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改善尾氣排放的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機動車;尾氣污染;現狀;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TE9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作為城市現代化重要標志的交通業迅猛發展,機動車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已成為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據《2011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呈快速增長態勢,由1.18億輛增加到1.9億輛,平均每年增長10%。機動車的風靡在為城市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一些地區灰霾、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等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頻繁發生,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車輛尾氣排放密切相關。2010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5226.8萬噸,其中氮氧化物(NOx)599.4萬噸,碳氫化合物(HC)487.2萬噸,一氧化碳(CO)4080.4萬噸,顆粒物(PM)59.8萬噸,其中汽車排放的NOx和PM超過85%,HC和CO超過70%。機動車尾氣污染已然成為城市大氣重要污染源,尾氣的排放將直接影響群眾的健康。控制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實現城市發展與環境的共同協調意義重大。
一、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面對嚴峻的機動車尾氣污染形勢下,已經在積極防治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但由于起步較其他國家稍晚,仍存在很多問題,問題如下:
1.未形成系統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之前在關于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的問題中缺少經驗與系統的法律法規,雖然有關于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的原則性規定,但是卻沒有對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監督管制做出規定,也沒有對機動車的排放標準與監測方法做出詳細介紹,對于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問題基本處于放任狀態,毫無控制力存在。后來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慢慢體現出對于機動車尾氣污染的控制及硬性規定,但是控制水平與其他國家相比較低。
2.防治管理體制不健全
雖然已開展了機動車環保分類標志發放工作,但也只是部分大型城市已經實施,并且缺少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執法人員,管理體制不健全,沒有明確相關單位的主要職責范圍,特別是擔任重責的環保部門。對不合格的機動車輛未能及時管制與處罰,不能對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進行統一監督,無法滿足日常生活中對于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一些本該執行的防治管理工作因為人員配置問題、不合格的監測裝置、不可靠的數據而耽擱,未能全面展開,有序實行,如油氣回收綜合管理、道路抽檢與停放地抽檢、機動車分單雙號限行等工作,這些工作要在相應的防治管理制度中體現出來,并給予明確規定。
3.缺乏尾氣污染的重要性的意識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內機動車尾氣污染狀況與日俱增,各級部門對防治工作還未引起高度重視。為此應該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傳,對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的法規與常識的宣傳,提高人們對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認識和環保意識,使人們能夠自發的保護身邊的環境,理解并支持尾氣防治工作。
二、我國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的防治對策
面對城市機動車尾氣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若不及時采取對應的措施來解決,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不利的影響,這樣的形勢下,我國要找到機動車尾氣污染的根源所在,保證城市經濟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的健康發展。
1.完善法律法規系統
由于目前關于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管理工作的責任不明確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所以應嚴格制定與防治管理工作有關的環保法規和標準,增大依法治理污染的力度,如制定《機動車尾氣污染的防治管理辦法》,嚴格要求機動車的排放標準,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在機動車保有量較大并逐年增加而現今擁有的技術無法將機動車尾氣污染排放程度降低的前提下,應制定有關城市機動車的發展規劃,實施對機動車數量的控制,即鼓勵低排放環保機動車輛的生產和銷售,限制高排放機動車輛的生產和銷售,以此來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目的。
2.健全管理體制
有必要明確規定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各個部門的職責,完善防治管理體制,將防治管理工作落實到各個部門,例如環保部門負責管理機動車輛的道路路檢與抽檢工作,交通部門負責機動車輛的年檢工作,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機動車輛的排污監測管理工作,這樣分工明確、劃清相應的權限,各項職能相互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管理的整體。
3.發展清潔燃料機動車
改變機動車的動力燃料是減少尾氣排放污染的有效方法,我們應該重點發展綠色燃料來代替有鉛燃料汽油,提高了燃料的質量,尾氣中的有害物質就會減少,減輕尾氣污染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傷害。我們要多加開發清潔燃料并普及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使用以天然氣、甲醇、乙醇、氫氣、丙烷、生物燃料、電力等清潔能源代替汽油的綠色清潔機動車輛,另外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及個人購買清潔燃料機動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任務艱巨,除了要有先進技術的支撐,還要有可行的法律法規機制,怎樣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已是各個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尾氣污染的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結合我國的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綜合運用關于機動車尾氣污染的防治措施,在政府各部門與人們的共同重視與參與下,匯成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的一股合力,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與好轉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魏文靜.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現狀及綜合防治措施探析[J].環保前線,2009,6:23-25.
[2]邵祖峰.淺談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J].重型汽車,2002(01).
[3]高原,牟瑞芳,王娟.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及防治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
關鍵詞 汽車尾氣;防治措施;大氣污染
中圖分類號 X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1-0125-02
1 研究背景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國機動車的增長速度也在上升,如今已僅次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汽車尾氣排放引起的大氣污染隨之日趨嚴重,城市空氣中CO、HC、氮氧化物及顆粒物污染物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汽車尾氣中細顆粒物的排放正是導致霧霾現象的罪魁禍首,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焦點問題。因此對汽車尾氣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能夠推進我國資源節約型社會。
2 主要污染物及現狀
1)汽車排放的尾氣中的含有多種復雜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主要來源于3個部分:曲軸箱混合氣、燃油蒸發系統和汽車的發動機氣缸廢氣,其中超過60%的污染物來自發動機汽缸產生的廢氣。以汽油作為動力的汽車,排出的尾氣中含有一百余種化合物,常見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等。下面簡要分析下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3種物質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1)一氧化碳的產生及影響因素:汽油和柴油作為汽車發動機的主要燃料,屬于各種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油氣混合物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會完全燃燒,此時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會產生污染。但是,當氧氣不足時油氣混合物不能夠完全燃燒,就會產生一氧化碳(CO)。因此,CO的排出取決于空燃比。
(2)烴(又稱碳氫化合物)的產生及影響因素:烴多為汽油等燃料在不充分燃燒的情況下產生的,主要由燃料分解時的產物和沒有燃燒的燃料組成。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火會把發動機中的油氣混合物燒掉,但是緊靠缸壁的那層氣體會因為低溫缸壁的冷卻而不能完全燃燒便隨尾氣排出;另外,油氣混合物也常常會因為過稀、過濃、霧化不良等原因無法充分燃燒,增加尾氣產生;還有一部分排出的烴來自曲軸箱竄氣和燃料的蒸發。
(3)氮氧化物的產生及影響因素:通常情況下,尾氣中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一氧化氮組成。燃料氣體的溫度、高溫停留時間、氧氣的濃度等因素決定了一氧化氮的形成。舉個例子,汽車在空氣稀薄的高海拔地區行駛時,空氣中的含氧量減少,供給發動機內燃料燃燒的氧氣不足,燃料不能夠充分燃燒,尾氣中的一氧化氮排了量增加。
2)我國汽車目前保有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購買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汽車產業也步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從1990年以來,汽車的生產量和保有量分別增加了22倍和33倍之多。據統計,僅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短短10年間,我國私人汽車的持有量就增長了約6倍。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汽車保有量僅為940萬輛,其中僅有205萬輛為私家車;2003年民用汽車保有量增長到2 400萬輛,其中私家車的保有量增加了約1 000萬輛,而今已增加到5 000萬輛。5年后,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增至6 500萬輛,比2001年增長了3倍,可見我國的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近十年的增長速度超過10%。可推算,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可達15 000萬輛。這些量上的增加,同樣也體現在汽車牌照上。以哈爾濱市車牌為例,從“黑A”,僅用不到10年時間就增長到3個英文字母的車牌。如今,哈爾濱市每天都有200~300輛新車落戶,月上牌車輛多達5 000輛。僅去年,哈爾濱市就新增汽車約80 000輛。眼下,哈爾濱市區內的汽車保有量就已經超過了40萬輛,其中約有70%為私家車,從中可見一斑。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汽車尾氣污染問題將使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
3 防治措施
3.1 制定法律法規
包括綜合性法規、專門性法規和尾氣排放標準。綜合性法律法規主要有《憲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專門性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治汽車排放污染監督管理條例》和《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尾氣排放標準包括《汽車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和《壓燃式發動機和裝用壓燃式發動機的車輛排氣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
3.2 改善燃油質量
我國的《車用無鉛汽油》(GB17930-1999)標準要求汽油烯烴含量≤35%,芳烴含量≤40%,硫含量≤0.10%,苯含量≤2.5%,將淘汰含硫量高的0.05%的車用無鉛汽油,取代的是更為清潔的含硫量為0.015%的汽油。新標準不僅含硫量顯著降低,還提高了對蒸汽壓的控制水平,大大減少了城市光化學煙霧發生的可能性。我國輕型汽車從國Ⅰ排放標準《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標準》(GWPB1-1999)發展到國Ⅳ排放標準《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GB18352.3-2005),加嚴了各項技術要求和污染物排放限值。
要強化燃油和加油站的管理,制定相應的標準,對燃油進行合格的檢驗,符合標準的才允許銷售[3]。
3.3 提倡綠色出行
考慮汽車的經濟性,注重汽車的環保和節能性能。鼓勵使用液化石油氣和壓縮天然氣作為動力燃料,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遠低于普通汽油的污染物排放量。改用液化天然氣作燃料,CO減少70%~90%,碳氫化合物減少20%~50%,氮氧化物減少20%~40%,二氧化硫減少90%以上。我國應鼓勵建設和使用加氣站,為公交車、出租車及改裝的私家車供應壓縮天然氣,使汽車從燃料型轉變為燃氣型。控制并減少私家車出行,提倡順風車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盡快處理違法違章、道路擁堵、交通事故等情況,有利于道路的疏導,保持道路的暢通,車輛怠速行駛得以改善可大幅降低尾氣排放。
3.4 加強城市交通的規劃
道路擁堵增加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加強城市交通的總體規劃,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式,可減緩汽車尾氣污染排放。首先,加大公共交通覆蓋面,減少乘客繞行距離,增強出行的便利性[ 4 ]。其次,拓寬道路、建設高架橋和立交橋。合理規劃住宅小區和商業中心,避免出現人口高度密集區域,進一步完善交通網,實現交通和環境協調發展。
3.5 加裝尾氣凈化裝置
新生產車缺乏尾氣凈化裝置,目前,微型車和經濟性轎車幾乎都沒有安裝尾氣催化凈化器、活性炭罐和電噴發動機。應強制安裝整車機外尾氣凈化裝置,尤其是能凈化氮氧化物的三元凈化器,加大新生產車尾氣控制措施[5]。
4 結論
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的巨量增長,在帶給我們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加重了汽車尾氣的環境污染,霧霾天氣的日益嚴重。在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得不面對汽車尾氣造成的環境污染現狀,解決尾氣污染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馬濤.汽車尾氣排放與大氣污染[J].油氣田環境保護,2007:52-53.
[2]王建昕,傅立新,黎維彬.汽車排氣污染治理及催化轉化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3]王莉莉.蘭州市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3.
科技進步和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改善我們生活的同時,也使我們身邊的環境遭受著嚴重的破壞。
我們小組的四個同學去東門外五一村調查那里的空氣狀況,發現那里天氣昏暗、垃圾成堆、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就連呼吸都很困難,人們走路都要捂著鼻子。這是為什么呢?于是,我們就去問過路的行人。過路的行人說:“這都是因為煙囪冒的濃煙,垃圾隨處倒,樹木砍伐,汽車排放尾氣的緣故。”那么,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我們又采訪了有關單位的叔叔、阿姨,得到的是:“汽車廠家應該改造發動機,添加尾氣凈化裝置。鍋爐要進行改進,是煤炭燃燒充分。另外,煤要進行加工,成為無煙煤,植樹造林。”我們聽了,都很受啟發,決心要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
觀眾朋友們,看了今天的焦點訪談,你們是不是懂得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好方法呢?希望你們能更加愛護環境,爭當環保衛士,用實際行動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
[關鍵詞] 國Ⅲ/Ⅳ/Ⅴ法規;柴油油品;三元催化器;影響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異常氣候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空氣質量,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就是其中一個縮影。談到空氣質量,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城市大氣污染主要來源的汽車尾氣,汽車尾氣中含有的有害物質HC(碳氫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它們主要通過汽車排氣管排放,只有將近45%的HC和極小數的其它污染物質由曲軸箱和燃油系統排放。
在上述汽車排放污染物中,CO是燃油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對人的健康危害較大。HC主要是燃油蒸發及不完全燃燒的產物,由200多種不同的成份構成,含有致癌物質。NOx是在燃燒室高溫高壓條件下,由氮和氧化合而成,排放到大氣后變成NO2,其毒性很強,對人及植物生長均有不良影響,是形成酸雨及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之一。PM主要成份是碳煙,上面附有大量化學物質,包含致癌物質,吸入人體后會在肺部長期停留。
所以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法規,我國部分地區針對柴油車已經在執行國Ⅳ的排放法規,將要執行國Ⅴ的排放法規,那么作為尾氣排放凈化的關鍵零部件三元催化器是如何去應對的,又是如何在排放要求與良莠不齊的油品中尋求平衡呢。本文先討論了法規要求及柴油油品現狀,再分析三元催化劑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最后對油品的影響作了說明。
1 國Ⅲ/Ⅳ/Ⅴ法規要求及當前我國的油品現狀
表1是我國目前實施的柴油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及數據。
國Ⅲ排放法規2007年7月1日已經在我國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國Ⅳ僅在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實施,預計2012年北京、上海等地將要實施國Ⅴ排放法規。
越來越嚴的排放法規的實施對于實現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柴油油品的改善卻由于量多面廣等原因一直跟不上, 2007年年中時收集的柴油含硫量分布:
圖1 2007年年中中國柴油油品含硫量分布
2007年全國平均硫含量1 300×10-6,大部分地區硫含量高于2 000×10-6,只有北京硫含量低于50×10-6。
時至今日,全國大部分地區仍難有含硫量低于350×10-6 的柴油。例如,2010年福州中石油油品硫含量558×10-6,中石化油品硫含量1 440×10-6。
所以各車廠為了市場準入,只能通過改善發動機、排氣系統等來應對越來越嚴的排放法規要求,當然油品質量不管怎樣都對其有影響。
2 柴油油品對三元催化器的影響
說到油品的影響,首先來看看催化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催化器的結構如圖2,主要由外殼襯墊和涂覆有催化劑(一般使用貴金屬鉑、銠、鈀中的1種或2種或3種)的載體組成。
催化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圖3和圖4, 從發動機出來的含有有害物質的高溫尾氣首先通過圖3柴油氧化轉化器(DOC)的通道,被催化劑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再通過圖4柴油顆粒過濾器(CSF)過濾掉PM(主要是碳煙)。
從上述可以看出柴油催化器有2種:柴油氧化轉化器(DOC)和柴油顆粒過濾器(CSF),但在當前國Ⅲ排放法規要求下,一般不需要柴油顆粒過濾器(CSF);到了國Ⅳ排放法規要求,可視發動機排放水平決定是否要柴油顆粒過濾器(CSF),而國Ⅴ排放法規要求下,隨著顆粒排放限值及NOx的降低,2種柴油催化器都需要,柴油顆粒過濾器(CSF)不僅可以過濾掉顆粒,而且可以促進NO轉化NO2,從而達到再過濾NO的目的。
以上,我們了解了柴油催化器的相關信息,那么油品品質對其的影響多大呢?
為了承受觸發CSF再生所需的高溫,DOC必須使用Pt/Pd雙金屬配方,但Pd易被硫毒化。
圖5 柴油氧化轉化器對HC/CO的轉化原理
從圖5可以看出,含硫量高的柴油經發動機高溫作用,被氧化成SO2,然后經過催化器孔時,催化劑Pt(鉑)/Pd(鈀)會把SO2部分再氧化成SO3, SO2和SO3生成多之后,部分以白煙排出到空氣中,會形成酸雨,毒化大氣;部分沒排出去的,會繼續與水及載體表面涂料AL2O3反應形成硫酸鋁,就會覆蓋在催化劑Pt(鉑)/Pd(鈀)上,致其無法與HC和CO接觸,就無法把HC/CO轉化成H2O以及CO2,導致催化劑Pt(鉑)/Pd(鈀)對HC/CO的轉化效率降低,也會因此把催化器堵塞住,致其無法工作,只能更換。所以含硫太高的柴油對催化器的影響可歸結為如下3點:
(1)含硫太高的柴油會嚴重降低柴油氧化轉化器(DOC)對HC/CO的轉化效率。
(2)含硫太高的柴油會堵塞柴油顆粒過濾器(CSF),而且是不可逆的,只能進行更換。原因是太多的SO3的生成會使煙灰急劇增加造成堵塞。
(3)含硫太高的柴油會形成大家看見的汽車排白煙的現象。原因是柴油顆粒過濾器(CSF)為了降低NO從而達到國Ⅴ排放法規要求,所以需要采用燃燒燃油提高溫度觸發其再生功能。但太高的含硫情況下,再生就導致了SO3以白煙的形式集中排放出去,反而達不到排放的要求了。
3 結論
本文從我國柴油車的排放法規要求及柴油油品品質現狀切入,通過對三元催化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的分析,最后導入油品品質不好會對三元催化器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要想真正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不僅僅只是更嚴格的排放法規要求,還要讓油品品質也跟著同步提升,這樣才能真正節能減排,讓藍天更藍。
參考文獻:
[1] 陳.三元催化器結構原理與性能評價[J].四川工業學院學報, 2001(4).
[2] 郭曉龍,陳,唐嵐;三元催化器的失效機理及故障診斷系統的研究[J].四川工業學院學報,2003(4).
[3] 三元催化器――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好辦法[J];交通世界,1997(6).
[4] 肖坤勝,袁江,荊汝林,莫海俊.三元催化器在柴油機上的應用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05(2).
Impact Analysis of Diesel Fuel Quality on Catalytic Convector
Su Yuzhen
(Fu jian Daimler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u zhou 350119, China)
[關鍵詞]環境催化;大氣污染;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8-0249-01
環境催化是催化科學與技術和環境科學與技術的交叉學科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在研究觀念和方法上的銳意創新決環境污染問題的一把利劍。化碳催化技術對于改善我們的環境質量發揮著巨大作用,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獨特的經濟解決辦法。通常的大氣污染處理技術有:機械過濾、液體吸附、固體吸附、靜電吸附、催化轉化等。這些技術對大氣污染的治理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污染物成分的復雜化、濃度增大,這些技術的效率低、二次污染、腐蝕設備、工藝復雜、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等缺點逐漸顯露出來。為此,涌現了多種處理大氣污染的高新技術.
1 大氣污染現狀
1.1 二氧化碳增長。化碳全球范圍內巨大的CO:排放量已使地球難以承受,COx問題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大量的CO:由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從汽車及發電廠中排放出來,其中的大部分可由海洋吸收(500二氧化碳000萬t/a)。如果僅考慮自然界產生的COx(16二氧化碳000二氧化碳OOOt/a),則地球基本上可全部吸收而大致達到平衡。然而,人類活動每年額外產生800二氧化碳000萬t/aCOx,使地球每年新增340二氧化碳000萬t/aCOz。更嚴重的是,由于人類對經濟增長、生活水平提高的不斷追求,這一數字每年還在不斷地增加。
1.2 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碳汽車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所帶來的嚴重尾氣污染問題逐漸引起重視,利用催化技術來凈化汽車尾氣,降低其中有害物質的排放以滿足人類的環境需求,解決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已成為汽車排放控制技術中的重要內容。二氧化碳目前,全球城市廢氣的8000-'90%由機動車排放,汽車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CO,NOx和CH等帶來的空氣污染已成為人類生存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改進發動機的燃燒使污染物的產生量減少和利用裝置在發動機外部的凈化設備,對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治理這兩種途徑可以降低汽車尾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濃度。
2 主要催化技術運用
化碳越來越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在世界各地興建,過去幾十年來隨著技術革新和進步以及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基本的設備投資以及操作費用在不斷下降,越來越長的催化劑使用壽命是設備投資及操作費用降低的最主要原因。
2.1 納米技術處理汽車尾氣。化碳向燃油中添加以納米微粒制成的燃油添加劑,可使燃油形成熱力學穩定的微乳液。在壓縮機械功的作用下,燃油霧滴中的水顆粒發生蒸汽爆炸,使燃油分裂成納米尺度的油汽顆粒(分子團)完全汽化而充分燃燒。這一過程不但可以減少燃油不充分燃燒造成的污染,而且根據微型液體理論,這個過程還可提高燃油的燃燒性能。這兩種作用的綜合結果使燃油的消耗大幅度降低,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大幅度提高。目前,這種納米燃油添加劑已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生產二氧化碳煤燃燒時也會產生二氧化碳,如果在燃燒的同時加入一種納米級助燃催化劑,可以使煤充分燃燒,不產生一氧化碳,使硫轉化成固體的硫化物,不產生二氧化硫,能源利用率也提高了。傳統的煙氣脫硫技術脫硫劑難以再生,不僅運行成本高,而且越來越多的脫硫劑廢棄物既浪費了土地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2.2 氧化催化技術化碳柴油車尾氣氧化催化技術原則上可以與汽油車相同,尾氣中氧含量高,可以為CO,HC和顆粒中的部分可溶性有機組分((SOF)提供足夠的氧化環境,使其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柴油車廢氣環境中充分氧化,轉化成CO:和H20o化碳氧化催化技術發展較為成熟,對CO,HC及顆粒物均能起到較好的凈化效果,還能凈化尾氣中的醛類物質,減輕柴油機排氣臭味,滿足前期較低的(如:歐洲0號、1號)排放標準。
2.3 NOx,吸收儲存還原型元化碳二氧化碳催化劑化碳過去,發動機稀薄嫩燒時所排放的NOx.氮氧化物)被認為是極難凈化的,而這一系統卻可將NO二暫時儲存起來,其后將其瞬間還原凈化。它的反應機制是:首先用催化劑的白金將尾氣中的N0.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將它以硝酸離子(N0,-)態暫時吸收在鋇等吸收儲存材料中。當吸收到一定程度時,使發動機在濃于理論空燃比的混合油氣下燃燒,這時會產生多余的C0,二氧化碳HC和Hz,再利用它們將NOx還原成無害的Nz和Hz0。這一系統可應用到稀薄燃燒發動機和直噴汽油發動機上。研究開發中的柴油車NOx凈化催化技術主要有催化還原法、催化分解法、吸附還原法等,研究最多的是催化還原法。NOx的催化還原是利用不同的還原劑或尾氣中的還原性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作用下,選擇性的優先還原NOx為無害的N2。按還原劑是否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而分為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CN二氧化碳SCR)與選擇性催化還原法(CSCR0,以選擇性催化還原法應用最為廣泛。這類方法一般都以NH:類物質、HC,
2.4 顆粒捕集器的催化再生技術化碳用物理的方法即柴油機顆粒捕集器將柴油機排放中的顆粒物質收集下來,是目前國際上最接近商品化的柴油機微粒后處理技術。但是隨著過濾下來的顆粒物質的沉積,顆粒捕集器將被堵塞,致使排氣背壓增加,導致發動機動力性和經濟性惡化,需要進行更換或除去其上沉積的顆粒,因此如何實現顆粒捕集器的再生,延長使用壽命,使其在柴油車本身的排放條件下而無須拆卸和更換便能重新恢復活性便是顆粒捕集器實用化的一個關鍵問題。顆粒捕集器的再生有物理法、化學法、連續法和間歇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使微粒著火燃燒(微粒氧化)以達到去除顆粒物質的目的,主要包括斷續加熱再生和連續催化再生兩類。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碳空氣污染一直是困擾各國政府的難題,空氣中超標的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碳氫化物(HC)、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有害氣體絕對量大,治理困難,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環境。另外,建筑材料和室內裝磺涂料中各種化學添加物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增加,室內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使得新裝修房間內空氣中有機物濃度高于室外,甚至高于工I區,已鑒定出的揮發物有300多種,其中對人體有害,甚至致癌的就有20多種。治理空氣污染,尤其是室內空氣凈化已迫在眉睫。運用各種催化技術能夠有效的緩解大氣污染問題,在今后極具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李滄 黃標車 淘汰
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城市規劃的發展,青島市李滄區由原來的重工業老城區逐漸向北部新城市中心轉型,機動車排氣污染在李滄區大氣污染中的分擔率越來越高。其中,運輸渣土、物流、旅游等各類黃標車污染尤為嚴重。這部分汽車大多沒有安裝有效的尾氣排放控制系統,尾氣排放達不到國Ⅰ排放標準要求。據測算,1輛高污染黃標車相當于 5輛國Ⅰ車、7輛國Ⅱ車、14輛國Ⅲ車、28輛國Ⅳ車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對高污染黃標車的淘汰,成為改善李滄區空氣質量和進行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
黃標車是高污染排放車輛的簡稱,是未達到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或排放達不到國Ⅲ標準的柴油車,因其貼的是黃色環保標志,因此稱為黃標車。高污染黃標車[1]是指尾氣排放量大、污染物排放濃度高、排放穩定性差的汽車。具體判定辦法為:2000年7月1日前生產的第一類輕型車,即設計成員數不超過6人(包括司機),且最大總質量≤2.5噸的載客車輛;2001年10月1日前生產第二類輕型車,即除第一類輕型車以外的,最大總質量≤3.5噸的其他車輛;2003年7月1日前生產的重型汽油車和2001年9月1日前生產的重型柴油車,即最大總質量>3.5噸的車輛。
一、李滄區黃標車現狀
李滄區是青島的老工業區,大型物流運輸車隊多,根據2011年李滄區車輛管理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李滄區需要淘汰的高污染黃標車為6484輛,約占全市的10%。其中汽油車4679輛,柴油車1805輛;屬于非財政供養單位車輛3482輛,屬于財政供養單位車輛232輛,屬于個人車輛2770輛。車輛類型為客車的高污染黃標車最多,占李滄區高污染黃標車總量的40.3%;其次為貨車,占李滄區高污染黃標車總量的29.6%。
2011年李滄區被盜搶、注銷、停駛、轉出、查封、無信息(無信息,表示在數據統計中找不到該車的任何信息,通常該類車輛已被銷毀)的高污染黃標車輛占李滄區高污染黃標車總量的23.5%,其余高污染黃標車仍處在正常營運狀態。
2011年李滄區高污染黃標車正常使用的車輛(即檢驗有效期在2011年以及2011年以后的車輛)占李滄區黃標車總量的33.5%,非正常使用的車輛(即檢驗有效期在2011年以前的車輛)占總量的58.7%。統計數據顯示李滄區大部分黃標車處于非正常使用狀態,說明李滄區的高污染黃標車淘汰任務非常艱巨。
二、 高污染黃標車淘汰存在問題
在對李滄區黃標車淘汰的執法工作過程中,發現存在下列問題。
1.沒有強制性執法依據,淘汰難度大
黃標車為客車和貨車的占李滄區高污染黃標車總量的69.9%,淘汰任務艱巨。根據我國現有的機動車報廢標準,大部分黃標車并不在報廢之列,地方政府在黃標車淘汰工作中沒有直接、強制性執法依據,這為具體工作增加了難度。雖然環保部門是黃標車淘汰的主要推動者,但沒有相應道路執法權限,只能與公安交警聯合執法。
相對于單位的黃標車,占李滄區高污染黃標車總數42.7%的個人黃標車的淘汰難度更大,由于城市發展,許多車主登記的信息已經變更,其車輛無從查找。另外,由于政策補貼的畢竟不是車的殘值,車主還要承擔一定的經濟損失,且車主本身并未違反國家機動車淘汰的相關標準要求,部分黃標車除排放污染物量大以外,車況還不錯,因此通常一開始車主有抵觸情緒。
2.限行區域過窄,補貼標準制定難
對黃標車采取限制通行區域、通行時間,是淘汰黃標車、降低大氣污染、保證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最直接、有效手段。但目前僅在青島市市南區6.48平方公里限行[2],包括李滄區的其他區域還未限行,遠不能達到淘汰黃標車的目的。另外,缺乏限行標識牌、全方位電子識別監控系統等相應的黃標車配套處罰設施。
在現有標準下,地方政府淘汰高污染黃標車的手段有限,除了限行,就是鼓勵。2011年青島市政府制訂了相應的鼓勵政策,暫定了鼓勵的補貼標準。為方便車主申辦高污染黃標車提前淘汰補助資金手續,2011年9月李滄區政府專門設立淘汰高污染黃標車聯合服務窗口。但補貼標準是個動態問題,既要確保地方財政能夠承擔,又要盡可能減少車主更換車輛造成的損失。
3.黃標車淘汰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相對局限性
黃標車是指高污染排放的車輛,這是個動態概念,相對于國Ⅰ標準的車,國Ⅰ以前的汽油車、國Ⅲ以前的柴油車就是高污染排放車輛。再過幾年,部分現在的綠標車可能又會變成高污染排放黃標車輛。
黃標車另一相對性是區域相對性,由于中國不同省市對不同標準的車輛管理力度不一樣,淘汰黃標車的力度也不同。青島市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較早于周邊其他城市。車主為減少損失,將淘汰的黃標車轉賣到環保政策相對寬松的其他城市。甚至有的車主鉆本市對外地車輛監管體系不健全的法律空隙,將銷到外地的黃標車掛上外地牌照后,回流到青島繼續使用。這種現象已從不公平競爭上升到社會層面的不良影響問題上。
三、解決對策
1. 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監督管理
關鍵詞:大氣污染防治 經驗 英國 啟示
一、引言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遇到環境污染事件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英國倫敦由于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燒煤炭,煙塵超量排放,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導致上萬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國政府痛定思痛,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燒、減少尾氣排放,如今大氣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經驗,這些經驗及教訓為廣東省治理霧霾天氣帶來諸多啟示與借鑒。
二、英國大氣污染防治主要經驗
(一)不斷完善法律體系
倫敦煙霧事件之后,英國政府非常重視立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經過60余年的努力,目前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大氣環境保護法律體系。與中國類似,英國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來治理空氣污染。倫敦市于1954年出臺《倫敦城法案》,控制煙霧排放;1956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1968年修訂),將倫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國。《工業環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規定所有污染企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氣體排入大氣,否則予以嚴厲處罰;《空氣污染控制法案》(1974)規定公眾對環境質量的申訴權和工業燃料含硫上限。這些措施有效地減少了燃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進入20世紀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系列措施,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數量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措施以尋求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開始尋求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綜合性措施,出臺了《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清潔空氣法》(1993修訂)、《環境法》(1995)、《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預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氣候變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以控制大氣污染。同時,從1995年起,英國依據當年出臺的《環境法》,開始制定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隨后英國提出《能效:政府行動計劃》(2004)、《氣候變化行動計劃》(2005)、《英國可持續發展戰略》(2005)、《低碳建筑計劃》(2006)、《退稅與補貼計劃》(2007)、《英國能效行動計劃2007》、《國家可再生能源計劃》(2008)及《低碳轉型計劃》(2009)等一系列計劃與政策,積極改善環境空氣質量[1]。
英國大氣環境相關法律不僅體系完備,且范圍廣泛,涵蓋了大氣污染和尾氣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就是相關法律法規不斷修訂和完善的過程。
(二)公開公平的公眾參與模式
英國公民在環境問題的討論、決策、監督、執行上,有深厚的自治傳統和強大的社會根基。英國注重通過立法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是最早將空氣治理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的國家。官方網絡向市民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英國公民獲知空氣信息的途徑也不被官方獨家壟斷。公民能直接透過《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政府開設的“英國空氣質量檔案”網站、民間組織與倫敦國王學院環保組織合作開設的“倫敦空氣質量網絡”均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政府絕不敢指責民間監測組織“非法”、“違規”、“不科學[2]。
(三)重視發揮經濟手段作用
英國不但重視通過強制性的法律達到環境治理的目的,還重視通過經濟手段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經濟手段強調“誰污染、誰治理、誰花錢”,除可增加政府財稅收入外,經濟措施同傳統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續的刺激作用,通過環境成本內部化,鼓勵人們采用更為有效的方法減少環境污染,削減污染物數量,逐漸形成自愿減污的環境治理方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就開始通過征收環境稅、排污權交易、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達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環境治理效率的目標。作為經濟干預手段,財稅措施對改善英國環境質量效果明顯。
(四)注重科技創新及應用
在英國治理空氣污染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發揮了關鍵的指導性作用。英國政府鼓勵企業采用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改革生產工藝,優先采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藝,這是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政府層面上,積極組織、引導和企業生產采用先進工藝;通過經濟手段促進企業自愿采用先進技術減排,實現環境成本內部化;通過公眾參與和社會激勵手段,迫使企業淘汰落后工藝,積極采用更好的減排技術。
三、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問題與挑戰
(一)大氣污染源排放結構復雜
目前,廣東大氣污染正在從煤煙型污染向煤煙型和機動車尾氣型污染相復合轉變。在城市內部,各類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種污染物,構成了復雜的大氣污染排放結構。
(二)環境空氣質量要求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環境空氣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國家也適時收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廣東部分城市大氣污染物整治工作壓力巨大。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種大氣污染物在這一狹小空間集中排放,對珠三角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帶來巨大挑戰,使珠三角成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大氣復合污染的典型地區。
(三)多方參與、多措并舉的污染治理模式還未完成建立
廣東省在大氣環境立法和相關政策標準制訂方面,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特別是在公眾參與機制、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的經濟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沒有形成較完善的體制。
四、啟示和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市場調節機制
財稅約束與財稅激勵是英國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環境治理的顯著特征,英國經驗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權交易體系對鼓勵企業改進工藝流程、減少污染物排放發揮著重要作用[3]。廣東省也應借鑒英國經驗,注重采用經濟激勵方法實現大氣環境治理目標。目前,我省已經初步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制度,仍應配套完善財稅政策,簡化行政干預,充分發揮財稅作為環境治理的市場調節作用,對主動進行節能減排和設備改造的企業提供資金扶持,實現獎罰結合的治污方式;同時,應健全交易市場的監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門在排污權交易中的監管職責。
(二)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
完善法規規章。加快《廣東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制修訂工作,完善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應急預警、責任追究等制度,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機銜接,按照“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原則完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健全標準體系。加強廣東省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加快修訂和完善廣東省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體系。
(三)完善全社會參與機制。
從英國公眾參與實踐成效看,公眾參與不僅提升了公民的環保意識,又對政府的環境行為施以重大影響,倒逼政府謹慎處理環境議題。建議廣東省建立和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和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探索將公益訴訟引入環境糾紛解決機制,將其納入普通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制度,進而形成系統有效的環境權益救濟制度,將公眾日趨增長的環境權益訴求納入規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眾的環境權益;通過地方立法賦予公眾對環境執法行為的監督權,明確規定公眾參與監督環保部門的執法行為和協助環保部門查處大氣環境違規違法案件的途徑與方式。
(四)強化科技支撐。
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推廣都離不開技術進步和創新。要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領域軟科學研究力度,加強相關技術、工藝的研發與應用,切實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能力。通過自主研發和對外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脫硫、脫硝、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相關技術產業,支持環保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廢氣處置和利用的產品、設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技術人才與隊伍建設,加強人才交流與人員培訓,切實提高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的科學素質和管理協調能力,逐漸形成國內一流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團隊、技術研發團隊和環境管理團隊。
【參考文獻】
[1] 張孝德,梁潔. 從倫敦到北京:中英霧霾治理的比較與反思[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4, (03): 51-63+71.
關鍵詞: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治理技術;發展現狀;分析影響
可揮發性氣體無序排放,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現狀較為嚴重。部分有毒性可揮發氣體的排放,更是對生物的生長,乃至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現狀,也引起了較多人群的關注。如何以高效的辦法進行廢氣的處理,成為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課題。針對此類現狀,筆者針對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治理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簡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為我國此類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1.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
揮發性有機物,英語單詞為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一般簡稱為VOCs。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為多類有機化合物的總稱[1]。當前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大氣中能夠辨別的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類型有:異構烷烴、多h芳烴、芳香多元酸等。其中烴類有機化合物,對于人類的生存產生了致命的影響,為引發癌癥的主要因素之一。
1.1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排放造成的影響
當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巨量的能源被消耗。但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揮發性廢氣,此類氣體在揮發的過程中,對環境以及人類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汽車尾氣、工廠廢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使得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劇增。并且極易產生光化學污染,最終造成污染物之間的相互反應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
例如1952年世界著名的環境污染事件“倫敦霧都事件”,此事件累積造成8000人死亡。至此環境污染問題的致命性危害,也對工業的畸形發展敲響了警鐘。
1.2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主要來源
當前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主要的來源為: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具體為:化工廠、煉鋼廠、煉油廠、制藥廠,以及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廢氣。此類廢氣通過空氣的流動,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
隨著當前城市的快速發展,常駐人口劇增。因此大量的建筑開始修建,逐漸城市中的“熱島效應”愈發嚴重。例如當前城市建筑密度過大,導致空氣流通緩慢。一旦出現污染現狀,無法進行快速的流通,最終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現狀,例如近年來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霧霾現象。
2.當前我國針對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處理現狀
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工業的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因此關于工廠廢氣排放,前期并沒有進行較多的處理,直接進行對外排放。前期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較慢,各類工業基礎的發展都較為薄弱[2]。因此關于廢氣的整體排放量還較少,并沒有引起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此后隨著我國政策的改變,開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并加入了WTO組織。此后受國際社會影響,我國對于此類廢氣的排放,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治理工作。但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對于此類現狀的改善并不明顯。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針對此類技術還應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3.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常規處理方法
針對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現狀,筆者綜合分析案例,將此類治理技術總結如下:吸附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冷凝回收法。針對此類治理辦法,筆者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
3.1吸附法
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最為常見的方法之一為:吸附法。吸附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應用材料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生活中關于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應用也較多。例如裝修之后在室內布置的活性炭、魚缸內放置的活性炭都能夠有效的進行污染物的吸附。活性炭在吸收的過程中,具有吸附快、吸收能力強、容量大等特點。
3.2燃燒處理法
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其具體成分有一定的化學特性。當前關于此類廢氣的治理辦法之一為:化學處理法。化學處理法主要結合燃燒作業進行處理,首先將廢氣排入特殊管道或容器內。之后對容器中的廢氣加入特殊催化劑,然后進行燃燒作業。但由于廢氣排入的過程中,也參雜了較多的空氣,因此燃燒的效果、效率都較低。并且由于催化劑無法催化所有的有機物,導致最終的燃燒不徹底,因此化學處理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整體的效率性較低。
3.3生物處理法
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在治理的過程中,由于其成分較為復雜,因此單一的治理方法往往效果較差。一般情況下需進行多類治理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當前治理效果較好的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首先將廢氣進行一次處理。化驗廢氣主要成分,并針對其中顆粒物進行過濾。之后根據其廢氣成分,將微生物植入廢氣環境中,通過微生物進行廢氣的降解和處理。
3.4冷凝回收法
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一般由兩種及以上的廢氣成分組成。因此其中部分的廢氣還具有可利用性,冷凝回收法則是針對此類特性的一種治理辦法。其治理的原理為將廢氣冷凝降溫,使得廢氣與其中顆粒物形成結晶體[3]。之后通過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并加以利用。此類方法在當前諸多治理方法中,整體的應用效果較為良好,也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結束語
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的發展速度也不斷加快。在此過程中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現狀,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后為了有效的改善此類現狀,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辦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冷凝回收法。幾類治理辦法中,吸附法對復雜性廢氣的治理現狀較好。其余方法針對單一性廢氣的治理效果較好,因此未來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還應朝著綜合性治理方法的方向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廣喜,孫曉兵,張竣堯等.有機廢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凈化技術[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3,(8):50-51.
交通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道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影響,道路施工、過往車輛對聲音環境的影響等。
一、各種污染
1.公路建設的粉塵污染
在施工期間,公路施工的特點之一是大量開挖土基,少則幾十萬立方米,多則上百萬立方米,造成的粉塵污染是相當嚴重的。
2.汽車尾氣的污染
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煙、碳氫化合物、醛及含鉛顆粒物等。汽車污染尾氣跟車輛的行駛速度以及所處的狀態有關。比如,當車輛以勻速狀態行駛的時候,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跟車速成反比,然而氮化物則與行駛速度成正比。此外,汽車排放污染的排放量與道路水平成反比。在道路服務水平高的路段,車輛行駛所產生的污染就會小很多。因此做好道路的服務保養工作,也對減少道路污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噪聲的污染
主要指公路產生的噪聲影響。噪聲污染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傷害。長期處于噪聲污染環境,也會對人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交通噪聲主要產生于兩個方面:(1)道路的建設維修期間,大量的機械設備產生的噪音,以及在道路運營后,車輛行駛產生的噪音。交通道路產生的噪音除了車輛本身產生的噪音,還包括輪胎與路面摩擦產生的噪音,特別是當汽車高速行駛時,產生的噪音能給人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根據科學測算,噪聲和車速有關,當車輛加速時,噪音增加約2~9dB。當然這個數字只是一個基數,當車輛的重量增加的時候,同比產生的噪音也會增加。交通噪音與車流量的大小以及道路的坡度有較大聯系。比如,當交通量小于1000輛/小時,噪聲與交通量近似呈正比關系。當前,隨著車輛保有量的持續提高,機動車行駛所造成的交通污染是一種持續增長的狀態,因此如果不能盡早提出解決辦法,交通噪音影響將會越來越嚴重。
4.汽車所造成的能源匱乏對生態的影響
交通運輸是國家能源消耗大戶,每年公路、水路運輸能耗在我國石油消費中都占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生態環境。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道路、汽車的環保、節能應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
二、減少交通污染的措施
1.提高駕駛員的專業技術
作為駕駛員,如果能正確維護和駕駛汽車,對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關注空氣污染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1)汽車維護方面。首先,駕駛員要注意檢查車輛空氣管道。一要檢查新鮮空氣管道,發動機的空氣需要此管在熱機過程中輸入;二要檢查預熱管道,冷空氣經過預熱后經此輸送給發動機。其次,要注意查看阻風門。如果這部分不能調整到標準狀態,會使混合氣的濃度大大提高,從而使得碳氫化合物未經充分燃燒便被排放到空氣中,進而污染空氣。再次,應該注意排氣管。最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利用手指去觸摸排氣管道的內部,查看有沒有積碳,這個方法可以用來檢測發動機是否良好。第四,檢查廢卸凈化系統。注意檢查接頭、管道是否牢固,濾清器是否通暢,皮帶是否有損壞。因為這些部分損壞,則會造成耗油量上升,增加污染。第五,檢查機油。駕駛員要養成定期更換機油的習慣,特別是當發現有藍色或者淡藍色的煙霧排出時,要及時檢查。最后,要隨時注意是否有泄漏以及輪胎胎壓。
(2)駕駛習慣。良好的駕駛習慣,能夠有效地減少污染排放。首先,車輛在市區內行駛的過程中,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使車輛盡量保持在50~70km/h的車速。因為如果速度過低,排出的污染物反而會提高。其次,在公路上行駛的時候,盡量保持在100km/h的勻速行駛。這個速度排出污染物是最少的。如果頻繁加速、減速,使車輛在70~105km/h反復變化,會大大提高排污量。因此有效地控制車距,避免頻繁變速。其次,謹慎加速。在沒有必要的前提下,踩踏加速板會對油耗以及尾氣排放都造成較大影響。四是減少發動機空轉和冷起動。發動機空轉會排出大量的污染物,應盡量減少空轉。在冷機狀態下,發動機起動所消耗的燃料比熱機要多10倍,污染物排放量也很高。最后一點,加油的時候不用一次加滿,加完油后要迅速將郵箱蓋好。
2.進行公路綠化
公路綠化,不僅使我們的道路看起來更加美觀,同時也能起到降噪以及保護環境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綠色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的氧氣。因此,提高公路綠化水平,對于降低空氣污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綠化隔離帶還能起到降噪的作用。據測定,快車道的汽車噪聲,在穿過12米寬的林帶后可以降低噪聲3-5dB,穿過40米寬的防護林帶時,噪聲會降低10-15dB。因此建立科學的綠化帶對于交通道路的噪音污染以及緩解環境污染都能起到良好的功效。
3.廠家發展環保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