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預防校園暴力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管理;防控
一般而言,校園暴力是指在學校及周邊發生的,針對師生生命、安全或財產進行的威脅或傷害,容易引發學校管理危機行為。近年來,在眾多獨立學院等民辦高校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及時、有效地防控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已成為學院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運用危機管理理論,就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控獨立學院校園暴力略抒已見。
一、危機管理理論
危機管理是冷戰的產物,最初并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理論。隨著企業經濟運行環境的復雜化和多樣化,危機管理理論逐步形成并被率先運用到企業管理中。目前,“危機管理”已成為現代管理理論和世界范圍內企業管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與內容,并且逐步滲透到學校等組織對危機事件的處理過程中。綜合國內外的研究,筆者認為,危機管理是指為避免、減輕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嚴重威脅、重大沖擊和損害,而制定和實施系統的預防、應對策略和措施的活動和過程。
二、運用危機管理理論防控獨立學院校園暴力的基本要求
危機管理理論對于學校危機管理,特別是對獨立學院校園暴力事件防控的啟迪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在堅持危機管理理論所倡導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作為防控獨立學院校園暴力的基本要求,以下幾個方面尤其應當引起學院管理者的重視。
1.樹立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意識――實施危機管理的前提
危機管理理論特別強調對危機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結合的動態管理。其中,事前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克服常態管理中經常出現的消極應對的心理,轉而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事件多具備雙方當事人以年青人居多、群體攻擊現象比較普遍、暴力的發生會對雙方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害、社會影響大等特征,因此,在防控校園暴力時,獨立學院管理者更應該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危機應變的心理準備,這是實施危機管理的前提。正確的校園暴力危機意識應當包括獨立學院管理者積極防范危機的意識、對學院內外環境(含“重點”學生的社會網絡關系等)的監控意識和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意識等諸多方面。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意識建立的最佳狀態是全員危機意識的建立并滲透到學院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
2.建立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預警系統――預防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的關鍵
“預則立,不預則廢”。獨立學院多數的校園暴力事件在發生前都會出現某些征兆,因此學院可以通過建立預警系統來捕捉這些暴力事件的先兆,從而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建立預警系統的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管理小組。危機管理小組的成員一般由院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學院的法律顧問或法制副院長組成。危機管理小組成員應該具有反應敏捷、善于溝通、嚴謹細致、理智鎮靜、親和力較強等素質,以便能夠通覽全局、迅速、有效地組織各種資源和力量,高效地處理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事件。(2)建立危機信息監測系統和自我診斷制度。建立危機信息的監測系統和自我診斷制度,有助于在暴力事件發生前捕捉其先兆,從而保證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學院管理進行檢查、剖析和評價,找出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發生校園暴力事件的誘因。此外,還要定期召開各種匯報會,分析學院各個管理部門的運行狀態,找出薄弱環節,及時做出整改措施,預測以后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以便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3)建立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應變預案。對于校園暴力危機事件的預警固然重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件是在意想不到或者不可抗拒的狀態下發生的,因此,防控校園暴力還需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應對計劃,即危機應變預案。
危機應變預案是提供應付、處理緊急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組織、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美國的危機處理專家菲克將危機應變預案比喻為“手電筒”,它可以幫助我們有條不紊地處理暴力事件。根據學校危機的一般特點,危機應變預案包括暴力事件發生后的即時準備、現場處理、時候處理、預防工作、整體性跟進工作和注意事項等六個方面。應變預案應圍繞“假如發生某種情況,應該怎么辦?”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提出可能發生的各種暴力事件假設和擬采取的行動。例如,假如學院發生一起與他校學生的團伙斗歐事件,造成多人傷亡,應首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具體怎么做,每一步都要盡可能詳盡地提出行動指南、關注到暴力事件的各個細節。最好能在各種校園暴力危機應變預案的基礎上,結合其它校園危機應變預案,形成獨立學院校園危機處理手冊,以便有效地指導學院管理者和師生員工在不同暴力事件發生時,理性地應對和妥善進行處理。而這方面的工作,正是我國多數獨立學院所缺乏的,為此,應引起學院管理者的足夠重視。
三、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事件的善后――處理獨立學院校園暴力危機的必要環節
美國弗吉尼亞工學院發生惡性校園槍擊案。目前,槍擊已造成33人死亡(包括開槍自盡的),20多人受,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年5月份,又一起校園暴力事件曝光網絡引發熱議,云南省廣南縣一中學宿舍內,10多名女生圍毆一名穿粉色衣服的女同學,扇耳光、撕扯頭發、拳打腳踢。廣南縣教育局通報稱,該起事件屬實,施暴學生已道歉。校園暴力正逐步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健康,為此,我們把校園暴力作為我們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從家庭、學校、社會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學等多種角度分析校園暴力的成因,進而從心理學及教育學的角度研究預防校園暴力的措施。
青少年校園暴力現狀及分析
所謂的校園暴力是指以語言、或明顯的肢體動作侵犯他人,使對方感受到威脅、痛苦或身體上受到傷害。從廣義上來說:應是指發生于校園內的所有暴力行為,包括同學彼此間或老師與同學之間以及學生對學校的破壞行為等。然而在我國發生最多的是學生間的暴力行為,所以狹義的校園暴力是專指學生對學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態,則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體或物質的傷害,凡是口語恐嚇、辱罵、被迫做不喜歡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體、被故意陷害、強借物品乃至毆打、勒索等均應包括在內。
暴力現狀。2016年6月8號,我們對煙臺市福山區檢察院、法院進行了走訪,梳理了對2013-2015年各級法院審結生效的100件校園暴力刑事案件進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青少年校園暴力現狀的一些突出特點。簡述如下:
校園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對集中。針對人身的暴力傷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傷害罪占57%,故意殺人罪占6%,尋釁滋事罪占10%,、侵財犯罪各占12%,聚眾斗毆罪與綁架罪分別占2%、1%。
已滿十六不滿十八周歲的高中生及職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較高。
(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滿十六不滿十八周歲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其中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的比例低,與我國刑法規定上述被告人只對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承擔刑事責任有關,故不能全面反映此類人群的校園暴力實際發生率。
(2)涉案小學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職業技術學校及職業高中學生占26.42%,參與作案的無業人員占11.95%。
持兇器作案、造成人身傷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達成諒解協議的比例較高。持刀具(包括彈簧刀、水果刀、獵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傷的占32%,意味著在校園暴力犯罪案件中,實際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嚴重后果的比例高達67%;輕傷占17%,輕微傷占16%。被告人作案后自首、與被害人達成賠償諒解協議的比例高,分別占49%、54%。
校園暴力產生原因
個人因素,學生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法制觀念的淡薄。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影響到他的生活態度、精神面貌及為人處世的原則。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難免行為會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行為出現偏頗。學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學習,很少有時間或精力去關注其他知識的汲取,尤其是法律常識。當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人際關系上遇到挫折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好心態,有的人便會產生挫敗感乃至自卑感,這種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疏導極易產生暴力事件,暴力行為成為青少年宣泄自己不良情緒的一種途徑。
家庭方面,離婚率的上升導致單親家庭逐漸增多,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關愛和安全感,從而形成攻擊性人格。另外家庭暴力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父母虐待兒童與其自身在兒童時代所受到的待遇有關,在這種暴力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孩子,從小便性格孤僻、偏執和狂暴,經常成為校園暴力的主角。
學校方面。在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學校本應該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為己任,但在升學率和就業率的壓力之下,很多學校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學生的德育教育。目前很多學校都沒有開設專門的大學生法制教育課程,或者是雖然開設與此相關的課程也是應付了事,學生沒有在學校內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很多學生根本不懂法,也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性質及其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并不意外。
青少年學生處于特定成長時期,他們認識問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這階段會存在諸多心理問題,逆反心理強,容易沖動,走極端。學校大多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視。
青少年校園暴力行為的干預策略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適宜的教育期望。尊重并欣賞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特性,多些關注、多些了解、欣賞與肯定、尊重與接納,對其嗜好勿干涉過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對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強學習動機,發現自己的價值。教師要能以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互動,幫助學生學習適當的行為,避免使用其他不良方式去處理個人困擾。對于有暴力行為的學生,必須尋求全校老師的共同理解,取得共識,針對問題行為形態,實施有效且持續性的輔導措施。
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學生行為專業咨詢服務。協助教師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一方面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將為家長在親子關系方面提供咨詢服務。
學校教師可以從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使學生的良好行為得到長久的維持,學校可以將家長納入教育團隊,幫助家長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另外學校應積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娛、體育等方面的各類活動,既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可提高W生綜合素質,同時又充實了學生的業余時間,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
加強人身權利保護立法,進一步加大教育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校園暴力是社會暴力的一部分,當前,刑法制裁校園暴力往往于法無據。實際上,不僅僅是校園暴力,還有其他大量嚴重侵犯人身安全只是程度未達到輕傷標準的暴力行為被排除在刑事立法之外,一定程度上助長暴力行為公開肆虐,成為影響社會長治久安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普遍性問題。從域外來看,特別重視對人身權利的刑法保護,不僅普遍將攻擊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為暴行罪,而且對言語恐嚇、尾隨騷擾、破壞他人生活安寧等行為均予以刑事制裁,對規范公民言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發揮了積極作用。要全力遏制和預防校園暴力,必須有強大的正面引導,學校要在傳統安全教育的基礎上強化人文、道德教育,教育學生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尊重愛護他人,呵護生命,和諧相處,避免傷害;宣傳部門要通過公益廣告、專題報道等形式,加大對反校園暴力的宣傳。
關于青少年校園暴力的幾點思考:
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既有個體的原因,又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原因,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預防校園暴力行為工作,齊抓共管,建立科學的防范機制,有效杜絕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
學校教育在預防校園暴力中應盡到自己的責任,要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方式,優化育人環境,尤其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這是預防校園暴力的根本所在。
學校應根據各校的實際,制訂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要不斷改進教師訓練的方式,提高訓練效果。幫助教師學習處理危機事件的方法,以使學校發生危機事件時,有教師知道將危機降低的處理措施。
青春期學生自身矛盾身心的發展,畸形的心理需求是校園暴力行為產生的內因,而不良的家庭環境,相對弱化的學校德育教育和不良的社會風氣是外因,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在此,我們課題組鄭重呼吁家庭、學校和社會聯手筑成防控校園暴力的城墻,力將校園暴力消滅在萌芽狀態中。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和諧平安的成長環境。
一、校園暴力防控工作的措施
我們本著要有效防控校園可能發生的暴力事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維護教學和生活,保障全體師生人身和財產安全”加強制度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強化檢查力度,積極做好安全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1、成立校園暴力防控小組
由校長牽頭并擔任總指揮,實行了層層把關,防范第一,定人定崗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人人都有監督崗,人人都懂得安全防范措施,人人都是安全衛士。
2、開設心理咨詢課,并有專業心理咨詢教師每周三用校園廣播對學生進行各種心理教育,培養學生心理抗挫能力,教會學生應對危險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生活,適應社會。
3、我校校園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控系統,做到校園無死角,隨時監控校園內的一切情況,即使發生什么問題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及時處理,避免事態擴大。
4、健全學校德育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班會等各種形式,從學校德育處到班主任層層進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
5、健全門衛制度,進出校園要嚴格把關,嚴格登記驗證,門衛要認真履行職責,絲毫不能懈怠,把好進出校門第一關,同時利用共建單位的有效資源,密切與學校周邊綜合治理警務室,派出所的聯系,共同維護學校內外的安全穩定。
二、家庭方面
1、學校對單親家庭和留守學生等進行登記在冊,從學
校到教師定期進行心理疏導,預防這些特殊學生因家庭等原因造成心理問題而出現過激行為造成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2、班主任定期家訪,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變化,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3、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培訓,引導家長改變家庭教育的誤區,改善家庭教育質量,配合學校教育,讓家長和學校形成有效合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社會方面
1、學校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定期請法律工作者到校園作法制報告,進行普法教育,使全校師生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逐漸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2、帶領學生參觀監獄,零距離感受法津的威嚴,增強法制觀念,在學習活動中知法守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生。
三、存在的不足
1、專業心理咨詢教師人員缺乏,不能更好滿足學生心理咨詢的需求。
暴力是社會的頑疾,校園暴力更是教育的傷疤。它所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不僅會給受害者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甚至影響其人格發展,而且也會使施暴者因為施暴而可能步入犯罪的歧途,自食惡果。
要全力預防與遏制校園暴力,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遏制與懲罰的層次上,而忽略查找問題產生的內在的深層原因。要解決校園暴力,有兩個重點,一是要搭建一個高效的心理疏通渠道,二是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在學校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加強校園安保措施,推動校園立法等途徑,盡快搭建行之有效的校園安全防護體系,遏制和消除校園暴力。
首先,加強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在長期形成的傳統教育模式下,學校過于重視分數教育,盲目追求升學率及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觀念等教育,而這些被忽視的正成為近年來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的主因,因此,要預防校園暴力,應通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在學生心中筑起一道隔絕校園暴力的高墻。其一,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各類課程的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并發展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其二,在學校中開展系統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行政教育部門的干涉下,大多數學校雖然都配備了專業心理學師資,建立心理咨詢室,備有心理咨詢師,但因重視程度不夠高,師資力量不夠強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難以普及。因此,學校應引進專業師資,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設置專門課程,讓心理教育和咨詢服務發揮切實的作用。其三,強化學生法律觀念。雖然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包含法律知識的教育,但很多學生并沒有樹立法律觀念,沒有遵守法律的意識與責任感。
其次,完善校園安保體系。校園安保并非在學校門口部署警察、學校聘請保安這樣簡單,而是應該從高處著眼,構建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衛體系。第一,學校在建設時,就應考慮到校園安保因素,如采取穩固的建筑結構、選用安全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布局、完善的監控體系等,應以預防校園暴力為標準來加以建設。第二,學校內部應該建立全員的責任安全體系,具體到何人、何時段、負責何區域的安全,使保安工作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實行校長問責機制。第三,建立校園安保制度。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應學校辦學的安保制度,對校園暴力等突發事件建立應急機制,加強快速反應能力,確保校園人身傷害事故及突發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理,把事故處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使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大學;校園暴力;防控
近年來,我國高校校園內頻繁發生各類的暴力事件,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和老師的身心健康,還影響到了高校在建設和諧、安全穩定的校園方面,因此,在培養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社交技能和良好的心里素質等方面是我國高校當前最緊急的任務。
一、校園暴力概述
不能用和平方法協調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制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其中還指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殘酷、兇惡的暴力行為。其中校園暴力的存在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形式,而在校園當中發生的暴力行為,主要是在師生、學生之間所發生的暴行,還有就是在學校內實施破壞,且使受害人的身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傷害的行為稱之為校園暴力。這些行為不僅是在肢體上的傷害,還包含了其他傷害,如:被故意陷害和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所造成的心里和生理上的傷害等方面。校園暴力的頻繁發生已經引起社會上的重視了。而這些校園暴力事件往往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引起的,青少年在發育時期遇到事情易沖動和氣盛,做事不計后果,而這些都是暴利事件發生的客觀因素。人是具有理性和教養的高級動物,如果具有寬容禮讓的健康心態和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了一些過激的行為。而大學校園頻繁的發生暴力事件,就能夠很好的折射出這方面的不足。
二、大學校園暴力行為的預防策略
(一)豐富法制教育課堂內容,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教育工作
加強高校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讓學生了解犯罪后需承擔的罰責,在利用各種形式的法律講解和知識宣傳,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自身的權力和義務,增強法律上的意識,同時還要認識到遵紀守法的必要和重要性,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尋求合理的訴求,來維護法律的尊嚴。高校存在著對學生法制教育上的不重視,或者在制度的相關制度上存在漏洞等方面的問題,才會造成處理結果上的差異,讓學生在面臨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在行動上表現為暴力或攻擊行為,造成管理者的被動。而高校要組織學生定期的觀看法制影視資料、參加法制講座以及參加勞教觀摩等方面的活動,這樣就是大學生更加了解法律知識,才能在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還能自我矯正、領悟和認識到錯誤,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二)加強大學生提升個體素質水平
對于具有暴力傾向和攻擊行為的大學生個體來說,學校和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將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轉移,幫助學生從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愛好的培養、職業生涯的規劃、理想事業的籌劃等方面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以便更好地改正錯誤,明確自己的職責,用實際行動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2)提高溝通能力,培養社交能力。在大學校園內,之所以發生暴力事件,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大學生缺乏良好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社交能力,使他們原意與別人溝通,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3)建立心理疏導系統。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應該認識到,身邊的家人、朋友、老師是自己最好的傾訴對象,應該及時把心理的想法告訴他們,以便求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在人的一生中,遇到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平衡內心的怨恨和不滿之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4)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體育運動也可以排除學生的消極情緒,如:籃球、足球、跑步、爬山等,應鼓勵大學生應該多參加體育運動,以調節他們的情緒。
(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力度。
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理想與現實交叉閃光時,無疑會激發他們的斗志,從而為實現理想人生而奮斗。
(四)有效應用心理疏導方法,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
心理疏導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通過循循善誘、和風細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疏通人們的心理障礙,引導人們用陽光的心態面對社會。
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是通過環境、說服、啟發、解釋、教育等手段,減輕或消除學生的抑郁、焦慮、恐怖、強迫等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一種心理引導方法。各班班主任及輔導員應深入學生內部,把握學生心理動向,對具有暴力傾向、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排查并開展心理疏導工作,使其學會自我心理疏導,不再魯莽行事,恰當的處理同學間矛盾,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
(五)及時、適度懲罰校園暴力事件的肇事者
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血氣方剛而易于意氣用事,大學生群體中易出現幫派之爭、打群架等現象。因此高校對于做出暴力或攻擊行為的大學生個體或群體應分別給予及時、適度的懲罰,從而起到懲前毖后,殺一儆百的作用,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
(六)充分發揮家長和學校的互動作用
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工作,針對家長管理教育孩子的方式進行交流,努力使家長與學校在對學生管理上達成共識,使學校工作事半功倍。
(七)利用社會力量,凝聚教育合力
6月22日晚,一個標題為“江西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一個女生跪在地上,被旁邊幾個女生連番扇耳光,用腳踹。被打女孩一語不發,雙手護著臉。5分5秒,打累了的幾個女生開始要求下跪女生自扇耳光……
7月14日,江蘇省泗洪縣一中學學生被發現渾身是血倒在學校附近,經搶救無效死亡。
7月17日,貴州省曙光中學一個八年級學生,被多名同學強行拉出學校,圍毆致死。
前不久,3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虐待同學而被控“綁架”“折磨”等重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們或面臨終身監禁的懲罰。
…………
最近一段時間,一個個校園暴力事件涌進了人們的視線。施暴者的兇狠、殘忍與嬉笑,受害者的驚恐、無奈以及閃著淚光的眼睛,讓每個人不寒而栗。這些孩子的年齡與他們的所作所為形成的反差觸目驚心。是什么造成校園暴力頻發?這個毒瘤能不能清除?如何還校園一方凈土?
校園暴力的成因
校園暴力,主要指學齡期青少年與同學之間發生的斗毆、、敲詐財物等暴力行為。法制網輿情中心曾專門對2015年1月至5月發生的見諸媒體報道的40個校園暴力事件,進行調查并出具了報告。據報告,在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錢財糾紛”、“情感糾葛”分別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位,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發。報告指出,這種心理帶有很強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現因看不慣對方相貌、行為而產生欺侮、毆打等行為。另外,從對校園暴力處置結果來看,因惡性犯罪最終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占比為27.5%。僅僅因為日常摩擦和看不慣等原因,就采取這樣殘酷的暴力手段,校園變“江湖”,令人匪夷所思。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階段。當他們的情感無法滿足,得不到期望的關懷,沒有感情的依托,沒有精神的指導時,很容易成為脫韁的野馬,或者沉默隱忍,或者變成施暴者。校園暴力的產生是家庭、社會和學校各類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校園暴力源自社會學習,而人最初的學習都是來自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會導致暴力傾向的增加。學校老師長期負面的指責和批評也會增加學生的暴力傾向。學生自身所承受的壓力和心理問題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競爭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部分青少年心理的扭曲。由于得不到適度的疏導和釋放,這些問題就通過暴力和犯罪的方式表現出來。
總之,心理上的狹隘、自私、唯我獨尊、好占上風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內因,不良社會環境的熏染、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則是不容忽視的外因。
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
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學者對臺灣中學生遭受校園暴力的對象和成因進行分析,發現三類學生容易被欺負,包括言行失當者、弱勢族群和“異類學生”。施暴原因及條件包括受害者的人際關系不佳,潛在施暴者會基于情緒(看他不順眼和厭惡)及工具目的(金錢及地位)而展開攻擊。受害者因為力量失衡而無力反抗,或者因為害怕被報復而不敢告訴他人,這會讓潛在的施暴者得寸進尺,不斷重復這種暴力行為,形成長期欺凌。
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原本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成為充滿是非的“江湖”,青少年應該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堅決避免和制止校園暴力!
不崇拜暴力文化。遇到問題時理智解決,切不可用拳頭傷人。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在學校與同學和睦相處,不要挑起矛盾,成為學校的“異類學生”。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在這些地方活動時最好結伴而行。受到攻擊時,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如果退路被攻擊者截斷,或無人前來救助,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遭受語言暴力時最好的辦法,一是保持沉默,避免事態升級;二是自我反省,分析自己的行為或做事的方法本身是否存在問題;三是調整心態,不要讓他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健康。如果在學校遇到了排斥、歧視、孤立等心理暴力行為,應從自我心理調整入手,積極、主動地去與別人溝通,弄清楚原因。如果自己無法解決,可以向老師求助。學生應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一定要想辦法求助。一旦有情況發生,及時告訴家長、老師和警察,他們是值得我們信任的人。遭遇校園暴力時,不要順從沉默,導致長期被欺凌的情況發生。發現校園暴力時,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應及時報告師長。縱容校園暴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周遭同學的漠視。
看國外如何應對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這一問題在國外也相當普遍,各國都采取了相應措施。
美國:外來者要進入學校,必須先按門鈴并登記,在學校活動時必須佩戴標明身份的標志,如“家長”“志愿者”,等等。
日本:校園門口配備有校方的警衛員,還有一些地方組建“媽媽特工隊”,協助學校警衛隊來保護孩子的安全。
德國:讓學生學拳擊、太極等,以此提高自我防衛能力。開展“善良教育”。打擊校園“小霸王”,對兩次記過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權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給予強制性管教。
阿根廷:在學校附近經營的商販會被邀請加入校園安全體系,擔當起流動崗哨的職責,協助警方關注校門口的可疑人。
法國:對暴力玩具說“不”。現在國際上流行的暴力玩具、有暴力行為的電玩等,在法國都不受歡迎。
你印象中的校園是什么樣子?
純真、朝氣?這確是校園生態的一面。但是,你遇到過校園暴力嗎,當暴力折射出校園的灰暗一角,你對校園的理解會改變嗎?
今年4月,15歲的山西少年張超凡因沒有滿足幾名同學買飲料的要求,遭到了長達4個多小時的毆打。張超凡被施暴致死后,母親田雪娟才知道孩子在學校里一直挨打,即使辦了休學手續,也沒能逃脫施暴者的拳頭。
“我想讓他們給我兒子償命,但是償不了命我也沒辦法。”面對受害者家長的憤慨,施暴孩子的家長卻說:“孩子不壞,只是有些調皮。”對校園暴力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態度,折射出模糊的法律界限之下,社會應對校園傷害的百態。
“危險”的叛逆期
校園暴力多發生在中小學,心理研究認為,那些脫離兒童期,進入到青春期,接近成年期的學生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正處于躁動的時期,不少學生中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觀念:“人不越軌,枉少年。”
青少年處于青春期叛逆,有出格的言行并不稀奇。關鍵在于,以前的叛逆僅僅是不聽父母的話而已,父母讓干什么偏不干。然而,現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方式朝著愈發粗暴的方向升級:暴虐毆打、煙頭燙、扇耳光、扒衣服、拍、錄制視頻上傳到網絡……能對自己的同學下如此狠手,令人震驚不已。這不再是青春期的“不懂事”,不再是小打小鬧,而是“升級”成了“動真格”。原本隱藏在校園灰色地帶的暴力行為,正迅速蔓延,成為籠罩在孩子成長路上不可回避的陰霾。
其實,校園暴力的背后,是成人的世界。從大環境來說,孩子的行為受到了成人社會的影響,這些發生在孩子之間的欺凌,是否有當下社會的某種縮影,也是惡性校園暴力頻發的根源?在校園欺凌者當中,為什么他們不以暴力為恥,反以為榮?因為成人贊同暴力、容忍暴力,而成人社會在暴力問題上的普遍誤解或者扭曲,一定會影響到孩子。
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導向復雜多元,信息無法一一甄別。不少錯誤的價值觀通過游戲、小說、電影、音樂等被心智尚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接受。實施校園欺凌的青少年,通常認為欺負人很炫很酷,有“當老大”的感覺。當不滿情緒出現時,他們解決的方式往往就是欺負、群毆他人,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很強大,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如何有效引導青少年安全度過叛逆的危險期?不少心理學家提出,在成長過程中,對青少年來說,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喜歡欺凌同學的少年,在他們的成長軌跡中,往往能發現明顯的情感缺失,這種缺失,大部分來自家庭,也有部分來自老師、同伴。對被欺負的孩子而言,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也往往可能導致他們和其他同學溝通的過程中有障礙。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又會令其他孩子覺得他們好欺負,這就是出現校園欺凌“惡性反復”的主因。
因此,除了有效的預防和懲治機制,情感教育也很關鍵。只有家庭、學校、社會聯合起來,重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情感缺失,利用法制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避免教育保護與成長環境層面的薄弱環節,才能從源頭上消除盤桓在校園上空暴力的“陰霾”。
如何向校園暴力說“不”?
今年2月,3名赴美中國留學生因為欺凌同學,被美國法院判刑6―13年。因中美兩國對校園暴力懲戒的明顯差異,案件引發了民眾的熱議。這件事讓網友訝異地發現,中美對待校園暴力,從司法體系到民眾意識存在不少差異。在中國,有多少人想得到,實施校園欺凌的孩子會被判刑,有多少人對暴力能做到零容忍,曾考慮過語言攻擊算不算暴力?這種嚴厲的懲治機制給了我一個良性的參考視角。
今年6月,一段網絡上傳播的視頻“火”了,在洛南縣愛民巷附近的一個公廁,一名女孩被5名女孩群毆。輪番毆打之下,受害女生只能躲在墻角哭泣。而這起暴力事件的起因,竟是被打女孩與毆打者之一“撞衫”。如此緣由都能引來暴力,荒謬程度令人扼腕。該縣中學政教主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有好多學生來自于鄉下,父母在外打工,根本就教育不上孩子,沒有時間教育,爺爺、奶奶在家里看孩子,所以,老年人和孩子之間根本就沒有交流,沒有溝通。單親家庭、留守青少年數量的上漲,加劇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也增加了學校監管的難度。”不少專家指出,對校園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應利用恰當的懲治措施,讓這些“暴力少年”建立起正確的觀念,教育他們通過正當渠道來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才是解決校園暴力的根本所在。
一、組織領導有力,工作責任落實
學校建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有計劃并能定期研究學校安全工作,與各層簽訂了責任書,安全保衛人員落實,堅持24小時值班。
二、制度健全,覆蓋面廣
學校編有《學校安全管理自查資料》一書,書中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及實施辦法達50余種,對學校組織領導、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及操作流程等進行全面覆蓋,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三、安全教育形式多樣,內容全面,效果良好
在安全教育實施過程中,我校始終堅持“六必講”制度,即開學初必講,季節互替時必講,周末放學時必講,出現安全事故必講,放長假必講,每天晚讀報時班主任必講。真正做到安全教育經常化、制度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安全管理有序,過程落實到位
學校在安全檢查方面始終堅持了由安全管理員月查、周查及各部門日查制度,對查出的安全隱患能及時上報,及時處理,從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十分重視校園、學生宿舍值班和夜間巡邏管理環節,并安排兩名老教師輪流專管,保證24小時值班人員的落實。消防設備基本能滿足需要,特種設備做到了定期檢查,運行良好。
五、強化食品進入、加工、銷售中的環節管理,嚴把食品衛生關
食堂周邊環境衛生、安全、內部環境治理規范清潔,消毒設備齊全,能按規范的流程操作。小賣部無“三無”食品、過期食品、不安全食品銷售,能嚴把食品采購、索證制,食品貯存能分類、分架、隔墻、離地存放,加工制作用具能定位存放,保持清潔,從事人員能定期體檢,衛生知識培訓率達100%。
六、校園暴力預防教育力度大,措施有力,效果良好
學校制訂了預防校園暴力的管理措施,通過與公安部門聯合,采用圖片展覽違法性專題教育,定期進行管制刀具收繳等多種措施,有效地扼制了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為確保社會穩定及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七、單位內保責任落實,成效顯著
學校內保人員配備及責任落實,制度健全,過程到位,并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對《內保條例》的學習,做到人防、物防、持防相結合,本年內無被盜事件發生。
>> 日本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研究現狀及防治對策 關于中小學校園欺凌的調研報告 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中小學校園暴力預防對策 國外中小學校的快樂教育 中小學校園規劃的思考 教育部啟動中小學校園欺凌專項治理:杜絕校園暴力 中小學校長培訓實效性提升的制約因素與應對策略 淺談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小學校教育質量監控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中小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影響及優化策略 構建中小學校園網的思路與策略 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中小學校園集體舞開展彌補美育的對策分析 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對策的探析 遼寧省中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的對策研究 談成都市農村中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 日本中小學校園欺凌的現狀及其對學生個人造成的危害 淺析中小學校園網絡安全及其應對措施 再談京劇進中小學校園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李愛.青少年校園欺凌現象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6:66-68.
[5][12][17]李峰,史東芳.挪威反校園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評[J].教育導刊,2015(3):91-95.
[6][16]童小軍,漆光鴻.美國學校欺負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9(8):9-14.
[7][11][15][21]胡妍,朱丹.南非防范校園欺凌行為的“全校參與”模式――《學校安全體系工作手冊》解讀與啟示[J].科教導刊,2014(8):233-250.
[8][9]陶建國.韓國校園暴力立法及對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5(3):55-60.
[10][14][20][23]李冬梅.看日本如何防止校園欺凌[N].中國教育報,2016-05-20.
[13][18][22][25]陶建國.瑞典校園欺凌立法及其啟示[J].江蘇教育研究,2015(12A):3-6.
[19][28]羅怡,劉長海.校園欺凌行為動因的匱乏視角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6(2):29-33.
[24]朱曦.特殊權利保護下解決學生欺侮行為的法律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6(2):34-37.
[26]鄭明達,艾福梅,袁汝婷.校園欺凌已成社會問題[J].小康旬刊,201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