。資產組一經確定后,在各個會計期間應當保持一致,不能隨意變更。
為了進行資產減值的測試,因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賬面價值,應當自購買之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每年年度終了進行的減值測試,可以較好地反映商譽的實際情況,為報表使用者提供了現存商譽價值和企業資產價值的真實信息。
3 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上面提到,為了進行資產減值的測試,因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的賬面價值,應當自購買之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攤銷到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例如,甲企業在收購乙企業的過程中,確認的商譽價值是50萬元,企業的資產組分三組:其中應收賬款組賬面價值100萬元、存貨組200萬元、固定資產組400萬元。按照資產組中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進行分攤,分攤比例為7%。
按照分攤的比例計算包含商譽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應收賬款170萬元(100+70)、存貨214萬元(200+14)、固定資產428萬元(400+28)。
企業在會計年末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現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發生減值跡象,應當按照以下步驟處理:
首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并與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資產減值損失;然后再對包含所分攤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包含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果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應確認為商譽減值,但需要注意的是,確認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商譽減值損失不應當超過其分攤的金額。對于超出的部分應歸屬于該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減值損失。
根據減值測試的結果,做會計處理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商譽減值準備或者相關資產減值準備等科目。
我們仍以上面例題來說明一下,假設企業在年終,各項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情況如下:
(1)應收賬款組可收回金額150萬元,查其資產組賬面價值是100萬元,沒有發生資產減值損失(150-100);包含分攤商譽的賬面價值是170萬元,發生商譽減值損失20萬元(150-170)。
(2)存貨組可收回金額220萬元,查其資產組賬面價值200萬元(220-200)沒有發生資產減值損失;包含分攤商譽的資產組賬面價值214萬元沒有發生商譽減值損失(220-214)。
(3)固定資產組可收回金額380萬元,查其資產組賬面價值400萬元,發生資產減值損失20萬元,包含分攤商譽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428萬元,這個資產組不僅發生了商譽減值,而且發生了資產的減值。對于商譽減值的確認應該是28萬元。根據分析的情況,該企業要作如下的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680000
貸:商譽減值準備 480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00000
4 商譽減值測試法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會計準則規定:一經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這種做法,可以防止企業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進行利潤操控。但是這種處理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潛在問題:由于商譽難以單獨產生現金流,必須要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結合進行減值測試。而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本身就是一個很難圈定的范圍。對于生產不同類別產品的不同企業,其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即使是生產統一產品的同類企業,由于其內部管理體制、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經營銷售渠道等的不同,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也各有不同。
進一步講,即使在一個企業內部,由于季節性、周期性的變化,生產技術的變革,管理方式的改進,再如企業外部宏觀環境的變換也會使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發生變化,因此,對于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確認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范圍的大小圈定都會直接影響商譽減值損失的計算結果;另外,減值測試有一定的復雜性,執行難度較大,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國新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對商譽的處理由原來的10年系統攤銷法改為減值測試法,并且在指南上規定商譽的減值測試法采用“一步式”測試法,對于習慣將商譽視為無形資產而進行系統攤銷的我國會計人員而言,面對全新的商譽會計處理,將在理論和實務上遇到不少問題。
(1)在計量問題上,新準則規定需要對合并商譽進行至少每年一次的減值測試,測試時需要計量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的公允價值。而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遠不如西方發達。在流動性方面,不流通的國有股仍然占了多數,導致市場報價也并非公允,因此對公允價值的取值是使用商譽減值測試法的最大難題。另外,如何準確判斷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也會影響商譽減值測試的準確性。由于最小現金流入單元中包含其他可辨認資產,將商譽劃分到不同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其公允價值的不同又將影響商譽減值額的準確性。
(2)我國新準則對商譽的處理采用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的“一步式”減值測試方法,該方法遵循謹慎性原則,對最小現金流入單元的減值額,首先沖銷未來收益不確定的商譽而不計量商譽的公允價值,并且在今后產生資產增值時也不予轉回。但商譽作為資產的一部分,同其他可辨認資產一樣也擁有給企業帶來未來收益的能力,在減值測試時不計算商譽的公允價值而測試其是否減值,等于否認商譽同其他資產具有相同的特性,并且也不能得出商譽真正的減值額。
一、“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是指企業從繳納營業稅逐漸向繳納增值稅轉變的稅收改革方式。其核心內容在于營業稅款項向增值稅款項的轉化,從而避免重復納稅問題。近年來建筑施工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企業為增強競爭力,也必須對“營改增”所產生的影響給予重視。一方面,“營改增”對降低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提高會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營改增”則給企業帶來了改革機遇,工藝和設備創新將不具備一定的納稅負擔。此外,“營改增”推行后,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確認、會計計量以及報表等都會受到影響,企業必須重新規劃會計確認和計量,制定會計報表,所以“營改增”也是促進企業會計管理水平提高的舉措。
二、建筑施工企業進項業務的構成
建筑施工企業進項業務主要由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用、間接費用、期間費用等構成。
第一,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建筑施工企業主要從事施工活動,需要采購大量的原材料和設備,支付人工費用。其中材料費是指因工程施工耗費、構成工程實體等相關材料費用的支出,如工程原材料、輔助材料、零配件、混凝土、半成品等。人工費是指為完成工程施工任務而支付的人工勞動報酬,如職工薪資和外包所支付的勞務費等。機械使用費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自有或租賃的機械設備而支付的費用,另外還包括機械安裝、拆卸的費用。
第二,其他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除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以外,工程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可以直接計入合同成本核算對象的費用為其他直接費用。這部分費用包括夜間施工增加費、環境保護費、材料二次搬運費、工程定位復測費、安全文明施工費、檢驗試驗費、場地清理費、技術援助費等。間接費用則是指企業所下屬的施工單位因組織管理施工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例如由此產生的職工薪酬、水電費、差旅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勞動保護費、修理費、排污費、財產保險費等。
第三,期間費用。除以上費用外,一些無法歸屬于某一具體工程的期間費用,例如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統稱為期間費用。
三、建筑施工企業進項業務增值稅的會計處理
實施“營改增”以后,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加強對正常進項業務、時間性差異業務、口徑性差異業務的會計處理分析。
(一)正常?M項業務的會計處理
正常進項業務是指會計處理與增值稅處理之間不存在差異的業務。建筑施工企業發生購進業務,取得扣稅憑證后,采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項目的,應根據不含稅的購進價格和可抵扣的進項稅額進行借記,然后將進項的含稅總額進行貸記,例如分別借記“原材料”、“管理費用”等會計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會計科目。
舉例:某建筑施工企業屬于一般納稅人,其中A項目部為一般計稅方法計稅項目,2016年11月該項目部購進一批巖石,材料經檢驗入庫,專用發票記載的金額為150萬元,稅額25.5萬元,發票于當月申報抵扣,且貨款已經支付。
借:原材料15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5.5萬元
貸:銀行存款175.5萬元
(二)時間性差異業務的會計處理
正常進行業務的會計處理相對簡單,相比之下時間性差異業務的會計處理更加復雜,其會計處理與增值稅處理之間存在時間上的差異。例如,購進業務已經發生,但是企業尚未收到抵扣憑證。此時會計處理應先按照貨物清單、合同等資料所記載的不含稅金額計入成本費用或是相關資產科目,用不含稅口徑確認債務,當后續再取得抵扣憑證后,沖銷暫估的入賬分錄,依據正常進項業務處理。
舉例:某建筑施工企業屬于一般納稅人,其中A項目部為一般計稅方法計稅項目,2016年8月該項目部購進一批巖石,材料經檢驗入庫,但尚未獲得專用發票,貨物的清單記載的價稅共計702元。同時分包單位在本月完成的工程量,經計算價稅共計1110萬元,目前尚未付款,也未取得專用發票。
借:原材料600萬元
貸:應付賬款600萬元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1000萬元
貸:應付賬款1000萬元
當2016年10月取得專用發票并且申請抵扣后應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借:原材料-600萬元
貸:應付賬款-600萬元
借:原材料6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2萬元
貸:應付賬款702萬元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1000萬元
貸:應付賬款-1000萬元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10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0萬元
貸:應付賬款1110萬元
(三)口徑性差異業務的會計處理
口徑性差異業務是指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會計處理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的進項業務。這種業務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包括進項業務發生時即已經明確不能抵扣,進項業務發生時允許抵扣而后又出現不能抵扣事項,進項業務發生時不能抵扣而后又用于抵扣項目。會計人員應當根據以上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首先,建筑施工企業所產生貸款服務、客運服務、餐飲服務、集體福利、簡易計稅的購進業務,可以直接取得普通發票,然后按照價稅合計金額直接計入成本費用。如果企業所取得的是專用發票,應借記相關成本費用,借記“應交稅費-待認證進項稅額”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經稅務機關認證后,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待認證進項稅額”科目;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轉出時,記入“進項稅額轉出”專欄,借記相關成本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其次,如果購進業務發生時已經進行相應的抵扣,但是此后由于用途上的改變,或是非正常的損失,會計處理時應做進項稅額轉出,分別借記成本費用,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最后,固定資產、不動產以及無形資產,如果此后因用途發生改變,又可以進行抵扣,會計處理應作進項稅額轉入,分別借記應交稅費科目,貸記固定資產、不動產等科目。
關鍵詞:市場經濟;管理會計;教學改革
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快,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高校的管理會計教學需要適當改革,通過不斷地創新,使管理會計專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以滿足社會需要,因此,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必須要在現有教學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一、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整合
目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老舊和缺失,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學生所學知識不能完全適應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對會計專業的學生發展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先進、更完整的管理會計內容,高校有必要對會計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整合。第一,完善并更新教材內容。為了讓學生們的知識體系更加充實,高校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實和更新,在原始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加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術語、會計活動管理等。同時,教育部應組織相關優秀教師對教材重新編寫,并吸取先進的而教學理念和內容,不斷更新教材內容,有效改變當前管理會計教材重復編寫、內容大同小異的現狀。在教材的編寫中,內容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傳統管理會計基礎知識、現代管理會計理念與基礎、管理會計的最新動態等,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保證比例平衡,并與我國市場經濟緊密相連。第二,教學內容的整合。教材內容的整合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全面更廣泛的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師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相關課程的整合,另一方面是要將管理會計課程與成本會計課程相結合[1],這樣不僅能夠讓管理會計內容更加充實,還有效補充了管理會計所涉及不到的內容,為管理會計的教學提供了一定保障。
二、增設職業道德課程
目前,在我國各大高校中,職業道德課程還沒有作為主要教學課程而被設立,且多數高校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出現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這對學生自身的發展以及企業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此,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必須要對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進行約束和培養,高校可以吸取國外先進的職業道德標準,從技能、道德行為、保密、客觀以及廉政等五大方面入手,對管理會計進行約束和培養,一方面能夠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反面能夠讓其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為管理會計工作的發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
三、教學方式的改變
教學方式的正確使用,對學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會計課程是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教師必須要通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在現階段,筆者總結出以下教學方式,經過試驗,其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第一,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后,通過案例分析,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實現“學做”的融會貫通,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搜集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包括理論知識和相關背景;其次,教師在課堂上對案例分析的主題、內容以及分析思路進行簡單說明,然后組織學生分析案例,從不同角度剖析,放開頭腦盡情地合理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從旁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總結,歸納重難點,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并進行正確引導和教學[2]。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便于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其解決更多問題。第二,互動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是較為流行的,其主要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講解部分理論知識,并拋出適當的問題,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堂討論,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旁指導,或者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這樣不僅能引導其向著正確的方向思考,還能準確掌握學生綜合水平,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對每組的觀點進行評價和總結,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這種方法,打破了傳統的死記硬背方式,讓理論知識不再枯燥乏味,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不僅讓單調的課堂變得豐富,還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以及創造力,是管理會計教學改革中較受青睞的模式。
四、結束語
總之,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管理會計教學必須要進行有效改革,從教材內容、教學重點以及教學方式等多方面入手考慮,將管理會計教學的整體水平有效提高,為學生創建更加優秀的學習環境和平臺,使其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可塑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羅斐,羅婉婉.新常態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亞太教育,2016(5):263.
[關鍵詞]管理會計 “場線整合” “線—場—(線+場)” 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劉英輝(1977- ),女,吉林伊通人,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會計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與會計。(吉林 長春 130122)黃海林(1977- ),男,安徽寧國人,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吉林 長春 13001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5-0114-02
“管理會計”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一直以來,因其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而備受重視,但其教學效果卻常因課堂上師生的交流不足、課下缺乏師生互動或互動效果不佳受到嚴重影響,缺乏針對性教育。為提高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效果,嘗試探索適合“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場線整合”模式解析
所謂“場線整合”,是一種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新模式。該模式既可以克服傳統的“在場教學”模式易受時空約束、師生互動效果不佳的難題,又可以避免“在線教學”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教師教學能力要求過高的問題。“場線整合”模式由備課、上課、練習三個功能模塊組成,每個功能模塊同時都具有“在場”和“在線”兩種模式。不同模塊和不同操作方式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八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即“場—場—場”(典型的傳統“在場教學”)“線—線—線”(典型的“在線教學”)“線—場—場”“線—場—線”“場—場—線”“場—線—線”“場—線—場”和“線—線—場”模式。根據高校會計學專業的特點,“線—場—場”“線—場—線”“場—場—線”三種模式較為適用。
(一)“線—場—場”模式
該模式由“在線備課、在場上課、在場練習”三個功能模塊組成。“在線備課”要求教師在課前公開教案,并且根據學生在網上的疑問和建議對教案進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并整理課程的相關信息資料,進行自主的探究式學習。“在場上課”即教師結合修改后的教案進行現場授課,這使得整個授課過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場練習”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通過現場的師生、生生互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升能力。該模式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教學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資源途徑和展示場所,適用于專題性的教學內容。
(二)“線—場—線”模式
與前一種模式相比,該模式中的“在線練習”要求課后作業在網上進行。針對上課內容及問題,實現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具有時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優勢。多數認知性質的學科,大都適用于該種模式。
(三)“場—場—線”模式
該模式中的“在場備課”和“在場上課”均與傳統教學模式接近,只是在練習環節,考慮到學科的特殊要求以及外界條件的限制,使用“在線練習”的方式。該模式適用技能性、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
根據“管理會計”課程內容專題化、知識整合性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及融會貫通能力要求較高、對教師的業務水平要求較高以及教學中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等特點,對“場線整合”教學模式中的“線—場—場”模式和“線—場—線”模式進行結合,即采用“線—場—(線+場)”模式進行“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使這兩種較為適用的教學模式優勢互補,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該模式中的“在線備課”“在場上課”與其他模式相同,只是在最后一個練習環節強調以“在線為輔和在場為主結合”的練習策略。教師進行“在場上課”以后,根據課堂授課情況,設計練習題目和內容,結合案例教學方法,將練習案例在網絡上與學生共享,學生根據練習要求做知識準備并提出疑問,教師根據反饋,進一步提供指引,為在場練習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礎。該模式適用于實踐性強的專題性內容的課程教學。
二、“管理會計”教學中運用“線—場—(線+場)”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高校教學“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以及會計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管理會計”課程可以劃分為三個模塊:第一個模塊是課程的基礎,包含課程概論、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第二個模塊是課程的核心,由幾個不同的專題組成,內容包括經營預測、經營決策、投資決策、成本控制、全面預算和業績考核與評價;第三個模塊是課程內容的拓展,講授戰略管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前兩個模塊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其中第二個模塊為核心;第三個模塊屬于學生了解的內容。從總體上看,“管理會計”屬于實踐性強的專題性質課程,滿足“線—場—(線+場)”模式的適用條件,在硬件允許的條情況下,可采用該模式改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另外,“管理會計”課程需要學生以會計學專業扎實的基礎知識作為鋪墊并融合相關課程的知識,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加強師生的溝通,使“供需”信息暢通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這些需求使得在課程教學中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成為必要,而“線—場—(線+場)”模式正是以其強大的溝通優勢成為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首選。
三、“線—場—(線+場)”模式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在線備課策略
“在線備課”是“場線整合”模式中相當具有特色的環節。針對“管理會計”課程特點,可以采用增減結合的在線備課策略,即教師根據每個專題的內容,提出一個詳簡適中的教案,包括教學背景和意義、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方式以及教學的延展學習和知識拓展的相關提示。學生通過閱讀教案了解教學內容和整個教學組織過程,并與老師在線溝通、反饋信息,教師針對普遍的疑問采用增策略,安排更多的時間和教學內容解答疑問,對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采用減策略,將該部分內容剔除出在場授課環節。
(二)在場上課策略
“場線整合”模式中的“在場上課”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一致,但由于該模式中“在場上課”之前已有“在線備課”環節的師生互動,因此,該環節將表現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較傳統教學將大幅提高。
(三)在線為輔和在場為主結合的練習策略
“在線為輔和在場為主結合的練習”模塊是“管理會計”教學針對學科特點和培養目標的要求而對“場線整合”模式進行的改進和拓展。首先,教師要將開放性、拓展性的練習在網上與學生共享,通過具體的案例與之進行交流,為之提供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分析指引,與之交換意見,從而確定最終的練習內容。然后,通過強化為主的在場練習,將各種開放性的作業作進一步討論,并且用來指引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知識延伸,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將來從事企業管理實踐奠定基礎。
當然,在線為輔和在場為主結合的練習策略并不能完全適用于“管理會計”三個模塊全部教學環節的練習任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方式,有所側重,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未來的職業能力為指引,合理安排練習策略。
四、“線—場—(線+場)”模式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效果評價
“場線整合”教學模式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在很多學科教學中得到應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筆者所在的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從2006級開始,開展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008級開始引入“場線結合”的教學模式。2006級、2007級學生“管理會計”課程的考試優秀率為9.18%、10.26%,與2004級、2005級的9.42%、9.51%相比有穩步提高,采用“場線結合”模式后的2008級更是提高到了12.88%;2006級、2007級學生“管理會計”課程的考試不及格率為5.44%、4.63%,與2004級、2005級的4.17%、3.92%相比,雖有所回升但也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采用“場線結合”模式后的2008級更是降低到了3.23%;2006級、2007級學生“管理會計”課程的社會實踐評價優秀率為9.33%、10.19%,與2004級、2005級的6.28%、7.11%相比有較大提高,采用“場線結合”模式后的2008級更是提高到了14.15%。由此可見,引入“場線整合”模式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專業知識的運用,都有了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同時,對2008級會計專業全體2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有92.8%的學生認為“線—場—(線+場)”授課模式具有新穎性,有83.4%的學生認為該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興趣,80.4%的學生認為該模式下的師生互動效果更好,86%的學生認為該模式下的學習效果較以前有所提高,能夠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管理會計”教學中運用“線—場—(線+場)”模式的反思與改進
雖然“線—場—(線+場)”模式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在具體的運用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課程教學目標不夠明晰、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夠合理、教學對象的特點分析不夠準確等。因此,在運用“線—場—(線+場)”模式組織課程教學時,應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應認真分析“管理會計”的教學目標。管理會計是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石,為了提高我國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第二,應組織好教學內容。“場線整合”模式的教學內容仍然以教材為主,要求“管理會計”教學中應以教材為主體,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結合案例教學方法將各個專題的教學內容按“線—場—(線+場)”模式組織好。
第三,應仔細研究教學對象,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高校的各項教學安排都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研究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信息素養的前提下,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教師在各個互動環節都應該關注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生的參與程度可以作為學生總成績的一個影響因素。
第四,應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溝通渠道。“線—場—(線+場)”模式強調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使學生由傳統課堂上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建立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是完善“線—場—(線+場)”模式教學的必要保證。
第五,應加大對多媒體等硬件配套設施的投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線—場—(線+場)”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就需要學校各級領導部門的積極支持,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培訓,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信息素養,從而使該模式的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劉力,吳國平,薛小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理論構想與實施策略[J].教育研究,2004(9).
[2]周謙.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案例教學初探[J].科技信息,2010(5).
雖然同屬于一個會計系統,但是內在的區別是存在的:(一)工作中重點處理事務不同。財務會計的處理的是記錄,賬簿、編制報表,主要是為了外界服務,比如:要對債權人負責,將自己企業的財務信息與情況進行匯總做成報表呈現給需要的管理者,以便管理者能根據這個信息來分析下一步該如何進行改進以及制定策略,主要是對于現有的信息進行整合、一定要真實、準確而且定期做出報表。而管理會計的事務相比之下就是在企業內部的管理方面,而且有效針對的是人的管理,也就是"內部管理",直接為企業管理服務,在財務會計報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所以工作主要側重對于未來的管理。(二)工作負責的層次不同。財務會計的負責的層次的完整的而且是比較嚴格的,每個層次的人都要有一定完整的信息報送,企業的管理人員、以及外部的債權人及其管理會計都需要這樣的報表信息,所以工作的主體相對層次比較多,不一定是企業的主體,但是一個層次的。而管理會計的就可以是多層次的不一定非要是一個層次,企業的主體,也可以將各個部門都分為一個層次主體來管理。(三)反映的時間不同。財務會計做的報表一定是在過去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相對應的就是對過去的數據進行處理的工作,通過數據、按照計算方法計算出來做成報表交給管理者的一個過程,這里面的時效是過去時態的。而管理會計反應的側重于未來的把握,對于過去與現在有分析也是為了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來分析規劃預測未來的發展,以現在的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上,也就是對已有的信息進行未來的合理預測與當前信息的調整,比較具有"經營性"。(四)遵循準則嚴格度不同。財務會計在實際工作中,首要的工作準則是要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以及行業統一會計制度;但是相比之下,管理會計不必要有《企業會計準則》的遵守要求,相對在工作中體現靈活性、以及應變的決策能力,對于預測力、分析能力的要求遠遠超過對于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五)提供信息的要求不同。財會會計要有統一、格式、定期、財務的信息。這里面有嚴格的選擇性而且是完整的準確的信息,有種類以及格式的嚴格要求。滿足層次管理者的要求。而管理會計不定期的隨時報告給內部管理者,沒有格式與形式上以及是否有選擇、是否完整、不一定是財務的信息報表,所以直接向內部管理者提供就可以。(六)工作流程與方法的不同。財務會計的工作性質與流程相對單一、簡單、模式化,所以即使是不同的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方法都沒太大區別,只要是嚴格按照會計的計算方法,同時嚴格準確的按照企業內部的相關規定這些掌握好,基本流程不會有太大改變。(七)價值取向的差異。財務會計最重視的報表是否準確,報表的計算信息是否完整、真實地報告了企業的財務信息,能不能準確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更加注重的是質量,重點趨向于對于這過去時間以來企業的管理態勢。考慮的是事前的重要性。而現代的管理會計對于財務信息或許不僅僅是選擇關注,更多是是為了未來考慮,管理會計也會作關于過去數據的信息,但不一定是報表的形式,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對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八)會計人員能力要求的差異。財務會計相對來說就要具備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能力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更要有細致、嚴謹、有耐心的個人處理事務以及計算機能力,這些素養是財務會計必須要具備的,因為財務涉及的是企業最核心的財務問題,處理不好造成損失將會是難以彌補的。而管理會計的工作雖然對于細致、瑣碎的這些能力素養要求不高,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礎上具備管理的才能,包括分析、解決與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樣的才能要求就更高,比如科學決策、預測能力,科學分析的能力。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為了企業的管理服務的活動。相對而言,財務會計的工作是基礎信息的處理,而管理會計是在此基礎上,但是,不管是管理會計還是財務會計。都是企業會計中為了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與贏得更大的效益的兩個會計總系統的兩個重要部分,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更好的協調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管理其實最終都是以信息財務與企業的管理為基礎的。知識管理會計是建立在財務會計的財務報表基礎之上進行的,互為補充,并且管理會計以財務會計的報表信息為基礎信息資源的。(三)企業部分信息資源提供是均等的。管理會計對于信息的整合會受到財務工作質量的影響,其實就是信息的手段不同而已,但是實質就是對信息的加工、然后計算、匯總做成報表提供給需求的管理者來分析、預測、企業的經營狀況與改進調整提供的信息材料;同時管理系統也會以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對信息進行分析,只不過是以間接的形式獲得的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的分析和研究。
三、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分化--現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
財務會計即在現代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下,秉承會計確認及計量的基本原則,準確反映企業經營活動,并由此將企業相關的財務報告與經營成果等經濟信息提供給企業利益相關者,這使得財務會計又被稱作對外報告會計。管理會計即成本會計與管理控制系統的綜合,其在運籌學、統計學、計算機學及其他現代管理技術的整體運用幫助下,將有用的信息提供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預測、決策、控制、考核等各個環節,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加,其由此又被稱作對內報告會計。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基本聯系。
從定義上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各有側重,但在現代企業會計管理制度下,其二者又擁有相同的管理目標和利益需求,并且表現出相應的基本聯系,具體包括: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屬于企業管理活動,會計產生初始的使命便在于服務于企業管理,其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主要部分,在收集、加工處理并使用經濟信息的過程中,組織、控制、調節及指導各項經濟活動,以實現企業趨利避害、提高效益的目的,財務會計更多地在于記錄和總結企業運行狀態,管理會計更多地在于以各種方法為企業管理者作出有效的決策服務,二者雖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服務于企業管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實施對象相同,其二者作為現代會計體系的兩大子系統,均立足于物資運動與價值運動,以信息運動為紐帶,成功反映出現代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社會生產關系的社會再生產過程。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具備一致的職能和最終目標,職能是客觀存在、不改變的,它是事物固有的本質屬性,目標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是在不同時期對會計工作提出的不同要求,財務會計具有反映于監督兩大職能,管理會計則在此基礎上,將相應的職能擴大為規劃、組織、控制于評價等職能,但其本質上是一致的,而且二者都統一地服務于現代企業會計的總體要求,并將實現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目標以及滿足外部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為目標;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共同構成一種耦合的開放系統,即二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聯系關系,財務會計的發展和改革須與管理會計的具體要求相適應,管理會計的開展則要受制于財務會計工作的質量,其二者都在努力實現企業會計系統的基本功能。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根本區別。
財務會計派生出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不僅僅表現在外在的方法和形式,更多的在于二者的實際工作,具體在于: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工作側重點不同,前者是以日常業務記錄為基礎,認真登記賬簿、定期編制相關財務報表,將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報告給企業外部具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與個人,后者則要深入分析研究企業經營管理中所遇特定問題,并將企業管理者預測決策及控制考核所需信息資料提供給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工作主體層次不同,財務會計工作主體通常都主要是整個企業,以便能夠切實反映出企業整個經濟過程實際要求,管理會計工作主體往往是多層次的,其可以將整個企業或者企業內部個別部門與局部區域作為工作主體。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具備不同的作用時效,財務會計的作用時效更主要反映過去,管理會計既要分析過去,更多地還要從財務會計資料出發,積極預測、規劃未來,可謂地囊括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種時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具備不同的工作原則和標準,財務會計是在《企業會計準則》與行業統一制度規定下,確保所有財務信息報表空間上的可比性與時間上的一致性,管理會計則可以適度脫離《企業會計準則》與行業統一制度的約束和限制,而在實際工作中將控制論、預測學、決策原則與信息理論等現代管理理論為指導實施。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特征與載體不同,財務會計所提供信息載體以統一格式的賬簿系統、憑證系統與報表系統為特征,管理會計所提供信息載體通常不存在統一格式的內部報告;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方法體系不同,前者方法較穩定,數字運算較簡單,后者方法較靈活多樣,并運用大量的現代數學方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工作程序不同,前者遵循固定的會計循環程序,后者無固定工作程序可循,多數情況下以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工作流程。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自身體系完善程序不同,前者以形成了較為成熟和穩定的財務會計體系,后者則仍然不夠完整,甚至缺少統一性與規范性;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具有不同的觀念與取向,前者致力于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人、財、物等要素在銷各個階段中分布、使用及消耗情況的準確反映,后者則主要注重過程管理,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對企業財務人員素質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會計人員具有過硬的基礎知識、操作能力及細致態度,后者則要求會計人員尤其具有寬泛的知識面和果斷的應變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現代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有效策略。
現代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和客觀性,無論從外部因素分析,諸如信息技術的革新、電子商務及交易方式的涌現,企業財務會計亟待予以完善和發展。還是從內部因素分析,諸如企業內部各環節之間必須加強聯系和協調,企業管理會計須發揮更大作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必須進行更加有效的融合。則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主要表現在:
保持正確的會計觀。對會計的認識。在我國多數企業會計的職能一直停留在對企業經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層次,會計的管理職能在傳統的財務會計體系下很少甚至根本無法得以體現,企業的管理層必須改變對會計的認識,將會計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得力助手。對會計人員的認識。要充分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必須提高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一是靠引進高素質人才,二是靠內部發掘培養,多種方式、多個方面相結合,努力提高企業會計隊伍的素質。
采取漸進式融合策略。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還是實現兩大財務系統的融合都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會計體制、組織機構、數據處理、人才建設、業務流程等方面統籌安排,作為緊密相連的經營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整體效用的發揮,要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成功融合必須在每一個環節實現完美的對接。
建立健全現代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應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管理會計制度,明確管理會計人員應有的管理權限和職能,使企業管理會計能夠構建工作需要來調用企業的各項資源,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模型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和科學合理的方案。
實現組織機構由混合型向融合型的轉變。應當考慮在現有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將財務管理、預算決算的職能分離出來,逐步發展成獨立的管理會計部門。會計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聯系,在建立起獨立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機構之后,要將兩種會計體系有機的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去,例如,車間生產經營過程需要財務會計進行各方面的記錄,也需要管理會計進行成本控制和績效考核。
以現代信息技術達到兩大會計體系數據共享的目的。財務會計的基礎數據的采集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填制會計憑證的過程,最終體現為各種分類明細賬的數據;管理會計的數據采集是根據工作需要對財務數據進行挑選的過程,其最終數據是通過技術統計、模型運算所得到的各種方案或者報告。顯然兩者的數據采集以及最終數據都有區別,但由于兩者的數據具有同源性,而且管理會計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對財務會計信息,因此,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合并原始信息源的方式來實現信息的共享。
參考文獻:
[1]王莎。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科技資訊,2008(25)。
[2]張瓊。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性研究[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10)。
[3]王厲鴻。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與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0(23)。
[4]張群燕。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J].交通財會,2009(06)。
利于企業財務工作的進行,也影響了企業財務工作的獨立性,使企業的財務工作的作用不可以充分發揮。
2.強化企業流動資金管理。(1)依據企業的生產能力和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狀況來制定企業的采購計劃使企業避免原材料的浪費;(2)依據產品的市場銷售狀況來安排企業的生產活動,在保證產品充足供應的同時避免產品的擠壓;(3)強化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企業應充分的調查和了解客戶的經濟實力和商業信用,建立企業客戶的信用檔案,合理確定客戶的賒銷額度,減少企業壞賬;(4)強化企業日常資金管理,企業應依據企業的實際狀況制定企業的日常資金預算,并嚴格按照預算執行,避免資金支出的隨意性,保證企業日常資金的高效使用。
一、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的作用
公立醫院的管理會計服務于醫院內部管理需要,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隨著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財務會計更多關注過去,管理會計恰恰面向未來;管理會計既關注財務活動又關注業務活動,可以提供更為全面完整的信息,從而更好地幫助醫院主動適應變化,應對挑戰。從戰略的角度梳理、確定價值驅動因素和重要程度,識別出醫院的優劣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合理地對未來發展進行戰略規劃,確定年度工作計劃,配置資源,從而使其更具科學性。
(2)借助非財務信息,管理會計能夠幫助管理者透過財務數據的表象,正確評價擁有的資源以及使用效率,洞察長期發展潛力,有助于科學決策。醫院日常運行會產生眾多信息,既有財務信息,又有非財務信息。各部門如從單一角度傳遞信息,管理者將面臨眾多信息難以科學決策。管理會計能夠有效收集、加工、整合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從而為管理者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
(3)隨著公立醫院業務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張,對現有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公立醫院無論從資金體量還是運營壓力,都需要合理地應用管理會計對醫院運行進行全過程監控,與預期進行對比、分析和評價。通過對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準確衡量和及時監控,對各部門的工作成果和效率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改善內部管理,提高有限資源的使用效益。
二、公立醫院管理會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不健全
我國管理會計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理論體系不夠成熟。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產生的背景和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以至于現行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指引案例都帶有濃厚的工業氣息。與企業相比,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研究關注度不夠,投入力量不足。工具方法在醫院不是直接應用,更多的只是管理思想的借鑒,或者是工具方法變異后的應用,以至于體系根基不牢,系統性、邏輯性相對較差。日常實踐自發無序,甚至很多醫院處于“不知在做”的狀態,應用經驗散落在眾多的醫院日常實踐,未能及時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進行案例歸納、提煉與升華。
(二)管理者認識偏頗
目前,絕大多數公立醫院尚未設置總會計師,許多院長甚至分管財務的院領導都是醫學專家,對管理會計缺乏了解,加之財務部門日常很少參與價值創造,未能展現價值,以至于管理會計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次,財務部門負責人觀念陳舊,知識欠缺,仍將會計工作重心放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工作沒有得到有效組織開展。再者,會計人員未及時轉變角色和思想,認為決策、控制、規劃、評價等不是本部門的職責,極少參與。
(三)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缺乏有效配合
管理會計與許多部門和崗位存在職能接觸和交叉,是一項跨職能工作,需要協調多部門的關系。目前財務部門跟其他部門的工作邊界過于明顯,會計人員在完成日常核算、資金管理等工作之外,很少走出財務部門,深入一線,運用管理會計的思維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財務部門的作用后置。醫院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控制、評價,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會計人員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應履行的職責往往被具備簡單管理知識的人員所替代。
(四)管理會計人才隊伍薄弱
公立醫院會計崗位普遍存在人員專業水平低的問題,大多數會計的專業管理會計理論基礎不扎實,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掌握不到位,無法靈活運用,加之會計知識更新不及時,難以滿足管理會計工作需求。其次,醫院管理會計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更為稀缺。最后,公立醫院無法提供富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引進高水平管理會計人才。創造再好的工作業績也與其他職能科室人員領取相同的績效獎金,未能得到有效激勵,導致現有會計人員探索與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不足。
(五)信息系統有效整合不足
管理會計工作涉及到醫院運行的方方面面,需要收集的信息面廣量大,勢必要求信息化保持高水平。近年來,很多醫院都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已經初步取得成效。但是絕大多數醫院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信息系統建設主要以部門工作職能為建設目標,系統多而雜,系統間沒有實現互聯互通。加之專業醫院信息化開發公司較少,對醫院的業務了解不深入,業務和財務系統融合程度低,在技術上嚴重制約醫院管理會計的發展。
三、公立醫院管理會計應用對策
(一)構建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任何學科的實際應用都需要理論研究為支撐。首先,主管部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組織專家系統總結現有醫院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成果,研究制定符合公立醫院特點的應用指引。其次,理論工作者深入一線,與實務工作者嘗試實踐,不斷創新。尤其是綜合性大學的附屬醫院財務人員可以利用地理優勢,在商學院管理會計教授的指導支持下,梳理當前公立醫院的管理會計實踐,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存在的不足,提煉優化,生成最佳實踐示范,最終整合成具有本醫院特點的示范案例,促使理論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在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同努力下,博采眾長,共同構建符合公立醫院行業特點的管理會計體系。
(二)提高對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的認識
院領導對管理會計的理解與重視的程度決定應用能否有效推進。財務人員積極向院領導灌輸管理會計的作用、基礎知識和工具方法,讓其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才能調動其推行的積極性。財務負責人積極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帶領財務部門積極參與經營管理,在價值管理和決策參與中體現價值,贏得院領導的信任和支持,促使院領導重新審視管理會計的功能定位,自然會提升財務部門在內部組織架構中的地位,推動財務部門從會計核算向價值創造轉型。
(三)促使業務和財務有機融合
管理會計是一項綜合性活動,經常涉及不同的領域、職能和環節。管理會計必須與業務高度融合,才可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一項龐雜的管理活動僅僅依靠管理會計往往難以有效開展,需要財務、醫療、護理、院感等專業人員密切配合。在醫院管理會計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⒁滴窈筒莆裼謝?融合。財務部門需要改變過去傳統后臺職能工作模式,變被動工作為主動作為,深入一線,了解真實的管理需求,積極參與管理實踐。會計懂得基本業務知識,業務人員具備基本財務思維和知識,業務和財務才會自然融合。
(四)加強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公立醫院管理會計應用好壞的關鍵在于財務人員水平的高低。雖然管理會計應用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人員數量和質量均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制約了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發展。首先,完善目前會計人才選拔評價制度,使具有優化管理會計潛質的人才脫穎而出。管理會計團隊建設依賴于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引領。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如會計領軍人才培養等可以適當增加管理方面的培訓,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其次,可以通過系統學習管理會計理論、針對性技能培訓,搭建院際間交流平臺等形式提高志于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員工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最后,推動內部薪酬制度改革,根據工作性質、工作強度、效率等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從而有效激勵現有管理會計人員。
(五)整合優化信息系統
管理會計活動需要在優良信息的基礎上借助先進的定量工具分析方法生成相關信息。醫院業務繁雜,數據量大,離開信息系統的支持很難形成有價值的洞見,提升決策支持能力。首先,根據體系建設要求進行系統規劃,對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改造或新建,實現管理會計所需各項基礎功能。其次,積極與軟件工程師溝通,參與建設,開發出更多實用的管理會計功能模塊。最后,通過高效的業務和財務信息系統的有效銜接,系統間有效交換信息,實現數據共享,從而實時掌握醫院運營狀況,支持決策和創造價值。
基于該種觀點,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對于管理會計的認知程度以及企業環境是管理會計應用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想要實現管理會計的創新會涉及到企業內部個人、組織、行為等諸多方面內容。我國管理會計在最開始應用前期,面臨著嚴重的管理會計人才匱乏問題,但后來經過加強高等教育對管理會計專業的教學培養,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現狀,基本上財務管理、會計、審計等專業的學生都掌握了相關的管理會計知識,但是由于各地區人才分布不均,應用程度、內容參差不齊,也導致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緊張問題。在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及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逐漸全面展開,此段期間主要應用目標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目標成本管理、成本形態分析、責任會計等內容。比如像邯鄲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管理會計模式,主要建立在“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基本理論上;而上海寶鋼集團結合公司的大規模生產、自動化、連續化等特點,建立了“預算———執行———改進”三步走的標準成本管理制度,并且是企業信息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管理會計自21世紀發展以來,零基預算、ERP系統、作業成本法、平衡記分卡、全面質量管理等新的管理會計理念也逐漸被應用于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會計應用水平,但從具體實踐情況而言,仍然處于初步應用階段,尚存在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解決。
2當前我國管理會計實際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會計尚未得到足夠重視與關注
目前很多大中型企業仍然對于傳統管理會計的考核經濟業績、經濟活動調節控制、合理利用等各項指標方面比較重視。但是部分企業,尤其是針對小型企業,并沒有高度重視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并沒有根據科學、合理的現代管理會計方法和理論指導實踐,僅僅依靠自己的工作經驗,導致管理會計工作實踐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合理性。其次廣大民眾并不熟知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僅僅停留在“記賬”、“算賬”“、報賬”等表面,并沒有全面了解、掌握相關的具體知識及其應用。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社會基礎缺乏。
2.2管理會計觀念較為落后,與時代要求滯后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競爭機制的日益激烈,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會計管理領域新出了平衡計分卡、作業成本法、適時制、全面質量管理、戰略管理會計等一系列新的管理會計手段,但我國很多企業的成本核算、業績評價等內容仍沿用過去傳統的管理會計手段,顯然與時展要求滯后。
2.3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有一定局限
傳統的管理會計應用范圍更多的局限于經營比較穩定的生產行業。但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與完善的背景形勢下,市場經濟的新經濟點變化較快,經濟結構與經濟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一應進一步擴大管理會計的適用范圍。
2.4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缺乏完整、嚴密性,運行標準
缺乏統一、規范性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歷史較短,因此我國相關學者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相對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依然沒有形成,導致企業的管理會計應用缺乏有效、正確的指導。也有一些企業對于企業內部管理重視度較低,并沒有建立一個相對統一、健全、規范的管理會計運行標準。2.5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主要是由于管理會計的執行力度較差,企業對于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重視度不高,導致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同時,管理會計工作涉及到的相關知識與內容包括線性規劃、投入產出模型、非線性回歸等各種較高難度的數學方法與理論,且這些高難度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的實際應用相對復雜,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很多人對管理會計工作望而卻步。
3現代管理會計發展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現代企業管理會計不僅應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傳統會計的報表以及賬冊,同時應該提供可以用于企業生產經營規劃以及活動等直接會計信息。②應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領域,全面推動和促進員工行為,使管理會計在內部控制子系統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③提高企業管理者經營決策正確性。在各項長期投資決策以及各項經營決策中,能夠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動態、有效的信息支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④應制定整體經營管理方向以及長期戰略規劃。現代管理會計應注意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以及戰略管理,注意協調、處理好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往來,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戰略目標。
4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趨勢
4.1應實現傳統管理會計的戰略管理發展
傳統的管理會計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過于重視企業的規劃發展以及內部控制,并沒有為企業創造長遠的利益以及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想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實現戰略管理的創新與發展,以市場為導向,考慮到企業的長遠利益和整體發展,使傳統管理會計更具有戰略發展性質。想要實現管理會計的戰略發展,必須要求企業加強對自身管理的認識,不僅應考慮企業內部因素,也應該考慮企業外部因素影響,合理運用企業內部相關的財務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結合企業內外信息,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戰略成本、戰略目標、人力資源管理、經營投資決策分析、風險管理等戰略管理會計規劃策略。
4.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
由于不同的環境、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也會隨之變化,這些變化帶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我們無法準確判斷這些變化帶來的后果,也沒有辦法完全利用一整套固定的方程式進行分析判斷,因此應實現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高度結合。
4.3應實現生產制造成本向產品研制開發成本的轉移
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產品的制作成本并不是決定企業產品價值的唯一因素,產品制作的信息含量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識才是產品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未來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不應該僅僅只是停留在產品生產制造成本計劃,更應該重視產品開發研制成本計劃方面,應將傳統以“產品”為中心的成本計算轉變為以“作業”為中心的成本計算,盡可能減少產品“作業”造成的一些不必要損失。同時企業管理會計應進行有效的市場動態調查,制定科學、合理的產品研究開發計劃,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安排合理勞動力投入,盡可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5促進企業管理會計創新與發展的策略
5.1轉變傳統管理會計理念,更新知識結構與內容
思想決定行為,想要真正提高企業管理會計的水平,首先應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重視度,全面認識管理會計本質及其重要意義,尤其是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更應該熟練掌握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強化管理會計的理念。應將企業管理會計的相關信息適當增加到專業資格考試內容中,企業會計人員應不定期的向企業領導者加強宣傳管理會計的重要意義及其作用。同時管理會計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以及抗風險意識,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
5.2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會計體系以及運行標準
目前,我國現行的管理會計內容基本上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的相關內容,但由于社會、文化、經濟、歷史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極易造成“水土不服”現象,導致理論與實踐出現嚴重脫節,因此我國應注意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認真研究國內外管理會計改革成功的案例,盡量吸收其中的長處,總結成功經驗,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研究其中的本質規律,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會計制度,提高管理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
5.3提高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he enterprises face the changes both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ractices in curr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Several points of view abou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as well as strategies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關鍵詞: 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創新與發展;對策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application status;issue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230;F27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3-0188-03
0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會計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已經進入另外一個新的時代,然而關于會計學的理論研究,大多數學者將主要精心投放在財務會計領域,對于管理會計理論研究關注以及重視度較低,導致管理會計與時展相對滯后,常常會出現諸多不盡人意之處。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內部管理,像零基預算、ERP系統、作業成本法、平衡記分卡、全面質量管理等新的管理會計理念也逐漸被引入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中,但是由于我國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管理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尚未建立一套完整、嚴密、統一的規范化理論體系以及運行標準,導致我國管理會計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出現很多問題。下面主要就當前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管理會計創新與發展策略,以期使管理會計職能及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管理會計是會計學科體系的一個主要分支,最早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一直以來都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說:“以合理的資本會計制度作為公司的管理標準,是資本主義企業存在最起碼的先決條件。”由此可見,管理會計對于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意義。早在80年代,我國會計學前輩――婁爾行教授就指出:“會計人員如何看待自己手中的工具,自己在企業管理中的定位,是決定會計管理實施以及發揮作用的關鍵,同時經濟領導同志對會計的性質以及對會計的利用程度也有很大影響。”基于該種觀點,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對于管理會計的認知程度以及企業環境是管理會計應用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想要實現管理會計的創新會涉及到企業內部個人、組織、行為等諸多方面內容。我國管理會計在最開始應用前期,面臨著嚴重的管理會計人才匱乏問題,但后來經過加強高等教育對管理會計專業的教學培養,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現狀,基本上財務管理、會計、審計等專業的學生都掌握了相關的管理會計知識,但是由于各地區人才分布不均,應用程度、內容參差不齊,也導致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緊張問題。
在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及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逐漸全面展開,此段期間主要應用目標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目標成本管理、成本形態分析、責任會計等內容。比如像邯鄲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管理會計模式,主要建立在“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基本理論上;而上海寶鋼集團結合公司的大規模生產、自動化、連續化等特點,建立了“預算――執行――改進”三步走的標準成本管理制度,并且是企業信息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管理會計自21世紀發展以來,零基預算、ERP系統、作業成本法、平衡記分卡、全面質量管理等新的管理會計理念也逐漸被應用于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會計應用水平,但從具體實踐情況而言,仍然處于初步應用階段,尚存在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解決。
2當前我國管理會計實際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管理會計尚未得到足夠重視與關注目前很多大中型企業仍然對于傳統管理會計的考核經濟業績、經濟活動調節控制、合理利用等各項指標方面比較重視。但是部分企業,尤其是針對小型企業,并沒有高度重視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并沒有根據科學、合理的現代管理會計方法和理論指導實踐,僅僅依靠自己的工作經驗,導致管理會計工作實踐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合理性。其次廣大民眾并不熟知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僅僅停留在“記賬”、“算賬”、“報賬”等表面,并沒有全面了解、掌握相關的具體知識及其應用。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社會基礎缺乏。
2.2 管理會計觀念較為落后,與時代要求滯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競爭機制的日益激烈,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會計管理領域新出了平衡計分卡、作業成本法、適時制、全面質量管理、戰略管理會計等一系列新的管理會計手段,但我國很多企業的成本核算、業績評價等內容仍沿用過去傳統的管理會計手段,顯然與時展要求滯后。
2.3 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有一定局限傳統的管理會計應用范圍更多的局限于經營比較穩定的生產行業。但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與完善的背景形勢下,市場經濟的新經濟點變化較快,經濟結構與經濟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一應進一步擴大管理會計的適用范圍。
2.4 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缺乏完整、嚴密性,運行標準缺乏統一、規范性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歷史較短,因此我國相關學者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相對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依然沒有形成,導致企業的管理會計應用缺乏有效、正確的指導。也有一些企業對于企業內部管理重視度較低,并沒有建立一個相對統一、健全、規范的管理會計運行標準。
2.5 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主要是由于管理會計的執行力度較差,企業對于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重視度不高,導致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同時,管理會計工作涉及到的相關知識與內容包括線性規劃、投入產出模型、非線性回歸等各種較高難度的數學方法與理論,且這些高難度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的實際應用相對復雜,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很多人對管理會計工作望而卻步。
3現代管理會計發展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現代企業管理會計不僅應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傳統會計的報表以及賬冊,同時應該提供可以用于企業生產經營規劃以及活動等直接會計信息。②應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領域,全面推動和促進員工行為,使管理會計在內部控制子系統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③提高企業管理者經營決策正確性。在各項長期投資決策以及各項經營決策中,能夠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動態、有效的信息支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④應制定整體經營管理方向以及長期戰略規劃。現代管理會計應注意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以及戰略管理,注意協調、處理好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往來,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戰略目標。
4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趨勢
4.1 應實現傳統管理會計的戰略管理發展傳統的管理會計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過于重視企業的規劃發展以及內部控制,并沒有為企業創造長遠的利益以及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想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實現戰略管理的創新與發展,以市場為導向,考慮到企業的長遠利益和整體發展,使傳統管理會計更具有戰略發展性質。想要實現管理會計的戰略發展,必須要求企業加強對自身管理的認識,不僅應考慮企業內部因素,也應該考慮企業外部因素影響,合理運用企業內部相關的財務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結合企業內外信息,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戰略成本、戰略目標、人力資源管理、經營投資決策分析、風險管理等戰略管理會計規劃策略。
4.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由于不同的環境、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也會隨之變化,這些變化帶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我們無法準確判斷這些變化帶來的后果,也沒有辦法完全利用一整套固定的方程式進行分析判斷,因此應實現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高度結合。
4.3 應實現生產制造成本向產品研制開發成本的轉移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產品的制作成本并不是決定企業產品價值的唯一因素,產品制作的信息含量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識才是產品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未來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不應該僅僅只是停留在產品生產制造成本計劃,更應該重視產品開發研制成本計劃方面,應將傳統以“產品”為中心的成本計算轉變為以“作業”為中心的成本計算,盡可能減少產品“作業”造成的一些不必要損失。同時企業管理會計應進行有效的市場動態調查,制定科學、合理的產品研究開發計劃,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安排合理勞動力投入,盡可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5促進企業管理會計創新與發展的策略
5.1 轉變傳統管理會計理念,更新知識結構與內容思想決定行為,想要真正提高企業管理會計的水平,首先應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重視度,全面認識管理會計本質及其重要意義,尤其是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更應該熟練掌握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強化管理會計的理念。應將企業管理會計的相關信息適當增加到專業資格考試內容中,企業會計人員應不定期的向企業領導者加強宣傳管理會計的重要意義及其作用。同時管理會計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以及抗風險意識,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
5.2 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會計體系以及運行標準目前,我國現行的管理會計內容基本上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的相關內容,但由于社會、文化、經濟、歷史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極易造成“水土不服”現象,導致理論與實踐出現嚴重脫節,因此我國應注意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認真研究國內外管理會計改革成功的案例,盡量吸收其中的長處,總結成功經驗,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研究其中的本質規律,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會計制度,提高管理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
5.3 提高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想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和程度,必須要求企業管理者自身應不斷學習、掌握現代管理會計的相關科學知識,加強現代管理會計意識。同時應重視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全方位強化培訓,培養一大批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管理會計團隊以及管理會計優秀人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應提高高校管理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應進一步豐富管理會計相關內容知識,比如說可以適當增加平衡計分卡、戰略管理會計等內容。應注意實際案例的分析和探討,實現管理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高效整合,鍛煉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已從業管理會計人員,應積極鼓勵員工在工作之余不斷充電,了解、關注管理會計的最新知識,不斷補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更多決策信息,提高決策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傳統的管理會計已經明顯滯后與時代的發展需求,不利于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是各大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管理會計創新與發展應實現戰略管理模式,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以產品研制開發成本代替生產制造成本計劃。同時企業領導者應加強管理會計意識,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會計體系,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管理會計水平。
參考文獻:
[1]吳飛霞,周瑋.當代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和創新認識[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6):38-40.
[2]楊丹宇.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J].科技咨詢,2012(5):240-241.
[3]孫立新.試論現代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J].財會通訊(理財版),201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