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

        第1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土壤重金屬;污染因子分析;SPSS17.0

        中圖分類號:S15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113-02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人類活動對城市環境質量的影響日顯突出。文獻的作者以工業廢水,廢氣和生活廢水,廢氣為指標,運用SPSS因子分析得出全國各個城市的環境污染結果。文獻的作者應用內梅羅綜合指數法得到了土壤中同時含有多種重金屬污染的評價方法,從而獲得土壤整體污染程度。本文應用因子分析,不僅可得到重金屬綜合污染情況,還可得到每種重金屬的污染情況。

        為了更精確的掌握城市表層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本文根據城市功能不同把城市分為五個區,分別是:生活區、工業區、山區、主干道路區及公園綠地區。再根據每個區的砷、鉻、鎘、銅、汞、鎳、鉛、鋅八種重金屬的濃度指標,運用因子分析確定每個區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線性綜合指標往往是不能直接觀測到的,但它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因此因子分析廣泛應用于環境科學方面。因子分析模型:xi=ai1f1+ai2f2+…+aimfm+εi(i=1,2,…,8),其中(i)x1,x2,…,x8為8種重金屬的濃度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標準化變量。標準化處理可以消除量綱的影響,而且標準化變換不影響變量的相關系數。這里的xi都具有均值為0,方差為1的特征。(ii)f1;f2;…fm叫做公因子,它們是在各個表達式中都出現的因子。本文最后得出f1,f2兩個公因子。(iii)εi稱為特殊因子,是每個觀察變量特有的,表示該變量中不能被公共因子解釋的部分。相當于回歸分析中的殘差項,各個特殊因子之間以及特殊因子與公因子之間是相互獨立的。(iv)aij稱為因子載荷,它是第i個變量在第j個公因子上的負載,它的絕對值越大說明xi和fj相依程度越大,即公因子fj對xi的載荷量大。

        上述是對因子分析模型的簡單介紹,下面介紹因子分析的一般步驟:(i)原始數據標準化。標準化公式為x’ij=■,其中xij是第i個變量的第j個觀測量,而xj和δj分別為該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ii)應用KMO和Bartlett驗證是否可應用因子分析。(iii)計算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求出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iv)使用方差最大法進行正交變換。其目的是使因子載荷兩級分化,而且旋轉后的因子仍然正交。(v)確定因子個數,計算因子得分,進行統計分析。

        現以重慶市為例,按功能不同,把城市分為生活區、工業區、山區、主干道區和公園綠地區。以每個區中土壤重金屬元素的濃度為參考數據。這里取8種重金屬濃度,分別是x1為砷(μg/g),x2鉻(ug/g),x3鎘(μg/g),x4銅(μg/g),x5汞(ug/g),x6鎳(μg/g),x7鉛(μg/g),x8鋅(μg/g)。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1.建立指標體系和在SPSS中導入原始矩陣,并且利用分析――描述統計來將數據進行標準化。

        2.考察收集到的原有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判斷是否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利用SPSS軟件,借助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卡方檢驗和KMO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其結果如表1、表2所示。

        從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關系數較高,這8個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說明這8個變量反映的信息有很大的重疊,能夠從中提取公共因子,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從KMO和Bartlett的檢驗表可以得到,卡方檢驗統計量為905.711,相應的概率p接近0,說明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3.利用相關系數矩陣求出相應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計貢獻率。SPSS操作結果如表3。

        從上表看出旋轉前后總的累計貢獻率沒有發生變化,即總的信息量沒有損失。另外,旋轉之后,有2個因子已經提供了原資料90.147%的信息,滿足因子選取的原則:m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要大于或等于80%,特征根要大于1。這可以說明因子1和因子2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最重要的污染源,對該城區重金屬污染的貢獻最大。

        4.在根據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從表4中可得出,因子f1在主要由鉻、鎘、銅、汞、鉛、鋅構成,主要是工業交通產物,因此稱為工業與交通因子。因子f2由砷和鎳構成,稱為生活因子。

        5.根據正交旋轉后的因子得分,得出因子得分函數。

        由表5,可以寫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數:

        f1=-0.147x1+0.895x2+0.984x3+0.212x4-0.004x5+

        0.965x6+0.860x7+0.969x8

        f2=0.963x1-0.442x2+0.177x3+0.968x4-0.724x5+

        第2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

        Q938.1+3; S151.9+3A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資源之一,但現階段嚴重的土壤污染,通過多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威脅人類安全和健康,開展城市環境質量評價,日益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

        本文選取了地質累積指數法、污染負荷指數法、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和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對某城市不同功能區319個空間樣本點的重金屬檢測數據進行了污染評價。

        1.數據采集

        按照功能劃分,將城區劃分為生活區、工業區、山區、主干道路區及公園綠地區.現對某城市城區土壤地質環境進行調查,將該城區劃分為間距1公里左右的網格子區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個采樣點對表層土(0~10 cm深度)進行取樣,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試分析,獲得了319個樣本所含重金屬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濃度數據。

        本文依照未受污染區域土壤環境背景值作為評價標準[1]。現按照2公里的間距在微污染區取樣,得到該城區表層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表1:

        表1該城市表層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背景值

        元素 As(ug/g) Cd(ng/g) Cr(ug/g) Cu(ug/g) Hg(ng/g) Ni(ug/g) Pb(ug/g) Zn(ug/g)

        背景值 3.6 130 31 13.2 35 12.3 31 69

        2.污染評價方法

        2.1地質累積指數法

        用于研究水環境沉積物中重金屬污染程度的定量指標[2],不僅能夠反映重金屬分布的自然變化特征,而且還可以判別人為活動產生的重金屬對土壤質量的影響.

        利用地質累積指數污染評價標準,計算出整個城區各種金屬的污染指數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并按各種重金屬濃度的平均值進行相應的污染程度評級(表2)。

        表2城區重金屬地質積累指數及評級情況

        重金屬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污染程度

        As -0.07762 2.4802 -1.7459 無污染

        Cd 0.305682 3.0543 -2.2854 輕度污染

        Cr -0.0818 4.3076 -1.6018 無污染

        Cu 0.702895 6.9966 -3.1121 輕度污染

        Hg 0.273708 8.2515 -2.615 輕度污染

        Ni -0.22635 2.9493 -2.1113 無污染

        Pb 0.150747 3.345 -1.2405 無污染

        Zn 0.326836 5.1833 -1.6552 無污染

        可看出,土壤中重金屬Cu、Cd、Hg污染比較顯著,Zn的平均值雖然小于1,但是其污染指數最大值達到嚴重污染程度,其污染也很突出。Ni的平均值很小,視為處于零污染狀態。

        再通過提取各個區域的污染指數進行分析匯總,得到各個區域每種重金屬的級別污染指數直方圖,如下:

        圖一:各個區重金屬污染級別指數直方圖

        2.2污染負荷指數法

        該指數是由評價區域所包含的主要重金屬元素構成,它能夠直觀地反映各個重金屬對污染的貢獻程度,以及金屬在時間,空間上的變化趨勢.

        由Tomlinson等人提出污染負荷指數的同時提出了污染負荷指數的等級劃分標準和指數與污染程度之間的關系[4],通過計算得打各重金屬的污染負荷指數及可以得到各個功能區和該市的污染程度.

        表5重金屬污染負荷指數及污染程度

        功能區 PLI值 污染等級 污染程度 該市的PLI值 該市的污染等級 該市污染程度

        1類 1.83 Ⅰ 中等污染

        1.69

        中等污染

        2類 2.35 Ⅱ 強污染

        3類 1.06 Ⅰ 中等污染

        4類 1.94 Ⅰ 中等污染

        5類 1.58 Ⅰ 中等污染

        從表中的結果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對該城市產生了中等污染,各功能區重金屬污染程度從重到為工業區>交通區>生活區>公園綠地區>山區。

        2.3 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

        根據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對該城市的重金屬污染進行評價,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6 各功能區污染指數及程度分級

        功能區 1類 2類 3類 4類 5類 該城市

        污染指數 2.744 4.805 2.036 2.941 2.183 2.942

        污染級別 中污染 強污染 中污染 中污染 中污染 中污染

        表中污染指數按表6中的污染指標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得到各功能區的污染級別,各功能區污染程度的關系為:工業區> 交通區>生活區>公園綠地區>山區。

        2.4潛在生態危害指數分析

        重金屬元素是具有潛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作為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的方法之一,它不僅考慮土壤重金屬含量,還將重金屬的生態效應、環境效應與毒理學聯系在一起,是土壤重金屬評價領域廣泛應用的科學方法.

        在本文的求解中將Hakanson提出的毒性系數擬定為各重金屬的毒性響應系數[6],根據計算公式得到單個重金屬的潛在生態危害系數,結果如表所示:

        表8各種金屬的毒性系數

        元素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毒性系數 10 30 2 5 40 5 5 1

        表9 各種金屬的潛在生態污染指數:

        元素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82 340.5 16.98 108.55 1529.60 35.18 52.10 14.28

        對上述單個元素結果的分析:

        重金屬Hg與Cd均造成了極強的生態危害,重金屬Cu 與As則造成了強生態危害,Pb造成了中等的生態危害,其他重金屬則均只造成了輕微的生態危害。

        進一步得到各重金屬對整個造成的生態危害情況為:

        根據等級劃分的情況可以得知此八種重金屬以對該城區整體造成了中等生態危害。

        3.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得出了各功能區的污染程度關系為:工業區> 交通區>生活區>公園綠地區>山區,該城市的重金屬污染程度為中等程度污染。通過方差分析可得出各種方法組合的顯著程度,得到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和污染負荷指數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實驗的影響最顯著,從而得出可靠性最大的評價組合。

        參考文獻:

        [1]鄭有飛,周宏倉等,環境影響評價[M],第1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

        [2]MULLER G.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n sediments of the Rhine river[J], Geo Journal,1969.2( 3):108-109。

        [3]李保杰,顧和和,紀亞洲,基于地統計的礦業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3):1-2。

        [4]楊維,高雅玲,毗鄰鐵礦的千山景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與評價[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0.1:150-155.

        [5]鄭海龍,城市邊緣帶土壤重金屬空間變異及其污染評價[J], 土壤學報,2006.43(1): 39-45。

        第3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土壤 重金屬 污染指數 評價

        中圖分類號:X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101-01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城市土壤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土壤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城市工業區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1-3]。重金屬污染具有污染面積大、無法降解、易于遷移的性質。硅礦冶煉廠在煉硅過程中產生大量帶有微量重金屬元素的粉塵,導致周圍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元素的污染。該研究對黎平工業區某硅廠周邊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當地工業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及環境質量安全評價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樣品采集

        黎平縣工業區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向,以此為依據共設計了4個采樣方位,分別為垂直于主導風向的北向(N)和南向(S),下風向的東向(E)以及上風向的西向(W)。以硅廠邊緣為起始點,由近及遠分別采集100~300 m范圍內的土壤樣品。用小鏟取表層(0~20cm)土壤5~10個分樣組成混合樣,現場充分混合后采用四分法棄去多余土壤,最后保留1 kg左右的土壤樣品,裝入備好的塑料袋,帶回實驗室。將取好的土樣平鋪在潔凈牛皮紙上,撿出石塊、枯枝等雜物后,讓其自然風干,進一步用瓷缽磨碎研細并過100目的尼龍篩,裝瓶并貼上標簽,供分析測定用。

        1.2 實驗方法

        1.2.1 樣品前處理

        稱取0.2~0.3 g(精確到0.0002 g)過100目篩的土壤樣品于150 mL三角瓶中,加數滴水濕潤,加王水10 mL,在電熱板上加熱微沸至有機物劇烈反應后,再加高氯酸2 mL,提高溫度強火加熱至冒白煙,土壤呈灰白色或淡黃色。冷卻,加適量去離子水,小火加熱除去高氯酸,再用1%硝酸溫熱溶解,溶解鹽類后,仍然用1%硝酸定容至100 mL容量瓶,搖勻,立即轉移至聚乙烯瓶中貯存備用。

        1.2.2 樣品測定

        根據土壤樣品中重金屬含量確定過濾液是否稀釋及稀釋倍數,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定樣品中鋅、銅、鉛、鎘、鉻的含量。具體方法采用國標GB/T 17140-1997和GB/T 17138-1997方法進行測定[4]。

        2 結果與討論

        2.1 土樣重金屬含量測定

        通過對土壤樣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土壤重金屬含量。采用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二級標準作為評價依據,對各項污染物的含量限值進行污染評價[4]。質量分級標準根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綱要(試行)》(1994年)的規定,土壤污染水平等級可劃分為5個污染等級[4]。

        2.2 評價結果與分析

        通過測定土壤數據,并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和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兩種方法[5],對調查區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狀況進行了評價。由表1的單項污染指數可以看出,該硅廠周圍500 m受到不同程度的Cu污染,其中E100 m污染最重;在100~300 m范圍的土壤已經開始受到Zn的不同程度污染;在100~300 m范圍,除了W300 m外均受到Pb的不同程度污染;在100~300 m范圍,各土壤樣本Cd的污染達到中度污染程度。

        從各樣點的綜合污染指數可知,硅廠周圍土壤都達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響,樣點E100 m、E300 m、S100 m、N100 m的土壤為中度污染,其余各樣點均為輕度污染。

        從各元素的綜合污染指數的測定及對照土壤污染水平分級標準可知,該硅廠周邊土壤Cu的污染較嚴重,為中度污染水平;其他3種重金屬均為輕度污染,表明土壤輕度污染,作物開始受到污染。4種重金屬的綜合污染指數順序為Cu>Zn>Cd>Pb。

        3 結論與建議

        (1)實驗結果表明,硅廠的粉塵對其周邊的土壤造成了一定的重金屬污染,在距硅廠100 m范圍內Cu、Pb、Zn、Cd4種重金屬的含量值最大,隨著采樣點距離的增加,重金屬含量逐漸降低,其中東向污染強度最高,西向污染強度最低。南向和北向在相同距離的污染強度基本接近,由此推測該工業區常年的主導風向―― 西風是影響硅廠周邊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的主導因素。

        (2)實驗結果表明,硅廠周圍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不同。從各元素的綜合污染指數看,Cu的污染較嚴重,為中度污染水平,其余3種元素均為輕度污染。

        可見硅礦冶煉與礦業廢物不合理排放已經造成硅廠周圍土壤重金屬污染,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進一步污染,同時應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治理研究,通過采取生物修復技術、化學修復、物理化學修復[6]等手段凈化重金屬污染,使其恢復土壤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減少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鄭喜川,魯安懷,高翔,等.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現狀與防治方法[J].土壤與環境,2002,11(1):79-84.

        [2] 周啟星,宋玉芳.污染土壤修復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568.

        [3] 孫裕生,劉秀英.環境監測(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7-211.

        [4] 國家環境保護局.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第4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很多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重金屬,在排水污水、廢物時沒有達到環保標準,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保護周圍土壤,提高農產品質量,在處理中應用了化學固化方法,該方法價格成本低,處理方便,應用范圍廣。下面就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給有關人士一些借鑒。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治理;化學固化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22

        1 土壤重金屬污染危害

        1.1 重金屬污染導致的危害分析

        重金屬對土壤和水生態環境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在自然環境中,重金屬是不能被降解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到植物內部,這樣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帶來很大影響[1],不僅如此,人和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如果人類誤食了這些植物,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重金屬危害性非常大,人體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超標,對人體是致命的傷害,人體中的蛋白質,核酸會和重金屬發生作用,進而導致人體酶活性的下降,嚴重的情況還會消失,最終導致核酸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甚至會出現基因突變的問題[2]。

        1.2 分析當前土壤中的污染情況

        通過調查研究得知,農業、工業、以及城市事故污染是重金屬主要的污染來源。比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果使用含有重金屬的水體進行農作物的灌溉,或者使用含有重金屬的化肥農藥,對周圍的土壤都會造成嚴重的重金屬污染。而在工業方面,比如選礦采礦,還有冶煉和鍛造過程中,其操作的每一個過程都會產生重金屬,在排放的廢水廢氣以及廢渣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過濾消毒處理,那么水體進入土壤中,也會有嚴重的重金屬污染[3]。在這種重金屬濃度嚴重超標的情況下,會對周圍的空氣,水體,以及土壤造成嚴重的危害。而在城市當中,污水處理廠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導致污水沒有達到國家標準就進行了排放,大量的污水引入生活用水中造成污染。

        2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化學固化分析

        2.1 分析重金屬固化的原理

        為了避免重金屬對土壤、地下水造成持續的污染,在應用化學固化方法中,先要向被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固化劑,土壤中的活性就會被改變,這樣重金屬和土壤中的移釉素會相互結合,在外在形式下出現一定的固化現象,為了保證土壤有記性,遷移性等,必須進行化學處理,恢復土壤的活性。化學固化作用后,土壤中的元素都有很大的改變,最終做到對污染土壤的修復。

        2.2 沉淀在化學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在土壤中放入固化原料后,在不斷溶解中產生一定的陰離子,這些陰離子和重金屬相互結合,之后就開始出現重金屬沉淀,生物有效性等都開始降低。最為常用的固化劑有石灰石,作用機理是將土壤中的pH提高,這樣在其中重金屬元素發生沉淀,重金屬在土壤中其毒性會隨時浸出,石灰石可以減少浸出量,這樣重金屬就會被固定,不會將污染范圍繼續擴大,控制污染的進一步惡化。

        2.3 吸附在化學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通過應用化學固化方式,使用的化學元素作用在土壤層中后,這些固化材料對重金屬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原理是吸附劑對吸附質的質點有很強的吸引作用,但是處理中分為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其中的沸石是主要的添加劑,經過科學人員的研究,沸石具有特殊的Si-O四面體結構,該結構吸附性非常好,在物理吸附作用下可以將 Pb 、Cd等重金屬吸附到表面上,這樣重金屬就被固定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

        2.4 分析配位在其中的作用

        在固化過程中,會出現配位問題,不同配位表現的情況也不同,黏土礦物中層和層利用分子之間的作用相結合,這樣在實際應用中,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其金屬離子可以進入到這些化學元素的內部,和層間元素結合,之后會和SiO元素發生晶間的配合,黏土礦物添加到污染土壤中后,就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屬生物性和遷移性,這樣就對這些污染土壤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化學修復。除此之外,這些改良劑還能和重金屬離子發生很好的配位作用,將 Pb,Cd等重金屬吸收,控制其對土壤的污染。

        3 總結

        通過以上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化學固化研究,發現化學固化的作用非常大,其對重金屬污染的處理非常強,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發展中,要深入研究這一技術,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推動我國對處理重金屬污染的技術和水平,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朋成,黃占斌,唐可,等.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化學固化研究進展[J].環境工程,2014(1):158-161.

        [2]劉云國,夏文斌,黃寶榮,等.重金屬污染土壤化學固化技術與萃取修復技術的應用及修復效果(英文)[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4):129-135.

        [3]景生鵬,黃占斌,景偉東.化學改良劑對礦區重金屬Pb、Cd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1):72-76.

        第5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 蔬菜;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廣東東莞

        中圖分類號 X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227-01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屬珠江、東江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有豐富的土地、森林資源,瀕臨南海,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3 ℃,降水量1 780.4 mm,日照量1 780.4 h,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氣候條件。蔬菜在東莞農業生產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是我國供港蔬菜的生產和出口基地,2014年東莞蔬菜的播種面積保持在2萬hm2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工廠產生的廢氣廢水致使蔬菜中重金屬檢出率很高[1]。蔬菜重金屬污染問題不僅影響了東莞市蔬菜出口和菜農收入,還影響消費者的健康。本文在綜述東莞蔬菜重金屬污染狀況的基礎上,提出生產過程中的多種防治措施。

        1 蔬菜重金屬污染現狀

        近年來,東莞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大量工廠的出現,給農業土壤帶來了嚴重的污染過,特別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經過調查,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區中山市與東莞市鉛、鎘的污染比較嚴重,平均有13.2%的蔬菜樣品中鉛與鎘的含量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允許量[2]。土壤中鎘污染為5種重金屬中最嚴重,平均污染指數超過警戒線4倍,為嚴重污染等級[1]。東莞市菜地土壤整體受到了輕度的重金屬污染,以西北部污染較為嚴重,東北部污染最輕[3]。東莞市土壤中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許多蔬菜對重金屬都有積累能力,例如芥蘭對汞和鉻積累的能力較強,空心菜、白菜和油菜對鉛、鎘的積累能力強。

        2 蔬菜重金屬污染來源

        2.1 大氣污染

        東莞市有一些大型的蔬菜基地位于交通繁忙地帶或毗鄰高速公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中含有重金屬。氣體中的重金屬經過自然沉降和水沉降進入土壤。污染物以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為主,其次還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氫、氟、鉛等。

        2.2 水污染

        東莞市的蔬菜用地環境受到周邊企業工業“三廢”、城鎮生活垃圾和農業垃圾等涌入河道,使得河道里的水資源受到污染,污水中的重金屬隨著灌溉進入農田。

        2.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表現在肥料元素積累過多、多種重金屬污染嚴重、農藥和有機物污染物殘留量高等方面。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導致土壤鹽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Hg、Cd、As、Zn、Pb等重金屬。

        3 防治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蔬菜重金屬污染具有潛伏性、地域性、長期性、難治理性等特點,其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針對東莞蔬菜重金屬污染提出幾點防治措施。

        3.1 合理規劃蔬菜生產基地

        隨著社會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產區與農業生產區不斷向郊區轉移。蔬菜生產基地應該遠離工業產區和城市生活污染區,選擇環境較好的地區作為蔬菜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對基地的環境要進行實時動態監測與評價。

        3.2 隔絕污染源,控制重金屬流入食物鏈

        治理重金屬污染問題,首先最重要的是從源頭上做起,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在農業生產方面,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其在土壤中的殘留。此外,對于用來灌溉的水源,要制定相應的標準,禁止使用污水進行灌溉。土壤中的重金屬主要通過植物的吸收積累,進而通過食物鏈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控制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可減少其在植物可食部分的積累量。

        3.3 根據不同蔬菜累積重金屬的能力,合理布局

        對于不同區域主要污染重金屬,篩選出選擇可食部分低累積重金屬的蔬菜作物或對污染重金屬有強抗性的蔬菜品種栽培,并合理安排茬口進行輪作。

        3.4 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抵抗能力

        從源頭上改善土壤的組成與結構,從而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降低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累積量。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存在形態,如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可增加土壤膠體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使得重金屬元素不易被作物吸收,也可促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屬的形態發生變化,從而有效降低其毒性[4]。

        4 參考文獻

        [1] 張沖.東莞蔬菜產區重金屬污染調查評價及土壤環境因子相關性分析[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2] 黃勇,郭慶榮,任海,等.珠三角洲典型地區蔬菜重金屬污染現狀研究:以中山市和東莞市為例[J].生態環境,2005,14(4):559-561.

        第6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污染;土壤修復

        中圖分類號: X131.3 文獻標識碼: A

        據農業部數據顯示,在全國140萬公頃污水灌區中,有64.8%的灌區受重金屬污染,其中,輕度污染46.7%,中度9.7%,嚴重8.4%。重金屬污染土壤,污染物滯留時間長、移動性差、不能被降解,并可經水、植物等最終影響人類,治理和恢復難度相當大。

        一、該地區污染狀況及成因

        1、概況

        該地區位于某大型冶煉廠的西部,距廠區最近500米,存在引工業廢水灌溉現象。該地區土地多為拋荒地。

        2、樣品采集與測定

        1.2.1樣品采集

        采樣人員由環科所、環保局、冶煉廠和當地群眾代表等組成,遵照環境樣品采集技術規范,按面積隨機設采樣點。

        (1)土壤樣品:每個采樣點采集表層0-20cm土壤樣,部分樣點采集亞表層(20-40cm)土壤。

        (2)水樣樣品:采集土壤同時,采集田間及井水、河溝水等。

        (3)稻米樣品:水稻成熟時采集1個本區稻米樣品。

        1.2.2監測項目及測定方法

        (1)測定項目

        必測項目: Pb、 Zn、Cu、 Cd、As、PH

        選擇項目:Ni、 Cr、氟化物、 Hg

        (2)測定方法

        采用國標法和美國環保局推薦分析方法。

        3、土壤環境質量狀況

        1.3.1調查區土壤監測結果

        調查區土壤樣品測定結果見表1-1

        表1-1調查區農田表層土壤監測結果

        對照國家《食用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標準》,該地區土壤銅元素超標100%,鎘元素超標87.5%,一個樣品的砷超標。

        4、土壤污染成因

        1.4.1用污水灌溉。經污水灌溉進入土壤的重金屬以不同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冶煉廠廢水雖有處理,但曾有過超標排放,不符合農灌標準,用該工業廢水灌溉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因;

        1.4.2氣中重金屬來自運輸、能源、冶金和建材生產而造成的粉塵和氣體。除汞外,重金屬大多是以氣溶膠形態進入大氣,經降水和自然沉降進入土壤。結合實際,冶煉廠廢氣重金屬沉降污染不容忽視。

        二、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

        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有換土、客土及深耕翻土等,通過與污土的相混合,降低土壤所含有的重金屬,減輕重金屬對植物-土壤系統的毒害,進而讓農產品符合國家食衛標準。換土和客土用于重污染區,深耕翻土則在輕污染土壤應用。工程措施具有穩定、徹底等優點,但其投資高、工程量大,破壞土體結構,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此外,還需要對所換污土做處理。

        2、物理修復技術

        2.2.1 電動修復

        在電場作用下,經電滲透、電遷移或者電泳,把土壤污物帶到電極兩端,通過收集系統將重金屬元素收集起來集中處理。此技術能夠有效地去掉重金屬,并步入商業化發展。因為電流可以打破所有金屬-土壤鍵,其對于鉛、鎘、砷、銅等極為有效。影響電動修復的關鍵是土壤PH值,可控制PH值改善修復。

        2.2.2 電熱修復

        通過高頻電壓產生的電磁波對土壤加熱,從土壤顆粒中把污物吸出來,促進易揮發重金屬從土壤分離。該技術用來修復被Se和Hg等污染的土地。此外,將重金屬污染土壤放到高溫高壓下,出現玻璃態物質,從根本上消除污染。

        2.2.3 土壤淋洗

        用淋沅液淋洗土壤,讓吸附在土壤上的重金屬形成溶解性的金屬試劑絡合物或離子,再收集淋洗液回收重金屬,并循環。選擇提取劑是此法的關鍵,提取劑能選水、化學劑或其他液體,甚至氣體。此法適于輕質土壤,有較好的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效果,但投資巨大,限制商業了化淋洗液。此外,其也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土壤變性、土壤養分流失等。今后此種方法的重點是開發易被生物降解、對環境污染小、專一性生物表面活性劑。

        3、化學修復

        向土壤中加化學試劑、有機質、固化劑、天然礦物等改變土壤PH值等,經氧化還原、沉淀、吸附等降低重金屬生物有效性。此種方法關鍵是改良劑的選擇,常用沸石、石灰、磷酸鹽、碳酸鈣等,對重金屬作用機理不同改良劑不同。碳酸鈣或石灰主要是用來提高土壤 pH值,促進Hg、Zn、Cd、Cu等元素形成碳酸鹽結合態鹽類或氫氧化物沉淀。如果土壤pH>6.5,則Hg就可成碳酸鹽或氫氧化物沉淀。向土壤投放硅酸鹽鋼渣,對 Cd、Ni、Zn等有吸附沉淀作用。水田Cd為磷酸鎘沉淀,磷酸汞溶解度也小。沸石通過離子交換降低重金屬有效性。有機物讓重金屬形成硫化物而沉淀,而有機物腐殖酸可與重金屬離子形成螯合或絡合物。

        化學修復簡單易行,其在土壤原位進行,但非永久措施,因為其只單純改變土壤中重金屬形態,金屬仍在土壤中,易再度活化。

        4、生物修復

        2.4.1 植物修復技術

        (1)植物提取

        通過重金屬超積累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污物,轉至地上部分再收割集中處理,讓土壤中重金屬降到可接受水平。一般來說,植物提取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其在技術上也是最難實施的修復技術。現在已經有了提取不同金屬植物種類和改進植物提取性能的方法,并得到了逐步的商業推廣。

        (2)植物揮發

        經植物根系分泌特殊物或微生物,讓土壤某些重金屬轉變成揮發形態,有的植物將污物吸到體轉為氣態釋放到大氣中。植物揮發技術無須處理污物植物,既經濟有效又潛力巨大,但將污物轉到大氣中,則會對人類和生物有不小風險。

        (3)植物穩定

        利用超累積植物或耐重金屬植物降低重金屬活性,減少被淋洗到地下水或經空氣進一步擴散污染的可能。通過金屬根部積累、沉淀或根表吸收固化土壤重金屬。如植物根系分泌物可改變土壤根際環境,改變多價態Hg、Cr、As價態和形態。此外,植物根毛也能直接從土壤交換吸附重金屬增加根表固定。

        2.4.2 微生物修復技術

        利用微生物對金屬的沉淀、氧化、吸收、還原功效,降低土壤中金屬毒性。某些微生物嗜重金屬,用其凈化重金屬污染土壤有獨特功效。在長時間受鎳脅迫的土壤中,有微生物產生抗性機制來降低鎳毒害,并經吸收、沉淀、絡合等來減少重金屬遷移和生物毒性。同時,微生物細胞內金屬硫蛋白對Zn、 Cd 、Hg、 Cu等有強烈親和性,有富集和抑制重金屬毒。但是,微生物修復土壤能力有限,只可以適用在小范圍。

        5、農業生態修復

        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農藝修復,有調整作物品種、改變耕作制度、種植非食物鏈植物、使用可降低土壤重金屬的化肥、增施固重金屬有機肥等;二是生態修復。調節如土壤養分、水分、pH值及氧化還原狀況和外界的氣溫、濕度等,調控污染物所處環境介質。

        6、組合修復技術

        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可謂是系統性工程,修復技術多,各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局限性;單一技術效率不高,預期目標實現困難。所以,需要應用2種以上技術加以綜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結論

        土壤作為我們生存的主要條件,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我國亟需解決重金屬土壤污染問題。本文監測分析項目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基礎上,評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旨在推動重金屬污染土壤有效修復與綜合治理。

        參考文獻:

        第7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環境監測;重金屬元素;取樣;分析方法

        中圖分類號: X83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6-79-2

        引言

        隨著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化,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防治重金屬污染成為我國重要的環保工作之一。為了從根本上減少重金屬污染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種種危害,對環境監測中的重金屬元素進行分析,是解決重金屬污染的首要任務。本文將對污染源及危害進行概述,然后對重金屬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論述。希望本文的探討能給監測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借鑒作用,使重金屬元素的檢測工作更加高效進行。

        1 重金屬污染源頭

        無論作為化學元素本身,還是作為化工原料來講,重金屬元素都具備毒性。隨著工業的發展,重金屬廣泛應用于各個生產領域,造成了城鄉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源頭。工業方面,煤礦運輸中的揚塵,煤礦以及化工產品的燃燒,鋼材的冶煉等環節會產生有毒重金屬。接著有毒金屬物質,隨著大氣的流動,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另外,工業生產會留下大量工業廢水,未經檢驗合格的污水任意排放到周圍的水源中,造成周圍的水體污染。農業方面,化學肥料的使用使有毒的重金屬離子殘留在土壤中,經過時間的積累土地質量越來越差,對農業產量和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人民生活方面,電池等化工廢棄物被人為丟棄,沒有經過處理的重金屬滲入地下,其中的重金屬離子同樣給環境造成污染。交通方面,尤其是繁華地帶,交通事故引起的汽油泄露、汽車焚燒等后果也成為重金屬離子流入大氣的主要途徑。因此,工業、農業、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源頭,這也是環境監測的主要方向[1]。

        2 重金屬污染危害

        重金屬污染會很大程度上造成空氣、水體、土壤等污染,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見,重金屬的污染危害直擊人類。當重金屬殘留物流入到空氣中,空氣的流動加大了重金屬污染范圍,使其波及范圍廣,危害性大。土壤和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在降解上更是存在極大困難。從生物角度講,食物鏈的進程中具有富集作用。也就是說,有害物質經過食物鏈的層層遞進集中進入人體內導致各類疾病引發。在我國,地區性重金屬中毒的例子比比皆是,重金屬的污染具有地域性,采礦業及工業匯集的地方,重金屬污染會更加嚴重,使周圍的人民健康帶來威脅。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都離不開空氣、水體、土壤。因此,重金屬污染不盡快解決,污染速度之快將會給地球帶來不可想象的災難。針對重金屬的環境檢測分析刻不容緩。

        3 重金屬分析方法

        3.1 分析方法的選擇

        通過重金屬污染的源頭與危害分析,重金屬元素主要存在于大氣、土壤、水源中,所以環境監測中的重金屬污染分析主要針對大氣、土壤、水源,分別對空氣、土壤、水質進行采樣分析,根據樣品中金屬元素濃度和元素間的相互作用來選擇分析方法。一般來講,得到推廣應用的有光分析法,電化學分析可以通過使用儀器設備對樣品中的重金屬元素進行檢測。光分析法,原理上是利用紫外線的分光性,通過原子的光譜吸收與熒光反應,辨別重金屬物質的分布狀況。電化學法,是結合生物分析法在環境監測中使用。為了監測的準確性與便捷性,分析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樣品中重金屬含量以及分析指標進行選擇。

        3.2 樣品制備

        環境污染特e是水體、土壤污染問題越加突出,加強重金屬污染的鑒別,需要采集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樣品。樣品制備主要包括對污染固體和水體的取樣。比如,垃圾的焚燒物、含鉛汽油、輪胎焚燒殘留物、工廠附近的廢水和家用廢棄電池都是可進行采集的樣品。根據污染源特性,利用合適的采樣工具,進行不同深度的樣品制備。在采集之前,需要分析測定污染體的酸堿度,重金屬離子的含量。金屬污染物樣品的制備是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的前提,直接影響儀器的分析結果、監測結果的準確度。在環境檢測中,重金屬的含量比較低,如果制備樣品時沒有注意規范操作,制備樣品混入其他物質,增加了分析結果的干擾項。樣品制備還需要采集有代表性的樣品,制備環節需謹慎操作[2]。

        3.3 液體樣品預處理

        進行液體的預處理,實質上是對吸附在液體表面的雜志與有機物質等進行處理,目的是消除對分析結果的影響,減少監測誤差。在液體樣品處理之前,應用洗滌液將預裝樣品的瓶子進行清潔,然后在弱酸性的溶液中放置十五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盛裝液體樣品。處理方法采用化學過濾法,使用孔徑為0.45微米的濾紙進行過濾,將酸堿度降低到1到2之間。若使用硝酸溶液,硝酸的加入其溶液的質量比例為1:500,重金屬溶液可快速溶解到溶液中。保存后應用氯化酸消解方法進行試驗。采用堿性溶液防治樣品揮發。消解過程中,用電熱板進行加熱。消解法被普遍應用在重金屬檢測試驗中,具有方便、高效的特點。

        3.4 固體樣品預處理

        固體進樣法是固體預處理中最直接的一個方法,在土壤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固體進樣法是針對固體懸浮液進行取樣,即將固體當作液體樣品,進行一定的稀釋后再詳細分析。針對高要求的固體樣品,也可以采用特定的預處理。特定的固體樣品預處理,包括酸分解進樣法、固體懸浮液法、堿熔法等。幾個方法中通常以酸解法為先,酸解法無法滿足要求時,可采用高溫堿熔法。進行高溫消解時,可利用高壓微波加熱,使消解方式更加高效。通常電熱板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電熱板的加熱時間較長,易造成元素的損失與揮發。高R密封加熱,能夠減少試劑中元素的損耗與揮發性[3]。

        3.5 空氣樣品預處理

        在化工與煤礦廠集中地帶,周圍空氣中重金屬離子含量較大,便于采樣和研究。利用中流量采樣器,采集固定污染源排氣筒中顆粒物,以此分析其中的重金屬含量。在采集過程中注意避免降雨天氣,在風向穩定、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進行采集。由于空氣采樣的較難實施,采樣人員需要學習有關檢測技術規范,正確使用儀器設備。采樣后,將樣品濾膜用錫箔紙夾好,放在干燥箱內保存,便于日后實驗室的分析測試。空氣樣品的預處理可參照固體樣品處理方式。

        3.6 污染程度分析

        水質和土質的污染受到金屬污染實際上是重金屬含量的超標,超過的標準越多,污染程度越嚴重。實際監測中,重金屬元素的樣品含量分布,可經過多種分析方法體現,進而確定重金屬的污染程度。通常可以采用公式法計算,污染程度用單因子指數表示,不同重金屬的采樣點單因子指數不同,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屬的實際檢測濃度為變量,污染程度與其成正比。該金屬元素的背景值為定量,背景值的大小有關采樣區域,污染程度與其成反比[4]。

        4 結論

        重金屬污染是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的污染之一。在“十三五”規劃中,國家出臺了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相關政策及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家的指導與支持使金屬元素污染防治工作更加高效。做好環保防治工作,需要在環境檢測中加強對重金屬元素的分析。本文分析了重金屬污染的源頭和危害,分別闡述了液體樣品和固體樣品,制備過程及監測之前進行處理的注意事項。根據分析結果以及重金屬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防范措施和治理措施。以上針對監測環境中的重金屬分析方法的探究,可供監測工作人員參考。除此之外,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在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時,更重要的是,提升企I及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有這樣,重金屬污染問題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決。保護與治療應雙管齊下,將我國的持續發展戰略方針實施到底。

        參 考 文 獻

        [1] 龔海明,馬瑞峻,汪昭軍,葉云,胡月明.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技術發展趨勢[J].中國農學通報,2013(02):

        140-147.

        [2] 張霖琳,薛荔棟,滕恩江,呂怡兵,王業耀.中國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監測技術與方法綜述[J].生態環境學報,

        2015(03):533-538.

        第8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關鍵詞:礦山 重金屬 生物修復

        礦產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源泉之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目前95%的能源和80%的原材料是依靠開發礦產資源來提供的,因此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礦業,但是礦業又是個污染相當大的行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礦山的開采不斷加大,礦山的開采伴隨著很多環境問題的產生,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其中礦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對環境污染嚴重,污染水源,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必須有效地處理礦山固廢以及廢水。

        1、礦山重金屬的來源

        金屬礦山開發的開采、選洗、冶煉都會向環境中排放重金屬元素,原生硫化物礦床在開采利用過程中,廢棄的硫化物經過長期的自然氧化、雨水淋濾而導致重金屬元素大量進入礦區。硫化礦物的氧化反應速率除與反應時間、溫度、硫化礦物的含量、種類有關外,還與外界環境如氧氣、水、生物活動特別是氧化鐵桿菌等有關。固體廢物的風化可以導致重金屬元素的淋濾釋放,特別是鉛鋅礦、汞鉈礦在開采利用過程中,尾礦廢石中的鉛、鋅、砷、鉈以及伴生組分如鎘、鉻、銅在地表水的沖洗和雨水的淋濾下進入土壤并累積起來。

        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遷移分布行為受到土壤pH值、有機質、礦物組成、陽離子代換量等性質的制約,如鉈在土壤中的含量與有機質含量有明顯的正相關性,而與土壤中的粘土礦物含量呈負相關性。通常情況下,表層土壤中含鉈量較高,深層土壤與土壤下伏的基巖中含鉈量低,錳礦物對重金屬元素有著強烈的固定作用,這使得重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明顯高于河流沉積物。

        2、重金屬的危害分析

        重金屬在土壤一植物系統中遷移直接影響到植物的生理生化和生長發育,從而影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當土壤被重金屬污染后,重金屬在土壤中累積,當達到一定程度便會對作物產生不良影響,不僅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而且通過食物鏈最終影響人類健康。如鉛能傷害人的神經系統,特別對幼兒的智力發育有極其不良的影響;鎘的毒性很大,在人體內蓄積會引起泌尿系統功能變化,還會影響骨骼發育,如1955年發生在日本神通川地區的“痛痛病”,就是因為該地區的土壤一植物系統受到鎘的污染;1953年日本水俁氮肥廠的乙酸乙醛反應管排出含有氯化甲基汞的汞渣流入水體,有毒物質被魚、蝦、貝類食人后,由食物鏈進人人體,導致了“水俁事件”的發生。在中國,隨著污灌面積不斷擴大,土壤重金屬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如沈陽、蘭州、桂林、萍鄉等地重金屬污染均較明顯;湖南株洲的冶煉廠和化工廠附近地區的重金屬汞、鎘、鉛的含量均超標,對人和家禽健康危害很大。土壤重金屬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已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工作者的普遍關注,對其治理成為目前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3、礦山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指一切以利用生物為主體的環境污染的治理技術。它包括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也包括將污染物穩定化,以減少其向周邊環境的擴散。這是一種利用各種天然生物過程而發展起來的現場處理各種環境污染的技術,生物修復的處理費用比較低,而且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小、生物處理的效率相對也比較高。

        3.1植物修復

        植物修復技術是利用植物提取、吸收、分解、轉化或固定土壤、沉積物、污泥或地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技術的總稱,也就是將某種特定的植物種植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而該種植物對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將植物收獲并進行妥善處理后即可將該種重金屬移出土體,達到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的目的。植物提取是目前研究最多并且最有前景的方法。目前發現的具有超累積能力的植物約400多種。植物提取技術首先要篩選出超累積植物,植物提取利用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金屬污染物,并在植物地上部分富集對植物體收獲后進行處理,從而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

        植物修復技術目前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植物修復技術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重金屬污染的問題,而是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吸收或吸附到植物體內或根部.然而如何防止富集在植物中的重金屬重新流入到環境和食物鏈中,怎樣有效的處理植物中的重金屬以及防止產生二次污染等。

        3.2微生物修復

        除了植物修復技術外,重金屬污染的處理措施還包括有微生物技術。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微生物修復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對重金屬的親和吸附或轉化為低毒產物,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污染程度。在長期受某種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生存著數量眾多的、能適應重金屬污染的環境并能氧化或還原重金屬的微生物類群。對于某些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以利用微生物對重金屬進行固定、移動或轉化,改變它們在環境中的遷移特性和形態,從而進行生物修復。微生物主要通過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溶解和沉淀作用、氧化還原作用和菌根真菌與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關系對土壤中重金屬活性產生影響。

        3.3動物修復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動物(如蚯蚓和鼠類)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隨著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與應用將不斷深入并走向成熟,特別是微生物修復技術、植物生物修復技術的綜合運用將為有毒、難降解、有機物污染土壤的修復帶來希望。

        4、結論

        酸性礦山廢水和尾礦是造成礦山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礦山重金屬污染研究中,測定礦區有毒、有害重金屬元素的總量及其在不同環境介質中的賦存相態,區分重金屬元素的來源及其在礦區的運移途徑;綜合利用重金屬元素污染的評價方法,從環境地球化學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出發,加大礦山重金屬元素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敬勇,常向陽,涂湘林.礦山開發過程中重金屬污染研究綜述.礦產與地質.2006年l2月

        [2]楊先偉,張滿滿,王潤沛,陳龍雨.礦山重金屬污染及植物修復研究進展;2010年第21期

        第9篇: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范文

        我們已知綜合系數比較嚴重的區域,以及污染比較嚴重部分取樣點。綜合考慮自變量,本地用地類型,綜合周圍區域用地類型,以及題中的實際數據,比較全面的分析了該城區不同區域重金屬元素對土壤污染的原因。

        關鍵詞:表層土壤 重金屬分析 模糊數學 高斯模型 尺度空間理論

        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是多途徑的,首先是成土母質本身含有重金屬,不同的母質、成土過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屬量差異很大。此外,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也造成重金屬對大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一、 交通區和工業區大氣中重金屬沉降

        大氣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及汽車輪胎磨損產生的大量含重金屬的有害氣體和粉塵等。它們主要分布在工礦的周圍和公路、鐵路的兩側。大氣中的大多數重金屬是經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進入土壤的。如瑞典中部Falun市區的鉛污染它主要來自于市區銅礦工業廠、硫酸廠、油漆廠、采礦和化學工業產生大量廢物,由于風的輸送,這些細微顆粒的鉛,從工業廢物堆擴散至周圍地區。南京某生產鉻的重工業廠鉻污染疊加已超過當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車間煙囪為中心,范圍達1.5 km2,污染范圍最大延伸下限1.38 km。俄羅斯的一個硫酸生產廠也是由工廠煙囪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公路、鐵路兩側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為主。它們來自于含鉛汽油的燃燒,汽車輪胎磨損產生的含鋅粉塵等。它們成條帶狀分布,以公路、鐵路為軸向兩側重金屬污染強度逐漸減弱;隨著時間的推移,公路、鐵路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很強的疊加性。公路或鐵路兩側的土壤鉛含量增高,向兩側含量逐漸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鉛的含量較高沿途嚴重污染重金屬Pb、Zn、Cd,其沉降粒子濃度超過當地土壤背景值2~8倍,而公路旁重金屬濃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倍鉛除了分布在公路兩側以外,還受階地地貌和盛行風的影響,高鉛出現在低地,公路順風一側鉛含量較高。

        經過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進入土壤的重金屬污染,主要以工礦煙囪、廢物堆和公路為中心,向四周及兩側擴散;由城市—郊區—農區,隨距城市的距離加大而降低,特別是城市的郊區污染較為嚴重。此外,還與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利用率、機動車密度成正相關;重工業越發達,污染相對就越嚴重。

        此外,大氣汞的干濕沉降,也可以引起土壤中汞的含量增高。大氣汞通過干濕沉降進入土壤后,被土壤中的粘土礦物和有機物的吸附或固定,富集于土壤表層,或為植物吸收而轉入土壤,造成土壤汞的濃度的升高。

        所以該地區的各地區Pb含量均較高,而且交通區Zn、Cd、Cr、Co、Cu均較高,同時工業區由于產生大量化學廢物Cd、Cr、Cu、Ni、Pb也較嚴重。

        二、工業區含重金屬廢棄物堆積

        含重金屬廢棄物種類繁多,不同種類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樣。污染的范圍一般以廢棄堆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通過對武漢市垃圾堆放場[23]、杭州某鉻渣堆存區[24]、城市生活垃圾場及車輛廢棄場,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這些區域的重金屬Cd、Hg、Cr、Cu、Zn、Ni、Pb、As、Sb、V、Co、Mn的含量高于當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態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釋放率的影響,且隨距離的加大重金屬的含量而降低。由于廢棄物種類不同,各重金屬污染程度也不盡相同,如鉻渣堆存區的Cd、Hg、Pb為重度污染,Zn為中度污染,Cr、Cu為輕度污染。[1]

        三、生活區廢棄垃圾堆積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不注意,垃圾的分類和回收,經常隨便的處理廢電池,舊電器等具有化學元素的日常用品造成了許多重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沉降和堆積,而且人們大量的使用塑料袋均會造成表層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這些都是生活區的污染原因。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AV | 久久国内精品综合 | 日本午夜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