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糧食生產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考核對象
全縣所有鄉鎮(辦)、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糧食專業合作組織和種糧專業大戶。
二、考核細則
(一)對各鄉鎮(辦)的考核內容及計分方法
1.穩定糧食面積
基準分20分:雙季稻種植面積占水田面積80%以上計20分,70-80%的計15分,60-70%的計10分,在50%以下的不計分,雙季稻千畝示范片存在一季稻“插花”現象的減5分。
2.提高糧食產量
基準分15分:糧食總產比上年增加的計15分,比上年每增加0.5%加1分,比上年減產的不計分。
3.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
基準分18分:制定高產創建實施方案,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辦點,明確具體辦點人員的計3分;按要求樹立規范的示范標牌,計5分;承擔縣萬畝雙季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及萬畝高檔優質稻高產示范片的鄉鎮(辦),達到目標產量的,計10分,每超過1%加1分,未達到目標產量不計分;沒有承擔縣糧食萬畝高產示范項目的,但自辦1個千畝雙季稻片和1個200畝高檔優質稻示范片,達到計劃產量的,計10分,每超過1%加1分,未辦不計分。
4.遏制耕地拋荒
基準分10分:稻田拋荒面積控制在0.5%以下的計10分,稻田拋荒面積超過0.5%或稻田連片拋荒在2畝以上的不計分。
5.病蟲害防治
基準分10分:辦好2000畝全程承包病蟲專業化防治示范片的計7分,每增加100畝加0.5分,未完成按比例扣分;黑條矮縮病和其它主要病蟲害的病蟲損失控制在5%以下,計3分,超過不計分。
6.組織領導
基準分10分:鄉鎮(辦)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糧食生產工作兩次以上,計2分,每召開一次計1分,未召開不記分;出臺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性文件,計2分;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成立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計2分;召開全鄉鎮(辦)糧食生產專題會議,計2分;鄉鎮(辦)與村簽訂糧食生產責任狀,計2分。
7.機制創新
基準分8分: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計6分,其中出臺獎勵制度計1分,對先進村和種糧大戶等進行獎勵,計5分;建立督查機制,對雙季稻生產督查2次以上,每次督查有督查通報和責任追究,計2分,只督查1次計1分,督查通報、責任追究每少一項扣1分。
8.資金投入
基準分10分:鄉鎮(辦)確保縣里安排的糧食生產資金專款專用,并適當安排工作經費用于糧食生產獎勵的計5分;按“誰種植、補貼誰”的原則發放到實際種植農戶的計5分,未按要求發放到位的,按照20%的抽查情況每發現1戶減1分,直至減完;舉報并經查實有違規行為的,取消評比資格。
縣里召開糧食生產正面現場會的,每次加10分;積極報道發展糧食生產先進典型及經驗,被省級采納的每篇加5分,被市級采納的每篇加3分,被縣級采納的每篇加1分。
(二)對糧食加工企業的考核內容及計分方法
1.高檔優質稻訂單生產面積在1萬畝以上,訂單履約率80%以上的計40分,訂單生產面積每增加1000畝,加1分。
2.企業自辦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5000畝以上計40分,每增加500畝,加1分;
3.產品優質安全未出現任何質量安全事故計20分,主營產品獲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的加8分,獲有機食品認證的加12分。
(三)對糧食專業化合作組織的考核內容及計分方法
1.依法登記并運作,有完善的章程與制度,有辦公場所的計10分;
2.雙季稻達到會員承包水田面積的50%以上,或高檔優質稻占80%以上,計40分,每增加5個百分點加1分,少于基礎百分點不計分;
3.對農戶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病蟲專業化防治面積達100%,機耕機收服務達80%,計25分;
4.合作組織與糧食龍頭企業簽訂訂單生產面積在1萬畝以上,訂單履約率80%以上的計25分,訂單面積每增加1000畝加2.5分,每減少1000畝減2.5分。
(四)對種糧專業大戶的考核內容
1.入選先進基本條件:水稻種植面積200畝以上;大力種植雙季稻,面積不少于承租水田面積的50%,或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占80%以上;水稻畝產高于上年全縣平均水平;水稻生產機耕、機防、機收率在80%以上;良種覆蓋率95%,先進實用技術應用率80%以上。
2.從符合入選基本條件的種糧專業大戶中,根據其稻田承包面積及雙季稻種植面積的多少確定先進種糧專業大戶10個。
三、考核實施辦法
糧食生產目標考核由縣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縣農業局)具體負責。分階段進行考核,年底進行綜合評定計分。規模種糧大戶、糧食加工企業及糧食專業化合作組織由各鄉鎮(辦)在3月底以前申報后進行分段考核。年終考核結果報縣人民政府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審定。
四、獎勵辦法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確保安全發展為目標,認真落實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年”活動各項工作,圍繞“治理隱患、杜絕事故、保障安全”的主題,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安全生產自查和督察行動、重點領域安全整治“三項行動”,嚴格落實各單位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全面推進基礎工作,努力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堅決遏制和減少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確保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工作目標
圍繞“治理隱患、杜絕事故、保障安全”這個主題,扎實開展局系統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穩步推進關于局系統安全生產年活動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促進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的進一步落實,強化安全生產力度,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切實加強和解決安全生產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加強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提高糧食行業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技能素質。通過推進局系統安全生產“三項行動”,不斷強化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堅決杜絕安全事故,進一步促進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三、重點對象、范圍和主要任務
(一)系統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范圍是:直屬各糧庫、各糧油購銷企業、糧食加工企業及賓館、零售糧店、主食廚房和出租場所,主要包括:電器設備、用電線路、鍋爐、電梯、消防設施、危險化學藥品的管理、車輛管理、操作人員安全培訓和安全警示牌設置等。
(二)加大安全生產自查和督察力度。杜絕下列行為出現,必要時配合安全執法部門依法進行打擊或查處:
1、無證或證照不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
2、關閉取締后又擅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
3、違反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違法違規進行項目的;
4、瞞報事故的或不按規定期限予以整改的;
5、不按規定進行安全培訓或無證上崗的;
6、拒不執行安全監管指令、抗拒安全執法的;
7、其它非法違法生產、經營的行為。
(三)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對下列行為進行嚴格治理:
1、安全生產系統、技術裝備、監控設施、作業環境、勞動防護用品配備不符合規定要求的;
2、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危險物品的儲存容器、運輸工具完好率不達標以及不按規定進行檢測檢驗的;
3、受自然災害威脅而未落實防范措施的;
4、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措施不落實、整改不到位的;
5、應急救援隊伍、裝備不健全,應急預案制訂修訂和演練不及時,以及自救裝備不足、使用培訓不夠的;
6、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
7、單位的安全監管責任不落實,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監督檢查不到位,安全許可制度執行不嚴格的;
8、安全隱患治理不到位的。
(四)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著力開展以下宣傳教育活動;
1、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增強安全法制意識;
2、宣傳安全發展的理念,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3、宣傳推廣安全生產工作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推進安全生產示范企業建設;
4、完善安全生產信息通報制度,加強安全生產輿論監督;
5、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等集中宣傳教育活動;
6、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抓好新進人員安全教育,強化全員安全技能培訓。
四、方法步驟
各單位要統籌各項工作,把“三項行動”與局系統“安全生產年”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科學地組織本單位開展好貫徹落實。
(一)制定行動方案,開展自查自糾( 6月30日前 完成)
各單位要按照市局“安全生產年”活動的要求,結合20__年“隱患排查治理年”發現的突出問題,制定本單位“三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注意抓好思想發動,提高認識,認真組織自查自糾,并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制訂出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嚴防事故發生。各單位“三項行動”實施方案必須于 6月25日前 報送市局人事保衛處。
(二)加強督促檢查,推進工作落實( 7月1日 至9月底)。
1、各單位要繼續深入開展對安全隱患的治理工作,主要對象是各糧、油庫、批發零售企業、加工企業及所屬的賓館、糧店、主食廚房、出租場所和車輛管理部門,嚴格落實整改目標,明確監管責任和排查治理責任。
2、落實汛期防洪、防透水、防坍塌、防泥石流、
防雷電等安全措施,嚴密防范因大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
3、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等宣傳活動,切實發揮板報、專欄等宣傳載體作用,廣泛宣傳這次“三項行動”的重要意義,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法規政策和各項任務措施的宣傳貫徹落實。
4、加大培訓工作力度。加強崗前培訓,推進職業安全教育,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
5、國慶節前,市局將組織對全系統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第二階段安全整治督察,為國慶60周年創造安全穩定環境。
(三)深化“三項行動”,鞏固擴大成果(10月至11月底)。
1、進一步完善措施,提高效能,堅決查處和打擊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和超員、超載、超速、超限運輸等違法違規行為;認真落實防火、防爆、防塵、防靜電、防天然氣泄露、防自然災害以及道路交通運輸安全防范等各項措施,切實消除事故隱患。
2、各單位要對“三項行動”開展情況及時組織檢查和總結,并于 11月10日 前以書面形式將總結報送市局人事保衛處。同時市局將結合安全生產年活動組織開展綜合督察。
五、幾點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取得實效。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三項行動”的組織領導,周密計劃,確保“三項行動”的工作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持把“三項行動”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時時刻刻抓住不放,積極強化各項安全措施,確保安全生產。尤其是對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要抓住不放,扎實進行隱患排查和整改治理,確保“三項行動”取得實效,促進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抓好協調籌劃,保證整體推進。一是重點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同時對安全治理過程中的重大隱患和問題,要及時上報,盡快解決;二是要積極探索掌握安全生產規律,總結安全生產經驗,推動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三是“三項行動”與安全生產日常工作相結合,嚴格安全生產許可,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強安全監管,務求實效。
生產大檢查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認真落實集團文件精神為指針,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真正將“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實到安全生產的各個方面,落實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徹底排查事故隱患,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強化水廠供水安全隱患的整治,建立和構建隱患排查機制,有效和遏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保證水廠供水安全。
二、組織機構
組
長:萬
星
副組長:王
晨、韓
東
組
員:李振偉、黃志剛、白日東、譚
揚、周
航、張
磊、孟祥民、李柏亮、
三、檢查內容
1、嚴格考勤制度。加強對干部職工出勤情況的考查,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做為年終考核獎懲的依據之一。加強紀律處罰,對無故遲到早退、曠工等情況進行嚴肅處理。
2、加強節日值班。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國家法定工作時間內安排門衛值班,重大節假日安排工作人員值班,做到有值班記錄,有大事及時向上級匯報。
3、做好緊急事件預案。對水廠內影響社會穩定和治安環境的不安定因素進行跟蹤調查,及時做好相關人員的思想工作,采取得力控制措施,將各種緊急事件和突發問題及時解決,消滅在萌芽狀態。
4、強宣傳教育。要在日常工作中穿插安全生產意識教育,增強干部職工安全為主的責任感。加強宣傳,利用墻報、公示欄等載體營造輿論氛圍,提高防范意識。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提高全員的安全生產意識與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5、重點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健全,易燃、易爆、危險品存放場所等要害部位,有專人負責,管理制度健全,治安防范措施落實,確保不出問題。
四、方法步驟和時間安排
1、結合水廠生產實際2019年12月30日召開全水廠職工大會,學習集團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規學習,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提高認識,克服麻痹思想。
2、2020年1月2日---2月底,由廠領導親自帶領水廠管理人員、班組長對水廠進行一次全面自檢自查,做好安全隱患排查,重點是15眼深井設備、設施,車間生產,開關場,以及各種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度的落實,人員思想、設備管理及隱患情況等。
3、3月初至全國兩會結束,進行水廠安全進行全面總結,表彰先進,克服不足。
為認真貫徹20*年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的各項工作要求,全面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深入落實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實消除隱患,有效遏制、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結合市糧發[20*]35號文件“關于進一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情況,現就進一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標
在“隱患治理年”工作中,各企業要深入落實“一崗雙責”制,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及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著力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及整改工作,加強對安全生產重點部位、薄弱環節的專項整治,建立和完善隱患監控機制、排查治理長效機制,確保安全隱患徹底整改,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工作范圍、內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圍
主要是糧食倉庫,儲油罐,糧食化學藥劑庫房;各類糧食、油脂加工企業;公共娛樂場所、勞動密集型企業及人員密集場所和各類設施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出租房屋,易受大風、暴雨、洪水、暴雪、雷電、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影響的企業、單位和場所以及近年來發生較大事故的地區。
(二)排查治理內容
全面落實排查治理隱患工作,著力排查企業及生產經營單位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及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制度建設、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責任落實、勞動紀律、現場管理、事故查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具體包括:
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程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
2.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建立及落實情況;
3.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交納等經濟政策的執行情況;
4.企業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和關鍵設備、裝置的完好狀況及日常管理維護、保養情況,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情況;
5.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危險物品的存儲容器、運輸工具的完好狀況及檢測檢驗情況;
6.對存在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以及重點環節、部位重大危險源普查建檔、風險辨識、監控預警制度的建設及措施落實情況;
7.事故報告處理及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追究情況;
8.安全基礎工作及教育培訓情況,特別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情況和生產一線職工(包括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情況;
9.應急預案制定、演練和應急救援物資、設備配備及維護情況;
10.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三同時”的執行情況;
11.交通安全管理情況;
12.對企業周邊或作業過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危險點排查、防范和治理情況等;
(三)排查治理方式,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個結合”
1.堅持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與整頓工作結合起來,狠抓薄弱環節,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
2.堅持企業日常安全排查與日常安全監管結合起來,嚴格安全生產許可,加大打“三非”、反“三違”的工作力度,消除隱患滋生根源;
3.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和技術進步相結合,強化安全標準化建設和現場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進安全技術改造,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4.堅持排查與應急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體系,落實隱患治理責任與監控措施,嚴防整治期間發生事故。
三、工作步驟和措施
(一)動員部署階段(20*年3月30日前)。各企業按照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活動方案,明確工作責任,廣泛宣傳動員,統一認識,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并將活動方案于4月5日前報縣局。
(二)全面排查階段(20*年全年)。各單位要組織對安全隱患進行全面的排查,重點檢查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落實情況、安全設施設備運行情況、安全投入情況、安全教育培訓情況、應急預案制訂及演練情況等。要根據不同時段安全生產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隱患排查工作。4月底前,重點要圍繞春季儲糧安全,糧食庫存檢查,小春糧油入庫的安全,交通運輸,用電用氣,消防安全等安全生產情況的監督檢查;5-9月,圍繞汛期和行業特點、北京奧運會安全,做好糧食保管、油罐降溫、避雷,嚴禁超高儲糧,滑坡地段,超負荷用電,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夏季事故易發的特點開展排查治理工作;10-12月,針對趕任務,搶工期現象增多和冬季惡劣天氣多發的特點,加大對各類糧食、油脂加工企業、交通運輸、消防等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堅決防范遏制生特大事故。通過排查,建立完善隱患排查臺帳,對安全隱患進行認定、分類梳理、建檔。
(三)隱患整改階段(20*年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各企業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堅持邊查邊改,對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時予以整改;對一時難以治理的要理出計劃,落實資金和措施及監管責任,限期整改,并制訂應急預案,嚴防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四)督查驗收階段(20*年11月至12月)。各企業要加強對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情況,企業安全投入和隱患治理資金落實情況,隱患排查治理和應急措施制訂情況,對發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的情況等,并將情況于11月底前報回縣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縣局成立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活動領導小組,由肖勝安局長任組長,分管安全的副局長李星萬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安保股;各企業也應根據實際,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強化企業法人代表負責制,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狠抓工作落實,完善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廣泛發動,群防群治。各企業要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的職工參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緊緊依靠技術管理人員和員工,發揮他們對安全生產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組織職工全面細致地查找各類事故隱患,積極主動參加隱患治理工作。
圍繞穩定生產總量,增強生產能力,提高質量效益的糧食生產總體目標,以主攻單產、改善品質為重點,堅持示范帶動,大力開展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玉米振興計劃;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的各項惠糧政策,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著力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規模化種植,努力提高糧食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使全市的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
二、目標任務
年全市糧食產量穩定在170萬噸,爭取180萬噸,其中肥東縣60萬噸,肥西縣55萬噸,長豐縣50萬噸,城區5萬噸,糧食品種品質結構和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糧食優質率提高到85%以上。
主要糧食作物的目標任務:
水稻:大力開展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強化政策支持,加快現有關鍵技術的集成推廣,加大投入力度,創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突出發展優質稻米生產,力爭優質率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80%;以主導品種和主體技術的集成推廣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優質專用品種推廣,強化“一增四推”關鍵技術的落實,促進良種良法配套和農機農藝結合,全面提高水稻單產和質量水平。力爭全市水稻單產較上年提高6%,達到500公斤以上,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290萬畝,水稻總產達到145萬噸。
小麥:深入推進小麥高產攻關活動,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突出“大縣、大片、大戶”三個重點,落實優良品種、科學播種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四項關鍵技術,強化“三情”(苗情、土壤商情、病蟲情)監測、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小麥良種繁殖基地建設、技術服務建設等四項基礎服務,加快核心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增強帶動功能和示范效應,精心組織實施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積極支持和發展小麥種植大戶,提高小麥生產規模經營水平。力爭今年秋種小麥面積穩定到80萬畝,良種覆蓋率和優質率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來年單產達到350公斤,總產達到28萬噸。
玉米:精心實施玉米振興計劃,以主攻單產為重點,以現有關鍵技術集成推廣為支撐,提高玉米綜合生產能力。通過高產創建,力爭建成畝產450公斤以上的萬畝核心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區內推廣高產專用品種、合理密植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機械化播種和收獲等五項關鍵技術。加強政策支持,強化新品種展示、新技術試驗、苗情監測、病蟲害測報等基礎服務。優化品質,發展飼料專用玉米,開發玉米秸桿青飼青貯綜合利用技術。力爭年全市玉米穩定在24萬畝左右,單產達到330公斤,總產7.9萬噸。
薯類:積極開發和選育適宜我市不同地區、不同用途的優質專用薯類高產品種,特別是引進、試驗、示范一批高產優質馬鈴薯品種,重點抓好春馬鈴薯脫毒良種標準化技術、秋馬鈴薯稻草覆蓋及免耕栽培技術推廣,完善三級脫毒良種擴繁體系。加強薯類病蟲害監測和防治,支持薯類加工,促進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發展。力爭年全市薯類面積達到8萬畝左右,單產達到300公斤,總產達到2.4萬噸。
三、重點工作
1、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擴大種子工程成效,提高良種覆蓋率。按照產量和品質并重的原則,重點推廣產量潛力在580公斤/畝以上,品質達到國家優質二級米標準的高產優質品種,水稻優質品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
2、集成高產技術。創新農藝技術措施,主攻水稻高產制約環節,因地制宜,集成示范,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組織水稻高產示范,集聚綜合技術措施,確保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取得更大成效。
3、加強病蟲害防控。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構建病蟲預警平臺,推廣高效低毒新農藥,加快推進農業有害物及病蟲害預警監控體系建設,強化重大病蟲草鼠害防控工作。加強對遷飛性、突發性、流行性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監測力度,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積極開展統防統治工作,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
4、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高效和環保新肥料,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總體工作計劃,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載體,以土壤養分構成和作物需肥規律為基礎,以高產創建產量目標為指標,制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內容,做到測土配方卡發放到戶,配方施肥技術培訓到位,配方肥料供應到戶,為示范區科學施肥提供技術服務,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全市計劃推廣以水稻為主的專用肥料3萬噸,力爭水稻每畝化肥用量減少5%。加大商品有機肥推廣。
5、建設標準農田。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鞏固高產田,提升中產田,改造低產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糧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的產出能力。要抓住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的有利時機,將項目資金重點向優勢區域、向高產創建區域傾斜,整合土地整治、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業發展等財政重大專項支持,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科學規劃基本農田布局、統一集中整治的原則,,積極實施優糧工程、種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項目,強化高產穩產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努力減輕災害損失,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6、推進機械化生產。在糧食主產地區示范推廣機械化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生產作業效率和種植效益;圍繞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等主要糧油作物的關鍵生產環節,大力推廣機械深松、復式整地、精量播種、機械化栽植、聯合收獲、低溫干燥、節水灌溉、保護性耕作等重點農機化技術,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的綜合機械化水平;加強配套農藝措施的研究與推廣,促進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注重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保護性耕作和機械化旱作節水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建立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機大戶的技能培訓,創新和完善農機經營機制,扶持農機作業協會、經紀人等農機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積極落實農機購機補貼政策,規范操作辦法,提高實施成效,促進經濟、實用、高效的中小型農機進村入戶,加快農機推廣普及步伐,促進農機化快速發展。
7、培植規模種植大戶。充分利用國家種糧直補中的大戶傾斜政策、種糧大戶農機獎勵政策、農業部門的新型農民培訓和科技扶持等措施,培植規模種植大戶。通過政策驅動、科技促動、產業化拉動,促進土地通過委托代耕、租賃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向種植能手集中。建立促進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轉變與提高科技推廣緊密結合的新型農技推廣機制。在各類項目的實施中,依托種植大戶建立示范片、建立試驗示范基地,穩定提高大田作物的產品供應能力。在全市培育一批規模種植大戶。要落實農技人員聯系種糧大戶的工作獎懲政策,探索建立培植種糧大戶的長效機制。
8、加強農資質量監管,確保優質農資供應。做好肥料、農藥、種子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檢測檢驗,開展農資市場監管,農資打假專項整治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加強禁限農藥品種監管。堅決杜絕禁用農藥銷售與使用,保障農民用上放心農資產品。
9、狠抓糧食流通和加工,促進糧食產品增值增效。堅持以市場促流通,以加工促增值,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培植壯大糧食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糧食加工企業自建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堅持以糧保畜,以畜促糧,借力畜牧業發展,推進糧食過腹轉化增值,實現農牧業良性循環發展。
10、組織實施糧食生產“十百千萬”示范工程,即在全市建設10個萬畝高產示范片,100個千畝高產示范方,培育1000戶種植50畝以上的專業戶,1萬個種植20畝以上的大戶,實現水利化、良種化、道路林網化、機械化和銷售合同化,著力提升全市的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
四、組織與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和落實糧食發展工作制度,市農委成立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服務小組,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化片包干,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督導力度,保證糧食高產創建順利進行。建立糧食生產工作會議制度,整體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定期交流情況,開展技術指導、工作督導、專題調研、信息服務等。各縣區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小組,開展相應的工作。全市農業系統要進一步增強糧食生產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形成關心糧食安全,支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濃厚氛圍。
2、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支農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種糧的積極性,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黨的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嚴格各項補貼資金發放程序,一切按規章辦事,加強督導檢查,協同財政、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深入農戶對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系統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3、增加資金投入,建立糧食生產發展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爭取省、市各級資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確保各方用于糧食生產的資金投入持續增加,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重大農業技術推廣等項目要向糧食高產示范片傾斜。各區縣應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對糧食生產的資金投入,重點是落實好糧食生產資金的專用,把各項惠糧政策落到實處。
4、大力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不斷提高科學種糧水平。一是借助實施良種補貼項目,推廣應用優質高產新品種。二是普及糧食高產綜合技術。三是抓好技術培訓,各級農業生產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要情系三農,立足職能,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加大技術指導力度,提高農民種植和管理水平。“三夏”“三秋”等糧食作物生產關鍵時期,市縣區農業部門要組織糧食作物高產培訓班,逐縣逐鄉逐村開展技術講座,做到“村村辦班,戶戶受訓”。“一家一張明白紙,一戶一個明白人”。將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標準化生產實用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第一條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三力*”從源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提高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的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身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確保穩定大局,發展*經濟,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批轉省質監局等部門進行一步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監管指導意見的通知》([20*]44號)文件精神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審查通則》,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食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并用于銷售的供人們食用或者飲用的制品。
本辦法所稱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是指有固定場所,以手工制作為主或者有少量簡單的生產加工工具和簡易生產設施,其產品無預包裝或者簡易包裝,直接銷售給本地區銷售者的食品生產加工單位。
對證照齊全(食品衛生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但暫時達不到食品準入審查細則要求,在*區境內從事以生產、銷售為目的的食品生產加工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小企業小作坊,必須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和相關要求,具備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必備的生產條件(以下簡稱“必備條件”),按規定程序獲取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限期經營準許證(以下簡稱“限期經營準許證”),并經檢驗合格,方可生產銷售。
企業未取得準許證的,不得生產。未經檢驗合格的,不得出廠銷售。未取得準許證而擅自進行生產的,為無證生產。
第四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遵循科學公正、公開透明、程序規范、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二章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備條件
第五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企業設立條件。
(一)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依法設立。
一是必須具備食品衛生許可證;二是必須具備法人營業準證。
(二)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獲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
具備衛生許可證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個體營業執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暫時達不到食品準入細則要求的,必須按程序申辦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據審查規則組織審查,對達到基本要求的報區人民政府辦理限期經營準許證。
第六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在限期生產經營期間向社會做出食品質量安全及區域銷售承諾。
第七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環境條件。
第八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設備、工藝裝備和相關輔助設備,具有與保證產品質量相適應的原料處理、加工、貯存等廠房或者場所。
第九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加工工藝應當科學、合理,生產加工過程應當防止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污染,防止生食品與熟食品,原料與半成品、成品,陳舊食品與新鮮食品等的交叉污染。
第十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生產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劑等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使用非食品性原輔材料加工食品。
第十一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按照有效的產品標準組織生產。食品質量安全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相應的強制性標準要求,無強制性標準規定的,應當符合企業明示采用的標準要求。
第十二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負責人和主要管理人員應當了解與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具有與食品生產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熟練技術工人和質量工作人員。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和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證明。
第十三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應當具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計量檢測手段,檢測儀器必須經檢定合格后,并在有效期內方可使用。無條件的小企業小作坊可以和有資質的檢驗機構簽訂委托檢驗協議。
第十四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應當建立有資質的檢驗機構簽訂委托協議,一個季度至少送檢一次。
第十五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應當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以及售后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第十六條用于食品包裝的材料必須清潔,對食品無污染。食品的包裝和標簽必須符合相應的規定和要求。裸裝食品在其銷售的大包裝上能夠標注使用標簽的,應當予以標注。
第十七條貯存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設備必須完全,保持清潔,對食品無污染,能滿足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需要。
第十八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嚴禁下列行為:
(一)違反國家標準規定使用或濫用食品添加劑;
(二)使用非食用性的原料生產食品;
(三)使用不合格原料或者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原料
生產食品;
(四)在食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
(五)偽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質量標志;
(六)生產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關產品。
第三章食品生產準許
第十九條區人民政府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確認達到基本要求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準許其限期經營,頒發《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
第二十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按照地域管轄原則,到所在轄區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辦理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生產準許審查的申請。
第二十一條質量監督部門在接到企業申請材料后10個工作日內組成審查組,完成對申請書和資料等文件的審查。企業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通知企業在10個工作日內補正,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撤回申請。
第二十二條對于書面材料審查合格的企業,審查組按照審查規則,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企業必備條件的現場審查,并對現場審查合格的企業,進行現場抽封樣品。
第二十三條申請取證食品企業應當在封樣后3個工作日內將樣品送達指定的檢驗機構。
第二十四條經必備條件審查和抽樣檢驗合格的,審查組應當在檢驗報告出具后5個工作日內將符合發證條件小企業小作坊的名單及相關材料報區食品生產加工整頓工作領導小組。
第二十五條經必備條件審查或者發證檢驗不合格而不符合發證條件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向企業發出《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審查不合格通知書》,并說明理由。企業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應當立即整改,1個月后方可再次提出取證申請。
第二十六條領導小組收到審查組上報的符合發證條件的企業材料后,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審核,報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并對獲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的企業名單予以公示。
第二十七條領導小組應當在公示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符合發證條件的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發放《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工作。
第二十八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生產準許證的有效期為一年。
第二十九條企業應當在《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有效期滿前2個月內,向發證部門提出換證申請。由發證部門按照規定的申請程序安排換證審查。
第四章食品質量安全
第三十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應當對其所生產加工產品的質量安全負責。質量安全指標包括標準規定的理化指標、感觀指標、衛生指標和標簽標識。
第三十一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對用于生產加工食品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和容器等必須實施進貨驗收制度,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不得用于食品生產加工。
第三十二條季節性生產的小企業小作坊,在歇業時要向區食品生產加工整頓工作領導小組提交歇業報告;開業時要將產品送到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并向區食品生產加工整頓工作領導小組提交開業申請和檢驗報告。
第三十三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鄭重承諾不生產假冒偽劣食品、不偷工減料、不摻雜假假、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嚴把質量關,確保產品質量合格。
第三十四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銷售,不得超范圍、超區域生產經營。
第五章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證書
第三十五條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證書式樣由區人民政府統一規定、統一印制、統一編號,并加印審批部門印章。
第三十六條證書應當載明企業名稱、生產地址、產品名稱、證書編號、發證日期、有效期等相關內容。
第三十七條獲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的小企業小作坊,產品在出廠前必須在其包裝或者標識上加印或標注證書編號。沒有編號的,不得出廠銷售。
第三十八條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編號由英文字母QDZX和9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第三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早用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證書和編號。獲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的小企業小作坊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租、出借、涂改或者轉讓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證書和編號。
第六章罰則
第四十條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限期整改;限期內未按整改要求進行全面整改,后經批評、指導、幫助,拒不整改的,對于獲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的企業將證書吊銷,情節嚴重的,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行政處罰。
(一)未獲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而擅自偽造、冒用證書和編號的;
(二)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被吊銷而擅自繼續使用證書和編號;
(三)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超過有效期擅自繼續使用證書和編號的;
(四)超出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發證范圍擅自使用證書和編號的。
第四十一條偽造、冒用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的企業,取得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的企業出租、出借、涂改或者轉讓證書和編號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吊銷限期生產經營準許證,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二條在生產中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規定進行處罰。
關鍵詞: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電廠
作者簡介:楊敏(1965-),男,四川敘永人,秦皇島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河北 秦皇島 066003)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1)36-0022-02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安全是質量的保證。無論從實行全面質量管理(TQC)方面,還是從貫徹實施GB/T19000―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方面,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是一致的。電力企業必須同時堅持“質量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方針,兩者的目的一致,內容各有側重,相互聯系。質量包含安全,安全是質量特性的一個方面。因此,必須堅持重質量、保安全、預防為主的思想。只有堅持質量第一,才能消除或減少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預防為主、萬無一失、把“安全第一”落到實處。
全面質量管理認為,影響工作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機、料、法、測、環六個方面,筆者在實踐中將其概括為五個因素,即人、機、料、法、環,簡稱“4M1E”因素。
人(Man):操作者的質量意識,技術水平及熟練程度,身體素質等;機器(Machine):設備、工具的結構、性能、精度和維護保養運行狀態等;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方法(Method):檢修加工工藝、工藝裝備、操作規程、測試方法等;環境(Environment):工作地點的溫度、濕度、照明、噪音和清潔條件等影響。
影響企業生產安全管理方面的因素很多,各種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在電廠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同樣存在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只要緊緊圍繞以上五個方面開展工作,經常把握五個因素的變化情況,就會使電廠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就能全方位、全過程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質量,就能對電廠經營生產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影響安全管理工作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躍最危險的因素。最大程度地減少或消除人為影響,充分發揮人在安全管理環節中的可靠作用,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人的安全意識,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不得不談的話題。因為安全意識的養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一勞永逸,而應該長抓不懈。安全教育應該形式豐富,要堅持學習《安全生產法》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經常舉辦現場《安規》知識問答,組織觀看事故現場或錄像,建立個人安全檔案,舉辦習慣性違章圖片展覽,使員工警鐘長鳴,時刻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
第二,不斷提高員工技術水平及熟練程度。無論是檢修工作人員還是運行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現場工作質量。安全意識的形成偏重于思想,而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的好壞則關系到安全的行動效果。一方面要強調樹立安全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大技術培訓力度,使檢修工藝規范化,運行操作標準化,不管是何種級別的檢修維護、運行調度操作,都能依照科學的工藝、專用的規程去實施。技術管理、技術培訓要形成一絲不茍,嚴謹細實的作風,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考幾道題、問幾件事。應該針對每個工作成員的實際技能水平和崗位情況,制定詳細的、由淺入深的培訓計劃,使他們真正掌握所管轄設備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運行參數、維護保養等知識。目前電廠廣泛采用的檢修文件包制度,就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檢修管理方法。標準的文件包對人力組織(人)、設備結構(機)、檢修工器具(料)、檢修工藝(法)、都作了明確的編制安排,再加上工作票中的危險點分析(環),對影響檢修工作質量的五大因素都進行了合理的規定,因此,檢修人員既要加強理論知識、工藝規程的培訓,更要在檢修工作開始前認真學習檢修文件包,了解作業點影響工作質量的各種因素,尤其是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
第三,掌握人員身體狀況。《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是否影響其所從事的工作已經有明確規定。人員身體狀況,既指工作人員身體素質情況、精神狀態,也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工作手套以及其它勞動保護用品的使用情況。在工作中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工作人員安全意識較強,技術水平也比較高,但其身體素質很差,精神狀態不佳,或者未按規定穿戴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結果在工作中發生不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員應該隨時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狀況,遇有身體不適或精神不振時,應立即停止工作或更換適宜工種,這一點對運行倒班人員尤為重要。同時,在工作中應嚴格遵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
二、“機”的因素
設備(機器)是電廠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各項工作賴以開展的物質載體。所有的檢修維護、運行調度操作,都是在設備系統上進行。因此,熟悉設備的各種性能、工況參數,對把握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對設備的無知,也就是對安全的忽視。強化設備管理,確保設備健康穩定運行,重點應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落實設備責任制。將每臺設備落實到人,明確設備分工,實行掛名負責制。杜絕出現無人管轄,疏于維護的設備。建立設備檔案(包括說明書、設備全套圖紙、易損件明細、安裝資料等),健全設備臺賬記錄(包括大、小修、維護記錄、巡檢記錄、缺陷記錄、異動記錄、備品配件消耗記錄、設備改造技術資料、油脂更改記錄等)。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設備巡視檢查制度。從檢修和運行兩個方面實施設備的定期巡視檢查,隨時掌握設備狀況。管理人員要隨機抽查巡檢記錄,發現記錄與現場的設備情況不符,應嚴格考核。充分發揮檢修設備責任人和運行巡檢員的作用,使設備系統經常處于被監控狀態。
第三,全面推廣點檢定修制度。實踐證明,根據點檢標準開展對設備重要部位跟蹤監測,有計劃地安排預防性檢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檢修人員的工作理念由過去只注重階段性檢修轉變為注重設備動態過程控制,由被動的搶修消缺轉變為主動的預防性維護保養,在提高生產效率、保障電能質量的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財、物等資源浪費。下一步目標,是在繼續執行點檢定修制的基礎上,加大點檢定修的科技含量和工藝水平,細化點檢項目和標準,量化各項檢修指標,使所有檢修范疇的工作更加數據化、信息化、標準化,更加具有預見性和可操作性。最終目標,就是使設備系統始終處于穩定的滿出力運行狀態,始終對電廠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證作用。
三、“料”的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用“工具”替代了全面質量管理中定義的“材料”(Material)因素。正如商業產品(由某種特殊材料制成)是由人和機器共同作用的產物一樣,“工具”也是工作人員和設備之間的聯系物,即“人”、“機”關系的媒介。其意義涵指檢修或運行人員對設備進行工作時所使用的(或作用其上的)一般工器具、測量儀器、儀表、材料等物品。工器具的正確使用與否,輕則影響檢修或操作質量,重則導致不安全事故。由于不正確使用工器具而產生的作業事故不勝枚舉。有該使用工具而不使用的情況,如不系安全帶高空作業;有錯誤使用工具的情況,如安裝軸承使用手錘直接敲擊而不使用銅棒;有使用不合格工具的情況,如電動工具未經檢驗,等等。工具的使用應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檢修工作開始前,工作負責人應核實檢修文件包中規定的工器具規格型號是否正確,數量是否備齊;
第二,檢查工器具是否存在缺陷,發現隱患應立即修理或更換;
第三,電動工具、起重用具、電測儀表和一些特殊工具是否經過專業部門檢驗合格,或是否在規定的合格使用期內。
四、“法”的因素
方法是指生產現場的檢修人員或運行操作人員在工作時采用的辦法、措施、工藝、技術方案等。當前述“人”、“機”、“工具”等條件相同時,工作質量和安全效果的好壞將直接體現在現場工作采用什么工藝或方案。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來分析,“方法”即是“人”、“機”、“工具”三個相對獨立的因素相互作用的關系總和。完成同樣一件工作,可以采用很多方案,關鍵是如何選用最佳方案。比如拆卸偶合器,既可以利用工裝配合千斤頂向外撥,也可以采用特制絲杠向外頂,相比之下,利用絲杠的方法就比較好,因為此辦法不易損傷偶合器的鑄鋁殼體。一般情況下,技術方案、措施的編制,都應遵守相關的工藝規程或標準,因為檢修工藝標準、操作程序通常是由最佳方案累積而成。《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也正是通過總結生產現場的不安全教訓編成的。所以,每個工作成員都應在每個環節嚴格執行檢修工藝規程、運行規程和安全規程,絕不能別出心裁,隨意蠻干。各種規程也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定期修訂,以達到對生產現場的作業進行科學、可行的指導作用。
五、“環”的因素
生產現場的作業點總是和特定的環境相聯系。工作成員往往重視工作本身的完成質量,而忽略了環境的作用。發電企業執行的工作票危險點分析正是重視到了環境對作業點的影響。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工作,如高空作業、起重作業、交叉作用、鍋爐爐膛內檢修、油區、氫站附近檢修、母線清掃檢修、雨雪天戶外作業等,在安全管理上,對環境的重視和要求更加嚴格,在危險點分析時應盡可能考慮周全。危險點分析不能被當作只是一種形式,而是應該讓每一個工作成員,通過危險點分析,真正了解所從事的作業存在哪些危險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應措施避免發生不安全現象。高質量地、安全地完成一件工作,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換言之,只有通過認真細致的、全方位、全過程的作業危險點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才能創造出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因此,在電廠生產現場安全管理方面,應當充分認識到影響作業點安全工作質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機、料(工具)、法、環,每一項工作都會涉及到這些因素。在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設備狀況健康穩定,工具儀器完好,工作方法得當,工作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就肯定能圓滿地完成檢修或運行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美]洛絲特.全面質量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
[2]孫光庭.質量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
[3]梁新懷.澳大利亞易拉林電廠安全管理觀感[J].水利電力勞務保護,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穩定總產值,實現增收”的目標,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大力推廣糧食作物高產高效重大實用技術,繼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
二、任務目標
我村2016年糧食單產提高工程主要涉及2、3、8組三個村民小組,涉及面積300余畝。突出抓好玉米、豆類、薯類、蔬菜作物,到2016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畝,其中經濟作物畝;無公害農產品開發畝,落實無公害畝。
三、完成糧食單產提高工程的主要措施
(1)合理布局,科學規劃。結合各組的實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糧則糧,宜蔬則蔬;同時,要科學規劃,加大糧食生產的輪作和集中連片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挖掘耕地資源潛力。
(2)加大優質、高效良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力度。要確保糧煙收入不減,良種必須先行。糧食上要加大優質、高產、高效包谷和麥良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力度,下功夫調優糧食生產結構,使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完成地膜玉米畝,努力提高種糧農民收入,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3)大力推廣應用農業技術措施。糧食上要做到小麥規范化栽培達100%,加大地膜玉米覆蓋、立體種植等措施推廣力度。以提升小麥、玉米單產水平為重點,推廣小麥、玉米一體化高產集成配套技術,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4)辦好樣榜,典型引路。要大力舉辦小麥、玉米、豆類、薯類作物示范樣榜。一方面要增加樣榜點,擴大樣榜面積;另一方面要做到高質量、高標準、嚴要求,真正發揮樣榜在增產增收上的示范效應。
(5)加強科技培訓,增強農民科技意識。要充分利用群眾會、現場會、黑板報、宣傳材料、廣播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對農民群眾開展科技培訓,讓他們把握糧食生產技術要領,熟悉操作規程,不斷提高整體素質。
(6)加強以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為中心的中耕管理工作。各村建立病蟲防治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糧食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鄉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建立和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逐級分解糧食生產任務,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保證糧食播種面積、產量不減少。各組要盡職盡責,切實做好耕地保護以及糧食生產工作。
不同廠家產品線變化更新的節奏不同,奧迪目前最重要的兩個產品是新Q7和新A4,它們將在明年推出,在未來一年還有17個車型要更替。這些產品更新是很飽和的工作量,我們在產品的豐富和更新的速度上不亞于寶馬和奔馳。
寶馬和奔馳都推了單廂車型,奧迪會考慮嗎?比如重新推出A2
前幾年生產的A2已經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使命,在MPV方面我們沒有新的計劃,因為我們發現有比MPV更重要的車型領域SUV。目前奧迪的SUV有Q3、Q5、Q7,未來推出的Q1將更全面地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奧迪、寶馬和奔馳最近推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車系和車型,是否意味著汽車的研發速度更快了?研發成本低了很多?更豐富的產品帶來的優勢和弊端分別是什么?
我們發現新型消費者追求技術和消費潮流的節拍,他可以告訴鄰居自己是有錢能夠消費得起最新產品的,豐富的車型和更快的研發速度可以滿足這些新型消費者的需求。模塊化生產模式可以非常快的研發出新的產品,我們集團目前有50個車型,在未來會提高到60個。
如何在模塊化產品和個性化產品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模塊化生產方式和研發方式有很大靈活性,它可滿足不同車型個性化的需求。模塊化方式與過去的平臺方式相比限制極小,比如在模塊方式里,車身、軸距等尺寸可變,所以能夠滿足不同車型的設計。模塊化方式還能靈活調整一條生產線上不同車型的生產比例。從成本的角度看,可以研發生產很多不靠模塊化根本實現不了的車型。
一汽奧迪宣布量產A6L e-torn,是否把A6L e-torn當作新能源車來發展?還是更多起到市場營銷和品牌宣傳的目的?
隨著全球各國法律對尾氣排放越來越苛刻,奧迪相信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必需要做的事情。中國作為奧迪最重要的市場,我們會把最新技術和在中國最成功的車型,如奧迪A6L相結合,也就是A6L e-torn,這也是在全球市場上奧迪第一次生產帶有e-torn技術的A6。奧迪和一汽的合作,是為了在最重要的市場生產最重要的車型,我們一起研發新車型,奧迪整個研發中心會介入到與中國伙伴合作的項目中來。很多重要部件也會在中國研發,比如電池,我們會選擇中國的供應商。
您對純電動汽車如何看待?
我們相信純電動汽車是很有未來的,它的實現主要取決于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技術,也就是電池成本和行駛里程之間匹配度。比如A級車,目前的電池只有150至200公里的續航里程,它只適合城市里的交通,對于多個區域的往返不合適。還有乘客的舒適度,比如使用空調和音響,目前的電池容量是不能滿足的。奧迪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純電動汽車方案,只是期待著現有電池能量密度翻番,就可以生產。
除了新能源技術,奧迪在驅動技術上還有哪些重點?
奧迪在市場上嘗試所有驅動技術,包括傳統內燃機,其中有中國熟悉的汽油直噴增壓技術,其他市場的TDI技術,還有天然氣技術。同時,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動力等所有的驅動技術我們都在關注。由于模塊化的生產與研發能夠提供非常大的靈活性,因此奧迪可以在現有的所有生產車間隨時更換驅動模式,而競爭對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他們目前的生產線缺乏靈活性。奧迪計劃到2018年要完成投入220億歐元的研發成本,研發所有新的驅動技術,以及與這些技術相匹配的車型投入到市場中來。這么大的一筆投入我們關注的是全球市場,其中除了德國、中國,還有南非和東盟市場。奧迪也會在更多地方設置新的研發設計中心,來提高在當地的市場開發能力。
奧迪在汽車互聯方面有什么新的研究嗎?
我相信車際互聯或者車聯網概念越來越重要,我感覺這個概念不僅僅是要提供給車主方便獲得外部信息的渠道,更多的是要幫助他們更安全、更舒適地進行駕駛。我們會在車身上安裝更多探頭,它能夠和導航系統相匹配,進行隨時的測量并定義車輛的行駛動態和車主的駕駛狀態。在向車主提供信息方面,我們會和市場上最重要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包括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這兩種系統都會出現在奧迪的系統中,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關于自動駕駛您是怎么看的?
自動駕駛也屬于車際互聯領域,它在未來越來越重要。我們做過一些測試,比如在城市中走走停停的狀態下測試車完全可以做到自動駕駛,不需要車主直接參與。三年前我們還在美國的派克峰賽道上做過完整的長距離無人駕駛測試。我們現在掌握了完全能夠控制車輛根據外部環境自主行駛的技術。但我們目前的基本理念和原則還是要保持駕駛員是車的主人的狀態,系統能夠主動發現并糾正駕駛員在疲勞的情況下出現的問題,這是安全的保障。
您對新型材料在汽車應用方面是怎么看待的?未來鋼材會不會被取代?
我不認為鋼作為材料會失去它的作用,每種材料由于它的屬性不同,在汽車材料里有它不同的功能和位置。奧迪在鋁材的使用上是領先的,我們已經進入到第四代技術,大家可以在下一代A8上看到應用。奧迪還和大眾集團開發熱成型技術,在1000度高溫下把鋼材熱壓成型,此技術主要保證的是安全,會在車需要高剛性的部位用它。其他有些部位用鋼,有些部位用鋁,有些地方用碳纖維,我認為最高境界是不同材料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