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1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護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性;人格特征;個體差異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244-02

        近些年來,高校不斷擴大自身的招生規模,學生就業難度越來越大,學生更加需要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通過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能夠有效促使學生解決自身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諸多問題,將學生專業工作中的挫折和阻力降低。想要提升高職高專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水平,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和理念,必須要明確高職高專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因素。為此,詳細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實驗組進行研究,所有學生均為普通護理學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65人。年齡為18歲至24歲,學生的平均年齡為(21.1±1.7)歲。所有學生均明確本研究目的和意義,并且均自愿參加本研究。

        (二)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自制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包括職業生涯定向、就業信心、職業認識、自我認識、自我規劃5個維度,問卷一共27個條目。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好為問卷得分>107分,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一般為問卷得分81分至107分,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差為問卷得分

        (三)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

        二、結果

        (一)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得分為(97.1±10.0)分,各維度得分如表1所示,其中,14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比較好,占本研究學生總數的15.6%;67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一般,占本研究學生總數的74.4%;9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比較差,占本研究學生總數的10.0%。

        (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得分情況如表2所示,其中,性別差異、職業認同、個體差異、人格特征等均是影響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在職業認同中,包括職業技能、職業意志、職業價值觀、職業期望等因素影響著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個體差異中,包括家庭經濟收入、父母教育方式等同樣對護生職業生涯規劃產生影響。此外,護生的人格特征中,包括護生健康狀況、護生能力和性格在內,均是影響其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每一項影響因素與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得分比較,P

        三、討論

        (一)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人格特征、個體差異、職業認同以及性別差異均是影響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因素中,職業意志占據重要的作用,得分最高。這說明學生十分看重護理專業的日后發展前景。職業技能對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力僅次于職業意志,護士這一職業不僅形象佳,并且其具有很高的職業技能,掌握護士這一職業的技能,能夠從本質上為學生就業提供前景和機遇,學生掌握護士日常工作和護理技能,無論學生日后處于何種境地和環境,均可以依靠護理技能更好地生活。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職業期望對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職業期望決定了學生的職業走向和意愿。此外,由于家長是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學生均對家庭十分依賴,父母教育方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很強影響,家長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別因素同樣影響了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女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水平明顯高于男護生,根本原因在于,男護生對于護士職業的認同感比較低,沒有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甚至有些男護生對護士職業的看法存在偏頗,這些均不利于學生正確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二)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議

        想要提升護生職業生涯規劃水平和能力,首先要對教師的指導作用和模范作用進行充分重視,增強護生專業認同感。其次在學生畢業實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實施專業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了解自身所學的專業,增強學生對于專業和職業的認同感。最后積極落實護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護理工作和護士職業,幫助護生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理念。結合學校課程進度和具體情況,有計劃和目的的使各年級學生深入到社區、醫院中進行護理實踐,以促進學生了解臨床實際情況,做好職業定向以及思想準備。對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進行貫徹,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工作習慣,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田云霞.寧夏護生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及其對職業認同影響的實驗性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1):43-44.

        [2]張艷云.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專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建構與探索[J].全科護理,2015,(24):2444-2445.

        [3]李勇.體驗式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對提高護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作用[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4,(11):183-183.

        [4]許雯.實習中、末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提高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感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2):3147-3150.

        [5]黎蘭,鞠梅,石鎂虹,等.一年級與五年級高職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需求調查與比較[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4):101-103.

        第2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合作學習 職業生涯規劃 教學 應用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職學校學生開啟美好人生的一門德育必修課。本門課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中激發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動意識,樹立正確職業理想、職業態度、成才觀和就業觀;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了解和評價自己,能對自己角色進行定位;幫助學生清晰了解未來醫學檢驗職業特性和社會環境;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學會立足人生,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教育部在《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1]。發展性教學視野中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學生的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小組成員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的達成為成功的評價標準的教學策略體系[2]。

        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其方法如下:

        1.科學分組,合理搭配

        合作學習實施中,分組是一個重要環節。為了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合作,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筆者首先通過各種方法,了解班級學生性別、成績、個性特征、能力等,組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特點和不同興趣特征的學生的異質小組,每組5人,讓學生在小組中可以領略到各種的觀點,多樣的看法,還有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

        2.扮演角色,明確職責

        合作學習過程中,根據需要完成的學習內容有順序來安排角色。如“發展職業生涯要從所學專業起步”一節,結合醫學檢驗技術的專業,組織學生到臨床醫院檢驗科見習,由5人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臨檢、微檢、免檢、血檢、生檢“主任”,負責了解臨床檢驗、微生物檢驗、免疫學檢驗、血液檢驗、生物化學檢驗的檢驗項目任務,在小組見習小結中談收獲與不足。在合作性學習中,學生分工明確促其職責分明,從而達到盡職盡責,教師深入學習小組檢查學生見習效果,通過回答問題來確定個人及小組成績,使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定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3.選擇內容,開展合作

        合作學習的重要要素是:個人責任(每個學生有兩重責任,即學習所分配的材料和幫助其他小組成員學習),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互動(學生互相促進彼此成功),人際技能和小組技能適當使用,還反思小組歷程的能力[3]。要使之有效地進行,作為教師就要充當好合作學習中的“導游”,選擇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設置的問題結合專業、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使學生通過努力跳一跳“夠得到”。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深層求知欲望,使學生體會探索的意義與價值,又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4.把握時機,適時合作

        進行合作學習雖然具有明顯的優勢,但也不可濫用。教師應當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把握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如何把握時機呢?

        時機一:遇到疑難問題時,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在 “發展職業生涯要立足本人實際”一節時,有部分學生不理解評價自己的方法,教師便安排了一次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里互幫互學,完成評價自己。

        時機二:獨立收集信息困難時,開展合作學習。在完成“發展職業生涯要善于把握機遇”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家鄉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了解檢驗行業發展動向,教學上就要安排合作學習,組織學生走訪相關部門收集相關信息,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里資源共享,共同討論,共同問答問題。

        時機三:當學習任務較大時,需要分工協作的時候,開展合作學習。結合檢驗專業進行“制定發展措施”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提出根據所學習的知識編制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要求學生用電腦制作,并用A4紙打印。讓學生根據自己應用計算機能力、設計規劃書和寫作能力進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學習小組,在獨立思考想象的基礎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啟發,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時機四: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時,需要共同探討的時候,開展合作學習。例如,“職業理想與成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成功,有的學生說當公務員工作就是成功,有的學生說有一門技術在醫院檢驗科工作就是成功等。教師沒有簡單地下結論,而是安排學生觀看廣東衛視臺技行天下節目,觀看勵志影片如《大長今》、《北京青年》,組織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里共同探討,相互交流,尋找職業理想與成功答案。

        5.指導學生合作,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

        第3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診所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教學方式

        一、“診所式”教學方式的內涵

        “診所式”教育最初靈感來自醫學院學生須有臨床實習的教學環節。20世紀60年代美國法學院首先在法學教育中進行了試驗,讓學生到“法律診所”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真實案件,并親自參加訴訟等方式認識和學習法律,同時為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詢。以“診斷”真實案件中的法律問題,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法律服務,這就是“法律診所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通過學生參與實際案例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加深學生對法律的深入理解,引導學生重視培養適應未來生活、學習與從事實際工作的素質與能力。開展診所法律教育的目的是:第一,職業職位的理論實踐對接的在認識;第二,職業技能訓練;第三,職業道德訓練”。診所式教學的特點:(1)教學內容上以真實的背景材料為基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能夠深切的體會到法律工作者的社會角色,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互動為主基調,極大的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3)教學效果的豐富性;診所式教育采用多種教學法讓學生體驗多樣性的角色,獲得多方面的收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種教學目的和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宗旨是一致的。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真諦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作為一種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大學生未來規劃和職場教育,指引大學生在對成長歷史基礎上,根據目前資源條件和將來可能路徑的主客觀條件進行綜合分析、總結、測定的基礎上,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為開發和獲得與職業相關因素而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和工作計劃,并按照一定時間、順序、方向的合理安排,進行的一系列有機聯系、切實可行的全方位的教存過程。概括而言是指針對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有計劃的進行的旨在實現大學生可持續職業發展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依據一套系統的教育計劃,通過專業人員的引導和協助,把大學生求職這一特定階段的任務放到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討,幫助學生進行深度的自我探索和職業定位,提升就業能力,促使其盡早制定有利于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的過程。

        三、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施“診所式”教育模式的對策

        “診所式”教育模式一方面培養了學生主動和批判地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參與教學的老師。特別是中國從事診所教育的教師還面臨著學習批判地對待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的嚴峻考驗。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課程引入診所式教育模式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與此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針對遇到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也是我們必須做的。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實施診所式教育模式還是新的嘗試,為了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應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轉變觀念,樹立診所式互動和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目前各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一些學校處于起步階段,有的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還有很多已經結合本校實際成立了各種專門的部門和機構。如,浙江師范大學成立的學生事務與職業發展中心,專門服務和接受學生們的咨詢等工作,并且此中心有單獨的工作地方和配備了如擁有全球職業規劃師等高層次的老師。但是要將互動,學生為主,診斷式等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切底改變目前種種不對直觀念。

        第二,轉變角色,重新認識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合作教育是嶄新的教學理論,它把師生關系問題提高到教育教學活動的首要位置,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重視人道主義、創造性、個性民主化、學生的主體精神等方面體現了時代精神。我們要用“老師也是學生”、“學生也是老師”的理念去除傳統教學情境中教師的中心位置,教師不再是知識權威的化身,掃除教學教師的“權威”。在教學情境中,“診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觀念滲透在診所教學的始終”。

        第三,轉變定位,重新定義職業發展中心的職責。診所式教育是以真實的案例為基礎,以學生的視角參與解決和分析,從中自身更加認清自己和定位。所以中心的職責是給予參與的同學一個分析、總結、反思和最終提高自我的“鍛煉場地”,而不是聽從老師權威的地方,參與的老師以解答學生自我不能夠認識但是在輔導老師的創設問題的前提下,能夠自我解決的定位。所以更是一種“教練技術”的運用為主,所以輔導老師更多的是“教練角色”。

        第四,重視評價和反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首先要在學生基礎理論學習和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大體的分類,同時,要對每一類進行分類指導,結合已經畢業學生的真實案例進行現場分析,要求學生們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和及時反饋給相關老師。并對學生們的反饋進行分析和確認。以求學生的職業目標、路徑和策略等盡可能想的“完美”。

        第五,案例精選與運用。診所式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真是案例為基礎,檢驗學生們的知識掌握情況。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診所教學也要從這一基點出發,收集已經畢業學生的成長史和社會上一些典型案例。一定要對案例精選并且一定區分可復制與不可復制的地方。

        以上更多的是談到了一些“軟件”方面應該做到的,其實硬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采用小班授課和良好的診所“場地”等。當然,要想真正的把“診所式”教學理念運用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教學上,不僅僅要從理念和硬件上,更重要的要從不斷的實踐中進行總結和反思。

        參考文獻

        1 王立民,牟逍媴,診所法律教育的理論與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1

        第4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論文摘要:職業生涯規劃已成為大學生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幫助大學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的盲目性,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徑。高等院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并大力推進改革,從制度上扶持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實現。

        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我國剛剛開始起步。一方面,這是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所逼,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的進步,重視人的自身價值,尊重個人的發展成為科學、文明、進步的標志。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幸福,是要促進每一個人(無一例外)的充分發展,在社會的需要中實現自我,讓他們擁有自己喜歡的事業并愿意為之而奮斗。

        一、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的一個必要課題

        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有的人認為社會上需要什么工作,我就干什么工作,通過社會環境的分析,找出社會需要的職業,就是職業規劃了。有的人認為,選擇“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職業規劃。真的這么簡單嗎?著名管理專家諾斯威爾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是這樣界定的: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的方向、時間和方案。這里說的個人職業規劃指的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如何把“我想做的事情”與“我能做的事情”有機結合起來,在社會的需求下如何實現的問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為自己職業發展著想,大學生們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及提供輔助支持、后續支援的方式。

        第一,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機會”和“選擇”的時代,大學生如果沒有周全考慮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找工作時就會比較隨意,目的性不強,哪兒熱鬧往哪兒擠,甚至把“工作報酬”作為就業時最重要的參數。到了企業以后喜歡怨天尤人,對將要遭遇的種種困難沒有心理準備,工作流動性大,這對個人和企業的長遠發展都十分不利,對社會的教育投資也是一種浪費。

        第二,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人生策劃的最佳定位。職業規劃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其中,知己、知彼是抉擇、目標、行動的基礎。他們的關系如下圖:

        知己是對自己的了解,包括個人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個性、性向、職業錨以及父母的管教態度、學校與社會教育對個人產生的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前提是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針對性的明確職業方向,而不盲目化。認識自我是對自我深層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過去的經驗、經歷,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從而徹底解決“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問題。正確的認識自我,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關注,如:組織應聘時就很注重考察應聘者對自己是否有深刻的自我認識,要求應聘者說明自己的優缺點、興趣、愛好和最值得列舉的經歷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并保持下去,形成自我鮮明的定位,也就是給自己亮出一個獨特的招牌,讓自己的才華更好的為招聘單位所認可,自我認識一定要全面、客觀、深刻,絕不可回避缺點和短處。

        知彼是探索外在的世界,包括行業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業渠道、工作內容、工作發展前景、行業的薪資待遇等。知己是了解自己本身的特性,知彼是了解工作舞臺的特性,兩者具有密切關系,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任務就是使自我分析與職業分析達到平衡。

        第三,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尋找人生真實的使命,明確自我人生目標。中國有句古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是事業成功的導航儀。哈佛大學的一項追蹤研究表明,沒有明確目標的職業生涯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實際上,只有4%的人能獲得成功,而他們所以成功的共同點都在于他們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早早確定明確的目標,并且始終堅持。

        第四,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在于建立一個牢固的發展基地。個人職業生涯為什么重要?用最通俗的話說,它決定了10年、20年后,你的辦公桌在哪兒?也就是說,個人職業規劃在你前進的過程中,能夠保持一個向心力,迫使你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成為學習型個人,既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的學習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為心中的理想努力奮斗。

        二、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課題

        職業規劃不僅是大學生們事業成功的導航儀,同時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競爭力。

        第一,職業規劃教育有利于高等院校品牌、信譽的建立。如今,就業形式嚴峻,大學生就業成了檢驗學校質量的試金石。這不僅反映在大學生的就業率方面,同時,更重要的是它還反映在一個學校的學生的職業發展方面。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之所以聞名于世,不僅是因為他們嚴謹的學風,極高的就業率,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所在的國家和世界培養了大量的精英人才。知識教育不是人生的目的,它應該是人生發展的助力器。

        第二,職業規劃教育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提高教育質量。由于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礎上,是一個人的心靈地圖,有利于大學生明確人生使命,確定自我的人生奮斗目標。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大學生成為學習型個人,自覺進行終身學習。這對于學校和社會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我國職業規劃教育相當的薄弱。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詞在國內出現的時間還不長,高校雖然大多已設置了就業指導部門,但離提供成熟的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還有很大距離。另一方面,這里有歷史原因。以前,我國高等教育實行的是精英教育,“進了大學門,就是國家人”,大學生就業歷來是政府分配,從來就用不著自己考慮,而且在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原則下,也沒有職業的選擇權。現在,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形式下,我國政策也發生了大的變化。高等教育亦從精英教育轉換為大眾教育,大學生畢業分配也實行“自主擇業”,因此,實施職業規劃教育是我國高等學校非常迫切的一項任務。

        國外在升學與就業指導方面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像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前蘇聯等,從國家、州政府到學校一般都設有專門機構和專、兼職工作人員負責職業指導工作,把職業指導、升學指導作為初、高中階段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在小學、中學階段就安排有職業教育課,讓孩子了解一些職業的內容、特點;另一方面,當面臨升學和就業的時候,輔以多種心理測驗,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人格特征等,為他們選擇大學志愿和職業提供參考意見。在美國,由于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有關機構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例如美國大學考試中心(ACT),將升學指導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并與報名緊密結合起來。目前在ACT機構中,在入學環節,也就是考生報名時,在報名表上就列有90道興趣測驗題,每位考生都要把這90題做完,再把學校活動及成績報告一并填好,這才算是報名完畢。而后在ACT入學成績報告出來時,除了ACT的四項分數及預測外,還有對專業選擇的建議,這些建議的來源就是興趣測驗的結果。由此可見升學指導以及興趣測驗的使用在國外教育服務中的地位和作用。

        職業觀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國在小學、初中階段職業規劃教育就已經遠遠落后于國外先進國家。如果大學生在他們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后一個學習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擇業目標,非得臨近畢業時才做準備,畢業生一定會感到很茫然,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這就需要高校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在校學生進行全程職業指導。

        三、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能僅僅限于學習階段,更重要的是結合學生實際,從行為上改變學生。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大力推進改革,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開發,并從制度上支持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

        第一,系統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建立職業測驗與咨詢服務機構,開展持續的職業生涯教育

        首先,高等院校要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結合職業咨詢師以及企業人力資源專員講座,開展持續的職業生涯教育。一方面,職業規劃是一個科學的體系,它有一個學習、理解、運用的過程。高等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科學的理念灌輸給學生,同時教給學生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法。另一方面,學生的職業錨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自身所處的環境、社會的需要、知識結構的更新,學生的職業規劃也在與時俱進地發生改變,那么就要求學校針對這些變化適時地指導學生,為之排憂解惑。國內的復旦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在這方面已經先行一步,提出了“畢業設計從進校時開始”的口號,安排了一定的學分量,把職業生涯教育貫穿到大學四年里,盡早讓學生開始認識自己、設計自己,以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

        其次,建立職業測驗與咨詢服務機構,并創造實踐機會, 為大學生尋求自己的職業生涯架構橋梁。建立職業測驗和咨詢服務機構,有利于幫助學生確定職業性向與職業目標。

        新生進校后,在學校的指導下,研究本人喜歡并適合從事哪些職業或工作,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和基礎。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因素:一是本人的職業性向。根據約翰·霍蘭德的研究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適合從事不同的職業,約翰·霍蘭德將其分為六種職業性向(類型):(1)實踐性向,(2)研究性向,(3)社會性向,(4)常規性向,(5)企業性向,(6)藝術性向。每一種職業性向適合于特定的若干職業。個人的職業性向可以借助一系列測試來確定。職業者如果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性向,就可以從對應的若干職業中選擇。二是本人的職業錨(動機)。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職業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那種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職業錨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錨,影響一個人職業錨的因素有:(1)天資和能力;(2)工作動機和需要;(3)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天資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項因素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更加受后天努力和環境的影響,所以,職業錨是動態變化的。這一點,有別于職業性向。例如,某個人攻讀了醫學博士,并且從事外科醫生工作已經20年了,盡管他的職業性向可能并不適合做外科醫生,但是他在確定自己的職業時,基本上不會考慮改為其它職業,這是因為他的職業錨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職業錨時將職業錨劃分為如下類型:(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2)管理型職業錨;(3)創造型職業錨;(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5)安全型職業錨。三是本人的職業興趣。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考慮本人的職業興趣,例如:喜歡旅行(適合于經常出差的職業);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合在華南工作);喜歡自己做出決定(應該自己做老板);喜歡住在中等城市;不想為大公司工作;喜歡穿休閑服裝上班;不喜歡整天在桌子后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職業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項突出的技能,而這項技能可以為其帶來收入,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就應當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把目光投向未來。研究清楚本人現在做的工作,十年后會怎么樣?自己的職業在未來社會需要中,是增加還是減少。自己在未來的社會中的競爭優勢,隨著年齡的增加是不斷加強還是逐漸削弱?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等等。綜合考慮上述幾個方面的因素后,才能夠給自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高校大力推進改革,從制度上扶持大學生職業規劃實現

        首先,改革招生制度,優化培養計劃,完善課程體系。允許學生有充分的選擇專業權利,條件許可的學校盡可能實施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學生不僅可以選專業,同時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1.建立入校后選專業制度。我們的大學生高考后,填寫志愿時,并未仔細考慮自己的性向、志趣,只要找到能錄取的學校、科系,便草草地簽下了自己的一生。這種方法省時省力,不用花費太多心神,在短時期內的效率很好。缺點是無法根據個人的能力、特性作長遠的規劃。這種以進入能錄取自己的學校、科系為目標的自然發生法,能暫時解除煩惱,但是在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性向、能力、個性與就業條件等因素之下,將來所面對的職業風險就比較高。許多大學生進入二、三年級后,要求改專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國高校應大力推進由專業招生向學科大類招生轉變,允許學生在了解學科建設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

        2.實行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滿足學校和學生之間在學習資源上的供需矛盾。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提倡實施學分制,截止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已經實行了學分制。但是,正如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必然伴隨著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思想、觀念、制度、辦法以及各種各樣可見和不可見的羈絆、阻力以及留戀之情的揚棄,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學分制或多或少還帶有學年制的色彩,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學分制”的建立與完善將是一個逐步深化、演進的過程。

        “完全學分制”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完全學分制”的教學計劃有很大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必要而且感興趣的課程和專業,從教學內容看,它是為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做準備,也是讓學生廣泛地接觸各個領域,以便結合自己的興趣有重新選擇職業的余地。這是學分制的精髓所在,體現了對人的尊重。沒有選修權的“學分制”不能認為是學分制。課程的選擇權為學生再次選擇專業提供了機會。二是承認學習主體的差異性。學生生源存在較大差異,學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從而使課程考察具有變通性。對于所修課程考試不及格者,均可重修或另選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學分為止。這種允許受教育者在一定限度內根據自身的發展進行自我調整的做法,既體現了對學分的重視,又有利于學生形成社會需要的才能。三是學制的彈性。本科標準學制為4年,在學分制實施過程中,學習期限可放寬為3至6年,最長的可延期至8年。便于在職人員的學習,也便于有特殊情況必須中途休學或停學的學生的學習,有利于進一步繼續高等教育。正是由于學分制使現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使它能夠成為輔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力手段。另外,筆者認為,實施學分制的關鍵在于師資。如若沒有一定質量的師資,開不出足夠多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學生基于職業設計構成所需必需學習某門課程,學校應該承認該學生在外校修得的該課程分數。

        其次,在導師指導下,建立學生自主選課制,加強引導和管理,不斷修正和更新大學生的人生和職業發展目標。只有建立自主的選課制,才能真正保證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順利實現。正是由于學分制具有很大的選擇性和自主權,給予學生較大自由度和激勵,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與生俱來的不足:(1)計劃性不能得到保障。其包括教學計劃和學習計劃兩個方面。選修課學時較少,教學時間短,同時,教學內容和質量標準缺乏統一要求,導致即使是同一層次的學校間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學術水平差別較大。有的教師還只把它當作一般性的“大課”來對待,投入的精力不夠,因而使得教學計劃的完整性、系統性不易保證。學生一方面對自己的職業性向沒有透徹地分析,進而不能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所選課程大多是憑一時興趣或探索性的,缺乏連續性;另一方面,學生對學科建設不是很了解,不能有計劃地對某一專業課程進行系統學習,從而使得學習的計劃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質量不容易保證。(2)容易形成“湊學分”現象。有的學生在選課、聽課時,在求知的愿望外,也有出于好奇,或為了“輕松拿學分”,可能就易避難,導致“湊學分”現象。(3)約束性較小。學分制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約束力很小,容易使學習組織松弛,學習過程全靠自覺,紀律無法保證。而且學生自由度大,容易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給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時勢造英雄”,說明個人奮斗目標——職業生涯規劃必須符合社會的需求。而我國大學生一般都是從學校走向學校,極少與社會接觸,對社會的特點和需求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在此狀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其修訂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這些工作不可能完全依靠學生自己完成,他們極需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和指點。

        因此,在利用學分制這個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要給學生確立一個前進的目標,采取必要的手段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有效促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1)學分績點制。學分是計算學生學習分量和成效的單位,是確定學生能否畢業的重要依據。為反映學生學習的整體質量情況,建立有效的激勵、競爭機制,避免學生出現單純追求學分的現象,采用學分績點的辦法,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獲得各類競賽獲獎或表彰,學校可給予獎勵加計學分,并以平均學分績點作為評選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推薦升學和就業等的重要依據。(2)完善導師責任制。學生無論是在制定職業規劃時,還是職業規劃制定后,他對自己本身的特性、外界環境的機會和挑戰以及該學科建設都不是很清楚,難免會有盲目性,這就需要校方組織專門的老師來指導學生。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專業方向,解答學生就業升學困惑。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制定、修改學習計劃,確定所選專業的課程結構及需要補充學習的內容,在這里導師與學生是一種全方位的指導關系,導師對學生思想、科研、學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事情都要掛在心上,及時給予指導,以保證學生的選課質量和知識結構的合理構成。

        最后,完善學籍管理制度,推動大學生創業機制的建立,有效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要有效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必須實行學習年限的彈性管理。一方面,學生要確立自己的職業規劃,需要到社會上了解自己職業錨所在以及市場需求。學校與社會之間始終存在落差,有些東西在學校里是永遠學不到也了解不到的。比如方言,比如社交,比如“實戰”能力的培養。另外,一部分品學兼優、創新能力強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科技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生產力,具有創業的優勢。當機遇降臨時,“機不待我,時不予待”,學校可提供方便,在標準學業年限的基礎上適當放寬某些剛性的規定。學生優先修滿學分,可以提前畢業;若因創業或探索個人職業傾向耽誤了時間,學校也允許滯后一段時間畢業,對大學生創業和繼續學業兩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當然,大學生創業更要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國家可建立一項大學生創業基金,對大學生依靠自身科技本領和管理才能創辦的企業,實行優惠或無息貸款,并在一定時期內免征有關稅收。

        第5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轉型發展;醫學畢業;就業困境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0月17日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改革也進入深水區,高校面臨轉型發展的重大命題,醫學生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導致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深入了解醫學畢業生就業面對的困境,切實搞好醫學畢業就業指導工作,提出積極對策建議,對高校醫學類專業辦學提升和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轉型背景下醫學本科畢業生面臨的問題

        (一)轉型發展對高校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調整。在市場經濟為就業導向的背景下,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不斷健全完善醫療服務公共體系,推行“行精簡高效”政策。醫學畢業生規模極速增加,另外醫學專業性強和技術要求高,就業維度相對有限,促使醫學畢業生出現就業困境。

        (二)高校醫學類專業設置不科學。高校招生以效益為首的目標前提下,臨床專業招生容易,填報志愿人多,其他專業方向招生不理想,導致專業結構部合理,招生人數一邊倒,導致臨床專業就業市場“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其他專業方向人才又缺少,如麻醉、預防、檢驗等。

        (三)用人單位的選材標準要求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在選材時不斷提高標準,有些普通崗位對學歷要求高,導致普通醫學本科生進入醫療單位就業難度加大給醫學本科生就業帶極大壓力,因此部分學生選擇繼續讀研,一來希望自己不斷提高學歷,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二來選擇性回避當前就業的困境。

        (四)地區醫療資源不平衡。畢業生不愿到條件艱苦地方,不愿遠離家鄉,到偏遠的欠發達地區就業服務,反之為了美好的愿景,寧愿選擇擁擠到發達地區或大城市尋求就業機會。但是發達地區或大城市的醫療衛生行業人才引進基本趨于飽和,醫學人才市場競爭壓力大,競爭程度極為激烈,因此導致 “老少邊窮”地區,無人可用,“人滿為患”的發達地區,人才擁堵的局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醫療資源不平衡,地區差異性大。

        (五)畢業生對就業觀念守舊,就業準備不充分。大多數畢業生在與招聘單位進行“雙向選擇”的過程中,表現出就業心理準備不足、就業觀念不科學,對自己的認識不完整,對社會的了解不全面,缺少擇業技巧。當這些問題出現,如何加強醫學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幫助醫學生能夠科學解決來自社會和自身的問題,不斷提升其自身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是高校當前重要工作。

        二、建議及思考

        (一)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理念,堅持與時俱進的就業指導原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科技發展飛速,高校在醫學類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有戰略眼光和未來視角,醫學生就業指導與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熟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同時了解國際社會發展多變的形勢和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分析大學生面臨就業困境與問題,才能正確地指導大學生就業。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和需求,一個學校有一個學校辦學理念,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就業觀念,堅持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理念,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才能不斷凸顯。

        (二)加強醫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廣大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把醫學生對職業認知和“三觀”教育結合起來,醫生的職業是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也正是由于醫生的職業特殊性,對其高超的技術和嚴謹的態度具有極高的要求。如果對自己的職業不熱愛,對自己的崗位不尊重,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那么,自己不僅學不到真知,也必將影響到以后他所面對的病人;其次,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職業的崇高性和使命感,培養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及嚴謹的工作作風,做到忠于職守、關愛患者,獻身國家的醫藥衛生服務事業;最后,牢固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就業觀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就業問題上的綜合表現。醫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并非醫學生絕對過剩。相反,從目前來看,我們國家醫學人才還是嚴重缺乏,由于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與社會需求之間矛盾造成的相對過剩,只要強化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強化人人都是社會勞動者觀念,幫助廣大畢業生對自己科學合理的定位,促使學生改變就業觀念。

        (三)優化學科專業設置,以社會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上不合理,以招收人數為最高目標,嚴重與社會需求脫節。很長時間里,一方面社會對醫學各專業認識不到位,學生和家長選擇志愿時帶有較強的功利性,很多高校只根據報考人數的“冷”、“熱”程度,而不是從社會需要及其變化來確定招生人數,存在盲目擴招,造成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供過于求,而像麻醉學、預防、檢驗學、護理等專業需求多但畢業生少的現象;另一方面高校對社會、市場的缺少了解和實踐調查,僅僅根據每年的就業形勢調整開設專業的課程和招收的人數,關門辦學理念和風氣盛行。因此,應當對就業情況不好的專業,實施招生預警,或者停招,或隔年招生,根據市場需求,適當調高相應專業招生人數,市場需要什么的人,那么就培養什么樣的人,學科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就應當根據這個來做出調整和規劃。

        (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對自己未來建設與發展的總體設計和藍圖。自己根據主客觀條件進行分心、評判的基礎上,對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個性特點進行綜合研判,結合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特點,以及自己的職業意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科學規劃和調整。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對專業技術建設和職業發展認識都具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有別于其他專業,教育實施的難度也比較高。因此,加強醫學生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建設,對他們今后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五)強化醫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認識,加強就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建設。就業指導課是對醫學生實施就業教育和指導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對他們未來的就業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對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擇業觀念,深刻熟悉了解就業政策,掌握就業技巧具有促進作用。第一,高校要加大宣傳開設就業指導課的意義和重要性。學校要讓學生了解對這門課程對其未來就業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自己學習必要性和客觀性。第二,提升師資教學水平,高校要建立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如職稱晉升、獎懲補助等等,建立健全就業指導和服務機構,在辦公條件、人員等方面給予充分保證。打造大學生就業指導精品課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鍛煉,廣泛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并進行督察考核學生實習情況。強化對醫學生的求職技巧的教育和訓練,植入模擬面試等課程環節,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讓他們全面掌握正確的加強求職技巧與方法。同時,在就業指導課程中讓學生熟悉掌握國家政府的有關畢業生就業的方針政策,明確自己在就業過程的權利和義務等。

        (六)提升學生就業信息管理能力建設,強化就業信息服務意識。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咨詢發展的社會,信息溝通極快,加快學校與社會的就業信息交流與對接,將現代社會咨詢手段融入學校就業管理系統,健全完善學校就業信息系統。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健全完善就業服務網絡平臺,及時向學生宣傳就業信息動態,確保信息及時、通暢。舉辦多種模式各種類型的“就業+實習”雙向選會,減輕供需雙方的成本和負擔,切實為廣大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醫學生;就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R647.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487-01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難成為高等院校的一個最大難題。解決此項問題,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高等醫學院校的一名就業指導教師,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個難題,應該從根本做起,從新生剛跨入大學時抓起,做好對入學新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首要任務應該讓學生認清社會形勢,了解最新就業狀況,并就目前高等醫學院新生就業規劃這個問題,分析當前醫學界就業前景,結合政府、社會、本學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探討出一條為畢業生走向社會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揮自身優勢的、體現自己價值的工作的捷徑。近幾年高校擴大招生,從而導致高校畢業生人數呈遞增趨勢。同樣,醫學高等教育出現質的飛躍。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優勝劣汰現象更加明顯,滿足社會對醫學界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樣產生新的問題――醫科畢業生就業難

        1 目前醫科畢業生就業的不利因素如下

        1.1 畢業生數目劇增,考研的畢業生更是穩增不減。社會競爭激烈,中心城市大醫院所要求的學歷高,一般都要求碩士、博士以上學歷。

        1.2 畢業生擇業觀陳舊,就業期望值過高。中心城市需求過飽和,而偏遠地區急需醫學本科生,所以造成急劇的不平衡。

        1.3 醫學生供給結構矛盾,專業供需不平衡。預防、影像學、麻醉學、檢驗需求旺盛但畢業生少,臨床等畢業生多但需求不旺,從而就業率不同,而且差異很大。總體來說就業率下降。

        針對以上種種不利因素,我們就從新生開始抓起,同樣也需要學校、學生、老師等多方面配合。不僅提高了就業率,也為每一位學生規劃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在大學也算是學生最先接觸的小社會,所以先從學校做起,建立一套健全的體系來規劃醫學生的職業生涯。

        2 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新生職業規劃建議

        2.1 學校應該合理設置專業。符合今后就業的發展前景,冷熱專業相協調,不能因其耗資巨大就將錯就錯。

        2.2 加強對醫學生的就業指導。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重視人生價值實現;服從社會需要,追求長遠利益;打下堅實基礎,做好充分準備。同時需提高教育質量,以滿足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做到老師學生共同進步。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就業的實現,大學生的就業牽涉大學生本人和千家萬戶的利益,牽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

        2.3 加強學校與政府及用人單位的合作,珠聯璧合,讓大學生順利的走進職業生活。

        2.4 為讓新生更好的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并成功的邁入社會,必須將具體措施落實于實踐,諸如從大一開始填寫職業生涯規劃書,從思想變主動。想大學生廣泛宣傳有關基業政策與規定,分析就業形勢,邀請有關專家來介紹我國的衛生國情,幫助畢業生準確定位。定期開展一次就業前景分析會,緊跟社會前沿,時刻了解最新動態。開設就業指導課,不僅介紹就業方向,同時還需培養求職能力,例如如何寫簡歷,如何應對面試時諸多的問題等。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咨詢服務,加強每位學生就業素質及對就業的重視。除了開展主題活動,就業引導外,還要注意平時能力的鍛煉,為人處世的方法原則,對將來步入社會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3 我院職業規劃實踐情況

        第7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 衛校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四個方面

        現在的衛校學生都是幾乎沒有任何門檻就直接報讀的,他們與過去通過統考進校的中專生有很大差距,多數學生文化底子薄,綜合素質比較差。因為學生的就業率及用人單位的滿意率將是對學校質量的檢驗,也關系到學校的聲譽,所以出口暢通度還直接影響到入口問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就業率又直接影響學校的招生情況,所以怎樣把學生保質保量送出校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面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我們不能等到畢業時才著急,要把所有工作提前做好。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過硬的醫護技術是衛校學生的生存根本。大多數用人單位希望畢業生能吃苦耐勞,鉆研業務,忠實履行崗位職責,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因此我們的職業教育也要朝著這一方向努力。職業教育本來就是以就業為主要目標,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育。我認為,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指導。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我國目前有13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7.5億勞動力,相當于所有發達國家勞動力資源的總和,勞動力資源供大于求的狀況將長期存在。一方面,從新生入學開始,就應幫助他們了解,正視就業難的形勢,使學生認清今后畢業時將會面臨的就業壓力,讓學生清楚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另一方面,應讓學生清楚自己選擇醫護專業是明智的,因為在任何時代,任何經濟狀況下,醫護人員都是不可或缺的。結合我國醫護比例的現狀,告訴學生護理專業就業前景是相當廣闊的。引導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找準坐標,從低層次崗位做起,不應夢想通過一次就業就謀取到理想的工作崗位。衛校學生需要善于發揮自己的就業優勢。與大學生相比,衛校學生有務實的就業觀和動力能力強的優勢,而幾乎所有醫療單位都需要動手操作能力強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衛校學生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群既適合橫向發展,拓寬擇業面和轉崗的職業群,如護士、按摩師、育嬰師、營養師等,又適合縱向發展,能夠晉升的職業,如護士分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主任護師;醫師分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按摩師分中級按摩師、高級按摩師。因此,衛校學生面對就業難的形勢不要氣餒,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正確地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估,消除過高評價自己或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心理。衛校學生在首次就業時,既要爭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按自己規劃的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又要正視就業難的現實。應珍惜機會,先解決生存問題,再積累經驗,選擇理想的崗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應本著“先就業,再擇業;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的觀念,實事求是地對待社會、工作和自己。首次就業時,擇業期望值不宜過高,當就業目標與現實需求之間發生矛盾時,不妨先改變一下目標,爭取及時就業,然后在新的職業領域里培養興趣或積極創造條件,尋找機會繼續向既定的長遠目標努力。

        我們還應通過診斷、護理技能實驗課、實習,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成長觀。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積極引導學生把個人理想與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重視醫院實習的教育引導作用,通過實習,學生親身體驗當地經濟發展對具有一技之長的衛校學生的需求,實地感受事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深刻認識自己的社會使命,自覺投入醫療衛生事業第一線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長。鼓勵某些專業(如高級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更需要醫療人才的地方實踐、闖蕩,掌握更新更先進的醫學理念,積累病例經驗,為將來回到家鄉就業或創業奠定基礎。對于某些家庭經濟條件好,英語口語流利的護理專業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去國外就業。總之,應鼓勵學生把職業作為一生追求的事業,在不斷地積累中總結經驗,調整、落實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3.幫助學生掌握求職的基本方法[1]

        3.1要求在學生入校時就開始收集就業信息

        低年級時,應注重搜集所學專業對應行業及職業群的信息。這有兩個作用:一是將其作為確定求職大方向的依據,二是將其作為按職業要求調整自我、提高素質、適應職業的標準,提高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能力訓練的針對性。高年級時,應注重搜集具體用人單位信息。這主要是指醫療衛生單位的發展方向,對聘用人員技術能力的要求、工資待遇、入編、晉升機會等。這也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確定具體醫療單位的依據,二是面試時有利于和招聘者溝通。獲得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條[2]: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各大中專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介機構、社會實踐活動與畢業實習、招聘廣告、網上招聘、個人社會關系等。

        3.2引導學生掌握面試技巧

        面試過程中,應試者在回答所提問題時,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實事求是,正式用語,簡潔明了,熱情適度,掌握節奏,把握分寸,不指責他人,不與人爭執。同一個面試問題并非只有一個答案,而同一個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試場合都有效,關鍵在于應聘者掌握了規律后,對面試的具體情況進行把握,有意識地揣摩面試官提出問題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面試時要掌握談話的技巧:第一,準備充分,做到有備無患;第二,調整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第三,禮儀周到,顯示自己的修養;第四,機智幽默,恰當運用語言藝術;第五,巧妙回答,充分展示自我;第六,借助手勢,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愿。

        3.3鼓勵學生積極推銷自己

        在求職中,要鼓勵學生消除畏懼心理,積極地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展示自己,盡量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根據對方需要推銷自己。針對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強調自己的優勢。比如醫院招聘兒科護士,展示自己的護理理論、社交技能就不如介紹自己的兒護技能,對兒童的愛心來得實在。專業特長加上廣泛的知識面和興趣愛好,往往會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第二,要揚長避短地推銷自己。了解用人單位看重的是什么,再針對自身進行比較,找到自己的長處,并有意識地向用人單位展現。輕松愉悅地與用人單位溝通,巧妙地展示特長推銷自己,是面試成功的首要條件。第三,要多渠道推銷自己。推銷自己有直接推銷和間接推銷兩種。前者是指由自己向用人單位做自我介紹。例如現場推銷、書面推銷、網絡推銷。后者是指借助中介人推薦自己,例如請學校老師、實習帶教老師、父母親友等推薦。

        4.鼓勵學生為創業做準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指出:“學習和職業的方向指導,應看成是一個連續過程和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幫助每一個人在教育上和職業上作出正確的選擇。”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3]。因此,必須對衛校學生進行正確的創業指導教育。

        4.1幫助學生分析中職生創業的優勢

        4.1.1衛校學生接受了與醫療單位有密切聯系的職業教育,學習的課程有專業性,優于只接受基礎教育的年輕人,又具實踐性,強調操作,優于側重理論學習的大學生。

        4.1.2職業教育強調能力本位,衛校學生學習內容針對性強,有一技之長,且熟悉醫護行業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要求,在校期間已經為適應這一行付出許多努力。在此基礎上,成功的幾率就大得多。

        4.1.3學校組織的實驗、電教、多媒體課程及實習等活動,為衛校學生更廣泛地了解診所、藥店經營創造了條件。

        4.1.4衛校學生有務實的創業觀念。

        4.1.5我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調適心理、訓練能力,為創業做好準備。

        4.2鼓勵學生做創業準備

        鑒于以上五點優勢,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根據內外條件確定創業時間,既可以畢業后立即創業,又可以“先就業,后創業”,把創業安排為職業生涯規劃中后期的某個階段目標或發展的長遠目標。對于涉世未深的衛校學生來說,后一種選擇更穩妥。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大好時光,在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三方面做好準備,為職業生涯發展的飛躍打下基礎。

        4.2.1調試心理,提高能力。幫助學生找到自己與創業者應有的心理素質、創業能力的差距,制訂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調適心理、調高能力的計劃。要做有心人,有意識地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積累與創業有關的知識,在圖書館、閱覽室查閱書刊資料或學習相關知識,在實習中感悟,積極加入學生會,在為同學的服務過程中反思,為縮短自身素質與創業要求的差距不懈努力。

        4.2.2學習經營,懂得融資。除了要看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普及讀物,還應多到醫院、診所、藥店看看,最好利用實習時間,注意、觀察管理者對人、財、物的組織和使用。創業者還需考慮資金來源并學會融資。

        4.2.3構思項目,編織網絡。衛校學生創業一般會選擇開診所、藥店、做保健器材營銷等,這些都與醫護專業知識、技能有密切關系,衛校學生駕輕就熟,創業成功率較高。當然,若要創業成功,往往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要在這個行業建立人際網絡,加強與過去和現在的同學、朋友、師長、親戚、鄰居的溝通。人際關系重在平日的維護,建立人際網絡是訓練人際交往、合作、適應變化和承受挫折等社會能力的過程。較強的社會能力,不僅是創業者必備的能力,而且是受益終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蔣乃平等.職業生涯規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00-102.

        第8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03)

        摘要:學風是一所學校人文精神的體現,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可靠保證。優良學風建設不僅關系到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也會影響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的養成。校園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它有賴于校園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學生主體意識。本文通過對浙江省內部分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指出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從教學改革、校園文化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加強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調查分析;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6-0014-04

        學風作為一所學校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辦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為加大高職教學改革力度,切實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筆者對浙江省部分高職院校學風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分析,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的措施。

        浙江省部分高職院校學風現狀的抽樣調查分析

        主要的調查形式是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浙江省部分高職院校大一大二學生,調查內容涉及學風現狀、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等。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2份。

        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學校的學風現狀持認可態度。但受社會轉型和高校擴招等內外諸多因素影響,當代大學生群體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校園學風建設面臨巨大挑戰。

        (一)學習目的和態度

        調查顯示,72%的學生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56%的學生學習動力來源于“畢業就業壓力”,而選擇“對知識的渴望”的學生只有19%。對大學期間讀書的重要性的認識,31%的學生認為“很重要”,11%的學生認為“不重要”。對于制定學習計劃,只有20%的學生表示“每學期初會制定”,42%的學生“每隔一段時間會制定”,但有39%的學生“只有老師要求之后才會制定”。在要求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進行自我評價時,只有11%的學生表示“滿意,為目標而努力”,42%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認真學習但目標不明確”,30%的學生表示“不滿意,但不知從何著手”,14%的學生“覺得內疚,一直在混日子,想改變”。

        從這一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并能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但也存在一部分學生想學習但又不知道如何學習,學習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因此,在加強校園學風建設過程中,我們應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

        (二)上課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曠課現象較為普遍,5%的學生“經常曠課”,13%的學生“偶爾曠課”,“從沒有曠課的學生”只有57%。問及曠課的原因,28%的學生表示是“老師的教學水平低下,課堂枯燥無味”,32%的學生認為是“對課程不感興趣”。在上課狀態方面,12%的學生“總能認真聽講”,7%的學生表示上課的時候“不聽,做其他事情”,有33%的學生選擇“老師講得生動、有趣才聽”。此外,有50%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時語言表達的趣味性”對學生上課狀態影響最大,這說明教師的授課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很大。在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課或自己認為不重要的課時,有56%的學生會選擇“上課不專心,做其他事情”,只有31%的學生選擇“仍認真聽講”,還有13%的學生干脆選擇“曠課”或者“應付點名,中途早退”。

        (三)考試狀況

        學生應對考試的態度是檢驗一所學校學風的重要標尺。調查發現,有30%的學生直言自己“經常作弊或者偶爾作弊”,選擇“從沒有作弊”的學生只有70%。學生作弊的原因,主要有表1所示的幾個方面。

        問及學生應對考試的態度,16%的學生表示自己“基本不復習,臨場發揮”。擔心考試不及格,但又不認真復習準備,說明學生學習能動性和自覺性較低,自律能力不強。這樣的學習態度最終導致了15%的學生經常掛科,更有4%的學生每個學期都會掛科,學生學習能力低下現象較為嚴重。

        (四)課余時間安排

        在如何打發課余時間這一問題上,選擇“自修自習”的學生只有34%,選擇“上網”的學生達83%,說明網絡生活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關于上網時間的調查中,有43%的學生一天上網時間在2~4小時,超過4個小時的學生有10%。學生最主要的上網目的是消遣娛樂,有61%的學生是為了交友聊天、看電影玩游戲,而為了學習、查資料的學生只占43%,還有40%的學生純粹出于打發時間,毫無目的可言。相較于學生將大量課余時間花在網絡上,學生自主學習呈現出“兩少”特征,即人數少、時間少。在調查中,有33%的學生每天平均用于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于1小時,大于4小時的學生只占18%。可見,學習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五)對學風建設的認識

        針對上述問題,62%的學生認為學生自身因素是校園學風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但教師的教風與教學水平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選擇該選項的學生有48%。學校管理和社會大環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校園學風建設。56%的學生認為加強校園學風建設應該從學生自身角度進行努力,加強個人素質培養,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做與課程學習無關的事等;51%的學生認為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47%的學生認為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嚴肅課堂紀律和學生考勤考紀。校園內部環境也有利于促進學校學風建設,有36%的學生認為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優雅的學習環境,以促進校園學風建設。

        高職院校校園學風現狀成因探析

        (一)學生學習的內需動力不足、計劃性不強等主觀因素所致

        其一,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職學生大多數屬于高考的失利者,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再加上他們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因此,他們在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等方面偏弱、偏低,主動學習的內動力不足。而到了大學階段,由于學校采取相對寬松化的管理模式,外在約束力進一步削弱,這些學生求知欲望不強。其二,調查顯示,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心理較強。一旦他們功利性目標的實現遇到困難或阻礙,他們的學習興趣受到抑制,就容易導致學習日益消極被動,厭學、逃學、棄學現象時有發生。其三,調查顯示,學生學習的計劃性不強,學習動機不純,目標不清晰。在多樣性、自主性的學習環境中,很多高職學生不清楚學了本專業今后有什么用,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于是滿足于“及格就行”,且對于就業和個人前途感到茫然,得過且過。

        (二)學校的教育管理、整體環境和師資力量等外在因素影響

        首先,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偏重于專業技能教育,人文教育處于弱勢地位。此外,一些專業設置不合理,教材內容陳舊,課程安排不科學,課堂教學封閉,實訓條件不完善等,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高職校園整體環境與學生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導致部分學生心理落差較大,產生消極和不滿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習。最后,近年來高職院校辦學規模日益擴大,但師資隊伍建設卻遠遠落后于教學實際需要,致使教師超負荷工作,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三)網絡異化功能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的成長期,他們熱衷于獵取各種新鮮事物,求知欲望特別強烈。而網絡以其開放性、共享性、虛擬性、隱匿性等特征投學生所好。于是,如調查所反映的,近一半學生將大量課余時間花在網絡上,而在這些學生中,61%的學生純粹出于消遣娛樂、打發時間。由于監管難以到位等原因,網絡的內容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不良內容具有極大的誘惑性、迷惑性、蠱惑性,使部分大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他們的價值觀帶來巨大沖擊。

        加強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措施及建議

        (一)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是推進學風建設的有力舉措。應大力開展研討式、互動式、問題式、啟發式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應廣泛采用榜樣案例教學,選用學生身邊真實的案例與學生分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應豐富課堂教學載體,創新課堂教學手段。除傳統的多媒體、視頻等載體外,還要充分利用高職生喜歡的網絡資源,有效補充教材的不足。

        加強師德建設 教師要端正教風,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改善授課質量,以高度的敬業精神、淵博的知識、崇高的人格魅力、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和帶動學生,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以教風帶學風。

        改革考試方法,嚴肅考風考紀 隨著學分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不應再完全沿襲傳統的考核方式,考試內容、方法也必須隨之改革,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綜合考核。對不同的課程類型要采取不同的考試方法,可實行筆試、口試、討論、答辯、實踐操作等相結合,閉卷、開卷、社會實踐、記讀書筆記、社會調研相結合,百分制、等級制和學期評語相結合的多種考試方法。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調整平時成績比例,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考勤記錄、早晚自習情況、參加實踐時間等納入平時成績。此外,要加強考試管理規范化建設。一是實行教考分離,建立高質量、高水平的試題庫,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促進良好教風和學風的形成和發展。二是嚴格考試紀律。要杜絕任課教師在考前劃要點、圈范圍,甚至泄題、漏題現象。在考試過程中要強化監考、巡考力度,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嚴肅考場紀律,堅決杜絕考試作弊行為。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推進學風建設的重要手段。開展各種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優良學風的形成。要以圖書館、公寓文化走廊、校園宣傳櫥窗等為載體,增強校園文化氣息,讓學生學習有場所、有氛圍、有內容、有質量、有樂趣。

        開辟第二課堂,拓展素質教育 組織學生開展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大力開展經典閱讀、校友論壇、成功人士(校友)訪談、文化藝術節、科技節、“挑戰杯”競賽、專題研討會等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熱愛學習,為良好學風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充分挖掘校園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建設有蓬勃朝氣和活力的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激發學習動機,講究學習方法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學風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占59.6%)。因此,要大力引導學生把學習與就業、個人前途命運聯系起來。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志存高遠;通過“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大討論、“資料的收集與知識的積累”講座、“優秀學子報告會”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律,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制定學習、復習計劃,循序漸進,有條有理,勞逸結合,保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整合網絡資源,建設網上精神家園 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充分利用班級QQ群、人人網、個人博客、微博等媒體形式,關注學生思想行為的最新動態,把握學生發展脈搏;引入名校教學資源,豐富專業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完善大學生思政網站建設,占領網上輿論宣傳陣地,發揮價值引領作用;開啟社區網站建設,建設大學生網上精神家園,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注重制度建設,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 應完善教與學的制度化管理,保障優良學風的形成。不斷健全“教學督導制”、“學生評課制”、“青年教師指導制”、“思政人員聽課制”等制度,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情況,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要加強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建設,進一步落實完善各項獎懲制度,開展“十佳學習標兵”、學風優秀班級、學習型寢室等評選,充分發揮正面激勵和導向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落實“學業預警制度”、“重修學生談話制”,對期末考試不及格補考后需要重修的學生,由班主任找其談話,了解原因,提出要求,促其進步。學院各職能部門要樹立“大學風”的觀念,建立健全各項考核約束機制,把校園學風建設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一切工作都有利于校園學風建設。

        (三)強化專業思想教育,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應全方位、全過程、多角度地認真做好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將專業思想教育融入教師日常教學之中。專業教師要深度講解本專業發展的現狀、專業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學好本專業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通過名師伴我行、企業家進校園、學術報告會、專業座談會,外出參觀企業或開展專業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學生明確所學專業的特點、專業方向、專業優勢、培養目標、就業方向等,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積極性,從根本上端正學習態度。此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合理的職業定位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推進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全過程,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職業指導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科學選擇職業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報告會、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省市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

        (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推進學風建設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能將這些理想付諸實施的卻很少,學生學習的自律意識、自律能力較差,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可延續性較差。為此,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學生在校內要積極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自習室等場所,有效整合社會優質資源,豐富自身的課外知識,夯實知識儲備,提高專業理論認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內化實踐育人觀念,進行專業實踐鍛煉,邊做邊學,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要錘煉個人品行修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當今社會缺乏的是高素質綜合型人才。面對誘惑,當代大學生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指導,學會明善惡、辨是非、知美丑、懂榮辱,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五)狠抓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書育人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風建設的引領者。教師要用自身嚴謹治學的優秀風范感化教育學生,要刻苦鉆研業務,以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和帶動學生,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同時要經常反思教學方法是否得到學生的認可,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是否滿足學生成才的愿望,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時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引進人才并不斷完善師資結構,加大對一線教師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服務觀念,以扎實的專業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教育和鼓舞每一位大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促進優良學風的建設和發展。

        優良學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和精神特質,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優良學風的建設,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等方面的努力,只有充分發揮這些因子的合力,才能將學生服務好、教育好、培養好,才能有力推動校園學風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文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11(12).

        [2]單新華,劉彥明.加強學風建設構建和諧校園[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6(2).

        [3]孫傳剛.對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5(2).

        第9篇:醫學檢驗的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關鍵詞:法學專業;就業偏好;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162-02

        作為從業多年的法學專業輔導員,最關切的就是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多年的就業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對所帶179位同學進行了就業相關情況調查后,進一步解讀到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的深層緣由,并據此提出法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策略創新方向。

        一、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偏好

        通過問卷調查、典型學生訪談以及各種管理數據匯總,法學專業的學生對就業方向的選擇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參加與專業相關性較弱的各級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行政部門或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后參加專業性較強的各級公、檢、法、司等招聘考試進入司法部門。這一就業偏好的學生合計約90人,占總人數的50.2%。

        2.繼續深造,從而進入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法律教學或科研工作,或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待畢業后再尋機會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司法部門職務、律師、公司法務)。這一就業偏好的人數為47人,占總人數的26.2%。

        3.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后進入律師事務所從事專職律師工作。這一就業偏好的學生有110人,占學生總人數的61.5%左右。

        4.通過公司、企業等單位招聘,從事相關的工作。在這一就業偏好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也表示只要能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或者用人單位不錯(如薪資待遇、發展前景),即使不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也可以接受。

        5.極個別同學由于對法律本身也無多大興趣,因此在大學4年沒有打好扎實的法律專業基礎,因而對自己的就業方向沒有任何計劃,對就業一片茫然。

        與此同時,在與同層同類其他學校的就業指導老師交流后得知,同層同類的學校法學院學生的就業偏好也都大致如此,偏差不大。綜上所處,目前本科法學院學生的就業偏好主要集中于從事與法律專業相關的工作或進入政府機關部門工作。只有極少數學生在缺乏專業認同感的情況下,在大學中的生活學習無法明確自己的就業目標。

        二、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偏好產生原因

        1.受專業相關性影響。大部分選擇法學專業的學生是因為喜歡法律專業,或者對法律有憧憬。在經過4年系統的法律專業學習后,本身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法律專業知識,并建立了穩固的法律思維邏輯,因此從主觀情感上更希望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更希望將法律知識應用于實踐。而政府、公、檢、法、司等部門或者律所、公司法務部等就成為本科法學生就業首選。

        2.受社會職業評價的影響。無論是社會還是父母,對目前社會中的各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評價和定位。在官本文化盛行的今天,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法學生就業就更希望選擇社會評價高,收入穩定客觀的職業。很多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就認為到政府、公、檢、法、司等部門工作,收入穩定,福利待遇好,而且這些工作有身份,更體面。更有很多家境不好的學生會希望通過學習法律,進入這些部門,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3.受社會發展、家庭條件的影響。自從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就一直在提高,加上獨生子女的政策影響,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子女。這就使得很多家庭的家長出于愛,都對子女的就業要求提高了很多,更加上富足的物質條件也為有業不就提供了基礎,最終造成了“寧缺毋濫”“高不成低不就”的現狀。

        三、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特點

        1.就業門檻高。眾所周知,如果要直接從事法律類工作(無論是公職人員還是律師),都必須要通過統一的國家司法考試,而司法考試考查面廣,考查難度大,通過率低,就使得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最終進入司法體系。而很多公司雖然不要求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都對某些部門法,如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等有較高的要求。

        2.專業對口的就業機會少。首先是公務員等各類機關的招考,一方面是錄用名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的“考公”大軍年年高漲,學生的競爭對象除了學生群體本身還有社會其他領域的人,高度緊張的“考公”潮就使得只有少數本科畢業生可以最終脫穎而出。其次就是法務類工作,但如今需要專門設立法務部門招聘法務人員的企業本身就少,而且企業內的法務專員大多還是由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來做的,大型公司也更加信任有豐富經驗的律師。

        3.就業時間相對滯后。大學4年,就業高峰期一般都會在大四的第一個學期,屆時各大高校都會舉辦各類人才招聘會,很多專業的學生都會集中在這個時期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而法學學生就業的主要目標鎖定在參加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和全國司法考試,而這些所有考試的進行和結果都無法在該學期得到明確的答案,正常情況下,都要到大四下學期才會有明確的結果,而國家司法考試的成績更要等到10月份左右才能公布,這就使得在本可以通過學校的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的時期,大部分法學專業的學生都因為要準備各類考試,需要用全部的經歷來復習而無法將精力分散到就業招聘上,錯失很多原來很不錯的就業機會。

        4.競爭力越來越薄弱。首先,由于研究生(含法律碩士)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上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層次都要高于本科生,招聘單位必然更傾向于研究生層次的應聘者,尤其是有經濟、管理、國際事務的相關專業背景的法律碩士。其次,由于法學專業研究的領域較為專一,沒有相關經濟或管理類知識,綜合性相對其他專業較弱,除了本專業相關工作,很難向其他行業轉型。

        四、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對策

        由于本科法學專業的就業現狀十分嚴峻,就有很多主張,可以效仿美國取消本科階段的法學教育。但筆者認為,美國有著幾百年的法律發展和完善史,有著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充足的法律人才,但中國正處在法律完善的階段,法律人才隊伍還不夠龐大,還需要大量的法律新血液流淌到司法隊伍中,充實到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當中。因此,目前與其爭論是否取消本科階段法律培養,到不如結合目前法科大學生的就業偏好和就業特點,從現有教育培養模式著手,逐步緩解就業問題。

        1.改變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制度。一是在招生的政策方面,應該適當限制法學本科生的規模,擴大法學研究生和法律碩士的招生人數,鼓勵學生去獲取法學雙學位,這樣才能提升法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和專業素養。二是在就業的政策方面,應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其實國家司法系統基層人員還是相對緊缺的,在保留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一條件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擴大崗位的招收。另外,應當鼓勵各大企業和公司設立專門的法律服務崗位,而不是每次都找律師來處理法律事務。三是調整法學專業學制。在發達國家,法學和醫學是齊頭并重的,對專業的要求都很高。目前,我們可以消防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制設置,將法學專業也改制成5年,前4年學習理論知識,最后一年專門設置實踐教學,以提高法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素養和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提高法學本專業本科生的職業適應能力。

        2.調整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方式。一是創新法律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突出能力培養。當前各大高校對法律專業學生的培養基本上還是重在各大部門法專業知識的教授,但法學專業大學生其實依然還是大學生,傳統的基礎素養如言語書寫和表達能力、科學文化素養以及品質等都不應該被忽視,只有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用語言或問題表達出來,并通悉社交禮儀的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才更具市場競爭力,也不必再局限于傳統只“法”可就的就業現狀。另外,在法學教育規模龐大、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各法學院、系要想增加自己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就應當逐步建立有獨特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只有特色才能更有競爭優勢。筆者倡導的特色辦學是指在確保學生能掌握法學基本知框架、理論原理和思維邏輯的基礎上,在特定方面突出發展,較同層次同類院校有屬于自己的明顯優勢和特征,保證所培養的人才在特定方面擁有較其他院校培養的人才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二是加強就業指導,改變狹隘的就業觀念。首先從入學起就引導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各高校中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比應當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經過一段的學習和對專業的了解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并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告知該職業所應當具備的資質和專業能力,以幫助學生將各階段目標和相應的行動計劃具體化,并在不斷探索中反復評估和檢驗,最終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完滿發展。其次,引導法學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應當引導學生放開對“法學領域”的理解,讓學生的就業選擇不是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法律領域,而是放開眼界去接受所謂的“大法學”理念。其實管理、營銷、文秘、行政等很多領域都是和法律密切相關的,一個具備扎實法律功底的人,在大學期間再涉獵管理、營銷、人事、文秘等相關專業知識,將自己打造成復合型人才,可供選擇的就業方向就自然而然地被拓寬了。目前不少應用公司企業對招聘人才已經不局限于某個專業,而更加注重選拔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這個社會很多職業和崗位都不是和某一個專業一一對口的,而是需要從業人員具備立體復合的知識結構,而法律就是眾多立體知識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引導學生在校期間多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就可以使學生具備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冷凌.法學專業業務實習現狀分析與途徑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6).

        [2]付子堂.建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法律實務教育體系[N].光明日報,2007-12-2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亚洲一级在线免播放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五码 | 在线观看免费播放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