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放射性污染治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2年4月初,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再次發生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水泄漏入海事件,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再起波瀾。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起因于2011年3月的日本特大地震。來勢洶洶的核泄漏,讓人們想起曾經的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慘痛,談“核”色變的日子再次來臨。放射性氣溶膠、放射性污水等名詞及其潛在危害不斷為人們熟知,包含放射性污染在內的特種污染也更加得到研究者的關注。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國就已有研究者運用納濾膜技術成功研制出了“放射性廢水處理裝置”,且應用效果顯著。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研究者,就是我國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
立足前沿 于無聲處聽驚雷
幾年前,一項關于放射性廢水的課題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得到廣泛關注。國家的肯定和支持,不僅因為這項研究解決了世界性頂尖難題,取得了先進而實用的研究成果,更因為研究者在裝置研制過程中所克服的高危險性和挑戰性。
侯立安介紹,放射性污染是特種污染的一種。區別于傳統污染,特種污染是一種由特殊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危害更大,除放射性污染外,還有化學毒劑污染、生物戰劑污染以及推進劑污染。
眾所周知,放射性廢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眾人唯恐避之不及,而研究廢水處理裝置,卻要用放射性物質配置模擬核爆廢水,并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大量試驗,研究工作面臨極大的風險。而侯立安,正是頂著種種壓力,開展了這項工作。
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侯立安掌握了放射性廢水的水質特點,并通過全面分析各種放射性廢水處理的工藝方法,最終決定大膽采用納米材料領域核心尖端技術—納濾膜作為裝置的關鍵處理單元。隨后憑著對科研事業的執著和不懼艱難的精神,侯立安始終堅守一線,系統研究了膜分離的預處理工藝,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最終創造性地提出了“截留低分子的膜可以截留高分子有機物”的學術新觀點,完善了納濾膜的分離機制,確定了放射性廢水無害化處理系統,通過大量模擬試驗,成功研制出了“放射性廢水處理裝置”,并取得了明顯的應用效果。
隨后,圍繞納濾膜技術,侯立安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陸續發表《反滲透和納濾膜工藝去除飲用水中有機物及放射性活度的試驗研究》、《納濾膜分離技術處理放射性廢水的試驗研究》、《膜工藝去除模擬核化廢水的試驗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為納濾膜技術在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侯立安在放射性廢水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績得到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然而卻少有人知曉,他最初的研究是從軍事環境污染治理開始的。
“技”無止境 于需求處求創新
軍事環境是一個特殊的獨立空間,對軍事環境特種污染的防控研究,不僅有利于保障環境安全,有利于新時期的國防備戰,而且對確保官兵身心健康、提升軍隊戰斗力有重要作用。
美國國防部的《環境安全戰略》確定,美軍的環境安全有四個壓倒一切的、相互聯系的目標,其中一項是改善軍事人員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保護他們免受環境、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危害,并維持軍事設施的質量。這或許能夠解讀侯立安投身軍事環境工程研究的初衷。
侯立安1976年入伍,1982年從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給排水專業畢業,被分配到部隊擔任維護陣地水、風、電的排長。
第一次進入密閉陣地執行任務,侯立安就發現,由于官兵們生活起居都在陣地,而當時我國特殊空間環境污染控制技術仍相對落后,陣地中存在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氯氣濃度過高、生活污水污物不易排除、飲用水缺乏凈化裝置等多重現實難題,直接影響著作戰人員的正常生活和訓練任務。
要知道,陣地不僅是導彈的依托平臺,更是與官兵息息相關的工作環境。官兵健康出現問題,勢必也會影響到相關工作的開展。在這種特殊的密閉空間里,怎樣才能提高抗污染能力,保證人員的生存力和戰斗力?年輕的侯立安圍繞密閉空間中的水和空氣開始了長期的摸索,從此與環境工程研究結緣,到如今,已過三十載。
當時,發達國家對國防地下工程環境污染治理研究實施技術封鎖,國內相關領域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侯立安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走訪專家、翻譯文獻、調查研究、對比論證,甚至自己制作簡易裝置來進行實驗……整整5年的付出和堅守,歷經身體和精神上的重重壓力,憑著自主創新的精神和一顆永不言棄的心,侯立安如愿迎來令人欣喜的成果—“某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課題如期完成。鑒定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和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污泥回流技術國內領先”,“不僅具有較好的軍事環境效應,而且還有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裝置應用于國防工程密閉空間后,官兵生存環境大為改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國家的肯定和官兵的一致好評極大地鼓舞了侯立安的研究積極性。作為一名軍人,盡管并非時時身處軍營,但部隊環境的改善始終牽動著侯立安的心。在之后的工作中,侯立安始終以切實解決部隊急需為一切研究的出發點,以更敏銳的目光緊盯世界環境科學領域前沿技術,為改善國防地下工程環境取得了多項獨創性先進成果,并得到廣泛的應用。
他參與完成了“特殊密閉空間人員生存條件及保障裝備系統研究”課題,研究探索了人員在特殊密閉空間內的生存規律,并首次確立了國防地下工程人員生存環境條件限值,建立了水處理和空氣凈化裝備保障模式。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環境監督管理,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36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37號)精神,經區政府研究,決定開展全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義
污染源數據是重要的基礎環境數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是全面掌握我國環境狀況的重要手段。開展污染源普查是為了了解各類企事業單位與環境有關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各級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制定經濟社會政策提供依據。搞好全國污染源普查,準確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有利于正確判斷環境形勢,科學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規劃;有利于有效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有利于提高環境監管和執法水平,保障國家環境安全;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普查的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對象
凡在我區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單位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均屬此次普查對象。
(二)普查范圍。
1.工業源。主要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含4個行業)外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工業源普查對象劃分為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別進行詳細調查和簡要調查。
重點污染源范圍是:(1)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2)11個重污染行業(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3)16個重點行業(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及鞋帽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中規模以上企業。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業源中除重點污染源以外的工業企業。
2.農業源。主要普查第一產業中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
農業源普查范圍主要是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劃,針對谷物種植業、油料和豆類作物種植業、棉麻等種植業、蔬菜及花卉種植業、茶果類及中藥材種植業的主要產區開展肥料、農藥和農膜污染調查。
畜牧業和漁業源普查范圍是人工飼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淡水養殖場。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產業普查范圍主要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包括洗染、理發及美容保健、洗浴、攝影擴印、汽車與摩托車維修與保養業)、醫院、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機動車、民用核技術利用和大型電磁輻射設施使用單位。
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源普查以城區、建制鎮為單位(不包括村莊和集鎮)進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調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范圍是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場)和危險廢物處置廠等。
(三)普查內容。
1.工業源。
(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它相關情況,包括企業排污口情況、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況,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電、氣等)結構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消耗量等;
(3)生產產品情況,包括該企業主要產品的種類、產量等;
(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包括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鍋爐、窯爐等設施,產生廢水、固體廢物的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
(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各類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投入情況等;
(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包括監測點位、時間、頻次,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濃度、排放量等。
2.農業源。
(1)樣本的基本情況,包括經濟規模及用水排水情況等;
(2)產、排污情況,包括肥料、農藥施用情況,農膜使用和秸稈處理情況,飼料餌料投放情況,畜禽養殖糞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產生、殘留和排放情況等;
(3)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各種污染治理設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況、投入和運行情況等。
3.生活源。
(1)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第三產業單位注冊的基本登記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
(2)全區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等;
(3)城區(鎮)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具體是:
1.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廢氣: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電解鋁、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3.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4.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5.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農業源中還包括:總磷、總氮、總銅、總鋅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難降解的農藥和魚藥。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按照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國家指導、地方調查和企業自報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普查的技術路線。
1.對工業源中占全區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采用現場監測和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等方法,并按照規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對其他工業源,采用分類抽樣監測的方式,核對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簡單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數法直接計算排污量。
2.對農業源,采取面上調查和分類抽樣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和有關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區的農業面源污染情況。
3.對生活源,第三產業中的調查單位采取面上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分類抽樣監測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調查根據統計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結構和消耗量,通過排污系數測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驟。本次污染源普查采取“先行試點、再全面普查”的方式,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試點階段(截止年10月底)共分四步進行:
(1)年8月底以前,成立普查機構,落實普查人員,組織培訓,制定方案,進行宣傳動員。
(2)年9月底以前,全面開展普查試點工作,完成表格填報、數據審核、質量檢查、普查數據的錄入和處理上報工作。
(3)年10月10日以前,對試點工作進行回頭看,分析試點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迎接省、市普查辦對我區污染源普查試點工作的驗收。
(4)年10月底以前,根據省、市檢查驗收中的指示意見,對我區普查工作中的問題進行修正完善。
2、全面普查階段(年1月--年5月),共分三步進行:
(1)年3月底以前,對排污企業和單位進行全面清查,組織填報普查表。普查的時點為年12月31日,收集的資料為年度。
(2)年4月底以前,完成審核錄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檔案。
(3)年5月底以前,進行自查、修正、完善,做好迎接省、市普查驗收的準備工作。
3、總結上報階段(年6月底以前),根據省、市驗收情況,建立全區污染源標準數據檔案,上報區政府,向社會,提請區政府進行總結表彰。
四、組織領導及部門職責
區政府成立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附后),負責組織全區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環保局,負責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落實相關事項:宣傳部門負責做好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配合辦好新聞會;發展改革部門(經貿部門)配合做好工業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財政部門負責落實普查經費,并監督使用情況;公安部門配合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的普查及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建設部門參與生活源普查,會同環保部門負責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場)的普查;農業部門會同環保部門負責農業源的普查;畜牧、水利部門配合搞好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污染源普查;工商部門負責提供污染源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環保部門負責工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的普查;統計部門協同環保部門做好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各鎮人民政府協助環保、農業部門搞好本轄區內各項普查工作。
一、普查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區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提供依據。建立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污染源的科學管理奠定基礎,為環境管理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為*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年度。
三、普查對象與范圍
污染源普查對象為*區境內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一)工業源
工業源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外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
(二)農業源
農業源普查第一產業中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對象為分散農戶、專業戶、養殖場。
(三)生活源
生活源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城鎮居民生活污染和機動車排氣污染。
(四)城鎮污水處理廠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四、普查內容
(一)工業源包括: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它相關情況;2.原輔材料消耗情況、能源結構和消耗量等;3.生產產品情況;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7.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情況。
(二)農業源包括:1.種植業中作物主產區的肥料、農藥、農膜和秸稈等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情況;2.畜禽養殖業中規模養殖場點的糞便、污水的產生和排放情況;3.水產養殖業中規模養殖場點的餌料、魚藥、肥料等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情況。
(三)生活源包括:1.普查范圍內的第三產業單位的基本登記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2.以城市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和以區為單位的農機排氣污染情況等;3.以建制鎮街為單位的城市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包括: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五、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
(一)廢水
化學需氧量、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廢氣
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三)工業固體廢物
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四)污染處理設施
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五)核與輻射
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六)農業源
1.種植業。地表徑流包括總磷、可溶磷、總氮、硝態氮、銨態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難降解的農藥;地下淋溶包括總氮、硝態氮、銨態氮、農藥;地膜殘留量等。
2.畜禽養殖業。污水包括化學需氧量、銨態氮、總磷、總氮、銅、鋅、pH等;固體廢物包括含水率、總磷、總氮、銅、鋅等。
3.水產養殖業。養殖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銨態氮、硝態氮、銅、鋅等。
4.農機類:農用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
六、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按照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省、市級指導、地方調查和企業自報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普查的技術路線。
1.工業源。工業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采用現場監測和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等方法,并按照規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對其他工業源,采用分類抽樣監測的方式,核對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簡單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數法直接計算排污量。
2.農業源。采取面上調查和分類抽樣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和有關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省農業源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
3.生活源。第三產業中的調查單位采取面上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分類抽樣監測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調查根據統計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結構和消耗量,通過排污系數測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驟
1.普查準備階段(*.9-*.1)
成立機構,落實經費,開展宣傳,進行組織動員;制訂普查實施方案、質控制度;開展清查摸底和普查培訓工作。
2.全面普查階段(*.1-*.12)
(1)現場填報階段(*.1-*.4)
組織力量對排污企業和單位進行普查表的填報并完成數據錄入前的邏輯審核。
(2)審核錄入階段(*.4-*.5)
完成填報數據的復核、錄入、校驗工作,建立污染源檔案。在5月31日前將原始數據上報國家、省、市污染源普查機構。
(3)抽查補正階段(*.5-*.6)
根據上級普查機構的抽查復核結果,對第一次上報數據進行補齊修正,在6月30日前將補正后的數據再次上報。
(4)匯總階段(*.6-*.7)
區普查工作辦公室將全區污染源普查數據匯總,經區普查領導小組審查后向國家、省、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
(5)報告編制階段(*.7-*.12)
區普查工作辦公室對匯總數據進行校核、加工、分析,形成總體報告。
3.總結階段(2009.1-2009.7)
建立區級污染源數據庫,上報和普查數據,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七、普查組織實施
(一)基本原則
普查按條塊結合的方式進行,即:由區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街道(鄉)分級負責,職能部門分類推進,各方共同參與。
(二)組織機構
區成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負責全區普查工作的組織與實施,領導小組下設普查辦公室,負責全區普查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與推進,普查辦人員由區政府辦、統計局、環保局、農經局、發改委、商貿局等部門抽調專人組成,辦公地點設在區政府七樓中會議室。
區污染源普查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質量控制(含數據處理)和現場普查3個工作組。綜合協調組由政府辦牽頭,各成員單位的分管領導組成,負責普查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與進度督查;質量控制組由統計、環保、農經等部門的技術負責人及外聘行業專家組成,負責區、街道(鄉)普查員、指導員的業務指導,對填報數據和錄入數據進行復核和質量抽查;現場普查組由統計、環保、發改、農業、商貿及外聘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入戶調查、普查表填報等工作。
各街道(鄉)相應成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其工作人員從各街道(鄉)機關以及村委會(居委會)中抽調。各街道(鄉)普查辦專職從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員不得少于3名,現場普查期間,各街道(鄉)、村(居)專職從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員配置,按《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工作細則》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三)部門職能
普查工作在區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實行街道(鄉)分級負責,部門分類推進。
領導小組負責編制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質控措施及各階段工作方案,按照分工指導督促檢查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開展。
宣傳部門負責組織污染源普查的新聞宣傳工作,組織協調有關宣傳活動。
環保部門負責工業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工作的推進,協同街道(鄉)開展工業污染源的普查。
工商、商貿、衛生、城管部門負責生活源普查工作的推進,協同街道(鄉)開展生活源的普查。
農經部門負責農業源(包括農機源)普查工作的推進,協同街道(鄉)開展農業源的普查。
統計部門負責審定污染源普查表,參與普查總體方案設計,協同環保部門做好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
發改委配合做好工業源普查及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公安部門配合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的普查及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財政部門負責普查經費預算審核、安排和撥付,并監督經費使用情況。
(四)具體分工
化工、印染、造紙、水泥、電力、供熱、電鍍、醫藥等行業的重點工業污染源、集中式污染處理設施以及機動車排氣污染源的現場填報和數據審核由區或區級以上負責。其他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的現場調查與填報由街道(鄉)負責,數據錄入、復核、匯總上報由區或區級以上負責。
(五)質量控制。
所有普查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執證上崗。普查人員應當依法直接訪問普查對象,指導普查對象填報污染源普查表。普查人員入戶調查污染源時,不得少于2人。
各街道(鄉)普查辦要建立質控機制,設質量控制崗位,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
(六)宣傳動員
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為污染源普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突出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一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把宣傳動員工作貫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并認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八、普查經費
普查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自行安排,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到位。
其經費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訂,組織動員、培訓,入戶調查與現場監測,設備購置,數據錄入、校核、加工、檢查驗收、總結、表彰等。
各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普查方案編制普查總體經費預算和分年度經費使用計劃,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作為污染源普查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預算編制的指導和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九、普查資料的填報和管理
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情況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成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__區20__年主要污染物減排方案》,并將減排任務、項目分別落實到鄉辦、企業,明確了責任單位。
按照《__區20__年主要污染物減排方案》的要求,今年我區主要污染物cod和so2分別要控制在0.06538萬噸和0.1249萬噸以下。我區大力實施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監督減排三項措施。截止到6月份,我區已經完成cod(工業)、so2的減排量分別為157.9噸和6.5噸。實現了時間過半,減排任務過半。
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按照《20__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區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對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重點治理:
1、水污染治理:對列入專項行動的所有企業進行了拉網式的排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一律進行“高限處罰”,對屢查屢犯、長期超標排污的企業一律實施停產治理;
2、城區煙塵治理:繼續開展城區內超標煤鍋爐污染設施治理任務,對106國道、京開路兩側及城區范圍內,一噸以下手燒鍋爐、茶浴爐、窯爐等燃煤設施進行了拉網式排查,摸清了底數,建立健全了檔案。同時對9家大氣污染嚴重且無污染治理設施的燃煤鍋爐企業依法進行限期治理或改用清潔能源,大大減少城區內大氣中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及粉塵、煙塵的排放量。
3、噪聲污染治理。主要針對施工噪聲擾民問題,采取突擊檢查和重點部位巡回檢查的方法,嚴格予以控制,限制施工時間,有效排解了噪聲擾民問題。
4、五甲戶畜禽養殖戶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已將任務分解到所屬辦事處,區環保局將加強對綜合治理的督導,確保完成治理任務。
三、生態建設工作
為了繼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成果,今年重點做好1個國家級、1個省級、1個市級生態文明村的創建工作(孟軻鄉孟軻集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村,勝利辦辛莊村建省級生態文明村,建設辦五甲戶村創建市級生態文明村)。目前孟軻集村申報材料已上報上級環保部門;五甲戶村已完成市級驗收,待命名;辛莊村正在積極創建中,待驗收。
秸稈禁燒是防止大氣污染、保護農業資源的一項重要工作,區政府高度重視。區政府積極召開秸稈禁燒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各項工作,積極協調監察局、公安分局、科技局、環保局、畜牧局、林業局六部門成立督導組,督導各鄉(辦)的工作,并與各鄉辦簽訂秸稈禁燒責任書,在此基礎上還加大了禁燒宣傳力度,營造了良好的禁燒氛圍。
截止到目前,我區未發生一起燃燒秸稈及麥場火災事故和案件。
四、污染源普查與清潔生產工作
圓滿完成了歷時三年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共普查各類污染源669家,其中工業污染源95家,生活源573家,集中式污染處理設施1家。五月份省、市污染源普查驗收組在組織驗收時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順利通過檢查驗收。
今年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的濮陽市百草堂藥業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與評價機構進行積極洽談,確保能在年底前完成清潔生產審核的任務。
五、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我區為了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加大了對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截止目前,共受理環境違法案件16件,立案6件,結案6件,環境違法案件全部查處到位。
我區高度重視環境監察執法,加大了環境監察執法的力度,加強對重點企業的巡查,確保污染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環境監察執法到位率100%。
六、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執行情況
我區嚴把項目審批關,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一律不準建設,對污染嚴重的項目一律不準引進,上半年我區共辦理環評審批四家,驗收“三同時”單位一家。
今年我區高度重視“濮東產業集聚區”區域規劃環評工作,區環保局已集中最精干的業務力量著手“濮東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環評前期基礎工作和上級相關部門的聯系工作,目前已初步確定了規劃環
評單位,這項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七、輻射環境管理工作
按照市環保局的要求,__區環保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輻射及放射性廢物的管理規定,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并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對轄區內放射性污染源及射線裝置進行了統一監督管理,并建立健全了環境管理檔案。今年我區共發放“輻射安全許可證”5家,正在辦理的3家,年底前確保發放率達到100%。
目前為止我區沒有一起輻射事故發生。
八、環境工作
室內空氣中大概有四五百種有機揮發物,其中致病的病毒就有兩百種,致癌的有二十多種。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危害到全人類的健康,所以研究空氣污染防治技術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研究的課題。
2室內空氣污染的種類以及危害
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物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2.1大氣顆粒物污染
大氣顆粒物主要有:1)農民焚燒秸稈、燃料燃燒產生的煤煙、汽車尾氣;2)石棉纖維、花粉、螨蟲;3)廚房油煙;4)空調系統產生的粉塵。
2.2裝飾材料、家具釋放的甲醛、苯、二甲苯、TVOC、氡等有害氣體
2.2.1甲醛
甲醛是一種帶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無色,易溶于刺激性氣味中,其主要來源是各種油漆,墻漆及復合板等家具。一般而言,當室內甲醛濃度達到一定量時,會給人帶來以下危害:流淚、咽痛、咳嗽、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甲醛還個特點就是揮發期長,有時達數十年。
2.2.2苯及苯系物
苯以及苯系物為無色帶芳香氣味的液體,易燃易揮發,毒性較高。主要來源為廁所的消毒劑,殺蟲劑,涂料或油漆中的稀釋劑。苯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到體內,就會引起苯中毒,在體內生成苯酚,破壞人的神經系統,引起神經痙攣,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2.3室內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氡是天然放射性的惰性氣體,無色無味。氡的主要來源是建筑材料,例如花崗巖,房基混泥土,各種裝飾石材等。當人吸入氡后,會引發肺癌,美國的數據顯示氡氣污染已成為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3室內空氣污染的特點
室內空氣污染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點:1)人體接觸的時間較長。2)涉及人群廣,影響范圍大。3)污染物可發生病變重新生成新的污染物,據統計污染物種類起碼有1000種。4)濃度高,尤其是新裝修的房子,污染物濃度尤其高。5)危害時間長,排放周期長,像有些夾板里面的甲醛,釋放十年也不一定釋放完全。很多劣質的家具,多年后仍然散發刺激性氣味。
4防治對策
4.1從源頭上控制
1)選用環保材料。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對人體健康無害的綠色產品,最好有國家權威部門檢測報告的。不要選用便宜劣質的夾板,不要使用劣質的油漆和墻漆,因為劣質夾板和油漆、墻漆中甲醛、苯、TVOC含量極高,選用綠色環保的裝飾材料。2)購買石材和陶瓷時,記得選擇放射性小的材料,讓賣家提供放射性檢測報告,或者請專門的檢測機構檢測材料的放射性,不要貪圖便宜而買有害材料。3)選用實木型的環保家具。家具是每個家庭裝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很多廠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消費者的健康,生產的家具大多不符合環保要求,所以選購的時候盡量選擇知名品牌,最好是實木的家具。4)加強室內的通風排氣。新房裝修完后,有害氣體的濃度最大,這時每天都開窗通風排氣,經常讓室內空氣進行流通可有效的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4.2選用空氣凈化裝置
空氣中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氣體和懸浮物,包括細菌、病毒、灰塵、花粉、霉菌孢子,還有臭氣、有毒化學品。針對我國越來越嚴重的霧霾問題和空氣污染,設計的空氣凈化器也主要是針對PM2.5以及部分有害氣體如甲醛、苯系物、TVOC等。目前常見的室內空氣凈化方法主要為高效Hepa過濾、吸附、靜電、負離子、光催化、和臭氧殺菌等。
4.2.1高效HEPA過濾法
HEPA,中文叫高效率空氣微粒濾芯,是目前國際上供認最具凈化效果的濾材。HEPA最開始是用于軍工的核能研究防護,人們看到了它的凈化效果后,最后廣泛應用于民用領域,例如醫藥生產,外科手術,無塵實驗室等。普通的HEPA過濾器通常是由玻璃纖維亦或者化學纖維組成,霧霾空氣中的塵埃經過這些細微的纖維后就被攔截在過濾網中。HEPA過濾網大概可以攔截99%的直徑大于0.3mm的懸浮顆粒,對于細菌、花粉、化學煙霧等也有很好的過濾作用,但是無法過濾甲醛苯等有害氣體。
4.2.2活性炭吸附法凈化
活性炭、竹炭吸附法是利用其吸附劑吸附有害氣體、吸收異味的原理來達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活性炭的優點是成本低且無副作用,但缺陷就是吸附一段時間后達到飽和狀態就無法再吸附。科學家們現研發出了蜂窩狀活性炭以及纖維活性炭,這不僅使得活性炭的吸附力大大增強,且還能吸附空氣中散發的SO等有害氣體,同時對PM2.5也有一定的凈化效果,而且作用更加持久強效。
4.2.3靜電技術
靜電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空氣凈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壓靜電場形成電暈,從而使灰塵帶上電荷,荷電后的粉塵等微粒在電場力作用下,沉積并滑落,達到使空氣潔凈的目的。靜電技術的使用會有適量臭氧的產生,而臭氧對人體是有害的,所以靜電技術的重點是如何有效控制臭氧的釋放量。
4.2.4負離子技術
此方法是利用一定濃度的空氣負離子來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因負離子極易與空氣中微小污染顆粒互相吸附,成為帶電的大離子,沉落在地面,所以該技術能有效地除去空氣中的細菌及塵埃,但是卻使塵埃易吸附在墻紙和玻璃等處,不能清除出室內。該技術的重點是如何有效解決高濃度負離子并有效控制臭氧的產生量。
4.3光觸媒空氣凈化
光觸媒凈化方法是國外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此方法對重度污染治理見效尤其快。光觸媒凈化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線來照射光觸媒,接著光觸媒釋放出帶負電荷的電子,并產生強氧化劑,來分解空氣的有害氣體,達到空氣凈化的目標。此方法對去除甲醛、苯、TVOC等有害氣體效果極佳,但此種方法價格昂貴,還會損害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壁紙。
4.4臭氧治理技術
臭氧屬強氧化性,是公認的常用、安全的凈化方法,適用于中度、輕度污染。采用時,人要暫時離開房間,以免中毒。其對甲醛的去除效果為40%左右,對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對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其特點是不產生任何殘留物及二次污染。
5結語
一、普查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全區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污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建立全區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各級污染源信息數據庫,促進污染源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礎。掌握污染源的總體樣本,為建立科學的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環境統計調查體系、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創造條件;根據普查結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環境統計平臺。提高全區各部門、各街辦環境保護管理能力,健全環境統計、監測、監督和執法體系。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今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今年。
(二)普查對象與范圍
污染源普查對象為*區行政區域內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和生活源。
1.工業源。
主要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含4個行業)外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工業源普查對象劃分為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別進行詳細調查和簡要調查。
重點污染源范圍是(1)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2)11個重污染行業(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3)16個重點行業(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中規模以上企業。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業源中除重點污染源以外的工業企業。
2.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產業普查范圍主要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包括洗染、理發及美容保健、洗浴、攝影擴印、汽車與摩托車維修與保養業)、醫院、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機動車、民用核技術利用和大型電磁輻射設施使用單位。
我區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村工作局和各總公司為單位進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調查。
(三)普查內容
1、工業源。
(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它相關情況,包括企業排污口情況、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況,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電、氣等)結構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消耗量等。
(3)生產產品情況,包括該企業主要產品的種類、產量等。
(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包括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鍋爐、窯爐等設施,產生廢水、固體廢物的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
(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各類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投入情況等。
(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包括監測點位、時間、頻次,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濃度、排放量等。
2、生活源。
(1)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第三產業單位注冊的基本登記信息、能源消耗情況、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
(2)醫院基本情況,能源消耗、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污染治理、醫療廢物的處置等情況;醫用輻射設備使用情況。
(3)配合市上完成以全市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包括燃料油使用、在用車分年度和類別的使用情況等。
(4)城市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具體是:
1、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廢氣。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電解鋁、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3、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4、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5、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按照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國家和省、市指導,區政府組織調查和企業自報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普查的技術路線。
1、對工業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采用現場監測和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等方法,并按照規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對其他工業源,采用分類抽樣監測的方式,核對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簡單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數法直接計算排放量。
2、對生活源,第三產業中的調查單位采取面上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分類抽樣監測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源調查根據統計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結構和消耗量,通過排污系數測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驟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11―.12)
(1)成立機構。
成立*區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以下簡稱“普查機構”),抽調專職人員從事污染源普查工作。
(2)落實經費。
區普查機構根據工作需要由區財政部門編制污染源普查經費預算,核定經費,按時撥付。
(3)普查指導員、普查員的聘用。
區普查機構從環境管理、科研、監察、監測等部門及行業、企業環保專干中抽調有一定業務能力、責任心強的人員任普查指導員,負責指導與審核普查員的工作;普查員可從街道辦事處環保專干和大專院校在校學生以及具有一定學歷的社會人員中選聘,經考核合格后聘用。根據我區實際,擬聘普查員150人,普查指導員15人;建立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信息網絡和分片包干責任制;區普查機構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普查指導員、普查員的聘用工作。
(4)培訓及考察。
培訓工作由區普查機構負責,普查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5)污染源清查及普查前的準備工作。
區普查機構清查企業及其它污染源普查對象,12月開展模擬普查試點;普查對象要整理原始紀錄和臺帳,核查主要生產設備的狀態和生產能力等情況。區普查機構于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普查清查單位名錄庫(或名錄冊)的建立,同時報市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6)宣傳動員。
制定印發*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宣傳方案》,開展宣傳動員工作;建立定期簡報制度,及時向普查領導小組和相關普查單位通報普查進展情況。宣傳工作要貫徹普查工作的始終,包括全面普查和總結階段。
2.全面普查階段(1―6)
(1)區普查機構于*年2月29日前,完成普查前期所有準備工作。
(2)*年1月至4月,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采取分組、分區域、分行業、分類型、分片區包干的方法,對排污企業和普查對象實施現場調查,4月底完成入戶調查。
(3)*年1月至5月,區普查機構審核、填報普查表和進行數據錄入,5月底前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將本轄區污染源普查數據,報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4)在普查實施全過程中,區普查機構將組織對普查分組質量進行檢查、審核、監控和驗收,對抽查不合格的地區要重新進行普查。
(5)*年6月底前,配合市普查領導小組完成對全區污染源普查數據的審核和匯總工作。
3.配合全市驗收階段(7―12)
配合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受國家審核驗收。
4.總結階段
建立全區污染源數據庫,普查數據,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組織及實施
(一)基本原則。
全區統一領導,各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
(二)組織機構。
*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區普查領導小組)負責普查的組織和實施工作。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環保*分局,負責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主要職責是:
1.組織擬訂全區污染源普查方案,報市政府普查領導小組審定后組織實施;
2.制訂和組織實施全區污染源普查各階段工作方案;
3.組織開展全區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傳報道和培訓;
4.對全區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具體業務指導、督促檢查和驗收;
5.向市普查領導小組提交普查報告,根據市政府普查領導小組決定普查數據。
(三)部門分工。
普查工作在區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分工協作。環保*分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區污染源普查工作,負責擬定全區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階段的工作方案,制訂有關技術規范,組織普查工作試點和培訓,負責污染源的監測,對普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結果,組織普查工作的驗收。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參與編制和審議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階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和督促檢查區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動本系統參與污染源普查工作。
環保*分局負責工業源、機動車排氣污染源、醫院、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民用核技術利用和輻射污染源,以及危險廢物處置廠的普查;
區統計局負責審定污染源普查表,參與普查總體方案設計,協同環保*分局做好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
各街道辦事處負責對轄區內生活源中的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它服務業及城市居民生活污染的普查;
(四)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選聘。
選聘合格的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基礎,區污染源普查機構要認真、細致地做好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選聘工作。
1.普查員的數量配備原則。
(1)每10個重點工業污染源至少配備2名普查員;
(2)每40個一般工業污染源或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至少配備2名普查員;
(3)每60個農業污染源至少配備2名普查員;
(4)每80個生活污染源至少配備2名普查員。
2.普查指導員的數量配備原則。
每10名普查員配備1名普查指導員
。
(五)污染源清查。
單位清查是污染源普查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確定普查總體樣本數,確保普查對象不重不漏,保證普查順利實施。
清查所需基礎資料由區普查機構中相關成員單位(工商*分局、區統計局、發改委、環保*分局等)共同提供,同時電力部門、水利部門、稅務部門等相關單位也要給與配合,以各地2006年基本單位名錄庫為基礎,經區普查辦公室進行整理和核對,形成我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基礎資料庫(冊)。
以清查基礎資料庫(冊)為依據,按照地域原則進行清查登記,所有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經營戶一律按經營所在地進行清查。參考工商企業名錄、經濟普查產業活動單位名錄、中小企業名錄、本地污染源監管記錄等信息,按行政區域逐戶發表清查。
(六)培訓。
培訓教員可從區污染源普查機構的業務骨干中選調。以教員面授為主,結合討論、練習、測試等方式進行。培訓中要著重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進行調查技能的訓練,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普查員培訓不得少于2天,普查指導員培訓不得少于3天。力爭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員都經過培訓。
培訓內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內容,普查范圍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術路線,普查方法,各類普查表格和指標的解釋、填報方法,普查數據錄入軟件的使用,數據庫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等。
(七)質量保證
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專門的普查數據質量控制文件,確定普查工作評價的標準,指導全區普查質量控制工作。
按照全市的統一規定,建立全區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項技術規定,吸收相關行業或領域的專家參加,對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術規定進行評審和論證,確保污染源普查各項技術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環節,按一定比例抽樣,抽查結果作為評估全區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依據。數據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必須重新調查。
(八)宣傳動員。
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按照《通知》要求,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為污染源普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根據普查不同階段宣傳的重點,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精心策劃,落實經費,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確保宣傳效果。要突出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一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把宣傳動員工作貫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
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并認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點調查產業活動單位應當設立污染源普查機構,負責本產業活動單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報工作。其他各類法人單位應當指定相關人員負責本單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報。各有關單位應當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普查員。
五、普查經費
普查所需經費由市、區財政共同負擔。區政府將污染源普查所需經費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普查經費,用于本級普查方案制訂,組織動員、培訓,入戶調查與現場監測,設備購置,數據錄入、校核、加工、檢查驗收、總結、表彰等。
六、普查資料的填報和管理
關鍵詞 葫蘆島;環境保護與建設;“十二五”規劃
中圖分類號:X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41-149-01
“十二五”時期是葫蘆島市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主要以削減總量、改善質量、防范風險、優化發展為出發點,統籌點源、面源污染治理,統籌工業、城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本文簡要介紹了規劃的主要內容,以便為環境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
1 規劃總體思想
通過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到2015年,葫蘆島市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全面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約束性指標;流域和城市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大部分農村環境得到改觀,提高居民幸福感;環境監管、應急能力全面提升,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生態市建設持續推進,基本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2 “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主要任務
2.1 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
按照水源保護管理要求,明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完成勘界工作,加強水源地保護,確保飲水安全。加強水質監測,開展動態水質監測和自動在線監測,建立水源地特別是飲用區的水質動態跟蹤系統。
2.2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十二五”期間要實施區域集中供熱,消減燃煤量,減排大氣污染物。積極推進大唐國際北港熱電廠供熱工程建設,完成建設國電葫蘆島西部集中供熱工程,加大集中供熱覆蓋面積。加強重點污染企業的治理,徹底解決二氧公硫污染問題,有步驟開展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適時啟動“污染工業搬遷改造”工程。實施清潔能源推廣工程,大力提高城市清潔能源使用水平。
2.3 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編制并組織實施各具特色的生態鄉鎮建設規劃,積極開展“生態鄉鎮”創建活動。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促使農民群眾生活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結合國家“農村連片整治工作”進行農村污染整治。做好優美村鎮的選拔、評估、上報工作,抓好示范工程。進行土壤污染調查和防治,引導農民科學使用化肥、農藥。開展農村河道整治工程。防治農村廁所污水直接入河和生活垃圾向河道傾倒。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村環境監管,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繼續加強有機食品基地、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基地建設和環境管理,推動食品安全生產。逐步建設健全農村環保機構和工作網絡,試點進行鄉鎮環保隊伍建設。
2.4 淘汰落后工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結合葫蘆島市產業升級需要和資源環境承載力,關閉資源浪費、污染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污染企業,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對于經治理后仍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要強制關閉。禁止被淘汰企業的落后生產裝置和設備向落后區域和農村地區轉移。
2.5 開展核與輻射防護,做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法》的規定,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保證放射性污染防治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投入運行,確保“三同時”制度的實施。
根據葫蘆島市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數量、性質、特征等,對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進行統一規劃;建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市場交換機制,擴大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與交流。建設綜合利用項目,加大粉煤灰、工業爐渣、尾礦渣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提高利用率。如以鋅廢渣中的炭為主要能源冶煉銅;綜合利用伴生鐵礦和鉬尾礦,分別用于生產海綿鐵和微晶玻璃;將粉煤灰及煤矸石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及熟料,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2.6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履職能力
加強環境監測、環境監察標準化以及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加強執法能力和機關思想、作風、組織、業務、制度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和執法服務水平。認真履行環境執法監管職責,加強對轄區內河流、水源和環境敏感區的日常監管,加大對企業排放污染物情況、危險廢物排放情況、生態破壞情況現場監督檢查力度;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對各類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防止出現各類環境污染事故,確保環境安全;繼續加大環境調解和應急工作,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確保社會穩定。
3 保障措施
3.1 加強領導組織,提高法制建設
以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為體系,強化環境保護問責制度,加強領導,簽訂環保責任狀,形成嚴格的制度約束。建立健全環境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和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現場執法制度。
3.2 拓寬經濟政策,促進科技進步
全面拓寬環保資金的投融資渠道,引進多種經濟成分,加大政府在污染減排環境基礎設施、農村環保、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公益事業的投入。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開展集中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政策落實工作,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3.3 強化環境監管,提高隊伍建設
建立環境監管與決策服務體系,加強環境監測、監察、機動車污染防治、信息、宣教等5個方面的標準化能力建設。大力推動數字環保建設,建成環境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構建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境監管支撐三大體系及信息系統。
3.4 加強宣傳教育,促進公眾參與
制定宣傳計劃,并進行環境保護宣傳和培訓,保證社會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公眾監督機制,落實環境污染公眾舉報制度,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環保監督管理。積極發展生態文化,提升社會生態文化氛圍。倡導綠色消費,逐步建立環境友好型消費體系和生活方式。
4 結束語
《葫蘆島市環境保護與建設十二五規劃》是在完成了“十一五”環保規劃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目標的前提下,對“十二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障措施,是指導我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依據,對我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將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規劃》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質大幅提高;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扭轉;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明顯增強,核與輻射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環境監管體系得到健全。
《規劃》要求,為把“十二五”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要積極實施各項環境保護工程(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其中,優先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改善民生環境保障工程、農村環保惠民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范工程、核與輻射安全保障工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環境監管能力基礎保障及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等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開展一批環境基礎調查與試點示范,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確保工程投資到位。工程投入以企業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主,中央政府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支持。要定期開展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提高投資效益。
《規劃》還明確,地方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別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評估和考核結果向國務院報告,向社會公布,并作為對地方人民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十二五”環境保護重點工程
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包括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污泥處理處置、工業水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水污染物減排工程,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鋼鐵燒結機脫硫脫硝、其他非電力重點行業脫硫、水泥行業與工業鍋爐脫硝等大氣污染物減排工程。
改善民生環境保障工程。包括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態修復、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受污染場地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工程。
農村環保惠民工程。包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
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包括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程。
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范工程。包括重金屬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危險化學品污染防治、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等工程。
核與輻射安全保障工程。包括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建設、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建設以及輻射環境監測、執法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工程。
[關鍵詞]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治理;分析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5;X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2)07-0074-03
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方面。對此,遼寧已經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這需要從經濟能源消耗水平、能源消費與供給結構、環境污染治理情況等多個方面進行,查找問題,采取對策。
一、經濟能源消耗水平變化與比較
經濟能源消耗水平,是指單位經濟產出所消耗能源的多少。一般用經濟能耗強度和是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來表示。前者,是反映能源消耗量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關系的指標。指標值越大,說明單位產出所消耗能源的越多;反之越少。后者,是反映能源消耗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比例關系的指標數據。指標值越大,說明單位產出增量所要消耗的能源增量越多;反之越少。改革開放以來,遼寧及全國經濟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的變化與比較(見表1)。
表1中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經濟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大幅降低,但目前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遼寧能源消耗水平仍然較高。此外,遼寧能源生產增長與消費增長失衡,能源缺口率日益增大,這不利于遼寧經濟穩定運行和能源消耗成本控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能耗水平,緩解能源供求矛盾。
二、能源消費結構與供給結構變化與比較
能源消費結構與供給結構,是指在能源消費與供給總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等各類能源消費與供給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前者,取決于產業結構、產業升級、產品升級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著環境保護與治理難度與成本等。后者,取決于資源品種及其儲量豐度、空間分布及地域組合、可開發程度及其開發利用技術水平與能力等因素。在一次能源(天然能源)供應基本自給、能源生產基本穩定的基礎上,能源生產結構決定著能源消費結構。在一次能源資源貧乏、能源產品依賴外部輸入的情況下,能源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取決于產品來源、保證程度及相互替代的經濟性。能源生產結構及其供給保證程度,制約著能源消費結構和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環境保護與治理難度與成本。遼寧及全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供給結構變化與比較(見表2、表3)。
表2、表3中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遼寧能源消費結構與生產結構有所改善,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與生產結構特征尚未根本改變,新能源消費與生產相對不足。這不利于改善環境與環境治理,也不利于降低經濟增長對不可再生資源——煤炭及石油的依賴程度,會制約經濟可持續增長目標的有效實現,需要采取措施,改進能源供求結構,增加新能源、清潔能源消費與供給比重。
三、環境污染治理分析
環境污染治理,就是針對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現實問題,采取各種技術、經濟、政策法律等措施,防控各類污染,降低各類污染程度,以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后代的健康,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遼寧及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情況的變化與比較(見表4)。
表4中數據表明,遼寧環境污染治理取得實效,億元GDP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工業固體廢物等指標明顯好轉,但目前有些指標仍然明顯高于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是,億元GDP工業廢氣排放量、億元GDP煙塵排放量、億元GDP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比全國水平高出19.9%、71.2%和68.8%;而億元GDP廢水治理設施、億元GDP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億元GDP“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分別比全國水平低20.0%、21.9%和57.6%。這說明;遼寧環境污染治理尤其是工業環境污染水平還有差距,廢水治理設施相對不足,亟待有關部門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強環境污染專項治理和綜合整治。
四、對策建議
分析表明,遼寧未來經濟發展中所要解決的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問題主要是:能源消耗水平較高、缺口率較大,需要降低能耗水平,減少能源供求矛盾;能源消耗與供給總量中,煤炭消耗與供給比重極大,石油消耗與供給也較高,新能源、清潔能源消費與生產相對不足,需要改進能源供求結構;工業廢氣、煙塵、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過多,廢水廢物治理設施不足,“三廢”綜合利用水平較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環境污染治理能力與水平。
面對上述一系列問題,考慮到遼寧產業結構偏重、老化,局部地區煤炭資源枯竭,國際油價格極具波動性等現實情況,對遼寧加強節能減排與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加快產業結構及工業部門內部行業結構調整,降低二次產業及重化工行業所占比重,減少能源尤其是對煤炭和石油的相對需要量,改善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經濟發展對煤炭與石油供給的依存度。
2.制定或改進各次產業、各種行業尤其是工業部門的能耗標準與環境保護政策,利用技術標準、價格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行政監督、法律制裁等多種手段,引導或迫使各次產業、各種行業、各個企業部門轉變增長發展方式,加快技術進步、產業升級與產品升級,改進生產技術和手段,減少各種生產部門對各類能源的需要量和污染物排放量。
3.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排放;加大廢物回收利用范圍與能力,提高社會對污染物的再利用能力。
4.加強對環境污染源包括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機動交通工具排出的廢氣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后流出的水,以及礦山廢水、廢渣等各類污染源的排查、分析與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5.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公共環境治理尤其是廢水治理設施投入,提高環境治理技術能力;利用稅收政策、信貸政策、技術標準、行政監督、法律制裁等多種手段,引導或迫使企業增加環境污染治理設備與技術投資,提高企業環境污染治理能力與水平。
6.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環保意識,倡導綠色生活理念與低碳生活方式,減少人們對一次性塑料制品、木制品、紙制品等一次性日常用品的使用,減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要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對廢物再利用和清潔方面作出改進。
7.明確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與治理主體責任,加強行政監督和法律制裁,提高違規成本,迫使各類主體依法履行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責任與義務。
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與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各類主體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