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暴力對策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校園暴力;成因;預防
中圖分類號:G63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4-0088-01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社會和學生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所以研究校園暴力成因和干預策略尤為重要。
一、校園暴力的成因分析
校園暴力已成為威脅校園安全的嚴重問題,隨著青少年犯罪率增高并伴有年齡層下降,校園暴力已演變成一種社會現象,下面通過具體案例分別從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因素來分析校園暴力的成因。
(1)個人原因。青少年的年齡階段決定其心理、生理正處于不成熟期。當處于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時,大多數青少年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而且,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在面對挫折時,不愿與家人溝通交流,在壓力下尋求不正確的發泄方式,成為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
案例1:2013年9月某日,在某中學校門50米的拐角處,高一A同學伙同本班三名男同學對同班B同學進行毆打,致使B同學脾臟破裂,被保安發現后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后經當事人A回憶,兩人矛盾的起因是B在食堂打飯時插隊,A與B在食堂發生口角。放學后,A召集另外三名同學將B在校門口堵住,帶到拐角處進行群毆。A本想小小地教訓一下B,卻不料幾輪拳腳后造成B脾臟大出血。事后,因及時搶救,B保住了性命,而A及三名同學共同承擔醫療費,并受到了留校察看的嚴肅處分。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群體法制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非常容易因小事采取過激行為。特別是當團體行動時,個人的身份意識進一步弱化,來自團伙的壓力使青少年進一步陷入校園暴力之中。
(2)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啟蒙教育,教育方式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控制力和自制力。家庭氛圍的緊張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和暴力傾向。
案例2:成都某高二C同學是學校出了名的“惡霸”,長期向低年級學生強行索要錢財。許多有過被打經歷的學生說,他們與C并不相識,常常是在買零食時被盯上,如果不乖乖把錢交出來,就會遭受拳打腳踢。后經C的同班同學反映才知道,C父母很早離異,他跟隨父親生活,但父親平日好吃懶做、嗜賭成性,C在家中經常遭受打罵。
在案例中,C同學的暴力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響,父親的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使C變得自暴自棄,并形成攻擊性人格。對于教育問題突出的家庭,學校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引導,減少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
(3)社會原因。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逐漸吹進了校園,泛濫的不良文化誤導著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著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其次,一些媒體對某些暴力事件的過度渲染,校園暴力自拍視頻被頻頻上傳,以及相關部門對網絡暴力視頻監管不嚴等,都對青少年產生了負面影響,誤導學生將暴力行為及一些社會不良風氣視為可接受的行為模式,成為暴力事件頻頻發生的誘因。
二、校園暴力的干預策略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針對青少年不穩定的心理狀態,學校要積極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幫助學生進行壓力釋放。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發現問題要及時給予溝通引導。同時,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定期對學生開放。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時,注意尊重學生的隱私,幫助青少年健康順利地度過心理叛逆期。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應把重心從成績提高轉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上。在學校教育中,既要重視科學知識的灌輸,更要注重學生行為規范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個人行為的約束,培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讓學生學會在社會生活中正確地判斷是非和解決矛盾,從根本上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
(2)定期召開家長會,做到家校共同監督。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也是杜絕校園暴力發生的有力保障。這就要求學校要積極建立起與家長的溝通平臺,如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交流會等,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子女的在校情況并真正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之中。學校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認真聽取家長的建議并對現有教育方式及時調整。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不僅提高了家長的教育水平,保障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能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將校園暴力消滅在萌芽之中。
(3)學校加強安保力量,在源頭上防止暴力行為的發生。學校要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加強安保力量,隨時監控學校內的人、物、事和環境。對校門周圍的環境定時巡邏,對社會青年在校門口聚集的現象要嚴密監控。學校要通過建立有效的安全網絡,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消除學生上學、放學途中的安全隱患。
校園暴力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消除校園暴力問題任重道遠。家庭要切實履行在青少年成長中的責任,學校要將校園管理和心理教育落到實處,社會則需要凈化網絡環境、建立和諧的輿論氛圍,這三種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扼制校園暴力的發生。
參考文獻:
研究以德育教育為平臺,以活動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線,多方面多渠道加強安全知識的教育,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全體師生自救互救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工作技巧,保護學生在校期間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對傳統的校園安全教育模式的一種突破和創新。
關鍵詞:中職學校;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近年來校園突發事件給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后果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面對我國目前的獨生子女現狀,學校除了承擔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要承擔起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變和處理能力。解決這個難題的重點在于提升教育工作者在突發事件面前的應變和處理能力。為了更真實的了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園突發事件中的處理能力和策略,在我校教職工中開展了調研。通過問卷分析,總結出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在處理校園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相關策略。
一、調研目的
此次調研重在了解掌握教師對校園突發事件的認識、處理辦法、心理特征及教師對學校現有關于校園突發事件系列教育活動的認識。進而分析和總結,為提高學校應對校園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和學校針對校園突發事件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提供相關依據和建議。
二、調查對象
此次教職工的問卷調查,共發問卷165份,回收有效問卷163份。從年齡上涵蓋了老中青教職工;覆蓋一線教師、班主任、學校行政、工勤人員;覆蓋了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師。問卷調查的覆蓋面上達到了100%,保證了問卷調查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三、調研結果
(一)教師層面
1、校園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作為一所集教學、實訓、住宿為一體的職業學校,校園突發事件的類型很多,有自然災害事件、校園安全和事故突發事件、校園管理事件、政治類突發事件、網絡和信息安全類事件、校園暴力事件、中職生心理危機、教師傷害事件等。在調查問卷中139名教師都經歷過校園突發事件,只有24名教師未經歷過,而這部分教師從教師年齡和工作崗位分析以年輕教師和行政人員為主,他們從事教育工作時間比較短,和學生接觸面窄,還沒有遇到和經歷過校園突發事件,也缺乏處理和解決校園突發事件的經驗。從問卷調查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師在經歷過的校園突發事件占多數的是校園管理類事件如教學事故、師生矛盾沖突;校園暴力事件如學生斗毆、偷竊、賭博等。中職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自我意識增強,但自控能力不足,做事容易沖動。當自主性被忽略或個性伸展受到阻礙時,他們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無所適從和反抗,有時用過激的行為方式去掩飾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比如通過逃課、頂撞教師、打架斗毆等違紀違規現象,顯示自己的勇敢。此時教師如果引導不好,個別學生漸漸就會形成了反叛的人格傾向,容易偏離職業發展的正確道路。
2、教師對于校園突發事件的關注度不夠
通過問卷分析共有128名教師選擇關注和偶爾關注,有43位教師選擇無所謂和不關注,表明我校教師在校園突發事件的上存在認識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視的問題。作為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從學生的生源結構上分析,90%的學生在中考中失利,繼而進入職業學校;少部分學生是在初高中輟學后重返校園,由于在普校學生學習基礎差,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愛,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精神狀態容易出現一些扭曲,這部分學生將在社會上沾染的不良習慣和行為帶入校園,給校園帶來了一定的危險因素,同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現階段我校每年都會發生一到兩起校園暴力事件,通過分析產生暴力事件的主要因素,就是因為學生之間的矛盾缺乏自我化解的能力,同時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繼而引發嚴重的后果,這對于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校園突發事件尤其是學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工作上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不夠,那么校園的和諧穩定就沒有辦法得到根本的保證。
3、如何提升教師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的能力
(1)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2)將教師學習應對突發事件相關知識納入教師培訓體系,并指導教師進行自主學習。
(3)加強教師的政治敏感度。
(二)學校層面
1、學校在校園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觀念陳舊、管理落后、投入不足三大問題。
為了解除這些安全隱患,學校首先必須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配備專業消防管理人員。安排學校綜合治理辦公室的正式教師接受系統完善的培訓工作,能夠熟練使用校園消防設施。組建教師、學生干部滅火隊,當發生突發火災時,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在校園消防隊的培訓工作一定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必須讓校園義務消防隊的成員熟練操作消防設施,能夠撲滅校園初期火災。
2、在對學生開展的安全教育上,教育手段單一,教學效果一般。
3、預形成和完善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預警機制。
(三)社會層面
1、公開透明處理校園突發事件。
2、全力凈化校園周邊環境。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頻繁發生的校園突發事件,已經成為影響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社會聲譽的一大難題。面對復雜多變的突發事件,中職學校管理者絕不能畏縮、逃避,而應本著“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態度,摸清突發事件的本質,掌握其規律,構建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運行機制。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是個系統工程,也是復雜的動態過程,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全力支持,只有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綜合治理,持之以恒,才能還校園一片祥和與寧靜。(作者單位:西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學校危機管理探討.職業教育研究
[2]馬桂榮.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對策.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把課堂還給學生,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有些教師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當等原因,有的課堂討論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課堂討論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1 課堂討論在對傳統的反叛中走入誤區
重形式輕效果,華而不實。有的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是為了體現新課程的“師生互動”的理念,根本不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于是動不動就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些原本只通過簡單講授或學生獨立學習就可以獲得的知識,卻花時間、費力氣反復討論交流。有的甚至把教材中一些毫無爭議的問題都拿來討論,結果往往是學生對這種形式失去興趣,討論不起來或討論跑題。這種不切實際、生搬硬套的做法,導致課堂討論的形式化和表演化,其結果只能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講數量限時間,浮光掠影。有的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把傳統的“滿堂灌”演變為“滿堂論”,一節課提出十多個問題進行討論,課堂容量是增大了,卻沒有收到什么效果。“時間不多了”,“就立即組織小組討論”,這是易犯的毛病,沒有任何中間過程就展開討論。只求形式沒有過程的討論,反而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獨立探究的機會。這樣的討論,充其量只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
求自主疏指導,失控失度。有的課堂討論,追求的是學生完全的自由,教師成為旁觀者。表面看來,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了,但這樣的討論有可能忽略了課堂的實質。由于小組成員程度不一,對問題的理解水平有差異,在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若不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認知特點加以指導、點撥,課堂討論將會變得雜亂無序,甚至盲目。學生看似成了課堂的主人,實際上是失去了控制的“假繁榮”。與此同時,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缺乏參與討論的勇氣而選擇了沉默,從而大大降低了課堂討論的參與度。要實現課堂的有效討論,就必須分析現狀,尋求對策。
2 精心選擇討論的內容,提高討論價值
把握課堂討論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思品課堂討論內容的選擇應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根據相關結合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討論題。討論點應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問題要面向絕大數學生;又要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問題的難度應適宜。如果問題太簡單,會影響學生興趣;但討論的問題過難,不僅廣度不夠,而且不能激發學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樂趣。如在講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時,結合近年來科技成就讓學生討論:①我國重大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說明了什么?②探月工程飛行試驗成功,能否說明我國整體科技實力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③青少年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些話題既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結合一些時政熱點,難易適度,切口較小,話題也有梯度和縱深,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選準課堂討論問題的角度和梯度。課堂討論問題的設置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能為學生所接受,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即多角度理解。富有啟發性、探索性,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利于實現教學目標。如在學習了《增強自我保護》時,設置情景討論:小強放學路上被幾個社會青年攔住搜身,并被搶去50元。這幾個社會青年要他第二天帶50元錢來,否則還要收拾他。小強可能采取什么對策并說明理由。問題的設計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能引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想,使課堂討論積極、主動、有興趣。
3 準確把握討論的時機,適時安排課堂討論
在學生意見分歧較大,需要共同探究時進行討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出現意見不統一、各抒己見的情況,這時安排課堂討論,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了《做負責任的
公民》之后,設置情景讓學生討論:“與我無關嗎?”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結束了,場地上留下了五顏六色的飲料瓶、廢紙和食品
袋……請同學就“這些廢棄物不是我丟的,該不該撿”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教師沒有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動腦思考解決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交流、討論、碰撞,最后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教學效果水到渠成。
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時進行討論。新教材中有許多開放性的討論題,答案多樣化,但學生往往考慮問題單一,想不到多種答案,這時可采用課堂討論。如在學習《特殊保護》后,筆者讓學生討論: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有發生,引起社會各方高度關注。請就中學生如何避免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提幾條建議。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問題拋出后,學生感到有點困難,課堂一片寂靜。筆者留給學生“緩沖”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深入、獨立思考,并提示學生可從心理、道德、法律三個方面作答,也可從青少年、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提建議。這不僅使問題迎刃而解,而且使學生學會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創新火花。
關鍵詞 中職學生 人際關系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步上升。有調查發現,青少年對人際關系運作的滿意度偏低,約10%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朋友,60%的青少年與外人只發生表面的接觸,只有1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人際關系和諧”,還有80%的青少年不愿向他人吐露“真心、真情、真話”;不僅如比, 29.6%的青少年也認為“當前最大的苦惱”是“不被人理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生理與心理發育會產生急劇變化,處于充滿矛盾且很不穩定的時期,同時又會面臨許多不利因素,容易造成心理危機。只有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心理調適方法,學會與家人、教師和同學正確的相處模式,才能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提升中職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在中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團體輔導與箱庭療法等,但這幾種方法不能真正深入到中職學生求助者的內心深處。近年來,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受到許多治療師和求助者的青睞,它能夠幫助求助者深入思考人際關系,所以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給教師的心理咨詢工作帶來了更加直擊學生心理困擾的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學生的負面情緒,解決人際關系的困擾。
1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由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1916―1988)女士創建,被譽為家庭治療師的先驅。治療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所有人的應對方式,治療師會幫助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并掌握一些更適宜的溝通技巧與行為方式,幫助求助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變化,并對自我進行肯定。其治療目的是為了讓求助者正視并認同自己,幫助他們體悟自身存在的豐富能量與大量的資源,讓生命將更加自信堅定、快樂平衡。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許多人際困擾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家庭環境因素有關的,因此可以通過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解決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
2通過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解決初中生人際問題
2.1幫助學生積極面對人際問題
大部分人際關系有問題的學生都不能通過自身的嘗試解決人際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無法正確找到問題根源。這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曾努力過,但卻并未取得顯著效果。在父母眼中,他們會覺得孩子太過自卑或自負;在同學眼中,這些同學是不合群且不應該跟他們說話的。這類外在評價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導致他們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則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人們因相同而有所聯結,因相異而有所成長,健康的人際關系建立在價值平等的基礎上。所以作為中職學生應以積極的心態接受人際關系處理不當這個問題,提升個人價值,才能取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2.2系統化的咨詢理念幫助消除人際隔閡
中職W生在進入青春期前多是處在以父母為主導的家庭人際關系中,但進入青春期后,叛逆的心理會讓學生想對父母的建議進行反駁,從而滿足內心存在感的實現。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依舊使用與之前教育孩子所使用的相同的交流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更加反彈的心理,而這種反彈心理也會一直伴隨孩子整個青春期。“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到: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會盡其所能地做到最好,同時也可以幫助父母體會到:父母通常會重復其在成長過成功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使這種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2.3運用積極的正向導向幫助學生
薩提亞心理治療模式作為積極心理學的補充內容,它強調“問題本身并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因此,教師在在改善一個學生的人際關系應對方式上,要注重如何去解決他的人際關系,而不僅僅局限于解決出現的問題,治療時多多關注積極正向及健康的方面。運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進行咨詢時,就可以幫助種子學生從過往失敗的人際交往中找到一些積極的正向方面,在每一次的咨詢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內在追求,激發他們的內在正向能量。
2.4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價值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重視學生自我價值的體現。自我價值是個人力量的源泉,當人們喜愛并欣賞自己時,身體內部的能量會有所提升,如果能夠協調使用這些能量,那么我們的身體就會成為一個運轉順暢的系統,有力地支撐我們應對并不完美的現實生活帶來的挑戰。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部分是在中考中失利的,也有部分是由于家庭因素選擇中職道路,因此此類學生看待事情多以負性評價為主,自我價值感較低,無法對自我進行正確評價。面對人際關系的挑戰時容易沒有自信,不能正面面對與人交往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薩提亞治療模式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他的原生家庭圖、一起探討他及家人、朋友、長輩的內在冰山,讓學生看到隱藏在行為、應對姿態以及觀點背后的真實自我。通過幫助學生正視,進而滿足的內心期待,讓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知覺,感受到自己面對人際關系時心態的轉變,不再懼怕由于人際問題給自己帶來的痛苦。隨著來訪者自我價值的提升,他的觀念也會發生變化。通過薩提亞治療讓學生成為自己的決策者,不再對自己的行為認定為是無價值的,也會珍惜自己、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減少發生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不良行為。
2.5幫助學生學會寬恕
在校園里,學生有時會與同學或老師發生沖突。而由于年齡階段的不同,其程度與表現方式也會有所差異。中職學校的校園暴力、欺凌弱小的人際問題比較常見,雖然不一定每一次的人際沖突事件都會產生嚴重的校園恐慌,但是其都會造成實施暴力和被傷害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擾時,會先從解決傷害、憤怒和怨恨等負面情緒入手,因為這些情緒往往是強烈且帶有報復心理的,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可能會促使學生又一次采用暴力行為來發泄內心的負面情緒,導致校園暴力沖突事件的再次發生。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認為:運用寬恕的心態可以幫助一個人由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從而放棄對傷害事件的報復行為。治療師通過體驗性探索來幫助學生主動看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幫助學生處理他的情緒反應,從而滿足學生的期待與渴望。通過內在冰山理論來了解其侵犯行為和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痛苦和報復心理。教師通過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抵御青春期時沖動的想法及行為,減少校園人際沖突事件,幫助來訪者療愈自己的傷口,減少校園人際沖突,維護校園的和諧氣氛。
3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在中職人際關系中的應用
3.1運用薩提亞冰山理論處理師生關系
薩提亞家庭模式將個體比作冰山,冰山從上至下分別是:行為、應對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通過這八個層面,依次看到了個體在生命中的期待、渴望與真正的自我。這是了解學生內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也是與學生產生共情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師要想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能只是以個人的經驗為依據,同時應該有理論作為支撐。冰山理論從淺至深,讓教師能夠像走階梯一樣走進學生的內心。同時也提醒教師要解決與學生之前存在的隔閡,不能只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找到問題的根源,進入學生的期待和渴望層次,幫助學生從深層次上意識到問題并作出改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常犯的錯誤則是把教育停留在表面,用條條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想法,沒有深入到學生的渴望層次。冰山理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實際操作的理論支持,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到不能只是奔波于解決已經發生的事情,忘記了發生這件事情的原因。教師有義務幫助學生發現行為背后隱藏的期待、渴望和自我。
首先,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深層渴望是什么?是否因為受到什么事件的刺激,或者處于青春期所以無法暗藏躁動的心情。其次,教師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一定要考慮事情背后的原因,接下來學生可能會做什么。所以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要及時處理已發生問題,同時還要加強預防的知識普及。最后,學生冰山層次中的“渴望”層次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才能更加完整,但是作為教師不能只是口頭說自己很愛學生,或者只把這份愛停留在日常小事中,更要滲透到學生的心理,真正從內心關愛學生,切實了解他們的需要和困惑,做一個像朋友一樣的傾聽者和建議者,讓學生感受到被愛、被認可。
3.2運用薩提亞溝通模式改善同學關系
薩提亞的五種應對姿態是人們日常行為中最主要的集中方式。例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要么是一方討好另一方,盡量讓同學開心;要么就指責對方,和對方對著干;要么是超理智,隨便對方怎么辦;要么是打岔,想到別的事情。多次反復后,學生之間就容易形成固定模式。在初中階段,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比跟老師和家長更親密,他們需要互相分享各自的煩惱和秘密,尋求可以傾聽的對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四種不恰當的應對姿態則會對雙方的關系產生影響,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阻礙了學生之間的正常交流。例如:學生會因為受到同學的指責而不再與其他人交流,通過報復、攻擊等行為來做無聲對抗。當個體的自我價值降低時,就會在行為上產生不良表現;當個體的自我價值提升時,其行為則會呈積極正向趨勢。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與他人交往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在討論時就事論事,不能因為一件事情產生矛盾就把這種負性情緒轉移到所有事情上,相信通過改變溝通方式,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改變學生之間的關系。
3.3原生家庭改善家庭關系
在父母與子女交流時,如果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多以指責的態度批評孩子。然而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于父母的指責多是唱反調、或者是超理智、打岔,不能真正領會父母的用心。而父母也很少考慮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就算考慮到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確的與孩子交流的方法。面對學生身上的不正確性格與習慣,或許可以考慮從原生家庭的長輩方面入手。比如,一個在家經常遭到父母指責和說教的學生,在學校里這類學生要么就十分內向,不愿多與他人交流;或者會選擇做出一些事情來吸引老師與同學關注的目光。對于這樣的孩子,不能只著眼于眼前的問題與行為,要考慮學生有這樣的行為是否與其原生家庭有關系。
家庭關系融洽和諧,不僅能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同時教師也能結合學生不同的家庭因素,通過家校合作,讓學生學會與父母交流,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4結語
中職階段,人際交往成為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如何應對人際關系,同時也需要家長一同配合,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中職學生開展人際關系的教育過程,可以說是師生雙向互動、共同進步的過程,面對青春期要張揚個性的中職學生,家長的權威壓力和教育已慢慢不適合。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對中職學生應對人際關系具有一定的作用,這種模式與中職階段所需要的心理需求相一致,注重心靈的觸碰與自我的成長力量,同時不需要學習太過復雜的理論,所以非常適用于中職教師。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幫助家校走進中職學生的心理,通過改善人際交往障礙,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朱貴芳.大學生人際交往閉鎖性的成因與教育對策[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66-68.
[2] 雷霞.青少年的人際關系運作能力及其培育[J].中國青年研究,2007(11):78-81.
[3] 楊明娟.薩提亞治療模式簡介[M].社會心理科學,2008(1):112-115.
[4] Banmen.薩提亞轉化式系統治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通過回收的800多份有效問卷,我們將各教工,家長以及小組成員關于如何減少中小學學生安全隱患的對策整理如下:
一、從學生自身角度,加強自身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能力
中小學生是安全問題的主體,只有加強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及時注意到隱藏在身邊的危險,盡可能教會他們使用一些消防器具,以應對突發的危險,從而把風險降到最低。
1.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只有一次,平時學習一些安全知識,掌握一些必備的安全知識技能;
2.學生自身要重視對安全知識的學習,雖然這個一般不作為考試內容,但作為一種學習的鍛煉,積累生活安全常識還是有必要的。
二、從家長角度,加強家校聯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大部分學生的假期基本上是在家里度過,因此讓學生度過一個安全的假期需要家長的督促和幫助。
1.家長和學校要相互溝通,防止學生在欺瞞家長和老師出去游玩的情況下發生意外。雙方要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不能將孩子的安全問題相互推托。家長應當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多與老師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
2.家長在空閑時間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關于中小學學生安全教育的書籍和雜志,在孩子的節假日或者接送孩子上學的過程中,記得叮囑孩子注意安全。
3.家長要端正自身態度、注重平時的行為習慣,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做一些違反中小學生安全守則的事,例如:闖紅燈等。說教不如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以身作則。
三、從學校角度,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教育
從我們回收的有效問卷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到,部分中小學在監管校園安全問題方面的力度不夠,對外來人員信息調查不夠嚴格,保安巡邏方面也欠佳,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頻率過低,教育途徑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為此,我們小組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要和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加強合作,從不同層面對學生安全問題加強宣傳,全面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可以通過組織中小學生觀看安全教育視頻、新聞事實或參加安全知識講座等以達到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組織的這些安全教育活動要能夠吸引學生學習安全知識的興趣,使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安全知識。
2.開展安全演習,將基本的安全器具使用方法和一些急救措施通過現場教育的方式教給學生,以提高他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定期進行消防演習,讓學生明確逃生路線。
3.將安全知識通過正規途徑且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例如:刊印一些關于安全知識漫畫書和雜志,發放給學生,供其課后學習。
4.學校教師應該注意把握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適當改變傳統的“嚴師出高徒”教育模式,嘗試著走進學生的世界,有時可以以自身的人生經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學校應該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發放《告家長書》、家訪等方式和學生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在交流中,針對家長在安全教育上出現的問題,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6.要嚴守校門,堅決杜絕不明身份者進入校園,防止打架斗毆以及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四、從社會角度,開展活動以豐富中小學生假期生活
針對該問題,我們覺得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為豐富中小學學生假期生活出謀劃策。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心理溝通
與過往情況不同的是,當下的初中生個性更張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與教師是平等的、相互合作的關系。但是部分教師總是喜歡憑借自己的工作經驗強制性地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因而和學生有較多沖突。從近幾年的教育現狀來看,初中師生沖突現象非常嚴重,如果在今后的心理溝通上還是沒有任何進步,勢必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教育問題。
一、初中班級管理中心理溝通不暢的原因
(一)師生對待學習的態度不一致
從年齡上分析,教師是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員,基本上達到了“術業有專攻”的狀態,所以他們對學習具有唯一性,甚至是存在極端的想法,認為學習不好就沒有未來。但是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風華正茂的年紀,將來的發展有無限可能,單純憑借“上學”的道路,并不能證明什么。因此,當下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一種自由的人生態度,認為學習是一個經歷的過程,但不見得能主宰自己的將來。在這種學習態度不一致的情況下,雙方均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前者存在一定的職權,在自己無力辯駁的情況下,就出現了體罰學生和辱罵學生的現象,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討論,給學校名譽造成了損失。
(二)學生對教師存在對立情緒
從某種程度上分析,當下的多數教師并不討學生喜歡。教師在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表面上尊重學生的看法,暗地里的“小動作”卻非常多。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向學生保證,某些事情是兩個人之間的秘密,而在不超過一天的時間內家長就對這個“秘密”了如指掌,回家對孩子各種訓斥和教育,而教師則美其名“是為了學生著想”。對于這樣的現象而言,初中班級管理當中是非常多的。因此,師生間存在著非常強烈的對立情緒。從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為了減少與教師的交流,存在著強烈的中立情況,具體表現為既不會努力地學習,也不會招惹事端,與教師保持著遙遠的距離,希望盡快擺脫教師的“魔掌。”這類學生群體數量非常龐大,如果沒有良好地開展心理溝通,那日后的教育水平將難以保證。
二、初中班級管理的心理溝通對策
(一)加強情感投入,凝聚班集體
在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步入青春期,在心理上的變化是特別明顯的。此時的心理溝通,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方法,將自身放在主導地位,以居高臨下的審視態度來完成,肯定不受歡迎。建議在今后的心理溝通上,教師應加強情感投入,具體做法如下:第一,與學生的心理溝通過程中應該讓他們盡量放松,二者平等地進行交流。例如,不要總是讓學生來辦公室談話,這時學生面對眾多的老師,再加上自身站著,教師坐著,前者不斷地聽著,不敢有任何的言語,后者大量的訓斥和說教,這種心理溝通,顯然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鑒于此,教師可以嘗試帶領學生在空曠的操場上,二者就像朋友一樣坐在臺階上聊天,這樣很容易讓學生放松心情,在交流力度上也有所提升;第二,應該積極凝聚班集體。現如今,初中學生拉幫結伙現象非常明顯,校園暴力多數發生在放學后,在該時間段,教師要么坐在辦公室不管不問,要么直接下班回家。鑒于此,教師可以嘗試與學生共同回家,特別是陪同身體羸弱以及經常受欺負的學生回家,這樣不僅給其他人以告誡,還能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心理溝通的一大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國家人才的需求,多元化的培養已經得到了社會上的認可。但如果學生可以在初中階段按部就班地學習,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鑒于此,教師應該通過合理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心地接受教育,而不是在道德壓力的作用下不得不在教室學習和死記硬背知識。竊以為,人總是有一種來自自身內部的力量,一旦激活這部分力量,辦事效果特佳。學生的內心也是如此,只要能發現其閃光點,就好比給他添加一種無形的力量,使他更加珍惜時間,加倍努力學習。具體可以經常利用班會課或單獨找學生談話等形式,舉一些中外名人艱苦求學到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或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增強說服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讓他們知道人生的價值。
三、結語
本文對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心理溝通展開討論,當下的部分教師已經開始積極轉變,在心理溝通上尊重學生、尊重自己。與此同時,仍有教師依然存在錯誤的方法,與學生心理溝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這應成為日后改進工作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心理溝通的過程中,師生必須保持平等,互相尊重各自的想法,然后教師可以按照的方針來開展心理溝通工作。
作者:謝開智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劉官街道中學
參考文獻
[1]陳栩,張建霞.初中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5(15):77-79.
學校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全面做好學校安全工作,對于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維護教育系統大局的穩定具有重大的意義。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學校教育教學設施的安全也是學生校園安全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強教育教學設施的安全檢查,及時排除隱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學生身心安全健康的發展。
鑒于學校安全的重要性,更為及時了解校園安全狀況,以便提出更實際的應對策路,我通過走訪全縣的大部分學校,做了一些調研工作,希望通過此次調研能讓更多的人對校園的安全問題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學校可以據此采取一些實質性的措施,改善目前的現狀。
當前,隨著校園安全事故的頻頻發生,學生的安全問題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社會、政府、學校以空前的力度創建平安校園,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成立安全教育共同體,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與自救能力。2、健全校園安全管理機制,降低校園安全事故的危害度。3、加強校園暴力事件研究,明晰師生的是非觀念與應對技能。4、關注青少年的心理疏導,増強學生抗挫及自我調適能力。由于中小學生并不能對自身的安全問題有充分的認識,所以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來改善目前的狀況。
一、現狀及原因分析
1、由于縣域經濟持續發展,政府對平安建設投入加大,全縣治安狀況一直較好,使得一些領導、教師、家長存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安全意識還沒有真正形成,總認為不會出現什么安全問題。有些學校對安全教育有過宣傳,但流于形式。
2、學校安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隱患。一是飲食安全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經營戶重效益、輕管理現象,有些學校對衛生管理重視不夠,工作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特別是農村學校食堂基礎設施條件落后,衛生設施差等問題仍很突出,已成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隱患。近期媒體曝光了我縣兩個鄉鎮學校的食堂衛生問題已經給我們敲醒了警鐘。
3、交通安全沒有可靠保障。隨著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學生就學半徑加大,接送學生難度增大,存在電動三輪車、面包車、三輪摩托車、非正規校車接送學生等現象。學生們對交通安全知識掌握不夠。如2009年5月王店李莊小學張某某被車撞死,2016年6月,羊冊鎮小學生王某某被車撞死。
4、部分學校應急預案缺乏可操作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一鍵報警裝置有些學校安裝率低,有些學校不能正常使用。有些學校的保安年齡偏大,如發生突況,不能保護學生。如2018年米脂縣三中砍人事件致9人死亡21人受傷。2019年9月2日,湖北省恩施市發生了致8名小學生死亡的嚴重刑事案件。
5、消防安全事故,學生取暖、用電、飲食不當而造成火災、觸電、中毒等事故。如2015年4月25日王店中心校男寢起火系學生抽煙所致。2016年11月20日,賈樓中心校男寢起火系學生玩火所致。
6、校園欺凌現象和學生身體特殊原因、心理健康方面發生的事故時有發生,有些學生因特殊疾病、特殊身體素質、異常心理狀態出現意外事故。2018年,泌陽二高一男生上體育課期間突發疾病死亡。2018年6月,泌陽六中發生了一女生從樓上跳下致使身體受重傷的事故就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7、對進入每年5月份以后,天氣逐漸轉熱,擅自到江河水庫游泳的學生數量大幅增加,溺水事故進入危險期、易發期、高發期的情況,學校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小帶大,共同和家庭做好防溺水知識的宣傳、學習,堅決預防學生溺水事故。
二、建議及對策
1、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自職責。
要使學校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做到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時時有人在,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確保學校安全工作的正常開展,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副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具體責任人。只有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職責,做到誰主管,誰負責,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共同分擔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能使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不落空。
2、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學生安全工作臺帳
學校的安全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此項工作,沒有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依靠制度來管理,才能做好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學生宿舍的安全管理來說,要想管理好學生宿舍的安全,就必須有一個學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制度,讓學生知道,在宿舍里,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如果做了,會受到學校什么樣的處理,這就是制度。在學校,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工作臺帳是學校安全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工作,安全臺帳是學校安全的底線。學校安全工作臺賬要按要求做到歸類、規范。學校安全工作臺賬包括安全工作文件(通知)、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名單、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職責、安全管理責任書、各種檢查記錄及材料和預案、各種總結和報告等,然后按內容認真進行歸類、整理并裝入檔案盒,以備查用。
3、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
有人總認為安全管理是學校的事、校長的事、老師的事。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學生的安全是全社會的事,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學校的安全管理,時時關注學生的安全,把學生的安全放在心上,才是直正重視學生的安全。學生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許多方面,為了明確責任,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只有逐層簽訂安全責任書。縣教育局與各學校簽訂安全責任書,學校與各科室簽訂安全責任書,學校與教師簽訂安全責任書。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按照雙方簽訂的安全責任書上的內容進行處理,無可推卸,依法處理。學校簽訂安全責任書是為了讓全社會都參與到學校的安全管理中來,齊抓共管,確確實實把學校的安全落到實處,確保學生的安全。
4、舉辦講座,做好安全宣傳教育,定期組織演練。
每學年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聽好各種安全專題講座。學校聘請法制副校長和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到校對師生進行法制數育,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講解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使師生受到法制教育。同時也要請交通部門、消防部門、衛生防疫部門到校給師生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消防安全知識、食品安全知識和傳染病防控知識。另外,學校還要通過校委會、班會、板報、廣播、錄像、標語、圖片、宣傳單等多種形式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宣傳教育,通過專題講座和形式多樣的宣傳,使師生懂得一些基本法律法規知識、交通安全知識、消防安全知識、食品安全知識和傳染病防控知識,樹立安全意識,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學校應該每學期組織師生進行一次演練。演練有消防演練、防震自救演練、突發事故應急演練等。進行演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校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積累集體疏散、消防救助、防災自救、應急管理突發事故等實戰經驗,幫助全校師生掌握正確的防災與逃生方法,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師生的應急快速反應能力,訓練師生的逃生技能,憧得防災和安全逃生疏散的知識,減少師生仿亡,使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5、抓好季節性的安全教育
在學校的安全教育中,還要注意季節性的安全教育。一年有四個季節,在這四個季節中,首先是秋季,秋季是新學年開始的季節,也是新生入學的時間。新老學生在一起生活和學習,他們之間還不能很快相處和了解,相反還會出現一些矛盾糾紛,發展到拉幫結伙、打架斗毆,影響到校園的和諧與安定。在這個季節里,學校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挙辦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樹立法律意識,使他們學法、懂法、守法,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爭做守紀守法的學生,共同維護校園的安定局面。其次要做的是組織師生進行防暴力突發事件的演練,通過演練,使師生懂得一些自我防范,提高師生的應急快速反應和自我防范能力,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共建平安校園。其次是冬季和春季。冬季是寒冷干燥的季節,春季風大,容易引發火災,在這兩個季節里,各地、各處常常發生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學校,在這兩個季節里,一定要做好校內的防火工作,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防火教育,禁止學生在宿舍、教室等密集的場所使用明火、電熱器、烤火器、堆放易燃物品等。做到經常檢查,并組織學生進行消防演練。第三是夏季。夏季是天氣最熱的季節,也是各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學校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傳染病的防控由于天氣熱,容易爆發流行性傳染病。學校是人口密集的場所,如果學校里有一人患有傳染病,馬上就會傳染給其他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就會越傳越多。二是防食中毒。物由于天氣太熱,溫度高,如果學校食堂不注意食品管理,飯菜容易變餿,學生吃了變質的飯,就會出現食物中毒情況,導致嚴重的后果,學生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就會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三是農村中小學還要注意防水、防電、防雷、防泥石流等方面的教育,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減少傷亡,減少損失。
在不同的季節里,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抓好季節性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6、認真組織安全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只有檢查,才能發現隱患。學校應該成立安全檢查小組,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長擔任組長,總務主任、政教主任等為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校內的學生宿舍、食堂、教室等進行安全檢查,做好檢查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向校長報告,并組織人員或者請專業人員排除隱患。對于不能及時排除的隱患,一方面要做好觀察記錄,懸掛危險標志,讓師生遠離。另一方面要以書面的形式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早日排除一切安全隱患。安全檢查不光是學校安全檢查小組的事情,是學校每一位教職工的事情,只有全校教職工共同行動起來,參與安全檢查,時時查,天天查,才能發現隱患,及時報告,及時排除,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把學校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7、認真做好矛盾排查,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學校不是世外桃園,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矛盾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在長期的相互之間的接觸和交往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教職工與教職工之間、教職工與學生之間、教職工與外界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上的閑散人員之間,才能發現隱患,及時報告,及時排除,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把學校的安全隱患消滅,確保整個校園的和諧與平安。
8、抓好學校門衛管理工作,加強夜間值班。
關鍵詞:高職學生;內約束力;現狀調查;非理性;策略
作者簡介:饒建華(1979-),男,江西上饒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陳倩(1987-),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助理講師、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郭林(1979-),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教育考試院編輯部編輯。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14-0044-04
一、問題的提出
高職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身心發展還不夠穩定,大多數研究表明,他們與普通院校學生相比既具有青年人相同的個性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易受外界影響;多數來自農村多子女家庭,自我弱勢心理普遍存在;上進心強,實踐能力弱,焦慮、煩躁情緒較為嚴重;部分學生選擇高職院校學習,自我期望不高[1]。處在這個身心發育的特殊時期,面對外界種種誘惑時,他們經常難以從本質上分辨和抵制,在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模糊、混亂和趨同的思想傾向,自身缺乏道德約束,內心也無敬畏,甚至出現校園暴力、自傷自殘等惡,給校園穩定、社會發展和個人幸福帶來負面影響。
正所謂“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社會發展進程已證明,法律法規等相關外在規范性制度對人內在行為的約束力是有限的,是短暫的,運用不當還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要從根本上減少此類負性事件的發生,必須從人的內心出發,不斷挖掘個體自身內在潛力,培養內心深處的自我約束力量,也就是本文所述的內約束力。內約束力源于個體內在自覺力量,它是指個體受先天向群性和后天社會化的雙重作用所形成的以善為取向對自我行為進行約束的內部力量[2]。它與從道德素質層面提出的自律概念有所不同,自律強調外在制度、社會準則和倫理規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內約束力包含個體社會化成分,但更加強調個體生物本能中的對血緣、親人、群體及社會的依戀。如王建宗所說“作為有生物屬性的人,其天性就存在著向親性、向群性、向師性,有著人與人親密接觸的本能,這種本能即是人社會化的趨向力,這種趨向力是人不斷適應社會的動力之源”[3]。
二、研究方法及結果分析
(一)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內約束力課題組編制的《大學生內約束力調查問卷》,問卷的設計經過預測、項目分析、鑒別力檢驗及維度分析,最終形成由31個封閉式項目構成的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7項人口學資料和31個項目,人口學資料已根據高職院校及學生實際情況稍作修改;經過預測后正式問卷總Alpha系數為0.830,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整體擬合指標NFI、TLI、CFI分別為0.90、0.92和0.88,RMSEA為0.056,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問卷采用四級評分(1-4分,最高分124分,最低分31分),分別由群性認知、友好交往、關懷社會、抵制誘惑和抑制沖動五個維度構成[4],考察高職學生內約束力狀況。
(二)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300名學生,利用晚自習時間集體試測,盡可能考慮性別、年級和專業等變量的平衡,其中男生131人,女生136人;大一186人,大二81人,大三因離校沒能參與調查,具體如表1所示。
(三)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94份,其中有效問卷267份,有效率達90.81%。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內約束力水平呈正態分布(如圖1),內約束力水平處于中等水平,在群性認知和友好交往上尤為突出,而在抵制誘惑和抑制沖動上得分較低(如表2所示)。
1.高職學生內約束力水平在不同性別、年級等背景因素下的差異性分析。為探討個體不同背景因素對內約束力水平的影響,本研究以五個維度及總分為測試變量,將高職學生在內約束力不同維度上的得分分別以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為分組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性別變量在內約束力五個維度及總分上均存在差異,從總分上來看,女性學生內約束力水平顯著高于男性學生,在關懷社會和抵制誘惑兩個維度上的差異甚至達到顯著水平,其他三個維度上也存在顯著差異。由于性別差異而造成學生內約束力水平的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從家庭教養方式、中國社會傳統文化及男女自身身心差異等幾個方面考慮。一直以來,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個體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對不同性別的子女的教養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男性子女而言,父母希望他們能盡早獨立,更多培養他們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特征;對于女性而言,具備溫婉知性和善解人意的品質往往是父母所期待的。此外,近些年以來,中國社會雖然出現女主外男主內的現象,但不可否認,社會傳統文化對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及評判方式的不同是根深蒂固的,男性在維持家庭中起著主要作用,外界對他們的要求更高,他們承受的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更大,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就需要他們拋開一些繁文縟節,所以,在情感體驗的細膩度上會略遜于女性。
不同年級學生的內約束力水平在群性認知和友好交往兩個維度及總分上均存在差異(p
是否獨生子女的變量對大學生內約束力水平也有一定影響,最主要的差異體現在抵制誘惑維度(達到極顯著差異,p
2.不同專業的學生內約束力比較。將各維度在專業變量上的得分進行單因素ANOVA分析及均值多重比較,結果顯示:不同維度在專業變量的組間組內都存在顯著差異(如表4所示)。學生專業不同,內約束力總分組間差異達到.000,差異極其顯著。
上述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專業變量對學生內約束力水平存在一定影響。如表4所示,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文史與其他兩個專業之間,而理工、藝術和旅游三個專業彼此間的內約束力水平差異并不顯著,所以此處僅對會計、文史專業與其他兩個專業間的內約束力水平差異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會計和文史專業學生內約束力水平彼此之間無顯著差異,但都比其他兩個專業要高,尤其在抵制誘惑因子上達到極顯著差異(p
除此以外,高職學生內約束力水平在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是班干部的人口學資料上并無顯著差異。
三、高職學生內約束力培養對策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就業壓力明顯劇增,市場對高職學生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他們具有較完善的心理素質。面對復雜多樣的外部誘惑時能自覺自愿從大局出發,做事有原則、講良心,以善心、善舉處理自我與他人、社會、自然的關系。本研究認為,內約束力是構成個體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高職生的內約束力水平,深度挖掘他們在社會化過程中被壓制、或未被自我意識到的向群、向善的內部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營造積極向上,蘊涵“善意”的校園文化
學生是校園內接受外界信息最敏感、最快速的群體,他們是積極校園文化的塑造者,也是消極校園風氣的易感人群。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體現在學生身上反映的就是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營造積極向上和健康的校園文化對高職生優秀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容忽視[6]。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大多數是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合并,升格而來,學校的精神文化自然帶有鮮明的行業烙印,歷經數年的積累沉淀,各種不同文化彼此間相互碰撞、揚棄、認同、鍛造、融合,逐漸形成高職院校獨特的精神,但與本科院校相比,它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還比較弱,學校近些年雖然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花費較多心血,如開展各類與專業相關的技能競賽活動,開展文化大講堂等,但學生接受多處于被動和應付狀態。因此,學校在塑造先進文化氛圍時,應充分弘揚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美與善,通過名人塑像、文化長廊、校訓以及校標等形式顯現出來,將積極向上行為逐步固化為學生內心自覺自愿行為。
(二)開設孔孟課堂,傳遞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孔孟文化經過歷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的闡發與完善,在漫長的歲月中已逐漸積淀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之代表。高職院校通過開設孔孟課堂,將孔孟之善融于日常教學和管理之中,讓學生置身于中國傳統優質文化的海洋,自己領悟;而作為教師,不僅要做好踐行孔孟之善的傳播者,更要成為學生迷途路上的指導者。利用外在社會化手段,強化學生對善的認識,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內約束力。
(三)提供行“善”平臺,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外在行為表現是考察個體內約束力水平高低的關鍵指標,而個體通過不斷踐行“善”舉行動也是提升其內約束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實表明,學生參加社會集體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增長他們的見識,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而且能夠很好地深化他們的情感體驗能力,提升他們的社會關懷感,如參加幫扶貧困孤寡老人、支教留守兒童等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親眼目睹孤寡老人、留守孩子們的生活狀況,貼近現實,能更好地引發他們的思考,觸動他們心靈,使他們在內心真正地萌發“我要為他人做些什么”的動力。
但是,就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現狀來看,不少學校因制度、資金和人員配備等問題,活動的開展經常停于表面,缺乏相應的持續性和擴張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現象時有出現,為此,學校有關部門因制定相關的規定,保證相應的資金,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對校園內外師生的好人好事及時表揚,以此強化師生對善行的認知,進而轉化為行為上的改變,通過這種由外而內,由內而外交錯提升的方式,學生們不僅可以在參與和學習的過程中感受集體的力量,而且還能較好地提升自己的群性認知。
高職學生群體是一個開放的群體,也是一個易于接納新鮮事物,勇于完善自我的群體,面對這樣一個多元、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唯有不斷保持內在獨立的自我,用理性、向群、向善的內在約束力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接納和理解,體驗人與社會之間的認同和信任,才能為自我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通過利他達到利己的目的。但是,內約束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伴隨著個體成長的一生,它的發展也如人的身心發展一樣,有最佳發展期,同時也有可能受到外在各種因素的催化和影響,或發展緩慢,或停止發展。因此,從不同群體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實際情況出發,把握最佳發展期,是促使個體內約束力發展的關鍵。高職學生其身心發展仍不是很穩定,他們現有的價值認同隨時有可能因為某件事、某個人和某種突境改變,特別是當前網絡媒體等新技術的廣泛滲透,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為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和諧身心,社會、學校、家庭和教師都應當為他們的成長肩負一定責任,把握他們人生中內約束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把他們培養成做事講良心、做人講善心的新時代合格青年。
參考文獻:
[1]柏文涌,朱春輝.高職學生道德素質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6):136-137.
[2]陳倩.大學生內約束力培養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2.
[3]王建宗.人的社會化動力研究的教育價值[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2):54-56.
[4]陳建華,陳倩,王利皎.內約束力的心理維度與培養途徑[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156-160.
關 鍵 詞:體育心理學;身心健康;運動干預;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3)04-0106-05
團中央、教育部、體育總局制定了相關規定和政策,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以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來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1]。但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行為問題、心理危機與疾患問題、網絡成癮問題、攻擊問題、校園暴力事件以及他們體質健康下降問題等仍不能得到有效解決[2]。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發現至少有3 000萬兒童青少年出現了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并出現增多趨勢[3]。某些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疾患與成年期心理疾病存在相關性,他們的心理衛生問題均會影響到成年期的身心健康[4]。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肥胖率與近視率都出現增加趨勢,他們的耐力、力量和柔韌性有下降趨勢。我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真正與國家要求相差甚遠。
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測量,其目的在于了解他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健康3個方面,而非僅是體質、體能健康狀況方面的問題。本研究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自編了題目結構合理、易操作(約3~5 min完成)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量表,全方位、系統地探討了我國目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及影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并制定運動處方干預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以期培養我國中小學生健身意識,養成鍛煉習慣,增強體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上海市城區、廣州市城區24所中小學校,共計5 780名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上海和廣州兩地各12所中小學,其中小學各6所,中學各6所。每所小學分別選取小學4年級2個班和6年級2個班,每所中學分別選取初中初一兩個班和初三兩個班,高中高一2個班和高三2個班),其中小學生1 941人(男生959人,女生982人),初中生1 934人(男生963人,女生971人),高中生1 905人(男生967人,女生938人)。
1.2 研究方法
1)自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量表并進行調查。
在前人研究成果[5-7]基礎上,編制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量表。它包括中小學身體健康分量表、心理健康分量表和社會健康分量表。身體健康分量表包括維度:身體癥狀、體育鍛煉、睡眠狀況、衛生習慣、健康飲食和健康意識。心理健康分量表包括維度:心理疾病、情緒穩定、自我認同和學業成就動機。社會健康分量表包括維度:人際關系互動、生活適應和親社會行為。中小學身心健康量表和3個分量表,均采用5點記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身心健康越好(“身體癥狀”和“心理疾病”兩個維度采用反向計分)。經檢驗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總量表及各個分量表的克倫巴赫系數均在0.90以上,Guttman分半信度在0.86~0.89之間,重測效度在0.84~0.96之間,這表明編制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2)實驗法。
運動處方實施:處方1:籃球類練習游戲、籃球小比賽,輔以小足球練習。先進行籃球類練習游戲,約15 min后,籃球小比賽,約20 min后,再進行小足球練習,約15 min。處方2:健繩操練習游戲、健繩操小比賽,輔以健身操練習。先進行健繩操練習游戲,約15 min后,健繩操小比賽,約20 min后,再進行健身操練習,約15 min。處方3:輪滑練習游戲、輪滑小比賽,輔以輪滑基本技術練習。先進行輪滑練習游戲,約15 min后,進行輪滑小比賽,約20 min后,再進行輪滑基本技術練習,約15 min。運動處方干預前后,對實驗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進行比較。
鍛煉強度采用中等強度:對中小學生橈動脈進行脈搏測量,每次測量15 s,乘以4,以此來反映中小學生1 min的心率,一般控制心率在120~140 次/min。每次鍛煉時間為40~60 min,每周3~4次,鍛煉時間安排在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持續時間為12周。
3)數理統計與分析。
全部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管理和統計分析。
4)調研和實驗時間。
調研和實驗時間在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現狀
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明,以5分制評分,中小學生身體健康平均為3.23分,心理健康平均為3.14分,社會健康平均為3.07分,身心健康的總體情況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從各個維度來分析,在身體健康維度方面,中小學生的健康意識(4分)、衛生習慣(4分)得分最高,其次身體癥狀(3分)為中等,健康飲食(2.5分)僅能夠達到及格線,而體育鍛煉、睡眠狀況方面最低,未能達到及格線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小學生的自我認同(4.5分)得分最高,其次情緒穩定(3分)、心理疾病(3分)為中等水平,而在學業成就動機方面僅達到及格線。在社會健康方面,親社會行為(4.5分)得分最高,人際關系(3分)處于中等水平,而在生活適應方面未達及格線。以上現象表明,盡管目前中小學生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意識,但他們體育鍛煉意識淡薄、睡眠不足,生活適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
當今社會,家長“望子成龍”,學校想盡辦法增加中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均不顧及中小學生興趣愛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身體鍛煉的時間,他們參與身體鍛煉的次數不多,娛樂活動及休閑時間又多以看電視、玩電腦,上網玩游戲等靜止活動為主[8]。他們睡眠質量也為此受到嚴重影響。中小學生常過著緊張的學習生活,日積月累,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出現問題,甚至有厭世情緒。參與運動的缺失,其直接結果是容易引起肥胖增多、體能下降。這些不合理現象,使得我國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出現不少問題。
2.2 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因素
1)性別、年級的影響。
經多元方差分析,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1)。由表1可以發現,中小學男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均顯著好于女生,中小學女生社會健康好于男生;小學生男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均好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初中男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均好于高中生;高中生社會健康均好于初中生和小學生,初中生社會健康也好于小學生。這些研究結果與Hamilton[9]和Cung等[10]的研究結果有部分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中小學男生活潑好動,喜歡競技運動。中小學生女生喜歡安靜、追求時尚美,更喜歡健康、娛樂性活動。所以男生在體育鍛煉、睡眠狀況、情緒健康、自我認同和人際關系互動和親社會行為方面明顯好于女生。研究還表明,中小學女生衛生習慣與健康飲食方面好于男生,可能與她們更加關注飲食可能帶來的體型變化有關。
隨著年級的增高,中小學生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越來越出現問題,這一結果與HaleIII等[11]研究結果相一致。這可能與我國目前的教育及考試制度等有關。隨著年級的升高,中小學生的社會健康越來越好,說明他們能夠接受新鮮事物,逐漸能與父母、長輩、老師進行溝通,能與同學和平相處,與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做朋友,做一些親社會行為,使他們逐漸適應了社會環境和生活。
2)體型、學業成就的影響。
經多元方差分析,體型適中、學業成就好的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均好于體型偏胖和偏瘦、學業成就一般和較差的中小學生(見表2)。體型適中的中小學生一般性格開朗,喜歡參與運動,有朝氣,充滿活力,自我效能感較高,做事較有耐心,自信地認為自己能夠勝任該做的事情。體型偏胖和偏瘦的則相反,不愛運動、有自卑感,自我效能感比較低。
學業成就好的中小學生表現對待事物有高度的認知,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做事有恒心、有信心。他們善于與老師、同學交流,自我效能感較強。在課外活動時間,他們喜歡參與各種身體鍛煉,比較清楚知道參與鍛煉對提高自己學習和身體健康等有益處,在鍛煉中他們能享受到運動愉,在運動中釋放在學習上、課業上承受的壓力,并結交了不少志趣相投小伙伴和小朋友。學業成就一般和較差的中小學生則相反,在課外活動時間,他們不喜歡參與身體鍛煉,對鍛煉的益處有比較模糊的認知。上述原因說明,學業成就好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均好于學業成就一般和較差的中小學生。
3)家庭背景、經濟收入的影響。
經多元方差分析,除身體健康外,生活在雙親家庭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均好于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生活在大專以上家庭里,他們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均好于中專以下家庭的中小學生。經濟收入高的家庭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均好于中等、較低經濟收入家庭的中小學生(見表3)。這可能與不同結構家庭、不同學歷家庭的環境和教育有關。
4)寄宿形態、學校類型的影響。
經多元方差分析,寄宿學生與非寄宿學生相比,非寄宿的中小學業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均顯著好于寄宿學生(見表4)。寄宿學生可能由于家庭住址離學校遠、父母忙于工作或做生意、無法照顧孩子等原因,讓他們的孩子住在學校里。在學校里,學校規定不讓學生外出,環境封閉,大部分時間不能與外界聯系。他們的學習生活單調,再加課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多數學生缺乏鍛煉,就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往往產生孤獨感,對學習生活不適應。他們的社會健康也產生問題,不能與老師、同學較好的溝通。非寄宿的中小學生與外界接觸多,有他們父母的精心照顧,學習生活上較適應。少數部分條件好的家庭,還讓孩子定時去健身俱樂部去鍛煉,因而他們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要好于寄宿的中小學生。針對寄宿的中小學生,建議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體育活動,安排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加強對寄宿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城市的中小學生在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方面均顯著好于鄉鎮的中小學生(見表4),這可能與城市的中小學具有教育資源優勢等有關。
2.3 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運動干預
1)總體干預效果。
經過12周運動干預,使實驗組中小學的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達到良好及以上水平(見表5)。
2)運動干預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分析。
中小學生在參與運動處方1、處方2、處方3后,他們身心健康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在身體健康方面,中小學生的身體癥狀、身體鍛煉、睡眠狀況、健康意識與他們參與的3個運動處方存在非常顯著性的相關(P0.05)。中小學生在參與運動處方后,他們身體的乏力癥狀、身體疼痛癥狀等基本消失,睡眠狀況得到改善,培養了健康意識,在課余時間有了參與身體鍛煉的好習慣。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小學生的心理疾病、情緒穩定、自我認同、學業成就動機與他們參與的3個運動處方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P
3 結論
1)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總體狀況是中等偏上水平,小學生社會健康比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差,高中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比初中生、小學生的差。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維度來看,中小學生嚴重睡眠不足,參與身體鍛煉意識淡薄,在生活上也很難適應社會環境和學習生活上的變化。
2)不同性別、年級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小學男生身心健康好于女生,中小學女生社會健康好于男生。隨著年級升高,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問題越嚴重。
3)不同體型、學業成就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體型適中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均好于體型偏胖、偏瘦的中小學生。學業成就好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均好于學業成就一般和較差的中小學生。
4)不同家庭背景、經濟收入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雙親家庭、高學歷家庭、經濟收入高家庭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均好于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低學歷家庭和經濟收入低家庭的中小學生。
5)不同寄宿形態、學校類型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非寄宿、城市學校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均好于寄宿、鄉鎮學校的中小學生,寄宿與非寄宿的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城市學校的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均好于鄉鎮學校的中小學生。
6)適宜運動處方干預,能夠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運動處方干預與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顯著性的相關。運動干預后,高中生身心健康干預效果好于初中生和小學生,小學生社會健康干預效果好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EB/OL]. http:///jrzg,2011-12-25.
[2] 邊玉芳. 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8-25.
[3] 殷恒嬋,陳雁飛,張磊,等. 運動干預對小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 體育科學,2012,32(2):14-27,57.
[4] 齊方. 青少年精神障礙你了解多少[N]. 光明日報,2010-05-20.
[5] 雷開春,楊雄. 中日韓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指標、現狀及影響因素[J]. 青年研究,2011(3):11-21.
[6] Neumark-Sztainer D M,French S A,Resnick M 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health compromising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J].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1997(12):37-52.
[7] Keyes C M.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improv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7,62(2):95-108.
[8] 高中建. 當代青少年問題與對策研究[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239.
[9] Hamilton N A,Gallagher M,Preacher K J,et al. Insomnia and well-being[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75(6):93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