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淺談中醫養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7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5-0094-01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年化進程的加速,糖尿病患者在我國呈快速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老年人中發病率最高。老年人是弱勢群體,他們的身體機能隨著年歲的增長一直在慢慢的減弱,并且身體也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而中醫養生作為一種科學的養生方式,它對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治療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究竟在老年人的糖尿病治療與預防重應該如何科學的運用中醫養生方式呢?
1 中醫養生的涵義
中醫養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子。從最先開始的《黃帝內經》到后來的《千金實話》以及《本草綱目》乃至到現今的各種中醫養生書籍的出現,都無疑不昭示著中醫養生在我國歷史中不斷傳承與發展。那究竟什么是中醫養生呢?
其實所謂的中醫養生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用中醫的方式來幫助人們保持健康,延年益壽。而從理論上來講,中醫養生則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之下,對于一些傳統的養生方式不斷的進行探索、研究并且不斷的實踐,從而用中醫的方式來不斷的調節人們的身體機能,幫助人們保持健康,延年益壽。一般來說常見的中醫養生方式有心理調節、飲食護理、運動保健等等。
2 糖尿病的中醫釋義
從中醫上講,糖尿病又可以稱為“消渴癥”,這在《黃帝內經》及《靈樞》中都有相應的記載。《靈樞·五變篇》中講:“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一個人如果臟腑之間陰陽失調,陰損過多,陽氣過盛,則可能致“消”,消渴癥在發病的時候小便至甜。關于糖尿病的患病原因有很多,例如先天母體胎養不足、后天損耗過度、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肝氣郁結、外感六、毒邪侵害等等。
3 中醫養生在糖尿病中的具體應用
糖尿病一直以來都威脅著老年朋友們的生命,而對于糖尿病的中醫治療已經進行了幾千年的實踐,那么究竟在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中應該如何具體的應用中醫養生呢?
3.1 調節情志,順應自然:中醫認為,人的情志對身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就有這樣的觀點:“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喜、怒、憂、思、悲、驚、恐這七種情緒對應的是我們的五臟,所以它們的起伏變化都會牽動我們的身心,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本來就處在一個下降的階段,并且體內的陰陽也難以調節。而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總是過多的情志起伏會對老年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在《靈樞·五變》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怒則氣上逆, 胸中蓄積, 血氣逆流,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 故為消癉”。不僅如此,在《醫宗己任篇·消癥》中也有這樣的說法:“消之為病, 一源于心火熾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節嗜欲,不慎喜怒。”由此可見,人情志的調節對于糖尿病的防治有著重大的作用。
所以,在老年人的糖尿病的預防中,要做到順應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常保持平和的心態,善于養心。并且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不斷的調節自己的情志,讓情志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對于不健康的情志則應該及時的做到疏導,從而讓身體遠離疾病的侵擾。
3.2 飲食有度,保持均衡:在中醫養生中,飲食占據著重要的位子,并且飲食對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預防與治療也是至關重要。在《素問·奇病論》中就有記載:“人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 甘者令人中滿, 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也就是說糖尿病的發生跟人們食用了很多高熱量的食物有關,當然現代的醫學也認為糖尿病的發病跟人身體的肥胖以及飲食方面過于偏重高熱量有關。所以,在老年人的飲食中,就應該做到合理的飲食,讓體內的熱量保持在一種均衡的狀態。那么在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治療中應該如何調節飲食呢?
對于糖尿病的防止在飲食中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饑飽要保持平衡,并且對于食物也盡量不要偏食,在入夜前不要吃宵夜。在食物的引用中最好以谷物類的食物為主,然后做到粗細搭配,當然在這過程中可以多食用一些玉米以及燕麥的成分,多食用豆類制品,而對于一些動物的肝臟等具有高脂肪的食物則應該要遠離。對于飲料方面也要注意,對于那些含糖多的飲料不宜飲用,而對茶則可多喝。
3.3 適度鍛煉,強健肌體:在糖尿病的防治中,運動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中醫中對運動防治也有記載,就像是《素問·奇病論篇》中指出:“此肥人之所發也”,而在《素問·舉痛論篇》中也有“逸則氣滯”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消渴癥也就是糖尿病的發作一般肥胖者居多,并且過于安逸也可能會導致氣機郁滯,痰濕內生,長此以往會導致消渴癥的出現。所以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適度的運動鍛煉對于健康的保持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應該保持適度的鍛煉,從而調節肌體功能。
具體來講,對于運動糖尿病患者也要進行科學的把握。對于運動的時間與項目患者可以針對自己的個人情況進行不同的選擇。在做一項運動項目之前一定要在醫生那里做好咨詢。一般來講,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項目可以選用一些強度不大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垂釣、氣功、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項目的鍛煉時間一般保持在30分鐘左右的時間,而對于一些有著強度的運動,比如慢跑、劃船、打羽毛球等則最好把握在10分鐘左右。并且在運動的時候還要盡量避開吃藥以后的那段時間,以此來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一、創設質疑環境
1.心理環境的創設
首先,在學生中樹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觀念。要讓學生意識到不會提問就不會學習,在思想上要求自己能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名人格言、名人故事等,幫助學生提高對質疑的認識。如: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自由落體定理”的科學修正及創新,非常清晰而準確地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比薩斜塔上的試驗幾乎人人可為,但是能發現這一問題存在的僅有伽利略一人。
其次,幫助學生沖破迷信權威的心理障礙,給學生以質疑的信心。我總是鼓勵學生:“雖然我是老師,但我也會出錯,你們應該大膽的提出來。”同時,利用教材、教輔等權威書籍中的不足、遺漏甚至錯誤,讓學生明白任何人都會出錯,沒有絕對的權威,鼓勵學生大膽向權威的觀點提出挑戰。
比如,在拋物線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發現:課本中關于拋物線的定義是不嚴格的,實質上,若定點F在定直線L上,則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將是經過F與L垂直的直線。
2.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
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自主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精心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困惑,讓他們自己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解決問題。比如,在導數的計算章節,關于曲線的切線問題的教學中,我給出兩個非常相似的題目:①求y=x3-2x在M(1,-1)處的切線方程。②求過M(1,-1)且與y=x3-2x相切的直線方程。題目一給出就有學生提出疑問:這兩道題不是一樣的嗎?也有學生認為不一樣,但又說不出原因。更有學生說它們寫在一起,肯定不一樣。這樣就引起了學生的討論,使他們興趣盎然,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揭開問題的本質。
二、教師示范引導
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質疑也是如此。因此,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養成質疑的習慣,這樣可以為學生作出示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對問題產生疑問。若教師自己缺乏質疑的習慣和能力,那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也就成為了奢談。如,在《圓錐曲線的定義及應用》觀摩課中,教師出示例題:
例:P滿足,則P的軌跡是。
對該題學生很快就解決了,學生以為問題已解決就無需再思考了,此時,教師提出了質疑:①若把4變為2,則軌跡是什么圖形?②若把左邊“+”改為“-”又是什么圖形?③怎樣的式子才能表示拋物線呢?
通過對已解決問題的不斷質疑,從而更加深入的認識問題,給學生起了一個積極的示范作用,在后面的例題教學中,則讓學生模仿著自己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三、實施成功教學
學生渴望成功,成功將更能激發他們提出問題的興趣。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幫助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即使學生有時提出了不合理的問題,也要首先肯定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維不合理的原因,讓學生自悟自明,獲得成功的喜悅。
比如在等比數列的學習中,我從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定義出發對兩者的相關概念、通項公式、求和公式等進行比較,使學生對兩者的聯系與區別有深刻的認識,此時有學生提出了質疑。
學生1:既然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有那么多的類似之處,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為,能否把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寫為呢?
這個問題一提出,立刻在同學中炸開了鍋,很多同學表示有同感,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個問題上。學生通過類比,作出這樣的猜想是難能可貴的,如果我用“這個問題提得好,大家可在課后好好探究”來搪塞過去,那就會嚴重打擊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但如果引導的好,就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學生1的猜想是有道理的,從等差數列通項公式an=a1+(n-1)d到等比數列通項公式an=a1qn-1,從等差中項到等比中項,那么從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到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寫為,這樣的猜想是合乎情理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該怎樣判斷?
學生2:用特殊情況先檢驗一下。
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取等比數列{an},其中,a1=1,q=1,n=4,此時,S4=4代入得S4=±1,顯然猜想不成立。得出這個結論后,大家感到一陣的輕松與快樂,但問題還沒有結束,我引導學生從已解決的問題中再次提出問題。
教師:不是等比數列的和,那它究竟是誰的值呢?我們能不能改進這個猜想?
教師:等差數列求和公式中出現的a1+an有何特征?等比數列中的a1an又有何特征?
學生3:等差數列中滿足a1+an=a2+an-1=…=定值,而等比數列滿足a1·an=a2·an-1=…=定值。
學生4:那就有(a1an)n=(a1an)(a2an-1)…(a1an)=(a1a2…an)(a1a2…an)(Sn)2,既有(a1an)n=(S’n)2,其中S’n表示各項的乘積而不是各項的和,即有,而且正負的取值與q的正負、n的奇偶等有關。
關鍵詞:中職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學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學校體育工作承擔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提高體育鍛煉能力發揮著無可取代的積極作用。中職生處于青春期,身心正處于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段時期將奠定他們身心發育的基礎,同時通過中職的學習他們將直接走上社會,在中職學習期間培養他們終身的體育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職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意義
1.培養中職生終身體育意識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育部制訂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明確表明: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文件也指出: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意識和終身體育的培養與提高。
2.培養中職生終身體育意識是人體自身發展的需要
體育鍛煉對人的各個不同時期的身體健康,都具有積極影響。體育鍛煉要根據各個不同時期人體發展的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生長發育時期的要求,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成熟期的要求,是保持旺盛的精力與充沛的體力;衰退期的要求,是延緩衰退、延長工作年限、延年益壽。因此,一個人需終身進行體育活動。
3.培養中職生終身體育意識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由于社會的發展,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平時活動量明顯減少,隨之而來的現代文明病威脅著人們的健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癥等老年病,也逐漸年輕化。加上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的加大,更需要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二、培養中職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必要性
中職生正處在16~19歲年齡段,是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較差,另一方面也是進行鍛煉身體、掌握體育知識、養成體育的習慣、培養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中職生畢業后將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學校體育教育將就此終極,將來的職業需要,未來生存生活,都要求他們必須要有良好的體質、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這個時期的身心發展及體育意識將直接影響著人的一生。
三、如何培養中職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1.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教育
體育理論知識教育要具有時代性,要與社會上熱門的運動相結合,同時要有針對性,要針對中職生的身心特點,以終身受益為出發點,加強對中職生終身受用的體育科學知識的傳授。如可以介紹體育項目的起源和發展、常見體育運動損傷和防治知識、各年齡段鍛煉項目等。
2.加強意志品德的培養
中職階段是意志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中職生體育意志力培養,對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高空拓展、長跑等適當的體育項目對中職生的自制力、果敢精神、頑強精神、堅韌性等品德進行鍛煉與訓練,從而養成良好的意志品德,對終身體育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3.加強獨立鍛煉能力的培養
中職教學中有效地鍛煉中職生身體的同時,還要潛移默化地去培養中職生獨立鍛煉的能力,讓他們知道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怎樣去自主練習,如何獨立地從事新項目的鍛煉,為其將來進行終身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4.學會在體育中享受生活的快樂
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中職生感覺到,體育既是一項運動,有時又是一種娛樂。讓學生在活動中尋求樂趣、體驗運動的樂趣,獲得身心的滿足,將學習、生活的壓力在體育活動中得到釋放,把體育變成快樂體育。同時教師要使學生在中職階段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體育,中職生可能不一定能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但這對中職生將來進行終身體育活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另外,目前中職生有相當一部分入學的目的就是奔著職校的對口單獨招生的,中職生的接收能力、體育意識、心理素質都參差不齊,因此,在對中職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過程中,還必須要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通過啟迪、誘導、優化教學內容等方式方法,盡量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使終身體育意識在中職生的心中深深扎根,從而成就他們的人生,全面提高國民身心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物教學;質疑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7-083-1
一、樂于質疑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發明創造的源泉。新課程學習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問題進行學習。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可以不斷生成問題。學習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形成一種樂于質疑的思維品質。
1.耳濡目染,播下質疑的種子。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懂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學而不思則罔”。經常圍繞“興趣與問題”、“疑問與認知”、“問題與能力”、“問題與成就”等展開討論,啟發學生懂得學會提問是一種終身受用的基本生存能力,對成長、成才關系重大,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引導學生從人的認知基本規律去認識問題,使學生明確問題是學習、求知的起點,人正是在“質疑——探究——釋疑”的循環中不斷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
2.創設情境,激發問題意識。奧蘇伯爾的有意學習理論認為: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夠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認識需要,產生一種學習的心理傾向,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生物教學中的很多內容可以引發各種問題,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產生問題的意識,使學生的問題逐漸多起來。帶著問題和需要進行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思維變得活躍,學習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教材中實驗內容很多,挖掘實驗的內涵與外延,從知識的聯系角度,自我設計實驗,激發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如在進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與利用教學時,演示滲透作用與水分的流動,學生觀察漏斗管內液面的高度升高后,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分析,并得出滲透作用的概念及發生的條件。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若將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換成葡萄糖溶液,漏斗內液面的高度又會如何變化?然后筆者將帶來的一根蘿卜切成體積相同的兩個長方體,分別放入清水和30%蔗糖溶液中,讓學生觀察并記錄長度、重量的變化,并對結果做出解釋。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就會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動手實驗,從而增強了問題意識。
二、敢于質疑
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不想質疑,更不敢質疑。對此,我們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性,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氛圍,學生才能盡可能發現問題,才敢于提出問題。
1.尊重學生。在教學中,我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個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課堂上為鼓勵學生多發問,努力做到答得不完整允許補充;不同意見允許爭論;答錯了允許重答;老師講解允許提出質疑……對學生經思考后提出的不同意見,總是及時鼓勵,并投以贊許的目光。當學生提出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時,除了當即表揚,還會把問題提到全班同學面前,讓大家討論。這樣,當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后,學生才能消除恐懼害羞的心理,才能增強他們質疑的勇氣和信心。
2.放飛學生心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盡量讓學生感到提出自己獨到的問題是自由又安全的。基于這種認識,在教學中,我盡量減少對學生質疑和思維的限制,給予他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而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挑剔,多鼓勵,盡量使學生消除顧慮,獲得安全感。這樣學生就敢于接連不斷地提出問題。堅持一段時間,我驚喜地發現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學生提出的問題都逐漸多了起來。
三、善于質疑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疑的重要性,消除恐懼、害羞的心理,增強質疑的勇氣和信心,敢于質疑,更要把質疑的方法教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該提出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可從下面幾點入手:
1.利用因果關系,提出問題。見到一種生物現象,探究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對所學的知識,多問幾個“為什么”。解答習題時,多想想獲得結論的過程、思路和方法,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在春末時節,附近水流緩慢的河流,池塘出現水華現象,借此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發問,“為什么會發生水華”、“什么時候容易發生水華”、“誰是其中的罪魁禍首”、“應該如何治理水華”、“從哪里開始治理”、“在治理的措施中,什么措施最好”……一連串的“為什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提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育 構圖 藝術創作 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一、構圖在藝術創作中重要地位
無論是中國繪畫還是西方繪畫,前輩大師們都很重視對構圖的研究。塞尚在藝術構思中十分重視形狀、線條、色彩、體積的關系構成,獨特的幾何化作品構成形式,對現代藝術的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十九世紀后期以來,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使原有的構圖形式不能滿足需要,新的構圖形式在藝術家的探索下不斷涌現。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強烈的花紋平面化處理,是極具裝飾性的繪畫構圖形式;現代畫家畢加索的《鏡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種不同的圓形、方形、圓弧線,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節奏;莫蘭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運用了對象的內形和外形所構成的不同的幾何關系達到的畫面的高度和諧,從而產生了寧靜而略帶有憂郁的美。
中國畫同樣很重視構圖的研究,古代的繪畫理論中構圖又被稱作章法、布局或經營位置,東晉時代的顧愷之提出了“置陣布勢”,要求密于精思,臨見妙裁。不是見什么畫什么,而是要求畫家根據布勢的需要有所選擇,中國畫十分重視氣勢和神韻,潘天壽的構圖喜歡作方形結構,常常創作奇險的境界,用以表現他雄闊、霸悍、質樸的藝術風格。
構圖教學是小學美術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礎,縱觀整個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構圖知識的教學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構圖是具體的形式,也是一件繪畫作品形式美的集中體現。因為一切形式因素,不論是線條、形體、色塊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構圖之中,要使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構圖法則的能力,就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增加構圖教學的內容,全面系統的分析講解構圖的形式法則,提高對構圖教學的認識和地位,使構圖教學成為獨立的教學單元,在現代藝術教學體系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藝術創作中構圖意識培養方法
(一)把握構圖原則
關于構圖的規律或原則,各家所指,不盡相同,總則大同小異。差別往往在于著眼點不同,側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數都是一致的。中國畫傳統理論的闡述,立足于動感,使相對靜止的山水,在畫家心目中也要取勢,即獲得運動的傾向性。而西方的構圖學,立足于靜止,先講均衡、穩定。其實中國繪畫未必不要均衡和穩定。所以在藝術創作中應該把握構圖的原則,也是真正能夠掌握并熟練應用構圖方法與技巧的關鍵,那么,首先藝術創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畫面主體,也就是說,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觀賞者的目光漸漸投向畫面主體,通過主體與陪襯畫面的結合,更容易理解畫面上的內涵,從而對作品產生更深層次認識。其次,藝術作品中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或是表現一個人,或是表現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畫其實也有一個主題。主題應該在作者心中明確,毫不含糊,但在表現上不一定使觀賞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只有主題鮮明,才能更好展現繪畫目的,觀賞者才能充分理解畫面上的含義。
(二)融入構圖藝術
當藝術作品中具備了上述提到的構圖的基本原則時,藝術實踐表明均衡、對比和完整僅僅是構圖的初級階段,也是構圖的最高階段,繪畫作品要成為一幅藝術品,應該在構圖上有更多美學的要求,繪畫作品是一個有機體。所以,在繪畫作品中融入構圖的藝術才能更好的展現畫面內容。
第一,新穎與樸素的藝術展現,構圖的原則固然應該考慮,但試想如果畫家都按照原則作畫,那就無法吸引住觀賞者,只有新穎的構圖,才能吸引住人們的視覺,利用心理學的首因效應,給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論是色彩、線條、空白大小分配都會給人們新鮮的感覺。同時,藝術作品來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樸素的特征,樸素的主題、樸素的感情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二,節奏和韻律的藝術展現,韻律廣義上講是一種和諧美的規律,是造型要素在節制、推動、強化下呈現的情調與趨勢。作為視覺藝術,韻律主要意味著構圖中形、線、色的形式感覺的一致,包括基調及主線起承轉合的和諧性,一幅具有較高藝術的構圖,它不僅具有新穎與樸素感,而且要有韻律感。
第三,裝飾性繪畫更注重主觀性和規律,它可超越客觀現實和時空限制,充分發揮人的主觀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畫面上的裝飾性,主要是指寫實性繪畫的基礎下其形式語言風格樣式及處理手法根據畫面效果的需要,進行得體的“裝飾”表現。
一、問題和問題意識
問題就是疑點。它是一個人面對某種不認識的東西而又不能應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弄清它時產生的。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質量,稱為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和科學創新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科學上很多重大發明與創新,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者促成的,不如說是問題的尋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自由落體定理”的科學修正及創新,非常清晰而準確地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比薩斜塔上的試驗幾乎人人可為,但是能意識并發現這一問題存在的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無數的人燒開水都可見到水開時壺蓋會跳,但沒有人能像瓦特那樣提問:壺蓋為什么會跳?正是瓦特的這個問題以及由此發明的蒸汽機,直接推動了人類社會由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可以說,沒有問題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活動將無從談起。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解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心態。產生學習愿望的根本是問題。問題的存在本身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沒有問題很難激發人的求知欲;沒有問題,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沒有問題,難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所以,問題意識形成后,一方面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另一方面,從人才成長的規律與教育實踐來看,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學生大多有好問、多問、深問的思維質量,通過學習過程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問題解決過程往往也是一個探索過程、發現過程,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靈活性和廣闊性得到了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及產生的原因
第一、教師落后的觀念導致了學生不需疑問。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觀念落后造成的障礙。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習慣于認真聽教師灌輸,教師習慣于學生安靜地聽講,漸漸地學生成為耐心的聽眾,教師成為高高在上的主講者;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現成結論和方案,把教師的話當成“圣旨”不假思索,全盤接收;教師把提問變成了自己教學中的專利。認為只要全部自己設計的教學問題課堂上全部解決,學生就能夠理解和掌握所規定的知識內容。由此可見教師落后的觀念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薄弱。
第二、學生物理基礎差,提不出問題。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產生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或思維能力不足,碰到問題不知怎樣提出來,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問題。
第三、沒有機會問。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滿堂瀼”、“填鴨式”,使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也沒有發問的機會。
第四、因自卑不敢問。這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造成的心理障礙。由于在以前沒有提出“好問題”或回答老師提問不正確,被老師或同學的嘲笑和譏諷后,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總感到自己無法回答或提出有質量的問題,長期以來,這種自卑心理產生的后果便是不愿提問或不敢提問。
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敢于提問
教師是學生的幫助者和指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盡量讓更多學生提出問題。但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進行學習,根本不能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了壓抑,他們的想象空間受到限制。所以剛開始學物理時學生往往不敢提問,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不管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的態度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對提出新穎獨特、別出心裁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表揚。經常這樣訓練,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這樣才能逐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應用十分廣泛,從日常生活到衛星上天、嫦娥一號,物理現象無處不在,物理知識隨時都在被應用。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反對這種心理特征,調動他們這種停留在表面的新鮮和好奇,激發求知欲,轉化為潛在的學習動力。
(三)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1.從自然現象中提問
在大自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中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2.從物理實驗中提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科學實驗中隱含著許多實驗現象可以提出的問題。但是在物理課堂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問,往往會出現兩種局面:一是學生怎么提也提不到點上,二是學生的提問漫無邊際。為了避免這兩種情況的發生,需要教師先定位探究的目標,在借助于現象明顯的實驗進行引導。例如在講壓強時,可以設計實驗讓學生用兩個手指捏住鉛筆,使它保持靜止。學生兩個手指感受的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很容易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有關嗎。
3.從課本中提出問題
教材是實施新課改的載體,新教材上有趣的插圖,在“科學世界”中介紹生動的物理小故事。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先選擇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進行探究。
4.從實踐中提出問題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自覺的把學到的物理知識與親身體驗到的事物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進一步產生認知上的沖突而發現問題。可以結合新教材中安排一些探究性課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提高他們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5.引導學生再生問題
一、加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的傳授,讓學生能問
學生問題的提出一般都是從自己的運動實踐、體驗和觀察中產生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建立在對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動作的概念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缺少相應的知識經驗、技能水平,問題意識必然貧乏。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重視學生“三基”的傳授,讓學生了解體育教材的知識結構,知道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正確理解體育的名詞概念,引導學生觀察,指導學生掌握糾錯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二、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敢問
目前,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使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和提問,嚴肅的課堂氣氛和教師嚴肅的神情使學生不敢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與學習氛圍密切相關的。因此,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增進民主教學,構建師生互相對話、交流互動的平臺,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
三、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展露,讓學生想問
學生問題意識的展現和表露除自身因素外,往往依賴于一定的環境。在問題情境中學生面臨新的未知的知識情境,便在頭腦中產生問題并能引發他們的思維過程。因此,教師要科學地應用語言、情境、活動等各種手段,采用激發式、情境式、對比式等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練習、體驗和感受動作。同時,適合、適量、適度地處理好問題教材,對學生進行定向激發。
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愛問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加強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生動活潑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提倡學生養成三問的習慣:①這個動作是怎樣做?②為什么這樣做?③還有其它的方法嗎?通過引導學生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發現創新。如:在迎面接力賽中,我們通常用立棒傳接法,學生在練習中對立棒傳接法提出了質疑,提出這種方法不利于傳與接,而且握住棒的上端在跑動中不利于擺臂等問題。通過學生的嘗試和探討,創設了橫棒傳接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質疑方法的指導,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使學生能大膽想象,大膽創新。
五、提供“問”的示范,讓學生會問
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提問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做好提問的言傳身教,而且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問,為學生提出問題做示范。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提出了影響快速跑的因素有哪些?我在跑中存在什么問題?哪些練習方法對我提高跑的速度更直接有效等問題。然后,學生通過思考解答問題,通過相互觀察提出問題,針對自己存在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教師的熏陶下,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發現和思考問題的范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六、提供嘗試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善問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以注入式、傳遞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按部就班地機械模仿,沒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和自我發展余地。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技術、技能對所學的動作進行自主學練,學生在嘗試和探索中獲得體驗,獲取知識,發現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和探索中能主動發現問題,特別是學生碰到困難或遇到疑難時會主動提出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如:學習前滾翻時,學生通過嘗試提出了頭的著力點在頭的哪個部位?哪個最容易翻滾?頭頂和后腦勺翻滾哪個最好翻,這時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再讓學生去嘗試和探索,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動作。由此可見,創設嘗試的機會,提供探索的空間能活躍學生思維,把學練過程變成學生發現問題過程,并在發現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創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質問
高效課堂情境創設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
一、在情境中設置懸念,讓學生在好奇的探索中產生問題
在永昌六中每周一課,構建高效課堂的活動中,自己進行了極積探索實踐。2012年3月22日,我在公開課《浮力》教學上是這樣引入的。這是澳大利亞悉尼麥加里湖面上拍攝到的一張照片,一天一名男子在湖邊散步,忽然看到一個皮球在麥加里湖面上動來動去,覺得好奇,就上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鯰魚誤把籃球當做自己的“美食”,結果籃球卡在嘴里,動彈不得。這條倒霉鯰魚試圖帶著自己的“美食”游到水下,但是,一次次的又被籃球帶回水面,幾番折騰后,這條魚已經精疲力竭了。幸運的是這條鯰魚被這名好心男子救起。同學們針對這個信息,提幾個自己感興趣問題?立刻課堂活躍起來。吳康寧提出怎樣有效幫助鯰魚擺脫困境?吳澤煜又提出在這個情境中蘊涵哪些物理知識?何超又提出了物體的浮沉決定于什么?這節課讓我們結合問題情景來走進浮力,老師很自然的引入浮力教學。在《探究液體壓強》教學,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的壓強,同學們想一想,你游泳時,在水下有什么感覺?猜想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再想一下我們在陸地上為什么見不著活的帶魚?
二、讓自然的、生活化情境走近物理課堂
物理來源于生活,豐富有趣的自然、生活中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物理教學更離不開現實的生活與自然,讓自然的、生活化科技信息走近物理課堂,走進學生熟悉的環境,能使學生初步領略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保持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科技創新能力,更重要的充分體現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
例如,我在講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將科技信息巧妙的引入課堂,小芳在公園天鵝館里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幾只天鵝在沒有柵欄和護網的不大池塘里卻飛不走。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原來這里有許多物理科技知識。管理員告訴他,天鵝在展翅高飛前、必須有一段足夠長的水面供其滑翔、如果滑翔助跑線過短、天鵝就無法飛上天。請大家幫我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給我。
三、在問題情景中,教給問的技巧,讓學生善問
提問題是一門藝術,其中有很多技巧,讓學生從物理現象入手,例如我在《浮力》教學中,搜集到一張死海照片,這個人一動不動,為何會浮在水面上呢?近年來在我國的深圳到珠海航線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水陸交通工具——氣墊船,它速度比一般的輪船快得多,氣墊船可以徑直由水上航行到陸地或由陸地航行水上,對道路的要求不高,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交通工具,氣墊船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叫什么?又如在2012年9月13日我校每周一課中《簡單電路設計與連接》教學中是這樣處理。這是一個理發用的電吹風,我讓一個同學來感受一下,它工作時有幾種狀態。一個扮演理發師、一個扮演顧客針對這個信息你還能提哪些你感興趣的問題?學生立刻提出了許多問題。是先吹風還是先發熱?在這二種狀態下,帶動風扇的電動機,發熱用的電熱絲以及開關它們是怎樣連接的呢?老師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這節課讓我們聯系問題情景,結合實際生活來進一步探究一下簡單電路設計與連接。
從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入手,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密度,那么下面有段對話你支持誰的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小明說一個最多能容納1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裝下1千克的酒精。小芳說一個最多能容納1千克水的瓶子,不能裝下1千克的酒精。教師適時點撥誘導,引導學生關鍵處質疑,具有創新個性的問題要給予積極的評價,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知識容易混淆處入手,在講授“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時”教師給出一幅漫畫指出,一女士開車經過天安門廣場國旗旗桿正前方時的速度是100km/h,被正在值勤的交警發現,要求接受處罰,這位女士狡辯到“不可能,我從家里開車出來還不到十分鐘呢”假如你是這位交警該如何回答?一下學生活躍起來,提出許多問題,經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分析、使學生明白了速度概念。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張開嘴,讓更多的同學成為成功者,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努力構建高效課堂,重視學生問題意識,讓學生展示自信和魅力,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意志力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學生的成才過程是一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其中尤以非智力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它直接影響到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筆者認為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環。
何為意志力?
意志力是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克服苦難,不斷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為,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和主觀世界,發展能力,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作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既調節人的外部行動,又調節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成為推動人們矢志不渝努力的動力。
坡曾經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說的正是強大的意志力是成就事業的重要因素。
一、學校教育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為了自己的責任、為了正義、真理,自己的信念而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宛如天上的星星閃閃發光,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所有的這些為我們中學歷史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我們先人的堅守。
我們講到《蘇武牧羊》這一課的時候,教師用深沉的、帶有感情的語言來講述:公元前100年,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后被匈奴扣留,期間蘇武以死相逼,由于搶救及時而沒有死,為了迫使蘇武投降,匈奴大單于將他關押在地窖之中,不給吃喝,企圖迫其就范。蘇武居然口吞氈毛和白雪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匈奴人以為神靈護佑蘇武而不敢加害于他,但也不放他回漢朝。給了他一群公羊,把他流放到北海地區,(北海地區是今天俄羅斯貝加爾湖一帶,是匈奴人流放罪犯的地方)并聲稱公羊生出小羊才放他回漢朝。蘇武在人跡罕至的北海一住就是十九年,每天對著一群不會說話的公羊,仍然不忘漢朝,手持符節面朝南方的漢朝,沒有糧食,他就挖地鼠的窩找糧食。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孑然一身的處境沒有打垮蘇武。在此時間,匈奴人派蘇武的手下以及被俘的好友李陵勸說其投降即可獲得榮華富貴,但蘇武不為所動,蘇武在北海待的第十九個年頭,最終回到了漢朝。如此蒼涼慷慨但又百折不饒的精神,怎么不讓人肅然起敬呢?怎么不讓人頂禮膜拜呢?聽了如此的故事,學生難道心里就沒有一點觸動,對他們就沒有一點影響?
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俗話說,知易行難。學生們都知道強大的意志力對自己各個方面都有好處。那么怎樣才能教導學生培養自己的自制力乃至意志力呢?我認為教師除了講述一些歷史名人意志力的故事以外還要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向孩子們傳授經驗。每個老師都是經歷過中學階段的,學生身上的問題或多或少都曾經在自己的身上有一些體現。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向學生剖析種種的問題:自己中學也有戀愛的問題,但是最終解決地很好,沒有出什么問題;自己的意志力開始也比較差,但是自己從小事做起,一點點積累,逐漸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自制力,乃至意志力,積少成多最終考上了大學。榜樣的力量的無窮的,好的榜樣可以影響一個、兩個甚至更多的意志力薄弱的孩子逐步走向正軌。
歷史教師要做的不僅要教授孩子們歷史知識,更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尤其是學習成績較差,意志力較為薄弱的孩子。比如某同學過生日,提前為其準備一份禮物,給他一個小小的驚喜,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歷史老師不能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那他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這樣才能一點一點地教導學生,完善他們的人格。
關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不僅僅是歷史老師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下面來說一下家庭和社會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二、家庭教育對學生意志力進行培養: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過:“決定未來的是孩子,決定孩子的是母親,民族的未來掌握在母親手中。”戴高樂家族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傳統,他的遠祖讓戴高樂,曾經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中英勇抗擊過英國侵略者,他的父親是一位參加過1870年普法戰爭的退伍軍人,復員后成為一名教師,戴高樂是在父親講普法戰爭的故事中逐漸長大的,他的母親約瑟夫瑪郁也是個非常愛國的女人,她經常拉著小戴高樂到墓碑前,看烈士的墓志銘,并且讓小戴高樂大聲讀墓志銘上的文字:在英勇烈士手中折斷的法國寶劍,將被后輩重新鍛造。也許是家庭的影響,玩打仗的游戲是戴高樂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上小學以后,戴高樂最喜歡的功課是歷史,戴高樂常常為路易十四和拿破侖時代的輝煌而陶醉,同時也為滑鐵盧戰役和普法戰爭的失敗而激憤,從此戴高樂選擇投筆從戎,走上了戰斗的道路;二戰中法國政府在1940年6月17日向納粹德國投降,戴高樂將軍隨后在6月18日發表六一八戰斗演說,領導法國人民繼續抗擊法西斯德國,戴高樂將軍在1940年拯救了法國,1944年解放了法國,1958年使法國免于內戰的破壞,戴高樂將軍建立了一個獨立、強大的法蘭西共和國。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
堅強的意志力并非與生俱來的,它是在后天的活動和實踐中慢慢培養起來的,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孩子意志力的發展。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采用關愛,理解式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形成例如自信,自制等好的品質是有積極作用的,而家長采取漠視,拒絕等方式則會對孩子意志力的形成起到消極作用,在一個和諧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應對困難,獨立能力等方面大都優于那些在扭曲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所以,要想從小培養孩子具備堅強的意志力,來自家庭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家長應該注意以身作則,孩子在年紀尚小的時候,沒有分辨的能力,有的只是一些簡單的模仿,往往看到家長怎么做,孩子也會跟這做,一個喜歡抱怨,怨天尤人的母親是很難造就一個性格豁達,任勞任怨,不畏艱難的孩子的,一個無所事事,只知道玩樂的父親也很難培養出勤奮上進,樂觀向上的孩子,所以,家長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其次,家長也應該盡量維護整個家庭的團結,制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家庭里健康地成長,這樣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自信,積極地面對一切困難而不畏懼。最后,從小培養孩子對意志力的認識,多給孩子講講小英雄們的事跡,帶著孩子發現身邊具有堅強意志的故事,教育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的道理,逐步讓孩子感覺到周圍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只要自己勤于學習,不怕苦不怕累,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社會環境下進行培養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且多元的社會,生活在這個年代的青少年們享受著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的幸福生活,物質生活的充裕,精神生活的豐富,都是以往所不能及的,整個社會試圖為青少年們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使之健康成長。但是,仍然有些唯利是圖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青少年的成長。國家明文規定,不允許十八歲以下青少年進入網吧,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黑網吧里待著不少學生模樣的人,到了夜里,歌廳酒吧里也是隨處可見十七八歲的青少年,在彌漫著煙酒味的環境下瘋狂舞蹈。另外,由于過多的物質誘惑,不少青少年干起了不法勾當,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越來越高,這都是因為青少年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自己的控制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事實表明,我國青少年的意志力等品質確實大大劣于以往,青少年之間存在著濃厚的攀比現象,比考試分數,比家庭條件,比身上的名牌服飾等等,彼此之間互不謙讓,把現實利益看得過重,而把那些中華民族保存了幾千年的優秀的文化傳統丟在腦后。另外,由于青少年們沒有經歷過什么困難,導致心理承受力極低,據有關部門統計,青少年自殺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當看到那一個個青春的臉龐輕易就了結生命的時候,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會感到揪心的難受,這一切或多或少源自本身意志力的薄弱,對于壓力,困難,感情上的糾結沒有好好解決,無奈選擇了這個干脆的方式,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養育成人,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沒報答就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確實是種很不通達、很不理智的行為。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況生命乎?因此,在我看來,要想利用社會這個大環境對中學生進行意志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到的事,這個任務是萬分艱難的,首先,需要得到國家相關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政府相關部門不能只說話不辦事,應該經常走訪,對于不按規定辦事的商家應該給予嚴厲的處罰;其次,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找回當年人們所固有的品質,媒體應該多報道一些有關意志力題材的新聞故事,從社會輿論上對中學生意志力的培養給予一定的支持。最后,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應該為中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在平凡的事情中也同樣能夠體現,不要非等到出了大事,遇到大難,讓我們心中那股堅強的意志力相互影響,相互支撐。
關于中學生的意志力培養,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努力,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想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的進步,在不久的以后,我們中學生的意志力在內的各個方面都會得到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麗秋.初中生注意力的培養:一項個案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6,2
[2]易莉.加強志育教育迫在眉睫[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11(3)
[3]胡耀宗.賈海寧.簡論青年學生意志力的培養[J].青少年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