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設文明校園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低碳校園 環境文化 建設 措施
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時間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就是一種生活行為態度。現在,“低碳”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作為傳播人類文明和知識的機構,高校要承擔引領人類文明、提升公眾意識、創新社會風尚的高尚責任,更應該順時而動,與時俱進,建設低碳校園,將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因此,低碳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研究對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收集。
1 低碳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建設低碳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這項舉措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緊缺的發展
3.3 低碳校園行為文化建設。校園行為文化包括校園內人們的日常言行和開展的各種娛樂性、學術性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與社會活動互動,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引起校園低碳風;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的作用,通過踐行低碳生活,提升師生的低碳意識,建立低碳行為習慣。
3.4 低碳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和管理。校園制度文化是依據學校有意識選擇的、具有強烈規范性、組織性、秩序性、屬于校園范圍內強制執行和嚴格遵守的文化類型,一經學校成員的高度認同,不僅能促進良好品行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更能凝結為一種無需強制就能在學生中自然傳承的精神文化傳統。低碳校園文化建設要從組織機構、規章制度、陣地建設等方面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用完備的管理制度給置身其中每一個人提供了一套完備的低碳行為準則,人們通過對制度的理解、實踐而內化為低碳行為習慣,最后升華為低碳精神慣性,同時制度和標準的制定也有利于使低碳工作從少數專業管理人員的行為提高轉變為全員性的活動。
發展低碳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需要每個人付出行動,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關鍵,科學決策是發展低碳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保障,綠色生活方式是低碳消費的主導。這要求我們必須構建低碳視域下的文化價值觀,探索出建設低碳校園環境文化的有效路徑,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校園英語文化;多元化建設;大學英語教學;對策
1 引言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校園里的體現,是學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價值觀念的綜合反映,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內在要求。它是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氛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文明的進步,思想觀念的解放,整個大學校園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而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建設作為整個校園文化多元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鍛煉英語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及強化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營造與創設一種健康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融實踐性,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英語文化環境,對于和諧發展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社會主義新時期所需要的復合型的外語人才,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多元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2.1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是提高
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第二課堂英語作為一門全國統考科目(每年的四六級考試),和大學階段開設課時最多的一門課(四個學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也是大學校園里普遍存在的事實。但令人困惑的是,每周四到六節的英語課堂學習,以及每周十多個小時的自主學習,結果卻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筆者就經常聽到學生的訴苦,花了大量時間去記單詞結果過一段時間卻全忘記了,隨身聽和MP3 每天都帶在身上去聽英語可考試時還是考得很糟糕。有一大部分同學抱有學習英語的激情,但苦于課后缺乏學英語的氛圍,久而久之,激情也消失殆盡。這樣費時低效的學習狀態使許多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對英語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恐懼感。這樣的狀況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究其原因,學生缺乏一種英語學習的大環境,即校園英語文化氛圍或第二課堂。
2.2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是校園
文化多元化建設的現實需要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多元化時代的到來,為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機。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內高校掀起了一股興建校園社團熱,紛紛建立起諸如計算機協會、微軟技術協會、電子商業協會、動漫協會;文學社、詩歌書畫社、攝影社、戲曲社;健身俱樂部、武術協會、籃球協會等學生社團。但綜觀各個高校豐富多彩的社團,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社團建設熱”中所存在的問題,即主要偏向于科技、文學藝術、體育娛樂類社團建設,而涉及廣大師生的英語文化社團則屈指可數。而這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大目標是不太相符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不僅在于要營造兼具中西文化特征的開放性、靈活性的文化環境,培養世界型的高素質創新人才,而且要有力結合課堂教學,擔當好課外教育資源的角色。
3 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對策
3.1學校領導層要在思想上重視校
園英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英語是涉及全校大多數師生的課程,學生要進行兩個學年的英語學習,還要參加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研究生英語入學統考,教師參加職稱評審時也必須考過相應的英語等級證書。英語對師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此,在全校范圍內營造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全體師生都能身臨其境地學英語,這是一件造福于整個學校的事。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師生英語水平,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彰顯校園精神和辦學特色。
3.2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和學生會的作用,豐富校園英語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校園英語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起的是指導和協調作用。調動全體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校學生會、學生社團、院系學生會及各個班委會的號召、組織、協調作用,對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文化活動至關重要。另一方面,作為校園英語文化活動的主體,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校園生活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自由地創造、編排一些新穎獨特、詼諧幽默、可以體現校園生活的英語節目。這也是校園英語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這一方面,一些高校就做得不錯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筆者所在的鄭州大學為例,在校領導、校團委、校學生會的帶動下,我校開辟了英語學習網站、英語村、英語協會、英語戲劇社、英語歌曲卡拉 O K 大賽、英語角、英語新聞廣播、英語歌曲欣賞電臺、周末英語電影放映專場、英語筆友協會等社團;在各院系學生會和班委會的積極努力下,創辦并組織了英語板報、精品英文賞析、英語辯論賽、演講比賽、書法大賽等活動。以上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便利的學習英語的機會,使他們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并學到英語,學生學英語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克服了剛入校時的害羞膽怯心里,見到英語老師或外教,他們也不再躲著走了,而是大膽地用英語打招呼或走上前去熱情地交談。
3.3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和國外的大學增強交流
隨著國際交往的迅速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頻繁,而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其作用在跨文化交際中顯得尤為重要。學好英語,為建設現代化強國培養大批既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人才顯得尤為迫切。而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加強與國外大學學生的交流和學習不失為一種真切而高效的學習西方文化的渠道。這既可為校園英語社團的發展和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人生修養。
參考文獻:
[1]呂兆芳.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07)
[2]李志瑩.淺析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24)
要想研究生態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我們首先就要明確和了解生態文化的來源。生態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生態學研究當中,它關注的是人在整個生活發展歷程中的自然狀態和發展趣味。生態文化要求人在對待與自然的關系時,必須秉持和諧的人發展理念,樹立科學的自然觀和發展觀,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文化是一種科學的文化發展觀,符合現代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通過分析人類的文化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先后經歷了敬畏、盲目崇拜、依順自然規律和諧發展幾個階段。在此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漸趨于和諧,生態文化初步形成。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成熟,人類越來越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積極調整其自身行為,不再無節制地進行自然改造。生態文化的出現喚醒了人深層次生態意識的覺醒,極大地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進程。
2生態文化的概念
生態文化的概念是最早是由羅馬俱樂部的創始人佩•切伊提出的,他站在生態學發展角度對生態文化進行系統科學的闡釋。他認為生態文化是一種建立在生態學發展基礎上的文化體系,包括生態思想觀念、價值原則、思維模式、發展方式、管理體系幾部分內容。生態文化要求人們改變傳統的生態理念,以一種科學的、生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自然和環境,積極協調和處理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得到了空前地提升,其自然征服欲和貪欲急劇膨脹,要求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隨著人們思想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他們認識到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始反思其發展行為,積極關注環境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和防治措施,極大地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目前,學界尚未就校園生態文化的概念達成一致,不同學者在概念界定和內容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他們普遍認同以下觀點:校園生態文化系統是由全校師生和管理人員共同維護和發展起來的一套文化系統,它較為全面、直觀地反映了全校師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群體取向,具有發展性、整體性與和諧性特點。
3生態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的關系
一直以來,高校就是文化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搖籃,在文化形成和創造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作為文化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結構、體系、內容都較為系統完整。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其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補償、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校園文化的形成與完善。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學校積極完善其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其教育水平,通過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有效地提升了其人才培養質量。校園文化是一種不斷發展前進的文化系統,它通過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校師生,使其逐步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自覺規范其自身行為,積極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創造良好的校園發展氛圍。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們一方面享受著物質文化帶來的極大便利;另一方面也遭受著精神文化缺失帶來的折磨。因此,如何妥善處理和解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的矛盾,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對于高校而言,要想更好地提升其人才培養質量,積極發揮其育人功能,就必須創建健康、活潑、向上的校園生態文化,增進師生與生態和文化之間的互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4生態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只有將生態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育人作用,提升其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加強校園生態文化建設還是推動校園文化可持續發展,增強其文化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具體的文化建設活動中,高校必須積極處理人與自然間的關系,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覺樹立科學的生態文化意識,積極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以自身行動傳播和踐行生態文化。生態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逐漸形成科學和諧的生態文明觀念,有利于其人格發展完善;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構建良好的校園內部發展環境。
5生態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5.1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校園人際和諧在進行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時,學校必須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積極處理校園內外的各種發展關系,以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建設的健康發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擺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強化學校師生的競爭意識,引導其樹立敢為人先的競爭意識,積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師生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還要積極進行合作與交流,揚長避短,以保證其學習和工作目標的盡早實現;二是要積極協調師生間的關系,增進其專業溝通與交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高校要積極協調學生與老師間的關系,引導其相互尊重,相互關心,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5.2構建和諧的、新型的行為體系高校可以通過引導師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使其逐步樹立綠色的生態文化觀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學校一方面可以逐步深化綠色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一種綠色、環保、向上的校園環境道德風尚;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強校園生態文化宣傳和推廣力度,積極協調環境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關鍵詞:和諧校園;重要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9-0270-1
和諧是一筆可供開發的精神財富。和諧之意猶如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和諧之廣猶如神秘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和諧社會是在和平與發展基礎上的擴展和升華。只有社會和諧了,才能國泰民安;只有社會和諧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子。本文著重對如何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展開思考。
1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重要性
國家講和諧社會,學校講和諧校園。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努力構建一個誠信友愛、充滿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的和諧校園,是高等教育的新追求。營造高校和諧校園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只有校園和諧,學校才能健康向前發展;只有校園和諧,教師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學生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可見,構建高校和諧校園舉足輕重。
2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思考
2.1 首先要構建高校和諧的領導班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構建高校和諧校園,首先要構建高校和諧的領導班子。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領導班子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責任重大。高校領導班子要以和諧為準繩,大講團結協作,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勤政務實,厲行勤儉節約;倡導敬業奉獻,弘揚團隊精神。要用敬業奉獻感動人心,用光榮事業凝聚人心,用光明前景鼓舞人心。
2.2 其次要構建高校和諧的同事關系
構建高校和諧的同事關系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關鍵。學校要以教師發展為本,充分挖掘教師的工作潛力和勞動創造力,為每個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融洽和諧、平等友愛的人際環境。教師管理應體現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彈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以人為本制定規章制度,利用制度營造和諧的競爭環境,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主動積極性。這樣,教師才能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去。時刻通過溝通、換位思考、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情感交流等多種方式,實現 “以人為本,追求人和”的和諧校園模式。學校的制度構建要體現以激勵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有利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協調各種教育群體利益,提高組織管理的透明度,尊重教師的知情權,做到校務公開,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團結合作的協作精神,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要強化師德教育,加強教職工的師德建設,打造教師的團隊精神。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沒有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一個人的成功就會打折扣。教師工作是相對獨立的工作,每個人都負有一定的工作任務,在工作中很容易形成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惡性競爭,這對學校的整體發展不利。教師善于溝通、精誠合作,既利于個人發展又利于整體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樹立全局觀念和全局意識,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所以,在激勵教師競爭的同時,應該加強團隊精神的建設,促進校園和諧。
2.3 再次要構建高校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高校校園的基礎,愛與責任是校園師生和諧的基礎。要使師生和諧,要制定完善大學生行為規范,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努力樹立勤于學習、奮發向上、誠實守信、敢于創新的良好學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一個有利于人才培養、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教職工有凝聚作用的校園精神環境。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注重知識為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把愛與責任貫徹到平時的工作實踐中去。老師關心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做到師生在思想境界上共同進步,師生關系才會共同邁向和諧。具體做法為:首先,教師要關愛學生。關愛就是要關注和理解他們的感受,為他們解答人生疑惑,為他們傳授知識,教授學業的同時教會他們做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將人文的思想融入其中,培養具有崇高思想和“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優秀人才。其次是要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師生間平等的對話意識。教師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溝通和互動,才能構建健康和諧的師生交流方式,學生才能在民主的氛圍中探討問題,發現新知,收獲新知。最后,教師要關心貧困生。在課堂上肯定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更加自信。教師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2.4 最后要構建高校和諧的安全環境
安全的校園環境是構建和諧校園的保障。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無小事。相關職能部門要時時刻刻想到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用一顆執著的心去排除安全隱患,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加強師生的安全意識,用一顆細致的心去發現安全問題,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只有師生安全了,才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才能維護校園的穩定,才能推動教育質量的提高,從而達到安全穩定、公平競爭中的和諧,實現科學有序、持續健康的發展!
總之,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是時展的必然,是教育規律的體現,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要把和諧的要求融入到各項工作中,努力構建一個文明高雅、環境優美的高校和諧校園,高校才能真正發揮出“治學育人”的整體效應。
參考文獻
[1] 張聞驥.論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意義及前景[J].吉林農業,2010,08.
[2] 張聞驥.論城市市民喂養寵物的利弊分析[J].吉林農業,2010,08.
[3] 張聞驥.論長沙市地攤文化的是與非[J].現代交際,2010,08.
[文章編號]: 1002-2139(2013)-3--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社會各行各業都加大了對文明語言的重視,對于高校而言更是如此。全國各高校都在進行普通話的推廣、宣傳和教育,有的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實施這項工作。同時,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方言,所以,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廣大師生準確規范地運用普通話,并以此為基礎加強文明語言的使用,已成為了各個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
一、高校語言環境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良好的語言環境是一所高校甚至一個地區素質教育協調發展的重要標志。而各高校正是致力于建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廣大學生和教職員工能夠融入這樣的語言環境,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從而提升整個學校的素質水平。具體而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普通話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所意識到,各地區的方言環境已經不起“普通話普及”活動的強大沖擊,因此在高校日常教學活動中,普通話的使用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高校語言環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普通話的運用方面,同時也體現在文明語言的運用方面。通過觀察一個人是否掌握語言使用的規范和標準,是否掌握一定的語言能力,就可以得知他的素質水平和文化修養。因此,通過高校語言環境的建設,可以使廣大師生自覺地注重自身語言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
二、高等學校語言環境的現狀分析
從積極的方面來講,為提高全國人民的普通話水平,國家語委、教育部和廣電部頒布了開展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決定,這個決定確定了普通話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引起了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部門和各個高等學校的高度重視。基于此,部分高校一方面堅持開展普通話培訓課程,用以規范學生的日常用語;另一方面,對教師、學生干部等作為重點培養的對象,將教職工的文明規范用語加入到年度的評優考核條件中,使學生和教職工開始重視普通話的使用,以提高整個學校的文化素質。但與此同時,部分高校的語言環境也存在一些問題,有部分學生和教職工,對平時語言的正確使用缺少重視,影響了個人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校園文化水平的提升,導致學校語言環境依然落后。同時,近年來,各大院校的在校學生專業水平、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技術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漢語的學習卻被忽視了,從而導致了一些學生的語言素質較差,口語出現障礙,不能較好的和其他同學、老師進行溝通。再加上有些師生在思想上對語言文字的不重視,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校園語言環境的發展,對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三、如何營造良好的高校語言環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公寓
一、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學生公寓是當代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是學生工作、學習、休息、娛樂的主要場所。然而,在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下,新時期高校文明宿舍建設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如何以學生為本,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學生公寓創建成為一個文明、健康、整潔、衛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已經成為高校管理工作者共同面對的問題。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有利于解決當前高校公寓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開創大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為其注入新的活力,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創建文明公寓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能使高校管理工作真正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就是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一切工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大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不僅有利于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于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創設良好的居住、學習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第二,創建文明公寓堅持“立德樹人”理念,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開辟新的陣地。隨著世界全球化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交流渠道不斷擴寬,思想文化的接觸面越來越廣。大學生在接觸先進思想文化的同時,也難以遭遇多元文化的沖擊。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集中在課堂或者在黨團員組織生活中進行,然而,通過大學生文明公寓的創建,將正確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其公寓建設,有利于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輻射點和接觸面,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以達到立德樹人效果。
第三,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順應高校體制改革和時展的要求,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真正貼近學生。隨著目前學網絡的發展,部分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容易沉迷于網絡,受不良思想的影響,荒廢學業。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有利于營造文明健康的公寓環境。此外,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個性較強,容易產生公寓矛盾或小團體,不利于彼此的交流和共處。因此,創建文明、和諧的公寓氛圍顯得格外重要。
二、大學生文明公寓創建的具體措施
新時期的大學生公寓創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不斷尋求新思路、新途徑,以適應時展的要求:
第一,提高大學生對文明公寓建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大學生公寓是在校大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通過文明公寓的創建設,良好的舍風一旦形成、就會對公寓內同學的學習、生活、綜合素質提高產生較大的正向作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搞好大學生文明公寓建設,把加強大學生文明公寓創建提高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優化育人環境等戰略高度來認識,這樣也才能把建設優良校風、學風落到實處,使學生公寓真正成為育人的重要陣地。
第二,堅持領導老師聯系學生公寓。學院領導帶頭深入學生公寓,收集意見,溝通思想,聯絡感情,查擺問題,明確文明公寓建設的思路,進一步明確宿舍長職責,督促搞好宿舍內務,指導開展宿舍文化活動等,注重社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管理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引領班主任、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做好公寓檢查和服務工作,堅持創造條件為學生公寓提供優質的后勤服務,真正體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第三,堅持班主任進公寓。班主任作為所在班級的負責人,每周至少一次進入學生公寓,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生活、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形成學生和老師的良好互動。班主任從衛生、內務、安全用電、紀律到文化氛圍對宿舍指導檢查。另外,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契機,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班主任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爭做當代文明大學生,積極創建健康、和諧、文明的宿舍。
第四,堅持輔導員駐公寓。輔導員駐公寓,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向輔導員反映,這有利于方便學生學習、生活,構建和諧文明宿舍,對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讓學生更加貼近輔導員,參與管理,優化公寓環境,激發創建文明公寓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
第五,加大對學生公寓遵紀守法教育的力度。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法律和紀律條文,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以確保在公寓遵守公寓管理制度,按時熄燈就寢,不喧嘩,不打鬧,不影響他人的正常學習和休息,不損壞和私自拆裝公寓設備,不違章用電,不留宿異性,為積極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奠定良好基礎。另外,要進一步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為保障,使大學生文明公寓建設有章可循,朝著文明、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三、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的重要意義
第一,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將其價值理念真正融入到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以促進高校形成文明、和諧、團結和上進的校園文化氛圍。公寓又是大學生主要活動場所,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和交流的集中地方。除了正常的上課、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習實踐環節等,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均集中在學生公寓,公寓儼然成為高校推進第二課堂活動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主陣地,大學生公寓文明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第二,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提高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大W生公寓是大學生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載體,是高校開展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陣地。創建文明公寓有利于高校黨建工作水平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整潔有序的公寓環境、積極健康的公寓文化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情操得到陶冶、修養得到提高、素質得到提升。
第三,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促進學風建設
培養優良學風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對促進學校的學風建設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文明宿舍,同學們在宿舍中慢慢地培養起一種合作與競爭的關系,一方面可以加深宿舍成員之間的友情,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慢慢地培養起同學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里學生黨員、學生干部起到帶動、感染那些積極性不是很高的同學,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他們的能動性和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創建大學生文明公寓,形成良好的舍風,有利于帶動整個班集體,帶活整個年級,也能促進整個學院、學校學風建設。
“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宿舍這一特定的環境里,宿舍全體成員依據宿舍的客觀條件從事各種可能的活動中所形成的物質環境和文化氛圍,它包括宿舍的室內陳設、整體布局、生活狀況、規章制度、宿舍成員的人際關系、道德水準、學識智能、審美情趣、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1]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良好,也就可以引導大學生擁有正確的三觀和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較高的道德水平,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高校校園宿舍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學校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不夠重視
現在還有不少高校錯誤的認為,學生宿舍僅僅是學生睡覺休息的場所,只要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不出意外狀況就是很好了。并沒有認識到高校宿舍是校園文化的前沿陣地以及建設宿舍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學校對于新時期的宿舍文化建設認識不到位,使宿舍文化脫離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的總方向。他們運用強制性手段使大學生被動接受管理,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也因此阻礙了宿舍文化的建設。大部分學校為了使學校“高端、大氣、上檔次”,將重點放在加強學科和學位點建設以及科研平臺建設上,對宿舍文化建設和大學生人才培養認識不到位,使大學生宿舍文化“低端、俗氣、非主流”。
2、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管理欠缺
如今,隨著社會的文明程度逐漸提升,大學生們對學校宿舍的要求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如今的他們更加注重維護自身的權利。由于學校缺乏對宿舍管理的認識,他們聘用的宿舍管理員大多是年齡比較大,文化程度比較低的離職人員,這些人員能完成的只是一些表面工作, 管理分工不明確,無法對學生內在需求進行合理解決,導致學生對學校的服務感到失望不滿,從而影響了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設。
3、社會思潮對宿舍文化建設的沖擊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我們現在不僅有解決食品和服裝問題的需求,更有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同時我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的許多思想觀念已傳入我國。這些觀念在豐富社會主義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些許隱患,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造成了沖擊,部分偏激的觀念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到了高校宿舍,如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觀等等,都給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帶來了影響。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高校校園宿舍文化建設是對課堂教育進一步的完善
課堂教學是第一課堂同時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方式。第二課堂常被看成是在第一課堂以外的一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鍛造人格的校園文化活動,是第一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同樣,美國大學強調要把公民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課外實踐活動中,重視環境對大學生的熏陶作用。[2]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前沿陣地,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延展,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課堂。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有利于大學生真正表現自己,提升自己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實現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改進的能力。
2、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
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宿舍和諧則學校和諧,學校和諧則社會和諧。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對于宿舍和諧具有決定性作用。大學生生活在校園里,同時也生活在社會里。他們的和諧,能帶動高校所在地的和諧發展。他們充分運用課外時間消費、兼職、做志愿者帶動社會發展,服務社會,在鍛煉自己同時也給社會帶去和諧。如果不好好建設高校宿舍文化,那么大學生就會在宿舍與舍友發生矛盾沖突,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生活態度極具悲觀,那么當某一天他們步入社會的時候,就會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會報復社會。
3、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有力保障
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有利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增強。高校宿舍是課堂教育的補充,而且宿舍還配備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所以大學生宿舍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第一,從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可以看出課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有效果,那么在宿舍文化建設上也就會比較順利;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顯或者阻礙重重,那么在宿舍文化建設上會很困難。第二,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可以鞏固或者補充課堂教育的漏洞。宿舍文化的生活化、具體化相對于課堂教育來說要豐富很多,所以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自然也會好很多。
四、高校校園宿舍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1、以和諧的管理理念,追求宿舍文化建設之文明
和諧是我們現代社會所追求的。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和諧”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在宿舍文化建設系統中,包括有大學生個人、宿舍管理員、宿舍環境三個主要因素,要想宿舍和諧,必須將這三者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形成高校校園學生宿舍的和諧。此外,學校各個部門應該重視宿舍的基本管理水平和硬件建設。必須使宿舍的基本管理和服務水平達到一定的規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設更加文明和諧。
2、以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運行宿舍文化建設之機制
俗話說: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要想宿舍文化能夠健康的發展,那么就應該在宿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監督大學生在宿舍中的不良行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在宿舍建立宿舍文明公約,或者讓學生自己參與到管理宿舍文化之中,以主人翁的姿態管理宿舍,自主發現問題并且自主解決問題。
關鍵詞 文明校園 禮儀教育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The Use of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ing Civilized Campus
SUN Qi
(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Etiquette, i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Etiquett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strong deman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ized campus.
Key words civilized campus; etiquette education
“禮儀”,廣義而言是指一個時代的典章制度,狹義而言,是指一定社會觀念道德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規范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表等。大學教育,德育為先,而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文明知禮是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是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大學生是民族的精英,是為社會貢獻的主力軍,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能夠彰顯校園文明建設的成果,能夠讓大學生更好的進入社會,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推動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1 建設文明校園的重要意義以及現階段校園文明管理
文明是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也是區別于原始的落后的蒙昧的社會狀態。大學校園的出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同時大學校園的文明反過來也折射了社會的文明。校園文明建設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明建設對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被稱為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知禮重禮的良好風氣!在一個文明的國度里,需要人的行為文明。大學生是承接未來、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他們的行為文明對社會的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很難想象一個不懂禮儀,人際交往冷漠生硬的校園能夠和諧健康。同時,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校園文明也一種有聲或無聲的教育,對學生素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般來講,通過校園文化所形成的素質,往往更為深刻的影響學生以至終身。因此,營造新型校園文化,建設文明校園,是優化新世紀人才環境的重中之重。
現階段大學校園的文明建設主要是以校園管理為主,校園管理主要是指學校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學生守則、校紀校規、行為規范等。學生對教育者所灌輸的思想、行為方式的接受過程是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內化為自身思想和行為的過程。學校的德育要求、內容、形式對學生來說是不可選擇的,不管學生愿意與否都必須接受,因而容易被學生看成是一種非意愿的外界制約力,從而出現一種壓抑感。大學生行為守則相對來說就有些生硬。
2 大學生行為禮儀教育與文明校園建設的關系
2.1 大學生禮儀教育對文明校園建設的重要意義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為規范與準則。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禮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在社會交往中,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讓大學生學習和掌握行為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他們就能憑借它去順利地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和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這樣,不僅是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氛圍的主要途徑,而且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同時,禮儀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
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規范,可以讓他們明確地掌握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禮儀規范,并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正確的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行為,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文明大學生,才能為創建文明校園做出應有貢獻。
2.2 校園文明管理的新理念
前文已經剖析過當前校園管理對文明教育存在的弊端。從行為學角度來看,人的任何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地發生的,而具有一定的規律。行為的直接原因是動機,動機指引的方向是目標,推動目標實現的全部方法的總和叫做行為手段,由手段達到的一定階段的最后狀態叫行為結果。人的行為規律就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才能養成禮貌的文明的行為應該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要想建設文明校園,在校園管理理念上,對大學生禮儀教育應該從明理立標出發。
明理的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學生正確認識禮儀規范,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形成符合規范的行為意向,進而達到端正行為態度、產生良好的行為動機的目的。這點則可以更多的發揮學校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德育教育中更多的使學生能從思想上體會和懂得文明禮儀行為的重要性。所謂立標,就是建立養成禮儀規范教育的目標體系。設立適當的目標體系,既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又能使習慣教育工作科學化和規范化。
3 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文明禮儀規范教育
堅持以人為本,以文明禮儀和行為規范教育為出發點,把主題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及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把握特色,突出重點,使學生養成文明遵章、禮讓守法、明禮誠信的良好習慣,為創建文明和諧校園作貢獻。在具體的實踐中筆者推薦可以通過以下各種形式:
3.1 加強文明禮儀知識教育
筆者建議可以編印圖文并茂的《大學生文明禮儀與行為規范知識宣傳手冊》并舉辦禮儀知識講座,注重加強基本禮儀知識(包括儀態、服飾、社交、公共場所、求職、涉外等方面)教育,這些禮儀知識應該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體現,也是大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并使大學生把所學的禮儀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3.2 注重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眾所周知,禮儀修養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要的外部條件的影響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終還要取決于高度的自覺性,要內省而外化。人的行為受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調節。這三種心理活動構成了人的態度整體,而態度整體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對外界影響的選擇和行為方向。通過組建“禮儀知識宣講團”等形式開展對大學生進行團隊意識、競技精神、生活態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在學生中廣泛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文明行為自我養成教育,強化學生公共場所文明禮儀行為的意識,是全校學生充分意識到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目的和意義。
3.3 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由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表現一個學校精神的價值取向,表現一個學校的校風校貌,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良好行為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引領、熏陶和激勵的作用。要加強文明校園的建設,就要提升校園文化,以行為禮儀教育為切入點,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努力創建“文明,和諧,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大學生文明素養和道德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貴根,巢蓉.新形勢下如何健全大學生日常行為自律系統[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2(3).
關鍵詞:聯盟校;校園音樂文化;教育;藝術;素質
太原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在關于加強初中教育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縣(市、區)區域范圍內學校要結對幫扶,以強帶弱、選擇一批優質學校各自就近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學校聯盟結對子,結對雙方學校統一安排任課教師,學管理、統一開展教學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水平提高。”“聯盟校”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通過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共享優質師資和教學設施設備,使潛力校在教育教學管理、教育質量、社會聲譽等方面有顯著提高。
一、“聯盟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精神、環境、行為和制度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音樂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愉悅性、形象性等特征。它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他們的音樂實踐能力,更好地使他們從音樂自娛升華到人格的完善。為了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廣大家長、學生享受到“聯盟校”建設的成果,加強“聯盟校”之間校園文化全方位的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聯盟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現狀
目前,聯盟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總體上較以前有所改觀,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重形式輕內容。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多流于表象和形式,隨意性很強,從根本上沒有足夠重視。2、發展不均衡。音樂教育的管理機構不健全,音樂活動經費不足,教學設施缺乏等,都是阻礙3、缺乏正確的研究理論研究作為基礎。由于校園音樂文化研究在我國的發展尚未成熟,學生雖然學習興趣很高,但不知為何學,怎樣學、學什么,學生對校園音樂文化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缺乏了解,因此也阻礙了我國校園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三、“聯盟校”校園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建設
校園音樂文化在培養、塑造學生的優良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將音樂教育置于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中來開發和挖掘,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提倡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充分發揮普通音樂教育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注重拓寬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欣賞音樂。以大家比較熟悉的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為例,通過這首樂曲我們會了解到貝多芬的出生地波蘭和他所生活的時代的相關信息。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仿佛命運敲門的聲音。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作于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可見,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一貫的創作思想。《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后,在他寫給妹妹的信中,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今天的我們通過音樂教育來學習這首樂曲時,除了能獲得以上一些信息,在感受音樂的震撼力、感受交響樂魅力的同時,還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創造性的啟示。用我們已具備的文學修養、音樂修養、音樂審美能力從音樂、從藝術、從文化的角度來鑒賞它,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充分發揮普通音樂教育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度重視“研究”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校園音樂文化是影響學校、學生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它能影響廣大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健康。如果想要培養的學生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心理健康、熱愛生活、具有審美品位的高素質人才,我們教師和校領導就必須關注教育的改進,致力于教育的科學性發展,認識到校園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必須依靠扎實的研究工作廣泛收集資料來證明校園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應高度重視“研究”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實施途徑和策略
音樂來源于生活,只能在實踐中才能體現音樂文化內在主體的精神品格。通過開展聯盟校音樂教研交流活動,進行課堂教學觀摩、集體備課互訪,每學期活動確定校際聯盟音樂文化研究專題。開發和挖掘學生的各種藝術潛能,開展多渠道、多途徑、高品位的校園音樂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生活,在校園音樂文化中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例如我們通過舉辦聯盟校校園音樂節,以“中國夢,我的夢”為主題。開展聯盟校“校園歌手大賽”、“校園舞蹈大賽”、“校園器樂大賽”等活動,在各項比賽中脫穎而出的獲獎者精心編排一場匯報演出,借助現代化多媒體,進行錄制和現場直播,學生們在表現著自己的音樂才華的同時,也為其他同學送去了音樂美的享受……
面對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社會音樂文化,通過聯盟校音樂教師的教學研究和互動,積極關注音樂流行動向,選擇并整合社會音樂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鑒別、選擇、抵制能力。
總之,校園的音樂文化建設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校園的一項重要任務。它不僅豐富了廣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強化了與優良校風相一致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校園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建設,為我們建設具有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特色校園文化的和諧校園邁出新的一步。
太原市教育科學“十二五”招標課題(編號:ZB――201114)
《初中聯盟校合作互動的實踐研究―以太原三十八中、太原四十七中為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