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超聲醫學影像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從倫琴1895年發現X線,給其夫人拍攝第一張手的X線片的誕生,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超聲成像與核素γ閃爍成像(γ-scintigraphy)的問世,以及CT、MRI等影像診斷技術和介入治療學的成長,越來越說明醫學影像設備學處于一個迅猛發展的歷史階段。回顧醫學影像學簡史,我們不難發現:其發展就是一部影像設備開發應用的歷史。為了更好地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得到更適于診斷的圖像,我深感學習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的重要。
在幾年的教學中,針對我校影像技術專業的就業范圍和專業特點,我們總結出一個從事影像設備工作的人員應具備的條件有:
1.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
2.較強的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技術能力;
3.熟練運用萬用表、示波器等測試工具;
4.掌握一定的維修方法和應急措施[1]。
針對以上特點,我們總結出醫學影像設備學的教學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醫學影像設備學》主要內容是介紹醫學影像設備的基本組成和原理。如果學生沒有看過這些設備,直接就給學生灌輸各個知識點,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甚至滿頭霧水,結果是不理解,而且容易忘掉。針對這一要求,我們應用直觀性教學,講課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但避免了在課堂上空講理論脫離實際的弊端,而且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并通過觀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例如:在講X線球管的結構及X線的產生原理時,把理論課搬到X線機房,請學生一邊看書,一邊對照X線球管進行研究,自學討論,最后只需教師稍加總結,學生就能準確地說出X線球管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應具有的功能,一堂課的目標就會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而達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本來枯燥乏味的理論課變得有生動易懂,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地學習熱情,使他們對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注重各種設備的相關性,由淺入深進行講解
《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從最簡單的固定陽極X線球管到MRI、核醫學設備等,涵蓋了所有的影像設備,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各個設備之間的相關性,內容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基本理論――設備構造――故障維修――知識擴展);步驟上由表及里(外部構件――內部構件――典型內部構件的功能與電路分析)等,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2]。例如:在學習完所有利用X線進行成像的設備后,包括透視用X線機、攝影用X線機、CR、DR、CT等,歸納總結出它們在原理和設備結構上的異同,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思路清晰,易懂易記。
3.制作多種教學媒體
我校把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安排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學生在學習之前只接觸過很少的影像設備相關知識,如果單一地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理論的講解和實踐的觀摩都只能使學生們在理論上對實驗室現有的設備有所了解,對于書中的先進設備由于受條件所限,遠遠達不到我們教學目的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活動我們制作多種教學媒體,譬如幻燈片、教學電影、錄像、多媒體等進行各種設備的介紹,盡量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很容易接受這些新知識。例如對心臟超聲這一章節教學時,我們將超聲心動圖、多普勒、M型表現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應用動態畫面使學生了解了何為多普勒技術,彩色的真正含義是代表血流的方向,何謂返流、層流,湍流等,同時了解了彩超與黑白超聲的相同點與區別,教學效果很好[3]。再比如:在講解磁共振原理時,把進動和自旋采用動畫的形式把氫原子在外加射頻場下復雜抽象的運動形象地再現出來,省去了很多時間,同時收效甚好。另外,醫學影像設備更新換代比較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不斷更新和豐富《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的教學資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4.改變考核方式
為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將考核形式由單一的筆試改為以筆試為主,操作與實驗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以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范圍,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學生死記硬背,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這會極大地影響其以后的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筆者在考核中加入了實踐操作,不但能準確地判定學生的知識自我擴展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5.與當地的其它醫院進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影像設備資源
隨著《醫學影像設備學》的發展,影像設備一方面更新過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貴,導致實驗設備無法跟上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學生能夠接觸到一些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相關軟件的機會顯得微乎其微。一些新的醫學影像設備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使用、安裝、維修[4]。為了加深學生對所授內容的了解,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在課堂及實驗室教學外,我們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到附屬醫院及柳州市的其它各大醫院去見習,讓他們親眼見識各種檢查設備,觀看臨床醫務人員的工作過程,親身體會各種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構成,為學生學好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及確立今后的發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礎。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要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尤其是適應他們自身特點的自學方法及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我國培養更多高質量的醫學影像設備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康少鋒,宮亞琳,昝平生.影像設備工程人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J].醫療設備信息,2006,21(10):50-51.
[2]余曉鍔,盧廣文,張寧.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系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學裝備,2005,2(8):20.
關鍵詞:基層縣醫院;影像學;帶教;人才
1基本現狀及問題
1.1科室對前來實習、輪轉人員的學習管理、重視不夠
由于醫院病人多,工作比較繁忙,科室工作人員的帶教意愿不高,帶教的能力水平有限,講課及讀片不多。硬件設施不足,科室已經有PACS系統,但工作電腦有限,不能提供給實習、輪轉醫生專門工作學習的電腦,影像科沒有示教室及投影儀,不利于讀片交流、教學及疑難病例討論。
1.2學生實習時間短,學習積極性不高
實習生、輪轉醫生由于實習、輪轉時間短,有一些實習同學、輪轉醫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甚至出現走過場等問題。
2解決、應對的辦法
2.1加強組織領導與管理
(1)醫院、科室設立教學干事,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實習生、輪轉醫生,負責人應具有中級以上職稱,需要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有扎實的放射診斷學基本理論知識,有強烈的責任心等。其職責就是負責管理實習生、輪轉醫生學習指導和思想動態,與科主任配合好、管理好、帶教好實習生和前來輪轉的醫生[1]。(2)科主任應重視實習、輪轉醫生的教學與管理,安排好實習生、輪轉醫生的班。科主任要鼓勵所有工作人員積極帶教,組織科室相關帶教工作人員為實習生、輪轉醫生閱片、講課及疑難病例討論等工作,把帶教工作與醫院科室的績效及獎懲制度掛鉤,以便促進、提高醫生帶教積極性[2]。同時應向醫院領導反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斷改善教學設施條件。科主任要安排科室工作人員輪流到省內外上級大醫院進修學習,以提高診斷、技術水平和帶教能力。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組織紀律,定期召開教學座談會,主要了解同學們實習的情況,要求學生對科室的教學提一些意見、指出有哪些不足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2.2提高實習生、輪轉醫生設備操作能力,加強診斷技能的培養
對于到科室實習的學生、輪轉醫生,在實習中不僅應掌握一定的閱片和報告能力,還應了解常見的各種影像設備的一般操作和X線輻射的防護[3]。(1)崗前培訓。進入科室實習的學生、輪轉醫生,由科主任或科室教學干事帶他們了解科室及設備情況,了解、熟悉科室工作流程,講清楚相關注意事項。科主任為他們排班,安排上班時間;教學干事作學習動員,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崗位由值班醫生或專門的老師帶教。(2)操作技能訓練。盡管科室病人比較多,工作繁忙,作為老師要指導實習生、輪轉醫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量讓學生參加CT、MRI等設備上機操作,老師應該放手不放眼,有老師在場,學生操作中的問題能及時得以糾正;當然,老師不在場時,學生不要單獨給患者做檢查,以免造成差錯和糾紛。老師要把自己工作中對設備操作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注意事項毫無保留地傳給實習生,使他們少走彎路,使實習生較好完成實習教學大綱的要求[4]。只有這樣實習生才能更好地了解、熟悉設備,將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更好地使用醫學影像學的各種新進設備。(3)診斷技能的培養。影像診斷學是以解剖、病理為基礎,形態改變為主,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單憑理論知識很難想象出各種疾病的形態表現。必須通過大量閱片、書寫一定量的報告,才能了解各種疾病的形態特征,應把理論知識和臨床診斷工作相結合。我們對實習生、輪轉醫生的要求主要是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強調對X線、CT、MRI基本影像表現的認識[5]。學習初期主要是了解、熟悉PACS工作站的使用,通過PACS系統查閱大量影像圖像,認識、熟悉疾病基本影像表現,后期鼓勵學生參與書寫部分報告,以加強對各種疾病認識、理解和影像學的診斷。指導學生在書寫報告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描述病灶的特點,如病灶的部位、數目、大小、密度、邊緣,以及病變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重要的陰性表現簡單描述,規范診斷報告書寫,避免描述過于簡單,雜亂無章,重點不突出,陰性過于描寫,不知道哪些該寫或哪些不該寫,醫學術語和診斷術語混用,提出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老師修改后簽名。在實習、輪轉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多提問,參與討論和交流,以便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6]。(4)X線輻射防護。實習生的自身防護意識差,對患者和陪護的防護不重視。總認為使用CR、DRX線的量已大大降低,X、CT機房有防護,因此,尤其對患者受照部位以外的防護很難引起重視。應提醒學生注意的是:加強防護意識,要遵循既給患者檢查疾病,又可以盡量減少不必要輻射照射的原則[7]。特別是兒童和生育年齡的年輕人,能縮小照射范圍應盡量縮小;能用低劑量檢查部位,絕不用高劑量照射;對不檢查或敏感部位最好用鉛衣(鉛橡皮)遮蓋,陪護人員在機器曝光時應離開檢查室。一句話,要注意自身防護,也要重視防護患者及相關人員。總之,影像學是醫學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在臨床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盡管基層醫院影像學的帶教有主、客觀因素的問題,但是也擔負著培養影像人才的重任,因此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思考探討,不斷創新,不斷充實自我,才能不斷提高診斷技術水平和帶教質量,為培養符合醫院發展需要的新型影像技術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小麗,王仁貴,溫廷國,等.醫學影像醫師規范化培訓帶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9):150-152.
[2]常泰,張斌斌,鄭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醫住培醫師放射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初探[J].中醫教育,2015,34(3):56-58.
[3]吳芳,李軍,蘆桂林.臨床專業住院醫師超聲科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體會[J].農墾醫學,2017(2):187-188.
[4]李艷.醫學影像專業超聲實習帶教思考[J].教育界,2014(3):83-83.
[5]張曉雯,解麗梅.醫學影像專業本科超聲診斷實習帶教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4):65-67.
[6]孫艷平.醫學影像專業產前超聲診斷實習帶教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4):134-136.
[7]周山,王海波,黃文亮.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帶教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3):3252-3252.
【關鍵詞】異位妊娠;超聲臨床醫學影像檢查;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691-01
本文將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對前來我院進行診治的150例異位妊娠患者進行臨床分組研究,從而探討異位妊娠超聲診斷臨床效果,為提高異位妊娠患者臨床診斷正確率,指導其盡早進行有效治療,最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將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對前來我院進行診治的150例異位妊娠患者進行臨床分組研究,其中所有患者均為女性,且均經病理證實為異位妊娠疾病,患者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31.36±1.28歲,初產婦36例、經產婦114例。150例異位妊娠患者中采取避孕措施患者為78例,實施輸卵管結扎患者為3例;146例患者具有停經史,4例患者無停經史;132例患者出現腹痛臨床表現;144例患者陰道出現不規則出血情況;19例患者經人工流產后未尋找出絨毛因此來我院治療。將150例患者平均分為三組,即A組、B組、C組,每組患者50例,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孕次、臨床表現、病史、教育背景以及社會經歷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且P>0.05, 三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者進行腹部超聲檢查,B組患者行陰道超聲檢查,C組患者行腹部與陰道聯合超聲檢查,記錄各組患者臨床超聲診斷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1.2.1 腹部超聲檢查 使用美國生產的型號為GE730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對A組患者進行腹部超聲臨床醫學影像檢查,將儀器探頭頻率調整為3.7至4.2MHz范圍內。檢查前指導患者保持膀胱處于充盈狀態,若患者為急診,無法自行充盈膀胱,應對其膀胱內導入生理鹽水,劑量為300至500毫升,目的在于使患者膀胱充盈,利于檢查。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將探頭放置于患者趾骨聯合上,進行橫向、縱向及斜切面掃查,內容包括患者體內子宮形態、大小、宮腔內是否出現回聲、宮腔內外是否出現孕囊、腹腔內雙附件是否出現腫塊、若患者腹腔內出現腫塊則觀察其與子宮關系、患者盆腔及腹腔是否出現積液等。
1.2.2 陰道超聲檢查 B組患者使用儀器同腹部超聲檢查,將探頭頻率調整至6.5至9.0MHz范圍內,指導患者行仰臥位,將一次性安全套內涂抹耦合劑并罩于儀器探頭上,將探頭放置于患者陰道穹窿處,進行陰道超聲檢查,檢查內容同腹部超聲檢查。
1.2.3 腹部與陰道超聲聯合檢查 對C組患者進行腹部、陰道聯合超聲檢查,腹部超聲檢查方法同A組、陰道超聲檢查方法同B組。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3 討論
異位妊娠,即Ectopic Pregnancy,簡稱EP,是臨床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患者體內受精卵未存在于其子宮內部,因此無法發育為正常胎兒,若未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與治療措施,則可能發生異位妊娠破裂出血等癥狀,使患者出現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近年來,隨著婦科炎癥發病率逐年增加,以及節育環等大量使用,異位妊娠疾病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因此對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并實施正確治療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因素。目前臨床上用于診斷異位妊娠疾病常用方法為超聲醫學影像檢查。
異位妊娠超聲檢查特征[2]:①急診型。急診型異位妊娠患者超聲檢查結果為子宮增大,但增大幅度較小,部分患者子宮內膜可出現增厚現象,其盆腔與腹腔內均出現較大暗性區域,患者子宮附件于上述暗性區域中處于漂浮狀態,部分患者可見不規則包快回聲;②相對穩定型。相對穩定型異位妊娠患者超聲檢查結果為子宮增大,但增大幅度較小,部分患者子宮內膜可出現增厚現象,其宮腔內未出現典型的雙環狀妊娠囊,宮腔外明顯可見異常包快,部分患者盆腔內部可出現積液。
腹部超聲檢查能夠清晰顯示患者腹腔積液情況,并對暗性區域進行聲窗,掃查范圍廣,可對腹腔情況進行全面顯示,是臨床常用的異位妊娠診斷方式。但臨床研究表明,腹部超聲檢查結果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如患者腹部脂肪、膀胱是否充盈、腸氣以及瘢痕組織等,因此檢查結果與病理證實準確率較低,尤其是體內出現直徑較大或位置較高的包快時更易發生漏診現象。但在急性異位妊娠患者中,由于患者腹部出現大出血情況,因此不需進行膀胱充盈,直接利用腹部暗性區域進行聲窗,節省檢查準備時間,給予正確診斷后進行治療,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
陰道超聲檢查由于儀器探頭更為接近靶器官,因此能夠對患者宮腔、附件、子宮內膜進行準確顯示,正確進行真假妊娠辨別,且受外界因素(如膀胱充盈、腹部脂肪、腹部瘢痕等)影響較小,因此檢查結果更為準確。但急性異位妊娠患者不易選用此種超聲檢查方式,其原因為患者腹腔內大量出血,探頭進入無法準確檢查,且可能會對患者腹腔造成傷害,加重患者病情,造成嚴重后果[4]。
綜上所述,臨床對疑似異位妊娠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時,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檢查方法[5],在患者病情穩定時,若條件允許可同時進行陰道與腹部聯合超聲檢查,或單一使用陰道超聲檢查,從而保證檢查結果準確性,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若患者處于急性期,則應盡量選擇腹部超聲檢查,節約寶貴搶救治療時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魏荊萍.陰道超聲在異位妊娠診斷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 12(2):140-141.
[2] 李瑞芬,胡螢彬. 異位妊娠的超聲表現分析[J].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12,3(9):694-695.
[3] 胡蓉,向紅.異位妊娠的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0,23(2):314-316.
[4] 章芬美,潘農, 張竹君, 等.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幽診斷異位妊娠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0, 6(5): 391-393.
[5] 溫晟姝. 妊娠的超聲診斷探討[J].河北醫學,2009,13(8):891-893.
【關鍵詞】 PACS/RIS系統; 醫學影像學; 臨床教學; 應用優勢
中圖分類號 R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063-03
PACS是指影像歸檔及通信系統,主要應用于醫院影像科室中,通過以數字化方式集中保存醫院日常運行中產生的核磁、CT、超聲、顯微儀等各種醫學影像資料,可在有需要的時候通過相關授權再次審閱影像資料,并且具有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1]。而RIS是指臨床影像科室的登記、分診及影像診斷報告等各項信息查詢、統計管理系統。目前醫院常將PACS系統與RIS系統融合到一起促成PACS/RIS系統,其在影像設備傳輸數據與存儲中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PACS/RIC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14年2月-2015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影像科見習學生150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均來自于廣西醫科大學同年級見習學生,其中男71名,女79名,年齡21~24歲,平均 (22.9±0.5)歲,所有學生見習前均未接受過醫學影像學系統課程學習,并對本組調查完全知情同意。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學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75名,兩組學生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學生在不同授課模式下學習醫學影像學,其中對照組學生在傳統帶教模式下學習醫學影像學,研究組教師將PACS/RIS系統應用于醫學影像學教學中,通過課上討論與課下學習PACS/RIS系統中的相關影像資料。兩組學生共進行為期1學期的醫學影像學學習,期末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
1.3 觀察指標
兩組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學滿意度采取自擬問卷調查形式進行,10分滿分,分數越高則表示主動性、滿意度越高;結課測驗試題由影像科兩名醫師聯合出題,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學習效果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結課測驗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醫學影像學平均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學影像學涉及海量的影像信息,影像資料種類繁雜,醫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極為困難,傳統影像學授課中的小組閱片存在浪費時間的缺點,學生需要對大量膠片進行輪換閱片,耽誤了正常授課時間,并且影像資料相對單一、重復、陳舊等[3-5]。而PACS/RIS系統的應用可通過結合臨床實際影像資料,使醫學影像學教學更為形象化、具體化,可分門別類地講解、學習各種影像資料,節省學生課堂手動查找膠片時間,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提高醫學影像學的教學質量[6]。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互聯網等進行課堂測驗,通過理論與時間結合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能夠解決在常規考試中不能進行的圖像測試缺點,并且可建立網絡模擬診室使學生實際進行閱片診斷,通過網絡鏈接授權網站分享、查閱國內外相關專業的研究進展及其他醫學信息等資料[7]。
同時PACS/RIS對教師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醫學影像學傳統的授課模式為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閱片,一般膠片數量有限,一類疾病、設備膠片可能只有一張,無法應對大學課堂多數學生的閱片需求,教師工作量較大,多次講解嚴重占用授課時間,正常授課內容受到影響[8]。而通過PACS/RIS系統,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個人教案,可通過對PACS存儲系統中的影像資料進行調閱,通過多媒體投影為全部學生講解,不僅縮短了授課課件的制作時間,在降低教師工作量的同時,豐富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通過PACS/RIS系統存儲的影像資料以及網絡、電視、報刊、專業書籍等醫學影像信息媒體依據教學大綱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結合相應的影像資料建立醫學影像學完善的醫學影像圖片庫,是教學內容更為立體、豐富、多樣化,課上可通過關鍵詞查詢系統,快速查找授課過程中所需要的典型影像資料[9-10]。
PACS/RIS系統通過計算機網絡新穎的教學模式,以豐富的圖片、多變的文字以及靈活的動畫深深吸引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具有強烈的表現力與感染力,能夠使枯燥乏味的醫學影像學習變得活潑生動,能夠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以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11]。在課下學生可通過前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或多媒體教室進行課下自主學習,對課上未掌握的影像特點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性學習與反復練習。通過PACS/RIS可對近期的臨床影像資料進行分析、觀察,且RIS系統記錄患者影像科就診的完整過程可使學生更早接觸影像科日常運行,為今后的影像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2]。本研究結果證實,將PACS/RIS系統應用于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可顯著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教學滿意度,且學生結課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授課模式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PACS/RIS系統基于海量的影像存儲資料,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可控性、立體性、非線性化等特點,目前已對傳統教學觀念及授課模式產生巨大的挑戰。PACS/RIS系統解放教師課件及教案的束縛,在教師的講解帶領下能夠接觸更多的影像資料,豐富課堂授課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袁峰,趙衛,張麗芳,等.教學PACS在醫學影像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軟科學,2013,27(2):99-100.
[2]馬奎元,張會如,董睿,等.基于PACS的影像教學系統在影像教學中的應用[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4,37(1):62-64.
[3]陳紅,陳麗靈.淺談模擬教學在臨床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46-147.
[4]張芬芬,李云華,周建華,等.PACS與RIS和HIS的整合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5):254.
[5]李然,龔水根,熊坤林,等.探討PACS系統在影像見習教學中的優勢[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4):110-112.
[6]徐敏,李明珠.影像實驗教學應用PACS系統的必要性[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97.
[7]史軍麗,馮慶,駱科進.PACS和RIS在影像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4):74-76.
[8]姚鐵祥,羅月芬,陳瑞蓮.全程導師制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本科實習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7):145-146.
[9]張金玲,劉白鷺,李萍,等.基于PACS網絡的數字仿真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學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5(4):111-112.
[10]盛宏偉,段發紅,肖際東,等.三維虛擬仿真超聲影像教學素材庫的構建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3):137-138.
[11]陳佳杰,王瑋,熊曉雙,等.淺談基于PACS的醫學影像教學系統在web上的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2,7(2):82-83.
【關鍵詞】 兩癌篩查; 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 乳腺彌漫性病變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Breast Lesions in Two Cancers Screening/LYU Yu-hong,XU Min-tao,LI Xiao-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121-12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iffuse lesions in two cancers screening.Method:From March 2012 to February 2016 two cancers screening work was finished,35 to 64 years old 836 female patients with breast diffuse lesions were collected,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A total of 182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operation or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biopsy,45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reast cancer,137 cases were pathologic diagnosed benign.Th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malignant tumor blood flow signal was high,the detection rate of blood flow signals in benign tumors was low.Conclusion: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observation of blood flow signals and combined with clinical,aim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Two cancers screening;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iffuse lesions of the breast
First-author’s address:Wanji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0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35
“兩癌”篩查工作是政府惠民工程之一,是為貫徹落實2011-2020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省市發展規劃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工作,彩色多普勒乳腺超聲檢查在此方面有很大的臨床意義,其具有對患者傷害小、可反復檢查、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分辨率高及定位準確等優勢。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細微組織結構,可準確顯示出現病理改變的乳腺結構,彩色多普勒應用還能清晰顯示病灶部位血液供應狀況,這對了解病灶組織、相關器官情況具有重要作用[1-3]。本文通過對2012年3月-2016年2月“兩癌”篩查工作,收集了超聲發現的35~64歲838例女性乳腺彌漫性病變患者,對所有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兩癌”篩查中應用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檢查乳腺彌漫性病變患者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3月-2016年2月本市進行“兩癌”篩查工作,“兩癌”篩查中87859例篩查者進行了乳腺超聲檢查,受檢者均為女性,年齡35~64歲,平均(45.6±4.5)歲。通過篩查工作收集到行高頻彩超檢查診斷為乳腺局限彌漫性病變者838例(BI-RADS分類3類以上),有效回訪病例662例,其中480例結合鉬靶檢查結果為BI-RADS分類3類及以下、CA153檢查未發現腫瘤,臨床建議定期復查。
1.2 方法 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IU Eilte及百勝MYLab6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11 MHz。所有病例檢查時機器保持不變的彩色增益和濾波,PW取樣容積(SV)設定在2~3 mm,偏轉角(è)
[6] Alder D D,Carson P L,Rebin J M,et al.Dopper ultrasound color fi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asond Med boil,1990,16(6):553-559.
[7]何敬海,陳東風,蔡繼霞,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與X線鉬靶聯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7,30(3):89-91.
[8]朱雪萍,王純杰,王汝香.彩色多普勒超聲與X線鉬靶聯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2,18(10):123-125.
[9]柳莉莎,冷曉玲,馬富成.高頻超聲和X線鉬靶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18(9):64-67.
[10]王金萍,王如瑛.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彩色多普勒超聲及X線鉬靶檢查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10):132-134.
[11]吳樹強,趙朝華,李普查,等.超聲、X線鉬靶檢查及兩者聯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7):87-89.
[12]董繼武,李淑萍.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包塊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6):12-14.
[13]許慧婷,陳永海.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 X線鉬靶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8(2):80-83.
[14]趙學雷,劉永健,毛艷蕊,等.X線鉬靶聯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37-39.
[15]劉朝輝.超聲聯合X線鉬靶檢查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2):54-57.
[16]劉國紅.淺談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X線鉬靶診斷在乳腺癌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5,9(19):139-141.
[17]陳慧珍,莫秀鳳,高建華,等.高頻X線攝影對乳腺腫塊的臨床診斷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14):113-115.
[18]王玉華,譚軍.乳腺腫塊的二維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3,13(1):55-58.
[19]于海晶,郭艷,丁文君.超聲圖像報告與數據系統和彈性成像聯合檢查在乳腺腫塊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2):162-164.
關鍵詞: 聯網運行;醫院實際需求;接口;數據安全; 后期發展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9-4524-03
PACS系統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意為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它是應用在醫院影像科室的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超聲,各種X光機,各種紅外儀、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各種接口(模擬,DICOM,網絡)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在一定的授權下能夠很快的調回使用,同時增加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
1 系統功能需求
我院項目旨在構建集中的涉及相關放射科、窺鏡科和超聲科等科室的PACS/RIS系統架構,實現數字化影像信息的共享,建立涵蓋全院級PACS/RIS系統,實現全部影像資料的數字化存儲與歸檔管理、影像軟閱讀以及無片化的運作模式。包括系統規劃、硬件、軟件等的集成信息系統。以放射科為核心,實現放射科全部影像設備的聯網和所有放射影像信息的數字化存儲。涵蓋窺鏡科和超聲科,實現上述科室全部視頻影像設備的聯網和影像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建立PACS/RIS系統,創建符合IHE技術框架的完整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實現放射科及其它科室影像的軟閱讀和報告單的電子化。實現放射科和超聲科的患者叫號系統。在臨床科室置臨床影像診斷和瀏覽工作站。實現PACS/RIS與醫院現有的HIS系統集成,實現雙向數據交換。PACS系統從HIS系統獲得病人基本信息、檢查預約請求,并向HIS系統傳送預約請求接受、檢查費用發生信息,接受來自HIS系統的檢查結果查詢和圖像資料檢索。
前期醫院各醫技科室的設備完成新系統和工作站的安裝和內部科室聯網工作,這為PACS與HIS聯網運行提供必要的前提。為提高醫院信息系統的全面性及數據信息的共享程度,實現病人就診信息的共享和電子病例的完整性,減少臨床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相關檢查的報告和圖片能在第一時間呈現給各臨床科室。因此有必要將各醫技科室現使用的系統與臨床科室現使用的系統進行聯網運行(即PACS與HIS聯網運行)。
PACS與HIS聯網運行的基本途徑是通過接口通信工具使pacs系統能接收和處理從HIS中傳過來的電子申請單,免去手工輸入病人基本信息的工作,通過pacs系統的相關操作實現電子檢查申請單費用的自動扣取和記賬。當pacs系統完成紙質報告的審核時能夠回傳給HIS系統,臨床醫生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相關的報告并且調取病人相關的圖片信息。我院需要聯網的設備大約有36臺,項目上線的工作重點是:1、完成門診基礎HIS系統與PACS系統聯網運行工作;2、完成住院基礎HIS系統與PACS系統聯網運行工作;3、實現相關電子申請單申請項目的自動扣費和記賬;4、實現由PACS系統進行收費時能看到HIS系統扣費記賬成功后返回的相關費用信息;5、實現需要提前預約的大型設備由PACS系統處理的預約的信息能自動返回給HIS系統,同時能夠自動生成隊列信息以便進行排隊叫號。本次項目涉及到的醫技科室主要有:放射科、CT室、MR室、超聲心電室、內窺鏡室。
2 系統接口實現
2.1網絡效率的重要性
根據我院多年的實踐經驗,在使用相同的軟件系統的情況下,在網絡中傳輸的性能要受到影響:
2.1.1 設備的隔離措施
影像設備是PACS系統中的數據源,這些影像設備一般都遵從DICOM協議向外傳輸影像數據。DICOM協議使用靜態的IP地址和端口,這些端口很容易被病毒掃描、發現和攻擊,輕者導致系統效率降低,重則導致影像設備癱瘓,這在實際項目中屢見不鮮。
而另外一個方面,我院電腦的配置在目前普遍不足,而且各種應用系統之間缺乏自動的關聯和轉換,比如從PACS系統切換到OA系統,或者切換到科研和教學系統。因此科室人員更多地使用桌面來安裝自己的應用,這不可避免地將各種病毒帶入系統。禁止科室人員使用電腦、封掉電腦“桌面”雖然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但也嚴重影響了現實工作,并不總能得到支持。
如何隔離使用DICOM協議的影像設備和科室內部的工作站點是PACS系統網絡設計中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圖1顯示了影像設備和科室內部站點隔離后的拓撲結構。PACS/RIS服務器通過專用的網卡連接影像設備,而通過另外的網卡連接科室內部站點,從而實現了兩者的物理隔離,而又不影響系統的各種通訊功能。
影像網絡和HIS的隔離:
全院PACS的模式下,影像科室的內部站點和HIS系統隔離方法的實現。所有的HIS站點連接于HIS服務器和PACS的臨床擴展服務器,而不直接連接于PACS/RIS服務器;PACS/RIS服務器分別通過專用的網卡連接于HIS服務器和PACS臨床擴展服務器。影像科室內部站點被隔離在影像科室內部,與HIS的各類站點完全物理分開。
2.2硬件設備的選擇
2.2.1 醫用顯示器的重要性
隨著醫學影像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利用電腦顯示器閱讀圖像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圖像顯示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這醫學影像學診斷質量的高低。為此DICOM標準中專門制定了GSPS規范,用于校準顯示器和膠片,以確保用不同方式體現的醫學影像的一致性。醫用顯示器的穩定性、表現力要明顯超過普通彩色顯示器,對于細微醫學影像病變的診斷是至關重要的。不同類型的醫學影像分辨率、色彩和色彩深度不同,其診斷要求對顯示器的要求也不同。精確把握不同類型顯示器的數量和搭配模式,即不會影響科室的診斷能力,又可以有效降低實施成本。
2.2.2 存儲管理與數據安全
存儲的類型:ISCSI的SAN存儲架構是性能/價格比的主流。
存儲的容量要求和擴展:高到可以從20T起步,也可以從3-5T起步;要求可擴展到80-100T,滿足1-5年的近線;要求支持在線的擴容:不遷移數據,直接重建和擴充卷;需要1臺NAS服務器,以便將某些卷共享給多個服務器。比如PACS的主服務器和全院擴展的Web服務器。
除了NAS服務器外,要求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另外3-5臺服務器,將不同的卷分給這些服務器獨享。比如醫院的HIS、EMR、LIS、體檢等系統。這些系統的數據量往往在PACS的1/100到1/10之間。往往不再需要獨立的存儲介質。
2.2.3 采用IP SAN結構的異地鏡像存儲陣列
影像數據從在線存儲遷移到近線存儲后,只有一個備份。一旦丟失,法律風險難以估量。雖然近線陣列有RAID 5甚至RAID 6等容錯方案保護,但這些技術措施僅僅能防范陣列本身的故障。比如即便應用了RAID 6的冗余方案,如果陣列出現故障長期沒有人工干預,導致了3塊以上的硬盤損壞的時候,數據還是會丟失。再比如發生火災等災害,還是會將數據全部毀掉。管理的疏忽和意外的災害等導致的數據丟失不是陣列本身的安全措施能覆蓋的。要防范非陣列故障的數據丟失,雙異地備份是基本的要求。
異地鏡像存儲的基本含義就是將所有的數據在另外一個地方再做一個完整的備份,即便其中一個備份丟失,另外一個備份也可以使用或者進行數據恢復后再使用。兩個備份都是損壞的概率就非常低了。當然對于金融、公安等重要數據,很可能需要進行多個異地備份,以防小概率事件的發生。
實現異地鏡像存儲的技術手段很多。比如同步備份/異步備份,同構備份/異構備份,以及備份是否隨時可讀,還是恢復后可讀等。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性能價格比,適用于不同的應用領域。
3 系統功能介紹與接口
我院PACS系統是與北京新網軟件公司合作開發的接口程序,主要功能如下:
3.1 RIS/PACS流程基本界面
3.1.1患者的預約和登記
登錄檢查內容。
登記錄入功能可實現在一個界面上錄入同一個患者的多個檢查項目,可采用鼠標操作,也可以采用全鍵盤操作,簡單易用。掃描申請單和打印取片單。
患者手持的紙質申請單前來登記或者預約。這個紙張的申請單將被掃描或者拍照,紙張申請單本身將被取消,不在跟著流程傳遞,以提高效率。登記或者預約系統會打印一張取片單給患者,取片單上顯示機房的位置、當前排隊患者數量、以及患者身份識別的條碼。該條碼在機房和未來取片的時候用來進行患者身份的標識。
3.1.2圖像處理功能
除了各類基本調窗和測量操作外,二維處理界面支持跨多個顯示屏的聯合鎖定、翻頁和對比操作,支持定位圖和掃描圖像的疊加顯示,支持菜單和工具欄的自動消隱和顯示,支持不同的圖像使用不同的菜單和工具欄。
3.1.3報告書寫和報告審核
視角的概念是本系統的特色技術。比如“CT寫報告”的醫生可以點擊CT未寫報告來查看做完了檢查但尚未寫報告的患者列表,而“CT未審核”則表示已經寫完了報告而沒有審核的患者列表。“CT全部”則表示所有的CT患者列表。權限配合上視角,讓流程上的工作人員可以方便地進行工作,而無需來回查找。
報告書寫模塊提供了豐富的常用模板和模板管理功能,還附加了“陰性/陽性”、圖像質量評級、是否提交早會、是否提交典型病例等分類選擇方法。報告的正文還可以使用RTF格式進行特殊標記,做出豐富多彩的各級報告格式。
同一個患者的診斷報告可能被修改多次,比如在審核和復審中被修改。這些修改的痕跡會被系統記錄,并可以進行比較,以便讓寫報告的人知道審核的人是如何修改他的報告的。
報告模塊中可對患者進行ACR-INDEX和ICD-10編碼分類,并可以在患者檢索界面中利用編碼系統進行檢索。分類編碼讓影像和報告從流水賬變成按照解剖部位和病理類型分類的科研和教學系統。
3.1.4 膠片打印
可實現多個患者的混排,可支持成組圖像的剪切、復制、拖拽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3.2 常用的統計和查詢
系統可提供常用的查詢和統計數據,并可以根據需要定制新的統計和查詢。查詢可以保存成宏,以方便某種固定的查詢被經常使用。統計結果可以生成這種格式的報表和圖形。
3.3 檢查室叫號
分診完成后,在設備采集站點上的叫號管理頁面,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患者叫號,此時檢查室外的叫號顯示屏上就會發出語音和文字信息提示患者前來進行檢查。
3.4在醫生工作站中,點擊查看PACS圖片
選中病人,點擊,即可跳出病人圖像。臨床醫生根據webview功能對傳輸過來的圖像對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對下一步如何治療提供信息。
4 PACS系統在我院后續發展趨勢
4.1平板電腦的應用
平板電腦比起傳統的筆記本電腦有幾個明顯的優勢。首先平板電腦是使用手指操作的,而且支持多重觸摸,操作體驗大大優于筆記本的鍵盤和鼠標;第二是重量大大輕于筆記本電腦、攜帶方便;第三是開機速度快,大約1-2秒鐘,比起筆記本1-2分鐘,快了將近2個數量級;第四是待機時間長,可支持開機10小時,待機30天。比起筆記本的2小時左右,也是本質性地提高。
隨著服務器端向著云端發展,客戶端也在向著平板電腦轉移。各類現有的應用軟件系統正在迅速轉向平板電腦,一個移動的時代已經到來。
4.2 數據存儲的未來
電信骨干企業提供的“云存儲”是未來的主流存儲方案,集中的存儲成本要低于多家分散的、自行購置的存儲,容災更加容易,動態的存儲空間調整,基本不需要客戶來參與維護,光纖正在普及到戶,供方甚至可提供千兆到戶的速度。
5 結束語
PACS與HIS的聯網運行在我院還處于初級階段,接口之間仍有很多需求需要實現,今后醫院會根據醫院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對該系統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創新。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胎兒消化道閉鎖;超聲聲像特征;漏診
消化道畸形在胎兒先天性畸形中發生率較低, 其中消化道閉鎖最為常見, 幽門、食管、空回腸、十二指腸及等部位均可出現閉鎖等[1]。目前臨床關于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因此治療難度較大。近年來高分辨率的超聲診斷儀在臨床診斷中廣泛使用, 為消化道閉鎖產前診斷提供了有效手段。為對胎兒消化道閉鎖產前超聲聲像特征進行觀察分析, 并對診斷中漏診出現原因進行探討, 作者對本院采用超聲診斷出的32例消化道閉鎖并引產的胎兒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超聲診斷出的32例消化道閉鎖并引產的胎兒, 孕婦年齡22~43歲, 平均年齡(31.26±4.02)歲, 孕周17~35周。
1. 2 方法 使用儀器為 GE Voluson 730 Expert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甚至為2~5 MHz, 常規性測量胎兒頭圍、雙頂徑、肱骨長、腹圍、股骨長、胎盤指標及羊水等, 從而對胎兒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同時掃描探查胎兒臉部、顱部、脊柱、腹腔內臟組織器官及四肢等, 記錄相關切面并將所得圖像所望超聲圖文工作站內。
檢出胎兒消化道閉鎖者均進行引產, 并在征得家屬同意后解剖尸體, 對胎兒尸體頭圍、臀長、腹圍、胸圍及體質量等, 進行詳細記錄。密切觀察胎兒外觀, 并對其腹腔、胸腔及盆腔內臟器組織形態、與周圍組織關系等進行觀察;胃腸道檢查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腸、食管、回腸、空腸、直腸及等;對解剖結構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觀察, 并觀察是否有擴張、充盈、狹窄、擴張、閉鎖及離斷等現象的發生, 做好詳細記錄, 必要時可進行亞甲藍染色, 對胃腸道消化系統的通暢性進行記錄觀察。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2. 1 32例胎兒產前經超聲診斷, 共檢出38處消化道閉鎖, 尸體解剖檢出32處消化道閉鎖, 超聲診斷檢出率為92.1%, 超尸體解剖檢出率86.8%。聲診斷及尸體解剖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1。
2. 2 16例處食管閉鎖中, 超聲聲像顯示15處羊水過多、8處未見胎兒胃泡、8處胃泡過小;8處十二指腸閉鎖顯示3處羊水過多、5處十二指腸擴張類似于胃泡;4處空回腸閉鎖顯示胎兒腹部均出現不同數目的明顯擴張, 同時有無聲區存在, 其中羊水過多3處、臘腸狀空腸1處;10處閉鎖主要表現為直腸、結腸癥狀, 表現為囊狀屈, 其中2處表現為下尿路閉鎖, 8處表現為膀胱直腸瘺, 10處伴隨復雜性畸形。
3 討論
目前臨床關于胎兒消化道閉鎖的發生原因尚不明確, 多認為基因錯誤表達與疾病發生有關, 近年來隨著超聲診斷水平及儀器的不斷更新, 孕早期超聲診斷胎兒消化道閉鎖使用廣泛, 多在孕20周左右診斷鑒別胎兒結腸、小腸等[2]。在常規情況下, 足月胎兒小腸直徑
當胎兒出現食管閉鎖癥狀時, 正常吞咽功能受到影響, 此時聲像圖顯示持續性小胃泡或無胃泡, 而十二指腸閉鎖、空回腸閉鎖、閉鎖等超聲診斷均表現為胃泡及腸管擴張, 盆腔內未出現囊性無回聲區, 空腸及回腸分別表現為臘腸狀及蜂窩狀。胎兒消化道閉鎖導致其吞咽羊水能力受阻, 或者吞咽的羊水無法被小腸吸收、羊水無法正常排泄等;而胎兒頜面部發育不良、腹壁缺陷、先天性無心畸形等亦可導致羊水過多現象, 而研究顯示羊水過多孕婦中, 50%以上胎兒伴隨染色體疾病或先天性畸形, 因此當檢測出時需要警惕是否為胎兒畸形。
在超聲診斷時,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可出現漏診現象, 如掃描探查較為馬虎、超聲醫師不夠了解消化道閉鎖解剖結構等可導致漏診的出現。在消化道閉鎖漏診中, 閉鎖漏診現象較多, 這可能是由于閉鎖發生的部位較低, 在孕中期, 近端腸管擴張不明顯, 當無羊水或者羊水過少時可出現漏診、誤診現象。而食管-氣管瘺等可導致食管閉鎖漏診的發生, 而當胎兒合并復雜性、多發性畸形時, 可能導致胎兒消化道閉鎖的漏診。
綜上所述, 在產前采用超聲診斷胎兒消化道閉鎖具有檢出率高、操作方便等優點, 在診斷時, 要加強對消化道閉鎖的間接征象的觀察, 當發現異常時, 立即系統、完整的掃描探查, 從而減少漏診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彭旭紅.產前超聲診斷胎兒消化道閉鎖.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0, 26(12):2350.
[2] 李曉.早產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超聲早期診斷價值.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3, 21(10):749.
醫學影像設備管理制度的完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也促使醫院的建設步伐加快。醫護人員的醫術雖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護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醫療儀器設備來幫助醫生們進行診斷、治療,就提高了疾病的診斷率和治愈率。所以醫療設備已成為各級醫療機構的物質基礎和醫院現代化的標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也越來越依靠于先進的醫療設備。在使用而此時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課題研究背景
醫學影像學在醫學診斷領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不過目前在臨床的應用上是非常廣泛的,對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科學和直觀的依據,可以更好的配合臨床的癥狀、化驗等方面,為最終準確診斷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很好的應用在治療方面。
醫學影像學也稱醫學成像,醫學影像學泛指通過x光成像(x-ray),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聲成像(ultrasound),正子掃描(pet),腦電圖(eeg),腦磁圖(meg),眼球追蹤(eye-tracking),穿顱磁波刺激(tms)等現代成像技術檢查人體無法用非手術手段檢查的部位的過程。醫學成像又稱鹵化銀成像,因為從前的菲林(膠卷)是用感光材料鹵化銀化學感光物成像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影像設備也在不斷進步中。影像醫療設備在診治疾病方面日益廣泛,科技含量越來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設備具有高電壓、集成電路多、結構精密等特點,促使它的價格昂貴。
醫療設備是醫院管理建設的一項新內容,醫療設備數量有限,分布不夠合理,增加了醫院管理的難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如醫療設備管理不當、使用不當、操作不當等,造成故障,維修保養,尤其保養落后,不及時,不到位,甚至會出現傷害現象。當前醫療設備管理滯后,是現代醫院管理的薄弱環節。
醫療設備技術含量高,要求購買人員和使用人員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有的醫院購進設備后,缺乏專門的醫療設備使用操作技術人員。現有使用操作人員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或雖經過一定的培訓,但不熟練,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當。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規范使用醫療設備,使醫療設備管理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管理不規范。檔案不健全。醫療設備管理無歷史檔案,沒有完整的使用記錄,維修保養記錄,在醫療設備的使用、管理過程中缺乏依據。
伴隨著醫學、物理學、數學、計算機學等學科的發展,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日趨迅速,功能也日趨完善,醫學影像設備已經成為當今醫院不可或缺的檢查設備。
醫院通過使用醫學影像設備對患者的檢查能夠更加準確的進行正確診斷。但與此同時醫院也在使用醫療影像設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設備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因此,醫院就需要獲得更豐富、更實用的相關信息,以解決在使用醫療影像設備過程中的問題。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問題的深入,醫學影像設備管理中的問題將不斷暴露。現代化的醫院要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要充分發揮這些設備的綜合效益,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
為防范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的發生,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2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醫療事故報告制度。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本論文的內容
根據醫療科學需要及經濟、實用的原則, 正確地選購設備, 為醫院提供品種、性能、精度適當的技術裝備; 加強崗位責任制, 負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個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設備利用率, 在保證供應和效益的基礎上, 充分發揮作用, 并做好引進醫療設備的研究消化、改進; 提高設備的完好率, 保證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盡快掌握引進設備的安裝, 保養及維修技術,及時解決備品配件的供應。醫療設備管理的目的是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技術, 采用先進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研究影像設備對環境及人類的危害,來喚醒人們對此的認識,提高人們防護的意識等問題。針對現行醫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況,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和對策,使影像設備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據
影像設備給醫院帶來的經濟效益,如:維修費用,醫療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識,醫療器械的維護和維修管理,醫療器械的規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四)研究的意義
只有把醫療儀器設備管理好, 才能進行科學預測, 制訂設備的“總體規劃”以及實施方案, 并進行協調和控制, 使之達到最優化。才能提高設備使用率, 使設備的總效能達到最高水平, 產生它的最大效應。如果管理不當, 不僅不能充分發揮醫療設備的應有作用, 影響醫療衛生工作質量和發展, 還將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為此, 做好醫療設備的管理工作, 對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員應該很好的學習“質量管理”的相關知識, 科學的使用和管理機器,使其更好的發揮作用。只有加強了設備的維修管理, 因而在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及時得到維修和保養, 保證了設備的正常使用, 從而更好地發揮設備的綜合效益。
(五)畢業論文的進化表
時間計劃完成任務
11月10日——11月14日畢業論文的選題報告
11月15日——12月01日畢業論文的中期報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畢業論文
12月23日——1月24日畢業答辯
三、參考文獻
1 朱險峰,卜祥義,鄧衛紅.如何做好醫學影像設備維修的規范化管理,中國醫療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貴,劉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設備的科學化管理,中國醫療設備,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與防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與防護學.人民軍醫出版社,XX.8.
5 付建國,陳本佳,方國才等.醫學影像設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趙建中.完善醫學影像設備的管理.ct理論與應用研究,XX.2.
7 孟偉.如何加強影像科大型設備的科學化管理[j].醫療衛生裝備,XX(5):38-38.
8 陶劍光. 大型數字化影像設備的管理. 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66-67.
9 童雙立,閆罡,孫璐. 大型影像設備的購置、管理和維修. c t 理論與應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醫療設備管理的思考. 中國醫學裝備.XX(7):33-34.
11 李公平. 規范醫療設備維修管理模式之淺析. 醫療設備息.XX(3):59-60.
12 陳康.經濟壽命在醫療設備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療器械雜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13 尹軍.對醫院大型醫療設備管理的思考醫院管理.XX(10):2368-2369.
中國醫大一院自1996年開始進行醫院信息化建設,至2010年,完成了數字化醫院建設規劃,確立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信息化建設理念,全面建設了第三代H/CIS系統。
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從面向患者的就診管理建設起步,到建設面向醫務人員的臨床信息系統及臨床支持系統,最終再到面向管理人員的運營管理系統建設,逐步促進醫院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2010年中國醫大一院被衛生部列為臨床路徑和電子病歷試點單位。2012年7月獲得中國衛生信息學會首屆“衛生信息化推進優秀獎”。
目前,醫院正在進一步規劃“十二五”期間醫院信息化發展和建設目標,在醫院內部繼續進行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以CDR和集成平臺為標志,進一步加強系統間的整合與數據交互;在外部,伴隨著醫院集團化的腳步,要求信息化建設能夠支撐醫療集團運作和發展,能夠支撐區域醫療的發展。
在區域醫療方面,中國醫大一院于2011年下半年啟動了區域級數字醫學影像數據中心平臺(IDC)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基礎系統搭建,放射影像已經開始向IDC歸檔,并實現電子病歷調用,正在進行其他影像子系統的集成;實現跨機構不同PACS系統的影像數據的傳輸、歸檔與遠程會診功能;實現跨機構相同PACS系統的影像數據的診斷工作協同功能。
術業有專攻,系統有專注
作為醫院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中國醫大一院很早就開始關注國內外PACS系統建設的進展。2000年組成團隊考察日本和韓國的PACS系統發展情況。2003年正式立項開展PACS 系統建設準備工作。
2005年醫院提出了PACS系統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建設目標,即: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分階段建立覆蓋醫院整個院區的企業級PACS,最終達到全部影像資料的數字化存儲與歸檔管理,實現影像軟讀片、無片化的院內運作模式。2005年下半年,醫院引進世界頂尖IMPAX系統,攜手愛克發醫療系統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放射科從傳統業務模式到影像信息系統支撐的數字化業務流程的全面轉換,實現其放射科信息化的一期目標:放射影像設備聯網及影像信息數字化存儲;建立RIS系統,創立放射科數字化工作流程;實現放射科影像的軟閱讀和報告單的電子化;設置臨床科室試點影像工作站(WEB)。
2007~2009年間,醫院與愛克發醫療繼續合作,實現了PACS系統與HIS系統集成并擴展至臨床,全院實現放射數字影像調閱。在此期間,醫院與其他公司合作陸續建設了超聲信息系統、內窺鏡信息系統、核醫學信息系統等其他影像信息系統,并通過AGFA IMPAX WEB1000系統初步實現超聲影像的臨床。
在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理念上,醫院秉承的不是大而全或all in one(一體化)的建設思想,而是認為“術業有專攻,系統有專注”的理念,講究強強聯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動數字化影像平臺建設
中國醫大一院作為遼寧省和全國最重要的綜合性醫療中心之一,有責任扶持邊遠地區和協作醫療機構。其數字化的影像平臺應該在滿足一院自身發展要求的同時,支持遠程區域影像數據交換等需求,充分發揮中國醫大一院的專業技術優勢,實現醫療資源的縱向整合。
數字化醫學影像平臺的建設緣于醫院醫療信息化發展的推動。
首先是建設醫院內部統一的數字醫學影像存儲與平臺的需求。數字醫學影像系統與其他臨床系統的區別在于存儲(尤其是放射數字影像),其系統存儲的數據既包含數據庫數據存儲,又包含有數字影像的文件存儲,而且對于文件存儲的空間要求又是天文級的。這些數字影像均可以通過DICOM標準定義的格式進行傳輸與存儲,這決定了數字醫學影像更適合通過統一的影像存儲歸檔平臺與其他系統(電子病歷等)實現交互與共享。
其次是新醫改時期醫療集團的建設與發展的需要。隨著中國醫改的不斷深化,大型綜合性醫院朝著內部集約化管理、外部集團化方向發展。信息系統必須適應集團內多個分院的管理和運作模式,因此信息系統也必然朝著集成化、平臺化的方向發展。這些集成化的信息平臺使得醫院集團內部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最后是區域醫療資源縱向整合發展的要求。多年來,中國醫大一院在區域醫療、遠程醫療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建設并使用了多年基于會診中心級的遠程會診平臺。隨著遠程醫療協作的不斷發展,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遠程醫療協作也在不斷深化。基層醫療機構數字化影像設備的普及,信息化的發展以及高速帶寬的普及為在基于會診中心級的遠程會診應用的基礎上,實現基于平臺的桌面級遠程影像診斷及遠程工作協同奠定了基礎。
綜合上述原因,基于開放的互聯網,跨機構、跨系統的具有數字醫學影像遠程會診和診斷的數字影像數據中心的建設需求應運而生。
中國醫大一院區域級數字醫學影像數據中心平臺(IDC)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區域范圍內數字醫學影像的數據存儲與共享,即實現跨部門、跨機構、跨區域的數字醫學影像的廣泛共享。
該系統滿足多層次的需求:在醫院內部,實現不同影像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集成,實現全院數字醫學影像統一的歸檔與存儲以及電子病歷的統一調用。在醫療集團,實現醫療集團機構間的數字醫學影像統一的歸檔與存儲,機構間影像檢查的工作協同。在區域內,可實現基于全區域的數字醫學影像統一的歸檔與存儲,機構間醫學影像遠程會診及影像檢查的工作協同。
作為醫院影像信息化建設的第三個階段,總體上符合影像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影像信息化建設由單點的工作站的miniPACS起步,逐步發展為部門級、企業級乃至于區域PACS系統。
IDC項目于2011年下半年啟動,目前已經完成基礎系統搭建,放射影像已經開始向IDC歸檔,并實現電子病歷調用,正在進行其他影像子系統的集成;實現跨機構不同PACS系統的影像數據的傳輸、歸檔與遠程會診功能;實現跨機構相同PACS系統的影像數據的診斷工作協同功能。
資源整合,醫患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